西方地理学思想史略及其启示

时间:2024.5.2

第27卷 第5期

20xx年 10月

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 27 No. 5

Oct. 2008__

西方地理学思想史略及其启示

———克拉瓦尔《地理学思想史》评介

蔡运龙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研究中心,北京100871)

摘要: 西方地理学思想经历了启蒙主义时代、实证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和人主义时代,目前又进入后现代主义时代。地理学思想的每一次转变都反映了环境和社会的格局和过程变化,应社会之需而生,并受当时整体学术思潮的影响。先后出现的各种地理学思想并非简单地后者否定前者,地理学思想的多样性正如地理本身的多样性一样,既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对西方地理学思想的借鉴是现代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但要运用之、发展之,则必须理解之,且结合中国的国情消化之。这就需要对各种地理学思想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需要了解其产生 的社会背景和知识环境。

关 键 词: 传统地理学;实证地理学;激进地理学;人本地理学;后现代地理学;思想和关键论题

中图分类号: K9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2363 (2008) 0520001205

收稿日期: 2008 - 04 - 01; 修回日期: 2008 - 06 - 16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2007FY140800)

作者简介: 蔡运龙(1948 - ) ,男,贵州贵阳人,教授,博导,博士,

主要从事综合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学、土地利用、地理学思想与方 法研究, ( E2mail) caiyl@urban. pku. edu. cn。

1 引言

作为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科学思想史丛书》之一种,保罗·克拉瓦尔的《地理学思想史》(第3版) [ 1 ]简洁明快地勾勒出了西方地理学思想的发展线索及要点。鉴于目前广大中国地理学者和学生相当忽视思想,而这部著作又是“专门针对中国地理学界学者而构思的”(作者序) ,其启示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作者克拉瓦尔是法国巴黎第四大学(索邦大学)教授, 20xx年获得国际地理学联合会“桂冠(Laureat d’Honneur)奖”。此奖每4年颁发一次,每次仅授2 人,乃世界地理学界的最高奖,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先生曾在19xx年获此殊荣。与“桂冠奖”同时,国际地理学联合会还为对地理学有突出贡献的非地理学家颁发“行星地球奖( Planet Earth Award) ”, 1996 年的得主是布兰特朗和戈尔。前者是《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作者布兰特朗委员会的组织者,时任挪威首相;后者是《濒临失衡的地球》一书作者,数字地球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始作俑者,时任美国副总统。就是这个戈尔,凭其展示全球变暖危害的警世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而与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小组( IPCC)同获20xx年诺贝尔和平奖。扯远了点,是想说明该书作者在国际地理学界的地位而已。正如事物都在时间中存在而有其历史一样,事物也都在空间中存在而有其地理[ 2 ]。因此,地理学思想之古

老犹如人类本身,之多样犹如世界民族。也就是这么一位享誉世界的地理学大家,

才能把源远流长、纷繁复杂的地理学思想阐述得如此简洁明快,深入浅出,使人想 到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 3 ] ,皆大师手笔也。若不是对学术思想娴于心,而且能高屋建瓴,必不能如此厚积薄发。这部著作对中国地理学的启示意义,可以从地理学思想发展线索及其背景、地理学的性质、几个重要而未被中国地理学界重视的概念和论题等方面来思考。

2 西方地理学思想发展线索与背景学术思想的发展是一定社会背景下的产物,但迄今所见的地理学思想史著作似乎对此并未给予充分重视。正如作者开始就指出:“科学思想史视各时期对自然和??科学知识的整体演化,似乎仅透过理念及其内在逻辑的分析来解释,至于那个时期的社会制度、艺术、文学、政治生活则完全没有提到”(p3) 。有鉴于此,作者特别重视知识环境(或理论取向或知识概念) 、社会需求等对地理学思想发展的影响。关于知识环境,作者一开始就在绪论里强调“思想的动态性”,因此,全部地理学思想都联系当时的哲学、社会理论和对自然的认识来阐述。该书按时间顺序梳理出了地理学思想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4 个里程碑或转折点。

第二页

(1)“启蒙运动与地理学”(第四章) 。作者指出:“到17世纪末,科学的成果令人惊奇,证明人类不但有能力解释世界,而且可预测世界的演化,于是对人类理性的信心增长??越来越多的哲学家相信理性也能改革社会和经济生活”( p48) 。这就言简意赅地点明了当时地理学中诸如统计学方法、历史调查法、野外考察法、 科学地图学、解释方法、景观概念和进化概念等的思想

基础。

(2)逻辑实证主义对地理学思想的影响(第八章第

三、四节) ,这是理性主义的延续和精致表现。地理学一

直未形成普适性法则,“需要一种能够预测的知识”,此

时“发现将(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转移到社会领域并不

难,而且通常有益”(p158) 。于是系统分析就“应用在探

讨真实世界时兼顾自然及社会要素的地理学”( p159) ,

地理学企图通过科学方法论的构建来实现自身的科学

化。这就清楚地说明了当时包括数量革命、空间经济

学、理论地理学、时间地理学等在内的所谓“新地理学”

的学术背景。

(3)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反思(第八章第五、六节) 。

“新地理学缺少社会内涵”(p167) ,解决不了很多社会问

题;同时,正如广义实证主义社会理论所受到的批判一

样,试图排除价值的“中立”科学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

由于其抵抗这种不可能性而把自身置于科学的应有之

义外。于是,以被称为“地理学圣经”的《地理学中的解

释》[ 4 ]而集逻辑实证主义地理学之大成的哈维也转向马

克思主义,因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许多对社

会不平等、不均衡发展和剥削等作解释的可能性”,这就

出现了激进地理学,被视为“地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另一

次革命”(p184) ,其要义是“关注社会正义”(p198) 。另

一派的反思则针对实证主义关于“社会和人的模式”以

及“市场经济中的人是有理性的经济人”这两种简单假

设,远不能反映实际生存经验的复杂性。人类不是机 器,社会也不是(p198) 。“由此产生了一个地理学的新 研究取向, 即将焦点集中在人对空间和大地的经验” (p168) 。这就是包括地方感、地理个性、文化及空间生 存经验、现象学方法、诠释学方法等在内的人本主义地 理学思潮。

(4) 后现代地理学(第九章、第十三章第十节) 。

“到了19xx年,越来越多的地理学者意识到地理学中现 存的理论和研究定位之不足”( p176) ,而空间和环境问 题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的中心议题。于是,随着“自启 蒙时代以来主宰思想的历史哲学之终结”( p297) ,随着 对现代化的反思以及“科学代表进步吗?”( p299)的质 疑,地理学开始“强调后现代世界的空间观点”( p176) 。 为了建立内涵更具连贯性的地理学,必须重新构建自然 地理学。于是自然地理学与感知(该书翻译为“识觉”) 研究结合, 人们对环境危机的反应依据于风险评估 (p182) 。此外,在新技术环境下,区域组织和文化都出 现了新的形式,对区位选择的解释必须透过详尽的历史 过程来研究(p188) ,人们还试图复原认同感及其与地域 的联系(p192) 。因此,地理学“从理论及通则性撤退”, 导致“区域研究兴趣的再兴”。这一发展方向似乎还不 够明朗,所以作者关于这部分的标题是一个疑问句——— “迈向后现代地理学?”。“假如后现代是对以理性主导 解释世界有所批判,那么当代地理学的演进可以说是后 现代的,因为其表现是从大理论撤退,以及增加对人与 地方复杂性的敏感度??更加关注知识的条件、论述的 角色及社会情况的文化面向”,“见证了知识论的新定 位”,地理学“回归到更实质性的概念思考,对空间知识 的认知条件有更细致的反省”( p196 - 197) ,“地理学不 再是一种纯技术性知识, 它已转化为对人文的反省” (p302) 。

该书还特别以“分析性与规范性的思维”的比较(第 十二章)来总结地理学思想的知识背景。“分析性思想 ??依赖一种‘假设—演绎’的方法学??随着新现象 的发现,新的假设必须再构思”,由此日积月累达成真 理;“规范①性思想??依赖对真相的直觉,主要问题乃 在于如何应用它而不是逐步发现它”。“分析性思想经 常刺激了分析性空间知识的社会需求”,“分析性知识也 会刺激规范性思想的发展”( p255) 。这样的归纳总结, 其照顾未必全面,逻辑也有失松散,但视角非常独特,确 有提纲挈领之效,不失为一把开启地理学思想宝库的钥 匙。该书作者基本上认为西方思维是分析性的,而非西 方传统思维则是规范性的。例如,下一段论述对我们如 何看待自己的传统颇有启示:“有关规范性思想对地理

学的冲击研究已发展于日本(如他们强调奈良盆地的野

外图案)或韩国(在那里强调新儒学的意义) 。风水是规

范思维宇宙论的主要集成,不幸它未被地理学者作为主

要的研究”(p266) 。

关于社会需求与地理学思想的关联,作者在第十一

章第四节做了很好的总结,从传统生活方式、私有部门

的组织形式、公共部门的组织形式、政府组织(即官僚体 制,该书翻译为“科层组织”) 、民族主义与现代国家、战 争和军队等方面及其发展变化,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对地

理知识需求的变化如何影响着地理学思想的发展。例

如,说到传统生活方式与地理知识的互动,抓住“方位”、 ·2·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27卷

① 英文normative含有常态、范围、价值等含义,译为“规范”是 过于“直译”了,有点词不达意,但尚无更贴切的中文词汇与之对应, 读者不要仅以汉语的“规范”来理解此概念。__

第三页

“环境及其可开发的方式”、“社会组织与社会互动的空 间性”3个关键,要言不烦,使读者得其要领,充分表现出

作者“点穴”之功力。此外,作者也分析了航海(第三章

第四节) 、旅行与探险(第四章第四节) 、经济形势(第八 章第二节) 、社会问题(第八章第四节) 、环境问题(第九 章第二节) 、城市与区域规划(第十二章第四节) 、全球化 (第十三章) 、就业(p104) 、国家问题( p111)等与地理学 思想发展的关联。

除特别重视社会需求和知识环境的关联域外,作者

也注意到了学术机构的组织结构、科学研究的社会功能 等背景条件对地理学思想发展的影响,这是导致法国与

英美地理学间差异的原因之一。“要解释科学争端和发 展,探讨英语世界的研究所及其年轻的学者群是必要

的”。而“学术社群在法国比较支离破碎”,这使“法国对 区域描述、空间组织或类型学的偏好”成为长久以来的 发展特色(p222) 。

该书关于西方地理学思想发展线索与背景的论述

启示我们,对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地理学思想,不仅要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以广阔的视野,联系

上述背景来理解,否则就会消化不良,或者不得要领。

3 地理学的性质

地理学者似乎已厌倦了这个议题,但这又是一个必

须不断思考的问题,因为它关乎学科的地位、社会功能

和发展方向[ 5 - 6 ]。该书的有关论述有独到之处,也反映 出一些新认识。

与地理学思想的上述4个转折点相对应,一般称逻

辑实证主义前的地理学为传统地理学,逻辑实证主义地

理学为“新地理学”①,反思逻辑实证主义而出现的激进

地理学和人本主义地理学为“新新地理学”。照此推理, 后现代地理学可称为“新新新地理学”。

传统地理学是传统生活方式的产物,“生产活动与 社会生活涉及实际的地理概念,如方位、环境及其可开 发的方式、社会组织与社会互动的空间性( p235 ) 。”地 理学是一个通过解释人类在地表分布状况而带来迷人 成果的学科( p98) 。自19 世纪以来的传统地理学一直 是解释性的学科,其3个主要范式是人与环境关系的研 究、区域类型与结构、景观科学( p104 - 105, p158) 。而 将地理学视为一个建立于尺度变化的综合观点学科,是 人称历史学之父的希洛多德提出的,两千年一直是地理 学的核心概念(p23) 。

传统地理学并未形成通则性的法则,也忽视了社会 的互动,德裔美国地理学者舍费尔批评之为“例外论

( excep tionism) ”。而新地理学强调通则性的重要,强调 社会和经济的空间互动( p158 ) ,强调创新的扩散途径 (p164) ,这就形成新(实证主义)地理学,其主要取向是 注重理论、模型和计量化。

“新新地理学”的关注焦点是社会公正和人类的情

感和经验。激进地理学并未取代“新地理学”,后者的发 展一直持续,只是较少宣扬(p162) 。而人本主义地理学 不去解释空间分布、区域类型,而着重人类赋予它们的 意义(p170) 。

“新新新地理学”与全球化和后现代思潮联系在一

起。“地理学在后现代社会里的重要性有如在传统或工 业化社会里一样,因为人们总是依赖环境。不过人们不 再只依赖当地生态系统为生,其消费来自遥远地区所生 产的物品。所以人们不仅对居住的环境,同时对全球性 生态平衡也需关注”( p195) 。但“地理学者本身并没有 足够的科学背景去分析复杂的生态变动并为之建立模 式,他们的专业贡献在于更深切地探讨人类对生态机制 的了解,以及当人类面临前所未知的环境极限时如何响 应”(p295) 。“地理学的重要性在于人们并不是居住在 一个抽象的空间里。人类的经验与景观、聚落和遗址相 连结。空间被转换为领域,而集体的认同经常源自于 此”(p195) 。“地理学者的兴趣已趋于多样化??他们 的任务是倡导一种既民主又尊重自然的社会组织模式 ??”(p301) 。“地理学强调人与空间的多样关系?? 他探索人的思维体系,用以联结群体中的成员,并赋予 生命意义”(p302) 。因此,“文化取向赋予地理学者认知 真实世界的一个生动的新维度”(p294) 。

作者还指出了地理学的不同旨趣。社会需求的引

发并不全然属于经济或政府等功利,人们对地理的好奇 心也是一种动机,出于真正的求知欲而发展起来的地理

学称为学术地理学或学院派地理学( academic geogra2

phy) 。学术地理学发展的主要资源在大学体制内,其知

识探究的倾向常超过与社会的关联。另一方面,应实际

需求而产生的实验室或研究机构所从事的研究被作者

称为“大科学( big science) ”。支付“大科学”的代价不 菲, 其知识环境却比大学较少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p243 - 245) 。西方的这种情况,使我们想到中国知识

界的两大传统:“究天人之际”和“经世致用”,而前者在 当下的中国地理学界似乎已在相当程度上被忽视,致使

缺乏在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上的创新,制约着我国自主

创新能力的提高。

不同阶段和不同旨趣的地理学虽然大异其趣,但都

不离其宗。“地理学过去是、现在仍然是在一般人未认

知到的空间尺度上研究事物之分布。他涉及实地野外

第5期蔡运龙: 西方地理学思想史略及其启示·3·

① 某些西方地理学思想史著作将洪堡和李特尔开创的现代地

理学称为“新地理学”,是相对于古代地理学而言(见普雷斯顿·詹 姆斯, 杰弗雷·马丁,地理学思想史,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xx年) 。__ 第四页

工作和直接的现实经历,依赖精确的位置观测,并受益

于地图学和遥感技术来呈现,他从揭露事物分布的操作

开始(p197) 。”地理学者能解读一般人因为专注细节而

忽略了的整体特征,地理学学科的发展有赖于此种“地

理学者之眼( geographer’s eye) ”。经过野外调查后的景 观分析以及对以不同尺度制作的地图的解译就扮演着

这种角色(p318 - 319) 。地理学的目的是认识地球的复

杂性、景观的多样性及其中文化传统的丰富性。地理学

注重各种不同形式的人类生计问题,诸如衣、食、住、行

及组织等。由此,地理学通过诠释上述问题的多样性甚

而连贯性,协助缩短人与人之间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

距离(作者自序) 。地理学??循着一个核心经验发展

出不同的观点,以不同的尺度来解读空间分布,并提供

机会使人类对其环境、生活的社会以及不同类型现象间

的联结和关系有更深一层的了解(p170) 。

然而,地理学一直在改变中,部分反映了全球化所

形成的地球新面貌,同时也出于学科的内部动力,譬如,

地理信息系统角色的不断加重、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学关

系的日益紧密,而人文地理学则透过文化途径来重新建

构(p306) 。

4 几个重要概念和论题

区域结构的本质:强调区位理论的新地理学无从解

释现代社会的很多现象,于是“从理论及通则性模式撤

退”(p187) 。自20 世纪80 年代开始,区域研究再度吸

引年轻的学者,认为地理学者不仅处理空间( space)问

题,也要处理地方(或场所, p lace)和领域( territories)问 题。新社会应建立在地方基础上,对动态性企业区位选 择的解释必须透过详尽的历史过程来研究(p188) ,要努 力探索区域结构的本质,要关注土地整并过程中所引发 的空间及社会重组( p189) 。然而,在新技术环境里,通 过对全球性生态和经济发展过程之解释,区域组织的新 形式开始建立, 20世纪60年代新地理学所追求之普遍 性理论的梦想开始实现(p191) 。

文化转向与人文地理学重建:随着大众文化的娱乐 化,许多社会性或有价值的内容已被消融;另一方面,高 层文化也失去了作为社会导向的意义,结果是传统意识 形态的衰退和虚无感的广布。面对这样的现实,地理学 也试图去复原“认同( identity) ”问题,因此有区域主义的 再兴(p192) 。人们的选择以主观价值考虑为主,例如, 希望享受健康、参与体育、活得更久等,这都与理性和经 济学无关。于是,经济转型的动力不是来自传统等经济 因素,而是来自文化( p313 ) 。在这样的文化转向时代, 重建人文地理学的途径之一是“研究别人的观点”。地 理学所探讨的“世界”应是他所研究的芸芸众生之眼所 见的“世界”,世界基于无数个人的经验,这就涉及感知、 表征、意象及经过这些组合而成的广阔场景或叙事,于 是要探讨现实世界中主观的一面(p320 - 321) 。重建人 文地理学的途径之二是“分析真实与符号”。地理学者 专注于地球表层事物,专注于人们如何治理和改变这样 的实物世界,但对世界的探索要通过研究者的“眼睛”,

这意味着“表征”的重要性有时会超过对“客观”因子,如 生态和经济因子的追寻。于是地理学者需要探索世界 表征及价值问题( p322) 。重建人文地理学的途径之三 是“认识世俗与神圣”。地理学期望建立一个科学学科, 故完全有理由忽视神圣性的存在,因为神圣性是基于信 仰而无法验证的。但是一旦放弃仅研究理性行为,则无 法否定别人研究宗教。没有人要求他们相信别人的认 知,但他们亦无权拒斥别人的经验。于是地理学由功效 主义的道德范畴转到了伦理学境界( p323) 。这才有可 能解释诸如西藏那样的社会情况,那里有“与欧美社会 迥然不同的社会逻辑”(p324) 。

尺度辩证法( dialectics of scales) :“为了解在某特定 尺度上发生什么,必须同时注意较小尺度及较大尺度里 正在发生什么”,这种法国区域学派地理研究的基本途 径被作者称为尺度辩证法(该书译为“尺度逻辑”) (p142 ) 。目前, 地理学界热衷于所谓尺度耦合( scal2 ing) ,但实质性的研究途径和研究成果乏善可陈,恐怕是 因为不同尺度区域的情况极其复杂,要以还原论的途径 来scaling,实在是勉为其难,即使实现,怕也离现实相去

甚远。我们是否应回到传统的尺度辩证法概念呢? 而 且正如作者指出,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使得尺度辩证 法更容易实际操作了(p159) 。

5 结语

地理学思想的每一次转变都反映了环境和社会的

格局和过程变化,应社会之需而生,并受当时整体学术 思潮的影响。先后出现的各种地理学思想并非简单地 后者否定前者,地理学思想的多样性正如地理本身的多 样性一样,既是合理的,也是有益的。对西方地理学思 想的借鉴是现代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源泉,但要 运用之、发展之,则必须理解之,且结合中国的国情消化 之。这就需要对各种地理学思想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需要了解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知识环境。

该书名《地理学思想史》,其实只是西方地理学思想 史,特别是当代西方人文地理学思想史。虽对阿拉伯、 俄罗斯(苏联) 、中国和东亚的地理学有所提及,但语焉 不详且似未得其要领;对自然地理学思想的论述基本上 也置于人文地理学发展框架内。一大贡献是把英美地 理学与西欧大陆(尤其是法国)地理学作了比较,弥补了 ·4· 地域研究与开发第27卷__

迄今已引进的此类著作的不足。然而,既以简洁明快为 特色,即使对于着力阐述的欧美地理学思想也难免挂一 漏万。建议欲知其详的读者再读笔者所知的几部译著: 普雷斯顿·詹姆斯、杰弗雷·马丁《地理学思想史》[ 7 ] , R. J. 约翰斯顿《地理学与地理学家》[ 8 ] ,理查德·皮特 《现代地理学思想》[ 9 ] , K. L. 格雷戈里《变化中的自然地 理学性质》[ 10 ]以及《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的 新关联》[ 2 ]。

值得指出,郑胜华教授主持的中文“翻译工作严谨 进行了5年,其后继续奋斗5年,为全文加注近200 条, 插绘地图及人物约90幅,编辑中-外、外-中对照之索引 2 400余条”。期间又增加了作者在获地理学桂冠奖后特 别加撰的两章,弥补了初稿之“时差”。译者的工作同样 简洁明快。例如,第九章译注⑺解释“福特主义”和“后 福特主义”(p185) ,文字不足一千,却阐明“现代”向“后 现代”转变的社会历史背景;第十章译注⑾解释自启蒙 时代以来主宰思想的“历史哲学”( p296) ,短短三百余 字,言简意赅地说明了其含义及与西方“现代性”的关 系。可见,译者深厚的学术功力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即使 是这样一本“小册子”的翻译也如此“十年磨一剑”,这对 时下浮躁之风蔓延的我国学术界,同样也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 1 ] 保罗·克拉瓦尔. 地理学思想史(3) [M ]. 北京: 北京 大学出版社, 2007.

[ 2 ] 美国国家研究院地球科学与资源局. 重新发现地理

学:与科学和社会的新关联[M ]. 北京: 学苑出版社,

2002.

[ 3 ] 冯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M ].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5.

[ 4 ] 大卫·哈维. 地理学中的解释[M ]. 北京: 商务印书

馆, 1996.

[ 5 ] 理查德·哈特向. 地理学的性质[M ]. 北京: 商务印

书馆, 1996.

[ 6 ] 理查德·哈特向. 地理学性质的透视[M ]. 北京: 商

务印书馆, 1981.

[ 7 ] 普雷斯顿·詹姆斯, 杰弗雷·马丁. 地理学思想史

[M ].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9.

[ 8 ] 约翰斯顿R J. 地理学与地理学家[M ]. 北京: 商务印

书馆, 1999.

[ 9 ] 理查德·皮特. 现代地理学思想[M ]. 北京: 商务印

书馆, 2007.

[ 10 ] 格雷戈里K L. 变化中的自然地理学性质[M ]. 北

京: 商务印书馆, 2006.

M ilestones in the History ofWestern

Geographica l Thought and The ir Inspir ing for Ch inese Geographers

CA I Yun2long

(College of U rban and Environm enta l Sciences,

the Center for Geographical Research, Peking Un iversity, B eijing 100871, China)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western geographical thought underwent eras of didacticism, positivism, Marxism

and humanism, and currently is going into postmodernism. Every turns of geographical thought reflect changes of

pattern and p rocess of environment and society, emerge as the social require and influence by the trend ofwhole ac2

ademic thought. Various geographical thoughts emerged successively are not simp ly denial of the latter to former.

As the diversity of geography itself, the diversity of geographical thoughts is reasonable and beneficial. Usingwest2

ern geographical thoughts for reference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Chinese geography development. To app ly and im2

p rove them,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m and digest them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situation of China. Therefore we

should know what they are and why they are. That is to say we should comp rehend the social background and the

knowledge circumstance creating them.

Key words: traditional geography; positivist geography; radical geography; humanistic geography; postmod2

ernist geography; thoughts and key themes

第5期蔡运龙: 西方地理学思想史略及其启示·5·

蔡运龙: 西方地理学思想史略及其启示——克拉瓦尔《地理学思想史》评价[J].地域开发与研究,2008,(05)1-5页

更多相关推荐: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姓名周觅学号20xx210137地理学思想史詹姆斯著读书笔记第一篇古典时期古典地理学的发轫作者是用一系列人物的发现及其观点组成这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在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读地理学思想史刘盛佳有感城环学院曹阳20xx210006地科一班摘要之前就被刘盛佳教授的事迹所感染对他的钻研精神佩服的五体投地这一次我走进了他的地理学思想史可谓是如同与哲人交谈收获颇丰在此与大家分享几分我的收获...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姓名周觅学号20xx210137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第一篇古典时期古典地理学的发轫作者是用一系列人物的发现及其观点组成这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在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

地理学思想史詹姆斯著读书笔记一古典时期古典地理学的发轫作者是用一系列人物的发现及其观点组成这是人们对地球的初级探索阶段无论在数学还是文学都为其以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开始思考并发...

《地理学思想史》读书笔记

研科专学姓日生学位课程读书报告封面目地理学思想史业自然地理学号20xx00000名期20xx年00月00日西北大学研究生处制究中国自然地理研究现状及进展读20xx20xx地理学学科发展报告自然地理学非常有幸能上...

地理学思想史题目

一名词解释1地理环境决定论2亚历山大洪堡3地理大发现4地理学两大传统5地貌循环学说6主体功能区二问答题1裴秀制图六体的主要内容2地理大发现对地理学的影响3我国传统地理学的特点4对我国新型城市化内涵的认识1地理环...

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读后感

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读后感寒假期间我潜心阅读了朱永新的中国当代教育思想史掩卷沉思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这本书中有这样一首小...

地理学思想史

浅谈影响玻璃产业园的区位因素以凤阳玻璃产业园为例摘要以凤阳玻璃产业园的发展实践为案例运用工业区位理论探究了影响我国玻璃企业空间布局的区位因素指出原料市场交通技术等因素是影响我国玻璃制造业工业区位的主要因子石英砂...

《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观管理思想史后感在周老师的推荐下我有幸观看到了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的管理思想史全套视频使我从管理思想史的角度更加深入了解到了关于管理学这门课程的内涵在这套视频中将管理思想史编成了一系列的课程每课时大约50分钟...

读管理思想史有感

读管理思想史有感五班以前我一直认为管理学就是管理中的唯一一门学科管理思想史只是一个介绍管理思想演变的历史过程将它作为一门学科不太合适读过这本书后才觉得错了管理思想史从学科的视角以历史年代为序通过介绍各个时期管理...

管理思想史 第九章读后感

福利和效率的博弈读管理思想史第九章第一节有感12级人力资源管理班张晋浩学号320xx050037雷恩的管理思想史第九章题目是人的因素开辟道路从人自身特点的角度来分析如何能改善管理而这样的思路堪称在为管理开辟道路...

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

现代管理学管理思想史读书笔记一背景一般而言现代管理学指的是二战以后形成的各派管理学的总称此时世界发生了许多变化战后世界性经济组织的进一步成长员工数量的进一步扩大政府法规的增多经济全球化以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再...

地理学思想史读后感(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