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后感-走向文学自觉的魏晋风度

时间:2024.5.8

美的历程读后感

——走向文学自觉的魏晋风度

刘笑笑

《美的历程》这本书带领我们对中国几千年的艺术文化进行了一次历史巡礼。对每一个时期的描述都有其特殊的方式,从一个切入点带领我们了解一整个时期的艺术美学的发展。

之所以选择魏晋时期,是因为作者在书中提到,除却先秦不论,中国古代社会有三大转折,这转折的七点分别为魏晋、中唐、明中叶。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的变异,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许多的变化。但是汉末魏初在文学方面起了一个重大的变化,所以与其他的朝代描写,作者在魏晋时期的描写主要着重于文学的转变,因为此时确立了并影响久远的以“言不尽意”、“气韵生动”、“以形写神”为代表的中国艺术——美术原则,这个时期审美意识的转变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而关于魏晋时期的介绍,作者首先从这个时期的新思潮即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人的觉醒,然后到这个时期文学艺术的转变——文的自觉,最后介绍了阮籍与陶潜两位名士,可能是因为二者是两种典型的避世但却心系政治的代表,也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代表。 作者不是单纯地从可供审美的艺术品,比如说诗歌、文章、书法等来解析这个时期艺术,而是由这个时期的审美意识的转变作为引子,来探究魏晋时期的审美艺术。这也是我比较欣赏这一章节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扬帆驶入李泽厚先生为我们描写的魏晋风度这一浩瀚海洋。

首先,作者为我们着重介绍了这个时期反映在文艺——美学的同一思潮即是人的觉醒。随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艺术强调的社会政治服务的使用功利变为魏晋新风——文的自觉,也就是鲁迅所说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从曹丕开始,文学及其形式本身的价值和地位大不同于两汉,曹丕的诗赋做的很好,李泽厚也说过“曹植的众多诗作也许还抵不上曹丕的一首《燕歌行》。“而且曹丕喜欢以气为主的华丽壮大的诗文,他说诗赋不必寓教训,而追求华丽好看本身就是一种文的自觉。

其次,李泽厚先生跟我们提到了这个时期美学思想的转变,奠定了后世中华民族艺术美学的根基。除了是重要的审美意识的转折点,由这个时期形成的一系列的文学创作理念对后世影响深远。据作者介绍,这个时期出现了练词造句的曹植,五言诗体也是在这个时期由玄言诗、山水诗而确定成熟的。魏晋时期在文学上对格律、语汇、修辞、音韵上的讲究,为后世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是一种很直接的文的自觉的体现。这个时期的其他艺术形式,以书法为代表,魏晋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出现了王氏(王羲之)、谢氏(谢安)、桓氏(桓温)这些书法世家大族,中国特有的书法艺术在此时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再次,作者着重介绍了阮籍和陶渊明两位大人物。魏晋时期政治动荡,王朝更迭,门阀世族制度下,上层政治话语权被世家大族把持,像阮籍、陶潜这样的人要么沉迷于酒,要么归隐田园,都是在逃避现世,做政治斗争的回避者,但是,只有陶潜真正做到了规避。阮籍早年脾气很大,老年时改的很好,做到了“口部臧否人物”的地步,得以终其天年。陶潜与他都是极少的可以真正终其天年的人,陶潜其实当时并没有遗忘和冷淡世事,但是贵在态度自然,归耕田园。

我们都知道这个时候比较耀眼的其他的大人物,现在为我们所熟知的就有文学上的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竹林七贤,书法上的钟繇、二王(王羲之、王献之)。他们分别在文学和书法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当然,也有我们不太熟悉的在这个时期影响很大的人,比如何晏、王弼和夏侯玄,被称为正始名士。他们三人是魏晋玄学的开创者。鲁迅曾说:“何晏有两件事我们是知道的。第一,他喜欢空谈,是空谈的祖师;第二,他喜欢吃药,是吃药的祖师。“ 虽然鲁迅称之为“空谈”,有点贬低他的意思,但是何晏、王弼以及夏侯玄三人所倡导的玄学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件大事。魏晋玄学打破了两汉以来的儒家经学思想,从《周易》、

《老子》和《庄子》三本经典而来的玄学成为魏晋时代的思想主流,他们三人的名声在当时还是很响亮的。

最后,作者在文中其实已经总结了魏晋风度的内容。作者说,药、酒、姿容、神韵、“华丽好看”的文彩词章构成了魏晋风度。当然,只看这一章的介绍,可能也不大了解药和酒到底指什么,正始名士吃药,竹林名士则饮酒。酒倒比较好理解,像阮籍、嵇康以及刘伶等人饮酒可以说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药是什么?鲁迅说何晏是吃药的祖师,一种叫五石散的毒药,据说可以强身健体的功效,

但其实类似于鸦片。因为当时何晏和阮籍的名声很大,所以当时社会上吃药饮酒风气盛行,但是一般人并没有他们的思想。所以正始名士和竹林名士的精神消失后,像刘勰所说的可以“师心以谴论,使气以命诗”的人就很少。魏晋风骨没有就此消逝,因为还有一位处于晋末的名士,就是陶潜。

他们对于现实政治斗争都很反感,但是外表是潇洒风流,但是骨子里确实是很痛苦的。就像前面提到的,这个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核心部分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表面消极,内心对人生、命运有着强烈的留恋。作者说阮籍和陶潜是魏晋风度的最高代表,因为一个慷慨激昂,一个超然世外。总而言之,二者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境界,从不同角度显示了潇洒却又压抑的魏晋风度。

总结来说,在作者笔下我所理解的魏晋风度,潇洒、通脱而又有所沉淀。在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之后,各个学派又都有一个新的发展,并且这个时候某些人的人生态度也成为后世许多人喜爱和效仿的对象,细细理解下,魏晋时期相对于汉唐这样的大一统的繁华时期有着别样且更有韵味的风骨。

作者是从社会背景这一大的角度来分析这一时期的巨变,但是又是从细微入手让我们感受到了魏晋风度。虽不全面,但是确实让人印象深刻,记忆犹新。

参考资料:

李泽厚 《美的历程》

鲁迅 而己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11级广告学

T01014163

刘笑笑


第二篇:美的历程


《美的历程》读后感

《美的历程》是由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撰写的一本美学著作,从宏观鸟瞰的角度对中国古典文艺的数千年历史进行了一次“匆匆巡礼”,全书共分为十个章节。第一章论述了远古图腾时代那些糅合着后世歌、舞、剧、画、神话的原始巫术礼仪活动和陶器有意味的文饰、造型形式。第二章从充满狞厉美的青铜时代写到艺术由巫术宗教中解放出来了的青铜时代,与此同时,线条优美的汉字也开启了书法的艺术地位。第三章从儒道互补、诗的赋比兴原则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论述了先秦理性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儒道互补是中国两千多年思想史的一条基本线索。第四章“楚汉浪漫主义”,论述了那种充满神秘图腾神话的楚文化,屈原----中国最早、最伟大的诗人是它的的代表。“汉承秦制”的汉朝在文学艺术领域似乎脱离了先秦的理性,而保持了南楚文化的那种弥漫着奇异想象和炽热情感的浪漫主义,呈现出“气势与古拙”基本美学风貌。第五章论述了中国正式进入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魏晋时期,人们从两汉经学中解脱出来,冲破了旧的传统和价值体系,世界观和人生观也有了巨变,对人自身的生命、意义和命运重新进行了思索和追求。文学也进入自觉阶段,文学从广义学术中独立出来,比较细致的区分了文学的各种体裁和风格,最重要的是对审美特征的自觉追求。阮籍与陶潜是这一个时期非常有个性的人物。第六章分三小节论述了“佛陀世容”,佛教艺术从南北朝的“悲惨世界”到隋唐大统一时期的“虚幻颂歌”,再到趋近消亡的走向世俗。第七章的“盛唐之音”由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和杜诗颜字韩文组成。李白的诗歌奏出了盛唐艺术的最强音,这位具有天才美的酒中仙,蔑视权贵和世俗,饮酒赋诗纵情人生,秀口一吐就吐出了半个盛唐,让充满青春活力的盛唐艺术金碧辉煌。他的诗歌集中体现了盛唐巅峰知识分子的无所拘束的心态,达到了中国古代浪漫文学交响诗的顶峰。第八章是“韵外之致”,论述了规范化、格律化、百花齐放、充满忧伤的中唐文艺和审美内容与形式的内在矛盾以及苏轼的意义。第九章“宋元山水意境”则经历了从“无我之境”到“细节忠实和诗意追求”,再到“有我之境”的美的历程。第十章“明清文艺思潮”,论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清时期市民文艺、浪漫洪流、从感伤文学到《红楼梦》和绘画与工艺四个方面的问题。以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描述的是那些社会矛盾和悲欢离合的世俗人情,而上层的传统文艺却笼罩着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又幻化成像《桃花扇》和《长生殿》那样的感伤文学。这种鸟瞰式的宏观把握虽不能使每个问题都细致入微的描述,但给我们的印象却并不模糊。

徜徉于本书不仅是一次文化艺术的的旅行,它给予我们精神.心灵.思想的洗礼。不仅仅用“震撼”这两个厚重字足以表达其中的分量。本书所要带给读者的,原本比作者预想的要更缤纷绚丽。诚然,众所周知一切事物的发展都会随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发达.人类意识的逐步提高.社会也会越来越进步,或更趋向精彩和先进。但是任何事情都有例外,读完本书你可以感受到,纵然时光流逝,社会再富足,有一样东西不会随时间而退化本来的价值。反而,时间的积淀更能加重它的韵味。和它所散发的魅力。它会随时光的足迹为自己装扮更华美.更有气质的华

衣。不会随时间褪去光彩,反而更加清新,它就是艺术.文化和人类文明的产物。本书作者也正是通过历史的美的艺术历程,让读者品味到了他的新鲜和清丽,让我们读到历史艺术的美之瑰丽本质。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有一样与艺术.文化总如影随行的 原始艺术,随时代繁衍总是历久弥新。在文艺领域的大花园中独树一帜,这就是巫术.宗教礼仪。我们不能否认人类对这些“传统”的依赖,上至君王,下达百姓,都把它供在一个崇敬的地位。早期原始艺术大多有宗教.巫术的影子,人们在 精神领域一直对它有所保留。但对我们这种现象从纯艺术.文化来说只能是思想借鉴,不应痴迷其中。毕竟,封建迷信在科学社会是被摒弃的,又或着说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也越来越被弥漫在奇异想像和炽烈情感的图腾文化与诗歌.舞蹈等多种形式的文化。也同样代表了一种根基深沉的文化体系。对于这种文化,历来“美学家”们是抱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态度借鉴吸收的。

本书中作者写的具象.深刻,对艺术的宗源.历程,以及评价极具习究意味。我们只能从书中读到浅显的文理,倘若有时间应是反复研读推究的。反凭我们薄浅的艺术领悟能力难以读它的精髓,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抒己见而已。

读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原本幼稚而愚笨的认识。在文化艺术琳琅满目的世界畅游,品味先哲们思想的乐土,让我们的“审美感情”丰富.厚实。我读完这本书意犹未尽,楚汉浪漫主义的气势与古拙,魏晋风度的人的主题,文的自觉.阮籍与淘潜篇,盛唐谙中.青春.李白.音乐性的美.杜诗颜字韩文篇等。中国古典文艺的巡礼教会我们站在理性的角度审视艺术的共同性或普遍性,文艺的客观发展规律,把社会时代风采与文艺紧密相连,用审评的独特视角观察文艺现象,这本书无论从内容,语言造字上极具功力,值得我们反复品读。

更多相关推荐:
谈任诞的前世今生 -世说新语魏晋风度有感

世说新语之国学密码解析课程论文从现代看如何管理魏晋名士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世...

读《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感

古代文学课程论文读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感姓名崔文文学号20xx504008班级汉语言文学二班1读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感在我的印象里魏晋名士大多以麈尾为手中所持雅器以清谈玄论展现风流把纵酒放诞...

读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感

血泪交织的挽歌读鲁迅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有感提起魏晋风度不了解的人总觉得那时候的文人学士是很飘逸和自由的但是现实是残忍的对那时的文人学士来说那是一场华丽的梦魇宗白华曾说过魏晋时期堪称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

魏晋历史论文读后感

一李泽厚魏晋风度人的主题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国前期封建社会正式揭幕社会的变迁在意识形态和和文化心理的表现则为与颂功德讲实用的的两汉经学文艺相区别一种真正思辨的理性的纯哲学产生了一种真正...

读《民国风度》感

相去甚远的时代读民国风度笔记杨立博本书民国风度作者为徐百柯由九州出版社出版本书为20xx年10月第1版进入了大学尤其是能进入这样一所好的大学对我来说是极其幸运的毕竟这是高等教育嘛我们是大学生同样也是光荣的预备役...

《家风》读后感 文档

家风读后感辛健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由家庭成员的态度行为和氛围营造的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表现在人们处理日常生活各种关系的态度和行为中它们犹如一种磁场被人们深深地感受...

四季的风读后感

四季的风读后感gt四季的风gt读后感三年级小番薯今天我看了一个gt故事四季的风这个故事出自严文井童话精选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个苦孩子当他很小的时候他的爸爸妈妈就去世了他住在荒芜的小茅房里他有一个奇怪的朋友风只要...

《风之王》读后感

风之王读后感我推荐大家读风之王这本书它是由美国杰出儿童文学作家玛格丽特亨利写的玛格丽特6岁时就爱上了马而这份对马的热爱便融入了她以后的写作生涯在她写的故事中马狗及其它宠物都扮演着重要角色为了让她的故事更加精彩迷...

《风之王》读后感

风之王读后感其一我读了风之王这本书对我感受很深故事讲的是哑巴男孩和一匹马的故事哑巴男孩在闪出生时许下诺言我的名字叫阿格巴巴和爸的发音差不多我就是你的爸爸闪等你长大了大家都会对你鞠躬你全成为风之王我保证这有力的诺...

风之王读后感

风之王爱与责任最好的诠释龙岩市第二实验小学詹沁琳命运无轨道这句话成了我全新的座右铭大概就是因为风之王那个激动人心的励志故事的缘故风之王的作者是美国的作家玛格莉特亨利这是一个发生在两百多年前的一个传奇故事在摩洛哥...

《风会记住一朵花的香》读后感

读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有感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最重要这世上总有一些人记得你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的香凡来尘往莫不如此题记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是谁不管你有多么平凡总会有人记得你不论是你的朋友你的亲人甚至是只有一面之缘的人...

唐诗风貌读后感

唐诗的美感读唐诗风貌3100102486陈雍医学试验班类唐诗风貌这本书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内容丰富涵盖面很广这本书不仅包括了对初盛中晚四唐诗歌的分期介绍同时对山水田园边塞叙事等题材进行单独讨论其中末章的不同诗体的艺...

魏晋风度读后感(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