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的故事

时间:2024.4.20

竹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废名及其创作

2、掌握三姑娘的人物形象

3、了解诗化小说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掌握三姑娘的人物形象

2、了解诗化小说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计划课时:

两课时

一、导入

展示一张竹子的图片,提问学生:在中国的文化中,竹子一般象征着什么?那么生活在竹林里的人会有什么品格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过渡:今年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说《竹林的故事》

二、作者介绍

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语丝社成员,著名的现代小说家、诗人、学者。他是20年代乡土小说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用冲淡质朴的笔调表现尚未被现代污染的农村世界,19xx年在《语丝》上发表《竹林的故事》,代表作有长篇《桥》及《莫须有先生传》、《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等。

三、整体感知小说结构

1、主人公三姑娘的生活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2、根据三姑娘的生活时期划分文章结构。

1-6,童年时期的三姑娘

7-33,父亲去世,三姑娘与母亲相依为命

34-37,出嫁后的三姑娘

四、分析三姑娘的形象

按照生活时期分别分析三姑娘的形象,分析时注意细节描写。

①她是一个活泼、乖巧、恬静的农村姑娘。

小时候她“非常害羞而又爱笑”,跟着爸爸去打鱼,就安静地看着爸爸,只有鱼上了钩“三姑娘小小的手掌,这时才跟着她的欢呼的叫声热闹起来”,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女孩的形象栩栩如生;有时候她又会把爸爸忘记了,“只是不停地抠土,嘴里还低声的歌唱,头毛低到眼边,才把脑壳一扬”。长大后,她不爱看热闹,二月间城里赛龙灯,锣鼓喧天,堂嫂子们邀请她去玩,三姑娘总是微笑推辞;她过于乖巧,以致常常因为这个而和妈妈吵 1

架?一个乖巧恬静的农村女孩呈现在我们面前。

②她是一个勤劳能干的农村姑娘。

她父亲死后 “母子都是那样勤敏”,一大早就去卖菜,去卖菜 “人一见了三姑娘挑菜,就只有三姑娘同三姑娘的菜,其余什么也记不得,因为耽误了一刻,三姑娘的菜就买不到手;三姑娘的白菜原是这样好,隔夜没有浸水,煮起来比别人的多,吃起来比别人的甜了。” ③她是一个俏皮、善良、孝顺的农村姑娘。

在卖青椒的一段对白中,三姑娘就颇为俏皮的反诘:“吃先生们的一餐饭使不得?难道就要我出东西?”但还是多抓了一把菜给“我们”。她拒绝堂嫂子们看灯的邀请,陪伴母亲,准备第二天要卖的蔬菜。

④她是一个脱俗的农村姑娘。

她一听到“我们”说:“我们没有什么谢三姑娘,只望三姑娘将来碰到一个好姑爷。”就立即翩然离去,决不提供把亲近化为亲狎的可能。

结尾关于三姑娘的命运:在从竹林上坝的小路上,回荡着这样的一句话“我的三姐,就有这样忙, 端午中秋请不来,为得先人来了饭也不吃!”——很明显这句话是三姑娘母亲说的。言外之意是三姑娘是忙着婆家的事务(“端午中秋请不来”),来“端午中秋”都不能回娘家,这次回来也是为了“先人”(时令正是清明,大概正是为了给她爸爸上坟吧)。但是也只能是匆匆而来,匆匆而去。

五、理解竹林的象征意义

既然三姑娘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小说题目不叫《三姑娘的故事》,而是叫《竹林的故事》?三姑娘这种性格的形成离不开她的生活环境——竹林,竹林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

1、分析第一节的环境描写。

一条河、一簇竹林、一重茅屋、两边菜园,淡淡一笔,不须点染,就把一幅田园风景画写出来了。河水如何清澈,竹林如何翠绿、茅屋如何古朴,菜园如何新鲜,是不用写的,因为它们组合在一起,自然便是清澈、翠绿、古朴、新鲜。主人是和气的,大家对他的称呼也颇亲切,这便与这幅田园风景画和谐地统一起来了。

一幅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画面,给人以幽静平和的美感。

2、三姑娘与竹林的关系是怎样的?

竹林是一个诗意的象征境界,那里有三姑娘的幸福与哀愁,也含藏着三姑娘的青春和性格。她像竹子一样“直”,像竹子一样有“节”,竹林像是专为三姑娘而生长的,三姑娘又像是专为竹林而生的,人与景交融,三姑娘和竹林一样都是纯净的美的象征。

六、关于老程的死和废名的禅宗思想

1、文中关于老程死的描写

“春天来了,林里的竹子,园里的菜,都一天一天的绿得可爱。老程的死却正相反,一天比一天淡漠起来,??三姑娘才走到竹林那边,知道这里睡的是爸爸了。到后来,青草铺平了一切,连曾经有个爸爸这件事实几乎也没有了”。

2、为什么要淡化老程的死?

2

作品写于20世纪20年代,从字里行间我们可看出三姑娘一家的贫困。无疑,老程的死是与社会有关系的。但作者废名削弱了小说批判性的思想力度而增强了道德意识。

废名的家乡黄梅,历来就是禅宗圣地,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生活了整整17年。这使他从小对佛教就有了不同寻常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尔后自己又曾倾心研读佛学经典,对佛禅的感悟都流露在自己的创作中。

禅宗思想重视内心的自我解脱,认为人与自然是融为一体的,人的死亡是回归到自然中去,正如人是从自然中来一样。老程的死似乎不是一种生命的结束而是意味着生命与自然的融合,在融合中生命于是也就获得了永恒。所以母女俩的生活依然如故,就像那片青青的竹林一样。

七、艺术特点

1、结构的散文化

废名的小说是一种不像小说的小说,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没有紧凑的情节,没有矛盾冲突,结构松弛散漫,笔调从容写意,文体更接近于散文,因为被称为散文化小说。作品中虽然写了一些生活琐事,如打鱼、吃饭、看灯、卖菜等,但都是一些彼此关联度并不高的零碎的片段,事件的交代也极为简略,而且没有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呈现出一种断片化的结构。

2、意境的诗化

在废名的小说中,人即自然,自然即人,二者是浑然一体的。文中,三姑娘与竹林也是如此,三姑娘的纯真与善良正和竹林的青翠、洁净形成对应,两者相互映衬,像一首恬静的诗。

3、语言简练含蓄,言近而旨远

废名自己也说过:“我写小说同唐人写绝句一样”,“不肯浪费语言”。

作品在写老程的死时,并没有直接说“死”和“坟”,而是用了一段间接而曲折的描写来代替。作品的开头:“出城一条河,过河西走,坝脚下有一簇竹林,竹林里露出一重茅屋,茅屋两边都是菜园。”寥寥三十余字,就描绘出一幅如诗如画的水乡田园图,并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4、艺术风格含蓄平和

“我”对三姑娘的喜爱、欣赏以及对她一家命运的同情,都保持在隐而不发的含蓄平和之中,就连结尾:三姑娘的鞋踏着沙土。我急于要走过竹林看看,然而也暂时面对流水,让三姑娘低头过去。此时我的情感应该是非常复杂的,有对故乡的回忆、对美的爱怜、对善的同情、对命运的无奈,但是结尾却戛然而止了,留给了人们无限的遐想。

3


第二篇:第三单元 《家乡的故事》


第三单元 《家乡的故事》

一、学习内容

1、 唱《竹乡娃娃爱竹林》

2、做 听音填空 创编旋律

3、听《 弯弯的月亮》、《 念故乡》

二、 学习目的

1、通过学唱歌曲,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2、过听音填空练习,训练学生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

3、过旋律创编,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培养,激发学习音乐的兴趣。

4、过欣赏,进一步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三、学习重点、难点

1、 唱好二部合唱,做到音准、和谐。

2、 熟悉西洋打击乐器的音色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和形象。

四、学习准备 :录音机、磁带。

五、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通过学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感受在春天田野上放歌的欢快的情绪,学习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的表现歌曲的感情,二声部合唱要做到音准、和谐。

学习重点难点:副歌的合唱和谐

学习准备:投影、磁带、录音机

学习过程:

导言:冬天过去了,来说一说冬天里的印象吧。(学生交流“忆冬”)

而现在,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在春天里,什么是最能打动你的?可以描述一幅春景,也可以叙述一件事情。(学生交流“迎春”)

一、发声练习

1、出示练声曲

我们曾用舒展、优美的声音演唱,好象天空晴朗的,那般宁静。大家能在这个时候,用声音来展现“竹乡娃娃爱竹林”吗?

2、 演唱:A、 舒展优美 B、 跳跃轻巧

那你们能用这样的练声曲告诉我们“春天到来了”吗?你准备怎么做?

a、歌词 b、声音要求

春天来了,我们的心情是多么舒畅呀!当我们结伴同行时,走在大道上时,一路欢歌笑语,是多么高兴呀!还有可能追着、跳着呢!当看到柳树冒出了绿芽时,心中是多么惊喜啊!

二、学唱歌曲。

教材分析:

《竹乡娃娃爱竹林》是一首二段体的儿童歌曲,有主题和副歌两个部分,4/4拍,大调式,第一乐段由四个方整的乐句构成,基本节奏为“ ”,具有欢快的舞蹈性,旋律中多次出现53 3 53 3 、5 56 等六度、八度大跳音程的进行,使曲调更加显得欢快活泼、跳跃,

表现了少年儿童吹草哨儿时的欢乐情绪。副歌部分为二部合唱,以1—6六度上行大跳开始,节奏较为舒展,与前段形成了对比,由于二部和声的出现增加了歌声的厚度,使情绪更加饱满充实,满怀激情地唱出了春回大地的田野景象,也唱出了少年儿童的美好生活情趣。

1、揭课题、听感受

春天来了,真好!摘下一片青草叶子,一边走,一边吹起动听的歌儿——吹草哨儿。歌曲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呢?(熟悉歌词)你的心情如何?大家看到这一切,歌声中也应唱出————?

2、奏练习,引导学生体会欢快的舞蹈节奏感。

3、视唱练习。

(1)、出示旋律。 1=F4/4

(2)学唱旋律。跟着琴声唱准有“ ”记号的旋律。

4、学唱歌曲。

(1)听范唱。体会歌曲的演唱速度和所表达的情绪。

(2)学唱歌曲。

(3)歌曲采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演唱时主歌部分要用轻巧、跳跃的声音去演唱,副歌部分前两句用连贯、舒展的声音演唱,最后一个乐句回到轻巧跳跃,形成前后呼应。

A、主歌:(采用听唱法,六度、八度大跳可跟琴声模唱)

B、副歌: a、第一声部(跟琴声模唱带有升记号的旋律)b、第二声部

c、合唱(听、唱与歌谱结合)

(4)歌曲中有两段,这两段我们都一齐唱?可以有些变化吗?你想怎样设计呢?(领唱合唱、对唱合唱、小组唱)

用多种形式演唱《竹乡娃娃爱竹林》,看着老师指挥的手势唱好结束句。

真好,那我们按照领唱合唱的方案来完整的表达歌曲吧!谁先来说说按怎样的顺序演唱?(提醒反复记号、延长记号)

次开发有延长记号,就看老师的指挥手势来唱,好吗?来合作一下!

解决了所有的问题,现在怎么来演唱吹草哨儿,你理解了吗?用你们的歌声告诉我。

三、总结下课

一首竹乡娃娃爱竹林,让我们感受了明媚的春天,在你们的歌声中,也

我感受到你们的欢乐。当然,演唱能力也在不断的提高中。真是高兴!希

望大家有更好的表现。

四、作业:复习《竹乡娃娃爱竹林》。

安全小常识:1、在马路上要靠边走,走在中间会妨碍车辆的通行,还有被车撞的危险。

2、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1、做听音填空 2、创编旋律

学习目标:

1、通过听音填空,初步学习听辨和声音程的能力,并感受和声魅力。

2、旋律的创编,让学生体验创作的愉悦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对音乐感受力。 学习重点、难点:听记旋律音与创编旋律

学习准备:多媒体、钢琴

学习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复习歌曲,师生评议。

2、指导学生用明亮、跳跃的声音和舒展优美的声音进行对比,细腻地表现歌曲的感情。

3、二部合唱能够做到音准、和谐。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如:领唱合唱、对唱合唱、小组唱等,用丰富的手段表现歌曲所表达的一派生机的景象。

5、最后一句旋律中有一个延长记号,要求学生看着老师的指挥动作整齐地延长、整齐地结束。

6、完整地演唱歌曲《竹乡娃娃爱竹林》。

二、创编旋律 导言:(出示儿童创作的乐曲,师范唱)大家觉得这首歌曲怎样?那这是和你们一般大的同学创作的,但我同样相信大家也可以创作出来,你们有信心吗?

1、节奏

那我们就从基本的节奏着手吧!你能拍一拍这样的节奏吗?

出示:2/4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那你再来听一听在下面的几条旋律中,哪一条才是这样的节奏呢?(用DO RE MI FA SOL五个音创编的旋律)大家的耳朵真好,那你们也来用DO RE MI FA SOL来创编旋律吧!

2、 创编交流

比一比谁的旋律更好听。真是各有千秋哦!(师生互动)

3、 自主创编

怎样,创编旋律很有意思吧!还有一个3/4拍的,大家也来玩玩吧!

三、 听音填空

要想创作旋律,还得有些基本功的,比如耳朵要特灵,为了训练自己的耳朵,最常见的练习是听音了!那我们现在就来练练自己的耳朵吧!

(出示旋律谱)

完整的旋律是这样的,仔细听——那我们跟着琴声来哼一哼,当括号中的音,你不肯定时,可以就用些母音唱一唱。呵呵,其实老师在括号处弹奏了个双音,但我发现同学们不是能听出上方的音,就能听出个下方的音。恩,还不错!(唱旋律)分乐句来听!(单旋律音)那现在我们在完整的听一听!呵呵,一个提议,唱一唱吧!

四、 总结下课

有兴趣的同学到是可以也来创作一些简单的歌曲哦,当然别忘了可以合作完成,更别忘了与我分享哦!如果学生有课堂乐器的话,就可以更方便了哦。

安全小常识:走路时,不要边走边玩,也不要边走边看书。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听《 弯弯的月亮》、《 念故乡》

学习目标:

1、通过欣赏《弯弯的月亮》,熟悉木琴的音色以及其表现力,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情绪。

2、通过听《念故乡》,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习重点、难点: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木琴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学习准备:音响资料

学习过程:

欣赏重点:感受打击乐器在塑造音乐形象、渲染音乐气氛和情绪上的作用。 欣赏过程:

(1)出示两首乐曲的名字,让学生根据乐曲的名字想象乐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声音或使用以前学过的打击乐器来模仿大自然的声响,从而使学生在欣赏乐曲时有所对比。

(2)欣赏两首乐曲。两首乐曲均有打击乐器参与演奏,音乐旋律明显,情绪热烈。

(3)注意加强对音乐情绪的感受和想象,再从音乐的旋律、节奏、力度、结构以及乐器的音色等方面加以总结。

(4)注意感受音乐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采用多种方式如:挂图、板书、讲解、听辨、讨论想结合的手段,理解音乐,了解管弦乐知识。

(5)再次听赏。师生讨论。

导入:(播放《小步舞曲》、《北京的金山上》、《念故乡》)让我们随着音乐动起来吧。(感受风格的不同)

一、 听《弯弯的月亮》

1、初步聆听,感受

《念故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大胆的说出自己所听到的。

2、 比较

(播放小提琴《念故乡》、木琴《弯弯的月亮》)你能听辨出其中的不同吗?

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同一作品,给人的感受也发生了变化。交流一下,这两种更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在表现乐曲中有何作用?你所喜欢的乐器音色怎样?

学生喜欢小提琴的,可让学生自己对乐器了解;学生喜欢木琴,给学生介绍木琴。

3、 介绍《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月亮》由罗马尼亚小提琴家。霍拉是流行于罗马尼亚和前苏联库尔达维亚地方的一种民间歌曲体裁,产生于牧民地区,通常分为两部分,一为悠长的歌词,二为活泼的轮舞,常用二四拍,多用装饰音和颤音。我们所听的就是具有轮舞体裁的-------------独奏曲。

4、总结

通过《弯弯的月亮》,我们感受了不同的乐器在表现同一作品时的不同,了解了木琴这样的打击乐器。接下来,我们还要认识一些打击乐器,你们好奇吗?

二、欣赏《念故乡》

(一)导语:老师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宝贝(出示箱子)谁来猜猜,里面会装些什么宝贝呢?(生猜3—4个)

(1) 看来让大家猜,是有些困难,还是让老师取出来给大家看看吧!(出示玻璃瓶、报纸、装有沙子、豆的杯子)现在大家知道老师箱子里装的是什么东西了吧!

(2) 哇!你真厉害哦,真有件这样的东西。

他们能发出声音吗?(能)

在老师看来,能发出声音的这些东西都是宝贝。不信,大家仔细听:

(二) 欣赏《弯弯的月亮》

1、 整体感知

这是一个夏日的清晨,草地上,一群欢乐的人们正在庆祝丰收,载歌载舞。听,天气好象发生了变化——雨是越下越大,可人们的兴致却是越来越高,他们仍然继续欢歌,继续舞蹈。

2、认识打击乐器

乐曲中的“雷鸣电闪”的地方还真多,那作曲家是用什么打击乐器来表现的呢? 介绍定音鼓和钹

3、片段欣赏

那我们再来欣赏其中两个片段,感受定音鼓和钹在其中的作用。

在片段一中你好象看到了一幅什么画面?(生说) 4、小结

安全小常识:过马路、远离汽车不猛跑,迅速安全通行好。

第四课时 一、学习安排 :复习八孔竖笛曲《弯弯的月亮》《念故乡》。 二、常规练习 :1、师生礼仪。 2、发声练习。 三、八孔竖笛 1、复习《弯弯的月亮》《念故乡》。师生评议。 2、学习《无锡景》。 (1)教材分析:《无锡景》是一首歌唱无锡风景名胜和风土人情的传统 小调。音乐富有江南特色,曲折婉转的旋律以五声音阶的级进为主。 (2)出示旋律: 1=C 2/4 江苏民歌《无锡景》 (3)练习重点: A、此曲以连音为主,要演奏得圆润、连贯。 B、第十八小结中演奏2535时,在指法的连线上对高音孔的开闭要 较高,左手拇指要迅速、准确到位。 (4)练习吹奏。教师指导。 四、 作业 安全小常识:不准穿越、倚坐道口护拦。以免有危险。

第四单元 《中华民族歌》

一、学习内容

1、唱 《中华民族歌》

2、做 选择恰当的音填空 创编旋律

3、听 《我爱你,中华》

二、学习目的

1、学会用轻巧、圆润的歌声表达少年儿童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幸福、快乐之情。

2、通过选择恰当的音填空练习,培养学生的主音感、调式感;继续进行旋律的创编练习,开拓思路,激发兴趣,培养创造力。

3、通过欣赏,进一步了解旋律的表现力,感受音乐形象,培养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

三、学习重点和难点

1、 重点:指导学生用圆润、轻巧的声音唱好歌曲。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音乐联想力和想象力。

四、学习准备 :录音机、磁带、八孔竖笛

五、课时安排 :四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唱《中华民族歌》

学习目标:能感受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的幸福快乐之情,而用轻巧、圆润的声音来表现歌曲。

学习重点、难点:大跳的音准、节奏;比较轻巧与圆润。

学习准备:磁带、录音机、图片资料

学习过程:

导入: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请看:

(包括中国大好河山的景物图片,贫困地区儿童的读书图片)

看到这些,你想说些什么?(在背景音乐下交流

一、发声练习:

师:现在呢,我们就要把心中的骄傲自豪用歌声在这样的旋律中体现出来。

1)出示:副歌部分的“啦”

2)比较轻巧与圆润

师:放眼看看我们的祖国吧,心中满是激动,用歌声来表达,好吗?(学生唱)瞧,这是什么?“跳音记号”想想这里用“跳音记号”是为了表达什么?也用歌声来表现。(学生唱)

3)找出异同

师:仔细观察,这两句旋律中,你发现了什么?(节奏、旋律线条的相同) 那再来听听这句旋律,也具备这样的特点吗?

3 — | 3 1.2 | 3 55 4 3 | 2 1 ||

呀,我们今天又学了一招,还可以这样来创作旋律的呢。你也来试着创编一句?

二、 解决大跳音程、附点与切分节奏

师:大家觉得自己的记忆力如何?那我可得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才行。当然我要用音乐的方式。

听一组音,记下第一个音和最后一个音,并用“LA”唱出来。

6 1 2 3 | 5 — || 3 5 6 5 | 3 — || 5 6 5 3 | 2 — || 1 6 5 3 | 2 — ||

(需要有速度的变化)

再来听一听这一旋律的节奏?(第一乐句)

出示:A、2/4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B、2/4 X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 你能拍出A的节奏吗?

你真厉害的!能跟大家说说你的诀窍吗?怎么能拍的如此准确?

再来听听(第二乐句),这句的节奏是?我们一起来拍一拍。

好方法总是这么流行,掌握的真快哦!那谁能哼唱出刚我弹奏的旋律呢?

三、学唱歌曲

教材分析:

《中华民族歌》是一首欢快活泼、充满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A歌曲结构为二段体,B段由四个规整的乐组成,段为副歌,有三个乐句。全曲旋律起伏较大,四至六度音程的跳跃贯穿始终,加上以八分、十六分音符为主构成的节奏型,以及切分、附点节奏的使用,整首歌曲显得轻快、跳跃,具有积极向上的情绪和气氛,表现了少年儿童在祖国的怀抱中幸福、快乐地成长的可爱形象和立志为祖国攀高峰的决心和勇气。

1、范唱:

师:那让我为大家来演唱这首《生长在祖国的怀抱中》吧,看看大家和我是不是心灵感应的,听听从我的歌声中,你感受到我什么样的心情?

2、磁带哼唱

师:唱唱想想,这首歌的旋律可以从哪里划分成两部分?

3、演唱形式的设计

4 解决学生演唱中的问题

5、有表情的演唱歌曲(交流如何演唱好?)

四、 总结下课

师:我们用歌声来表达了《中华民族歌》的心情,再来看看这些图片,你又有什么样的心情呢?

安全小常识:乘车时要坐稳扶好,没有座位时,要双脚自然分开,侧向站立,手应握紧扶手,以免车辆紧急刹车时摔倒受伤。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1选择恰当的音填空 2创编旋律

学习目标:

1、通过选择恰当的音填空练习,培养学生主音感,调式感。

2、通过创编的练习,开拓学生思路,激发兴趣,培养创造力。

学习重点、难点:创编

学习准备: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复习《中华民族歌》。

1、复习歌曲,师生评议。

2、歌曲的副歌部分,两个连音线的出现使歌曲情绪变得舒展,但短暂的三拍后旋律又恢复了跳跃的节奏,这一情绪的变化非常细腻生动,刻画了少年儿童活泼可爱的形象和幸福

甜蜜的情感,学唱是要让学生仔细体会,乐句的处理可在前两小节稍作渐强,随后渐弱,唱好跳音,演唱回显得更加生动,

3、采用领唱、齐唱等演唱形式演唱歌曲。

4、唱好歌曲。

二、创设情境

师:(看《樱桃小丸子》片段)大家喜欢小丸子吗?今天小丸子也来到我们的课堂上了哦!小丸子,你来做什么的呀?

三、选择恰当的音填入括号中

师:小丸子,别急。说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大家会帮助你的是吗?

小丸子:音乐老师让我在音乐课之前,在黑板上抄写一条旋律,可现在变成这样了哦(出示)有两小姐看不见了,这可要怎么办那,要被骂了哦。 (别急、别急。。) 好象是DO ;好象是LA ;好象是RE ;又好象是SOL 。

师:不要着急,我们一起来帮助小丸子,好吗?

1、 视唱旋律:怎么你们一唱到最后都唱DO呀?!

2、 选择恰当的音

师:小丸子,瞧,还差一小节了,大家加油哦!这里是个什么音呢?那就把这些音都填进去唱唱,看看哪个音最合适?

3、小结:

师:小丸子,看,这不就完整了嘛!快去上音乐课了,不然真的要被骂了。 小丸子:我真是太谢谢大家了,大家和我一起去上音乐课吧。

四 、创编旋律

小丸子老师:谢谢小丸子同学。我们把这一旋律来唱一唱。(小丸子偷笑) 下面呢,请同学们按下面的节奏创编旋律。

1、出示节奏

师:这样的创编旋律我们也做过,我们也来创作吧。看谁作的好听。2、 自由创作,师巡视。

3、先来听听小丸子她创作的旋律吧。(评价)

4、我们中有没有同学比小丸子创作好的旋律呢。(学生作业)

五、总结下课

小丸子:大家真棒,我要向大家学习,谢谢大家。

师:还有什么要跟小丸子说的,快抓紧说哦。(交流)

安全小常识:不要轻信陌生人,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礼物,不能跟陌生人走,更不要带陌生人回家,以免受骗上当。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听《我爱你,中华》、

学习目标:通过欣赏《我爱你,中华》,感受乐曲中的音乐形象,能该手但段曲式的表现方式,通过图形、动作等感受音乐段落的变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联想力。 学习重点、难点:感受音乐形象,段落变化 学习准备:磁带、录音机、彩笔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师:请看,这有两幅画,画中表现的是什么?(交流)

那么,根据展示厅的要求,要为这两幅画选择音乐,就请我们来设计下,找一找用什么样的音乐。

二、欣赏分析:(略)

1、听《我爱你,中华》

师:听到乐曲后,你是怎样想的?(初步感受乐曲情绪)

2、听《我爱你,中华》

师:再来听一听《我爱你,中华》,感受水草轻盈的舞蹈。

1) 唱,师弹奏

听老师的琴声哼唱。一边唱一边用手划出旋律。这一旋律是向我们刻画了什么形象?那么你觉得老师的弹奏到位吗?(交流评价)

2)听A段(多听)

仔细听听,还有哪里也是描绘水草摇曳的形象?当你听到之后,立刻举手示意老师。

3)听B段

那么听到的这一段,让你感受到什么?与刚刚听到的,表现的有何不同。

4) 听全曲

三、总结下课

第四课时

一、学习安排 综合复习八孔竖笛曲。 二、常规练习 1、 师生礼仪。 2、 发声练习。 三、学习过程 1、 复习《我爱你,中华》。 2、 复习《中华民族歌》。 3、请个别同学进行演奏。 四、作业 :全面复习八孔竖笛。 安全小常识:时时刻刻做到无论什么地方都不做危险游戏。

更多相关推荐:
读废名《竹林的故事》

读废名竹林的故事竹林的故事是废名的乡土抒情小说中的代表作也是新文学初期最富有诗情画意和青春气息的作品之一小说以竹林为背景描述了农家女阿三从童年到结婚的几个生活片段塑造出了一个贤惠乖巧的女性形象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把...

落满霞光的竹林读后感

落满霞光的竹林读后感落满霞光的竹林gt读后感一商喆小依是一个笑得像芒果一样甜得孩子有一次她不高兴是不认真写作业被老师批评了大家都不知道小依怎么了放学后小依像小秧鸡儿走着走着小依在缅甸大婶得篱院门口捡了一个芭蕉裹...

解读竹林深处的故事

论竹林深处所笼罩的淡淡的哀伤与悲悯解读废名竹林的故事摘要废名竹林的故事以其淡雅的笔调勾勒出了一幅田园牧歌的乡村生活图景营造出了一种规避了人生丑陋的和谐宁静的生活氛围因此很多人都看到了文字里面的冲淡自然而忽略了文...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读后感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这篇课文文章描写了维也纳森林的美丽景色以及维也纳人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有感触维也纳整个城市都被无边无际的绿色所包围每逢春天树上开花小鸟欢叫动物奔跃多么赏心悦目的景象啊维也纳不但...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doc第一单元作文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和楼兰的忧郁读后感作文指导设计理念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的实际抒...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教学目标掌握描写叙述说明议论四种表达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能够使文章既优美又深刻教学重点在正确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探究表现方法教学难点通过课堂交流掌握四种表达方法各自的表达效果...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教学目标掌握描写叙述说明议论四种表达方法的表达效果理解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法能够使文章既优美又深刻教学重点在正确把握文章主题的基础上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探究表现方法教学难点通过课堂交流掌握四种表...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目标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3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反复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了解维也纳森林...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学案自学指导在了解维也纳森林特点领略异国风情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风貌学习用各种表达方式表现主题学习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维也纳人与自然友好亲密融合的关系唤起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学目标1在反复品读文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维也纳森林的特点2学习课文形散神聚的特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课文选自当代作家冯骥才的游记散文维也纳情感同是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约翰施特劳斯用优美的乐曲...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教案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认读本课六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一个生字理解奇光异彩眩惑赏心悦目尘烟障目温文尔雅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将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

读《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有感

孝心无价读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有感江苏省东海县海陵路小学五5刘禹畅指导老师杨静芝读完感动孩子的真爱故事孝心篇我的眼眶深深地湿润了为人父母者为了子女含辛茹苦为人子女者为了父母孝心感天黄金有价真情无价生命诚可贵孝心价...

竹林的故事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