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教案公开课

时间:2024.4.21

第二篇:我与地坛教案设计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史铁生,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二、熟读课文,解读作者对本文的哲理性思考,培养学生面对苦难的承受能力。

三、通过学习,体味作者对亲情的独特感悟,体会母爱的伟大,体会母亲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人性的光辉

教学重点:

一、重点语句的理解

二、地坛和母亲对我生命求索的启示

教学难点:

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对“生与死”的思索。

教学步骤:

一、设置情境,激情导入

导语:在第一册我们曾学过一篇文章_____《前方》,图片中那双迷惘的眼睛同学们还有印象么?古往今来,很多的诗人哲人既使生活在自己的实实在在的家里,也仍旧有一种无家可归的感觉,因为他们丢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但精神家园到底在哪里呢?怎样才算是找到了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园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体会真正的精神家园。

二、作者简介

史铁生,19xx年生于北京,清华大学附中毕业后,于19xx年插队延安, 21岁时因积劳成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正是他的生日,他从此以后再也没能站立起来。曾有的年少轻狂,所有的豪情壮志一下子都成了海市蜃楼,他一度痛不欲生。19xx年到19xx年在 北京某街道工厂做工,后主要从事文学创作,现为北京作家协会合同制作家.19xx年开始创作,19xx年和19xx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当他第一次获奖,他的健康的朋友们把他从轮椅上抬为他欢呼时,他一直倔强的昂着头,但委屈的泪水却忍不住流淌下来。

今天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寻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走出当时那痛不欲生的困

境的。

三、抓住关键,整体把握

本文分两部分,首先让我们来看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 我与地坛

学生阅读,教师提问

(一)问:他是“跑”到地坛去的吗?不是。那又是如何去的?他怎么了?(用课文的原句来回答)

“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 ,“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二)问:作者为什么要总是到地坛去呢?(用课文原句来回答)

1、“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2、“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3、“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作者到那里去是为了逃避,像个遇到伤害的鸵鸟一样想把自己藏起来。

(三)、问:那么地坛的有什么特点让作者如此眷恋?

“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四)、问:哪些地方体现了地坛这一景物特点的?

明确:第2、3、5自然段。

(五)、同学找出写“荒芜”的句子,并简要分析此处作者的语言。 剥蚀了浮夸的琉璃 淡褪了炫耀的朱红

坍圮了一段段高墙 散落了玉砌雕栏

四周的老柏树,到处的野草荒藤(幻灯片展示)

问:地坛在这四百多年里退掉了什么?留下了什么?作者说“他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除去了身上所有人工的雕琢,磨灭了身上的浮华与光芒,让生命显露出本真的模样,让“我”看到了人生的真相。地坛的荒芜冷落与“我”的失魂落魄有着相似的特点,自然有了相怜相惜之情。

同学找出写“不衰败”的句子;稍分析此处景物的特点。

老柏树愈见苍幽 野草荒藤自在坦荡

蜂儿、蚂蚁、瓢虫自得其乐

蝉蜕、露水、草木各显其美(幻灯片展示)

这些温馨的景物描写意味着什么?

真实记录下了作者那片枯萎干涸的心田重新滋润和复苏的过程。

这些景物给了作者什么启示?

启示: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即生是一个不可辩驳的问题;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

(六)、这个启示使作者的命运起到了什么样的变化?

“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变得不再那么可怕”。决定面对所遭遇的苦难打击,不再逃避、颓废和自伤,就是他“决定”活下来了。

(七)、作者是如何思考“怎样活”的问题的?

石门中的落日将地上的坎坷映照得灿烂

一群雨燕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

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

苍黑的古柏没日没夜地镇静地站在那儿

草木和泥土的一阵阵灼烈而清纯的气味

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

满园中播散着的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幻灯片展示)

学生讨论自主分析这一段景物描写。

教师总结:虽为落日,却也灿烂;虽为古柏,却也执著追求;虽为落叶,却也飘摇歌舞,坦然安卧,为秋天增色。这些环境的永恒特点给作者思考“怎样活”提供了一种氛围和启示。作者由衷地喊出了对生活无比精彩和无穷魅力的赞美之情。作者完成了我与地坛关系的升华,在地坛中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燃起了对生命的渴望。

(过渡)地坛的沧桑睿智、宽容接纳在某种程度上像一个人,谁? 我们的母亲 第二部分 我与母亲

(一)作者说他“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那

么就有几个问题要问同学们:

1、母亲是怎样对待“我”给她出的这个“难题”?

2、可见他的“母亲”是一位怎样的“母亲”?在文中体现在哪些地方?

3、这样的母亲,母亲这种对待“难题”的方式又给了作者什么样的启示?(划出回答前三个问题的关键语句。)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

答:1、“难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矛盾,儿子的行为给母亲出了一个什么难以解决的矛盾, (五个“知道”,“担心”,不仅仅是“担心”,还有“痛苦”、“惊恐”,课文第二段)

母亲没有退缩、没有消极的对待、更没有放弃,而是“承担”这“苦难”,坚毅地走下去,母亲希望直到儿子找到一条通向自己幸福的道路。

2、母亲是一位“疼爱”而且能够“理解”儿子的母亲。是一位注定“活得最苦”的母亲,而且是一位“意志坚忍”的母亲。

(二)速读课文,找出下文中写出母亲给我“影响”的一句。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誓言,或要我格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光阴的流逝,在我的印象中愈鲜明深刻。”

母亲这种对待“苦难”的态度给了生存的启示,母亲的生命历程也给了作者是“怎样活”的一把心灵钥匙:要坚强地承受苦难,要坚忍的生活下去,默默地毫不张扬地去爱自己的儿女,去爱这个世界。

(三)清读最后一段,仔细品味最后一句话的深情和作用:“多少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仅仅是表现母亲为担心我而找寻我走了很多路吗?

这句形象地表现了母亲伴随了作者对生命思考,母亲在“我”生命中的重要性。 更主要的是母亲与地坛已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了。阅尽沧桑的地坛以宽阔的胸怀静静地接纳包容了曾经痛不欲生的我。历尽苦难的母亲以聪慧坚忍的关爱默默地理解容忍着茫然失措的我。地坛像一个悲天悯人的智者,荡涤着我的灵魂的,母

亲是一个聪慧而坚忍的女子,指引着我的人生。没有地坛我不知道该不该活下去,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没有母亲我不知道该怎样活下去,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地坛是曾经的母亲,母亲过世后融入地坛,母亲是现在的地坛。作者在感情上感激地坛,在精神上仰赖地坛,在心理上也十分迷恋地坛,因作者对生存的全部理由都产生怀疑的时候是地坛给他提供了审视人生的空间,并给予他许多感悟,从而改变了作者的生死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地坛在不动声色中拯救了作者。地坛的沧桑睿智、宽容接纳在某种程度上像一个人?――我们的母亲,不断包容、理解、支持着作者。

“我”在此时的顿悟与这一部分的首段“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遥相呼应,完成了作者对生命的解读,对母爱的诠释。

四、吸收迁移

1、播放音乐《懂你》

2、分发材料《秋天的怀念》、《解读〈我与地坛〉的几个关键词》

20xx年1月22日

更多相关推荐: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脉络线索2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3体悟珍爱生命顽强求索的精神内涵教学重点感悟由死到生的复杂情感教学难点解开我与地坛二者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赵军平)

教学反思表注此模板可另附纸字数8001000字为教学案例和教学论文的发表奠定基础

12《我与地坛》最新教案带教学反思

12我与地坛节选教学设想我与地坛虽然是一篇拓展阅读的课文但这篇文章却是当代的散文名篇主人公有关生死的感悟令人叹服其自强不息的精神也为我等汗颜即使仅就文章的写法而言也让我们受益匪浅文章第一部分有大量成功的景物描写...

《我与地坛》公开课教学详案

我与地坛公开课教学详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通过品味本文几处景物描写理解作者对生死的感悟2通过学习培养正确的生死观及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体味生命的崇高和庄严美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悟作者铁生对生死的感悟三授课过程一导...

靖伟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我与地坛第一课时典型教学设计研究山东省阳谷县第二中学高中语文靖伟证书编号080570联系电话159xxxxxxxx课程分析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代表作全文较长教科书只选了一二两个部分其余的五个部分收入与教科书配套的...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之参赛作品我与地坛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聋校高中二年级学生2学科语文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二3课时三课时4课文预习自读课文进行感想式批注质疑式批注等根据课...

11-12学年高一语文教案《我与地坛》(苏教版语文必修二)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筛选信息理解把握课文涉及的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的内容2学习本文表达思想内容的方法3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死和生活的态度二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入题播放命运交响曲贝多芬28岁...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_21086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作者河北省藁城市梁家庄中学liuliuliu666真名刘刘一课文简介我爱这土地一文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13课的内容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诗...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

土地的誓言教学反思这篇文章是作者借回忆自己的故乡的景物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抒发要收复故土的愿望那些形式都只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情感而已我顿悟只要能感受了作者的喷薄情感难道不是一种获得么语文非得解析文章咀嚼词句才行么不...

20xx-20xx学年山东广饶丁庄中心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新版 新人教版)

我爱这土地12

山东省广饶县丁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下册 1《诗两首》我爱这土地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我爱这土地12

《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教学反思在教学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时由于时代背景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差甚远理解诗歌又需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所以我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由发言只要想法合乎情理我不会予以否定因为我觉得我...

我与地坛教学反思(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