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高二语文配套练习 1.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时间:2024.5.9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夯基训练

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尧舜其犹病诸 B.问知

C.举直错诸枉 D.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答案:A

解析:B项,知,通“智”。C项,错,通“措”,安排,安置。D项,乡,通“向”,先前。知,通“智”。

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②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 ..

B.①可谓仁之方也已 ②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

C.①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②约我以礼 ..

D.①举直错诸枉 ②举孝廉不行 ..

答案:D

解析:A项,①帮助,接济;②动词,成,成就。B项,①方法;②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C项,①贫困;②约束。D项,①②两句中的“举”都是“选拔,推举”的意思。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尧舜其犹病诸 .

A.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B.不仁者远矣 ...

C.己欲立而立人 .D.仁者安仁 .

答案:D

解析:例句中的“病”为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担忧,忧虑”。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正直的人,邪恶的人;B项,形容词用作动词,疏远;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站得住;D项,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实行仁”。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克己复礼为仁

A.问知。子曰:“知人”

B.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C.何谓也?

D.舜有天下,选于众

答案:B

解析:例句是判断句。A项,省略句;B项,判断句;C项,宾语前置;D项,状语后置。

二、课内阅读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论语·颜渊》)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问知。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

者远矣。”

(《论语·颜渊》)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归:归结于 .

B.请问其目 .

D.樊迟未达 . 目:条目,详情 敏:敏锐,聪明 达:明白,理解 C.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答案:A

解析:A项,归:称许,赞许。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请问其目 .

②吾其还也 .

B.①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

C.①举直错诸枉 .

②予观雁荡诸峰,皆峭拔险怪 .

D.①汤有天下,选于众 .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答案: B

解析:A项,①代词,代指“克己复礼”;②语气副词,表商榷。B项,①②都是连词,虽然。C项,①兼词,相当于“之于”;②形容词,各个。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对于。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答案:(1)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2)刚才我拜见老师问他什么是智。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

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论语·泰伯》)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论语·里仁》)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行:做,实践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

D.士不可以不弘毅 . 施:施加 济:帮助,接济 弘:弘扬

答案:D

解析:D项中“弘”的意思是“广大”。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②无求生以害仁 ③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④任重...

而道远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答案:D

解析:①介词,凭借;②连词,用法相当于“而”;③连词,表并列;④连词,表并列。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答案:(1)自己不想得到的,就不要施加给别人。

(2)读书人不能不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因为担当的东西重,而且路程遥远。

三、延伸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1~16题。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论语·为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论语·为政》)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①。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②馔③。曾是以为孝乎?”

(《论语·为政》)

注:①色:脸色,此处指和颜悦色。难:不容易。②先生:长辈,指父母;前面说的弟子,指晚辈、

儿女等。③馔:吃喝。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曰:“无违。” 违:离开,离别 .

B.樊迟御 .

C.事之以礼 . 御:驾车,赶车 事:侍奉

忧:担忧,忧虑 D.父母唯其疾之忧 .

答案:A

解析:A项,违:违背。

1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子告之曰 .

B.事之以礼 .

C.父母唯其疾之忧 .

D.仰之弥高 .

答案:C

解析:A、B、D三项均为人称代词,他。C项,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13.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孟孙问孝于我

B.何谓也

C.父母唯其疾之忧

D.何以别乎

答案:A

解析:A项,状语后置;B、C、D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1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敬父母最难做到的是始终心甘情愿,和颜悦色。

B.孔子要求人们对自己的父母尽孝道,认为孝不是空泛的。父母在世时,与父母相处要依礼而行;父母过世以后,丧祭也应合义合礼。

C.父母常常为子女的疾病而担忧。作为子女,更要担忧父母的疾病,尽量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也是行孝道。

D.孔子认为子女尽孝,就是有事情要替父母去做,有好酒食要让父母吃,只要他们衣食无忧,就是行孝道了。

答案:D

解析:D项说法不当,原文意思是,子女尽孝不仅要按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内心真正地孝敬父母。

1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答案:现在所谓的孝顺,是说能奉养父母就可以了。对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们。如果对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16.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答案: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参考译文:孟懿子问怎样做才是孝。孔子说:“不违背礼。”

樊迟为孔子赶马车,孔子对他说:“孟懿子问我怎样做才是孝,我回答他:‘不违背礼’。”

樊迟说:“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在世时,按礼侍奉他们;去世了,按礼为他们办丧事,祭祀他们。”

孟武伯问怎样做才是孝。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担忧他们的疾病。”

子游问怎样做才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的孝顺,是说能奉养父母就可以了。对狗对马,也都能做到饲养它们。如果对父母只做到奉养而不诚心孝敬的话,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子夏问怎样做才是孝。孔子说:“对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如果仅仅做到有了事,儿女为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但是脸色却很难看)难道这能算是孝吗?”


第二篇:20xx-20xx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1-1丘不与易也(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Word版含解析


一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3分)

A.是鲁孔丘与? B.而谁以易之?

C.使子路反见之 D.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解析 A项“与”通“欤”,B项“而”通“尔”,C项“反”通“返”。

答案 D

2.对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丧:去世。 .

B.夫执舆者为谁 夫:那,那个。 .

C.而谁以易之 易:改变。 .

D.往者不可谏 谏:匡正,挽回。 .

解析 A项,“丧”应解释为“失去官位”。

答案 A

3.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小人之过也必文 ..

B.何以伐为 自伐者无功 ..

C.见其二子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D.吾与点也 吾非斯人之徙与而谁与 ..

解析 A项中“过”都是“犯过错”的意思。B项“讨伐”/“矜伐”。C项“使??

见”/“看见”。D项“赞成”/“跟”。

答案 A

4.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子贡贤于仲尼 ..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子路行以告 ..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天下之无道也久矣 ..

D.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解析 D项,“而”全表转折。A项,介词,引介对象/比,介词。B项,介词,用/介词,

把。C项,名词,风尚/名词,德政。

答案 D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活用方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耰而不辍 .

A.止子路宿 B.子路从而后 ..

C.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 D.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

解析 例句和C项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A项动词的使动用法,B项形容词活用为动词,D项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答案 C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和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子见夫子乎 B.子路从而后 ....

C.鸟兽不可与同群 D.遇丈人,以杖荷蓧 ....

解析 A项“夫子”在句中指“老师”,B项“从而”在句中指“跟随而”,D项“丈人”在句中指“老年男子”。

答案 C

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A.二三子何患于丧乎 B.子路宿于石门

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解析 例句和D项均为宾语前置句。

答案 D

8.名句默写。(4分)

(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而谁以易之?

(3)天下有道,______________。

(4)往者不可谏,____________。

答案 (1)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3)丘不与易也 (4)来者犹可追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9~13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 .

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

子路拱而立。 .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以杖荷蓧 荷:背负。 .

B.植其杖而芸 芸:除草。 .

C.明日,子路行以告 明日:第二天。 ..

D.行其义也 义:正义。 .

解析 D项,义:道术或主张。

答案 D

10.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①子路拱而立 ②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③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④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B.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相同,③与④相同

解析 ①连词,表修饰;②连词,表转折;③助词,的;④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答案 B

11.选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3分)

A.植其杖而芸 B.至,则行矣

C.隐者也 D.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解析 C项判断句。其他三项都是省略句,省略主语:A项省略“丈人”;B项“至”前省略“子路”,“则”前省略“丈人”;D项“已”前省略“我们”。

答案 C

12.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论语》是语录体,记述的大都是三言两语,少数几章也只记了谈话时的场景。上述文段不仅有时间的推移、有子路等人活动场所的变换,而且具备了一定的情节,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情节、通过有关人物的言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生观和政治观。

B.丈人带讽刺的话语,说罢便“植其杖而芸”的行动,表现出他的态度倨傲,自认为比孔子高明,德行比孔子高尚。另一方面,他留子路食宿,并让两个儿子与子路见面,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

C.子路认为自己对隐者恭敬有礼,隐者便款待自己,并让儿子出来相见,这说明隐者没有废弃“长幼之节”;但他不出仕,放弃了臣子对君主应尽的责任,即君臣之义,这是儒家向来都不提倡的。

D.孔子的话(包括子路根据孔子的意思说的话)和他叫子路回去看丈人的举动,表现出他对丈人过隐居生活的某种赞赏的感情,而对丈人那种逃避现实“不仕无义”的处世态度,却给予严厉的批评。

解析 B项,“又表现出他对孔子师徒风餐露宿周游列国的同情”不正确。

答案 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他便留子路住下来,杀鸡、做黍米饭给子路吃,把他的两个儿子叫来拜见子路。

(2)孔子说:“他是个隐士啊。”让子路返回去看望他。子路到了他家,他却走开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4~16题。

(1)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

“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2)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弟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

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

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

14.下列各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言必信,行必果 信:守信。 .

B.盟可负邪 负:背弃。 .

C.斗甚疾 疾:激烈。 .

D.苟毋适卫,吾出子 适:合适。 .

解析 D项,“适”在文中指“去,到??去”。

答案 D

15.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从政者何如?今之?弟子有公良孺者..?A. B.?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其为人长贤?会公叔氏以蒲畔??..C.? D.? ??如之何其废之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解析 A项均为结构助词,的。B项定语后置句的标志,不译/助词,??的样子。C项代词,他/语气副词,起强调作用,表反问。D项介词,在/介词,拿,用。

答案 A

16.下列各项加点词的活用方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4分) 例句:蒲人止孔子 .

A.以私车五乘从孔子 B.出孔子东门 ..

C.与之盟 D.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

解析 例句和B项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A、D无活用,C项为名词用作动词,订下盟约。 答案 B

【参考译文】

(1)子贡问道:“什么样的人才可以称为士?”孔子说:“自己为人处事有羞耻之心,出使四方各国,能够很好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称之为士了。”子贡说:“敢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人都称赞他孝道,乡党人都称赞他悌爱。”子贡又问:“敢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言必诚信,做事果敢且一定有成果,强硬刚正的样子象个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斗筲一样器量的人,哪里能算得上真正的士呢?”

(2)途经蒲邑,遇到卫国大夫公孙氏占据蒲邑反叛,蒲邑人扣留孔子。有个叫公良孺的弟子,带着五辆私车随从孔子。他为人长大贤能,又有勇气力量,对孔子说:“我昔日跟着您在匡遭遇危难,如今又在这里遭遇危难,这是命啊。我与您再次蒙难,宁可搏斗而死。”搏斗非常激烈。蒲邑人恐惧,对孔子说:“如果你不去卫都,我们放了你,”孔子和他们立了盟誓,蒲邑人将孔子放出东门。孔子接着前往卫都。子贡说:“盟誓难道可以背弃吗?”孔子说:“这是要挟订立的盟誓,神是不会理睬的。”

更多相关推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的言...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而勿强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看后深有感触这句话说出了做人做事的真实意义也正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缺少的精神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字面意思就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也不要勉强别人去做推而广之还有其他意思比如用自己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与反思

江苏人民出版社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六课授人玫瑰手留余香第一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学设计与反思苏州市吴中区城西中学许伟清一教学目标本课教学我将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准...

浅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浅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摘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是孔子仁的思想的具体内容和表现是揭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命题同时也表明孔子对人的个体的主体意识有了深刻的见解如果在国与国之间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管理...

谱写生命的乐章:影响你一生的感悟故事_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佚名听捕鱼的人说如果把抓来的螃蟹都放进一个篓子里不必盖上盖子螃蟹也不会爬出去因为只要有一只想往上爬其他螃蟹便会纷纷攀附在它的身上结果是把它拉下来最后没有一只能出去这种想法正好和人类的某种想法不谋而合我得不到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此语出于论语卫灵公篇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这句话说的十分好是我做人的一个重要原则它教会我们善于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问题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也不要强加于别人身上清朝康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识记本节选中的基础知识详见预习检测2技能目标通过翻译文中重点句子分析作者观点翻译见预习检测3情感目标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二教学重点理解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原文和译文

1原文颜渊问仁子曰quot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quot颜渊曰quot请问其目quot子曰quot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quot颜渊曰quot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quot译...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二课时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1122

《漫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漫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0xx1031233张良论语卫灵公中这样提到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啊自己不想要的东...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三课时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教学案1122

精选题库《论语》选读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教版

精选题库《论语》选读四、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教版,内容附图。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读后感(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