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傅大士千古绝唱的佛教理论

时间:2024.4.7

弥勒傅大士千古绝唱的佛教理论

中国佛教创始人义乌弥勒傅大士,是众所周知的中国阿弥陀佛、本师释迦、善慧如来,是中国有史以来的唯一帝敕法王、世尊、师主、大觉慈众。他的英名如同天地永世长存,他的思想光辉如同日月永放光彩。他不仅是一个从农村普通老百姓家庭中走出来的南朝伟人,而且也是一个少不学问,无师自通、自学成才的震旦教主。他不仅有众多超乎常人想象且史无前例的光辉业绩,而且有万世称颂、千古绝唱的众多大士唱偈等佛教理论。总而言之一句话,他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来的一个伟大佛学全才,一个盖世的道德模范。他全面总结并诠释了中国佛教的众多真谛和基本的核心理论。正如中国世界语出版社《禅语》一文中赞述的:傅大士者,旷代一人也。又如南怀瑾所赞:南朝的奇人,中国维摩禅大师也。及日本知名教授忽滑谷快天所赞:超悟的世界禅学大师。中国禅学大师,是梁武帝时代的一个超乎大乘,出入老佛,感化后世的中国禅教者,傅翕玄风也。又如《佛祖统记·卷34》云:创中国转轮藏的梁傅大士,其语录,以真实为第一义。而说菩萨无相,实是有相非相,彼此平等,语多矛盾,合二为一。如诸微尘而非微尘,是名世界又非世界,有所说法,而无所说法,又如入无所入,真照无照,一心非心,行于不行,空而不空,非一非多,亦智非智,危而不危,说空名者,而名亦空,寂灭当中无有灭,真实觉中无觉知,成就大我而无我,具足大千而无人,一切众生即非众生,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等等,不胜数举也,是典型的唯物

辩证论者,超悟想象的哲学圣人。现将其光辉核心思想理论详述如下:

一、佛是指人,指众生,指大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灵,指生活在当今世界上,包括江河湖海,高山平地,平源丘陵,森林草原、沙漠湿地、岛屿荒地等一切可以居住地方的所有人类、动物、一切生灵。从广义的角度说,也就是当今世界上所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等一切人类动物生灵。从狭义上说,也就是指当今世界上生活的一切人类,包括不同肤色的男女老少,家人亲人,亲戚朋友,所有天天在一起生活工作休息,日日共朝起,夜夜抱脚眠,坐卧同居止,行住镇相随的夫妻、父母、长辈、兄弟、姐妹等一切家人,也就是人类社会上一切有良知有思想有作为的好人善人,和正在改恶从善的恶人、坏人。正如傅大士在《弘佛论》中所说:“佛即是人,人即是佛”。和《行路易十五首》中说:“众生里佛祖,佛祖众生翁。佛生俱一体,生佛本来同”一样。也正如《大士唱偈·示佛乡村歌》中所云:“诸佛乡村在世界,四海三田偏满生。佛同众生共一体,众生是佛是假名。若欲见佛看三郡,田宅园林处处停。或飞虚空中扰扰,或掷山水口轰轰。或结群朋往来去,或复弧单而独行。或复白日东西走,或复暗夜巡五更。或乌或赤而复白,或紫或黑而黄青。或大或小而新养,或老或少旧时生。或身腰上有烟火,或羽翼上有琴声。或游虚空乱上下,或在草木乱纵横。或无言语自出宅,或入土坑暂寄生。或钻木孔为乡贯,或编草木作窝城。或转罗网为村巷,或卧土石作阶厅。诸佛菩萨家如此,只个名为舍卫城。

二、佛在心中、衣中、语声中,切莫外寻。换句话说,佛就是指

人,指心意念,就是指道法。也强调佛就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心,就是人之意念,人之道法。俗语说,人心是菩提,意念心为主,人心同一体,意念无上珠,人作如来相,心为般若王。诸佛心无碍,意念结硕果。也就是说心意念能开智慧解脱之花,道法能结无生定慧之果。正如傅大士在《心王铭颂一颂二》中云:“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念念佛心,佛心念佛。除此心王,更无别佛。欲得早成,戒心自律,净德净心,心即是佛。欲求成佛,莫染一物。心性虽空,贪嗔体实。入此法门,端坐成佛。到达彼岸,得波罗蜜,幕道之士,自观自心,知佛在内,不向外寻”。又云:即心即佛,心明识佛,离佛非心,离心非佛”。“心王明教法,敷演般若莲,心王般若空,圣智安其中。欲知佛何在,只这语声是”。“心佛法藏衣蔽体,摩尼珠在内心中。欲觅如来真佛处,心衣语声便可知。佛在心衣语声中,何须点香外求翕。昔日知端外求佛,佛在衣中今始知。有人不知心中佛,沉沉向外礼浮图,终日念经作比丘,不了真源犹似愚。若求心衣语声佛,当在灵山塔下修,灵山塔下在何处,当告人鼻便可知。请问人鼻作何用,精气进出炼神气。神气相结竞寂莫,不动则灵道胎成。气足胎圆头顶出,身外有身为相。此说明佛在心中衣中语心中,无形无相,有相非相。同时指出,有相皆虚妄,无相才是真。也正好印证了大士“菩萨无相”之说。

三、佛是内丹、道胎、舍利子、摩尼珠,是真空色,无形无相,有大神力。佛强调: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

香味触法,无眼界,无意识界,无无明界,无无明尽界,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也无智无碍。既无恚碍,也无有恐怖。佛法神力通天,能为摩尼珠,偏照诸十方。能为圣中王,名闻普世界。能为法宝藏,日月无穷尽。能证大乘道,载渡无限量。能令行者如虚空,能令行者如足迹,当成无上道。能为众妙药,能为众圣法,疗治生死病。能点三乘之通教,能化六度之苦悔,能展金蝶之宝印,能现般若之信相。能得如来之圣教,能沐法雨之黎元。能兴四等之法云,能降六度之法雨。能灭生死火,能去三毒心。能除十恶念,能却烦恼箭。能用法云法雨清凉三界,能以慧灯慧炬照朗一切。佛虽空无体性,但能使色身,作邪作正。佛虽非有非无,但却隐显不定。观之无形,呼之有声,能凡能圣。能灭千灾,能成万德。又强调:诸佛无形无相,离相非相,决不可能有相,更不可以有相见佛。并指出:佛法平等,无有高下,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而修一切法。应该心无所住心,不住色生心,受持读诵金刚四句,众善奉行,利益群生,不住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不住于相,心住于法,而行布施,若此布施百千万亿劫,福德不可限量。

四、佛是佛心,良心,道心三心合一,释教、儒教、道教三教圆成。强调佛是智慧深经之主宰,无量金刚妙句之法王。历来都是以人标题,以法主宰,至诚至理。强调:三心合一,三教圆成,才能反本归源,反朴归真。正如弥勒大士《经王微妙第一》文中所云:诸佛圣人心无碍,三教归一自相符。金刚四句无上宝,智慧深经证无生。至于弥勒金刚四句内容?无非就是:“自观自心,佛莫外导,明心则佛,

悟此之音”十六个大字。为此要求:清净心智,藏法于心,无为法藏,非浅非深。诸佛菩萨,了此本心,三心合一。三教圆成。有缘遇者,非去来今。也正好印证了弥勒大士“头戴道冠,身披袈裟,脚穿儒履”三教合一形象之说。

五、佛是人正心正理正,心是万恶归根之源,也是正心发源之地。人若从恶,形成罪域,必然招灾。心王无欲,四禅清净,众善奉行,诸恶莫作,速尽诸结,救护群生,是上人之策,正人所为也。大士说:“人正佛所在,心正成正觉,伏藏不离体,珠在内心中,万类同真性,千般体一同。天体宽无际,心中尘不容。正人能生智,正心除四魔。智人心自觉,真智喻金刚。不染贪嗔痴,永超三界外。游戏莲花上,安居法性台。天人来瞻仰,冥空称善哉。有缘逢广化,般若妙门开”。又说:正心正士由心定,不为八风之所牵。逍遥自在不贪淫,小小财色岂能缠。要求大家:自识心源,诸恶莫作,非正不言,非理不乐,广做善事,勤增阴德。贵不凌贱,富不凌贫,强不凌弱。非礼不进,非道不行,远离诸恶,大行慈悲,智慧方便,消灭五欲,永不杀生。精勤四禅,心求清净,力尽诸结,广度群生。

六、佛强调无生无我,常欲利安,精进修行,知足常乐。认为人生四大皆空,富贪贫穷皆是过眼烟云,如同泡露或云影电光。即使烧经八万劫,终然也是落空亡。犹如猿猴探水月,浪荡公子拾花针。要求大家:心识本源,人达无生,知足常乐,常乐忘忧。认为贪心如幻梦,辱境若龟毛。心灯如朗月,妙智圆光照。能悟如此理,逍遥出六尘。扫除心意地,成就净土田。根除贪嗔痴,庄严佛道场,无生高且

大,心喻法王身。人正心也正,无灭即无生。人若心不正,世界积微尘。积尘人无果,尘为有漏因。有漏无果实,无漏果方真。尘因名不实,长叹枉做人。同时指出:生心疑暗鬼,满眼见空花。心境虽无异,犹人出了差。正如弥勒傅大士在《浮沤歌》中云:君不见暴风骤雨近著庭际流,水上随生无数漚。一滴初成一滴破,几回销尽几回浮。感叹世人发心智,妙见浮漚悟生死。皇皇人世终名虚,暂借浮漚作比喻。念念世间多盛衰,流水东去永无期。寄言世上荣豪者,岁月相看能几时。奉告世人:不可贪,看取游鱼戏碧潭。只爱他人钩下饵,一条线儿口中含。不须嗔,嗔则能招地狱因。不将定力降风火,便是端严禁囚身。不须痴,痴则无明六赋欺,自身恶业心所造,愚昧劫披畜生皮。认为:贪则死,嗔则禁,痴则欺。要求大家:看破红尘心自然,专心常念波罗蜜。为人处世莫求利,须臾不见归蒿里。眼前富贵逞容仪,朝三暮四终不吉。自我修行须在急,勤修六度向菩提。要对得住苍天,对得住父母,更要对得住亲人朋友和自己。不要做亏心事,不要做对不起人的错事,要广利人天,要劝人修心养性,行善积德,多做好事,不吃牲肉,弘扬法教。

七、佛强调世上无真佛,真佛是自己。指出:无生无处处,无处是无生,若觅无生处,无生无处生。菩提无处所,无处是菩提。若觅菩提处,终身累劫迷。忠告大家:了知须恼无生相,即是如来坐道场。若僧不识如来处,枉自称名作和尚。指出:欲寻如来真佛处,但看石牛生象牙。要想世上见真佛,犹同老鼠生水牛。也正如弥勒傅大士在《行经难大十五首》中云:“智人求心不求佛,无物即是净菩提。菩

提日日在心中,世人就是终不觉”。强调:“无生是无为,空佛独有名。无觉无菩提,无垢也无净。分明了知此,故号法中王”。又云:“东山水上浮,西山行不住,北斗下阎浮,是真如来处。猛风不动树,打鼓不闻声。日出树无影,牛从水上行。修道解此意,寄语行道人。欲求真佛处,自坐已观心。已心就是佛,何须外求神”。

八、佛强调人莫作恶,懂得自爱,人头三尺有神明。指出:凡地修圣道,圣地勿凡因。常行无所践,常度无度人。提倡有物先天地,有事君亲师,正礼纲,树良知,讲道德,知恩图报,尽善尽美。尤其是要:偏为十方设三会,烧香拜佛礼心愿。烟云妙色献三宝,愿为如来出芬芳。虽佛就是自己心,但礼三宝为众生。强调:人不可欺心,更不可欺天地辱祖宗。要懂做人廉耻,要有自知之明和度人勇气。注意:富贵贫贱可自招,福祸灾难由心造。天地有司过之神,人间有管制之法。上天虽有神路,入地也有狱门。罪孽作恶有三曹。别以为作恶无人知。要求:开智慧日,明大是非,张大千幡,击大法鼓,呜惊世钟,说智慧经,映慈悲云,导百非,明百法,归法海,明佛仪,施花枝,随众俗,使安乐,保秩序,得安宁。换句实在话,也就是:人莫作恶,懂得自爱,众善奉行,亲诚礼佛。神前一把灰,到老不吃亏。心明智清双手勤,荣华富贵都会临。

九、佛强调人有生老病死、苦乐、酸寒、饥饿四大识神和贪淫、贪财、贪名、贪生、贪求等五贪)之念。指出:人之所以不知生老病死、苦乐、酸寒、饥饿和有五贪之念,皆是四大识神所致。正如人一旦死去,更复何知。但识神去后,死尸难知若乐。人活着又不信因果,

广造十恶五逆,不能调心向善,意杀生作恶,后当必道墜三涂,死入饿息畜生,阿鼻泥犁泰山地狱,受刀山剑树,滚汤炉炭,油煎蒸煮,铜柱铁床,锯解刀砍,石压麻研,灰河沸尿,冰河黑夜,电打雷击,抽筋剥皮,分尸碎骨,饥饮铁炭,渴饮火精等诸寒诸热之苦。也就是弥勒大士所说:“坐落生死界,转入六道遮,久幽承长夜,累劫无光明。受尽万般苦,不知形与名。难知此生死,永失为人身。为此告诫大家:人不可有五贪之念,更不可有非份之想,一切都安顺其自然,通过勤奋努力去得。切不可贪浮无度,贪财不止,贪名渔利,贪生怕死,贪求过分,价恶自裁,坠入畜生饿鬼地狱受无量罪苦,做人必须生得伟大,死得光荣,老有作为。 知苦知乐。向寒问暖,关爱别人,勤奋拼博,杜绝饥饿。不受识神所牵,不受五贪致死。正如弥勒大士所说:舍凡初人圣,断除人我执。永除烦恼障,长辞五贪念。心忘念亦灭,无复起贪嗔。无悲空有智,修道独认真。扫除心意地,名为净土田。无论福与智,先且离贪嗔。庄严绝难听,无我亦无人。断念俱不贪,照俗出识尘。

十、佛强调佛法永存,息而不灭。“若息而灭,见苦所集。见苦断集,即无我所。既无我所,即无平等。既无平等,不会大悲。既无大悲,犹有放逸。既有放逸,修学无往。修学无往,贪趣涅般,彰于悉达。彰于感达,即为有相。有相非佛,佛即无相。有相无相,诸佛非相”。同时指出:息而不灭,但息攀缘。不息本无,本无不生。今则不灭,不趣涅般。不著世间,名大慈悲。乃无我所,也无非我,即为无相。无相是空,空无色性。看见是有,转眼即无。名不放逸。”

何不放逸,也正如弥勒大士经常所说:“涅般无有相,菩提离所缘,佛法永存,息而不灭”。

十一、佛强调人法皆空,五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实。指出:爱欲辛苦,生死疲劳,少教无为,身心自在。奉劝众生。斋诚礼佛,供养三宝,仰仗神力。慈悲除苦,消灾除障,速得解脱。遇善知识,闻法悟道,发菩提心,舍家财物,建精舍浮图,草衣木食,勤苦节俭,有激励心,有危机感。千万不能自私自利,眼入钱孔,苦营生计,四处奔波,觅财求利。要看破红尘,正视一切,该得则得,不该得则不得,放松心态,泰然自若,修行精进,共同解脱,正如弥勒大士所说:了知心是幻,迷情见有余。真言言不妄,实语语非虚,始终无变异,性相本来如。人法是空妄,人空法亦祛。一切皆是幻,谁言得有无。依他一念起,俱为妄所行。妄分之十二,九百乱纵横。过去灭无灭,当来生不生。常能作此观,真妾坦然平。不如无我观,了妄乃名真。欲证无生忍,要何离贪嗔。人法知无我,逍遥出六尘。

十二、佛强调佛法博大精深,妙趣横生,既丰富又充实,既真实又生动,既新鲜又富有诗意,既快然叫绝又富有时代节奏乐,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人间真爱和慈悲善良。佛教在九十六道中独超,是人们喜闻乐见之道,发自内心称颂之教,是万教中之精粹,万学中之精华,伟大伟大再伟大,可敬可敬再可敬。弥勒大士以入一乘还入一乘,观一切乘再入一切乘,无过去有,无现无有,无将来有。一切众生有若赤子,有若自身。入观修行,普济群生,不断精进。这是至高无上的佛学理论,是超哲学之哲学,超理论之理论,精品中精品。

如如来无相,不住眼耳鼻舌身意,不入色声季味触法,而行于布施,即为有相非佛。此说法是多么的玄妙成熟,多么的得体确切。因为大士指出:心是佛,念是佛,意是佛,佛在心中、衣中、语声中,看得见摸不着,还有什么相呢。其实无相,矛盾辩证,说法却真实不虚。因为心在身中,有色有形,还能不停跳动,何言无相呢?反回来说,心在身中你又看见了吗?没有,为何又看不见呢?这叫做相互矛盾,唯物辩证,相当有趣。其实,弥勒大士所说之无相非相是空的。因为万物在矛盾中生,又在矛盾中亡,社会生活充满着唯物辩证法。如有与无,生与死,息与灭,有相非相,实相空相,有我无我,有人无人,有寿无寿等等,都是社会实践的客观总结,也是人们生活中的真理之真理。所以,佛告诫我们:要随佛界之缘而念佛界,学会佛界三乘,弄清六度四等,明白三涂地狱。若不念佛界,而念三乘。不念三乘,而念人天。不念人天,而念六度四等。不念不度四等,而念饿鬼畜牲。不念饿鬼畜牲,而念三涂。不念三涂,而念地狱。都是片面错误的。凡人应当有念,而不能无念,应当有心而不能无心。若无念无心,就不能弘佛证法。只要有心有念,才能平等大慈大悲。只要依此功德,才能念佛界三乘。只要佛心与洪名万德相应,才能念佛乘法界。只要六度四等与发菩提心相应,才能念菩萨乘法界。只要善恶因果与十二因缘相应,才能念缘觉乘法界。只要一心三观与见四谛相应,才能念声闻乘法界。只要以四禅八定与寂静无为相应,才能念空天乘法界。只要矢志弘佛与五戒十善相应,才能念人天乘法界。只要持戒布施与修持善戒佛法相应,才能念阿修罗法界。只要精进智慧与无骄慢之心

相应,才能免墜畜生法界。只要以平常心与无缓急相伴心相应,才能兔坠饿鬼法界。只要以十善之心与无十恶之心相应,才能兔墜地狱法界。才能用般若智慧、照心清净,圆通无碍,而得观自在。才能照见众生五蕰皆空,诸法空相,去迷悟,生正觉,圆成大乘道业。

十三、佛强调因果报应六道轮回。因果报应者是善恶有报,因果分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间一到,一切都报。六道轮回者是指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善者为人道,修行者为阿修罗道,得道者为天道。恶者入饿鬼道,再恶者入畜生道,极恶者入地狱道。善恶有报者,正如弥勒大士所言:度世者有善恶之分,六道之别。若人不求度世者,则有生死之忧,苦不断绝,往来六道中,永远难解脱。因此,贤明度世者,应当远离恶道,诚信敬佛,一敬天地,二敬父母,三尊师长。要关心天地大事,关爱父母,尊敬师长,做到办事有利有理有节,道果在身左右,关心天地大事者,就要关心天地间大事,即国家间大事,世界上大事,把自己的命运与天地下之国家与世界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既兴菩提心,又兴关爱心,以天下为己任,有天地才有你,有你才能保天地。要修行无住,关爱父母。即关心父母饮食起居,生老病死,既不嫌弃,又不背负,父母养育之恩永世难忘。关爱父母是做人的起码准则,也正是佛教六字咒“唵嘛呢叭咪吽”中提倡的全部。唵嘛呢叭咪吽是指唵妈妈爸爸您好。所以,关爱父母必须尊重父母,关心体贴父母,常回家看看跑跑。尊敬师长是尊敬老师长辈,不忘他们的师德和教育之恩。除此,还要慈心设恭,香花礼佛,决不杀生,决不贪财求利,决

不贪淫贪求,决不贪生怕死,决不赌博醉酒,决不打人骂人伤人,决不嗔恚骄慢,决不恐怖,相信因果分明。这也正如弥勒大士所言:为人尊贵富豪者,从前生礼佛三宝中来。为人长寿多福身强体壮者,从前生布施中来。为人端庄妙色视之无厌人皆欢喜者,从前生持戒中来。为人修习不断,无有懈怠,以此为福乐者,从前生忍辱中来。为人安祥沉静诚府很深者,从前生精进中来。为人精明强悍,深解达义,人闻其言,无不尊敬爱用者,从前生禅定中来。为人言语声音妙好婉转动听者,从前生智慧中来。为人快活喜欢歌舞文才艺略高人一筹者,从前生歌诵三宝中来。为人慈爱众生,如母爱子者,从前生慈悲关爱中来。相反,若为人奴婢卑贱者,则从前生不礼三宝中来。为人生恶病长毒疮治之难愈者,则从前生不讲道理,专门欺诈作恶,为人野蛮中来。为人残疾,曲口缺唇破耳瞎眼聋耳歪鼻或手脚不全,智残脑瘫者,则从前生作恶多端中来。为人下地狱受无量苦楚者,则从前生恶贯满盈侵害众生中来。为人饥饿贫穷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者,则从前生以恶食施人尔后墜畜生地狱中来。为人愚痴无知,家庭长期不和者,则从前生心拒佛事不礼三宝喜欢训谤中伤他人中来。总之这一句话,就是远离恶道,懂得心是恶源,为善福随,履恶祸追之道理。善恶必然有报,罪福自然随身,如影随形,影形相应。也正如弥勒大士佛为之颂曰:“贤者好布施,天神自扶持。施一得万信,安乐寿命长。今日大布施,其福不可量。皆当得佛道,度脱于十方。”为此,佛告众曰:“世人不知生死,肉眼难知罪恶,今日吾以道眼睹劫天数,犹观众生罪福如见掌中琉琍宝珠一样,内外明彻,表里洞然”。

十四、佛强调佛无法相,无非佛法相,有相非相,诸相非相,不可以身相见如来,也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指出:佛不能取法相或取非法相,也不应取法相或不应取非法相,若取法相或取非法相,即是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然有相即非菩萨,无相才是真菩萨。正如弥勒大士所说:佛法即非佛法,法相即非法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有相即是非相,而见非相即是无相。有相即不可见如来。若见如来,即是无相。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也。而无相或无法相即是无非法相。而无非法相又是为有法相或有非法相也。所以换句话说,如来所得此法就是无实无虚,唯物辩证,既矛盾又非矛盾。

十五、强调佛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之无边功德。大士指出:佛经必须能令众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发大乘道心,发大乘者说,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受持读诵此经,并广为人说,如来自然悉知悉见,此人也可当得成就不可称量,不可称有边或无有边不可思议之功德。如此人等,则为担荷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见者不能听受此经,为人解说,即是为人轻贱罪孽,应墜恶道。反之,见者必须建经塔供养,礼敬围绕经塔,以请香花而供养之。若今世人见者听受此经,先世罪孽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念过去无量阿僧福劫,曾于燃灯佛前得值84000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且承事无空诵持不断者,或复有人于后来世乱受持此经读诵者,所得功德与我所供养诸佛之功德相同,即使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也是算数。比如所不能及者,于后来世又有人受持读诵此经者,所得功德

同样。我若见说者或有人闻之而心狂意乱,狐疑不信者,当知此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也。至于不可思议不可称量之佛经何能如此?原因是: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无实无虚。如来所说此经之一切法皆是佛法,所言之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为一切法。又实无有法。而名为菩萨者,是故佛说为一切法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若菩萨作此言者,我当应庄严佛土。而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佛土是名庄严佛土。又是不名菩萨。何以故?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说明如来才是真菩萨。

十六、如来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等五眼。能让五眼令发真道,得无漏智成佛。而所谓五眼是指:肉眼阙非通,天眼通非阙,慧眼直慧空,法眼惟观俗,佛眼如千日,照体异不同。圆眼法界内,无处不含容。换句话说,也就是:天眼能知因果,肉眼能见生死,慧眼能识智愚,法眼能分善恶,佛眼能通万劫。正如弥勒大士所说:令五眼而发真道,俗修行成佛者笃定也,者梨智者也。

十七、佛经强调大转四谛法轮,广度人天受业僧众而证道果。指出:凡辞家修行,识心达本,解说无为法者称为沙门。而沙门常行250戒,入定清净复得四真道行者名曰阿罗汉。而阿罗汉则是能飞行变化,旷劫寿命,住劫天地者。其次是名为阿那含,而阿那含者,则是寿终能灵神上于九天而证阿罗汉果者。再次是名为斯陀含,而斯陀含者,则是一上一下,来去往还,而得证阿罗汉果者。再最次是名为须陀含。而须陀含者,则是七生七死,而得证阿罗汉果者。最后是名为佛菩萨摩诃萨,摩诃萨者则是爱欲断绝不复用也。以上说明:一个

修行人从沙门到成为佛菩萨摩诃萨,必须经过四个过程,即就是经过苦苦、集集、灭灭、道道四个真谛或是大转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含等四谛法轮。让那些广度受业身为沙门的僧众个个得证道果,修行成佛。同时也告诫僧众,出家者沙门必须:断除爱欲,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透无为法,并按弥勒大士所说,做到:“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无余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非修非证,不历诸位,而自崇道”。

十八、佛强调布施行道,助人为乐,得福甚大。弥勒大士曰:布施者要看阿罗汉、阿那含、斯陀含、须陀含等四种行道人集苦灭道的四谛进展情况,不能乱自布施。如饭恶百人不如饭善一人,饭善千人不如饭善一人身持王戒者,饭善万人不如饭善一个须陀含,饭善百万个须陀含不如饭善一个斯陀含,善饭千万个斯陀含不如饭善一个阿那含,饭善一亿个阿那含不如饭善一个阿罗汉。饭善十亿个阿罗汉不如饭善一个辟支佛,饭善百亿个辟支佛不如饭善一个三世诸佛,饭善千万个三世诸佛不如饭善一个无念无往无修无证之人。而布施行道者,必须助人为乐。同时告诫大家:做事要看效果,布施要恰到好处。若能如此助人,人必欢喜,得福可大也。

更多相关推荐: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

一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小学一年级语文小课题研究姚子淑一、课题研究背景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培养读写能力,识字是前提,同时识字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新的任…

有效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学习心得

《有效教学理论与实践》《有效教学的经典案例评析》学习心得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要用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来教育我们的孩子,培养出一批批合格的社会小公民。十余年的教学生涯,让我感受到作为一…

读《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的心得

读《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的心得概述:《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修订版)在吸取当代西方外语教学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外语教学实际,对影响外语教与学的各种重要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高校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学习心得

“高校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师网络培训课程学习心得20xx年x月x日至5月x日,本人参加了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以“高校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为专题的教师培训课程。主要聆听了王海啸,王初明和邹为诚三位教授…

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有效教学理论学习心得体会作为一线教师,就得刻苦专研教育教学,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在课堂上有的放矢,游刃有余。所以在暑假里学习了《有效教育教学理论》。有效教育就是提高课堂质量,解决负担轻质量低、负担重质量…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第一期阶段研究总结报告

《运用尝试教学理论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第一期阶段研究总结报告在生物课堂中体验尝试教学尝试教学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是先教后学、先讲后练的灌输式教学;而尝试教学法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成功教学。两者虽只…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

初中英语分层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究一、英语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1、一个班众多的学生中,在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具有不同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学习效率,不同的个性特长。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这次培训学习中我认真按照课程要求按时观摩学习了每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指导和解读广泛阅读了同学们提交的作业及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学习时间远远超出了课...

教案范例《新闻理论》教案

教案课程名称新闻理论授课教师郭卫东职称教授授课时间20xx20xx学年第1学期教务处制山西传媒学院教案第一教学周2学时

怎样的教学最有效——《当代国外教学理论》读书笔记

怎样的教学最有效当代国外教学理论读书笔记最近阅读了一本由巨瑛梅刘旭东编著的教育类书籍书名叫做当代国外教学理论正如书中所说由于上世纪的迅猛发展教学理论发生了与世界的面貌相应的多样的且具有前进和发展性质的巨大变化从...

课堂教学案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

课堂教学案例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摘要案例是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它描述的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案例的作用在于引起阅读案例的人反思实践深入思考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一个好案例必须反映现实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而普遍的问题它不是有效...

理论教练员示范教学考试材料

第一课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大纲教学目的熟悉培训过程培训的具体要求监督驾校和教练员教学行为保证培训效果维护学员自身利益重点培训四个阶段的教学项目和教学目标教学日志的使用难点教学日志的规范化使用教学内容1大纲的制订与颁...

教学理论(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