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教师职业道德思考题及其答案

时间:2024.5.2

2012教师职业道德思考题及其答案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一、名词解释

1.职业

2.教师

3.教师职业

4.道德

5.职业道德

6.教师职业道德

二、简答题

1.何为教师职业道德?其特点是什么?

2.有人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请你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3.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4.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认识。

三、经典语录与教育格言填空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

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

即 。”

2.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

3.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要求教师“ ”。

4. 苏霍姆林斯基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

5. 德国著名教育家曾提出:“教师本人是,是直观的最有

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根据,任何章程、

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不论它们的方法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

中的作用。”

7. 李秋林指出: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促进教师和教育过程中的其他参加者以

及社会各方面建立良好关系的润滑剂,它使教师能够在十分和谐、友好的环境中从事教学

科研工作,得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协作、帮助和支持,更好地完成 的任务。”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职业就是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需要,人们所从事和对社会所承担

的具有一定社会职责义务的专门的业务和工作。

2.教师是指通过教育活动为社会服务或为一定阶级培养合格人才,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

要而为社会服务的人

3.教师职业就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教育,以培养人为目的,

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

4.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系,以区分善恶、正邪、荣辱等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

5.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过程中,思想和行为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也就是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

6.教师职业道德又称为“师德”“教师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体现出社会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教师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作风、行为准则去调节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完成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具体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义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信誉和教师职业作风等方面。

二、简答题

1.何为教师职业道德?其特点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为“师德”“教师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所应遵循的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它体现出社会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定了教师以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态度作风、行为准则去调节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完成教育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它具体表现为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义务、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信誉和教师职业作风等方面。

教师职业道德除了具有一般职业道德的共性外,还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水平高层性

二、道德境界高尚性

三、道德意识自觉性

四、行为举止示范性

五、道德影响深广性

六、道德内容先进性

2.有人说,“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纵然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种道德万能论的观点是错误的,它在重视道德的价值功能的同时,扭曲和夸大了道德的作用和功能。这是因为,道德和其它学问本领,分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各自有其不同的作用,不能互相替代。不过,道德作为人们的价值观,对于其他学问本领的运用,具有方向指导的作用,对于人们学习、掌握、运用其它学问本领有重要的引领和促进作用。但道德的作用不能无限夸大,它并不能代替其他学问本领的作用。

3.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的职业劳动是培养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社会劳动,与其他劳动既有一定的一致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长期性和复杂性。

第二,延续性和艰苦性。

第三,艺术性和创造性。

第四,主体性和示范性。

第五,个体性和群体性。

4.教师职业道德与道德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教师职业道德和一般社会道德的关系是个别和一般的关系。二者间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一般社会道德支配、制约着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表现着并影响着一般社会道德。

第一,社会道德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支配和制约作用。一切社会道德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反映。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一种职业道德,反映着一定社会或阶级的利益要求,受社会或阶级的道德的支配和制约。教师职业道德中包含着社会或阶级的道德,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寓于教师职业道德之中。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生产关系直接表现为阶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占统治地位的道德是统治阶级的道德。教师不仅是该社会从事教育职业活动的一个成员,而且是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一员。他的道德意识必然会受到整个社会道德的影响,在阶级社会里则受到一定的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与规范的影响,并把它们体现在自己从事的教育职业活动中。如在奴隶社会中,奴隶主把体罚鞭打奴隶视为道德的。于是,当时的社会就把教师体罚鞭打学生也视为是道德的。在封建社会中,我国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道德原则和规范。受其支配和制约,就把是否“通儒术”和“守礼”作为择师的标准和教师行为的基本规范。要求教师做到“非礼而不定”“非礼而不动”及“进退容止,非礼不行”等。又如夸美纽斯提倡的“节制、仁爱、谦逊、慈悲、严肃、忍耐与克制”的师德规范,也是受了当时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等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同时,统治阶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口号,而是要现实地渗透到社会各种职业活动中去,以维护本阶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教师职业劳动的利益与统治阶级的利益息息相关,所以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为了保证本阶级的利益,总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对教师职业道德提出合乎其社会道德原则与规范的要求。因而,教师职业道德尽管具有某种独立性,但它始终不能超越社会阶级道德意识的范围,并受到其影响和指导。

第二,教师职业道德表现着并影响着社会道德。首先,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社会道德,总是通过具体的道德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师职业道德就是社会道德在教育领域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任何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阶级道德的要求,反映着一定的阶级道德的影响。尽管教师职业道德比较远离统治阶级的道德要求,并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但一定社会的阶级道德总是在不同范围和程度上,通过教师职业道德得以体现并发挥作用。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具体表现形式。社会主义道德要在教育领域中体现出来并发挥作用,就要通过教师职业道德本身的特点和规律,落实到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去,也就是在本职工作中把社会主义道德具体化。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体现落实在教育工作中的要求,就是教师应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严谨治学、锐意进取,等等。其次,教师职业道德对社会道德有独特的影响。教师职业道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道德。一方面,广大教师作为众多的社会成员,其本身的道德素质如何,必然对全社会的道德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道德通过职业活动直接而形象地影响青少年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变化,进而影响社会道德。这是教师职业首要的任务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这种独特影响是很大的,是许多工、农、商、医等职业道德所不具有的。因此,在阶级社会中,历代统治阶级都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区别:首先,教师职业道德产生于教育实践,是反映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的教育意识。 其次,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的特殊规范。最后,教师职业道德具有实践精神。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以指导教育行为为目的,以形成人们正确的教育行为为方式、内容的精神,因此它是一种实践精神。

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作用的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是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个人、对学生、对学校集体、对社会的作用,体现了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对社会的价值。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自觉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和矛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选择正确的道德行为,从而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调节作用

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是教师职业道德最基本、最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是通过调节教师的行为,促进教育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保证教育任务的出色完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调节教师与教育事业的关系,促进教师爱岗敬业

(二)通过调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形成尊师爱生的教育氛围

(三)通过调节教师与教师的关系,形成团结协作的教育凝聚力

(四)通过调节教师与学校其他成员及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形成教育合力

二、教育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能调节教师行为,保证教育过程的顺利开展,而且对学生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这种教育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品德的形成具有示范作用

(二)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三)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具有促进作用

(四)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促进作用

三、导向作用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学生是教育的重心和对象,教师的道德品质对于学生的成长、发展尤其是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激励作用

(二)控制作用

(三)调整作用

(四)矫正作用

四、促进作用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其道德状况会影响社会道德的发展。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对整个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对家庭美德的形成、对社会公德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社会职业道德的发展和从业者道德素质的提高

(二)有利于家庭美德的形成和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三)有利于社会公德的发展和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

三、经典语录与教育格言填空

1. 马克思说过:“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2. 《荀子.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3. 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要求教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4. 苏霍姆林斯基说:“受教育者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

5.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提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6. 乌申斯基指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根据,任何章程、任何纲领和任何管理机构,不论它们的方法设想得多么精巧,都不能代替人格在教育事业中的作用。”

7. 李秋林指出: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促进教师和教育过程中的其他参加者以及社会各方面建立良好关系的润滑剂,它使教师能够在十分和谐、友好的环境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得到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协作、帮助和支持,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一、名词解释

1.道德原则也

2.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3.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

4. 集体主义原则

5. 教书育人

6. 乐教勤业原则

7. 教育民主原则

8. 教育公正

9. 人格示范

10. 依法执教原则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2.为什么说教书育人是我国师德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3.简述乐教勤业和人格示范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4.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5.坚持教育民主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6.依法执教的意义何在?有哪些具体要求?

三、经典语录与教育格言填空

1. 马克思说:“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构成为所谓 ,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2. 《礼记》中就有“师也者,。

3. 当代教育家 主张,“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 二者合一的”。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道德原则也称道德的基本原则或根本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在道德上对人们的行为品质提出的最根本的要求,是处理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基本原则,是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各种规范要求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指导思想,是道德的社会本质和阶级属性的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道德原则在各种类型的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成为贯穿各种道德规范体系的总纲和精髓。

2.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一定的社会和阶级在某一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或阶级和教师职业的实际需要对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规则。它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整个教师职业道德体系的核心和精髓。

3. 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应当从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原则出发,尊重对方作为人的价值与尊严;在此基础上,注意发挥教育者作为过程主体的角色作用,以完美人格要求自己,以人道原则协调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受教育者以及教育过程中其他参与者的积极性,保证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4. 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要求是:坚持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

高于个人利益;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当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要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同时要不断发展完善集体利益,以逐步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5. 教书育人就是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成人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6. 乐教勤业原则是指教师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努力地从事教育工作。这是对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所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

7. 教育民主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发展。

8. 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正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正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公正的核心是公正。公正指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形态,其基本准则是“公平”“平等”。公正的基本宗旨是“人人共享、普遍受益”。所谓教育公正,就是通过合理的教育制度,恰当地分配教育资源,使每个人获得与其相适宜的教育,满足个体的学习需要,使个体得其应得,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9. 人格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的师德原则。人格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它是人的主体性的集中表现、凝结和升华。教师人格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资格,它集心理人格和道德人格于一身。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构成的。其中,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人格的内部心理,是内在的,教师的道德行为是教师职业人格的外部行为特征,是师德品质的外在表现。

10. 依法执教原则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制度从事教育活动,保证教育活动的合法性、正确性,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1)集体主义原则;(2)教育人道主义原则;(3)教书育人原则;(4)乐教勤业原则;(5)教育民主原则;(6)教育公正原则;(7)人格示范原则;

(8)依法执教原则。

2.为什么说教书育人是我国师德的基本原则?其基本要求是什么?

教书育人就是指传授知识,培养人才。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既要努力教授学生学习知识,又要培育学生成人成才,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

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这一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出了教师这一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根本所在,它昭告人们,教师这一行业是教书育人的行业。同时,教书育人也是教师基本职责的概括,指出了教书育人是为师从教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向世人表明,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只要为师从教,就有这个职责,不认真履行这一职责,或不履行这一职责,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可见,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由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和职责所决定的。

同时,教书育人也是古今中外许多典籍著述和先哲大师所一直强调的。古代《礼记》中就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之说,强调教师既要教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唐代韩愈在其所著的《师说》中,以“传道、授业、解惑”概括了教师应有的教书育人的职责。当代教育家徐特立把“经师”和“人师”统一看做搞好教书育人的根本,为师的有两种他都不赞成,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

教学问的,“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他主张,“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从以上这些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只注意传授知识,不注意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就是没有尽到教师的责任。因此,自古以来,教书育人一直就是衡量和判断教师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也自然成为指导教师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

教书育人原则的具体要求:

从搞好教书育人应把握好的基本问题上看,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一般说来,书作为人类文化、价值观念、生活经验、科学知识的载体,除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审美知识、生活知识外,还具有丰富的思想性、道德性、伦理性。正因为如此,教书成为学校教育中教师培养人才的主要工作特点,并被人习惯表述为教师教书。教师虽为教书之人,但其目的不是教书,这就如同说农民种地而种地不是目的一样。农民种地,意在收获粮食,教师教书,意在培养人才。从这种分析中,我们可以感悟到这样一个道理,教师虽被称为教书之人,但实质并不仅仅在于教书,而主要是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因为书中有科学、有经验、有知识、有道德,蕴涵着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现实观念、历史传统等等。授之于学生,会使学生从中受到多方面的教育,获得一些为人的道理和行为,形成做人的志向。教书虽有如此之作用,但并不是所有的教书都能够这样。因为,书之所教,只重记诵识读,只重推演形式,只重搬弄文辞,不引导领略书中为人做事之道,不引导领略行立天地做人之能力、之品行,就难以培养出有益于社会之人、以能力善行贡献社会之人和为社会为他人负责之人。从这个意义上考察,在某种条件下,教书会出现不育人的问题,教书不等于育人。在这里,教书育人或不育人,关键在于教师对教书工作目的的认识,这如同农民对为农的目的认识一样,如果他种地不追求丰收,认为种地就是目的,那他就不怎样关心收获,空于田地管理,最后也可能空于收获,教书育人也形同此理。因此,作为教师,在教书与育人的关系上,要始终明确,教书和育人,育人是目的,是根本,教书是工作形式,是达到育人的经常化手段。两者密切联系,相互促进,但又不能等同。

2.正确理解育人的含义,树立全面的育人意识

既然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是目的,那么,育的是怎样的人?这是为师从教者应当明确的。通常有些人常常以为,教书育人,是指“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这种说法虽然(可能有一定的针对性,如针对忽视思想品德培养而言)不能说是错的,但它却不是完全的。因为在教书中培养人的思想品德虽然重要,可这不是唯一的,教书这种活动所培养的人,是一个能在多方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完整的人,即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和谐发展的人。那种把育人单纯理解为对人思想品德的培养的观点是应当注意修正的。因此,我们说,教书所育之人,应是一个完整的人,不是仅指只有某一方面素质之人。坚持这样的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才能培养出多方面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发展之人。作为一个教师应有这样的育人意识。

3.简述乐教勤业和人格示范原则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乐教勤业原则是指教师乐于从事教育事业,勤奋努力地从事教育工作。这是对教师在对待自己职业方面所提出的基本道德要求。教师实践乐教勤业的基本原则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追求

(2)勤业精业,勇于探索

人格示范是指教师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是教师应当遵守的基本的师德原则。人格就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资格。它是人的主体性的集中表现、凝结和升华。教师人格是教师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资格,它集心理人格

和道德人格于一身。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由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构成的。其中,教师的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人格的内部心理,是内在的,教师的道德行为是教师职业人格的外部行为特征,是师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人格示范原则的具体要求:

(1)教育者先受教育

(2)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3)要有良好的仪态

4.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教师要着重做到以下几点:

(1) 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其一,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其二,个人与社会又相互区别,相互矛盾。具体地讲,个人与社会有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互补关系。

第一,个人活动对社会产生能动影响。第二,个人活动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

综上所述,个人与社会、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2)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

(3)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

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尊重他人;其次,要主动关心他人;最后,要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4)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5.坚持教育民主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教育民主原则的具体要求有:

(1)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

理解学生是尊重学生的前提,没有理解,尊重就无从产生。教师要接受每个学生作为具有自身独特价值的实体。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要求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扬其积极因素和优点,容忍并尽力弥补其短处和不足;维护学生的尊严和爱好,相信学生能自己选择和决定,使之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2)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

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立体的学习方式中发展智能,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如果教师过于强调统一,如统一的目标、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进度等,学生必然被这种“统得过死”的教学体系所伤害,这样会扼杀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不利于学生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育需要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的过程,和谐、民主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的意识和能力。由此,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为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个性化教育中,学生的个人志趣、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等智慧品质都能充分发挥,这必然有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大批涌现。

(3)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态度、情感总是伴随知识、信息的传递、接受、反馈过程互动的,它是影响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习动机、提高学习能力和功效的有利因素。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情感在学校过程中是处于积极取向,还是消极取向,首先来自教师对他们的影响。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气氛,使学生形成探索创造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才能形成一种以创新精神吸取知识、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

教学中,只有营造民主氛围,学习才能逐步形成独立的人格,思维才能展开自由飞翔

的翅膀,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那么如何营造民主氛围呢?首先,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要尊重学生的发言,尊重学生的意见,学生的理解应该得到鼓励。其次,学生力所能及的事让学生去做,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敢于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模仿练习——强化记忆——测试讲评的模式。再者,师生间要平等合作,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合作者,使学生在平等愉快的学习气氛巾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只有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达到改善学生学习行为的目的。

6.依法执教的意义何在?有哪些具体要求?

依法执教的意义:

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不仅具有职业道德意义,同时也是教育得以更好地发展的需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当代急剧变化的世界竞争中,我阁的教育在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其主要表现在教育的战略地位在实际工作中还没有完全落实,教育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还有很大的不适应,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程度不同程度地脱离实际,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适应日益深化的经济、政治、科技体制改革的需要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教育的实际社会功能,从而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和工作,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进行教育立法,加强依法执教,以法制来确保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保证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教师作为一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而是教育内部的一个重要的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二)依法执教的具体要求

(1)依法执教,做奉公守法的模范

(2)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

(3)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

(4)廉洁自律,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三、经典语录与教育格言填空

1. 马克思说:“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

2. 《礼记》中就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

3. 当代教育家徐特立主张,“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道德范畴

2.教师良心

3. 教师公正

4. 教师义务

5. 教师荣誉

6. 教育威信

二、简答题

1.教师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2.教师公正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3.教师义务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4.教师荣誉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正确对待荣誉?

5.教育威信的意义有哪些?教育威信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三、经典语录与教育格言填空

1. 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就有 ,就有 ”。

2.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所谓 ,就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第三章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这是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3. 教师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所谓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全体合作者,即是按照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指导下的伦理定位来对待、评价和处理教师同所有面对的群体或个人之间的关系。从外部来看,主要是教师同社会各界的关系;从内部来看,主要是教师个人同领导、同事和学生的关系,其中,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个学生,是教师公正的最基本的内容。

4. 教师义务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在从事职业活动时所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的总和;二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中自觉意识到社会对教师提出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把遵循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和要求,看作是个人的内在道德需要,是对社会、对教育事业应尽的使命和责任。

5. 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做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 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它指人民教师在强烈的道德责任感驱使下,自觉履行教师义务,努力从事教育工作,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后,社会给予的公认与褒奖。另一方面,是指人民教师出于自己的职业良心,出色地履行了教师义务,取得了丰硕成果,受到了人民的赞誉和尊敬,从而感到欣慰、满足和自豪。

6. 教育威信,广义而言,是指教育行业特别是整体的学校教育在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信誉;就狭义而言,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众所共仰的道德声望。

二、简答题

1.教师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

教师良心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良心不仅能够使教师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而且能够使教师依据一定的道德规范,自觉地选择和决定行为,成为教师发自内心的巨大精神动力,在教师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选择起指导作用。

第二,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过程起监控作用。

第三,教师良心对教师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

教师良心在教师的职业道德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往往贯穿于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各个阶段,左右着教师道德意识的各个方面,成为教师思想和情操的重要精神支柱,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完善的最强大的内部动力。

2.教师公正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公正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

第二,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三,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

第四,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3.教师义务在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义务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独特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冲突情势”,保证教育劳动顺利进行。教师义务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根本利益和教育劳动内在规律对教师行为的总体道德要求,能指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保证和促进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教师如果忽视了自己的义务,只根据个人的自然愿望的好恶行事,往往会在工作中出现“冲突情势”,影响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一个教师只有深刻认识和自觉履行教师义务,用人民教师应有的责任心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为每个学生的前途着想,全身心地热爱每一个学生,以崇高的职业责任感认真施教,出色完成祖国和人民交给自己的使命。当然,教育工作中的“情势冲突”原因很复杂,但最主要的原因往往是教师没有认真履行自己的义务。因此,自觉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中的㈠隋势冲突”,保证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履行教师义务,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教师义务是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的总和,而不是解决具体利益矛盾的道德要求。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由于具体情景的复杂性,按同一道德要求去对待两种不同的事态很难做到两全其美。比如,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负有保护学生秘密的责任,但当教师发现学生反映的情况非常重要,如不协同其他教师、学校有关方面和家长共同做好工作,将要危及学生本人和其他人的利益时,他是继续保护学生的个人秘密,还是分析利害轻重,选择更符合学生和教育事业利益的行为呢?这就需要他从教师义务的高度,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最有利于学生和社会利益的教育行为。所以,教师义务在规范教师遵守各种师德要求中,起着进行综合判断,以便在相互矛盾的情况下,作出最合理的行为选择的重要作用。

第三,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在教育劳动中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教师义务和教育工作本身密切联系在一一起。一方面,教师义务是作为培养学生、造福社会而劳动的条件而存在的。社会对教师提出了特定的要求,任何一个以教师为业的人,不管他有什么特殊的天赋、能力和特点,都必须完成自己的义务,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教育职业劳动的各种基本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教师在职业劳动中不断地体验和认识履行这些使命、责任、义务的必要性,经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能转化为教师本身的“内在需求”,能使自己的职业道德觉悟逐步得到升华,形成高尚的职业品格。

4.教师荣誉体现在哪些方面?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正确对待荣誉?

教师荣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光荣的角色称号。

第三,崇高的人格形象。

第四,丰厚的劳动回报。

正确对待荣誉的要求:

教师荣誉是教师履行自己义务后的结果,也是促使教师进一步履行义务的动力。为了充分发挥它的这种动力作用,人民教师要正确地对待荣誉。

(一)要处理好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关系

(二)要处理好自尊和谦逊的关系

5.教育威信的意义有哪些?教育威信形成的条件有哪些?

教育威信的意义:

在教育劳动中,教育威信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会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效果,对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和自我的不断完善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一)教育威信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基础

(二)教育威信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劳动的效果

(三)教育威信是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积极精神因素

教育威信形成的条件

教育威信形成的条件概括起来可分为主客观两个方面。

教育威信形成的客观条件是指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因素,它对教育威信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首先,教师在全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全民族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是教育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其次,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关心和支持是提高教育威信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此外,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也是影响教育威信的因素。

教育威信的建立除了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外,主要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主观条件,即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威信是出自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是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尊敬。所以,从学生实际出发,一般说来,教师的威信主要受专业素质、人格魅力、评价手段、师生关系等四方面因素的制约。

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如果教师在其所教学科方面不具备应有的丰富知识和熟练技能,那么便不能指导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难以得到学生对教师起码的资格认可。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威信首先是专业威信。

热情、和蔼、诚实、谦逊、守信、公正等人格魅力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有助于教师威信的树立与提高。而冷漠、粗暴、虚伪、傲慢、失信、偏袒等人格特性则会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这样的教师即便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也难以被学生认可。

教师的评价手段包括教师对学生评价的时机是否适当、评价的场合是否适宜、评价的强度是否适中、评价的方式是否合适等。这些都关系到评价的效果,影响着学生对教师所做评价的接受程度,并因此而影响到教师威信的建立与巩固。

师生关系良好时,教师所施加的影响即便是错误的,学生也能乐意接受,尽管这种接受常带有盲目性;师生关系恶化时,教师所施加的影响即便是正确的,学生也难以接受,甚至根本不接受,尽管这种不接受带有反抗性。

教育威信形成的途径

(一)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二)日常的师生交往

(三)第一印象的建立

三、经典语录与教育格言填空

1. 马克思曾经深刻地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

2.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所谓公正,就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名词解释

1. 爱国守法

2. 爱岗敬业

3. 关爱学生

4. 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 终身学习

二、简答题

1.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有哪些?

2.如何理解苏霍姆利斯基说的:“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

3.教师在教育职业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4.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5.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6.教师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三、经典语录与教育格言填空

“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

2.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 和 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3.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艺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有一颗挚”

4.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 ”。

5. 现代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留学返国,投身教育三十年,赢得桃李满天下,以“ ”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以教书为职业,以教育为事业。

6. 古人指出:“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 也。”

指出的那样,教师“应该充满着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8. “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头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 ”。

9.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10. “人们将永远赖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

11. 德国著名诗人 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几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世界。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的面前。可以这样说,“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似的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

“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13. “教师 ,学生心之不平;教师 ,学生心之不敬。教师的公正是学生认识社会之端始,学生把教师视为社会之代表,教师待学生不公正,学生有可能视为社会无公正。教师待学生以公正,学生往往视为社会对己之公正,进而相信社会之公正,遂自养成公正之心,正直之志。教师之公正,利于树立威信,端正师表,在人格上为学生所敬重,在言行上为学生所信赖,在道德上为学生所效仿。”

14. 曾经指出,“有一句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

15.赞科夫指出的那样:“不能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 ,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16.韩愈在《师说》中就曾经正确地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而作为我国现代教育开拓者之一的 先生,也曾在一次与友人议论“学行”与“人格"的关系时明确指出:“就学行言,固有先后;就人格言,总是平等。”

17.北京著名的特级教师“学习好的学生是提高我业务能力的老师,学习差的学生是提高我教学方法的老师。”

18.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也曾经提出:“教师的天职——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在我国学术界,有些人就把“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这一教育现象称为“ ”。

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亲切告诫教师说:“身教最可贵,不可分。”

说:“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21.俗话说“说千言道万语,不如 ”

22.前苏联教育家“无论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双手清洁,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他说:“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最好还是请他走到角落里,在那里去擤鼻涕,叫谁也不要看见他。”

23.托尔斯泰曾说, 是美的必要条件,过分新奇、特殊有时反而会失去朴素美的本质。

24. 特级教师于漪在总结自己的教学语言经验时说:“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 。情动于中而言滋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25.托尔斯泰说过:“在语言上花的工夫简直可怕,必须使一切显得美丽、简朴、质朴,而最重要的是 。”

26.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真正的式??使自己的语言、思想、信念的教诲进入儿童的心灵。”

27.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这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

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

28.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

29. 捷克教育家 说:“教师应该是道德卓异的优秀人物。 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

30.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意义时说:“教师的 ,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

31.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洛克在《》中强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所希望他做的事情。教师的行动千万不可违反自己的教训,除非是存心是使儿童变坏。”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 》中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 》中提出:“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并特别强调,“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教师要作学生的榜样,并说:“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 》一书中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在他看来,“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

“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誉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俊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就是说,教师必须具备这四项基本条件: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条理清楚、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精通深刻的道理,并能进行发挥。总之,教师是一个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33.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34. 中国古代的荀子就十分注意树立教师的道德威信,他说:“尊严而惮,,只有具有尊严和威信的人才能为师。隋代的教育家 认为,教师的光明前途在于有道德威信,没有道德威信的教师,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其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所以,王通说:“废德而师之,易子而教。”

35.德国的教育家 在他的《普通教育学》中强调:“树立不容争议的教师威信是绝对必要的。"教师的威信越高,教学效果越好。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 说得好:“对儿童来说,教师的思想与他的个人品质是分不开的。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所说的话,比一个与他们格格不入的且受他们鄙视的人所说的话,他们接受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从后者口中说出的即使是最高尚的思想也会变成可憎恨的东西。”

36. 唐代的韩愈说得好,“古之学者必有师”。宋代教育家朱熹对教师的作用,有过很好的概括,他说:“指引者,师之功也。”教师的功劳在于 学生。古今中外把教育孩子怎样做人,作为一门学科,把教学看做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法国的 说:“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我宁愿把有这种知识的老师称为导师而不称为教师,因为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任务就是培养接班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做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 ,我国的共同的社会主义任务就是培养集体主义者,培养新时代的人。”我国近代教育家 明确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徐特立强调“教书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

37. “学为人师,

38.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就是教师精神的写照。

“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

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40. “察之师德败坏,诛而逐之,甚而处之”。之所以这样,是由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作为培养人的专门工作者,其品德操行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性和对学生的熏染性。教师的品德操行除了仁爱、真诚,还包括公正廉洁,在历代社会的发展中,“ ,就是品行不端,品行不端,何以匡正人伦?”所以,廉洁公正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

不廉洁是污染社会的毒素,它侵蚀社会健康肌体,败坏纲纪和社会风气。“为人不廉,人格不洁;为官不廉,不会有社会公正;为师不廉,不仅人格不洁,没有公正,而且会消磨学子廉耻之心, ,社会何以为继!”

41. “随心所欲不。

“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集体,在这个集体里的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上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的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他还认为,“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互相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学生。”

43.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教师集体的统一是最有”

第四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爱国守法

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爱国是一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当今讲爱国,主要是振兴中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国家强大了,国人才能扬眉吐气,国家才能为世界所瞩目,才能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把爱国放在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之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首是必然的;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要“从爱国做起”,则是必须的。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祖国,就谈不上有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更谈不上有自豪的民族尊严。守法是一个现代化的文明国家对公民的基本要求。教师自然也应当把守法当作基本的行为准则。守法实际上就是尊重社会公众的利益和意志,也意味着尊重公民基本的权利。社会主义的法律、制度、政策等是人民意志愿望的反映,是维护人民利益的。依法执教是教师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它可以使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劳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另一方面,它加强了法制对教育事业的保障和促进,确保了教师职业的纯洁性,有助于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尽快实现社会风气的好转。

2.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爱岗是指一个人热爱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岗位。教师的爱岗,就是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为热爱教育工作和热爱学生。热爱教育工作,意味着尊重和珍惜自己的选择,表现为对教育事业的全身心投入和不懈追求的信念、态度和决心;热爱学生,意味着对学生人格的尊重、对学生潜能和自觉的信任、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理解、对学生知识和不足的宽容,表现为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和关爱。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会感到教育教学对他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他会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感受到生命的活力,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与幸福,捕捉到生活的绚丽与精彩。

敬业是指一个人对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教师的敬业,就是对国家教育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感,具体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和精益求精,对学生的尽心尽力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敬业表现为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每一个学生;也表现为对学生的热切关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科学设计与有效实践;更表现为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细节上下工夫。

3. 关爱学生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感情基础和前提,也是构成教师完美人格的一个必要因素。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是调整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师生关系是教师在工作中所面临的主要人际关系。作为教育活动的双方参与者,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就教育过程而言,关爱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要关心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关心他们的冷暖、学习进步以及各方面的发展;要爱护学生,保护和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要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与学生保持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善于与学生平等交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艺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有一颗挚爱儿童的心。”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无私广泛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是培育学生感情的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实践证明,教师关爱学生会带来师生关系的和谐,情感的相通,乐于相互交往,伴随着这种气氛,各种教育影响就会涓涓细流般地进人学生心田。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从教师的“爱”中,可以深切感受到集体对他的评价、社会对他的期望,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暗生一种自尊感、自豪感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由此可见,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虽是一种外部条件,但由于它能促进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能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尽管如此,教师的爱还应当是理智的,而不是盲目的。有的教师爱生过于严,变成了残酷;有的教师爱生过于宽,变成了溺爱;有的教师对学生爱得不切合学生的实际,往往导致学生的反感或厌恶,产生负面效应。因此,关爱学生就是要用“严爱”来约束和引导学生,用“慈爱”去温暖、感染学生,用“友爱”来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搭建起通向学生心灵的桥梁,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获得教育的成功。

4.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师职业的“第一要务”,是判断教师道德是非善恶的最高道德标准。教书育人反映了教师这一行业的本质特征,指出了教师行业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根本所在。同时,教书育人也是对教师基本职责的概括,指出了教书育人是为师从教的基本职责和任务,向世人表明,教书和育人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教师的人生价值 只有在教书育人中才能得到实现。

教书育人是古今中外许多典籍著述和先哲大师所一直强调的。古代《礼记》中就有“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之说,强调教师既要教给学生有关具体事物的知识,又要让学生知晓立身处世的品德。唐代韩愈在其所著的《师说》中,以“传道、受业、解惑"概括了教师应有的教书育人的职责。当代教育家徐特立把“经师”和“人师”的统一看成是搞好教书育人之根本,他认为单纯的“经师"是教学问的,“学生的品质、学生的作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他主张,“我们的教学是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合一的”。从以上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教师,肩负教书与育人的双重责任,既是学生寻求真理的导师,又是学生学做真人的表率。可见,自古以来,教书育人一直成为衡量和判断教师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也自然成为指导教师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

5.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人言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既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美好心灵的塑造

者。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全面地贯穿于学生整个受教育过程的始终,而且影响学生一生。教师的思想、知识、智慧、道德、意志、情感、个性品质、言行举止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渗透性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条重要道德规范。教师担当着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必须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

教师良好的道德修养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关键。现代教育是一种全新的开放式和立体式的教育,任何一个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都是由来自社会各个渠道的“合力”,使之在学生身上产生最优化的效果。这对于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都是一种要求,也是对学生的全面负责,这些虽然不是对学生的直接教育,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6. 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千百年来社会、学校和家庭达成的共识,也是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教师的职业要求教师不断学习。

二、简答题

1.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有哪些?

一、爱国守法。

二、爱岗敬业。

三、关爱学生。

四、教书育人。

五、为人师表。

六、终身学习。

2.如何理解苏霍姆利斯基说的:“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

3.教师在教育职业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教育事业是具有永恒性的事业。国家的强盛靠人才,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而培养合格的人才,关键在教师。教师是人类走向文明的重要桥梁,教师对自己职业道德认识如何,对教师职业关系把握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和育人的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明确教师职业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

一、热爱教育,乐于奉献

(一)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二)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

二、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

(二)兢兢业业,扎实练就基本功

三、严谨治学,提高水平

(一)严谨治学的意义

1.严谨治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所必需的

2.严谨治学是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

3.严谨治学是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所必需的

(二)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

1.好学不倦,精通业务

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

3.严于律己,精益求精

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4.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教育活动是“教”与“学”两大主体围绕着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而展开的双边活动,是一项艰苦而复杂的人才培养工程。在这个人才培养工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多种人际关系,其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师生关系。处理好师生关系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对教师职业提出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调节师生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处理好师生关系,教师首先必须明确其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

一、热爱学生

(一)热爱学生的意义

1.爱是学生的需要

2.爱是教育的桥梁

3.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

(二)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1.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2.把爱的种子撒向每一个学生

3.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

二、尊重学生

(一)尊重学生的意义

1.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

2.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调动起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

1.尊重学生的自尊心

2.尊重学生的个性

3.尊重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三、了解学生

(一)了解学生的意义

1.了解学生是教师培养爱生之情的需要

2.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客观需要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正确地指出:“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一点更重要的事了。”

(二)了解学生的基本要求

1.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

2.克服某些心理效应的影响,深入地了解学生

四、公正地对待学生

五、严格要求学生

(一)严格要求学生的意义

1.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体现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2.严格要求学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促其成才的需要

(二)严格要求学生的基本要求

1.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2.严而有度,严而有方

3.合理要求,持之以恒

六、教学相长

具体说来,它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求教师要不断地从学生的“学”中汲取营养来改进自己的“教”

(二)要求教师要真心实意地欢迎学生指出错误并勇于公开承认错误

(三)要求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学生提出不同于自己看法的独立见解

(四)要求教师要有欢迎、鼓励和支持学生超过自己的宽阔胸怀

5.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有:

一、尊重同事

尊重同事是调节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在处理教师集体中的人际关系的过程中,能否做到尊重同事,对于形成团结和谐的教师集体至关重要。

(一)尊重同事的意义

1.尊重同事是尊重人的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

2.尊重同事有利于良好的教师集体的形成

(二)尊重同事的具体要求

尊重同事作为一种道德规范,其目的在于调整教育劳动中教师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教师,要处理好和同事之间的关系,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尊重同一学科的同事

2.尊重不同学科的教师

3.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

在和优秀的同事相处时,应注意克服两种不良的心理状态:一是对其抱有嫉妒之心,这种嫉妒之心将使得自己陷人深深的不良心理的煎熬之中;二是对其过于苛求,优秀的同事也仅仅是在某一方面至多在某几方面优于常人,其也有平常之处,甚至有不如一般教师之处。所以,在和优秀同事相处时,要学习其优点,而宽容其身上存在的不足。

如果说尊重优秀同事还比较容易做到的话,那么尊重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则可能具有相当的难度。但是,尊重暂时处在后进状态的同事确实应该是尊重同事的道德要求的应有之义。这就要求教师:一是从人格上给予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以应有的尊重,因为他们也是学校中的教师,有权要求得到他人的尊重。对他们的尊重,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尊重人的要求的具体体现。二是要努力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犹如优秀的同事身上同样存在不足一样,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教师不可能没有值得学习的地方,只不过是人们平时缺少对这方面的 发现罢了。三是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并给予其必要的帮助。一些教师之所以暂时处于后进状态,总是有一定的主客观原因的。当那些导致他们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问题解决后,他们的转化就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教师要尊重这些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方法。总之,与学校中不可能存在一无是处的教师一样,也同样不可能存在永远不可改变的教师。

4.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

教师的职业道德,内在地要求教师将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作为自身应有的行为规范。这主要是因为:

一是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是办好学校的必然要求。二是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三是尊重持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也是科学事业发展的需要。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

6.领导与教师之间要相互尊重

在教师的教育劳动中,每一位教师都不可避免地要和自己的领导打交道。要尊重领导,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服从正确领导,支持领导工作。

二是体谅领导,为领导分忧解愁。

三是要维护领导的威信。

作为教师,尊重领导是其在和领导相处时应该信守的道德规范。但广大教师能否真正自觉而有效地遵循这一道德规范,还取决于领导在和广大教师相处时所取的态度和行为模式。所以,为了营造领导和广大教师和谐相处的氛围,同样必须对领导提出应该尊重广大教师的道德要求。基于教育劳动的特殊性以及学校教师自身的特点,领导尤其应在以下方面尊重教师:

一是要尊重教师价值选择的权利。

二是要尊重教师的个性。

三是尊重教师的事业心。

四是尊重教师的民主权利。

二、团结协作

教师的团结协作是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需要,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力条件。教师的团结协作,会给教师集体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同事之间坦诚相待、积极沟通、互相帮助、取长补短,不但有力于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有利于把新的教育理论植人中、老年教师的教学观念里,使整个教师集体与时俱进、共同提高。团结协作是指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相互支持,紧密合作。

(一)教师团结协作的意义

新时期的人民教师,在同一个集体中,在同一个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各自的岗位上从事着同一个目标——培育人才的工作。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一种各司其职、并肩作战的关系,又是一种同心同德、团结协作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于实现教育目标,形成教师个性、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形成良好校风,养成学生良好品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团结协作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

2.团结协作是教师人格的必备要素

3.团结协作是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

4.团结协作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保障

(二)团结协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

教师的团结协作在学校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搞好团结协作要注意把握适当的方式和方法。首先,教师要做到谦虚为怀,有自知之明。每位教师都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要更多地向他人的优点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有利于团结协作,提高自己的素质。其次,要严于律己,以诚待人。教师不仅在面对学生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师群体及学校集体中,更要严于律己,对他人以诚相待,为团结协作打下坚实基础。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通力合作是教师团结协作的最基本的要素。教师们为了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应该做到相互尊重、密切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团结协作的基础上,在集体奋斗的成功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教师在做好团结协作规范要求的过程中,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敢于竞争,乐于进取。每个教师都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都要用实际行动忠于职守,为集体作贡献,才能达到团结协作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集体是大家志同道合进行创造性合作的团体,在这里,每个教师都能为集体的创造作出自己的贡献,每个人都能从集体的创造中吸取精神力量,同时也以精神力量去丰富自己的同志。在教师群体中,

每个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益,可以通过比较、鉴别分出优劣,激励先进、督促后进。同时,教师也可以吸取别人的优点和经验来丰富和对照检验自己,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三、公平竞争

(一)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的必要性

1.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体现出竞争的态势。

2.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3.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在教师集体中,人固有的进取心、好胜心以及对利益的追求,往往会促使人们相互之间开展积极的竞争。

(二)以道德的手段在教师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

1.竞争的手段必须符合道德

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

3.教师要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开拓进取、敢于创新教师而言,则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一是当前的学校教育和我们所处的社会一样,正处在改革的进程之中。学校教育如何进行改革,没有现成的方案和模式可供借鉴,只能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大胆地进行探索,而这必须有一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是学校是培养新型劳动者的场所,而伴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当今学生也具有和以往的学生许多不同的特点。如何全面认识当今学生,从而有针对性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要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没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显然是不行的。

三是学校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而科学研究作为一种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活动,所需要的正是这种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四、维护集体荣誉

6.教师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教师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有:

一、依法执教

(一)依法执教的意义

1.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的

2.依法执教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需的

3.依法执教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必需的

4.依法执教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的

(二)依法执教的要求

法治国家,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实行和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具体到教育领域,就是在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上,使教育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这一目标对我国广大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简言之,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在实施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要依法执教。依法执教的具体要求在前面章节中已做了充分叙述,在此,对依法执教的内容加以说明。

依法执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

第三,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奉公守法的模范。

二、爱岗敬业

(一)爱岗敬业的意义

1.爱岗敬业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

2.爱岗敬业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源泉

3.爱岗敬业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第一,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获得对自己职业职责履行的内在自觉。

第二,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促进自我的不断完善。

第三,爱岗敬业能帮助教师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化解各种矛盾,提高工作效率。

(二)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1.热爱教育,乐于从教

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认真工作,不敷衍塞责

5.勤奋钻研,科学施教

6.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三、廉洁从教

廉洁即清廉、洁白之意,与贪污相对,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基本规范,被视为“国之大维”“仕者之德”和“人生大纲”。廉洁从教是对教师品行和作风方面的道德要求,是教师高尚情操的具体体现。

(一)廉洁从教的意义

1.廉洁从教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

2.廉洁从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

立教即立身于教育岗位,并能在教育岗位有效开展教育。教师劳动是一一种示范性劳动,在一定意义上这种示范是教师人格的示范。教师言行上的任何不检点,人格上的任何不完善,都会严重地影响教师的声望和威信,进而影响教师教育教学的效果。因此,为师立教当看重养德修身、为人师表,特别是廉洁方面,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这主要是因为:

首先,只有廉洁,教师的人格才具有可信性。其次,只有廉洁,教师才具有道德上的感召力。最后,只有廉洁,教师才能保持教育公正性。

3.廉洁从教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

4.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良好情操的活的源泉

5.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的重要因素

6.廉洁从教是转化社会风气的重要举措

(二)廉洁从教的基本要求

1.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

廉洁从教的根本在于保持廉洁自律,廉洁自律源于坚守高尚的情操。高尚情操,顾名思义,就是进步的、高洁的感情、气节、操守。廉洁自律是人的高尚情操的一个重要表现,高尚情操是保持廉洁自律的深厚根基。

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师德的学习和修养,努力促进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协同发展和有机协调。

首先,要不断提高道德认识。其次,要不断增强道德情感。再次,要不断磨炼意志。最后,要努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2.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

3.发扬奉献精神,淡泊功名利禄

4.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教意识

四、为人师表

(一)为人师表的意义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成为学生学习、效法的楷模和表率,即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品德高尚、知识丰富、才能卓越的教师,才能成为人们的榜样。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是由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教师劳动的目的和任务是通过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各种优秀人才。一般说来,一个优秀人才的成长都是经过学校教育和教师引导、帮助的结果。唐代的韩愈说得好,“古之学者必有师”。宋代教育家朱熹对教师的作用,有过很好的概括,他说:“指引者,师之功也。”教师的功劳在于引导、指导学生。古今中外把教育孩子怎样做人,作为一门学科,把教学看做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法国的卢梭说:“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我宁愿把有这种知识的老师称为导师而不称为教师,因为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任务就是培养接班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做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培养人,我国的共同的社会主义任务就是培养集体主义者,培养新时代的人。”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明确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徐特立强调“教书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这既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光荣使命。

教师的任务在于育人,不仅用自己的学识教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品格教人;不仅通过语言去传授知识,而且要用自己的人格感化教育学生。为此,教师无论何时都必须在思想品德、学识才能、言语习惯、生活方式和举止风度等方面“以身立教”,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之所以要为人师表,还与教师职业劳动的两种情况相联系。

一是教师的职业劳动需要教师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二是在教师的职业劳动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二)为人师表的基本要求

人民教师要出色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必须在言表风纪方面符合道德要求,做到语言规范健康、教态高雅自如、仪表朴实大方。

1.语言规范健康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也是教师劳动的重要手段。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语言修养要求。一般说来,教师的语言应符合下列要求:

第一,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

第二,教师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简练。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热情、诚恳、富于激励性。

第四,教师的语言要含蓄、幽默,富于启发性。

2.教态高雅自如

教态是无声的语言,是教师的情感在动作、姿态、表情中的流露。教师对真理的信仰,对学生的期望和关切,都应该通过端庄、大方、自然、亲切的教态体现出来。教师努力把握好自己教态的“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

首先,教师的站态,既要端庄稳重又要富有活力。其次,教师的手势,要简洁、适度、准确、有力。再次,教师的表情要丰富、自然、亲切,特别是面部表情中最传神的眼睛,要给人以深邃、敏锐、聪慧之感。另外,坐态也是一个人精神气质与文化修养的体现。

3.仪表朴实大方

一般说来,教师的仪表应符合以下要求:

首先,教师的仪表应具有美感,这是对教师仪表的最基本要求。其次,教师的仪表要具有职业感。第三,教师的仪表应适合自己的性格特点。

4.身教重于言教

第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第二,以身作则,起榜样示范作用。

第三,坚持“身教重于言教”。

三、经典语录与教育格言填空

1. “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也可以毁灭一个天才。”

2.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

3.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艺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有一颗挚爱儿童的心。”

4. 。

5. 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高尚情怀,献身教育事业而鞠躬尽瘁。以教书为职业,以教育为事业。

6. 古人指出:“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日:教学相长也。”

7. 马卡连柯指出的那样,教师“应该充满着对每一个他要与之打交道的具体的孩子的爱,尽管这个孩子的品质已非常败坏,尽管他可能会给教师带来很多不愉快的事情”。

8. 心”。

9. “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10. ”

11.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说过:“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随他而生,随他而灭的。”教师所面对的不只是一个、几个世界,而是几十个,甚至是上百个世界。学生都以自己独特的形象出现在教师的面前。可以这样说,“黄沙如海,找不到两颗完全相似的沙粒;绿叶如云,寻不见两个完全一样的叶片;人海茫茫,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学生”。

12. “教师不仅要成为一个教导者,而且要成为学生的朋友, 和他们一起克服困难,一起感受欢乐和忧愁。”“要忘记自己是教师??而这时,孩子才会把一切都告诉他。”

13. 生认识社会之端始,学生把教师视为社会之代表,教师待学生不公正,学生有可能视为社会无公正。教师待学生以公正,学生往往视为社会对己之公正,进而相信社会之公正,遂自养成公正之心,正直之志。教师之公正,利于树立威信,端正师表,在人格上为学生所敬重,在言行上为学生所信赖,在道德上为学生所效仿。”

14. “有一句俗话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

15. 赞科夫指出的那样:“不能把教师对学生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这种态度当然是需要的,但是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表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

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育和教学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

16. 韩愈在《师说》中就曾经正确地指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而作为我国现代教育开拓者之一的蔡元培先生,也曾在一次与友人议论“学行”与“人格”的关系时明确指出:“就学行言,固有先后;就人格言,总是平等。”

17 “学习好的学生是提高我业务能力的老师,学习差的学生是提高我教学方法的老师。”

18.陶行知先生早就说过:“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也曾经提出:“教师的天职——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在我国学术界,有些人就把“培养超过自己的学生”这一教育现象称为“苏步青效应”。.

19.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亲切告诫教师说:“身教最可贵,行知不可分。”

20. “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21. 。

22.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无论对学生或是对教育机关中的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求衣服整洁,头发和胡须都要弄得像样,鞋袜洁净,双手清洁,修好指甲和经常备有手帕。”他说:“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当教师的资格了。最好还是请他走到角落里,在那里去擤鼻涕,叫谁也不要看见他。”

23. 质。

24. 特级教师于漪在总结自己的教学语言经验时说:“教学语言要做到优美生动,除了知识素养、语言技巧之外,还必须倾注充沛、真挚的感情。情动于中而言滋于表,只有对所教学科、所教对象倾注满腔热情,教学语言才能充分显示其生命力,熠熠放光彩,打动学生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受到强烈的感染。”

25. 托尔斯泰说过:“在语言上花的工夫简直可怕,必须使一切显得美丽、简朴、质朴,而最重要的是明确。”

26苏霍姆林斯基说:使自己的语言、思想、信念的教诲进入儿童的心灵。”

27.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对语言美的敏感性,这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

28.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

29. 的榜样来诱导学生。”

30.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强调教师“以身作则”的重要意义时说:“教师的人格,就是教育工作中的一切。只有从教师的人格的活的源泉中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

31.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强调,“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使儿童去做他所希望他做的事情。教师的行动千万不可违反自己的教训,除非是存心是使儿童变坏。”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尔》中指出,“在敢于担当培养一个人的任务之前,自己就必须要造就成一个人,自己就必须是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教育指南》中提出:“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并特别强调,“只有当你不断地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

你才能教育别人。”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提出,教师要作学生的榜样,并说:“教师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仿效的榜样。”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在他看来,“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

32. “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誉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俊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就是说,教师必须具备这四项基本条件: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而且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条理清楚、循序渐进地进行讲解,精通深刻的道理,并能进行发挥。总之,教师是一个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33.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34. 中国古代的荀子就十分注意树立教师的道德威信,他说:,只有具有尊严和威信的人才能为师。隋代的教育家王通认为,教师的光明前途在于有道德威信,没有道德威信的教师,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其教学效果也不会理想。所以,王通说:“废德而师之,易子而教。”

35.德国的教育家赫尔巴特在他的《普通教育学》中强调:“树立不容争议的教师威信是绝对必要的。”教师的威信越高,教学效果越好。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得好:“对儿童来说,教师的思想与他的个人品质是分不开的。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师所说的话,比一个与他们格格不入的且受他们鄙视的人所说的话,他们接受起来是完全不同的,从后者口中说出的即使是最高尚的思想也会变成可憎恨的东西。”

36. 唐代的韩愈说得好,“古之学者必有师”。宋代教育家朱熹对教师的作用,有过很好的概括,他说:“指引者,师之功也。”教师的功劳在于引导、指导学生。古今中外把教育孩子怎样做人,作为一门学科,把教学看做是一种高尚的职业。法国的卢梭说:“只有一门学科是必须要教给孩子的,这门学科就是做人的天职。??我宁愿把有这种知识的老师称为导师而不称为教师,因为问题不在于要他拿什么东西去教孩子,而是要他指导孩子怎样做人。”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任务就是培养接班人,正如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的“做一个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培养人,我国的共同的社会主义任务就是培养集体主义者,培养新时代的人。”我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明确指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徐特立强调“教书不仅是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人。”

37.

38.

39. 黑格尔曾说过:“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他才可以说是有德的。”

40. “察之师德败坏,诛而逐之,甚而处之”。之所以这样,是由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作为培养人的专门工作者,其品德操行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性和对学生的熏染性。教师的品德操行除了仁爱、真诚,还包括公正廉洁,在历代社会的发展中,“为师不廉,就是品行不端,品行不端,何以匡正人伦?”所以,廉洁公正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

不廉洁是污染社会的毒素,它侵蚀社会健康肌体,败坏纲纪和社会风气。“为人不廉,人格不洁;为官不廉,不会有社会公正;为师不廉,不仅人格不洁,没有公正,而且会消磨学子廉耻之心,后生无廉耻,社会何以为继!”

41. 。

42. 马卡连柯认为:“假如一个学校里有这样的教师集体,在这个集体里的每个教师看来,全校的成功占第一位,而他班上的成功占第二位,至于教师个人的成功只放在第三位,那么在这样的集体里才会有真正的教育工作。”他还认为,“应该有这样的教师集体,有共同的见解,有共同的信念,彼此间互相帮助,彼此间没有猜忌,不追求学生对个人的爱戴。只有这样的集体,才能够教育学生。”

43. 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2.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 道德评价

4. 说理疏导法

5. 榜样教育法

6. 实践锻炼法

7. 情感陶冶法

8.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2.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任务和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说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过程?你是怎么理解的?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什么不同?

5.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何在?

6.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有哪些?原则有哪些?方法有哪些?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原则、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8.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过程和条件?

三、经典语录与教育格言填空

1. 列宁说:“没有人的,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2. 教育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 ”。

3. 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况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 这一命题。他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成了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 教育家 说:“盖君子之于修身,乃毕身之事,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8. 《礼记·中庸》,他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陷,莫显乎微。故 也。”

9. 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认为:“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要使道德修养达到目标,“功夫全在行上”。 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正如 所说:“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

11. 列宁说:“任何‘监督’、任何领导、任何‘教学大纲’‘章程’等,绝对不能改变

由教学人员所 的课程的方向。”

说:“知明而行无过”,

13.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没有 ,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

所说:“应该把已经掌握的学问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去,真正地、完全地成长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那些已经深人文化,深入日常生活习惯的东西,才能算作已达到的成就。”

15.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在外国教育史上,同样强调师表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柯瓦列夫在《教育学概论》中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第五章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指的是根据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所开展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与道德内化活动,通过外部的教育、督促以及个人的努力,使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将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并付诸行动的活动。

2.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党和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师范院校及师资培训机构、学校领导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在职教师及在校师范生施加系统的职业道德影响,使他们遵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履行教师应尽的义务,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的活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体职业道德品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活动,是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对社会生活、教育实践活动发生作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3. 道德评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体系,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判断。

4. 说理疏导法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通过说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 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觉悟的方法。

5. 榜样教育法即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先进事迹对教师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是一种实际、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其特点是通过他人的示范,把高深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受教育者通过鲜明的形象、生动而切实的榜样受到激励、感染和陶冶,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提高教育的力度。

6. 实践锻炼法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培养教师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7. 情感陶冶法是利用各种教育情境中的教育因素,对受教育者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心灵受到感化的教育方法。

8.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指教师对教育劳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它包括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职业道德知识和概念的掌握,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和职业道德信念的形成等。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指的是根据社会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道德要求所开展的道德教育、道德修养与道德内化活动,通过外部的教育、督促以及个人的努力,使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将外在的职业道德规范内化为教师个人的道德品质并付诸行动的活动。

一、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

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而教师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我国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能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能否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能否成为一个师德

高尚、学识渊博、能力全面的群体,对于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事业至关重要。

而在这个新的历史时期,各种社会思想、道德观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形成了冲击。尽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状态目前总体上来讲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令人忧虑的地方:

首先,教师对自身职业的低认同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高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其次,有些教师公平民主观念的缺乏与学生渴望受尊重需求之间存在矛盾。

最后,教师为人师表的示范作用与实际言行的失范之间存在矛盾。此外,在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上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在职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不受重视。

第二,教师岗前职业道德培养没有形成有效的模式。

二、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完善人格的需要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社会生活中,教师的价值体现在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始终承担着开启民智、哺育人才、承前启后的重大作用。因此,人们才不吝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来赞美教师这一职业群体。

教师要实现这一价值,就要使自己符合社会对这一职业提出的要求:教人以艺,授人以德。从这个意义上看,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教师实现自身价值的内在需要。

一方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可以使教师的职业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所

另一方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也是中小学教师道德人格自我完善的需要。

三、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任务和内容有哪些?

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教师达到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一种重要的道德活动,是指将作为外在的教师道德,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成为教师选择自己行为的准则,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和习惯,形成应有的道德品质。教师的道德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同其他事物的发展一样,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是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的综合发展过程,是教师在道德品质诸要素方面的自我培养、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确立教师职业道德信念,培养教师职业道德习惯。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三、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四、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五、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3.为什么说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过程?你是怎么理解的?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的长期积累、凝聚,便形成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所以,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依靠行政命令的执行,而是依靠教师的自觉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前提;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和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把教师职业道德认识转化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的中介;确立教师职业道德信念,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关键;养成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结果。可见,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就是这五个环节有机统一的道德实践活动的结果。在上述五个环节的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中,从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到养成稳定而一贯的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并逐步形成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这是教师职业道德培养应当完成的任务。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什么不同?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一般地说,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对教师进行教育,对教师个人来说主要是组织的教育、群众的帮助;

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则是指教师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过程。没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使教师形成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不可能的;没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就不可能将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心信念,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也就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觉悟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对于教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其意义就更加突出、更加重大。

5.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何在?

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和国家不仅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发展教师职业教育或师范教育,而且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和师范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把培养良好的师德作为建设教师队伍的一项根本任务,始终放在教师职业教育或师范教育的首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关系着教师队伍的素质,影响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在实践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教师社会主义师德品质的重要环节

(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纠正不良教风、校风的有力手段

(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对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我们要有充分的认识,要防止和反对放任自流和崇拜“自发论"的倾向,反对用行政措施和经济手段代替道德教育。要牢牢地占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这块阵地,坚持和加强社会主义师德教育,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广大教师灌输社会主义师德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教师队伍的道德素质才会不断提高,才能真正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6.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有哪些?原则有哪些?方法有哪些?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

根据教师职业的活动特点和教师队伍的思想现状,概括地讲,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职业针对性

(二)自教互教性

(三)同时多端性

(四)渐进重复性

上述几点,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带有规律性的特点,只有按照这些特点进行教育,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社会主义师德品质的人民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

(一)传授知识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

(二)组织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三)正面教育与批评疏导相结合的原则

(四)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

(五)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的原则

(六)榜样引导与正确舆论相结合的原则

(七)理论灌输与多种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八)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说理疏导法

所谓说理疏导法是指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中通过说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 不断提高

自己的道德觉悟的方法。

说理疏导法包括讲授、报告、谈话、讨论、辩论、阅读书籍报刊等形式。讲授和报告主要是教育者的单向影响,可以系统地论述道德问题;谈话包括教师集体谈话与教师个别谈话两种,通过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双向交流进行。道德问题的讨论和辩论是指在教育者指导下,教育对象围绕某个教师道德主题,通过交流看法,共同分析探讨问题和通过对不同观点的争辩、论证,共同提高认识。阅读书报则是教师利用书面语言进行道德的自我教育。

运用说理疏导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为:首先,要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其次,要讲究针对性。再次,要尊重教师的人格。教育者要把教育对象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发扬民主,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双向交流。最后,要研究运用说理疏导的艺术。

(二)榜样教育法

榜样教育法即用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先进事迹对教师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是一种实际、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其特点是通过他人的示范,把高深的教师职业道德理论和规范具体化、人格化,使受教育者通过鲜明的形象、生动而切实的榜样受到激励、感染和陶冶,使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从而提高教育的力度。在运用榜样示范教育时应注意:第一,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榜样,造成声势,深人人心,激发受教育者学习榜样的积极性、自觉性。第二,要向受教育者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及具体的学习步骤。第三,要及时反馈受教育者学习榜样的信息,及时予以评价和矫正,使学习榜样的成果得以巩固和提高。第四,榜样的选择要具有时代性。在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时,作为示范的榜样不仅要有中外老一代教育家,更应注意选择我们这个时代的优秀模范人物。因为,尽管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内涵是一定的,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具体的道德规范差异较大。第五,树立的榜样要真实。榜样应该就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而不是高不可攀的神,夸大其词的宣传,人为的拔高,不仅会使人们对榜样的言行产生怀疑,而且会让教师产生反感,而不愿意去学甚至会产生被愚弄的感觉,从而影响教育效果。第六,选择对教师进行教育的榜样还要具有针对性。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和规律性,根据教师工作的特点,既要学习社会所公认、提倡的全社会的榜样,更应该注重向教师行业、本单位以及身边的人学习。第七,对榜样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上,要探讨模范人物走向事业成功的内在因素,以激励教师不断进取,从而达到较高的师德境界。

(三)实践锻炼法

实践锻炼法是在教育者的指导下,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活动,培养教师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方法。

实施实践锻炼法通常有三种途径:其一,理论实践。其二,活动实践。其三,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道德行为的锻炼,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运用实践锻炼法,还应注意:首先,要有专人负责,加强领导。其次,实践锻炼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运用何种形式应根据教师的不同对象、不同情况来选择。最后,实施实践锻炼时,必须精心组织,力求围绕教师中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进行。同时,教育者应与受教育者一起参加活动,以便随时发现问题加以指导。

(四)对比教育法

(五)情感陶冶法

以上几种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基本方法,各有特点,又彼此联系,共同构成师德教育方法体系。运用时,应从实际出发,既要发挥各种方法的功能,又要善于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7.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原则、途径和方法有哪些?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也

是完成教师职责和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更是时代进步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趋势。具体而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育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

5.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2.动机和效果统一原则

3.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原则

4.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的原则

5.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的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强化意识,发掘修养动力

2.学习理论,明确修养方向

3.注重实践,提高修养水平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1.致知

2.内省

3.慎独

所谓慎独,是指个人在独处无人监督时,仍能谨慎遵守道德原则。“慎独”一词出于孔子的《礼记·中庸》,他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陷,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一个有道德行为的人,在无人看见、无人听到、孤身独处的情况下,更要小心谨慎,力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如果人们都能按照道德规范和要求去行事,就能做到时刻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行。

4.学习

5.践履

8.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过程和条件?

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与其他道德要求一样,首先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还无法完全体现道德的本质和作用,只有教师自觉地、发自内心地按照外在的职业道德要求行动,才能实现道德的作用。因此,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内化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是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

(二)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需要

(三)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是教师道德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

(四)教师职业道德内化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目的是把他律的道德原则及规范转变为教师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是由两方面因素决定的,一方面受制于客观物质生活环境。另一方面受制于个人的主观努力程度。人作为自觉能动的主体,其道德品质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经过个人的主观努力而形成的。对个人来讲,它是一个自觉认识和行为选择的过程,是一个由道德认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即构成道德品质的各个方面或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过程。这一过程也就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以下五个步

骤和内容:

(一)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

教师职业道德认识,是指教师对教育劳动中客观存在的道德关系以及处理这些关系的原则、规范的认识。它包括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职业道德知识和概念的掌握,职业道德判断能力的提高和职业道德信念的形成等。

(二)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情感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他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这种职业道德情感紧紧同教师的职业劳动联系在一起,一方面,它建立在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只有对自己职业的社会道德价值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产生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认识和理解越深,热爱本职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也就越加强烈。另一方面,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教育实践的产物,是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这种情感形成之后,便成为推动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一股强大的动力,促使教师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诲人不倦,教书育人。

教师的道德情感是极为丰富的,概括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眷恋和对学生的关怀、爱护方面。

其次,教师的职业道德情感表现在教师的自尊心、责任感、荣誉感等方面。

最后,教师的道德情感表现在对同志的尊重、友谊、热情。

(三)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

所谓道德信念,就是人们对于某种人生观、道德理想和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和正义性深刻而有根据的笃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某种道德义务的强烈责任感。它是深刻的道德认识和炽热的道德情感的有机统一,具有稳定性、持久性和一贯性的特点。有了坚定的道德信念也就有了精神支柱。人们不仅能够按照自己所信仰的道德要求去评价他人行为和自己行为的善恶是非,而且能够坚定不移地按照自己所信仰的道德要求去自觉履行各种道德义务,完成各种道德使命。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在道德内化过程中,道德信念处于核心和主导地位。

(四)磨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

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教师在履行职业道德义务的过程中,自觉的克服困难并作出行为抉择的毅力和坚持精神。教师的职业道德意志是在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行为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是职业道德信念的体现。它使教师能够时刻对自己提出严格的要求,作出行动的抉择,并在道德行为整体中坚持长时间地专注于所确定的行为,并最终实现和完成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意志是作用于道德行为的一种坚强的精神力量,是克服行为中各种困难的内部动力,它主要表现在道德行为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和自制性等方面。

(五)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不只是由社会道德意识内化为个体道德意识,而是还要在个体的道德行为中体现出来。正如列宁所说:“应该把已经掌握的学问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去,真正地、完全地成长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那些已经深人文化,深入日常生活习惯的东西,才能算作已达到的成就。”文化知识是如此,道德也不例外。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是指教师在职业道德认识、情感、信念的支配下,在教育活动中对他人、集体、社会作出的可以观察到的客观反应及所采取的实际行动,即在职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有利或有害于教育事业及他人、集体和社会方面的行为。教师道德行为是教师个体道德意识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教师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举止言谈在学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历代的教育家都十分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在我国几千年来的教育史上,尽管社会不同,教学内容不同,但是各个阶级都要求自己的教师“以身作则”

“为人师表”。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表率作用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个人品德和文明习惯三个方面。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的条件: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教师内化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也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各个方面条件的具备和配合。

(一)社会道德教育

所谓道德教育,就是为使人们践行某种道德义务,而对人们有组织、有计划地施加的系统的道德影响。这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道德得以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质,从而能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所不可缺少的一个关键环节,是社会道德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职业道德能否被教师群体所接受,固然与它是否反映了教育伦理关系的本质,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有关,但另一方面,也取决于这种职业道德要求的传播程度及范围,取决于道德教育实施的好坏。教育实践证明,要在教师个人意志中建立起与社会需要相适应的教师道德要求,并把其变成教师个人特殊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和要求,养成道德行为和习惯,就必须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

(二)个体道德修养

个体道德修养是社会道德调控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个体道德品质形成和完善的重要内部根据。所谓修养,主要指人们在政治、道德、学术以及技艺等方面所形成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的能力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在道德品质、道德情感、道德习惯等方面进行的自觉的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锻炼和自我培养能力。道德修养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动态的“下工夫”,即依照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所进行的自我学习、体验、对照、检查、反省等心理活动和实践活动;二是指静态“已达到的能力",即在经过长期努力之后所形成的品质、情操和道德境界。

教师修养指教师为培养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过程。师德修养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改造自己、提高自己、更新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解决两方面的矛盾:一方面,是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要求与修养者个人的道德选择能力、道德实践能力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个人自身受消极道德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低下的道德品质与先进的社会道德要求的道德品质之间的矛盾。这两方面的矛盾得以解决,就意味着教师的修养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解决这两方面的矛盾,应注意:

第一,要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第二,要严于律己,防微杜渐。第三,要有闻过则喜的精神。常言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要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因此,除了自我解剖和自我监督以外,还必须依靠周围同志的批评、帮助。没有“虚怀若谷”“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闻过则喜”的精神与态度,就听不到逆耳忠言,也就难以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其自我修养的效果和水平必然要受到极大的限制。

(三)道德评价

所谓道德评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规范体系,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判断。道德评价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它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赖以发生作用的杠杆。道德作为调整人类社会行为的规范,没有专门的执行机构,也没有像法律、纪律那样的强制性,它的社会作用就是以善恶为标准进行道德评价。一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被人们接受的程度,发挥作用的大小,都直接取决于人们的道德评价功能和道德评价的广度、深度。

教师道德评价则是人们(包括教师自己)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关于教师道德的标准,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所作出的善恶褒贬的判断。这种道德评价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内心信念(主要是良心)和外在的社会舆论这两种方式发挥作用的。

内心信念是人们发自内心的,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裁判的内在力量。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是指导和选择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原则和标准,随时约束、指导自己的行动。当外在行为与内心信念相吻合时,教师会产生一种满足感,愉悦感;当外在行为与内心信念相背离时,教师则产生内疚感,不安感。内心信念是教师内心世界的“道德法庭",是个人全部道德行为和道德实践的内在调节器。

内心信念的作用还表现在对外在社会舆论的评价方面。当教师按自己的内心信念行事,当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从而具有一种外在表现的时候,必然会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产生社会道德评价。当这种外在评价与教师的内心信念相一致时,才会有一种心灵的呼应或共鸣,这种社会舆论促使教师抗拒强大的压力,独善其身,矢志不移。

三、经典语录与教育格言填空

1. 列宁说:”

2. 教育则必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3. 我国古代教育家苟况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积善成德”这一命题。他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4. 毛泽东曾经形象地说过:“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成了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

5.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理想、原则、信念、兴致、趣味、好恶、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准则在教师的言行上取得和谐、一致,这就是吸引青少年心灵的火花。”

6. 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7. 教育家杨昌济说:“盖君子之于修身,乃毕身之事,一息尚存,此志不容稍懈。”

8. 《礼记·中庸》,他说:“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陷,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9. 爱因斯坦说:“只有伟大而纯洁的人物榜样,才能引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

10. 荀况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朱熹认为:“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要使道德修养达到目标,“功夫全在行上”。王阳明认为:“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正如刘少奇所说:“革命者要改造和提高自己,必须参加革命的实践,绝不能脱离革命的实践。”

11. 列宁说:“任何‘监督’、任何领导、任何‘教学大纲’‘章程’等,绝对不能改变由教学人员所决定的课程的方向。”

12. 荀子说:“知明而行无过”,

13. 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则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

14. 列宁所说:“应该把已经掌握的学问真正深入到我们的血肉里去,真正地、完全地成长为生活的组成部分。”“只有那些已经深人文化,深入日常生活习惯的东西,才能算作已达到的成就。”

15. 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外国教育史上,同样强调师表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柯瓦列夫在《教育学概论》中指出:“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最有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

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2. 相对评价

3. 绝对评价

4.参照法

5.量表自评法

6.横向比较法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要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

3.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有哪些?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式有哪些?

第六章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按照一定的道德评价标准,运用规章制度、校内外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对教师的职业行为所作的善恶褒贬的道德评判。

2. 相对评价,是指以评价对象内部的中等或一般师德水平为参照标准,对每个评价对象在群体中的相对价值或位置作出判断。

3. 绝对评价,是指根据评价对象集合之外的一定目标和准则确定评价标准,解释测评结果,作出评价结论的方法。实施绝对评价的关键是科学合理地确定合格标准,界定质的临界点,要建立具体的目标群,规定达到目标的程度。

4.参照法是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为参照进行的自我评价。它强调通过别人的评价看到自己的形象,从而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如果教师自身的行为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他便常会受到同事、领导、学生及其家长的肯定和赞誉。根据赞誉的来源、广度、连续性和重要性,便可以得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比较好或很好的;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听不到赞誉之声,或者听到的大多是别人的批评或不满,则可推知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一般、较差的素质打分。

5.量表自评法即采用学校或根据相关测评项目表格,为白己的各项职业道德素质打分,从而评定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

6.横向比较法指将自己与学校里其他与自己的条件、职责相同或相似的教师进行比较,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与对类比对象的评价之间的关系和差异。横向比较法主要利用了类比产生激励的心理学原理。应当特别注意,由比较产生的应当是好胜心、进取心,而绝不能是嫉妒心或安于现状的心态,否则就会严重背离评价的目的。

二、简答题

1.为什么要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在教育这个环境中的具体表现,它作为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包含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和道德取向,对教师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产生最直接的影响,对教师的道德修养起着极为重要的调节作用。所以,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师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一,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的形成起到保障、维护作用。 第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使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规范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的一个重要机制。

第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对教师个体思想、行为的道德价值起评判作用。

第四,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调解教育人际关系的杠杆。

第五,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改善教师职业道德氛围的有力武器。

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靠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来实现,没有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就没有教师职业道德的全面提升。

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目的的实现需要相应的功能来保证。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

(1)评定功能

(2)分析反馈功能

(3)预测功能

(4)导向功能

3.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有哪些?

(一)善恶标准。

(二)职责标准。职责标准主要是从评价对象所应承担的责任和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评价。

(三)素质标准。素质标准,就是从教师个体承担各种职责或完成各项任务应具备的条件的角度提出的标准。

4.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式有哪些?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主要是通过社会舆论、教育传统习惯和教师内心信念等形式进行的。概括地说,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外在形式和内在形式。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外在形式主要有学生评价、他人评价、教育传统习俗和社会评价,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内在形式主要是自我评价。

附录思考题

一、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2. 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3.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二、填空 1. 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 产 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 2. 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3. 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

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4. 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

公民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 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5. 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

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 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以 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附录思考题参考答案

一、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 产 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

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

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

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

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

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2. 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

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指

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坚持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坚持道德教育与社会管理相配合。

3.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在公民道德建设中,应当把这些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体公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

二、填空

12.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它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 产 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13.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作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小团体主义、本位主义和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

1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每个公民都应当承担的法律义务和道德责任。必须把这些基本要求与具体道德规范融为一体,贯穿公民道德建设的全过程。要引导人们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民族尊严为最大耻辱,提倡学习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艰苦创业、勤奋工作,反对封建迷信、好逸恶劳,积极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15.社会公德是全体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现代社会,公共生活领域不断扩大,人们相互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公德在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为公民

个人道德修养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现。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16.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增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大力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在工作中做一个好建设者。

17.家庭美德是每个公民在家庭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正确对待和处理家庭问题,共同培养和发展夫妻爱情、长幼亲情、邻里友情,不仅关系到每个家庭的美满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谐。要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在家庭里做一个好成员。

更多相关推荐:
教 师 职 业 道 德 的 反 思

教师职业道德的反思王彦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就要求教师有更高的道德水准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反思一教师更高尚的职业道德教师高尚的职业道德是由教师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韩愈在师说中曾给教师下过的定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反思总结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反思总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师职业道德反思

教师职业道德反思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就是指在共产主义道德的指引下通过教育劳动过程逐步形成并必须...

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反思

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四心学习的笔记肖祖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教师要做好学生的...

教师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与反思

教师职业道德的心得体会与反思通过本次学习和几年的工作经验让我对教师职业道德有了深入的熟悉职业道德主要是针对职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通过人们的职业活动职业习惯职业态度职业作风和它们的社会效果表现出来不同的职业有...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反思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与幸福感有感身为一名教师应该有较强的自身素质和高深的职业道德通过这次学习我有如下反思一教书育人以德为先真正的好教师不是把学生教好管好就行了还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才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小学的教师以...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反思总结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的反思总结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通过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使我更加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

教师职业道德读后感三读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这本书后因此了解和弄清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是非常必要的现阶段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是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C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人格魅力知识学问道德行为教学业绩具有较高A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水平教学艺术职业道德理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

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教师职业道德存在问题原因分析现在社会上由于独生子女占据着学校学生的主体每个家庭一个孩子家长期望值高因此对学校教师要求也偏高但是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问题一直影响教师的发展教师违背职业道德问题时有发生新闻媒体反复报道...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

教师职业道德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C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人格魅力知识学问道德行为教学业绩具有较高A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职业道德修养教学水平教学艺术职业道德理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

教师职业道德反思

教师职业道德反思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春蚕蜡烛社会要求教师无私奉献甘为人梯20xx年9月教育部再次修订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但规范尚存困境一我国师德现状的影响因素一精英化价值取向对师德的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反思(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