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

时间:2024.4.21

穆斯林的葬礼

——最具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

感动中国几代读者,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

作家简介

霍达,女,生于19xx年11月26日,回族,北京人。中国电影编剧,国家一级作家。她的家庭是个珠玉世家,自幼酷爱文学艺术,读书偏爱太史公的春秋笔法。成年后曾师从史学家马非百先生研究中国历史,尤攻秦史。六十年代曾就读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北京建筑工程学院,19xx年毕业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专毕业后,长期在四机部、北京市园林局、文物局从事外文情报翻译工作,同时坚持业余写作,青年时代开始发表作品。

作品简介

自19xx年以来,中国文学出版社和外文出版社陆续出版了本书的英、法、阿拉伯、乌尔都等文字的译本。19xx年,台湾《世界论坛报》以一年的时间连载本书,19xx年台湾国际村文库书店出版了上、下册繁体字版。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林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新时期文学和我国当代少数民族文学中第一部成功地表现了回族人民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的长篇小说,有着独特的文学地位和审美价值。

内容简介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这部五十余万字的长篇,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冷峻的文笔,宏观地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伊斯兰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的心路历程,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着力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文学画廊中前所未有的人物群像,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作品含蓄蕴藉,如泣如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读者的心灵,曲终掩卷,回肠荡气,余韵绕梁。

书评:

冰心在给《穆斯林的葬礼》写国际版的序言时,他说在读这本书之前,几乎对穆斯林一无所知。看过之后,我深深赞同这点,我缺乏对其他民族和宗教的了解,哪怕是最基本的了解都没有。当然,穆斯林和回族仅仅是小说的故事背景,要想真正理解民族和宗教,还是要看一些专门的书。小说大概讲述了一个北京玉器家族两代人的故事,章节交错的方式,让故事有穿越时空的感觉。讲述民国时的故事,让我想起了老北京的那些各行各业的老字号和文化;讲述北大燕园的景色,让我对北大和学生时代有些感伤;讲述避难伦敦,让我想起上个世纪的世界战争。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主人公新月的命运和与老师之间的爱情。新月还是死了,带着遗憾走了。但是让我们明白了一个真理:爱情以及人性中美好的东西是可以超越宗教和种族的,虽然在现实中经常会被扼杀,而正因为现实的残酷,才越发觉得这些东西的珍贵。

书摘

序曲 月梦

清晨,她走来了。穿着白色的坡跟皮鞋,银灰色的西服裙和月黄色的短袖衬衫。肤色白皙、细腻,橄榄形的脸型,一双清澈的眼睛,鼻梁略高而直,颏旁两道细细的、弯弯的、新月形的纹路。微微鬈曲的长发,任其自然地舒卷在耳后和颈根。耳垂、颈项都没有任何饰物。尽管鬓边的黑发已夹杂着银丝,她却并不显得过于苍老;不认识她的人,把她遗忘了的人,也看不出她曾是怎样年轻。她匆匆走着,没带任何沉重的行囊,走在这里,她仿佛从一个长长的梦中醒来。

晨曦熹微,小巷清幽。她看着前面。天和地是灰色的,砖和瓦也是灰色的。临街的墙几经风化,几经修补,刷过黑灰、白灰,涂过红漆,书写过不同内容的标语,又终于被覆盖;风雨再把覆盖层胡乱地揭下来,形成一片斑驳的杂色,融汇于灰色的笼罩之中。路旁的树木苍黑,瓦楞中芳草青青。远处,炊烟缭绕。迷蒙的曙色中,矗立着这一带惟一的高出民房的建筑,尖顶如塔,橘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是清真寺的“邦克”楼,每日五次,那里传出警钟似的召唤:“真主至大!万物非主,惟有安拉;穆罕默德,主之使者。快礼拜啊!”这儿是“达尔?伊斯兰”——穆斯林居住区,聚集着一群安拉的信徒,芸芸众生中的另一个世界。

这个世界很大,在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以来的一千三百年间,他把仁慈、公正、诚实和自我克制的精神洒向人间,全世界有八亿人是这个大家庭的成员。

这个世界很小。在拥有八百万人口的古都北京,穆斯林的数目只有十八万,他们散居各地,其中有一部分聚居在这座清真古寺的周围。

据说,这一带曾经是果木繁茂的石榴园??大约远在公元7世纪,一些头上缠着白布的阿拉伯商人来到了东土大唐,他们习惯了神州大地的水土,在这里娶妻生子,留下来了。1219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达,葱岭以西、黑海以东,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的土地被蒙古贵族陆续占领,征服者强迫被征服者大批迁徙到东方??他们始终是少数,这少数的人艰难地、顽强地、小心翼翼地生活着,信奉着自己的主。他们相信真主是独一无二的,他创造了大地、苍穹、自然力、人、天使和“镇尼”(精灵),他主宰着一切;他是没有形象的,但又是耳聪目明、全知全能的,他无时无处不在,凡有三个人密谈,他就是第四个参与者,凡有四个人密谈,他就是第五个参与者??主永远与穆斯林同在。穆斯林归顺真主,接受真主通过穆罕默德所晓谕的启示,虔诚祈祷,老实做人,宽厚仁爱,生活俭朴,不骄傲自大,不诽谤他人,捍卫信仰,遵循“逊奈”——圣行,穆罕默德之路。他们相信人生有“后世”,相信“末日审判”,每个人的灵魂被接纳进天园或是被投入火狱,一切将由真主判定。他们相信善行必定得到报偿,邪恶必定受到惩罚??

她从梦中醒来,面对着这个苦苦寻找的世界,是那么熟悉,仿佛岁月倒流了。不,岁月永远不会倒流,当重新回到这个世界之时,她老了,这里也已经变得陌生。当然,岁月也一定把别人都拖老了。她不知道该报偿的是否已经得到了报偿?该惩罚的是否已经受到了惩罚?不,她不需要知道。她从来也没有打算对过去的恩怨进行什么报偿或是惩罚,只想把该记住的都记住,该忘却的都忘却!

又拐过一个弯儿,就进了梦中的那条胡同。她看见那棵古老的槐树了,历尽劫磨,阅尽沧桑,它还活着,老干龙钟,枝叶葱茏。过去,每当春天来临,它就绽开串串白花,香气飘满整条胡同;清风吹来,落花如雪,落在她的头上、肩上,“拂了一身还满”。如今树上没有花,开花的季节已经过去了。它白白地开了几十次,落了几十次,一直在等着她呢,而她却没有来。她终于来了。她从树下走过,站在那座门楼前。她夜夜都梦见这座门楼、这所院子,梦见院子里的天空,梦见天上的月亮,梦见那一双永远也不能忘记的眼睛,梦见那一声声牵心动腑的呼唤??

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她夜夜沉醉在梦中。梦把空间缩短了,梦把时间凝固了,梦把世界净化了。梦中没有污秽,没有嘈杂,没有邪恶;梦中没有分离,没有创伤,没有痛苦;

梦中只有柔和的月色,只有温馨的爱;梦使她永远年轻,使她不愿醒来。

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回族女作家霍达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读完这本书,我已是泪流满面了,心中的悲痛与遗憾久久不能释怀,我甚至抱怨作者为什么如此残忍,要赋予一位完美的妙龄少女如此苦难并短暂的一生,要拆散一对真正相爱的人,让他们明明相爱却又无法逾越这阴阳两地的隔阂,死了的人解脱了,而活着的人呢?依然要承受物是人非的痛苦。封建迷信戕害了家族几代人,而新月的悲剧也恰恰是历史的必然结果,叫人不得不为之哀叹,这也正是整部小说的过人之处吧。

我十分赞同刘白羽先生的观点:

这是一部穆斯林圣洁的诗篇,充满悲剧的美感!

过去的生活过去了,新的生活开始了……

作为一个地道的穆斯林,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地域的差异,我们的好多生活习惯都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化,读这本书无疑是对我们年轻穆斯林的一次重新洗礼,它让我更深刻的了解了穆斯林的过去、文化和人们的崇高信仰。也更加坚定了我作为一个回回的信念,为了我们的过去,也为了我们的将来。


第二篇:《荆棘鸟》与《穆斯林的葬礼》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摘 要: 本文立足于《荆棘鸟》与《穆斯林的葬礼》两部小说文本,运用平行研究的方法,从宗教和性格两个方面分析两部小说爱情悲剧成因的相似点。

关键词: 小说《荆棘鸟》 小说《穆斯林的葬礼》 爱情悲剧 相似之处

小说《荆棘鸟》是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作品,19xx年在美国出版后不久便风靡全球,被誉为“澳大利亚的《飘》”。小说讲述了克里克家族三代人的生活经历,着重描写了梅吉与拉尔夫的感情纠葛。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是由中国作家霍达所作,完成于19xx年,获第三届矛盾文学奖,并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行。小说叙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坎坷命运,两代人凄美的爱情故事。这两部小说诞生于不同的国度和年代,却在爱情悲剧这个主题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宗教桎梏

宗教对文学有着强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在《荆棘鸟》和《穆斯林的葬礼》这两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无论是基督教的经典《圣经》还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都信仰和崇拜一个主宰宇宙万物的造物主。对这个造物主,基督教称为基督,伊斯兰教称为安拉或真主。信仰各自宗教的信徒们受着宗教教义的制约,遵守着经典的教条,凡是违背造物主的意愿将受到无尽的责罚。基督教宣扬神圣之爱,《圣经》倡导慈善、怜悯、同情等道德品质,立下爱的法规:①第一,“尽心尽力爱上帝”;第二,“爱人如爱己”。同时基督教也强调人应以至高至全的上帝为生存中心,不能违背上帝的旨意。天主教教义规定神父不能结婚,因此拉尔夫与梅吉的爱情注定不为社会所容。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为治理社会而设立了一系列的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有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却成了阻碍梁冰玉与韩子奇、韩新月与楚雁潮之间爱情的无法逾越的障碍。

《荆棘鸟》中的拉尔夫神父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为了要成为红衣主教而不懈地努力奋斗。②“教士的心境不受红尘俗物的干扰——没有对女人的爱欲,没有对金钱的迷恋,也没有因为要听命于他人而于心不甘”。他所信仰的宗教不允许一个神父去恋爱结婚生子。拉尔夫的世俗感情之门在见到梅吉之后悄然打开,而梅吉对拉尔夫的情感也从少时的依赖渐变为成熟的爱情。梅吉没有受过太多的教育,宗教教义对她来说只是一堆条文戒律。然而她清楚地明白,拉尔夫是教士,依据天主教的教律,教士是不能结婚的。虽然梅吉与拉尔夫相爱,但迫于宗教信仰和自己前途的压力,拉尔夫离开了梅吉去追逐自己的理想。梅吉随后嫁给了长相酷似拉尔夫的卢克,然而婚后却被完全忽视。在得知梅吉生活不幸之后,拉尔夫抑制不了内心的感情,冲破了宗教的束缚,对上帝的虔诚败给了人性的本能。然而,拉尔夫不能将他的爱情公之于世,他最后实现了理想成为了红衣主教,也为他对信仰的不忠付出了代价:拉尔夫和梅吉的儿子戴恩年纪轻轻便溺水身亡,在戴恩死后拉尔夫才知道他是自己的儿子,随即也抑郁而死。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梁君璧是典型的虔诚的穆斯林。她的一切言行代表着宗教的教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遵循着伊斯兰教工修制度。③“她每天要做五次礼拜,而且第一次的‘榜答’(晨礼)是最为重要、万万不可省去的”。丈夫韩子奇为了躲避战火,保护自己多年来收藏的珍贵玉器,离开妻子儿子到伦敦避难,一起前往的还有梁君璧的妹妹梁冰玉。在伦敦十年的时间改变了一切,韩子奇与梁冰玉相爱,并且生下了女儿韩新月。十年后在他们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中,梁君璧自然是不能容忍。在她看来,梁冰玉和韩子奇的结合是有罪的,是伊斯兰教所不允许的。④“他

们的结合,没有‘古瓦西’,没有证婚人,没有婚书,也没有举行宗教仪式,当然是非法的,是真主和穆斯林所不能容忍的!”“《古兰经》中赫然有这样的戒律:‘真主严禁你们——同时娶两姐妹!’”梁冰玉最终离开了自己所爱的人,包括自己的孩子。梁君璧捍卫了神圣的信仰,使韩家摆脱了耻辱,却造就了爱情悲剧。韩新月身患重病,危在旦夕之时,与她相爱的楚雁潮成了她的精神支柱。在这危急时刻,梁君璧以楚雁潮是“卡斐尔”(汉人)为理由,将他拒之门外。这也成为导致韩新月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梁君璧一生捍卫着伊斯兰教的教义,但韩子奇在死前说出自己不是穆斯林的事实,对她来说则是无比的嘲弄和讽刺。

二、性格使然

西方传统的文学理论对悲剧的划分按成因可分为: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和心理悲剧。但复杂的悲剧不能这样简单划分,这些成因相互交融。爱情悲剧的主人公们自身的性格缺点则是悲剧产生的又一个诱因。⑤亚里士多德要求悲剧人物不应当太好,否则他的不幸就会使我们反感;他也不应当太坏,否则就不能引起我们的同情。理想的悲剧人物是有一点白璧微瑕的好人。两部小说中的男主人公们正是具备了这样的特点。拉尔夫与韩子奇都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才干,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就。在面对爱情与事业的选择时,变得退缩懦弱。性格的裂变使得美好的爱情沦为悲剧。

《荆棘鸟》中的拉尔夫的身份是信仰天主教的神父,虔诚地信仰上帝,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传声筒”,自己的一切都归属上帝包括灵魂与肉体,自己是个完美无缺的教士。在基兰博期间,拉尔夫的付出与努力也得到了教民的认可。⑥“他的耐心与仁慈博得全体教民的喜欢,以及部分教民的由衷爱戴”。同时拉尔夫也是个充满权欲的野心家。在二十世纪的西方社会,宗教信仰已经开始淡化,人们热衷于追逐金钱与权力,拉尔夫也不例外。由于得罪了主教,拉尔夫被发配到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的基博兰,并且经常受到玛丽·卡森的刁难。为了实现成为红衣主教的愿望,拉尔夫圆滑地应付着一切,现实使得他开始变得虚伪。梅吉的出现彻底撕开了拉尔夫信仰的面纱。面对梅吉,拉尔夫背弃了天主教禁欲主义思想,从灵魂上开始背叛上帝。然而拉尔夫克制自己对梅吉的感情,甚至一再地拒绝梅吉的表白,为的是满足对权势的欲望。拉尔夫最终凭借着玛丽·卡森的巨额遗产和自己的才干成为了罗马红衣主教。但是,拉尔夫始终摆脱不掉人性的束缚。在麦特劳克岛和梅吉再度相见后,拉尔夫一度对自己所崇敬的上帝产生怀疑。然而为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拉尔夫再一次离开了梅吉。拉尔夫内心一直处于纠葛矛盾之中,最终对上帝的信仰和对权势的渴求葬送了他与梅吉之间的爱情。

同样,《穆斯林的葬礼》中的韩子奇也是在内心痛苦矛盾之中作出错误选择导致爱情悲剧的人物。韩子奇是乞丐出身,由于对玉器非常迷恋被梁亦清收为徒弟,并且掌握了精湛的玉器雕琢的技术。在梁亦清去世后,梁家陷入困境。韩子奇身负为师傅报仇的志愿,甘心为仇家做工三年,学得技艺,最终凭借着自己的能力重振了师傅的奇珍斋,并且将其发展成为京城有名的玉器行,被尊称为“玉王”。在韩子奇眼中,玉是他的命,是他的一切,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围绕着玉器藏品。战争爆发后,为了保护自己的收藏,韩子奇远赴伦敦避难,却无视妻子要他留下的请求。藏品安全了,韩子奇担忧起国内的妻儿,内心无比痛苦,开始后悔自己的选择。在担忧妻子的同时,在伦敦的十年,韩子奇却与同去的妻妹梁冰玉相爱了,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与妻子结婚的目的只是为了重振奇珍斋,而没有真正的爱情。回到家后,妻子对他和妻妹的结合十分不满,家庭一度陷入危机之中。为了藏品和自己的名誉,以及韩家的声誉,韩子奇没有听取梁冰玉的劝告而离家。在自己的事业面

前,韩子奇退缩了,牺牲了爱情和自己的幸福,从此生活在内心的折磨之中。韩子奇本人并不是回回,却冒充回回过了一生,至死才敢说出真相。这也表现出韩子奇本人虚伪懦弱的一面。

三、结语

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经过近三千年的的历史积淀,对教民的生活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到了现代,虽然宗教的束缚有一定的减弱,但影响仍然巨大。《荆棘鸟》与《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宗教思想的桎梏。虽然有梅吉和梁冰玉的抗争,但最终以失败告终。拉尔夫与韩子奇自身性格裂变也推动了悲剧的上演。 -

注释:

①《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22章第37-38节.

②[澳]考琳·麦卡洛著.曾胡译.荆棘鸟[M].南京:译林书版社,1998:69.

③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p111.

④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p664.

⑤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99.

⑥[澳]考琳·麦卡洛著.曾胡译.荆棘鸟[M].南京:译林书版社,1998:71.

参考文献:

[1]雷士理.基督教百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p664.

[3][澳]考琳·麦卡洛著.曾胡译.荆棘鸟[M].南京:译林书版社,1998.

[4]《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22章.

[5]王俊忠.现代与传统的二难抉择——评《穆斯林的葬礼》的人物形象[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2).

[6]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9:99.

更多相关推荐: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玉与月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玉象征着财富身份地位月象征着纯洁善良明净穆斯林的葬礼是回族女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曾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作者给全书设置了一个带有神秘色彩的宗教背景巧妙地将玉与月作为线索贯穿整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穆...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从小到大几乎没读过几本书甚至连红楼梦都没完整的读过即便是完整读下来的书也是寥寥无几掰着手指头都数得过来我一直觉得我对书没什么兴趣花时间埋头读书不如看看电视剧电影过瘾...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穆斯林的葬礼穆斯林的葬礼著名长篇小说作者霍达这是一部具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书中描摹的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无一不让这部小说吸引读者的眼球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读穆斯林的葬礼后感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是目前为止给我印象最深的一部书并不说它的场面非常大而且整本书的内容情节都给我很大的震撼感由其它那悲剧中所产生的美读完后足以让我深思人生穆斯林的葬礼是以玉为线索写述了回...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一口气完成了那漫长的40万字旅程在书里的主人翁都得到应有的结局时我的心并没有随着书的最后一页的闭合而释然我把书在从头翻了几遍思绪也开始烦乱我忽然发现这本书本不是为了简简单单地向读者阐述几个回族...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

月落玉河共潮生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纠结缠绕了三代人的爱恨情仇一个玉器世家的六十年兴衰起伏文章结构很奇特玉月双线交叉并进玉代表了爱玉成痴的韩子奇月则代表了静美无暇的韩新月时光断层让我们重温那些很久以前的爱和恨幸福和...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月冷玉殇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久闻穆斯林的葬礼却一直未下决心去触碰直到近期虽知道这是一部著作但从未接触过伊斯兰教的我不确定它是否能吸引我可当一口气完成了这漫长的50万字旅程在书里的主人翁都得到应有的结局时我的心并没...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穆斯林的葬礼穆斯林的葬礼著名长篇小说作者霍达这是一部具有生命力的茅盾文学奖经典作品二十年发行上百万册感动中国几代读者书中描摹的最纯洁的梦想最凄美的爱情最痛楚的命运无一不让这部小说吸引读者的眼球许多作家评论家穆斯...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人们说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候揣着不同的心境来读呢也会有不同的效果吧想抛开个人的感情客观评论一本书至少我做不到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叫读后感而不是评价而我将要说...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人生的思考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穆斯林的葬礼这本书很有名气艾靖琅说读的让人一直哭推荐给我说早该读了我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差不多8个小时读完可是让我两天来一直在思考这本书这本书不仅故事情节曲折多变悬疑丛生而且唯美浪漫又...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20xx字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20xx字命运有时总被裹胁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李成东39天上有明月年年照相思39曾经一直相信爱情命运是自己可以把握的可以主宰的读了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才知道爱情命运总是被裹胁父母社会国家灾难战争...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读完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我心中是难以言说的震撼那优美的文字那纯真的情感那古老的民族那种悠远的历史文化全都泛着淡淡的暗香不由分说地差我袭来袭来面对这样一本著作我想也许任何的解读都是一种误读我更担心...

穆斯林的葬礼感悟(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