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与会计管理》读书笔记

时间:2024.4.27

读书时间:2014.3.01--2014.3.31

书 名:《成本与管理会计》

作 者:查尔斯.T.亨格瑞(美国)

发 行:科学出版社

读书感悟与收获

1、补泰罗科学管理方法的缺陷,现代科学管理的新成就----运筹学和行为科学在企业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2、管理会计可分为规划会计和控制会计。

3、控制与责任会计中编制预算以变动成本计算法为基础,成本控制则一般采用标准成本制度。

4、差量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差量成本是指两个备选方案之间预计成本的差异,狭义的差量成本是指由于生产能力利用程度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异。

5、固定成本又可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和酌量性固定成本。

6、高低点法中所依据的业务量和成本必须是同一个月份的数据。

7、产品的销售单价不变,在相关的范围内,数量是影响销售收入和总成本的唯一因素。

8、(判断)保本点就是说达到这一销售量或销售额时,企业产品提供的边际贡献正好抵偿固定成本总额。

9、安全边际反映了该产品的安全幅度。安全边际越大,销售该产品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小,安全性越高;反之,安全边际越小,销售该产品发生亏损的可能性越大,安全性越低

10、销售量公式只能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而目标销售额既可用于单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又可用于多种产品的目标利润控制。

11、变动成本计算法是只将产品生产中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

12、在以市场为基础的产品定价决策中,通常以边际收入等于或接近于边际成本作为选择最优价格的依据。

13、进一步加工后的销售收入-半成品的销售收入﹥进一步加工的追加成本应进一步加工。

14、当盈利产品不能增产,也无新产品代替亏损产品时,只要亏损产品提供的边际贡献总额大于零,亏损产品就不应该停产。

15、存货成本的构成要素中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是变动的。

16、如果将以税前利润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流量作为评价投资方案的依据,折旧额的变化对现金流量的计算是没有影响的。在以税后利润作为评价投资方案依据的情况下,年折旧模式的改变对投资效益的评价有着一定的影响。

17、短期预算指预算期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不超过一年或一个经营周期)的预算,一般指全面预算,主要包括业务方面的预算和财务方面的预算。

18、在实际工作中常采用现实标准成本。

19、分权管理的主要表现形式是部门化。

20、责任会计是以企业中的各责任中心的经济责任为核算对象的。

21、成本中心首先要将成本划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属于某个成本中心的各项可控成本之和,即为该中心的责任成本。

22、投资中心在责任中心中处于最高层次,它具有最大的决策权,也承担最大的责任。

23、分清产品成本与责任成本的区别,是责任中心核算的一个基本前提。

计算公式:

1、 高低点法

单位变动成本=(最高点成本-最低点成本)/(最高点业务量-最低点业务量) 固定成本=最高点成本-单位变动成本*高点业务量

固定成本=最低点成本-单位变动成本*低点业务量

2、 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单位边际贡献/销售单价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边际贡献率=1-变动成本率

销售利润=(售价-单位变动成本)*业务量-固定成本总额

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 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1-变动成本率)

3、 安全边际量=预计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预计销售额-本点销售额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安全销售量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额/安全销售额

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边际贡献

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率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达到保本点的作业率=保本点销售量/正常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额/正常销售额

4、 目标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

润)/单位边际贡献

目标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固定成本+目标利润)/(1-变动成本率)

(注:上面公式中的目标利润一般是指税前利润)

5、 年相关总成本=(R*S)/Q+(Q*C)/2 (Q为非经济批量时)

年相关总成本=(2RSC)1/2

经济批量Q=(2RS/C)1/2

注:R为全年存货需要量 S为每次订货成本 C为单位存货年持有成本

6、 现金流入量=营业收入+固定资产残值收入+回收的流动资金

现金流出量=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营业成本+营业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固定资产折旧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投资报酬率=年平均利润/原始投资额

年金现值系数=原始投资/每年现金净流量

7、 材料价格差异=(实际单价*实际用量)-(标准单价*实际用量)=(实际单价-标准

单价)*实际用量

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标准单价)-(标准用量*标准单价)=(实际用量-标准用量)*标准单价

8、 工资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资率-

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

人工效率差异=(实际工时*标准工资率)-(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9、 变动制造费用耗用差异=(实际工时*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实际工时*变动制

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耗用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按实际产量计算的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耗用工时-按实际产量计算的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10、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工时标准*标准费用分配率=实际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两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固定制造费用产量差异=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三差异分析法)固定制造费用瞀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 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计划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产量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11、投资报酬率=营业利润/经营资产(或投资额)*100%(营业利润是指扣减利息费用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

投资报酬率=(销售收入/经营资产)*(营业利润/销售收入)=经营资产周转率*销售利润率

剩余收益=营业利润-(经营资产*规定的最低报酬率)


第二篇:管理会计笔记


1、管理会计的介绍:

管理会计实质上是会计与管理的有机结合,它在企业管理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来看,会计学普遍认为,管理会计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并在50年代以后得到发展,至80年代已初步建立了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其基本框架包括: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两个部分。从20世纪80年代起,传统管理会计向新型的现代管理会计过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西方管理会计开始传入我国,在这以后,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线进行:一方面是对西方管理会计原理和方法的引进和吸收,另一方面是结合经济形势的变化,对我国原有的管理会计实践加以改进完善,使其同我国已变化的经济状况相适应。

从管理会计的定义来说,管理会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管理会计是以企业为主体,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的信息系统。广义的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当局和企业外的非管理集团服务,解释实际和计划所必需的货币性和非货币性信息,其内容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

从管理会计的职能来说,管理会计的职能包括规划、控制、评价。规划是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和信息,对重要经济指标进行科学的预测。控制是指控制企业的经济活动,使之严格按照决策预定的轨道进行。评价是指事后根据各责任单位编制的业绩报告,评价和考核各个责任中心的业绩。

从管理会计的假设来说,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有: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货币时间价值假设、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多种计量单位假设;具体假设包括成本性态可分假设、技术性假设、未来现金流量可确知假设。

2、成本性态

成本性态是指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即成本如何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产生不同的变动。这里的成本是企业为取得营业收入而付出的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业务量指生产经营期内投入或完成的经营工作量的通称。成本按性态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

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不受业务量增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项目。固定成本具有总额不变性和单位成本的反比例变动性的特点。单位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乘积等于一个常数,即单位成本与业务量成反比关系。

固定成本的习性模型:总额的习性模型,y=a,单位固定成本的习性模型,y=a/x。

固定成本中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

固定成本按支出数额是否受管理当局短期决策行为的影响,可以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短期决策行为可以改变其支出数据的成本项目。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当局的短期决策行为不能改变其指出数额的成本项目。

变动成本是指一定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随业务量的增减变动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项目。即当业务量发生一定比例的变动时,相应的变动成本也会随之发生相同比例的变动。变动成本具有总额的正比例变动性和单位额不变性的特点。

变动成本的习性模型:总额习性模型,y=bx,单位变动成本模型,y=b。

变动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按产量法计算的折旧费,期间费用。变动成本也可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和酌量性变动成本。

  混合成本是指全部成本中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随业务量变动又不与其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

混合成本可以分为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曲线变动成本。

半变动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固定的基数,类似于固定成本;另一部分是在此基数上随着业务量的增长而增加的成本,类似于变动成本。

半固定成本(阶梯式固定成本)相关范围内的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是业务量一旦超过相应的范围,成本总额便会发生跳跃性的变化,继而在新的业务量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

延期变动成本指在相关范围内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变动,但当业务量超出这一范围后,成本总额将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发生相应的增减变动的成本项目。

曲线变动成本是指在一个不变的基数上,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两者之间不能严格的保持正比例关系,而是非线性的曲线关系,可分为递减曲线成本和递增曲线成本。

划分成本性态的作用:1)是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前提条件:变动成本法是将企业一定时期发生的所有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再将与产量变动成正比例变动的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而将于产量变动无关的所有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处理,进行成本形态分析,正确区分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是进行变动成本计算的基础。

2)成本形态分析为进行本量利分析提供了方便:本量利分析师管理会计基础分析方法,在分析中需要使用反映成本形态的成本函数,对过去数据进行分析、研究。

3)是正确制定经营决策的基础: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必须要正确区分相关成本和非相关成本,在“相关范围”内,固定成本大多数属于非相关成本,变动成本大多数属于相关成本,所以进行短期经营决策的关键是将成本按其形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4)正确评价各部门工作业绩的基础:变动成本的高低,可以反映出生产部门和供应部门的工作业绩,固定成本的高低,一般不是基层生产单位所能控制的,通常由管理部门负责,可以通过指定费用预算加以控制,因此……

成本形态存在的问题:1)相关范围的限定,有一定的假定性:2)变动成本与产量之间完全线性的假定不符合实际

成本性态相关范围假设:业务量的相关范围、相关时期、大环境

3、混合成本的分解:将混合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再分别纳入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中。

定性分析方法有:账户分析法、合同确认法、技术测定法。数量分析法有:高低点法、布点图法、回归直线法。

账户分析法:根据成本项目的账户性质,根据经验判断,将与变动成本较为接近的划入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较为接近的划入固定成本,而那些无法判断的,则可通过一定的比例将他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合同确定法:根据企业与供应单位所订立的合同中关于支付费用的具体规定,来确定费用性态。所有类型的混合成本和总成本的公式一样,用y=a+bx表示。

技术测定法:根据生产过程中各种材料和人工成本消耗量的技术测定来划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与产量有关的部分划分为单位变动成本,与产量无关的部分汇集为单位固定成本。

高低点法(两点法):单位变动成本=(最高业务量的成本-最低业务量的成本)/(最高业务量-最低业务量),进而将混合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注意:是以业务量来选择最低和最高,而不是以成本的最低和最高)

散布图法:若干期业务量和成本的历史数据标注在用业务量和成本构成的坐标图上,形成若干个散布图,然后根据目测画一条尽可能接近所有坐标点的直线,并据此来推测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

回归直线法:根据最小平方法,计算出最能放映成本变动趋势的回归直线方程。

(总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4、本量利分析法

即成本—业务量—利润依存关系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解释企业一定时期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基本公式:销售额-成本总额=利润

本量利依存关系分析主要研究:不同销售水平下,可以取得多少利润;要取得一定数额的利润,销售量需要达到多少。计算利润的基本公式: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实现目标利润销售额的数学模型: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额=(目标利润+固定成本)/贡献毛益率(2)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减少固定成本、减少变动成本、提高售价、提高销售量,要改变哪部分则设该部分为未知,用目标利润的公式求得。(3)综合计算各个有关因素变动时的影响:销售量=(目标利润+D 固定成本)/D 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额=(目标利润+D 固定成本)/(1-D 单位变动成本/D 单价)其中D是指原值加上变动之后的值

1)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

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贡献毛益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可增加的毛益)

利润=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总收入

变动成本率=单位变动成本/销售单价=变动成本总额/销售总收入

贡献毛益率=1-变动成本率

2)经营杠杆是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销售上较小幅度的变动引起利润上较大幅度的变动的现象。经营杠杆率=利润变动率/销售变动率(指利润变动率相对于业务量变动率的倍数)

  5、盈亏临界点的预测分析

单一产品盈亏临界点、多种产品盈亏临界点、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1)单一产品盈亏临界点的计算:本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图示法(单一产品的用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反映)

本量分析法: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销售单价

贡献毛益分析法: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贡献毛益;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保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率

图示法:通过绘制盈亏临界图来放映企业盈亏临界点的情况。(本量利式盈亏临界点图:总收入线与总成本线的交点处业务量即临界点销售量)(贡献毛益式盈亏临界点图:总收入线、总成本线和变动成本线组成,变动成本线从原点出发,与总成本线有相同的斜率)

(2)多种产品盈亏临界点的计算:综合贡献毛益率法、加权综合贡献毛益率法、分算法、联合单位法(多种产品的用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反映)

综合贡献毛益率法: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综合贡献毛益率;综合贡献毛益率=各产品贡献毛益之和/各产品销售收入之和;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该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盈亏临界点销售额=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该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加权综合贡献毛益率法: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综合贡献毛益率;综合贡献毛益率=∑(各产品的贡献毛益率*该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各种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各种产品的销售额/(各种产品的销售单价*该种产品的销售量)(全部产品的总销售额)

分算法:将除了专属成本外的固定成本按一定的标准(如销售额、产品重量、长度、体积、工时、边际贡献或材料耗用量等)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分配,计算每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在汇总得到综合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各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

联合单位法:掌握多种产品的产销实物比例,将多种产品组合成单一的联合单位产品,确定每一联合单位的单位变动成本,计算联合单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额销售额,最后再确定每种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量和销售额的方法。

(3)安全边际与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是指实际的(或者预计的)销售量或销售额超过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的差额,它反映了企业从目前状态至盈亏临界点状态的下降空间有多大。安全边际量=实际(预计)销售量-盈亏临界点销量;安全边际额=实际(预计)销售额-盈亏临界点销售额。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销售量=安全边际额/实际销售额。

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贡献毛益=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

(4)盈亏临界点作业率

盈亏临界点作业率=盈亏临界点销售额(量)/正常销售额(量);

安全边际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1

6、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比较

1)定义:变动成本法是指其产品成本只包括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所有的固定成本则作为期间成本列入损益表。完全成本是指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与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计入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期间成本只包括非生产成本。

2)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对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处理不同,主要表现在成本划分的类型不同、产品成本构成内容不同、对存货的估价不同、分期损益不同。(1)成本划分的类型不同:变动成本法将全部成本按成本习性区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而只将变动生产成本计入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把成本按照职能区分为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并将全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均计入产品成本。(2)产品成本构成的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3)存货的估价不同:在变动成本法下的会计期末存货成本既包括变动成本也包括一部分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在完全成本下的存货按变动成本计价。(4)分期损益不同:<1>收益的计算方法和损益表的编制格式不同:变动成本法下,贡献毛益=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税前净利=贡献毛益-固定成本总额;完全成本法下,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只有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税前净利=销售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变动成本法用贡献式收益表,完全成本法用职能式收益表。<2>两种成本计算对利润计算的影响不同:销售量逐年变动而产量维持不变;产量逐年变动而销售量维持不变;(当生产量等于销售量时,两种方法算出的税前净利相同;当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时,则当年的期末存货比期初存货多,完全成本法下成本比变动成本下成本高,而多出的成本可以转入下一年度,当期损益抵扣的少些,则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高;当生产量低于销售量时,完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比变动成本法下的税前净利低。(有上一年度转入的销货成本)<一般公式:完全成本下的利润-变动成本下的利润=期末存货所吸收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存货所释放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3)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优缺点:

变动成本法的优点:(1)这种方法最符合“费用与收益相匹配”(2)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管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和业绩评价(3)促使企业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4)简化成本计算,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客观性(5)为管理会计系统方法的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6)有利于建立弹性预算、制定标准成本、实行责任控制等。

变动成本的缺点:(1)变动成本分类有较大的假设性(有大量的混合成本的存在);(2)不符合传统产品成本概念的要求,不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3)不能满足长期经营决策的要求(4)当完全成本法过渡到变动成本法时会影响到相关方面的利益。

完全成本法的优点:(1)被企业外部各界接受,有利于企业编制对外报表(2)有助于刺激企业加速生产发展的积极性

完全成本法的缺点:(1)其单位产品成本可能不能反映生产部门的真实业绩(2)鼓励企业片面追求产量,盲目生产(3)完全成本法未将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分开,不利于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和编制弹性预算(4)固定制造费用的分配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

7、销售预测分析: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环境和一定的行销规划下,根据产品的历史销售数据,对其在未来某一时期的销售量和销售额进行科学的预测。

销售预测的常用方法:

(1)定量销售预测:趋势预测分析法(算术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直线趋势法);因果趋势分析法(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曲线回归法);季节预测分析法

(2)定性销售预测:顾客意向调查法、专家会议和德尔菲法

<1>算术平均法:Y=用若干历史时期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算术平均数作为预测值

<2>加权移动平均法:Y==1)若干历史时期销售量和销售额的加权移动平均法作为预测值

<3>指数平滑法:=a*+(1-a)*(a在0.3~0.7之间较好;X表示实际销售额)

<4>直线趋势法:用y代表销售额(量),用x代表时间,则直线方程y=a+bx,求出a和b的值,再预测。令=0,若观测期n为奇数,则取x的间隔期为1,将0置于所有观测期的中间(x=1、-1、3、-3、5、-5……);若观测期n为偶数,则x的间隔期为2,将-1和1 置于所有观测期当中的上下两期(x=0、1、-1、2、-2……)。则a=;b=

<5>一元线性回归:影响销售的变量因素只有一个,根据直线y=a+bx,按照最小二乘法确定一条误差最小的、能正确反映x与y之间关系的直线,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a=,b=求出a与b之后,代入公式y=a+bx

<6>多元线性回归:y=a+++

<7>曲线回归法:y=a+

<8>德尔菲法: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期美国著名的“兰德公司”,是指采用信函的方式分别向有关专家提供信息并征求意见,再将专家的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后,匿名反馈给各位专家,同时再次征求意见,这样反复地综合意见和反馈意见,直到得出基本一致意见为止的预测方法。

8、成本预测分析:

11、生产决策分析: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本量利分析法、线性规划法

(1)差量分析法

步骤:将各决策方案两两比较,分别计算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特别注意固定成本是否是相关成本,如果是则应该计入成本中,若不是则不应该计入成本中;将计算出的差量收入和差量成本进行对比择优。当A方案和B安敢比较分析时,若差量收>差量成本,则A方案为优,若差量收入<差量成本,则B方案为优,若差量收入=差量成本时,若差量成本>0,则B方案为优,若差量成本<0,则A方案为优。

应用分析:生产哪种产品的决策、需要量确定时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亏损产品应否停产的决策、产品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后出售的决策

1)生产哪种产品的决策: 例题:A企业使用同一台设备可以生产甲产品,也可生产乙产品,若该设备最大生产能力为200000机器小时,则在相关范围内生产两种产品的有关资料预测如下:甲乙资料分别为:每件机器小时 100 80 单位售价 112 64 直接材料 36 24 直接人工 28 16 变动制造费用 32 12 固定制造费用140 112 则该企业生产哪种产品?

此时固定制造费用对于甲乙都一样,因此是无关成本,决策时的相关成本只是变动成本。

2)需要量确定时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例题甲电冰箱厂每年生产电冰箱需要A零件6000个,若从市场上购买,每个零件进货成本为58元,如果该厂生产车间有剩余的生产能力可以自制A零件,估计生产每个零件的成本资料如下:直接材料30元,直接人工16元,变动制造费用9元,固定制造费用12元,单位零件成本67元,车间的剩余生产能力除了自制A零件,也可以向外出租,预计每月可获得租金3500元,请为该厂做出零件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分析。

A零件的自制与否均不会增加或减少该厂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所以固定性制造费用对自制还是外购方案来讲均为无关成本。自制A零件的相关总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和机会成本(剩余生产能力用于外租)。自制和外购两种方案的收入都为0.

3)亏损产品是否应该停产: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所示:销售量 20## 1000 800 单价 20 60 25 单位变动成本 9 46 15 固定成本总额36000(按各种产品销售金额比例分配)有差量分析法做出其中的亏损产品应否停产?

先判断哪种产品亏损,即求各个产品的利润,为负的即亏损:该产品利润=该产品贡献毛益-该产品的固定成本。以停产和不停产为两个方案,求差异收入和差异成本。此时的固定成本随着停产而变动,若停产固定成本只有剩下的两种产品来承担,所以固定成本成为相关成本。               4)产品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后出售的决策:例题:长城石化公司在同一生产过程中可同时生产出ABCD四种联产品,其中AB两种产品可在分离后立即出售,也可以继续加工后在出售,A、B其相关资料如下:产量 3000 1000 分离前所发生的联合成本 5600 8000 分离后售价 8 24 继续加工后售价 20 40 继续加工追加的成本—单位变动成本 8 13 继续加工追加的成本—专属固定成本 8000 3000 按上述资料作出AB联产品是立即出售还是继续加工后出售的决策分析。

半成品或联产品进一步加工前所发生的成本,不论是变动成本或固定成本,在决策分析中均属于无关成本,关键在于分析半成品或联产品在加工后所增加的收入是否超过进一步加工中所追加的成本。加工后的固定成本也属于相关成本计入成本之中,加工前的成本对于两中方案来说都是一样的,对两方案无影响,因此加工前的相关成本为0

  (2)贡献毛益分析法

利润=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贡献毛益-固定成本=贡献毛益-(共同固定成本+专属固定成本)

步骤:判定各方案共同固定成本是否相同;分别计算各方案的贡献毛益总净值:贡献毛益总净值=贡献毛益-专属固定成本,当专属固定成本不发生或相等时,贡献毛益总净值等于贡献毛益总值;选择贡献毛益总值或总净值最大者为优。

应用分析:新产品开发的决策、接受特定订货的决策、增加新生产能力生产哪种产品的决策

1)新产品开发的决策:例如:某企业的新产品开发中有三种方案可供选择,A/B/C有关资料如下:单位标准机器小时 40 10 5 预计新产品单价 120 160 88 单位变动成本 100 137 76 固定成本总额2800 用于新产品开发的机器小时最多为2000,确定应生产何种新产品。

在该决策中专属固定成本属于相关成本,共同固定成本相同为无关成本,因此在决策中求出贡献毛益总额后应该减去专属固定成本求出贡献毛益总净值再进行比较。

  2)接受特定订货的决策:例题:美海公司原来只生产甲产品,年最大生产能力为30000件,单位售价为100件,实际成本构成如下:直接材料 36 直接人工 25 变动制造费用 12  固定制造费用 16 单位产品成本89 美海公司目前生产能力利用率只有70%,还有30%的剩余生产能力,若某客户要求订购甲产品3700件,并在款式上另有特殊要求,需要增加一台专门设备,每年发生专属成本5000元,该客户每件只出价80元,根据上述资料,美海公司是否接受该订货?

由于接受或不接受订货,固定成本都不会改变,因此固定成本不是相关成本,只需分析接受订货发生的专属固定成本和相关变动成本能否被增加的收入补偿。以贡献毛益总净值=贡献毛益总额-专属固定成本通过判断贡献毛益总净值><0,来决策是否接受订货。

  3)增加新生产能力生产哪种产品的决策(单位资源贡献毛益法):山海企业投入150000元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可用于生产A产品,也可以生产B产品,A/B有关资料如下:单价 300 380 单位变动成本 180 252 单位机器小时,无论生产甲产品还是乙产品均是由150000元投资形成的生产能力,假设市场可以容纳100%生产能力下的A/B产品,确定该生产哪种产品?

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单位产品贡献毛益/单位产品消耗的资源,单位资源贡献毛益越大,则总贡献毛益越大,方案越优。

(3)本量利分析法

步骤:将备选方案进行比较,计算成本分界点;对不同范围业务量下的决策结论进行分析。

详细步骤:列出各种方案的总成本公式,各方案的成本两两相等,求出“成本分界点”,画出各方案的成本曲线图,标出“成本分界点”,讨论范围:在一定范围内,若成本直线A在其他成本直线的最下方,则A为最低成本的选择,即最优选择。(选择在下面的曲线为最有方案)

运用分析:需要量不确定时的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决策

1)需用量不确定时的零部件自制或外购的决策:例如:某企业生产产品时需用A零件,若外购,单价为36元,目前企业的生产车间有闲置生产能力可以自制A零件,每年为生产A零件的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并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8000元,据以分析A零件年需要量是自制还是外购更为经济。

A零件自制或外购都不能直接带来收入,因此收入是不相关事项,自制会发生专属固定成本,且单位变动成本小于外购价格,所以可以用成本分界点法分析,当需要量>临界点时,自制,当需要量<临界点时,外购,当需要量=临界点时,都可以。

2)生产工艺设备的选择决策:例如:某企业在生产一种零件时,可是哟偶那个A、B、C三种设备,其成本资料如下,请据以做出不同批量下选用不同加工设备的决策分析。ABC产品的单位变动成本分别为 1.6 0.8 0.4 固定成本总额 60 120 240

首先,应找到不同工艺方案之间的“成本分界点”,令ABC三种产品的两两之间的总成本相等,得出三个“成本分界点”;再讨论一定范围内,成本直线在最下方的那条方案为最佳方案。在计算总成本时,只需考虑各备选方案不同的单位成本项目,其共有的变动成本和共有的固定成本则无需考虑。

  (4)线性规划法

步骤:根据已知条件,建立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方程;根据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求最优解。有图示法、代数法、单纯形法

12、定价决策分析:标准产品定价法、非标准产品定价法、新产品定价法、特殊订花定价法

(1)标准产品定价法:在为标准产品制定正常的、长期的价格时,所有成本都是相关成本。最通用的标准产品定价法:成本加成定价法——以单位产品成本为基础并依照一定的加成率来确定产品价格的定价方法,价格=单位产品成本x1+加成率)

1)完全成本加成定价法:成本基础是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固定制造费用=单位产品的制造费用>,加成内容包括非制造成本及目标利润<加成成本=目标利润+非制造费用=(投资额x预期投资报酬率)+非制造费用;成本加成率=>。目标价格=单位产品成本x(1+加成率)。

2)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强调成本习性而不强调其职能,它是以单位产品的所有的变动成本(变动制造费用、变动管理和销售费用)为基础,加成内容是全部固定成本及目标利润<成本加成=全部固定成本+目标利润=(投资额x预期投资报酬率)+全部固定成本总额;成本加成率=>目标价格=单位产品成本x(1+加成率)

3)应用成本加成定价法应考虑的问题:目标销售价格不能一成不变,需根据实际市场情况的变化,做出上下浮动的决定。企业不要对所有产品使用同样的加成百分率,应根据各种产品的不同需要、各地区的习惯或同行业的惯例分别规定不同的加成百分率。

(2)非标准产品定价法

 非标准产品没有市场作参考,通常只能以成本为基础由买卖双方协商定价并定入合同,也称为合同定价法。

(3)新产品定价法

例题:A企业初次试制成功甲产品,单位变动成本为60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80000元,先准备正式投放市场。根据该产品的试销情况,假设该产品销售价格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为:Q=56000-350p

首先,确定利润的函数表达式:求收入表达式——成本表达式——利润表达式=收入-成本

用极值法(求导)求产量QMax,得出结果。

新产品在不同地区进行试销,其定价通常可采用以下两种基本策略:撇油性定价策略和渗透性定价策略。撇油性定价策略是试销初期定出较高的价格,待市场扩大,产品趋于成长或成熟阶段,再把价格逐步降低:适用于初期没有竞争对手,而且容易开辟市场的新产品。渗透性定价策略是试销初期采用低价以广揽顾客,待产品树立信誉赢得市场后,再逐步提价。

(4)特殊订货定价

是指在企业拥有剩余生产能力或市场需求发生特殊变化或在市场上遇到强劲的竞争对手,可考虑低于正常售价的而价格来制定该特殊订货的价格的定价方法。

1)接受特殊订货,需要追加专属固定成本且剩余能力可以有其他用途时,应该符合以下条件才可接受订货:

特殊订货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2)接受特殊订货,无需追加专属固定成本,但会影响正常销售的,符合以下条件时刻接受订货:

特殊订货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3)不需追加成本,也不会影响正常销售,符合以下条件时可接受订货:

特殊订货价格>单位变动成本

13、资本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货币的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资金成本、现金流量

(1)货币的时间价值:由于时间因素所引起的同一货币量在不同时间里的价值量差额。

1)复利现值与终值的计算:

复利(compound interest)是指假定参与资本增值运动的资金除了最初投入的资金外,还包括其在运动中产生的增值,单利(simple interest)是假定只是最初投入的资金参与增值运动,在运动中产生的增值退出增值运动。

复利终值:F=P,其中=(F/P,i,n)为复利终值系数

复利现值:P=F/=F,其中=(P/F,i,n)为复利现值系数

2)年金终值和现值的计算:

年金是指每个相同的时间连续发生数额相等的收付款项,年金可分为普通年金(后付年金)、即收(付)年金(先付年金)、递延年金、永续年金

①普通年金(ordinary annuity)——各期期末等额的收付款项。

普通年金终值:“零存整取”每年存入年金,求最后取出的终值,或已知最后取出的终值,求每年存入的年金。=R=R(F/R,i,n),其中R是年金,是年金终值系数(F/R,i,n)。

普通年金现值:“整存零取”每年取出相同的年金,求最初投入的现值,或已知最初一次性投入的现值求每年可以获得的年金。=R=R(P/R,i,n),其中R是年金,是年金现值系数(P/R,i,n)。

②即付年金(先付年金)——每期期初发生等额的收付款

即付年金终值:在普通年金的基础上,期数+1系数-1,=R[(F/R,i,n+1)-1]或者n期普通年金再往n+1期复利一次:=R(F/R,i,n)(1+i)

  即付年金现值:在普通年金基础上,期数-1系数+1,=R[(P/R,i,n-1)+1]或=R(P/R,i,n)(1+i)

③递延年金终值和现值——在m+n期内,从第1期期初起,隔了m期之后,才于后n期每期期末发生等额收付款,

递延年金终值:即后n期的普通年金终值=R=R(F/R,i,n)

递延年金现值:先求年金在n期期初,即m期期末的现值——用普通年金计算;再将求得的现值贴现至第一期期初——按复利现值计算。=R(P/R,i,n)(P/F,i,m)或=R[(P/R,i,n+m)-(P/R,i,m))]

④永续年金:没有终值,永续年金的现值:=R/i

(2)投资风险价值(风险报酬额、风险报酬率)

步骤:①求预期价值=;其中是预计收益,是预计收益可能出现的概率

②计算标准离差率(R)=其中标准离差()=

③确定风险系数(F)可以采用一个经验数据或者以无风险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为基础,上下浮动。

④求预期的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额=FxR=风险系数*标准离差率;=其中i为货币时间价值(无风险价值)

⑤求要求的风险报酬率和风险报酬额=要求的投资报酬率-货币时间价值= ERP=

⑥判断:若预期的风险报酬率小于要求的风险报酬率,预期的风险报酬额小于要求的风险报酬额,则方案可行。

(3)资金成本:取得并使用资金所支付的各种费用或负担的成本,用百分率表示,是一个投资方案最低可接受的报酬率,若方案的预期获利水平大于该报酬率,则方案可行,若小于该报酬率,则方案不可行。

借入资金——资金成本为借款利率;

自有资金——资金成本为预期投资报酬率=货币时间价值+投资风险报酬率

= (表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表示第i种资金来源所占的比重 表示第i种资金来源的资金成本)

(4)现金流量(cash flow)是长期投资方案所引起的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数量。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以反映广义现金运动为内容。

净现金流量=现金流入量-现金流出量,=-

1) 建设期现金净流量= - 该年发生的投资额

2)经营期现金净流量=该年利润+该年折旧+该年摊销额+该年回收额

现金净流量的具体计算:全额计算法、差额计算法(全额计算法是完整的计算所有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适用于对单一项目的选择;差额计算法只计算一个方案比另一个方案增减的现金流量。

14、资本投资决策分析评价的基本方法:非贴现的现金流量法(静态)、贴现的现金流量法(动态)

(1)非贴现的现金流量法:投资报酬率法、投资回收期法

①投资报酬率(rate of return on investment)ROI=

年平均净收益=,年平均投资余额=

简单年平均投资额===……

②投资回收期法(payback period)——未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应小于1/2效用期

1)当各年净现金流量不相等时,先计算累计净现金流量=是原始投资额,是投资回收期,表示各期现金净流量)用内插法;

2)当各年净现金流量相等时,回收期=

(2)贴现的现金流量法(综合考虑了现金流量和货币时间价值):投资回收期法、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内含报酬率法、外部报酬率法

①投资回收期法——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1)当各年净现金流量不相等时,先将每年的净现金流量采用复利现值分别折现,在求折现后的累计净现金流量,用内插法。

2)当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相同时,采用年金现值法,依据公式(P/A,i,n)=,求出年金现值系数,查表得相邻的年金现值系数,采用内插法,求出投资回收期。

②净现值法(net present value)NPV,是指将各期的现金净流量折算成现值加总后,然后与原始投资额比较得出差额。——没有考虑原始投资在量上的区别,适用于单一方案可行性分析和投资额相等时多方案的比较。

1)各期的现金净流量不等时,NPV=

2)各期现金净流量相等时,NPV=(P/A,i,n)-

③现值指数法(present value index)PVI是各期现金净流量现值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的比值,又称获利系数。当PVI>1时,方案可行,反之不可行。(净现值=0,现值指数=1,净现值>0,现值指数>1;净现值<0,现值指数<1)

PVI=/

④内含报酬率法(internal rate of return)IRR使未来各期现金流入量的现值等于现值流出量的现值,即净现值等于零的投资报酬率。当IRR大于期望报酬率时,方案可行,反之,不可行。

=0或=

计算步骤:1)若各年净现金流量不相等,采用逐次测试法。估计折现率——以该折现率计算净现值(>/<)——估计另一折现率——计算净现值(</>)——得到一个净现值>0,一个<0,以内插法求内含报酬率

2)若各年净现金流量相等,列出年金现值公式,假设内含报酬率为r——求出年金现值系数——查相邻的年金现值系数——用内插法

⑤外部报酬率法(external rate of return)ERR是投资方案的原始投资额的终值(按外部报酬率计算)=各年现金净流量按期望报酬率计算的终值(而非按外部报酬率)之和。

=

当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相等时,用年金终值法:先假设外部报酬率ERR,以外部报酬率计算原始投资终值,再按期望报酬率计算年金终值,令两者相等,采用内插法,求出外部报酬率。

15、固定资产决策

年平均成本法、应计价值法、差量分析法、经济寿命法

一、年平均成本法:

(1)固定资产继续使用或更新的决策(以新旧两设备为两个方案)

年平均成本法是通过比较新旧设备的年平均使用成本的高低,来决策是否更新旧设备的方法。年平均使用成本=年使用费(设备维修费)+投资的年摊销额(按直线法计算的年折旧额)+残值利息(残值x利息)

原始投资摊销额=(原始投资额-残值)÷ 年金现值系数<考虑货币时间价值>

原始摊销额确定采用的原则是“决策时点原则”,将现有的固定资产同可能取代它的新固定资产置于同样的决策时点上进行考虑(即当时的出售作价)。

(2)固定资产大修还是更新的决策(以大修或更新为两个方案)

大修时,大修费用作为原始投资,以年金现值系数计算原始投资摊销额,再扣除投资额本应缴纳的税费作为大修时年平均成本;更新时应该用原始投资摊销额扣除原始投资的缴纳税费,再扣除收入或节约成本,加上收入或节约成本的税费。

注意:对于支出费用的税费应该扣除,因为税费本应发生,但是由于投资,所以税费扣除了;对于收入或节约的成本,应该在原始投资摊销额中扣除,而其税费应该加入年平均成本之中。

二、应计价值法:

应计价值是指当旧设备的年使用成本等于新设备的年使用成本时,旧设备的变价收入即为应计价值;当旧设备的变价收入高于应计价值时,应更新设备;当旧设备的变价收入低于应计价值时,应继续使用设备。

步骤:假设旧设备的应计价值为X,令旧设备的年平均使用成本=新设备的年平均使用成本,求出X,将X与旧设备的变价收入比较,若X>变价收入,则继续使用;若X<变价收入,则更新设备。

三、差量分析法:

计算新旧设备的差量现金净流量,计算差量净现值,比较差量净现值是否大于零来判断。

(1)计算现金净流量:旧设备的现金净流量:第一年初以变价收入作为现金流出;其他年份按照税后净利润+折旧额+长期待摊费用

新设备的现金净流量:第一年初以设备买价+各种费用作为现金流出;其他年份按照税后净利润+折旧额+长期待摊费用;最后年份要再前面年份的基础上加上残值。

(2)计算现金净流量差额:分年份计算

(3)计算差量净现值:按年金和复利现值系数综合计算。

(4)判断,注意是谁减谁

四、经济寿命期法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笔记范例

读书笔记姓名洪心洁学号班级24069335106级会计学1班前言我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搜索图书馆数据库资料查阅有关期刊和查找网页上相关的资料四种方式为我的论文治理型内部审计起免疫系统的预防作用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料并...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使我爱不释手保尔柯察金那顽强的品格多么令人钦佩如果你读了这本书就会明白具有钢铁品质的人是大写的人保尔一生十分坎坷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他还坚持写书对自己毫不顾惜书中写道他呕心沥...

读书笔记范文

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gt范文一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着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

读书笔记范文

德不厚福不居读书笔记范文读书笔记范文精选1读书笔记的概念人们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把自己阅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精彩内容整理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2读书笔记的作用1作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2做读书...

大学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报告格式及范文一读书报告有沒有一定的格式对初写读书报告的同学來说学校会有一般的格式要求让其有所遵循一般地只要有书名有作者其他可集中读后感來写最浪费笔墨的是內容概要惟一的作用是让別人知道你看过这本书二写读书报...

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

爱文库核心用户上传小学生读书笔记范文读童年有感读了童年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和高尔基比童年我们今天是多么幸福埃高尔基出生在一个木工家庭5岁时父亲病故了他的生活更加艰苦了他和妈妈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贫困他上学只好...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的格式读书笔记的种类很多一般说来可分为四大类一是摘录式二是提纲式三是评论式四是心得式四大类又分若干种每一种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一摘录式摘录式是阅读活动中收集资料日寸最常用的记录形式主要是为了以后开展科研活动...

杜威五大演讲读书笔记

杜威五大讲演教育哲学部分读书笔记一教育的必要性1为什么教育必不可少生与死的问题1人类婴幼时很弱不能独立必须依赖他人的抚养教育和训练2人死后要传承经验和知识教育是从婴孩时期渡到成人时期的一只摆渡船2为什么教育哲学...

读书笔记格式

读书笔记书名作者文章背景可有可无好句好段摘抄12语言赏析可有可无读书心得重点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

我要小学生读书笔记模板

书海徜徉学生姓名第周我读了这篇文章真美呀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词语超市绝妙句子本人感悟书海拾贝学生姓名第周今天我读了这篇文章妙极啦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好词佳句我的感悟

成教读书笔记范文

继续教育学院读书笔记学生学号学生姓名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读书笔记一我的设计题目及研究方向我所选论文的题目是单相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设计在开展毕业设计的第一阶段我阅读参考了功率因数校正原理与控制IC及其应用设计...

小学生读书笔记表

读书日期20xx年月日

读书笔记范本(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