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两学考试高等教育学总结(实用)

时间:2024.5.4

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久性;要保持教育影响的连贯性、一致性、长期性和长效性,首先要增进学校教育各个部门层级之间的联系,对德育工作进行整体设计,分阶段实施;其次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受教育者在自觉不自觉的熏陶感染中接受正面影响;最后,要努力增进各方教育力量之间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 本章提要

校园文化泛指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而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全体师生共同创造与拥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

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基本形态。最浅层的物质文化是基础,最深层的精神文化是核心。中间层面的制度文化是形成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思想,切实加强个性化、人文化学校精神的塑造与培育。

第一节 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校园文化泛指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而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校这一特定环境中全体师生共同创造与拥有的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一)高校校园文化从属于社会大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高校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孕育与引领者社会文化新风尚。

二、高校校园文化的功能,(一)教育功能1、陶冶功能2、导向功能3、凝聚功能4、自我教育功能(二)社会功能1、个体社会化功能2、社会辐射功能(三)情感功能1、激励功能2、娱乐调节功能3、审美功能

第二节 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及其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种基本形态。最浅层的物质文化是基础,最深层的精神文化是核心。中间层面的制度文化是形成精神文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一、物质文化,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的物质环境及其蕴意。(一)物质文化的特性1、物质性2、基础性3、直感性(二)物质文化的作用,校园物质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作用,集中体现在美化校容校貌上。 二、制度文化,(一)制度文化的特性1、规范性2、强制性3、相对稳定性4、工具性(二)制度文化的作用1、有利于通过常规管理建立正常的规范和秩序2、有利于形成优良校风,对校园建设发挥导向作用3、有利于协调各方面关系,提高管理效能 三、精神文化(一)特性1、品格特点(1)健全性(2)超功利性(3)理想性(4)先导性2、形态特点(1)深层性(2)稳定性(3)独特性3、传播特点(1)继承性(2)渗透性(3)排异性(4)持久性(二)作用1、有助于受教育者的人格健全发展与素质培养2、能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的内涵和层次3、有助于形成学校特色和凝练学校精神 第三节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要求。在整个文化建设包括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支配和统领地位。(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建设和谐校园(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目标,加强爱国主义宣传和教育(三)以传统道德精神为依托,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建设高校校园文化时代价值观

二、重视硬环境建设,加强软环境建设(一)努力改善优化硬环境1、校园规划科学化和人文化(1)完善基础设施(2)合理设计,划分功能区(3)全面统筹(4)丰富人文景观2、校园硬件设施现代化3、校园安全建设网络化(二)努力营造提升软环境1、培育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1)培育良好的校风,校风是校园内不同人群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是校园文化整体形象的一种表现,是学校各种实践活动中呈现出来的一种文化品格。培育良好的校风需要做到:第一,适当制造声势与长期培养相结合;第二,明确方向、反复强化;第三,以人文本、以身作则。(2)培养良好的教风,教风是教师教学态度、教学目的、教学精神、教学纪律、教学方法以及为人品质的综合反映。好的教风体现在:第一,教师高度的敬业精神,过硬的专业素养;第二,教师要热爱、关心和尊重学生;第三,教师要为人师表、

品行端正。强化教风十分重要:第一、培养良好的教风,要着重提高广大教师的综合素质;第二、高校要积极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提高教师的待遇;(3)培育良好的学风,学风是对学生而言的,集中体现在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是高校良好的校园风气的最好落脚点。 一般来说,好的学风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学习的目的明确;学习高度自觉、刻苦勤奋;讲究学习方法;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

2、发扬民主,改善人际关系。首现,要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活泼、公开透明的民主氛围。其次,只有学校每个人都合理明确了自己的职责、权利和义务,才会把不同的矛盾与利害关系统一到共同的目标方向上。 3、塑造充满个性的文化品质。(1)大学首现应将个性化的大学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目标。(2)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突出个性化精神品格的塑造和培养。(3)传承校园文化传统,彰显个性文化特色。(4)用个性化的校训、校徽、校歌、校标、校风来彰显自身的文化品质。

三、积极引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一)开展大学生社团活动(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三)加强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新(四)建立合理的组织体系 第十章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简述改革开放xx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297-307)

改革开放xx年,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教育工作的xx年,是教育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国民素质显著提高的xx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xx年,是促进教育公平制度建设显著加强、更多惠及处境不利地区群体的xx年。

1978-20xx年间,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从94%提高到99.5%;初中毛入学率从20%达到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0%提高到66%;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不到1%提高到23%;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从很低水平起步,达到44.6%。目前我国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接近8.5年和10.5年,人力资源开发处于发展中国家较好水平。 ——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巩固的新阶段,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升。20xx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超过85%,20xx年进一步扩大到99%。我国已跻身于免费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在基础教育其他领域,普通高中、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发展也很迅速。20xx年,普通高中在校生2522.4万人,幼儿园(含学前班)在园2349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41.3万人,均处于历史最高水平。 ——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在改革和创新中加快发展。20xx年全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分别为1987万人和861万人,分别是19xx年的3.4倍和4.2倍,在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占据半壁江山,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也有很大发展,20xx年非学历的中、高等教育毕(结)业者分别为6810.8万人次和412.6万人次,企业年培训规模9100万人次。国家专项支持建设的1076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280个县级职教中心和示范性中职学校、70所示范性高职学院成效明显。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广泛合作,区域间职业院校开展联合招生或合作办学,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高等教育世纪之交跃上新的台阶,人才培养和创新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世纪之交的扩招,促使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xx年达到15%,迈入大众化阶段。20xx年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700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比19xx年增加了近11倍。高校还汇聚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界90%以上研究人员和80%以上研究成果,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理论创新、国家和区域战略决策咨询、文化建设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教师队伍建设迈开新的步伐,教师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教师待遇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明显提升。20xx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9.1%、97.2%和89.3%,具有高学历教师比例在逐年增加。中小学教职工聘任、新任教师公开招聘、校长选拔任用等制度不断完善。国家建立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制度,实施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西部志愿者计划,实施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顺利进行,20xx年秋季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取得新

的进展。高等学校全面推行聘用聘任制度,改革收入分配制度,组织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设立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师德建设总体上不断加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了新的进展。素质教育逐步进入国家推进、重点突破、全面展开的新阶段。各级党委政府和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系统的根本任务,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中小学德育工作和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实效。全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中考改革逐步推广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将优质高中大部分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初中等办法。高考改革稳步推进,在高水平大学开展自主选拔录取,部分省市进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和高考自主命题,高中新课程改革试点省市实行高考综合改革。学校体育工作继续加强,“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广泛开展,重视学校美育,加强劳动观念教育,改善农村学校卫生设施条件,加强健康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教育法制建设开辟了新的局面,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19xx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作为新中国第一部教育法律,至今已有《教育法》等8部教育专门法律,另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推进。1978-20xx年,出国留学人数倍增,回国比例达97.5%。有留学经历人员在“两院”院士中占80.49%,在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中占77.61%。目前我国与世界上184个国家地区建立了教育交流合作关系,与我国签订互认学历学位协议的国家地区达32个。20xx年来华国际学生总数超过19万人,境外孔子学院已达226所,中外合作办学也在稳步进展。 2.简述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307-315)21世纪的人类将陆续全面地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对高等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高等教育由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游离于经济社会的边缘而转向进入经济社会的中心,直接参与经济活动,决定社会发展.(一) 高等教育国际化-将高等教育国际化放在其全球化发展战略上进行考虑,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其实施全球发展战略的有效途径,并以法规的形式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要求规范起来使之成为国家意志.高等教育从国际化从形式上来说,主要四个方式进行运作和使其形式化:一是建立跨国家、跨地区的国际组织来研究和组织;二是建立国家间、地区间、不同国家高等院校间教学科研项目的国际合作及援助计划;三是建立信息网把各个高度院校连接起来;四是进一步推动学生和学者的国际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从内容上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加强教师交流工作;多途径开展学术交流;推进课程国际化;开展教育发展援助;尝试国际合作办学;强化外语教学等七个方面.(二)高等教育多样化1.高等教育结构与形式的多样化2.高等教育主体构成多样化3.高等教育资金筹措方式的多样化-加大政府投入、吸纳社会资金、收取学费(三)高等教育大众化(四)高等教育终身化.开放式学习方法、远距离教学,以及信息和传播技术等,都大大增加了终身教育可能性.(五)高等教育社会化-随着高等教育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其在不同领域发挥社会服务功能,包括决策咨询的智囊作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作用,乃至直接为社区建设和不同人群提供各种服务,使高等教育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进程中,不断实现自身的变革和创新,更新和完善教育形态,从而在更高层次上树立社会发展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全面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自觉性和前瞻能力.

3.简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316-324)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和层次结构应当不断调整以适应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变化。 (2) 在注意更新知识体系、加强基础的同时,课程内容需不断更新。课程结构需要调整,应适当拓宽相关领域的知识,形成模块式层次结构,以适应现代科技的综合交叉。 (3) 适应现代社会协同合作的特点和科技与社会紧密结合的趋势,高等教育应注意理工、农医、人文、经管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和渗透,注意培养复合型人才。 (4) 考虑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要求,高等教育在注意专业知识传播的同时,应注意思想道德、法制、社会、人文、艺术和环境生态教育,培养具有崇高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和接班人。 (5) 面对国际剧烈的竞争和合作,高等教育也应面向

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继续发扬我国文化教育的优秀传统,消化吸收世界各国科技、教育与文化的优秀成果。走出一条自主、开放,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高等教育规律的道路。 (6) 高等教育的每个环节,应从知识灌输彻底转变为启发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主动求索,着力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知识创造性应用和创造新知识的主动追求;着重培养受教育者获取、运用、创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能力和奉献合作精神。 (7) 现代高等教育仍应坚持德才兼备,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等基本教育原则。 (8) 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吸引学生、教师和社会参与合作。应提倡政府、产业、研究部门和学校之间的合作和协同。 (9) 大学不但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摇篮,也应该是发展知识的场所,有条件的重点大学应成为科学研究的基地,实现教育与科研相结合;有条件的学校周围还应发展高科技园区。(10)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资源应是多源的,配置优化的,不光来自政府 ( 中央和地方 ) ,也应来自教育与科研为社会的服务,企业和社会的资助,与国内外社团、企业间的教育及科技和高科技企业合作,并不断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和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益方面实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11) 在科技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人才流动日趋频繁,职业知识需求不断面临挑战;社会进入小康,文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求知学习的愿望不断增长的今天,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概念已成为共识。高等教育体制应为公民提供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在注重全日制大学的同时应注意在职教育、继续教育、闲暇教育。 (12) 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教育手段和教育环境将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Vidio 、 Audio 、 CAI 、多媒体、交互网络、 Internet 、卫星传播 ?? 将更加广泛地进入学校、办公室和家庭

4. 21 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有四个特征:一是规模效益和办学效益更高。二是结构、布局、体制更加合理。三是教学水平和办学水平更高。四是具有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上学期中班保育员工作总结

20xx年上学期中班保育员工作总结时光在匆匆流失在本学期我担任中班的保育员工作在这一学期里有欢乐也有汗水有工作上的困惑也有各方面的进步同时一学期又将过去了这里我也应该整理一下我的思绪总结过去了的工作经验以便更好...

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幼儿园教育教学gt工作总结一时间的脚步从不停歇我们都习惯用一眨眼的功夫来形容时间的流逝不知不觉一个学期已经接近尾声我的耳边仿佛还萦绕着孩子们的嬉笑声望着渐渐长大的孩子们看到他们的进步一种自...

中班组安全教育总结

和睦幼儿园中班组安全教育第一课的总结为贯彻落实幼儿安全日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安全日安全教育这一主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安全活动深入到老师和学生及家长的心中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和孩子的人身安全意识和素质制定本次安全教...

小学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年下期六年级下册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上头地小学白玉文经过不懈地努力,终于较好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为了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现作总结如下:一、完成的工作实绩(一)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期末…

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息烽县青山中学20xx年度教职工健康教育工作总结20xx年,我校继续深化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将教职工的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目标管理,调整完善校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拟定好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在教职工中普及健康知识…

20xx年客运站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健康教育是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健康教育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健康教育工作要点精…

六年级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六年级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担任六年级的健康教育课,这些学生都受到不同的家庭教育,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学习习惯不同,卫生习惯也不同,因此,学生的健康成绩有很大的差异,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大部…

健康教育教研工作总结 20xx.6

健康教育教研工作总结本期我执教七年级的健康教育课。健康教育课是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通过学习,能让大家懂得尊重生命,珍视健康,拒绝诱惑,远离危险,防范伤害。让学生学会爱生活,爱世界,爱自己。一个学年来,在健康教育教…

xx年度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xx年度健康教育教学总结为响应学校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号召,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下,在全院学生的广泛参与下,结合学生实际,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增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有助于学…

健康教育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本学期我以教材为主,向学生传授卫生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使学生能够讲卫生,注重身体健康,使他们具有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我从下几方面进行教学:一、传授最基础的健康知识。结合教…

高校教师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在紧张与忙碌中,已经参加工作两年多,回首这两年多的工作学习,我的感触很多,现就以下方面做工作总结:在思想上,加强个人教育理论与专业技能学习,为了提高个人教育理论水平,坚持学习《高等教育学》《大学教学…

教育教学个人总结

教育教学个人总结五堡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王兆龙几年来,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新的时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课程的实施,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从各方面…

教育教学总结(19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