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 摄影 心得

时间:2024.4.30

摄像 摄影 心得

过肩拍:就是要把拍摄对象放在画面中间,或者就是把画面填充满,不会让人感觉空虚。过肩拍,可以拍采访者的头,全部或者半部,或者上半身。 拍新闻采访时,可以适当的拍些两者对话,就是把机器放两者正中侧,为了避免画面单一,可以在拍完过肩拍后,镜头转向采访对象(下一个要说话的人)。 拍领导时,画面得定格住三秒钟,并且是正面拍摄。

努力增强摄像记者的编辑意识,是提高摄像水平的重要一环。

摄像机拍摄技巧入门

一、拿稳摄影机

最好是用两只手来把持摄影机,这绝对比单手要稳,或利用身边可支撑的物品或准备摄影机脚架,无论如何就是尽量减轻画面的晃动,最忌讳边走边拍的方式,这也是最多人犯的毛病。这种拍摄方式是针对特殊情况下才运用的,千万记住画面的稳定是动态摄影的第一要件。

二、固定镜头

简单的说就是镜头对准目标后,做固定点的拍摄,而不做镜头的推近拉远动作或上下左右的扫摄,设定好画面的大小后开机录像。平常拍摄时以固定镜头为主,不需要做太多变焦动作,以免影响画面稳定性,画面的变化,也就是利用取景大小的不同或角度及位置的不同,对景物的大小及景深做变化,简单的说,就是拍摄全景时摄影机靠后一点,想拍其中某一部份时,摄影机就往前靠一点,位置的变换如侧面,高处,低处等不同的位置,其呈现的效果也就不同,画面也会更丰富,如果因为场地的因素无法靠近,当然也可以用变焦镜头将画面调整到你想要的大小。但是切记不要固定站在一个定点上,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拉远的不停拍摄,这是许多V8族常犯的毛病。拍摄时多用固定镜头,可增加画面的稳定性,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拍摄,以大小不同的画面衔接,少用让画面忽大忽小的变焦拍摄,除非你用三角架固定,否则长距离的推近拉远,一定会造成画面的抖动。如果能掌握以上几个原则,保证你的作品会更具可看性。那么变焦镜头在拍摄时不就是英雄无用武之地了吗?这倒也不是,只是运用的技巧及时机是否恰当。

三、手动功能的运用

由于各机种设计不同,因此可手动的项目及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此仅就常用的亮度及焦距使用的技巧说明一下。

手动亮度调整功能

首先就手动亮度调整功能说明,拍摄逆光及夜景时,如果以全自动模式拍摄,前者必定是主体或人物全黑则背景光亮,后者却是黑暗中灯光一片模糊,在此不探讨原理,针对以上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逆光时按下逆光补正功能键,如果没有这个功能,那就将全自动模式切换到手动模式,找到亮度调整键进行画面亮度的调整,逆光时将亮度调亮,夜景时则调暗,一般都会将数据以数字或图型显示在观景器上或是液晶萤幕上,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直接看着观景器或是液晶屏幕上的画面调整到适当的亮度。所以当你在购买摄录像机时,一定要请店家指导你如何使用这项功能。

手动焦距调整功能

平常一般的拍摄情况,大都是采用自动对焦,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如隔着铁丝网,玻璃,与目标之间有人物移动等。往往会让画面焦距一下清楚一下模糊,因为自动对焦的情形下摄影机依据前方物体反射回来的讯号判断距离然后调整焦距,所以才会发生上述的情形,所以只要将自动对焦切到手动,将焦距锁定在固定位置(由于各厂牌显示及调整的方式有所不同,请参照说明书),焦距就不会变来变去了。

四、如何运用变焦镜头:

摄录像机和照相机同样具有变焦镜头,但是最大不同点就是,摄影机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改变画面大小的取景。例如想拍摄远处某个目标,你可以利用变焦镜头推近来取景,当推到你想要的画面大小时,才按下录像键,摄取你想要的画面。就像固定镜头拍摄的方式一样。那么拍摄的同时做变焦的动作什么时机来运用才恰当呢?当你要表达某件物品或人物的位置时,例如: 特写一个烛光约3秒,然后慢慢的将镜头拉远,画面渐渐出现原来是一个插满蜡烛的蛋糕。这个动作让画面更为生动有趣。不需要旁白及说明,你可由画面的变化看出,拍摄者所要表答的内容及含意,这就是所谓的"镜头语言"。如果反之以推近的变焦拍摄,用意在说明特定的目标或人物,例如: 画面开始是一群小孩在表演舞蹈的全景,几秒钟后画面渐渐推近到其中一个小孩的半身景,然后镜头就跟着他。这种拍法就像在告诉你,这个小孩就是我儿子,用意在引导观看者你在拍什么。以上这两种常用的拍法各有意义,运用的恰当,则具有画龙点睛之功效。反之则不知所云,漫无目标的像一只无头苍蝇,镜头到处乱飞。滥用变焦镜头,画面忽近忽远重复的拍摄,这是目前许多V8族常犯的禁忌,记得推近或拉远的拍摄动作,每做一次后就暂停,换另外一个角度或画面后,再开机拍摄。从现在开始改变拍摄方式试试看,享受拍摄的乐趣,欣赏拍摄的成果。

五、摄影机动态拍摄的技巧

相信各位常常会碰到一个画面无法将景物的全景拍摄进来,这时候大家一定是将摄影机由右到左或是左到右的扫摄,这也是摄影机的优点之一,但是有许多人在做这个动作时,画面常常摇来摇去或是忽快忽慢,总之看起来非常不顺畅。这些问题主要发生在身体转动方式不对,或是转动角度太大,还有就是犹豫不决,没有一气呵成。

正确的做法是以腰部为分界点,下半身不动上半身移动。就像你要过马路时左右观望是否有来车,只有头在左右转动肩膀以下是不动的道理。例如你要拍的景物,需要从甲点扫摄到乙点,首先将身体面向乙点后下半身不动,然后转动上半身面向甲点,此时摄影机是对着甲点的方向,接着按下录像键先原地不动录5秒钟,然后慢慢扫摄回到乙点,到了定位时不动继续录5秒后关机。

许多人会问到,扫摄的速度到底要多快呢?其实并无一定的准则,配合你所要扫摄的范围内景物的丰富程度而定。如果拍摄的是静态的景物,则速度可稍快一点,但要以看得清楚内容为原则。如果是取景内容是动态的物体及内容相当丰富,则速度可稍慢一点。

如何增强摄像的编辑意识呢?

首先,要充分认识摄像的作用。电视台搞新闻或专题的摄像记者,他虽然是节目编导意图的实施者、物化者、完成者,但他所拍摄的对象不是能调度和摆布的,整个拍摄过程一直处于“等待”和“捕捉”的状态。这就需要拍摄人员有较强的编辑意识。注意电视画面的语言作用。记者必须懂得镜头要成组成组地拍,电视是用“组”的手法来组织镜头、编串镜头的。

其次,要主动拍摄。所谓“主动拍摄”是指在实际拍摄过程中,不按文字脚本或采访记者的问话开关机器、拍摄素材,而是要在领会编导意图的前提下,围绕主题,形成自己的思维,主动寻找和观察周围与片子主题相关的内容,及时准确地拍摄下来。摄像记者在面对一个个不熟悉的场景和人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随着事件的发展有所预见,随着事件的变化而变化,又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编导意图,结合拍摄角度、影调、构图、节奏、景别以及种种技术因素一气呵成!

当完成一组镜头的拍摄后,要时刻注意如何用画面语言来转场。

再次,摄像与编导要配合默契。作为摄像师开拍前要主动、努力去了解编导的意图、拍摄重点和主题思想,经过消化形成指导拍摄的思路。在拍摄一些专题片特别是人物专题时,作为摄像记者应尽量参与前期采访,这对于后面摄制工作是大有益处的。

电视节目的剪辑技巧

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策划、构思、采访、拍摄、剪辑、特技合成、解说配音、字幕等多道工序,而其中剪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建立节目的剪辑风格

所谓节目的剪辑风格,简而言之,就是剪辑师对节目后期剪辑的整体构思。它体现了剪辑师对编导者创作意图的理解,对节目内容、结构的把握。剪辑师所做的剪辑提纲是其具体的表现。由于电视节目的种类繁多、形式各异,编导者的风格不同,这就决定了针对不同

种类的节目应采用不同的剪辑方式。

剪辑师在动手剪辑一部片子前,必须首先熟悉节目、吃透剧本,把握住编导者的创作意图及艺术追求,根据节目的内容、形式、风格考虑所采用的剪辑手段,建立片子的剪辑风格。剪辑风格一旦确定,就应保持前后一致,使之贯穿于整个剪辑过程中。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剪辑师来说,建立剪辑风格虽然重要,但表现是为内容服务的,因此必须服从而不能违背编导者的创作意图和艺术要求,要与节目的主题、内容、形式、结构达到有机地统一。

选择画面剪辑点

在后期剪辑中,无论是剪动作、剪情绪、剪节奏,剪辑点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符合事物发展的逻辑,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

我在实习期间,制作了一期完整的栏目,《风筝》,这是中国玩具益智频道的一个板块:玩遍天下其中的一期,已播出。分析这期片子,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分析: 这期栏目属于个人专访,一般按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及现场气氛来剪辑镜头。

在镜头长度的选择中,一般说来,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长度的选择。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稍短一些,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对于叙述性或描述性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应以观众完全看懂镜头内容所需的时间为准。对于刻画人物内心心理及反映情绪变化为主的镜头,镜头长度的选择不要按叙述的长度来处理,而应根据情绪长度的需要来选择,要适当地延长镜头长度,保持情绪的延续和完整,给观众留下感知和联想的空间。

3. 镜头之间的组接

“动”接“动”、“静”接“静”是镜头组接的基本原则。所谓的“动”与“静”是指在剪辑点上画面主体或摄像机是处于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状态。遵循这一原则进行镜头组接可保持视觉的流畅及和谐。

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画面主体都是静止的,其剪辑点的选择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决定(静接静)。两个固定镜头组接时,其中一个镜头主体是运动的,另一个镜头主体是不动的,其一种组接方法是寻找主体动作的停顿处来切换;另一种方法是在运动主体被遮挡或处于不醒目的位置时切换(静接静),如果两个固定镜头主体都是运动的,其剪辑点可选在主体运动的过程中。一般说来,剪动作时,镜头组接是以主体动作的运动因素作为依据的,小景别的动作要少留一些,大景别的动作要多留一些。(动接动)。当两个镜头都是运动镜头,并且运动方向一致时,应去掉上一镜头的落幅及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动接动)。如果两个运动镜头的运作方向不一致时,就需在镜头运动稳定下来后切换,即保留上一镜头的落幅和下一镜头的起幅进行组接(静接静)。“动”接“动”的一种特殊用法是所谓“半截子”镜头组接。即不同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在运动过程中进行切换,这样一系列的“半截子”镜头组接起来给人的动感更强,节奏更鲜明,在体育集锦类节目的剪辑中应用较多。需要注意的是,组接镜头时要考虑运动主体或运动镜头的方向性及动感的一致性。

除了“动”接“动”、“静”接“静”外,常见的还有“动”接“静”和“静”接“动”。

在进行后两种画面组接时,要充分利用主体之间的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呼应关系及画面内主体运动节奏的变化,做到由动到静,由静到动顺理成章的自然转换。

4、“跳轴”现象的处理

在前期拍摄时,由于摄像师未充分意识到轴线问趣,或者即使前期拍摄时建立并遵守了轴线原则,但后期剪辑时需打乱原来的镜头次序重新组合,就可能产生“跳轴”现象。如果这个问题不加以解决,会造成观众理解上的混乱。

当遇到“踏轴”问题时,剪辑师可采取一些补救措施,消除或减弱“跳轴”现象。

(1)利用动势改变轴线方向。在两个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转身或运动物转弯的镜头,将轴线方向改变过来。

(2)插入中性镜头。在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镜头中间,插入一个无明显方向性的中性镜头,可减弱“跳轴”的影响。

(3)借助人物视线。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人物视线变化的镜头,借助人物视线的变动,改变轴线方向,清除“跳轴”现象。

(4)插入特写镜头。在跳轴镜头中间,插入一个局部特写或反映特写镜头,可减弱“跳轴”现象。需要注意的是,插入的特写镜头要与前后镜头有一定的联系,否则显得生硬。

(5)插入全景镜头。由于全景镜头中主体在画面所处的位置、运动的方向或动作不很明显,插入后即使轴方向有所变化,但观众的视觉跳跃不大,可减弱“跳轴”现象。

上面所说的剪辑基本原则及技巧,主要是为了保证画面组接的连贯流畅。但剪辑并非“机械”的,除了保持视觉流畅外,更应注重情绪发展的连贯及观众心理感受的连续。

三、控制剪辑节奏

电视片的节奏是由画面主体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它是片子中事件、情节或人物情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是影响片子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前期拍摄时,摄像师应根据编导者的意图及节目的形式、风格,控制摄像机的运动速度(例如轻松、欢快的节目,摄像机的运动速度可稍快一些;庄重、抒情的节目运动速度可缓慢一些),从而形成节目的节奏基调。

在后期剪辑时,剪辑师总的说来要遵循这一节奏基调,再结合节目的内容及结构安排,根据事件及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形成有起有落、张弛有度的剪辑节奏。在剪辑时,尤其要注意的,一是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二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

另外,后期剪辑时,在一个段落中采用一成不变的剪辑节奏,会使观众产生疲乏厌倦的感觉。如果适当变化剪辑节奏,采用剪接加速度的方法,使组接的镜头越来越短,利用镜头的积累效果,可使段落形成一个高潮。但在做这种节奏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张弛结合,每一个高潮点后都要留出一个缓冲释放的空间,给观众以回味和联想的余地。

四、把握整体结构

电视节目的结构,包括总体布局和段落构造两个部分。一个好的片子的结构应该做到完整统一、自然流畅、严谨新颖。

1、 完整统一

电视节目在结构上应头尾圆合,各段落要饱满,比例分配得当,整体均匀

和谐,全篇风格统一、浑然--体。如果结构零乱残缺、脉络不清,事件的因果关系交待不完整,前后风格割裂,就会使观众弄不明白“为什么说”和“在说什么”。

2.自然流畅

电视节目的结构要顺理成章、过渡自然,尽量不显露人工雕琢的痕迹,更忌讳牵强附会、生拉硬拼。段落之间的衔接要如行云流水,自然而不做作,朴实而不雕琢。

3.严谨新颖

电视节目结构的严谨首先表现在逻辑思维的严谨。条理要清楚,层次要分明,主次要得当,切忌杂乱无章、颠三倒四、漏洞百出,使观众不知所云。但过分地强调严谨往往严肃有余、活泼不足,使人感到乏味。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为结构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每一独特的事物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因此电视节目只有不断创造,突破固有的模式,从内容、结构、形式上新颖独特、个性鲜明,才能激发观众的兴趣,收到好的传播效果。

电视剪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如果说掌握蒙太奇手法、熟悉镜头组接技巧,是每个从事剪辑的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本功的话,那么对剪辑节奏的控制、整体结构的把握则更显剪辑师的功底。只有用心体会,反复实践,再加上较强的艺术感觉和较高的悟性,才能制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电视节目。

摄像师的编导意识

一、摄像师和编导

摄像和编导是电视制作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好的编导离不开好的摄像,好的摄像也需要好的编导提供平台。他们的工作是交叉关系。

现在的情况是:很多摄像师在被动地工作,一切听从编导的安排,到拍摄地点就负责操机,拍完素材一扔,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摄像师不是合格称职的摄像师。摄像师理应比编导有更好的画面感觉,对画面元素的理解和摄像技巧的合理运用都应该比编导强,他可以帮助编导摄制更好更合理的画面,并最终确立整部片子的影像风格。

二、什么是编导意识

要达到上述的要求,摄像师首先要确立自己的编导意识。当摄像师从编导的角度和高度对题材的内涵和体裁的选择有了理解和认识,在这个基础上开始构思拍摄,进行技巧运用,主动在拍摄中用画面诠释编导对题材的理解时,可以称之为有了编导意识。

三、编导意识的作用

当一个摄像师建立起编导意识后,在拍摄中就不是盲目的而是掌握着拍摄的主动性和目的性。具体地说,要清楚这个片子的类型和预期的镜头风格以及后期的剪辑风格;知道每一个段落和场景处理长度和要求,是过渡性的还是重点的段落;还要知道这一段落的剪辑将大致是个什么样的节奏,要在每个镜头间建立联系,在拍摄时就已经将大致的剪辑完成了。这

样拍摄的画面就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编导文案的要求,对整部片子起到推动作用,能建构起一部片子的影像风格。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是,摄像师能合理地运用技巧。很多摄像师在实践中对掌握的一些效果强烈的技巧有一种出自本能的偏爱,但是他们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些技巧应该在何时运用,有什么样的意蕴,大多流于炫技。很多摄像对自己专业领域了解比较多,而对社会人类历史等人文学科的学习热情不高,导致在一些片子的拍摄中缺乏对题材的准确把握,深刻体会,完全依赖编导对主题的阐释,然后因循编导的设计被动拍摄。摄像不能为编导提供契合片子主题和风格的建议,双方不能形成良性互动,影响了片子更上层楼。

四、如何建立编导意识

首先要克服的是摄像和编导两个工种功能划分上是泾渭分明的互不相干的错误认识。编导要参与画面设计和拍摄,摄像也要对题材片子有更深的了解。当摄像师对一个拍摄对象有了更深的认识后,他的技巧运用才是有情感合理依托而不是随意的,才能真正满足片子的要求。所以,摄像师首先要有参与编导的题材规划和题材分析的意识。接下来才有共同完成画面设计和拍摄计划的安排。在前期准备阶段画面的设计还在构思时,依靠摄像师的修养进行纸上演练往往都比较容易把握画面方向,也容易达成共识,而在拍摄中要时时提醒自己作为摄像师要满足现在合作的编导的要求是件难事。摄像师需要在前期规划的要求下随时注意自己对画面的控制是否达到了编导的要求,在这个基础上再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拍摄才是正确的。尤其是当现场画面只有摄像师自己能看到并掌握时,这种自律就更重要了。

有些广告和M T V 的制作已经开始使用电脑合成手段,画面经营中就需要将这个技巧与前期拍摄结合起来。摄像师需要了解合成手段能做到哪个程度,需要在哪些方面加以注意,同时跟后期人员讨论拍摄方案确定拍摄方法。摄像师需要对整部片子的影像负责,他的工作不仅仅是前期拍摄采集画面一个环节。

五、功夫在“诗”外

摄像师建立了编导意识还不够,还需要学习更多领域的知识让自己有编导的文化和专业素质。从事摄像工作久的人慢慢都会有一些编导的素质,那是自然而然获得的,而不是主动达到的。这种非主动性的结果就是摄像似乎永远达不到编导的高度和深度,在一些比较浅易的片子中似乎还游刃有余,在比较厚重的题材面前往往就显得捉襟见肘了。要想达到编导的高度,就必须学习更多摄像以外的知识。当你的知识积累达到相应的高度,你对编导的思路就能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说不定还可以比他们更能发掘题材所蕴含的东西,在拍摄时就更能得心应手。所以“功夫在诗外”这句话在摄像这个领域可以理解为“功夫在寻像器外”。

拍摄镜头的技巧

在影视制作中,尤其是在前期的拍摄中,我们需要对镜头的表现技巧非常熟悉,什么样的镜头技巧表现什么样的主题内容,我们都要熟知于心。

在通常,我们提起镜头技巧,都能说出几个耳熟能详的来,其实镜头的基本技巧无非也就这么几个,一句话概括就是推拉摇移跟甩。当然这说的是镜头技巧在运动镜头中的技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镜头技巧。其实在拍摄中还有相当多的技巧也被称作为镜头技巧,在下面的内容中,我们就将做详细介绍。 运动摄像,就是利用摄像机的推、拉、摇、移、跟、甩等形式的运动中进行拍摄的方式,是实在画面边缘框架的局限,扩展画面视野的一种方法。运动摄像符合人们观察事物的视觉习惯,以渐次扩展或者集中、逐一展示的形式表现被拍摄物体,其时空的转换均由不断运动的画面来体现,完全同客观的时空转换相吻合。在表现固定景物或人物的时候,运用运动镜头技巧还可以改变固定景物为活动画面,增强画面的活力。以下我们就详细介绍这些镜头技巧的内容。

1、镜头推拉技巧

镜头的推拉技巧是一组在技术上相反的技巧,在非线性编辑中往往可以使用其中的一个而实现另一个的技巧。推镜头相当于我们沿着物体的直线直接向物体不断走进观看,而拉镜头则是摄像机不断地离开拍摄物体。当然这两种技巧都可以通过变焦距的镜头来实现这种技巧效果。推镜头在拍摄中起的作用重点是突出介绍在后面的影片中出现的起重要俄人物或者物体,这是推镜头最普通的作用。它可以使观众的视线逐渐接近被拍摄对象,是逐渐把观众的观察同整体引向局部。在推地过程中,画面所包含的内容逐渐减少,也就是说,镜头的运动摈弃了画面中多余的东西,突出重点,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某一个部分。

用变焦距镜头也可以实现这种效果,就是从短焦距逐渐向长焦距推动,使得观众看到物体的细微部分,可以突出要表现内容的关键。推镜头也可以展示巨大的空间。

拉镜头和推镜头正好相反。这是摄像机不断地远离被拍摄对象,也可以用变焦距镜头来拍摄(从长焦距逐渐调至短焦距部分)。作用是有两个方面,一是为了表现主体人物或者景物在环境中的位置。拍摄机器向后移动,逐渐扩大视野范围,可以在同一个镜头内反映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二也是为了镜头之间的衔接需要,比如前一个是一个场景中的特写镜头,而后一个是另一个场景中的镜头,这样两个镜头通过这种方法衔接起来就显得自然多了。

镜头的推拉和变焦距的推拉效果是不同的。比如,在推镜头技巧上,使用变焦距镜头的方法等于把原来的主体一部分放大了来看。在屏幕上的效果是景物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场景无变化,只是原来的画面放大了。在拍摄场景无变化的主体,要求连续不摇晃地以任意速度接近被拍摄物体的情况下,比较适合使用变焦距镜头来实现这一镜头效果。而移动镜头的推镜头等于接近被拍摄物体来观察。在画面里的效果是场景中的物体向后移动,场景大小有变化。这在拍摄狭窄

的走廊或者室内景物的时候效果十分明显。移动摄像机和使用变焦距镜头来实现镜头的推拉效果是有着明显区别的,因此我们在拍摄构思中需要明确的意识,不能简单的将两者互相替换。

2、摇镜头技巧

这种镜头技巧是法国摄影师狄克逊在1896年首创的拍摄技巧,也是根据人的视觉习惯加以发挥的。用摇镜头技巧时摄像机的位置不动,只是镜头变动拍摄的方向,这非常类似与我们站着不动,而转动头来观看事物一样。

摇镜头分为好几类,可以左右摇,也可以上下摇,也可以斜摇或者与移镜头混合在一起。摇镜头的作用使得观众对所要表现的场景进行逐一的展示,缓慢的摇镜头技巧,也能造成拉长时间、空间效果和给人表示一种印象的感觉。 摇镜头把内容表现得有头有尾,一气呵成,因而要求开头和结尾的镜头画面目的很明确,从一定被拍摄目标摇起,结束到一定的被拍摄目标上,并且两个镜头之间一系列的过程也应该是被表现的内容,用长焦距镜头远离被拍摄体遥拍,也可以造成横移或者升降的效果。

摇镜头的运动速度一定要均匀,起幅先停滞片刻,然后逐渐加速,匀速,减速,再停滞,落幅要缓慢。

3、移镜头技巧

这种镜头技巧是法国摄影师普洛米澳于1896年在威尼斯的游艇中受到的启发,设想用“移动的电影摄影机来拍摄,使不动的物体发生运动”,于是在电影中他首创了“横移镜头”,即是把摄影机放在移动车上,向轨道的一侧拍摄的镜头。

这种镜头的作用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或者把一些事物连贯起来加以表现。移镜头和摇镜头有相似之处,都是为了表现场景中的主体与陪体之间的关系,但是在画面上给人的视觉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摇镜头是摄像机的位置不动,拍摄角度和被拍摄物体的角度在变化,适合于拍摄远距离的物体。而移镜头则不同,是拍摄角度不变,摄像机本身位置移动,与被拍摄物体的角度无变化,适合于拍摄距离较近的物体和主体。

移动拍摄多为动态构图。当被拍摄物体呈现静态效果的时候,摄像机移动,使景物从画面中依次划过,造成巡视或者展示的视觉效果;被拍摄物体呈现动态时,摄像机伴随移动,形成跟随的视觉效果。还可以创造特定的情绪和气氛。

移动镜头时除了借助于铺设在轨道上的移动车外,还可以用其他的移动工具,如高空摄影中的飞机,表现旷野时候的火车汽车等。其运动按照移动方向大致可以分为横向移动和纵深移动。在摄像机不动的条件下,改变焦距或者移动后景中的被拍摄体,也都能获得移镜头的效果。

4、跟镜头技巧

指摄像机跟随着运动的被拍摄物体拍摄,有推拉摇移升降旋转等形式。跟拍使处于动态中的主体在画面中保持不变,而前后景可能在不断的变换。这种拍摄技巧即可以突出运动中的主体,又可以交代物体的运动方向,速度,体态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使物体的运动保持连贯,有利于展示人物在动态中的精神面貌。

5、升降镜头

这种镜头技巧是指摄像机上下运动拍摄的画面,是一种从多视点表现场景的方法,其变化的技巧有垂直方向,斜向升降和不规则升降。在拍摄的过程中不断改变摄像机的高度和仰俯角度,会给观众造成丰富的视觉感受,如巧妙的利用则能增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升降镜头在速度和节奏方面如果运动适当,则可以创造性地表达一个情节的情调。它常常在用来展示事件的发展规律或处于场景中上下运动的主体运动的主观情绪。如果能在实际的拍摄中与镜头表现的其他技巧结合运用的话,能够表现变化多端的视觉效果。

6、镜头甩技巧

这种技巧对摄像师的要求比较高,是指一个画面结束后不停机,镜头急速“摇转”向另一个方向,从而将镜头的画面改变为另一个内容,而中间在摇转过程中所拍摄下来的内容变得模糊不清楚。这也与人们的视觉习惯是十分类似的,这就非常类似于我们观察事物时突然将头转向另一个事物,可以强调空间的转换和同一时间内在不同场景中所发生的并列情景。

甩镜头的另一种方法是专门拍摄一段向所需方向甩出的流动影像镜头,再剪辑到前后两个镜头之间。

甩镜头所产生的效果是极快速度的节奏,可以造成突然的过渡。剪辑的时候,对于甩的方向、速度和快慢、过程的长度,应该与前后镜头的动作及其方向、速度相适应。

7、旋转镜头

被拍摄主体或背景呈旋转效果的画面,常用的拍摄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沿着镜头光轴仰角旋转拍摄;二、摄像机超360度快速环摇拍摄;三、被拍摄主体与拍摄几乎处于一轴盘上作360度的旋转拍摄;四、摄像机在不动的条件下,将胶片或者磁带上的影像或照片旋转,倒置或转到360度圆的任意角度进行拍摄,可以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运动。另外还可以运用旋转的运载工具拍摄,也可以获得旋转的效果。

这种镜头技巧往往被用来表现人物在旋转中的主观视线或者眩晕感,或者以此来烘托情绪,渲染气氛。

8、晃动镜头技巧

这种镜头在实际拍摄中用的不是很多,但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这种技巧往往能产生强烈的震撼力和主观情绪。晃动镜头技巧是指拍摄过程中摄像机机身做上下左右前后摇摆的拍摄。常用作主观镜头,如在表现醉酒、精神恍惚、头晕或者造成乘船、乘车摇晃颠簸等效果,创造特定的艺术效果。我们如果仔细观看过张艺谋的影片《有话好好说》的话,我们肯定对此深有体会。

这种技巧在实际的拍摄中所需要多大的摇摆幅度与频率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的,拍摄的时候手持摄像机或者肩扛效果比较好。

在上面我们讲述的这些镜头技巧是实际的拍摄中不是孤立的,往往也是千变万化的,并且可以相互结合,构成丰富多彩的综合运动镜头效果。但我们要采用镜头表现技巧的时候,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来确定。拍摄的时候镜头运动应该保持匀速、平稳,稳定果断。切忌无目的的滥用镜头技巧,无故停顿或者上下左右前后晃动,这样不但影响内容的表达,而且使得观众眼花缭乱,摸不着头脑,镜头运动的方向、速度,还要考虑到的就是前后镜头节奏和速度的一致性。

更多相关推荐:
摄像心得

摄像心得体会本学期的摄像课程要求上交一个作品为此我们进行了拍摄从题材的选定开始组里的成员从无从下手到各有意见不过我们还是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敲定了拍摄同性恋公益片这个主题由于经验的不足和考虑上的欠缺一开始只是...

摄像心得体会

摄像心得体会前几天电视教育节目制作课程要求我们做了一个摄像作业这次摄像作业是我第一次摄像虽然在整个摄像过程中我一共才拍摄了大约十分钟但是我觉得在短短的十分钟里我掌握了摄像机的基本构造和摄像的基本操作这可能比我看...

我的摄像心得体会

实习心得体会十月三十一号的早上我们带着激动与渴望踏上了青州杨集的摄像实习旅程,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期待,我们出发了。接下来我就顺着实习的进行,说一下青州杨集的特色,再穿插着说一下自己对摄像的一些心得与体会。由…

摄像心得

我是第二次接触摄像机,像我,非常了解自己的摄像水平,所以在实验课之前,我很详细地看了教材中有关的摄像技术讲解,希望到时能在实践中快速地学习与掌握。我选取的拍摄题材是:校园青春励志片。通过主人公大一到大三不同的生…

摄像培训心得

培训心得经过几个月的培训与学习,在xx老师的认真教导指点下,使我这个对摄像一窍不通的新人初窥门道,但是在几次实战拍摄中总是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总是能发现新的问题,在与成熟的拍摄作品的对比中,我认识到我在…

摄像技术培训心得

摄像技术培训心得济南槐荫中学李兆红20xx年3月11日在区教育局523室参加了摄像技术培训通过本次学习收获很大虽然大学的时候学过相关的知识但是通过本次培训既是对以前所学知识的巩固又是对工作实践的补充和提高对以后...

摄像课心得体会

摄像结课心得学院:美术学院姓名:赵素敏班级:数码设计二班学号:091064015这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摄像这门课程。老师要求我们分组作业,每组每人都有各自要完成的任务,都有要担当的责任。刚开始拍摄还是很顺利的,只…

某客户关于摄像头使用心得

前些天在手创买了个OV5116的摄像头回来后用绘声绘影软件和EasyCap视频采集卡看不到图像用示波器测试摄像头的时序信号完全正确并且注意到场中断是166ms也就是说该视频信号是NTSC制式的和摄像头附带资料上...

风光摄影心得

风光摄影心得第一强光下拍照摄影师们都喜欢在拂晓和黄昏前后的两个黄金时段去拍风光那时候低角度的斜阳能够揭示出场景的轮廓和纹理并让它们沐浴在华丽多彩的光线之中但如果你一天的拍摄只有二三个小时你又怎么能去享受摄影并以...

摄像机心得

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课程名称现代传播技术实验任课教师汤逢兴题目摄像机学习心得学号JNL1OO24姓名陈淇淇年级10级专业新闻学提交日期20xx年12月29日摄像机学习心得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掌握了摄像机的...

高清晰度摄像机的使用技巧与心得随笔

高清晰度摄像机的使用技巧与心得随笔数字高清产品进入我国广播电视及影视制作领域大概有4年多的时间由于我国数字高清晰度电视HDTV播出标准未定高清和标清电视播出系统的差异高清设备价格昂贵等因素影响真正使用高清摄像机...

电视新闻摄像心得

电视新闻摄像心得20xx1115180028一会议新闻报道会议新闻是时政新闻中常见的题材从中央的新闻联播到各省市县各级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体新闻中会议新闻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说拍好会议新闻是时政新闻记者的基本功我...

摄像心得(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