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

时间:2024.5.14

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探索和思考

中共正定县委书记 牛祯贵

县域经济发展对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就业增加、促进农民增收、加快财政增长以及巩固基层政权等方面,已经并将继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市委、市政府又把正定列入石家庄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第一梯队,要求我们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因此,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课题历史地摆在我们面前。在这种情况下,正定县委认真回顾总结了近年来发展县域经济历程,并就今后发展思路和措施进行了认真地探索和思考。

一、发展现状

正定县毗邻省会,辖9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174个行政村,人口43.7万,总面积468平方公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九五”期间曾跻身全国“百强县”和全省“十强县”行列。但经过20xx年区划调整,经济实力最强的三个乡镇划归石家庄市区,经济总量减少三分之一,财政收入由20xx年的23668万元调减至17700万元,减少四分之一,经济实力受到较大影响。面对现实,我们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立足县情,完善思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使县域经济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20xx年全县财政收入就恢复到区划调整前水平;20xx年我县综合经济实力又跻身“河北省十强县”,位列第九;20xx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73亿元,同比增长1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完成29.3亿元,同比增长27.4%;财政收入超过3亿元,同比增长23.5%。具体讲,目前我县经济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提高,特色主导产业进一步壮大。目前,全县发展优质专用麦26.6万亩,占小麦种植面积的86.9%;奶牛存栏4.18万头,发展养牛小区18个,40%的奶牛实现进区饲养;生猪存栏40.86万头,出栏77.58万头;林果发展到12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17.8%,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产业化发展新格局,涌现出了惠康、天天乳业、海天饲料、先锋饲料等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各类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31家,农副产品转化增值率58%;初步形成了禽蛋、蔬菜、乳制品、肉类、林果、优质麦等六大特色主导产业,年销售收入达35亿元,产业化经营率达65%。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化工、医药、机械、轻纺等传统产业进一步稳固,板材、家具、饲料加工业蓬勃兴起,全县具有一定规模的板材加工、家具制造和饲料加工企业分别达到127家、390家、70家,年产各类

板材205万立方米、家具57万套、饲料85万吨,实现产值分别达到6.7亿元、

3.1亿元和3.6亿元,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以注射级肝素钠、高效减水剂、金锋金刚石等高新技术产品为代表的新医药、新材料行业迅速壮大,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4.9。

三是市场旅游带动作用明显,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全县各类市场发展到59个,年交易额达46亿元,恒山板材、西关蔬菜、权城禽蛋等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均在5亿元以上。总投资2.3亿元的恒山板材市场成为北方最大的板材集散中心,极大地推动了全县板材加工、家具制造、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我们还充分利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优势,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先后投入8920万元,对隆兴寺大悲阁、文庙、凌霄塔、华塔等一批国保文物进行修复,使其再现历史风采。围绕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不断加强旅游产业深度开发,拓展旅游空间,丰富旅游内涵,圆满完成了历史文化街区和长乐门修复工程,推出了体育健身、茶楼戏社、科技馆等一批新的旅游项目,形成了带动我县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旅游业年直接收入在1500万元以上,综合效益近2亿元,并带动一万多人实现了就业。

四是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我县近年累计投资6亿多元用于县城建设,拓宽改造道路14条,形成了四通八达、循环开放的路网体系;实现城区集中供热150万平方米,建成了6万吨污水处理厂,1200户居民用上了天然气;投资1000多万元,在城市中心地带修建了3个广场;新增绿地面积6万平方米,花园式庭院创建率达85%,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城市容貌先进县。以诸福屯、新城铺、新安三个建制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不断完善建设规划和管理体制,分别依托纺织印染、服装制鞋、板材家具、综合市场、特色农业,大力建设工业型、商贸型、服务型小城镇,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县已有20多个村街开始兴建多层住宅楼,实现集中供热,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五是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投资规模明显加大。狠抓政务提速,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先后取消、废止173份不适宜的文件和170项审批项目,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努力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近两年来,先后有纳爱斯、华龙、香港华润、金健米业等一大批海内外驰名企业和江南新城、阳光花园等一批投资上亿元的项目相继落户我县。20xx年,全县投资5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378个,总投资33亿元,完成年度投资18亿元,有力地拉动了县域经济发展。

六是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整体实力明显增强。投资700万元建成了全省第一家县级商会大厦。目前,全县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5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达6.85亿元;民营企业发展到780家,注册资金总额达4.71亿元,注册资金百万元以上的34家,超千万元的7家,涌现了正华集团、金河集团、天天乳业、常山生化、苹乐面粉机、惠康食品公司等一批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经营,具有较

强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集团。全县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59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80%。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县乡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县域经济是以产业为纽带、市场为导向、县域行政范围为基础,以实现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和产业高度聚合为途径的、既相对独立而又高度开放的一种经济形态。这就决定了,壮大县域经济首先要有一个立足自身发展水平、兼顾周边发展环境、适合时代和形势需要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就正定而言,多年来形成的良好经济基础为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周边县市千帆竞发、争相发展的态势在客观上对快速发展提出了要求,特别是当前正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纵贯全境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必将带来我县发展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今年被批准为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与国家16个相关部委的直接对口联系将更加紧密;作为石家庄1+4组团发展的重要成员,正定接受省会辐射的机会和能力将进一步增强;特别是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把正定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一梯队,要求我们率先发展、跨越式发展,充分发挥领跑作用,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全县干部群众抓发展、促发展、快发展的热情和信心。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并不断完善了以“两区一廊”为主要内容的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思路和目标。即:依托临省近市以及仅一河之隔的石家庄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一良好的区位优势,建设城东工业经济新区;立足于历史上形成的、正定火车站周边众多工业企业这一良好的基础优势,振兴铁西工业区;着眼于107国道、京广铁路、京深高速公路纵贯全境和拥有正定火车站、石家庄国际机场等良好的交通优势,全力打造沿107国道市场走廊,形成园区搭台、项目带动、产业引导新局面。以此为基础,寻求国企改革、民企发展、城市建设新突破,建立大稳定、招商引资、目标考核新机制,形成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金融安全、服务基层一线新格局,培育发展县域特色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进程,努力实现经济强县、文化名县、旅游大县的奋斗目标。

三、重点工作和措施

1、强化机遇意识,抓项目促发展。把国家宏观调控作为一次难得机遇,围绕国家产业政策,按照石家庄“1+4”组团发展的功能定位,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蓄势待发、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蓄势待发,就是在全国统一的宏观调控政策之下,抓住土地调整规划试点的机遇,与在谈项目特别是一批投资上千万元项目保持密切联系,等待条件成熟,抢占先机;顺势而为,就是在现行政策下,利用闲散厂房、废弃沙坑和沙滩地上小项目;乘势而上,就是乘全县干部对项目形成的共识之势、民营经济发展之势、文化名县之势、石家庄1+4组团之势,把抓发展、上项目变为落实第一要务的具体实践,精心谋划、跑办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能够带动全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支撑项目。重点抓好一期工程投资4亿元的小商品市场建设项目,使之成为我县市场走廊中

一大亮点。

2、坚持不懈地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按照“政策鼓励、环境营造、资金协调、名牌培育”的思路,在政策上进一步放宽放活,鼓励民营企业所有者、经营者不断创新管理机制,改进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正华集团、金河集团、天天乳业集团、先锋饲料、小蜜蜂集团等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民营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促进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特别是把被国家发改委列为“高新技术推进项目”、被国家经贸委列入“双高一优”项目、被省政府列入“示范工程”、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具体扶持大户的常山生化集团作为重点,突出抓好。

3、着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业是正定的一个特色产业,有着较为雄厚的发展基础。围绕隆兴寺周边环境改造,占地40亩的龙腾苑即将竣工;临济宗祖庭临济寺的扩建已列入议事日程,并成立了专门班子,搞出规划,从现有的28亩扩至150亩;成立了赵子龙文化研究会,香港赵氏宗亲总会会长赵伟胜等前来考察赵云庙;请《地道战》编导任旭东、编剧王俊益、徐国腾到高平故地重游,申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的新展馆正在布展,扩建也正在运筹之中。通过做大做强这些名牌并加以综合利用,切实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4、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我县作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充分利用与国家16个部委直接对口联系的优势,不断加大“跑部进京、招商引资”力度,主动上门争取国家在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同时,广泛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益的专题招商活动,不断提高招商引资规模和水平,使更多的域外生产要素向正定聚集。

5、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着力抓好四个环境:一是营造政通人和、人心思进的政治环境。在各级干部中大力倡导逢先必争、有奖必拿的争先创优精神,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和智慧,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营造快捷高效、公开透明的服务环境。以服务企业发展、服务金融安全、服务基层一线为内容,抓好各项制度和机制建设,整合、精简部门管理职能,实行“一条龙”办公,提供零距离服务。三是营造安生生产、放心经营的社会环境。加强执法监督,实施“放心工程”,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以建设“诚信正定”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诚信建设,开展诚信经营、诚信合作、诚信服务活动,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提高全民诚信意识,营造诚信社会氛围。开展专项治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欺行霸市等违法行为,保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是营造绿化美化、舒适愉快的自然环境。积极推进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抓好绿化、美化、亮化,完善水、电、暖、路、气等城市基础设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使正定真正成为有识之士干事、创业、经商的一方热土。

四、几点体会

县情不一样,发展思路就不一样;时间推移了,社会发展了,工作思路还要不断地做出调整。在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的谋划上,虽然各有各的不同,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以下几点应该是共同的:一是必须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谋划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善于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的大政方针,辩证分析纷繁复杂的形势,在面临机遇时快速反映、迅速行动,在面对挑战时科学应对、趋利避害,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比如,在带领全县人民加快发展过程中,我们先后经历了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等一系列重大考验,有机遇也有挑战。正是较好地坚持了上述原则,因此在非典肆虐时,我县禽蛋外销不仅没有受到严重影响,而且由于我们唱好了“正定无疫情”这出戏,还实现了鸡蛋直销香港;由于国家实行最严厉的土地保护政策,项目占地受到一定影响,但我们没有将其看成困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机遇来对待,利用闲散厂房、废弃沙坑和沙滩地发展小项目,至今竣工46个,在建41个,吸引投资6881万元。二是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扭住关键环节不放松。推进一个地方事业的发展,既要统筹兼顾、整体推进,还必须善于找准抓住对全局有影响的关键环节,实施强力攻坚。去年以来,我们继续扭住六项重点经济工作不放松,积极统筹城乡发展,大力优化发展环境,抓住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活跃了工作全局。三是必须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素质不停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必须以提高执政能力为重点,大力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努力增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增进各级党组织的团结与活力,使之成为全面建设小康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特别要重视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如凝心聚力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攻坚克难的能力、自我约束的能力等,这是把思路和目标化作现实的根本保证。四是必须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不达目的不罢休。我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承担着率先发展的重任。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必须按照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在真抓实干上下功夫;必须认真落实省委关于“把各项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的要求,在狠抓落实上功夫。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县广泛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带领全县上下振奋精神抓落实,强化责任抓落实,讲究方法抓落实,坚持标准抓落实,提高效率抓落实,突出重点抓落实,形成合力抓落实,加强领导抓落实,使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真正成为一种风气,促进了“千斤重担大家挑、合力同心抓落实”良好局面的形成,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和顺利开展。


第二篇: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 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 1

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 2

实际工作的指导也会是十分有害的。无论到什么时候,“三农”只会减少,不可能被全部“化”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三农”工作的整体思路还只能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立足“三农”抓“三农”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化。如果现在的工作重点就把农业自身的现代化扔到一边,都去跳出“三农”搞“三化”,不仅“三农”会遭受巨大损失,“三化”也必然成为空中楼阁。偏向不纠正,可能会给实际工作造成极大混乱。

2、既要立足“县域”抓“县域”,也要跳出县域抓县域。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首先立足本县资源优势的转化,这无疑是对的,但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我们的眼光切不可自觉不自觉地被行政区划的边界框住,只注重行政区划内自然资源、经济要素的组合。对于本地的资源优势,要放开眼界,发挥其辐射力和吸引力,进行“走出去”和“请进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优势的整合、重组,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臵。同时,对于本地没有的自然资源,同样可以利用本地人文的、地理的、体制的和环境的等各种优势去吸引过来,聚合成本地的经济优势。实际上,这一点在许多地方都早已存在了,但恐怕有的是自觉的,而有的是“自发”的,只有十分明确地确立这个思路或指导思想,才能更主动地、全面地、充分地去指导、引导和支持这项工作的开展。

3

3、加速发展的目标规划,既要防止保守,又要防止冒进。十六大确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已经深入民心,但实际要贯彻好,还需要艰苦努力。在当前各地纷纷制订发展规划,明争暗赛加快发展中,有许多现象值得冷静研究,以防止出现偏向,比如:

一是许多地方制订的发展规划和配套政策措施,都明确了要发展、扶持的重点产业、产品,年度计划确定了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等。一方面,这是很必要的,只要提高科学性,对实际工作就会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促进作用。但是另一方面,如果这些规划、计划和配套扶持政策过于具体、过于钢性,不能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瞬息万变、新增长点和新衰落点都在不断涌现,特别是优胜劣汰等规律性,则这些规划计划就仍然“计划经济”的性质太多了,必然会制约经济发展。最明显的是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项目的规划、计划和扶持政策,如果不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则要么会使经济发展受损失,要么使规划、计划变成一纸空文。所谓“计划赶不上变化”,就是如此。所以,我们制订的规划、计划等,一定要有动态性、开放性、开发性。对发展重点,包括重点产业、行业、企业、项目等,要动态管理,见了好苗就浇水,扶不起的阿斗就不硬扶。

二是许多地方制定的规划及实际的工作都在争取跨跃式发展,跨跃的原因和措施都是资源、改革、观念等后发优 4

势。这个加快发展、竞相前进的指导思想和精神状态是必要的。问题在于,这都必须建立在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实际可能出发,真正弄清究竟有哪些后发优势,其后发的条件能达到多少,发挥的效果能有多大。要十分注意防止在这种情况下非常容易出现的领导导向“大跃进”,指标逼出浮夸风,追求政绩“放卫星”。

二、调整财政金融政策,加大和改进国家对县域经济特别是“三农”的支持力度。

关于为什么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各界已有广泛讨论。除“三农”发展对整个经济的重要性外,许多同志还特别强调了计划经济下行政干预造成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户籍制度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等,以致造成了工业剥削农业,城乡差别等,所以现在需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我认为这确实是一个原因,但不能片面强调。因为这必然导致只要放开农产品价格、放开户籍管制制度就可以解决问题了。我们还必须看到并充分重视问题的另一方面:农产品不可能象工业品那样通过快速的、大量的更新产品而获得超额利润;各类家庭在温饱问题解决后思格尔系数下降必然造成农产品供应日益加剧的“相对过剩”;农业生产方式中生产资料的改进特别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土地集中、农业经营方式和组织结构的调整等,在城市和工业发展到相当程度之前不可能象工业生产方式那样快速的发展和提高。这 5

样,在工业出现和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在与工业的竞争中必然处于不利地位,必然是不平等的竞争,价值规律在这方面的缺陷只靠市场竞争是不可能解决的。同时,由于工业主要是依托城市而产生、发展的,所以上述“不平等”因素也就决定了农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在社会整体发展中必然处于不利地位、必然是不平等的竞争。正因为如此,世界上多数发达国家在“发达”之前都存在“工业剥削农业”,而它们在发达过程中也都实行了各种各样的政府保护农业、支持农村的政策和措施。所以,在当前“三农”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三农”自身的需要,也成为社会整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工业发展的需要时,就必然由政府主导这只看得见的手去干预经济,以财政、货币甚至直接行政手段去支持农业的发展。如果只任市场去调节,则这种社会畸形只能不断加剧。

关于财政政策的调整,值得注意的有三个问题:一是要加大支农力度和调整支农资金结构。加大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尽快改变对农村“取大于予”的局面,这一点已基本形成了共识。值得研究的是,现在支农的对象多是农业基础设施、农村公用设施、纯农业的开发项目等,而对农村中的能直接生钱、创造效益的二三产业的支持还微乎其微。实际现在许多农村的资源开发、农产品转化项目因资金制约无法起步,或无法迅速扩大的问题比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更突出、更迫切,财政支农资金应加大对它们的扶持力度,这样 6

做对这些地方的整体发展更有利、作用更大。二是改进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方式。现有的各类财政支农资金主要是拿给县、乡、村去直接投资搞项目建设,或直接给农户去搞生产开发。这种方式往往效果差、风险大、资金流失严重。实际上,其中许多项目可以由县、乡、村出面组织或农民合作组成各类开发性实体或经营性企业,财政支农资金以补助、配股、担保、贴息、项目保险或奖励等形式去支持这些事业的发展,投资农业投资项目,以等量的财政资金去“四两拨千斤”,撬动各类民间资金和银行资金投向“三农”项目。这样做的实质,是以财政资金作补贴,使社会资金投向农业能获得与投资工业大致相当的平均利润,弥补价值规律在调节“三农”发展方面的缺陷。同时,项目的企业化运作,还会因产权清晰、主体明确而大大提高运营质量和效果,会通过财政对农业开发的支持而加速农村市场化的步伐。三是要注意扶优扶强,扶持重点。要按照“抓龙头就是抓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指导思想,尽量改变现有许多扶持农业结构调整、扶持农村搞开发的资金撒胡椒面,直接用于支持所有农户或零星小户的做法,把有限财力重点用于支持各地的各类龙头企业的发展,以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和农业结构调整。现在好多支农资金因没有好项目或农民不愿干而用不出去,同时又有好多龙头企业因资金困难不能迅速壮大,就充分说明了这样调整的必要 7

性。

关于金融政策:金融业务近年来在农村的大幅减少,既是市场经济发展中工业农业生产方式、产品市场特点的必然结果,同时它又必然加剧农村经济发展的萎缩。农村经济要快速发展,必须有金融业务在农村的大发展为前提。一是要引导商业银行恢复和扩大农贷业务。一方面,要运用前述财政、担保、贴息、保险、资金补助等手段吸引商业银行资金向农村投放,依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农村发展需要,对各类涉农项目分别确定使项目运营能获得“平均利润”因而银行对农业贷款也能获得平均利润的“补贴”额度。另一方面,现在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济效益,把许多精力转向了“中间业务”。对农业的贷款甚至整个业务中全部贷款业务的比例都在大大下降。对此,国家应硬性进行干涉,即对各金融机构整个业务量中贷款业务应达到多大比例,贷款业务中涉农贷款应达到多大比例等应作出硬性规定。政府不应该指令银行给哪个企业、哪个项目贷款,但适应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对整个银行的业务结构、贷款结构进行干预则是必需的,否则,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能顺利进行,而结构失衡却在所难免。二是农业发展银行应名实相符,成为与国家“三农”政策相对应的、全面支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性银行,对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各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三是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要审慎进行。农 8

村信用社虽然一直挂着“集体”性质的牌子,实际在相当长时期内其管理与运作跟国家商业银行没什么区别。因此,农村信用社的历史包袱同样应享受与国有银行一样的“核呆”政策;否则,农村信用社不仅不可能真正承担“振兴农业”的应有作用,反而是引发金融风险“定时燃烧弹”,一旦条件成熟就会爆炸,在农村信用社今后的运营中,一方面,农村信用社来自储蓄存款的资金应与国家商业银行一样按市场机制运作,另一方面,从当前各个银行和农村的实际看,农村信用社又必需承担一定的政策性业务。那么,它承担的这部分政策性业务的资金来源和效益、风险等,则应由国家给予补助或补贴。四是邮政储蓄对农村的抽血机制应尽快改变。例如通过中央银行再贷款给本县的农村信用社,或其它合适的方式、途径等。五是对县以下企业的“评级”标准应进行调整。如果把它们的要求与城市企业一样要求,则银行资金再充裕也很难轮到给县以下企业贷款。

三、正确引导和支持农业劳动力的转移

正确引导并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也是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有战略性意义的问题。但是,无论当前还是长远看,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却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原则,即既注重向城镇的转移,又注重就地转移。有两个很明显的原因:一是我国农业人口众多,要象西方发达国家那样把农村人口降到10甚至5以下,不说不可能, 9

起码会比它要漫长得多。二是在工业化、城镇化及与此相联系的农业劳动力及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方面,越后发达国家困难越大,有多方面甚至是不可比的,因为越后发达国家向世界市场输出产品的能力整体上与先发达国家越无法相比,因此,靠世界市场拉动本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成份就越小。任何忽视就地转移而只强调“向城镇转移”的理论和政策导向,都是要不得的。

1、向城镇的转移及城镇的发展。首要的还是工业的展,以工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的发展也即以

二、三产的发展为劳动力转移创造就业岗位和收入来源,以城镇发展为劳动力转移创造安家的条件。现在许多同志在谈“三农”问题时首先谈城镇化建设,其实城镇化建设必须与

一、二、三产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脱离了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一、二产业发展需要盲目扩张城镇建设,很容易造成城镇建设的泡沫化,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应该指出的是:①工业发展与农业发展必须兼顾,不考虑工业发展的需要,而只强调“三农”需要是片面的、不切实际的;②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中,支持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是已定的产业政策,这个政策应进一步完善。即现有支持政策中对企业的选择标准,绝大多数县域企业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在这些政策的支持标准中,应降低对县域的资源转化型企业、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门槛。 10

这样做,无论就政策发挥的经济效益、对县域经济的发展还是对整体工业布局的调整都是有利的。

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真正实现,是农民居家迁入城镇,而不是所有的“打工者”。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鼓励转移的政策和措施,就必须进一步分析哪些人可能是“居家迁入者”,具体用什么鼓励措施。就当前情况看,今后一个时期可能居家迁入城镇的主要是:到城镇创业并已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发展者;夫妻双方都在城镇打工,已有一定积蓄者;夫妻双方都在城镇打工而生育子女者,他们为了子女的发展会千方百计在城里定居;农村中已有一定规模的私营企业主或以各种途径先富起来、有了相当积蓄而追求生活、文化等条件提高者等等。一般的打工人员,由于其收入低、工作不稳定、家庭成员多数还在农村等,很难居家迁入城镇。如果我们盲目地鼓励、鼓动这部分人入城,则要么政策目标难以实现,要么他们迁入了城镇后,成为城镇中的贫困人口,从而引发新的社会问题。

2、就地转移及乡镇企业的发展。要实现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就必须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一提发展乡镇企业,许多人都感到犹豫或忌讳。其实过去乡镇企业曾蓬勃发展,说明了它的发展潜力,而大批乡镇企业的快速灭亡,主要原因是其集体性质的产权弊端。现在我们要发展的乡镇企业,是乡镇村属地内的各种类型的民营企业,完全不必担心过去 11

那种现象的重现。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需要形成氛围特别是消除过去“阴影”的影响,需要营造各种有利乡镇企业发展的环境外,特别还需要前面已提到过的财政货币政策的支持。从现有财政支农资金中切出一块来,用于对乡镇企业的贷款贴息、担保、资金补助、配套贷款、保险等,无论其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果,肯定都会好得多。一些人思想上总认为财政支农资金无偿贴给国有企业,或无偿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科教文卫事业,或以退耕还林等形式给予所有农户等是应该的,而若用于无偿扶持个体、私营或合伙企业就不应该,这种观念必须尽快转变。

现在还有一种意见,就是为了加快城镇化步伐,应采取措施把农村的乡镇企业搬迁到城镇去。这无论从正确性还是可能性上看都是明显不妥的。我们只能用城镇的聚集效应使企业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便于发展来吸引乡镇企业,万万不可不顾经济帐而盲目“拉郞配”。可行的政策选择是:一方面引导乡镇企业增量部分到城镇去办。一方面对在农村更便于发展的乡镇企业也要一视同仁地大力支持。

3、农民的素质提高、观念转变与县域职业培训体系的发展。劳务输出在许多地方发展不起来,是因为农民素质不适应,或观念老化、宁肯在家闲呆着也不愿出去赚钱。许多农村有十分有利的开发、创业条件,而农民的素质、观念跟 12

不上,“赚起赔不起”不敢去干或想干不会干。所以,观念陈旧、素质低下是制约农业劳动力转移、以至制约农村发展的另一个瓶颈,甚至比货币短缺的制约还严重得多、直接得多、紧迫得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大力发展县一级的职业技术培训。当前县一级职业技术培训相对于农业劳动力转移而言,主要问题是规模小、收费高、培训内容针对性或适应性不强。所以,各级财政应高度重视、切实加大这方面的投入,而各职业培训机构则应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培训内容。也可以设想,农村的基础教育主要由县以上各级政府承担,职业教育和培训主要由县、乡、村承担。

4、要鼓励和支持城里人上山下乡创业办企业。由于观念、技术、资金、社会关系等诸多原因,城里的干部、职工、个体私营企业到农村去进行一、二、三产业方面的创业,在一些地方已出现了很好的典型,应该大力宣传、鼓励和支持。发展下去,在许多地方这可能成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带动农民创业的一个较好的途径。

13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报告

20xx20xx年中国县域经济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56A327县域经济20xx20xx年中国县域经济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xx)CASS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xx在京发布发表于20xx04301730由article344634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协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重大成果发布会中国县...

20xx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xx年全省新登记民营企业含个体户6157万户增长312占新登记企业户数的981新登记注册资本金20xx25亿元增长164占新注册资本的769其中新登记私营企业69万户新登记注册资本金138890亿元新登记个...

重庆市20xx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重庆市20xx年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xx63一20xx年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一县域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区域发展趋向协调预计全年31个区县本报告中经济数据均为主城九区以外的31个区县的数据实现GDP4750亿元同比...

20xx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20xx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xx0330省委政策研究室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统计局十一五时期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一主三化的方针不动摇坚持不懈做好打基础管长远工作不放松不断加...

20xx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洞口县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xx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项目带动产业升级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发...

县域经济发展考察报告

关于江浙六县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的考察报告根据市委主要领导的安排近日我们赴江苏省江阴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昆山市和浙江省慈溪市绍兴县就县域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此次考察的六个县市都处于...

关于湄潭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华东交通大学大学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关于湄潭县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邓皓33邓皓女19xx年生贵州遵义湄潭人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会计学专业093班电话136xxxxxxxx邮箱1057591169qqcom华东交通...

运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

运城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及建议运城市政府公众信息网www20xx年09月27日文章来源市统计局县域经济是指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具有地域特色和...

20xx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报告

20xx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报告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统计局根据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办法鄂办发20xx45号的要求和分工省经信委会同省统计局等有关部门对全省80个县市区20xx年经济发展情况进...

工业园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

工业园区助推县域经济发展渭南市工业园区发展现状调查陕西调查第32期总第305期20xx115103700工业园区是依托市县区域形成的一种聚集型的产业圈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县域经济发展紧密相连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

县域经济工作情况报告

县十一五期间及20xx年县域经济工作情况和20xx年县域经济工作计划的报告州县域经济发展协调小组办公室按照你办关于报送县域经济工作情况和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我县及时安排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十一五期间及20xx年县域经...

县域经济发展报告(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