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一个人读书笔记

时间:2024.5.13

《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一个人》阅读笔记

弗朗西斯福山在19xx年写下了一本名为《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一个人》的书籍,在这本书中,福山认为历史已经终结在一七七六年美国独立或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或者黑格尔说的一八O六年拿破仑打败普鲁士,因为从那时起人类社会的基本准则就已经确立了,此后人们所作的一切只是为了实现这“自由民主”的原则。也就是说,历史不会再以超出资本主义的更高形态出现在大家面前,进步发展的历史就此终结。

然而,我认为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在第一章节的第一部分,福山首先极为详尽地描述了充满悲观主义的二十世纪,在此,他列举了一战所出现的“新型诸恶”、二战中希特勒德意志和斯大林前苏联所犯下的屠杀。甚至对于最为乐观的美国人,在越战中都有“第一个死亡粉碎了信念”这样对于年轻士兵产生心理冲击进而产生的悲观主义。这些事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当局结合了实际上与政治同流合污的科技的力量为他们自己极权主义服务。在他看来,极权主义是缺乏正统性的,所以势必是要倒台的。举苏联解体的例子,他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经济问题,而他又把这归结为体制的正统性问题,因为正统性需要一定实际东西的支持,并且正统性能支持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因而是很重要的一个必备素质。

这一段想要论述的无非就是这一系列的悲剧都是因为历史的发展已经到头了,前方没有出现任何新希望的曙光,尤其是苏联解体,在他看来更是对于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反面肯定。自由民主的国家是

人人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因为这样一个国家的体制在现在是人人都能看得见的,是真实存在的,在其制度下发展起来的自由主义典范美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比较高。

在此,我认为他的“既定的历史即为历史的终点”这样的观点是不对的。事物的发展在于不断地“否定”,苏联解体就是对于自身内部制度的不合理之处比如政治专制和过于严重的计划经济等等的“扬弃”。这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的。在我们看来,有些事情走向衰落必定意味着不好的终结,但实际上这也可以是一个好的开始,存在于事物内部的否定因素使得事物无法维持的部分消亡,从而从反面促进了事物发展。现在再看俄罗斯,远比二十年前经济政治一团糟的情况要好了许多,不合理的老人政治已经有所修正,年轻的梅德韦杰夫和普京让俄罗斯经济在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如今欧债危机中没有造成太大伤害,普京在位期间,经济还获得一定增长,而如今的俄罗斯也正积极申请加入世贸组织。由此可见,从当年的苏联解体到今日俄罗斯,不断地量变引发质变,是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已经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对于西方人来说,意识形态作为一个政治甚至文化上的区分度来说或许很重要,但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我还是相信,不要局限于教条的某某“主义”,而是要结合自身情况从实际出发,更为可靠。

在书后译者提问篇当中,译者问福山:“可不可能资本主义正是这一些问题的原因,就因为是根源,所以在同一系统中才没有办法解决?”福山回答:“没有可能,近数十年,资本主义社会里每个人生

活都改善了一点,只是居上层的人又改善得多了一点。长期来看,每个人都有所取善。至于社会主义之下,却是恒常的贫穷。”译者又问资本主义是对社会主义做铺垫,有没有这种可能,福山表示任何对社会主义有所尝试的国家已经尝到了恶果,所以并没有可能。

首先,这里,福山对于未来的历史观念是一种近乎静止的历史观。因为他只是着眼于现在、过去那些看得见的事实,却无法超出现实做出辩证的分析。我们都知道历史是在不断变化的,一点一点的量变会引起质变。但是,因为现阶段资本主义的果实大到人们无法忽视,所以,这样的制度以及这种制度下宣扬的“自由民主”等衍生品成了一好百好的宣传物品。经验主义让他看问题比较狭隘,并且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正在衰亡的事实(苏联解体)中积极的那一方面。而且,资本主义国家并没有他想得那么完美,需知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在本书第五章的“当黑格尔遇到马克思”部分,就阐释了矛盾的普遍性,然而福山明显只愿意用这种正确的马克思式的论调使用在一些起不到关键作用的地方即论述罗马法律的崩溃根源和基督世界经济问题纠纷。当然,他不说并不代表事实不存在,资本主义也有其不可调和的根本矛盾——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这就是他的第一个问题:“对未来的历史缺乏辩证观点。”

其次,将资本主义形容成所有人、所有国家都应该遵循的道路,是一个完美且无需苛责的制度。真的是“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得到了改善吗?那么,在美国为什么还会存在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为什么还会在最富的曼哈顿旁边依然存在贫民窟?难道说贫民窟确实得到了

改善,比如提供吃住但限制自由吗?(有些黑人区贫民窟)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中劳资之间的博弈纯粹是零和博弈,。因为它需要积累资本,而资本来自劳动力产生的剩余价值,“剩余价值”之所以“剩余”,不是通过剥削还能通过什么手段来获得呢?在此,法兰克福学派的马尔库塞也指控——“如果打字员打扮得和老板的女儿一样漂亮、如果黑人也拥有凯迪拉克、如果他们阅读同样的报纸,这种相似并不表示阶级的消失。”这样一来,还能真正实现福山所说的“自由民主”吗?显然不行。因为阶级依然存在,不平等的雇佣关系依然存在,在这样的基础上,我们能看到的自由民主只是建立在被人定义为“民主自由”下的一种停留在其表面的生活形态,真正的自由民主依然受到了不平等等众多因素的限制。

第三点,“社会主义是恒常的贫穷。”首先,在福山回答的那句话中,他清楚地说出“资本主义长期发展”,也就是说,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时日了,就算从他所认为的所谓“历史终结”的一七八七年开始算起,到二十世纪末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更不用说,资本主义产生的更早,发展的总时间也更长。但是,社会主义国家从兴起到福山所处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也只有一百年不到的短暂时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他便断定社会主义的结局不会美好,他看到了施行社会主义制度的苏联在最后时期人民贫穷的情景,就断定社会主义是“恒常的贫穷”。看到了苏联解体,就认为社会主义没有好结果,对于这种制度有所尝试的国家“都”已尝到恶果。然而,社会主义国家只是一个大的概念,具体施行情况每

个国家都不一样。就像资本主义一样,美国和欧洲,福山还说他认为欧洲市场更能在他的单向度概念上走得更远呢,说明资本主义制度施行在国与国之间也是有差异的。由此,我们承认了同一制度在不同国家里实行的差异性。接下来,苏联解体是因为他的“社会主义”将所有人民劳动所产生的物质上缴国家,导致经济的停滞和崩溃,这是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上走上了歧途。因为苏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因而福山不大愿意去看看其他叫做社会主义却有着不同形态的“社会主义国家”,比如古巴。(应当承认,由于当时历史的局限性,看不到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也是可以谅解的。)从今天来看,福山主义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并没有“恒常贫穷”。在社会发展平稳有序且教育医疗有保障的古巴,虽然大家都不富,但是大家都一样就相对公平了,更重要的是,也不是“恒常贫穷”。所以,福山式的停滞性历史思维使得他看问题太过于局限。正因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尝试的失败,证明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从苏联失败的教训上获得经验更能促进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和实施。这也正是历史告诉我们的“辩证法”。

下面,我们从一个细节方面去分析一下福山论点的不足之处。 福山论述“历史往一定方向发展(见书p93-p97)”使用的论据是战争的震撼和军事的发展所带动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然,科技发展并不仅仅运用在军事领域,在后文福山也提到用于改善人们的生活。从表面上看,战争是促使国家发展的有利因素,因为战争的需要,所以要发展武器发展军事,这一切的需要拉动了经济增长,盘活了国家

经济。实际上,马尔库塞也认为这些正是统治阶级将人民团结起来办某一件对国家(或是统治阶级自身)有利的事的最好理由。因为此时,个人利益在某种程度上和国家利益牵扯在一起,统治阶级乘此时机加紧舆论宣传灌输思想。美苏争霸搞军备竞赛的时候正是这样的场景。但是,美国最终经济得到发展(卖军火也算),苏联却遭遇经济崩溃最后瓦解,这也说明不是每个国家经历同一性质事件的时候都会有同样的结果,矛盾具有差异性。但是,用战争的方法维持一国发展,势必会影响其他的国家,比如两伊战争、北约轰炸南联盟、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等等,况且战争是一把双刃家,即使战胜的国家——二战中的盟军,或是发动战争并且拥有绝对优势的国家——美伊战争中的美国,最终还是会受到战争的反噬,比如如今经济危机使得奥巴马政府不得不劳神费力撤离驻伊部队以解决布什政府丢下的烂摊子。而且,战争也并不能作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科学进步的恒久手段,因为人类发展讲求的并不是损人利己,从道德层面上来看,战争显然不符合各国合作共赢的时代精神。战争主义思想显然是深受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是资本家考虑问题方式下的一个产物,却明显不符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大趋势。

但这是否意味着科学实际上在操纵历史的发展呢?并非如此。实际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道路依然为人类所掌控,科技本身虽没有任何政治立场,但是发展它的人却摆脱不了政治的影响。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科技发展对历史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影响的。不过,不能光从科技的单一角度出发去分析历史发展的问题,这样显然是不够客观并

且显得片面,科技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但是如何证明科学给生活带来的重要影响对历史发展方向起到了足以影响大局的作用呢,福山在此还是缺乏更进一步的说明。

在文末访谈中,福山给“自由主义”下了定义,即:“经济上遵从资本主义;政治上尽量给予人民自由,对政府的权利有所限制。”在整个行文过程中,都可以看到福山对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不吝言辞的赞颂,他将此作为历史终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也足以看出他认为这种制度已经完美到想不出还有比它更高的形态了。但是,让我们来看看历史在福山写完这本书之后是怎么发展的吧。

二零零八年影响全球的美国金融危机,二零一一年欧债危机。这些危机都是从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开始爆发的。在福山心中的那个完美的“自由民主”的资本主义出现了很大的缺陷,变得不再完美。这是否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历史没有终结”呢?这一切的原因,就是所谓的“自由”——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以及所带来的监管不力,引发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此处产生的矛盾正是长期存在于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而这样的矛盾也是能够推动事物发展的力量。

对于“民主”,在第一章“最容易崩溃的社会”这一部分,福山提出:“民主就因为这种民主性格——意见的多样性和民主讨论所附带的自我怀疑和自我批判而受到了损害。”这里福山认为资本主义中任何不平不满的声音都会对这种制度造成损害性干扰,因而以批判自由为特征的社会是唯一有生存价值的社会,也是最易崩溃的社会。我们知道意见有好坏之分,也知道不同的意见产生差异性后果。但是,

差异性的存在是批判存在的前提,自我怀疑和自我批判通过不断否定即否定之否定,才能使自身得到不断的修正和完善,这是事物发展的实际过程所必须经历的。所以不可以过分放大它的坏处和对其坏处的恐惧而造成对于事物整体发展的误导。至于“容易崩溃”,这倒是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自由民主的国家,政府应当保护那些想要推翻他的人民吗?

《历史的终结和最后一个人》是一本让我们能对比马克思主义和其他思想主义的参考读本,书中观点尽管许多无法赞同,但也有许多观点新颖且对我们的思想有所启发,总体来说,值得耐心读下来。


第二篇:历史的终结


读《历史的终结及最后的人》有感

历史有没有方向?如果有,他又位于何方,离今天的我们究竟有多远呢?这个问题是这样令人困扰,同时又是这样的吸引人,以至于它几乎是几千年来的学者一直热衷于思考的问题,直到今天依然不减其魅力。人类对于未来的好奇心是如此强烈,以致于种种对未来的关注(或科学或迷信或宗教)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哪怕心目中的桃源牧歌只是乌托邦的幻觉,也足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这恰恰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关键。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永远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之源。正像迈斯纳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主义和民粹主义留给后人的精神财富看成是一种乌托邦精神一样,对人类美好未来的憧憬永远是人类发展的动力之源。他说,历史的动力不是乌托邦的实现,而是对它的追求,可以说,没有了乌托邦就没有了人类历史。

在后冷战时代的西方思想界.盛行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我们早已熟悉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萨谬尔〃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另一种则是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博士弗兰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19xx年夏,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在《国家利益》杂志上发表了《历史的终结》一文,很快在学术界引起了轩然大波,或褒或贬不绝于耳,形成了一股弥漫全球的?终结热?。他认为自由制度也许是?人类意识形态发展的终点?,是历史的终结,人类已经找不出比自由主义更好的更加完美的意识形态了。福山把民族主义作为一个达到这个普遍同质的社会不可小视的羁绊,尤其是在历史的终结论提出来以后,形形色色的民族主义却愈演愈烈。《历史的终结》把自由

民主制度看成具有全球的普遍有效性,成为具有代表性的?整全性学说?。

纵览全书,福山的观点更接近于自由主义。通过详实的历史资料,福山论证了一个成功的社会建立在效率和公平的协调上。他指出许多国家的经验证明了将简单的公平概念臵于效率,最终两者都将失去。而当效率臵于公平之前,才有机会兼顾两者。事实上,福山与米尔顿〃弗里德曼不谋而合,反对如罗尔斯那样过分拘泥于公平的概念,相信结果对事件评估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坚持认为机会平等才是唯一可取的公平,并且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背景下,机会公平与效率是等价的。从某种意义上,提出最后之人的福山也是和弗里德曼一样的不公平的捍卫者。同时,福山也坦诚的指出倡导机会公平的社会最后也不是没有隐忧的。如黑格尔所言,人类自身有追求承认的天性,再没有什么能比自由民主可以更好的,从多数人的角度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另一方面,这种天性令人不安的是令人们总是希望将自己臵于他人之上。正是这种创造不平等的贪婪的天性在促进人不断奋斗,社会不断进步。而正是这种倾向造成以往所有社会的不稳定,并最终导致其覆灭。福山认为,?最初的人?在?承认欲望?的驱动下,?去寻求对方承认自己是人,而让自己生命暴露在死亡的战斗中?,历史因此而起。随着?承认欲望?的不断扩张,引起了人与人、公民与社会之间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而历史发展又是进步的和一元的,因此,到最后,冲突得以消失,矛盾得以解决,一个?普遍的同质国家?出现了。人类一直所向往的?承认欲望?也得以一劳永逸地满足。至于?普遍

的同质?,福山将它理解为?自由民主——由于以普遍平等的承认取代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可以完全解决承认的问题。人在历史过程中追求的驱动着往最后‘历史阶段’的是承认,人在世界中终于发现它,而且得到完整的满足?。就这样.?最初的人?随著?承认欲望?的满足,而成为?最后的人?(the Last man)之日,亦正是自由民主社会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终极形态之时。福山相信等级观念最终会同意识形态的历史一起走向尽头。

在福山的论述当中并不是那么的完美、没有纰漏。第一,福山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并不能完全说明他的论题。在福山看来,共产主义在东欧和苏联的溃败,意味着共产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终结。可是共产主义在苏联、东欧的不成功,就一定能推出共产主义的灭亡和失败吗?换句话说,自由主义在这个世界就没有能与之抗衡的意识形态了吗?显然,这其中并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其次,福山将全球现代化当成了全球的西化,仍是基于一种?西方文明中心论?的立场。他认为西方的文明是高级的,而其他的文明是低级的;西方的意识形态是普遍有效的,而其他的这是狭隘衰败的。可是事实上,全球现代化并不等于全球西化,东亚经济的发展还不足以论证这一点吗?并且,将一种意识形态大一统的凌驾于其他所有的价值体系之上,作为四海之内皆可行的准则,本来就是有悖于自由主义的实质。第二、福山将推动历史发展并导致历史终结的根本动力归结于人性是否合理?福山将人性作为历史发展的真实动力,福山把精神作为人性的本质,把精神、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发展当作历史前进的根本标志。这样人性中

的精神?承认欲望就成为历史发展的真实动力。而事实上,从历史的进程中来看,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归根结底是经济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改变。

在谈到历史方向性,福山强调了战争的作用。虽然一些国家可以做到,事实也的确如此,在非自由民主的体制下,维持了社会的表面上的稳定。但不管怎样,森严的等级制度对人的创造力的遏制,不可避免的使这些国家在于自由民主政权统治下的国家的竞争中处于下风。战争或战争的威胁将最终是那些拒绝自由民主的国家,自愿或非自愿的,通过让更多的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参与到政治中来,向自由民主的国家转变。福山的观点颠覆了我们长期受战争短期负的外部性的局限思维,证明了战争从长期来看,是很可能具有正的外部性的。事实上,毛泽东在提出?落后就要挨打?时,在脑海中浮现可能与此相似的过程。

在论证过程中,福山运用了两个假定,一个是民主国家热爱和平,即所谓的民主和平论,它声称民主国家的理性使互相之间的战争变得几乎不可能。二是技术与知识的历史是有方向性,大的倒退甚至自我毁灭的可能性并不大。关于前者,我认为,总的来说,是值得肯定的。因为民主国家因为受选举机制的约束使国家的代理人,即政府,对外总是以本国国民的利益优先,正如同古典经济学中的理性经济人,福山有理由相信,在每个自私自利的民主国家追求自身国家利益的同时,会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对这个只有民主国家的世界进行调节,最终达到增进所有国家的福利,乃至所有人的利益。但正如一些人批评古

典经济学时指出的,因为我们生活的世界远不完美,民主国家的世界也不应该被期望成是没有冲突的。事实上,在全书开头,福山已经强调了上个世纪的两次灾难在人们心中造成的悲观主义情结。但不可否认,历史不会,也不应是一个对过去的简单重复。所以,有理由相信,人类的智慧可以做到最好的吸收过去的错误,可以帮人们更好的利用自由民主。

如果说自由民主社会是历史发展的终极理想状态,那么有了自由民主是否就是历史的终结呢?换言之,自由主义是否已是放眼四海再无与之抗衡的意识形态呢?不可否认,自由和民主理论已深入人类的灵魂。民主和自由这种理念在目前尚无另一种激动人心的意识形态来替代,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它已无可匹敌。但民主的实践和自由的内涵却是不断充实与发展的,其永无止境的发展决定了历史不可能终结,自由主义的差异和包容性原则的内在要求,更决定了历史不可能终结。而且,自由主义并非就成为了一统天下、四海之内皆准的绝对真理。在实践生活中,社会福利国家的制度设计,本世纪以来劳工运动的成就,以及遍及世界的民族解放运动使我们能够更为复杂地看待 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历史关系;正当西方人陶醉在福山所营造的胜利气氛之中时之中时,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顾问布热津斯基却向人们发出警告:冷战的终结并不是历史的终结,并不就是资本主义和民主的必然胜利。

作为一本备受争议的著作,很自然的,人们同意其中的内容可多可少。但无可否认的是,福山对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最核心问题的回

答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他的理论无疑对我们加深我们自己,人类历史的理解起到了有益的帮助。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及读后感受全集

一童年高尔基好词摘录忽如其来飘忽兴趣盎然熠熠生辉鲜花绽放颤动激昂呈现好句摘录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那曲子中...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一怎样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提高认识读书笔记的形式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原文的特点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采用恰当的形式来写...

读书笔记和心得.

读书笔记活着》读书笔记只要活着《活着》讲述的是一个叫徐福贵的老人一生的故事,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的老人.作者的笔触很平静,没有刻意去烘托一种跌宕起伏的气氛,随着作者平实的叙述中,经历着主人公的一生苦乐哀愁…

读后感与读书笔记的区别

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区别读后感就是指读者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在读书时候的一些体会并写出来形成文字表达是对一部作品阅读后的感想体会一般是说你在看了这本书后受到了什么教育得到了什么启发读书笔记是指阅读书本时候为了积累...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我的理想教育读书笔记读完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我深受启发我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读了这本书之后使我对未...

如何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如何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读后感就是指读者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在读书时候的一些体会并写出来形成文字表达是对一部作品阅读后的感想体会一般是说你在看了这本书后受到了什么教育得到了什么启发读书笔记是指阅读书本时候为了积累...

怎样写好读后感和读书笔记

怎样写好读后感读后感是读了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写成的文章它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常写可以帮助学生提高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帮助学生丰富知识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辨别善恶真伪的能力...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

社会契约论读书笔记及感受社会契约论第一卷主要是讲契约论第二卷主要讲的是主权论我对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进行一下介绍第一卷在这一部分主要谈到约定和契约在第一卷的开头部分卢梭提到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p4其...

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及读后感受全集

六海底两万里熠熠生辉奇幻莫测震耳欲聋美不胜收惊天动地无穷无尽屹立不动毛骨悚然寸步难行英姿精确荒寂沸沸扬扬残酷破损零散沸腾的水流光彩夺目瑰丽无比尼摩船长说了一句话quot人类进步的实在是太慢了quot毫无疑问如果...

《大林和小林》读书笔记

大林和小林读书笔记张天翼是我国著名的作家今天我有幸读了他写的小说大林和小林故事讲的是大林和小林出生后不久他们的爸妈就死了父母去世后他们就到外面做工了半路上遇到了一只怪物为了不让怪物抓住兄弟俩就分开了小林见怪物没...

偷莎士比亚的贼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书籍题目偷莎士比亚的贼精彩片段1我一动不动地呆立在那儿好一阵子脑海里一片空白好像有人用重物狠狠地往我脑呆瓜上敲了一下接着我开始不停地想到底那笔记本为什么不见了我记得在剧院的包厢里明明已经把它放进口袋里了啊我把我...

读曾国藩白岩松和读书笔记

养心一日课四条1慎独则心安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做人应尽量问心无愧内心才会安宁2主敬则身强若人无终寡事无大小一一恭敬不能懈怠则身体之强健又何疑乎人遇到战争祭祀就会精神抖擞可见怀着敬畏之心才能强健3求仁则人悦欲...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