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读后感

时间:2024.5.9

修心,寻己

―读《瓦尔登湖》有感

丁娅丽

就像歌词里写的那样,“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单”,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迷失在尘世的繁华与喧闹之中,感觉这物欲盛世从不属于我们,曾经的一切追求不过是一场云烟。很多时候我们失落、失望,渴望着逃离,去自然的安谧中寻找一种本真的生存状态,寻求一种更诗意的生活,可我们却又难以割舍与尘世的牵绊,于是我们忍受着一切,渺小而卑微的活着。唯有梭罗,真正的放开了一切,与自然为伴,以心思考,用手中的笔幻化出一种沉静的力量,修补着世人的心。

19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正处于农业时代向工业时代的转型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成为主流思想,为了物质利益,人类变得贪婪而自私,自然也成了其欲望的牺牲品。

就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梭罗产生了深邃的思考。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而活,什么是生活的真正必需品?梭罗以自己在瓦尔登湖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独居经历给出了非教科书式的答案。

正如查普曼的歌那样:这虚伪的人类社会,为了尘世的宏伟,把天上的种种快乐稀释成了空气。生活不要被物质所奴役。梭罗谈到:“文明改善了房屋,却没有同时改善房屋中的人。文明打造出了一座皇宫,可是要造出贵族和国王却没有那么容易。”如果人类的大部分时间只是用来获得粗鄙的必需品和享受舒适的生活,而不注重精神层面的进步,那么人类作为文明人和野蛮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阶级的奢侈背后必有另一个阶级的贫苦。资产阶级在华丽的房屋中享受的同时,几乎完成了这个世纪所有享有盛名的工程的贫苦技工可能正蜷缩在某个破旧的棚屋里。他们是沉默的穷人。他们买不起房,甚至死不起人,办一个像样的葬礼对他们来说太难,或许他们所过的每一天对他们而言都是忍受。我突然想起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里沈佳宜说过的一句话:“很多事都是徒劳无功的。”虽然与此处不是指同一件事,但道理都差不多,劳动换回的也只是劳

动,苦痛正是自身劳动的回报。当很多事情我们不能改变,我们唯有改变现在的自己,韬光养晦,而不要在本来可以改变命运的时候却偏偏只是无所事事的抱怨生不逢时,命运多舛。梭罗在书中谈到:“不管天气怎样,也不管气候如何,任何时候我都渴望改变我的境遇,并要在手杖上刻下标记;过去和未来的交叉点正是现在,我就站在这个起点上。”穷人有时会羡慕成功者的生活,可那也只是生活方式中的一种,为什么要夸耀这一种,贬低另一种呢?把握现在,深深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过得扎实简单,把一切不属于生活的内容剔除的干净利落,把生活逼到绝处,简单最基本的形式,简单,简单,再简单。

在每一个大晴天的日子里,我都会对自己说生活不要太矫情,不要想太多,活得简单一点。固执与矫情总会让人失去很多重要的东西。初中时同学评价我是一根筋,我以一种抵触的态度去否认我的固执。可当我随着年龄的增长意识到自己的固执与过分自尊时,固执已悄然成为一种习惯,戒掉又变得很难,如此,我便不经意的伤害着自己和最亲的人。久而久之,有些人来了又走,有些人在对我的包容与原谅中留下。这并不是一种最好的筛选,因为在离去的人里也有我的遗憾,在逝去的过往里也残留着许多美好的回忆。当如果﹑就不仅仅是关联词,后悔药成为一种渴求,那么许多从未意识和注意的东西便早已深深地印入了我的内心。我从不喜欢听大道理,因为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正当年龄的人,有自己要走和喜欢走的青春,即使这样孤注一掷的后果是摔得头破血流。我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差,受不得一点点批评指责,即使对象是很爱我我也很爱他的人,即使内容是最中肯但带些刺的建议,我也难以接受。这样的我一直在努力生活与成长着,一直在向简单的生活靠近着。虽然此段我所谈论的简单的生活方式是思想的简单,活得真实,与梭罗的简单有些许不同,但我想本质都是相同的。

谈到生活的必需品,梭罗认为穿在我们最外面的常常是轻薄花俏的衣服,那是我们的表皮或者说是假皮,不是生命的组成部分,随便在哪儿扯下一块并不会致命。而我们经常穿着的较厚的是细胞壁或者说是皮层。我们的衬衣是韧皮或者是真皮,剥下来的不会连皮带肉,伤及身体。梭罗相信所有的物种在特定的季节里都穿着类似衬衣的东西。如果一个人若能穿的这样简单,那么他就能在黑暗中摸到自己,而不会在物质的繁华与虚妄中渐渐迷失自己,失去本心,变得贪婪而自私。

我和梭罗一样,相信人不会因为穿着带补丁的衣服而显得卑微低下,衣服不过是外在化的东西,问题的关键是穿衣服的人。如同老式老样的衣服,可能会遭人嘲笑,可如果穿在英国女王的身上就会显得不同。衣服一旦离开人的身份与地位,就会显得可怜与古怪起来。唯有正视穿衣服的人的品行与生活,才会收起一切嘲笑,给予着装的人应得的尊重。正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居室简陋与否取决于居住之人的德行。德行高尚的人所居住的房屋和穿着的衣服一定不会遭人嘲笑,如若有,那么嘲笑之人所嘲笑的也只会是他们自己思想素质的不堪罢了。

很多人问梭罗,一个人生活在林子里会不会孤单寂寞。梭罗的答案是孔子的那句“道不孤,必有邻”,他觉得他虽然独居在林中,可访客比任何时候都“多”。此处的“多”并非是数量上的,而是质量上的。由于居住较远,很少有朋友会因小事去麻烦他,于是无形之中就产生了一种自然的塞选,留下的往往是最优秀的沉淀物。 梭罗喜欢种植也喜欢收获,种植总是有一种魔力吸引着他。如他所说,农事曾是一种神圣的艺术,可惜我们匆忙而冒失的对待它,因为我们的目标仅仅只是获得大的田庄和好的收成。由于我们没有一个人摆脱掉贪婪、自私和卑劣的习惯,我们把土地看作财产或是获得财产的主要手段,因此,风景就破坏了。他说:“大多数人,在我看来,并不关爱自然。只要可以生存,他们会为了一杯朗姆酒出卖他们所享有的那一份自然之美。感谢上帝,人们还无法飞翔,因而也就无法像糟蹋大地一样糟蹋天空,在天空那一端我们暂时是安全的。”可是他不知道的是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人类早已拥有了飞翔的能力,而曾经蔚蓝的天空正在被一点一点的糟蹋着。他曾经所追求的理想已变得难以实现,一个人与自然的浪漫已变得遥不可及。如今的环境是如此脆弱,雾霾、水土流失等各种问题一直存在。就像梭罗时期的美国,整个自然生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与污染,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变得岌岌可危。有人说生态问题的严峻与人类对其的关注度是梭罗声名鹊起的三大原因之一,我觉得倒不如说是梭罗的《瓦尔登湖》里有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和人类永恒不变的希望接近自然并与自然融合的愿望。

但这些并不意味着梭罗希望有人采用他的生活方式,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他谈到也许是因为在别人还没有学会他的生活方式之前,他可能又找到了另一种生活方式。他希望每一个人都能谨慎的找出并坚持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

采用其父亲的,母亲的或是邻居的,人总是很容易糊里糊涂的习惯于一种生活方式,给自己踏出一条老路来。年轻人可以从事各种行业,只要不妨碍自己愿意做的事,只要自己的内心在探险而未停止,只要保存了自己最高级最诗意的官能,只要懂得自我克制。

就像梭罗所说的那样,湖是自然界中最美、最富有表情的姿容。它是大自然的眼睛。望着它,人们可以测出自己天性的深浅。一个人即便听从了他的天性中虽然最微弱,却又最持久的暗示,那他也未必知道这暗示将要将他引导到什么疯狂的境地。任何崇高的品质可能会使一个人的形态有所改变,但任何卑俗与不堪也会立即使他变成禽兽。只有他的毅力和信心变得强大时,他的前面才会是一条正路。而我们在寻求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时,一定要保持住人性中最美的那一面,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不要被带入歧途,沉迷于物质虚无的繁华与快乐之中,变得贪婪、自私、卑劣。简简单单的生活在许多方面都显得更美,生活方式越简单,宇宙的法则也会显得越简单,寂寞将不再是寂寞,贫困将不再是贫困,软弱将不再是软弱,劳动也将不会是徒劳无功的。所有的将一切会于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们要做一株会思想的蒲苇,通过有意识的思考来发现那个最好的自己,摒弃人性中所有的不堪。我相信一个人如果会有意识的思考,便会有既定的方向和朝着那个方向不断前进的勇气,那么他也会形成自己的观点,不会人云亦云,轻易被带入歧途,继而通过他对梦想的生活的努力经营,他一定会跨越一条看不见的界限,取得成功。

曾经由于不了解,我很羡慕大城市的生活,喜欢那种繁华与喧闹,仿佛在里面居住的人也不会孤单、寂寞了。后来我长大了,也来了大城市,却越发想念起了家乡那个小城市简简单单的生活,没有太多的灯红酒绿,却有宁静的万家灯火在夜里错落有致的亮着,仿佛在等待着归家的人们。地方虽小,出行却很方便,没有一个多小时的公交,没有人挤人的地下通道,十几块钱便可以乘上出租车去这个城市里想去的地方。如果生活在乡村,也许抬眼望向窗外,就是白墙青瓦未完成的建筑,那个场景极易让人想起徽州的特色与风情,并让人觉得平静而幸福。 大晴天的日子里可以翻翻菜园,雨天便和邻居打打麻将,唠唠家长里短。我喜欢这样的日子,虽然平淡,但让人很安心,很快乐,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与

斤斤计较。不在乎物质生活上的享受,只专注于自己的心。随心走,快快乐乐、

简简单单的的幸福着。

闲时,窗前,一本书。读书,饮茶,一种乐。遇到生活中的小事,或是看到

空中飞过的鸟儿,也会想一想其中的利害关系与自然的逻辑。虽居于简单之中,

却也有自己的思想,就像那株会思考的蒲苇,虽有韧劲,却不仅有韧劲。有自己

的追求与梦想,知道我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别人

关注时,做自己,谦逊不可失。别人冷待时,韬光养晦,努力改善自己,做一个

优秀的人,为自己而活,未来是自己的,虽可以以人为镜,但也不必太过关心他

人的看法,别人终究是别人。失去曾经所拥有的光环不可怕,可怕的是自此一蹶

不振,溃败不堪。拥有毅力、信心、勇气,才会走得长远,走得漂亮!

最后,以《瓦尔登湖》中的一段话送给所有的人!

“不论你的生命如何卑微,你要面对它,过这种生活;不要躲避它,更别

用恶言咒骂它。它不像你那样糟糕。你最富的时候看上去倒是最贫穷。挑剔的人

就是到天堂里也找碴儿。尽管贫困,你要爱你的生活。甚至在一个济贫院里,你

也会拥有一个愉快的、激动的、光荣的时光。阳光反射在济贫院的窗上,像射在

富户人家窗上一样光亮;那门前的积雪同在早春一样融化掉。我看到,一个心底

淡定的人,住在那里也像在皇宫一样,生活得心满意足而富有快乐的思想。”

—亨利.大卫.梭罗

后记

第一次听说《瓦尔登湖》,是在高中,那时并不以为意,只当是写一些对自

然风景的赞美与从中得来的无关痛痒的感悟。到了大学,于一次偶然的机会翻

了起来,才知道它的内涵与伟大。关于自然,关于心灵,关于生活,关于人生。


第二篇:人间有味是清欢——《瓦尔登湖》读后感


人间有味是清欢瓦尔登湖读后感

人生有味是清欢

——读《瓦尔登湖》有感

人生有味是清欢

瓦尔登湖是

他寂静的追求

淡淡的欢愉

浅饮慢酌出

人生有味

心中有味

才是清欢

——题记

梭罗这人有脑子

像鱼有水,鸟有翅

云彩有天空

梭罗这人就是

我的云彩,四方邻国

的云彩,安静

在豆田之西

我的草帽上

——海子

海子说梭罗是他天空中的云彩,如同鱼有水,鸟有翅一样,梭罗的思想已经根入他的灵魂深处,生根发芽,成为他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抹色彩。如果说梭罗是海子天空的云彩,那么瓦尔登湖就是梭罗灵魂的栖居地,这块身体的栖所,心灵的故乡,精神的家园,赐予他活力,灵感,与安宁。

我看的是林志豪译的版本,看到书时第一感觉很厚重,很少有人能写这么厚的散文集,开始时我还担心自己看不下去半途而废,但真的开始阅读,便直觉自己摒弃了周遭的所有,灵魂被深深的吸引了,似乎连时间都凝结在空气里了。瓦尔登湖就是有这样的魅力,它呼唤着我的灵魂去接近那片神池,去穿越历史了解梭罗。这个人,他舍弃了世间繁华,抛却了万丈红尘,只选择在瓦尔登湖畔偏安一隅,寂静的欢喜,

淡淡的欢愉,从此,人生有味是清欢。

他说,我们被迫生活得如此认真而彻底,敬畏自己的生命,拒绝任何可能的改变。我们说,这是唯一的方式;而事实上,经过圆心能画出多少直径,就有多少种生活方式。

看着梭罗的生平,我颇感惊讶,他毕业于哈佛大学,但却没有像他的同学那样选择作出一番事业,而是平静的选择了瓦尔登湖,选择了心灵的自由和闲适。他搭起木屋,开荒种地,写作看书,过着平淡而有味的隐居生活。而他隐居时居然只有28岁,那正是大有一番作为的黄金年华,在别人年少气盛血气方刚的时候梭罗却选择了独自偏居一隅思考人生哲理,从此不问世事。这便是他选择的生活方式吧,他没有随波逐流,而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远离尘世,融入自然。

很遗憾的发现自己的前十八年都一直循规蹈矩的活着,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错过了什么,但我肯定,在中国的应试教育下,这样的“我们”还在不断地被复制,或者说被克隆。我们被不断的告知这是唯一的生活方式,然后渐渐相信认定,再告知给我们的下一代。有想过挣扎,也想过逃离,但结果却不得不屈服,因为我们生活里还有太多的所求,这些使我们无法完全抛下一切去追溯本源。我们为了“所求”,便要学着适应这所有,于是,也只能告诉自己,生活本该如此,我们便是如此悲哀的挣扎着,忘记了最初的自己。

他说,不管把我搁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在那里生活,景色便相应地从我这里伸展出去。

他说,我仿佛有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以及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小小世界。 有人说,梭罗是瓦尔登湖的孩子,他的灵魂注定属于自然。他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将思想和文字精心地打磨。他的生活简单到一日三餐,简单到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而他的文字像智慧的源泉,清冽幽香,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浮夸的呻吟,他只是用着朴实无华的文字陈述自己的心,心中有景,字中便有情。而只有瓦尔登湖的孩子,才能融入瓦尔登湖的心。无论什么,都比不上生命的起源,生长的乐土。那宁静、欢畅和自在的水,一滴滴,如同流淌在自己身体里的血液。瓦尔登湖的一切便也早已融入了梭罗的骨血,变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而我们,注定都不是瓦尔登湖的孩子,因为我们不能心无杂念,尤其在现代生活给人类提供了几乎随心所欲的舒适,水泥路面光洁少尘,而地下水却在不断地下沉,天空出现臭氧空洞,酸雨腐蚀我们的视觉。就算我们的确能放下一切,又上哪儿找寻那样一块净土?

他说,只要可能,就过自由自在的,不受拘束的生活,为献身一座农场而禁锢自己,或者禁锢在监牢里,二者之间没有多大的区别。

在物质欲横流的今天,我们已经很难有时间去享受生活了。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于我们来说也变成了一种奢望。多少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失了本心,又有多少人在追求更高层次的物质生活时禁锢了自己。纵使我们很向往梭罗的生活,向往那片白湖,但也终究只能自我安慰,在城市纷繁的生活中忙里偷闲偶尔去耕耘下自己的那一片净土,毕竟,那片湖,终究是不属于我们这样的凡人的,我们能有的,只是一个念想罢了。

他说,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外出,到人们中间去时,比呆在自己的屋子里更孤独。

他说,孤独不能以一个和别人之间有多少英里的空间来衡量。

每一个人都是孤独的,而我的孤独是一面镜子,有着我的所有表情。平日里,我们戴着面具游走在不同的人之间,为了生存,为了各种目的,学会了圆滑,学会了忍受,也学会了强颜欢笑。虚伪的也早已不是那一个面具,而是我们每一个人。于生命来说,活着却不能随心所欲,不能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这无疑是很累的。但即使如此,我们还在乐此不疲的学习着社交,努力把不完美的自己装饰成一个完美的残次品。之所以是完美的残次品,是因为我们注定了不真实,即使完美也不是真正的自己,失了人性中的那一份灵性,它便只能算是残次品了。

他说,我不希望过不是生活的生活,活着是这样珍贵。

的确如此,从一开始,我们从亿万个细胞中脱颖而出,本就是个奇迹,我们的生命是这么的珍贵,短短的一百年,我们没有理由去为了迎合别人而浪费掉自己珍惜的时光。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只要是来自你内心的呼唤,就去追求吧。梭罗选择了瓦尔登湖,他用两年的时光去追逐自己的幸福,去感应自己的内心。而也许在某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泡着一杯茶,拿着一本书,突然想到梭罗和他的瓦尔登湖,也会有莫名的悸动。心里会有个声音在呼喊,幻想着自己正站在瓦尔登湖边,闭上双眼,感应湖上微起的波纹,湖岸的钓者,四周摇曳的枫树,波纹在湖中和心中摇曳,让不加任何阻拦的思绪在心里荡起层层涟漪,体会着先知先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的灵动的体验。

虽然我们不可能像梭罗一样抛弃所有去成全自己的精神生活,但我们可以偷得浮生半日闲,去成全自己心灵的追求,品一杯茶,看一本书,听一首歌,短暂的忘记工作或生活上的纠结。这样便很好,雅致,安宁,无欲无求,享受生活,享受浅淡的欢愉,精神乃至灵魂上的欢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算有味,才不至于索然无味的日复一日忙碌着奔波着,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人生有味是清欢,清欢,淡淡的欢愉,如同梭罗的那片湖。我们都要有这样的追求,因为,只有在这个梦幻的自然意境中,生活是如此的美好而不繁复,简单而不苍白。

更多相关推荐:
瓦尔登湖 读后感

简单生活就好在远离世俗的淡泊里在远离喧嚣的宁静里活出自己的模样题记有一个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有一天他想做一根手杖他想凡是完美的作品其中时间是不存在的因此他自言自语哪怕我一生中不再做任何其它的事情也要把它做得十全十美...

瓦尔登湖的读后感

发现内心的新大陆11级民族学黄海桔读瓦尔登湖有感初次听说瓦尔登湖这本书应该是高二那个时候偶然看到有同学在宿舍里翻阅当时并不是很在意也许就是这个不在意让我错过了很多美丽的风景和邂逅吧只知道是一本很静很静的书静到仿...

《瓦尔登湖》读后感

读瓦尔登湖有感翻开那墨绿色封面的瓦尔登湖这本书就给人一种清新自然之感正如徐迟这位译者所说瓦尔登湖是一本静静的书一本寂寞的书一本孤独的书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虽然我读的是王义国翻译的书但他们的翻译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瓦尔登湖读后感

邂逅瓦尔登湖能够邂逅瓦尔登湖真好这次美丽的邂逅源于朋友或许我该在这感谢一下他曾经同桌然后了解的我记得他的Q昵称是狼泊居很喜欢泊居这个词颇像他的追求又似一种淡泊的栖息方式若是一个人在另一座城市有这么个朋友你们之间...

瓦尔登湖读后感

渴望回归瓦尔登湖读后感也许当生活简单到一日三餐简单到最后的财产是明亮的湖水和日月星辰充满了智慧的文字才能像潺潺流水清澈流淌然后才开始启程前往梦中胜境的旅程大卫梭罗瓦尔登湖畔一个孤单的灵魂在大自然的湖光山色中将思...

《瓦尔登湖》读书心得

王莉一本适合在夜深人静,万籁无声之时细心品味的好书是难得的,《瓦尔登湖》这样的经典更是不会例外。和梭罗所说的一样:“湖是风景中最美丽、最富于表情的姿容,它是大地的眼睛,观看着它的人也可以衡量自身天性的深度。”合…

瓦尔登湖读书笔记

我的老师要是看到了请来找我瓦尔登湖读书笔记作者简介亨利戴维梭罗美国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著名散文集瓦尔登湖和论文论公民的不服从权利又译为消极抵抗论公民的不服从的作者1817年7月12日出生在波士顿附近超验主义思想...

《瓦尔登湖》读后感精品

谁的瓦尔登湖读瓦尔登湖有感台州市沙门真道之家戚赛赛在那个资本主义的脚步踏响逐渐开始物欲横流的时代作为哈佛大学毕业生美国著名作家思想家自然主义者19世纪超验主义主张人能超越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真理强调直觉的重要性...

读《瓦尔登湖》有感

鸟儿飞出牢笼大自然既能适应我们的长处也能适应我们的弱点题记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瓦尔登湖深深影响了一代...

读《瓦尔登湖》有感--让心灵回归自然

读瓦尔登湖有感让心灵回归自然都说心不静就无法读懂瓦尔登湖无法走进梭罗的灵魂无法感受灵魂与自然相融的境界一天的喧嚣渐渐褪去了夜幕沉沉灯光昏黄梭罗的文字总是有一种沉静的力量仿佛你已来到了瓦尔登湖畔沐浴着清风与花香瓦...

《瓦尔登湖》读后感 一本静静的书

一本静静的书读瓦尔登湖有感一海子的海与梭罗的湖梭罗这人有脑子像鱼有水鸟有翅云彩有天空好在这人不是女性否则会有一对洁白的冬熊摇摇晃晃上路靠近他的乳房凑上嘴唇引自梭罗这人有脑子海子第一次知道梭罗便是通过海子的这首梭...

瓦尔登湖读后感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该书出版于1854年梭罗在书中详尽地描述了他在瓦尔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过两年又两月的生活以及期间他的许多思考当我们离自然越来越远的时候当我们离喧嚣越来越近的时...

瓦尔登湖读后感(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