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复习知识点汇总

时间:2024.5.2

一1-1、高等教育:(判断、选择)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的开端: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 4、现代高等教育的特点: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 2-1、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简答题、论述题)①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②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③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④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2、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①政治决定了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 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③ 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④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3、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①对受教育着进行政治教育②培养政治、法律等专门人才3③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4、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①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机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5、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首先经济的发展为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物质保。其次对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要求,是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动力因素。此外经济的发展现状抑制或激发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

6、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贡献:①斯特鲁米林的研究(劳动简化率的观点)②舒尔茨的研究(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③丹尼森的研究(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研究)

7、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①高等教育通过传递和积累科学技术而发挥再生产科学技术的功能②高等教育通过创造、发明新的科学技术来发展科学技术的功能

8、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① 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②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③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3-1、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包括:①通过教学培养专门人才②通过科研发展科学③直接为社会提供服务 2、大学职能的历史演变:①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人才培养职能起源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与欧洲中世纪。古代:高等学校的出现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我国高等学校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近代: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中国最早建立的新式大学:1895年天津中西学堂,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②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现代化大学的开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基本原则:“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③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其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公布,引发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代表的学院有:康乃尔大学(著名的)、威斯康星大学(另一所重要地位的增地学院)其校长范.海斯提出的“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他的思想明确地把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生的重要职能。

3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简答)①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②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③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二1-1、教育方针:是指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2、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①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的培养目标(核心)③实施的途径 3、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两个历史阶段㈠19xx年:“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②19xx年3月:“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③19xx年 6月就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教育方针的内涵又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单选、多选)

4、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教育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

5、教育目的的性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思想;具有主观性②又具有客观性:是建立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判断)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1、高等教育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填空、选择) 2、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围绕高等教育目的开展的,针对特点对象的具体、明确的规定制定的。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①具有导向作用②具有调控作用③具有评价作用④具有激励作用(多选、简答) 4、高等学校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①德与才的关系②身与心的关系③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3-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制定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其理论概括如下:①人的体力和智力是构成劳动能力的两个对立统一的因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②人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有所要求。高尚的道德和美的情趣是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的发展的重要组成要素。③马克思又认为人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社会条件、所处的群体。还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产品极大丰富,人的全面发展才具有现实的物质基础和条件。④还从人的发展条件角度,,论证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他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简答题)

2、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等方面。 3、高校德育是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的教育。

4、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①教学工作②科学研究③社会实践(选择) 三1-1、论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两种教育价值观: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强调,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个人本位价值观主要指个人需要、个体发展角度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强调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为人本身的生活需要服务。个人本位价值观一般关心个人价值,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生活的完美幸福、健全的人格等,主张实施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普通教育。而社会本位价值观主要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个人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这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是强调高等教育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家和社会发展,强调人是社会的产物,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进步的人,个体社会化、公民品德、政治品质是其所特别关心的。纽曼进而提出人文教育,赫钦斯提出自由教育(又称永恒教育)。

2、高等教育两种价值观的主要观点:西方:两种价值观都源自古希腊时期。①个人本位观: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理论②社会本位观:源于柏拉图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教育目的在于培养符合“理想国”需要的哲学王和军人。我国:①社会本位观:孔子把教育看成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让个人适应社会。《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明确肯定了教育一是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二是形成社会道德风尚,维护社会秩序,把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放在满足社会的需要上,可以说是对古代社会本位价值观的精辟总结。个人本位观:老子强调个人的修养完善,要理解“道”。近代,随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和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的渐入,高等教育开始注意到了人本身的发展。

3、任何看待“社会本位学说”与“个人本位学说”(简答)①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②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③在现实社会背景下要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4、卢梭把教育本质归结为造就自然人,使个人本位思潮在西方占据上风。杜威主张个人特征与社会目的价值协调起来。 2-1、殷商、西周时期,高等教育内容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我国古代高等教育实行的是通才教育。古希腊教育目的是培养公民(自由民),教育内容保括文法、修辞学、辩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被称为“七艺”(七种自由的艺术)

2、科学革命的到来,学科大量分化,才使专才教育重新在大学教育中得到强调。巴格莱为代表的要素主义,赫钦斯所代表的永恒主义,马利丹所代表的新托马斯主义均强调通才。

3、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简答,)通才教育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特征:首先,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其次,具有内容的综合性和规范性。再次,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生产性。

4、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简答)是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特征:首先,他是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代替性。其次,教育内容与社会需要之间有明显而直接的针对性,偏于应用。。再次,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5、为什么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简答):首先,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其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善人格形成需要通才与专才教育相结合。再次,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的要求。

3-1、英才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是指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英才教育阶段是当一国高等教育入学人数低于适龄入学人口的15%时;大众教育阶段是当该比例达到15-50%时;50%以上属于普及高等教育阶段。

2、英才高等教育体现了传统高等教育特征,这时高等教育的支撑者是国家。大众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民主化的结果,这时高等教育的主要支撑者是老百姓。美国、新西兰、日本、法国、瑞典这些国家均处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我国整体上属于英才教育阶段,现在开始转向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3、美国高等教育首先发展起来的是私立大学。社区学院的发展使美国高等教育由英才教育发展为大众教育,目前已达到普及化发展。日本高等教育源于国立帝国大学,日本私立大学在日本由英才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4、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①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②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③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④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4-1、对高等教育平等的不同理解:人类历史上提出最早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和柏拉图主张“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另外还有西尔佛(英国)和胡森(瑞典)

认为教育平等包括三个组成部分:①起点②连续过程③最后目标结果。教育平等概念的演变划分为三个阶段:①保守主义阶段②自由主义阶段③激进主义新概念阶段

2、高等教育平等的涵义:①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作为一种思想所追求的是绝对平等).高等教育作为一种理想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均等;受高等教育过程平等;受高等教育结果平等。②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3、高等教育的效率:世界银行把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量。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

1

4、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的关系: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和统一的范畴。 5、我国当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效率优先,兼顾平等”在目前高等教育经费紧张情况下:首先,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其次,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再次,国家采取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四1-1、学制:(多选、单选)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包括:有哪些种类学校,这些学校由谁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学校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 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①学制建立受限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②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③学制的建立要适应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2、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单选)①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大利代表)②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代表)③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④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日本、美国)日本分为国立、公立和私立三种类型;美国高等教育分为公立和私立两大系统,其中公立高校归各州,州立高校又分为州立大学、州立学院和社区学院,私立高校则分为研究型大学和服务型大学。 2-1、各国普遍高等学校层次特征:a、处级学院和短期大学b、大学和专门学院c、研究生院 2、我国在19xx年确立高等专科学校(含部分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部三个层次。高等专科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初级专业人才;大学和专门学院是我国高等学校系统的基本层次;研究生教育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3、我国成人高等学校基本类型有:a、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b、广播电视大学c、函授学院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d、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e其他 4、现代学位制度起源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约13世纪,比硕士和博士较晚出现了作为教授助手的学士,学位在当时是一种教师职业资格不代表个人学术研究能力。

5、现代学位设置起源于德国所设立的哲学博士。 博士后不属于学位。

6、各国的学位层次都包括三个部分:学士、硕士、博士。美国较正式的学位层次有四种:a、副学士或胁士学位b、学士学位c、硕士d、博士。 7、英国学士学位分为优等学位和普通学位两种;德国研究生阶段只有博士学位。法国国家博士相当于中国所说博士。 8、我国现代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民国时期。我国目前学位制度确立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我国学位级别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

9、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高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学位授予权力机构是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3-1、各国招生制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a、统一入学考试形式。由国家或地方政府或社会中的考试机构。如英、法、德考试组织者是国家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而美国则有民间考试机构组织,东南亚的泰国和菲律宾等则实行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制度b、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形式。美国许多名牌私立大学多如此c、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日本国立、公立大学多如此。我国从19xx年以来,基本上实行的是全国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2、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简答)①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②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③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3、我国高等学校毕业就业制度的现状:①1993-1997有国家负责安排就业,尽量采取双向选择②1997以后,自主择业 4、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①进一步改善就业环境,顺利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②政府将从政策、法规角度进一步明确自身在毕业就业市场中的角色地位③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加强④加强毕业生就业教育,使之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 4-1、高校教师职务的设置:原则:按需设岗,因事设岗 2、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四级 3、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的原则:①整体效应原则②最低岗位数量原则③动态性原则 4、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简答题)①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加教师队伍的活力②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③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④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一般了解: 1、世界普通高校系统微观特征:a、大多数发达国家目前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b、同一层次高校存在差异,体现了大众教育中依然清晰可见的精英教育特征c、高校学生就读形式多样化d、办学策略和学生修业期限有一定差异e、各个层次间考虑到合理的分流和衔接机制。

2、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24方政:立足国内,适度发展、优化结构、相对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指出了我国学位制度今后改革的基本方向。

3、我国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定向生、保送生、委培生、自费生。

4、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四个原则:a、系统原则b、整体效应原则c、最低岗位数量原则d、动态性原则。

五1-1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概念及结构: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的职责、权限的划分。前两者称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体制,后两者为其微观管理体制。

2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模式:a、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法国、意大利、瑞典是代表。法国高等教育地方管理机构是大学区。B、权力分散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美国为代表。美国联邦政府对高等学校没有直接管理权。C、集权和分权相结合型。德、日、英为代表。

3、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19xx年7月《关于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教育领导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和完善“中央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自治区、直辖市统筹为主”的体制,即“两级管理,以省级统筹为主”的体制

4.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简答):①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②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③更新大学由国家办的观念,形成新的办学体制④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习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5.高等学校的管理模式(内部权力结构的类型)欧洲大陆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美国模式-行政权力为主;英国模式-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持平

6.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P87 选择 19xx年起我国开始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体制。

7、高等学校行政管理系统在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校、学院、系。我国高校大多是校—系两级结构,部分规模较大学校才是三级共存。 8、系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基层学术单位。专业是培养人才的基本单位。

9.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简答 ①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中心的下移,扩大学院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②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人员,提高办事效率,实施规范化的管理③加大改革力度,推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富有竞争力何活力特征的高校人事制度④实行高校后勤社会化

六*1。高等教育结构的概念 多选 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包括宏观和微观结构。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和管理体制结构。微观结构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

2、德国职业技术教育重心在中等教育阶段。美国职业技术教育安排在高等教育层次,基本由社区学院完成。 *2.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 多选

①经济因素-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因素②文化、传统因素③科学技术因素,主要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④教育因素 *3.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状况(简答,分点选择)①层次结构: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②科类、专业结构: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我国目前12个学科门类③形式结构:不同办学形式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不同分为公立和私立;根据办学及授课时间方式分全日制大学及函授大学、夜大、广播电视大学等④能级结构:不同办学条件、不同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各类高校间的比例关系。三个能级:重点院校,一般院校,专科学校⑤地区结构。两种模式:梯度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模式

*4、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一体化模式和多样化模式。 大学科类结构即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构成状态。

5.影响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若干因素:学术的因素;体制的因素;区域发展水平的因素

6、我国目前高校领导体制特点:a、实行党委领导,体现民主集中制b、校长作为高校最高行政长官,全权负责行政事务c、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

形式结构上分为公立和私立,即正式或非正式两种形式。 7、世界教育结构改革两种基本趋势:a、一体化模式b、多样化模式

8、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

*9.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论述):一总体两要点,总体上,高等教育应实行稳步发展的方针和“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统一的发展战略。⑴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必须以社会需要为出发点,以经济供给能力为支撑点,做到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协调。①在层次结构上,适当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满足高科技发展需要,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来扩大我国专科层次应用性、技艺性人才的培养模式②在科类结构上,根据社会产业结构发展和调整对人才的需要,合理规划③在形式结构上,扩大全日制高等学校规模,加大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力度,完善终身教育体系;适当扩大私立高等教育规

④在能级结构上,国家重点支持少数大学的发展,同时鼓励其他学校探索自我发展的途径和办学形式⑤在地区结构上,实行非均衡发展,同时适当从政策角度缩小不同地区间的教育落差

⑵中央和地方合理分工,突出高等教育为地方服务的功能。中央应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大学和重点学科,以及一些示范性的高等职业学校。根据“面向地方、专科为主、注重应用、综合发展”的方针,积极支持经济、文化发展程度较高的中心城市办学。逐步形成国立、公立、民办和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

七1.高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简答):①通过继承、传播、发展和创造人类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②通过社会服务,直接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任务:教书育人;开展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

*2.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P101 多选复杂性;创造性;个体性与群体性。 教育对象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决定了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3、教师素质(学术带头人应具备素质):专业知识、治学态度严谨、科研能力、团结协作。 4、高校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重要关注三个环节:切实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提高、选拔培养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教师、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

5、教师职务结构分为助教、讲师、副教师、教授。学历结构为本科、硕士、博士 6、高校教师结构优化:完善教师聘任制;引导教师合理流动;克服“近亲繁殖”现象。 7.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与结构调整(论述):出题方式:试述如何形成高校教师的合理结构?试谈对高校教师队伍调整的认识?

2

⑴高校教师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①职务结构:教师队伍内部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各级职务的比例状况。以培养研究生和科学研究为主的大学为“倒金字塔型”,即副教授、教授等高级职务所占比例较大;教学与科研并重者为“卵型”,讲师所占比例较大,以教学为主者最好为“金字塔型”②学历结构;③年龄结构;④专业结构⑵优化措施:①完善教师聘任制②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③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现象

8.高校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我国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后期记忆发展到以逻辑记忆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尤其是辩证思维能力得到高度发展. 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征:自我意识出现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矛盾;自我意识要求和能力显著提高;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8.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P106 简答、选择①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②参与社会活动的积极性;③群体成员的互动性;④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9.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及主要特点:(三种形式):社会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是种工作关系和组织关系;心理学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是认知关系、情感关系;伦理学上是责任感、义务感来维持巩固。 主要特点:社会学意义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角色,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显增强;心理学和伦理学意义上的高校师生关系中,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在知识活动中希望进行平等交流,并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

10、建立良好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了解: 1、高校学生心理发展中认识活动的发展特征:观察力扩大;注意力稳定;以逻辑记忆为主;思维能力高度发展。

2、 高校学生情感发展特征:情感丰富多彩;强度大,不够稳定;情感在表现形式上不断间接化,情感持续时间更长。

3、 高校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特点:(幼稚------稳定)。新生踌躇满志;二三年级相对稳定发展阶段;大四思想基本成熟。

八*1.专业的概念: 广义:专门职业,尤指需要经过专门化教育后方能从事的复杂劳动的职业

狭义:高等学校专业,即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由特点的专业培养目标和相应的课程体系组成

2.专业的形成条件:①以一定的社会分工为前提②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不断分化与综合的趋势密切相关③缘起与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有密切联系 *3.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简答):①遵循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②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③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④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⑤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⑥适合学校的办学条件.

*4.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与专业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基本要求:①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公民个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②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和趋势,更新、改造原有专业,积极扶植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新兴专业③符合高级人才成长的规律,以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此应保持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具体做法:①拓宽专业面,变专才教育为通才教育,增强学生适应能力和职业转移能力②改变专业培养的方式③在规划学校专业建设时,要避免出现几种倾向:一是一哄而上,盲目追求大而全;二是缺乏社会需求预测,盲目扩大招生数量

*5、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简答):①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②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③具有现代意识; ④具有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6.制定专业培养目的和规格的原则(简答):①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与国家的教育方针、高等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一致②培养目标和规格要与社会需要相一致③培养要求应与个人的发展相一致④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规格的国际性

第九章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教学原则P118

九1.教学的概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行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静态结构而言,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构成的系统。动态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2、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构成。

3、高校教学是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认识过程转入社会实践认识过程的中间过渡阶段。

*4.教学过程的概念及特殊属性(简答):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教师依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特定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过程;是学生以所知为基础,知、情、意、行结合,德、智、体、美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特殊属性:①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②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③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3.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地位及作用: 基本任务:①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②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③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地位作用:教学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4.大学生的学习特点:多选 独立性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增强;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5.高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及其特征(简答):高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是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认识过程转入社会实践认识过程的中间过渡阶段。高校教学过程的中间过渡性,由认识主体-大学士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化基本完成的过渡性所决定的;也是由大学教学自身内在价值和功能——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决定的;还由大学教学的对象—教学内容发生的变化,即由人类已经探索的知识体系向探知人类尚未认识的未知领域过渡。

6、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7、大学教学原则: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原则;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原则;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8.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概念及制定依据(简答):是根据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制定依据:应体现教育目的的要求并反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高校特定的基本任务(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8.教学原则及其体系 (论述):出题方式:选择一个原则结合实际作论述 答题方法:阐述原则含义及贯彻要求,联系实际举例进行分析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反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要求教师做到:①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②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③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能力是对一定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形成的,丰富的知识为开展创造性思维提供必要条件。做到知识积累与促进能力发展两方面相互促进,教师应注意:①教学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的状态②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③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④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教师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教学过程中要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紧密地结合起来:①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②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③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教师要求:①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等方面给个体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②坚决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③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④利用选修课程,开拓学生的视野。⑤帮助学习上暂有困难的学生

(5)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认清实践是人们获得真理的重要来源,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促使他们善于在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积极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求:①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定,通过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②注意把各种实践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十*1.课程的概念及分类 :*狭义: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始顺序的总合

广义:学校教育中对实现教育目的发生作用的一切文化与经验、活动。

按课程侧重点放在知识的主体还是客体上构建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分科型或综合型观点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层次构成上分为公共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课程是否有明确计划和目的分为显性课程(有)和隐性课程(无)。 校园文化属于隐性课程。

课程体系。 3、高校专业教学计划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度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4、整个课程体系由普通教育、基础教学、专业教学三大板块构成。

5.教学计划的概念及组成:*概念:按照高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社会对某一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注意依据。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分总计)、课程设置及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组成(多选):专业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课程设置;主要教学活动;时间分配;学年编制(简称校历)

6.教学大纲概念及编制原则——概念: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编制原则:明确的目的性;前沿性;思想性;启迪性;教学适用性

7、教学计划规定教学大纲,教学大纲规定教学。教学大纲是学科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8.教材概念:教材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9.结合课程设置实际,谈谈课程建设的意义?答题要点:课程设置的内容及要求,结合实际;意义

课程设置的内容和要求: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课程教学设施(包括实验设施)的建设;课程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要求: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教材要合适;教学资料要完整;考核手段要科学;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拥有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课程建设的意义:建立各门课程的规范;从整体上认识课程建设与其他工作的相互联系;推动教学管理制度化;转变教育教学思想,建立合理、适当的教学质量标准.

第十一章 高等学校教学的组织与教学方法

3

十一1-1、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

2、个别教学制就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传授与制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3、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4、班级授课制最先由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作理论上的系统阐述。1862年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

5.教学组织形式发展变化趋势: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是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的短学程化;教学活动场所呈非课堂化和多样化。

6.现代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 多选:课堂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论文) 课堂教学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总结

7、备课基本要求: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学生

8、上课(简答):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遵循教学的原则,根据教学目的,选择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并获得多方面的能力。

9.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P141 多选 教育性;科学性;因材施教。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

10、撰写毕业论文的步骤与方法:选择课题,确定题目;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全面思考,拟定提纲;撰写初稿,修改定稿;论文答辩,评审质量。

11、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教育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12.学分制和学年制的概念及它们的优缺点p142 简答

⑴学年制:按学年或学期排定的课程进度进行教学,以学年规定学生达到水平的教学制度。学年制特点: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容易管理,有利于保证教学秩序的稳定;不利于新兴学科较快地进入高校教学;不利于学生按照其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兴趣主动地学习

⑵学分制:衡量某一种教学过程(通常是一门课程)对完成学位要求所作贡献的一种管理方法。学分制特点:允许学生选修课程,以求在专业的不同主攻方向上得到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出选修课,较快反映新的研究成果;跨系、跨专业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有利于学科之间的渗透和新兴学科、边缘学科的发展;优点在于灵活性强,缺点是容易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散乱及出现教学秩序混乱、教学资源浪费等现象。

13.我国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意义:实行学分制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高校教学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①有利于高校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要,增强人才培养的灵活性②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思想的转变③有利于充分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④有利于促进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2-1、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其主要特点:概念:是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主要特点: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过程;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充分随着年纪的升高而递增;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2、大学教学方法分类: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有: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有: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学生独立获得知识和结能够的方法:自学指导法、练习法。

3、讲授法适宜于讲授与事实相关的知识,也适宜抽象程度高、学科内容复杂的课程。从授课对象看,刚入学的低年级学生比较喜欢讲授法,从教学环境看,讲授法更适合规模较大的班级。

4、讲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教师事先做好准备,主要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视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定。

5、讨论法适用范围:教学内容看,适合应用概念和学会解决问题的技能,也适合旨在改变学生学习态度的教学;对象上适合高年级学生;教学环境上适合较小班级或小组。

6、与启发式教学相对应的是注入式教学法。

*7.讲授法和讨论法的概念和优缺点P144 概念选择,优缺点简答

*讲授法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也称课堂讲授法。

优点:教学效率较高;成本低;通用性强。 缺点:单向信息传输,过多使用以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不能直接体验知识;不利于学生记忆知识

*讨论法是指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认识、辨明是非和获得新的结论为目的,把学生组织起来,激发思维,各抒己见以取得共识和交流,分享不同见解的教学方法。优点:成本低,双向传递信息,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体验深刻,有利于记忆

缺点:教学效率低;通用性差;不能使学生直接体验知识

8.大学教学方法改革的共同趋势P147 简答

①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②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③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3-1.近代直观性教育技术包括:看图、演示模型、标本、参观等。P148

2.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P149

3.①有利于提高教学的质量、效率;②有利于扩大教育规模;③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

*4.运用教学媒体应遵循的原则 P151:目的性原则;媒体选择与组合的最优化原则

5.多媒体技术的概念P152判断、选择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逐渐与通讯技术、大众传播技术等融为一体,具有交互处理、传输和管理文本、图像、动画和声音等信息的功能的这样一种技术组合。

6、现在教育技术过去被称为电化教育。 19xx年湖南大学率先建起网上大学。

7、传统教学媒体按物理原理分为:光学媒体;音响媒体;声像媒体;综合媒体。

4-1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

2教学测量:是一种判断事实的活动,它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如实地描述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

3形成性评价: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计划、教学过程进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促进实践中正在进行的对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总结性评价:是在教育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一般与分等鉴定并作出关于对象的决策或资源的分配决策等相联系

*4.学生学业评价的六个步骤 P156 简答

确定和表述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编审试题;建立试题题库;实施考试,取得信息;阅卷评分;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5、教师教学活动评价准则P157 多选

教学素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的实际效果

第十二章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十二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P159 简答 理解

①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②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③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④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⑤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2.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 P163 简答

①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②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③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④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⑤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

3.科研的一般程序

(1)科研准备阶段:选题;申请课题(2)科学实验阶段

(3)研究成果评审、报奖和推广应用①科研成果的审核:

六类包括:理论性成果;应用性成果;发展性成果;阶段性成果;教学研究成果;科学专著和较高水平的教科书②研究成果的评审和鉴定;③研究成果的登记、申报和报奖;④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第十三章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及指导

十三1.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选择 P170

2简答

①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②增强大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③发展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组织才能;④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类别(三对)P174 选择

教学计划内(教务处组织)-教学计划外(学生组织);基地化-非基地化;专业-非专业

4.几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P176 军事训练;专业实习;生产劳动;社会调查;智力扶贫;参观考察

第十四章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p182

十四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①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②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和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③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

①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②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③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 p187 多选

方向性;疏导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

*4.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p188

调查研究法;说理启迪法;情感交流法;榜样教育法;参观访问法;品德评价法

5.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

4

更多相关推荐: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等六科总结

教师职业道德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勇于探索教育科学规律,改同(法规规定了权利和义务;政策具有普遍约束力)教育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损害事实、侵权行道德内涵:1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以善恶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精髓: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精髓: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意识,有目的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的本质就是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笔记

1.2.3.4.5.????6.???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原则。教…

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

笔试面试考什么?【笔试】幼儿园:《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科;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科;初中、普通高中和中职文化课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中职专…

综合素质大纲考点重点归纳 20xx年最新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 绝对很全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0xx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2月18日至3月1日

【山东教师资格认定中心-山东教师资格考试】鲁教师字〔20xx〕1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xx年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各市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写作考点详解一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写作考点详解一20xx年上海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符合考生自己设定的文体要求近几年考试中作文规定文体自选是...

20xx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英语说课范文《I’m a doctor》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课时的教材内容是有关职业的六个单词doctorfirefighternurseofficeworkerpoliceofficersecretarytaxidrive...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童年的记忆

文章来源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童年的记忆说起童年的记忆我始终忘不了小学时选班长的事开学的第一天老师让大家推选班长小朋友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一句话也不说教室里十分安静最后老师点了一...

20xx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写作范文:师德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微博赤峰中公教育微信nmoffcn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微博赤峰中公教育微信nmoffcn

教师资格考试写作高分技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教师资格考试写作高分技巧在教师资格考试当中综合素质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无论是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都必考综合素质总分150分其中作文50分占了三分之一的分值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失作文者失综合...

教师资格证考试(1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