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D实验报告(实验五)

时间:2024.4.5

实验五

使用给定的两个程序,分析加入优化算法后,对系统的改善

1.     积分分离PID控制算法:

分析积分项的作用以及弊端,通过原理以及实验结果,分析

为什么积分分离对系统有优化作用,系统什么性能得到优化?

答:在普通PID控制中,引入积分环节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静差,提高控制精度。但在过程的启动、结束或大幅度增减设定时,短时间内系统输出有很大的偏差,会造成PID运算的积分积累,致使控制量超过执行机构可能允许的最大动作范围对应的极限控制量,引起系统较大的振荡;或者若积分作用太强,会使系统产生过大的超调量,振荡剧烈,且调节时间过长,对某些系统来说是不允许的。为了克服这个缺点,可以采用积分分离的方法,即在系统误差较大时,取消积分作用,在误差减小到一定值后,再加上积分作用。这样就可以既减小了超调量,改善动态特性,又保持了积分作用。

原理:积分分离控制基本思路是,当被控量与设定值偏差较大时,取消积分作用,以免由于积分作用使系统稳定性降低,超调量增大;当被控量接近给定量时,引入积分控制以便消除静差,提高控制精度。

积分分离式pid阶跃跟踪.png普通阶跃跟踪.png两种情况的实验波形图如左两图所示:

实验程序如下所示:

%Integration Separation PID Controller积分分离PID控制器

clear all; %清除掉所有文件

close all; %关闭所有文件

ts=20; %定义时间

%Delay plant定义延迟函数

sys=tf([1],[60,1],'inputdelay',80); %定义系统传递函数

dsys=c2d(sys,ts,'zoh'); %转化成dz函数

[num,den]=tfdata(dsys,'v'); %获得Z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

u_1=0;u_2=0;u_3=0;u_4=0;u_5=0;       %清0,使系统初始化

y_1=0;y_2=0;y_3=0;

error_1=0;error_2=0;

ei=0;        

for k=1:1:200    %采样比,在1—200,且跨幅为1之间采样

time(k)=k*ts; %定义time(k)函数

%Delay plant

yout(k)=-den(2)*y_1+num(2)*u_5; %输出函数

%I separation积分分离

rin(k)=40; %给定输入值

error(k)=rin(k)-yout(k); %差分方程

ei=ei+error(k)*ts; %误差累加

M=2;

if M==1            %Using integration separation当M=1时的积分分离的使用

   if abs(error(k))>=30&abs(error(k))<=40

      beta=0.3; %判断:如果error(k)的绝对值在30—40之间,,则把0.3赋给beta

   elseif abs(error(k))>=20&abs(error(k))<=30

      beta=0.6; %判断:如果error(k)的绝对值在20—30之间,,则把0.6赋给beta

   elseif abs(error(k))>=10&abs(error(k))<=20

      beta=0.9; %判断:如果error(k)的绝对值在10—20之间,,则把0.9赋给beta

   else

      beta=1.0; %判断:如果error(k)的绝对值不在以上这些数值之间时,则把1赋给beta

   end

elseif M==2

       beta=1.0;   %Not using integration separation当M=2时的积分分离的使用

end

kp=0.80;

ki=0.005;

kd=3.0;       %定义ki、kp、kd值

u(k)=kp*error(k)+kd*(error(k)-error_1)/ts+beta*ki*ei; %定义u(k)函数

if u(k)>=110       % Restricting the output of controller限制输出

   u(k)=110;

end% 判断u(k)函数值,如果u(k) >=110,就令u(k)=110

if u(k)<=-110

   u(k)=-110;

end% 判断u(k)函数值,如果u(k)<=-110,就令u(k)=-110

u_5=u_4;u_4=u_3;u_3=u_2;u_2=u_1;u_1=u(k); 

y_3=y_2;y_2=y_1;y_1=yout(k);

error_2=error_1;

error_1=error(k);

end              %重新赋参数值

figure(1); %图1

plot(time,rin,'b',time,yout,'r'); %画图

xlabel('time(s)');ylabel('rin,yout'); %x轴表示time(s),y轴表示rin,yout

figure(2); %图1

plot(time,u,'r'); %画图

xlabel('time(s)');ylabel('u'); %x轴表示time(s),y轴表示u

2.变速积分PID控制算法:

通过原理以及实验结果,分析为什么变速积分PID控制对系统有优化作用,系统什么性能得到优化?

答:在普通的PID控制算法中,由于积分系数k1是常数,所以在整个控制过程中,积分增量不变。而系统对积分项的要求是,系统偏差大时积分作用应减弱甚至全无,而在偏差小时则应加强。积分系数取大了会产生超调,甚至积分饱和,取小了又迟迟不能消除静差。因此,如何根据系统偏差大小改变积分的速度,对于提高系统品质是很重要的。变速积分PID可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变速积分PID的基本思想是设法改变积分项的累加速度,使其与偏差大小相对应:偏差越大,积分越慢,反之则越快,有利于提高系统品质。

变速积分阶跃响应.png普通pid控制阶跃响应.png两种情况的实验波形图如左两图所示:

实验程序如下图所示:

%PID Controller with changing integration rate

clear all; %清除掉所有文件

close all; %关闭所有文件

%Big time delay Plant定义延迟函数

ts=20; %定义时间

sys=tf([1],[60,1],'inputdelay',80); %定义系统传递函数

dsys=c2d(sys,ts,'zoh'); %转化成dz函数

[num,den]=tfdata(dsys,'v'); %获得Z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

u_1=0;u_2=0;u_3=0;u_4=0;u_5=0;      %清0,使系统初始化

y_1=0;y_2=0;y_3=0;

error_1=0;error_2=0;

ei=0;

for k=1:1:200%采样比,在1—200,且跨幅为1之间采样

time(k)=k*ts;%时间函数

rin(k)=1.0;  %Step Signal阶跃信号

%Linear model线性模型

yout(k)=-den(2)*y_1+num(2)*u_5; %输出函数

error(k)=rin(k)-yout(k); %差分方程

kp=0.45;kd=12;ki=0.0048; %定比例系数Kp、微分系数Kd、积分系数Ki的值

A=0.4;B=0.6; %定义A、B值

%T type integration

ei=ei+(error(k)+error_1)/2*ts; %偏差叠加

M=2;

if M==1     %Changing integration rate改变积分速度

if abs(error(k))<=B

f(k)=1; %判断:偏差小于等于B时,f(k)=1

elseif abs(error(k))>B&abs(error(k))<=A+B

  f(k)=(A-abs(error(k))+B)/A; %偏差小于等于B时,f(k)=1

else

    f(k)=0;

end

elseif M==2  %Not changing integration rate不改变积分速度

      f(k)=1;

end

u(k)=kp*error(k)+kd*(error(k)-error_1)/ts+ki*f(k)*ei; %定义偏差u(k)函数

if u(k)>=10

 u(k)=10;

end      %判断:偏差u(k)大于等于10,u(k)=10

if u(k)<=-10

 u(k)=-10;

end    %判断:偏差u(k)小于等于10,u(k)=10

%Return of PID parameters返回PID参数

u_5=u_4;u_4=u_3;u_3=u_2;u_2=u_1;u_1=u(k);   %重新定义新参数

y_3=y_2;y_2=y_1;y_1=yout(k);

  

error_2=error_1;

error_1=error(k);

end             %交换偏差值

figure(1); %图1

plot(time,rin,'b',time,yout,'r'); %画图

xlabel('time(s)');ylabel('rin,yout'); % x轴表示time(s),y轴表示rin,yout

figure(2); %图1

plot(time,f,'r'); %画图

xlabel('time(s)');ylabel('Integration rate f'); % x轴表示time(s),y轴表示Integration rate f'


第二篇:PID实验报告


1、实习内容及其要求

    通过温度或转速的设定值和反馈值,计算其偏差,并使用PID控制算法输出控制信号,整定PID参数,使被控的温度或转速达到设定值。具体实训内容包括AC6611过程卡的接线和测试、数据采集程序设计、PID算法程序设计、控制输出程序设计、人机界面程序设计、PID参数整定、实训报告。

目的:通过实训,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提出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初步学会计算机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及调试的方法,具备技术实现能力;基本上能够处理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要求:完成一个温度或转速单回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过程。

2、AC6611多功能过程通道卡

2.1 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

    功能:AC6611是一款廉价通用A/D、D/A板,AD工作在查询方式,采用PCI总线支持即插即用、无需地址跳线。AC6611具有16路单端模拟输入、32路开关量(16路输入及16路输出)、一路12位D/A。AC6611采用大规模可编程门阵列设计。

     A/D转换指标:

A/D转换器:  120KHZ 12位A/D  ADS7816; 保持器:A/D芯片内置采样保持器;

工作方式:软件查询;

通道数:16路单端输入;

输入阻抗:1MΩ,

最大输入耐压电压:< +12V / -5.5V;

瞬时输入耐压:-25V - +30V;

双极性输入范围:  5V;

单极性输入幅度:5伏、10伏;

连接器:DB25(孔式)。

D/A转换指标:

通道数:1路

分辨率:12位

精度:0.2%

最大输出电流:5毫安。

输出零点误差:<±10mV。

输出范围:10伏、­±10伏,使用跳线器进行选择。

输出建立时间小于:50微秒;

连接器:DB25(孔)

开关量输入/输出指标:

输入通道数:16路(2个8位)

输出通道数:16路(2个8位)

电平:TTL电平(兼容3伏逻辑)

连接器:40脚扁平电缆插座

开关量输出复位后输出:低电平“0”。

输出高电压 > 2.5V,低电压 < 0.5V

最大输出电流 :8mA

输入电流:<0.1mA

输入高电压门限:>2V,低电压:<0.8V。

输入耐压:高电平:8V,低电平:-0.4V。

2.2 应用方法和步骤

1)关闭计算机的电源;

2)将AC6611板卡插入PCI槽中;

3)打开计算机电源,启动Windows 2000/XP;

4)Windows 2000/XP将会显示找到新硬件,可按找到新硬件向导进行下一步;

5)选择搜索适用与我的设备的驱动程序(推荐),下一步;

6)选择驱动所在目录,进行安装(\ac6611\driver\);

7)按找到新硬件向导的提示进行下一步;

8)Windows 2000/XP将显示完成添加/删除硬件向导,单击完成即可完成安装过程。

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打开AC6611的静态测试程序,在通道选择处选择你所需要的起始和停止通道,输入选择处选择0到10伏的电压,输出选择处也选择0到10伏电压。起操作界面如下:

dialog

在静态测试完成后,就可以编程对AC6611进行测试,其步骤如下:

1)加载DLL;

2)调用AC6611_CreateDevice();

3)调用AC6611_AD();

4)调用AC6611_DA();

5)调用AC6611_DI();

6)调用AC6611_DO();

7)AC6611_CloseDeivce()。

3、方案设计

   3.1加热器的过程特性

   在本次实验中,使用的加热器其加热上限是100℃。在加热的过程中,通过计算机的控制,其温度不断地逼近设定值,并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有较小的波动。其在工作的时候是通过外在的控制器给予它一个模拟的信号,来驱动加热器工作,在此同时它也会向控制器反馈它此时的温度状态。

3.2加热器温度控制系统的实现方案

对于加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在硬件上我们采用的是AC6611板卡、AC157和一个用于实训的加热器。在软件上我们采用的标准的PID控制算法对其进行的控制输出。从而有机的把软硬件整合成为一个整体,构成一个比较简易的加热器温度控制系统。

3.3 AC6611和加热器接线图设计

AC6611是通过AC157和加热器相连接的,在加热器的输出和地之间还需要接一个500Ω的电阻,将4到20毫安的电流转换成2到10伏的电压。其具体的实物接线图和模块图如下:

模块图

实物图

3.4 控制程序的方案设计和模块划分

控制程序的设计具体包括:界面设计、数据采集处理程序的设计,实时控制程序设计等。

界面设计包括趋势曲线、棒图的显示和报警显示等。

数据采集和处理和处理程序设计包括AC6611数据采集程序、D/A输出程序、标度换算、数字滤波、报警程序等相应的程序设计。

实时控制程序包括PID算法、输出限幅等程序的设计。

1)在趋势曲线和棒图的显示时,我们分别用红、蓝、绿三种颜色的线条显示SP、PV和MV的相应实时值,其值来自PID的算法程序的输出。

2)在编辑栏中我们可以修改PID控制算法的相应的参数P、I、D等。当修改完成后,我们可以点击确认按钮,将修改后的参数送入到算法程序中去。

4、 数据采集与输出程序设计

加热器的温度的变化范围是0到100℃,AC6611只用到了其一半的量程,也就是说其代码只用了0到2047。其具体的书记采集和温度的换算程序如下:

HS=100.0,LS=0.0;

unsigned long ad;

unsigned long da;

AC6611_AD(hDevice, 3, &ad);

PV=(ad-819.0)*(HS-LS)/(4095.0-819.0);

En=SP-PV;

Edit2->Text=FloatToStrF(En,0,4,4);

DeltaUn=q0*En+q1*En1+q2*En2;

Un=Un1+DeltaUn;

if(Un>100.0) Un=100.0;

if(Un<0) Un=0;

Un1=Un;

En2=En1;

En1=En;

da=(unsigned short int)(Un*2048.0/100.0);

if(da>2048) da=2048;

AC6611_DA(hDevice,da);

5、控制算法程序设计

5.1温度设定曲线的程序实现

在进行温度设定曲线的绘制时,我们需要将温度的设定曲线和程序中的采样程序结合起来才能够体现出程序的实时性,具体的程序如下:

Image1->Picture->LoadFromFile("QUSHI.bmp");

Image1-> Canvas->Pen->Width=1;

Image1-> Canvas->Pen->Color=clBlack;

Image1->Canvas->MoveTo(0,300);

for(int i=0;i<480;i++) Image1->Canvas->LineTo(i,300-sptrend[i]);

Image1-> Canvas->Pen->Color=clBlue;

Image1->Canvas->MoveTo(0,300);

for(int i=0;i<480;i++) Image1->Canvas->LineTo(i,300-pvtrend[i]);

Image1-> Canvas->Pen->Color=clGreen;

Image1->Canvas->MoveTo(0,300);

for(int i=0;i<480;i++) Image1->Canvas->LineTo(i,300-mvtrend[i]);

Edit15->Text=FloatToStrF(PV,0,4,4);

Edit16->Text=FloatToStrF(Un,0,4,4);

5.2 PID控制算法的程序设计

在此加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我们所采算法是标准的PID控制算法,程序设计如下(附流程图):

AC6611_AD(hDevice,9, &ad);

PV=(ad-819.0)*(HS-LS)/(4095.0-819.0);

En=SP-PV;

Edit2->Text=FloatToStrF(En,0,4,4);

DeltaUn=q0*En+q1*En1+q2*En2;

Un=Un1+DeltaUn;

if(Un>100.0) Un=100.0;

if(Un<0) Un=0;

Un1=Un;

En2=En1;

En1=En;

6、 控制程序的调试

    6.1主要调试的内容

在程序编写完成后,为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时我们需要让系统运行起来,经过反复的操作和验证后的系统才是一个稳定可靠的系统。在系统的调试中,我们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硬件调试、各个部分子程序的调试、PID参数的整定调试等。

6.2调试方法

硬件:在进行硬件调试的时候,我们可以让硬件在极限条件进行工作,观察其性能是否稳定,其个方面的指标是否有较大的波动,以验证其性能的优劣。

子程序:在操作界面上对开发的系统进行各种各样的试探性操作,观察程序是否存在没有考虑到的漏洞,以对其进行修改和调试。

PID参数的整定:在这次实训中PID参数的整定是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系统调试的核心内容。其参数整定的方法是根据被控过程的特性来确定PID控制器的比例系数、积分时间和微分时间的大小。PID参数的整定的方法主要有两大类:一是理论计算整定法,主要是通过系统的数学模型进行理论计算得到控制器参数,但还必须通过工程实际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修改。二是工程整定发,这种方法主要依靠的是操作者的经验直接在控制系统的试验中进行。PID控制器参数的工程整定方法,主要有临界比例法、反应曲线法和衰减法。这些工程参数整定的方法对操作的经验依赖性大,一般只适用于有较长工作年限的操作者。但是不管事哪种参数整定的方法,都必须在实际的系统中进行相应的调试、修改和完善,才能够找到控制的最佳参数。

6.3 PID参数整定

PID参数整定的口诀:

参数整定找最佳,先是比例后积分,

自后再把微分加,曲线震荡很频繁,

比例参数应增加,曲线偏离回复慢,

积分时间往下拉,曲线波动周期长,

积分时间再加长,曲线震荡频率快,

先把积分降下来,动差大来波动慢,

积分时间应加长,理想曲线两个波,

前四后一不能多,一看二调多思考,

从小到大顺序查,调节效果才会好。

根据上面的口诀所诉的步骤我们依次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整定,从而得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6.4 整定结果和分析

在进行PID参数的整定过程中,我们将以P=20、I=10、D=5为一个参照的基本参数,来说明在整定的过程中P、I、D三个参数对控制器性能的影响,在此过程中,每次的整定都只将改变其中的一个参数,其他的参数不变,这样我们便能够清晰的从整定实时趋势曲线的输出直观的判断出各个参数在控制器中所扮演的角色。从而更加深刻的加强我们对PID控制器的认知。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通过以上我们对单一参数的调节,我们可以清楚知道,在PID控制器中:比例控制能迅速反应误差,从而减小误差,但比例控制不能消除稳态误差,比例系数的增大会系统的不稳定;积分控制的作用是,只要系统存在误差,积分控制作用就不断的积累,输出控制量以消除误差,因而只要哟足够长的时间,积分控制将能完全消除误差,积分作用太强会使系统超调加大,甚至使系统出现震荡;微分控制可以减小超调量,克服震荡,使系统的稳定性提高,同时加快系统的动态响应速度,减小调整时间,从而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

7、 技术小结

在本次实训中,我们利用C++Builder编写的基于AC6611板卡的单回路加热器温度控制系统。在进行了PID参数的整定后各项指标基本上能够满足实训的要求。在数字PID控制器中采样周期越小,其控制效果就越接近于连续PID的控制效果。在系统的动态过程中,比例系数增加时,系统的动作灵敏,响应速度加快,但是比例系数偏大,会导致系统的震荡次数增多,调节时间会加长,也就是当比例系数过大时会引起系统的不稳定;当比例系数太小时,又会使系统动作过于迟缓。积分控制可以消除稳态误差,提高系统控制的精度,但是当积分时间太大时,积分的作用过于微弱,以至于不能够完全的消除系统的稳态误差。微分作用可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但是当微分时间偏大或是偏小,都会导致系统的超调增大,从而使得系统的调节时间比较长。所以在PID参数整定的过程中一定要,严格的遵循参数整定的方法,以便达到高效率、高精度的控制。

8、 心得体会

在为期两周的计算机控制技术实训中,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我们自身的不断学习,我们顺利的完成本次实训的基本任务。

由于自己的基础较差,所以在本次实训中也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很多东西都需要自己在实训中学习,不过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在本次实训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使我受益匪浅。

通过本次的实训,我对C++Builder开发软件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命令语言,对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和组装连线等一些列的基本操作也有了很好的掌握。在进行PID参数整定的时候,我熟悉了PID各个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加深了我对PID控制器的理解,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将给我带来相当的影响。

在实训了,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很多的帮助,这也是我能够顺利的完成实训的一个重要的前提。虽然说能够顺利的完成本次实训,大部分功劳在于自己的努力,但和老师、同学的帮助是密不可分,在这里很感谢在此次实训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参考文献

[1]于海生.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2]王锦标.计算机控制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叶蓓华.数字控制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4]张晋格.计算机控制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5.

[5]疏松贵.计算机控制系统理论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附录:控制程序清单

//---------------------------------------------------------------------------

#include <math.h>

#include <vcl.h>

#pragma hdrstop

#include "Unit1.h"

//---------------------------------------------------------------------------

#pragma package(smart_init)

#pragma resource "*.dfm"

float adcsave[100];

float avg=0;

float SP,PV=0.0;

int pvtrend[480];

int sptrend[480];

int mvtrend[480];

float HS=100.0,LS=0.0,HL=7.5,LL=2.5,DH=0.2;

float PID_DB=2,P=20,I=10,D=5,KD=5;

float Un=0.0,DeltaUn=0.0,Un1=0.0,En=0.0,En1=0.0,En2=0.0;

float q0,q1,q2;

float TS=1.0;

TForm1 *Form1;

int trend[480];

//---------------------------------------------------------------------------

 __fastcall TForm1::TForm1(TComponent* Owner)

        : TForm(Owner)

{

//-------------------------------------------------------------------

 hDLL=LoadLibrary("ac6611.dll");

 if(hDLL!=NULL)Label2->Caption = "AC6611.dll load ok!";            (FARPROC&)AC6611_CreateDevice=GetProcAddress(hDLL,"AC6611_CreateDevice"); //创建驱动句柄               (FARPROC&)AC6611_CloseDevice=GetProcAddress(hDLL,"AC6611_CloseDevice");   //关闭驱动句柄

 (FARPROC &)AC6611_DI=GetProcAddress(hDLL,"AC6611_DI");     //数字量输入,port=0-1两个通道,8位数据由DiData返回

 (FARPROC &)AC6611_DO=GetProcAddress(hDLL,"AC6611_DO");     //数字量输出,port=0-1两个通道,8位数据由DoData输出

(FARPROC&)AC6611_DiBit=GetProcAddress(hDLL,"AC6611_DiBit");     //数字量输入,port=0-1两个通道,指定位输入

(FARPROC&)AC6611_DoBit=GetProcAddress(hDLL,"AC6611_DoBit");     //数字量输出,port=0-1两个通道,指定位输出

(FARPROC &)AC6611_DA=GetProcAddress(hDLL,"AC6611_DA");     //DA输出,0-4095

(FARPROC&)AC6611_VoltageToDA=GetProcAddress(hDLL,"AC6611_VoltageToDA");

(FARPROC &)AC6611_AD=GetProcAddress(hDLL,"AC6611_AD");             //通用AD采样          (FARPROC&)AC6611_AD_CHN=GetProcAddress(hDLL,"AC6611_AD_CHN");     //设置AD通道0-15

(FARPROC &)AC6611_ADS=GetProcAddress(hDLL,"AC6611_ADS");           //直接AD采样,为单通道AD采样设计             (FARPROC&)AC6611_ADToVoltage=GetProcAddress(hDLL,"AC6611_ADToVoltage");

hDevice=AC6611_CreateDevice(0, &ErrorOf6611);      //创建驱动,选择第0块卡

        if(hDevice != -1){

                Label1->Caption = "AC6611 Card Is Exist!";

        }else{

                Label1->Caption = "AC6611 Card Is not Exist!";

        }

}

//---------------------------------------------------------------------------

void __fastcall TForm1::Timer1Timer(TObject *Sender)

{

HS=100.0,LS=0.0;

unsigned long ad;

unsigned long da;

AC6611_AD(hDevice, 9, &ad);

//Edit1->Text=IntToStr(ad);

PV=(ad-819.0)*(HS-LS)/(4095.0-819.0);

En=SP-PV;

Edit2->Text=FloatToStrF(En,0,4,4);

DeltaUn=q0*En+q1*En1+q2*En2;

Un=Un1+DeltaUn;

if(Un>100.0) Un=100.0;

if(Un<0) Un=0;

Un1=Un;

En2=En1;

En1=En;

da=(unsigned short int)(Un*2048.0/100.0);

if(da>2048) da=2048;

AC6611_DA(hDevice,da);

if(PV>=HL)

{

Edit5->Color=clRed;

}

else

{

Edit5->Color=clGreen;

}

if(PV<=LL)

{

Edit6->Color=clRed;

}

else

{

Edit6->Color=clGreen;

}

for(int i=0;i<479;i++)

{

pvtrend[i]=pvtrend[i+1];

pvtrend[479]=300*PV/(HS-LS);

sptrend[i]=sptrend[i+1];

sptrend[479]=300*SP/(HS-LS);

mvtrend[i]=mvtrend[i+1];

mvtrend[479]=300*Un/100.0;

}

//绘制磅图

Image2->Picture->LoadFromFile("BT.bmp");

Image2->Canvas->Pen->Color=clBlack;

Image2->Canvas->Pen->Width=5;

Image2->Canvas->MoveTo(30,294);

Image2->Canvas->LineTo(30,294-SP*288.0/(HS-LS));

Image2->Canvas->Pen->Color=clBlue;

Image2->Canvas->MoveTo(55,294);

Image2->Canvas->LineTo(55,294-PV*288/(HS-LS));

Image2->Canvas->Pen->Color=clGreen;

Image2->Canvas->MoveTo(70,294);

Image2->Canvas->LineTo(70,294-Un*288/100.0);

//绘制趋势曲线

Image1->Picture->LoadFromFile("QUSHI.bmp");

Image1-> Canvas->Pen->Width=1;

Image1-> Canvas->Pen->Color=clBlack;

Image1->Canvas->MoveTo(0,300);

for(int i=0;i<480;i++) Image1->Canvas->LineTo(i,300-sptrend[i]);

Image1-> Canvas->Pen->Color=clBlue;

Image1->Canvas->MoveTo(0,300);

for(int i=0;i<480;i++) Image1->Canvas->LineTo(i,300-pvtrend[i]);

Image1-> Canvas->Pen->Color=clGreen;

Image1->Canvas->MoveTo(0,300);

for(int i=0;i<480;i++) Image1->Canvas->LineTo(i,300-mvtrend[i]);

Edit15->Text=FloatToStrF(PV,0,4,4);

Edit16->Text=FloatToStrF(Un,0,4,4);

}

//---------------------------------------------------------------------------

void __fastcall TForm1::Button2Click(TObject *Sender)

{

HS=StrToFloat(Edit3->Text);

LS=StrToFloat(Edit4->Text);

HL=StrToFloat(Edit5->Text);

LL=StrToFloat(Edit6->Text);

DH=StrToFloat(Edit7->Text);

PID_DB=StrToFloat(Edit8->Text);

P=StrToFloat(Edit9->Text);

I=StrToFloat(Edit10->Text);

D=StrToFloat(Edit11->Text);

KD=StrToFloat(Edit12->Text);

q0=(100.0/P)*(1+TS/I+D/TS);

q1=-(100.0/P)*(1+2*D/TS);

q2=(100.0/P)*D/TS;

SP=StrToFloat(Edit14->Text);

}

//---------------------------------------------------------------------------

void __fastcall TForm1::Button3Click(TObject *Sender)

{

Close();

}

//-------------------------------------------------------------------------

更多相关推荐:
数学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数学实验报告高等数学实验报告MATLAB实验操作报告同组人髙加西20xx年04月10日电气工程学院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电气12崔彧菲西安交通大学数学实验报告实验一非线性方程组求解一实验目的1熟悉MA...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20xx20xx学年第1学期学生姓名学号院部数理学院专业班级任课教师实验报告1实验目的熟悉Mathematica软件包的使用实验内容1用两种方式编写如下自定义函数并求其导数fx在x20x10x5...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六答案

实验六实验项目名称优化实验时间20xx52620xx6220xx69实验地点理学实验楼525实验目的1掌握Matlab优化工具箱的基本用法利用优化工具包解线性规划和非线性规划的问题对不同算法作初步分析比较2练习...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模板

天水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所属课程名称实验类型线性代数实验实验日期班级学号姓名成绩12附录1源程序附录2实验报告填写说明1实验项目名称要求与实验教学大纲一致2实验目的目的要明确要抓住重点符合...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油价与船速的优化问题所属课程名称数学实验实验类型综合实验日期20xx922班级学号姓名成绩123附录2实验报告填写说明1实验项目名称要求与实验教学大纲一致2实验目的目的要明...

数学实验报告格式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20##年03月30日)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20xx年4月8日一实验问题1指派问题考虑指定n个人完成n项任务每人单独承担一项任务使所需的总完成时间成本尽可能短已知某指派问题的有关数据每人完成各任务所需的时间如下表所示试建模并求解该指派问题...

20xx秋数学实验 实验报告(1) 电子版

年级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10级姓名学号名单序号62实验时间20xx年10月16日使用设备软件PCMATLAB注实验报告的最后一部分是实验小结与收获实验1数据的统计描述与分析1计算1均值为2方差为025的正态分布在...

西安交大数学实验报告

数学实验报告题目四种特殊自然数编程作者学号班级1题目四种特殊自然数编程计算出所有的水仙花数完美数亲和数回文数2环境Windows系统PCMATLAB软件3问题分析1水仙花数若一个自然数的各位数字的立方和等于该数...

数学实验报告要求格式

数学实验与数学软件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成绩占总评成绩的202实验报告的内容实验报告中要求打表格手写或打印均可实验报告的格式实验名称姓名学号实验日期3实验报告的上交1实验报告要写学号格式要符合规范2学号不要分单双号

数学实验“矩阵特征值及相应特征向量的Jacobi法,QR法”实验报告(内含matlab程序)

西京学院数学软件实验任务书实验十三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矩阵特征值及相应特征向量的Jacobi法QR法二实验目的熟悉矩阵特征值及相应特征向量的Jacobi法QR法三实验要求运用MatlabCCJavaMapleMa...

第一学期数学实验报告

Matlab数学实验实验报告1目录一第一次实验3二第二次实验三第三次实验四实验反思291317第一次作业一熟悉Matlab环境在计算机上运行试验一中示例1至示例11理解各条语句及指令的含义二编写程序解决下列问题...

数学实验实验报告(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