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时间:2024.4.21

目  录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1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2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5

四、质量保障体系... 10

五、学生学习效果... 15

六、教学特色... 18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附件: 20##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目录... 27



湖南科技学院20##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年,是湖南科技学院教学评估整改年,也是学校向内涵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学校认真对照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专家组所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加强整改,并根据“六精”战略思路协调推进各项工作,致力内涵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湖南科技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座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永州市。

学校始终坚持以中国梦凝聚力量,以改革激发活力,以改作风振奋人心,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依法办学,民主管理。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践行“德才兼备、自强不息”的校训。

学校今后一个时期总体战略思路是:树立精品意识,汇聚精英人才,强化精心育人,推行精细管理,培育精励校风,建设精美校园。工作重点是:调结构,强内涵,抓改革,提质量,促发展。

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是:培养专业基础较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较高,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是:面向湖南,辐射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圈,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0##年学校拥有14个教学系,2个教学部,15个研究所,建有2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10个校级重点建设学科,38个普通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教育学8个学科门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4322人,其中本科生13954人,预科生368人,全日制本科生占在校生比例为97.43%;另有成教夜大生192人,函授生4239人。20##年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录取全日制本科生3777人,预科生368人;文史类学校录取线高湖南省控线9分,理工类高湖南省控线12分;到校人数4013人,到校率为96.82%。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1. 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先后修订了《湖南科技学院人才引进方案》、《湖南科技学院教职工培训管理办法》等文件,出台了一系列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并取得明显成效。20##年,引进博士5人;实施人才兴校工程,启动首批“英才支持计划”,遴选了5名优秀博士为支持对象,每人每年给予6-8万元的经费支持;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18人,对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重奖,对教师在职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学位实行了最优惠的政策。

2. 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数量基本够用。学校20##年教师总数742人,其中教授74人,副教授174人,正副教授比例为33.42%;博士57人,硕士541人,硕博比例为80.59%。

20##年有专任教师617名,其中正高职称60人,副高职称164人,高级职称比例为36.30%;专任教师中博士48人,硕士460人,博硕比例为82.33%;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348人占56.4%,36~45岁教师162人占26.26%,46~55岁教师81人占13.13%。生师比为21.96:1,符合主讲教师岗位资格的比例为97.57%。

3. 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数量充足、功能设施完善。目前,设备总值为14144万元,生均为9587.07元;20##-20##学年度,新增设备值1254.97万元,新增设备值占学校设备总值之比为9.74%。

4. 图书资料进一步充实和丰富。20##年学校共投入图书资源建设费201.39万元,年新增纸质图书34388册,纸质图书总量达到923957册,生均62.41册。纸质刊物2099种(其中系部报刊1300余种,交流学报400余份),本地镜相电子图书达239628种,电子期刊25186种,新增光盘1692张,新增学术视频3000集,馆内学术视频总量超过20000集。

5. 教学基本设施进一步改善。20##年度,投入817万元,维修和改造校舍面积约10000平方米。对青年教职工宿舍一、二舍和引进人才公寓楼(西单元)进行改造提质,对医疗中心、明德楼报告厅、多功能厅、集雅楼演播厅、荟英楼、毓秀楼进行了维修改造。为中文系、生化系教授博士提供20间工作室,对16个教室内部粉刷维修,对32个教室老化的课桌椅更新,确保了师生在舒适的环境中工作和学习。

截止20##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763304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总面积161871平方米,生均为11.33平方米;学生宿舍建筑总面积149569平方米,生均10.47平方米;实验室总面积40253.22平方米,生均2.81平方米。

6. 教学经费投入不断加大。20##年,学校教学经费共计投入2291.4万元,其中,教学日常运行经费1778.28万元,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教学改革与建设专项经费总额)513.12万元。教学日常运行经费生均1201.22元,教学日常运行经费占教育经常性拨款和本科生学费收入之和的比例为13.02%。本科生实验经费51.24万元,生均36.72元;本科生实习经费122.19万元,生均382.92元。

7. 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开通了湖南省高校数图中心网、中国学术期刊网、硕博论文数据库、教育期刊专题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读秀平台、爱迪科森网上报告厅、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权威数据库。主动与一些数字资源机构沟通,全年试开通了网易公开课、网易云课堂、超星名师讲坛、MyET英语多媒体资源库、专业课学习数据库、高教网考研互动精品课程、盖德化工词典、博图外文电子图子、Gale Academic Onefile学术期刊大全数据库等十余个电子资源。建立并开通了电子邮件、FTP、VOD视频点播、OA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校园BBS、教务管理、实验室教学管理、互动开放式教学平台课程中心及精品课程制作等系统,上网课程213门,为广大师生搭建一个快速高效的信息平台,提高了信息的共享率和发布速度,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同时,学校图书馆成功申报了中央与地方共建的“潇湘文化数字资源共享平台”项目建设,筹创了“潇湘文化专题网”,目前已拥有上万条地方文献资源,形成了湘南文化的最大数据库。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专业建设。一是修订专业建设规划,增设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专业建设要素,研究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专业评估标准,对新旧专业定期开展专业评估,逐步建立科学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如建立专业结构调整亮牌预警机制、专业内容调整机制等,并根据各专业发展情况对年度招生计划进行调整,动态控制专业规模。二是制定了《湖南科技学院专业负责人制度实施办法》、《湖南科技学院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专业建设委员会工作章程》,启动了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及各专业负责人的遴选工作,进一步加强了本科专业建设与管理,不断提高专业建设质量。三是申报了财务管理、秘书学两个新专业,其中秘书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审批并于20##年开始招生。四是加强了专业项目建设。学校20##年继续开展了校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立项工作,广告学、通信工程、工程管理、数字媒体技术、制药工程等5个专业获得立项,建设期为三年。对20##年立项的7个校级特色专业进行了评估验收。

2.课程建设。学校20##年度开展了多项课程建设立项工作,共立项11门青年教师教学改革课程、26门优质课程、12门合格课程、20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金额共计103.3万元。20##年立项的省级精品课程《中国古代文学史》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20##年度省级精品课程复核并获3万元经费资助。

20##-20##学年度,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为1379门,共4960门次,其中小课801门次,小课门次占课程总门次比为16.15%。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83.7%,教授讲授的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的5.86%。

3.教材建设。继续建立和完善了《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管理规程》等一系列教材建设相关规章制度,进一步推进了教材建设,出版了正式教材4部,印制自编教材6部、自编讲义22部。

     4.教学内容改革。一是进行了全校公共必修课程的适应性改革。明确了公共必修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定位,强调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公共必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适应性改革。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和分析,减少了理论讲授,课堂教学多以专题讲座形式开展,并大幅提高了实践教学比例,创设了思政实践课,将课堂教学、学期内实训实践、暑期校外社会实践三者融为一体。实施以来,学校多次组织教师和学生奔赴各地区开展支教、帮扶、慰问、调研等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体育分层分类教学,体育系大学体育教研室采用分层分类教学和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原则,增加体育课程的选择范围,适应不同体能、兴趣的学生需求,更好的发挥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最大限度地推动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课余体育锻炼的“一体化”进程。二是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鼓励有条件的系部,特别是工科专业,加大了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内容改革,适应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如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和电子工程系,以项目驱动为载体,和企业共同开发课程,改造课程,使课程内容更加前沿;土木工程与建设管理系将课堂搬至工地,实时授课,增加了授课的实效性。

5.课程体系改革。一是按照“加强通识,凝练专业,突显能力”的原则,调整和重构原有的课程结构,现有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构成。通识课程由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拓展课程组成,学科专业课程分为学科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大模块,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加入了科研训练项目、创新创业教育和社团活动。建立了“通识基础+专业培养+实践训练”为特色的课程体系框架。二是适度减少必修课比例,增加选修课比例,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时间、空间和自由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三是增设特色专业选修课程,培育专业特色。鼓励有条件的专业多开、增开专业选修课程,实现选修课程的专题化、小型化和多样化。文科专业结合柳子文化、舜文化、女书文化、萍州书院文化等永州地方文化资源,鼓励已有研究成果的教师开设此类特色选修课程;理工科专业尝试与企业、行业共同开发选修课程,突出选修课程的应用性,积极增开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特色选修课。

6.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一是组织开展了20##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项目的申报与立项工作,确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六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改革工程。二是积极开展全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学校通识拓展课程包括网络通识课程、校本通识课程和专题讲座三个部分组成。三是强化实践教学,切实突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鼓励有条件的系部建立多层次、模块化、开放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不断提高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大独立设课的实践课程比例,提高实践教学学时的比例;各专业集中实践环节为25周左右;四是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促进学生核心知识的掌握和核心能力的培养。学校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要求系部参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专业核心课程,以符合国家通用标准、适应行业标准和突显学校办学定位为目标,以适应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就业创业的需求,对现有专业核心课程进行重新审视,并进行增设、整合和撤销处理,课程门数最大不超过教育部规定核心课程门数的20%,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促进学生核心知识的掌握和核心能力的培养。20##级修订后的人才培养方案,按学科门类分,其实践教学学分、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如下表:

7.实践教学。一是组织申报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20##-20##年项目建设规划,20##年与20##年分别获得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1600万元与1200万元,完成了20##年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共1600万的教学仪器设备验收和使用工作。二是增开了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达到60%以上;三是新建了化学仿真实验、电子与电路模拟实验室、财务仿真实验室等。四是组织开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工作,上海前景广告公司等8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获得校级立项,每个项目资助金额为5万元;音乐舞蹈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获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立项;经济与管理系与恒大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酒店管理集团的校企合作正式获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立项,分别获得省进校资助30万元,共计60万元。20##年“湖南科技学院—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教育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实现学校国家级实践基地零的突破,并获得此项目进校资助50万元。五是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规范实验教学管理。对学校20##年建设的4个校级示范建设实践教学中心进行了评估验收;全校共开出实验项目1225个,实验人时数达63万人时;组织专家对全校14个实验室和实训室进行综设实验、实验室开放、实验实训教学专项检查,将检查结果与实验专项经费挂钩。现已有100多个实验项目可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网上预约。六是多方位多形式进行实验室全面开放,提高实验设备使用效率,培养创新型人才。七是初步构建了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实验计划教学的基本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八是实习经费从去年200元/人增加到260元/人,加强实习管理和经费使用监管,加大了对实习基地的投入,精缩了现有的教育实习基地,改变传统实习方式,加大校内试教的力度与严控校内试教的质量,试教不合格者不得参加实习。九是完善实验教学管理系统,顺利完成教育部实验室数据统计,所有的实验课程相关数据,特别是实验开放的预约等相关板块都在系统上体现。

8. 教育教学研究。学校历来重视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把优化教学内容与体系、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作为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着力点,通过政策引导、加大经费投入等措施,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认真研究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对推动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校20##年教学改革与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共立项教改课题54项,资助金额41.4万元,其中省级教改课题18项,资助金额36万元,校级教改课题36项,资助金额5.4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促使广大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在改革与研究中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强实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专业建设、资源共享等方面的研究与实践,有效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质量保障体系

学校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视质量为学校生命线,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在继续实施《关于确保教学工作中心地位,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等学校原有文件规定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将“致力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作为年度工作主题。针对合格评估中发现的短板与问题,制定了《湖南科技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整改方案》,对整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与责任分工,要求全校上下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逐项落实。教学工作被列入了党委、行政重要议事日程,党委会、院务会及时研究教学工作,优先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困难与问题。进一步健全了校领导定点联系教学系部制度、校领导深入教学一线听课制度,确保党委行政第一时间了解教学一线情况。召开了年度教学工作大会,总结和安排全年教学工作,研讨教学工作中的相关问题,表彰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与先进个人。加强了对各教学系部教学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与考核,组织了教学管理优秀单位的评选与表彰活动。以落实教学评估整改措施为抓手,全面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制定了《“人才兴校”工程实施方案》,加大优秀师资的培养与引进力度,实施了“英才”支持计划,修订了《人才引进工作方法》和《教职工进修培训管理方法》。在办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优先安排新办专业经费,优先为质量工程项目提供经费支持。加大了专项教学经费投入,确定6个专业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试点专业,新建了9个校外非师范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基本完成了课程中心建设。组织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试点工作,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注重人文素养的提高。高度重视教学信息化建设,成立了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并实施了《湖南科技学院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方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学校一直致力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设立了校长领导、主管副校长具体负责的校系两级教学质量监控组织机构。学校层面的质量监控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团、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由教学评估办和教务处具体实施。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负责对教学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与专项工作进行研究决策;教学督导团是学校教育教学咨询与教学质量的监督机构,对教学工作和活动行使检查、监督、指导、咨询等职能;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主要负责收集和反馈学生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教学系部层面的质量监控组织机构主要包括教学系部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教学督导组、学生教学信息员组织,主要负责在学校指导下具体实施本系部的教学质量监控,包括收集、统计、分析本系部的教学工作信息并及时上传至学校相应机构,并根据学校反馈的处理意见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落实。

制定各个教学环节评价指标,健全自我评估工作制度。学校教学工作自我评估制度包括专项评估和综合评估制度。专项评估由实践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建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毕业论文(设计)质量与组织管理、试卷质量与考试管理等单一性的评估组成。综合评估主要包括系部教学管理工作年度综合评估、教师教学工作业绩评估及教师年度工作综合考评。上述所有评估都以制度的形式予以固化,学校定期组织专家严格依据评估指标体系和规定程序进行评估,并利用校园网和教务管理系统及时公布评估结果,通过评估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20##-20##学年度,主要组织实施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工作:

1. 课堂教学质量监控。① 组织专家听课工作。20##年,对全校46位新进教师、33位35岁以下青年教师、8位非专任教师、5位跟踪教师,共计92位教师进行了随堂听课,通过专家听课,及时发现被听教师上课的突出问题,并与相关教师和系部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沟通,有效地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② 组织实施了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主要包含领导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和学生评教等四个方面,前三项评估占综合评估的50%,学生评教占总评估成绩的50%,综合评估结果广泛应用于教师职称晋升、评优评先等方面,充分调动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2. 毕业论文管理专项评估。对14个教学系的28个专业、3018名学生的20##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及系部管理工作进行了抽查,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中期检查以及后期评阅、答辩、成绩评定全过程进行监控;引入了毕业论文(设计)查重系统,确保了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对20##届36篇优秀毕业论文作者和31名指导老师进行了表彰。

3. 新专业学位授权评估、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研室建设专项评估。① 接受了省教育厅、省学位办的新增学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评估,20##年,数字媒体技术、生物技术、土木工程三个专业全部通过;20##年,软件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制药工程三个专业全部通过。② 开展了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的立项与验收工作,通过专家评审,共有5个专业立项,6个项目通过验收,1个项目暂缓通过验收,共资助建设经费12万元。③ 开展了青年教师教改课程的立项与中期检查工作,通过专家评审,共有10门课程立项,10门课程通过中期检查;开展了优质课与合格课程评选,共有49门课程被立项为优质课程,13门课程被立项为合格课程;共资助建设经费27.1万元。④ 开展了优秀教研室建设对象的中期检查、验收与立项工作,通过专家评审,共有5个项目通过验收,1个申请延期;6个项目通过中期检查,立项6个项目;共资助建设经费11万元。

4. 教学系部教学管理年度综合评估。评估主要考核各系部教学过程管理和教学监控的效果及质量,如:各教学系部的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情况、日常教学质量监控情况、质量工程项目立项及建设情况、实践管理平台建设、实验室开放、教师和学生获奖情况、教师教改研究及教学成果获奖等情况。对教学管理工作突出的优秀教学系部给予1--2万元奖励。评选出了中国语言文学系等5个文科系部和电子工程系等4个理工科系部为年度教学管理综合评估优秀教学系部。

5. 试卷质量和考试管理专项评估。 学校制定了试卷质量和考试管理评估方案,对评估目的、对象、组织方式、评估指标及等级标准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指标体系分试题质量、评卷质量、试卷分析与复查、试卷规范、改革创新等5个方面,对教师命题、阅卷、登分、统分等环节进行了较为详细、客观的检查和评价,促进了考试工作走向规范化、合理化,严把了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关。

6. 日常教学运行检查。一是上课第一天,校领导高度重视,采取听课、巡查、现场办公等多种形式,亲临课堂教学一线进行督查;二是组织各部门负责人下课堂听课检查,了解和检查全校开学初的教风和学风;三是组织五个日常教学检查小组,对全校教学系部进行全方位的检查,主要包括系部教学管理工作、教研室工作、教师常规教学工作、实验教学工作情况等。

7. 组织学生网上评教和学生信息员教学信息反馈。每学期15-17周之间,学校确定评教时间与地点,各教学系负责组织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评教工作,其结果作为教师评优评先和职称评定的参考。② 每个班确定一个学生教学信息员,每个系设立一个教学信息站和一个站长,教学信息员负责收集、整理、核实教学信息,每月递交一次。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学校及时反馈给相关单位或个人,并限期整改或作出合理解释。

五、学生学习效果

1. 主要措施。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制度为保证、以激励为牵引、以质量为根本的方针,努力营造“学生乐学”的优良学风。坚持“六抓”促学风,即抓“思想引导、队伍建设、日常管理、学业预警、学习活动、典型引领”,强化精心育人,培育精励校风。抓思想引导促学风,进一步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抓队伍建设促学风,进一步抓好队伍作风建设和落实岗位职责,建立多元化的学风工作队伍。抓日常管理促学风,针对日常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课堂管理、考试管理、宿舍管理。抓学业预警促学风,重点关注“问题”学生,努力做好“边缘”学生的帮扶工作。抓学习活动促学风,开展学习竞赛、学术科研活动,强化学生社团建设,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第二课堂教育。抓典型引领促学风,做好奖、助学金评定、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等工作,培育典型,弘扬学风。

2. 学风建设成效。一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抓学风的工作机制得到进一步落实。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到学风建设中去。全程抓学风,抓好基本环节和重点时段的工作。全方位抓学风,采取有效措施从学习、生活、活动、心理四个维度,课堂、图书馆、宿舍、网络、校外五个空间抓好学风建设。二是学风考评激励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三是学风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学习风气逐渐浓厚,学生上课更积极,迟到、缺席现象逐步减少,低年级学生课堂出勤率95%以上,图书馆上座率达到了85%。

3. 学生获奖。20##-20##学年度,学生获省级及以上获项199项,分别为:学科竞赛获奖41项,其中国家级6项;创新活动、技能竞赛获奖90项,其中国际9项,国家级25项;文艺体育竞赛获奖68项,其中国家级3项。学生英语四级过关率59.83%。

4.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学校注重办学质量的提升和文化积淀,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对办好学校信心增强,对学校年度课堂教学工作满意度较高。学生评教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提高,学生参评率在98%以上,学生评教90分及以上占 98.82%,75-89分占1.18%。从本年度学生评教结果看,学生参评率高,评教分数较高,学生对教师教学满意度评价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学生认为我校大部分教师教学态度良好, 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以人为本,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深受学生欢迎。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能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制订详细的教学进度计划,能严格按照进度计划授课,教案编写详尽具体,重点难点突出,讲解透彻,课堂授课知识的广度与深度适中。三是课堂信息量的安排合理恰当,能够将课堂教学与专业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适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感觉学有所获,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5. 应届本科生毕业与学位授予情况: 20##届应届本科生毕业生为3436人,按时毕业人数为3344人,未毕业人数为92人,学生毕业率为97.32%;授予学位人数为3190人,未取得学位人数为246人,学生学位授予率为92.84%;研究生录取246人,占毕业生比例为8.18%。

6. 毕业生就业情况:学校积极开辟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了充足和高质量的就业岗位。学校通过举办湘南地区暨永州市20##年高校毕业生大型校园招聘会和小型专场招聘会,多方邀请用人单位,一年来共向毕业生发布就业信息607条,提供就业岗位12920个,是毕业生总数的4倍。不断加强和改进就业创业指导课建设,将就业创业指导课纳入全校教务评教系统。继续深入推进全员就业工程,全员促就业工作取得实效。学校将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列为工作重中之重,出台了诸如设立“特困学生就业基金”、为就业困难毕业生配备就业导师、建立困难学生档案,为困难毕业生就业搭建“绿色通道”,组织集体上岗,实行“爱心帮扶”等措施。20##年,学校通过设立特困生自主创业奖励、定期举办创业项目推介大会、构建“零失业保障”机制等措施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在教育厅组织的对各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的抽查中,学校13届、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90.78%、87.23%,均高于湖南省平均就业率;20##年,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教育厅“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优秀单位”、“教育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

7. 学生体质测试达标率、学习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情况:20##届毕业生体质达标率为:91.30%。② 对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957人,学生对所学专业、学习条件、学习状况和学习质量的满意度分别为85.6%、85.1%、86.9%和85.0%,均达到或超过了85%。③学校对450家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共发出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431份,涉及到学习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12个方面的问题。从调查结果看,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评价非常高的,各项指标满意度均达到了98%以上。

六、教学特色

1.构建了全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学校通识教育由通识核心课程和通识拓展课程两大模块构成,是着力于学生精神成长、能力提高和知识结构优化的非专业性教育,并通过学生自身的内化,使有限的知识组成一个具有发展潜力的合理的知识结构,使知识、能力和素质进入良性的循环发展轨道,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养与健康人格培育得到全面发展。学校通识拓展课程包括网络通识课程、校本通识课程和专题讲座三个部分组成,学校已从北京超星尔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购买60门网络通识教育课程,包括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哲学与批判性思维、文明对话与世界视野、科技进步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经济学与现代生活、语言与基本技能、教育与教师技能等八个主要内容模块。

2.强化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沟通和合作,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和实习基地建设。一是召开校企合作研讨会,加强理论探讨,由计算机与通信工程系承办,数学与计算科学系参与,举办了“湖南科技学院20##级信息类专业校企合作研讨推介会”,特邀请深圳凌阳教育、长沙蓝狐科技、长沙卓京教育、上海灵感科技、北京千锋科技等10多家企业与会,进行了深入沟通和交流,研讨了校企合作就业实习模式,并召开了校企合作推介会;二是校企共建教学团队,在合作开展课堂教学、教材编写、实践教学以及学生就业等方面开展了诸多改革尝试,通过校企合作教学团队的建立,共同探索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把课堂延伸至企业,让企业走进校园。通过聘请业界人士充实教师队伍,选派教师到企业锻炼等多种形式,构建了校企合作教学团队。三是积极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生物工程、有机化学、制药工程等专业依托永州本地企业资源,与永州异蛇酒有限公司、重庆啤酒、恒伟药业等企业合作,深度参与产品项目合作开发,积极探索“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新途径,并开辟了学校系列实践实训教学基地,立项建设“深圳华清远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9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湖南省宁远县第一中学”教育学实践教育基地获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立项,实现学校国家级实践基地零的突破。将人才培养进一步延伸至企业、行业,增加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开放性。

3.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多层次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一是继续开展了优秀教学奖的评选表彰工作。通过系部组织初审和推荐,学校组织专家审核,授予包本刚等24名教师“优秀教学奖”称号。二是组织我校教师参加了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师电路组、宏观经济学组、有机化学组及大学英语组课堂教学竞赛,我校教师李文、廖海燕获一等奖,陈泽顺、丁满花、袁岳驷、姚增福获二等奖,刘婷获三等奖。并开展课堂教学表彰大会,对近三年在湖南省普通高校课堂教学竞赛中取得一等奖、二等奖的教师分别给予3万元/人和0.5万元/人奖励,优秀组织奖1万元奖励。三是积极开展教学竞赛活动,组织我校教师开展新进教师、讲师、副教授和博士四个不同组别的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推动广大教师自觉加强教学技能训练,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四是推动教研室建设,在20##年上期举行了全校性的教研室集体讲课比赛,各系随机抽取一个教研室参加比赛,每个教研室选取3人参加比赛,其中,由教研室自推荐1人,其余两人由教务处随机抽签决定,比赛分文科一组、文科二组、理科一组、理科二组四个小组分别进行,各系分组由抽签决定。各教研室参赛选手的最终平均分将作为本教研室的参赛成绩,各组按成绩高低各评选出2个集体讲课优秀教研室,学校共评选出8个优秀教研室进行集体奖励。同时,学校依据个人比赛成绩,每个教研室限选评1人,共评选出16名教研室集体讲课优秀个人进行奖励,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教研室建设。

七、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我们倾注更大的精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和解决。

(一)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存在问题:

个别专业专任教师数量不够,生师比偏高。师资队伍结构不尽合理,青年教师偏多,具有正高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偏少,高水平的学科或专业带头人较少。双能型教师比例偏低。具有行业、工程背景与专业从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能型教师不多。

原因分析:

一是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离省城相对偏远,所在地区经济较落后,对人才吸引力不大;二是学校为单一升本的高校,基础较薄弱,办学经费有限,引进高水平人才的政策力度还不够大;三是教师待遇还有待提高。

改进方向:

加大教师引进力度,特别是某些新专业和工科类专业教师引进力度,力争使全校专任教师数量的生师比达到18:1。

全面实施“人才兴校”工程,对国内外高水平知名学者,放宽引进年龄限制,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力争聚集一批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与教学名师为学校服务;切实增加投入,制订优惠政策,提高优秀人才的待遇;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努力搭建科研和教学平台,让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优秀人才。

以人为本,稳定教师队伍。进一步建立健全人事分配制度和人才激励评价机制,实行绩效考核;树立办学以教师为本的理念,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和思想状况,逐步改善待遇,增加教师归属感;启动“青年教师拔尖人才支持计划”,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在进修提高、攻读学位、晋升职称、科研立项等方面对青年教师给予政策倾斜。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

存在问题:

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特征、知识、能力、素质等要求以及与此相对应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问题研究不够,认识比较肤浅;部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与重点大学的没有太大区别,模仿痕迹较重,不能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偏少,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足,投入不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与行业、企业的合作缺乏深度,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参与度不高。

原因分析:

一是本科办学时间不长,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总体思考不够深入,总体设计不够全面;二是“双师型”教师培养和引进有一定难度,在岗教师日常教学任务较重,没有足够时间和精力到行业领域参加专业实践,因职称、编制、待遇等问题,学校从行业引进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教师,存在很大困难。

改进方向:

解放思想,不断深化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的认识。认真总结十年来本科教育办学的经验,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等问题,开展讨论与研究,凝聚共识。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和借鉴兄弟院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功经验,深入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坚定不移地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积极引进校外力量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完善各专业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修订各课程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突出学生能力培养,逐步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应用型课程体系。

健全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规章制度,制定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各教学系部主动对接企事业单位。

通过立项建设的形式,加大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力度。每年立项建设6-8个非师范专业校外实习基地,每项资助3万元。同时增加投入,完善现有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的综合效益。

深化与企业行业的合作。采取立项建设的方式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邀请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修订工作,每个专业资助1万元。改进人才培养机制,促进行业、企业人员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全程参与,共同培养合格应用型人才。

(三)学风建设还须进一步加强。

存在问题:

学习氛围还不够浓厚,少数学生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动力不够充足;高年级学生中有缺课、逃课现象;极个别学生有上网成瘾等情况。

原因分析:

一些学生理想追求不够远大,学习目标缺失,自我要求不高,专业兴趣不浓, 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纪律松懈,自律意识不强, 不能抵制网络诱惑;学习方法不当;教育力度不够大,方式不够新等。

整改方向:

营造有利于学风建设的外部环境。 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支持, 净化校园周边环境, 为学生提供健康、安全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充分利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因素, 因势利导,增强学风建设的实效性。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负有教书育人、行为示范和课堂管理的责任。要潜心教学, 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业志趣; 用好的教风影响学风, 用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敬业奉献的治学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学风; 要为学生负责, 严格课堂管理, 规范课堂秩序, 严肃课堂纪律,使课堂教学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 并对学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重要作用。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和寝室,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联系, 了解学生的困难和要求, 并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 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对学生选课、考研和就业等方面的指导, 并通过建立班级学习制度等措施, 改进学习方法, 增强学习自觉性, 在班级和寝室形成良好学风。

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学生干部肩负着学风建设的组织、管理和协调的责任。为此, 学生干部要从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抓起,做好规划, 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 注意分年级抓好基础课的学习, 尽早帮助学生确立大学的学习目标, 积极引导学生把宝贵时间投入到学习、实践和科技创新之中; 注重抓好寝风、班风和考风建设, 认真做好后进学生工作, 避免学生中的不良风气蔓延; 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要让学生党员和干部成为学风建设的表率。

用制度规范学风建设。制度是加强学风建设的保证, 它规范着师生的行为方式。加强制度建设, 规范师生的言行, 是学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学生中的各种不良行为, 既要耐心教育, 又要严肃处理。对在学风建设中成绩突出的集体和个人要给予表彰奖励。通过鼓励先进,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加快学风建设的步伐。

   努力营造良好的学风建设氛围。要注意发现和大力宣传教师和学生中的先进典型, 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要充分利用校内媒体, 宣传学风建设的经验和成果; 要通过举办各层次的学风报告会和座谈会, 不断提升对学风建设的认识; 要创设以学风建设为主题的校园环境, 以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积极参与学风建设。


更多相关推荐: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要全面真实

龙源期刊网cn本科教学质量报告要全面真实作者刘尧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xx年第03期20xx年9月26日武汉大学官方网站发布20xx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仅1天点击即超过6000人次而据20xx年9月30日长江...

20xx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石家庄学院20xx年11月石家庄学院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1本科教育基本情况石家庄学院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攻坚克...

20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编制支撑数据表

20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质量相关数据可另附表说明

济南大学泉城学院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鞍山师范学院20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6

鞍山师范学院20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引言鞍山师范学院作为地方性本科师范类大学始终坚持教书育人的师范教育理念秉承博雅兼尚知行合一的校训精神以创新科学的理念在高等教育现代转型期契现代大学发展之机握教育时代变革之...

基教中心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xx年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为指导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积极实施合...

20xx年自动化专业教学质量报告

自动化专业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xx年以启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为契机以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自动化专业总结经验查找问题系统地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科学构建学校内部人才培养质量...

2华侨大学20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华侨大学华大函20xx275号华侨大学关于报送20xx20xx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的函福建省教育厅办公室根据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编制发布20xx年lt本科教学质量报告gt的通知闽教办高20xx4号精...

湖南师范大学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目录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5一发展目标与定位5二专业设置与规模5三本科生源质量6二师资与教学条件6一师资队伍6二教学条件7三教学改革与建设10一强化品牌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0二系统修订培养方案更新课程教材体系...

建筑工程系20xx年度教学质量报告

建筑工程系20xx年度教学质量报告一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一师资队伍二教学管理队伍建筑工程系教学管理工作团队三学生管理队伍1建筑工程系学生管理队伍建筑系各班级班主任导师辅导员表见附表一2建筑工程系各专业学生名单达州职...

广东科技学院20xx本科质量报告

广东科技学院20xx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xx20xx学年度在学院管理团队的带领下学院教职员工解放思想团结协作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围绕既定的各项目标开展工作实施创新强校工程深入推进教学改革和各方面的内涵建设取得了...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20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作者佚名来源教务处发表20xx0113090500人气1108背景色字号大中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按照教育部和广西区教育厅相关工作布置要求编制20xx年本科...

2014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