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时间:2024.4.27

平潭一中  20## - 2014  学年第  学期

研究性学习

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名称: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

所在班级:高一年九班

课题组长:王皓宇

课题成员:林志峰   丁鸿  

林妤浈   陈依玲   林晓兰

指导教师:潘华云


²     

²  课题介绍

²  可行性分析

²  研究背景

²  目的和意义

²  研究方法

²  活动过程

²  总结报告

²  体验与反思

²  参考文献

²  致谢

²  附录:问卷调查      

1、课题介绍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其内容包括:

1、交际语言的差异

2、中西隐私语和禁忌语的差异

3、对待赞扬、祝贺时的反应差异

4、宗教信仰引发的语言差异  

5. 历史典故中的语言  

6. 英语的赞誉原则和汉语的贬己尊人原则的冲突   

7. 思维方式和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不同导致的语言差异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在与外国人交往过程中,不触犯外国人的禁忌,能够尽兴得体的与外国人交流。

2、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的研究是科学的,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利用书籍、期刊、网络等广泛阅读和搜集了大量的相关文献,为论证研究课题收集了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在全球的普及,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越来越密切,而语言交流更是重中之重。由于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在于外国人聊天时常常出现误解,破坏双方的和谐关系,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而了解中西方语言文化差异势在必行。

4研究目的和意义:

  神话所寄托的原始人类对宇宙奥秘的大胆猜测与理解,以及人对自身“命运”的执著追求,至今仍令人惊叹不已。神话的魅力是永恒的,今天神话宝库中吸取丰富的营养,领略到洋溢其中的令人神往的英雄气概,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5、研究方法:

资料收集法、文献法

6、活动过程:

7、总结报告:

中国神话在人民口头创作史及文学史上占有重要位置。神话在文学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对中国各种文学创作较早发生影响的一种体裁。它的题材内容和各种神话人物对历代文学创作及各民族史诗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它丰富的想象和对自然事物形象化的方法,对后世作家的艺术虚构及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形成都有直接的渊源关系。它的口头叙事形式也成为叙事文学体裁如小说等的先河。不少神话直接为作家、艺术家提供了创作题材。其中有些著名神话,还成为人们经常援引的典故。神话的美学价值、历史价值与认识作用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是了解人类童年生活和心理的钥匙。它对研究古代社会婚姻、家庭制度、原始宗教、风俗习惯等,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8、体验与反思:

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大家学习兴趣较高,对神话故事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次的研究性学习后,学习积极性增强,思维更活跃,小组更加团结协助。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的学习,在整个研究学习过程中能得到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交流与合作方面,能更懂得欣赏同伴。  在学习过程中,大家都很认真积极地参与其中,但也有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在教师积极参与帮助得到及时解决。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著录项目、顺序及符号如下:

《淮南子》 《搜神后记》、《太平广记》、《西游记》、《封神演义》 、《上古神话演义》、《聊斋志异》、《古代神话》

10、致谢: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最后对于给予精心指导的指导教师、接受采访和在调查或查阅资料的过程给予过帮助的老师、员工、和同学等等表示衷心的感谢!

附属材料

问卷调查:

1、你觉得神话故事对我们中学生有什么影响吗?

2、哪些神话故事对你影响较大?

3、你看的神话故事书有什么?

4、你觉得阅读神话故事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帮助吗?

5、能总结下古代神话故事人品中固有的品质吗?


第二篇:“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

结题报告

合肥市第38中学 朱家芳

第一章、“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选题背景及意义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第三章、研究性学习实施理念

第四章、研究性学习实施模式

第五章、研究性学习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第六章、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探索

1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一章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深刻分析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纲要》明确规定:“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同时,在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几乎所有学科都在其“基本理念”或“课程标准”里,着重强调了“探究性学习”。与新课标相配合的7—9年级学段语文实验教科书,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或“专题”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该课题20xx年被确定为合肥市教育科研市级立项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实验,基本完成预计任务,现请专家检查验收。

二、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在英语中叫Inquiry Learning,也译作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去理解。广义的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广义的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灌输式、授受式教学相对应,在我国早已存在,如发现学习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等都可以看成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从狭义上理解,研究性 学习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教育部20xx年颁布的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 (试验修订稿)》中,规定;“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程;20xx年颁布的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4学段中的 “综合性学习”第二条指出:“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在这里,研究性学习又是一种学习方式。

2 ④③②①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的渗透,就是在系统学习语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知识水平,激发学生选择一些研究课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主要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语文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意义

1、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长期以来,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将教师传授的学科知识接受和内化,掌握系统的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及规律性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科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掌握却非常乏力和有限。它只关注知识,不重视方法;只关心知识点的掌握,不注意能力的提高;只知是什么,不问为什么。只有通过实践,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实践、发现和体验,才能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学生把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为终生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始终是个争论不休,见仁见智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教学,以传播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在老师的掌握和控制下整齐划一地进行,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非常有限,自主学习的导向也只能是趋向于更好地掌握和再现书本知识。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内容,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搜集资料、探索研究。这样,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变简单地死记硬背为灵活地运用和拓展,变学科封闭、与社会隔绝为综合开放地学习与实践。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自觉主动的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⑤

3、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的要求,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避免对创新教育的狭隘理解, 3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纠正那种把创新教育只看成是小科技、小发明、小制做的偏向,就需要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中寻找突破口。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其着眼点不是学生学什么,而是怎么学;不是学生研究什么,而是怎样研究,这就必然要克服那种只关注书本知识和语文学科内容的片面性,帮助学生获得健康完善的学习策略,使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在这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就是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起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造型人才所必需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是学生自我确证,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把按统一标准塑造学生作为基本的价值目标,忽视学生的发展个性和多方面潜能。尤其学科教学更加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并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精神价值和个性特征。这样,即使学生拼命学习,也难以达到全部掌握和融汇贯通,虽然出现了一些高分学生,却以大多数学生的厌学、逃学为参照,而且高分者未必有较高的创造力,未必有深厚的发展潜能。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目的是指向主体自身的,关注的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以及有利于今后发展的各种精神、品格、能力的养成。在这里,学生在与社会生活的双向建构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形成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力;通过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及个性、特长的张扬,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升华出对自身精神价值的肯定和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的追求;通过与他人、社会、自然的交流而对个人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定位,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从而自觉地使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①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国教育报》.20xx年7月27日第2版. ③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施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 20xx年版.

④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 20xx年第5期.

⑤李丽芳.《研究性学习——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8

4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二章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特点

一、学习认识过程的探究性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强烈的新奇感和探究欲,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正好适应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这种探究性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论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结论的获取也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当然这种探究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的规范性、严谨性,只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过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二、学习行为与计划的主体性

个体创造性潜能的开发,首先依赖于个体主体性的发挥。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探究”、“研究”本身就富含主动性,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处在一种紧张、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从选题到制订计划,再到收集资料,最终到成果的呈现,无不渗透着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积极思考;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帮助者,不能像布置任务一样硬性地给学生一个课题,也不能代替学生去研究,把现成答案交给学生。

三、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交互性表现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同的研究课题和不同研究方式会生成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始便是教学内容建构的开始,学习活动的结束即是建构的结束,因而研究性学习的交互性表现为一种动态性。研究性学习重视教师的指导,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商、对话、交流、合作往往影响课题的选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方式的建构。

四、学习思维的过程性

与授受式教学重视学习的结果不同,研究性学习更重视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它强调从“做中学”,力图通过学生“做”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个人的能力只能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也许学生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没有多大价值,是稚 5 ①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嫩的,不成熟的,甚至不完全正确,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

五、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从课题的选择方面看,它并不拘泥于书本上的语文学科性问题,而是把视野放得更宽,更接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从教学形式方面看,研究性学习体现出最大的时空开放性,它不再局限于课堂 45分钟之内,而是让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从问题的解决途径和结果来看,研究性学习是一种随机通达学习,它允许不同的学生按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允许不同的学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资料以及各自的思维方式去得出不同的结论,而不是追求结论的唯一性和标准化。这种开放性的特点,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品质的培养。 当然,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并不否定和排斥其他教学方式。相反,它十分注重以其他教学方式为基础,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与研究性学习课程相比,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虽然也可以跨学科进行研究,但主要还是局限于语文学科内的有关问题;虽然它也可以在课外进行,但更主要的还是立足于课堂内;虽然它也可以让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但更主要的还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虽然它探究的结果也可以是开放的,但更多的还是发现存在书本或教材中预知的结论;虽然它也强调过程,但更多的时候还要强调结果。

①李召存.《研 究 性 学 习 初 探》.中 国 教 育 学 刊 . 20xx年2月.第 4 期. ②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课程·教材·教法》. 20xx年第5期. ②

6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三章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实施理念

一、学生思维与创造发展潜能无限的理念

“研究性学习的首要特性是弘扬作为学习主体的每一个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选择和确立研究课题,自主策划和开展研究活动,自主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自主评价、调控和反思研究过程。这里,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必须实现角色的转换。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研究主体,在研究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拥有高度的自由度和自主权;教师只是以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的身份出现。” 实现研究性学习的自主性,要求教师消除 “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能行吗?”的疑虑,真正树立学生发展潜能无限的理念:相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相信学生有能力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高度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创造力。教师要做的工作是全力以赴地营造环境,创设条件,提供机会,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获得全面充分的表现和发展。这样,研究性学习才能真正地开展起来,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

二、 效配置各种教育资源的理念

研究性学习全方位的开放性要求我们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一是整合校内各种教育资源。根据各老师的专业特长和优势,成立研究性学习综合指导小组,发挥教师的整合效应。还要考虑把图书馆、计算机、实验室教职工整合到课程中来。二是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仅仅依靠学校资源远远不够。要把目光从学校转向学校所在的社区。现实中,包含着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可资利用的丰富素材和人才队伍。这些都是研究性学习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一定要把对书本文献资料的检索研究和对学校周围社区 ‘活’的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把校内、校外 (除学校周围的机构和设施外,还有家长、各行各业的专家等)两种教育资源整合起来。这正是研究性学习课程开放性特征的重要体现。

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在复杂的社会、自然乃至人类自身的身心系统中,分割状态的单一性的学科问题具有综合性,它要求学生必须综合地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综合性,旨在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的机会,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在其他课程学习中的‘知识库存’,释放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潜能。”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也是综合的:有综合运 7 ③②①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科学态度、科学意识和科学道德的培养;有创造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有责任心、使命感、合作、团队意识等人文精神的培养,等等。还有学习策略、学习方法的综合化,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树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四、学习内容决定研究方法的理念

“中小学生对于未知世界的奥秘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研究性学习刚好能够满足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体发展的需要。但研究性学习终归是为了达到教育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学习活动,其探究活动并没有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探究的规范性。”在初中语文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不是目的,只是完成其培养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一手段完全是为目的服务的。因此,必须树立内容决定方法的理念。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来 “研究”,选用什么样的方法由内容来决定,方法必须能和内容吻合。因此,在指导学生选择研究课题时,一定要考虑选题的内容必须能够进行研究和适合进行研究。

五、研究性学习与多种语文学科教学方法相辅相成的理念

加涅于19xx年在 《探究所需的学习技能》一文中提出,“有效开展探究活动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有提高探究技能与策略的专门练习,因为这些技能与策略能迁移到其他情境中;第二,学生要有广泛的、概括化的背景知识,因为学生对某个话题一无所知,也就不能作相应的思考;第三,具有辨别好假说与坏假说的背景知识。”

也就是说,研究性学习具有知识基础性。研究性学习不能取代学校现有的语文学科教学。因为中学生还处于长知识、打基础的阶段,语文学科教学中的知识、能力训练是他们成长所必需的。不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便只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必须树立研究性学习与语文学科教学相辅相成、两者互为补充的理念。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而不是一个反对另一个,一个否定另一个,而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的相辅相成关系。学生只有在系统学习语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语文学科教学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基础。

①③④郑其恭.《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的变!革》.《教育导刊》.广州.2001 年 21 期. ②霍益萍, 《研究性学习:实施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 20xx年版.

⑤徐学福.《美国 “探索教学”研究30年》.《全球教育展望》.2001 年第 8 期。 8 ⑤④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四章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实施模式

一、专题研究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教材或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优点是,目标明确,程序清晰,易于实施,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及基本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专题“长城”,是苏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八年级(上)里的专题内容。研究步骤:

1、选题。根据这一专题内容,教师将其划分为以下几个小课题:① 长城的修建与作用。②长城的结构。③长城上著名关隘。④与长城有关的故事与传说。⑤学生另选与长城有关的课题。以上5个题目供学生自由选择,把选择同一课题的同学分为一组,为了活动方便,大组可分成若干小组,一般4—5个人一小组为宜。

2、制定研究计划。每个小组将任务分配到每个同学,规定小组开会 时间,完成任务时间。如:选择课题②的小组,2人查资料, 2人设计结构示意图,两天后小组开会,由组长筛选归纳材料,形成报告。

3、搜集资料。给学生3—5天时间收集整理提炼资料。学生需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筛选信息,合并归纳信息,提炼信息,内化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家藏、教师资料、图书馆资料、书店购买资料,还可以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学生小组合作或单独进行,整理资料,相互讨论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

4、论文成果展示。在研究讨论基础上,终于形成论文成果。教师要阐明写作论文的格式要求,使学生写作符合论文规范。结构严谨,观点正确,要有一定研究价值。论文在班级板报中展出,定期召开论文评价会,请其他语文教师、家长参加,加以点评。优秀论文结集印出发放,以示激励。

二、 课堂教学渗透模式

该模式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吸收研究性学习精神,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非系统的研究性学习。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

1、本体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

9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1) 设计研究性问题。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三峡》一文,选自郦道元《水经注》,要透彻理解全文主旨,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①三峡的奇观数不胜数,且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美丽的景观作者并未细加描绘,仅以寥寥数笔勾勒三峡的山势,这样叙写有何用意? ②作者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依次描写江水,而是首先写夏季,并将春冬二季合为一体? ③文中曾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 在疏通了文意后,先把作者情况和有关《水经注》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把这三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组织专题探讨。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辨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如教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时,课前可以布置下列任务给学生:①我对阿长的看法。②谈谈鲁迅的《朝花夕拾》。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见解。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因为研究性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从而摒弃传统的观点,创造出自己的新感觉、新认识。但是要验证这种新认识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否有几分道理,就必须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接受大家的质疑,充实自己的论据,驳斥对方的观点。在交叉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使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3)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撰写论文是指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最终的见解或者心得形成文字,撰写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三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学生有能力写出一定质量的小论文。这些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并且在表达上也有提高,有的也很有文采。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消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和知识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10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2、延续性研究。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里完成。

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以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学生也可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延续到课后。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拟定,有的问题由教师来拟定,例如,竺可桢的《大自然的语言》问题是:①江河泛滥是不是大自然的语言?天空中日月星辰是不是大自然的语言?如果是,竺可桢为什么不说出来?②大自然的语言有没有普通话?有没有地方语言?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问题是:如何认识斯科特的伟大?《三峡》问题是:三峡工程是怎样的?等等。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可以在一学期中布置的十几个题中选择一两个来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研究过程由确定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汇报论文等步骤组成。延续性研究的内容紧紧扣住课文的要求和知识点,是课文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三、实验研究模式

实验研究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从事实验研究活动,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以获得知识、发展实验能力及创新能力为目的的学习活动。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如:7年级学生饲养小珍珠熊。每天写观察日记,了解小珍珠熊的生活习性、性格特点。一个小铁笼、一对珍珠熊,三个月的时间,最后写出实验报告。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生物知识。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法与步骤,因而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最重要的是提高了观察、写作的兴趣。

四、综合性学习模式

以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内容为切入点,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灵活应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新教材中,有一个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体验、实践、探索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具体来说,综合性学习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综合性学习主要运用的是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是综合性学习借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堂内 11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外、校园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

人教版教材每册书都有六个阅读单元,每个单元后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其中每册书中有三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的形式相对统一,即把写作、口语整合于综合性学习之中,在规模小、层次少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语文的综合素质,尤其是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为主。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就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小活动,“老照片的故事”,以一张或一组家庭照片为引子,与家人进行交流,了解家人的生活经历,在此基础上写一篇作文;“一件家庭物品”,也是通过交流、询问,了解家庭故事,并把它写成作文;“妈妈的唠叨”,则是模拟了一种生活情景,由两位同学进行模拟电话交流,再用书信的形式写一篇作文。显然,这三个活动在形式和目的上是一致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的层次也很清楚。

而一册书中的另外三个单元综合性学习的形式却与此不同。它们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为主要目标,在为学生提供一个母课题的前提下,又设计了若干层次的子课题,倡导学生发挥自主精神,自行设计、自行组织、自行探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搜集、筛选、整理资料的能力。这种活动即是标准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它的探究性、自主性和实践性。比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探究月球奥秘”这一母课题下,又按层次递进地分成这样几个子课题:

1. 月球奥秘知多少(搜集资料,汇报成果)。

2. 观察月球的运行,参观天文台(观察,参观)。

3. 丰富多彩的月球文化(搜集资料,讨论)。

4. 我是月球小专家(知识擂台赛)。

5. 月亮照着你,月亮照着我(写作)。

学生在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论??这种综合性学习重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要求、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已经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了。

综合性学习模式实施要注意的问题:

1、以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

12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丰富,尤其是大的综合性学习中给学生提供的活动更是多种多样,所以往往需要充足的时间作为保证。这里的时间不是指课内的时间,而是指课外学生用于查找资料、沉思默想、相互讨论、总结反思的时间。这是由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决定的,因为它的最终指向不是某种知识的达成度,也不应该是短期的显性目标,而关注的应是活动的实施过程,是长远的隐性目标。所以,要使综合性学习达成好的效果,就应该在过程中下大功夫,让学生有充裕的课余时间反复阅读、思考、记述、讨论,坐实每个环节。这就需要教师在每个学期开始时对该阶段的综合性学习有一个整体考虑,从时间上提出整体安排,以避免仓促上马,草草了事的现象。

2、面向全体学生,关照个别差异

我们通过综合性学习倡导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是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的,而不是只针对部分优秀学生。但是在实际施行过程中,由于综合性学习经常需要学生分组自行组织活动,所以往往会出现由一部分优秀学生控制或把持局面的现象,而相当一部分中等或中等偏下的学生处于一种旁观的位置。这样做只能提高部分优秀学生的语文素质,而不是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反而会加剧学生语文水平的两极分化。因此,教师在综合性学习中应有意识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探究活动的机会,尤其是要给弱势群体以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分享到探求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当然,对于某些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和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应考虑在适当时机给予他们恰当的学习任务。

3、充分利用综合性学习提供的弹性空间

综合性学习在内容的安排上有较大的伸缩余地。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每个综合性学习都设计了若干个活动,有的可以根据个人需要任选其一,有的可以根据学生水平稍做删减。这样,既有选择的余地,又有创造的机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弹性空间,对综合性学习进行二次创造,以利于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4、妥善处理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的关系

探究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学生从童年时代开始就是依靠这种本能自发地了解世界、寻求答案的,而教师所要做的不过是引导他们将探究活动发展到一种自觉的、完善的状态。所以在综合性学习中应该避免两种倾向,一是教师过多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替学生分组,替学生选择论题,替学生拟订活动提纲,等等;二是教师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旁观者,或者是电视 13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节目主持人,基本不给学生提供建设性意见,不指出学生的偏差和错误,不控制活动的发展节奏。前者往往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后者却会使活动陷于无序状态,浪费大量时间换来的是没有收效的“热闹”。因此,综合性学习中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

5、时刻把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

综合性学习中有许多跨学科的内容,如“黄河,母亲河”中涉及的地理常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莲文化的魅力”中涉及的植物学知识,等等,这些其他学科知识的介入的根本目的是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不同方法的交叉中开阔视野,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它的最终指向仍旧是语文本身,所以教师在综合性学习的指导过程中,应时刻把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为重点,而不能舍本求末、越俎代庖,强求其他学科知识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把语文课上成地理课、物理课、生物课都不能算是成功的。

五、创造性活动模式(文学社)

这种模式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学创作活动为主线,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

创造活动是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实现创造理想的手段和桥梁。因此,应高度重视创造性活动模式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开展学生文学创造活动,并在活动中注重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意识包括创造激情、求知欲、探究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限于知识、能力和生理年龄特点,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但在初中阶段培养创造意识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此外,要重视创造思维的训练,创造思维是指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等形式,正在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②①

38中学文学社“春花”,39中“浅草”,坚持定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将优秀作品定期结集刊印,在学生中广泛发行,成为鼓励学生阅读写作的重要阵地。

1、采风活动。每学期组织文学爱好同学去郊外、景点游览观光;到公园、广场了解市民生活百态;收集民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14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2、文学名著阅读竞赛。每学年举行一次阅读竞赛。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兴趣。

3、文学创作笔会。不定期召开,师生共同参加,谈中学生文学创作 的热点问题。

4、编印文学社优秀作品选。每学期(或每学年)将文学社优秀作品 结集印出一次,并评奖。既是一次交流活动,也是对文学爱好同学的激励。

①聂鸿飞. 《浅谈人教版语文(七~九年级)“综合性学习”的主要特点和实施建议》. .cn/200406/ca435751.htm

②段作章.《论研究性学习》.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8卷第2期.20xx年6月.

15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五章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要处理好几种关系

1、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语文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语文学习方式,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有的教师一说“研究性学习”,就不考虑教学内容,不考虑学生实际,也不考虑客观条件就让学生去“研究”,把学生的“接受性学习”抛在一边,结果往往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人为地把“研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对立起来。实际上,这两种学习方式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相对的概念,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辅相成,相反相成,相互促进。就人的个性发展而言,“研究性学习”与“按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我们现在提倡和强调“研究性学习”,并不是因为“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在传统的教学中过分注重了“接受性学习”,似乎只有“师讲生听”才是真正的教学、合理的教学,而“研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甚至遗忘。强调“研究性学习”是为了还原它应有的位置,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弥补“接受性学习”的某些不足,而不是用它来取代“接受性学习”。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的研究性学习,无论是探究其行文的妙趣,还是写出“邹忌评传”,或者由此延伸进行新的探究,首要的是精心研读课文,阅读相关资料,拥有丰厚扎实的文化储备,也就是说先须有“接受”,然后再“研究”。当然研究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接受学习的过程,但它又不仅仅停留在“接受”上,要对接受的知识进行筛选、概括、内引外联、拓展延伸,从而达到有所发现、领悟。

2、教师指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

在语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具有新的特点,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指导者。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得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二者各得其所,又缺一不可。学生的主体作用表现为学习以学生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体验、探求、获得,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为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遇到的困难以及他们的需要,注意观察每一个学生在品德、能力个性方面的发展,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进一 16 ①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步提高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主体地位不是不要教师的指导、点拨,同时,强调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是要将学生的研究引向已有的结论。师生双方都要找准位置,把握分寸,理顺角色关系。

3、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关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事物发展的结果,简单地给予肯定和否定。这种评价方式对于正在学习中的学生,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创造性活动来说就显得有些绝对,甚至不够公允。对研究性学习的成果就不能只从结果上评价,而应把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结合起来,且以过程评价为主。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强调对知识技能的应用,强调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因此,要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评价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和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和对学生口头报告、活动、展示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做法。

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内容一般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学生参与研究学习活动的态度;2、学生在研究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3、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4、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

如:学生在自学“多彩的四季” 一单元时,对观察特别有兴趣,有人把校园的紫藤当作观察对象,有人把一片草地当作观察对象……每天早晚观察、作记录,然后整理成篇。由于知识基础、感受能力、语言表达的差异,写出的观察日记也有优劣之分,但我都将它们张贴在墙上,肯定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态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这一单元的学习成绩由四部分组成:1、学习计划(占20%);2、自学过程中自己选做的作业、读书笔记、提供给同学共享的资料(占30%);3、观察日记(占20%);4、单元纸笔测试成绩(占30%)。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总之,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关注学生探究成果的质量,更关注学生参与的过程,包括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4、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的关系。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益。当堂讲了什么,学生就应该立竿见影掌握什么。一次研究性学习的完成需花掉课堂上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时间,似乎是事倍功半的事。有的教师认为得不偿失,出力不讨好,仍固守着传统的讲授法。前面已提到过,不是任何内 17 ④③②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容都适宜于研究性学习,也不是研究性学习可以取代其它学习方式而独立完成语文学习的一切任务。它只是多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是学生在具有一定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探索,是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如果恰当地运用它,虽然表面上看起来费时费力,但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如戏剧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往往是一块难啃的骨头,主要是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十分庞杂,篇幅又过长,要在有限的几节课内处理这样多的戏剧教学内容,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学生不熟悉课文,老师即使大讲特讲,对于学生也仍是隔靴搔痒。如果采取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抓住重点剧目,由学生自导、自演,把揣摩语言、塑造形象的任务交给学生,一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二则使学生在戏剧排演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人物、把握主题,品味台词;三则还戏剧以本来面目,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这个角度看,不仅不是费时,而且是以点代面,举一反三,一种省时而高效的教学方式。所以,语文学习不能盲目地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而要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客观条件进行恰当的选择,这样才能避免事倍功半,收获事半功倍。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增加了对学生“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新要求,强调了课题学习、专题研究等研究性学习方式。但研究性学习方式不是固定的公式,也未必有固定的模式,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主动而灵活地研究探索,结合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更有效地通过语文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在语言文学以致文化上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语文水平, 培养出素质高、善创新的一代新人。

①雷桂萍.《语文研究性学习应正确认识的四个关系》.

②尹后庆.《初中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践》. /download/peixun/czyjx1.ppt

③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2.6

④朱家芳.《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的渗透》.合肥教育学院学报.2003.第3期

18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第六章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评价

语文研究性学习在评价过程必须充分考虑到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实施过程及价值取向,要从有利于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出发,来考虑评价的原则和标准。

一、评价原则

参与性原则。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学生全员参与。从选题到研究直至形成成果,评价组都要细致观察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观察学生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研究中去。

体验性原则。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评价重在学生在掌握与探索性实践活动的感悟和体验。语文研究性学习非常关注学生在掌握语文技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中,对语言文学的体验,对研究过程的体验。学生在研究过程中走出校园,走入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获得大量感性信息,必然与社会各个层面的人进行交往,必然会遇到现有能力难以解决的问题。对这一切能否产生体验和感受,也是评价中十分注重的。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未来的责任。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体验,包括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去心、意志、毅力、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等。

过程性原则。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应重在学生的研究、实验过程,而不是仅仅看重研究的结果。因为语文学科研究性学习就是一个实践过程。评价的重点应放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知识整理综合、信息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判断等方面;应放在学生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上。评价要体现形成评价发特点,强调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评价,评价要和指导密切结合;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实践——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应用性原则。语文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把到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基本技能,应用到解决新问题上去。在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既促进学生对知识价值的反思,又加深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形成知识的结构和网络。评价时要注意学生能否将新旧知识进行整合,练习,融会贯通。

19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激励性原则。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有助于广大学生积极进去、勇于创新的气氛。

灵活性原则。语文研究性学习正因为强调过程体验,强调应用,所以评价是弹性的,是灵活的,是更多地给学生以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二、评价方法。

(一)档案袋策略

这是一种收集学生研究性作品,以学生现实表现为判定质量的依据的评价方法。建立学生研究学习档案,包括课题研究调查表,教师评价学生研究性成果档案,学生自我评价档案,论文成果和学生研究性学习日记。

1.课题研究调查表。调查目的:把握学生论文的基本概况。姓名、课题、研究领域、论文理论基础、论文研究方法、论文参考资料、学习合作分工情况等。

2.教师评价学生研究性成果档案。

(1)评价论文的具体内容:选题是否合理,论文格式是否规范,论文设计是否合理,思路是否清晰,语言是否准确通顺严谨,是否具有创新精神,资料运用是否得当,写作水平是否提高。评价目的:鼓励学生自觉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技巧,培养学生观察力、洞察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

(2)学生参与活动态度:不积极;一般;主动参与;积极参与。考核目的:关注学生主体意识;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兴趣爱好。

(3)本次活动中学生表现出的优点;

(4)本次活动学生总体描述性评价;

(5)今后建议方案。

3.学生自我评价档案。

(1)自我评价的内容:a.这次活动我学到什么知识?b.这次研究性学习我遇到什么问题?c.如何解决这些问题?c.团体合作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d.如果以后继续这个课题研究,我将改进的方法技巧;e.在这次活动中学生中学到相关知识,我希望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20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结题报告

(2)评价目的:a.培养学生自我反省意识,b.加强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c.促进知识的内化,d.培养学生独自探索能力,e.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4.论文成果和学生研究性学习日记。

档案袋中搜集学生不同阶段的论文成果,用这些作品来呈现学生在语文一个或多个领域内努力进取的成就。同时也容纳师生共同讨论课题的内容,学生参阅搜集的资料,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和教师的评价。这无疑是一部学生生动的生长历史。档案袋策略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关注学生研究行为的持续性发展,注意对学生的鼓励表扬,淡化量化评价,是一种质性评价,以此作为学生现实表现评价的依据。评价多以描述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分析整理信息能力,而不注重论文结果。 ①

(二)百分制策略

这既沿袭传统百分制评价方法,又进行内容的改革。定量70分,包括资料准备情况;搜集情况;参加定期交流情况;是否写出论文等。定性30分,包括搜集资料是否符合课题范畴;分析是否恰当;论文水准等。它强调定量值,是因为这是基础教育,重在基础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并非高校研究重科研成果。

①乌兰托亚.《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cn/200406/ca471305.htm.

21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我看《鸿门宴》中的项羽【摘要】目的:调查学生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认识,对项羽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方法:①向指导老师询问相关问题,并在其指导下制作和完善调查问卷②向中学阶段的各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③收集分析数据绘制成…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中学生的早餐问题研究小组成员:***班级:高一(三)班指导教师:***结题时间:20**年3月31日中学生的早餐问题研究性学习摘要:目的是了解中学生对早餐的态度及认识,对学生的早餐情况进行调查…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规范格式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规范格式一般说来,一篇正规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或结题论文应包括以下部分:课题名称:标题是对研究报告的高度概括,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常用一个动宾词组去表达,基本要求是确切、简洁、醒目和避免雷同…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雾霾谁才是环境的真正杀手有关雾霾对地点的影响的调查研究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执笔指导教师自己学校与班级有关雾霾对的影响的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年月有关雾霾对的影响的调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课题...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范文2

关于株洲县南岸村的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指导老师张平老师谭宇群老师马老师邓娟老师组长张莞晴康博程组员张莞晴程立鼎郭懿陈荃段铁洲唐韵子李俊陵熊杰王林波王佺康博程摘要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本小组随高一0711班来到株...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环境保护)

研究性学习【课题】: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所属科目】:化学【指导教师】:汪铜生【班级】:11届05班【组长】:徐佳敏【组员】:胡天佑、周金闯、朱家俊、章伟结题报告【课题】: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小组分工】:〈资料调…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文字报告以文字说明为主,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和附件。各项基本要求如下:①封面标明课题名称、研究时间、班级、指导老师、组长、小组成员。②摘要控制在250字以内。③正文字数控制在3000字左右,4000字以内,宋体…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成员何家俊潘敏王赟天何斗玮刘意艺王程前陈泓佑匡俊霖黄嘉鑫导师陈安芬美食在一些外来人员看来其实就是小吃但他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特别顽强的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它与本地语言一样承载着地方的民俗和物产反射着...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盗版为何如此风靡成员雷世豪赵益曾子宣宋文吉杨宁王煜孔泉班级高二九班指导老师何茹结题时间20xx年11月20日星期五1盗版为何如此风靡作者雷世豪曾子宣宋文吉学校遵义四中指导教师何茹指导教师单位文...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题目高明一中学生理财意识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与调查一研究背景消费是拉动我国迅速发展的马车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日益提高而中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消费群体由此我们不禁想到中学生在理财方面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文字版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活动课程关于对西峰城区乞讨现象的调查与研究组长孙艺榕张宏亮组员郝珍张西杰李函洋周珂宇何铁佳李宏熙刘金海虎靖萱指导老师孙毅实践摘要关于对西峰城区乞讨现象的调查与研究方法向受访者派发问卷实地采访拍摄照片视...

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如何撰写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教学目标1让学生懂得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的重要性2让学生懂得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应具备的基本内容和语言要求3结合本人以前指导的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的经验让学生明白如何才能撰写好一篇优良的...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5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