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5.8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要: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留守儿童状况”课题显示,我

国的留守儿童近2000万。在广大农村,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进城务工农民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本人所在村庄(尤庄)村民的走访座谈,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心理、学习、行为、安全等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的、家庭的和学校的,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留守儿童 问题 原因 对策

一、尤庄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尤庄共有36户共157名村民,其中16岁以下的儿童有52名,16至50岁之间的村民有82名,50岁以上的村民共23人。在36户村民中,每户均有外出务工人员,有的甚至一个家庭有三人在外务工。居统计,尤庄共有外出务工人员76人,这些人有的农忙时回家,有的半年或一年回家一次,有的甚至数年不归。在52名留守儿童中,跟随父母在外的仅三人,其余的均在家中由祖辈或者上辈亲戚抚养。这些孩子在心理、学习、行为等各方面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现在以尤庄留守儿童为调查的样本,综合分析其种种情况,总结得出我国农村留

守儿童教育现状。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关爱,性情孤僻、任性、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享受不到父母的关怀,遇到困难不

能从父母那里找到感情的支持,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问题。如普遍的自卑心理,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内心压力较大,害怕被别人欺负,寻求保护或自我保护的意识特别强,在自我保护行为上出现过激行为等。

2.学习成绩相对较差

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然而,其他抚养人由于无暇顾及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父母对留

守儿童的总体期待不高,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务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极容易受父母等外界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4.安全无保障

留守儿童安全意识差,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

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多数农村留守儿童住家偏僻,步行上学路途较远,经常起早摸黑赶路,人身安全隐患较多。 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数留守儿童在上学路途中缺乏成年人的陪护,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由于没有父母的直接监管,遇到突发性事件缺乏自我保护和应变自救能力,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

三、对策与建议

1.政府方面

一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给留守儿童教育带来的障碍。二要强化政

府职能作用,政府职能部门要重视和加强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同时加强对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普及、强化农民工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三是综合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政府相关部门要依法加强对网吧和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的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是伴随人一生的终身教育,其与生俱来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

潜移默化的渗透性的特点,决定了其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因此,家长要转变观念,重视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并尽可能地保持和孩子的密切联系和沟通。留守儿童出现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的问题,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要加强与孩子联系,创造更多的时间和机会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3.社会方面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各级政府应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大局之中。还可以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活动——广泛征集社会志愿者、“代理家长”等,让他们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保持经常性的交流沟通,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农村“留守儿童”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而且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解决农

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问题,是一项整体工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努力和配合。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解决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让数亿农民工没有了后顾之忧,有助于中国经济的的高质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的未来积蓄了充足的力量。为此,政府、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面都应做出自己的努力,切实解决目前农村留守儿童在思想、学习和生活、身体等方面面临的诸多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新城市的生力力量!

1

2


第二篇: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于月萍 李潮海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转型和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辽宁省进城务工人员逐渐增多,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越来越多,伴随而来的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了解到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和教育、学习、心理、行为等方面,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的、家庭的和学校的,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为了全面了解掌握我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解决我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辽宁教育研究院成立了《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调查》课题组,组织了全省14个市的教育学会,选取了28个县、69所学校开展了全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课题组主要从样本儿童的家庭生活和教育状况、心理状况、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等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共发放学生问卷、学校问卷、班主任教师问卷、隔代扶养人问卷3000余份,同时组织了数十场有班主任和隔代抚养人参加的座谈会。在对调查了解掌握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整理与分析的基础上,课题组完成了调查报告,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

本次选取的调查对象主要是辽宁省内1-9年级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学校里的学生,年龄在6-16岁之间,被调查69所学校的学生总数为21518名,其中农村留守儿童为5665名,农村留守儿童占样本校学生总数的26.33﹪, 农村留守儿童中男生2859名,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50.47﹪,女生2806名,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49.53﹪。农村留守儿童中初中学生3006名,占53.06﹪,小学生2659名,占46.94﹪。在农村留守儿童中,隔代抚养的2357名,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41.61﹪,由父亲或母亲单方抚养的2382名,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42.05﹪,由亲戚、朋友抚养的833名,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14.70﹪,自己独立生活的93名,占农村留守儿童总数的1.64﹪(全部是中学生)。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去向为:8.1﹪去往国外, 23.5﹪去往外省,57.8﹪在外市,只有10.6﹪在当地。在农村留守儿童辍学情况的统计中,26名农村留守 1

儿童辍学,占辍学学生总数的24.07﹪。在这些辍学的农村留守儿童中,由父亲或母亲单方抚养的12人,占农村留守儿童辍学总数的46.15﹪,隔代抚养的10人,占农村留守儿童辍学总数的38.46﹪,由亲戚、朋友抚养的4人,占农村留守儿童辍学总数的15.39﹪。在近3年农村留守儿童发生的伤害事件统计中,12名农村留守儿童发生过伤害事件,占全体学生伤害事件总数的46.15﹪,在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中,由父亲或母亲单方抚养的2人,占农村留守儿童伤害总数的16.67﹪,隔代抚养的8人,占农村留守儿童伤害总数的66.66﹪,由亲戚、朋友抚养的2人,占农村留守儿童伤害总数的16.67﹪。

二、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分析

(一)家庭生活和教育状况

在此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42.05﹪的留守儿童由父亲或母亲单方抚养,其他的57.95﹪则由亲戚、朋友抚养或是隔代抚养、自己独立生活。显然,在父母单方抚养的家庭中,留守儿童的家庭生活是不完整的,只能得到部分的家庭关怀,孩子们的感情生活实际上类似于单亲家庭。另外,原本由父母两个人来共同承担的家务、农活现在只能由其中一方承担,这势必会加重父亲或者母亲的心理负担,从而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此次对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父母受教育情况的调查显示:父亲受教育程度为大学的占3.4﹪,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占12.8﹪,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占61.2﹪,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占20.2﹪,不识字的占2.4﹪;母亲受教育程度为大学的占4.2﹪,受教育程度为高中的占11.6﹪,受教育程度为初中的占52.5﹪,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占20.5﹪,不识字的占11.2﹪。可见,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绝大多数是初中以下,这势必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产生不利影响。在57.95﹪的由亲戚、朋友或隔代抚养、独立生活的留守儿童中,父母对他们的爱几乎处于真空状态。在隔代抚养的情况下,老人作为监护人,由于年龄较大、身体健康状况欠佳等原因,比起父母单方抚养来说无论是体力还是精力都相差甚远。他们一方面要照顾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还要耕种田地、料理家务等。同时,这些老人的受教育程度更低,小学学历和文盲的占68.2﹪之多。因此,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基本上是空白。在调查中发现,有65.3﹪的隔代抚养人是被动抚养,有73.8﹪的隔代抚养人反映“照看孩子很吃力”。可见,对于这些老人而言,只要孩子身体健康、能吃饱喝足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了,几乎没有能力和心情去关心孩子是否缺少父母的关爱、家庭生活内容是否丰富等问题。而对于由亲戚、朋友抚养的留守儿童来说,这些抚养人的受教育程度虽然略高于隔代抚养儿童的老人们。但是,这些抚 2

养人考虑到孩子不是自己的,所以存在“孩子犯错了也不敢严管”的情况,往往是重“养”不重“教”,导致这些留守儿童任性、娇气等性格,也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生活和教育的缺失。另外,在留守儿童的生活中还存在许多的安全隐患,有的甚至对留守儿童的生命造成威胁。调查中,有些隔代抚养人反应:一些不法分子往往利用留守儿童父母在外、老人身体虚弱等特点,对留守儿童进行人身伤害。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上学、放学没人照顾,有的儿童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缺少安全感。

(二)学习情况

在与留守儿童班主任的座谈中,老师们认为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是优的占14.7﹪,良的占25﹪,中的占27.7﹪,差的占32.6﹪。可见,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60.3﹪是处于中下等。

父母外出务工无疑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影响,这其中包括对学习成绩的直接影响和对学习心理的间接影响。在调查中,当问到 “父母不在你身边,你的学习成绩怎么样”时,有16.7﹪的留守儿童回答提高了,52.4﹪的留守儿童回答保持原来水平,30.9﹪的留守儿童回答成绩下降了。在父母有一方外出务工,尤其是父母双方都外出务工的情况下,除了给留守儿童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缺少了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家庭辅导。然而,其他抚养人由于无暇顾及或没有能力顾及这些留守儿童,不能填补这一空白,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这一情况从调查中也可以得到证实,当留守儿童学习上遇到问题时,有41.5﹪的找同学,34.6﹪的找老师,12.2﹪的找朋友,只有11.7﹪的留守儿童找抚养人。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持“学习无用论”的观点,父母对留守儿童的总体期待不高,他们将孩子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务工上。由于孩子的思想极容易受父母等外界影响,久而久之也不免会被同化。

(三)心理状况

在对我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中,当问到“父母不在身边,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时,有40.8﹪的留守儿童感到孤独,40.3﹪的留守儿童感觉遇到困难时缺少帮助和照顾,16.8﹪的留守儿童感觉学习上没人辅导,另有2.1﹪的留守儿童感到很快乐,没烦恼。当问到“父母不在身边,你的感觉是什么”时,53.4﹪的留守儿童感到缺少爱,30.1﹪的留守儿童感到无人交流,10.1﹪的留守儿童感到无人洗涮,6.4﹪的留守儿童感到缺钱。可见,在物质与情感之中,农村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来自父母和家庭的亲情。然而,在“父母多久回家”的调查中,22.6﹪的父母农 3

忙时回家,25.7﹪的父母半年回次家,39.8﹪的父母过年时回家,11.9﹪的父母几年没回家。可见,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奢求父母经常回家几乎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打电话就成了留守儿童与父母联系、沟通的方式。然而,许多留守儿童的父母往往打电话时只是询问一些家里、老人和孩子的身体状况等表面事情,对于孩子的心理问题很少提及,而家里的其他抚养人又无暇顾及这些儿童的情绪、情感变化。这样,留守儿童就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长期这样下去便会引发多种心理疾病。

与由父母单方抚养的留守儿童相比,由亲属、朋友或隔代抚养的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对于他们来说,抚养人毕竟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而且他们年龄还小,还没有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不免会产生一种“距离感”。在问到留守儿童“有了心事后的倾诉对象”时,他们的第一选择是同伴或朋友,其次才是父母或者亲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问题就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必然会造成心理障碍。

(四)行为习惯

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正处在身心发展时期,他们的自律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外界和其他人的负面影响。再加上亲情缺失、代理抚养人对留守儿童管理不到位,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采取迁就、认可的态度,造成行为偏差。在对留守儿童“课外时间,你经常做什么”的调查中,有17.5﹪的留守儿童选择看电视,47.7﹪的留守儿童选择学习,29.5﹪的选择玩,5.3﹪的选择上网。调查中,老师们普遍反映由于缺少父母监督,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前者存在行为偏差。表现最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有的留守儿童在学校不能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打架等行为;(2)有的留守儿童迷恋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等场所。更有一些住校学生在老师晚上查完寝室、大门紧锁的情况下,翻墙出校,去网吧过通宵;(3)有的留守儿童在与他人的交往中,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又缺少必要的指导,与社会上的“小混混”混在一起,有的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4)有些留守儿童的抚养人,采取“物质+放任”的管理方式,以为这样就对得起孩子的父母,结果孩子养成了乱花钱、摆阔气、奢侈浪费等不良行为习惯。

三、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从社会角度看,大量农民工进城以及城乡壁垒的存在是农村留守儿童形成的根本原因 走城镇化道路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农民进城务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辽宁省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了生计不得不进城务工。然而,在这些劳 4

动力大量进城的同时,政策法规滞后于社会变迁或存在许多壁垒,还有些地区和学校不能很好地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如调查中有些进城务工人员反应辽宁省一些城市学校要求流动人员的子女必须交纳一定的借读费才能入学;有的以需要办理各种手续为借口将流动人员子女拒之校外;流动人员的子女不能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必须回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等等。进城务工人员一般都没什么文化,所从事的大多是收入不高的体力活,根本承担不起高昂的城市消费和孩子的上学费用。而城市里的农民工子弟学校要么是学费太高,农民工无法承担,要么是条件有限,不能满足孩子进城读书。这样,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只能将孩子留在老家接受教育,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

(二)从家庭角度看,亲情和教育的缺失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

由于留守儿童不能跟在父母身边学习,一般由祖辈或者亲戚抚养,生活中就缺少了父爱或母爱,长期在这种缺少亲情的环境中成长,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如性格孤僻、自卑、胆小怕事等,有的留守儿童不能理解父母外出将自己留在家里托人照看这种做法,产生了怨恨父母的心理。父母不在孩子身边,除了给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之外,也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从而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由于留守儿童祖辈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再加上年龄很大,除了忙家里的家务还要忙农活,往往没有能力、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另外,他们之间的年龄相差太悬殊,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等都有差别,沟通有时相当不顺畅。而对于亲戚抚养的留守儿童,亲戚还有自己的孩子需要照顾,不免存在照顾不周之处。这种情况下,就造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三)从教育内部看,农村学校尚未形成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机制

目前,辽宁省有许多农村学校没有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重视,没有采取必要的、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措施。这些学校没有根据留守儿童家庭、心理等特点建立相应的教育机制,把他们与其他学生同样对待。另外,有些学校在教育管理上也存在许多不足,如片面追求应试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关注不够;学校周边环境复杂,得不到改善致使留守儿童有可能接触社会上的“小混混”,养成不良行为习惯;学校不能给留守儿童提供安全、便利的住宿条件;学校不能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或抚养人积极沟通,将留守儿童在学校的表现和行为告知他们等等。

四、对策与措施

(一)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唤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

5

在调查中得知,辽宁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之所以存在,其重要原因是它没有引起社会的足够重视,从而得不到有效解决。我们应该借助媒体宣传等手段,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我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问题。除了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以及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外,尤其应该引起农村的学校和留守儿童父母的重视。因为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有许多学校和家长根本意识不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是知之甚少,只是关注到孩子一些表面的问题,如身体状况如何、考试成绩怎样、逃学没有等等,从而忽视了深层次的心理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有通过宣传教育从思想上给以足够的重视,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有效解决。

(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距给留守儿童教育带来的障碍

户籍制度改革应与入学制度改革并行,改变、消除与之相连的城乡制度壁垒、歧视,使农村的孩子与城市的孩子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在调查中发现,我省部分城市学校表面上允许农民工子女就学,但在具体实施时以办理各种证件为由,阻碍或禁止农民工子女入学,有的采取歧视措施,不允许农民工子女进入“好”班学习,只限定几个班级让这些孩子进入。因此,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和细则,并监督实施,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并且,应该对这些儿童采取优惠、帮助、特别照顾措施,让他们能跟随父母在城市中接受教育。

与此同时,还要通过加快城乡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从源头上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从而减少进城务工人员的数量和留守儿童数量。

(三)加强农村学校建设,促进我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最主要的地方,解决我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键还是要靠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

现阶段,由于我省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庞大、进城就学牵扯的问题比较多等原因,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需要留在户籍所在地上学。所以,必须想方设法加强我省农村学校建设。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和完善我省农村学校寄宿制度建设,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学校寄宿制度,让留守儿童住校,和同学、老师在一起感觉大家庭的温 6

暖。这样,也可以减轻抚养人的负担,避免由于抚养人管理缺位带给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题。另外,学校要对留守儿童问题给以足够重视,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学校留守儿童的底数和具体情况,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片并及时反馈给班主任,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及时补充、变更档案,时刻关注着留守孩子的成长。农村各学校要建立“留守儿童→学校→家长(抚养人)→政府”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留守儿童在校期间遇到突发事件,要在第一时间告知委托监护人或抚养人,并尽快告知在外务工家长,及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

2.建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咨询室,并开设相关的心理课程,定期开展“谈心日”活动。

针对目前辽宁省一些农村学校心理辅导和咨询的空白,今后农村学校应该建立心理咨询室,聘请专业的心理教师,开设相关心理课程,联合留守儿童班主任定期开展留守儿童“谈心日”活动,让留守儿童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他们打开“心结”。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通过正面引导,使学生理解父母外出务工的艰难,教育学生要认真学习,遵规守纪,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辛劳,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好习惯。班主任教师平日要多关心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尤其要多深入住宿的留守儿童的生活中,多到他们宿舍了解情况,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让留守儿童深切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

3.加强学校的娱乐、体育设施建设,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父母与孩子畅通的交流渠道。 针对我省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单调、乏味等情况,学校要加强娱乐和体育设施建设,培养留守儿童的业余兴趣和爱好,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把一些留守儿童的视线从学校外面的游戏厅、网吧等不良场所转移到学校中来。另外,学校还应该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生活,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父母与孩子的感情有时是其他情感无法替代的,因此农村学校应该建立留守儿童与父母畅通的交流平台,如可以开通亲子电话、亲子视频等,让孩子随时或定期与父母沟通、交流、谈心。同时,老师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将留守儿童在学校的情况随时告知他们父母,便于家长随时了解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4.学校要给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心与辅导,成立“家庭学习小组”以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7

针对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偏低的现实情况,学校平时要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给以更多的关心和辅导,除了关注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这一显性指标,还应该多关注他们平时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其他一些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隐性因素。课堂上,老师要多鼓励留守儿童勇于回答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信心。针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辅导的缺失,班主任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划分成若干“家庭学习小组”,这些学习小组由非留守儿童和留守儿童共同组成,人数4-5名,学校可以与文化程度高、有条件的非留守儿童家长协商,课下这个“家庭学习小组”可以到他/她家做作业、学习,家长可以辅导小组学生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从而弥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和辅导的缺失。在学校中,这些“家庭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互相帮助,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帮助那些学习成绩差的留守儿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5.建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孩子的知识、能力和水平。

针对农村学生家长家教知识匮乏的现实,学校要承担起教育家长的责任。学校可以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对家长和学生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有关家教知识的培训,尤其要利用好留守儿童家长回乡探亲的时间,集中组织他们进行家教知识的学习,教育进城务工的农村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引导他们经常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弥补父母不在身边给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也要教育临时监护人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懂得一些孩子在成长和学习当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让其懂得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心声,让远离父母的孩子真正感到“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四)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充分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必须充分发挥社会的合力作用。各级政府应把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大局之中。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妇联、学校、社区、村委会可以联合起来,开展捐资助学活动,让有爱心的社会团体和个人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资金困难,使他们减轻后顾之忧,安心学习。还可以动员社会各种力量,开展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文关怀活动——广泛征集社会志愿者、“代理家长”等,让他们与留守儿童结对子,保持经常性的交流沟通,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组成家庭教育专家团,通过办培训班、开座谈会等形式,从孩子的辅导、教育、生活、安全等问题入手,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家长或其抚养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开办“农 8

村留守儿童假期学校”;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指导服务机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

9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状况院系语言文化传播学院英语系专业班级英语1201班学号120xx119姓名赵飞云目录摘要3题记3关键字3一调查主题4二调查目的4三调查概括4四调查内容5五调查结论6六调查体...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一概述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这已广泛地被大家所接受任何教育都是要从小打好基础的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我国是一...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

农村教育调研报告

农村教育调查报告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已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党和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都将起到重大的作用...

关于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关注学生在诸如被敲诈勒索恐吓等人身精神方面被伤害的问题这使得老师们经常提心吊胆农村现有教师队伍中存在许多无心从教的现象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跳槽包括彻底调离教育系统或由村级学校向区镇级学校转移跳槽教师多为农村中的佼佼...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城镇化进程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客观规律现在农村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如马克思所说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近年来在我国坚持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城市化过程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在现实...

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

20xx年农村中小学教育状况的调查报告一调查内容及目的伴随新世纪的到来人类正在迈向一个崭新的知识经济时代可以预言人类经济发展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依赖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知识将成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科学...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及农村教师心态的调研报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到今教师就是被人们称作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的职业为人们所敬仰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汹涌澎湃许许多多的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一种审美疲劳和倦怠感...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题目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学院控制工程学院专业班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082学生姓名朱敏20xx0720xx徐海龙20xx0720xx评阅人20xx年9月2日关于概论实践教学之社会调查报告说明一宗旨旨在加深学生对概...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实习学校教育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成效的调查报告教育改革的春风已吹遍中国大地基础教育工程已经被列入国家教育的重中之重新一轮课程改革已付诸实施素质教育的号角早已奏响我利用实习机会对实习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及教学改革举措...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题目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姓名崔维翀学号09121330班级13完成日期20xx年8月15号指导教师李茜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制1关于我县农村教育现状的调查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全民...

农村幼儿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幼儿教育现状调查报告以高安市农村为例学前教育泛指对06岁儿童实行的保育和教育也称婴儿幼儿早期教育在我国的学制体系中学前教育主要是指对36岁儿童3的保育和教育因此36岁儿童的学前教育也称幼儿教育学前教育是我国...

农村教育现状调查报告(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