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营改增”的社会经济效应与优化策略

时间:2024.4.20

浅析“营改增”的社会经济效应与优化策略

李天将

第一章 概述

一、现行税制的基本情况

我国现行税制是在改革开放后30年内,特别是在19xx年分税制改革后逐步建立起来的。目前,我国共设有19个税种,主要有流转税和所得税两大类,另外还有属于地方收入的一些财产行为类、资源类税种等。按照现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我国的税收收入分为中央政府固定收入、地方政府固定收入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增值税和营业税均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享收入:增值税(不含进口环节由海关代征的部分)中央政府分享75%,地方政府分享25%;营业税除铁道部、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集中缴纳的部分归中央政府,其余部分归地方政府。

二、增值税

(一)增值税的定义

增值税是对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从事进口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取得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进行征收的税。其税率为17%和13%,由国家税务局统一征收,为我国主要税种之一。

1

(二)增值税的特点

1、税基广泛,在征收上具有普遍性和连续性,在组织收入上具有稳定性和及时性。增值税是对商品生产、流通、劳务交换过程中发生的增值额进行征收,拥有广泛的纳税人。课税对象可以从商品的生产开始,一直延伸到商品的批发和零售等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也就是从纵向各个领域和横向各个环节实行增值税。这有利于保证税收收入随着国民经济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加,具有稳定的聚财功能。

2、税不重征,公平中性。增值税实行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避免了重复征税的弊端,使同一商品或劳务的税收负担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首先表现在同一商品或劳务,不论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方式或组织方式有何差异,其最终的税收负担是一致的。其次,同一商品和劳务,不论纳税人经营活动的投入物或劳务的构成状况如何,最终的税收负担也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增值税的征税结果不会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产生影响,具有中性特征。

3、零税率,有利于本国商品和劳务公平地参与国际竞争。对出口商品和劳务适用零税率,使出口商品或劳务完全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即使进口国按本国的税收规定对进口商品或劳务征税,征税后的税收负担也不会高于进口国的同类商品或劳务的税收负担,这就有利于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在税收待遇一致的前提下公平竞争。

4、具有内在的自我控制机制。由于增值税实行逐环节征税,逐环节扣税,通过加强对纳税人的扣税凭证的管理,建立起纳税人之间的利益制约机制,使增值税具有内在的自我控制机制。

2

三、营业税

(一)营业税的定义 营业税是对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个人取得的营业额进行征收的一种商品和劳务税,是我国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税种。它根据不同的计税依据对征税对象规定了不同的税率,现行营业税的基本规范,是20xx年12月15日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二)营业税的特点

1、征税范围广范普遍 。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在我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的经营行为,征税范围具有广泛性和普遍性。

2、计税简便,便于征管。 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为各种应税劳务收入的营业额、转让无形资产的转让额、销售不动产的销售额(三者统称为营业额), 税收收入不受成本、费用高低影响,收入比较稳定。

3、按行业设计税目税率,有利于促进各行业的协调发展。营业税实行行业差别比例税率,按照不同经营行业设计不同的税目、税率。比如对一些有利于民生发展的福利单位和教育、卫生部门给予免税;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采用低税率,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和建筑业适用3%的税率;对一些收入较高的歌厅、舞厅、高尔夫球等娱乐行业适用5%-20%的高税率等。这种税目、税率的确定体现了国家的政策,有利于促进各行业的协调发展。

3

第二章 营业税与增值税关系

一、营业税与增值税的统一性

1、两者作用机理的原则相同,都是在商品或劳务的流转环节征税。

2、两者的立法意图相同,都具有组织财政收入、调控宏观经济、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

二、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差异性

1、征税对象不同

增值税的征收对象是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行为。营业税的征税对象为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

2、纳税人不同

在中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为增值税的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 3 、计税依据和税率不同

增值税的计税依据是销售额,即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向购买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税率多为13%、17%。营业税的计税依据为纳税人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向对方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税率多为3%、5%。

4

4 、征收管理方法不一样 增值税为国家税务局管理,营业税为地方税务局管理。至于纳税地点、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等税制要素也不相同。

三、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可替代性

1、营业税与增值税的统一性决定了两者的可替代性。两者同属流转税,立法原则立法意图均相同,同根同源造就了可替代性。

2、营业税与增值税的差异性决定了两者的可替代性。作为相对应的两个税种,两者在各自不同的领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两者在税制理论和纳税实践中相互借鉴、相互适应、共同发展,在统一性的前提下,差异性逐渐促成了两者的可替代性。

第三章 “营改增”的时代背景

一、“营改增”的国际背景

19xx年,法国首先将“营改增”付诸实践,有效解决了传统营业税重复征税的难题。目前全球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义服务业将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受益范围覆盖这些国家的所有商品流通和劳务。增值税的核心特征是抵扣机制,即以货物和劳务的增加值为税基,在计算应纳税额时,可以抵扣用于生产投入的外购货物和劳务所负担的增值税款。这一制度安排,与传统的以货物和劳务价值全额为税基的营业税相比,有效地避免重复征税。纳税人总体税负不会因分工协作环节的增多而叠加,更能促进社会生产分工不断细化。

5

二、“营改增”的国内背景

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国的中央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危机,中央政府面临前所未有的“弱中央”的状态,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的财力分配严重不均衡。针对当时的情况,我国自19xx年施行了税制改革,确立了对货物和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征收增值税,对其他劳务和无形资产、不动产征收营业税,形成增值税和营业税两税并存的分税制格局。实行分税制度以来,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日益提高,社会分工日益细化,新的经济形态不断出现,货物和劳务的界限日趋模糊,这种增值税和营业税并存的分税制结构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

首先,我国目前第一二产业是普遍征收增值税,第三产业营业税。增值税是流转税,对商品和劳务的增值额进行征税,然而我国却在部分行业收增值税,征收营业税的行业不能抵扣进项税额,使得税负不断向下一环节转嫁,破坏了增值税抵扣链条,加重了部分行业负担。

其次,由于服务行业对营业额全额征收营业税,无法抵扣,相关企业为了避免重复征税便倾向于将服务内部化,这样很不利于服务行业的专业化分工,也扭曲了企业竞争中的相关决策。另外,服务业征收营业税无法出口退税,违背了国际通行的做法,相对丧失了国际竞争力。

最后,许多企业商品和服务捆绑销售行为屡见不鲜,准确划分商品和服务比较困难,不便于税收征管。

“营改增”改革的目的是解决服务业和制造业税制不统一问题,并打通增值税抵扣链条,取消重复征税,促进社会分工协作,使我国财税 6

制度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提高市场效率。

三、“营改增”试点工作的推进

20xx年11月16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经国务院同意的《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营改增”应税服务项目包括:交通运输业中的陆路运输服务、水路运输服务、航空运输、管道运输和部分现代服务业中的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咨询服务、有形动产租赁服务。

此项牵一发动全身的税改,于20xx年1月1日起,在上海市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率先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在现行增值税 17%标准税率和 13%低税率基础上,新增 11%和6%两档低税率。自此正式拉开了“营改增”的序幕。《人民日报》援引财政部提供的数据介绍,“营改增”试点一年,上海中小企业减税240亿元。减税覆盖面占到参试中小企业的90%,其中参试小企业平均减税幅度达到四成,总体效果好于预期。

在继上海市“营改增”试点取得成就以后,20xx年7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自20xx年8月1日起至年底,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改增”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天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广东和厦门、深圳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20xx年新春,河北等10个省区,亦纷纷提出申请,希望尽快加入试点,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表示,力争“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营改增”改革,届时营业税将退出历史舞台。

第四章 “营改增”的社会经济效应

7

一、正效应

1、完善增值税体系,消除重复征税

在我国,营业税是针对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和第三产业中除批发零售业外的其他行业进行征税的,而在这些产业中流通环节相对较多,而增值税是对于产品或者服务的增值部分进行征税,实施“营改增”以后,以前缴纳营业税的税收改为缴纳增值税,减少了重复纳税的环节,有效的消除了营业税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更有利于增值税体系的完善。

2、增加中央财政控制权

据财政部统计,20xx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100600.88亿元,其中国内增值税实现收入26415.69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26.2%。营业税实现收入15747.53亿元,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为15.6%。 增值税、营业税均属主要税种,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营业税作为地方税收的主要税源,在地方政府税收中大约占30%以上,一些地方更是达到一半以上,对地方财政至关重要。

在实行“营改增”试点以前,我国营业税的部分都是由地税收取,归地方财政所有,地方政府对地方财政的控制权较大。在实行“营改增”试点以后,原先由地税收取的营业税部分,改为增值税由国税收取。20xx年8月17日,财政部、央行、国税总局等三部门发出通知,明确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仍全部归属试点地区。虽然国家在考虑地方收入的基础上,改征增值税的税收仍归属地方,但由于目前试点地区由国税部门统一征收增值税,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控制权,进而减少了地方的财政自主权。

3、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公平竞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

8

“营改增”实行后,营业税并入增值税由价内税转为价外税,外购劳务、受让无形资产以及购买不动产可以抵扣,这些措施的实施不仅能消除第三产业的重复征税税负,还会稳定甚至减轻第三产业最终消费者的税负,可以磨平由于承担流转税负的不平等而引起的行业间不平等竞争,此举大大刺激了中小企业通过采购服务缩短产品研发周期、降低研发和制造成本的积极性,有利于第三产业随着分工细化而实现规模拓展和质量提升,制造业企业则获取溢出效应。同时,分工会加快生产和流通的专业化发展,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产力。继而从试点省市到全国形成了加快结构调整、推动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税收杠杆,呈现出以点带面、以局部带全局,企业、市场、政府、民众整体多赢之崭新市场格局。

4、带动社会就业,促进城市发展 “营改增”改革实施后,消除了因产业分工细化而存在的重复征税因素,有效降低了行业税负,优化了产业结构,促进了第三产业发展,制造业也获取了溢出效应。随着第三产业投资和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就业岗位出现拉动型增长,带动了社会就业,促进了社会和谐。城市产业也进一步升级,技术进一步进步,城市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城市的大发展大繁荣。

5、推动完善会计核算体系

“营改增”引发税制的变化,也引起了会计核算制度的变化。会计是与税收制度息息相关的职业,税收的变化,会计制度也必然会跟着发生变化。“营改增”的全面实施,引起了包括会计收入核算、会计成本核算和会计税金核算等多种核算制度的变化。推动了会计核算体系的自我完善,以便更好的适应税制制度的变化,更好的为税制改革服务。 9

二、负效应

1、增加税收征管难度

增值税扩围,改变了企业原有的税收计算方式,征管模式亦发生调整,征管机关也发生变化,这对于企业来说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同时由于试点工作是分地区、分行业,改革逐步推进,不少政策不够明确,比如交通运输业,挂靠企业挂靠运输公司经营,发生的油费支出是否可以在被挂靠的运输公司抵扣。客运公司自有营运车辆的票价收入中按物价部门规定价格向乘客收取的费用是否征收增值税等。这也给税务干部提出了高要求,税收管理难度加大。

2、财权过于集中中央,地方可支配财力减少

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现时唯一掌握的主体税种,也是地方财政支出的主要经济来源,其收入大致占到地方政府税收收入的一半以上。随着“营改增”的进行,国、地税各自征管的范围被打破,脱离了现行税制体系和征管制度,营业税将进入到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的序列,虽说现在税收收入归属不变,但这只是试点期间对改革的摸索,在“营改增”改革成熟以后,还是应由国税局负责征收增值税,税收归中央财政所有,再由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进行政策扶持。但现在地方政府承担支出事务却日趋繁重,新增加的责任越来越多,如支农、教育、卫生、社保、城乡建设和公共安全等,国家每年还都制订多项新的增加支出的政策,在中央财政向地方补助大量资金的同时,地方政府也要提供大量的资金配套。地方政府可支配财力的减少,导致“事务支出责任在地方、财力分配权利在中央”的不合理局面,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与财力保障严重不匹配,有些政策因地方财力不足而难以落实,也有不少地方为落实资金配套而大量举借债务。

10

3、一税独大格局,影响收入稳定

增值税作为现行税收体制中的第一大税种,在20xx年,它的份额已占所有税收收入的26.2%。随着15.6%的营业税进入增值税框架后,倘若不同时推出其他的税制调整措施,增值税的份额便会一下子跃升至41.8%,份额就变得更大了。但增值税来源于企业,如果经济形势下滑就会直接影响税源,进而也会对国家全年税收收入产生影响,并触及财政收入。显然增值税单税独大不利于财政风险的控制,甚至会加大既有的财政风险。

4、部分企业税负不降反升

“营改增”的目的在于降低企业税负,促进产业升级,这也是国家推动改革的初衷。从实施过程来看,社会整体的税负压力很大程度的减轻。对有较大固定资产投资、有较高原材料消费、有较完整产业链的企业来说,“营改增”的受益程度较高,企业税负降明显。但同时不能忽略的是,部分企业由于某些原因,其税负不降反增。最明显的是交通运输企业、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技术密集型企业中的部分一般纳税人。比如装卸搬运服务,“营改增”前属交通运输业按3%的营业税税率征收,改革后其划为现代服务业按6%的增值税税率征收。由于其业务本身并不需要购进太多的原材料,更多的是依靠人力成本,可抵扣进项税本身就不多,所以上调3%的税率给该行业增加不小的税收负担。又如设计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这些企业的固定资产较少,占大头的往往是智力资本,这就导致企业的进项税额少,根本就不足以抵消税率增加1%带来的负面影响,实际税负反而会增加。

5、对市场价格有潜在影响

“营改增”后,从国家社会层面上看,大部分企业获得了减税的优 11

惠,行业税负普遍下降,但就个体而言,也有个别行业和部分企业的税收负担加重。本着商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企业势必会将税负转嫁,这样依次类推,如果不加以及时地引导调控,就有可能导致部分商品价格的上涨,甚至进一步引发蝴蝶效应,导致社会商品的普遍上涨,在经济稳定时期可能会造成通货膨胀;在通货膨胀时期,可能会加重通货膨胀。在消费者收入不变的情况下,价格上涨就会造成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的下降。特别是对低收入人群,会造成他们的生活困顿,严重的将影响社会安定。

6、违法代开、虚开#5@p的几率增加

“营改增”前,货运专用#5@p均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代开#5@p的纳税人一般会自觉选择到地税机关代开。“营改增”后,到国税机关代开货运专用#5@p仍按7%的扣除率计算进项税额,而违规在运输企业代开货运专用#5@p却可以抵扣11%税率的进项税,且提供代开票的一般纳税人交通运输企业还可以通过超税负返还的财政扶持政策将多缴的税款消化掉。这会诱使部分纳税人脱离国税机关监管,违法代开#5@p几率增加。

过去只有从事生产、经销和加工修理修配一般纳税人企业才可以抵扣增值税进项税,“营改增”实施后,可以抵扣进项税的纳税人范围扩大到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并且征收率与抵扣率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可能导致一些人虚构业务、虚开#5@p,套取不法利益。

7、“营改增”税率的设定与行业引导支持的矛盾

现行营业税分交通运输业、建筑工程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信业、文化体育业、娱乐休闲业、广告服务业、转让无形资产和销售不动产九个税目。现今纳入“营改增”范畴的交通运输业适用税率为11%,现代 12

服务业中有形资产租赁服务适用税率为17%,研发和技术服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物流辅助服务、咨询鉴证服务使用税率均为6%。如果将营业税现有项目全面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是统一适用现有的4个增值税税率,还是参考行业特点,另设一档或多档税率?如果另设税率,应设几档?税率多高?从理论上讲,增值税作为中性税,要求的税率档次相对较少,其特征是道道征税、税不重征、环环紧扣、税负公平。而营业税体现着国家对不同行业的政策引导,实行的是行业差别税率,但不同的税率会造成抵扣额的不同,易加重某些行业的负担,破坏增值税链条的完整性。增值税若要覆盖营业税所有领域,则必然面临这两种理念的冲突。对此,如何注入产业优惠因子,在增值税扩围的同时又体现对不同行业的政策引导是目前的“营改增”急需解决的课题。

8、国地税机构改革推进困难

19xx年实行分税制以来,我国的税收征管体系就分设为国税和地税两套机构。营业税作为地方第一大税种,原由地税统一征收管理,“营改增”后,营业税改征为增值税,统一由国税进行征收,如何协调两套系统之间的关系,深化税收征管协作,既要降低税收征管成本、减轻纳税人的负担,又要理清征管秩序、避免“抢税”矛盾,这些都需要国、地税机构改革的探索和推进。

第五章 优化策略

一、加快改革进程,全面优化我国税制结构。

(一)尽快实现全面“营改增”

现“营改增”工作只是涉及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营业税其余税目 13

仍按现行制度管理,增值税抵扣链条仍不完善,不彻底,从而重复征收税费的问题未得到彻底的解决,甚至导致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不利企业发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应当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现行营业税税目都纳入增值税收税范围,并在不同服务中统一实行消费型增值税。

(二)以“营改增”为突破口,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完善税收体系,打破增值税“一税独大”的局面,健全税收筹集财政资金、调节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经济的功能。

1、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增强调节居民收入功能。一要强化和完善银行现金管理制度,全面推行银行卡结算制度,准确掌握居民个人或家庭的实际收入。二要制定对企业所有者个人收入所得的核定办法和税收征管办法,严禁将规定标准以外的个人消费或家庭消费计入企业成本。三要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管模式,适当提高费用扣除标准,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2、完善消费税制度。(1)调整消费税征税范围。对具有生产资料性质的部分消费品取消征税,如工业酒精、医用酒精、工程轮胎等;对一些税基宽广、消费普遍、课税后不会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高档消费品和消费行为扩大范围征税,如高级皮草、高档家电、高档洗浴、高档餐饮等。(2)合理设置消费税税率。具体设置如下①对啤酒、护肤品等一般性生活用品实行低税率。②对烟酒、珠宝等奢侈消费品实行高税率。③对汽油、柴油等战略物资实行高税率。④所有应税消费行为均实行高税率。(3)完善征税环节。对应税消费品采用多环节征收的方法,而对应税消费行实行从价定率的方法。(4)改价内税为价外税,统一计税依 14

据,强化消费调节作用。

3、改革资源税,促进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将土地资源、水资源、空气资源、动植物资源都纳入征收范围。调整计税依据,将资源税的计征方式由单纯从量计征改为从量从价相结合, 适当提高税负水平。调整资源税中央和地方的分配比例,改变以往大而化之的“一刀切”,按照不同资源的具体特征,细化具体分配比例。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高地方资源节约开采利用。

4、开征遗产税、赠与税、教育税、社会保险税等税种,清理归并相关领域的税费项目,调节社会财富、抑制不劳而获,推进公共服务、缓解社会矛盾。

(三)以“营改增”为契机,加快推进税收立法步伐。

1、提高税收立法层次。将现有税种由行政法规上升为税收法律;新税种的开征也应以法律形式颁布实施。

2、规范税收立法授权。在法律框架内,国家授权地方一定税收立法权限,由省级人大制定地方税收法规;严格税收行政法规的备案审查;规范税收部门规章和政策性文件。

3、正税清费,规范政府性非税收入。加快政府性基金和收费制度改革,大力清理各类政府性非税收入。将体现政府职能、来源相对稳定、具有税收特征的部分收费改为税收。整合环境排污收费项目,分级从量定额征收环境税。积极推进社会保险费改税,建立社保资金征收、拨付和管理既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的征收管理体制,提高社保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效率。

15

4、完善强化涉税司法体系。一是成立税务警察机构,实行税务与公安双重领导;二是检察机关设立专门的税务检察机构;三是司法审判机构设立专门的税务案件审判机构。

5.严格遵守和执行税收法律。依靠税法规范征纳双方的行为,坚持依法征税,倡导诚信纳税,提高公民的税法遵从度,营造和谐的税收法治氛围。

二、简税率、强管理,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改革。

(一)简并税率,降低税负。

现行增值税的税率为17%和13%,“营改增”后又增加了11%、 6%两档,实际工作中出口实行零税率,农产品收购按13%抵扣,运费按7%抵扣,小规模纳税人实行3%的征收率。这些都使实际税率结构显得较为复杂。增值税四档税率的设计在 “营改增”初期具有实用性和过渡性,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应在理论测算制定的税率基础上结合实际对有关行业的适用税率进行调整,并对现存的种种不规范的税率逐步进行调整、取消,尽可能简并税率档次,降低税负,强化税法的严肃性。

(二)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强化税收征收管理。

1、加强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领导,理顺工作机制,将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一体化管理。税务人员必须树立起信息化管理的新理念,消除在纸介质条件下去理解信息化的思想障碍,全面树立信息化税收征管理念。

2、在预算中应专门划出一部分用于信息化建设专业人才的培养与信息化建设软件系统的研发,加强与各大院校、技术公司、软件开发公司的通联合作,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形成一支技术力量强大,并能实际联系业务的人才队伍。

16

3、加强计算机联网建设,建立完善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创建税务、银行、工商、公安、海关、财政、审计、统计等多部门的信息互联网络,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面的纳税人信息资源数据共享,早日实现税务信息化管理。

(三)严格#5@p管理

1、加强制度建设,提高思想认识。及时修订出台新的《#5@p管理办法》,堵塞#5@p管理漏洞。细化量化#5@p管理工作,把#5@p管理考核与征管质量考核、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相结合,实行严格的考核和奖罚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提高税务人员对#5@p管理工作的认识。要认识到#5@p是进行税源控管和计税的依据,管好#5@p就控制了税源,挖掘了税收潜力,管住了税收。

2、建立健全#5@p检查监控体系。第一,坚持日常#5@p管理与#5@p专项检查相结合,#5@p检查与整顿规范经济秩序相结合,管查并重,以查促管,严厉打击#5@p违法违章行为。第二,加强部门配合,加大管理力度。税务机关要加强与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配合,严控违规票据入帐;要加强与司法机关的协作,加大执法力度,净化税收环境。第三,研发建立广域#5@p查询信息系统。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跨省市跨连国地的广域#5@p信息快速查询系统,在#5@p查验上实现上下联通、跨区联网。

3、强化服务意识,加强宣传辅导。第一,充分利用网络、广电、报刊、专栏等渠道,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5@p法规知识,使广大消费者了解#5@p,积极索票,共同搞好#5@p管理工作。第二,税务机关应定期对纳税人进行#5@p业务知识培训。使他们能够真正懂得如何管票、用票、识票,督促和帮助他们建立健全内部#5@p管理机制,提高依法用 17

票的自觉性。

(四)合理扩大进项税抵扣范围

1、增加增值税的行业范围,全面推进“营改增”工作。这点在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不再赘言。

2、扩大进项税额抵扣范围,将特定行业的合理成本纳入抵扣范围,降低企业税负。如劳动力密集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本、房屋租金成本,运输企业的路桥费、涵闸费等。

(五)落实财政扶持政策

落实财政扶持政策,细化财政扶持实施措施,出台明确的细则,对财政扶持的行业、金额等做出明文规定;相关财政扶持资金的申请资格如何确定、审核程序有哪些以及具体的拨付流程都应明确以增加财政透明度。

(六)加大法律法规宣传,营造诚信纳税氛围。

1、改变一个月形式化的宣传模式,运用报纸、书籍、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介,全面长效的宣传税法。

2、将税法宣传纳入法制教育体系中,通过从小的学习,明白税收的重要性,税法的严肃性。

3、提倡纳税人对政府行为进行合法监督,切实提高纳税人的社会地位。

(七)推动税收征管机构改革。

积极稳妥地开展国税、地税征管机构改革试点,建立税务征收、稽查相互制约的管理制度。

三、建立健全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地方财力保障机制

18

(一)加快推进地方税收体系的建设

1、加强地方税收法制建设

中央授权与地方,在统一税制前提下,坚持以中央立法为主,地方部分立法为辅的原则,让地方政府通过地方法规的形式获得适当的地方税管理权。

中央和地方共享税种的立法权、解释权、开征停征权、调整权、减免税权以及税收加征权等均属国家,由中央统一立法。

具有周期波动、生产要素固定以及带有地方特色的小税种,如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车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其税收的立法权归中央,解释权、开征停征权、调整权、减免权、加征权等则可在国家立法的前提下下放给地方,有利于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处理好税收问题。

2、扩大税源,培育税种,完善地方税体系

(1)调整规范共享税收入划分。

调整和完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税收收人的划分,扩大地方分享比例,并按照比例由地税机关独立征收。

(2)培育地方主体税种。

将宜于地方征收管理的资源税划为地方税。扩大资源税征税范围,提高资源税征税标准,将资源税的计征方式由单纯从量计征改为从量从价相结合, 适当提高税负水平。

逐步开征新税种。适时开征环境税,这样有利于规范环保工作,为环保事业筹集稳定的专项资金,促进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改善。简并房产税、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等相关税费,开征物业税。物业税属于财产税范畴,其税基比较稳固,在保证地方财政收入、公平 19

社会财富分配等方面的作用是其他税种不可替代的。

改附征税种为独立税种。将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计税依据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实际征收额改为销售额和营业额,使其成为独立税种。保证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源。

(二)健全、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1.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强化对政府公共权力约束。

只有强化了对政府公共权力的约束,才只能建立透明的政府财政,从而达到深化预算管理改革的目的。只有透明的政府财政,才能为理清上下级政府的财政关系,进而完善我国目前的转移支付制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加快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健全财政体制。

根据财力与事权匹配的原则,将一些应有地方管理的事务,连同责任和财力一并明确给地方,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地方财政最低支出保障机制。

3.加强立法,提高转移支付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应当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专项转移支付为辅,转移支付数额的确定也都具有公式化和规范化的特征。要通过转移支付立法,将这些特征通过法律的形式固化下来,不断提高转移支付的透明度和公平性。一般性转移支付应作为地方固定收入,建立稳定的增长机制,完善支付结构,较大幅度地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专项转移支付主要用于中央委托地方管理的支出项目或中央与地方共同承担的支出项目。要通过立法,对专向转移支付的设立、审批、发放、监督进行明确。除特殊情况外,中央专项转移支付不要求地方资金配套。中央制订新的支出政策,应充分考虑地方的财政保障能力,对 20

执行新的支出政策有困难的地方,应当由中央财政通过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给予财力支持。新的支出政策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在年度预算执行中出台,应列入下年度预算安排。

4.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管理改革力度。

各省应建立省以下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分配发放、分配依据、分配结果及实施效果都要接受中央政府监督并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5. 完善和加强监督约束机制。

成立专门机构对转移支付资金的使用进行跟踪、调查和监督,确保资金的安全,明确转移支付的政策导向。同时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对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价和考核。

四、完善会计核算制度

(一)健全和完善国家会计法规制度

健全和完善国家会计制度,加强财税法规及会计核算制度的宣传。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并强调其操作性、实用性和科学性,保证各项制度的衔接,避免执行上的混乱,使各项会计工作都能按制度进行,并使得各监督职能部门按规章制度办事,从而规范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在会计核算制度实施过程中,强调单位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其是单位的第一责任人,并重视相关的会计法纪观念,对单位的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重视起来,并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二)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是贯彻执行会计法规,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加强会计工作的重要手段。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具体包括内部会计管理体系、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财务处理 21

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内部牵制制度等。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修养

对会计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能够充分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秩序、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违法会计职业道德将会受到的惩罚和处罚,树立会计职业道德观念,形成会计人员遵循会计职业道德光荣,违背会计职业道德可耻的氛围。

五、企业应积极面对“营改增”

(一)合理合法策划,减轻税收负担

首先,企业要积极面对“营改增”,认真研究自身经营情况,明确改革带来的影响,做好企业运营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实现经营利益的最大化;其次,企业要重视财务人员培训,督促其全面掌握“营改增”内容,正确处理会计业务;再次,企业应当时刻关注“营改增”相关动态,掌握税收优惠政策,及时对纳税进行合理、合法筹划,最大限度降低税负。

(二)重新进行市场定位

“营改增”实施后,企业要积极进行市场调查,在研究同行的经营状况、产品价格、服务状况和税负情况的前提下,对企业成本进行预测和核算,进而重新确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格,从而使其符合消费者的需求,进而稳定和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

(三)加强成本管理和绩效考核

企业应适应“营改增”的新要求,主动转变传统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强化成本费用管理,科学编制成本费用预算,确定成本绩效考核目标和标准,并对计划成本控制目标的完成效果进行客观评定,落实相应的奖惩措施,以此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和外界适应能力。从而达到控 22

制企业成本费用支出,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四)优选合作伙伴,拓展客户群体

企业不仅要与以前长期合作的对象共同协商出一套双赢的合作方案,还要积极开展新的合作关系,重新审定业务合同。在新的合作关系中,企业应当优选信誉良好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作为供应商,或者在与小规模纳税人合作中尽量取得增值税专用#5@p,以增加进项税额抵扣额度。此外,企业要重视潜在客户的开发,采取多种营销策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税政司.20xx年税收收入增长的结构性分析. 财政部官网.2013.01

[2] 柳正乾、李晓霞.深化和完善地方税制改革的思考.中国税务网. 2011.01.04

[3] 龚辉文. 关于增值税、营业税合并问题的思考[J].税务研究.20xx年05期

[4] 胡晓东. 改征增值税后对交通运输业的影响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xx年,第3期

[5] 孙卫.“营改增”税改对财税的影响[J].当代经济.20xx年10月(上)

[6] 方波涛.浅议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意义及其配套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xx年12期

[7] 左明、王冬.营改增对地方税收带来的影响[N].江苏经济报.2012.10.30, B02 版

23

[8] 靳万军. 中国增值税改革及其初步思考[J].税收经济研究.20xx年第4期

[9] 张扬波、王宁.浅析消费税改革[N].中国税务报. 2006.11.12

[10] 韩静涛. 试论地方税收管理权限的改革和完善. 中国会计网. 2010-08-21 24

更多相关推荐:
胡怡建:我国“营改增”试点效应分析

我国营改增试点效应分析胡怡建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xx33从20xx年1月1日起上海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16行业实施营改增试点到9月1日起试点扩大至北京等8个省市地区再到20xx年8月1...

中国报告网-“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利润变动情况分析

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利润变动情况分析导读营改增后交通运输企业利润变动情况分析交通运输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11营业税税率3城建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税税率3因地方标准不统一暂不考虑地方教育费附加A企业在营改增前后的2个...

“营改增”政策效应分析

营改增政策效应分析20xx年8月1日起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改革试点在全国范围内推开本文从营改增减税效应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以及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展开分析以期对下一步加强税收管理促进地方税源建设提供可...

购物中心运营调研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购物中心运营行业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xx20xx年报告编号1557375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中国购物中心运营行业调查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20xx20xx年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

公司设计与运营分析报告第九部分投资分析

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工程管理12019投资分析91股本结构与规模公司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股本结构与规模如下表所示表91股本结构与规模表股本结构中公司管理层资金入股占总股本的20由于是新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管理方面...

20xx中国酒店运营分析报告

20xx中国酒店运营分析报告回眸20xx年中国饭店业市场运营状况不容乐观全行业整体亏损根据和泰智业信息中心提供的数据现将20xx年度饭店市场运营情况分析如下1按照管理方式从管理方式来看客房及餐饮收入普遍下降人工...

中国轴承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xx-20xx年

中国轴承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内容简介第一章轴承行业概述18第一节概念18一定义及分类18二特点18第二节行业发展成熟度24一行业发展周期分析24二行...

聊天产品运营分析报告

聊天产品运营分析报告一聊天产品和其它IVR产品相比有以下的特点1复杂性聊天产品的主要核心是聊天室使得聊天产品的操作复杂程度比其它IVR产品大很多这就需要通过更多的方式让用户能够了解掌握如何使用产品这也决定了产品...

中国墙体保温材料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xx-20xx年

中国墙体保温材料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分析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章20xx年世界保温材料行业市场运行现状分析第一节20xx年世界保温材料发展分析一世界保温材...

腾讯网商业运营模式分析报告

腾讯网商业运营模式分析报告20xx300710053周秋子新传二班门户网站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最初提供搜索服务目录服务一般人们对门户网站的概念更倾向于提供资讯服务的新闻门...

网站运营情况分析报告

阿木网20xx运营情况分析报告一现状分析阿木中国林权林地交易网经过两年多的筹备测试试运作到目前已经进入全部扩充发展的阶段现将阿木网现状进行如下分析1阿木中国林权林地交易网现状架构图2网站信息方面试运行时间注册会...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质量分析报告

市场营销专业就业质量分析报告我院连续多年聘请麦可思公司为我院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样本丰富数据较为客观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目标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数据引导20xx年12月麦可思公司再次发布黄河水院社...

营改增效应分析报告(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