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常数E、μ的测定、梁的弯曲正应力测定 (1)

时间:2024.5.14

实验4  材料弹性常数E、的测定

刘红欣  编写

一、试验目的

1.在比例极限内验证虎克定律并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E及泊松比μ。

2.初步使用YJ28A-P10R型静态电阻应变仪(见附录四)。

二、试验设备

1.YJ28A-P10R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2.电子测力仪。

3.组合试验台。

4.游标卡尺。

三、试验原理及装置

测定材料的弹性常数时,一般采用在比例极限内的拉伸试验。采用矩形截面试件(GB228—76规定选取),在试件中央部分两侧沿纵向和横向各贴二片电阻应变片(如图5-1),温度补偿片贴在不受力的与试件相同的材料上,一般取两侧读数的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图5-1 矩形截面试件

    为了验证虎克定律和消除测量中的可能产生的误差,本试验采用增量法逐级加载,每增加相同的载荷增量P,测量相应的纵向应变及横向应变。再由两次载荷的纵向应变之差算出其纵向应变增量。同理算出其横向应变增量,其中分别为应变片R1、R2、R3和R4的应变增量。然后取纵向应变增量的平均值代人虎克定律计算出弹性模量,由横向应变增量的平均值与纵向应变增量的平均值的比值计算出泊松比,其中试件横截面面积A。=a × b。

    在试验前要拟订加载方案。拟订加载方案时根据上述要求,一般考虑以下几点:

1.由于在比例极限内进行试验,故最大应力值不能超过比例极限,碳钢一般取屈服极限的70—80%。

2.初载荷可按屈服载荷的10%来选定。

3.至少应有4—5级加载。

四、试验步骤

1.测量试件尺寸。

2.将工作应变片接在仪器的A、B接线柱上,补偿片接在B,C接线柱上。然后按仪器使用方法将仪器调整好。

3.先加初载荷P。.然后每增加相同载荷△P,记录相应的应变值。

4.重复以上试验三次。

5.请教师检查试验数据。

五、试验结果的处理

1.取几次试验数据最好的一组列表计算,表格形式自拟。

  纵向应变平均值  

  横向应变平均值  

2.根据载荷计算应力值为纵坐标,纵向应变值为横坐标,画出其应力-应变曲线。观察各点是否近似在一直线,以验证虎克定律。

六. 预习与思考

1.根据采用试件尺寸及材料的屈服极限,试拟订加载方案。

2.为什么测E时要加初载荷,并采用增量加载法?

3.为什么测E时要在试件两侧布置应变片?

4.还可采用何种桥路联接形式来进行测量?

5.略述弹性模量E和泊松比的物理意义。

6.试件的尺寸和形式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

实验5  梁的弯曲正应力测定

陈采凤  编写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并与理论值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2.观察正应力与弯矩的线性关系。

3.了解电测法的基本原理和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

1.弯曲梁实验装置和贴有电阻应变片的矩形截面钢梁。

2.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YJ28A-P10R(见附录四)和载荷显示仪。

3.直尺。

三、实验原理及装置

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公式为σ=,式中M为作用在横截面上的弯矩,Y为欲求应力点到中性轴Z的距离,Iz为梁横截面对中性轴的惯性矩。本实验采用矩形截面钢梁,实验时将梁的支承及载荷情况布置如图6-1所示,梁的CD段为纯弯曲,在梁的CD段某截面不同高度(四等分点)处贴五片电阻应变片,方向平行梁轴,温度补偿片粘贴梁上不受力处,当纯弯梁受载变形时,利用电阻应变仪测出各应变片的应变值(即梁上各纵向应变值)ε。由于纵向纤维间不互相挤压,故根据单向应力状态的虎克定律求出应力σ=Eε。E为梁所用材料的弹性模量。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同时也可以验证正应力与弯矩的线性关系,采用等量加载来测定沿高度分布的各相应点的应变,每增加等量的载荷F,测定各点相应的应变一次,取应变增量的平均值ε。求出各应力增量σ=Eε,并与理论值σ=进行比较,其中M=Fa.,从而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

图6-1纯弯梁示意图

四、实验步骤

1.将梁放在实验装置的支座上。注意应尽量使梁受平面弯曲,用尺测量力作用点的位置及梁的截面尺寸。

2.在确保梁的最大应力小于材料的比例极限σp前提下,确定加载方案。

3.将梁上各测点的工作应变片逐点连接到应变仪的A、B接线柱上,而温度补偿片接在B、C接线柱上。按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将应变仪调整好。

4.先加载至初载荷,记录此时各点的应变值,然后每次等量增加载荷ΔF,逐次测定各点相应的应变值,直到最终载荷终止。卸载后,注意记录各测点的零点漂移。

5.检查实验数据是否与离开中性轴的距离成正比,是否与载荷成线形关系,结束工作。

五、实验数据处理

1.根据实验记录,将载荷、各测点相应的应变读数及读数增量填写在报告记录表中。

2.计算各测点的应变增量平均值ε及应力增量平均值σ,梁的弹性模量E为210 GPa。

3.根据理论公式求出在弯矩增量M=Fa.作用下的应力增量σ

4.将不同点的σ与理论公式求出的σ分别画在坐标纸上(纵坐标为点的位移,横坐标为应力值)进行比较。

六、思考题

1.你认为实验值与理论值的误差原因有哪些?

2.采用等量加载的目的是什么?

3.弯曲正应力的大小是否会受到弹性模量E的影响,其应变值与弹性模量有关吗?

4.如考虑梁的自重,所得梁上各点的应力是否有变化?

七、预习题

1.什么是半桥温度补偿接法,温度补偿片应粘贴在何处?

2.根据实验目的分析需要记录和测量哪些数据,拟定好实验数据的记录表。

八、注意事项

1.加载荷前要检查梁受载是否在纵向对称面内。

2.应变仪调好后,不要移动和碰、触应变片的连线,以免造成测量误差。


第二篇: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


实验七  梁的弯曲正应力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规律,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

2.掌握电测法的基本原理。

二、实验设备

     1.纯弯曲梁实验装置。

     2.静态电阻应变仪。

三、实验原理

    已知梁受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公式为

    式中为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弯矩,为横截面对中性轴Z的惯性矩,为横截面中性轴到欲测点的距离。

本实验采用铝制的箱形梁,在梁承受纯弯曲段的侧面,沿轴向贴上五个电阻变应片,如图7-1所示,分别贴在梁的顶部和低部,贴在 的位置,在中性层处。当梁受弯曲时,即可测出各点处的轴向应变(i=1、2、3、4、5)。由于梁的各层纤维之间无挤压,根据单向应力状态的胡克定律,求出各点的实验应力为:

= E·(i=1、2、3、4、5)

式中E是梁材料的弹性模量。

    这里采用的增量法加载,每增加等量的载荷△P,测得各点相应的应变增量为△,求出△的平均值,依次求出各点的应力增量△为:

 = E·                (7—1)

把△与理论公式算出的应力增量:

=                   (7-2)

加以比较从而验证理论公式的正确性。从图 7—l的试验装置可知,△M应为:

               (7—3)

 


图7-1  纯弯曲梁装置

图7-1  纯弯曲梁装置

四、实验步骤

1.拟定加载方案。在0~20的范围内分4级进行加载,每级的载荷增量

2. 接通应变仪电源,把测点1的应变片和温度补偿片按半桥接线法接通应变仪,具体做法是:将测点1的应变片接在应变仪的A、B接线柱上,将温度补偿片接在B、C接线柱上。调整应变仪零点(或记录应变仪的初读数)。

3.每增加一级载荷(),记录引伸仪读数一次,直至加到20。注意观察各级应变增量情况。

4.按步骤3再做一次,以获得具有重复性的可靠试验结果

5.按测点1的测试方法对其余各点逐点进行测试。

五、实验结果的处理

     1.根据测得的各点应变值,,逐点算出应变增量平均值代入公式

(7-1)求出△

    2.根据公式(7-3)、(7-2)计算各点的理论弯曲正应力值△

    3.将各点的绘在以截面高度为纵坐标、应力大小为横坐标平面内,即可得到梁横截面上的实验应力与理论应力的分布曲线,将两者进行比较,即可验证理论公式。

    4.对误差最大的实验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求出百分误差。

六、思考题

    1、实验结果和理论计算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其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2、弯曲正应力的大小是否会受材料弹性系数E的影响?

七、电测法的基本原理

所谓电测法就是:将电阻应变片(以下简称应变片)牢固地粘贴在被测构件上,当构件受力变形时,粘贴在构件上的应变片随粘贴点处的材料一起变形,应变片的电阻值将随之发生相应的改变。通过电阻应变测量装置(即电阻应变仪,以下简称应变仪),将应变片电阻值的改变测出来,并换算成应变值指示出来(或用记录仪器记录下来)。

    1.电阻应变片                             

假若要测量图7-2所示构件上某点K,                图7-2

沿某一方向的线应变,可在构件受载前,

在该点沿方向粘贴一根长度为、截面积为A、电阻率为的金属丝。由物理学中的电学知识可知,该金属丝的电阻R为:

                                                   (7-4)构件受载后,由物理学中的电阻应变效应,在该点、该方向产生应变的同时,金属丝的电阻值也将随之发生相对变化 。为求得电阻变化率 与应变 之间的关系,可将(7-4)式等号两边先取对数后再微分,即得

                 (7-5)

式中为金属丝的纵向线应变,表示金属丝长度变化时,由于横向效应而造成的截面的相对改变。对于圆截面直径为的金属丝来说,若对其横截面面积的计算式

的两端先取对数再微分,则有

    根据纵向应变与横向应变之间的关系:

就可得出

                    (7-6)

式中,为金属丝材料的泊松比。

表示金属丝电阻率的相对变化,目前与实验结果较为相符的解释     认为,金属丝电阻率的变化率与其体积变化率之间呈线性关系,即

由材料力学知,在单向应力状态下

因而有

              (7-7)

式中,与金属丝材料及其加工方法有关的常数。将(7-6)式和(7-7)式代入(7-5)式,得

将上式中括号内的常数记为,便得

                      (7-8)

式中,称为材料的灵敏系数。从(7-8)式中可看出,为了能精确地测读出,希望尽可能地大,这就要求尽可能大,亦即要求金属丝尽可能地长。此外,在进行应变测量时,需对金属丝加一定的电压,为防止电流过大,产生发热乃至熔断,也要求金属丝较细长,以获得较大的电阻值。但从测量构件应变的角度来看,却又希望金属丝这一传感元件尽可能地小,以便较准确地反映一点的应变情况。解决这一矛盾的措施,就是用电阻应变片(图7-3)作为传感元件。

图7-3 

    应变片的基本参数:标距、宽度、灵敏系数及参考电阻值,一般生产单位在出厂前已标定好。

由于构件的应变是通过电阻应变片的电阻变化来测量的,所以电阻应变片要用特种胶水牢固地粘贴于待测部位,以保证它能可靠地随同构件变形,并要求应变片与构件之间有良好的绝缘。

    2.电阻应变仪的测量原理

根据前述可知,应变片的作用是将应变转换成应变片的电阻变化。但是,在构件的弹性变形范围内,这个电阻变化量是很小的。例如,测一弹性模量200GPa的钢制试件的应力,若要求测量能分辨出2Pa的应力。设应变片的电阻值R=120Ω,K=2.00,则根据(7-8)式有:

Ω

这表明,要求测量电阻的仪器能分辨出120Ω和120.0024Ω。这是一般测量电阻的仪器所不能达到的。因此,必须要用为此目的专门设计的仪器——电阻应变仪。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电阻应变仪实质上

是由二个惠斯登电桥组成的。一个叫测量桥,

另一个叫读数桥。如图7-4所示。

    假若测量桥的桥臂电阻由外接的

电阻应变片来充当,而用测量桥内部

的固定电阻,则这种测量桥的接线方法就叫做          图7-4  应变仪桥路图

“半桥法”;假设四个桥臂电阻全由外接的电阻应

变片充当,则叫“全桥法”。

现将测量桥桥路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在图7-4中,当在A、C间接上电压为的电源时,B、D间的输出电压为

            (7-9)如果电桥处于平衡,则B、D间的输出电压为零,即

代入(7-9)式便得   

该式即为电桥平衡的条件。

    显然,如果或者

,则测量电桥可处于平衡状态。然而,

要求四个桥臂电阻的阻值都绝对相等,事实上

是不可能的。 所以仅靠四个桥臂电阻构成的           图7-5  辅助平衡的电路

电桥是难以实现电桥的平衡的。必须设置辅助

平衡的电路。如图7-5所示。在AB、BC两桥臂间并联一个多圈电位器,调节该电位器,使这两个桥臂的阻值有一定范围的连续改变, 以找到满足平衡条件的触点。

    现在假定四个桥臂电阻都是外接的应变片(即全桥接法),且已预先调至初始平衡状态。当其受到应变后,设各桥臂分别产生了微小的电阻增量,这时测量桥的输出电压,由(7-9)式知应为

                                                (7-10)

式中:

     

展开(7-10)式,利用电桥平衡条件:,略去高次项以及考虑到在一般应变范围内,输出电压和电阻变化率的非线性误差较小,故略去其非线性项。这样,(7-10)式便可化简为

 利用(7-8)式,上式便可写为

              (7-11)

式中,为构件在四个应变片粘贴处的相应应变值。

上式是电阻应变仪的基本关系式。它表明各桥臂电阻的相对增量(或应变)对电桥输出电压的影响是线性迭加的,但迭加的方式是,相邻桥臂符号相异,相对桥臂符号相同。

由(7-11)式可得应变仪的读数应变

                                 (7-12)

如果贴有应变片的测点发生应变,其余桥臂没有如何应变,即,故,从应变仪刻度读出的数值就是应变值

   3.温度补偿

    贴有应变片的构件总是处在某一温度场中的。当这温度场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造成应变片阻值的变化;而且当应变片电阻栅粘贴剂的线膨胀系数与构件材料的线膨胀系数不同时,应变片就会产生附加应变。这种现象叫做温度效应。

温度效应造成的电阻相对变化是比较大的。严重时,每温升1℃,应变仪的指示应变可达几十微应变。显然,这时虚假的非被测应变,必须设法排除。消除温度效应影响的措施,叫做温度补偿。

    温度补偿较简易的方法是:将一片规格、材料及灵敏系数与工作应变片(即贴在构件待测点上的应变片)完全相同的应变片(称为温度补偿片)粘贴在一块与被测构件材料相同但不受力的试样上(或直接粘贴在构件上不受力而离被测点又较近的部位),并将此试样放在离被测点尽可能接近的位置(处于同一温度场)。用同一长度、规格的导线,按相同的走向接至应变仪,联成半桥电路,并使工作应变片与温度补偿片处于相邻的桥臂。这时,工作应变片所反映的应变量

而由于温度补偿片与工作应变片处于相同温度变化的环境中,但不受力,因此只有温度的应变,即

由于是半桥连接,故,由(7-12)式可知,从测量桥上测得的应变值

    于是,应变仪的应变指示器上读得的数值就只是工作应变片所在测点处受力作用所产生的应变,从而自动消除了环境温度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更多相关推荐: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参考书报告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二实验仪器设备和工具3XL3416纯弯曲试验装置4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在纯弯曲条件下梁横截面上任...

4纯弯曲梁正应力_实验报告_

材料力学实验报告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实验日期姓名班级学号实验组别同组成员指导教师签字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名称及型号三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基本数据2实验应力Ri与理论应力Thi的计算方法1因1106所以各测量点实...

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

浙江大学材料力学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弯曲正应力)一、实验目的:1、初步掌握电测方法和多点测量技术。;2、测定梁在纯弯和横力弯曲下的弯曲正应力及其分布规律。二、设备及试样:1.电子万能试验机或简易加载设备;2.电…

实验 梁弯曲正应力测定

梁弯曲正应力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电测法测定直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2了解电阻应变测量的原理初步掌握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二实验设备名称及型号1WSG80型纯弯曲正应力...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报告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公式二实验设备及工具1材料力学多功能试验台中的纯弯曲梁实验装置2数字测力仪电阻应变仪三实验原...

纯弯梁弯曲的应力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3测定泊松比m4掌握电测法的基本原理二实验设备多功能实验台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一台矩形截面梁游标卡尺三实验原理1测定弯曲正应力本实...

实验五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

实验五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一实验目的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大小和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3测定泊松比4测量矩形截面梁在纯弯曲时最大应变值比较和掌握运用不同组桥方式时提高测量灵敏度的方法二...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一、实验目的一、1.了解电阻应变测试技术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应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测量应变。一、2.测定矩形截面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验证梁的平面弯曲正应力公式。3.测定材…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安全操作步骤

纯弯曲梁的正应力实验安全操作步骤1设计好本实验所需的各类数据表格2记录矩形截面梁的宽度b和高度h载荷作用点到梁支点距离a及各应变片到中性层的距离yi3拟订加载方案先选取适当的初载荷P0一般取P010Pmax左右...

纯弯曲梁正应力电测实验

实验二纯弯曲梁正应力电测实验一实验目的1电测法测定纯弯曲梁正应力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正应力计算公式二实验装置与仪器1纯弯曲梁实验装置2数字式电阻应变仪三实验装置与实验原理1实验装置弯曲梁试验装置如图1所示它有...

3.纯弯曲正应力实验

西华大学实验报告理工类开课学院及实验室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力学实验中心实验时间年月日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仪器及材料三实验数据1实验装置的有关数据11西华大学实验报告2数据记录MPaNm1理MyIz12实E实西华大...

纯弯曲正应力的测量实验指导书

实验五纯弯曲梁的正应力测量一实验目的1测定梁在纯弯曲时横截面上正应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2验证纯弯曲梁的正应力计算公式二实验设备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见图1力应变综合参数测试仪游标卡尺钢板尺图1材料力学多功能实验台三...

梁的纯弯曲正应力实验报告(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