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与刑罚》读书笔记

时间:2024.5.2

读贝卡利亚《犯罪与刑罚》有感 在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之前,整个欧洲笼罩在死寂的黑暗之中,恣意、狂暴和残酷的刑罚使还未摆脱愚昧状态的人们饱受野蛮而又残忍的封建专制折磨之苦。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随着启蒙思想不断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包括当时统治集团中的一些有志之士对旧的刑事制度产生了厌恶、怀疑和不满,刑法改革的思想条件和社会条件正在日益的成熟,现在只待有人先扯下旧刑事制度最后的遮羞布,让其蒙昧主义的本质暴露无疑,并根据新的社会需要,运用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和人权观念阐发新的刑法原则。谁将承担这一历史使命呢?1764 年,欧洲惊呆了,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批判和一系列鼓舞人心的刑法原则竟然完美的浓缩在一本六万字的、题为《论犯罪与刑罚》的小书之中,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 26 岁的意大利青年,名字叫萨雷〃贝卡里亚。

由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贝卡里亚的这部著作,篇幅不大但影响却极为深远,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对刑罪原则进行系统阐述的著作。有刑法学者称之为“西方文明中有关犯罪与刑罚最具深远意义的论著”(Wolfgang,1996),也有法社会学者把它视为“有关法律与社会的奠基之作”(Trevińo,1996:13)。不足六万字中,贝卡利亚深刻的揭露了旧刑事制度的蒙昧,系统的阐释了由后世所确认的刑法三大原则(即罪刑法定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刑罚人道原则),对刑讯逼供和死刑进行了愤怒的谴责,鼓吹刑罚改革。这部著作篇幅不大却洋溢着伟大的人道主义气息,这成就了贝卡利亚及《论犯罪与刑罚》

的不朽。本书问世后立即给作者带来了巨大的声誉,被译为多种文字,它对地俄国、普鲁士以及奥地利等国的刑法改革具有重大的影响。时至今日,书中的许多论点仍有现实意义。该书被誉为刑法领域里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以巨无畏的勇气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当时旧的残酷而又野蛮的刑事制度,深刻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将启蒙运动所创导的理性主义和自由主义引入刑事政策领域,使人类对犯罪与刑罚的认识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他在卢梭和孟德斯鸠所主张的社会契约论的观点的基础上,在本书中深刻的揭示了刑罚与惩罚权的来源,从而推论出一系列重要的结论。贝卡里亚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当时的整个欧洲,指引着旧的刑事制度向着文明、理性、人道的改革之路不断前进。与其他经典著作的晦涩难懂相比,《论犯罪与刑罚》则像是一本文笔十分优美的抒情散文。道理深入浅出,作者平易近人,与我们每个人在交流,而没有刻意地故做高深,没有把某部分读者拒之门外的想法。在“关于死刑”一章,贝卡里亚慷慨激昂地论述到:“我应该遵守的算是些什么法律呀!它在我和富人之间设置了一道鸿沟。富人对我一毛不拔,反倒找借口让我尝受他所没尝受过的痛苦。这是谁定的法律?”足以可见,贝卡利亚的文风极具幽默感又不乏针砭时弊的效果。


第二篇:《论犯罪与刑罚》读书笔记


读《犯罪与刑罚》笔记

翻看这本书,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本书的题记: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来讲,刑罚应该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从这句话中三个原则体现的淋漓尽致。

第一是罪刑法定原则。贝卡利亚强烈反对旧刑法制的罪行擅段主义,主张定罪量刑应根据法律的规定。也就是说“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他指出刑事法官根本没有解释刑事法律的权利,因为他们不是立法者,他们唯一的使命就是判定公民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只有这样,公民的人身权利才不会受到非法侵害。

第二是罪行相适应原则。贝卡利亚指出犯罪对公共利益的危害越大,促使人们犯罪的力量越强,制止人们犯罪的手段就应该越强有力。他认为应建立两个阶梯,一个是犯罪阶梯,另一个是刑罚阶梯。有了这两个阶梯,就可以实现犯什么罪受到什么样的刑罚,达到罪行相适应。

第三是人道主义原则。贝卡利亚指出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而是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他指出,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所带来的好处,刑罚就可以收到它的效果。除此之外的一切都是多余的,因而也是野

蛮的。

另外,读完这本书,还有一个重要印象是关于死刑的,因为这本书无数次提到了死刑,他用大幅篇幅自己限制以及废除死刑的观点。他指出滥施极刑从来没有使人改恶从善,历史上任何最新的酷刑都从未使决心侵犯社会的人们回心转意,对人类心灵发生较大影响不是刑罚的强烈的强烈性,而是刑罚的延续性,因为死刑固然可拍,但痛苦是暂时的,如果把死刑犯变成劳役犯,让他用他自己的劳苦去补偿社会,这种丧失自由的鉴戒则是长久的和痛苦的,这才是制止犯罪的最有效的手段。他指出一种正确的刑罚,它的强度只要阻止人们犯罪就够了,人的精神往往更能抵御暴力和极端的但短暂的痛苦,却经受不住时间的消磨,忍耐不住缠绵的烦恼。因此,取代死刑的终身苦役的强度足以改变任何决意的心灵。

贝卡利亚所倡导的三项原则对后世影响很大,奠定了现代刑法的基础,为现代的刑法所确认。我国也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罪行相适应等原则。此外,贝卡利亚也指出刑罚的目的是预防犯罪,而不是惩罚犯罪的思想也被各国刑法学家所接受。这本书中贝卡利亚指出死刑不能达到最佳的威慑效果,会引起人们对法律的不满,会毒害人的心灵,第一个提出废除死刑的必要性,这一思想深深影响了整个西方,直接导致西方的废除死刑活动。

法学1201 12261028 张新帅

I

更多相关推荐: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报告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报告刑法专业贾震论犯罪与刑罚是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切萨雷贝卡利亚于1764年出版的一部闻名于世的刑法著作该书以培根的一句名言作为卷首引语即对于一切事物尤其是艰难的事物人们不应期望播种与收获同时进行...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报告

读论犯罪与刑罚有感近期读完了贝卡里亚所写的刑法学专著论犯罪与刑罚深感启发贝卡利亚并不是以某类实在法为基础对其法律条文和精神进行剖析而是从刑法哲学和刑事政策这两个层次阐释自己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我可以明显感觉到作者...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报告——张丽娜

论犯罪与刑罚读后感刑法20xx级张丽娜20xx120xx846一作者及作品介绍切萨雷贝卡利亚意大利刑事古典学派的创始人近代资产阶级刑法学鼻祖1738年出生于意大利米兰的一个贵族家庭1764年完成并出版了其传世巨...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报告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笔记一本书之所以成为经典首先在于它曾在历史上起到过某种重要的作用论犯罪与刑罚就是这样一本书其作者贝卡里亚意大利刑法学之开山鼻祖勇敢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依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笔记

刑罚的目的既不是要摧残折磨一个感知者也不是要消除业已犯下的罪行目的仅仅在于阻止罪犯再重新侵害公民并规诫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摘自贝卡里尼论犯罪与刑罚贝卡里尼在论犯罪与刑罚的刑罚的宽和一文中提到只要刑罚的恶果大于犯罪...

《论犯罪与刑法》读书报告

从历史背景和人类基本愿望看lt论犯罪与刑罚gt论犯罪与刑罚一书读完为其语言之优美逻辑之严谨而拜服该书由意大利刑法学家奠基人贝卡利亚所做主要从犯罪的认定与刑罚的设置对当时的刑法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为了逻辑上的严...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笔记

读犯罪与刑罚笔记翻看这本书看到的第一句话就是本书的题记为了不使刑罚成为某人或某些人对其他公民施加的暴行从本质上来讲刑罚应该是公开的及时的必需的在既定条件下尽量轻微的同犯罪对称的并由法律规定的从这句话中三个原则体...

《论犯罪与刑罚》读后感

论犯罪与刑罚读后感读了论犯罪与刑罚我对法律有了更深的了解它勇敢地揭露了旧的刑事制度的蒙昧主义本质依据人性论和功利主义的哲学观点分析了犯罪与刑罚的基本特征并且从论犯罪与刑罚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贝卡里亚为代表的刑事古典...

《论犯罪与刑罚》读后感

论犯罪与刑罚读后感石家庄学院政法学院13法学刘央20xx020xx48对于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的论犯罪与刑罚在我进大学之初已早有耳闻可是直到这个暑假我才真正得以拜读作为一本外文翻译而来的著作在阅读上确实有一些困...

《论犯罪与刑罚》读后感

论犯罪与刑罚读后感在1718世纪因为西欧国家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强大封建制度已经成为他们发展的严重阻碍恣意狂暴和残酷的刑罚使还未摆脱愚昧状态的人们饱受野蛮而又残忍的封建专制折磨之苦1764年欧洲惊呆了一系列振聋发...

犯罪与刑罚读后感

犯罪与刑法之平衡ltlt论犯罪与刑罚gtgt有感在刑法课上曾听老师提及贝卡利亚他是第一个提出废除死刑的意大利法学家死刑似乎是一种不可置疑的存在它的悠久历史让我不曾怀疑它的合理性甚至认为其理所应当地作为社会运转齿...

论犯罪与刑法读后感

论犯罪与刑罚读后感十八世纪中期以前的欧洲历史是孕育着伟大变革而表面平静的历史封建地主阶级依旧主导着这片土地社会被等级壁障所分裂只有贵族才能在军队中担任高级官员在国家机关中占据显要位置罗马教廷仍试图掌握对西欧各国...

论犯罪与刑罚读书报告(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