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冰的熔解热的测量.05

时间:2024.4.20

实验名称  冰的溶解热的测量

一、前言

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此,晶体在熔解过程中虽吸收能量,但其温度却保持不变。单位质量时的晶体在熔点时以固态全部变成液态所需要的热量,叫做该晶体物质的熔解热。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2、应用有物态变化时的热交换定律来计算冰的溶解热。

3、熟练掌握量热器及物理天平的使用方法。

4、了解一种粗略修正散热的方法——抵偿法。

三、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的原理和方法。

2、理解散热修正的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

1、正确选择测量温度的方法和时机。

2、严格按操作要求取用冰块和使用量热器。

五、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原理如下:把待测系统A和一个已知热容的系统B混合起来,并设法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CC=A+B)。这样A(或B)所放出的热量,全部为B(或A)所吸收。因为已知热容的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是可以由其温度的改变和热容计算出来,即,因此待测系统在实验过程中所传递的热量也就知道了。

综上所述,保持实验系统为孤立系统是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本实验采用量热器,使待测系统和已知热容的系统合二为一,组成一个近似绝热的孤立系统。量热器的种类很多,随测量的目的、要求、测量精度的不同而异。本实验所用量热器如图1所示,它是由良导体(铁)做成的内筒与外筒相套而成。通常在内筒中放水、待测物体、搅拌器及温度计,这些装置和材料一起组成实验所需的热力学系统。量热器内外筒之间填充绝热泡沫,合上绝热盖可阻隔内部与外界的空气对流,由于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内外筒间借热传导方式传递的热量便可降至很小。同时由于内外筒的表面都有光亮的电镀层,使得它们发射或吸收辐射热的本领变得很小,因此使实验系统和外界环境之间因辐射而产生的热量交换降至很小。上述条件保证了实验系统成为一个近似绝热的孤立系统。

实验时,量热器装入热水(约高于室温10℃,占内筒容积2/3),然后放冰,冰溶解后混合系统将达到热平衡。此过程中,原实验系统放热为Q,冰吸热溶成水,继续吸热使系统达到热平衡温度,吸收的总热量为Q。因为是孤立系统,则有

Q= Q                                                                               (1)

设混合前实验系统的温度为T1,其中热水质量为,内筒的质量为,搅拌器的质量为,比热容分别为。冰的质量为(冰的温度和熔点均为℃),数字温度计浸入水中的部分放出的热量忽略不计。设混合后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温度为,冰的溶解热由表示,由(1)式有

  因℃,所以冰的溶解热为:

                                   (2)

尽管量热器进行了热绝缘处理,但并未达到完全绝热,除非系统与环境的温度时时刻刻相同,否则在温度达到平衡以前,总要散失或吸收一部分热量,因此需要进行散热修正。在系统与环境的温差不大时,一般依据牛顿冷却定律进行粗略的散热修正,即抵偿法。其基本思想是设法使系统在实验过程中能从外界吸热以补偿散热损失,反之亦然。

牛顿冷却定律指出,系统的温度如果略高于环境温度(温差不超10℃-15℃),系统热量的散热速率与温度差成正比,数学表达式为,其中为散热常数,与量热器表面积成正比并随表面吸收或发射热辐射的本领而变,所以在实验过程中系统吸热或散热的多少主要由温度差决定。

一般情况下,选择系统的初温和末温与环境温度之差近似相等,即,这样即可粗略的使吸热或散热得以补偿。本实验为使系统的初温,量热器需预装温度高于室温的水,通过控制所用水和冰的质量及水的初温,满足抵偿法条件,使整个实验中系统对外界的吸热和散热相互抵消,从而获得良好的实验结果。

另外一种散热修正的方法是外推法,在处理数据时把系统的热交换外推到无限快的情况(系统没有吸热放热),从而得出系统的初末温度。下面用外推作图法,得到热交换无限快时的系统初温和末温(热平衡)。图2所示量热器中水温随时间的变化是指数下降的曲线,其中ABDE分别表示热水的温度和冰水混合后系统达到热平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线段。适当选择参数(水的初温质量和冰的质量等),使曲线与环境温度直线所围成的两块面积近似相等,即。纪录冰水混合后系统达到室温的时刻,过作时间轴的垂线,与ABDE的延长线分别交于JK点,则J对应的温度为热交换无限快时的初温K对应的温度为末温(热平衡温度)。

六、实验仪器

DM-T数字温度计、LH-1量热器、WL-1物理天平、保温瓶、秒表、毛巾等。

七、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用天平称内筒质量m2。(搅拌器质量m3数据已提供)

2、内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约高于室温10℃,占内筒容积2/3),用天平称得内筒和水的质量m2+m1,求得热水质量m2

3、将内筒置于量热器中,盖好盖子,插好搅拌器和温度计,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热水的温度变化(如每隔20s记录一个数据),记录6-8个点,确定初始温度T1

4、从冰箱中取出预先备好的冰块(4-5块,每块约10g),用干毛巾将冰上水珠吸干,放入内筒,放冰时注意不要使水溅出。

5、用搅拌器轻轻上下搅动量热器中的水,记录系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当系统出现最低温T时,说明冰块完全溶解系统基本达到热平衡,为保证平衡温度的准确性,还需记录温度回升的2-3个点。

6、取出内筒,用天平称出内筒和水的质量:m2+m1+M计算出冰的质量M

7、实验完毕,整理仪器,处理数据。如结果偏差较大,要调整水的初始温度或冰的用量,重复实验。

八、数据表格及数据处理

1、数据表格

表格一

表格二 放冰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时间间隔15s,记录10-20个点)

2、计算冰的溶解热及其相对误差和不确定度。

(1) 已知参数

水的比热容:c1=4.186×103J/kg·℃,

内筒(铁)的比热容:c2=0.448×103J/kg·℃,

搅拌器 (铜)的比热容为:c3=0.38×103J/kg·℃,

搅拌器的质量:m3=6.24g

冰的溶解热参考值:L=3.335×105J/kg

(2) 冰的溶解热的实验值:

(3) 冰的溶解热的相对误差:

(4) 冰的溶解热的不确定度:本实验测量值均为单次测量,不考虑A类不确定度,只考虑B类不确定度。

对于物理天平,本实验仪器误差限为Δ=0.05 g,摆动式天平误差服从正态分布,其不确定度为:

(g)

对于数字温度计,本实验仪器误差限为Δ=0.01℃,温度的不确定度为:

(℃)

由(2)式可求得冰的溶解热的不确定度为

其中:

将实验数据和已知参数代入以上各式,可得不确定度为:

,取

冰的溶解热测量结果标准表达式:

九、指导要点及注意事项

1、室温应取实验前、后的平均值;水的初温,可高出室温约10 ℃~15 ℃;配置温水时,又应略高于 约1 ℃~2 ℃(为什么?)

2、严守天平的操作规则。

3、放冰前应将其拭干,且不得直接用手触摸;其质量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上称衡,而应由放冰前、后量热器连同水的质量差求得。

4、注意掌握读取初温的时机。为测准,可在放冰前每隔一定时间(如1min)读,取4~5个点,再记下冰着水面的时间,即可用外推法较准确地确定出。

5、为使温度计示值确实代表系统的真实温度,整个实验过程中(包括读取前)要不断轻轻地进行搅拌(搅拌的方式应因搅拌器的形状而异)。

6、搅拌动作要轻,幅度不要太大,以免将水溅到量热筒外。

7、取冰块时,应用毛巾或吸水纸将冰上所沾水珠吸干,进行干燥处理。

8、上课时,要备直角坐标纸及铅笔,以便分析数据、调整参数、进行实验。

十、实验管理和成绩记载

1、实验管理

(1)预习检查:检查学生的学生证,检查学生预习报告并签字,随机提问(约占实验学生的四分之一)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无预习报告或预习检查不合格的学生取消当堂课实验资格,重新预约该实验。

(2)操作管理:巡回检查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记录情况,及时发现、指导、解决学生在实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检查完成实验学生的数据记录并签字;对在1小时左右完成实验的学生进行认真的检查并要求其完成实验的选做内容。

(3)实验报告批改:要求学生认真作好实验报告,并于实验后一周内交给任课教师 (地点:主教学楼1楼走廊信箱) ;及时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作好成绩记载并及时发还给学生。

2、成绩记载

平时成绩:实验操作60%;实验报告40%;及时在实验预约单上记载平时成绩。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60%;考试成绩40%。

十一、实验思考题

1、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是什么?本实验是如何得到满足的?

保持实验系统为孤立系统是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本实验采用量热器,使待测系统和已知热容的系统合二为一,组成一个近似绝热的孤立系统。

2、本实验中的“热力学系统”是由哪些组成的?

内筒、内筒中的水、待测冰块、搅拌器及温度计组成实验的热力学系统。

3、冰块放入量热器之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放冰时应注意什么?

放冰前应准确读取初温。可在放冰前每隔一定时间(如30s)读取4~5个点,再记下冰着水面的时间,可用外推法较准确地确定。放冰前应将冰表面拭干,且不得直接用手触摸;冰的质量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盘上称衡,而应由放冰前、后量热器连同水的质量差求得。放冰时,动作要轻以免溅出水花。

4、冰块放入量热器内筒时,若冰块外面附有水,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只需定性说明)?

冰块表面有水将导致测得的冰的质量比实际的冰的质量大,系统末温将会升高,由公式(2)此可知,计算出的冰的溶解热将偏小。

5、怎样由系统温度的变化推断冰已全部溶解?末温是如何确定的?

当系统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不再下降,反而上升,说明冰已全部溶解,由温度变化曲线中的最低温度可确定系统的末温。

6、整个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不停地轻轻搅拌?分别说明放冰前后搅拌的作用。

整个实验过程轻轻搅拌使系统尽快达到热平衡。放冰前搅拌使热水和内筒温度尽快达到平衡,防止局部温度不一致;加冰后搅拌是为了加速冰的溶解,使整个系统尽快达到热平衡。

十二、教学后记

1、关于实验用整冰还是碎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要求系统是平衡态,经过实验验证是碎冰效果更好。

2、关于温水的初温取多少和冰水质量各取多少合适的问题,应提示学生从抵偿法出发思考,从系统与外界交换热量的角度思考温水初温的选取,然后通过冰水质量之比分别为1:3,1:4,1:5等实验结果对比得出所需实验参量。

3、让学生列举一些影响测量的因素并讨论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1) 测初温之前没有搅拌;

(2) 测初温后到放冰之前相隔了一段时间;

(3) 搅拌过程中有水溅出;

(4) 冰未拭干就放入量热器;

(5) 实验过程中打开量热器盖子看了看。

十三、实验成绩评定标准

1、实验有新发现,有创新或独到见解,实验成绩评定后,提高一档。

2、迟到,成绩降一档。  

3、缺席,该次实验成绩为零分。   

4、无故迟交报告,成绩降一档。

5、篡改实验数据,成绩降一档。  

6、抄袭实验报告或数据,该实验成绩为零分。

十四、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杨长铭,等.大学物理实验教程.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教学参考书:

1、杨述武.普通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漆安慎,杜婵英.普通物理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李天应.物理实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4、周殿清.大学物理实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5、杨长铭,等.大学物理实验.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6、熊永红,等.大学物理实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7、熊永红,张昆实,等.大学物理实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第二篇:冰的熔解热报告


  测定冰的熔解热 

【引言】

一定压强下的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质量为1g的某种物质的晶体熔解为相同温度的液体所吸收的热量叫做该晶体的熔解热。

本实验采用混合量热测定冰的熔解热,其基本原理是:把待测系统和一个已知其热容的系统混合起来,并使它们形成一个与外界没有热量交换的孤立系统。于是,在此孤立系统中已知其热容的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也就是待测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已知其热容的系统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可通过其温度的变化及其热容来求得,于是待测系统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也便可求得

由此可见,保持系统为孤立系统,是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着要从一汽装置、测量方法以及实验操作等方面去保证。如果实验过程中玉外界的热交换不能忽略,就要做散热活吸热修正。

温度是热学的一个基本量,量热实验中必须测量温度。一个系统的温度,只有在平衡时才有意义,因此计温时必须使系统温度达到稳定而且均匀,永温度计的指示值代表系统温度,必须使系统与温度计之间达到平衡。

【方法介绍】

混合发是热学实验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其基本原理可用热平衡方程来描述,即在一个孤立系统中,一部分物体所吸收的热量等于该系统中其他物体所放出的热量。本实验用混合法测冰的熔解热,关键的必须保证系统为孤立系统。

【实验目的】

1.掌握用混合法测定冰的熔解热的方法。

2.学习散热修正的一种方法。

【实验器材】

量热器、物理天平、温度计、水、冰块、秒表、取冰夹子、量筒、玻璃皿、干抹布等。

【仪器介绍】

为了使实验系统(待测系统与已知其熔解热的系统二者合一)成为以一个孤立系统,我们采用量热器。

传递热量的方法有三种:传导、对流和辐射。以此,必须使实验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传导、对流和辐射都尽量减少,量热器即能满足这样的要求。

量热器的种类很多,随测量的目的、要求、测量精度的不同而异。最简单的一种如图4-4-1所示,它是由热的良导体做成的内筒,放在一较大的外筒中组成。通常在内筒中放水、温度计及搅拌器,这些东西(内筒、温度计、搅拌器及水)连同放进的待测物体就构成了我们所考虑的(进行实验的)系统,内筒、水、温度计和搅拌器的热容可以测知。量热器的内筒置于一绝热架上,外筒用绝热盖盖住,因此其内的空气与外界对流很小。又因空气是不良导体,所以内、外筒间通过热传导传递的热量便可减至很少。同时由于内筒的外壁及外筒的内外壁都十分光亮,使得它们向外辐射热或吸收辐射热的本领变得很小,因而,我们进行实验的系统和环境之间因辐射而产生热量的传递也可减至很小。这样,量热器就可粗略地被看作一个孤立系统了。
    外壁及外筒的内外壁都十分光亮,使得它们向外辐射热或吸收辐射热的本领变得很小,因而,我们进行实验的系统和环境之间因辐射而产生热量的传递也可减至很小。这样,量热器就可粗略地被看作一个孤立系统了。

【实验原理】

一、用混和法测定冰的熔解热

将质量为、温度为(以表示)的冰放入质量为、温度为的温水中(温水盛在量热器的内筒里),通过搅拌待冰全部熔解后,其平衡温度为。在此交换过程中,冰先吸收热量为冰的熔解热)而熔解为的水,再从升温到,又吸收热量为为水的比热容。量热器系统(内筒、搅拌器、温度计)与原来的温水放出的热量可表示为(+++。其中分别为铝的比热容和内筒的质量,分别为铜的比热容和搅拌器的质量,为温度计温度降所放出的热量,它相当于质量为的水温度降所放出的热量,的值由实验室给出(习惯上称为温度计的水当量)。根据平衡原理有

+=(+++      (4-4-1)

     =         (4-4-2)

的值分别为、、(它们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

可以看出,本实验的关键是必须保持系统为孤立系统,即系统与外界环境没有热交换,热传递有三种方式:①热传导;②热对流;③热辐射。实验中考虑了整个“热学系统”的吸热与放热,“热学系统”主要由量热器的内筒、搅拌器、温度计以及水和冰块组成。量热器结构上有效地防止热传递。

量热器的结构如图4-4-1所示,为防止热传递,内筒放在外筒内的绝热支架上可防止热传导,外筒用绝热盖盖住,因此可防止空气与外界对流,而且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内、外筒间因对流传递的热量可减至很小。内筒的外壁及外筒的内壁都电镀得十分光亮,使得它们发射或吸收辐射热的本领变得很小,因此可以减小(本实验的热学系统和环境之间)因辐射而产生热量的传递。这样的量热器可以使实验的热学系统粗略地接近于一个绝热的孤立系统了。

二、散热修正

保持实验系统为孤立系统是混合法测定冰的熔解热的必要条件,但是,把冰块投入量热器的温水中,冰块不可能立即熔解,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系统必然要与外界交换热量。换言之,系统不是一个严格的孤立系统,这就破坏了式(4-4-2)的成立条件。所以按式(4-4-2)计算出来的熔解热必然存在相当大的误差,为此必须对热量损失进行修正。

根据“牛顿冷却定律”,在系统温度与室温相差不大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传热速率与温差(-)成正比,即

=                        (4-4-3)

                                                 (4-4-4)

式中是常量,系统温度是时间的函数,室温认为是基本不变的。如果我们以横轴代表时间,以纵轴代表温度,作出图,则曲线与等温线所包围的面积可代表传热量(相差一个比例常数),如图4-4-2所示。图中为投入冰块的时刻,为温度最低的时刻。曲边三角形的面积可代表系统向外界散发的热量,曲边三角形可代表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

把水的初温预热到室温以上,而使冰熔解后系统的末温在室温以下。以室温为界,把整个过程分为放热和吸热两个阶段,这样,就能使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不免要发生的热量交换得到一定的补偿。

一般说来,系统向外界散发的热量不会等于它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因为这涉及到的因素很多,诸如水的初温,水的质量,冰块的质量等。为了获得更准确的测量结果,还必须进行散热修正。

图4-4-3表示系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中段是投入冰前温水的自然降温曲线(由于温度高于室温,系统向外界散热,温度逐渐降低),在点(温度)将冰投入水中,段是投冰后水的降温曲线,到点冰全部熔解并升温至与量热器中水的温度相等,此时温度低于室温,系统将从外界吸收热量而逐渐升温,如图中段所示。

* 段水的温度由降至是由两个因素共同造成的,一个是系统与外界有热交换导致水温变化(其中系统向外界散发的热量可用面积表示,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可用面积()表示,系统从外界吸收的净热量表示为(-),图中等温线的交点)。另一个是冰的吸热引起水温下降。因此,只是因为冰的吸热引起的水温下降并不等于(),用分别代替式(4-4-2)中的显然是不妥当的。

下面我们设计一个与实际过程*等价的过程,即图4-4-3中的过程(点为理想投冰点),来将上述两个因素分开,将系统与外界的热交换引起的温度变化限制在段和段,所交换热量与段系统与外界实际交换的热量相等。为此,我们在曲线*上找一点,过点做时间轴的垂线,交的延长线与,交的反向延长线于,使曲边三角形的面积()与曲边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即-,那么,过程从外界吸收的净热量为,这与实际过程从外界吸收的净热量相等。

在过程中,设想冰从点投入,在点全部熔解且升温至系统温度最低点,是瞬间进行的“冰的吸热”过程,没有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这样,过程就把上述两个因素分别用过程和过程表示了。因此,投冰时水的初温是,末温是。(-)单纯由于冰吸收热量引起,用它们分别代替(4-4-2)中的即可得到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即式(4-4-2)可写为

=     (4-4-5)

【实验内容】

1. 测出量热器内筒的质量和搅拌器的质量。

  2. 测出室温

  3. 配制温水,水温高于室温左右。

  4. 测出温水的质量,其水位约为内筒高度的三分之二。

5. 当水温高于室温左右时测自然降温曲线()段, 每记录一次温度值。

6. 尽快投冰,用搅拌器不断轻轻搅拌,每记录一次温度值,直到温度不再下降。

  7. 测自然升温曲线(段), 每记录一次温度值。

  8. 测出冰块的质量。

9. 自己拟定数据记录表格,记录测量数据。

10. 用坐标纸作图,用查小方格个数的方法确定面积,求出,求出冰的熔解热,并与标准值比较,求出相对误差,并进行误差分析。

【数据记录】

(已知的值分别为、、(它们随温度的变化可忽略不计)。搅拌器的质量为m2=6.24g  冰的熔解热参考值 L=3.335*10^J/kg)

数据1

表1   实验表格

表2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表格(时间间隔15s)

数据2

表1   实验表格

表2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表格(时间间隔15s)

数据3

表1   实验表格

表2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实验表格(时间间隔15s)

【数据处理】

L=(201.84.186+6.240.38)(31.8-18.3)/27.71-18.3=394.40(J/g) L=(282.74.186+6.240.38)(29.9-14.3)/63.8-14.3=275.75(J/g)

L=(246.974.186+6.240.38)(29.8-14.9)/42.58-14.9=347.69(J/g)

    =(275.75+394.40+347.69)/3=339.28(J/g)

测定结果的相对误差

U(λ)= *100%=1.587%

实验图示

【实验结论】

由以上测量结果可见,用混合法测量冰的熔解热为λ=339.28(J/g),其相对误差为1.587%,在大学物理实验要求的误差允许范围内,所以本次实验成功.

【误差分析】

1.实验所取水的体积大于量热筒的2/3。

2.投冰前未将冰拭干或者用手触摸冰造成操作误差。

3.将水倒入量热器后未及时测量水的温度。

4.倒入冰前所测量的水温未达到稳定值。

5.倒入冰后未及时读出温度值。

6.每个时间间隔内所读的温度值有人为的读数误差。

7.实验仪器的保温条件不够,造成的散热误差。

8.实验次数少所造成的偶然误差。

【注意事项】

1.整个测量过程盖子应盖好,还要不停地用搅拌器轻轻地搅拌内筒中的水,以保证热学系统的温度均匀,同时防止内筒中的水搅出内筒外和桌面上,以保持内筒中水的质量不减小。

2.冰的质量应在测出末温后再称量。

3.热学系统的末温不能选得太低,以免内筒外壁出现凝结水而改变其散热系数。

4. 时间连续计时,秒表不能停止。

5.室温应取实验前后平均值;水的初温可高于室温约10-15,配置温水时,又应略高于约1-2。

6.严守天平的操作规则。

7.投冰前应将其拭干,且不得直接用手触摸

8.注意维护温度计,玻璃液体(水银或酒精)温度计容易折断,水银泡更易破碎,水银溢出会造成严重污染。

9.先做一次实验,在分析器情况和结果的基础上,确定温度及冰的质量等值大体应以多少为宜,然后仔细的重复实验。

10.测定实验过程中系统温度随时间的变化

每隔一定时间(如15s)测量一下系统温度,做出T-t图,从而:

为了使系统散热、吸热大体抵消,适当选取初始温度和平衡温度。

【思考题】

1.根据本实验装置以及操作的具体情况,分析误差产生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冰块投入量热器内筒时,若冰块外面附有水,将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只需定性说明)?

3.整个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不停地轻轻搅拌?分别说明投冰前后搅拌的作用。

4.试分析若系统从外界吸收的热量大于向外界散失的热量,将使结果偏大还是偏小?

5混合量热法所要求的基本实验条件是什么?本实验是如何得到满足的?

6.本实验中的“热力学系统”是由哪些组成的?量热器内筒、外筒、温度计、搅拌器等都属于该热力学 系统吗?

7冰块投入前量热器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工作?投冰室应注意什么?

8.试定性说明下述情况给测量结果带来的影响:

(1)测量初始温度是没有搅拌;

(2)测量初始温度后到投冰前相隔了一段时间;

(3)搅拌过程中有水溅出;

(4)冰未拭干就投入量热器;

9.哪些因素会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实验中应该怎样注意?

更多相关推荐:
冰的熔解热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测定冰的熔解热一前言物质从固相转变为液相的相变过程称为熔解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粒子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需要能量因...

测定冰的熔解热研究性报告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第一作者学号院系第二作者学号院系冰的溶解热电热法测热功当量日期20xx年12月8日冰的溶解热一摘要冰的溶解热实验以牛顿冷却定律为原理采用了巧妙的散热修正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虽然电阻法测温度利...

熔解热实验报告

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化学年级班级课程名称物化实验实验项目溶解热的测定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实验时间20xx年12月10日实验指导老师肖信实验评分一实验目的1设计简单量热计测定某物质在水中的积分溶解...

测定冰的熔解热研究性报告

测定冰的熔解热研究性报告一摘要冰的溶解热实验以牛顿冷却定律为原理采用了巧妙的散热修正的方法减小实验误差虽然电阻法测温度利用函数计算之后得到精确度较高的数字但在用面积法对初末温度进行修正的过程中由于数格子这一过程...

冰的溶解热实验散热修正探究实验报告

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冰的溶解热实验散热修正探究作者学号20xx年12月17日目录测定冰的溶解热实验1研究性报告1一摘要1二实验原理11基本原理12散热修正3三实验仪器5四主要步骤6五数据记录与处理71实验数据...

2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热学系列实验测量冰的熔解热实验和电热法测量焦耳热功当量实验

北航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热学系列实验测量冰的熔解热实验电热法测量焦耳热功当量实验学号第二作者李依伦学号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性报告一目录摘要3一实验目的3二实验原理3实验1测量冰的熔解热实验3实验2电热...

物化实验报告:熔解热的测定

实验七溶解热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电热补偿法测定热效应的基本原理2通过用电热补偿法测定KNO3在水中的积分溶解热并用作图法求KNO3在水中的微分冲淡热积分冲淡热和微分溶解热3掌握电热补偿法的仪器使用二实验原理1...

热学实验4 混合量热法测冰的溶解热

实验四用混合量热法测定冰的熔解热熔解是晶体物质从固态向液态转化的相变过程一定压强下晶体开始熔解时的温度称为该晶体在此压强下的熔点对于晶体而言熔解是组成物质的晶粒由规则排列向不规则排列转变的过程破坏晶体的点阵结构...

小鼠解剖实验报告

基础生物学技术实验吴雪薇12114005920xx415实验五小鼠解剖实验吴雪薇121140059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学习给小鼠注射灌胃等技术操作2了解戊巴比妥对哺乳动物的影响3复习解剖的基本操作4通过实验了解...

小牛解剖实验报告

小牛解剖实验报告实验时间6月9日6月13日实验地点逸夫楼东座一6月9日清洗小牛剥皮解剖头部和躯干的肌肉分布于肌肉和皮肤的血管神经淋巴结等具体步骤先沿背正中线从头至尾根切开皮肤在尾根部环切皮肤再从颈部沿耳根后方向...

解剖山羊实验报告,

金山学院课程实习报告报告题目山羊活体解剖课程实习课程名称家畜解剖学实习地点动物医学家畜解剖实验室实习时间专业动物医学班年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要求一实习目的通过活体家畜羊的解剖活动使理论联系实践做到复...

实验三、羊的病理解剖学检验

实验一羊的病理解剖学检验一试验目的病羊尸体剖检是诊断禽病指导治疗的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它便于现场开展并可及时提供防治措施通过对羊尸体病变的诊查识别与判断对单发病或群发性羊病进行确定为疾病防治提供依据二羊病理解剖学...

冰的熔解热实验报告(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