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研究报告

时间:2024.5.13

一、服务贸易日益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综合性引擎

(一)外贸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原理适用于服务贸易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证明了外贸作为经济增长重要动力和先锋的作用,中国走出了一条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对外贸易一直是其中的主线。通过外贸体制先行改革、主动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开创加工贸易的准自由贸易小环境、吸收制造业跨国投资、承接国际制造业转移,中国实现了制造业的跨越式发展与升级,成为世界工厂和第一出口大国。大量的实证研究和定量分析都证明了,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发挥了重要的综合性引擎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现代化进程。根据经济学原理和中国的实证情况,对外贸易发展与改革的综合性引擎作用归纳如下:

1、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高,1978-20xx年间外贸对国民经济平均贡献率在20%左右;

2、增加了税收和就业,与进出口有关的直接与间接税收平均约占全国总税收的10%左右,与进出口直接相关的就业人数超过8000万人;

3、出口型产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民和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帮助解决了世界上最大规模人口脱贫,显著提升了国民福利和社会公平程度;

4、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加工贸易成为我国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已取代美国成国世界第一制造 1

业大国,一大批产业产品跃居世界前列,为我国赢得了“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

5、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升级。通过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积极扩大中间品和先进技术设备的进口,以农产品加工业为起点,我国出口产业结构实现了从轻纺产业主导向机电产业主导再到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方向的跨越式升级,形成了多样化的产业竞争优势和产业集聚优势,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已超过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6、成为促进技术进步与创新的重要动力。出口的示范效应和进口的竞争效应形成了很强的技术外溢效应,大规模技术引进更使我国获得了巨大的后发优势。19xx年以来,我国技术引进累计金额超过3000亿美元,既建立了许多新兴产业,更改造了大量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显著提高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

7、缓解乃至消除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资金、外汇、资源等多重瓶颈制约。从19xx年开始我国外贸由过去长期逆差转为持续顺差,大大增强了我国国际支付能力,逐步解决了资金和外汇双缺口限制,根本扭转了外汇储备十分紧缺的局面,20xx年底国家外储总额达28473亿美元。同样,作为人均资源相对不足的人口大国,扩大进口成为缓解我国能源资源和市场瓶颈、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8、显著提升了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共同发展。我国出口占世界出口的比重从19xx年的0.8%提升到20xx年的10.4%,经济总量已占据全球第二,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2

显著提高,形成了相互融合、相互依存和互利共赢的格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发言权明显提升。我国已成为主要发达经济体和愈来愈多新兴经济体前三位的贸易伙伴,为发展与世界各国的政治外交关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9、我国外贸体制改革一直是市场化改革的先锋。不仅释放出巨大的外贸发展动能,而且也对整体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的示范推动作用,开创了转型经济体贸易自由化的成功范例,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大跨越,成为我国从封闭半封闭经济迈向开放型经济的主线,也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10、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渠道效应基本上也适用于服务贸易。贸易引擎作用主要是:(1)贸易的资源配臵效应;(2)贸易的技术效应;(3)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4)贸易的市场规模效应;(5)贸易的资本和结构效应;(6)贸易的竞争示范效应;(7)贸易的制度效应。其中,出口贸易主要表现在:市场规模效应、资源配臵效应、竞争效应、出口支撑进口效应;进口贸易主要表现在:技术外溢效应、消费效应、进口竞争效应、诱发新产业效应等。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而言,在经济起飞阶段进口的结构转换效应可以发挥巨大的后发优势,往往对经济发展质量水平提升和结构改善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源泉。

11、服务贸易在技术、知识、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外溢效应更显著。由于服务经济与新知识、新技术、新管理以及体制机制因素有着更密切联系,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 3

用除上述共性的渠道效应外,也存在一些差异:一是从供给角度看,主要有技术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制度创新效应等三大效应,由此促进要素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达到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二是从总需求角度看,服务贸易可以通过促进消费、投资以及相关商品和服务出口等路径,扩大三大需求动力,促进经济发展。三是相对于货物贸易而言,服务贸易在技术、知识、管理和制度方面的外溢效应更加显著,构成促进经济发展更加持久、动态的动力效应。服务贸易三大渠道效应不同于商品贸易,成为有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渠道,对一国长期可持续发展发挥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在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发展双向互动联系中服务贸易反作用日益凸现

1、服务业是服务贸易发展的产业基础。国际贸易离不开产业基础的支撑,服务贸易由于其无形贸易特点,更与服务业密切关联。从短期静态看,服务业发展水平决定了服务贸易的数量与质量。正是由于全球服务经济时代的来临,才推动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增长,使服务贸易增速总体超过货物贸易。同时,服务业的基础也决定着服务贸易的类别、结构和竞争力差异。

2、服务贸易对服务业有反向拉动作用。与货物贸易一样,服务贸易也是服务业和整个经济增长的引擎,9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也一直是GDP增速的2-3倍,更远远高于世界服务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实证分析表明,服务贸易对服务 4

业有明显的正向拉动作用,随着服务可贸易性的增强,服务贸易成为促进服务业发展日益重要的动力。

3、从全球服务贸易依存度变化看服务贸易作用日益上升。按照现行统计全球服务贸易额总量相对较小,其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远小于货物贸易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但从全球服务贸易占货物贸易的比重看,总体呈上升趋势,表明无论是世界服务业还是世界经济,随着服务可贸易性增强,其对服务贸易依存度总体趋于上升,显示全球服务贸易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度也呈上升趋势。19xx年至20xx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从7674亿美元增至72003亿美元,累计增长9.4倍,其占全球贸易额的比重从19xx年的15.7%升至20xx年的18%。特别是20xx年以来,全球服务贸易加速增长,服务出口与进口均保持2位数的增长率。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服务贸易降幅明显低于货物贸易,比重进一步上升,20xx年全球服务贸易占比升至24.2%。WTO的统计资料显示,世界服务年出口规模从1万亿美元增至2万亿美元,大约用了10年时间,而从2万亿美元到3万亿美元,只用了4年时间。可见,服务贸易已经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从广义服务贸易看,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贸易增长更迅速,据WTO估计目前通过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贸易大约占全球服务贸易50%,如将这一部分纳入统计,全球服务贸易规模将扩大1倍,20xx年全球服务出口接近75000亿美元,占全球贸易比重49.2%。同样,按此统计,全球服务进出口占GDP比重将近23%,接近全球货物进出口占GDP比重48.7%的一半。 5

服务贸易对世界服务业和经济的拉动作用已不可低估。

4、从中国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实证数据看服务贸易的作用。国内实证研究(于立新,2011)表明:1990-20xx年期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与服务出口、进口的相关系数为0.97和0.98,表明服务贸易与服务业有着高度的相关关系。同样,中国服务业贸易依存度总体也呈现提高的趋势,服务出口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xx年的4.5%提升到20xx年的6%,服务进出口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19xx年的8%提升到20xx年的13.3%,而当年货物进出口占第一、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69.2%,占GDP比重为42.2%。

5、全球化条件下服务贸易日益成为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重要路径。随着世界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全球化水平不断提高,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全球服务网络体系已经形成,服务业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要素重组的核心。服务业跨国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离岸服务外包迅猛发展,服务贸易额快速增长;服务贸易与跨国投资及离岸外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使服务贸易成为全球服务经济时代的主要标志,对世界经济的引擎作用不断强化,后发国家通过参与服务业国际分工与交换可以更多分享服务全球化红利,以开放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路径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涌现出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继亚洲“四小龙”成功实现向服务经济转型之后,愈来愈多的新兴经济体,如印度、亚洲“四小虎”、一些中东欧国家都通过承接服务业跨国转移与外包,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6

与跨国投资,推进了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印度服务业占GDP比重已达61%,已实现向服务经济的转型。特别是服务外包成为服务全球化的主导力量,使世界各国产业结构的关联性、互动性大大增强,使世界产业结构成为一个开放的大系统,各国产业更加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处于不断的动态变化之中,使一些具备条件的国家产业结构出现跳跃式突变成为可能。

6、服务贸易在规模上最终可能超过货物贸易,成为未来世界贸易的主导。由于服务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约占世界经济总量的70%,而制造业只占不到30%,因此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远大于货物贸易。随着经济全球化进入到服务全球化新阶段,服务业跨国交易和投资更加频繁,服务外包更呈爆炸式增长,服务可贸易性大大增强,服务贸易在规模上最终可能超过货物贸易,成为未来世界贸易的主导。如果考虑到未纳入现行统计的商业存在等贸易方式,服务业的贸易依存度也将追赶制造业。所以,尽管现在服务贸易规模及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还无足轻重,受不到应有重视,但这一切正在并将继续发生巨大的改变。

(三)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1、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路径。国际贸易的理论与实证研究都显示,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正常情况下一国服务出口、进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同时,服务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受多重因素影响,与各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及经济开放度 7

有密切关系,服务贸易促进作用的显性程度受上述多重因素共同影响,其中政策面因素不可忽视。

2、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渠道。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在遵循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发动机作用基本原理与一般路径同时,由于服务贸易的差异性,其促进经济增长的长期动态效应,突出表现在技术溢出、人力资本积累和制度创新等三大方面。

一是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实证研究表明,服务贸易相对于有形商品贸易而言有着更强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而人力资本在众多影响经济增长因素中有着关键的作用,为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架设了一座多维度桥梁。一般而言,服务贸易通过服务的消费、中间投入和跨国投资,推动各国人力资本的自我学习、教育培训和提高,强化“干中学”效应,强化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同时,服务进口与出口相比对人力资本积累有着更大的效果。服务贸易促进人力资本积累主要有以下渠道:(1)在跨境提供服务贸易方式下,进口知识和技术密集型服务内容带来的国内人力资本积累效应;

(2)在商业存在服务贸易方式下,服务业跨国投资对东道国人力资本积累有着多方面的外溢效应,有力于提升人力资本存量水平;(3)服务业开放和进口的竞争效应推动国内服务企业,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4)外资服务业增量对国内服务业存量产生明显的关联互动示范效应,促进国内服务业人才知识、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升;(5)国际技术贸易日益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内容,在国际交流与合作中 8

推动引进方的技术应用〃培育和技能提升;(6)境外消费和自然人移动方式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升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水平;(7)跨境服务外包正日益显示出多方位的人力资本积累外溢效应,成为新兴的强力渠道。

二是制度创新效应。由于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更多受国内规制影响,服务贸易比商品贸易更能推动一国的制度创新,带来多维度的制度创新效应:(1)从宏观上看,服务贸易发展与开放会带来许多规则和体制的变革与创新,中国加入WTO带来的服务业市场准入和多角度规制创新就是最好的例子;(2)从微观上看,服务贸易发展与开放可以为国内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创新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学习交流渠道;

(3)从服务贸易的具体内容看,以文化、知识为主体的服务贸易,对一国制度、文化、道德伦理有着更深更直接的影响,改变人们的观念和消费、投资及管理行为,对发展中国家制度创新更有深层影响。

三是技术外溢效应。由于服务经济日益与知识经济、信息网络经济互联互动、相互渗透,全球服务业日益成为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其技术进步与创新比传统制造业更加频繁和密集;国际上技术概念的内涵外延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不仅包括生产设备等硬件技术,更包括有利于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生产方法、工艺改进、流程重塑、信息化改造、供应链重组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商业模式和经营理念等软技术,后者的影响力甚至已远远超过前者。而服务经济成为知识经济的显著标志,服务贸易促进技术进步与创 9

新的外溢效应很多方面超出货物贸易,十分突出。

(四)服务贸易促进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

1、服务业技术创新规模和力度超过制造业。长期以来,人们将研发与创新更多地与制造业相挂钩,与硬件设备相联系,而将服务业更多定位为劳动密集型、研发创新活动少,顶多是技术应用,缺乏核心技术与原始创新。但实际上,信息技术革命已使服务业日益发展成为基于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密集为特征的知识性产业,软件、服务流程和管理方法创新的规模与力度正日益超出传统制造业,并由于其作为产业组织的粘合剂功能和中间投入品产业而得到更广泛应用。

2、服务创新表现出许多不同于制造业创新的特点。更多表现为方法、标准、流程、模式、程序等方面的无形变革与创新,难以形成专利和固定的知识产权成果;由于服务提供与消费过程的同时性,其技术方法还更多表现在发现和创造市场需求、引导组织生产服务过程、整合全球资源、变革交易方式、重组管理流程、提供解决方案等更加复杂和非正规化的创新活动,比较容易被人忽视和误解。国内已有的研究(蔺雷.吴贵生,2003)将服务创新归纳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传递创新(如电子商务)、重组创新(混合业态)、专门化创新(客户定制)、形式化创新(指服务标准化)等九大类,足见服务创新的复杂与多样化程度之高。

3、服务贸易日益成为各国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重要 10

渠道。正是由于服务创新的密集与多样化,服务贸易对一国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的溢出效应也日益超出人们想象的程度,正成为各国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

4、服务贸易比商品贸易的技术溢出渠道更为多样化。一是直接通过技术贸易进口途径,提高服务进口国的技术水平;二是通过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如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利和商标许可等,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三是通过聘请国外服务技术专家参与本国研究与攻关,提高本国技术开发能力;四是通过服务业跨国投资产生技术溢出效应,包括通过跨国公司跨国投资中的前后向联系对当地服务供应商或销售商产生关联影响、通过外资企业的竞争与示范效应产生技术溢出、通过内外资企业之间的人员流动产生技术溢出效应;五是通过服务出口,参与国际竞争,带来技术进步与创新的动力与示范效应;六是通过广泛的国际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和商业模式,形成学习、模仿、再创新效应,推动本国软技术的全面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服务贸易促进制造业升级

1、服务业与制造业形成既分工又融合互动的关系。伴随着以美国为先导世界经济从制造业主导向服务经济的转型,服务业日益从原先的制造业内部分离出来,呈现专业化、精细化、系列化发展的趋势,服务业这种从“内部化”向“外部化”的演进,是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市场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结果。特别是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生产性服务 11

业迅速发展,原先作为企业内部的研发、设计、营销、物流、咨询和专业服务等服务职能纷纷独立出来 ,而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服务业从原来“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转变为专业化的第三方服务。90年代以来信息化网络化进一步加快了这一进程,跨国公司全球生产服务网络和供应链体系的形成,使其可以更加专注核心业务,继制造业外包之后又纷纷将非核心服务业务、管理流程、信息服务等外包给专业化服务供应商;愈来愈多的传统制造业跨国公司向服务转型,如今世界500强中大部分已成为服务型跨国公司;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服务外包开始从国内在岸外包向全球离岸外包迅猛推进,进一步推动了服务业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分工关系进一步向全球延伸。服务业的独立化外包化形成了服务业与制造业既分工又合作的新型互动关系,两者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并共同发展;同时又呈现“制造提供需求”、“服务引领制造”的融合化趋势。

2、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的路径。一方面,制造业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需求,如美国1987-19xx年间用于制造业部门的生产性服务增长了1倍,制造业原先的内部服务环节和人才成为新型服务业的发展基础;另一方面,新的专业化服务部门如研发设计、物流供应链、市场营销、金融、保险、商务、咨询等都成为制造业的重要支撑,帮助制造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加快管理和技术创新。研究表明现代再生产过程中的产品价值构成,有高达75-85%与生产性服务活 12

动有关,产品在生产制造环节的时间和增值不到1/5,其他都在交易服务环节。服务业对制造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利于降低制造企业的交易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二是促进制造企业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三是有利于发挥服务业的产业组织作用,促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强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四是通过构筑高端供应链体系,提升制造业跨国公司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延伸扩大全球化网络布局;五是有利于制造业重塑核心竞争力,占领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制高点;六是生产性服务业中间投入和创新效应成为制造业提升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劳动生产率的源泉。

3、经济全球化强化了服务贸易对制造业的拉动作用。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使服务业全球化蓬勃兴起,世界进入新的服务全球化阶段:服务的生产、消费和相关生产要素的配臵跨越国界,跨境服务贸易对制造业创新升级的全方位促进作用日益强化:一是使发达国家制造业通过高水平供应链体系进一步向新兴经济体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布点,打破劳动力、资源和要素供应的瓶颈;二是为制造业提供大规模高质量生产性服务中间投入支持,提高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三是帮助发现和创造新的市场消费需求,刺激引导国际消费,扩大国际市场规模;四是通过服务贸易投资的竞争、示范和外溢效应,促进新兴市场制造业的技术与管理创新;五是通过服务外包帮助母国和东道国制造企业优化重组生产链,重塑核心竞争力;六是服务贸易通过更强的人力资本累积效应、制度创新效应和知识外溢效应,推动新兴市场制 13

造业的升级。

4、我国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低端关键在于生产性服务业落后。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关键不在制造环节本身,而在于整体产业链的一些高端生产性服务环节,各类生产企业“大而全”、“小而全”自我服务现象比较普遍,生产性服务低质化与制成品结构同构化形成不良循环,导致核心竞争力低下,“6+1”的整体产业链不够优化,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价值链低端,制造业升级受阻,过度依赖中间商,缺少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市场话语权定价权低下。生产性服务业落后的突出影响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总体处于“微笑曲线”的低端,价值增值和利润空间受挤压,人才、技术、资金的储备不足,阻碍升级与创新;二是导致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滞缓,服务贸易相对不足,限制了服务贸易引擎作用的发挥;三是导致国内第三方专业化生产性服务供应商缺乏,服务质量效率无法提升,无法提供高增值配套服务,无法提高自主接单和市场拓展能力;四是服务和流通主体的产业组织带动能力低下,影响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与重组,制造业市场集中度低下,低价同质竞争严重;五是影响全球资源整合能力,无法更充分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臵资源、聚集全球优势要素,大大制约开放条件下的创新与升级能力。

5、服务贸易发展与开放将大大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面临资源、环境、劳动力和其他要素瓶颈的约束,中国制造业逐步告别低成本时代,面临巨大的转型升级挑战。服务贸易大发展将成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 14

重要推手与引擎:一是扩大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提升制造业配套服务质量与效率,缓解成本压力;二是通过大力发展离岸和在岸服务外包业,帮助中国4000万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实现向“小而专精深”转变;三是通过双向外包帮助制造业龙头企业重构业务管理流程,重塑核心竞争力,培育自己的跨国公司和知名品牌;四是通过服务贸易投资的竞争和示范带动效应,培育本土专业化现代化第三方服务供应商,帮助制造业企业加快从技术到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五是通过双向服务贸易、投资与外包,聚集全球优势要素,促进中国“6+1”整体产业链的优化重组,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制造在国际产业链价值链的低端位臵;六是促进服务业产业集聚和中心城市空间集聚,延伸香港“前店后厂”模式,加快制造业梯度转移,优化区域产业布局与分工。

(六)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将加快我国向服务经济转型

1、我国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服务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但我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仅为43%,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68%,加快向服务经济转型已势在必行!

2、中国具备以开放促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条件。在承接服务业离岸外包方面,发展中国家已占据主导,特别是印度,凭借其人力资源、语言、金融体制、政府支持和熟悉国际市场等优势,承接外包独占鳌头。

我国也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参与服务全球化、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发展“大服务贸易”的基本条件:一是良好的宏 15

观经济态势和巨大的市场优势;二是庞大的制造业创造着巨大的服务需求,使我国对跨国公司保持着较强的吸引力,成为我参与服务全球化、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最重要支撑;三是拥有质优价廉而且十分庞大的综合人力资源优势,包括部分中高端科技管理人才;四是我国拥有较高水平的信息基础设施和较强的信息技术产业支撑;五是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一些沿海发达地区有着良好的开放环境和意识,在制度创新和特殊功能区域开放开发方面走在前列,具备在服务业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基础;六是国家鼓励服务贸易与外包政策措施逐步完善,沿海中心城市引领作用不断加强。特别是国际机构将我国作为对国际服务转移和外包的重要目的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外包基地甚至是区域战略基地,在国际金融危机中逆势高速发展就是例证,发展双向服务外包正成为服务贸易大发展的先锋动力。

3、中国发展“大服务贸易”将助推服务业跨越式升级。我国制造业结构的升级是在抓住国际产业转移机遇,主动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中完成的。我国要抓住服务业全球化和后危机时代世界产业大调整的双重机遇,分享全球化红利,实现服务业跨越式升级,也必须充分利用后发优势,积极参与服务业全球化进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走开放型经济之路,以大力发展双向跨国服务贸易、投资与外包作为主要抓手。

总之,中国应选择一条将服务贸易与双向投资〃双向外包融合互动的“大服务贸易”发展之路。

16

(七)当前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与开放也将成为推进我国整体改革开放的先锋和动力

1、我国早期外贸成为改革开放先锋的经验值得借鉴。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先行放开搞活对外贸易、推动外贸大发展,成为对外开放的主线;同时,外贸体制改革走在整个改革开放的前面,成为整体改革开放的先锋和动力。外贸改革和放开经营释放出巨大能量,不仅促进了进出口和外向型经济大发展,使我国较快摆脱发展中经济体起飞阶段的双缺口制约和资源、市场瓶颈,成为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综合性引擎;而且,为整体对外开放的顺利起步和持续推进创造了重要条件,加快了我国从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的进程。加入世贸组织更推动了我国经贸体制与世界多边贸易体制的对接,开创了转型经济体由自主贸易开放走向贸易自由化的成功范例。

2、服务贸易将成为推进改革开放新的先锋和动力。过去我国对外贸易成为改革开放先锋和动力的成功经验依然值得借鉴。在世界进入服务经济的新时代,服务贸易也同样可能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综合性引擎,服务业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之路,成为我国必然的选择。

3、“十二五”规划将扩大服务业开放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点,也提升了服务贸易的战略定位。我国目前已确定了将扩大服务业开放作为新一轮对外开放重点的战略定位。继“十一五”规划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不断提高层次和水平……继续开放服务市场,有序承接国际现代服务 17

业转移”之后,“十二五”规划更明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扩大服务业开放成为国家主动的战略选择,并提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具体要求:扩大服务业开放,提高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提高服务业国际化水平。“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升了“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的战略定位,吹响了服务业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的冲锋号,发展“大服务贸易”将可能继续肩负起推进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先锋和动力的历史使命!

二、服务业革命大潮下服务贸易内涵外延的重大变化

(一)服务贸易概念的由来及沿革

服务贸易概念从提出到现在,只有几十年的时间。而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世界经济已经开始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全球化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的重要标志。随着服务业革命的推进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服务贸易从规模到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服务贸易与跨国投资、服务外包融合互动,延伸出许多新内容、新形式。

1、概念的由来

虽然服务业作为一个传统的产业部门已经有数千年的发展史,但是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s)这一概念的提出则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服务贸易”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19xx年9月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提出的《高级专家对贸易和有关问题报告》中。19xx年美国在其《19xx年贸易法》第301条款中首次使用了“世界服务贸易”的概念。在19xx年9月发起的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谈判之前, 18

服务贸易只是在发达国家的有限范围内展开,还谈不上作为国际贸易的普遍问题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进行各国国际收支统计时一直把服务贸易列入无形贸易(invisible trade)一栏中,这种情况直到19xx年才根据乌拉圭谈判的最新成果做出了调整。

2、服务贸易的概念

目前,国际范围内比较统一的关于服务贸易的概念,是19xx年底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中所规定的。服务贸易是一国劳动者向另一国或多国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外汇的交易过程,既包括有形劳动力的输入输出,又包括提供者与被提供者未实体接触情况下服务的国际间有偿输入输出。从贸易方式的角度,世贸组织将服务贸易划分为4种交易方式,分别为: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世贸组织关于服务贸易的分类,大概有12大类、160个部门。

3、服务贸易的内涵

传统上,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和难以存储性,使得服务的可贸易程度较低。随着世界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贸易与跨国投资及离岸外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关系进一步强化,使得服务贸易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一是部分依附在货物中的服务被剥离出来,变成服务贸易。信息技术使得服务外包异军突起,原本属于公司内产品生产环节附加部分的自我服务被剥离出来,转移给劳动力和资源成本更低的发展中国家,从而进入服务贸易领域。这部 19

分生产追加型的服务随着服务外包的快速发展而不断扩大。并且,随着服务业产业精细化专业化发展,专业的第三方服务供应商不断提高这部分生产追加型服务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有些已经演变成核心服务贸易,开始向全球提供服务。二是随着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快速发展,生产要素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配臵,诸如资本、土地、人才等。资本和人才的要素收入目前已经纳入国际收支账户的服务贸易收入统计。但根据现行的国际收支账户统计分类标准,土地服务的报酬流量被排斥在要素服务贸易之外。

4、服务贸易的外延

随着服务贸易的内涵更加丰富,其外延也不断拓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涌现出很多服务贸易的新形式、新业态。世贸组织以部门为中心的服务贸易分类方法,将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分别是商业性服务、通讯服务、建筑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及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服务等。近年来,涌现出流程重塑、管理方法、商业理念、供应链管理、电商服务等很多新的门类。二是随着产业分工的精细化专业化,服务贸易结构出现明显变化,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传统服务贸易地位逐渐下降,以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为特征的新兴服务贸易逐渐发展壮大。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从以物流、运输、港口、仓储、配送、商贸服务等生产追加型为主向以研发设计、信息、金融保险、教育培训、管理咨询和专业服务等核心服务贸易为主 20

转变。三是从交易方式来看,服务业跨国转移所带来的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贸易增长更加迅速,其他很多无形的服务贸易方式或者未受到关注,或者未列入现行统计范围。

(二)服务业革命大大推动服务可贸易性的增强

服务业革命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服务业革命大大推动了全方位的流程、管理和制度变革,服务业全球化在服务业跨国投资和外包的引领下迅速兴起。如果说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货物贸易时代,那么服务业革命则将推动人类进入服务贸易时代。一些后发国家抓住机遇,可以通过承接服务业跨国转移实现服务贸易的大发展和服务经济的转型。

1、世界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以及服务经济与知识经济、新经济、网络经济的融合互动,实际上构成了一次新的产业革命——服务业革命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先导的发达国家陆续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到19xx年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球GDP的比重突破60%,标志着全球服务型经济格局的形成,是服务业革命的第一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IT及互联网革命使服务业发生重大变革,新技术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服务业专业化、知识化大大加强,服务业态和经营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大量生产性服务业从传统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新的专业化精细化产业序列,成为发达 国家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创新更为密集频繁,由于服务业具有特殊粘合剂功能,实际上推动了一轮新的产业组织革命。

21

2、服务业革命推动服务业国际分工深化和服务可贸易性的显著增强

服务业革命推动的服务创新更为系统,是涉及技术、产业、组织、管理、业务流程和制度的集成创新,推动全方位的流程、管理和制度变革。过去的工业革命都发生在生产制造过程;而服务业革命则覆盖到整个交易过程,极大地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成为经济效率提高的源泉。与此同时,服务全球化引领服务革命新潮流,成为国际分工与交换全面深化的新高地。跨国公司全球范围内优化配臵资源与市场的范围、触角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延伸,继全球生产网络以后又形成了全球服务网络,带动了服务业跨国转移和服务贸易的大发展。服务离岸外包则成为服务全球化的前沿阵地,引领服务跨境贸易、投资和管理变革的潮流。基于信息网络技术与管理、制度的全方位变革,服务的可贸易性极大地增强,服务业国际分工与交换关系得到前所未有的拓展,服务贸易增长大大加快。20世纪80年代以来,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从15.7%增长到20xx年的24.2%。部门内和公司内贸易成为服务贸易的主导,全球3/4以上的服务贸易是由跨国公司来完成的。服务业跨国投资已经超过制造业,占到全球FDI存量的2/3。离岸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服务贸易的主要形式。预计到20xx年全球离岸服务外包市场将达到1.65万亿—1.8万亿美元。一些后发国家正通过积极承接服务业跨国转移和外包实现服务贸易的跨越式发展。

(三)经济推动服务贸易向技术知识密集转型 22

1、服务经济日益成为知识密集型经济

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并与服务经济形成交集,知识和信息成了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杠杆。在工业社会里,投资被用于购臵工厂、设备和资本工具。而今天,大部分投资被用于知识更新和提高能力开发产生人力资本;另一部分投资用于信息技术开发,产生增值网、广域网等等。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在产业结构上表现为经济重心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换,特别是转向知识密集型的服务活动。在知识经济时代,很多新兴服务业门类成为知识经济的标志,两者产生了良性互动,推动了创新,催生大量新兴业态、产业门类和贸易方式。

2、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取代传统的劳动、资源密集型服务贸易成为现代服务贸易的重心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一般是指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技能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商业存在或自然人流动等方式向他国境内的消费者提供具有较高知识、技术密集度并具有互动性、创新性的服务产品,并取得相应收入的商业活动。这一类服务贸易一般具有高知识度、高技术度、高创新度、高人力资本、高附加值等特点。这一类服务贸易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与制造业2-5%的低附加值相比,这类服务贸易的附加值较高,以服务外包为例,它的增值幅度可达100%。通讯、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版税和特许费、其他商业服务、文化和娱乐服务等都属于这个范畴。目前,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已成为服务贸易出口最大组成部分,占总出口额的一半以 23

上,欧盟和美国仍然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最主要出口地区。近年来,服务外包和跨国并购业务逐渐转向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领域。

(四)服务贸易与服务业跨国投资日益融合互动

1、跨国公司主导下的全球性服务业跨国投资网络逐步形成

“二战”后,跨国投资逐步从制造业生产网络为主向服务业网络体系延伸。过去,货物是部门内、产品内、公司内贸易,而服务业革命推动服务成为公司内贸易。传统制造业跨国公司正加速向服务型跨国公司转型。随着这一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传统制造业跨国公司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服务业企业。近几年,服务业跨国投资继续以较快速度增长,20xx年,投向服务业的跨国投资占到全球总额的1/3,目前存量已占到全部FDI 的 2/3。全球500强中,从事服务业的跨国公司已经超过了60%。

2、服务业跨国转移由制造业追随型逐步向服务业自主扩张型转变

最初,货物贸易的快速发展首先推动了以运输、建筑等为主传统追加型服务贸易的发展,成为服务贸易的主导。全球服务经济时代到来,促使服务业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必须通过服务业全球布局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臵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竞争力,以占据国际分工和竞争的高端。服务业转移逐步向自主扩张型转变。不仅为原来的客户提供服务,还可以为东道国其他公司提供服务,甚至可 24

以向第三国出口服务。

3、服务业跨国投资越来越成为促进服务贸易的主要动力

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服务网络不断拓展,它们集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对外直接投资于一身,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臵资源。它们通过外包和技术转让,促进了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带动了金融服务、法律服务、保险服务、运输服务、计算机服务、技术服务、工程咨询服务等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按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991/19xx年度国际贸易报告,在国际服务贸易分类中,投资收益项目增长最快,年平均增长率达17.5%,反映了各国对外投资大幅度增长。目前,跨国公司仍然是国际服务输出与输入的主要载体。服务业跨国投资与产业转移大大拓展了服务贸易的内容和形式,使公司内贸易日益成为主导方式。

(五)服务外包日益成为服务贸易的主导方式

进入新世纪以来,服务外包异军突起,基于服务外包的服务业跨国转移已成为未来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基本趋势。目前服务外包已出现了从数据处理、文件管理等低端业务向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双高业务转变。服务外包实际上是服务贸易中的加工贸易,类似于当初制造业的贴牌生产。后发国家通过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可以实现服务贸易跨越式升级和向服务经济转型。

1、服务外包已经成为服务贸易越来越重要的形式 服务外包是指企业为了将有限资源专注于其核心竞争 25

力,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利用外部专业服务商的知识与人才,来完成原来由企业内部完成的工作,从而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种服务模式。为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以及制造业和服务业既分工又合作的关系,大量企业开展服务外包越来越着眼于重组业务流程,从“大而全”“小而全”的自我服务转向将非核心业务外包。按发包方和承包方所在国家的不同可分为在岸服务外包和离岸服务外包,离岸服务外包已逐步发展成为服务贸易越来越重要的形式。其中,接包方是服务贸易的出口方,通过承接外包服务,可以扩大本国服务贸易出口。发包方是服务贸易的进口方,通过服务外包降低成本,专注于核心业务。从统计上来讲,离岸服务外包可以归到服务贸易中,而在岸服务外包不在服务贸易中。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很多国家并未对在岸服务外包进行全面科学的统计。实际上,这种静态分析的方法不利于我们全面把握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的内在联系。从长期动态的角度来看,离岸和在岸、接包和发包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服务外包所带来的人力资本效应、制度创新效应、技术和管理溢出效应并不会因外包方式的不同而有本质的区别。

2、服务外包出现从低端向高端升级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全球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兴起,许多公司不仅将数据输入文件管理等低端服务转移出去,而且还将风险管理、金融分析、研究开发、管理咨询等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双高的业务外包出去。总体 26

上,目前全球服务外包涉及的范围已由传统的信息技术外包和业务流程外包拓展到金融保险、会计、人力资源、媒体公共管理等多个领域,知识流程外包(KPO)潜力巨大,研发设计等高端服务外包成为重要趋势。此外,随着IT业与金融业的交叉融合,两者以相互结合的方式强化了服务外包的离岸趋势。

3、发展服务外包业成为后发国家实现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

服务外包实际上是服务贸易领域的加工贸易。目前发包方主要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核心竞争力而选择将低端环节进行外包。但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高端服务外包和一揽子混合外包成为跨国公司面对危机、重塑核心竞争力的新选择。从接包地的分布看,印度和中国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服务外包承接国。同时,近几年承接服务外包的发展中国家数量不断增多,竞争日益激烈。大量的后发国家通过承接发达国家的服务外包,嵌入服务业的全球产业链,强化外溢效应,助推本国的产业优化升级和服务贸易大发展。

(六)结论

1、随着服务业革命和服务业全球化大发展,服务可贸易程度大大提升,服务贸易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延伸,服务贸易出现了“三个转变”:从生产追加型向核心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服务贸易向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现代服务贸易转变,从跨境交付为主向商业存在为主转变。服务 27

贸易增长速度正迅速超过货物贸易,并成为大型跨国公司重要的盈利点和战略发展方向,全球服务贸易将迎来大发展。在多边贸易体制下,各国在服务领域的开放度不断提高,服务贸易壁垒逐步降低,使跨境经济活动的制度交易成本大大降低,服务贸易与跨国投资、服务外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关系逐步确立。服务贸易的大发展、大繁荣成为未来经济全球化的新标志,也是世界贸易的新亮点。

2、后发国家可以抓住服务全球化与外包的契机,实现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服务外包是当前服务贸易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形式。从长期来看,离岸和在岸、接包和发包是相互联系并相互转化的,后发国家在制定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时,不能将它们割裂开来,而是应该树立双向的大服务贸易、大服务外包的观念。后发国家可以借鉴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升级的经验,扩大服务业开放,抓住全球服务外包大发展的机会,从服务贸易中的OEM做起,积极承接离岸外包,大力发展在岸外包,向服务贸易产业链的高端延伸,从接包为主向接发包并重转变,充分发挥开放的示范辐射效应,带动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和向服务经济转型。

三、关于对我国服务贸易现状的评估与逆差的认识

(一)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贸易有了较大的发展,服务贸易开放领域逐步扩大,通信、金融、保险、技术贸易、经营管理咨询、人员培养等服务进出口迅速发展。通过这些服务贸易的发展,引进了国外先进的管理方法、技术和经验,对 28

中国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从全球范围来看,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快、规模大,但是由于起点低、底子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仍然不高。目前总体上类似于30多年前货物贸易起步时的状况,一些企业通过跨国服务外包积极承接服务贸易领域的OEM,充分利用我们的后发优势,实现服务贸易的突破与跨越。通过进一步扩大服务贸易开放,我们也可以更好发挥服务贸易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性引擎作用。

1、我国服务贸易总体处于规模高速扩张阶段,全面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服务贸易规模呈现跨越式增长态势。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从19xx年的51.9亿美元增长到20xx年的3624亿美元,增长了70倍,年均增速高达18.5%。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期,七年突破三道千亿大关。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从 19xx年到20xx年,突破1000亿美元用了12年。从20xx年到20xx年,突破2000亿美元只用了3年,在之后5年内连续突破3000亿美元和4000亿美元大关。服务贸易规模扩大快于服务业增速。我国服务贸易2001—20xx年增幅均超过了20%,而同期服务业增加值的年均增幅为10.5%,高出近10个百分点。

二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广告宣传等新兴服务贸易增速超过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2005—20xx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 29

费和特许费、咨询和广告宣传等高附加值服务出口高速增长,占我国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1.4%提高到21%。20xx年,中国专有权利使用和特许费、金融服务出口额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93.4%、204.6%。20xx年,我国旅游、运输服务和建筑服务出口额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5%,近些年始终保持稳定增长。2005—20xx年,运输服务年均增长17.3%,旅游服务年均增长9.4%,建筑服务年均增长41.1%。

三是服务贸易与投资、外包初步形成融合互动的格局。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服务业全球化和跨国转移,我国不断扩大服务业开放,积极引进服务业投资。20xx年,服务业引资比重首次超过制造业,占引资比重的47.2%。一大批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地区性的研发设计中心和服务外包基地,带动了我国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服务外包产业正以年均超过30%的增速蓬勃发展。20xx年,我国企业承接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323.9亿美元,同比增长63.6%。其中,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238.3亿美元,同比增长65.0%,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20xx年我国承接服务外包占全球的23.2%,比上年提高6.3个百分点。虽然与印度所占43.7%的份额仍有差距,但差距正在缩小。从整体上看,服务外包业务开始从产业链的中低端逐步向金融后台、生物医药研发、技术研发与测试等高端外包业务延伸。

2、我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差距很大,国 30

际竞争力仍然较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服务贸易的战略思维与理论认识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重制造、轻服务”、“重离岸、轻在岸”等传统观念。一部分人对服务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是重视生产制造和硬件技术,轻视软件技术,片面地将自主创新理解为制造业的硬件创新。其实,服务业领域的产业升级、管理变革、商业模式创新都属于软件创新。对服务外包的理解也不到位,将离岸和在岸割裂开来,片面强调离岸的重要性。当前全球已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印度等新兴经济体通过扩大服务业开放和承接服务外包实现了服务贸易大发展和服务型经济的跨越式升级。如果我们不能紧跟世界潮流,积极转变认识,将不利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二是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偏低。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远落后于货物贸易发展水平,服务贸易额占我国贸易总额的比重不升反降,20xx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贸易出口之比为10.25%,远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24.2%。同时,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的比重长期以来都低于5%,其中,20xx年该比值为4.5%。

三是服务业开放程度低,服务贸易引资较为滞后。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度在80年代期间始终低于2%,90年代在2%-5%之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扩大了服务贸易开放的范围,在12个服务部门中,除健康服务、娱乐服务和其他服务外,我国对9个部门做出了承诺,但是我国服务贸易承诺的分部门覆盖率只有54.2%,低于日本(73.5%)和韩国(67.7%)。 31

总体上看,我国对商业存在形式服务贸易的开放比较谨慎,远不如跨境消费的开放度。我国通过商业存在方式进行的交通运输服务、通信服务和商务服务等生产者服务贸易的自由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者服务的自由化程度低,对于我们承接服务业的跨国转移和发展服务贸易不利。

四是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从我国服务贸易产品出口结构来看,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建筑等传统服务部门,而金融、信息技术、版权服务等新兴服务部门发展缓慢,行业规模较小,如20xx年我国运输服务与旅游服务出口额之和仍然占整个服务贸易出口额的一半以上。我国服务贸易以货物追加服务为主体,核心服务贸易非常不足。在国外,进出口市场则主要集中在香港地区、欧盟、美国和日本,合计约占我国进出口总额的60%以上。

五是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和政策促进体系有待改善。我国缺乏对服务贸易统一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经营秩序规范,服务贸易的管理监督部门相互交叉,分工不明确,管理秩序混乱。这直接导致服务行业经营秩序混乱,行业的垄断现象长期存在,极大地影响了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进而制约了服务贸易结构的优化及良性发展。我国目前还缺乏促进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专业促进机构,在跟踪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提供服务贸易政策扶持与战略规划及决策咨询方面仍明显不足。国内的产业政策和金融政策也都倾向于制造业和货物贸易,缺乏专门针对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

32

六是服务贸易法律法规不健全。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法律体系建设滞后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渐加大。就服务业及服务贸易而言,很多配套法律要么不具备可操作性,要么欠缺相应配套衔接的法律条文,如电信业、旅游业相应法规缺乏;而现有的与之相关的其他法律如《知识产权保护法》、《税法》、《公司法》等综合法律中缺乏配套条款。这就使得我国在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时存在着无法可依的现实窘况,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服务业及服务贸易的良性发展。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对GATS的运用程度不高,在多个方面与GATS规定的原则存在一定出入,这些问题都亟待我们去正视并尽快解决。

七是服务外包总体层次较低。目前我国服务外包发展布局比较分散,企业规模小,缺少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承接与开发大型服务外包项目能力不足。20xx年,我国软件服务外包企业20强的外包金额仅为11亿美元,前20强企业的收入规模占总收入规模(ITO)的比重约为30%,行业集中度低。在承接BPO方面,也主要在后勤办公、顾客服务等较低层次上,对于知识服务和决策分析、研究开发等方面的外包还比较少,尤其是BTO(业务转型外包)、KPO(知识流程外包)等高端外包形式领域不具备竞争力。缺乏专业化的中高端服务供应商,难以承接高端服务业外包业务。我国在岸服务外包目前仍处于自发状态,企业通过对外发包整合全球资源能力更低。

另外,我国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市场准入、公共服务、 33

中介服务,以及在发展的全球视野、战略思维、开放理念、商业模式等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与差距,制约着我国参与服务全球化和世界产业大调整的进程和效果。

(二)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的服务贸易逆差

1、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最大优势是后发优势

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速度快,但是总体上国际竞争力比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服务贸易的知识、技术和管理水平上有巨大差距。因此,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最大优势就是后发优势和“干中学”优势。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积极发挥这两个优势,通过开展进出口贸易、发展服务外包、积极扩大服务业引资以及服务贸易的国际交流合作等方式嵌入全球服务业的产业链和价值链体系中,以此引进国外先进的服务业软件技术、管理知识、商业模式和经营业态等,在国内产生竞争示范和辐射带动效应,以此带动我国服务贸易大发展和服务业加快升级步伐。

2、现阶段我国服务贸易一定程度逆差是合理的,有多方面积极作用

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始于19xx年,至今已经近20年历史。20xx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3624亿美元。但与中国货物贸易连年保持顺差相比,服务贸易连续多年出现逆差,20xx年服务贸易逆差219.3亿美元,比20xx年下降25.7%。从构成来看,逆差主要来自于传统服务业部门。2010 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部门是运输,为290亿美元,占比超过130%。其次为保险(140亿美元)、专利(122亿美元)、 34

旅游(91亿美元)。而金融、通信、影视、广告宣传等部门合计的进出口总额占比不足3%,逆差为0。我国传统服务业逆差总额的绝对量依然较大;而现代服务业总体逆差规模相对较小,有些项目还表现为顺差,说明新兴服务贸易门类进口还有很大潜力,未来随着市场准入扩大,服务贸易逆差在一段时期内还有可能呈现扩大。

对于服务贸易短期逆差现状,我们应理性认识其合理性和积极作用,不能一味试图通过政策作用由逆转顺。当前,在全球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大发展的背景下,我国服务贸易仍处于起步阶段,就像三十多年前货物贸易处于起步阶段,要通过扩大进口,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商业模式等,充分发挥我们的后发优势和“干中学”效应。扩大进口必然会产生逆差,逆差是服务业和经济转型升级所必须经历的。逆差不是问题,而是正常的,我们不能光看到表面数字,而是要看到逆差背后所发挥的多方面积极作用:

一是扩大服务贸易进口是我们发挥后发优势,让中国服务在学习中赶超的必然要求。扩大服务的进口正是我们发挥后发优势,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服务贸易跨越式升级的需要。这其实是服务贸易领域的进口替代战略。扩大进口就意味着服务贸易逆差在一定时期还要继续扩大。更多进口国外的服务,有助于快速提升中国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最终达到做强我国服务贸易的目标。

二是逆差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积极引进国际上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特别是高水平的第 35

三方生产性服务进口,可以促进服务业中金融保险、信息技术、会计咨询、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同时,还能促进制造业中服务环节的再分工和剥离,提高中国制造的服务配套能力和水平,推动中国制造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向中国创造提升。

三是有利于发挥服务贸易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制度创新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服务贸易相对于有形商品贸易而言有着更强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扩大进口有助于打破服务业行业垄断,为国内企业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推动经营模式和管理制度创新,扩大服务贸易进口可以引进国际上最新的方法、标准、流程、模式和程序等。

四是有利于促进国际收支总体平衡。我国货物贸易连续保持顺差,货物贸易长期顺差的格局不可能改变,服务贸易一定阶段的持续逆差反而有利于推进国际收支平衡,对减少货物贸易顺差带来的外部失衡具有一定缓冲作用,也是我们在各种多双边场合进行谈判的重要筹码。

3、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长期趋势

当前,包括我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正在抢抓服务业跨国转移的新机遇,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已经并将继续成为世界各国全面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我国服务贸易将会在借鉴货物贸易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沿着以开放促发展的路径加速推进。货物贸易曾长期逆差,但是从19xx年开始,我国货物贸易彻底扭转了长期逆差的局面,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现阶段服务贸 36

易出现逆差,虽然不是很好看,但有其必然性;从长期看,服务贸易大发展必将带动服务业升级,创造新的竞争优势。经过十年左右的发展,我国将基本实现向服务经济的转型,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将大大增强,我国服务贸易持续逆差的局面也会彻底扭转。

四、深圳案例:沿海中心城市在全国服务贸易发展中的战略定位及先导作用

(一)深圳服务贸易进入快速成长期

1、近几年深圳服务贸易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三。 据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统计数据显示,深圳市服务贸易(BOP数据)进出口总额从20xx年的150亿美元增加到20xx年的526亿美元,年均增长52%。其中,出口从20xx年的88亿美元增加到20xx年的268亿美元,年均增长45%,20xx年出口同比增长50.18%;进口从20xx年的62亿美元增加到20xx年的258亿美元,年均增长61%,20xx年进口同比增长37.12%。从2011深圳市服务贸易构成来看,其他商务服务所占金额最大,分别是出口201.98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5%进口201.38亿美元,占服务贸易进口总额的78%。据商务部统计,深圳20xx年国际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仅次于上海和北京,位居大中城市第三位。

2、服务贸易以香港为主要市场。

20xx年深圳市服务贸易进出口主要对象为香港,进口服务对象为香港,占比82.39%,出口服务对象主要为香港和美国,占比分别为59.71%、32.83%。

37

3、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转口贸易。

自20xx年以来,服务贸易主要集中于转口贸易、运输项目,占服务贸易比约85%,涉及服务外包的项目主要有技术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服务。20xx年深圳市承接境外的服务外包约占全年服务贸易规模的4.58%。

从交易方关系看,境内外公司较多是关联公司,境内公司专门为境外公司提供技术研发和维护、业务咨询、物资采购信息等服务,服务一般以成本加成的方式计价结算。

4、服务贸易顺差持续下降。

20xx年,深圳市服务贸易顺差9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出口增速。

(二)深圳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形成良性互动关系

深圳服务业的发展支撑服务贸易发展,为服务贸易快速发展提供基础;服务贸易的发展拉动服务业的增长。20xx年深圳服务贸易占GDP比重为29%左右,比20xx年占GDP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和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显著提升。深圳市的服务业增加值从20xx年的2298.64亿元增至20xx年的6153.03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3.5%,比20xx年提高7个百分点。服务业的增长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发展,20xx年服务贸易增速高于货物出口总额11个百分点。深圳市“十一五”规划中有关服务业增加值达4500亿元,年均增长14.5%,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50%,现代金融、现代物流和文化产业等三大支柱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37%左右等目标,基本得到实现。 “十一 38

五”期间,深圳坚持开放带动战略,服务贸易与投资、外包齐头并进,促进了新技术、新管理、新业态、新模式在服务业的推广普及,形成服务业与信息化、知识化、城市化良性互动,服务业国际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深港合作在深圳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作用

1、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打造服务业开放新平台。 前海合作区未来发展定位为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主要承担四个方面的功能:一是现代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区,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聚集区,三是香港与内地紧密合作先导区,四是珠三角地区产业升级引领区,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及其它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前海的建设不仅能够为全国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发挥示范带头作用,而且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伟大实践,提升区域合作水平,加快粤港澳经济深度融合,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前海合作区必将成为促进服务贸易和全方位合作的新高地。

2、CEPA机制对深港一体化的推动作用。

实施CEPA的直接效果就是加强粤港澳的积极合作,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落实CEPA和服务业先行先试政策措施,大力推动跨界基础设施建设对接,全面推进深港在教育、医疗、环保、文化、社会服务业等领域深化合作,更好发挥香港在服务贸易中的窗口和纽带作用。

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强调加强深港服务业合作。

39

20xx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作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同年12月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深圳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纲要》首次从国家层面明确了深圳“一区四市”的战略定位,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并确定了深港建设“五大中心”的定位,建设国际贸易中心是重要目标,服务贸易是重要内容,这对加强深港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四)深圳“福田模式”以开放促服务经济转型有先导示范作用

1、在巨大内外部挑战下主动实现向服务经济转型。 在外部国际竞争和内部能源资源、劳动力、土地和商务成本巨大压力下,从“三来一补”起步形成制造业主导的福田区经济,开始主动转型,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战略主导。在政府指导和市场调节双重作用下,服务业升级加快,现代服务业增加值从20xx年的132.73亿元增至20xx年287.89亿元,年均增长13.8%,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xx年的26.4%升至20xx年的28%;“十五”期间,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64%以上,服务业占比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20xx年升至68.2%,向服务经济转型取的重大进展。“十一五”时期,福田区制定了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福田区进一步提升了服务经济的战略定位:全面提高服务业聚集、扩散和辐射能力,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建设国际化 40

的现代服务聚集区。国际金融危机来临之后,福田区进一步提出了服务经济与总部经济“双轮驱动”的战略,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来应对外部危机的冲击。到“十一五”期末,福田区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各项目标基本实现:一是服务业指标实现双超“70%”,服务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8%,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达72.3%;二是服务业结构加快升级,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达780亿元,占GDP比重达48%,超过“十一五”规划目标16个百分点;三是涌现了大量服务业新兴业态和商业模式,如作为新兴贸易物流业的深圳市供应链公司占全国90%,大部分集中在福田区;四是总部经济成为福田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引擎,世界500强中的100多家投资福田或设立地区总部及分支机构。20xx年,福田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90%。

2、以开放促转型的具体措施。

福田区服务经济顺利转型,既是在环境、资源、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约束不断加大背景下市场调节的自然过程,也是政府超前战略思维和政策措施积极作为的结果,其中扩大服务业开放、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发展服务贸易是重要引擎。福田区以开放促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有很多优势条件,成为明确的战略导向。“十一五”专项规划就明确了面向国际的主动开放战略,强调要强化外向型特征,将吸收外资重点转向现代服务业;搭建国际化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双向服务贸易与外包,引入先进技术、管理与商业模式;积极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吸纳世界一流的企业聚集中心区,提升服务业国 41

际化水平。特别是充分利用CEPA机制,率先向香港开放市场,积极承接香港的高端服务业转移辐射,加速发展高层次、高增值、强辐射的现代服务业,成为助推服务经济跨越式转型的重要推动力。

福田区还借鉴香港等国际化大都市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打造法治、高效、廉洁、透明和公共服务型政府,努力创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为众多的企业和个人创业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企业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福田区服务经济不仅涌现了众多的新行业、新业态、新方式,而且在企业微观层面推动了从战略思维、全球视野、经营理念、技术方法到管理流程和商业模式的全方位创新,走在了深圳市和全国的前面。

3、“福田模式”对全国服务经济转型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福田模式”证明,按照十七届五中全会要求“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抓住服务全球化机遇,选择服务业开放式升级的路径,是非常现实可行的,是继续探索以增量式开放带动整体服务业改革创新的必然之选,有利于将服务业开放与改革相结合,将利用后发优势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将服务业升级与整体经济模式转型相结合,探索一条中国式服务经济转型之路。

(五)深圳服务外包形式的多样性与成功案例

目前,服务外包正成为推动深圳服务贸易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圳市有离岸服务外包企业200余家,通过CMM/CMMI认证企业140多家。20xx年,深圳承接离岸业务合同额为 42

14.56亿美元,同比增加42.2%;合同执行金额为11.25亿美元,同比增加28.3%。其中,19家企业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金额超千万美元,执行合同总额合计8.94亿美元,占全市服务外包离岸合同执行金额的81.27%。深圳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是:电信解决方案外包、软件研发与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供应链管理与采购外包、电子商务服务外包、金融后台服务交付中心、产品技术研发与创意设计外包等。与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相比,深圳在发展在岸服务外包领域进行了许多超前探索和试验,众多方面走在全国前面,实际业务规模超出预计。深圳企业在服务外包领域成功案例如下:

1、中国(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设计外包。 该产业园为深圳市“文化立市”、建设“设计之都”的核心载体、深圳“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深圳市20xx年重大建设项目、深港创新圈“三年行动计划”工业设计领域合作核心平台。是深圳众多创意设计产业园中办得最为成功的例子。

园区位处深圳CBD核心区,由原田面工业区旧厂房改造而成,占地面积1.5万平米,建筑面积5万平米,项目总体分两期开发建设,先后于20xx年5月和20xx年12月开业运营。由目前国内最大的工业设计产业链整合与运营服务商灵狮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独立投资运营,不仅提供物业管理,而且打造创意设计技术服务平台,为园区设计企业提供工业设计接包、转包等配套服务,外包服务正覆盖园内和港澳台市场。

园区定位为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创意产业园,打造具有创 43

意设计、研发、制作、交易、展览、交流、培训、孵化、评估及公共服务等综合功能的创意设计文化产业园区。 经过运营,设计之都目前已经形成国内工业设计企业规模最大、龙头企业总部数量最多的创意产业园区,被业界誉为“中国工业设计第一园”, 20xx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全国唯一一个国家级工业设计高新产业基地。目前,设计之都创意产业园共进驻以工业设计为主的创意设计企业170多家,其中全国性的龙头企业占80%,包括嘉兰图、心雷、洛可可等中国工业设计领军企业以及靳与刘设计、叶智荣设计等30多家香港及欧美龙头设计企业中国总部和机构代表处。

2、深圳供应链管理行业:具有创新价值的服务外包平台。

深圳目前有供应链公司300多家,集中了全国90%的供应链公司,20xx年供应链公司出口退税额达10.56亿元;20xx年在建行深圳分行国际结算量超过1亿美元的供应链企业达16家,合计79.65亿美元,占分行国际结算总量的7.8%;涌现出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其中怡亚通、飞马国际已实现中小板上市。业务覆盖辐射范围不断向全国扩展,为各类制造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提供“四流合一”的外包服务。

怡亚通公司是供应链行业的领军者,率先确立了全球整合型服务供应商的定位,率先发展服务外包业务,最早就通过承接思科公司的离岸分销执行业务而实现了公司战略转型,目前已成为一些跨国公司服务外包的承接者;同时,受此启发,大力发展“四流合一”的在岸服务外包业务。粗略 44

估算,去年该公司服务外包业务规模达30亿元,今年预计将达60亿元。该公司计划未来致力于双向服务外包,重点发展财务、金融、管理咨询、人力资源、物流、分销、专业服务等领域的服务外包业务。

深圳一达通公司也是重要样本,该公司成立于20xx年,是中国第一家面向中小企业的外贸供应链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通关、物流、退税、外汇、融资等一站式进出口流程外包服务(BPO),提供外贸供应链解决方案。在帮助广大中小企业减轻外贸经营压力、降低外贸交易成本的同时解决贸易融资难题,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一达通对进出口环节进行完全分解,提供标准化服务,无论金额大小每单进出口业务收取服务费1000元(目前对阿里巴巴会员企业实行零服务费),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低成本的通关服务。截止20xx年12月,一达通员工320人,服务中小微企业4200家,为超过2000家中小微企业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贸易融资超4亿人民币;20xx年12月,日均进出口额超过500万美元,全年进出口达7亿美元,同比增长300%;20xx年新增3000家客户,预计20xx年末服务企业将达到2万家;20xx年平均收益率0.8%,60%来自业务环节盈利,40%来自客户收费。阿里巴巴及一达通在珠三角有1500名业务人员,每周接触超过万家中小外贸企业。

3、脉山龙信息技术公司:信息技术服务外包服务。 深圳市脉山龙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于20xx年推出IT远程服务平台,引领国内IT服务外包模式的革命性创新, 45

通过“远程发现、现场解决”的服务模式打破了传统IT服务的局限,该平台目前已拥有超过500多个客户。20xx年,公司率先实施“标准化”战略,成功应用于沃尔玛项目和富士康“万马奔腾”项目。自深圳出台各项外包扶持政策以来,脉山龙公司通过“IT服务标准化”项目,对分布在全国110个城市的400余家合作伙伴的IT服务外包人员进行规范的IT培训,成为本土成长起来的高端服务外包企业。近年来公司营业额保持快速增长,20xx年营业收入超过1.8亿元,纳税总额近千万。目前正在筹备上市。

4、深圳市对外劳动服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外包。 深圳市对外劳动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外服SZFESCO)成立于19xx年,是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深圳市人民政府指定的为外商常驻代表机构和国内外企业提供全方位高端人力资源服务的专业机构。作为华南地区高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领跑者,深圳外服为来自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客户提供服务。客户包括众多国际知名跨国企业、三资企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民营企业,横跨通信电子、IT、制造、食品、印刷、电信、移动通信、金融服务、百货零售等多个行业。 深圳外服的服务产品贯穿人才派遣、人事代理、招聘服务、培训服务、薪酬服务、员工关怀、劳动法律咨询、涉外服务、商务服务等多重领域。20xx年通过整合,深圳外服的产品链更加丰富,服务产品包括人才派遣、人事代理、招聘服务、培训服务、薪酬服务、员工关怀、劳动法律咨询、涉外服务、商务服务等,公司整体竞争力更加 46

突出,目标是打造华南地区高端人力资源服务行业最具规模、最具实力的龙头企业。 2010 服务客户突破5000家,服务人数突破60000人。

5、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行业正在蓬勃兴起。

深圳成为跨境电子商务重要聚集地,电商服务外包也得到率先发展,涌现了一批先行探索的新业态新模式,成为服务外包业的生力军。据深圳市电子商务协会统计,深圳有4000多家电子商务公司,其中有千分之十五的企业从事电商服务外包,大概有六七十家。深圳电商外包的发展不仅得益于深圳信息产业和电子商务的领先优势,还得益于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和中小企业众多的优势。以服装、家电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厂商在借助于电子商务实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遭遇了技术、管理方式和电子商务营销方式的瓶颈,专业的电商企业看准商机,积极参与到传统制造业和中小企业积极发展线上交易的过程中,提供贯穿电子商务网站策划、运营、优化的全流程服务。制造业企业将自身短板的电子商务从建站到运营等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电商企业,降低了成本,实现了转型;电商企业收取一定的佣金,也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业务模式创新和发展。深圳颖源科技公司通过整合营销,利用整体运营服务和自主研发的软件产品,有效提升企业的消费者体验,降低企业的电子商务运营成本。唐人东方科技公司将全球互联网领域最前沿的技术应用模式引进到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提供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互助服务、电商培训、创业支持等为一体的电子商务综合性 47

服务平台,切实帮助中小企业、创业者实现最低营销成本的商业梦想。

(六)深圳服务贸易发展的做法和不足

1、深圳发展服务贸易的做法

(1)营造适宜的发展环境。20xx年,深圳市政府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市高端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政府从资金、土地、税收等方面对服务贸易给予政策优惠。今年,为应对世界经济贸易下行冲击,深圳市出台了促进经贸稳定发展的若干措施,包括支持服务贸易和外包的措施。

(2)致力于服务贸易投资促进工作。一是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促进企业、政府、行业协会等多个层面的协作。20xx年与香港贸发局签订《深港服务贸易合作备忘录》以来,深圳不断开展与香港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宣传推介,并连续组织了五届香港服务贸易洽谈会,召开了金融、物流供应链、工业设计等地方分论坛,积极探讨如何更好地推进深港联动,特别是在物流、金融等领域合作,为两地企业合作搭建平台。二是以综合交易洽谈形式布展设立了交易洽谈区,开展了题为“服务贸易:助推深圳外贸优化发展”的城市宣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加快设立文化产业集聚区,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服务业成为引资重点。20xx年深圳市将文化产业确立为重点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设立专项资金,制定各项扶持措施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20xx年,深圳市文化产业增加值637亿元,占全市GDP的6.7%,成为近几年来最活跃、最具 48

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特别是“文博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以及以文化产业为题材的创意文化、动漫游戏、设计行业、数字视听、数字出版、高端印刷等企业的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的出口。预计20xx年深圳的文化产业规模将超过2500亿元。近年来深圳市一直把服务业引资作为重点,取得重大成效,20xx年服务业吸收外资比重达65%。

(4)服务外包以企业、市场为主体,多样化发展。深圳目前是全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IBM、微软、甲骨文、伟创力、汉莎、瑞士银行、沃尔玛、马士基等一批世界500强公司在深圳设立了外包服务中心。深圳本地一些电商也已开始转型,进入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行业。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承接和执行来自海外的服务外包业务,已悄然成为深圳发展、扩张最快的行业。早在20xx年,深圳企业年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就已经突破50亿美元,合同金额达到创纪录的50.8亿美元。

2、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政府现有统计体系不健全,服务贸易及外包的真实情况没有得到反映。目前深圳统计部门的统计方法对于离岸外包低于本企业外包总量50%的企业和在岸外包部分都无法纳入统计范围。另外,外国商业存在、为跨国公司配套外包业务数据等均未纳入统计范围。这带来很大统计遗漏,严重低估真实的服务贸易与外包规模。

(2)政府对在岸外包的情况掌握不够,缺少政策扶持。目前深圳大多数高新技术企业扶持政策只对离岸外包企业 49

提供了相应的政策扶持,如人员培训、税收减免等,对在岸服务外包企业没有纳入扶持范围。在同一行业中,离岸外包企业本身就已具强大实力,再加上政策的扶持,只会人为加大离岸企业与在岸外包企业的差距,让在岸外包企业无法抗衡,制约了同行业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政府部门对在岸外包企业情况缺乏跟踪监测、分析和具体掌握,也谈不上综合研究和出台有关政策。

(3)很多服务外包新业态在蓬勃发展和探索创新的同时,也存在行业过剩的潜在风险。供应链管理行业、电商服务外包和工业设计外包等领域都存在类似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深圳各类型设计公司1000多家,工业设计业年产值超过120亿元,设计从业人员达10万人,全国近60%的工业设计人才聚集在深圳。近几年,深圳还建设了一批创意设计的公共服务平台,如深圳“设计之都”、“创意之城”等,吸引国内外顶级设计师来深圳抢占一席之地,推动深圳设计服务业的国际化元素和国际化品牌建设。但行业低起点、同质化发展意味着竞争环境的恶化,应加强对相关行业的规范标准资质建设,避免行业整体效益水平的下降。

(4)深港服务贸易外包合作有待加强。应进一步加强深港合作和品牌宣传与投资推介,继续开展政策宣讲及投资宣传。目前,深港合作虽然有政策支持,但需要进一步争取深港两地的文化认同,找准具体工作抓手,进一步促进服务贸易、服务外包的一体化发展,努力打造深港服务外包世界交付中心。

50

(5)政府在对服务贸易与外包的认识上还存在偏差。深圳社会各界非常满足于制造业硬件上的自主创新能力,没有把全球服务业革命大潮下服务业出现的全方位创新纳入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范畴,没有给于充分的重视和深入研究,也没有把服务贸易和外包作为技术进步、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综合引擎,缺乏战略定位,缺乏长期规划,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十分欠缺。

(七)确立把深圳建设成为与京沪并列的全国服务贸易先导示范城市的战略定位

《深圳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深圳综改方案》显示,深圳的目标是通过“深港联动”,共同实现“五大中心”的战略构想:即深港全球金融中心,全球物流中心,全球贸易中心,文化创意设计中心,核心技术中心。其中全球贸易中心定位尤为突出。服务贸易和外包是核心内容,深圳应致力于建设成为与京沪并驾齐驱的全球服务贸易中心。

深圳既是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也是我国对外交流贸易的重要国际门户。20xx年,深圳发布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要率先建成国家创新性城市,加快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建设进程,加快经济转型。其中,把加快向服务经济转型放在突出位臵,到20xx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0%,以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向服务经济转型的城市。这需要充分发挥服务贸易、投资与外包的综合性引擎作用。深圳加快发展“大服务贸易”具备独有的优势:

51

1、服务业基础较好。

一是深圳服务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20xx年服务业占GDP比重达53.5%,服务业结构不断优化,现代服务业比重达36%,形成了一系列新行业新业态新模式;

2、深港经济一体化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深港经济一体化和服务业合作是加快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桥梁和纽带,有着重要的先导和示范作用。由于毗邻香港、澳门,深圳特区的政策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本地经济国际化水平较高,有利于通过参加服务业的全球化发挥后发优势,聚集全球优势要素、知识和人才,在高起点上实现服务贸易的跨越。

3、深圳具有制度创新和国际化优势。

深圳是特区,经过30年的成长,体制机制市场化程度高,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理念,可以为服务业创业创新提供较完善的金融服务支持。深圳经济国际化水平较高,有利于在高起点上实现服务贸易的跨越。

4、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具有先导示范作用。 目前,前海现代服务业合作内容已经初步确定:即,前海由深圳市政府主导和开发管理,香港特区政府为其发展规划及相关政策探讨和制订提供意见。随着深港一体化步伐加快,香港与深圳会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国际大都市。香港的服务业占GDP比重达92.3%,服务业贸易出口总值位列全球城市前10名。而深圳服务业发展迅猛、空间巨大,已具备了和香港在较高水平上合作发展的能力。深港两地的服务业 52

发展优势和珠三角世界级制造业基地的巨大需求,为深港加强服务业合作、共同发展服务贸易与外包、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这将大大增强香港在深圳和内地服务贸易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带动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升级。

为了更好利用深圳的优势,充分发挥香港的纽带作用,我们建议应把深圳做为全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综合试验区,同时作为全国服务贸易先导示范城市,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赋予其先行先试的权利。

(八)深圳下一步服务贸易发展升级建议

1、加强服务贸易和外包战略规划,全面提高对发展“大服务贸易”重要性的认识。

深圳应以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为起点,努力推行“大服务贸易”战略,将其作为整体产业链优化重组的核心动力。

2、进一步完善服务贸易支持政策体系和环境。

完善服务贸易管理和促进服务体系,继续充当服务业改革开放的先锋。一是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显著提升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二是在健全服务贸易统计体系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深圳市服务贸易发展的长期战略规划,发挥全国服务贸易领军城市的作用;三是搭建面向全国和全世界的服务贸易中介体系和促进服务平台,不断提高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四是先行扩大服务市场开放,促进服务业质量效益提升;五是设立专项资金,培育一批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六是加强跨区域跨部门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强化辐射带动功能,加快 53

建设国际服务贸易中心步伐。

3、以服务贸易与外包大发展助推“外溢发展战略”。 20xx年深圳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外溢型发展战略”的表述,明确强调以外溢发展突破空间制约,实现跨区域共赢式发展。主要内容是:强化深圳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服务能力、辐射能力和带动能力,以外溢发展突破城市空间制约,以区域合作优化要素资源配臵。积极探索“总部+分支、研发+生产、中心+网络”等外溢发展模式,鼓励深圳企业在输出产品的同时,输出技术、管理和服务。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互利共赢的原则,优化与珠三角等地的区域产业合作,打造深圳产业转移最佳承接地。而这最关键的步骤是,继承和拓展香港“前店”功能,全面强化服务贸易、外包与投资的辐射示范带动力,大幅度提升服务能级和产业组织力。

4、抓紧制定出台支持在岸服务外包产业规划和政策。 制定《深圳市“十二五”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在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同时,更加突出发展在岸服务外包业在城市经济转型的战略定位,在全国率先出台全面支持在岸服务外包的产业政策,促进服务业全方位创新与升级,实现服务外包离岸与在岸的高端互动。

5、推动建立服务贸易统计和运行分析综合体系。 根据深圳服务贸易、外包新行业、新业态、新方式蓬勃发展的现实,大力完善现行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在贯彻落实商务部《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基础上,建立重点行业和企业抽样调查系统,加强运行分析,为服务贸易管理、公共 54

中介服务和政策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6、加快深圳国际服务贸易中心城市建设。

搞好深圳“五大中心”建设的互动配合,加快国际航运中心、港口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航运交易、船舶管理等物流航运服务,推动货物追加服务贸易发展。继续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显著提升第三方专业化精细化系列化服务业的水平,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向总集成、总承包和研发设计、品牌经营等转型,推动核心服务贸易的大发展。建议商务部给予政策支持,共同致力于把深圳打造成为国际服务贸易中心城市。

五、我国发展“大服务贸易”的战略选择与政策建议

(一)长期战略选择

为适应全球服务业革命新潮流,抓住服务全球化新机遇,我国必须更好发挥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综合性引擎作用,实施服务贸易与双向投资、双向外包融合互动的“大服务贸易”发展战略,让服务贸易发展与开放继续成为引领整体经济改革开放的先锋和动力,确立“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体制转型的战略定位,再创服务业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新辉煌。

第一,发挥后发优势,积极参与服务全球化,实现我国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抓住以服务业为主导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后危机时代世界产业大重组的双重机遇,提升参与服务全球化水平,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实现服务贸易跨越式 55

发展。构建全球范围内聚集优势要素和优化配臵资源的服务贸易平台,把参与服务全球化与培育本土服务业内生增长创新能力有机结合,再创中国经济转型新辉煌。

第二,扩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构筑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引擎。我们要借鉴货物贸易领域以开放促改革、促创新、促升级的经验,积极扩大服务贸易对外开放。以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带动新一轮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向服务经济的转型;以服务贸易的开放带动国内服务业体制机制瓶颈的破除;带动服务业升级和整体产业链的优化重组;以服务贸易大发展促进我国整体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

第三,以服务贸易大发展加快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进程。以我们当年发展货物贸易的决心和力度来推动服务贸易,实现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协调发展,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确立中国服务的国际地位,全面提升对外贸易的质量水平,加快对外贸易由大到强的转变。

(二)政策建议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把推动发展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商务部制定了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xx年,服务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11%。为此,我们要立足现状,找准问题,强化机遇意识,找准促进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的主要抓手。

56

第一,确立服务贸易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性引擎的战略定位,提高全社会对服务贸易重要性的认识。适应全球服务业革命新潮流,把发展服务贸易作为我国经济工作的重要战略任务,切实改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重生产、轻服务”的各种错误认识,既要看到服务贸易促进经济增长、就业与税收的传统作用,更要充分认识服务贸易正日益成为促进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引擎。通过加强学习和宣传推广,形成全社会重视服务贸易、各方面政策支持服务贸易的良好氛围。

第二,高度重视扩大服务进口,充分发挥服务进口的带动效应。要像改革开放初期重视引进先进技术一样,抓好扩大服务进口,使之成为我国促进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日益重要的主渠道。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工贸易,扩大软件及信息服务进出口;二是积极扩大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进口,对于我国比较薄弱的生产性服务行业,允许跨国公司向我国提供跨境交付的服务,提高生产性服务供给质量;三是鼓励引进先进的软件技术、管理方法和商业模式;四是扩大服务市场开放和准入,逐步提高自由化便利化程度,强化服务贸易的竞争示范效应。

第三,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遇,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引进来”水平。一是完善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建立规范的服务业投资准入制度,积极稳妥地扩大服务业市场准入;二是加快研究出台规范服务业并购的政策,引入战略投资者,加快服务业的重组,推动垄断性服务行业改革的深 57

化;三是尽快出台服务业吸收外资的行业导向政策,将研发、信息、金融、物流及供应链、市场营销及专业服务等我国比较薄弱的生产性服务业列入优先鼓励的范围,加大优惠政策支持力度。要更充分发挥我在后危机时代的综合优势,提升“引进来”的水平和内涵,加强与服务型跨国公司的战略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与跨国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推动我国服务业核心能力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第四,支持服务业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实施全球化经营战略。大力支持有实力的服务龙头企业实行全球化战略,开展跨国并购,提高在全球范围配臵资源的能力,利用外部优势要素、知识、人才、先进理念和管理,优化重组自身产业链体系,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民营和中小企业“走出去”,借船出海,构筑自主营销网络和推进品牌国际化;支持各类企业主体参与世界服务业大重组,开展各种形式合作,建立相关联盟,优化重组自身产业链价值链,使之成为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一条新途径。

第五,实施离岸与在岸并重的服务“大外包”战略,当前尤其高度重视推广普及在岸服务外包。将“大外包”战略作为整体产业链优化重组的核心动力,通过离岸与在岸的有机结合,强化承接服务外包的外溢效应,更由此创新我国服务业技术成长升级的路径。为了打破简单跟随式发展模式陷阱,“大外包战略”要实现几个结合:一是离岸外包与本土外包相结合;二是承接离岸外包与培育本土服务业供应商相结合;三是下一步要鼓励离岸接包与发包相结合,鼓励行业 58

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到全球产业链整合中去;四是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特别是大企业、大银行将自我服务、服务外包与发展面向第三方的专业服务运营商相结合,培育本土专业化服务外包龙头企业。当前,应尽快出台国家鼓励在岸外包的支持政策,加强规划引导,发挥一批先导示范城市作用。

第六,完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显著提升公共管理和中介服务水平。各级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把服务业提到与制造业同等重要且优先发展的位臵。加强跨区域跨部门服务贸易交流与合作,带动各地各部门发展服务贸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加强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搭建服务贸易交流和交易的平台,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服务贸易行业协会的发展,鼓励行业协会在开展研究、统计、人才培训和标准制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尤其要建立健全与服务贸易特点相适应的口岸通关管理模式,开辟通关、结算“绿色通道”,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第七,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先导示范城市,引领服务贸易跨越式升级进程。应选择上海、北京、深圳等有实力有条件的中心城市作为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综合实验区和发展服务贸易的先导示范城市,允许其在相关改革开放方面先行先试,先行探索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加大相关财税金融政策支持力度。同时,充分发挥各地各类特殊功能区的开放先导作用,鼓励建立承接国际服务业转移示范基地,加快服务业开放,在选定的区域内给予比较优惠的政策。在条 59

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尝试建立综合型自由贸易区或出口加工区,创造与国际服务业接轨的小环境,全面提高我国服务业参与全球资源配臵的能力。

第八,进一步发挥港澳台在内地服务贸易大发展中的窗口和纽带作用。香港已经是内地发展服务贸易投资与外包的重要渠道。台湾和澳门也有自己的优势。香港既有一大批为服务业跨国公司服务的二级、三级代理商,也有一些高端的一级代理商和本地供应商,是联接内地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重要桥梁,在促进内地货物贸易领域的作用已充分显现,未来在服务贸易方面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CEPA和EFCA的签署和实施,内地服务业首先向港澳台开放,为通过其承接服务业转移和加强服务业合作提供了特殊的渠道。可以借鉴制造业“前店后厂”的模式,进一步加强在服务业各领域全方位的合作。我们要不断完善有关合作机制和配套政策,消除各种障碍,完善公共服务和中介服务,为提升两岸四地服务业合作水平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努力,再次让港澳台成为我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与升级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并助推两岸四地产业升级与经济繁荣。

60

61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xx

序易小准20世纪60年代以末在全球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和经济全球化空前发展约有力推动下全球服务业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攀升正日益成为新一轮全球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引擎不仅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GDP比...

20xx年中国服务贸易报告

20xx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报告服务贸易分析报告20xx41520xx年中国服务贸易稳步增长贸易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xx年中国服务贸易增长了12比货物贸易增速高出近一倍服务贸易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因此较上年...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全球服务贸易飞速发展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变根据WTO的统计19xx20xx年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从3600亿美元增加到32600亿美元27年间增长了...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战略研究报告20xx-20xx年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战略研究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章教育产业相关概述第一节教育产业特点分析一教育是最先导的基础产业二教育产业是公益性较强的产业三教...

20xx-20xx年中国教育服务贸易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咨询报告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20xx20xx年中国教育服务贸易行业发展预测与投资咨询报告第一章教育产业相关概述第一节教育产业特点分析一教育是最先导的基础产业二教育产业是公益性较强的产业三教育产...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政策研究学号20xx0003236姓名专业班级国际经济与贸易1002班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的加强同时世界产业结构升级和转移服务贸易的地位及作用在经济发展中越来越重要各国高度重视...

中国服务贸易分析报告

中国服务贸易分析报告服务贸易是当今国际贸易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服务贸易方兴未艾其发展速度已大大超过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发展前景在新的世界经济背景下服务贸易将成为全球及知识...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战略研究报告20xx-20xx年

中国教育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与投资前景战略研究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章教育产业相关概述第一节教育产业特点分析一教育是最先导的基础产业二教育产业是公益性较强的产业三教...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报告

当代国际服务贸易的结构特征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

20xx-20xx年中国教育服务贸易行业深度研究与市场竞争态势报告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专业的调研报告网站20xx20xx年中国教育服务贸易行业深度研究与市场竞争态势报告客服QQ992930161报告价格印刷版RMB7000电子版RMB7200印刷版电子版RMB7500订购电话40...

20xx-20xx年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全景调查与行业运营态势报告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20xx20xx年中国教育服务贸易市场全景调查与行业运营态势报告客服QQ992930161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订购电...

关于我国服务贸易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服务贸易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服务贸易是随着战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作为建立在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升级基础上的新兴产业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作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贸易在一国的经济活动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服...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