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复习资料)

时间:2024.5.4

国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一、名词解释(4X5分=20分)

1、薪酬沟通: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管理者与员工在互动过程中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将薪酬信息、思想情感相互传达交流,并获取理解的过程。

2、任职资格:指的是与工作绩效高度相关的一系列人员特征。具体包括:为了完成工作,并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任职者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以及个性特征要求。

3、职位评价:又称职位评估、岗位评价,是建立在职位分析基础上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其主要的服务对象是建立企业职位价值序列和设计企业薪酬体系。它是一种系统地测定每一岗位在其组织内部价值结构中所占位置的技术。

4、人才市场配置机制:是指组织通过何种途径获取和配置人才。从组织所处的宏观环境看,组织获取人才主要通过外部劳动力市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这两个途径来实现。外部劳动力市场是指组织通过人员招募、甄选从外部获取新的人力资源,内部劳动力市场是组织通过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手段区分职位与人是否匹配,从而在组织内部实现人力资源的调配。

5、素质模型:就是为了完成某项工作,达成某一绩效目标,要求在职者具备的一系列不同素质要素的集合,其中包括不同的动机表现、个性与品质要求,自我形象与社会角色以及知识与技能水平等。

6、战略薪酬:是指将薪酬上升到企业的战略层面,来思考企业通过什么样的薪酬策略和薪酬管理体系来支撑企业的竞争战略,并帮助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7、职位分析报告:指在职位分析的过程中所发现的组织和管理上的问题、矛盾,以及解决方案。具体包括:(组织结构与职位设置、流程的设计与运行、组织权责体系、工作方式和方法、人力资源管理等)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8、人力资源再配置:是组织根据在实际工作情况,员工与职位匹配程度或是员工个人因素,对员工重新评价、重新配置的过程。

9、职位说明书: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职位描述,主要对职位的工作内容进行概括,包括职位设置的目的、基本职责、组织图、业绩标准 、工作权限、职责履行程序等;二是职位的任职资格要求,主要对任职人员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概括,包括该职位的行为标准,胜任所需的知识 、技能、能力、个性以及对人员的培训需求等内容。

10、职位分类法:是指通过建立明确的职位等级标准,将各个职位划入相应等级的一种方法,其前提是在不同等级的职位对技能和责任要求不同, 以此为基础,将职位划分出一套等级系统。

11、企业绩效:绩效,也称业绩、成效等,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绩和成果。企业绩效,指的就是企业管理活动的效果和效率。企业绩效 包含两层含义,一个就是组织绩效,就是组织最终运营管理的成果,一个是个人绩效,就是个人是否按照规定去做事。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之间不是孤立的。

12、基本薪酬:是职工收入的主要部分,也是计算其他薪酬性收入的基础。它较全面地实现薪酬的各项职能,对促使职工全面完成生产(工作)任务具 有重要作用。通常是根据职工所在岗位(职务)的劳动质量以及本人的劳动能力与贡献计付。

1

二、简答题(4X10=40分)

1、简述行为事件访谈法的优缺点

优点:(1)观察识别员工素质的能力及效度优于其他资料收集方法;

(2)行为事件访谈法不仅描述了行为的结果,并且说明了产生行为的动机、个性特征、自我认知、态度等潜在方面的特征;

(3)可以准确详细地反映被访谈者处理具体工作任务与回答问题 的过程,告诉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对提高实际绩效有明确的指导作用;

(4)可以提供与工作有关的具体事件全景,在实践工作中 ,这些可以发展成为企业实施招聘面试、模拟培训的有效工具与角色扮演的蓝本。

缺点:(1)该方法的准备时间和实施时间较长;

(2)培养合格的访谈员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

(3)访谈法 往往集中于具有决定意义的关键事件及个人素质上,所以可能会失去或偏废一些不太重要但仍与工作有关的信息或特征;

(4)该法无法大规模 进行,只能在小范围内开展。

2、简述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首先,人力资源数量规划,是指依据未来企业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等因素,确定未来企业各级组织人力资源编制及各职类、职种人员配比关系或比例,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未来人力资源需求计划和供给计划。

其次,人力资源结构规划,是指依据行业特点、企业规模、未来战略重点发展的业务及业务模式,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分层分类,同时设计和定义企业的职类、职种、职层功能、职责及权限等,从而理顺各职类、职种、职层人员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

再次,人力资源素质规划,是指依据企业战略、业务模式、业务流程和组织对员工的行为要求,设计各职类、职种、职层人员的任职资格要求,包括素质模型、行为能力及行为标准等。人力资源素质规划是企业开展选人、用人、育人和留人活动的基础与前提条件。

在执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时候,人力资源数量规划、结构规划、素质规划将转化为具体的人力资源计划,即接替晋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素质提升计划、退休解聘计划等。

3、简述构建职位任职资格的主要途径

任职资格指的是与工作绩效高度相关的一系列人员特征。具体包括:为了完成工作,并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任职者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 能力,以及个性特征要求。

主要有以下五种途径:

(1)以工作为导向的推导法,从工作本身的职责和任务出发,去分析为了完成这样的工作职责与任务,需要任职者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然后通过对照素质清单,形成该职位的任职资格。

(2)以人员为导向的推导方法,从导致任职者获得成功的关键行为或高频率、花费大量时间的工作行为出发,去分析任职者要从事这样的行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特点。然后通过对照素质清单,形成该职位的任职资格。

(3)基于定量化职位分析方法的任职资格判断,这是一种介于逻辑推导和严格的统计推断方法两者之间的一种技术。

(4)基于企业实证数据的任职资格体系,该方法通过统计手段,保证了任职资格与工作绩效的高度相关。

(5)基于公共数据资源的任职资格体系,是借助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实证研究中的成熟理论来判断某职位的任职资格。

4、简要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趋势

人力资源外包是指将原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部承担的工作职能,包括人员招聘、工资发放、薪酬方案设计、保险福利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等,通过招标的方式,签约付费委托给专业从事相关服务的外包服务商的做法。

呈现出以下五大趋势:

2

(1)人力资源外包的领域不断扩展。企业感受到外包给企业带来益处时,就愿意将更多的人力资源职能外包出去。需求的扩大也促进外包服务领域的扩大。

(2)企业利用外包顾问进行外包工作。外包领域的扩大和外包服务商的增加使企业面临选择困难,企业会利用具有特定职能外包专业知识的外部专家来进行外包项目处理,也将成为一种趋势。

(3)外部服务商之间结成联盟。人力资源职能外包的分割造成不利和低效益,促使某些大型咨询公司调整业务焦点,企业间的并购与合作成为趋势。

(4)人力资源外包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战略。企业与外包服务商达成合作伙伴关系,让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人员聚焦于直接创造价值的战略活动,从而增加人员的附加值和竞争优势,正成为企业的一种竞争战略。

(5)人力资源外部服务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经过并购壮大后的外包服务商将其服务对象确定为国际型大企业,为此在全球开设分支机构,关注国际型企业的战略规划与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开发全球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5、简要描述素质分类

素质分类是建立于运用素质模型的基本出发点。

按照素质的构成要素,通常将素质分为基础素质和特殊素质两类。基础素质是指一般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是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最低标准,但不足以区别于解释普通员工与绩优员工的差异,所以,又称作“ 门槛素质”。特殊素质指的是能够区别普通员工与绩优员工的素质。

按照企业所需的核心专长与技能,将员工素质分为通用素质、可迁移素质和专业素质三类。(1)专业素质是指完成职责需要具备的素质,包括技术研发、生产作业、营销、战略、人力资源等。(2)可迁移素质的核心是管理者素质,是指管理者在个人职业发展过程中要最大化地开发与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建立高绩效的团队,并使之具备企业构建核心专长与技能所必须的素质。(3)通用素质是指那些与企业核心价值观、文化等相匹配的素质。

6、简要回答薪酬沟通的特征

(1)强激励性 企业在设计、决策及实施薪酬体系中,与员工进行有效的沟通,收集、征求员工意见和建议,让员工全面参与,从而形成人性化的薪酬制度。

(2)互动性 薪酬沟通是一种双向沟通而非单向沟通,是一类有反馈的信息沟通。

(3)公开性 薪酬沟通使企业薪酬不再是个“暗箱”,而是公开、透明化。每个人可以知道他们想知道的关于薪酬的一切。

(4)动态性和灵活性 现在企业面临竞争环境的不确定性在增加,其薪酬方案的调整频率已变得越来越高,所以薪酬沟通不能静止不动,必须时刻保持自身的动态性和灵活性,紧随企业战略变化和组织变革,成为维系企业和员工间心理契约的纽带。

7、简要分析组织与实施有效培训的内容

(1)课程与教材开发管理:企业在组织培训活动的时候应该编制培训教材,首先要完成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是根据培训项目的目标确定培训课程的大纲。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教材要力求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第二,企业内训尽可能多的运用本企业的实际案例和素材;第三,企业应逐步建立起教材编写与审核的制度。

(2)培训师资开发与管理:担任企业培训活动的讲师有两类人:一是从企业内部挑选出来的并经过相应培训而成为培训讲师的,另一类是直接从外部聘请的。内部外部讲师各有长短,具体采用时不能一概而论。

(3)培训管理工作职责层次:培训体系的开发与管理需要企业的各层级共同完成,高层提供政策、方向和支持,培训部提供资源、方式、制度,各级管理者推动,讲师有效组织培训,员工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提高培训有效性。

8、简要回答企业在使用柯氏评估模型中存在的误区

柯氏四级培训评估模式,由威斯康辛大学(Wisconsin University)教授唐纳德.L.柯克帕特里克(Donald.L.Kirkpatrick)于19xx年提出,简称“4R”: 反应评估,学习评估, 3

行为评估,成果评估;

误区一:柯氏评估模型的作用只能有限地发挥在前两个层次,即评估反应层和学习层;由于存在着执行难度的原因,很少企业能够推进到行为层和效果层,没有将隐藏在这一模型背后的真正功能发挥出来

误区二:柯氏评估模型仅对一般的培训课程和项目的评估有效;现在的培训更多的是基于战略开展的,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也需要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紧密连在一起,而柯氏四层次评估模型正是以此为出发点的。

误区三:柯氏评估模型和培训教学设计、胜任特征以及绩效管理毫无关联;吉姆.柯克帕特里克研究发现,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可以增加四层次评估模型的运用深度,并且可以在此基础上形成战略协同性。

9、简述素质构成要素的基本特点

A. 各要素间相互驱动、相互影响

B. 培养和提高素质表象部分是可能的 即通过培训、内部工作轮换、调配晋升等多种手段,使员工具备或提高素质与技能水平式相对比较容易的。

C. 素质潜在部分难以培养、改变 企业开展这方面的培训是吃力不讨好的

D. 要素中的潜在部分对企业能否有效利用知识和技能非常关键

10、简要回答薪酬沟通的主要特征(同第六题)

11、简述企业进行职位分析的作用和意义

(1)实现战略传递:通过职位分析,可以明确职位设置的目的,从而找到该职位如何为组织整体创造价值,如何支持企业的战略目标与部门目标,从而使组织的战略能够得以落实。

(2)明确职位边界:通过职位分析,可以明确界定职位的职责与权限。

(3)提高流程效率:通过职位分析,可以理顺职位与其流程上下游环节的关系,明确职位在流程中的角色与权限。

(4)实现权责对等:通过职位分析,可以根据职位的职责来确定或者调整组织的授权与权力分配体系,从事实现职位层面上的权责一致。

(5)强化职业化管理:通过职位分析,在明确职位的权责、权限、任职资格等的基础上,形成该职位的工作的基本规范,从而为职工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牵引与约束机制。

12、简要回答国外企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基本操作程序

广义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指根据组织的发展战略、目标及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预测未来的组织任务和环境对组织的要求,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满足这些要求而提供人力资源的过程。

狭义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指对可能的人员需求、供给状况作出预测,并据此储备或减少相应的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战略规划的具体步骤分为七步:

(1)企业的经营战略;(2)现有人力资源盘点;(3)人力资源需求预测;(4)人力资源供给预测;(5)制定人力资源战略规划;(6)执行人力资源战略规划和实施监控;(7)评估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三、论述题(2X20分=40分)

1、结合实际论述国外企业绩效管理中常见的问题

(1)企业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脱节。国外在很多企业中存在着一种普遍的现象,各个部门的绩效管理目标完成的不错,但是公司的整体绩效却不好。

(2)绩效管理仅是人力资源部门的责任。这个问题是国外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之一。当人力资源部门组织业务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时,总会遇到很大的障碍,业务主管往往会强调业务工作的重要和复杂,认为绩效考核工作室不产生增值的行为,浪费业务部门的实践,分散业务部门的精力。

4

(3)绩效指标设置过繁或过简。很多企业在设计绩效指标时,都力求指标体系的全面和完善,希望做到面面俱到。相反的情况是,一个企业中虽然有各具特色的岗位,但是人力资源部门却试图建立能够适应公司所有员工的一套指标体系。

(4)过分关注企业短期绩效而忽视长期绩效。很多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完全用财务指标进行考核。而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进行绩效评价,过分强调短期利益,势必会引发公司经营管理者和员工的短视,这样的企业不可能走向未来。

(5)绩效考评结果仅仅服务于奖金分配。这种做法使得员工只有根据奖金数额的变化才能模糊地判断上级对于自己本月或本段时期工作的评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都无从知晓,继续发扬或者改进更不可能谈起。

(6)沟通不足造成绩效管理遭遇抵触。绩效考评因为涉及价值评价,直接影响企业的价值分配,所以成了一个公认的敏感问题。很多管理者正是因为绩效考核的敏感,对评价方式和评价结果不予公开,对于沟通的作用和意义缺乏足够和清醒的认识。

2、结合实际论述企业奖金体系的设计

奖金是薪酬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根据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浮动,因此也成为可变薪酬。

奖金具有两个优点:

(1)是奖金不累计计入基础工资部分,只一次性发放,在企业经济效益不好的情况下可以不再发放,因此不具有刚性,有利于企业控制其人工成本的膨胀。

(2)是奖金基数相对较大,所以能够有效地对员工形成激励。

奖金类型按支付基础不同可分为组织奖励、团队奖励和个人奖励。奖金体系的设计主要是这些类型。其要点如下:

一、组织奖励

(1)奖励依据。根据整体业绩来确定奖金发放的依据和标准,先确定整个公司的关键业绩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完成情况来确定整个公司的奖金发放情况。公司业绩衡量是组织奖励的关键。通常的做法是,根据企业的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确定组织奖励的基数,然后根据其他几个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确定能够实际发放的奖金比例。

(2)奖励的对象和方式。奖励的对象是企业中对整体业绩产生直接影响的人员,他们往往是组织中高层管理人员和核心技术人员、专业人员和业务人员。

奖励方式有四种:根据参与人员的职位评价点数、基础工资、职位等级、绩效水平进行分配。

二、团队奖励

团队奖励是根据组织、团队或部门的业绩来进行奖金分配政策的一种方式。

团队奖励计划主要有以下两种不同的模式:利润分享计划、收益分享计划。

(1)利润分享计划。就是将公司或者某个利润单位所获得的利润或者超额利润的一部分在组织和员工之间进行分享的一种计划。一般来说,利润分享的关键在于确定利润分享的额度,而这一比例的确定有三种方式:1利润实体获得的总体利润为基数,在组织和员工之间分享利润的一定比例;2种是采用超额利润分享的方式,即设定一个目标利润,将超过这一目标利润的部分的一定比例用来分享;3是采用累进分享比例的方法, 即规定若干个利润段,在不同的利润段采用不同的分享比例。

(2)收益分享计划。是指将企业的成本节省在组织和员工之间进行分享的一种团队激励方式。收益分享计划主要包括三种方式:

方式一是,斯坎伦计划:斯坎伦计划是指20世纪30年代中期,美国曼斯菲尔德钢铁厂的工会主席约瑟夫?斯坎伦提出了一项劳资协作计划。该计划指出,如果雇主能够将因大萧条而倒闭的工厂重新开张,工会就同工厂一同努力降低成本。40年代中期,斯坎伦又提出了一种以工资总额与销售总额的比例数来衡量工资绩效的办法。60余年来,斯坎伦计划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成为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一种经典模式。

方式二是,拉克计划。拉克计划是由艾伦?拉克19xx年提出的一种收益分享计划,它与斯坎伦计划的区别在于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劳动成本的节约,而是关注整个生产成本的节约。其公式是:收益分享总额=(当期的拉克比率-基期或目标的拉克比率)×当期的雇佣成本

5

方式三是,分享生产率计划,是米歇尔?费恩于19xx年提出的一种收益分享计划。分享生产率计划不再衡量节省成本的经济价值,而是追求在更短的劳动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这一计划的关键是计算劳动时间比率,即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耗费的劳动小时数,通过将当期的劳动时间比率与基期或目标的劳动时间比率比较,如果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获得了提高,因此就可以将这一部分的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收益进行分享。

三、个人奖励与综合奖励结合

个人奖励计划,主要是根据员工个人的工作业绩作为其奖金发放的依据。个人奖金发放首先需要确定奖励的周期,根据企业的考核周期,可以采用年终奖、半年奖和季度奖等几种不同的形式。个人奖励计划的制定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个人奖金的基数,二是 如何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奖金发放的比例。奖金基数的确定主要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种是根据基础工资来确定;一种是根据组织或团队的整体业绩进行自上而下的奖金切分。

(1)根据基础工资和个体业绩的个人奖励计划

员工获得的基础工资的数量,综合了职位评价结果、劳动力市场价格、员工过去的工作绩效等多种因素,因此它是员工个人对组织的价值和贡献的一个综合的衡量指标。所以可以将其的一定比例作为确定年终奖金的基数。

(2)基于组织和团队整体业绩的个人奖励计划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一是根据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确定可以发放的奖金,再根据组织的其他非经济指标的结果,来确定在这一部分可发放的奖金中具体可以有多大比例能够用于进行奖金发放,从而确定企业的总体奖金。

二是在确定企业的总体奖金的基础上,主要依据各部门对企业的战略贡献的差异,把奖金分配到各个部门。

三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确定部门内部人员的奖金分配。

四是通过这样的分配,就可以得到每个员工的奖金基数,然后再结合该员工的年度考核结果,确定奖金的实际发放额度。

3、结合实际论述国外企业构建职位任职资格的基本途径(缺实例)

任职资格指的是与工作绩效高度相关的一系列人员特征。具体包括:为了完成工作,并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任职者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 能力,以及个性特征要求。

主要由以下五种途径:

(1)以工作为导向的推导法,从工作本身的职责和任务出发,去分析为了完成这样的工作职责与任务,需要任职者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然后通过对照素质清单,形成该职位的任职资格。

(2)以人员为导向的推导方法,从导致任职者获得成功的关键行为或高频率、花费大量时间的工作行为出发,去分析任职者要从事这样的行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特点。然后通过对照素质清单,形成该职位的任职资格。

(3)基于定量化职位分析方法的任职资格判断,这是一种介于逻辑推导和严格的统计推断方法两者之间的一种技术。

(4)基于企业实证数据的任职资格体系,该方法通过统计手段,保证了任职资格与工作绩效的高度相关。

(5)基于公共数据资源的任职资格体系,是借助于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实证研究中的成熟理论来判断某职位的任职资格。

6

更多相关推荐:
人力资源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报告学院:管理学院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20xx级2班学生姓名:郭金伟20xx年x月x日人力资源管理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熟悉现实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锻炼…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实习报告范文

XXX大学实习报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班级:08人力三班学生姓名:张三学号:0920756实习起止时间:3月12至4月x日实习单位:广西方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20xx年x月x日毕业实习报告一、实习简介1、实…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报告模版

学生实践报告(文科类)课程名称: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班级:学生学号:学生姓名:所属院部:指导教师:20XX20XX学年第2学期金陵科技学院教务处制实践报告书写要求实践报告原则上要求学生手写,要求书写工整。若…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报告

一、人力资源规划方面人力资源规划指的是企业为了实现整体经营目标,根据发展需要并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的人力资源预测、投资和控制,在此基础上制定职务编制、人员配置、教育培训、薪资分配、职业发…

人力资源实习报告实习报告

同鑫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学院商学院姓学号指导老师彭文辉实习报告1608081311李大元同鑫商贸公司实习报告1目录2实习前言4一公司简介4二实习内容5三实习成果5四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6一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实习报告

学生姓名学号年级专业班级实习时间20xx年2月25日20xx年4月19日实习单位甘肃嘉禾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成绩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年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xx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生签字二O一三年三...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报告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报告院系专业人力资源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导师姓名完成日期20xx58一前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习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规定的重要实践性环节为了丰富学生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际知识为后续...

35-5-开题报告-移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移动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一文献综述人力资源管理学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国外理论的介绍研究结果的引进二是运用国外成熟的理论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应用...

大型软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大型软件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一个大型项目往往划分成若干子项目以及子子项目除了主项目和子项目的关系之外在相同级别子项目之间还可能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控制关系比较复杂所以在项目管理中既要考虑整体项目人力资源配备又...

人力资管理实践案例2--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

上海波特曼丽嘉酒店员工都是绅士和淑女丽嘉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分析我相信丽嘉的哲学文化和自尊与互相尊重我们想让员工首先明白自己本身就是绅士和淑女而不是佣人这样他们就会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以对待客人的方式相互对待上海波...

关于家乐福超市中关村广场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环节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乐福超市中关村广场店人力资源管理中培训环节的调查报告19xx年我国商业领域开始对外资开放至20xx年12月我国零售业开始对外资全面开放近年来开放程度逐渐扩大促进了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快速发展可以说国内零售市...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论文——网络招聘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的应用

网络招聘方法和技巧在实践中的应用网络招聘在公司的应用姓名单位公司摘要网络招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全面普及很快被应用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并逐渐成为企业员工招聘和求职者应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企业的人力资源招聘专员或...

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报告(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