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校长为主构建小学德育课程体系研究》中期报告1

时间:2024.4.21

埕口镇小学《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策略实验研究

课题中期研究交流材料

执笔人  王延凤  秦桂华

中期研究工作报告

一、课题情况概述:

《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策略实验研究》这一课题是经山东省教学研究室审批立项的省级课题。从20##年9月开题启动研究。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而在小学阶段如何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指导教学活动和提供信息资源的功能?如何打破原有学科界限,将品德教育与社会教育内容有机融为一体,解决内容的重复交叉问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研究,也是构建和实施新课程必不可少的。为此构建《品德与生活(社会)》的有效教学策略是我们相关科任教师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研究

2、促进学生学习有效的课堂教学前的准备策略

3、构建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课堂教学策略,如活动化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模式等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观察法

运用观察法来研究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学习的兴趣、态度和参与课程学习的能力。

2、调查法

运用调查法来研究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课程资源的开发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产生的影响。

3、经验总结法

运用经验总结来不断探索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及方式,并构建具有学科特色的教学经验。

4、个案研究法

对实验班的教师与学生进行个案研究,探讨提高师资队伍建设的新途径。

(三)研究时间

本课题研究周期初步定为2年,计划在20##年9月结束。具体分三个阶段。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

该课题研究本着充分体现课程特点,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感受、体验、领悟生活为原则,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充满好奇和欢乐的活动过程,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

(五)课题研究目标

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体验、感悟、探究,从而获得最真实的感受。

2、注重将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注重与本地区实际及学生的生活联系,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3、教师必须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使之有效地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4、构建与新课程教学相适应,符合本校实际情况,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二、课题研究主要工作和过程

1、领导重视,着力建设实验班。

我校领导十分重视品德课题工作。课题确立之初,即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指导教师,逐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为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在师资配备方面,学校精挑细选,选择了一些教学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课题实验班的品德课。课题组研究人员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 80%以上参加学校“十一五”期间省、市级课题研究,是一支有素质的骨干教科队伍。在课程安排方面,每周按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安排课时,保证教师有充分的教学时间,在班级布置方面,力求突出实验班德育活动特色,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学校有计划安排足够的科研经费,投入课题研究工作,以保证课题研究活动顺利开展。

2、课题进展有效实施

自课题开题以来到现在,我们全体教研组教师进行初步实施研究,前期准备阶段主要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调查把握我校6个班级关与《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的现状,调查学生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学习情况,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及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课题组成员制定研究计划,研究方案,并向市教研室提交了开题报告。同时,学校还聘请教研室的有关领导给我们培训了有关课题研究方面的理论知识。

在组织实施阶段,我校课题组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教研活动,如20##年11月份,我们围绕课题分别开展了低中高年级课堂教学活动,探讨不同年级对于不同教材的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召开课前的集体备课,确定目标,记录课堂信息,课后集体评课,总结得失。同时组织教师参加县市录像课、与课件制作评选活动。20##年12月组织科研组座谈会,总结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鼓励开发新的教育教学策略。20##年3月份,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课堂教学比武活动,把过去总结的教学策略运用到课堂中去,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绩,20##年4月我校选派汪立芳老师参加了全县《品德与生活(社会)》优质课评选活动,获一等奖。

围绕课题,我们还举办了以下活动:

1、定期举行了“《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沙龙”活动。(每月一次)

2、定期开展了“《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课堂教学讲座”活动。(每月一次)

3、定期举行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展示”等交流活动。学期初定好计划,把组内成员排上研讨课安排表,按计划上研讨课。上课时课题组所有成员都要参加听课,并及时组织评课活动,评课时不但要评教学效果,还要评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每月一次)

4、举行了教师课堂教学随笔、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比赛,并择优向报刊报社推荐。

5、鼓励教师上网交流,了解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与名师对话,积极参与网上备课。

6、学校为各科室、年级组订阅教育教学报刊杂志,鼓励教师广泛阅读,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7、举行了“《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青年教师汇报课”“优秀教案评比”“说课竞赛”活动。

成果报告

一、研究成果

课题实施以来,我们课题组成员按照原定的计划进行分工合作,先是对教师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的现状以及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与生活脱节问题进行调查并全面分析。(见附件1)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借鉴于一些先进的理念,进行了很多尝试,形成了一些策略方法,构建了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前准备—合作体验—达标提升。

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要求,教师对学习的范围、重点、要解决的问题或要完成的目标明确提出,其问题既可以是教师根据内容、重难点提出了几个精炼的问题,也可以是从学生经过预习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来的有代表性的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让学生对学习内容应达到的水平和掌握的范围做到心中有数,带着目标有目的的学习。

合作体验

(1)该过程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根据不同的内容可以选取讲授、提问、练习、合作、探究等多种形式紧扣目标进行学习,力求尽量多的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达成课时目标。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内容难度要适宜),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合作探讨的基础上群策群力、协作互助、解疑答难,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教师在此过程中适时启发、点拨,给予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起到组织、协调、引导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

达标评价、拓展提升

达标评价。对照目标,通过巩固练习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是否达标,从而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学习做出评价。根据内容的不同,学习效果的评价并不一定非得采用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也可以采用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来加以评价。评价的方式也可以多样化:师评、自评、互评等。在检测评价过程中强调把诊断性测验、形成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结合起来,而且在评价学生时提倡按照每个学生达到目标的情况进行评价,而不是给学生排名次。

拓展提升。对学习内容进行展,让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实践与运用。

(一)创设平台,使教学源于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品德与生活》(社会)是学生社会化的启蒙教育课程。它有计划、生动活泼地帮助和指导学生参与、适应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以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社会性发展,突出民族精神的培养,为学生逐步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品德与社会还处于模糊状态,对于周遭的环境与氛围都还不是很在意。所以我们教师要做的是为学生创设平台,使教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让教学真正回归于学生生活实际中。那么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平时生活中具有教育价值的真实素材和课堂教育相结合,课前指导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学生通过看报、看电视、上网、采访长辈、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认识。

(二)创设情景,在教学中体验生活

目前,我们使用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贴近学生实际的,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以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书本为主,忽视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教学失去了本该有的情景和乐趣,无法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热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考虑到要凭借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生动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发学生的思考,体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三)走出课堂,让教学走向生活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是一门以社会为背景,以学生生活经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以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而进行的,因此,我们教师应有意识地开展社会调查、服务等活动,让学生真正走向社会,走进生活。

二、研究的效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我们明确了《品德与生活》(社会)足立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立足于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思想,立足于学生的社会实践,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我们取得了如下效果:

(一)学生方面:

1、通过研究,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核心理念的指导下,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由此带来的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得到了沟通,学习的兴趣得到了提高,学习的差异得到了尊重,学习的空间得到了拓展,学习的潜能得到了开发,良好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自主意识得到了明显的转变,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逐步形成。普遍具有“勤学,多思考、乐学,善问”的优良学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显著增强,他们兴趣广、能力强、后劲足

2、学生具备了参与自身实践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交给学生通向生活的钥匙,要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不能仅仅把教育局限于书本上,还要把他们的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发展他们的各种生活能力。生活就是教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自己学会去判断,去选择,去认识。通过这个方式,将学生的目光引到课本以外,对学生的生活、对他们的行为规范、道德、观念、思想品德等方面有所启发,使学生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品德。

3、实验班显现优势

课题研究的实验班和其他的普通班中,明显感到实验班学生在综合运用能力方面优于普通班。同样的教材,实验班上得快,学生接受快,能力强,在今后教学,还要加强课堂教学策略的,提高学生的德育能力。(附件二)

(二)教师方面:

1、通过研究丰富了新课程理念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和拓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修养的愿望,促进自我成长的需求。”同时还指出:“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思想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基于此理论我们在研究实践中构想,归纳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值得深入和推广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策略:如活动化教学策略、探究式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让我们的老师在对待低年级与中高年级的思品教材不同,对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求学特点的不同,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认识平台”“情感体验”“实践活动”三个模块中如何合理利用做了一些有效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开发出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很实用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问策略、角色体验策略、情景设置策略、榜样策略、评价是策略。特别是“榜样策略”,我们又发现可分为“教师榜样”“学生榜样”“自我榜样”等几种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我们认为:这些教学策略的构建极大地丰富了新课标的有关理论,为怎样抓好《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指明了方向。

2、通过研究,转变了教师的观念,促进了教师专业知识的发展。

自本课题研究以来,我校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老师学习了大量的相关课题研究资料与理论知识,己逐步形成了全新的《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观念有,在课堂教学实践过中,能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设计多种形式活动,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交流,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

3、通过研究过程中各种方法的尝试,提高了教师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形成了有效使用教材、开发课程资源和动态生成的策略;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提问的实效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机智;加强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反思,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发展。

4、教师的科研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20##年8月,汪立芳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水》在全县优秀录像课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制作的《生活中的水》课件获市二等奖,信德霞老师的论文《小学中年级《品德与社会》课堂活动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曹秀兰老师的教学案例《寻迹孔子故里》被县推报省教科研成果,20##年在全县优质课评选中汪立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左手右手好朋友》获县优质课一等奖,并在全县执观摩课。

(四)取得了全校推广研究的经验。

通过实验研究,实验班级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在已在全校将实验推开。

课题研究存在的思考与困惑

实现优化、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我们长期的追求。为此,我们付出了多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研究的困惑和问题也是必然存在的。

(一)总体问题

1、本课题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在提升教师的教学策略上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从学校整体层面看,师生教学方式改革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课堂教学的创新意识还不够强。

2、课题研究为教师专业成长构建了进步和发展的平台,但教师的教学素养、人文素养也始终是制约课题深入实施的瓶颈。如何进一步促进每一位教师更新教学理念,自主地开展日常形式的教学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教师成长机制,从根本意义上促进教师的发展。

3、德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在实践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在实际的工作中,教师所执教的课程还是比较单一的,不同的老师要把课程整合起来,操作中有一定困难。

4、虽然是在小学阶段,但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的课业负担还是比较重的。要一丝不苟的做好品德课的课前、课后工作,发挥品德课的实效性,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冲突。如果学生的在课前没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要活动起来就比较困难。

(二)教学问题

1、教学目标落实不到位。

根据课标要求,由于品德与生活(社会)要体现生活性和活动性,有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注意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很好地把握活动的目标。

2、教学活动的组织和实施缺乏实效性,具体表现为:

①.时机不当②、规则不明③、时间不足④、评价不全

参考文献:

1.田慧生、郁波主编:《活动教学研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7 月出版。

2.陈少娟、吴慧珠:《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课程、教材、教法》20##年第5期。

3.潘洪建:《活动教学界说》,《教育改革》1997年第4期。

4.韩永平:《活动型思想品德课教学初探》,《小学德育》20##年第17期。

5.张启建:《构建小学科技活动课程体系的尝试》,《课程、教材、教法》199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小学各科教学》1997年第4期。

6.张启建:《思想品德课“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探析》,《中小学教材教学》

20##年第13期。

附件一:

埕口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学生问卷调查分析

一、调查背景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课堂中的聆听表现,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学生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强化他们的学习效果,随时自我调节,检查教学效果,促进教学实现因材施教。那么在教学过程如何完善课堂教学策略,都是我们要研究的话题也是对品德课程的一个开发和促进。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对各类学生进行分析,剖析学生学习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主动学习品德的各种因素,寻找出课堂教学的策略,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

三、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二、四、六年级学生。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以笔答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共发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有效问卷200份)

四、调查的内容

同学们好!这份问卷是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学习情况的调查。希望同学们能如实地回答提出的问题。请你仔细阅读每一个问题,并根据你对所述问题的理解,将答案填入括号内(填序号),谢谢合作!

1、你喜欢上《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吗?(     )

   A、喜欢     B、老师要上我只好学     C、不喜欢

2.如果你不喜欢本学科,其原因是:

A.教材内容枯燥乏味 B.教学方法死板 C.学校,家长不重视

3、你认为你的老师上《品德与生活》(社会)精彩吗?(     )

  A、很精彩      B、随便上上        C、让学生自己看书

4、思想品德课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     )

   A、记忆、背诵  B、空泛、讲大道理  C、紧密联系实际  

5、对《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内容,你认为…………(     )

   A、必须完全遵守 B、有些小事不必遵守 C、写在纸上的东西,不必遵守

6、老师组织你们讨论时,你们(     )

   A、 人人积极 发言    B、部分同学发言   C、小组长一人发言

7、你班每周上几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     )

   A、3 节           B、1 节               C、不上

8、在课堂上,你能指出老师或同学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见解吗?(     )

   A、经常这样  B、偶尔这样    C、很少这样    D、从不这样

9、上课时,老师经常表扬你吗?(    )

    A、经常表扬       B、很少表扬        C、没有表扬

10、你认为《品德与生活》(社会)对你的行为影响大吗?(    )

    A、很重要        B、没什么影响    方式是    C、一般

11、你在思考解决问题时喜欢采用的方式是?(    )

   A、从不同的角度去想问题        B、总想听听别的同学的看法               C、先放一放,以后再说

12、你认为同学们的纪律教育应该是(    )

    A、越严厉越好     B、宽松一点好     C、不需要

13、当你做错事时,教师对你通常采用的教育方式是(      ),你希望教师采用的教育方式是(       )

    A、讲道理    B、埋怨、责怪    C、或打或骂  D、不问不管

14、你最喜欢的课堂教学形式是(    )

A、通过教师的讲述以获得新知识     B、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学习、实验, 以获得新知识   C、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索以获得新知识

15、上课的时候,你们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吗?(    )

  A、经常这样  B、偶尔这样   C、很少这样    D、从不这样

16、你最喜欢的上课方式  (    )

  A、自己尝试    B、老师讲解   C、动手操作 D、游戏比赛活动

17、你的品德学科老师喜欢开展活动吗?

  A、很喜欢    B、开展较少      C、不开展、

18、 你的老师每学期都进行品德教学公开课展示吗?

A、一学期一次    B、一年一次      C、没有

19、针对这门课的学习,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写一两条:

五、调查分析

据调查,学生多数喜欢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索学习以获得新知识,喜欢在小组内与同学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希望老师能通过活动的方式开展学习。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怎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喜欢怎样的学习方式有着举重轻重的作用。

六、结果分析与措施

     本次调查,不仅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及需求有了明确的方向,这对以后更好的开展品德课程的学习有了强有力的帮助。基于调查,小学品德课大部分是由其他学科的老师兼职的,所以,很多老师是在上课前几分钟研读,或边看边教。他们时常匆匆忙忙进课堂,心中无数;凭着感觉上课,这样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要改变一个教师的教学方式,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首先要改变教学策略,让教学成为教师激活情感、凸显个性、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但是在备课这个环节有近乎一半以上的老师关注的是自己怎么教,而忽略了学生的学。或者干脆硬搬教参,而未能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从教材的整体入手通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是确保品德课程的有效措施。

再说教学方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在教学时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化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做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只有从整体上发挥教学方法的优势,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只有在这样的观念与实践中,教师才会真正可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然而现实的状况是,并不是每一位品德教师都能有这样的责任意识,即使有,靠其一己之力,每周两节《品德》课,收效甚微。因此,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生态观,还需要班主任,广大教师,学校领导都树立应有的“生态观”,都有一种合作责任意识。到那时,去上《品德与生活(社会)》时,老师才不会感到自己的势单力薄,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附件二

埕口镇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

课堂教学方法问卷调查

我校《品德与生活(社会)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开展已经近一年的时间,摸索出了课堂教学模式与相关的教学策略,为了检验研究成功,我们对课堂的教学方法在学生中的影响进行深入的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对该课堂教学策略的人太多,了解该课程在课题试验中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对象

学校12个班级中6各班级,实验班级3各,普通班级3个。

三、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在二年级、四年级、六年级6各班,当场发放填写,并当场收回,6各班级共发放200余份问卷,全部收回,回收率100%。

四、调查时间

20##年4月8日

五、调查内容

主要调查对《品德与生活(社会)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对教学课堂策略应用中学生的反响和存在的问题。

六、调查结束

从问卷情况来看,80%的学生对于《品德与生活(社会) 课堂教学策略研究》的课堂教学策略的使用还是比较满意的,觉得有新意,学起来很轻松。特别是实验班与普通版的学生的反响不一样,是谣言版兴趣高,普通班则不满意每天循规蹈矩的在教室内上课,同样的内容,因课堂教学策略不同使学生的收获不一样,实验班的学生动手机会合作的机会很多,所以学生的自学能力与人交往的能力得到的培养的机会多,所以实验班课堂呈现的状态比较活跃,有很强的求知欲望。

从学生提出的建议来看,我们的研究还存在一些没有顾及到的地方,如:我们没有很好地调节学生的各科的课业负担的均衡,孩子们的功课很多,我们《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中有很多要学生课外去实地调查,实地采访,统计数据的内容,需要学生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甚至还得动用一家人的力量才能完成,还有些需要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来完成,这势必给学生带来了负担。我们还注意到我们的动态课堂虽然看上去学生动手了,动口了,动脑了,看上去很热闹,但我们还是忽略了某些孩子的个性差异,没能够很好的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进来,使得有些内向腼腆的孩子一直在“灰色”之中,没能够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任,没有真正的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就无从谈及他们真正地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

从调查及过来看,我们的研究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收获,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更应查漏补缺,尽量完善些。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调查问卷一:(《品德与生活(社会)》问卷)

一、你喜欢《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学科吗?

1、非常喜欢(  ) 2、比较喜欢( ) 3、一般( ) 4、不喜欢( )

二、《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学科的课堂常常设在哪里?

1、教室( ) 2、室外( ) 3、自然( ) 4、其他地方( )

三、老师上课经常采用哪种方式?

1、小组合作( ) 2、师生对话( ) 3、利用多媒体( ) 4、开展很多活动( )

四、这门学科你懂得了哪些知识?

1、卫生习惯( )       2、安全知识( )

3、怎样与人相处( )   4、孝亲敬长常识( )

五、此学科课堂比较其他有趣的地方在哪里?

1、课堂地点灵活多变( ) 2、知识丰富( )

3、老师像朋友( )       4、要收集大量有趣的资料( )

六、此学科学习起来困难在哪里?

1、收集资料难( ) 2、书中的知识不易懂(  )

3、小组合作难(  )  4、动手操作太多(  )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调查问卷二:(《品德与生活(社会)》问卷)

一、你觉得此科有趣吗?有趣在哪里?

二、此科的课堂解决问题的方式和其他学科有什么不同吗?

三、此科需要多媒体多些还是社会调查多些?

四、搜集整理资料有难度吗?难在哪里?

五、社会调查你实实在在地做了吗?有什么收获?

六、《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学科对规范我们的道德行为有作用吗?

七、此科的课堂学习你有什么建议?

附件三

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策略实验研究学习笔记

第一篇章: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

推荐学习内容:课改《纲要》、《品德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改革理念下的说课》、《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等书籍。

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策略实验研究学习笔记

第二篇章:有效教学理论学习

推荐内容:学习关于“品德生活化”“活动化“的理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等书籍。

小学品生(品社)课程教学策略实验研究学习笔记

第三篇章:有效教学的优秀课例学习

更多相关推荐:
体育小课题研究

体育小课题研究耐久跑趣味练习王庙镇苏集小学王健一问题的由来和背景过去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基本上局限于体能和运动技能的评价忽视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习惯养成情感合作等方面的评价这实际上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新课标中提出...

20xx市级体育课题研究报告(新)

体育课题-研究报告科研课题研究报告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经过近两年的务实研究,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已顺利完成《针对机电专业预备技师实施套餐式体育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过程,进入了结题阶段,现将课题的…

《校园阳光体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主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子课题三:《校园阳关体育实践研究》《校园阳光体育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王黎明一、内容摘要本课题以主动教育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运动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主动…

小学体育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小学体育小课题研究心得体会本学年通过小课题的研究使我从中学到了不少东西给我最大的感触有明确了小课题的研究方向研究目的与小课题研究的整合思路以及在开展小课题研究中实施的相关内容小课题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进自己的教学...

体育课题研究报告.txt Microsoft Word 文档 (3)

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课题研究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近几年来自主学习成为一项新课题引起了体育工作者的注意力一场自主学习热正在升温它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新课程领域里最热门的话题自主学习的改革与运用在教育...

改《目标》体育微型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教师研究课题开题报告姓名任教科目体育任教年级班级三年级拟开题时间课题名称的策略性研究一选题缘由1二研究问题2三研究假设3四研究目标五研究文献4六研究方案七课题组成员5八研究难点八预期结果6九学校意见7

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时间20xx年10月30日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4页的范围内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实效性的研究课题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使学校教学...

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应加强开展小课题研究

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应加强开展小课题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广大教师的内在素质学校极力倡导各学科围绕课堂教学开展小课题研究我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提升工作的效率正当大家的课题研究开展得如火如...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课题研究报告前岗中心校窦立刚一现状分析1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填鸭式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机械式的重复作业根深蒂固作业内容拘泥于课堂知识拘泥于教材往往以填空计算选择判断这种以试卷出现的形...

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研究报告一研究的背景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但传统的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及规范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权威...

走进年月日 小课题研究报告(学生)

走进年月日小课题研究报告日照港第二小学三年级四班李兆麒刘博文老师让我们研究年月日我们决定从年月日的关系上开始研究我们一起搜集了资料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元前年古罗马的统治者儒略恺撒召集了一批天文历算方...

小学体育课题研究报告(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