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4.4.27

第一章 不等式

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基本知识:

1.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将两个代数式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2.两个实数的大小:

用作差运算定义: a?b?0?a?b; a?b?0?a?b; a?b?0?a?b.

用作商运算定义:

a?1?a?b; ab?1?a?b; ab?1?a?b; b

3.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号不改变方向的:

① a?b?b?a (对称性)

② a?b,b?c?a?c (传递性)

③ a?b?a?m?b?m (不等量加等量)

a?b?④(注意:异向不等式不能相加!) ??a?c?b?d(同向不等式相加)c?d?

⑤a?b?(注意:同向不等式不能相减!) ??a?c?b?d(异向不等式相减)c?d?

a?b?a?b?⑥; ??ac?bc (不等量乘正量)??ac?bc (不等量除正量) c?0?c?0?

⑦ a?b?0?(注意:异向不等式不能相乘!) ??ac?bd(同向不等式相乘)c?d?0?

a?b?0?ab??(异向不等式相除)(注意:同向不等式不能相除!) ?0?c?d?cd

nn⑧ ⑨ a?b?0?a?b(不等式的乘方)

⑩ a?b?0?na?nb(不等式的开方)

不等号要改变方向的:

a?b?a?b?⑾.; ??ac?bc (不等量乘负量)??ac?bc (不等量除负量) c?0?c?0?

⑿.a?b?11??(不等量取倒数) ?ab?0?ab

1

均值不等式

基本知识:

1.均值不等式1:如果a,b?R,那么a2?b2?2ab(当且仅当a?b时取“=”) 证明:a2?b2?2ab?(a?b)2

当a?b时,(a?b)?0?22?a?b?2ab ?2当a?b时,(a?b)?0?2

2.均值不等式2:如果a,b是正数,那么a?b

2?) ab(当且仅当a?b时取“=”

证明:∵(a)2?(b)2?2ab ∴a?b?2ab 即:

3.变式:ab??a?b22?ab 当且仅当a?b时 ?ab????a?2b????

22a?b2?ab ?a?b???2?(a,b?R?)(当且仅当a?b时取“=”) 2

4.均方——方均不等式:(

5.推广:(不作要求) a?b2)?2a?b2

(1) 定理:如果a,b,c?R?,那么a3?b3?c3?3abc(当且仅当a?b?c时取“=”)

证明:∵a3?b3?c3?3abc?(a?b)3?c3?3a2b?3ab2?3abc

?(a?b?c)[(a?b)?(a?b)c?c]?3ab(a?b?c) 22

?(a?b?c)[a?2ab?b?ac?bc?c?3ab] 222

?(a?b?c)(a?b?c?ab?bc?ca)

?1

2(a?b?c)[(a?b)?(b?c)?(c?a)] 222222

∵a,b,c?R? ∴上式≥0 从而a3?b3?c3?3abc 指出:这里a,b,c?R? ∵a?b?c?0就不能保证

(2)推论:如果a,b,c?R?,那么a?b?c

3?“=” ) abc(当且仅当a?b?c时取

2

(3)若a1,a2,...,an?R?,则

) a1?a2?..?an时取“=”

6.不等式链:若x,y?R,则?a1?a2?...?ann?na1a2...an(当且仅当21

x??

y≤xy≤x?y2≤x?y222

(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7.柯西不等式(特例):(ac?bd)2?(a2?b2)(c2?d2) 柯西不等式

二维形式

(a^2+b^2)(c^2+ d^2)≥(ac+bd)^2 等号成立条件:ad=bc (a/b=c/d) 扩展:((a1)^2;+(a2)^2;+(a3)^2;+...+(an)^2;)((b1)^2;+(b2)^2;+(b3)^2;+...(bn)^2;)≥(a1b1+a2b2+a3b3+..+anbn)^2; 等号成立条件:a1:b1=a2:b2=…=an:bn(当ai=0或bi=0时ai和bi都等于0,

不考虑ai:bi,i=1,2,3,…,n) 三角形式 √(a^2+b^2)+√(c^2+d^2)≥√[(a-c)^2+(b-d)^2] 注:“√”表示平方根, 向量形式 |α||β|≥|α·β|,α=(a1,a,…,an),β=(b1,b,…,bn)(n∈N,n≥2) 等号成立条件:β为零向量,或α=λβ(λ∈R)。 一般形式 (∑(ai^2;))(∑(bi^2;)) ≥ (∑ai·bi)^2; 等号成立条件:a1:b1=a2:b2=…=an:bn,或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ai、bi均为零。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上述不等式等同于图片中的不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等式。 推广形式 (x1+y1+…)(x2+y2+…)…(xn+yn…)≥[(Πx)^(1/n)+(Πy)^(1/n)+…]^n 注:“Πx”表示x1,x2,…,xnm*n中,各行元素之和的几何平均 不小于各列元素之和的几何平均之积。(应为之积的几何平均之和)

二维形式的证明(a^2+b^2)(c^2+d^2) (a,b,c,d∈R) =a^2·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c^2 +b^2·d^2+a^2·d^2+b^2·c^2 =a^2·c^2 +2abcd+b^2·d^2+a^2·d^2-2abcd+b^2·c^2 =(ac+bd)^2+(ad-bc)^2 ≥(ac+bd)^2,等号在且仅在ad-bc=0即ad=bc时成立。

三角形式的证明

√(a^2+b^2)+√(c^2+d^2)≥√[(a-c)^2+(b-d)^2] 证明:

≥a^2+b^2+c^2+d^2+2*|a*c+b*d| 注: | |*表示乘 ≥a^2+b^2+c^2+d^2-2(a*c+b*d) =a^2-2*a*c+c^2+b^2-2bd+d^2 =(a-c)^2+(b-d)^2 两边开根号即得 √(a^2+b^2)+√(c^2+d^2)≥√[(a-c)^2+(b-d)^2]

一般形式的证明

求证:(∑ai^2)(∑bi^2) ≥ (∑ai·bi)^2 证明: 等式左边3

=(ai^2·bj^2+aj^2·bi^2)+.................... 共n^2 /2项 等式右边=(ai·bi)·(aj·bj)+(aj·bj)·(ai·bi)+...................共n^2 /2项 用均值不等式容易证明 等式左边≥等式右边 得证

向量形式的证明

令m=(a1, a2, …, an),n=(b1, b2, …, bn) m·n=a1b1+a2b2+…+anbn=|m||n|cos<m,n>=√(a1^2+a2^2+…+an^2) ×√(b1^2+b2^2+…+bn^2) ×cos<m, n> ∵cos<m, n>≤1 ∴a1b1+a2b2+…+anbn≤√(a1^2+a2^2+…+an^2) ×√(b1^2+b2^2+…+bn^2) 注:“√”表示平方根。 注:以上仅是柯西不等式部分形式的证明。

8.绝对值不等式:定 理 |a|?|b|?|a?b|?|a|?|b|;

三角不等式 a|?|b|?|a?b|?|a|?|b|

(a,b同号时右边取“=”,a,b异号时左边取“=”)

推论1:|a1?a2???an|≤|a1|?|a2|???|an|.

推论2:|a|?|b|?|a?b|?|a|?|b|

不等式的证明

基本知识:证明不等式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

1.比较法:

(1)求差比较法:a?b?0?a?b

??1?(2)求商比较法:b??a?b

b?0??a

2.综合法:由已证不等式和不等式性质推证结论。

3.分析法:从结论出发,分析使这个不等式成立的充分条件,若这些充分条件

均具备,则可判定欲证的不等式成立。

4.反证法:(正难则反)

①反设结论;

②推出矛盾;

③肯定回答。

5.换元法:常见类型(最常见的①—⑤)

①若x?y22?x?cos??1,则设??y?sin?,若x?y22?x?sec??1,则设?. y?tan??

4

②若x2?y2?1,则设??x?rcos?

?y?rsin?,且r?1.

③若x?1,则设x?sin?,(??R).

④若x?y22?x?acos??a,则设?. y?asin??2

⑤若ax2?by2?R2?ax?cos??ax2by2?R?()?()?1,则设?. RR?by?sin???R

⑥若0?x?1,则设x?cos?,(0???

⑦若x?1,则设x?sec?,(0???

⑧若x?R,则设x?tan?,(??

2?2)或x?sin?,(??2????2). ?2). ????

2).

6.放缩法:适当放缩,适应结论

7.判别式法:根据已知(或构造)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

集、二次函数的最值等性质确定其判别式应满足的条件,从而得证。

8.最值法:x?y恒成立?x?ymax; x?y恒成立?x?ymin

9.导数法、添项法、几何法、构造函数法(略)

不等式的解法

除已讲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简单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外,掌握

无理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的解法。

基本知识:

1. 无理不等式:①?g(x)?0?g(x)?0f(x)?g(x)??或? 2f(x)?0f(x)?[g(x)]??

?g(x)?0

?f(x)?g(x)??f(x)?0或g(x)?0时无解 ?2?f(x)?[g(x)]

?f(x)?0???(定义域) g(x)型??g(x)?0???f(x)?g(x)?②③f(x)?

5

2. 指数不等式:①af(x)?ag(x)

a?1

f(x)???f(x)?g(x) ?

②a?ag(x)

0?a?1

log???f(x)?g(x) ??f(x)?0g(x)?? ???g(x)?0

??f(x)?g(x)?3. 对数不等式:① af(x)?logaa?1

② logaf(x)?loga

0?a?1?f(x)?0g(x)??? ??g(x)?0

??f(x)?g(x)?

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基本知识:

1.实数的绝对值的意义(前面已讲,此略)

2.和差的绝对值与绝对值的和差的关系: ① 定 理 |a|?|b|?|a?b|?|a|?|b|; ② 三角不等式 a|?|b|?|a?b|?|a|?|b|(a,b同号时右边取“=”,a,b异

号时左边取“=”)

③ 推 论 1 |a1?a2???an|≤|a1|?|a2|???|an|. ④ 推 论 2 |a|?|b|?|a?b|?|a|?|b|

3.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解法

x?a?x?a? ① ??x?(?a,a); ??x?? a?0?a?0?

② x?a?x?a?x?a?;;?x?0?x?(??,?a)?(a,??)???x?R. ?a?0?a?0?a?0?

22③ f(x)?g(x)?f(x)?g(x)

综合应用:

1.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有解问题、恒成立问题。

2.一元二次的有解无解问题。

3.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

4.多面体和旋转体的面积、体积的最值问题。

5.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问题。

6

6.三角式的最值问题。

等等。

第二章 解析几何

直线的方程

基本知识:

1.直线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略)

2.直线的倾角:直线与x轴正向所成的最小正角。

3.直线倾角?与斜率k:

① 关系: k?tan??y2?y1

x2?x1 (?≠900)

② 表示: 当k?0时,??arctank;

当k?0时,????arctank; pai+arctank

③范围:??[00,1800);k?R

④对比: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4.直线方程的形式: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① 点斜式:

③ 两点式:

⑤ 7 y?y1?k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x?x1);②斜截式:y?kx?b; y?y1y2?y1?x?x1x2?x1; ④截距式:xa?yb?1;

⑥ 特殊的直线方程:

垂直于x轴且横截距为a的直线方程是x?a,y轴的方程是x?0 垂直于y轴且横截距为b的直线方程是y?b,x轴的方程是y?0

5.特殊形式和一般形式之间的关系:

① 点斜式是四种特殊形式中最基本、最特殊的。

② 在一定条件下,特殊形式和一般形式之间可以互化。

6.直线方程的一般求法:

① 直接法:选用符合条件的方程形式直接写出。 ② 待定系数法:设方程、求系数、定答案。

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基本知识:

1. 点与直线的位置:

d?点到直线的距离:①点P(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

Ax0?By0?C

A?B

2

2

②两平行直线Ax?By?C1?0和Ax?By?C2?0间的距离:d?

C1?C2A?B

2

2

2.两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直线位置关系:设直线l1和l2分别有斜截式方程(此时,斜率存在):l1:y?k1x?b1,

l2:y?k2x?b2.

①两线平行:l1∥l2?k1?k2且b1?b2; ②两线垂直:l1?l2?k1k2??1; 3.两直线所成的角: ①tan??

k2?k11?k2k1

(??(0,180);②tan??

k2?k11?k2k1

(??(0,90])

00

4.两直线的交点: 设直线l1:A1x?B1y?C1?0,l2:A2x?B2?C2?0,则

A1B1C1?A1x?B1y?C1?0

?? (1)? 无 解?l1∥l2?. ABCAx?By?C?022222?2

8

A1B1?A1x?B1y?C1?0

? (2)?有唯一解?l1与l2相交?. ABAx?By?C?02222?2

?A1x?B1y?C1?0A1BC

(3)?有无穷解?l1与l2重合??1?1.或

A2B2C2?A2x?B2y?C2?0

A1A2

?B1B2

,且C1?C2

5.巧设直线方程:

①过两点(x1,y1),(x2,y2)的任意直线:(y?y1)(x2?x1)?(y2?y1)(x?x1); ②过点P(x0,y0)的直线:A(x?x0)?B(y?y0)?0(A?B?0)或y?y0?k(x?x0); ③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Ax?By?m?0(m?C)或y??(B?0,m?C)

④与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Bx?Ay?m?0或y?

BA

x?m(A?0)

ABx?m;

⑤过直线A1x?B1y?C1?0与A2x?B2y?C2?0的直线:A1x?B1y?C1??(A2x?B2y?C2)?0(不表后直线);

简单的线性规划

基本知识:

1.平面区域的判断 设直线l:Ax?By?C?0

①若A>0,则Ax?By?C?0表示l右半平面区域; 则Ax?By?C?0表示l左半平面区域.

(同正右方,否则左方)

②若B>0,则Ax?By?C?0表示l上半平面区域; 则Ax?By?C?0表示l下半平面区域.

(同正上方,否则下方)

2.线性规划

①线性约束条件:对于变量x,y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y的一次不等式; ②目标函数:欲达到最值所涉及的变量x,y的解析式Z=f (x,y)称? ③线性目标函数:当解析式Z=f (x,y)是x,y的一次式时? ④线性规划: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的最值问题?

9

⑤可行解:满足约束条件的解(x,y)?

⑥可行域:由所有可行解构成的集合?

⑦最优解: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值的解?

⑧整点的求法:

⑨目标函数的斜率为正、为负时的区别:

曲线与方程

基本知识:

1.曲线的方程,方程的曲线

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看着适合某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

(1) 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f(x,y)?0的解;(纯粹性)

(2) 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完备性)

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图形)

2.若曲线C的方程是f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x,y)?03.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坐标为M(x,y).

(2)写出适合条件p的点M的集合P?{Mp(M)};(可据情省略)

(3)用坐标表示条件p(M),列出方程f(x,y)?0;

(4)化方程f(x,y)?0为最简形式

(5)证明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可省略)

圆的方程

基本知识:

1.圆的定义:平面内与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是圆. 定点就是

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定长就是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2.圆的方程:

①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圆心在C(a,b),半径为r

10

②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A.化为标准方程 (x?

D2

)?(y?

2

E2

)?

2

D?E

4

22

?4F

B.圆心坐标为(?

D2

,?

E2

),半径r

?

12

D

2

?E

2

?4F?0.

C.方程Ax2?Bxy?Cy

2

?B?0?

?Dx?Ey?F?0表示圆??A?C?0

?22

?D?E?4AF?0

③ 圆的参数方程

?x?rcos??y?rsin?

A.圆x2?y2?r2(r?0)的参数方程为?

(?是参数)

?x?a?rcos?

(?是参数)B.圆(x?a)?(y?b)?r的参数方程为?

y?b?rsin??

2

2

2

2.点、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① 点在圆内、上、外; ② 直线与圆相离、切、交;

③ 圆与圆相离(内离和外离)、切(内切和外切)、交; 3.巧设与圆有关的方程:

若直线l:Ax?By?C?0,圆C:x2?y2?Dx?Ey?F?0

圆C1:x2?y2?D1x?E1y?F1?0,圆C2:x2?y2?D2x?E2y?F2?0(圆C、C1、C2均存在)

① 过直线l和圆C交点的圆系方程为:x2?y2?Dx?Ey?F??(Ax?By?C)?0 ② 过圆C1和圆C2交点的圆系方程为:

x?y?D1x?E1y?F1??(x?y?D2x?E2y?F2)?0(不含C2

2

2

2

2

11

过圆C1和圆C2交点的直线(公共弦)方程为:

(D1?D2)x?(E1?E2)x?(F1?F2)?0

第三章 圆锥曲线

椭 圆

基本知识: 椭圆的一般式: mx

2

?ny

2

?1(m?0,n?0,m?n)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12

双曲线

基本知识:双 曲 线(一般式:mx

2

?ny

2

?1(mn?0))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13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抛物线

基本知识:

(一)定义: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动点(即比值为离心率e?1)的轨迹叫做 (二)相同点:

1.①p越大的开口越大;②没有渐进线; ③开口向右时,通径坐标(

p2

,?p),通径长=2p;

2.过焦点的直线AB与抛物线相交,且与x轴、y轴均不平行时,设直线AB的斜率为k,

?y2?2px由?

?py?k(x?)?

2?

消去y得kx?(kp?2p)x?

222

kp4

22

?0,

消去x得y2?

p

2

2pk

y?p?0,有

2

①x1?x2?; x

4

1

?x2?

k

2

p?2pk

2

2

;②y1?y2??p(定值); y

1

?y2?

2pk

③焦点弦长=x1?x2?p

?

2psin

2

(若直线AB的倾角为?),?

?

?90

时为

通径;④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

14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⑤抛物线的焦点弦中通径最短; ⑥若焦点弦被焦点分成m,n两部分,则

1m

?

1n

?

2p

(定值);

⑦焦点弦为直径的圆与准线相切;焦半径为直径的圆与y轴相切; ⑧A'F?B'F;

⑨若M为A'B'中点,则MF?AB

⑩梯形AA'B'B中,两对角线AB'与BA'交于抛物线顶点。 3.巧设: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时可设为y2?ax(a?0);

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时可设为x2?ay(a?0)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15

更多相关推荐: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大全(必修)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必修)第1章空间几何体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1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往后侧视图:从左往右俯视图:从上往下22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

高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第二学期理科数学总结一、导数1、导数定义:f(x)在点x0处的导数记作;2、几何意义:切线斜率;物理意义:瞬时速度;3、常见函数的导数公式: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4、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5、…

高中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课时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2一般的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3集合的中...

高二数学(上)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直线与圆: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轴重合或平…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直线与圆: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轴重合或平行时,规…

高二数学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大纲版)

高二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不等式单元知识总结一、不等式的性质1.两个实数a与b之间的大小关系2.不等式的性质(4)(乘法单调性)3.绝对值不等式的性质(2)如果a>0,那么(3)|ab|=|a||b|.(5)|…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解析几何直线的方程基本知识1直线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略2直线的倾角直线与x轴正向所成的最小正角3直线倾角与斜率k关系ktany2y1090x2x1表示当k0时arctank当k0时arctankpaiarct...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直线与圆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l如果把x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l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重合或平行时规定...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大全(必修)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必修)第1章空间几何体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1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往后侧视图:从左往右俯视图:从上往下22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

高二数学知识点小结

高二数学知识点小结一、直线与圆: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轴相交的直线,如果把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与轴重合或平行时,规…

Le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二数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一直线与圆1直线的倾斜角的范围是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对于一条与x轴相交的直线l如果把x轴绕着交点按逆时针方向转到和直线l重合时所转的最小正角记为就叫做直线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重合或平...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大全

高二数学知识点总结大全(必修)第1章空间几何体1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1三视图:正视图:从前往后侧视图:从左往右俯视图:从上往下22画三视图的原则:长对齐、高对齐、宽相…

高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