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DL 5427-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 5427-20xx

时间:2024.4.27

ICS 27.100

P 60

备案号:J925—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 5427—2009

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

内容深度规定

Regulation for content and depth of primary design

document of fossil fuel power plants

2009-07-22发布

2009-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能源局

发 布

目次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总则

4 初步设计说明书

4.1 总的部分

4.2 电力系统部分

4.3 总图运输部分

4.4 热机部分

4.5 运煤部分

4.6 除灰渣部分

4.7 电厂化学部分

4.8 烟气脱硫工艺部分

4.9 电气部分

4.10 仪表与控制部分

4.11 信息系统及安全防护部分

4.12 建筑结构部分

4.13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

4.14 水工部分

4.15 环境保护部分

4.16 水土保持部分

4.17 消防部分

4.18 劳动安全部分

4.19 职业卫生部分

4.20 节约资源部分

4.21 施工组织大纲部分

4.22 运行组织及电厂设计定员部分

4.23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4.24 工程概算

5 初步设计图纸目录

5.1 总的部分

5.2 电力系统部分

5.3 总图运输部分

5.4 热机部分

5.5 运煤部分

5.6 除灰渣部分

5.7 电厂化学部分

5.8 烟气脱硫工艺部分

5.9 电气部分

5.10 仪表与控制部分

5.11 信息系统及安全防护部分

5.12 建筑结构部分

5.13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

5.14 水工部分

5.15 环境保护部分

5.16 水土保持部分

5.17 消防部分

5.18 劳动安全部分

5.19 职业卫生部分

5.20 施工组织大纲部分

6 初步设计计算书

6.1 总图运输部分

6.2 热机部分

6.3 运煤部分

6.4 除灰渣部分

6.5 电厂化学部分

6.6 烟气脱硫工艺部分

6.7 电气部分

6.8 建筑结构部分

6.9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

6.10 水工部分

6.11 消防部分

7 专题论证报告

附录A(资料性附录) 初步设计卷册目录

附录B(资料性附录) 初步设计卷册内容

条文说明

前 言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xx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1093号)的要求进行制订的。

本标准在总结原电力工业部发布的DLGJ 9-1992《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使用经验基础上,结合目前我国对火力发电厂项目初步设计工作的要求编制。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军、安永尧、张晓江、刘明秋、丁新良、钟晓春、阎欣军、杨攀峰、刘俊义、刘欣、胡军、唐科岐、郑惠民、袁萍帆、张晔、杨月红、程春峰、赵春莲、敖凌云、黄从新、杨平正、唐燕萍、姚友成、马继军、高文丽、陈开如。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原DLGJ 9-1992《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作废。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的意见或建议反馈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北京市白广路二条一号,100761)。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内容深度。

本标准适用于单机容量125MW及以上燃用固体化石燃料,采用直接燃烧方式的新建及扩建火力发电厂的初步设计,125MW以下机组及改建工程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 2893 安全色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12145 火力发电机组及蒸汽动力设备水汽质量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J 87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

GB 50229-2006 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

DL 5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32 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程

DL/T 5044 电力工程直流系统设计技术规程

DL/T 5054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DL/T 5068 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53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设计规定

DL/T 5222 导体和电器选择设计技术规定

DL/T 5366 火力发电厂汽水管道应力计算技术规程

DL/T 5375 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3 总则

3.0.1 政府主管部门对项目批准或核准的文件以及审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主要依据,设计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其中所规定的各项原则,并认真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

3.0.2 设计必须准确掌握设计基础资料。设计基础资料若有变化,应重新取得新的资料,并对设计内容进行复核与修改。

3.0.3 电力设计院是电厂的总体设计院,对电厂工程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整体性以及各设计单位之间的配合协调负有全责,并负责组织编制和汇总项目的总说明、总图和总概算等内容。 3.0.4 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 确定电厂主要工艺系统的功能、控制方式、布置方案以及主要经济和性能指标,并作为施工图设计的依据;

2 满足政府有关部门对初步设计专项审查的要求;

3 满足主要辅助设备采购的要求;

4 满足业主控制建设投资的要求;

5 满足业主进行施工准备的要求。

3.0.5 送审的初步设计文件应包括说明书、图纸和专题报告三部分;说明书、图纸应充分表达设计意图;重大设计原则应进行多方案的优化比选,提出专题报告和推荐方案供审批确定;设计单位在进行多方案优化时宜采用三维设计等先进设计手段。计算书作为初步设计工作的主要内容,在本规定中对于内容深度也有明确要求。

3.0.6 工程中应积极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初步设计文件应详细说明所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优越性、经济性和可行性。

3.0.7 初步设计概算应准确反映设计内容,深度应满足控制投资、计划安排及基本建设贷款的需要。

3.0.8 初步设计说明书和专题报告表达应条理清楚、内容完整、文字简练,图纸表达清晰完整,符合电力行业制图规定。所有文件签署齐全、印制质量良好。

3.0.9 初步设计文件上报送审时,设计文件内容应完整、齐全,勘测部分及外委项目的全部文件也应一同上报。

3.0.10 初步设计文件组卷参见附录A和附录B的要求。

4 初步设计说明书

4.1 总 的 部 分

4.1.1 概述

1 概述发电厂的性质、规模、投资方、投资构成、投运期限和发电厂在地区电力系统中的作用等有关结论意见;应说明电厂的运行方式和年利用小时数。

2 应说明初步设计的设计依据,主要包括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其批准文件(包括审查会纪要)、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环境影响报告书、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水资源评价报告、安全预评价报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地质灾害评价报告书、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书、铁路专用线、码头及大型防洪堤等设计和审批文件(包括这些文件的名称、文号、签发单位和日期)。如果是热电厂,还应有城市供热规划和热电联产规划的批复文件。

3 应说明设计的内容、范围、与外部协作项目及设计分工界限。

4 对扩建或改建电厂工程,应简述原有部分情况及与本工程的衔接和配合问题以及目前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4.1.2 厂址简述

1 应说明厂址自然条件及建厂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建设场地、交通运输、地震地质、水文气象、电厂煤源、供水水源、出线走廊、储灰场等。

2 应说明厂址与城市总体规划、供热规划(热电厂)、乡镇体系规划以及邻近工业企业和村庄的关系。

3 应说明电厂厂区、厂内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区、铁路专用线、厂外道路、补给水管线、储灰场、厂外输煤(灰)皮带等所用面积、用地性质以及电厂总占地面积等。

4 当某些厂址条件与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有变化时,应进一步复核。

4.1.3 电力负荷、热力负荷及发电厂容量

1 应说明电力及热力负荷的数量、参数、性质及负荷一览表。

2 应说明电厂的规划容量、分期建设规模及本期工程规模和投产日期。

4.1.4 主要设计原则及方案

1 结合建厂条件,应提出该工程的设计特点和相应的措施。

2 应提出总体规划要求和重大设计方案的论证比较。

3 应概要说明各专业主要系统的设计原则、技术方案的论证与比选结果。

4 应说明主要设备的确定情况及主要辅机的选型情况。

5 应说明厂区布置格局及特点,功能分区(主要生产、辅助、附属建筑物)的位置。

4.1.5 节约资源措施

1 应说明工艺系统和设备材料选择等方面采取的节能措施。

2 应说明采取的节约用水措施。

3 应说明节约用地的措施。

4 应说明采取的节约原材料的措施。

5 提出通过上述措施后的煤耗、厂用电率、水耗等有关指标并与要求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6 对热电厂进行总热效率、热电比和热化系数进行分析。

4.1.6 环境保护措施

1 应说明该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结果以及与环境保护、综合利用有关的设计基础资料,对扩建电厂应说明原有电厂的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2 应说明该电厂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污染现状、与厂址有关的烟气扩散条件以及对电厂烟气特征污染物排放状况的控制措施和对电厂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分析。

3 应说明含油、含酸、含碱以及其他有害物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措施以及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4 应说明灰、渣和石膏治理(包括向灰场排放、综合利用以及灰场排水)措施以及对环境影响的分析。

5 应说明噪声防治措施和预期效果。

6 应简述厂区及灰场绿化规划。

4.1.7 水土保持措施

1 应说明水土流失和保持的现状以及存在的水土流失问题。

2 应说明电厂建设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的影响。

3 应说明设计中对水土流失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4.1.8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 应说明设计在防火、防爆、防尘、防毒、防化学伤害、防机械伤害、防噪声及防振、防电伤、防寒及防暑、防坠落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2 对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采取的措施进行综合评价,并简述预期达到的效果。 3 设计中根据该工程特殊情况应采取的其他特殊劳动安全及职业病防治措施。

4.1.9 运行组织及设计定员

1 应说明该工程的运行组织及设计定员的编制依据和编制原则。

2 应说明该工程设计总定员指标。

3 应说明该工程启动运行需注意的特殊问题。

4.1.10 工程标识系统编码说明

应说明该工程标识系统编码设置的总体原则,包括范围、深度以及执行的标准。

4.1.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 设计性能指标。

全厂热效率 %

发电标准煤耗 (g/kWh)

全厂厂用电率 %

供电标准煤耗 (g/kWh)

每百万千瓦容量耗水量 m3/(1GW·s)

对供热式机组的热电厂,应增列供热标准煤耗、供热厂用电率、总热效率、热电比指标。 2 总布置指标。

总用地面积 hm2

厂区用地面积 hm2

每千瓦占地面积 (hm2/kW)

建筑系数 %

场地利用系数 %

土石方工程量

挖方工程量 m3

填方工程量 m3

厂区绿地率 %

每千瓦主厂房容积 (m3/kW)

每千瓦主广房面积 (m2/kW)

3 耗材指标。

发电工程每千瓦钢材消耗量 (t/kW)

发电工程每千瓦木材消耗量 (m3/kW)

发电工程每千瓦水泥消耗量 (t/kW)

电缆量 km

动力电缆 km

控制电缆 km

4 工程投资指标。

发电工程静态总投资 万元

发电工程静态单位造价 (元/kW)

发电工程动态总投资 万元

发电工程动态单位造价 (元/kW)

4.1.12 技术创新措施

1 根据工程特点,应提出创优项目及预期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

2 根据工程具体条件,应简述对某些设计原则和重大设计问题进行的专题论证报告项目和结论意见。

3 应简述在工程所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情况。

4 为提高工程质量,应简述本工程采用的设计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以及设计手段。

4.1.13 存在问题及建议

1 应简述初步设计应具备的文件与协议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 应简述主设备设计资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3 应简述煤源、水源、灰渣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4 应简述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4.1.14 附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

——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的审查意见;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意见;

——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批复意见;

——水资源评价报告的审查意见;

——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审查意见;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审查意见;

——地质灾害评价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地震评价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热电厂城市供热规划和热电联产规划的批复文件;

——铁路专用线、码头及大型防洪堤等审查文件;

——业主对于燃料的全分析资料的确认意见;

——业主对于水质全分析资料的确认意见;

——征用土地协议,可包括厂区、厂内行政管理和生活服务设施区、铁路专用线、灰场、灰管、进厂道路、厂外水工建(构)筑物、运煤码头用地及供热管网用地等;

——燃料供应协议(包括燃、点火用油或气);

——水源、水量及有关防洪、排水、航运、灌溉等协议;

——铁路专用线接轨协议;

——外委设计单位的设计分工协议;

——灰、渣、石膏等副产品综合利用协议;

——有关航空、航运要求的协议;

——有关文物保护方面的协议;

——有关厂址压有开采价值矿藏的协议;

——铁路大件运输的协议;

——对热电厂应有供热负荷、生产回水量及水质要求的协议;

——脱硫吸收剂成分确认和供应协议、脱硝反应剂成分确认和供应协议。

4.2 电力系统部分

4.2.1 电厂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1 简述与该工程有关的现有系统概况。

2 简述该工程所在地理位置、规划容量与设计分期容量的划分。

3 简述该工程在系统中作用和地位。

4.2.2 电力需求预测及电力电量平衡

1 列出全系统或地区系统设计水平年逐年与展望水平年电力电量增长水平,简述负荷特性及重要负荷的分布情况,说明该工程近期负荷增长情况。

2 简述系统电源发展规划,说明已确定建设的电源项目及进度安排,提出设计水平年逐年与展望水平年可能投产的其他电源项目。

3 进行全系统或地区系统设计水平年逐年和展望水平年电力电量平衡,校核该工程的合理建设进度,说明该工程本期设计容量的送电范围。

4 确定该工程的设计年利用小时。

4.2.3 电厂接人系统方案

1 简述与该工程有关的电网发展规划,说明该工程近区已确定建设的电网项目及进度安排,设计水平年可能投产的其他电网项目。

2 根据该工程接入系统设计的评审意见,说明该工程接入系统的电压等级,各级电压出线回路数、方向及落点。

4.2.4 电气主接线

1 根据该工程规划容量、分期设计情况,供电范围、近区负荷情况,出线电压和出线回路数,系统安全运行对电厂的要求,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对该工程主接线提出要求。

2 根据该工程接入系统设计的电气计算结果,确定该工程是否装设并联电抗器。 3 必要时根据该工程次同步谐振专题研究报告,说明限制次同步谐振的措施。

4 对下列主要电气设备参数提出要求:

主变压器和联络变压器的主要电气参数及中性点接地方式。

发电机组调峰能力和快控的要求。

发电机组额定功率因数和进相能力。

校核各级电压母线短路电流,必要时提出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必要时对发电机组励磁方式应提出要求。

高压并联电抗器及中性点小电抗器的参数要求。

对超高压配电装置同塔线路侧接地开关开合线路感应电流的能力要求。

4.2.5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1 简述与该工程有关的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的现状。

2 根据该工程接入系统设计及该工程在系统中的地位,按照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确定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

1)线路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构成原理、套数、性能要求、组屏方式及通道要求。

2)母线保护的构成原理、套数、性能要求和组屏方式。

3)线路重合闸配置方式。

4)断路器保护(包括断路器失灵保护,非全相保护)的配置。

5)短引线保护的配置。

6)远方跳闸保护的配置。

3 根据接入系统设计及安全自动装置专题设计,提出该工程安全自动装置的配置方案。 4 根根工频过电压计算结果,需要装设工频过电压保护时,应确定其性能及要求。 5 确定该工程应装设故障录波、故障测距装置或其他类型的故障自动记录装置的配置。 6 确定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子站的设置、功能及通道要求。

7 与相关专业间配合的有关内容。

4.2.6 系统调度自动化

1 简述该工程有关的系统调度自动化现状。

2 说明该工程主设备及各电压等级出线的调度从属关系。

3 根据调度关系和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说明该工程的远动信息内容。

4 根据系统调度自动化对电厂远动功能和远动信息内容的要求,提出远动设备的数量和配置要求。

5 提出所需远动通道的种类、数量、速率和质量要求,确定该工程远动信息的传送方式。

6 根据接入系统设计或电网AGC的要求,提出该工程参加自动控制的方式,对机炉的响应能力、调整范围的要求,明确设备的配置及远动设备与机炉控制装置的接口。

7 根据接入系统设计或电网AVC的要求,明确相应设备的配置及与机组的接口要求。 8 明确关口计量及考核点,提出关口计量装置(主要包括计量用的CT、PT、电能表、专用计量屏柜等)和电能量远方终端配置方案。

9 根据系统对电厂的要求,提出该工程同步向量测量系统的组成及功能要求。

10 说明发电厂报价辅助决策系统功能、软硬件配置方案、技术要求。

11 说明接入方案、调度数据网设备配置及组网方案。

12 说明与网络安全防护相关的安全防护方案及设备配置。

13 应提出远动设备电源要求。

14 当该工程接入系统需在有关调度端配置接口设备时,说明其设备类型、数量及投资。需在该工程分摊投资的系统调度自动化项目,说明其投资分摊的依据及数额,并简述该项目有关内容。

4.2.7 系统通信及厂内通信

1 系统通信。

1)简述与该工程有关的系统通信现状及该工程在通信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

2)调度关系。

3)提出系统信息种类、各类信息对传输通道的数量和技术的要求。

4)根据接入系统设计和各类信息对传输通道的要求,说明该工程的通信方式及对通信设备的要求。

5)提出电力线载波通信设备要求、收发信频率和结合相安排。

6)需要在该工程分摊投资的系统通信项目,说明其投资分摊的依据及数额,并简述该项目有关内容。

7)说明系统通信对本厂的要求。

2 厂内通信。

1)说明厂内(或厂区外)通信方式及电源选择。

2)说明全厂通信设施布置及特殊要求。

3 机房及电源要求。

1)根据该工程系统通信及厂内通信设备配置,提出通信电源的型式、电压、容量以及回路数等要求。

2)根据该工程系统通信设备及厂内通信配置和系统发展情况,提出通信机房、机房动力环境监视系统及建筑种类、面积等要求。

4.3 总图运输部分

4.3.1 概述

1 工程概况。

1)应说明电厂厂址的具体位置及距主要城镇的距离,厂址的地形与地质条件、可利用场地面积等。

2)应说明电厂属新建或扩建项目及该(期)工程建设规模。

3)应说明该工程正式开工建设、计划机组投产的日期。

4)扩建项目应简述老厂装机容量、建成投产时间、厂区布置格局、主入口布置、厂区用地面积、厂区征地面积。

5)应说明厂址拆迁建筑和设施情况。

6)根据水文、气象、工程地质等报告,应描述设计采用的数据,包括地震基本烈度(°)、建筑场地类别(类)、边坡坡率、地基承载力(fak)、压缩模量(Es)、土壤内摩擦角(?)、土壤黏聚力(C)、冻土深度(cm)、1%(0.5%)高水(潮)位(m)、1%山洪流量(m3/s)、1%(历史最高)内涝水位(m)、年最低气温(℃)、年最高气温(℃)、风压值(hPa)、风速值(m/s)、年降水量(mm)、夏季和冬季及全年盛行风向等。

2 设计依据。

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

2)工程可研报告及审查意见。

3)规程、规范:国家、行业有关规程、规范及规定。

3 可研审查意见及主要设计原则。

1)应描述可研报告审查意见中本专业的有关内容。

2)应说明初步设计确定的本专业主要设计原则。

4 工程特点及总图专业重点研究问题。

应描述该工程布置的特点和该工程需重点研究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5 设计范围、分工及接口界限。

应说明该工程设计范围、设计分工、外委设计项目及接口界限。

4.3.2 全厂总体规划

1 厂址与邻近城镇、工业企业的关系。

应说明厂址与城市总体规划和乡镇体系规划、附近工业企业和村庄的关系;矿口电厂应说明电厂与煤矿的关系(如是否实行煤电一体化或煤电联营)。

2 厂区规划。

1)应说明电厂该(期)工程建设规模和规划容量;

2)应说明厂区该(期)工程建设用地面积和规划容量用地面积、土地利用现状与类型;

3)应说明厂区布置纵轴方位,厂区建筑坐标与测量坐标的关系,主厂房固定端、扩建端的朝向。当为直接空冷机组时,应特别说明当地高温和夏季的风向与风速对厂区方位的影响。应说明厂区位置与活动性大断裂和矿区边界之间的安全距离。应说明厂区主入口设置位置和进厂方式。

3 电厂出线及出线走廊规划。

1)应说明电厂出线电压等级及回路数。

2)应说明电厂出线朝向、出线走廊规划及其宽度。

4 电厂水源。

1)应说明该工程采用的冷却方式、该(期)工程建设规模和规划容量的补给水量。

2)应说明水源的位置、距电厂的距离、补给水管线的长度以及取水设施用地类型及面积。

5 电厂燃煤供应。

1)应说明电厂该(期)工程和规划容量年燃煤量及供煤的矿点。

2)应说明燃煤运输方式、运量及运输距离。

6 电厂除灰。

1)应说明设计采用的除灰方式,电厂该(期)工程和规划容量年灰、渣量,年脱硫石膏量。

2)应说明灰、渣场的位置,土地利用现状与类型,距电厂的距离,电厂该(期)工程和规划容量灰、渣堆场用地面积、库容及堆灰、渣、石膏的年限。

3)应说明设计采用的运输方式及运输距离。

4)应说明灰、渣综合利用用户和年利用量。

7 电厂防洪、排涝。

1)应说明厂址频率为1%(0.5%)高水(潮)位等标高,厂区设计地面标高及采取的防洪措施。

2)应说明厂址频率为1%山洪流量及采取的排洪措施。

3)应说明厂址频率为1%(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及采取的防涝措施。

8 厂区排水。

1)应说明厂区雨水排除方式及厂外排水管线长度。

2)应说明电厂生产和生活污水的达标排放情况及排水管线长度。

9 施工生产及施工生活区规划。

1)应说明施工生产区规划的位置及用地面积。

2)应说明施工生活区规划的位置及用地面积。

4.3.3 厂区总平面布置

1 厂区总平面布置原则。

1)应论述该工程总平面布置难点、影响总平面布置合理性的关键问题(按规划容量)。

2)应说明该工程总平面布置所遵循的原则及特点。

2 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

根据厂址建厂条件,应提出两个及以上的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优化比较。

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优化比较,主要内容应说明如下:铁路专用线进厂方位,燃料设施布置;电厂专用码头方位选择;主厂房位置和方位选择;主要生产建(构)筑物的配置和辅助、附属建筑的功能分区;厂区、厂前公共建筑的布置方式和总体规划,建筑群体平面及空间组织;厂区主要出入口位置选择、布置型式和交通组织;扩建及施工条件,厂区内外设施(如道路、管线等)协调配合;厂区总平面布置用地利用现状与类型、用地面积及拆迁情况,扩建电厂应说明老厂建(构)筑物利用及拆迁情况。

应说明根据厂区各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全厂的技术和经济比较并列表,比较主要内容应包括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特点及优缺点、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与外部建厂条件的关系、厂区用地面积、厂区土(石)方工程量、厂内铁路专用线长度、厂内道路广场面积、厂内输煤栈桥长度、厂内循环水管线长度、厂外铁路专用线和道路长度以及电厂年运行费等。方案比较可只列出各方案不同的项目。应说明根据厂区总平面布置各方案的优缺点和技术经济比较结果,提出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推荐意见。

3 厂区围墙及大门。

1)应说明厂区围墙(围栅)采用的结构型式、高度及工程量。

2)应说明厂区大门(围栅门)采用的结构型式、高度及工程量。

4 厂区道路及广场地坪。

1)应说明厂区道路采用的路面结构型式、宽度、面积及工程量。

2)应说明厂区广场地坪采用的铺砌型式、面积及工程量。

5 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及厂区用地分析。

1)应说明厂区总平面布置采用的节约集约用地措施,包括厂区管线及沟道节约集约用地措施。

2)应按该(期)工程和规划容量分别列出厂区用地面积,并与《电力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指标》规定的用地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列表)。

4.3.4 厂区竖向布置

1 厂区竖向布置型式。

1)应说明结合自然地形、地质条件,厂区竖向布置采用的型式(平坡式、阶梯式、混合式)、厂区各功能区域设计标高、台阶的划分和场地设计坡度。

2)应说明厂区主要建(构)筑物和次要建(构)筑物室内、外设计高差的确定,主要建(构)筑物室内零米标高的确定。

2 厂区场地排水。

应说明厂区地表雨水采用的排水方式。

3 厂区挡土墙、护坡。

应说明厂区挡土墙、护坡采用的结构型式,跨越挡土墙及护坡的交通联系设置坡道和踏步,挡土墙、护坡工程量。

4 厂区土(石)方计算及土(石)方综合平衡。

1)应说明厂区土(石)方采用的计算的方法,厂区挖方、填方工程量。

2)应对全厂土(石)方进行综合平衡,并说明土(石)方计算结果,内容包括厂区、施工区、厂区地表土、厂区建(构)筑物基槽余土、厂外铁路、道路路基等土(石)方工程量。应尽可能达到综合平衡,减少取、弃土场。

4.3.5 交通运输

1 电厂铁路专用线。

1)应简述厂外铁路状况和电厂铁路专用线接轨方案选择,接轨站扩建规模,电厂专用线与邻近工业站、企业站的关系;说明电厂铁路专用线的接轨站(包括有效长度、股道数和轨顶标高)、区间走行线长度以及采用的设计技术标准等。

2)应说明电厂该(期)工程和规划容量在接轨站设置的股道数量、有效长度、接轨点标高;当需要设置厂外交接站时,应充分说明其设置的原因和理由,并简述该(期)工程和规划容量在电厂交接站设置的股道数量、有效长度、轨顶标高等。

3)应说明电厂卸煤站厂内卸煤方式,该(期)工程和规划容量设计的股道数量、有效长度(按满足整列直达煤列设置)、轨顶设计标高,电厂燃煤年运量和专用线技术标准及交接方式等。

2 厂外专用道路。

1)应简述厂外公路状况,说明电厂进厂道路的引接、采用的设计标准、路面结构型式、路面宽度以及道路长度及用地面积。

2)应说明电厂运煤道路的引接、采用的设计标准、路面结构型式、路面宽度以及道路长度及用地面积。

3)应说明电厂运灰渣道路的引接、路面结构型式、路面宽度以及道路长度及用地面积。

4)应说明电厂水源地检修道路的引接、路面结构型式、路面宽度以及道路长度及用地面积。

5)应说明施工进厂道路的引接、路面结构型式、路面宽度以及道路长度及用地面积。 3 水路运输。

1)应说明该(期)工程和规划容量时的燃煤年运量及采用铁-水联运路径。

2)应说明电厂煤码头与港区规划及周围企业码头的关系,岸线长度与电厂取、排水设施的关系,煤码头的布置型式。

3)应说明电厂综合码头(包括大件、灰渣、石灰石、石膏等)的运量及布置型式。 4 皮带运输。

应说明电厂燃煤采用皮带运输的路径、长度及用地面积,电厂燃煤年运量等。

4.3.6 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

1 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主要设计原则。

应说明本阶段确定的厂区管线、管架及沟道规划采用的主要设计原则。

2 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

1)应说明厂区所有地上与地下管线、管架、沟(隧)道的走向、通道净空以及对外接口的总体规划。

2)应说明厂区主厂房A排外、主厂房固定端、炉后以及其他主要管线走廊设计宽度。

3)应说明厂区管线采用的敷设方式。

4)应说明厂区沟(隧)道采用的防排水措施。

3 特殊地区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的有关措施。

应说明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地下水地区、膨胀土地区、盐渍土地区等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的有关措施。

4.3.7 厂区绿化规划

1 厂区绿化规划的原则。

应说明厂区绿化的目的和规划原则。

2 厂区重点区域的绿化规划。

应说明厂前公共建筑、冷却塔(空冷凝汽器)、主厂房、储煤场、油库区、化学水区等重点区域的绿化规划,树种的选择。

3 厂区绿化面积及厂区绿地率。

应说明厂区绿化用地面积及厂区绿地率。

4.3.8 总平面布置的安全设计

1 应说明厂区总平面布置中的危险区域的安全设计,包括贮煤场、制(贮)氢站、液氨贮存站、助燃油卸、储、供区等可能产生重大危险设施的布置情况。

2 以表格形式给出工程推荐方案中主要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及间距。

3 以文字或图纸描述厂区各级危险区域的分布情况,说明重大危险源及重点防护区域的布置。

4 叙述工程推荐方案的厂内道路的宽度,转弯半径等与安全相关的指标及数据,介绍项目消防车道的设计和防止交通事故、车辆伤害的措施,并和DL/T 5032比较,分析推荐的总平面布置是否满足DL/T 5032有关劳动安全的有关规定。

5 介绍厂区消防管网的布置、消火栓及消防站的布置。地处城市边缘不设置专门消防队的工程项目,应给出指定消防单位的位置,并确保消防车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

6 叙述厂区出入口的布置,落实人流、物流分开的原则。

4.3.9 总平面布置的防护设计

根据GBZ 1、GB 12801、GBJ 87、DL 5000、DL/T 5032等的要求,应说明厂区主要建(构)筑物如主厂房、集中控制楼、吸风机室、除尘设备构筑物、卸煤装置及转运站、封闭式输煤栈桥、输煤隧道、屋内(外)配电装置、冷却塔、空压机房、化学水设施区、脱硫设施区和脱硝设施区之间的布置原则。

4.3.10 附件

本专业专题论证报告。

4.4 热 机 部 分

4.4.1 概述

1 设计依据。

1)应说明电厂的设计规模及规划容量,电厂性质及运行要求。

2)列出主要审批、审查文件清单,重要报告、技术规范书清单等。

3)列出专业执行的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规程和规范。

4)应说明环境及气象条件(如抗震设防烈度、海拔高度、水源、主要气象要素等)。 2 设计特点。

应说明本专业设计的主要特点,包括系统拟定、主要设备选择、主厂房布置等方面的设计特点。

3 主机规范。

应说明三大主机型号、主要技术规范及匹配说明。

4 设计范围。

应说明主厂房设计界限及所负责的辅助生产设施。若为扩建电厂,应概述原有电厂的相关系统及设施情况以及目前电厂运行、检修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应扼要说明原有电厂与本期工程的衔接及配合问题。

5 本专业可研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

应重点说明可研审查意见中要求在初设阶段论述/论证及落实的问题。

6 主要技术指标。

应说明汽轮机考核工况下的保证热耗、根据电厂运行模式计算的汽轮机加权热耗、锅炉保证效率、锅炉出口及脱硝装置出口的NOx排放量、发电标准煤耗率、厂用电率、供电标准煤耗率、机组热效率等。

对于热电厂,还应说明:总热效率、热电比、发电热效率、发电标准煤耗率、供热热效率、供热标准煤耗率、年发电量、年供热量。其中发电热效率、发电标准煤耗率分别按供热工况、纯凝工况、全年平均值提供。

4.4.2 燃料

1 应说明燃料来源、燃料种类(含油页岩、石油焦、石灰石等)、燃料供应量、两种及以上燃料混烧时的配比、设计燃料及校核燃料的常规特性数据(收到基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低位发热量、可磨性等)和非常规特性数据(磨损特性数据、氟、氯、游离二氧化硅指标等)、石灰石(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时)成分分析资料。对于燃用油页岩的电厂,还应说明其矿物质含量及其组成。

2 应说明燃料灰分特性,灰分成分及化学分析,灰熔融性温度(DT、ST、FT),灰渣黏结特性、灰的磨损特性数据、粒度分析及灰的比电阻数据。

3 应说明锅炉点火和启动锅炉所用燃料品种、成分分析资料、运输方式。

4.4.3 燃烧系统及辅助设备选择

1 燃料消耗量。

应说明每台锅炉及本期锅炉的时、日、年的燃料消耗量(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用的石灰石消耗量)。

2 燃料制备系统及辅助设备选择。

应说明系统拟定的原则,论证比较系统的型式和特点,辅助设备(特别是磨煤机)的选择及论证,列出有关计算成果表(包括热力及空气动力计算成果及设备选择)。

3 烟、风系统及辅助设备选择。

应说明系统拟定的原则,论证比较系统的特点,列出有关计算成果表(包括燃烧及空气动力计算成果及设备选择)。

4 石灰石给料系统(循环流化床锅炉)。

应说明入炉石灰石粉输送系统拟定的原则、系统组成、设备选型等,列出石灰石粉管道管径和阻力选择计算成果表。

5 床料系统及辅助设备选择(循环流化床锅炉)。

应分别说明第一次装料的床料输送系统及正常运行所需的床料补充系统的设置原则、系统组成、设备选型等,列出设备选择成果表。

6 锅炉尾部低温防腐措施。

应结合工程的燃料成分、气象条件、运行特点等说明锅炉尾部低温防腐措施的选取原则。 7 除尘器选择论证及烟囱的运行条件。

根据环境评价批复中对除尘器效率的要求及该工程的煤灰特性说明除尘器的型式选择(必要时,可专题论证)。应说明烟囱高度、烟囱个数和布置方式、出口直径、烟气流速,并说明烟囱在各运行方式下的内压分布情况。

8 燃烧系统介质流速及烟、风、煤粉等管道通流断面选择。

应说明燃烧系统介质流速及烟、风、煤粉等管道通流断面的选择依据,并列出计算结果表。

9 点火助燃系统。

应说明点火方式、点火助燃燃料系统的拟定原则、设备选择、设计容量、节油措施及油罐容量选择原则等。

4.4.4 烟气脱硝系统及设备选择

1 按预留或同期建设的特点分别说明烟气脱硝系统方案的选择原则及系统说明。 2 还原剂的选择及来源。

3 催化剂、脱硝公用系统的选择原则及系统说明。

4 预留方案的实施原则。

4.4.5 热力系统及辅助设备选择

1 热力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

应说明热力系统的主要设计原则,包括母管制、单元制的确定。

2 主要热力系统及辅助设备选择。

1)应说明系统拟定的原则及特点、方案论证结论、主要辅助设备的容量参数选择等。包括主蒸汽、再热蒸汽及旁路系统,抽汽系统,辅助蒸汽系统,给水系统,凝结水系统,加热器疏水排气系统,循环水及辅机冷却水系统,凝汽器有关系统及抽真空系统,汽轮机润滑油净化,贮存、排空系统、锅炉启动系统等。

2)应列表说明热力系统中主要管道设计参数、介质流速、管材及管径、壁厚,包括主蒸汽、再热热段、再热冷段、汽轮机旁路、抽汽、给水、凝结水、加热器疏水等管道。对直接空冷机组,应说明供货范围和工作范围,汽轮机排汽管道布置方式、管径;论述防冻措施(包括机组启动方式、汽轮机旁路系统型式选择及容量分析)、凝结水系统的除氧方式、抽真空系统设备容量等(在相应热力系统中说明)。

3)对间接空冷机组,应说明冷却系统型式、间接空冷系统供货范围和工作范围、系统特点及主要设备规范。

4)应说明厂用蒸汽汽量平衡(不包括施工用汽)情况,包括对各种机组启动、运行方式用汽点、用汽参数、用汽量、用汽时段、供汽汽源、供汽量等。当从已有电厂供汽时,应说明对已有电厂的供汽能力、蒸汽引出方式、管径选择、温度及压降计算、路径选择等。典型工况热平衡数据汇总表,列表说明主、辅设备冷却水用水量及参数。

4.4.6 厂区热网系统及辅助设备选择

1 热负荷。

对热电厂应说明热力负荷分析,包括热用户概况及热力网特点,热负荷参数(供汽、供水、回水压力和温度)及用量(采暖期、非采暖期、生活、生产、近期、远期),热负荷性质(重要性、连续性、同时率、回水率、回水品质)。

2 热网系统及辅助设备选择。

1)应说明热网首站系统拟定原则,包括加热蒸汽系统、热网循环水系统、疏水系统、补充水系统、冷却水系统以及热网补充水方式,凝结水回收方式、主要设备选择及供热系统的安全措施等。

2)应说明厂区外网热网敷设、管径选择、事故备用、对特殊用户的保证以及相应的技术经济比较。

4.4.7 系统运行方式

1 机组启动条件及启动系统。

1)应说明机组启动汽源、水源等条件。

2)应说明机组启动时厂用汽系统、冷却水和补给水系统、点火油系统、汽轮机旁路系统、润滑油系统、疏水系统、抽真空等系统的投入。

2 主辅机设备的可控性。

应说明汽轮机、锅炉及主要辅机具有的可实现控制功能的条件。

3 机组启动方式。

应说明机组的启动方式、启动参数,各种启动工况所需时间。

4 机组运行方式。

应说明机组的负荷模式,最低负荷及负荷变化运行方式、允许的负荷变化率。

5 机组停用及事故处理。

应说明机组停机后的保护及机组冷却方式;在紧急停机或停炉的事故情况下的处理措施。

6 机组安全保护及运行注意事项。

应论述锅炉安全保护、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安全功能及逻辑条件。

应说明汽轮机设备安全保护及防进水措施。

应说明主要辅机及主要辅助系统的运行注意事项。

4.4.8 主厂房布置

1 应说明主厂房设计的主要原则,柱距、跨距、各层标高的分析论证、主厂房布置格局及主要设备的布置情况。

2 主厂房布置的优化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布置方案,并对主厂房各布置方案的特点及技术经济进行论述,提出推荐意见。

3 应说明汽机房桥式吊车的选择(主要起吊尺寸,起吊高度及起重等级)、各主要辅机及炉顶检修用起吊设施的选择、电梯井的布置、汽机房及各部位的检修场地规划、起吊运输机具的路径、主厂房内维护、检修通道的设置情况等。

4 应说明脱硝装置的布置情况(按预留或同期建设的特点编写)。

5 应说明露天布置的特点及防护设施。

6 应说明厂区热网系统(包括热网首站)的布置说明。

4.4.9 辅助设施

1 辅助车间。

应说明机炉检修间、材料库、金属试验室的面积及有关设备等的确定原则,并对布置扼要说明。

2 压缩空气系统。

应说明压缩空气系统的拟定、设备选择及空压机室的布置。

3 启动锅炉房。

应说明启动锅炉的容量、参数、炉型选择以及汽水系统、煤(油)、灰、化水系统的拟定原则和设备布置情况,并说明启动锅炉房在电厂总布置的位置。

4 保温油漆。

应说明主保温材料及保护层材料的选择原则。

5 气体系统。

应说明二氧化碳系统、氢气系统、氮气系统的供气来源及系统设置。

4.4.10 节能节水方案

1 必要的辅机裕量选取说明。

2 应说明在系统拟定和设备选择方面节能措施的。

3 应说明节约用水及减少工质损失的措施。

4.4.11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1 防火、防爆。

应说明主厂房内汽轮发电机组油系统和锅炉燃油系统的防火措施。

应说明制粉系统的防火措施。

应说明压力容器与易爆装置的安全技术措施。

1)生产过程中存在易爆的主要设备名称、种类、型号、数量以及介质名称、操作压力与温度等情况及其危害程度。

2)针对上述情况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锅炉防爆措施(包括火焰监测及灭火保护设施)。压力容器防爆措施。制粉系统防爆措施。防爆门爆破时,会引起火灾、危及人身安全时,应说明考虑防爆门的安装方向或采取其他隔离措施。

2 防尘、防毒、防化学伤害。

凡产生粉尘、毒气、化学伤害的场所,在设计时应按GBZ 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执行,并对有害程度应予说明。

防尘设计原则及措施。

1)设计燃料、燃料的表面水分、燃料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燃料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等。

2)制粉系统清仓检修时,防止煤粉飞扬采取的措施。

应说明其他可能产生有毒或有害烟尘工作场所的防护措施(例如:汽轮机隔板喷砂防尘措施、抗燃油防毒措施等)。

3 防机械伤害和其他伤害。

应说明事故时为安全撤离现场工艺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回转机械及可能伤害人体的机械设备,应说明装有防护罩或采取其他防护设施。 4 防暑、防寒、防潮。

热力设备、管道的保温隔热方式及措施。

5 防噪声、防振动。

应说明设备噪声的防治措施。

应说明对噪声超标场所采取的措施。

6 其他安全措施。

应简述主要工作场所的检修、起吊机械及各种减轻体力劳动的安全操作设施。

4.4.12 存在问题及建议

1 应说明在本设计阶段在主机资料、设计依据、布置等方面假设资料设计的情况(如有)或需要进一步落实的问题。

2 根据下阶段深化设计的需要,希望业主方补充提供的原始资料、核实的外部条件或调研的提议等。

4.4.13 附件

1 本专业对外所签订的协议项目。

2 专题论证报告(主厂房布置、系统优化、设计参数选择、材料选择及设备选型等)。 3 锅炉设备热力及空气动力计算数据表。

4 汽轮机设备典型工况热平衡图(含THA、TMCR、TRL、VWO和供热额定工况)。

4.5 运 煤 部 分

4.5.1 概述

1 主要设计依据与原始资料。

1)应说明项目核准批复、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查意见、设计合同中有关燃料输送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技术条件,电厂本期建设规模和远期规划容量的情况。

2)应说明燃用燃料品种、混合要求、燃料分析资料。

3)按已核准的装机容量以及需要提前考虑的后期装机容量,列表说明锅炉的设计燃料和校核燃料的小时、日、年消耗量,并注明锅炉的日、年运行小时数。对于扩建工程,应列出已投运机组的燃料消耗量。

4)应说明燃料输送系统的设计范围。对于煤电联营电厂,应说明与矿区的设计分界线。

2 厂区自然条件。

应说明厂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特点、气象资料(最高、最低气温、最大风速、平均风速、全年平均降雨量、最大积雪深度、冻土深度等),并对厂区地形特点进行描述。

3 燃料厂外运输方式。

1)铁路运输时,应说明燃料装载和供应情况,厂外运输车辆编组和运距,燃料的交接方式。采用公路运输时,应说明各矿点的情况,公路的等级、运距,采用运输车辆的吨位及车辆的归属情况。

2)水路运煤时应说明设计船型、码头长度及泊位、吞吐量、卸船设施等。说明码头来料与电厂的分界线及交接方式。

3)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运输时,应说明矿区的分界点、供应点给料方式及缓冲设施,输送机路径,运输距离,沿途地貌和电厂的交接方式和运行管理方式。

4)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应说明石灰石的运输方式及运输车辆。必要时,应进行运输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4 原有输煤系统介绍及与本期的关系。

对于扩建电厂,应简述原有燃料输送系统的主要设备规范及实际运行情况,并说明扩建部分与原有系统的关系及衔接方式,改造内容及施工过渡措施。

5 本期工程运煤系统主要设计原则。

1)对新建电厂,应说明本期运煤系统与本期机组和扩建机组的对应关系,必要时应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

2)对扩建电厂,应说明原有运煤系统是否具备向本期机组供煤的条件,必要时应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

4.5.2 卸煤装置

1 铁路运输应说明卸煤方式、运煤车型、厂内调车方式、一次进厂煤车辆数(整列、半列)、日进车最大节数及日进厂列车数,是否自备机车及车皮,厂内专用铁路线的配置情况,有无辅助卸煤手段等。

2 火车缝式煤槽方案应说明煤槽的结构型式(单沟、双沟)、有效长度,一次卸车数量,受料槽的容量及出口给煤设备的出力。

3 翻车机方案应说明翻车机和辅助设备的选型、小时翻车次数,空、重车停放线的有效长度及辅助配线情况,煤箅型式、有无清箅设备、受料斗的下部给煤设备的型式、出力。

4 汽车来料应说明卸车方式、运输车型及吨位,日最大来煤量及最大进厂车辆数。汽车卸煤沟的车位数、运行方式、每档跨度、有效长度、汽车卸煤沟的接卸容量、有无卸车设备、是否考虑推煤机进入。应说明每个车位的年卸煤能力、煤槽出口给料设备及出力。

5 应说明严寒地区来料的防冻、卸冻煤的能力、冻煤处理方式等。

6 必要时应说明其他燃料的卸车方式。

7 必要时应说明接卸装置选型的技术经济比较。

4.5.3 带式输送机及运行方式

1 带式输送机系统。

1)应说明输送设备的型式、规范、系统出力、备用量、每班运行小时数、交叉点和运行切换方式。

2)应说明贮煤场前、后输送机系统的选型原则和运行方式。

3)应说明煤仓层的卸料方式。

4)应说明栈桥封闭方式。

2 运行方式。

应简要说明燃料输送系统的主要运行方式。

4.5.4 贮煤场及其设备

1 应说明煤场的布置方式(包括汽车煤场、斗轮机煤场、全封闭圆形煤场、圆筒仓等)、煤场的容量,存煤天数,多雨地区电厂存放干煤的设施和能力。当燃用多种燃料时,应对分堆存放进行描述。

2 应说明煤场机械的型式、堆取料能力、备用手段及辅助设施。

3 燃用易燃煤时,应说明防止和消除自燃的措施和手段。

4 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应说明石灰石在厂内的堆放情况。

5 必要时应进行煤场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

4.5.5 混煤设施

1 厂内需要混煤时,应说明各煤种的情况、混煤的比例,各种煤的分贮情况。 2 应说明混煤设施及混煤方式。

4.5.6 筛碎设备

1 应说明筛碎设备(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细碎系统)在燃料输送系统设置的级数、型式、主要技术规范及其布置方式,是否设旁路等。

2 当不采用筛子时,应说明碎煤机与带式输送机系统的出力匹配关系。

3 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应说明石灰石筛碎系统(如有)的设置情况,包括主要工艺、设备型式、主要规范、布置型式、辅助设备等。

4.5.7 运煤系统的控制方式

1 应说明燃料输送系统控制方式。

2 说明翻车机、斗轮机的控制方式及其与燃料输送系统控制室的联系。

3 应说明燃料输送系统中设置工业电视摄像头的监测情况。

4.5.8 运煤系统辅助设施

1 应说明除铁器和金属探测器设置的级数、型式及布置位置。

2 应分别说明入厂和入炉煤取样装置的型式、布置位置。

3 应说明燃料输送系统入厂煤计量和入炉煤计量装置的型式、校验方式及布置位置。 4 应分别说明燃料输送系统保护装置配置的种类。

5 应说明燃料输送系统各转运站、碎煤机室、翻车机室、煤仓间等主要部位起吊检修设施的设置情况。

4.5.9 运煤系统辅助建筑

1 应说明推煤机库的停车位和检修位的数量。

2 应简要说明输煤综合楼的设置及布置情况。

4.5.10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 煤尘防治。

1)应说明卸料、上料及料场堆取的防尘手段和抑尘措施以及煤场喷水抑尘及减风抑尘设施。

2)应简要说明在卸煤沟出口、转运站、碎煤机室、煤仓层等建筑物内的落料点处防尘、除尘设备的设置情况。

3)说明运煤栈桥(道)、碎煤机室、各转运站及煤仓层地面清扫方式。当煤仓层采用水力清扫时,应将防止煤水漫流和排放的措施加以说明(主要指工艺要求)。

4)说明燃料输送系统煤灰水的汇集处理方式,如沉煤池、煤泥处理、冲洗水是否回收循环使用。

2 噪声防治。

说明在燃料输送系统设备选型时,所有设备的噪声控制要求。

3 劳动安全。

1)说明燃料输送系统中所有设备在正常启停时设置声响提示的情况。

2)说明沿带式输送机两侧设置安全栏杆、事故紧急停机开关及防止误启停装置的措施。

3)说明所有转动机械设置安全护罩、带式输送机拉紧装置重锤处设置安全护栅的情况。

4)说明检修平台上、扶梯、所有吊物孔四周设置安全栏杆或盖板的情况。

5)说明带式除铁器卸铁范围内设置防护网的情况。

4.5.11 附件

1 本专业对外所签订的协议项目及内容简述。

2 本专业专题论证报告。

4.6 除灰渣部分

4.6.1 概述

1 工程概况。

应说明电厂建设规模、装机容量、机组型式、锅炉以及除尘器型式等,对于扩建工程应简述现有除灰渣系统。

2 设计依据。

审批单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他有关文件;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规程和规范。

3 主要设计原则。

1)应说明除灰渣系统、除石子煤系统拟定的主要设计原则及主要特点。

2)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应说明厂区石灰石粉输送系统拟定的主要设计原则。

3)应说明除灰渣系统用水方面的要求,包括地面水力清扫设施的设置原则。

4)应说明环保及综合利用方面对除灰系统的要求(包括除尘方式、除尘效率、灰渣输送方式、排水是否回收利用等)。

5)对扩建电厂应说明新老厂之间衔接的要求。

6)应说明是否同步建设干灰分选系统、除灰渣系统厂外运输方式的主要设计原则及主要特点。

4 设计原始资料。

1)锅炉燃料资料,包括燃料分析及灰渣成分分析资料。

2)机组年利用小时数。

3)主要工程条件,如厂址海拔高度、最高最低气温。

4)锅炉除渣装置的型式及其排渣方式。

5)除尘器的型式及其排灰方式。

6)锅炉制粉系统的型式。

7)电厂脱硫系统的型式,脱硫副产品产量,脱硫副产物的堆放方式。

8)应说明综合利用规模,用户情况及对电厂供灰的要求。

9)应说明灰场的位置、距电厂的距离和标高差、堆积容积和使用年限。

5 设计内容及范围。

1)简述本专业设计范围及有关衔接配合问题,与本专业设计有关的外委设计内容和分界线应予说明。

2)简述除灰渣系统的主要设计内容。

3)对扩建工程,应说明已有除灰渣系统的情况、存在问题、与本期除灰渣系统的关系及本期需要考虑的问题。

6 锅炉灰渣量及石子煤量计算结果(包括设计燃料及校核燃料)。

4.6.2 除渣系统

1 应说明除渣系统拟定的原则。

2 应说明除渣系统各方案工艺流程。

3 应对除渣系统各方案进行描述,包括:锅炉排渣方式、排渣周期、排渣装置出力、运行方式;炉渣的冷却方式、渣水闭式循环系统的设计;主要设备的选择,容量及数量配置,设备技术参数,主要部件的进口范围,输渣管道材质的选择;设备布置;水力除灰渣系统应列出管道规格及阻力计算成果表。

4 对除渣系统各方案进行比较,包括:除渣系统各方案技术条件论述;对除渣系统进行技术比较,包括各系统方案的占地面积、用水量;系统可靠性、先进性、工作条件,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运行维护工作量的大小等;对除渣系统进行经济比较,包括各方案的投资费用(分项开列)和年运行费用;根据比较结果提出推荐意见。

4.6.3 除石子煤系统

1 应说明除石子煤系统拟定的原则。

2 应说明除石子煤系统各方案工艺流程。

3 应对除石子煤系统各方案进行描述,包括:输送方式、运行周期及系统出力;主要设备的选择,设计参数、容量及数量配置;设备布置。

4 对除石子煤系统各方案进行比较,包括:除石子煤系统各方案技术条件论述;对除石子煤系统进行技术比较,包括各系统方案的占地面积、用水量;系统可靠性、先进性、工作条件,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运行维护工作量等;对除石子煤系统进行经济比较,包括各方案的投资费用(分项开列)和年运行费用;根据比较结果提出推荐意见。

4.6.4 厂区石灰石粉输送系统(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1 应说明厂区石灰石粉输送系统拟定的原则。

2 应说明厂区石灰石粉输送系统工艺流程。

3 应对厂区石灰石粉输送系统进行论述,包括:输送方式及周期、系统出力、运行方式;主要设备的选择,容量及数量配置;设备布置。

4.6.5 除灰系统(包括省煤器除灰和干灰分选)

1 应说明除灰系统拟定的原则。

2 应说明除灰系统各方案工艺流程。

3 应对除灰系统各方案进行描述,包括:

除尘器(包括省煤器除灰)除灰方式、运行周期及除灰系统出力。

灰库装置及其卸灰方式。

灰渣综合利用项目(包括干灰分选系统)的拟定及系统出力。

除尘器、灰库流态化装置及运行要求。

主要设备的选择,容量及数量配置,设备技术参数,主要部件的进口范围,输灰管道材质的选择。

设备布置。

除灰系统计算成果表。

4 应对除灰系统各方案进行比较,包括:

除灰系统各方案技术条件论述。

对除灰系统进行技术比较,包括各系统方案的占地面积、用水量;系统可靠性、先进性、工作条件,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对运行维护工作量的大小等。

对除灰系统进行经济比较,包括各方案的投资费用(分项开列)和年运行费用。 根据比较结果提出推荐意见。

4.6.6 除灰渣供水系统

应说明供水系统水源及供水方式,包括用水点名称、水量、水质、水压、运行方式。

4.6.7 厂外灰渣输送系统

应说明厂外灰渣输送系统(包括脱硫副产品)的拟定、设计方案论证、设备选择及布置等。

4.6.8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1 劳动安全。

除灰渣系统中所有转动机械安全护罩的设置情况;

除灰渣系统中灰库、渣库库顶、操作平台(高度大于1m)设置安全栏杆;平台、走台(步道)、升降口、吊装孔、闸门井和坑池边等有坠落危险处,应设栏杆或盖板。除灰渣系统应设有事故紧急停机开关及防止误启停装置的措施。

防烧伤措施。

2 粉尘防治。

1)灰库、渣库装车的防尘手段和抑尘措施;

2)灰库、渣库、除尘器下地面清扫方式及排污设施。

3 噪声防治。

1)除灰渣系统设备选型时,所有设备的噪声控制要求;

2)说明在除灰各控制室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灰库、渣库操作室内采取的隔音、防尘、防寒、降温设施等。

4.6.9 附件

1 设计依据中的其他相关文件。

2 专题论证报告:结合工程实际情况由设计单位具体确定。

4.7 电厂化学部分

4.7.1 概述

1 工程概况。

应说明电厂建设性质(新建和扩建等)、建设规模、厂址位置(含环境温度)、投产年、年利用小时数。扩建厂还应说明老厂建设规模、投产年、年运行小时数,并简述与扩建工程相关的化学水处理系统及容量。

热电厂应说明热负荷(近期、远期)情况。

2 设计依据。

应列出该工程的主要审查批复文件和相关设计规程规范,与本专业相关的意见内容应逐条摘录,并写出回复意见或修改情况。

3 机组型式。

应分别列出锅炉、汽轮机、发电机的主要参数和主要特点。锅炉主要参数中应包括锅炉水容积。

4 水源及水质资料。

应详细说明工程水源及使用情况,并按照DL/T 5068要求附水质全分析资料及水质全分析资料校核结论。

5 水汽质量标准。

应按照GB/T 12145,根据该工程机组参数,列出相应要求的水汽质量标准。

6 本专业设计范围。

应说明本专业的设计内容。

4.7.2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包括热网补给水系统)

1 水处理系统选择及出力确定。

说明水处理系统的设计水质和校核水质、系统选择依据和理由,介绍水处理系统工艺方案,并列出工艺流程。若为扩建电厂,简述原有水处理设施及与本期工程的衔接配合问题;若对水处理系统进行了专题论证,应注明专题论证报告名称,并叙述报告的结论意见。

应说明水处理系统的出水水质指标。

计算水处理系统出力且应有以下项目的统计数据:

1)应列出锅炉蒸发量、全厂各项汽水损失量,包括厂内汽水循环损失,锅炉排污损失,厂内其他各项损失(如采暖、卸油、燃油的加热损失等),对外供汽供水损失、热网补充水等。如水处理系统为扩建时,还应列出原有机组补水量。

2)应说明水处理系统出力,包括正常制水能力和最大制水量;如水处理系统为扩建时,应说明扩建前、后的水处理出力情况。

2 设备配置及运行方式。

应说明水处理系统主要设备的设置情况,各主要设备的连接方式,并列出主要设备规范及台数表。

应说明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控制方式及阀门、在线仪表的设置情况。

3 各辅助系统设计描述。

应说明药品的来源、运输、储存方式以及废液和废渣处理系统、空气系统的设计情况。 4 水处理室布置。

应说明水处理室的面积、跨距、厂房长度、主要房间名称,试验室、检修间、控制室等的布置情况。

应说明水处理室外设施布置情况。

应说明是否留有扩建条件。

4.7.3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

1 应说明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选择依据和理由,介绍水处理系统工艺方案,并列出工艺流程。

若对凝结水精水处理系统进行了专题论证,应注明专题论证报告名称,并叙述报告的结论意见。

2 应说明处理后的水质指标。

3 应说明凝结水参数(包括凝结水泵出口流量、温度和压力等)、精处理设备出力及运行参数、精处理主要设备规范、数量。

4 应说明与热力系统的连接方式及运行控制方式。

5 应说明再生液的来源及再生废液的处理。

6 应说明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布置。

4.7.4 冷却水处理系统

1 应说明冷却水的设计水质和校核水质、系统流量,循环供水系统还应说明蒸发损失量、风吹损失量、排污损失量、浓缩倍率。

2 提出推荐的凝汽器管道材质及其他换热器管道材质及选材依据。

3 应说明冷却水处理方案选择,包括循环供水系统的补充水处理或旁流水处理方案描述,如有专题论证报告,应注明专题论证报告名称,并叙述报告结论。若循环水系统补充水为再生水,可在“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章节详细说明,或将两章节合并。

4 应说明冷却水处理系统出力的确定。

5 说明运行控制方式、药品的来源及运输储存方式等。

6 可列表说明冷却水处理系统主要设备规范。

7 应说明冷却水处理系统设备布置情况。

8 如需通过实验研究筛选药品或确定处理工艺时,应提供试验大纲。

4.7.5 制(储)氢站

1 应说明发电机氢气系统泄漏量、氢气压力、充氢容积以及要求的氢气纯度等。 2 应说明制(储)氢设备的选择原则、控制方式以及每套制氢设备的出力、套数,或氢气汇流排配置情况,氢气储罐(瓶)的容积及数量。

3 采用外购氢气供氢的方案时,应说明氢气来源、品质和运输方式。

4 说明制氢站或供氢站布置位置、面积。

5 对于扩建工程,应叙述原有氢气系统设备情况及与本期工程的衔接配合问题。

4.7.6 热力系统的化学加药

1 说明凝结水、给水、炉水加药系统设计原则及控制方式。

2 可列表说明加药设备设计参数,包括设备规范、台数等。

3 说明布置情况。

4 如设有闭式冷却水系统加药、停炉保护加药等其他系统,也应加以叙述。

4.7.7 热力系统汽水监督和取样

应说明热力系统各取样点参数、在线仪表设置情况、取样冷却器冷却水来源及取样设备布置位置情况。

4.7.8 工业废水处理

1 应说明各类废水水质、废水量以及处理系统出水水质标准。

2 应说明各废水处理系统及废渣处理系统工艺流程。

3 应说明废水储存池容积及主要处理设备规范、处理系统设施布置情况。

4 应说明废水回用途径。

扩建工程应叙述原有废水处理系统情况及与本期关系。

4.7.9 锅炉化学清洗

应提出推荐的锅炉化学清洗方案。

4.7.10 脱硝系统还原剂储存和输送系统

应说明脱硝还原剂消耗量、还原剂储存和输送系统主要设备规范、布置情况。

4.7.11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应包括厂外来再生水及电厂内回用处理系统,应说明以下内容: 1 应说明再生水来源和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如有专题论证报告,应注明专题论证报告名称,并叙述报告结论。

2 应说明再生水深度处理水量、工艺流程及出水达到的水质。

3 应说明废液、废渣处理系统和大宗药品的消耗量、来源及运输储存方式。

4 应说明主要设备规范。

5 应说明处理设施布置情况。

6 如需通过试验研究筛选药品或确定处理工艺时,应提出试验大纲内容。

4.7.12 海水淡化处理系统(本节可与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合并说明)

1 应说明海水淡化处理系统出力确定原则,淡水需用量统计。

2 应说明海水淡化处理系统工艺流程、控制的产水水质或脱盐率。如有专题论证报告,应注明专题论证报告名称,并叙述报告结论。

3 应说明海水预处理、脱盐、加药、浓水排放等工艺。

4 应说明主要设备规范。

5 应说明处理设施布置情况。

若海水淡化系统出水仅是用于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包括热网补给水系统)的水源,可与“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包括热网补给水系统)”章节合并叙述。

4.7.13 净油处理设备

应描述净油设备配置情况。

4.7.14 化验室及仪器设备配置

应说明化学试验室的设置、使用面积(当环保和劳保试验室与化学试验室合并布置时,应一并加以说明)和主要仪器设备的配置情况。

4.7.15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1 劳动安全。

应说明设计中采取的防机械伤害、防坠落的措施。

2 噪声防治。

应说明各系统设备的噪声控制要求。

应说明控制室应采取有效的隔音措施。

3 防毒、防化学伤害设施。

电厂化学防毒、防化学伤害设施应包括以下内容:

凡储存腐蚀性介质和产生有害气体的场所(如锅炉补给水处理室、凝结水处理室、酸碱库、酸碱计量间、加药间、加氯气间及水处理等建筑物)应说明采取防毒、防化学伤害的定性措施和定量标准(包括室内应装有通风换气设备,选用工艺设备及输送管道应符合防化学伤害的要求等)。

化验室内产生有害气体场所应说明防毒、防化学伤害设施(例如设置通风柜)。 应说明液氨储存区防毒、防化学伤害要求。

4 防爆。

应说明氢气系统设计执行的标准、氢气装置防爆措施。

4.7.16 附件

1 专题论证报告。

2 相关试验大纲。

4.8 烟气脱硫工艺部分

4.8.1 概述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建设的性质、规模、机组容量、脱硫方法、脱硫容量、脱硫效率等。

煤质、燃煤量、水源、交通和灰场等与脱硫有关的内容。

对扩建工程应简述已有的相关部分。

2 设计依据。

项目核准意见、审批单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书审批意见、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意见等。 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规程和规范。

3 设计范围。

应说明烟气脱硫工艺系统及布置的设计范围及与其他相关系统的接口。

当脱硫公用系统需考虑老厂脱硫或为扩建工程预留时,应说明本期机组与其他机组的设计范围和相互关系。

4.8.2 设计基础数据及主要设计原则

1 设计基础数据。

按设计煤质、校核煤质分别列出脱硫设计参数,包括FGD进出口烟气量、FGD进出口SO2浓度、FGD进出口烟尘浓度、FGD脱硫效率、FGD进出口烟气温度、液气比、钙硫比、SO2脱除量、脱硫吸收剂耗量、副产物产量、纯度和含水率等。

2 脱硫吸收剂分析资料。

应说明吸收剂的主要特性参数。

3 脱硫用水资料。

该工程脱硫用水(含工艺用水和冲洗用水)的种类,各类水的水质和用水量。

4 工艺部分主要设计原则。

应说明采用的脱硫工艺、脱硫设计煤质含硫量的确定、脱硫效率、脱硫系统可用率等。 应说明脱硫工艺各个子系统和主要设备的设计和配置原则。

应说明脱硫装置采用或拟采用的核心技术类别和进口设备的原则。

应说明脱硫装置日利用小时数、年利用小时数。

应说明脱硫工艺装置的布置原则。

5 脱硫工艺部分设计接口。

应说明脱硫工艺部分与电厂主体系统的接口,如烟气、脱硫吸收剂、脱硫副产物、工艺水、冷却水、排水和其他废水流、压缩空气、蒸汽、各种沟道、管架、支架等。

应说明本期与老机组脱硫改造的接口或为扩建工程预留设施的接口。

4.8.3 吸收剂供应和脱硫副产物处置情况

1 吸收剂来源。

应说明脱硫吸收剂(石灰石、生石灰、消石灰、海水、氨等)的来源、数量、生产能力或供应数量、供应协议、品质或参数等。

2 吸收剂消耗量。

应分别列出吸收剂小时耗量、每日耗量和每年耗量。

3 脱硫副产物数量。

应分别列出小时数量、每日数量和每年数量,并宜简要注明脱硫副产物的特点和品质。 4 脱硫副产物综合利用。

应说明脱硫副产物的综合利用途径或临时储存措施。

4.8.4 工艺系统及主要设备

1 脱硫系统的拟定。

应按可研审查意见确定的脱硫工艺,具体论述烟气脱硫工艺(石灰石/石灰 石膏湿法、干法和海水法等)的各个子系统和主要设备、设施。

2 吸收剂系统。

应论述吸收剂系统的组成、流程。

应说明主要设备的配置情况和参数。

3 烟气系统。

应论述烟气系统的组成、流程。

应说明主要设备的配置情况和参数。

4 吸收系统。

应论述吸收系统的的组成、流程。

吸收塔的结构形式和特点。

应说明主要设备的配置情况和参数,以及有关的防腐蚀、磨损的结构要求。 5 副产物处置系统。

应论述副产物(石膏、干法脱硫灰渣、脱硫海水、硫酸铵等)处置系统的组成、流程。 应说明主要设备的配置情况和参数。

6 工艺(业)水供应系统。

应论述供应来源以及脱硫工艺(业)供水系统的组成、流程。

应说明主要设备的配置情况和参数。

7 事故排放系统。

应论述事故排放系统的组成、流程。

应说明主要设备的配置情况和参数。

8 仪用和杂用压缩空气系统。

应论述脱硫工艺空压机站的设置原则,应提出设置的数量、出力等。当不单独设置空压机站时,应说明压缩空气来源及储存设施等。

9 蒸汽系统。

应论述蒸汽的用途和系统的组成、流程。

10 物料平衡计算成果。

应列出主要的物料平衡计算结果。

11 主要设备和设施选择。

应论述烟气脱硫装置主要工艺设备和设施的选择、相关的参数等。

4.8.5 检修起吊设施

应论述烟气脱硫装置设置检修维护设施的情况。

4.8.6 保温油漆及防腐

应论述烟气脱硫装置的保温、油漆、防腐和防冻的要求和设施。

4.8.7 烟气脱硫装置布置

1 工艺布置。

应说明脱硫装置的布置原则。

应说明主要设备和设施的基本布置情况。

2 电气控制楼。

应说明脱硫电气控制楼的布置情况。

4.8.8 劳动安全及职业卫生

1 脱硫工艺过程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应根据工艺流程分析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主要有机械伤害、腐蚀与化学灼伤、高处坠落、噪声伤害和场地安全等,重点对吸收剂系统、吸收系统、事故排放系统和副产物处置系统进行分析论述。

2 防尘、防毒、防化学伤害。

工艺应考虑的必要的收尘和除尘措施。

酸性、刺激性和腐蚀性浆液的防护措施。

3 防机械伤害及高处坠落。

防机械伤害措施。

较高设备和设施防高处坠落措施。

4 防噪声、防振动。

工艺设备和管道等的防噪声、防振动措施。

5 检修安全措施。

工艺各车间和厂房内考虑检修安全的措施和设施。

6 场地安全措施。

应结合布置说明交叉施工问题,必须设置防护措施,以防止高空作业人员坠落,或高空坠落物砸伤下部作业人员。

4.8.9 烟气脱硫工艺系统运行方式

1 FGD启动。

应说明FGD投运的最小锅炉负荷。

应说明FGD的启动条件。

应说明FGD的启动顺序。

2 FGD装置正常停运。

应说明FGD正常停运的工况情况。

应说明FGD的停运条件。

应说明FGD的停运顺序。

3 FGD装置紧急停运。

应说明造成FGD紧急停运的工况及措施。

4 FGD装置负荷调整。

应说明FGD装置负荷随锅炉负荷变化时,脱硫装置的主要性能参数的改变。

5 FGD停运措施。

应说明装置停运时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4.8.10 附件

1 吸收剂供应和脱硫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协议。

2 吸收剂成分分析和测定报告。

3 脱硫工艺有关的专题论证报告。

4.9 电 气 部 分

4.9.1 概述

1 应说明整个工程与电气相关的主要系统概况。

2 应说明设计依据。

3 应说明设计范围及接口。

4 对扩建工程,应说明已建部分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4.9.2 发电机及励磁系统

1 应说明发电机主要参数。

2 应说明励磁系统主要参数。

4.9.3 电气主接线

1 应说明电厂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建设规模。本期及远期与系统连接方式和出线的要求。 2 应对主接线方案进行比较,确定各级电压母线接线方式(本期及远期),分期建设与过渡方案。对主接线在可研阶段已明确的可不进行方案比选。

3 应说明各级电压负荷、功率交换及出线回路数。

4 应说明主变压器、联络变压器台数及连接方式。对大容量变压器选用三相或单相以及运输方案。

5 应说明并联电抗器台数、接入方式及其回路设备等。

6 应说明各级电压中性点接地方式,包括变压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及其接入设备、并联电抗器中性点的接地方式及其接入设备、6kV~35kV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补偿设备的选择、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接入设备等。

7 应说明启动/备用电源的引接。对启动/备用电源的引接在可研阶段已明确的可不进行方案比选。

4.9.4 短路电流计算

1 应说明短路电流计算的依据,接线、运行方式及系统容量等。

2 列出短路电流计算结果。

4.9.5 导体及设备选择

1 应说明导体及设备选择的依据及原则。

2 应说明导体及设备的选型及规范选择。

1)导体:主母线,发电机回路母线,变压器(包括主变压器、联络变压器、启动/备用变压器、高压厂用变压器等)进出线,共箱母线,高压电缆等。对特种母线的采用应专题论述。

2)设备:主变压器、发电机出口断路器、并联电抗器、高压断路器、高压隔离开关、110kV及以上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等。

3 选用SF6全封闭电器(GIS)时,应进行论证说明。

4 应说明主要设备的动热稳定校验。

4.9.6 厂用电接线及布置

1 应说明厂用电电压等级选择及接线方案比较。

2 应说明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及其接入设备。

3 应说明厂用负荷计算及变压器选择。

4 应说明高压变频器接线方式选择。

5 应说明高低压厂用工作、启动/备用电源连接方式,设备容量,分接头及阻抗选择。 6 应对厂用电压水平进行验算,在正常各种运行方式时厂用电母线电压水平,电动机单独自启动及事故情况下成组和高低压串接等自启动时厂用高低压母线电压水平。

7 应说明厂用配电装置布置及设备选型。

8 应说明厂外部分电源的供电及接线等内容。

4.9.7 事故保安电源

1 应说明事故保安的设置方案、接线方式及设备选择。

2 应说明保安电源的设备布置。

4.9.8 电气设备布置

1 应说明电气建(构)筑物总平面布置方案比较,电气出线走廊及厂区环境对电气设备的影响(必要时加以说明)。

2 应说明高压配电装置型式选择论证及间隔配置。

3 应说明主变压器、联络变压器、并联电抗器、高压厂用变压器、启动/备用变压器、消弧线圈等的布置。

4 应说明发电机引出线及设备布置。

5 应说明高压厂用变压器及启动/备用变压器低压侧连接布置。

4.9.9 直流电系统及不间断电源

1 应说明单元控制室和升压站继电器室直流系统的接线方式及负荷计算。

2 应说明各蓄电池组、充电设备选择及布置。

3 应说明不间断电源设备选择及布置。

4 应说明直流供电方式的选择。

5 应说明远离主厂房的生产车间直流供电方式及设备选择。

4.9.10 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1 应说明单元控制室和升压站继电器室布置和电气有关部分元件的控制地点。 2 应说明主要电气元件控制、信号、测量、联锁、同期方式选择。

3 应说明元件保护和自动装置的配置原则及选型。

4 应说明发电机、升压站系统及厂用电系统电气采用的计算机监控方案、组网原则及系统配置的主要内容。

5 应说明单元控制室电气有关设备的布置。

6 应说明主要电气设备在线监测装置设置原则,包括对象、范围、功能等。 7 应说明电气计算机监测(控)系统安全防护要求。

8 应说明电除尘、输煤系统及远离主厂房的生产车间控制方式、控制地点及二次设备选型等内容。

9 应说明防止电气误操作的方案及措施。

4.9.11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1 应说明电厂主、辅建(构)筑物的防雷保护。

2 应说明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超高压系统)和防止过电压的保护措施。 3 应说明避雷器的选型与配置。

4 应说明环境污秽情况及电气外绝缘防污秽措施。

5 应说明土壤电阻率及接地装置设计的主要原则。

6 应说明接地材料选择及防腐措施。

4.9.12 照明和检修网络

1 应说明工作、事故、安全照明供电电压及照明和检修网络供电方式。

2 应说明专用照明变压器的选择、照明稳压措施及照明配电盘布置。

3 应说明检修电源的设置及供电方式。

4.9.13 电缆及电缆设施

1 应说明电缆选型原则包括绝缘材料、缆芯材料、护套材料、铠装形式等。 2 应说明厂区、主厂房电缆隧道、桥架、沟道型式选择及路径。

3 应说明电缆防火措施及阻燃电缆选用原则。

4.9.14 检修及试验

1 应说明电气检修间布置及起吊设施。

2 应说明电气试验规模、地点、主要试验设备配置原则。

4.9.15 阴极保护(需要时说明)

1 应说明阴极保护的方式选择。

2 应说明阴极保护的对象及范围。

3 应说明阴极保护的设施布置及特殊要求。

4.9.16 节能方案

1 应对电气设备必要的容量选取进行说明。

2 应对电厂在电气方面采取的节能措施进行说明。

4.9.17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1 防火、防爆。

1)应说明防火、防爆电源设计原则。

2)应说明变压器及充油电气设备的防火措施、电缆防火设计原则及其采取的防范措施、电气设施的防爆措施。

2 防电伤、防机械伤害和其他伤害。

1)应说明全厂防雷接地的设计原则及防护安全措施。

2)应说明防止电气误操作的技术措施。

3)应说明电气设备的最小安全距离,带电设备与操作人员间的隔离防护措施以及高电压对人身安全影响的防范措施。

4)应说明照明系统、保安电源及事故照明的设计情况。

5)应说明为保证安全撤离现场土建和工艺应采取的措施。

6)应说明防回旋机械对人体伤害的措施。

7)应说明防滑和防高处坠落的措施。

4.9.18 附件

本卷专题论证报告。

4.10 仪表与控制部分

4.10.1 概述

1 工程概况。

应说明电厂的性质和建设规模,对于扩建工程应简述老厂的有关情况和新老厂之间的关系。

2 主要热力系统及电气系统概况。

应说明机组的类型、容量、主要参数及主要热力系统和燃烧系统的特点以及电气系统特点。

3 本专业设计的主要特点。

应说明本专业在工程设计中的工程设计依据、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特点,包括新技术及新设备的使用。

4 范围及接口。

应说明仪表与控制设计范围、专业设计接口及分工。

4.10.2 仪表与控制自动化水平和控制方式、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布置

1 仪表与控制自动化水平。

简述电厂性质及运行要求,例如基本负荷、调峰、调频、FCB等要求。

应说明自动化适应负荷的范围,是全程调节还是在最低稳燃负荷以上范围内自动调节。 应说明全厂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

1)说明全厂控制系统总体构成,包括厂级、机组级及辅助车间控制系统等。

2)机组控制系统总体构成及分层、分组原则。

3)各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信息共享原则。

应说明机组控制系统及范围。

2 控制方式。

应说明机组控制方式及控制模式。

应说明单元控制室机组控制系统操作台及监视盘的型式及其配置原则。

应说明辅助车间(系统)的控制方式。

1)应说明辅助车间(系统)的控制方式,是全厂辅助车间(系统)联网还是分类设置;说明各辅助车间是否设置就地操作站。说明辅助厂房计算机控制网络设计内容,说明是采用分散控制系统硬件还是PLC硬件。

2)应说明空冷系统控制方式。

3)应说明脱硫系统控制方式,对脱硫采用分散控制系统硬件还是PLC进行论述。

4)应说明脱硝系统控制方式。

5)应说明化学补给水处理、凝结水精处理、燃油系统、除灰渣系统、运煤系统、生活污水及煤水处理系统、污废水系统等以及其他辅助车间(系统)的控制方式。

3 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布置。

1)应说明单元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布置位置、面积。

2)应说明单元控制室辅助房间设置情况如,值长室、交接班室等。

3)应说明是两机一控还是多机一控,必要时作出方案比较。

4)应说明是否设置电缆夹层。

5)应说明机组电子设备是集中布置还是物理分散布置。

6)应说明辅助车间(系统)就地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设置情况。

4.10.3 仪表与控制系统及装置功能

1 主厂房内控制系统或装置功能。

应说明机组控制系统功能、控制范围(含辅助车间纳入机组控制系统的范围)、远程I/O设置情况。

1)数据采集系统;说明监视系统功能。

2)模拟量控制系统,对主要调节系统加以说明。协调控制系统应说明主要功能和运行方式、自动调节的项目。

3)说明顺序控制系统所涉及的范围及完成的功能,列出主要顺序控制回路。说明程序控制和联动操作的设计原则,程序控制、联动操作的范围。

4)应说明炉膛安全监控系统(FSSS)所完成的功能。

5)应说明机组旁路控制系统控制范围、功能,列出主要调节及控制回路。

6)应说明汽轮机控制系统(DEH)完成的主要功能、采用的硬件及与机组DCS的关系。

7)应说明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MEH)完成的主要功能、采用的硬件及与机组控制系统的关系。

8)应说明其他控制系统设备如工业电视系统、炉管泄漏系统、旋转机械监视分析系统、飞灰含碳装置等设备或系统功能。

2 辅助车间(系统)网络及控制系统功能。

1)应说明辅助车间(系统)网络控制基本功能,列出所接入的辅助车间(系统)名称。

2)对于空冷机组,应说明空冷控制系统的功能,说明控制范围、功能,列出主要调节及控制回路。

3)应说明脱硫控制系统功能,列出主要调节及控制回路。

4)应说明脱硝控制范围、功能,列出主要调节及控制回路。

3 仪表与控制保护及报警信号系统。

应说明仪表与控制保护项目及功能、重要保护项目的冗余设计原则。

应说明常规仪表和后备操作开关(按钮)的配置原则并列出具体项目。 应列出仪表与控制保护项目:

1)单元机组保护;

2)锅炉保护;

3)汽轮发电机组保护;

4)除氧给水系统保护;

5)其他保护。

应说明仪表与控制报警信号的设置原则、报警设计原则。

4.10.4 仪表与控制控制系统及设备配置

1 主厂房内控制系统或装置配置。

1)应列出机组控制系统的主要硬件配置要求。

2)应说明汽轮机控制系统(DEH)的硬件配置情况。

3)应说明给水泵汽轮机控制系统(MEH)的硬件配置情况。

4)应说明炉膛火焰电视、汽包水位监视系统等工业电视系统的配置情况。 2 辅助车间(系统)网络配置。

1)应说明辅助车间(系统)网络配置,包括硬件、软件及接口。

2)应说明辅助控制系统配置,列出主要控制系统硬件配置要求。

3 说明仪表防冻措施。

4.10.5 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实时性

1 控制系统的可靠性。

1)应说明在设计中保证控制系统的可靠性采取的措施。

2)应说明主要控制设备或系统的可靠性指标。

3)应说明仪表的冗余设计原则。

4)对于控制系统试点工程或新技术的应用,应论述确保其可靠性的特殊措施。

5)提出保证控制系统可靠性需要哪些必要的进口设备项目。

2 控制系统的实时性。

应说明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对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及检测仪表的实时性要求。

4.10.6 电源和气源

1 电源。

1)应说明主厂房交流不停电电源、380V AC、220V AC、直流等电源配电原则及要求。

2)应说明各辅助车间380V AC、220V AC等电源配电原则及要求。

2 气源。

应说明控制气源系统配置原则,提出气源品质、耗气量等要求。

4.10.7 仪表与控制系统及设备材料选型

1 应说明机组控制系统选型原则,根据需要说明哪些硬件及软件需要进口。

2 应说明辅助车间(系统)网络及辅助车间(系统)控制系统选型原则,根据需要说明哪些硬件及软件需要进口。

3 应说明常规仪表和控制设备的选型;说明哪些仪表和控制设备需要进口。

4 应说明特殊仪表选型原则。

5 应说明仪表管材及阀门选型原则。

6 应说明电缆选型原则,包括电缆绝缘材料、缆芯材料、护套材料、电缆屏蔽型式等。 7 应说明电缆防火措施及阻燃电缆选用原则。

8 应说明电缆桥架选型原则。

4.10.8 仪表与控制试验室

1 应说明仪表与控制试验室布置及面积;仪表与控制试验室房间分配原则;说明是否承担检修任务。

2 应说明仪表与控制试验室设备,应根据本期工程单机容量、机组类型及机组台数,论述热工试验室设备配置标准。

3 对于扩建电厂,应说明增添仪表与控制试验室设备和面积的原则。

4.10.9 附件

专题论证报告。

4.11 信息系统及安全防护部分

4.11.1 概述

1 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

说明电厂建设规模及工程设计依据。

对于扩建工程,应简述已有电厂信息监控系统(SIS)、信息管理系统(MIS)及全厂闭路电视系统的有关情况及本期的规划情况。

2 自动化水平。

简述电厂自动化控制水平,并对信息系统进行简单描述,应说明基于网络化的控制方式和管理模式的设计理念。

4.11.2 网络规划

1 应说明全厂信息系统的组成。

2 应说明全厂信息系统网络结构。

3 说明网络所采用的技术及通信协议。

4 说明网络各级带宽、说明如何连接至互联网、说明采用的通信介质。

4.11.3 接口

说明全厂信息监控系统(SIS)、全厂信息管理系统(MIS)、辅助车间(系统)监控系统或辅助车间(系统)分类监控系统、全厂闭路电视系统(含安防系统)之间的连接接口,说明接口是否冗余,通过何种方式接入。

4.11.4 全厂信息监控系统(SIS)

1 概述。

1)设计依据。说明SIS设计所引用的规程规范、标准和其他参考资料。

2)设计原则。说明SIS 系统设计原则,对于扩建工程应明确是在原有基础上扩容还是新建。

2 SIS系统构成。

1)说明SIS系统的总体框架,说明哪些控制系统或控制装置接入SIS的服务器中。同时说明SIS为MIS提供所需的生产过程的信息。

2)根据设计原则、设计范围及业主要求并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说明SIS完成的功能,同时说明哪些是预留功能,哪些功能要分期分批建设。

3)说明SIS系统与厂内控制系统及控制装置以及与厂外其他相关部门的接口。对接口的数据规模、传送方式、是否冗余、采用的技术、安全机制、软硬件配置等进行说明。

3 系统配置。

1)硬件配置:

a)说明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及数据库的功能,说明服务器存储容量和数据解压缩

的时间及精度要求;明确数据存储方式,提出服务器、磁盘阵列及数据库的主要技术指标要求。

b)说明用以完成SIS所定义的各种功能的功能站,功能站型式及硬件配置要求,

说明各功能站所完成的功能及要求,说明各类功能站的数量。

c)说明客户机终端数量及初步安放位置,说明客户机要完成的功能,说明客户

机的选用要求及硬件配置要求。

d)说明网关(接口)计算机数量及要完成的功能,说明网关(接口)计算机的

选用要求及硬件配置要求。

e)说明打印机等外围设备的数量及指标、规格要求。

2)系统软件配置:

a)采用模块化软件包完成整个SIS的组态,说明软件有良好的兼容性、足够的

透明性和可开发性。

b)说明软件有自诊断功能。

3)网络配置:

a)根据现有的各系统的网络布局和拓扑结构,要求网络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

说明SIS的网络结构及通信介质。

b)说明为保证网络安全所采取的措施。

c)说明控制网络接口设备冗余设置情况。

d)说明控制网络通信负荷率。

e)说明网络主干交换机的选择(包括指标及要求)。

f)说明单项物理隔离器及防火墙的配置使用情况。

4.11.5 全厂信息管理系统

1 建设期信息管理系统。

1)概述。

a)设计依据:说明建设期MIS设计所引用的规程、导则、标准。

b)设计原则:说明建设期MIS 系统设计原则。

c)设计范围:根据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明确建设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范围。

2)系统需求。

a)企业概况:说明企业建设期的目标、建设过程及管理摸式、企业对外联系等。 b)系统目标:说明建设期MIS系统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实施的原则。

c)功能需求:根据设计原则、设计范围及系统目标确定本系统的功能需求,以

确保目标的实现。

d)性能需求:提出对建设期MIS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系统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基本要求。

e)数据需求:提供被处理数据的描述和数据采集的基本要求。

f)安全需求:按照企业建设的管理模式提出建设期MIS系统的安全需求(包含系统的健壮程度等)。

g)外部约束:根据企业建设的自身特点,提出对系统的约束和限制。

3)系统构成。

a)系统总体框架:确定建设期MIS系统的总体框架,应使系统的层次清楚、逻辑关系正确,满足系统目标要求。

b)子系统的划分:根据建设期的实际情况、结合生产期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要

求、对未来系统的规划结果划分子系统。

c)子系统功能:根据设计原则、设计范围、系统目标、系统功能,并结合现有

商品化软件提供的成熟技术,定义各子系统的功能。

d)数据规划:对系统中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根据数据产生的规模并结合生产

期MIS数据的存储要求,选用、配置数据库。

e)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说明本系统与厂外其他相关部门的接口。对系统接口规

划进行细化和落实,对接口的数据规模、传送方式、采用的技术、安全机制、软硬件配置等进行说明。

f)数据迁移:说明建设期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向生产期信息管理系统迁移的方

案。

4)系统配置。

a)应用软件配置:根据系统构成的要求,按照设计原则结合现有商品化软件及

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初步应用软件的基本配置方案。

b)系统软件配置:根据应用软件并结合生产期信息管理系统的目标要求及系统

管理的需要提出系统软件的初步选型要求和基本配置。

c)网络配置:按照建设期信息管理系统的信息传输及应用要求,结合现有网络

技术,提出网络结构及初步配置方案并提出整个建设期的信息点数。

d)服务器配置:根据应用、数据库访问的需要,兼顾负载均衡并结合生产期信

息管理系统对服务器的要求及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配置一定数量、不同性能的服务器。

e)系统配置原则:系统配置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开放性、一致性和集成

性,对主要内容做方案比选。

在系统配置时,充分考虑生产期信息管理系统配置的要求,并做好永临结合的设

计说明。

5)软硬件汇总表。

a)软件汇总表:将选择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按照不同方案分别汇总,应包括

序号、软件名称、规格型号或配置、数量或用户数等内容。

b)硬件汇总表:将选择的硬件按照不同设计方案分别汇总、应包括序号、设备

名称、规格或配置、数量等内容。

2 生产期信息管理系统。

1)概述。

a)设计依据:说明生产期MIS设计所引用的规程、导则、标准。对扩建工程,

应有已建部分的概述和存在问题的说明。

b)设计原则:说明生产期MIS系统设计原则。

c)设计范围:根据设计依据和设计原则明确生产期MIS系统的设计范围。

2)系统需求。

a)企业概况:说明企业经营目标、企业生产过程及运行管理摸式、企业对外联

系等。

b)系统目标:说明生产期MIS系统总目标、具体目标和实施的原则。

c)功能需求:根据设计原则、设计范围及系统目标确定本系统的功能需求,以

确保目标的实现。

d)性能需求:提出对系统的硬件体系结构、系统软件、数据库、应用软件的基

本要求。

e)数据需求:提供被处理数据的描述和数据采集的基本要求。

f)安全需求: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生产期MIS系统的安全需求(包含系统

的健壮程度等)。

g)外部约束:根据企业的自身特点,提出对系统的约束和限制。

3)系统构成。

a)系统总体框架:确定生产期MIS系统的总体框架,应使系统的层次清楚、逻

辑关系正确,满足系统目标要求。

b)子系统的划分:根据电厂实际情况以及对现行系统的分析、对未来系统的规

划结果划分子系统。

c)子系统功能:根据设计原则、设计范围、系统目标、系统功能,并结合现有

商品化软件提供的成熟技术,定义各子系统的功能。

d)数据规划:对系统中数据进行分类、统计。根据不同类别数据的不同特性(主

要是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两大类)和产生规模选用、配置数据库。

e)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说明本系统与厂内控制系统以及与厂外其他相关部门的

接口。对系统接口规划进行细化和落实,对接口的数据规模、传送方式、采用的技术、安全机制、软硬件配置等进行说明。

4)系统配置。

a)应用软件配置:根据系统构成的要求,按照设计原则结合现有商品化软件及

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应用软件的基本配置方案。

b)系统软件配置:根据应用软件及系统管理的需要提出系统软件的选型和基本

配置。

c)网络配置:按照信息系统的信息传输及应用要求,结合现有网络技术及未来

发展趋势,提出网络结构及初步配置方案,绘制网络拓扑结构图,并提出整个电厂的信息点数。

d)服务器配置:根据应用及数据库访问的需要,兼顾负载均衡及系统安全性和

可靠性要求,配置一定数量、不同性能的服务器。

e)系统配置原则:系统配置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开放性、一致性和集成

性,对主要内容宜做方案比选。在系统配置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建设期信息管理系统的资源,并做好永临结合的设计工作。

5)软硬件汇总表。

a)软件汇总表:将选择的应用软件和系统软件按照不同方案分别汇总,应包括

序号、软件名称、规格或配置、数量或用户数等内容。

b)硬件汇总表:将选择的硬件按照不同设计方案分别汇总、应包括序号、设备

名称、规格或配置、数量等内容。

3 信息分类与编码。

1)信息分类与编码原则。对于信息的分类和编码应尽量采用已有标准,对于没有标准可循的信息应按照科学性、唯一性、实用性、可扩充性的原则进行分类编码。

2)标准信息分类编码列表。对生产期信息管理系统中采用的标准信息分类编码进行列表说明。

3)自编信息分类编码列表。对生产期信息管理系统自编的信息分类编码进行列表说明,并说明编制原则。

4.11.6 全厂闭路电视系统及安防系统

1 说明全厂闭路电视系统所包含的子系统及监视点(包括就地)设置情况,说明闭路电视的设置情况。

2 列出全厂闭路电视系统监视区域。

3 说明全厂闭路电视系统探头数量。

4 根据实际情况,如工程需要设置门禁系统,则应该说明门禁系统的基本功能及配置要求。

4.11.7 信息安全防护

1 系统安全层次结构。

说明系统硬件、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服务、客户服务、工作站端等安全层次结构划分原则和结构说明。

2 硬件及环境的安全。

说明机房环境的要求(包括电源、消防、温湿度、防雷、防水、电磁干扰等)、服务器和磁盘阵列的备份和灾难恢复、网络设备的安全及环境要求等。

3 网络操作系统的安全。

说明系统本身的安全可靠性,系统间的访问控制,用户的访问控制等内容。

4 数据库的安全。

应说明数据库所提供对存储数据的全面保护内容和措施,包括对数据安全及数据恢复的要求、用户访问控制、数据的一致性和保密性等。

5 应用系统的安全。

应说明应用系统的安全内容和措施。应用系统的安全应考虑用户访问控制、身份识别、操作日志记录、防病毒、防黑客入侵等内容。

6 与全厂信息监控系统的接口安全要求。

对于接入到全厂信息监控系统的控制系统或装置,应说明接口的安全措施,包括防火墙和物理隔离装置的设置等。

应说明全厂信息管理系统与网络交换机之间安全设施的设置情况,包括设置物理隔离设备和硬件防火墙等。

4.12 建筑结构部分

4.12.1 概述

1 工程概况。

应说明厂址地理位置、电厂类型(新建或扩建)、建设规模、规划容量以及汽轮机、发电机、锅炉等主机型号及生产厂商。当为扩建厂时,应扼要说明与原工程的关系。需要考虑再扩建时,应说明再扩建条件。

2 设计依据。

应包括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报告及批准文件,工程水文气象报告,本阶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以及其他相关的指导和评审文件。应说明需要遵守的现行设计规程、规范以及国家强制性标准。

3 设计范围。

说明本次设计应包括的所有内容及分界情况。

4.12.2 厂址自然条件及设计主要技术数据

1 水文气象。

一般包括环境温度、湿度、降雨量、日照、风速和风向、积雪厚度、土壤冻结深度,以及大气污染(如盐雾污染、工业污染等)。

2 工程地质条件。

1)厂区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及各层土的特性描述,各层土的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特性统计表。

2)不良地质作用评价及其整治方案建议;建筑边坡的岩土地质条件和稳定性评价。

3)地下水类型、埋藏深度,地基土和地下水对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材料的腐蚀性评价,地下水对施工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初步施工降水方案的建议。

4)厂区抗震设防烈度及场地土类别,必要时应根据《地震安全评价报告》确定抗震设防烈度,地基土液化或震陷的评价。

5)对地基处理方案的建议,以及地基处理设计所需的计算参数。

3 设计应采用的主要技术数据。

1)50年、100年一遇基本风压值;50年一遇基本雪压值。

2)抗震设防烈度,特征周期和场地土类别。

3)各层地基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一览表。

4)地下水位埋深,地基土和地下水的腐蚀性等级。

5)冻土深度。

4 主要建筑材料。

1)现浇、预制及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应采用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筋品种、规格;设计采用特种水泥、钢筋和其他特种材料的标准和性能要求。

2)钢材的牌号、材料性能、规格。常用连接材料选用,如焊条、螺栓、锚栓、栓钉等。

3)地方建筑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和该工程的利用。

4)特种建筑材料的采用(如防火、防腐、防噪声、抗静电、电磁屏蔽等材料的采用)及钢结构的一般防腐措施等。

5)建筑围护、装饰及防排水材料的采用和选用原则。

5 主要的建构筑物设计基本要求。

1)说明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及耐久性要求。

2)说明防火要求,如火灾危险性分类、耐火等级(列表)。

3)根据建筑结构破坏、地基损坏和地震破坏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性,说明结构安全等级、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包括建筑桩重要性分类)以及建筑抗震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和抗震措施等级等(按建构筑物列表)。

4.12.3 地基与基础

1 全厂建(构)筑物地基处理方案。

应说明地基处理方案选型对比(必要时应进行技术经济专题论证)。当采用桩基或其他复合地基时,应说明桩的类型、桩基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以及下卧层分布。可按主厂房等主要建(构)筑物地基处理和其他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分类论述。地基处理方案最终应按建(构)筑物列表汇总。

2 根据地基处理方案描述建(构)筑物的基础型式、埋置深度。

3 应说明地下结构(室)的防水措施。

4.12.4 主厂房建筑结构设计

1 建筑设计。

1)应说明主厂房、集中或单元控制楼的布置,平立剖面布局、变形缝设置、空间组合。

2)应说明建筑内部水平和垂直交通运输、安全通道和出入口布置、生活卫生设施。

3)应说明主厂房通风、采光、保温、隔热、防晒、防水、排水、防潮、隔振、电磁屏蔽、抗静电和噪声控制等。

4)应说明主厂房防火、防爆等安全措施。

5)应说明主厂房造型、围护结构类型、建筑立面与毗邻建筑物,锅炉封闭情况、建筑装修标准等。

2 结构选型。

1)应说明主厂房结构选型(如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等),楼面及屋盖的结构型式(如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钢筋混凝土 钢梁组合梁等),必要时应进行技术经济专题论证。

2)应说明汽机房、除氧煤仓间纵横向结构,汽机房屋盖和各层楼面结构,汽机房平台结构。

3)应说明固定端和扩建端结构型式及扩建条件。

4)应说明主厂房汽轮机基座、吊车梁和煤斗结构选型。

5)应说明锅炉炉架、锅炉基础、锅炉运转层平台结构以及封闭情况。当炉架为钢结构时,明确与制造厂家分工范围,包括锅炉运转层平台、炉顶结构或司水小室结构、锅炉封闭结构等。

6)应说明地下设施的布置及地下管沟的布置与防排水。

7)应说明大型设备基础的结构形式(如梁板式基础、大块式基础或弹簧隔震基础)。

8)应说明集中或单元控制楼结构。

3 抗震设计。

1)应说明设防烈度、抗震措施的确定原则。

2)应说明结构(抗震)承重体系和抗侧力体系的选择、抗震布置及计算原则以及抗震缝的设置原则。

4 不均匀沉降和变形缝的设置。

应说明结构防止不均匀沉降的措施和变形缝设置的原则。

5 施工的特殊要求。

1)当采用装配式厂房时,应说明装配式结构使用范围,施工条件和吊装机械配备、最大起吊吨位、构件尺寸的限制,初步确定装配式结构的分段原则、柱与柱、梁与柱以及煤斗等接头型式的选择;说明主要构件的材料强度等级。

2)当为扩建项目时,应说明原有厂房沉降观测资料,新老厂房连接措施。

3)其他施工要求。

4.12.5 直接空冷构筑物

1 建筑设计。

应说明水平垂直交通布置、挡风墙色彩要求。

2 结构设计。

1)应说明平台结构布置及选型、钢结构的防腐措施及相关要求。

2)应说明挡风墙所采用的材料、结构形式。

4.12.6 烟囱、烟道结构及炉后区域

1 应说明工艺以及环保专业对烟囱、烟道的要求以及烟囱、烟道的结构选型,阐述烟囱、烟道内衬(除钢烟道)的结构型式和防腐蚀设计原则,必要时应进行技术经济专题论证。

2 说明除尘器、引风机建筑物或支架的结构选型。

4.12.7 其他主要生产建(构)筑物

1 电气建筑。

应说明电气建筑、配电装置建构筑物的建筑布置、建筑围护、防火、防水和结构选型。 2 燃料建(构)筑物。

应说明翻车机室、卸煤沟、运煤栈桥、运煤综合楼、碎煤机楼、转运站、贮煤筒仓或干煤棚、圆形煤场、煤场挡风墙、燃油泵房及油库的建筑布置、建筑防护和结构选型。

3 除灰渣及脱硫、脱硝建筑。

1)应说明除灰综合楼、灰库和气化风机房等建筑的建筑布置、建筑防护和结构选型。

2)应说明脱硫剂制备车间、脱硫副产品处理车间、脱硫电气楼及脱硝等建筑物的建筑布置、建筑防护和结构选型。

3)应说明脱硝构筑物的结构型式及与锅炉钢架的联系。当脱硝设施非同步建设时,说明结构预留的方案。

4 化学水建筑。

应说明化验楼、化学水处理车间、酸碱储存间的建筑布置,建筑防护和结构选型。

4.12.8 辅助及附属建筑物

1 应说明建筑项目及建筑面积的依据和原则,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建筑布置和建筑立面处理。

2 应说明建筑物结构选型。

4.12.9 厂区公共福利建筑及厂区建筑

1 应根据自然条件、地区特点和工程需要,列表说明厂区公共福利建筑项目及其建筑面积(包括利用老厂已有建筑物的情况)。说明厂区公共福利建筑及厂区建筑群统一规划和构思。

2 应说明厂区公共福利建筑及厂区建筑布置的特点和设计原则,如平面布局、朝向方位、空间处理,建筑造型、立面和色彩基调等。

3 应说明厂区各公共福利建筑如生产试验楼、行政办公楼、招待所、食堂、夜班宿舍、检修宿舍、车库、材料库、检修间等的布置和建筑设计情况,并考虑建筑节能设计和相应措施。

4.12.10 全厂建筑物建筑装修标准

应列表说明全厂建筑物的装修标准。

4.12.11 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应用

应说明该工程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应用依据及理由,必要时专题论证。

4.12.12 附件

专题论证报告。

4.13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

4.13.1 概述

1 工程概况。

简述项目概况,包括建设规模、建厂地区与位置、性质(新建、扩建、改建)、机炉容量、冷却方式。

主厂房布置及主厂房封闭方式说明,运煤方式说明。

2 设计依据。

1)审批单位对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

2)可行性研究报告。

3)其他有关文件。

4)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规程和规范。

3 设计原始资料。

1)采暖、通风、空调设计所采用的气象数据,包括室外采暖、通风、空调计算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主导风向及风速等。

2)室内设计参数。

3)根据需要列出水文地质资料,如土壤冻结深度、深井水温度、地下水标高。

4)机炉等主要设备的散热量和散湿量数据。

5)设计煤种的表面水分、干燥无灰基挥发份、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比电阻等。

6)灰分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4 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原则。

应说明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分界线。

简要说明主要设计方案,包括主厂房采暖和全面通风方案,蒸汽采暖系统凝结水回收方案,采暖加热站和集中制冷站的设置原则,重要电气设备间(励磁设备间、变频器室等)的通风降温方案,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空调系统方案,燃料输送系统除尘器型式的确定原则等。

4.13.2 采暖加热站及集中制冷站

1 采暖加热站。

应说明建厂地区属集中采暖区或过渡区,采暖设计范围和规模,设置采暖加热站的数量、布置位置、服务区域、供热能力。

1)采暖热媒和热负荷:应说明供暖热媒参数,采暖加热用汽及由加热站接出的生活用汽源、参数及用汽量等;应列表说明热水采暖系统的热负荷和热媒流量,汇总表格式见表

4.13.11-1。

2)采暖加热站:应说明采暖加热站位置,供暖范围和系统划分,说明是否考虑扩建及扩建方案;应说明采暖加热站供热能力、供回水参数、用汽参数及用汽量;加热器、循环水泵、凝结水回收装置、定压系统等主要设备的数量、参数、备用情况;应说明采暖加热汽源、备用汽源及临时采暖汽源的说明;应说明采暖加热器凝结水回收方式、回收量、利用情况;应说明采暖系统定压方式和定压值,补充水的来源、水质、水量及其运行方式。

2 集中制冷站:

1)应说明设置的集中制冷站(包括服务于单体建筑的制冷加热站)数量,各站布置位置、供冷范围和总冷负荷,空调冷(热)负荷汇总见表4.13.11-2,供冷范围和系统划分,说明是否考虑扩建及扩建方案。

2)应说明制冷站夏季供冷能力、冷冻水供回水参数、冷却方式和冷却介质参数。冷水机组、水泵、冷却塔等主要设备的数量、参数、备用情况。

3)应说明冬季空调供暖能力、空调热水供回水参数,热交换设备的数量、参数、备用情况。热水循环水泵如单独设置,说明其数量、参数、备用情况。

4)应说明主要设备布置情况。

5)应说明空调水系统定压方式和定压值,补充水的来源、水质、水量及其运行方式。

4.13.3 主厂房采暖通风与空调

1 主厂房采暖。

1)应说明采暖设计范围和总热负荷。

2)对于热水采暖系统,应说明采暖热媒参数、热媒来源,采暖系统划分和分集水器布置位置。

3)对于蒸汽采暖系统,应说明接管分界线,汽源参数及用汽量、汽源备用情况。蒸汽采暖系统凝结水回收方式、地点;回收量及利用情况。

4)应说明采暖热负荷的计算方法和原则。

5)应说明采暖设备的设置及布置方式。

2 主厂房全面通风。

1)应说明主厂房全面通风方式及气流组织,说明主要设备散热量、散湿量,进排风温度和工作地带温度,计算出的排除余热(余湿)所需的通风量。

2)对于自然通风,应说明进(排)风窗的型式、设计位置、开窗面积和进(排)风量,对于机械通风,应说明通风设备数量、参数、布置,夏冬(冬季结合主厂房尤其是紧身封闭锅炉房采暖防冻)两季全面通风的运行方式、自动控制方案等。对于氢冷机组,应说明厂房排氢措施。

3 主厂房设备及工艺房间通风、降温及空调。

1)当主厂房内大型设备的驱动电机功率≥1000kW且工艺对本专业提出具体要求时,应说明电动机的通风方式、电动机散热量、通风量及具体通风措施。

2)应分别说明厂用配电室、励磁小室、蓄电池室、凝结水泵变频器室等电气设备房间的通风量计算原则(排除余热、有害气体)和通风方式。说明夏季降温措施、主要设备参数、冷源参数等,说明通风和降温系统的运行方式和自动控制要求。

3)应说明化学工艺房间的通风量计算原则和通风方式。

4)应说明就地控制室空调系统设置情况。

5)应说明石子煤隧道的通风量和通风方式。

4.13.4 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空调

1 应说明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的位置、室内空调设计参数,空调系统划分,空调机房位置等。

2 应说明空调设计方案,包括系统冷源的来源、冷(热)负荷估算,设备选择及主要空调设备的数量、参数及备用情况、消声减振措施等。

3 应说明系统总循环风量、新风量的设计原则及风量调节方式,各空调系统的加湿量。 4 应说明空调气流组织。

5 说明空调系统防火、排烟设计,防火分区、防火阀设置原则,排烟风量的计算、排烟阀和排烟风机的设置情况及控制或操作方法等。

6 应说明空调机房防水、排水措施。

7 应说明空调系统自动控制要求。

4.13.5 真空清扫系统

1 应说明真空清扫系统的设计依据、设计原则和工作范围。

2 应说明真空清扫系统的组成和管网设计。

3 应说明真空清扫设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参数。

4.13.6 燃料输送系统的采暖通风、空调与除尘

1 采暖。

应说明采暖范围和系统划分、采暖热媒的种类和参数、采暖设备选择及布置方式;严寒地区大门热风幕设置情况。当采用蒸汽采暖系统时,应说明凝结水回收方式及利用情况。

2 通风与除尘。

1)应说明输送燃料车间室内空气含尘浓度设计标准与排放标准以及实现该标准采取的技术措施。

2)应说明煤仓间通风除尘设计方案,包括风量计算与设备选型。

3)应说明各转运站除尘设计方案,包括风量计算及设备选型、参数、除尘卸灰方式,喷水抑尘的设计方案、选型及参数。

4)应说明翻车机除尘喷嘴布置型式、水源、水量、水泵和水箱布置等。

5)应说明卸煤沟等处的除尘设计方案、风量确定及设备选型等。

6)应说明运煤系统除尘设备的控制方式及与工艺设备联锁运行方式等。

3 解冻。

应说明来煤的解冻方式及主要设计特点。

4.13.7 脱硫脱硝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与除尘

1 采暖。

说明采暖范围和系统划分,采暖热媒的种类和参数,接口位置。采暖设备选择及布置方式。

2 通风。

电气房间通风系统说明参照4.13.3条2款;

应说明吸收剂系统和水泵房通风设备的参数和运行方式。

3 空气调节。

脱硫脱硝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的空调系统描述参照4.13.4条。

4 石灰石系统除尘。

应说明室内空气含尘浓度设计标准与排放标准,转运点的除尘设计方案,风量计算及设备选型、备用情况、卸灰方式等。

4.13.8 生产建筑、生产辅助及附属建筑的采暖通风与空调

1 采暖。

1)说明集中采暖建筑物的范围,供暖热媒参数,采暖系统形式,不同散热设备的设置原则等。

2)较大单体建筑物或有特殊要求的房间的采暖方式。

3)厂区外建筑如灰场建筑、岸边泵房等的采暖方式。

2 通风。

1)有事故排风要求或降温通风要求的电气设备间,说明其通风方式、风量、设备选型、气流组织、通风和降温设备的运行方式等。

2)重点说明重要电气设备间如电除尘配电室、空冷配电室、输煤系统配电室在通风、降温、防尘等方面的设计特点。

3)对于容易产生易燃易爆或有害气体的房间(蓄电池室、酸碱泵房、加药间、制氢站、燃油泵房等),应说明通风量计算原则,通风方式、设备选型、防腐、防爆措施等。

4)对于有事故排风或降温通风要求的地下建筑,应说明其通风或降温方式。

3 空气调节。

1)就地控制室、有温湿度要求的房间,说明空气调节设备的选型、参数和运行方式。

2)采用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建筑物,说明设备选型、参数、室内机的形式和运行方式。

4.13.9 厂区采暖热网及冷网

1 应说明冷(热)网最大作用半径、供冷(热)范围,区域划分、系统划分。 2 应说明冷(热)管网敷设方式,管道保温材料的选用。

3 应说明冷(热)管网与单体建筑连接方式。

4 应说明补偿器型式及设置原则。

5 应说明管网扩建及预留情况。

4.13.10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1 防火防爆。

1)应说明事故排风的设置场所和作用。

2)对于氢冷机组,应说明制氢站或氢气瓶储存间及汽机房的排氢措施。

3)应说明集中空调系统、通风系统的联锁要求和防火阀的设置原则,排烟系统设置及其控制开关位置的考虑等。

4)应说明原煤仓为防止甲烷气体聚集发生爆炸而设置通风除尘系统的情况。

5)应说明排除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的通风系统其设备的防爆要求。

6)应说明蓄电池室、燃油泵房、柴油发电机室等的通风设计和设备的防爆要求。

7)设有气体灭火系统的电气房间,应说明其通风与空调设备与火灾报警信号联锁。 2 防尘、防毒与防化学伤害。

1)应说明说明输煤系统煤尘防治原则。

2)应说明卸料沟、翻车机室、转运站、碎料机室等转运点的通风除尘和抑尘措施。

3)应说明煤仓间原煤斗的通风除尘措施。

4)应说明锅炉房及煤仓间真空清扫系统的布置区域和作用。

5)应说明除尘系统和真空清扫系统防止二次飞尘的措施。

6)应说明对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如产生SF6、酸、碱、液氨、联胺等)的房间的通风措施和材料要求。

3 防暑、防寒、防潮。

1)应说明高温车间采取全面通风、局部通风等措施,重要房间如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就地控制室和配电间等设置空调或降温装置;

2)应说明采暖地区各建筑物的采暖措施;

3)应说明对地下建筑等潮湿区域的通风措施,高湿地区房间的空调除湿措施等。 4 防噪声、防振动。

1)有室内噪声要求的房间,如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等,应说明空调系统的噪声值;

2)应说明暖通设备如冷水机组、屋顶空调机、空气处理机、屋顶风机、轴流风机等的噪声要求;

3)应说明降低噪声措施,如空调系统的消声措施、风道设计流速限制、消声风道和

风口的应用等;

4)应说明设备减振措施,如泵、风机、空气处理机机座的减振措施,泵和风机接口

的连接等。

4.13.11 暖通专业综合指标汇总

1 采暖热负荷汇总见表4.13.11-1。

29DL5427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542720xx

29DL5427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542720xx

29DL5427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542720xx

29DL5427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542720xx

专题论证报告。 4.14 水 工 部 分 4.14.1 概述

1 设计依据。

1)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文件。

2)水资源论证报告及水源审批文件。 3)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及审批意见。 4)工程水文报告。

5)防洪影响评价报告及批复文件。

6)电厂类型、规划容量、本期装机容量、机组型号、机组型式。 7)国家及行业的相关标准、规程和规范。 8)模型试验报告。

9)区域防洪(岸线)规划。 2 主要设计原则。

说明该工程水工部分设计遵循的主要设计原则。 3 设计范围。

简述本专业设计范围及有关衔接配合问题,与本专业设计有关的外委设计内容和分界线应予说明。

4 设计主要内容概述。

简述专业各系统的主要设计内容。

对改扩建工程,应说明原有老厂的情况、存在问题及本期需要考虑的问题。

4.14.2 区域自然条件

1 自然地理条件。

应说明厂址、水源及灰场位置、地貌、地形、工程地质、地震、水文地质条件等情况。 2 水文气象。

1)说明常规气象要素。

2)对于直流循环水系统,列出逐月各项水文、水温特征参数。

3)对于再循环系统,列出逐月各项气象特征参数。

4)应列出冷却设施(冷却塔、冷却池、空冷散热器)所需的设计气象条件。

3 供水水源。

1)江河地表径流作为水源:应说明水源概况、流量、水位、流速、泥沙、波浪、水温、水质、潮汐性质及特征参数等;应说明取水河段的泥沙情况及冲淤变化和河段河床演变;应说明取水河段及防洪堤情况;应说明冰情、水草、水生物情况影响;应说明有关水利(包括防洪)、航运、环保等主管部门对电厂取水设施的意见;应进行供水水源可靠性分析。

2)水库、湖泊作为水源:应说明流域水系概况及水文特性;应说明水库、湖泊概况及性质;水库防洪标准、设计库容、调蓄库容、设计水位、死水位等各项设计特征参数;湖泊容量、可调容量及水位等;应说明水库、湖泊供水对象、供水量、保证率;应说明水库、湖泊来水泥沙分析情况;应列出供水水质资料;应进行水库、湖泊供水可靠性分析。

3)滨海或潮汐河口作为水源:应说明电厂沿岸海洋概况;应说明潮汐性质,涨落潮情况,波浪、潮位、海啸、盐度特征值、水温、水质、潮流及流向特征;应说明取水段岸滩的泥沙情况及冲淤变化;应说明冰情、水草、海生物及漂浮物情况及影响;应说明防洪、航运、海洋、海事、环保等主管部门对电厂取水设施的意见;应进行供水水源可靠性分析。

4)污水再生水水源:如采用城市污水再生水,应说明污水厂污水来源、水量、污水管网建设、污水厂处理能力、处理工艺、水质、污水再生水其他用户说明(取用再生水水量等)、电厂可用再生水水量及有关供水协议情况;如采用老厂或其他企业污水再生水,应说明污水来源(何种工艺系统排水)、水量、再生水处理能力、处理工艺、水质、污水再生水其他用户说明(取用再生水水量等)、电厂可用再生水水量及有关供水协议情况;引用相关报告对供水可靠性的分析。

5)矿井疏干水:应说明矿井分布、设计和规划开采量;应说明设计疏干水水量,实际可供电厂水量,疏干水系统运行方式,疏干水水质及供水设施等;引用相关报告对供水可靠性的分析。

6)地下水水源:应说明水源地概况、勘测工作情况、简要的结论、地下水资源整个规划、主管部门对电厂用水的意见等;应说明水源地水文地质条件,说明含水层条件、地下水动态规律、水质、水温;对水源、水质的评价;建议的开采方案和水文地质参数;应说明地下水资源评审意见;如在河漫滩取地下水,应说明水源地的冲淤情况及防护措施。

7)其他水源:其他水源情况说明。

4.14.3 全厂水务管理和水量平衡

1 概述。

应说明水量平衡设计原则。

2 电厂循环水量。

列表说明电厂循环水量及辅机冷却水量。

3 电厂各项用水水量、排水、耗水。

应说明循环水系统蒸发、风吹、排污水量、电厂其他工业、生产、冲洗、生活、绿化等各项用水、排水、耗水等。

4 全厂废水回收及利用。

应说明废水回收及利用情况。

5 主要节水措施。

应详细说明工程中所采用的节水措施。

6 全厂水量平衡结果及各项用水指标。

列表说明各项用、排、耗水量,年用水总量,说明电厂各项用水指标(包括百万千瓦耗水指标)等。

7 全厂给、排水计量控制设施。

说明全厂水量计量设施地点、计量设施初步选型、计量控制等。

4.14.4 冷却系统选择及布置

1 冷却系统。

对冷却系统进行简单描述。

2 系统方案比较与优化设计。

1)冷却系统方案比较:列出汽轮机主要工况热力参数,说明系统冷却系统设计工况和校核工况;初步给出各优化比较参数;说明优化比较中的经济参数,包括设备、构筑物投资单价费用、电价、投资回收率、大修费率、年利用小时数、经济使用年限,空冷系统方案还应包括典型年气温的选择等。

2)方案优化比较计算及结果:说明计算方法;给出表格或曲线形式的计算结果;进行结果分析;提出推荐意见,并说明推荐方案的主要技术经济参数(湿冷塔面积、冷却倍数、凝汽器面积、设计水温、设计背压、夏季满发设计水温、满发背压等;空冷器的总面积、迎风面风速、管束选择、风机选择;间冷塔面积、冷却倍数、凝汽器面积(表凝式间冷系统)、设计气温、设计水温(间冷系统)、设计背压、满发气温、满发设计水温(间冷系统)、满发背压等。

3 冷却设施。

1)湿冷塔方案:应说明湿冷塔的工艺尺寸及布置;对于机械通风湿冷塔应说明风机主要技术规范;应说明淋水密度、配水方式、淋水填料及支撑方式、喷溅装置、除水器选型;应说明防噪、防冻措施;湿冷塔结构部分应说明:

a)设计基本风压及地貌类型;

b)抗震设防标准;

c)结构形式选择及结构布置;

d)结构主要特征尺寸,对于排烟冷却塔,应论述烟道开洞方案和塔内烟道布置

及支撑方案;

e)应说明耐久性设计内容(含混凝土的强度、抗冻、抗渗性能要求,防腐的基

本措施和附加措施,保护层厚度);

f)应说明地基处理方案。

2)空冷塔或机械通风空冷装置方案:应说明冷却塔总布置及各部工艺尺寸;应说明冷却扇段的分配、布置情况;应说明冷却散热器型式、个数、尺寸及布置方式;应说明塔内充水、储水设施容量;应说明补水泵、充水台数、容量;应说明其他设施容量(如有表凝式间冷系统的膨胀水箱、充氮设备等);应说明系统度夏和防冻措施;空冷塔结构部分应说明的内容同湿冷塔结构部分。

3)水面冷却方案:水面冷却的基本条件;当为水库、湖泊冷却方案时应说明水文特征值,如有关水位及其相应的冷却面积和库容、水库调节计算结果、淤积计算和防淤措施、水库与电厂联合运行的调度、建设进度的配合、主管单位同意的书面意见或协议。当为河道冷却时应说明水文特征值,如有关流量、水位及其相应的冷却面积、天然与冷却水的流程、河道和河网的规划、主管单位的同意书面意见或协议。应说明数字模拟计算或水工模型试验的成果;应说明温排水对取水和环境生态影响;应说明冷却工程设施与构筑物。

4)空冷凝汽器(直接空冷ACC系统):应说明空冷凝汽器总散热面积、冷却单元数、总平面布置及布置尺寸、平台布置高度;应说明散热管束型式、材质、管排数;应说明迎风面风速、顺逆流比;应说明风机选型,给出风机选型结果,包括叶片长度、风量、静压、静压效率、轴功率、电动机功率、噪声水平等;应说明风机风量调节方式;应说明系统度夏和防冻措施;应说明冲洗方式。

5)辅机冷却水空冷装置:按4.14.4条3款2)项~4项及4款1)、2)相关内容要求说明。

6)应说明循环水泵房结构设计及地基处理。

4 凝汽器的选择。

1)表面式凝汽器(对于湿冷或表凝式间冷系统)。

2)应说明凝汽器型式、背压数、壳体数、流程数、布置方式、面积、冷却管管径、壁厚及管材选择等。

3)混合式凝汽器(对于海勒式间冷系统)。

4)应说明凝汽器型式、壳体数、喷嘴数、布置方式、材质选择等。

5 系统水力计算及冷却水泵选择(空冷系统为辅机冷却系统)。

1)系统概述。

2)简要介绍系统布置,说明系统各主要运行工况。说明水力计算公式、粗糙系数的选择等。

3)水力计算结果。

4)列表逐项汇总系统各主要运行工况水力计算结果,包括系统静扬程、各项阻力值等。

5)说明直流供水系统的高程设计。

6)冷却水泵选择。

7)根据水力计算结果,初步选择冷却水泵,并绘制水泵并联曲线,确定水泵的主要运行工作点。

6 冷却水系统瞬变流分析。

对冷却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状态、启动、停运等进行瞬变流计算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给出泵出口阀的开启关闭时间、确定系统设计压力等。

7 冷却系统防腐。

应说明系统防腐、防海生物的措施。

4.14.5 取排水建(构)筑物设计及供排水管沟

1 地表水方案。

1)取排水口位置及型式选择:应说明取水口位置及型式选择;应说明排水口位置及型式选择;应说明温排放扩散及对取水水温影响;应说明水工模型试验概况及结论。

2)取水构筑物方案比较:方案论述;方案技术经济比较;比较结果及推荐意见。

3)冷却水管沟布置:应说明管沟长度、断面尺寸、流速、布置等;应说明虹吸井设计、布置条件;应说明防冲淤、防冰冻、防草及防漂浮物措施。

4)取水构筑物布置及附属设备选择:应说明取水头部设计参数、布置及尺寸;应说明引水管渠设计参数、布置及尺寸;应说明进水流道设计布置原则、布置尺寸;应说明泵房布置说明及布置尺寸;应说明格栅、滤网、起重设备、冲洗设备、闸板等的选型及布置。

5)厂外取水建(构)筑物区域布置:应说明取水头部布置;应说明引水管渠布置;应说明取水建(构)物总体布置;应说明辅助设施布置;应说明对河道行洪的影响。

2 污水再生水水源补给水方案。

1)来水蓄水池。

2)应说明蓄水池容量选择,蓄水池个数等。

3)升压水泵房及升压水泵选择:应说明升压泵房型式、尺寸及布置;应说明升压水泵台数、容量、型式、材质。

3 地下水方案。

1)应说明泵房型式、尺寸及布置。

2)应说明水泵台数、容量、型式、材质。

4 矿井疏干水方案。

1)应说明取水方式及升压泵房型式、尺寸及布置。

2)应说明水泵台数、容量、型式、材质。

5 取排水建(构)筑物结构设计。

1)应说明取排水建(构)筑所处场地的自然条件、已有的水利设施及其相关的设计标准、工程地质、工程水文。

2)应说明取排水建(构)筑设计等级。

3)应说明取排水建(构)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4)应说明取排水建(构)筑物结构型式选择。

5)应说明取排水建(构)筑物设计方案(包括顶管、遁构、沉井、围堰、大开挖等设计方案)。

6)应说明取排水建(构)筑物的基础型式及地基处理方案。

7)应说明取排水建(构)筑物处的最大冲刷深度估算及防护措施。

8)应说明取排水建(构)筑物的水工模型试验或试验要求。

9)应说明特殊的水工混凝土材料要求。

10)应说明防沙、防撞、防冰的结构设施。

11)应说明对河道行洪的影响(项目防洪影响评价中的意见及执行情况)。

12)应说明对河道局部整治和堤防加固的内容。

6 补给水管道。

1)应说明补给水管道数量、管径选择。

2)应说明补给水管道布置、敷设方案。

3)应说明补给水管材选择。

4)补给水系统水力计算。

5)补给水系统瞬态水力分析。

4.14.6 灰渣水输送系统

1 水力除灰管道。

1)应说明除灰管线选择及敷设方式。

2)应说明除灰管根数、管径、运行备用情况说明,管材选择。

3)支座和补偿设计说明。

4)应说明跨越道路、河流、铁路等的方式。

5)检修道路及管廊用地说明。

2 灰场灰水回收系统。

1)应说明回收水量、回收水泵的选择及回收水泵房设计。

2)应说明回收水管道数量、管径、管材。

3 渣水冷却系统。

1)应说明渣水冷却系统流程。

2)应说明提升水泵、水池、冷却设施选型、容量及配置。

4 干灰场用水。

1)应说明灰场生活用水、绿化用水、防尘水及水源。

2)应说明防尘水系统设置、主要设施配置。

4.14.7 灰场

1 应说明灰场的自然条件、工程地质、工程水文。

2 应说明灰场的面积、容积、分期建设的划分及相应的存灰年限,以及灰渣和石膏综合利用状况。

3 应说明灰场的堆灰方式、最终堆灰标高、级别、抗震设防标准。

4 应说明挡灰坝的设计标准、坝型选择、建设方案、分期加高方式。在坝型选择中应充分论证筑坝材料的选择及其来源,灰坝透水性,包括透水时污染的防治措施。

5 应说明灰场防洪、排洪设计标准和防洪、排洪构筑物布置、防排洪能力、结构形式。 6 应说明灰场灰坝及防、排洪构筑物的地基处理方案,灰场不良地质条件(岩溶、滑坡等)的处理措施,河滩灰场临河侧的防护措施。

7 应说明灰场的辅助建筑物。

8 应说明灰场的占地面积,土地类型,拆迁户数、人数、房屋间数和建筑面积。

9 应说明干灰场防洪水拦截措施、堆灰方式、施工运行机具和防止灰尘飞扬的措施等。 10 应说明灰场防渗措施。

4.14.8 厂区给排水泵房及给排水管沟

1 生产、生活给水系统。

1)应说明生产、生活用水量。

2)应说明生产、生活蓄水池容量、尺寸、数量,屋顶水箱设置位置、容量。

3)应说明水泵房布置及尺寸,水泵型式、数量、流量、扬程、电机功率等。

4)应说明供水管网布置,包括母管管径,是否考虑扩建等。

2 排水系统。

1)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下水道:应说明合流制还是分流制性质,管网布置情况,干管管径、是否考虑扩建等。

2)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提升泵房:应说明污水池调节容量、尺寸、布置;应说明污水泵房布置及尺寸,水泵型式、数量、流量、扬程、电机功率等。

3)厂区雨水管道及雨水泵房:应说明管网布置,干管管径、是否考虑扩建等;应说明雨水集水池调节容量、尺寸、布置;应说明雨水泵房布置及尺寸,水泵型式、数量、流量、扬程、电机功率等。

4.14.9 给水处理

1 应说明给水处理规划和处理能力。

2 应说明给水处理工艺流程和布置。

3 应说明各处理构筑物主要设计参数、容量配置、数量、布置尺寸等。

4.14.10 污废水处理

1 生活污水处理。

1)应说明生活污水水量计算结果。

2)应说明污水处理规划和处理能力。

3)应说明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及布置。

4)说明主要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容量配置、数量、布置尺寸等。

2 煤水处理。

1)应说明含煤废水水量计算结果。

2)应说明处理系统工艺流程及布置。

3)应说明主要处理构筑物设计参数、容量配置、数量、布置尺寸等。

4.14.11 厂址防洪及防护工程

1 自然条件。

应说明地形、地貌、河流、水系等一般自然条件。

应说明现有防洪(涝)工程设施、标准、运转使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应说明工程地质条件及当地材料料源、种类。

水文气象条件:

1)位于江、河、湖旁的电厂防洪应说明历史洪水位、流量,设计洪水位、流量、流速,施工洪水位、流量、流速,最大冲刷深度及河流特性等。

2)位于滨海及河口地区的电厂防护应说明潮汐资料、潮汐特征值、滩地资料、海岸水深、风速、波浪等。

3)位于山区、丘陵区的电厂防洪应说明洪水的流域特征、上游汇流方向、沿程设计洪水流量、下游泄洪能力、有蓄滞洪要求的说明洪水过程等。

4)位于内涝区的电厂应说明内涝水位。

2 防洪及防护工程方案。

1)应说明设计标准,包括工程级别、设计频率(重现期)、抗震设防烈度。

2)位于江、河、湖旁的电厂防洪应说明岸线、堤线布置及结构,含走向、堤线长度、堤顶标高、断面型式、防护结构型式、护坡及护脚措施;防渗方案,地基处理方案,施工方案或措施。

3)位于滨海及河口地区的电厂防护应说明设计潮位、设计波浪要素;岸线、堤线布置及结构,含走向、堤线长度、堤顶标高、防浪墙顶标高、断面型式、防护结构型式、消浪及防浪措施、护坡、护肩及护底措施;地基处理方案;围海工程还应说明合龙措施;施工方案。

4)位于山区、丘陵区的电厂防洪应说明截洪沟、排洪渠、防洪堤的布置及结构,含走向、长度、沟渠顶底标高、堤顶标高、断面型式、护面材料、堤体结构;消能措施。

位于内涝区的电厂说明防涝围堤的布置含走向、堤线长度、堤顶标高、断面型式、

堤体结构。

4.14.12 附件

专题论证报告。

4.15 环境保护部分

4.15.1 概述

1 电厂概况。

应说明电厂规模,燃料来源、燃料种类、配比、耗量及燃料元素分析,水源、用水量、水的输送情况,出线情况,本期工程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机组型式及系统,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浓度。热电联产的项目要介绍项目的供热情况。与老厂统筹治理的扩建电厂,要介绍老厂及其统筹治理项目的系统和污染治理措施及排放情况。

2 环境概况。

应说明厂址地理位置、地形,灰场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地震条件及特点,与环保相关的气象特征、水文特征,地区社会经济状况及环境敏感目标分布,本地区主要污染源的分布及其污染物,本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和环境功能区划。

3 设计依据。

包括有关的设计规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批意见,环评中确认的总量批复文件,规划部门对噪声控制区的承诺文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中与环保有关的内容,与环保有关的专题报告及其审批文件。

4 设计时采用的环保标准。

一般要列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复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等。

5 设计范围。

应说明设计范围及接口。对扩建工程应有已建部分及存在问题的说明。

4.15.2 烟气污染防治

1 应说明工程采用的降低NOx排放的措施及防治效果。

2 应说明工程采用的脱硫的措施,防治效果。

3 应说明工程采用的除尘措施,防治效果。

4 应说明工程采用的烟囱或烟塔的措施。

5 应列表说明目前方案下污染物的排放量、排放浓度,要明确是否能做到达标排放,是否能满足总量控制的要求。

4.15.3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1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1)应说明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出口水质指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的去向。

2)应说明处理系统的本期出力,预留场地情况。

3)根据处理后水的用途,对处理后水质的主要控制指标提出要求。

2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1)应说明设计中应考虑的工业废水种类,如锅炉补给水系统排水、地面冲洗水、含煤废水、灰水、含油污水、脱硫废水、锅炉酸洗水、空气预热器冲洗水、渣水等。

2)应说明各类工业废水处理方案,包括各系统的工艺流程,分期建设规划,平面布局等。

3)应说明排放口的排放量,排污监控仪表设置情况。

4)应说明经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的水的重复利用情况。

3 其他。

对于改扩建电厂,利用原有水处理设施的,要说明已有设施情况,主要分析原有系统的处理能力,处理后水质及达标排放情况。

4.15.4 煤尘防治、灰渣治理及综合利用

1 煤尘防治方案。

应说明煤场的喷水抑尘方案、挡煤墙设置方案、防风抑尘网设置方案。

2 除灰渣系统概述。

应说明该工程灰渣量,描述除灰渣系统工艺流程,灰库、渣仓设置情况,灰渣、脱硫石膏的运输方式。

3 灰场概述。

应说明灰场基本情况,包括灰场设想及运行方式。分期堆灰高程、灰场库容、规划库容及堆灰年限。

4 灰渣污染防治方案。

应说明防止灰渣、脱硫石膏(包括输送、储存系统)对周围环境二次污染(包括防止二次扬尘、渗透、洪水入库)的技术措施。

5 综合利用。

应说明接收电厂灰渣、脱硫石膏的单位,综合利用量,综合利用协议的签订情况,说明粉煤灰和石膏成分,粉煤灰和石膏的堆存方式,分析综合利用的可靠性。

4.15.5 噪声处理

1 应说明噪声源的噪声水平。

2 应说明主要设备防噪降噪措施,建筑设计中的防噪措施,厂区布置中的防噪措施。 3 应依据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案,重新进行声环境影响预测,对厂界噪声能否达标给出结论,并对噪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作出分析。

4 出现敏感点噪声超标时要说明解决的方案。

4.15.6 水的总平衡及计量

1 应说明工程总的补给水量,各排水口的排水量。

2 应说明水计量装置的设置情况。

3 应说明全厂水量平衡情况。

4.15.7 绿化及生态保护措施

1 应重点说明区域绿化方案,包括冷却塔、主厂房、煤场、灰场等地区绿化方案,说明绿化指标。

2 对灰场的绿化方案提出要求。对防护林的设置情况作出说明,规定防护林的宽度。 3 对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提出要求。

4.15.8 环境管理及监测

1 说明环保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说明人员总数,人员素质要求。

2 说明环境监测站的设置情况。说明环境监测站的面积。

3 对环境监测站仪器设备配置提出要求。应有监测站仪器设备一览表。

4 对环境监测方案提出要求。主要对CEMS的配置方案及主要的监测项目作出说明。对废水、噪声、工频电磁场等的监测位置,监测周期,监测项目,监测手段作出说明。

4.15.9 环保投资费用

1 应说明环保投资费用所包括的范围,一般包括除尘系统设备(需计入支架、基础);煤场防尘措施、脱硫系统设备(需计入吸收剂制备系统和副产品处置系统);为减少氮氧化物排放而增加的设施;灰、渣系统及储灰场防止二次污染的设施;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和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仪表;烟囱;消声器;绿化及生态保护设施;火电厂环境监测系统设施及环境监测站;各种废水、污水、复用(回用)中的处理设施、设备、仪表;各排污口的监测、计量设施;环境影响评价费(包括测试、试验、监测和编制);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费。

2 应说明环保投资占本期工程投资的百分比。

4.15.10 附件

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文、综合利用协议文件及总量批复文件等。

4.16 水土保持部分

4.16.1 概述

1 项目概况。

1)项目建设规模及特性(新建、改建、扩建)。

2)项目组成及总体布局(主要包括厂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厂外道路及工程管线区、储灰场、取弃土场等)。

3)本期工程与水土保持有关的工艺系统。

4)施工方法及工艺,工程施工进度。

5)复核工程占地、土石方工程量、弃土弃渣量(包括灰渣、脱硫石膏等)、损毁的水土保持设施及防治责任范围。

2 环境概况。

1)厂址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2)灰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3)项目区不良地质现象(发生区段、不良地质类型)。

4)项目区水文、气象。

5)项目区土壤、植被。

6)项目区水土流失及水土保持现状。

7)本期工程水土流失工程特性。

3 社会经济概况。

说明项目区行政区划、人口、经济发展概况,土地利用现状。

4 水土保持设计依据。

主要包括水土保持相关规范、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可行性研究阶段编制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其审批意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文件中与水保有关的内容、与水保有关的专题报告及其审批文件。

5 水土流失防治标准。

应根据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明确项目执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水土流失防治目标。

6 设计范围。

明确业主外委项目及设计界限。

4.16.2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

1 厂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挡土墙、护坡,防洪措施,厂区排水系统及排水设施,土地整治措施等。

2 施工生产、生活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土地整治措施等。

3 灰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主要包括灰坝综合护坡,灰场防洪、排洪设施及土地整治措施等。

4 厂外工程管线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厂外工程管线区一般包括铁路专用线、厂外皮带输煤走廊、供排水管线、厂外道路等线性工程区域。应说明边坡防护措施,厂外道路两侧排水措施,土地整治措施等。

5 其他项目区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应说明弃土拦挡措施,取、弃土场边坡防护措施,取、弃土场防洪、排洪措施,取、弃土场土地整治措施。

4.16.3 水土流失防治植物措施

1 厂区植物措施。说明厂区绿化总体设计,主要树种、草种,厂区绿化面积及绿化系数。

2 灰场植物措施。灰场周围防护林设计,主要树种。灰场管理站空地绿化设计,主要树种、草种。

3 厂外工程管线区植物措施。厂外道路两侧绿化带主要植物配置,主要的树种、草种。厂外工程管线区植被恢复措施,主要草种。

4 其他项目区植物措施。应说明取、弃土场复垦措施,植被恢复措施,主要的树种、草种。

5 植物抚育管理措施。提出植物抚育管理措施的要求。

4.16.4 水土流失防治临时措施

1 表土剥离防护措施。应说明施工建设过程中采取的表土剥离防护措施。

2 施工临时道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应说明施工临时道路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及工程量。 3 临时排水沟。应说明临时排水沟设计概况。

4 临时堆土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应说明临时堆土场设置地点、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挡护、苫盖、排水等)。

5 其他水土流失临时防治措施。应说明厂外工程管线区开挖土方等其他临时防护措施设计概况。

4.16.5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1 灰渣综合利用。应说明该工程灰渣综合利用条件、利用途径、已签订灰渣综合利用协议的单位及协议总量。

2 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应说明该工程脱硫石膏综合利用条件、利用途径、已签订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协议的单位及协议总量。

4.16.6 水土保持管理和监测

1 水土保持管理。

1)应明确施工责任及培训制度。

2)确定水土保持工程监理的相关要求。

3)确定水土保持工程的组织实施方式。

4)明确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时间、经费及保障措施。

2 水土保持监测。

1)应说明水土保持监测时段。

2)应说明水土保持监测点布设。

3)应说明水土保持监测内容、方法及监测设施。

4)应说明监测机构设置。

4.16.7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防治效果

1 应说明水土保持投资费用所包括的范围,一般包括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工程、独立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费及勘测设计费、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费、水土保持监测费、质量监督检测费、水土保持专项验收费等)、预备费和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2 应根据工程占地变化情况,复核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3 应说明水保投资占本期工程投资的百分比。

4 应说明采取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达到的防治效果。

4.16.8 附件

1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审批文件。

2 灰渣及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协议。

3 外购土石料等的协议书。

4 水土保持工程特性表。

4.17 消 防 部 分

4.17.1 概述

1 工程简述。说明电厂类型、本期建设规模、规划容量、已建机组容量。说明电厂与城市、农村及邻近工矿企业的关系,电厂厂区配置等。

2 设计依据。应列出设计中执行的国家标准、规范。

3 消防设计主要原则。应说明该工程消防部分设计遵循的主要设计原则,包括总平面布置及交通要求、建(构)筑物防火设计、电厂各工艺系统的消防措施、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消防供电、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防火措施、消防车配置及专职消防队配置等原则。

4 如为扩建工程,应对老电厂消防系统简要描述。

4.17.2 总平面布置及交通要求

1 电厂总平面布置。应说明电厂总平面布置格局,厂区各建(构)筑物的设置情况。对于扩建厂应说明原有电厂的厂区总平面布置情况。

2 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说明电厂各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对于不满足防火间距要求的建(构)筑物,应说明采取的防火措施。

3 消防车道。应说明厂区消防车道的布置情况及设计标准。

4 消防车库。

4.17.3 建(构)筑物防火设计要求

1 建(构)筑物火灾危险性分类及最低耐火等级。应根据防火规范和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对电厂各建(构)筑物进行分类,并提出最低耐火等级要求。

2 主厂房的安全疏散。应根据防火规范要求,说明主厂房各车间的安全疏散的布置、楼梯间布置、电梯布置等。

3 其他厂房的安全疏散。应根据防火规范要求,说明其他厂房的安全疏散的布置、楼梯间布置等。

4 建筑构造。应根据防火规范要求,说明设置的防火墙、建筑构件、安全通道和出口、管道竖井及电缆竖井和电缆隧道或电缆沟防火分隔、消防梯和防火门等。

4.17.4 电厂各系统的消防措施

1 运煤系统的消防措施。

1)应根据工程煤种的挥发性情况,说明煤场、筒仓等储煤设施防止自燃及消防措施。

2)应说明燃料输送系统的通风、除尘设备设置情况及电气设备的防护等级。

3)应说明带式输送机系统(如胶带机、落煤管)防止撒煤、积煤的措施。

4)胶带是否选用难燃胶带。

5)应说明大型移动设备(如斗轮机)的自身消防设备配置情况。

6)应说明火灾检测与控制。

2 燃烧制粉系统的消防措施。

1)应说明消防范围。锅炉燃烧器等消防措施。

2)应说明火灾监测及控制。

3 油系统的消防措施。

1)应说明主油箱、氢密封油箱、给水泵汽轮机油箱、油管道、磨煤机润滑油、电动给水泵润滑油、柴油发电机、点火油卸油及贮油设备的消防措施。

2)应说明火灾监测及控制。

4 电气设施的消防措施。

1)应说明变压器的防火措施,并根据防火措施的要求简述其消防设施及火灾检测设计的原则。

2)应说明防止电缆火灾曼延、阻燃及分隔措施;电缆着火的消防措施。

3)应说明其他电气设施如各级电压配电装置、电容器室、蓄电池室、网络继电器室、通信室等的消防措施。

5 全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固定灭火系统。

除消火栓给水系统以外,应对全厂各主要建筑物和设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固定灭火系统型式进行汇总,其格式按照GB 50229-2006中的表7.1.7(单机容量<300MW时)或表

7.1.8(单机容量≥300MW时)。

4.17.5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1 消火栓消防系统。

1)应说明消防给水系统划分原则,系统配置情况。

2)应说明室外消火栓保护范围、设置原则。

3)应说明室内消火栓保护范围、设置原则。

2 自动喷水消防系统(包括水喷雾灭火系统)。

列表说明系统配置、系统保护对象、所采用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型式、数量等。 3 消防水量及水压计算。

列表计算电厂最不利点消防所需的水量、水压、一次消防水量等。

4 消防水泵及消防水池。

说明消防泵、稳压泵、稳压罐的数量、配置、容量选择、选型等,说明消防水泵房布置。说明消防水池容积、数量、消防水源、补水情况等。

5 气体消防系统。

1)应说明气体消防防护区位置、防护对象、防护区大小、所采用气体消防的型式。

2)应说明气体消防系统的设置、备用量等。

3)应说明气体灭火设备间的布置。

6 泡沫灭火系统。

1)说明油罐数量、容量、尺寸、油品性质。

2)说明泡沫灭火系统型式、设计参数、设备选型、布置等。

7 灭火器材的配置。

8 消防车。

9 消防排水。

4.17.6 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

1 系统。

1)应说明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功能。

2)应说明全厂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设置基本思想(包括脱硫、脱硝系统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

3)应说明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主盘布置位置。

4)应说明火灾报警区域盘设置及气体灭火控制控制盘的设置。

2 火灾报警探测设置区域。

1)应说明具体火灾报警探测设置区域。

2)应说明火灾探测型式。

3 火灾报警及消防系统联锁项目。

应说明发生火灾报警后的联动项目。

4 火灾报警及消防系统设备及材料选型要求。

1)提出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设备选型意见。

2)说明火灾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电缆选择要求。

4.17.7 消防供电

1 消防供电的负荷等级、数量及其可靠性。

1)应说明高压给水消防系统的供电负荷等级,生活消防供水系统的供电负荷标准。

2)应说明电源的可靠程度。

3)应说明水泵联锁情况。

2 事故照明。

1)应说明事故照明采用的型式。

2)应说明照明电源的供电控制,事故照明电源的措施。

4.17.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防火措施

1 采暖。

说明用于具有可燃物质的车间的采暖热媒温度的限制要求。

2 空气调节。

1)应说明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空气调节系统与消防自控系统的联锁要求,以及排烟系统的设置及操作。

2)应说明空调系统防火阀设置的原则、选择要求。

3)应说明空调系统的风道及其附件材料的选择要求。

4)应说明空调系统的电加热器与送风机联锁要求和超温断电保护措施。

5)应说明空调系统的新风口的位置要求。

6)应说明蓄电池室等房间的空调设备的防爆要求。

3 通风。

1)应说明通风系统的风道设置防火阀的原则。

2)应说明蓄电池室、燃油泵房等房间通风系统电机的防爆要求和风机与电机的直联要求。

3)应说明具有火灾危险的房间的通风系统管道材料的选择要求。

4 除尘。

应说明煤仓间、转运站、碎料机室、地下输料道通风除尘系统的设置。

4.18 劳动安全部分

4.18.1 概述

1 工作过程回顾。

说明该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进展情况,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单位、编制时间、评审单位、评审时间、备案情况等。

2 项目概况。

工程厂址及灰场的相对地理位置,地理坐标及相邻城市(镇、乡村)、铁(公)路、河流、湖泊(海洋)。

厂址及灰场地形、地貌、地面标高。

说明厂址区域地层岩性及场地土概况。厂区地下水埋深、类型及对钢筋混凝土的影响。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可能有的地质灾害和地震安全性。

说明项目所处的气候区及气候特征,列出项目区主要气象特征值。

根据工程的“水文气象报告”,说明工程所在区域地表水洪水位,内涝区要说明特征的内涝洪水位。滨海工程应详细介绍潮位、风暴潮、海浪和盐雾的状况。工程利用现有防洪工程时要说明现有防洪工程能达到的防洪标准。

说明周边可能对该工程的劳动安全产生影响的情况。

3 工程概况。

说明本初步设计的工作范围。

列表说明工程情况,包括项目类型(纯凝/抽汽)、项目建设性质(新建/扩建/改建)及装机方案,燃煤、补给水等原材料的来源及输送方案,副产品的处置方案,项目总投资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18.2 安全工程设计

1 设计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列出国务院、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政府部门发布的有关劳动安全的法规。 列出与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有关的国家标准。

列出与火力发电厂劳动安全有关的安全生产监督行业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

列出建设项目所属企业的企业标准和相关规定。

列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该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的备案文件(包括批文文号),依据《安全预评价报告》的版本,依据的其他有关文件。

2 厂址安全工程。

1)依据工程的“岩土工程报告”、“地质灾害评价报告”提出的工程地质不安全因素,说明该工程防治泥石流、山体滑坡及地下水水质对建筑安全影响的措施。

2)应说明设计中考虑的地震因素及抗震措施。

3)应说明设计中考虑的洪涝灾害因素、泥石流灾害因素及防洪措施。

4)应说明设计中考虑的邻近企业的主要不安全因素及采取的安全措施。

5)应说明其他厂址安全工程设计。

6)应说明厂址及灰场是否安全可靠的结论。

3 总平面布置及建筑物的安全设计。

1)总平面布置的安全设计。

a)介绍厂区平面布置中的危险区域的安全设计。包括储煤场、制(储)氢站、

液氨储存站、助燃油卸、储、供区等可能产生重大危险设施的布置情况;以表格形式给出工程推荐方案中主要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及间距;以文字或图纸描述厂区各级危险区域的分布情况,重大危险源及重点防护区域的布置要单独说明;叙述工程推荐方案的厂内道路的宽度,转弯半径等与安全相关的指标及数据,介绍项目消防车道的设计和防止交通事故,车辆伤害措施的设计,并和DL/T 5032《火力发电厂总图运输设计规程》比较,分析推荐的总平面布置是否满足DL/T 5032有关劳动安全的有关规定;介绍厂区消防管网的布置、消火栓及消防站的布置,地处城市边缘不设置专门消防队的工程项目,应给出指定消防单位的位置,并确保消防车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到达现场;叙述厂区出入口的布置,落实人流、物流分开的原则。

b)如设计范围包含工程的厂外设施的设计,如原材料运输、取水设施、除灰及

储灰设施的安全设计应分段说明。原材料运输主要说明运输燃料、石灰石、酸碱、助燃油和氨的公、铁路(厂外胶带输送机)路线及其道口的布置,坑口电厂的厂外运煤系统的燃煤输送机布置;采用水路运送燃料方式的工程,应介绍码头、码头至厂区围墙之间的输煤胶带机布置及安全设计;说明灰系统厂外部分设施(如干灰输送公路线、干灰胶带输送机及灰坝)的安全设计;说明厂外取水设施的安全设计。

2)主要生产建(构)筑物的安全设计。

a)应说明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集中控制楼(室)、电子设备间、电缆夹层、计算机室及值班室的隔墙、天花板、平台、直斜梯、地面孔洞等的建筑及结构方面的安全措施;设备布置、通道布置的安全设计;建(构)筑物的消防、排烟设计。

b)应说明输煤综合楼、卸煤站、转运站、储煤设施(筒仓、罐、棚)和栈桥的

安全(防火防爆)及消防设计。

c)应说明升压站及开关场等建筑物的安全及其消防设计。

d)应说明采用液氨法脱硝工艺的液氨使用及储存建(构)筑物的安全及其消防

设计。

e)应说明烟囱、冷却塔、空冷平台等高耸建筑物及其主要厂房的上人屋面(空

冷平台)的安全(防坠落伤害)设计。

f)应说明点火助燃油泵房、制(供)氢站等其他生产厂房的安全及其消防设计。 4 工艺系统安全防护设计。

1)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a)简述生产中主要危险因素。

b)应说明燃料系统危险因素,包括卸煤系统、储煤设施、输煤系统、助燃油系

统的危险因素。

c)应说明锅炉及其辅助系统危险因素,包括燃烧系统和制粉系统的危险因素。 d)应说明除灰渣系统危险因素,包括压缩空气系统、厂内灰渣储存系统以及灰

渣输送系统的危险因素。

e)应说明汽轮机及其辅助系统危险因素,包括汽轮机热力系统、汽轮机油系统

的危险因素。

f)应说明热工自动化系统危险因素。

g)应说明化学水处理系统危险因素,包括化学水处理和制氢站的危险因素。

h)应说明水工系统危险因素,包括供水、排水及废污水处理系统的危险因素。 i)应说明电气系统危险因素,包括发电机和励磁系统、主变及厂用变、高压配

电装置、厂用电系统、电缆及其构筑物、防雷与接地、直流系统的危险因素。

j)应说明脱硫系统危险因素,包括石灰石制备系统、SO2吸收系统、石膏处置

系统的危险因素。

k)应说明脱硝系统危险因素,包括液氨储存区的危险因素。

2)重点危险源说明。列举项目的重点危险源,详述该危险源成为重点危险源的原因。

3)燃料系统劳动安全措施。

a)卸煤装置及设施的劳动安全措施。

b)应说明储煤设施及设备的劳动安全措施。

c)燃料输送系统的劳动安全措施,包括转运站、栈桥及胶带运输机在设计上采

取的安全防护措施。采用胶带输送机将燃料输送至厂内的坑口和滨海(河)电厂,应介绍厂外燃料输送线路沿线采取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

d)助燃油系统的劳动安全措施。

4)应说明锅炉及其辅助系统的劳动安全措施。

a)锅炉安全系统。

b)制粉系统的劳动安全措施。

c)燃烧系统的劳动安全措施。

5)应说明除灰渣系统的劳动安全措施,包括对除灰渣采用的压缩空气系统、厂内灰渣储存及输送系统在安全防护设计上采取的措施。

6)应说明汽轮机及其辅助系统的劳动安全措施,包括对汽轮机本体、热力系统、汽轮机油系统在设计上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及消防设施。

7)应说明电气系统的劳动安全措施,包括对发电机和励磁系统、主变及厂用变、高压配电装置、厂用电系统、电缆及其构筑物、防雷与接地和直流系统在设计上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8)应说明化学水处理系统的劳动安全措施,包括对化学水处理系统的酸碱储存和使用、氢气系统在工艺设计上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9)应说明水工部分的劳动安全措施,包括对供水系统、排水系统、水处理系统在工艺设计上采取的安全措施。

10)应说明工程的消防方案,明确火灾探测、集中报警的方案。

11)应说明脱硫系统的劳动安全措施,包括对吸收剂制备与供应系统、SO2吸收系统及事故浆池、石膏浆处理系统及电气系统在设计上采取的安全措施。

12)应说明脱硝系统的劳动安全措施,包括对于采用液氨法脱硝的工程,应介绍液氨运输、液氨储存系统和液氨输送系统在设计上采取的安全措施。如液氨的储存量达到重大

危险源的标准,应重点介绍储存区域安全防护措施。对于采用其他脱硝剂的脱硝工程也要相应地介绍。

5 其他安全设计。

1)应说明工程的应急通信、广播系统的设计等。

2)应说明工程采用的主要防腐设计,如设备、管道(管沟)以及地坪的防腐设计。

3)应说明工程在冬季采取的防滑等安全措施。

4)应说明根据国标GB 2893、GB 2894的有关规定,在厂区及作业场所对人员有危险的地点、设施和设备所涂的安全色及设置的安全标志。

4.18.3 劳动安全机构设置及投资

1 安全机构与设施。

应说明按照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机构设置和仪器配备的情况。

2 安全专项投资。

应说明项目的劳动安全总投资及其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包括安全预评价费、安全应急预案编制费、安全工程竣工验收费、安全教育设备费、安全标志费、新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费等。

4.18.4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说明该工程劳动安全防护设施设计结论。

2 建议。

4.18.5 附件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意该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的文件。

4.19 职业卫生部分

4.19.1 概述

1 工程过程简要回顾。

说明该工程可行性研究的进展情况、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编制单位、编制时间、评审单位、评审时间、批复情况等。

2 自然概况。

1)应说明工程厂址及灰场的相对地理位置,地理坐标及相邻城市(镇、乡村)、铁(公)路、河流、湖泊(海洋)。

2)应说明厂址及灰场地形、地貌、地面标高。

3)应说明项目所处的气候区及气候特征,列出项目区主要气象特征值。

3 工程概况。

1)应说明现有工程概况。扩建、改建、改造工程要说明已有工程概况,包括规模、机组服务的时间及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2)应说明本期工程建设的规模、设计范围、主要工艺流程、原材料来源、品质(应介绍煤质资料、灰中游离二氧化硅数据)及运卸方案。要说明副产品的种类、成分及运、卸、储存、处置方案。

3)应说明总平面布置、主机、各生产工艺系统。

4)应说明工程的主要经济指标。

4.19.2 职业卫生工程设计

1 编制依据。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列出国务院、卫生部等政府部门发布的有关职业卫生的法规。

列出与火力发电厂职业卫生有关的国家标准。

列出与火力发电厂职业卫生有关的卫生行业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

列出建设项目所属企业的企业标准和相关规定。

列出该工程卫生部门对本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批复(包括批文文号),依据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的版本,依据的其他工程报告。

2 自然危害因素分析及防护设计。

1)依据工程的实际状况,结合《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分析项目所在区域气象及项目周边的危害因素对项目的影响,说明工程采取的防护措施。

2)应说明厂址周围是否存在有毒有害气体排放源,有无生产和储存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如有应分析源或企业对该项目的影响,说明工程采取的防护措施。

3)根据分析出的自然危害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提出厂址是否受其周边危害因素影响的结论。

3 总平面布置的防护设计。

根据GBZ 1、GB 12801、GBJ 87、DL 5000、DL/T 5032等的要求,应说明工程主要建(构)筑物如主厂房、集中控制楼、吸风机室、除尘设备构筑物、卸煤装置及转运站、封闭式输煤栈桥、输煤地道、屋内(外)配电装置、冷却塔、空压机房、化学水设施区、脱硫设施区和脱硝设施区之间的布置原则。

4 生产工艺系统职业卫生防护设计。

1)应说明危害因素。以总平面布置为龙头,以生产工艺流程中各车间为主线,对生产过程中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的环境、设备进行分析。必要时给出工程对作业人员造成危害的区域。

2)应说明燃料系统职业卫生防护设计,包括卸煤系统、储煤设施、输煤系统中采取的防止粉尘、高温、噪声、振动危害的措施。

3)应说明主厂房部分职业卫生防护设计,包括汽机房、除氧煤仓间、锅炉房、主控楼(控制室)的作业环境,在采光、防噪、防振、防尘、防毒、防高温、采暖通风和空调等职业卫生防护措施。

4)应说明除灰渣系统职业卫生防护设计,包括厂内灰渣储存及输送系统、除灰渣采用的压缩空气系统采取的防尘、防噪措施。

5)应说明化学水处理系统职业卫生防护设计,包括化学品储存区(库)、化学水处理系统和化学实验室在设计上采取的防毒、防化学伤害的措施,洗眼器的设置情况。

6)应说明水工部分职业卫生防护设计,包括供水、排水、废水处理站和冷却塔在设计上采取的防噪声、防毒措施。

7)应说明电气系统职业卫生防护设计,包括主变及厂用变、高压配电装置和直流系统在设计上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主要防工频电磁场及SF6等毒物危害)措施。

8)应说明脱硫部分职业卫生防护设计,包括吸收剂制备与供应系统、SO2吸收系统及事故浆池和石膏储运系统在设计上采取的防尘、防噪声及防振动措施。

9)应说明脱硝部分职业卫生防护设计,包括液氨储存系统和液氨输送系统在设计上采取的防毒措施。催化剂返厂要求。

10)应说明其他应急设施设计,包括防止毒物危害的应急设施。

5 职业卫生辅助设施设计。

应说明工程的卫生、女工等辅助用室、职业病防护设备、职业病警示标志的设置。

4.19.3 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及投资

1 职业卫生检测机构设置。

应说明按照电力行业劳动环境检测监督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机构设置和仪器配备情况,扩建和改建工程应说明增补仪器设备的情况。

2 职业卫生专项投资。

应列出项目的职业卫生总投资及其占工程总投资的比例,包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费、职业病防护设备费、职业病防护标志费、新职工职业卫生教育与培训费、职业病控制效果评价费、应急预案编制-培训及演练费、职业病防护设施专项设计审查费、职业卫生工程竣工验收费等。

4.19.4 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说明该工程职业卫生、职业健康防护结论。

2 建议。

4.19.5 附件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批复。

4.20 节约资源部分

4.20.1 概述

1 概述发电厂的建设规模、建设进度和电厂在电力系统的作用。

2 简述厂区的自然条件、建厂条件、资源情况。

4.20.2 节约及合理利用能源的措施

1 工艺系统设计中考虑节能的措施。

1)应说明设计中为节能所优选的合理系统和方案。

2)对热电厂应进行热化系数分析。

2 主辅机设备选择中考虑节能的措施。

1)应说明从技术经济角度选择的高效、低损耗的设备以及这些节能设备的具体特点。

2)从厂址特点以及电厂在系统中的作用方面,说明如何掌握余量,合理选择设备规范。

3 在材料选择时考虑节能的措施。

1)应说明管道、电缆选择时,如何考虑减少损耗、合理优选规格。

2)应说明如何优化计算,合理选用保温材料品种和确定保温结构。

4 建筑节能。

1)应说明建筑节能目标和途径。

2)电厂建筑节能分析。

3)应说明建筑节能措施。

5 应说明节能措施所取得的效果,包括标准煤耗、厂用电率,并与现有国家或行业控制指标进行对比。

4.20.3 节约用水的措施

1 应说明节水措施,水的重复利用情况、污水处理措施。

2 应说明设计中加强水务管理的措施。

3 应说明节水方面取得的效果,包括全厂用水量、每百万千瓦耗水率,并与现有国家或行业控制指标进行对比。

4.20.4 节约原材料的措施

1 应说明厂址附近可供选用的原材料情况。

2 应说明节约钢材、木材和水泥的措施以及合理利用当地材料资源,节约其他原材料(如酸、碱等)的措施。

3 应说明节材方面取得的效果,并与现有国家或行业控制指标进行对比。

4.20.5 节约土地的措施

应说明设计中节约土地资源采取的具体措施以及效果,并与现有国家或行业控制指标进行对比。

4.21 施工组织大纲部分

4.21.1 概述

1 设计依据。

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

审查意见:该工程可研报告及审查意见。

规程、规范:国家、行业有关规程、规范及规定。

2 电厂建设规模。

应说明该工程建设性质,该(期)工程建设规模和规划容量,电厂出线电压等级。 3 厂址自然条件。

1)应说明电厂厂址的具体位置及距主要城镇的距离,厂址地形地貌、自然地形标高和坡度,厂址用地性质,有无拆迁。

2)应说明对工程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的描述及推荐设计采用的数据。

3)应说明拆迁建筑和设施情况。

4)应说明当地砂、石、石灰和砖、瓦基本供应情况,是否满足电厂建设的需要。当地加工配制能力、大型机具供应情况及供该工程使用的建(构)筑物情况。

4 设计范围。

应说明承担该工程厂内、外设计范围。

5 设计概况。

1)工程项目:应对主要系统如热力系统、燃烧系统、燃料运输系统、除灰、渣系统、供水系统、循环水弱酸处理系统、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电气系统进行描述;应说明主厂房、冷却塔(空冷凝汽器)、烟囱和其他附属、辅助建(构)筑物的建筑结构型式及其布置尺寸;应说明锅炉、汽轮机、发电机、主变压器的设计参数。

2)主要工程量:应说明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钢材、木材、水泥工程量;应说明设备总质量、汽水管道、烟风煤管道、全厂电缆、保温材料工程量。

6 施工单位应具备的技术条件。

应对工程的建筑和安装施工单位应具备的技术条件及确定提出要求。一般要求承建该工程的施工单位通过招标确定,必须是国家一级或二级企业,具备较强的施工力量,具备现代化管理水平和质量保证体系,具有安装国内、外同类机组的施工经验,具有相当的施工设备及机具。地基处理应由有经验有资质的队伍施工。

4.21.2 施工总平面布置

1 施工总平面布置原则。

1)应根据该工程的具体情况,提出节约用地措施。

2)应说明土建和安装施工场地的合理分区。

2 施工总平面布置。

1)应说明建筑施工区的布置情况,包括主厂房建筑施工区、烟塔建筑施工区、输煤系统建筑施工区、辅助生产系统建筑施工区、土建现场施工临建区等以及可利用的场地情况,说明划分的每个区域的功能以及建筑施工区用地面积。

2)应说明安装施工区的布置情况,包括组装场地、输煤系统安装区、脱硫系统、设备存放区、辅助生产系统安装等以及安装施工用地面积。

3)应说明施工生活区的位置及用地面积。

3 施工生产、生活区竖向布置。

1)应说明施工生产区竖向采用的布置方式,土(石)方工程量,土(石)方来源,挡土墙及排水沟工程量。

2)应说明施工生活区竖向采用的布置方式,土(石)方工程量。

4 施工道路。

应说明施工道路的引接、采用的设计标准、路面宽度、路面结构型式及长度。

5 施工力能布置。

1)应说明施工用水水源的位置、供水管线的引接、管径及长度。厂内蓄水池的容积和最大供水能力。

2)应说明施工用电电源的位置、线路的引接及长度。现场设开关站的容量及施工降压变的台数和容量。

3)应说明施工通信的引接、线路对数和长度。

4)应说明氧气、乙炔、氩气、混合气和压缩空气的布置位置及供应点、管径及供应量。

4.21.3 主要施工方案与大型机具配备

1 主要施工方案。

1)建筑工程:

a)应说明场地平整的范围为厂区、施工生产区、施工生活区,土(石)方工程

量及平衡后土方情况,弃、取土地点和距离,场地平整的技术要求。

b)应说明各类建(构)筑物包括沟道施工要求。

c)应说明主厂房包括零米以下、零米以上施工要求及集中搅拌、罐车运输、泵

车布料和汽机房模板、脚手架、钢筋提升机械,钢煤斗及汽机房屋架、行车梁吊装要求。

d)应说明烟囱的高度、出口内径、零米直径、基础埋深及施工要求。

e)应说明冷却塔淋水面积,底部直径,出口直径,冷却塔高度(空冷凝汽器的

冷却面积,冷却段数及空冷平台高度)及其施工要求。

f)应说明冬季施工的防冻、保温,雨季、风季及现场的高架施工机具采取的施工措施和要求。

2)设备安装工程:

a)应说明采用的锅炉型号,炉架的结构型式,运转层、炉顶、汽包标高及锅炉

总高度。锅炉、锅炉大板梁、锅炉汽包的吊装方案及措施。

b)应说明汽轮机的吊装方案及措施。

c)应说明发电机的吊装方案及措施。

d)应说明凝汽器的吊装方案及措施。

e)应说明除氧器的吊装方案及措施。

f)应说明电除尘器的吊装方案及措施。

g)应说明主变压器台数、每台质量,主变压器的吊装方案及措施。

2 大型机具配备。

应说明为完成该工程建设任务,建议施工单位自行配备的大型起重运输机具。

4.21.4 施工轮廓控制进度

1 控制进度的依据。

应说明上级批准的控制进度文件以及业主的要求,主设备供货计划,设计文件交付计划,电力工程建设工期定额。

2 控制进度的确定。

应按照火力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说明控制进度的关键路线,建筑、安装工程交叉作业,协调配合,为实现计划进度所采取的必要措施。

4.21.5 交通运输条件及大件设备运输

1 交通运输条件。

应说明厂址附近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概况,铁路车站、港运码头以及施工道路的设置及运输条件。

2 大件设备运输。

1)应说明锅炉汽包、锅炉大板梁、低压缸、低压转子、发电机定子、除氧器水箱、磨煤机大罐、主变压器的长、宽、高尺寸,直径和长度以及运输质量;

2)应说明根据业主委托大件设备运输公司提供的《电厂大件设备运输调查报告》的结论,对推荐的电厂大件设备运输方案进行描述,并明确电厂大件设备运输措施费用。

4.21.6 附件

1 与有关单位研究确定的施工组织大纲编制原则和有关事宜的会议纪要。

2 利用原有建筑及设施的协议。

4.22 运行组织及电厂设计定员部分

4.22.1 概述

1 说明工程整体情况。

2 说明发电厂的性质和任务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运行方式等。

3 对于扩建工程,应简述老厂的有关情况和新老厂之间的关系(公用系统、设施的运行联系以及设计考虑)。

4 说明主要设备及控制系统的技术条件。

4.22.2 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及指标

1 简述电厂自动化控制水平及控制方式。

2 结合电厂自动化控制水平及控制方式、检修方式、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说明发电厂的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对于扩建工程,应说明扩建工程增加的人员编制。

3 说明需要配备的人员水平。

4 设计定员指标:

全厂定员×人,其中生产人员×人,管理人员×人;人员指标全厂人员指标 ×人/百万千瓦(全厂人数)。

4.22.3 机组启动、运行方式及系统启动条件

1 简述发电厂启动运行时必须具备的条件,如电源、汽源、水源、油、燃料等条件。 2 说明发电厂启动系统、启动程序、机组启动方式、机组运行方式,特别是单机启动运行的特点。对扩建电厂应阐明启动过渡措施。

3 本工程中采用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应说明其特点和运行注意事项。

4 当该工程中如有特殊运行方式,包括采用新系统、新布置、新设备引起的运行方式的改变,工程特有的或易被忽略的运行调节方式、特殊的维护要求等应加以说明。

4.23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4.23.1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按照初步设计的推荐方案编制,由各专业提出,工程汇总,作为初步设计文件的内容之一。

4.23.2 由于初步设计阶段深度的限制,《主要设备材料清册》所提的设备材料规格和数量,个别项目允许估算,但应在备注栏内予以说明。

4.23.3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内容深度规定如下:

1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中应列出专业所有的设备和主要材料,并标注所有设备的编码。

2 阀门、管件、钢管和电缆根据各工程条件,尽可能予以分类明细开列。

3 全厂的试验设备和仪器应列入《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4 仪表与控制专业的表盘仅列各类表盘数。

5 产品的规格应与相应的说明书和图纸相符。

4.23.4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编制说明的内容如下:

1 应说明《主要设备材料清册》编制依据和原则。

2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的组成内容、范围和提请有关部门注意或明确的问题。

3 设备的有关备品备件及材料量中的损耗和富裕量开列情况应予以说明。

4 对不属本单位设计范围的设备和材料,参见的部分应予以说明。

5 其他应说明的事宜。

4.23.5 主要设备材料《主要设备材料清册》的表格形式见表4.23.5。

29DL5427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542720xx

4.24.1 说明

1 工程概况。

1)应说明工程名称、厂址位置、建设规模、建设性质、设计分工,交通情况(铁路接轨点位置及距离、进厂公路长度、码头泊位),厂区自然条件(抗震设防烈度、基本风压、地下水位)及主要建筑物的地基处理方式。扩建工程还应说明已建机组的台数、容量及建成时间。

2)应说明主要工艺系统。

a)热力系统:机组参数类型(超超临界、超临界、亚临界、超高压、高压)、

锅炉炉型(普通煤粉锅炉、塔式炉、W火焰炉、CFB锅炉)、锅炉炉水循环方式(控制循环、自然循环、直流循环)、燃用煤种(烟煤、无烟煤、贫煤、褐煤、泥煤)、锅炉露天程度(全露天、紧身封闭、运转层下封闭),主蒸汽管道及再热热段蒸汽管道的材质,给水泵配置方式,制粉系统型式、磨煤机配置方式,除尘方式、除尘效率,烟囱类型、高度、出口直径,热电厂应说明供热介质、供热出口管径及设计界线。

b)主厂房布置方式,厂房总长度、柱距、跨度、运转层标高,结构型式。热电

厂应说明热网首站的布置方式。

c)燃料供应系统:运煤、卸煤、上煤、储煤方式及规模。

d)除灰系统:应说明除灰及外运方式,灰管长度、根数、规格,灰场的堆放量

及其年限,灰坝结构形式。

e)水处理系统:补给水预处理方式、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出力或本期新增出力,凝结水精处理方式,化学废水处理方式。若有城市污水深度处理或海水淡化应说明其规模及方式。

f)供水系统:应说明水源情况、供水方式、二次循环时的冷却塔面积、座数,

泵房设置及规模,补给水管道材质、长度、根数。若采用空冷凝汽器应说明空冷方式、凝汽器总面积、翅片管型式,风机台数、直径。

g)电气系统:应说明电压等级及出线回路数,主接线方式,配电装置布置型式,采用GIS组合电器及设联络变压器时应予说明。

h)仪表与控制系统:应说明机组控制系统的控制范围及方式。

i)烟气脱硫、脱硝系统:脱硫按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设计时,应说明吸收

剂来源,是否设置烟气再热装置(GGH),是否设置石膏堆场,石膏是汽车运至堆场堆放还是管道输送至堆场。脱硝方式、脱硝效率,脱硝是预留还是同步建设。

2 概算编制原则。

应说明项目划分、工程量、定额、机械费、工资标准、材料价格、设备价格、设备运杂费率、费用标准、其他费用等选取原则和调整方式,计算依据。

1)工程量:应说明工程量的确定原则。

2)定额:应说明定额的选用原则。参考类似工程结算或预算编制的主要项目应予说明。定额材料费用、机械费用水平调整的依据性文件及数据应予说明。

3)工资:应说明建筑、安装工程人工工资单价的编制依据,工资单价的调整依据。

4)材料预算价格:应说明所采用的建筑、安装材料价格依据,材料价差的计算依据,材料价差的计列方式。

5)设备价格:应说明主机、主要辅机、一般设备价格的编制依据,运杂费的计算办法。对引进国外成套设备或主要设备的工程,除说明价格依据及价格特征(CIF、FOB、C&F)外,并按《火力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简称“预算标准”)中表六计算及说明引进国外设备总价、汇率、关税、增值税、商检费、公司手续费、银行手续费的计费办法及计费基数,国内、国外段设备运杂费及保险费的确定。

6)费用计取标准:应说明建筑、安装费用计取标准(一般编制附表写明数值)。

7)其他费用:应说明建设场地征用及清理费及其他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费用项目的编制原则,应着重说明偏离“预算标准”规定的费用的编制依据。

8)外委设计工程投资的编制原则:应有外委设计单位的初步设计概算书,应说明外委设计概算的审定情况。外委设计概算原则上应分建筑、设备、安装、其他四项费用,按包括基本预备费的概算数列入工程静态投资中。

9)动态费用的编制原则:应说明工期及年度资金安排计划,建设期贷款利息计算依据。

10)其他应加以说明的问题:概算中的待定工程和费用。设计未予确定的暂列费用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3 工程投资。

说明概算的静态投资价格水平,静态投资,动态投资,单位投资,政府主管部门核准投资。

4 投资分析。

概算投资原则上不得超过估算投资。若因特殊原因概算投资超过估算投资,必须要说明其充分的理由,并与估算投资比较。

概算的投资应与同价格水平年的“限额设计参考造价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根据工程的需要可提出下阶段设计控制投资的重点和措施。

4.24.2 概算书部分

初步设计概算书应编制的表格及宜采用的编排秩序:

表一甲——发电工程总概算表;

表五甲——发电工程概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二甲——安装工程专业汇总表;

表二乙——建筑工程专业汇总表;

表三甲——安装工程概算表;

表三乙——建筑工程概算表;

表四——其他费用计算表;

安装工程人工、材料、机械价差计算表;

建筑工程人工、材料、机械价差计算表;

涨价预备费计算表(需要时)。

概算表一甲~表五甲的格式均应按“预算标准”规定的格式编制,分别为:

1 发电工程总概算表。

发电工程总概算表填写的项目名称必须符合“预算标准”的规定,每项费用的数值必须由表二、表四及各类价差计算表等对应位置转接至表一甲。表一甲的名称前注明工程名称。表一甲的技术经济指标必须填写完整。

2 安装(建筑)工程专业汇总表。

1)表二按专业编制,表的名称前注明专业名称。

2)表二除建筑的“主厂房本体”应填写至分项工程外,其余项目一律填写至“单位工程”栏内。单位工程的名称及编排秩序必须符合“预算标准”的规定。

3)安装、建筑每项费用的数值应由表三对应位置转接至表二。建筑工程中的上下水道、采暖、通风、空调、照明、消防等项目按建筑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分别汇总至表二乙,以表二乙合计数汇入表一甲的建筑工程费中。

4)技术经济指标“预算标准”的规定填写。

3 安装(建筑)工程概算表。

1)安装(建筑)工程概算表(表三甲、表三乙)为概算文件的基本核算表。每一项单位工程应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和税金。取费计算可以采用单位工程逐项取费、单位工程综合费率取费或单位工程表二逐项取费等方式。采用综合费率取费时,必须附综合费率构成表。

2)“安装(建筑)工程概算表”的编号、项目名称按“预算标准”的统一规定。“预算标准”中没有的项目,可自行补充,补充的名称应与设计名称相同。

3)编制安装(建筑)工程概算表时,应将所采用的定额、材料价格的编号,在“编制依据”栏内注明,采用其他资料亦应注明“参×工程”、“补”、“估”或相应字样。编制表三甲时“项目名称”栏要填写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的名称及规范,而不是定额、价格的名称及规范;编制表三乙时,“项目名称”栏要填写工程项目、工序的名称及技术要求,而不是定额、价格的名称及技术要求。

4)“安装(建筑)工程概算表”的单价栏可以有两位小数,合价不留小数,有小数时四舍五入。

4 其他费用计算表。

各项费用必须写明编制和计算依据、必要的计算方法和说明。表四的“工程或费用项目名称”以及编排秩序必须符合预算标准的规定。凡预算标准中没有的项目需列入时,必须说明其列入依据。

5 初步设计图纸目录

5.1 总 的 部 分

总的部分图纸直接引用各卷所附的图纸,图纸深度见各卷要求。

1 厂址地理位置图;

2 厂区总体规划图;

3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4 热力及辅助系统P&ID(按分部系统绘制);

5 燃烧系统P&ID(包括制粉系统、烟风及燃料系统,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石灰石系统图、床料填加系统图);

6 主广房远景规划布置图;

7 主厂房底层平面布置图;

8 主厂房运转层平面布置图;

9 主厂房横剖面图;

10 烟气脱硫工艺系统图;

11 脱硝工艺系统P&ID;

12 全厂水量平衡图;

13 供水系统P&ID;

14 电厂接入系统方案地理接线图;

15 电气主接线图;

16 全厂自动化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图;

17 燃料输送系统平面布置图;

18 除灰系统P&ID(包括干灰分选系统);

19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P&ID;

20 电厂标识系统统一规定。

5.2 电力系统部分

5.2.1 图纸目录

1 电力系统现状地理接线图;

2 电力系统设计年份地理接线图;

3 电厂原则主接线图;

4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配置图;

5 系统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图;

6 远动信息配置图;

7 调度通信系统图。

5.2.2 图纸内容深度

1 电力系统现状地理接线图。

应表示现有系统主要电厂和变电所的连接方式,主干线的走向和长度。

2 电力系统设计年份地理接线图。

应表示规划系统主要电厂和变电所的连接方式,主干线的走向和长度。该工程与电网的连接方式,线路走向和长度。

3 电厂原则主接线图。

应原则表示出发电机、主变压器和开关等主要一次设备与母线的连接方式,出线回路和方向。

4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配置图。

应正确表示与电气主接线相关的一次设备、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的配置以及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回路的接线。

5 系统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图。

应表示安全自动装置数量及二次回路装置功能。

6 远动信息配置图。

应表示各级调度对本期工程要实现的远动化的要求。

7 调度通信系统图。

应表示通信电路起止点及路由图和设备配置示意图,如该工程采用载波通信应表示结合相及频率。

5.3 总图运输部分

5.3.1 图纸目录

1 厂址地理位置图 1:50 000~1:200000;

2 全厂总体规划图 1:5000~1:10000;

3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1:1000~1:2000;

4 厂区竖向布置图 1:1000~1:2000;

5 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图 1:500~1:1000;

6 厂区绿化规划图 1:1000~1:2000;

7 全厂防排洪规划图 1:5000~1:10000;

8 厂区土(石)方计算图 1:1000~1:2000;

9 主厂房A排外、固定端及炉后管沟剖面图1:100~1:200;

10 厂区危险区域划分图 1:1000~1:2000。

5.3.2 图纸内容深度

1 厂址地理位置图。

应表示厂址所在行政区域的城市、交通、河流、海域、大型工业企业、机场以及其他与电厂有关设施的相对关系。

2 全厂总体规划图。

应表示厂址位置以及电厂与有关的交通运输(公路、道路、铁路、水路)、水源、取、排水点、出线、灰场、厂外管线、城镇、施工区、施工生活区、工业企业的相对位置。附厂址技术经济指标表。

3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应表示该(期)工程和规划容量厂区建(构)筑物及用地范围。

应表示厂内道路、铁路布置及其与厂外线路的连接。

应表示电厂码头的布置及其与厂区运煤设施的衔接。

应表示挡土墙、护坡等设施布置。

应表示主要生产建(构)筑物包括铁路、主厂房、烟囱、冷却塔(或空冷凝汽器)等及厂区围墙的坐标、设计标高。

应说明厂区建筑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换算关系,表示风向玫瑰图。

应列出厂区建(构)筑物一览表,表明该(期)工程建设的建(构)筑物名称、用地面积。

应列出厂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及图例。

4 厂区竖向布置图(可与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合并)。

应标注厂区主要建筑物室内地面标高、冷却塔水面标高、储煤场斗轮机及卸煤铁路轨顶标高以及道路中心标高等。

应标注厂内、外排洪沟的位置和走向及主要拐点标高。

5 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图。

应表示厂区循环水管、沟,管架、采暖管沟、电缆沟(隧)道及上、下水管道的干管布置等主要管沟的平面布置;

应重点规划主厂房A排外、固定端及炉后的管线和沟道、管架布置,并绘制主厂房A排外、固定端及炉后管沟剖面图。

6 厂区绿化规划图。

应重点表示厂前公共建筑、冷却塔(或空冷凝汽器)、主厂房、储煤场等区域绿化规划。 7 全厂防排洪规划图(可与全厂总体规划图合并)。

应表示全厂厂区围墙外防、排洪规划。

8 厂区土(石)方计算图。

应表示厂区各方格控制标高和挖、填方区域及工程量一览表,并对全厂土(石)方进行综合平衡。

9 主厂房A 排外、固定端及炉后管沟剖面图。

应表示地下管线、沟道、综合管架和管廊宽度边缘建(构)筑物轴线的横断面位置以及相互间的尺寸,并标注地面、道路路面及主要管沟的管线中心和沟道底面标高。

10 厂区危险区域划分图。

应表示储煤场、制(储)氢站、液氨储存站、助燃油卸、储、供油区等区域的划分范围。

5.4 热 机 部 分

5.4.1 图纸目录

1 燃烧系统P&ID(包括制粉系统、烟风及燃料系统,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石灰石系统图、床料系统图);

2 燃油系统P&ID(包括卸油、储油、炉前油系统);

3 热力及辅助系统P&ID(按分部系统绘制);

4 主厂房远景规划布置图(主厂房分期建设规划时绘制,比例1:200~1:500); 5 主厂房底层平面布置图(可按车间布置内容分别绘制,比例1:100~1:200); 6 主厂房夹层及以上平面布置图(可按车间布置内容分别绘制,比例1:100~1:200); 7 主厂房横剖面图(可按车间布置内容分别绘制,比例1:100~1:200);

8 设备规范表;

9 汽轮机大部件摆放图(300MW及以上机组绘制);

10 热网首站布置图(可按车间布置内容分层绘制,比例1:100~1:200); 11 热力网引出干管平面走向及断面图(热电厂绘制设计范围内部分);

12 供热范围内热用户布置图(设计热网工程时绘制);

13 热水网水温图(设计热网工程时绘制);

14 热水网水压图(设计热网工程时绘制);

15 年热负荷曲线图、年供热量图(热电厂绘制);

16 直接空冷排汽及疏水管道系统图(空冷排汽管道属该工程设计范围时绘制); 17 直接空冷排汽管道布置图(空冷排汽管道属该工程设计范围时绘制)。

5.4.2 图纸内容深度

1 燃烧系统P&ID。

1)应绘出从燃料、空气供给起到烟气排放止的整个燃烧及制粉系统流程中的全部主、辅设备、管道、门类和其他主要零部件(包括预留装置)。

2)应表示风机的调节方式、门类等的执行机构型式。

3)应表示主要仪表配置(如压力、温度、流量等参数的测量仪表)。

4)应注明介质种类、介质流向。

5)应注明管道的通流断面或外径、壁厚。

6)应附图例、设备编号和设备规范明细表。

7)应列出燃料特性、计算成果汇总表。

8)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2 燃油系统P&ID。

1)新建工程:应绘出从卸油起到锅炉喷燃器止的整个油系统流程中的全部主、辅设备、阀门、管道和主要零部件。还应包括冷却、加热和吹扫系统,污油排放系统。

2)应表示阀门类别及其驱动方式。

3)应表示主要仪表配置(如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参数的测量仪表)。

4)应注明介质种类、介质流向。

5)应注明管道的外径及壁厚。

6)应附图例、设备编号和设备规范明细表。

7)应列出燃油特性,加热蒸汽参数,喷燃器的型式和对点火油参数的要求等。

8)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3 热力及辅助系统P&ID。

分部热力系统及辅助系统流程图应详细表示本期工程的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系统、旁路系统、抽汽系统、辅助蒸汽系统、给水系统、凝结水系统、加热器疏水系统、抽真空系统、循环水及冷却水系统、锅炉疏水排污系统等系统主、辅设备、阀门、管道和主要管件。对300MW及以上容量机组,还应绘制润滑油净化及储存系统、厂用及仪用压缩空气系统流程图。

热力及辅助系统P&ID按一机一炉为单元绘制,公用系统P&ID按实际需要绘制,并满足下列各项要求:

1)应表示阀门类别及其驱动方式;

2)应分别介质种类、表明介质流向、来源及去向;

3)应表示主要仪表配置(如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参数的测量仪表);

4)应注明管道规格;

5)应附图例符号(可单独绘制,适用于所有热力及辅助系统P&ID);

6)应表示与老厂、其他专业以及有制造厂设计的分界点;

7)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4 主厂房布置图。

1)应表示厂房的主要尺寸及标高,主要土建结构梁柱外形及门窗、扶梯等建筑内容。

2)应表示主要设备、辅助设备、主要汽水管道(至少应包括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旁路管道、给水管道、抽汽管道、辅助蒸汽管道、凝结水管道、循环水管道、辅机冷却水管道、消防水总管道)和六道的布置及其定位尺寸。

3)应表示主要的电缆架空通道的标高、尺寸、走向。

4)应表示主要地下设施、管沟和电缆隧道(沟)的布置。

5)应表示集控室、发电机出线小室、厂用配电室,各辅助车间、检修间等的布置。

6)应表示主厂房主要维护、检修通道。

7)应表示主要设备的检修起吊设施和检修时部件抽出所需的位置与空间。

8)应表示设备编号。

9)绘制剖视图时,从机头方向投视(如汽轮机为纵向布置)或从加热器侧投视(汽轮机为横向布置)。

10)非顺列布置方案,应增加必要的纵剖视图。

5 热网首站布置图(如设置单独的建筑物或集中布置在主厂房区域)。

1)应表示首站的主要尺寸及各层标高。

2)应表示设备、主要汽水管道的布置及其定位尺寸。

3)应表示设备编号或名称。

4)应表示主要地下设施、管沟的布置。

5)应表示设备的检修起吊设施和检修时部件抽出所需的位置与空间。

6 热网引出干管平面定向及断面图。

1)应表示管线定位、走向、断面排列布置。

2)应表示供热干管的补偿方式。

3)应表示初步确定的支架类型及间距。

4)应表示与地下、地上管线、构筑物或铁路、公路交叉情况。

5)应表示与主厂房内管道、热用户管道的设计分界点。

6)应表示阀门、平台、流量测量装置的规划布置。

7)应注明管道名称、介质流向,管外径及壁厚。

7 供热范围热用户布置图。

1)应表示热电厂(站)初步确定的主要热用户的地理位置。

2)有条件时,应表明厂外热网的规划走向。

3)应注明主要热用户的热负荷参数、数量。

8 热水网水温图。

1)应表示热电厂(站)供回水的温度与室外气温的关系。

2)应表示采暖计算温度和不同调节方式下的水温变化。

9 热水网压图。

1)应表示热电厂(站)供热系统内从热源,管网到用户的全部压力分布情况。

2)应表示热网补给水泵和热网水泵应达到的压头及热网停运时对静压头保持方式。

3)应初步指明中间加压站的位置及加热数值(当需要设置中间加压站时)。 10 年热负荷曲线图、年供热量图。

1)应分别表示热电厂(站)的生产、采暖和生活热负荷全年变化情况。

2)应表示热化程度、各种参数的蒸汽每年供热量。

11 直接空冷排汽及疏水管道系统图。

1)应表示阀门类别及其驱动方式。

2)应表明介质流向、来源及去向。

3)应注明管道规格。

4)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12 直接空冷排汽管道布置图。

1)含平面及剖视图。

2)应表示排汽管道的规格、主要定位尺寸及布置标高。

3)直接空冷排汽及疏水管道系统图。

4)直接空冷排汽管道布置图。

5.5 运 煤 部 分

5.5.1 图纸目录

1 运煤系统工艺流程图。

2 运煤系统平面布置图1:500~1:1000。

3 运煤系统剖面布置图1:200。

5.5.2 图纸内容深度

1 运煤系统平面布置图。

1)应表示出与运煤系统相关范围内的建筑设施及道路布置,并有指南针及风玫瑰。

2)应表示全部卸、储、破碎及输送设施及其建筑物,并示意各剖面的位置,若采用厂外长距离带式输送机输送时,应表示与外部的分界线,并加以说明。

3)应表示接卸、储料设施和建筑物之间的相关尺寸,必要时注出角度和坐标。

4)应注明各储料场、干料棚内的堆料高度和储料量及总储料量。各燃料分堆时,应分别示意各燃料堆。若料场采用封闭料场或减风抑尘墙,应表示其设置范围。

5)对扩建电厂或按规划容量设计的电厂应将原有或下期预留的系统与本期设计的燃料输送系统用不同的线型分别表示清楚,并加以文字说明。

6)应表示各辅助建筑物如推煤机库、输煤综合楼、雨水调节池、煤水处理间等。

7)厂内铁路配线、轨道衡、汽车衡、入厂煤取样装置等也应在总平面布置图上表示。

8)总平面布置图上应列出运煤系统各主、辅设备的名称、型号及规范、数量等明细表。

9)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若石灰石厂内破碎,应表示石灰石系统的卸、储、破碎及输送设施及其建筑物。

2 运煤系统剖面布置图。

1)应充分表示整个运煤系统的概貌,各建筑物的结构外形、主要尺寸、柱号、标高(注明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的关系)。绘出栈桥及通廊的横断面图,并注出其净空高度及宽度。

2)应注明各带式输送机头尾滚简之间的长度和与建筑物的相对尺寸、拉紧装置型式和位置。对于倾斜输送机还应注明其倾斜角度和头尾滚筒之间的投影长度,有凹凸弧布置的输送机,应注明圆弧半径和弧段始终点及定位。

3)应表示各主要设备及辅助设备的安装位置和相关尺寸。

4)对于扩建电厂应表示与原有系统的连接关系和相关尺寸。

5)应表示各转运站、碎煤机室、翻车机室、卸煤沟、主厂房煤仓间等主要部位的检修起吊设施。

6)剖面图中应列出与平面布置图中相对应的各主、辅设备的编号。

3 运煤系统工艺流程图。

1)应表示出系统各转运环节的交接关系及名称。

2)应表示各条带式输送机的编号、运行方向、驱动滚筒的数量等。

3)应表示出各单体设备,如翻车机、卸车机、给煤设备、煤场机械、碎煤机、筛子、除杂物装置、取样装置、计量装置、卸料器等在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并用文字注明该设备的名称。

4)应标注电厂主要设备的编码标识系统。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若石灰石厂内破碎,应表示石灰石系统的卸、储、破碎及输送系统。

5.6 除灰渣部分

5.6.1 图纸目录

1 除渣系统P&ID。

2 除石子煤系统P&ID(可与除渣系统合并出图,锅炉采用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时绘制)。

3 除灰系统P&ID(包括干灰分选系统)。

4 除灰渣设施总平面布置图1:100~1:200。

5 锅炉房内除渣设备布置图(包括与除渣设备连接的渣仓等设备)1:50~1:100。 6 除石子煤设备平剖面布置图1:50~1:100。

7 除尘器下除灰设备布置图1:100。

8 除灰渣车间布置图(包括灰渣泵房、空压机房、风机房、灰库及分选设施、浓缩机、脱水仓、沉渣池、机械除灰渣设施等)1:50~1:100。

9 厂外灰渣输送设施布置图(如机械输送、气力输送或船运等)1:100~1:200。

5.6.2 图纸内容深度

1 除灰渣系统P&ID。

1)应绘出系统流程中的所有设备、管道、灰渣沟道、阀门以及其间的相互关系(包括预留装置)。

2)应标注主要仪表配置,如压力、温度、流量、液位等参数的测量仪表等(具体要求见热控专业)。

3)对扩建电厂应表示出新老厂系统间的关系和分界线。

4)应注明主要管道及灰渣沟道的规格。

5)应注明设备的编号,标注管径、流向、来源,特殊材质应加以说明。

6)图中应附有设备明细表及有关图例符号和有关必要的说明,如燃用设计燃料、校核燃料时的渣量或灰量或石子煤量。

7)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2 除灰渣设施总平面布置图。

1)应表示出全厂除灰、除渣设施布置的方位,各主要除灰渣设备的外形尺寸及定位尺寸。

2)主要管道、管架、灰渣沟道的定位和走向。

3)灰渣运输道路的布置(采用汽车运送灰渣时)。

4)应附有除灰渣设施一览表。

3 除灰渣车间及除灰、除渣设施布置图(1:50~1:100)。

1)应绘出除灰渣车间(设施)内所有设备、并标出其布置的定位尺寸。

2)应表示主要管道和沟道的布置,标出必要的定位尺寸及其管、沟道的规格尺寸,应表示设备编号。

3)应表示控制室的位置。

4)应表示检修起吊设施及检修场地的布置,主要维护、检修通道。

5)应表示土建结构及电气、水工等专业设施的布置。

6)除平面布置外应辅以1~2个剖视图。

5.7 电厂化学部分

5.7.1 图纸目录

1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P&ID(其中包括酸碱排放处理系统,如有预处理、预脱盐系统,可以另外出图)。

2 锅炉补给水处理室平面布置图、剖面布置图 (包括预处理、预脱盐,系统容量较大或设施较复杂时,可增加必要的断面图)1:100。

3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P&ID。

4 凝结水精处理再生系统P&ID。

5 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布置图(可仅出主厂房推荐方案一的相应布置)1:100。 6 化学加药系统P&ID。

7 水汽取样系统P&ID。

8 主厂房化学设备布置图(包括凝结水精处理再生设备、加药设备、取样设备等,可仅出主厂房推荐方案一的相应布置)1:100。

9 冷却水处理系统P&ID(可视工程情况而定)。

10 冷却水处理室布置图(可视工程情况而定)1:100。

11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P&ID。

12 再生水深度处理站布置图1:100。

13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图P&ID。

14 工业废水处理设备布置图。

15 海水淡化系统P&ID。

16 海水淡化设备布置图1:100。

17 制(供)氢系统图和布置图(可视工程情况而定)。

18 热网补充水处理系统图P&ID和布置图(也可与锅炉补充水处理图合并)。

5.7.2 图纸内容深度

1 电厂化学部分系统P&ID。

应表示所有设备和连接这些设备的管道阀门、管件,并应表示系统运行控制仪表。

应注明如下内容:

1)管道的规格及管道材质。

2)阀门类型及公称通径。

3)进入和离开本系统的管道应注明相接管道名称及必要的参数。

如扩建工程与本期工程相关联,应表示原有相关设备及管道,并表示与原有的管道连接分界。

应绘制设备明细表,表中开列设备规范及数量,带有电动机的设备应在备注中注明电动机功率,如扩建工程应在设备表中注明原有设备规范及数量。

与其他专业相连接的管道或属于其他专业的设备可以用设计分界线表示,并注明相关专业名称。

应有图例和必要的说明。

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编码标识系统标注至设备级。

2 厂房布置图。

应按规定比例画出各设备与墙(柱)中心线及设备间的相对位置。

平面图中的设备编号应与系统P&ID一致,墙柱编号与土建图纸一致。

根据工程情况的需要,可增加必要的剖面图。

应表示主要地下设施、管沟的布置。

应表示设备的检修起吊设施和检修时部件抽出所需的位置与空间。

5.8 烟气脱硫工艺部分

5.8.1 图纸目录

1 烟气脱硫工艺系统图;

2 烟气脱硫工艺分部系统P&ID;

3 烟气脱硫工艺吸收区设施平面布置图1:100~1:200;

4 烟气脱硫工艺吸收区设施剖面布置图1:100~1:200;

5 烟气脱硫工艺公用区设施平面布置图1:100~1:200;

6 烟气脱硫工艺公用区设施剖面布置图1:100~1:200。

5.8.2 图纸内容深度

1 烟气脱硫工艺系统图。

1)应绘出流程中主、辅设备和管道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2)应附说明和图例符号。

3)应附设备编号和设备规范明细表。如现有项目脱硫同原有机组脱硫改造同时进行,或为扩建机组脱硫预留设施,脱硫工艺有部分系统全厂公用,应表示出不同机组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有关设备和管道连接的必要过渡措施。

4)应标出本专业的设计分界线。

2 烟气脱硫工艺分部系统P&ID。

1)应分别绘制脱硫工艺各个分部系统的管道及仪表图。

2)应绘出流程中所有主、辅设备、阀门、管道和主要零部件等以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3)应表示阀门类别及其操作和控制方式。

4)应分别介质种类,表明介质流向。

5)应注明管道的外径及壁厚。

6)应附图例、设备编号和设备规范明细表。

7)如现有项目脱硫同原有机组脱硫改造同时进行,或为扩建机组脱硫预留设施,脱硫工艺有部分系统全厂公用,应表示出不同机组之间的连接关系,以及有关设备和管道连接的必要过渡措施。

8)应标出本专业的设计分界线。

9)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3 平面布置图。

1)应表示脱硫工艺设备、设施和各车间的布置以及相互之间的有关尺寸,主要设备和设施的定位尺寸,必要时注出角度和座标。

2)如本期脱硫同原有机组脱硫改造同时进行,或为扩建机组脱硫预留设施,且脱硫工艺有部分系统全厂公用时,应清楚表示出不同机组之间的设备布置关系。

3)应绘出脱硫各区域和各车间的设备,多层厂房应分层表示布置情况,应按规定比例画出各设备与墙(柱)中心线及设备间的相对位置和尺寸,墙柱编号与土建图纸相一致。

4)应表示检修起吊设施及检修场地的布置。

5)应表示脱硫控制室的位置。

6)应表示主要管道和沟道的布置,标出必要的定位尺寸及其管、沟道的规格尺寸。 4 剖面布置图。

1)应表示脱硫装置的烟道、吸收塔和各建筑物的主要尺寸、标高并注明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的关系。

2)吸收塔区域和公用设施应分别绘制剖面图。

3)应表示各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安装位置和相关尺寸。

4)应表示主要设备的检修起吊设施。

5.9 电 气 部 分

5.9.1 图纸目录

1 电气主接线图。

2 短路电流计算接线图。

3 高低压厂用电原理接线图。

4 电气建(构)筑物及设施平面布置图。

5 各级电压(及厂用电)配电装置平剖面图。

6 继电器室布置图。

7 发电机封闭母线平剖面图。

8 高压厂用母线平剖面图。

9 保护及测量仪表配置图。

10 直流系统图。

11 UPS系统图。

12 主厂房电缆桥架通道规划图。

13 电气计算机监控(测)方案图。

5.9.2 图纸深度要求

1 电气主接线图。

1)应表示发电机、变压器与各级电压主母线间的连接方式,母线设备连接方式。

2)应表示各级电压出线名称、回路数、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隔离开关及接地刀闸的配置。

3)应表示高压厂用工作及启动、备用电源的引接和厂用变压器的调压方式。

4)应表示中性点接地方式及补偿设备。

5)应表示各元件回路设备规范。

6)应表示本期扩建与原有设备的区分。

7)应表示远景接线示意图等。

2 短路电流计算接线图。

1)应表示出计算接线短路点及各元件主要参数。

2)应列出计算结果表。

3 高低压厂用电原理接线图。

1)应表示出高低压厂用工作、启动/备用和保安等电源的引接及连接方式。

2)应表示高低压厂用母线接线方式,中性点接线方式。

3)应表示高低压辅机及馈线回路,主要设备名称和规范等。

4 电气建(构)筑物及设施平面布置图。

1)应表示主要电气设备及建(构)筑物、道路等的相对位置布置。

2)应表示各级电压配电装置间隔配置及进出线排列。

3)应表示厂区主要电缆遂道、沟道位置。

4)应表示其他各建筑物的名称及相对位置、指北针等。

5 各级电压(及厂用电)配电装置平剖面图。

1)应表示所采用配电装置的型式,各层平面布置尺寸、间隔名称、出线排列、通道及其他建筑物的相对位置。

2)剖面图应表示不同类型间隔剖面设备安装位置、标高、引线方式,电气距离校验尺寸。

3)主要厂用电布置图应表示厂用高、低压开关柜的布置、分段及各通道出入口位置尺寸以及低压厂用变压器布置。

4)主要厂用电配电装置剖面图应表示各层标高及电缆构筑物布置方式等。 6 继电器室布置图。

应表示继电器屏的布置方式,相互间的主要尺寸,屏的名称、编号和对照表。 7 发电机封闭母线平剖面图。

1)应表示发电机封闭母线的平剖面与主要尺寸,包括发电机引线出口至变压器套管处的全部母线及母线设备(如电压互感器,避雷器)以及厂用分支线及设备等。

2)应表示发电机励磁装置、发电机中性点设备及其他有关电气设备。

3)应表示封闭母线与发电机引线及变压器套管的接口方式。

8 高压厂用母线平剖面图。

应表示高压厂用母线平剖面与主要尺寸,包括高压变压器低压侧套管至高压厂用开关柜。

9 保护及测量仪表配置图。

应表示发电机变压器组及启动、备用变压器继电保护及测量仪表配置类型、主要保护方式,主要设备名称等,也可以与主接线合并出图。

10 直流系统图。

1)应表示直流系统的接线方式,蓄电池型号和数量,充电、浮充电设备等。

2)应表示系统图中有关的主要设备规范。

11 UPS系统图。

1)应表示UPS系统接线,交流、直流电源的引接方式。

2)应表示系统图中有关的主要设备规范。

12 主厂房电缆桥架通道规划图。

应表示电缆桥架的路径、位置及主要通道尺寸等。

13 电气计算机监控(测)方案图。

1)应表示电气计算机监控(测)及管理系统组网方式。

2)应表示电气计算机监控主要设备及技术规范。

3)应表示监控(测)对象组网的范围及测点。

4)应表示与其他计算机系统的接口范围。

5.10 仪表与控制部分

5.10.1 图纸目录

1 单元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图1:100。

2 主厂房电缆桥架主通道示意图1:100。

3 主要工艺系统P&ID。

5.10.2 图纸内容深度

1 单元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图。

1)主厂房布置如采用多个方案时,配合工艺补充不同部分的图纸;此外根据需要单元控制室布置图可出多个方案供选择。

2)应表示所有运行辅助房间如工程师室、现场维修间(如果有)、现场交接班室(如果有)、动力室内布置(如果动力室布置在单元控制室旁)等的平面布置图。

3)安放在单元控制室的盘台柜均应在图纸中标出数量,如有辅助盘(大屏幕)要标出与操作员站及墙之间的距离。

4)图中示意安放在电子设备间的盘台数量,数量可以估算,尺寸可不标,但应编号。

5)标注安放在电子设备间内的盘柜标注盘间及距墙的距离。

6)示意安放在工程师室内的控制设备,均应在图纸中标出数量及编号。

7)示意厂级监控信息系统SIS的控制设备,均应在图纸中标出数量及编号。

8)编制控制盘台柜设备一览表,内容包括:序号、设计编号、设备名称、规格或配置、数量和备注。

2 主厂房电缆桥架主通道示意图。

1)应表示出电缆竖井、主通道的具体位置。

2)图中应避开热力管道及梁,实在无法避开则其间距应满足规程规范要求。

3)桥架的设计应根据电缆量考虑分层。

4)对于各层桥架应表示出层高、层数、桥架宽度等。

3 主要工艺系统P&ID。

按工艺专业所提供的流程图分系统绘制P&ID,应表示主要工艺系统管道上的检测仪表和控制设备(如压力、温度、流量、物位等参数的测量仪表);在P&ID上无法直接标注的仪表和控制设备,可以采取“挂灯笼”的方式表示。此阶段P&ID只是标注工艺管道上的检测仪表和控制设备,对于检测仪表是否冗余、是开关量还是模拟量可以不表示。

应有图例符号及有关的附注和说明。

主要工艺系统P&ID引用各工艺系统P&ID,包括:

1)锅炉烟风系统P&ID;

2)锅炉疏水、排污、放气系统P&ID;

3)锅炉点火油系统P&ID;

4)制粉系统图P&ID;

5)主蒸汽、再热蒸汽及旁路蒸汽系统P&ID;

6)抽汽系统P&ID;

7)给水系统P&ID;

8)凝结水系统P&ID;

9)高压加热器疏水及放气系统P&ID;

10)低压加热器疏水及放气系统P&ID;

11)辅助蒸汽系统P&ID;

12)冷却水系统P&ID;

13)凝汽器抽真空及有关管道系统P&ID;

14)汽轮机润滑油净化、储存及排空系统;

15)热网补充水处理系统P&ID;

16)除灰系统P&ID;

17)除渣系统P&ID;

18)除石子煤系统P&ID;

19)凝结水处理系统图P&ID;

20)凝结水精处理再生系统图P&ID;

21)化学加药系统图P&ID;

22)循环水处理系统图P&ID;

23)脱硝系统P&ID;

24)采暖加热站热力系统P&ID;

25)空调系统P&ID;

26)补给水系统P&ID;

27)空冷系统P&ID;

28)泡沫消防系统P&ID;

29)生活污水处理系统P&ID;

30)工业废水处理系统P&ID;

31)消防给水系统P&ID;

32)气体消防系统P&ID;

33)给水处理系统P&ID;

34)管道仪表图设计图例符号。

5.11 信息系统及安全防护部分

5.11.1 图纸目录

1 全厂自动化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图。

2 信息中心机房平面布置示意图。

5.11.2 图纸内容深度

1 全厂自动化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图。

1)应绘制全厂各系统的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磁盘阵列、备份装置,示意性表示客户机、各种工作站、打印机等。扩建工程应同时表示出已有网络设备和新增网络设备。

2)应表示出接入该系统的对应的接口,所有接入的控制系统及控制装置应表示清楚;示意出各分支系统的控制网络。

3)对每台设备均应给出设计编号,并绘制设备表。设备表内容包括:序号、设计编号、设备名称、规格或配置、数量和备注。

4)应绘制连接全厂计算机设备的网络主干和支干,标注网络线的介质。

2 信息中心机房平面布置示意图。

1)应表示中心机房的建筑平面图,包括门、窗及柱子的布置。

2)应表示服务器和交换机机柜的外轮廓、位置,并对每个机柜标注尺寸和相对于墙的定位尺寸。

3)应给出机柜的设计编号,并绘制设备表。设备表内容包括:序号、设计编号、设备名称、数量和备注。

4)如设备不在中心机房内,则应绘出相应的布置示意图。

5)有关的附注和说明。

5.12 建筑结构部分

5.12.1 图纸目录

1 主厂房底层平面图(1:100~1:200);

2 主厂房管道层(夹层)平面图(1:100~1:200);

3 主厂房运转层平面图(1:100~1:200);

4 主厂房除氧、煤仓间及各层平面图(1:100~1:200);

5 主厂房横剖面图(1:100~1:200至少两个剖面);

6 主厂房汽轮机侧立面1:200;

7 主厂房固定端立面1:200;

8 主厂房锅炉侧立面1:200(露天锅炉可不出此图);

9 集中控制楼各层平面及剖面图(1:100可与主厂房建筑各层平面合并出图); 10 主厂房主要承重结构的基础方案图;

11 主厂房横向、纵向结构布置总图(1:100~1:200汽机房、煤仓间框架纵、横向框分榀出图,横向不少于两个轴线,纵向每个轴线均需要出图);

12 主厂房地下设施规划布置图1:100~1:200;

13 汽机房屋面结构布置图1:100~1:200;

14 运转层平面结构布置图1:100~1:200;

15 除氧层平面结构布置图1:100~1:200;

16 管道层平面结构布置图1:100~1:200;

17 煤仓间皮带层平面结构布置图1:100~1:200;

18 炉架外形、分段图1:100~1:200 (当采用钢筋混凝土炉架时);

19 烟囱结构总图1:100~1:200(采用新型烟囱时需要出图);

20 空冷平台结构布置图1:100~1:200;

21 运煤系统平面布置及主要剖面图1:100~1:200;

22 化学水处理室布置图1:100(可与工艺合并出图);

23 屋内配电装置平、立、剖面图1:100(可与工艺合并出图);

24 灰浆泵房布置图1:100(可与工艺合并出图);

25 脱硫建筑平、立、剖面图1:100(可与工艺合并出图);

26 生产试验楼建筑平、立、剖面图1:100;

27 行政办公楼建筑平、立、剖面图1:100;

28 新结构方案布置图。

5.12.2 图纸内容深度

1 建筑图。

1)厂房柱轴线定位、主设备(汽轮机、锅炉、磨煤机、给水泵、除氧器、煤斗、皮带等)的位置、主厂房布置图绘制方位应按统一规定。

2)应表示伸缩缝、抗震缝、抗震墙(钢支撑)的设置、检修场、集控楼、厕所等生活辅助车间的布置。楼层标高和厂房空间利用。

3)应表示通道、楼梯、电梯等水平和垂直交通运输的设计。

4)应表示门窗布置、天窗布置。

5)应表示主要承重结构外形尺寸和断面尺寸,围护结构型式、厚度和布置方式。

6)应表示通风、采光、隔热、保温、防晒、防水、排水、隔振、防火、防爆和噪声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2 结构图。

1)主厂房主要承重结构的基础方案图应表示汽轮发电机基础外形、框架柱基础外形、锅炉基础外形,有条件时还应表示主要辅机基础外形尺寸及埋深等内容。

2)主厂房横向及纵向结构布置总图应表示主要承重结构的型式、布置和主要断面尺寸(地震区抗震墙、支撑布置);应表示吊车梁桥跨和轨顶标高、屋盖下弦底面标高、煤斗的结构型式;对于装配式结构应表示结构的分段、制作、试验示意图等。

3)主厂房地下设施规划图应表示主机、辅机及所有布置在零米的设备、沟道的布置及名称、外形定位、尺寸大小、排水组织等。

4)主要层平面布置图应表示主要次梁的布置及定位,表示结构层标高,应表示主要开孔及楼梯位置,应表示变形缝的设置。

5)烟囱结构布置图应表示结构形式、内外筒直径、总高度、出口内经、各层平台标高及基础埋深等内容。

6)直接空冷平台结构图应表示柱网尺寸、平台结构纵、横向布置主要尺寸(包括桁架高度)、主要构件的布置及外形尺寸等。

7)运煤系统平面布置及主要剖面图应表示所有输煤系统的建构筑物定位布置及结构选型、所有层标高及与主厂房的相关位置等内容。

5.13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

5.13.1 图纸目录

1 主厂房通风示意图(包括通风计算结果)。

2 主厂房通风设备平面布置图。

3 采暖加热站热力系统P&ID。

4 采暖加热站设备平面布置图。

5 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空调系统P&ID。

6 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空调平面图。

7 空调机房设备、风管平面图。

8 制冷系统P&ID。

9 集中制冷站设备平面布置图。

10 煤仓间除尘平面布置图。

11 全厂燃料输送系统除尘设施布置示意图。

12 厂区采暖(供冷)热网(冷网)管沟(架空、直埋)走向布置(与总图专业合并)。

5.13.2 图纸内容深度

1 主厂房通风示意图。

1)应表示与自然(机械)通风有关的主厂房剖面图,建筑部分用单线表示。标注纵向轴线编号及尺寸,各层地面标高及各层进排气窗窗底和窗顶标高。各层进排气窗编号,屋面通风设备、射流风机布置及标高,用箭头示意气流组织情况。

2)主厂房通风计算表,应表示通风计算过程的主要参数如散热量、温度、总风量和风量分配情况,各层开窗的面积等。

3)其他必要的说明。

2 主厂房通风设备平面布置图。

1)应表示与主厂房通风有关的主要通风设备布置情况,建筑部分用单线表示,轴线号齐全,风玫瑰示意。设备包括屋顶风机、屋顶通风器、排氢风帽、电动百叶窗、新风机组等,应有设备的定位尺寸和主要设备尺寸。

2)设备明细表。

3 采暖加热站热力系统P&ID。

1)图面上应表示出汽-水及(或)水-水两侧换热系统上所经过的所有管道、设备及主要阀门、仪表(包括控制仪表及指示仪表)。

2)应注明设备名称或编号及电厂编码标识。

3)应注明主要管道管径。

4)应用箭头表示介质流向。

5)应有必要的图例和文字说明。

6)主要设备明细表,并注明主要设备的相应电厂标识编码。

4 采暖加热站设备平面布置图。

1)表示与采暖加热站有关的工艺设备轮廓(换热器、分汽缸、分水器、集水器、循环水泵、补给水泵、凝结水箱、补充水箱、凝结水回收装置等)及名称或编号。建筑部分用单线表示。

2)应表示上述设备的外形尺寸及定位尺寸,架空管道及管道进出加热站管沟的主要定位尺寸。

5 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空调系统P&ID。

1)按独立空调系统出图,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如为两个系统,应分系统出图。

2)系统流程图应表示送风、回风、新风、排风流程及气流方问,主要风道断面尺寸。要求和实际空调风道布置走向相一致。示意冷却(加热)介质、加湿介质管路。

3)应表示必要的阀门(风系统如风量调节阀、防火阀、排烟阀等,冷却(加热)、加湿介质管路的阀门、调节阀等)。

4)应标注必要的指示仪表(温度、湿度、流量、压差等就地仪表)及控制仪表。

5)应表示主要空调设备名称或编号。

6)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7)应有必要的图例和设计说明。

8)主要设备明细表,并注明主要设备的相应电厂标识编码。

6 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空调平面布置图。

1)风管应按比例用双线绘制,注明风管尺寸,标注风道和风口定位尺寸。

2)应表示相关设备轮廓、外形尺寸、定位尺寸、名称(或编号)。

3)应绘出平面图上可见的主要风管部件位置(如调节阀、防火阀、消声器等)。

4)送回风口应以箭头表示送、回风方向。

7 空调机房设备、风管平面布置图。

1)表示空调机房设备轮廓、外形尺寸、定位尺寸及名称(或编号)。建筑部分用单线表示。

2)风管应按比例用双线绘制,注明主要风管尺寸,标注定位尺寸。冷热介质管路及附件。用箭头表示进、排风方向。

3)绘出平面图上可见的主要风管部件位置(如调节阀、防火阀、消声器等)。 8 制冷系统P&ID。

1)图面上应表示出冷冻水及(或)冷却水系统所经过的所有设备、管道及主要阀门、仪表(包括控制仪表及指示仪表),及附属系统的设备、管道和门、仪表等。

2)应注明设备名称(或编号)及电厂编码标识。

3)应注明主要管道管径。

4)应用箭头表示介质流向。

5)应有必要的图例和文字说明。

6)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7)主要设备明细表,并注明主要设备的相应电厂标识编码。

9 集中制冷站设备平面布置图。

1)应表示与制冷系统有关的工艺设备轮廓(冷水机组、循环水泵、冷却塔、定压系统、分集水器、控制盘柜等)、设备的外形尺寸及定位尺寸、名称(或编号)。建筑部分用单线表示。

2)示意管井、管沟的位置。

10 煤仓间除尘平面布置图。

1)应表示除尘器、除尘风机和除尘风道的布置,设备外形尺寸及主要定位尺寸。建筑和应示意的工艺设备部分用单线表示。

2)应注明除尘风道尺寸。

3)必要的文字说明。

11 全厂燃料输送系统除尘设施布置示意图。

1)在总平面图以简单图例示意翻车机室、卸料沟、转运站、碎料机室以及煤仓间等除尘点的设备布置,包括喷水抑尘设施。

2)除尘和抑尘设备明细表(包括煤仓间除尘设备)。

3)设备运行方式说明。

5.14 水 工 部 分

5.14.1 图纸目录

1 水工建构筑物布置形势图(1:5000~1:25 000可与总交总体规划图合并)。 2 水工建构筑物总布置图(1:500~1:2000可与总交总体规划图合并)。 3 全厂水量平衡图。

4 冷却水系统P&ID。

5 补给水系统P&ID(包含给水处理系统)。

6 冷却水系统高程图(直流系统)。

7 取水建(构)筑物平剖面图1:100~1:200。

8 取水或深井泵房平剖面图1:50~1:200。

9 厂外冷却水管、沟、渠平剖面图1:200~1:1000用于直流冷却水系统。 10 排水口平剖面图1:100~1:200用于直流冷却水系统。

11 地下水或矿井疏干水开采布置图1:1000~1:50 000。

12 厂外补给水管平剖面图或路径图 水平1:1000~1:2000,垂直1:100~1:200当管路没有跨越时可绘制管路的路径图。

13 循环水泵房平剖面布置图1:100。

14 循环水管沟、渠布置图1:200~1:1000。

15 冷却塔平剖面图1:100~1:300。

16 直接空冷凝汽器平剖面图1:100(空冷系统)。

17 直接空冷系统P&ID。

18 给水处理系统总平面布置图1:100~1:200。

19 综合水泵房平剖面图1:100。

20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P&ID。

21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P&ID。

22 大型雨水泵房平剖面图1:100。

23 工业废水处理间平剖面图1:100。

24 厂外水力除灰渣管路平剖面布置图或路径图(水平1:1000~1:2000,垂直1:100~1:200当管路没有跨越时可绘制管路的路径图)。

25 灰管大跨越管桥平剖面图1:50~1:200。

26 灰场平面布置图1:1000~1:2000。

27 灰场围堤纵横剖面图1:100~1:500。

28 灰场排水道纵横剖面图1:100~1:1000。

29 灰场管理站平面布置图1:200~1:300用于干式储灰场。

30 防洪及防护工程平面布置图(可与总交总体规划图合并)1:500~1:1000。 31 防洪及防护工程纵横剖面图1:100~1:1000。

5.14.2 图纸内容深度

1 水工建构筑物布置形势图。

在地形图上应绘出水源地、取排水构筑物、灰场、冷却池、厂区外供排水管线、水力除灰管线、厂区范围及建筑物、厂区防洪规划等,并示出指北针。

2 水工建筑物总布置图。

应绘出水泵房、冷却塔、直接空冷凝汽器、净化站、污水处理站等构筑物位置及必要的坐标和标高,示出风玫瑰图。

应绘出循环水管沟、渠,水力除灰管、沟,生产、生活、消防给水和排水干管位置及必要的标高。

3 水量平衡图。

按流程绘制方块图,应表示各个用水对象的进水来源、出水去向、流量,包括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经处理后或回收复用后的水量。

4 冷却水系统P&ID。

1)表明电厂容量、规模、供水系统的设备、构筑物、管线和阀门,用以说明运行方式和工艺流程。

2)内容应包括凝汽器和辅机冷却水系统。

3)表明水流方向、管道直径、沟道断面尺寸,分期建设的范围。

4)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5 补给水系统P&ID(包含给水处理系统)。

1)表明电厂容量、规模、供水系统的设备、构筑物、管线和阀门,用以说明运行方式和工艺流程。

2)内容应包括给水处理系统、工业用水、除灰用水、除尘用水、化学水处理用水、生活用杂用水、消防用水等水源的引接。

3)表明水流方向、管道直径、沟道断面尺寸,分期建设的范围。

4)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6 冷却水系统高程图。

表明水泵房、主厂房、凝汽器、虹吸井、排水口、循环水管、沟主结点的高程布置,依据水力计算标明各构筑物的特征水位。

7 取水建(构)筑物平剖面图。

1)表示各种型式的取水构筑物,如低坝取水、斗槽取水、明渠取水、取水头式或自流引水管取水等,以及取水构筑物的各特征水位。

2)表示必要的河道整治和护岸工程、防浪、消浪措施。

3)取水建筑物附近的河或海湾的潮势,具有水下和岸边的地形、地质柱状图。 8 取水或深井泵房平剖面图。

1)表示水泵机组、管道和阀门的布置、进水间清污设备的布置、进水流道的布置、附属设备的布置。

2)表示特征水位、各层的标高。室内外地坪关系,交通运输道路和引桥,行车的跨度选择和吊钩极限位置。

3)表示土建结构的外形、基础墙、梁、柱的轮廓及其尺寸、门窗、平台、楼梯、电缆沟、暖气沟、吊物孔位置,轴线以及柱网伸缩缝布置。

4)表示阀门切换井的布置及结构。

5)剖面上应绘有自然地面线和必要的地质柱状图。

9 厂外冷却水管、沟、渠平剖面图。

1)表示从取水泵房至厂区围墙的循环水压力管道,或从取水建筑物至厂区围墙的引水明渠。

2)表示从厂区围墙至排水口的循环水自流沟或暗渠。

3)表示管线沿途的地形、地貌和地物、管线转角坐标、长度尺寸。

4)表示典型的横断面图,图上应表示开挖边坡、管沟断面尺寸、间距、埋设标高和地面标高。

5)表示主要穿越构筑物的纵横平剖面图,应表示相对关系和保护措施。

10 排水口平剖面图。

1)表示排水口地形、排水口型式、轮廓和结构尺寸、标高、特征水位,排水口位置(坐标)与河流的夹角、指北针、地质柱状图。

2)表示热水层扩散掺混措施、消能措施、防浪措施等。

11 地下水或矿井疏干水开采布置图。

1)在地形图应表示出群井布点或矿井位置,各井至母管(升压泵站)的出水支管布置,必要的坐标、管径、转角、长度等。

2)表示各井点间连结交通道路,指北针。

12 厂外补给水管平剖面图或路径图。

1)表示从取水泵房或升压泵站(包括中水、矿井疏干水、地下水)至厂区围墙的补给水管道。

2)表示管线沿途的地形、地貌和地物、管线转角坐标、长度尺寸。

3)表示典型的横断面图,图上应表示开挖边坡、管沟断面尺寸、间距、埋设标高和地面标高。

13 循环水泵房平剖面布置图。

1)表示水泵机组、管道和阀门的布置、进水间清污设备的布置、进水流道的布置、附属设备的布置。

2)表示各特征水位、各层的标高。室内外地坪关系,交通运输道路,行车的跨度选择和吊钩极限位置。

3)表示土建结构的外形、基础墙、梁、柱的轮廓及其尺寸、门窗、平台、楼梯、电缆沟、暖气沟、吊物孔位置,轴线。柱网伸缩缝布置。

4)表示阀门切换井的布置及结构。

5)剖面上应绘有自然地面线和必要的地质柱状图。

14 循环水管沟、渠布置图。

1)表示厂区循环水压力管道,引水明渠、自流沟或暗渠。

2)表示管线附近沿途建(构)筑物、管线转角坐标、长度尺寸。

3)表示典型的横断面图,图上应表示开挖边坡、管沟断面尺寸、间距、埋设标高和地面标高。

4)表示主要穿越构筑物、管沟的纵剖面图,应表示相对关系和保护措施。

15 冷却塔平剖面图。

1)表示冷却塔配水层和水池平面图,全高剖面图,新塔增加淋水装置放大剖面图,冷却塔冬季防冰冻设施。排烟冷却塔应表示烟道开孔位置、塔内烟道布置及支撑布置。

2)表示各层工艺布置,结构几何形状和粱柱布置,注明层标高及其半径,塔筒基础和淋水构架基础型式以及地基处理。

16 直接空冷凝汽器平剖面图。

1)表示空冷凝汽器的段数(列与排数)及支柱布置间距,蒸汽管与分配管道直径等。

2)表示空冷凝汽器平台高度,挡风墙高度,分配管标高蒸汽管布置形式,风机直径。

17 直接空冷系统P&ID。

1)表示汽轮机排汽装置,空冷凝汽器的段数,蒸汽母管、支管与分配管的规格,蒸汽蝶阀的设置等。

2)表示空冷凝汽器本体的凝结水、抽真空管道等。

3)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18 给水处理系统总平面布置图。

1)表示给水净化处理构筑物、配电室、加药间、各类管线和阀门、电缆沟、暖气沟、道路和围墙的平面布置,扩建预留位置。

2)表示指北针、各构筑物及相互间距的尺寸,必要的坐标。

3)列出建筑物和设备一览表,管线图例。

19 综合水泵房平剖面图。

1)表示生活水泵、生水泵、工业水泵、冲洗水泵、排水泵、消防水泵、稳压水泵等的布置,管道和阀的布置、行车跨度选择和吊钩极根位置,各层标高、入门交通运输。

2)表示建筑和结构的外形、基础、梁、柱、墙的轮廓及其尺寸。门窗、平台、扶梯位置、轴线、柱网、伸缩缝的布置。

20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P&ID。

1)应表示处理系统分期建设规模、处理设备和构筑物、管线的阀门相互的连接,说明运行方式和工艺流程,标明水流方向和管道直径。

2)高程图应表示地面高程、各处理构筑物特征高程、管线结点高程,各处理构筑物水力联系的水位高程。

3)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21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P&ID。

1)应表示处理系统分期建设规模、处理设备和构筑物、管线的阀门相互的连接,说明运行方式和工艺流程,标明水流方向和管道直径。

2)高程图应表示地面高程、各处理构筑物特征高程、管线结点高程,各处理构筑物水力联系的水位高程。

3)应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22 大型雨水泵房平剖面图。

1)表示水泵机组、管道和阀门的布置、进水间设备的布置、附属设备的布置。

2)表示各特征水位、各层的标高。室内外地坪关系,交通运输道路,行车的跨度选择和吊钩极限位置。

3)表示土建结构的外形、基础墙、梁、柱的轮廓及其尺寸、门窗、平台、楼梯、电缆沟、暖气沟、吊物孔位置,轴线。柱网伸缩缝布置。

4)表示阀门切换井的布置及结构。

5)剖面上应绘有自然地面线和必要的地质柱状图。

23 工业废水处理间平剖面图。

1)表示水泵机组、管道和阀门的布置、进水间设备的布置、附属设备的布置。

2)表示行车的跨度选择和吊钩极限位置。

3)表示土建结构的外形、基础墙、梁、柱的轮廓及其尺寸、门窗、平台、楼梯、电缆沟、暖气沟、吊物孔位置,轴线。柱网伸缩缝布置。

24 厂外水力除灰渣管路平剖面图或路径图。

1)应表示在带状地形图上布置灰管线和检修道路,标明桩号转角坐标,管径和根数。

2)应表示在地形剖面图上按高程布量,标明自然地面、设计地面、管中心标高、坡度、平面距离、实际长度等。

3)在纵剖面图上应表示支座型式和间距,管接头型式和间距,放气点、排水点、穿越公路、铁路、河流、渠道等的处理,必要附时放大图。

4)应表示一定间距典型的横剖面图。

25 灰管大跨越管桥平剖面图。

1)应表示管桥位置及地形,必要的坐标和指北针,设计最高最低水位,地质柱状图。

2)应表示管桥,管道支座布置及检查走道布置,桥墩的基础型式和埋置深度,桥面标高、下弦标高、跨度。

3)应表示桥与路的连接型式,河段的护岸型式。

26 灰场平面布置图。

1)应表示灰场位置地形,指北针和风玫瑰图,必要的坐标。

2)应表示灰场堤(坝);排洪防洪和灰水澄清排放构筑物的布置。

3)应表示堆放灰标高和容积。面积关系曲线,说明堆灰年限及分期建设规划。

4)应表示灰场管理站位置,并示意厂外运灰道路与灰场及管理站的衔接。 27 灰场堤(坝)纵横剖面图。

1)应表示坝标高、马道标高、坝底标高,灰坝边坡及护面型式,灰坝用滤层型式,坝体材料。

2)应表示穿越灰坝构筑物的结构型式。

3)应表示坝基处理方案和灰坝后期加高(堆灰边坡)方案。

28 灰场排水道(截洪沟)纵横剖面图。

1)应表示排水道(截洪沟)主要结构型式及尺寸。

2)应表示排水道(截洪沟)各段长度、坡度及标高。

29 灰场管理站平面布置图。

1)应表示碾压、洒水设备库、配电室、泵房、冲洗设施、道路和围墙的平面布置,扩建预留位置。

2)应表示指北针、各构筑物及相互间距的尺寸,必要的坐标。

3)应列出建筑物和设备一览表、图例。

30 防洪及防护工程平面布置图。

1)图中应表示地形、地貌、河流、风玫瑰,现有的和设计的防洪工程、堤防、护岸、截洪沟、排洪渠等要表示出长度、走向。

2)图中应表示轴线坐标、等高线、指北针、工程的布置形式、结构类型、主要尺寸、工程标高等。

31 防洪及防护工程纵横剖面图。

1)横断面图中应表明断面结构及构造型式、断面尺寸、各部位标高关系、设计水位、基础型式等。

2)防山洪的截洪沟、排洪渠应绘制纵横剖面图。纵断面图中应表明原地面标高、设计渠(沟)底标高、渠顶标高、表明跌水、陡坡及交叉构筑物等。

3)江河防洪与海岸工程水面比降小的可绘制横断面图,河道比降大的应绘制纵、横断面图。纵断面图中应表名原地面标高、设计堤顶标高、设计水位、桩号等。

5.15 环境保护部分

5.15.1 图纸目录

1 全厂总体规划图。

2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3 全厂水量平衡图。

4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P&ID。

5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P&ID。

6 除灰、除渣系统P&ID。

7 全厂绿化规划图。

8 全厂噪声等值线分布图。

5.15.2 图纸内容深度

全厂噪声等值线分布图要能直观显示厂界的噪声水平,其他图纸内容深度见各相关专业图纸深度要求。

5.16 水土保持部分

5.16.1 图纸目录

1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图。

2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图。

3 土石方调配流向图。

4 水土保持监测布点图。

5.16.2 图纸内容深度

在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相应图纸的基础上,根据初设阶段工程设计方案变化情况相应修改、调整。

5.17 消 防 部 分

5.17.1 图纸目录

1 消防给水系统P&ID。

2 气体灭火系统P&ID。

3 泡沫灭火系统P&ID。

4 消防泵房平剖面图 1:100。

5 厂区总体规划图1:5000~1:10 000。

6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1:1000。

7 主厂房平面图1:100~1:200。

8 主厂房立面图1:200。

5.17.2 图纸内容深度

1 消防给水系统P&ID。

1)表示水源、储水池、消防水泵、稳压泵、稳压罐、室外主要管网及管径,如主厂房区域、油库区、煤场、主要辅助和附属建筑物等。

2)表示主厂房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各设备自动喷水和水喷雾系统以及管线和阀门。

3)表示油库区泡沫灭火系统。

4)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2 气体灭火系统P&ID。

1)表示保护区域及管路系统和阀门。

2)表示气瓶站标高及位置。

3)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3 泡沫灭火系统P&ID。

1)表示保护区域及管路系统和阀门。

2)表示泡沫液罐数量、容量等。

3)标注电厂编码标识系统。

4 消防泵房平剖面图。

1)表示消防水泵、稳压水泵等的布置,管道和阀的布置、行车跨度选择和吊钩极根位置,各层标高、入门交通运输。

2)表示建筑和结构的外形、基础、梁、柱、墙的轮廓及其尺寸。门窗、平台、扶梯位置、轴线、柱网、伸缩缝的布置。

5 厂区总体规划图、厂区总平面布置图、主厂房平面图、主厂房立面图。 见各相关专业图纸深度要求。

5.18 劳动安全部分

5.18.1 图纸目录

1 全厂总体规划图。

2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5.18.2 图纸内容深度

见各相关专业图纸内容深度要求。

5.19 职业卫生部分

5.19.1 图纸目录

1 全厂总体规划图。

2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3 主厂房通风示意图。

4 全厂输煤除尘系统平面布置图。

5.19.2 图纸内容深度

见各相关专业图纸内容深度要求,职业危害因素分布图以总平面布置图为基础,按职业危害因素分类绘制。

5.20 施工组织大纲部分

5.20.1 图纸目录

1 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图1:1000~1:2000。

2 主厂房吊装平面图1:200~1:500。

3 特殊大件吊装剖面图(根据需要时)1:200~1:500。

4 施工进度控制网络图。

5.20.2 图纸内容深度

1 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图。

除厂区总平面图所表示的内容外,应增加以下内容:

1)建筑工程施工区:应表示主厂房建筑施工区、烟塔建筑施工区、输煤系统建筑施工区、辅助生产系统建筑施工区、土建现场施工临建区等系统的分区位置。

2)设备安装区:应表示主厂房设备安装区、输煤系统安装区、脱硫系统、设备存放区、辅助生产系统安装等的分区位置。

3)应表示建筑施工、设备安装交叉作业区。

4)应表示施工用道路、铁路、码头设施。

5)应表示水、电、汽等供应站。

6)应表示施工区周围场地竖向设计及排水规划。

7)应表示施工区内需要拆迁的建(构)筑物及设施,施工利用的建(构)筑物及设施。

8)应表示施工生活区位置。

9)应表示施工场地名称表(按系统列出),主要技术指标(含施工生产区用地面积、施工生活区用地面积、单位容量施工用地指标、厂外施工道路长度、厂外供水、供电干线、线路、通信线路长度等项)。

10)应表示图例及附注。

2 主厂房吊装平面图。

1)应表示吊装机具布置、起吊范围。

2)当吊装机械轨道、吊车行走运输线路无法避开地下设施时,应表明其影响范围及加固部位和措施。

3)应表示构件临时加固措施。

4)应表示主要吊装机械技术性能表或曲线。

3 特殊大件吊装剖面图。

1)工程如有特殊大件吊装受条件限制时可提出吊装方案的建议,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需要时可提出特殊大件吊装剖面示意图。

2)应表示主要吊装机械技术性能表或曲线。

4 施工进度控制网络图。

1)以月为单位。

2)阶段划分:设计文件交付、施工准备、建筑工程施工、设备安装、第一台机组调试及投运、第二台机组调试及投运。

6 初步设计计算书

6.1 总图运输部分

6.1.1 计算书目录

1 厂址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2 厂区总平面布置技术经济指标计算;

3 厂区坐标系统计算;

4 厂区土(石)方工程量计算。

6.1.2 计算书内容深度

1 厂址技术经济指标应按DL/T 5032的规定进行计算。

2 厂区总平面布置技术经济指标应按DL/T 5032的规定进行计算。

3 厂区坐标系统计算应包括厂区建筑坐标系与测量坐标系的换算,厂区围墙坐标、主厂房、冷却塔(空冷凝汽器)、卸煤铁路坐标的计算。

4 厂区土(石)方工程量计算应包括挖、填方量及土(石)方综合平衡。

6.2 热 机 部 分

6.2.1 计算书目录

1 燃烧系统热力计算、空气动力计算(或估算)及设备选择;

2 制粉系统热力计算、空气动力计算(或估算)及设备选择;

3 燃油系统设备选择及管径计算;

4 除尘设备及烟囱口径选择计算(配合环保计算);

5 热力系统计算及汽水负荷平衡(老厂改造工程、供热工程及非定型设计机组需计算,热电厂计算冬、夏季代表性负荷工况);

6 热力系统主要辅助设备选择计算;

7 除氧器暂态计算(根据需要进行);

8 主要汽水管道设计参数、管材选择、管径壁厚计算及阻力估算;

9 主蒸汽、再热蒸汽管道应力计算(与前期工程主机、布置模式相同的扩建工程、采用定型机型及已有类似布置模式的工程可不算);

10 热电厂供热经济性分析(供热电厂进行计算.供热方式比较如可行性研究中,已有明确结论且初设中无修改补充时,仍可引用原结论);

11 热网压降、温度计算(当热网工程包括在本设计中时计算全网,否则只计算引出干管);

12 热网水压图计算(当外网工程包括在本设计中时计算);

13 热网水温图计算(当外网工程包括在本设计中时计算);

14 发电厂经济指标计算(分别按凝汽式机组、供热机组的特点计算);

15 空冷排汽管道流动特性及受力分析初步计算(空冷排汽管道属该工程设计范围时计算)。

6.2.2 计算书内容深度

1 燃烧和制粉系统热力计算、空气动力计算(或估算)及设备选择。

按锅炉最大连续出力工况和设计煤种进行计算,按校核煤种进行核算。当主机资料不全时,空气动力计算部份可按类似工程估算。

2 燃油系统设备选择及管径计算。

包括油罐容积、卸/供油泵选择、加热蒸汽量、管径等的计算。如为扩建工程,应核算原有系统的能力。

3 除尘设备选择及烟囱口径选择计算。

按锅炉最大连续出力工况进行除尘设备设计参数选择计算、烟囱内压分布计算和烟囱出口内径计算。

4 热力系统计算及汽水负荷平衡。

定型设计机组,已有计算成果者,一般可不进行计算。

应按拟定的原则性热力系统进行计算,如果制造厂提供了计算成果,但具体工程的情况有所变化,如厂用汽量、回水率不同,应进行修正,一般应计算低负荷至最大负荷的各种工况,热电厂则应计算冬季最大、冬季平均和夏季三种工况。

5 热力系统主要辅助设备选择计算。

根据上述热力系统计算结果,选择主要辅助设备,应包括锅炉给水泵、凝结水泵、热电厂的各种供热没备的选择计算,给水泵计算中应根据锅炉厂参数要求确定过热器减温水的引出方式。

6 除氧器暂态计算。

定型机组布置方式,已有计算成果者,一般可不进行计算。对新型机组和布置方式,应通过除氧器暂态计算核算当汽轮机甩负荷时,除氧水箱容积及布置高度,低压给水管道布置及管径等是否满足给水泵安全运行的要求。

7 主要汽水管道设计参数、管材选择、管径壁厚及阻力计算。

应按DL/T 5054和DL/T 5366的有关要求计算。主要汽水管道设计参数、管材选择、管径壁厚计算包括四大管道、抽汽、辅汽主管、高、中低压给水、给水再循环及减温水、凝结水、加热器疏水、循环水及冷却水母管、空冷排汽管道等。阻力计算应包括:主汽、再热蒸汽管道、高压给水管道、抽汽管道、凝结水管道、过热器减温水管道等,以便于设备选择计算用,并核算是否满足汽机热平衡图中的压降要求。当设备资料不全时,阻力计算部份可按类似工程估算。

8 主蒸汽、再热蒸汽管道应力计算。

定型布置模式,已有计算成果者,一般可不进行计算。对新型布置方式,应进行应力计算,对超(超超)临界机组,还应进行动态响应分析及应力校核,以满足主厂房布置及四大管道订货要求。

9 热电厂供热经济性分析。

当供热方式与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有变化时,应根据新情况进行修正,必要时应重新进行机组选型。根据各种参数的年供热量,计算燃料消耗量及各项指标。

10 热网压降、温度计算。

对于热网工程设计,应进行热网的压降、温降计算。热网管道与厂内管道计算方法不同,因为热网长度大,温降很大,所以沿程比容变化较大(指汽网),压降、温降应同时进行计算。不承担外网设计时,只计算供热引出干管。

11 热网水压图计算。

对于热网工程设计,应计算水网各部分的压力损失,包括热网加热器、供热干管、用户系统所有环节的压力损失,满足热网水压图的绘制要求。

12 热网水温图计算。

对于热网工程设计,应计算热电厂供回水温度在不同调节方式下,随室外气温的变化关系,用以指导热电厂运行调节水温。

13 发电厂技术指标计算。

应包括总热效率、热电比、发电热效率、发电标准煤耗率、供热热效率、供热标准煤耗率、年发电量、年供热量。其中发电热效率、发电标准煤耗率分别按供热工况、纯凝工况、全年平均值计算。

14 空冷排汽管道流动特性及受力分析初步计算。

如空冷岛不含空冷排汽管道,则应进行排汽管道的阻力及受力分析的初步计算,以初步确定其布置型式及管径。

6.3 运 煤 部 分

6.3.1 计算书目录

1 运煤系统设备选择及出力计算;

2 运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功率计算;

3 料场、干料棚容量及储料天数计算;

4 运煤系统冲洗水量及料场喷水量计算。

6.3.2 计算书内容深度

1 运煤系统设备选择及出力计算。

应包括各系统出力计算和卸料、破碎等设备的出力计算。

2 运煤系统带式输送机功率计算。

应根据总平面布置及标高、带式输送机的宽度、路数、栈桥的封闭要求等,进行栈桥几何尺寸计算。在确定带式输送机的宽度、速度、出力、长度和角度后进行驱动滚筒的轴功率计算,并确定出电动机的功率。

3 料场、干料棚容量及储料天数计算。

应根据电厂的不同性质,按设计规范的要求确定储料天数,并计算料场、干料棚的容量及面积。

4 运煤系统冲洗水量及料场喷水量计算。

应根据运煤系统需冲洗的栈桥、转运站、碎料机室、翻车机室、煤仓层等的面积计算冲洗水量;根据料场的喷洒面积,计算料场喷水量。

6.4 除灰渣部分

6.4.1 计算书目录

1 除渣系统计算。

2 气力除灰系统计算。

3 除石子煤系统计算。

4 除灰、渣、石子煤系统设施及设备选型计算。

计算内容视工程系统具体内容而定,按锅炉最大连续出力和设计煤种进行计算,按校核煤种进行核算。

6.4.2 计算书内容深度

应包括:(视工程系统具体内容而定)

1 灰、渣及石子煤量的计算。

2 除灰渣系统出力和输送管道阻力计算。

3 输送气量、气化风量计算。

4 除灰渣及石子煤系统主、辅设备选型计算。

5 各种主要管道管径选择计算。

6 各种仓、斗、灰库的有效容积、储存时间和最大荷载计算。

7 皮带输送机选型和功率计算。

8 汽车运输计算。

6.5 电厂化学部分

6.5.1 计算书目录

1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计算。

2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计算。

3 循环水系统计算。

4 制氢系统计算。

5 海水淡化系统计算。

6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计算。

6.5.2 计算书内容深度

1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计算。

1)原始水质全分析校核。

2)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出力计算。

3)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设备规范、数量、设备运行周期计算。

4)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各种药品耗量计算。

2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计算。

1)主要设备选择计算。

2)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药品量计算。

3 冷却水系统计算。

1)循环水系统浓缩倍率计算。

2)循环水处理系统出力计算、主要设备参数计算。

3)循环水(冷却水)系统药品耗量计算。

4 制氢系统计算。

1)氢气消耗量计算。

2)氢气系统设备的选择计算。

5 海水淡化系统计算。

1)海水淡化系统出力计算。

2)海水淡化系统设备选择计算。

6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计算。

1)系统出力计算、主要设备参数计算。

2)药品量计算。

6.6 烟气脱硫工艺部分

6.6.1 计算书目录

1 脱硫物料平衡计算书。

2 烟气脱硫系统主要设备选型计算书。

6.6.2 计算书内容深度

1 脱硫物料平衡计算书。

应包括烟气平衡计算、水量计算、浆液平衡计算、吸收剂耗量计算、脱硫副产物量计算和有关图表等。

2 烟气脱硫系统主要设备选型计算书深度要求。

1)烟道尺寸计算,循环浆液管道计算。

2)吸收塔高度和直径计算。

3)循环泵、湿磨和皮带脱水机选型计算。

4)增压风机、氧化风机、密封风机选型计算。

5)石灰石浆液输送泵、石膏排出泵选型计算。

6)工艺水泵和工业水泵选型计算。

7)旋流器和挡板门选型。

8)事故浆液箱、石灰石浆液箱、滤液水箱等选型计算。

9)石灰石仓和石膏库容积计算。

6.7 电 气 部 分

6.7.1 计算书内容

1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设备选择;

2 厂用电负荷和厂用电率计算;

3 厂用电成组电动机自启动,单台大电动机启动的电压水平校验;

4 直流负荷统计及设备选择;

5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设备的选择(必要时进行);

6 厂用电供电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必要时进行);

7 高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设备的选择(必要时进行);

8 导线电气及力学计算(必要时进行);

9 内过电压及绝缘配合计算(必要时进行);

10 发电机主母线选择(必要时进行);

11 有关方案比较的技术经济计算(必要时进行);

12 远离主厂房供电线路电压选择计算(必要时进行)。

6.7.2 计算书内容深度

1 短路电流计算及主设备选择。

1)短路电流的计算,应按DL/T 5222的规定方法与原则进行,应满足选择导体和电器的要求。

2)计算短路电流时,应采用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计算三相、两相和单相三种短路电流。

3)短路点及短路电流时间,应按各工程具体要求确定。短路电流时间一般至少要求计算0s及∞两种方式。

4)对导体和电器的动稳定、热稳定以及电器的开断电流应进行选择计算,列出选择结果表。

5)在导体和电器选择中,还应按照DL/T 5222中规定的其他的一些必要的选择计算。 2 厂用电负荷和厂用电率计算。

1)厂用电负荷计算,应包括:高低压厂用电负荷计算,高低压厂用变压器(厂用电抗器)选择、电厂的厂用电率计算和保安负荷计算及设备选择。

2)厂用电负荷计算,应按DL/T 5153中规定的原则与方法进行。

3 厂用电成组电动机自启动,单台大电动机启动的电压水平校验。校验方法应按DL/T 5153进行。

4 直流负荷统计及设备选择。

应列出直流负荷统计表及设备选择表,计算方法应按DL/T 5044 进行。

5 发电机中性点接地设备的选择。

应按DL/T 5222规定的原则与要求进行。

6 厂用电供电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应包括技术比较及经济比较,列出比较表。

7 高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接地设备的选择。

应按DL/T 5153规定的要求与方法进行。

8 导线电气及力学计算。

应按DL/T 5222规定的要求与方法进行。

9 内过电压及绝缘配合计算。

应按DL/T 5222规定的原则与要求进行。

10 发电机主母线选择。

应按DL/T 5222规定的原则与要求进行。

11 有关方案比较的技术经济计算。

应包括技术比较及经济比较,列出比较表。

12 远离主厂房的辅助车间供电线路电压选择计算。

应按远离主厂房的辅助车间供电负荷和供电距离进行供电电压选择计算。

6.8 建筑结构部分

6.8.1 建筑结构计算书

1 主厂房千瓦可比容积计算;

2 辅助、附属、生活建筑面积计算;

3 主厂房汽机房、除氧、煤仓间框排架结构计算;

4 汽轮机基础动力分析初步计算(当采用新型基础时);

5 锅炉构架计算(当采用混凝土炉架时);

6 烟囱基础及上部结构计算(新型烟囱时计算);

7 主厂房、汽轮机、锅炉、空冷平台等基础选型和沉降初步计算;

8 新结构选型计算;

9 各方案经济比较计算。

6.8.2 计算书内容深度

1 建筑。

1)应有全厂辅助、附属建筑面积计算(列表)。

2)主厂房千瓦可比容积计算(与限额及其他先进指标相比较)。

2 结构。

1)对结构计算应满足确定构件截面尺寸、基础设计荷载和工程量计算等需要,使结构布置、结构型式的选择符合安全、经济、合理的要求[当有类似工程的成熟经验时可不计算,但应有套(活)用计算书]。

2)基础选型和沉降初步计算满足地基处理方案的确定、基础选型和工程量计算等要求,计算按相应的规范规程进行,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3)汽轮机基础动力分析计算应满足确定基础外形、构件截面尺寸和主机制造厂设计配合的需要,计算应满足制造厂及相关规范规程对动力特性的特殊要求。

4)烟囱基础计算应满足确定基础、外筒及内衬结构尺寸、内衬材料的确定和工程量计算的要求。

6.9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

6.9.1 计算书目录

1 主厂房通风计算书;

2 通风设备选型计算书;

3 采暖热负荷估算书;

4 空调冷热负荷估算书;

5 加热站主要设备选型计算书;

6 制冷空调设备选型计算书;

7 除尘计算书。

6.9.2 计算书内容深度

1 主厂房通风计算书。

根据排出余热所需的通风量和主厂房通风方案,确定通风开窗面积和排风设施选型。 2 通风设备选型计算书。

根据房间特点,确定风量,预选通风设备。高海拔地区需进行通风设备的校核计算。 3 采暖热负荷估算书。

采用热指标法,根据生产、辅助建筑面积和当地室外采暖计算温度,估算出总热负荷。远期热负荷应根据电厂扩建可能和投资方变化情况综合考虑。

4 空调冷热负荷估算书。

采用冷、热指标法估算。

5 加热站主要设备选型计算书。

根据热负荷,进行加热站内主要设备(热交换器、循环水泵、补给水泵、凝结水回收装置等)的选型计算。

6 制冷空调设备选型计算书。

根据空调冷热负荷估算值,进行制冷站主要设备(冷水机组、循环水泵、补给水泵、冷却塔等或屋顶空调机以及空气处理设备等)的选型计算,确定设备的型式、参数。

7 除尘计算书。

根据煤尘中的游离SiO2含量,对应相应的室内含尘浓度和排放浓度标准,计算各转运点、原煤仓、筒仓等的通风除尘风量,并选择除尘设备。

6.10 水 工 部 分

6.10.1 计算书目录

1 全厂水量平衡计算书;

2 冷却系统优化计算书;

3 冷却水系统水力计算书(包括虹吸井水位、循环水泵选型);

4 主要供排水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计算书;

5 给排水处理构筑物选型及容量计算书;

6 取水泵、工业水泵选型及容量计算书;

7 雨水量计算及雨水泵选型计算书;

8 水工建筑物稳定性计算;

9 水工建筑物结构工程量计算;

10 山谷灰场排洪系统的调洪演算;

11 自然冷却塔结构选型计算;

12 水工主要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计算。

6.10.2 计算书内容深度

1 全厂水量平衡计算书。

应包括主机冷凝器、小给水泵汽轮机冷凝器、辅机冷却水、化学用水、工业用水(轴承冷却水)、空调冷却用水、生活用水、脱硫用水、除尘用水等计算。冷凝器用水量应分夏冬条件计算。

2 冷却系统优化计算书。

应包括原始资料,优化参数的取值,方案组合,计算方法及使用程序,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3 冷却水系统水力计算书(包括虹吸井水位、循环水泵选型)。

在系统水力计算基础上提出水泵型号规格、管径和根数、水沟断面、坡度、虹吸井、虹吸水位、最高水位自流进水管或渠道首终点中心标高(或渠底标高)。

4 主要供排水方案技术经济比较计算。

根据序号1、2计算结论在同一比较标准的前提下,列表进行各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包括工程量、投资、运行费、材料消耗等的计算。各方案的优缺点列表说明。

5 给排水处理构筑物选型及容量计算书。

应按选用的净水设施计算,主要决定净水构筑物几何尺寸,管道孔口大小高程布置。 6 取水泵、工业水泵选型及容量计算书。

1)包括取水泵、工业水泵选择计算及水塔、水池容量、水塔高度等计算。

2)按环形管网在不利运行情况下进行水力计算选择水泵。

3)水塔高度和水池容量应按运行要求标准确定。

7 雨水量计算及雨水泵选型计算书。

在具备竖向布置资料时,应按水文提出的降雨量公式计算厂区雨水量,结合厂区各专业已明确的其他排水量进行下水道网水力计算,初步选择干管的直径主要走向位置选择雨水泵型号和台数。

8 水工建筑物稳定性计算书。

水工建(构)筑物的稳定应满足最小稳定安全的要求,水工建(构)筑物的稳定计算应包括取水建筑物和水泵房、灰场坝体、新建护岸等重要建(构)筑物。

9 水工建筑结构工程量计算。

土(石)方工程量及三材(钢材、木材、水泥)耗量的估算。

10 山谷灰场排洪系统的调洪演算。

根据设计洪水标准,排洪系统的布置及形式,通过调洪演算确定储灰场各个运行期的坝顶高程、灰面控制标高和排洪系统合理尺寸及最大下泄流量。

11 自然冷却塔结构选型计算。

自然冷却塔结构选型计算,包括确定满足壳体稳定要求的壳体最小壁厚及尺寸、壳体的形式、支柱的对数及尺寸、基础的尺寸。

12 水工主要建(构)筑物的地基处理计算。

根据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确定满足水工主要建(构)筑物承载力要求的地基处理方案。

6.11 消 防 部 分

6.11.1 计算书目录

1 消防水量、水压、消防水泵选型计算书。

2 泡沫液量、泡沫设备选型计算。

3 气体灭火介质用量计算。

6.11.2 计算书深度

1 消防水量、水压、消防水泵选型计算书。

按照表6.11.2-1和表6.11.2-2计算消防水量。 2 泡沫夜量、泡沫设备选型计算书。

1)应包括泡沫发生器数量选择、冷却水量的计算、泡沫液量计算及管径选择。 2)泡沫罐容量的配置选择,比例混合器选择。 3 气体灭火介质用量计算书。

1)灭火气体选择及保护区域确定。 2)灭火气瓶数量计算。

29DL5427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542720xx

29DL5427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542720xx

29DL5427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542720xx

29DL5427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542720xx

7 专题论证报告

7.0.1 初步设计阶段应对工程中出现的方案优化、比选或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的应用进行专题论证形成专题论证报告。

7.0.2 专题论证报告一般应包括工程概况、相关的外部条件、问题的提出、不同方案论述、各方案技术特点及比较、各方案间的综合经济比较(包括初投资、综合运行费用等),并经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提出推荐意见或结论。对于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在工程中的应用还应说明其先进性和可靠性。

7.0.3 专题论证报告应条理清晰、论述完整、数据翔实、结论准确、文字简洁、签署完备。 7.0.4 专题论证报告应附必要的图纸、图片等。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初步设计卷册目录

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由以下卷组成: 第1卷 总的部分

第2卷 电力系统部分 第3卷 总图运输部分 第4卷 热机部分 第5卷 运煤部分 第6卷 除灰渣部分 第7卷 电厂化学部分

第8卷 烟气脱硫工艺部分 第9卷 电气部分

第10卷

第11卷

第12卷

第13卷

第14卷

第15卷

第16卷

第17卷

第18卷

第19卷

第20卷

第21卷

第22卷

第23卷

第24卷

仪表与控制部分 信息系统及安全防护部分 建筑结构部分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 水工部分 环境保护部分 水土保持部分 消防部分 劳动安全部分 职业卫生部分 节约资源部分 施工组织大纲部分 运行组织及设计定员部分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工程概算

附 录 B

(资料性附录)

初步设计卷册内容

B.1 第1卷 总的部分

B.1.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厂址简述

第3章 电力负荷、热力负荷及发电厂容量

第4章 主要设计原则及方案

第5章 约资源措施

第6章 环境保护措施

第7章 水土保持措施

第8章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第9章 运行组织及设计定员

第10章 电厂标识系统编码说明

第11章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12章 提高技术水平和设计质量措施

第13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

附件

B.1.2 图纸目录

厂址地理位置图;

厂区总体规划图;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热力及辅助系统P&ID(按分部系统绘制);

燃烧系统P&ID(包括制粉系统、烟风及燃料系统,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石灰石系统图、床料填加系统图);

主广房远景规划布置图;

主厂房底层平面布置图;

主厂房运转层平面布置图;

主厂房横剖面图;

烟气脱硫工艺系统图;

脱硝工艺系统P&ID;

全厂水量平衡图;

供水系统P&ID;

电厂接入系统方案地理接线图;

电气主接线图;

全厂自动化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图;

运煤系统平面布置图;

除灰系统P&ID(包括干灰分选系统);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P&ID;

电厂标识系统统一规定。

B.2 第2卷 电力系统部分

B.2.1 说明书

第1章 电厂在系统中的作用和地位

第2章 电力需求预测及电力电量平衡

第3章 电厂接入系统方案

第4章 电气主接线

第5章 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第6章 系统调度自动化

第7章 系统通信及厂内通信

B.2.2 图纸目录

电力系统现状地理接线图;

电力系统设计年份地理接线图;

电厂原则主接线图;

系统继电保护配置方案及配置图;

系统安全自动装置配置图;

远动信息配置图;

调度通信系统图。

B.3 第3卷 总图运输部分

B.3.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全厂总体规划

第3章 厂区总平面布置

第4章 厂区竖向布置

第5章 交通运输

第6章 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

第7章 厂区绿化规划

第8章 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及推荐意见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3.2 图纸目录

厂址地理位置图;

全厂总体规划图;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厂区竖向布置图;

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图;

厂区绿化规划图;

全厂防排洪规划图。

B.4 第4卷 热机部分

B.4.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燃料

第3章 燃烧系统及辅助设备选择

第4章 烟气脱硝系统及设备选择

第5章 热力系统及辅助设备选择

第6章 厂区热网系统及辅助设备选择

第7章 系统运行方式

第8章 主厂房布置

第9章 辅助设施

第10章 节能节水方案

第11章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第12章 存在问题及建议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4.2 图纸目录

燃烧系统P&ID(包括制粉系统、烟风及燃料系统,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石灰石系统图、床料系统图);

燃油系统P&ID(包括卸油、储油、炉前油系统);

热力及辅助系统P&ID(按分部系统绘制);

主厂房远景规划布置图;

主厂房底层平面布置图;

主厂房夹层及以上平面布置图;

主厂房横剖面图;

设备规范表;

汽轮机大部件摆放图;

热网首站布置图;

热力网引出干管平面走向及断面图;

供热范围内热用户布置图;

热水网水温图;

热水网水压图;

年热负荷曲线图、年供热量图;

直接空冷排汽及疏水管道系统图;

直接空冷排汽管道布置图。

B.5 第5卷 运煤部分

B.5.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卸煤装置

第3章 带式输送机及运行方式

第4章 贮煤场及其设备

第5章 混煤设施

第6章 筛碎设备

第7章 运煤系统的控制方式

第8章 运煤系统辅助设施

第9章 运煤系统辅助建筑

第10章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5.2 图纸目录

运煤系统工艺流程图;

运煤系统平面布置图;

运煤系统剖面布置图。

B.6 第6卷 除灰渣部分

B.6.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除渣系统

第3章 除石子煤系统

第4章 厂区石灰石粉输送系统(CFB锅炉)

第5章 除灰系统(包括省煤器除灰和干灰分选)

第6 章 除灰渣供水系统

第7章 厂外灰渣输送系统

第8章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6.2 图纸目录

除渣系统P&ID;

除石子煤系统P&ID(可与除渣系统合并出图,锅炉采用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时绘制); 除灰系统P&ID(包括干灰分选系统);

除灰渣设施总平面布置图;

锅炉房内除渣设备布置图(包括与除渣设备连接的渣仓等设备);

除石子煤设备平剖面布置图;

除尘器下除灰设备布置图;

除灰渣车间布置图(包括灰渣泵房、空压机房、风机房、灰库及分选设施、浓缩机、脱水仓、沉渣池、机械除灰渣设施等);

厂外灰渣输送设施布置图(如机械输送、气力输送或船运等)。

B.7 第7卷 电厂化学部分

B.7.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包括热网补给水系统)

第3章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

第4章 冷却水处理系统

第5章 制(储)氢站

第6章 热力系统的化学加药

第 7章 热力系统汽水监督和取样

第8章 工业废水处理

第9章 锅炉化学清洗

第10章 脱硝系统还原剂储存和输送系统

第11章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

第12章 海水淡化处理系统(本节可与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合并说明)

第13章 净油处理设备

第14章 化验室及仪器设备配置

第15章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7.2 图纸目录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P&ID;

锅炉补给水处理室平面布置图、剖面布置图;

凝结水精处理系统P&ID;

凝结水精处理再生系统P&ID;

凝结水精处理设备布置图;

化学加药系统P&ID;

水汽取样系统P&ID;

主厂房化学设备布置图;

冷却水处理系统P&ID;

冷却水处理室布置图;

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P&ID;

再生水深度处理站布置图;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图P&ID;

工业废水处理设备布置图;

海水淡化系统P&ID;

海水淡化设备布置图;

制(供)氢系统图和布置图;

热网补充水处理系统图P&ID和布置图。

B.8 第8卷 烟气脱硫工艺部分

B.8.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设计基础数据及主要设计原则

第3章 吸收剂供应和脱硫副产物处置情况

第4章 工艺系统及主要设备

第5章 检修起吊设施

第6章 保温油漆及防腐

第7章 烟气脱硫装置布置

第8章 劳动安全及职业卫生

第9章 烟气脱硫工艺系统运行方式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8.2 图纸目录

烟气脱硫工艺系统图;

烟气脱硫工艺分部系统P&ID;

烟气脱硫工艺吸收区设施平面布置图; 烟气脱硫工艺吸收区设施剖面布置图; 烟气脱硫工艺公用区设施平面布置图; 烟气脱硫工艺公用区设施剖面布置图。

B.9 第9卷 电气部分

B.9.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发电机及励磁系统

第3章 电气主接线

第4章 短路电流计算

第5章 导体及设备选择

第6章 厂用电接线及布置

第7章 事故保安电源

第8章 电气设备布置

第9章 直流电系统及不间断电源

第10章 二次线、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第11章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

第12章 照明和检修网络

第13章 电缆及电缆设施

第14章 检修及试验

第15章 阴极保护(需要时说明)

第16章 节能方案

第17章 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9.2 图纸目录

电气主接线图;

短路电流计算接线图;

高低压厂用电原理接线图;

电气建(构)筑物及设施平面布置图;

各级电压(及厂用电)配电装置平剖面图;

继电器室布置图;

发电机封闭母线平剖面图;

高压厂用母线平剖面图;

保护及测量仪表配置图;

直流系统图;

UPS系统图;

主厂房电缆桥架通道规划图;

电气计算机监控(测)方案图。

B.10 第10卷 仪表与控制部分

B.10.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仪表与控制自动化水平和控制方式、控制室/电子设备间布置

第3章 仪表与控制系统及装置功能

第4章 仪表与控制控制系统及设备配置

第5章 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及实时性

第6章 电源和气源

第7章 仪表与控制系统及设备材料选型

第8章 仪表与控制试验室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10.2 图纸目录

单元控制室及电子设备间布置图;

主厂房电缆桥架主通道示意图;

主要工艺系统P&ID;

锅炉烟风系统P&ID;

锅炉疏水、排污、放气系统P&ID;

锅炉点火油系统P&ID;

制粉系统图P&ID;

主蒸汽、再热蒸汽及旁路蒸汽系统P&ID;

抽汽系统P&ID;

给水系统P&ID;

凝结水系统P&ID;

高压加热器疏水及放气系统P&ID;

低压加热器疏水及放气系统P&ID;

辅助蒸汽系统P&ID;

冷却水系统P&ID;

凝汽器抽真空及有关管道系统P&ID;

汽机润滑油净化、储存及排空系统;

热网补充水处理系统P&ID;

除灰系统P&ID;

除渣系统P&ID;

除石子煤系统P&ID;

凝结水处理系统图P&ID;

凝结水精处理再生系统图P&ID;

化学加药系统图P&ID;

循环水处理系统图P&ID;

脱硝系统P&ID;

采暖加热站热力系统P&ID;

空调系统P&ID;

补给水系统P&ID;

空冷系统P&ID;

泡沫消防系统P&ID;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P&ID;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P&ID;

消防给水系统P&ID;

气体消防系统P&ID;

给水处理系统P&ID;

管道仪表图设计图例符号。

B.11 第11卷 信息系统及安全防护部分

B.11.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网络规划

第3章 接口

第4章 全厂信息监控系统(SIS)

第5章 全厂信息管理系统

第6章 全厂闭路电视系统及安防系统

第7章 信息安全防护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11.2 图纸目录

全厂自动化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图; 信息中心机房平面布置示意图。

B.12 第12卷 建筑结构部分

B.12.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厂址自然条件及设计主要技术数据

第3章 地基与基础

第4章 主厂房建筑结构设计

第5章 直接空冷构筑物

第6章 烟囱、烟道结构及炉后区域

第7章 其他主要生产建(构)筑物

第8章 辅助及附属建筑物

第9章 厂区公共福利建筑及厂区建筑

第10章 提出全厂建筑物建筑装修标准

第11章 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应用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12.2 图纸目录

主厂房底层平面图;

主厂房管道层(夹层)平面图;

主厂房运转层平面图;

主厂房除氧、煤仓间及各层平面图; 主厂房横剖面图;

主厂房汽机侧立面;

主厂房固定端立面;

主厂房锅炉侧立面;

集中控制楼各层平面及剖面图;

主厂房主要承重结构的基础方案图; 主厂房横向、纵向结构布置总图; 主厂房地下设施规划布置图;

汽机房屋面结构布置图;

运转层平面结构布置图;

除氧层平面结构布置图;

管道层平面结构布置图;

煤仓间皮带层平面结构布置图;

烟囱结构总图;

空冷平台结构布置图;

运煤系统平面布置及主要剖面图;

化学水处理室布置图;

屋内配电装置平、立、剖面图;

灰浆泵房布置图;

脱硫建筑平、立、剖面图;

生产试验楼建筑平、立、剖面图;

行政办公楼建筑平、立、剖面图;

新结构方案布置图。

B.13 第13卷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

B.13.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采暖加热站及集中制冷站

第3章 主厂房采暖通风与空调

第4章 集中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空调

第5章 真空清扫系统

第6章 燃料输送系统的采暖通风空调与除尘

第7章 脱硫脱硝建筑的采暖通风空调与除尘

第8章 生产建筑、生产辅助及附属建筑的采暖通风与空调

第9章 厂区采暖热网及冷网

第10章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第11章 暖通专业综合指标汇总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13.2 图纸目录

主厂房通风示意图(包括通风计算结果);

主厂房通风设备平面布置图;

采暖加热站热力系统P&ID;

采暖加热站设备平面布置图;

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空调系统P&ID;

集中控制室、电子设备间空调平面图;

空调机房设备、风管平面图;

制冷系统P&ID;

集中制冷站设备平面布置图;

煤仓间除尘平面布置图;

全厂燃料输送系统除尘设施布置示意图;

厂区采暖(供冷)热网(冷网)管沟(架空、直埋)走向布置(与总图专业合并)。

B.14 第14卷 水工部分

B.14.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区域自然条件

第3章 全厂水务管理和水量平衡

第4章 冷却系统选择及布置

第5章 取排水建(构)筑物设计及供排水管沟

第6章 灰渣水输送系统

第7章 灰场

第8章 厂区给排水泵房及给排水管沟

第9章 给水处理

第10章 污废水处理

第11章 厂址防洪及防护工程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14.2 图纸目录

水工建构筑物布置形势图;

水工建构筑物总布置图;

全厂水量平衡图;

冷却水系统P&ID;

补给水系统P&ID(包含给水处理系统); 冷却水系统高程图[直流系统];

取水建(构)筑物平剖面图;

取水或深井泵房平剖面图;

厂外冷却水管、沟、渠平剖面图;

排水口平剖面图;

地下水或矿井疏干水开采布置图;

厂外补给水管平剖面图或路径图;

循环水泵房平剖面布置图;

循环水管沟、渠布置图;

冷却塔平剖面图;

直接空冷凝汽器平剖面图;

直接空冷系统P&ID;

给水处理系统总平面布置图;

综合水泵房平剖面图;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P&ID;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P&ID;

大型雨水泵房平剖面图;

工业废水处理间平剖面图;

厂外水力除灰渣管路平剖面布置图或路径图; 灰管大跨越管桥平剖面图;

灰场平面布置图;

灰场围堤纵横剖面图;

灰场排水道纵横剖面图;

灰场管理站平面布置图;

防洪及防护工程平面布置图;

防洪及防护工程纵横剖面图。

B.15 第15卷 环境保护部分

B.15.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烟气污染防治

第3章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及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第4章 煤尘防治、灰渣治理及综合利用

第5章 噪声处理

第6章 水的总平衡及计量

第7章 绿化及生态保护措施

第8章 环境管理及监测

第9章 环保投资费用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15.2 图纸目录

全厂总体规划图;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全厂水量平衡图;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图;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图;

除灰、除渣系统图;

全厂绿化规划图;

全厂噪声等值线分布图。

B.16 第16卷 水土保持部分

B.16.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措施

第3章 水土流失防治临时措施

第4章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

第5章 水土保持管理和监测

第6章 水土保持投资概算及防治效果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16.2 图纸目录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图;

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总体布局图;

土石方调配流向图;

水土保持监测布点图。

B.17 第17卷 消防部分

B.17.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总平面布置及交通要求

第3章 建(构)筑物防火设计要求

第4章 电厂各系统的消防措施

第5章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第6章 火灾报警及控制系统

第7章 消防供电

第8章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的防火措施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17.2 图纸目录

消防给水系统P&ID;

气体灭火系统P&ID;

泡沫灭火系统P&ID;

消防泵房平剖面图;

厂区总体规划图;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主厂房平面图;

主厂房立面图。

B.18 第18卷 劳动安全部分

B.18.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安全工程设计

第3章 劳动安全机构设置及投资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18.2 图纸目录

全厂总体规划图;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B.19 第19卷 职业卫生部分

B.19.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职业卫生工程设计

第3章 职业卫生检测机构及投资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附件1 ××××专题论证报告。

附件2 ××××专题论证报告。

B.19.2 图纸目录

全厂总体规划图;

厂区总平面布置图;

主厂房通风示意图;

全厂输煤除尘系统平面布置图。

B.20 第20卷 节约资源部分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节约及合理利用能源的措施

第3章 节约用水的措施

第4章 节约原材料的措施

第5章 节约土地的措施

B.21 第21卷 施工组织大纲部分

B.21.1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施工总平面布置

第3章 主要施工方案与大型机具配备

第4章 施工轮廓控制进度

B.21.2 图纸目录

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图;

主厂房吊装平面图;

特殊大件吊装剖面图;

施工进度控制网络图。

B.22 第22卷 运行组织及电厂设计定员部分

说明书:

第1章 概述

第2章 组织机构、人员编制及指标

第3章 机组启动、运行方式及系统启动条件

B.23 第23卷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

B.23.1 编制说明。

B.23.2 《主要设备材料清册》见表B.1。

29DL5427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542720xx

29DL5427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附条文说明DLT542720xx

B.24.1 说明。

B.24.2 概算书部分:

表一甲——发电工程总概算表;

表五甲——发电工程概况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二甲——安装工程专业汇总表;

表二乙——建筑工程专业汇总表;

表三甲——安装工程概算表;

表三乙——建筑工程概算表;

表四——其他费用计算表;

安装工程人工、材料、机械价差计算表; 建筑工程人工、材料、机械价差计算。

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

内容深度规定

条 文 说 明

目 次

1 范围

3 总则

4 初步设计说明书

4.1 总的部分

4.2 电力系统部分

4.3 总图运输部分

4.4 热机部分

4.5 运煤部分

4.6 除灰渣部分

4.7 电厂化学部分

4.8 烟气脱硫工艺部分

4.9 电气部分

4.10 仪表与控制部分

4.11 信息系统及安全防护部分

4.12 建筑结构部分

4.13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

4.14 水工部分

4.15 环境保护部分

4.16 水土保持部分

4.17 消防部分

4.18 劳动安全部分

4.19 职业卫生部分

4.20 节约资源部分

4.21 施工组织大纲部分

4.22 运行组织及设计定员部分

4.24 工程概算

5 初步设计图纸目录

7 专题论证报告

1 范围

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大容量火力发电机组已经成为我国的主力机组,1000MW超超临界机组也已经投入商业运行。今后火力发电的发展将以高参数、大容量机组为主,同时考虑到地方性供热机组的实际情况,结合正在修编的《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所确定的适用范围,按照大纲审查意见,确定规定的适用范围为125MW及以上燃用固体化石燃料,采用直接燃烧方式的新建及扩建火力发电厂的初步设计。

3 总则

3.0.1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政府主管部门对项目批准或核准的文件以及审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主要依据。

3.0.4 随着国家投资体制的改革,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工作的主要目的也有相应的变化。一方面初步设计应该满足工程方案和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使得业主能够有效地控制建设投资,并进行相关的主要辅助设备的采买和施工准备,另一方面也应该满足政府有关部门对于涉及公众利益、公共安全、民生健康等方面的专项审查。

3.0.5 随着三维设计手段的广泛应用,在进行多方案优化时应尽可能采用三维设计等先进设计手段。

4 初步设计说明书

4.1 总 的 部 分

4.1.1 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初步设计阶段的设计依据。根据《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的要求,补充了作为初步设计阶段设计依据的相关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批准文件。

4.1.7 水土保持工作是基本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是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十分重要文件,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对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说明。

4.1.10 随着信息技术在火力发电厂中的应用,工程标识系统编码成为电厂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在初步设计阶段,应对工程标识系统编码设置的总体原则进行说明,为后续工作创造条件。

4.1.14 按照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内容对初步设计阶段的附件进行了补充。

4.2 电力系统部分

4.2.3 近年来,我国电网项目及电源项目均有较快的发展,电源规划和电网规划也随之进行相应的调整,因此有必要对电厂近期电网发展作必要介绍。

4.2.4

2 电气制动装置多年已未采用,今后应用的可能性也很少,本节取消了“电气制动装置”的内容。

3 对于属于长距离点对网送电线路有串补时可能存在的机网间次同步谐振问题,在电厂设计时要考虑限制次同步谐振的措施。

4 由于大电厂超高压或特高压交流送电高压电抗器已普遍采用,在主要设备电气参数中新增“高压并联电抗器及中性点小电抗器的参数要求”。

4.2.5

2、3 目前采用的系统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由于具体选用的厂家不同,其型式及数量也不同,所以取消了保护的型号和数量的要求,取消了安全自动装置的设备规范、类型、组屏方式及数量的要求。

2 对一台半接线中线—线串设置的短引线保护属系统继电保护内容,所以增加了对短引线保护的配置要求。

6 目前接入系统二次审查时大多数工程要求设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子站,所以增加了确定继电保护及故障信息管理系统子站的设置、功能及通道要求。

7 与相关专业配合主要是指电流、电压互感器的配置要求,系统继电保护的通道设置要求等。

4.2.6 远动设备在初步设计阶段一般未招标,所以取消了远动设备选型、设备规范、数量和电源、仪器仪表的选型要求。根据目前火力发电工程的实际情况增加了自动电压控制(AVC)的要求、电能量计量系统的要求、同步向量测量的要求、发电厂报价辅助决策系统的要求、调度数据网的要求和网络安全防护的要求。

4.2.7 将原放在电气部分的厂内通信内容与该部分的系统通信内容合并。

4.3 总图运输部分

4.3.1

1 对说明书中电厂位置、电厂性质及规模、工程进度安排、老厂概况、厂址拆迁、水文、气象、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说明提出了具体要求和规定,并对于描述水文、气象、工程地质报告设计采用的数据进行了具体的要求。

2 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该工程可研报告及审查意见;国家、行业有关规程、规范及规定等均为初步设计的依据,在说明书中应进行说明。

4 火力发电厂总平面布置因其外部条件的变化而特点各异,总平面的布置又对于电厂的建设和今后的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结合外部条件的特点,说明该工程总布置的特点和该工程总图专业需重点研究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4.3.2 对于厂区规划过程中需要考虑和说明的诸如厂址与邻近城镇和工业企业的关系、电厂规划容量、厂区方位、电厂出线及出线走廊规划、电厂水源、燃料供应、储灰场、电厂防排洪、施工生产和生活区等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内容要求。特别提出了采用直接空冷机组时,厂区方位对风向和风速的符合性的说明要求。

4.3.3

2 根据厂址建厂条件,在初步设计阶段,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应提出两个及以上的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优化比较。考虑厂区位置时,应综合空冷机组对风向、风速的要求,主厂房的位置、出线方向的顺捷,铁路专用线引接的合理,输煤皮带的进厂,进厂道路的引接等内容。厂区位置取决于地质地震的要求,与矿区边界、周围村庄的关系等。提出了根据厂区各总平面布置方案进行全厂的技术和经济比较并列表,比较主要内容应包括: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特点及优缺点、厂区总平面布置方案与外部建厂条件的关系、厂区用地面积、厂区土(石)方工程量、厂内铁路专用线长度、厂内道路广场面积、厂内输煤栈桥长度、厂内循环水管线长度、厂外铁路专用线和道路长度以及电厂年运行费等说明要求。规定了方案比较可只列出各方案不同的项目,经济比较应是工程静态总投资比较。

根据厂区总平面布置各方案的优缺点和技术经济比较结果,提出了厂区总平面布置推荐意见和理由等要求。

3 规定了说明厂区围墙(围栅)采用的结构型式、高度及工程量和厂区大门(围栅门)采用的结构型式、高度及工程量等要求。

4 规定了说明厂区道路采用的路面结构型式、宽度、面积及工程量和厂区广场地坪采用的铺砌型式、面积及工程量等要求。

5 规定了说明厂区总平面布置采用的节约用地措施,包括厂区管线及沟道节约用地措施和厂区用地面积与规定的用地指标列表分析等要求。

4.3.4 对于与厂区竖向布置相关的厂区竖向布置型式、厂区场地排水、厂区挡土墙、厂区建(构)筑物室内外设计高差、厂区土(石)方计算及土(石)方综合平衡等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 规定了说明厂区竖向布置采用的型式,厂区设计标高,台阶的划分,场地设计坡度等要求。

规定了说明厂区主要建(构)筑物和次要建(构)筑物室内、外设计高差的确定,主要建(构)筑物室内零米标高的确定等要求。

2 规定了说明厂区地表雨水采用的排水方式等要求。

3 规定了说明厂区挡土墙、护坡采用的结构型式,跨越挡土墙及护坡的交通联系设置坡道和踏步,挡土墙、护坡工程量。

4 增加了厂区土(石)方采用的计算方法,厂区挖方、填方工程量和全厂土(石)方综合平衡所包含的内容。应尽可能达到全厂土(石)方综合平衡,若不平衡时应有合适的弃、取土场。

4.3.5 对于电厂交通运输涉及的电厂铁路专用线、厂外专用道路、水路运输、皮带运输等方式在说明书中应说明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 规定了说明电厂铁路专用线的接轨站(包括有效长、股道数和轨顶标高)、走行线长度和纵坡;接轨站电厂该(期)工程和规划容量新增股道数、有效长度、接轨点标高等要求。

按照铁道部《关于推进路企直通运输的指导意见》(铁运[2008]12号)的要求,电厂应采用整列直达煤列进厂和货物交接方式,故一般不设厂外交接站;当由于厂区受自然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在电厂卸煤线按整列直达煤列进厂设置有效长度,需要在厂外设置交接站时,应充分说明其设置的原因和理由。

由于电厂为品种单一的煤炭运输,因此,按照确保电厂煤炭运输需要、节约集约用地和降低工程投资的原则,电厂站厂内卸煤线的有效长度应按满足整列直达煤列进厂的卸车作业要求设置即可,没有必要与接轨站设置的有效长度相同。

2 规定了说明电厂进厂道路、运煤道路、运灰渣道路、水源地检修道路、施工进厂道路的引接、采用的设计标准、路面结构型式、路面宽度和长度及用地面积等要求。

3 规定了说明该(期)工程规划容量时的燃煤年运量及采用铁——水联运路径;电厂煤码头与港区规划及周围企业码头的关系,岸线长度与电厂取、排水设施的关系,煤码头的布置型式;电厂综合码头(包括大件、灰渣、石灰石、石膏等)的运量和布置型式等要求。

4 当煤源与电厂在适当的距离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燃煤可以采用皮带运输。当燃煤采用皮带运输时,对于皮带运输的路径和长度及用地面积,电厂燃煤年运量等情况在说明书中应予以说明。

4.3.6 对于与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相关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 规定了说明本阶段确定的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采用的主要设计原则等要求。

2 规定了说明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包含厂区管线及沟道总体规划、主要管线走廊规划、厂区管线及沟道敷设方式等内容。为了使主厂房A排外、固定端和炉后管廊宽度确定合理,以达到节约厂区用地面积的目的,因此本阶段要求绘制主厂房A 排外、固定端及炉后管沟剖面图。

3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高地下水地区、膨胀土地区、盐渍土地区等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的有关措施应在说明书中说明。增加了盐渍土地区厂区管线及沟道规划的有关内容。

4.3.7 对于厂区绿化需要说明的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1 说明书中对厂区绿化的目的和规划原则应进行说明;

2 对厂前公共建筑、冷却塔(空冷凝汽器)、主厂房、储煤场、油库区、化水区等重点区域的绿化规划,树种的选择应重点说明;

3 对厂区绿化用地面积及厂区绿地率应进行说明。

4.3.8 系新增条文,属于劳动安全部分的说明内容。

本条对厂区总平面布置中的危险区域的安全设计说明内容提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

4.3.9 系新增条文,属于职业卫生部分的说明内容。

本条对厂区主要建(构)筑物如主厂房、集中控制楼、吸风机室、除尘设备构筑物、卸煤装置及转运站、封闭式输煤栈桥、输煤地道、屋内(外)配电装置、冷却塔、空压机房、化学水设施区、脱硫设施区和脱硝设施区之间的布置原则说明内容提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

4.4 热 机 部 分

4.4.1 可研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对于初步设计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增加了关于可研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主要技术指标的叙述要求。在保留原《规定》中描述主机规范的基础上,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删除了原《规定》中关于主要设备的招标情况或选择或分配情况的叙述要求。

4.4.2 考虑到辅机选型过程中对于燃料非常规特性数据的需求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对于石灰石特性的要求,在本节中增加了燃料的非常规特性数据、石灰石(CFB锅炉)的来源及特性、油页岩的矿物质含量及其组成等的资料要求。

为满足烟气脱硫装置物料计算及防腐要求,煤质资料中增加了对氟F、氯Cl的分析要求。如同期建设SCR脱硝装置,建议在煤质的非常规分析项目中加上对催化剂工作性能有敏感影响的其他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如砷As、钒V、钾K、钠Na和灰中的游离氧化钙[CaO]等。

4.4.3 在本节中主要增加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石灰石给料系统、床料系统及辅助设备选择等内容。

4.4.4 随着国家对于火力发电厂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烟气脱硝系统将成为电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本节系新增章节,对于烟气脱硝系统及设备选择需要描述的内容提出了要求。

4.4.5 在北方缺水地区,空冷机组已经成为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形式,本节主要增加了空冷机组的冷却系统型式、供货范围和工作范围、相关系统特点、汽轮机排汽管道设计等内容说明要求。同时将原《规定》中关于热电厂热平衡计算要求、热力负荷的分析说明等内容列入单独的章节(见4.4.6节)。

4.4.6 将关于热电厂的内容要求单独成节,并增加了有关热网首站的详细内容要求。

4.4.7 考虑到主、辅机的安全保护、运行方式、事故处理等需遵循制造厂的规定,本节中的内容要求着重说明与系统设计、机炉协调有关的内容。

4.4.8 在本节中增加了脱硝装置的布置论述、厂区热网系统(包括热网首站)的布置说明。并明确了主厂房布置的优化应提出2个或以上的布置方案。

4.4.9 在本节中增加了气体系统的供气来源及系统设置的内容。

4.4.10 为新增条文,随着国家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以及政府对企业节约资源工作的日益重视,在初步设计文件中,除了设置专篇外,同时要求在相关专业的说明书中提出在节约资源方面采取的措施。

4.4.11 为新增条文,考虑到国家对企业的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日益重视,在初步设计文件中,除了设置专篇外,同时要求在相关专业的说明书中提出在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方面的采取的措施。

4.4.13 考虑到锅炉设备热力及空气动力计算数据表以及汽轮机设备典型工况热平衡图等资料对于热机初步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本节增加锅炉设备热力及空气动力计算数据表、汽轮机设备典型工况热平衡图。

4.5 运 煤 部 分

4.5.1

1

2)本次增加了对燃料品种的说明。对于扩建电厂,由于厂外部分及厂内卸煤、煤场部分与原有系统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增加了对已投运机组燃料消耗量的描述要求,便于增强对整个电厂运煤系统的整体认识。

3)煤电联营是近年来坑口电厂的的一种新的运行模式,需要在前期设计时与工业场地设计单位确定设计分界线和输送要求,以便于后期的设计,因此本次修改特别指出需要说明与煤矿工业场地的设计分界线。

3

4)为新增内容,主要针对安装脱硫设施的电厂。

4.5.2

4 为新增内容,适应汽车来煤量较大的电厂,需要对汽车卸煤系统的规模和运行方式进行说明。

4.5.5 为新增内容,主要针对需要混煤的电厂,需对混煤设施和混煤方式进行描述。

4.5.6 补充了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相应设备需要说明的内容要求。

1 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取消了磨煤设备,输煤系统需要将原煤破碎到机组所需要的粒度,因此需要设置细碎设备,因此增加了对该部分描述的要求。

3 主要是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石灰石需要设置厂内破碎系统时的要求。

4.5.7 为新增内容,以适应日益提高和复杂的运煤统的控制水平,并且保证运煤系统说明的完整性。

4.5.10

1

1)为新增内容。随着对煤场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煤场周围应设置必要的环保设施,如封闭煤场、加设煤场减风抑尘墙等,因此,在本章节应对此进行说明。

2)和3)为新增内容。考虑到国家对企业的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日益重视,在初步设计文件中,除了设置专篇外,同时要求在相关专业的说明书中提出在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方面的采取的措施。其中煤尘防治仍为原有内容。

4.6 除灰渣部分

说明书结构按照除灰渣系统各分系统(除渣系统、除石子煤系统、厂区石灰石粉输送系统 (CFB锅炉)、除灰系统、除灰渣供水系统、厂外灰渣运输、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分别进行论述说明。论述内容包括各系统的拟定、设计方案论证(包括技术经济比较)、设备选择及布置。

4.6.1

6 原《规定》中将锅炉灰渣量及石子煤量计算结果表放在除灰渣系统的选择中。因锅炉灰渣量是除灰渣系统的设计依据和原始资料,与各分系统均有关,故将其单独为一节放入概述部分。灰渣量及石子煤量计算结果表应分别列出不同煤质、单台机组和本期建设总机组容量的小时灰渣量、日灰渣量、年灰渣量,并应附注说明计算灰渣量的有关条件如机组日、年运行小时数,锅炉灰渣分配比,除尘效率、机械未燃烧损失值等。

4.6.2 现有的锅炉底渣冷却方式和输送方式有多种形式,各有优缺点和适用条件。除渣系统的方案选择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通过对各方案技术条件的论述,列出技术比较表和投资费用、年运行费用的经济比较表,提出推荐意见。

系统中的主要设备规范及台数可采用列表方式。

4.6.3 当锅炉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煤机时,带来了对磨煤机排出的石子煤处理要求才有此章节,若采用钢球磨煤机制粉系统或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时,取消该条款,后续条款编号顺延。

4.6.4 本章节仅在锅炉采用循环流化床锅炉时进行说明,如锅炉采用煤粉炉或其他燃料锅炉时取消该条款,后续条款编号顺延。

4.6.6 除灰渣供水系统的描述可采用列表方式,说明除灰渣系统的供水要求。

4.6.8 本条款为新增内容,考虑到国家对企业的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日益重视,要求同时在相关专业中强调说明对劳动安全、职业卫生方面的设计考虑。

4.7 电厂化学部分

4.7.1

2 所列的为主要的依据的规程规范,审查文件应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意见或初步设计外部评审意见等。

4 水源水质资料是水处理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资料,应说明水源类型和来源,初步设计阶段应按照《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4.0.2的要求取得全部可利用的水源水质资料,并应按照《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5.1.1 的原则选择水源,如有备用水源时,也应说明其水源情况和水质,应分析水源受污染而引起水质恶化的因素。

4.7.2

1 在4.7.1条4款中如明确说明了锅炉补给水水处理系统的水源情况和水质,本款可简单叙述。当锅炉补给水水源采用循环水排污水或电厂内部的再生水源时,在本节应交待清楚。

工艺流程应尽可能详细列出处理系统的全部水处理设备,包括水箱和水泵等。工艺流程示例如下:

循环水系统来排污水→滤池→清水池→清水泵(超滤给水泵)→双介质过滤器→保安过滤器→超滤装置→超滤水箱→精密过滤器→反渗透给水泵→反渗透装置→淡水箱→阳离子热网系统←热网补水泵?

离子交换器→除碳器→中间水箱→中间水泵→阴离子交换器→混合离子交换器→除盐水箱→除盐水泵→热力系统

在扩建工程的设计说明中,对原有水处理系统应描述清楚原有系统情况和系统出力,应将原有工程和本期工程需要的水处理系统出力综合统计。

水处理系统的主要设备规范及台数可采用列表方式。

4.7.3

1 空冷机组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其相应的凝结水处理系统的选择原则也不同,所以应说明空冷系统是直接空冷还是间接空冷,间接空冷还应说明是表面式还是混合式冷却方式。

4.7.4

1 循环供水系统的蒸发损失量、风吹损失量、排污损失量、特别是浓缩倍率是循环水处理系统设计的重要基本数据,应详细说明。

3 循环水处理系统如采用旁流处理等较为复杂的处理系统,应详细描述其工艺流程,如循环水采用再生水作补充水,可将4.7.11条的内容并入本条。

4.7.9 选择不同的锅炉酸洗工艺,相应产生的酸洗废水量和废水处置工艺有所不同,所以应在初设阶段提出推荐的锅炉酸洗工艺,才能合理地确定酸洗废液储存池容积和处置工艺。

4.7.10 脱硝系统如使用液氨,因氨液时易燃易爆化学危险品,所以必须要在初设说明中说明氨液的贮存量、布置情况,特别是液氨的存储量(以重量计)如超过100t时,属于重大危险品库,需要每年进行安全审查。

4.7.12 由于海水淡化系统工艺较为复杂,涉及内容多,建议将海水淡化系统作为单独章节描述。如海水淡化系统出水仅是用于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的水源,可将两章节合并,工艺流程等可合并描述。

4.7.14 化学试验室仪器配置和试验室面积应符合《火力发电厂化学设计技术规程》的要求,扩建电厂如试验室不扩建,应明确说明。应说明概算中所列试验室仪器购置费用,扩建电厂如仅是增补部分试验室仪器,也应说明增补的仪器费用。

4.7.15 本条在专业说明书中为新增内容,应说明本专业相关的劳动安全方面的设计考虑。

对于防机械伤害、防坠落的措施应说明:

a)系统中所有转动机械设置安全护罩的情况(所有外露部分的机械转动部件应设防护罩,机械设备应设必要的闭锁装置)。

b)操作平台(高度大于1m)设置安全栏杆;平台、走台(步道)、升降口、吊装孔、闸门井和坑池边等有坠落危险处,应设栏杆或盖板。

对于防毒、防化学伤害设施应说明设在何位置,如酸碱计量间设有安全淋浴器等。

4.7.16

1 所列的报告应视工程情况而定,如设计方案在可研阶段已明确选定,或选择的方案已是其他工程实际运行证明最为经济合理的,或规程规范明确规定的,可不再进行专题论证。设计中也可视情况或应建设方要求增加其他内容的专题论证报告。

2 提供试验大纲主要是用于核算工程概算中所列试验费用是否合适。

4.8 烟气脱硫工艺部分

脱硫工艺部分在原DLGJ 9—1992《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中没有规定,本部分为新增内容。

脱硫工艺部分主要涉及脱硫工艺本身的有关系统,其他专业相关的部分分别归并到各专业的章节中(热机、运煤、除灰、电气、控制、土建、建筑、总图、暖通、供水、化水、水工结构等),各专业的具体分工可根据各设计单位已经实施的具体分工和接口划分,本规定不做界定,只提出脱硫部分的内容深度要求。

脱硫工艺的类别较多,本规定主要以石灰石-石膏湿法脱硫工艺、干法脱硫工艺和海水法脱硫工艺为主进行说明,其他脱硫工艺可以参照执行。

4.8.1

3 脱硫工艺中公用设施合并设置情况多见,应说明全厂公用的情况(如考虑原有机组脱硫同时改造或为扩建预留等)以及本期机组与其他机组的设计范围划分和相互关系。

4.8.2

2 对于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工艺中至少应有石灰石中碳酸钙或氧化钙含量、氧化镁含量、氧化硅含量等,吸收剂细度要求和活性资料;干法工艺中至少应有生石灰或消石灰中氧化钙或氢氧化钙含量、吸收剂细度要求和活性资料;海水法工艺中至少应有海水碱度、盐度、温度和pH值等资料;氨法脱硫工艺中至少应有氨水或液氨的纯度等资料。

3 脱硫用水来源较多,应分别说明脱硫用水(含工艺用水和冲洗用水)的种类,各类水的水质。

4 对于可研已经审定的原则,可以直接说明,如要求初设阶段研究,则应进行详细比较论证。

5 鉴于目前脱硫工程基本上是以整岛或部分整岛招标方式进行建设的,因此,应清晰界定脱硫工艺部分设计接口。

4.8.3

1 本条列出了不同脱硫工艺条件下的主要吸收剂类型,如石灰石、生石灰、消石灰、海水、氨等。

4.8.4

4 不同脱硫工艺条件下的吸收塔类型不同,如湿法喷淋塔、干法流化床塔、海水填料塔等,应对其型式和结构进行论述。

5 本条列出了不同脱硫工艺条件下的主要副产物类型,如石膏、干法脱硫灰渣、脱硫海水、硫酸铵等。

10 若脱硫工艺的核心技术已经招标,吸收塔型式已经确定,且核心技术方能够提供有关资料时,应列出物料平衡计算结果,否则,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简化。

4.9 电 气 部 分

4.9.1

1 新增内容。在电气部分说明书中增加整个工程与电气有关的主要系统概况说明,主要是方便电气专业人员对整个工程的了解。

3 对一个工程的设计范围确定非常重要,一般以设计接口来划分,所以增加了设计的接口要求。

4.9.2 新增条文。在初步设计之前三大主机已确定,作为电气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发电机及励磁系统主要参数需要进行描述和说明。

4.9.3

7 启动/备用电源的引接,有的工程在可研阶段已有较全面的论述并有明确的结论意见,所以增加了“对启动/备用电源的引接在可研阶段已明确的可不进行方案比选”。

4.9.4

1 短路电流计算的依据应考虑远景接线。

4.9.5

2 目前工程高压厂用回路主要采用共箱母线,也有工程根据工程条件选用特种母线,由于特种母线造价较高,所以需要进行专门的论证。特种母线主要指共箱隔相母线、电缆母线、绝缘母线等。

4.9.6

1 增加了厂用电电压等级的选择内容。600MW大型空冷机组厂用负荷及最大单台电机较600MW湿冷机组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因此,在大型空冷机组高压厂用电电压选择中需采用10kV电压等级。具体工程是采用10kV、6kV二级电压还是10kV一级电压,应结合厂用电接线设计方案(包括脱硫系统的供电设计)及厂用配电装置布置等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此部分内容虽在可研阶段已有要求,但由于可研阶段的方案较粗,有些工艺方案在可研审查时可能有修改,此阶段的负荷较可研阶段更详细、可靠,所以有必要对厂用电电压等级的选择进行进一步的论证。

4 新增内容。目前有些工程使用高压变频器,其接线方式的选择较多,对投资的影响较大,所以增加该内容。

8 辅助厂房供电除水源地供电特殊外,有的工程灰场、输煤系统等也设在厂外,所以将原“水源地供电方式及接线”改为“厂外部分电源的供电及接线”。

4.9.7

1 目前工程的事故保安电源设置除柴油发电机组外,还有其他的设置方案,所以增加了事故保安电源的设置方案要求。

4.9.8

5 高压厂用连接线不仅包括高压厂用变压器连接线,同时也应包括启动/备用变压器低压侧连接线,所以将原“高压厂用变压器及连接线布置(共箱母线、电缆母线)”改为“高压厂用变压器及启动/备用变压器低压侧连接线布置”。

4.9.9

1 目前工程基本取消了网络控制室(主控制室),仅在高压配电装置附近设置继电器室,所以将“网络控制室(主控制室)”改为“升压站继电器室”。

3 目前工程已不设备用励磁,所以取消了“备用励磁方式和容量选择”。

4 直流供电方式的选择对电厂的安全及投资有较大影响,所以增加了直流供电方式选择的要求。

5 脱硫是目前电厂不可缺少的部分,所以增加了脱硫部分直流供电方式及设备选择的要求。

4.9.10

1 目前工程基本取消了网络控制室(主控制室),仅在高压配电装置附近设置继电器室,所以将原规定中的“网络控制室(主控制室)”改为“升压站继电器室”。

2 目前工程一般采用计算机控制,所以将“强电、弱电控制方式选择,信号、测量、联锁、同期方式”改为“主要电气元件控制、信号、测量、联锁、同期方式选择”。

5 由于取消了网络控制室(主控制室),将网络部分的远方控制布置在第一单元控制室内,所以增加了单元控制室电气有关设备的布置的要求。

6 随着机组容量的增大,主要电气设备的投资也不断增加,为了保证主要电气设备的运行可靠性,对一些投资大、运行可靠性要求高的设备(例如大容量主变压器、500kV及以上升压站设备)设置在线监测装置是有必要的,所以增加了主要电气设备在线监测装置设置原则的要求。

4.9.11

目前计算机等设备不设单独的接地系统,与主接地网合一,所以取消了“计算机及微波通信楼接地装置要求”的内容。

6 增加了接地材料选择及防腐措施的要求。

4.9.12

2 增加了照明稳压措施的要求。

3 增加了检修电源的设置及供电方式的要求。

4.9.13

1 电缆的选型不仅关系到电厂的安全运行,同时也影响到电厂的投资,所以增加了对电缆选型原则的要求。

4.9.15 阴极保护不是所有工程需要的,所以本条内容改为需要时说明。

4.10 仪表与控制部分

原DLGJ 9—1992《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中,本部分为热工自动化部分说明书,考虑到目前本专业在火力发电厂的设计范围已经逐步扩大,不仅仅是热力系统,用热工自动化表述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DLGJ9—1992中的“热工自动化”在新版《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中均改为“仪表与控制”。

4.10.1

2 考虑到电气设备和系统已经纳入机组控制范围,增加了电气系统概况的描述要求。 3 新增条款,主要是为了突出本专业的设计特点。

4.10.2 原版DLGJ 9—1992中的控制系统可靠性,在自动化水平及设备选型中均有体现,本次将控制系统可靠性另成独立条款具体见4.10.5,从文本结构上更为清晰。

1 补充了说明全厂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的要求,这也是体现全厂自动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原DLGJ9—1992中只是要求说明机组控制系统总体构成、分层分组原则及通信方式、信息共享原则,此处要求说明全厂控制系统总体构成包括厂级、机组级、脱硫、脱硝、空冷等辅助车间控制系统等及机组控制系统总体构成,要求更全面。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机组控制系统已经不局限于采用DCS分散控制系统,如机组控制系统采用DCS+现场总线方式或现场总线方式,因此用机组控制系统代替分散控制系统(DCS)更能适应实际发展需要。

2 要求说明机组及辅助车间控制方式及控制模式。

3 在原DLGJ 9—1992中只要求说明单元控制室的布置,而在目前工程中电子设备间是否分散布置,是否设置电缆夹层、辅助车间(系统)就地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的设置等均是业主关注点,因此在此增加了电子设备间、单元控制室辅助房间、电缆夹层、辅助车间(系统)就地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的方案说明。

4.10.3

2 由于全厂辅助车间(系统)集中控制或分类集中控制是近几年电厂推行的常用模式,在原DLGJ9—1992中没有涉及此方面内容,因此本条款增加“辅助车间(系统)网络及控制系统功能”的要求。

4.10.5 新增条款,原版DLGJ9—1992中的控制系统可靠性,在自动化水平及设备选型中均有体现,本次将控制系统可靠性另成独立条款具体见4.10.5,对于控制系统试点工程或新技术要求论述确保其可靠性的特殊措施并增加为提高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对控制系统、计算机网络及检测仪表的实时性要求。

4.10.7

5 新增条款,随着大容量、高参数电厂的建设,超高温超高压仪表管材及阀门选型是仪表与控制专业所面临的新问题,没有规程规范。因此有必要在初步设计阶段提出超高温超高压仪表管材及阀门选型原则。

6 新增条款,初步设计阶段电缆选型原则电气专业一直都有,本次增加了仪表与控制部分的电缆选型原则,有利于控制造价并与电气专业统一。

7 新增条款,电厂对于安全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重视,本次增加了电缆防火措施及阻燃电缆选用原则。

8 新增条款,采用什么材质的电缆桥架在初设阶段确定有利于控制造价并可以与电气统一协调,因此本次增加了电缆桥架的选用原则。

4.10.8 现行的仪表与控制试验室标准中,对于承担检修任务还是不承担检修任务所设置的试验室设备和面积的标准不同,因此本条要求明确试验室是否承担检修任务。

4.11 信息系统及安全防护部分

新增章节,将全厂信息监控系统(SIS)、全厂闭路电视系统及信息管理系统(MIS)统一合并至本章节,充分遵循安全可靠的设计原则。强调数据的集成性和一致性及共享性,避免数据和信息的重复设置。本部分主要说明全厂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包括功能、网络及接口规划、安全防护等方面的内容。

4.12 建筑结构部分

4.12.2

3 根据20xx年国家规范修编后的内容将基本风压的重现期由30年改为50年,这样在标准上与国内外大部分国家取得一致。

4 地方材料对降低工程造价、加快施工进度均有益处,有时可能影响到部分建筑的可实施性,同时对建筑处理手法、建筑构造和建筑造型与当地习俗、习惯和环境相协调也有很多好处。工程中充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是很有必要的。

特殊建筑材料在满足建筑特殊要求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中应给予重视,以满足电厂主厂房建筑正常使用的要求。

建筑围护、装饰和防排水材料属量大面广的建材,应严格论述其质量、规格和性能,以保证设计质量和施工质量。

5 建筑物的设计使用年限、环境类别及耐久年限,将决定其相应的结构体系和建筑、结构设计要求及措施。

根据厂区中各建筑物工作性质(厂房或库房),列表表示其火灾危险性和耐火等级,以便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4.12.4

1 此条反映主厂房内各空间关系、主要设备的布局和土建结构体系划分情况。

厂房内水平、垂直交通和安全疏散以及生活卫生设施是其能正常使用的最基本的功能要求。

厂房在满足最基本的功能要求下,还应满足其正常生产、运行、检修和维护的要求。适当说明其具体要求是必要的。

厂房的安全方面主要应考虑其防火、防爆等要求。

主厂房建筑外观效果对电厂全厂建筑群的协调和统一影响很大,当锅炉全封闭时尤为显著。

4.12.5

1 直接空冷构筑物有检修、运行和维护等要求,应说明其水平和垂直交通的布置情况,以保证其安全疏散和正常使用的要求。挡风墙尺度大,对汽机房侧立面效果影响较大,应对挡风墙的色彩提出要求。

2 根据近年来三北地区限制用水的政策,北方地区火电机组多采用直接空冷机组,所以增加了直接空冷结构设计有关内容。

4.12.7

1~4 规定了电气建筑、燃料建(构)筑物、除灰渣及脱硫、脱硝建(构)筑物和化学水建筑应说明的一般性设计内容,包括建筑布置、建筑防护和结构选型,以体现其基本功能的设计要点。

2 增加圆形煤场、煤场挡风墙设计内容,应说明结构形式,材料选用,地基处理方式等主要原则。

4.12.8

1 规定了辅助及附属建筑物应说明的一般性设计内容,以满足其基本功能的设计要求。

4.12.9

1 厂区公共福利建筑及厂区建筑群规划和构思应结合自然条件、地区特点和工程需要来统一考虑,以使其与自然、周围环境、工程要求等相协调。

2~3 厂区公共福利建筑及厂区建筑应考虑好其平面布局、朝向方位、空间处理、造型、立面和色彩等设计,以保证其使用功能、艺术效果、建筑节能和全厂统一的要求。

4.12.10 为控制全厂建筑物建筑装修标准和其基本造价,应列出全厂建筑物建筑装修标准表。

4.12.11 工程中当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或新材料,应说明其依据和理由,必要时需要进行专题论证,以保证其安全、可靠和经济性。

4.13 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部分

4.13.1

3 水文地质资料部分应根据电厂所在地的地理条件和暖通设施的关系增加或减少所列内容。

4.13.3

1 应简要说明主厂房临时采暖设计方案,根据施工期间的可能利用的热源,应尽量完整利用或改造利用永久性的主厂房采暖设施进行冬季临时供暖。

2 北方严寒地区紧身封闭锅炉房通风设计应与冬季锅炉房0.00m层防冻设计综合考虑,既保证夏季的通风效果,又有利于设备及仪表管冬季的防冻,具体措施在说明中宜描述。

4.13.5 对高海拔地区,说明校核后的真空清扫设备可能达到的真空度。

4.13.8

2 具有较大设备散热量的电气房间如空冷配电室(含变频器等),其通风和降温方案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确定,宜说明详细的设计方案。

4.13.10 说明暖通专业在劳动安全与职业病防护方面的设计要求以及采取的措施。

4.14 水 工 部 分

4.14.1

1 考虑到电厂水工试验模型对于水工设计的重要性,设计依据中增加了“模型试验报告”的内容。

4.14.2

2 对空冷所需设计气象条件提出了要求。

3 根据近几年设计的工程供水水源的特点,将原《规定》地表水水源、地下水水源与联合供水水源,重新划分并补充了污水再生水水源、矿井疏干水及其他水源共7种水源。

4.14.3

6 增加了“全厂水量平衡结果及各项用水指标”说明要求。

4.14.4

1 根据电厂供水系统设置情况,对冷却系统简单描述和说明。冷却系统包括循环冷却水系统、直流冷却水系统、辅机冷却水系统,主机空冷系统、小汽轮机空冷系统。

2 本条文主要增加了有关空冷方案比较及有关参数的推荐与选取的要求。

3 在湿冷塔方案中,对冷却塔结构在初步设计中应说明的设计标准、结构特性、耐久性等主要内容进行了规定。

2)增加了“空冷塔或机械通风空冷装置方案”说明要求,补充了空冷塔结构的说明要求。

4 增加了表面式凝汽器、混合式凝汽器、直接空冷凝气器与辅机冷却水空冷装置内容说明要求。

4.14.5

2 增加了污水再生水水源补给水系统、来水蓄水池、升压水泵房及升压水泵选择的说明要求。

4 增加了矿井疏干水方案的设计说明要求。

5 在初步设计中,对取排水建(构)筑物结构应说明取排水建(构)筑物设计等级、抗震设防标准、结构型式选择、基础的型式、地基处理方案、抗冲防护措施等内容。在结构型式选择中宜有多种型式的比较论证,并与施工方案相结合;基础的型式、地基处理的方案及建(构)筑物的防护措施宜相互结合。对于河道取排水的工程应说明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意见的执行情况。

4.14.6

3 水力除渣方案时,为了减少排水对环境的影响,较多的电厂采用了冷渣水沉淀及降温处理工艺后循环使用。

4.14.7 本条适应于湿式储灰场和干式储灰场,对于灰场都要按条文要求说明灰场的工程条件、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建设方案、相应的工程设施、占地、拆迁、堆灰运行方式等。

4.14.11 按照影响电厂厂址的水域特点,规定了相应的应说明的自然条件、水域特征、工程设施。在工程设施的说明中应说明设计标准、工程设施的布置、型式、地基处理和施工方案等。

4.15 环境保护部分

4.15.1

1 电厂概况包括的内容基本维持原规定,考虑到水资源保护日益得到环保部门的重视,增加了对水源、用水量、水的输送情况描述的要求。

2 环境概况包括的内容原规定考虑的内容已较全面,故基本维持原规定。

3 为使本规定具有更好的适应性,条文中不再列出引用的具体相关规定。为突出总量控制,将排污总量的批复文件加入到主要设计依据中。

4 为突出环保控制指标,本规定要求必须将应达到的环境保护标准列出。

4.15.2 本次编制中主要强调了烟气污染防治应说明的有关方面做出规定,以保证初步设计环境保护部分说明能突出重点。

5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本次内容深度规定中要求对项目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及其是否满足有关要求做出说明。

4.15.3

1 生活污水处理系统说明主要补充了对原有系统介绍的要求,简化了对系统细节说明的要求。强调了对排水去向及排水水质说明的要求。

2 工业废水处理系统说明主要要求给出各类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工艺流程,并要求说明排污监控仪表的设置情况,处理后的利用情况。

4.15.4

1 煤尘污染日益得到环保部门的重视,因此本次修编将煤尘防治纳入环境保护考虑的范围,对有关煤尘防治应说明的内容做出了规定。

2 由于脱硫系统目前已经基本成为了燃煤发电系统的基本配置,因此补充了对石膏处置做出说明的要求。

4.15.5

3 由于完成可行性研究后,经常出现总平面布置方案发生变化的情况,因此增加了重新进行声环境影响预测,对厂界噪声能否达标给出结论,并对噪声防治措施的有效性做出分析的要求。

4.15.6 简化了要求,仅要求对环保部门关心的补给水量、排水量及计量装置的设置等情况做出说明。

4.15.7 补充了对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做出说明的要求。

4.15.8 补充了对CEMS的配置方案,主要的监测项目做出说明的要求。

4.15.10 附件中增加了总量的批复文件的要求。

4.16 水土保持部分

本节为新增内容,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中提出的“初步设计阶段应根据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有关技术标准,进行水土保持初步设计,工程的初步设计应有水土保持篇章”的要求设立。

本节旨在进一步落实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及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意见中提出的各项水保措施。

4.16.1 明确了本卷册设计依据、项目执行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及防治目标。项目概况主要简介与水保关系密切的工艺系统。由于初设阶段工艺系统、总体布局进一步优化,因此需复核工程占地、土石方工程量等。

4.16.2 初设阶段水保工作主要是核实水土保持方案及批文中提出的各项措施是否落实。参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中对于水土保持专章主要内容的相关规定,对于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主体工程已进行设计的,要求注明图号;主体工程没有设计的,一般在水土保持方案中已进行设计,初设中进行简要说明,重点是落实投资。

4.16.3 初设阶段主体工程一般只对厂区进行绿化规划,为防止漏项,应按水土保持方案要求,对项目各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植物措施进行简要说明并落实投资。

4.16.4 火电厂的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施工期,而主体工程初步设计中一般不进行临时措施设计。水保专篇中应按水土保持方案的要求,落实施工阶段各项水土流失防治临时措施及投资。

4.16.5 火电厂固体废物主要包括灰渣和脱硫石膏,初设阶段应进一步落实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条件、途径及综合利用单位。

4.16.6 为保证水土保持方案顺利实施,落实各项水保措施,初设阶段应提出水土保持管理要求。

火电厂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一般委托当地有资质的监测机构承担,电厂不设专门的水保监测机构,但应落实监测费用。

4.16.7 明确了水土保持投资费用应包括的范围。重点复核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

工程情况及采取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与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没有大的变化的,采取各项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后达到的防治效果可采用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中防治效果分析结论。

4.16.8 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的审批文件是初设阶段水土保持设计的主要依据之一,灰渣、脱硫石膏综合利用协议及外购土石料协议与水土保持密切相关,故应作为附件。

4.17 消 防 部 分

该部分按照消防专篇编写要求进行说明,它对与消防相关专业的内容进行汇总和分析,提出符合相关消防规范的要求和措施。

4.17.1

1 对与消防相关的工程条件如电厂类型、机组容量、电厂与城市、农村及邻近工矿企业关系等进行说明。

4.17.3

2~3 新增内容,对于厂房内安全疏散通道的设置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4.17.5 消防灭火设施的配置主要依据国家及行业规范的要求,加以说明选择及配置情况。

4.18 劳动安全部分

按照管理程序,在可研阶段需要编制《安全预评价报告书》并提供政府相关部门审查。在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落实《安全预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要求。

4.18.1 对劳动安全专篇概述部分应说明的内容作出了规定,界定了自然概况要说明的内容及工程概况要说明的内容。

4.18.2 明确了安全工程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及其内容深度。

4.18.3 明确了安全机构与设施设计的要求及安全专项投资应说明的内容。

4.18.4 对结论与建议部分需说明的内容作出了规定。

4.18.5 按目前的管理程序,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同意该工程《安全预评价报告》备案的函作为本专篇的附件。

4.19 职业卫生部分

按照管理程序,在可研阶段需要编制《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并提供政府相关部门审查。在初步设计阶段,主要是落实《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中提出的要求。

4.19.1 对职业卫生专篇概述部分应说明的内容做出了规定,界定了自然概况要说明的内容及工程概况要说明的内容。

4.19.2 明确了职业卫生工程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及其内容深度。

4.19.3 明确了职业卫生检测机构与设施设计的要求及职业卫生专项投资应说明的内容。

4.19.4 对结论与建议部分需说明的内容作出了规定。

4.19.5 按目前的管理程序,将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该工程《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的批复作为本专篇的附件。

4.20 节约资源部分

4.20.2

4 建筑节能已经成为电厂节能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本条对于电厂初步设计阶段建筑节能方面的内容提出了要求。

4.20.5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在电厂设计时以予以高度重视。本条要求在初步设计报告中对于节约土地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实施效果进行说明。

4.21 施工组织大纲部分

4.21.1

1 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该工程可研报告及审查意见;国家、行业有关规程、规范及规定等均为初步设计的依据,在说明书中应进行说明。

2 规定了说明该工程建设性质,该(期)工程建设规模和规划容量,电厂出线电压等级等要求。

3 厂址地理位置、地形条件、厂址土地状况;工程地质和水文气象条件的描述及推荐设计采用的数据;厂区拆迁建筑及设施情况;当地施工条件等,在说明书中应进行说明。

4 规定了说明承担该工程厂内、外设计范围等要求。

5 各工艺系统设置、建构筑物布置型式及尺寸、设备参数以及主要工程量对于电厂施工组织方案有直接的影响,需要进行描述。

4.21.2

3 规定了说明施工生产区竖向采用的布置方式,土(石)方工程量,土(石)方来源,挡土墙及排水沟工程量和施工生活区竖向采用的布置方式,土(石)方工程量等要求。

5 规定了说明施工用水、施工用电、施工通信的位置、距离及供应能力和氧气、乙炔、氩气、混合气和压缩空气的布置位置及供应点,管径及供应量等要求。

4.21.5

2 主要大件设备运输参考数据包括锅炉汽包、发电机定子、锅炉大板梁、低压转子、除氧器水箱、磨煤机大罐、主变压器的长、宽、高尺寸,直径和长度以及运输质量。运输方案包括根据业主委托大件设备运输公司提供的《电厂大件设备运输调查报告》的结论,对推荐的电厂大件设备运输方案进行描述,并明确电厂大件设备运输措施费用。

4.22 运行组织及设计定员部分

4.22.1

1 工程整体情况、主要设备以及控制系统技术条件直接影响电厂运行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在初步设计文件中应予以说明。

4.22.2

3 对于需要配备的人员水平提出要求。

4 除了说明全厂定员外,还需对不同类别人员的数量进行说明。

4.24 工 程 概 算

原DLGJ 9—1992标准中“概算部分”的“概算表部分”,作为“说明书”的“附”表述,层次欠妥。修改为“4.24.1说明”及“4.24.2概算书部分”并列的两部分。

4.24.1

1

2)由于热力系统投资占工程总投资的一半左右,本次修编增加了对热力系统的锅炉炉型、参数类型、炉水循环方式、燃用煤种、主管道材质描述的具体化要求内容。

由于烟气脱硫装置、脱硝装置的广泛采用,本次修编增加了对烟气脱硫、脱硝系

统的描述要求。

由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及海水淡化工程的采用,本次修编增加了对城市污水深度

处理及海水淡化工程的描述要求。

2 对于进口设备,取消了原《规定》中“需进口的理由”的要求。同时根据《火力发电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后简称“预算标准”)的规定,增加了进口设备按该标准中表六计算其设备费用的要求。

为完整地说明概算编制依据,本次修编增加了建筑、安装费用计取标准要求:“编制附表写明数值”的规定。

由于国家取消了在工程投资中计列生活福利投资,本次修编即取消了有关生活福利建筑造价的描述要求。

为满足投资动态管理的需要,增加了“动态费用的编制原则”的规定。

3 增加了要求写入“政府主管部门核准的投资”的内容。

4 增加了概算的投资应与同价格水平年的《限额设计参考造价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的工作。

4.24.2 为使概算书的出版标准化、规范化,本次修编增加了“概算书应出版的表格内容及宜采用的编排秩序”的具体规定。本条目对概算书各类表格的名称已按“预算标准”的新名称做了更改。

3 本次修编取消了“预算标准”中已有的“各系统的统一名称及编号”的规定。增加了“取费计算可以采用单位工程逐项取费、单位工程综合费率取费或单位工程表二逐项取费方式”的规定。

5 初步设计图纸目录

初步设计图纸是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纸应完整、准确地反映工程项目设计方案意图。结合近年来火力发电设计工作的变化,在本次修编的初步设计内容深度规定中,对于初步设计阶段图纸的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修改:

工艺系统图均按P&ID出图,并按照电厂标识系统编码规定进行编码;

补充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相关的P&ID和布置图;

补充了烟气脱硫、脱硝系统相关的P&ID和布置图;

补充了空冷机组相关的P&ID和布置图;

补充了供热机组相关的P&ID、水温、水压图及布置图;

补充了再生水深度处理系统P&ID和布置图;

补充了海水淡化系统P&ID和布置图;

补充了UPS系统图;

补充了全厂自动化系统及计算机网络图;

补充了全厂防排洪规划图;

补充了300MW及以上机组增加汽机大部件摆放图;

补充了高压厂用母线平剖面图;

补充了信息中心机房平面示意图;

补充了厂区危险区域划分图;

取消了“厂区土方计算图”、“生活福利区规划图”和“全厂鸟瞰图”;

取消网络控制楼(主控制楼)各层平面布置图;

取消主厂房大件设备起吊方案图。

7 专题论证报告

7.0.1 专题论证是初步设计重大方案确定的重要工作,专题论证报告也是初步设计重大方案确定的重要依据。

7.0.2 由于各工程的特点不同,需要专题论证的内容也不同,但在专题论证的方法和程式上有共同之处。本节提出了一般专题论证报告应有的内容。各工程在编制专题论证报告时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

更多相关推荐:
火力发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规土水19xx53号关于火力发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的复函电力工业部西北电力设计院你院质计19xx141号文收悉经研究由于目前火力发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尚未...

《火力发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报批稿)(含条文说明)

D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PDLT20xx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RegulationforcontentanddepthoffeasibilitystudyReportoffossilfuel...

火力发电厂可研内容深度规定

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DLGJ11819xx目次1总则12一般规定23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431概述432电力系统433燃料供应534厂址条件635工程设想836烟气脱硫1037环境保护灰渣综合...

DLGJ118--19xx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RegulationforcontentanddepthoffeasibilitystudyreportoffossilfuelpowerplantsDLGJ11819xx1...

DLGJ118-19xx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

内部资料不得翻印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RegulationforcontentanddepthoffeasiblitystudyreportoffossilfuelpowerplantsDLGJ1...

DLGJ118-19xx 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废止

内部资料不得翻印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RegulationforcontentanddepthoffeasiblitystudyreportoffossilfuelpowerplantsDLGJ1...

火力发电厂可研报告内容深度规定烟气脱硫部分暂行规定

电力工业部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火力发电厂可研报告内容深度规定烟气脱硫部分暂行规定前言目前烟气脱硫装置已成为大中型火电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涉及面也较广泛有必要补充编制火力发电厂可研报告内容深度规定烟气脱硫部分暂...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110kV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ICS备案号附件QCSGQCSG11500320xx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P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110kV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20xx420发布20xx420实施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

广东电网公司11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广东电网公司110kV交流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广东电网公司统一编码S000006NP0303000120xx0101印发封面20xx0101实施本制度信息20xx0101印发制度信息20xx0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110千伏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ICS备案号附件QCSGQCSG11500320xx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P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35110kV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20xx420发布20xx420实施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

核电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与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

电力工业部关于印发核电厂工程建设项目初步可行性研究与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19xx年11月13日电计19xx737号核电厂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与深度规定试行于年由原能源部颁发试行经过一个时期的工作实践...

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例(doc 91页)-精品

一般工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格式模板政府立项项目建议书第一章项目总论第二章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第三章市场分析与建设规模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厂址选择第五章工厂技术方案第六章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第七章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第八章...

火力发电厂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