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5.15

关于诸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诸城市日前召开诸城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市长张洪全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全年要以生态创建为抓手,以提升全市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任务,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打造生态诸城、美丽诸城。

一是推进节能减排。严把环评准入关口,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开展清洁生产,构建低碳发展的绿色产业体系。年内新增清洁生产企业10家以上。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政策措施,推进“五大重点节能工程”,全年淘汰落后设备100台套以上,实现节能5万吨标准煤。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一级A升级改造,确保年底前完成舜河、银河等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任务。全面推进热电企业脱硫脱氮设施改造,促进污染物达标排放。

二是提高生态绿化水平。大力实施荒山绿化、水系绿化、道路绿化,扩大绿化总量,提升绿化质量。年内完成成片造林4.5万亩,林木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7.6%和42.5%,争创国家生态市。

三是加大城乡环境整治力度。加快扶河生态湿地建设,开展 淇河、百尺河、桃林河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严格主要河流及水库水质监测,确保水体水质达标。搞好行业粉尘、建筑扬尘

治理,依法取缔土小企业,城区空气质量良好率保持在95%以上。持续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畜禽污染防治,加大路域治理力度,提高城乡环境文明水平。

前言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建设人类社会良好的生态运行机制和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环境、精神、制度等方面成果的总和,它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和谐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其目的是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的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求做好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的工作。

市委第十三届四次全委会将突出生态文明,着力打造美丽宜居城市作为今年市委的六项工作之一,在今年的政府工总报告

中,也明确提出要推进节能减排,提升生态涵养功

能,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城乡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生态文明、组织建设“六个一体化”协调共进,是符合诸城发展实际的科学路径,是整体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的必然选择,必须一以贯之地坚持并深入推进。根据市委常委会的安排,我市就“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过程中,先后赴环保、水利、畜牧、经信等部门和部分生态建设现场进行了座谈、查看和交流,了解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困难,剖析了原因,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诸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协调发展的生态效益型经济、永续利用的资源保障、自然和谐的城镇人居环境、良性循环的农村生态环境、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一)生态型经济初具规模。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汽车、食品、服装纺织、装备制造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到84.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37%。20xx年,新

增通过清洁生产验收企业17家,圆满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84.6亿元,增长12.4%。深入实施现代农业提效工程,加快特色农业园区和规模化农场建设,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基地项目示范基地6000亩,潍坊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07家,农业专业合作社达到1350家,“三品一标”认证达到208个。依托恐龙文化旅游资源,大力推进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荣获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单位,全省全域旅游试点市。

(二)资源保障体系得到加强。持续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全市森林覆盖率和城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6.6%和41.7%,全市林业用地面积达到99.68万亩,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单位41处,山东省绿化示范镇2处,潍坊市绿化示范镇8处,潍坊市绿化示范村222处;进一步加强水资源管护工作,投资4亿多元,在全省率先完成“百库加固”工程,总蓄水能力达到7亿立方米,为城乡用水提供了足量的水源保障。推广节水技术,节水灌溉面积达到92.27万亩,占全市农业灌溉面积的61.3%,万元GDP用水量降到25.23立方米,位列潍坊市第一名。

(三)城镇人居环境和农村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持续推进。20xx年,潍河古县桥出境断面化学需氧量年均值分别为26.2mg/L,氨氮为0.817 m/L,与20xx年相比较,两项指标均有所降低;我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计354天,与20xx年

相比,增加2天,水和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一体化和农村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有所改善;积极开展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目前已有1个乡镇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命名,13个镇街获得省级生态乡镇命名,并建成省、市级生态村29处,绿色社区13个。

(四)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我市6座大中型水库饮用水源地的现状水质均为三类水,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完成石门山、茁山、见屯岭、马耳山等小流域治理项目,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5平方公里,封山育林90公倾,建设生态防护林草40公顷,初步构筑起了“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水库保安工程、洪水预警报系统以及气象、地震、地质灾害预报和紧急救援体系等进一步完善,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森林防火扑救体系基本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虫害预警和应急机制初步建成,农林水产疫病得到有效防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虽然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主要污染物减排、城市生态建设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困难和问题。对照国家级生态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建设验收基本要求和指标,我市存在不少差

距,困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

(一)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是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在指导思想、实际工作和业绩考评上仍然存在重GDP增速、轻生态建设的倾向;二是生态文化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各级干部对生态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和生态理念有待提高;三是个别部门对创建生态市的目标任务和本部门的职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不很清楚,工作上缺乏针对性。

(二)生态建设规划滞后。按照国家级生态市建设的指标规定,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基本条件之一,就是制订并通过人大审议、颁布实施了《生态市建设规划》。我市现有的《生态市建设规划》是20xx年6月份通过政府招标由青岛天人环境工程公司编制的,这个《规划》在创建省级生态市

下一步措施与规划

在思想上,要能够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是: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政策上,只有将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政策的战略高度,融

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才能从源头上减少环境问题。在发展政策上,我县拟订有利于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办法,和对与违规排放等违规操作的具体处理办法和处罚形式。

发展的政策与鼓励环保的政策有机融合;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功能与环境承载能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要求确定不同地区的发展模式,引导各地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在发展规划上,严格要求各生产单位,严格控制污水废弃的排放。

我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才刚刚起步,还有漫长的路要走,责任艰巨,还需要更多的人来参与和支持。当然首先还是需要县里给予足够的重视,否则具体的工作是无法行之有效的落实的。总的来说,我县几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效显著,被污染的地区和水域都有了改善,还建立了生态文明宣传公园,相信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定会越来越好。


第二篇:葛家岔镇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统筹发展生态经济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对葛家岔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查

郑天旺

(20xx年6月23日)

葛家岔镇位于安定区东北部,距定西市区34公里处,全镇共辖11个村80个村民小组,3000户11877人,总流域面积166.3平方公里。现有耕地69269亩,人均占有耕地5.8亩,退耕还林l2399.2亩,荒山造林23000亩。20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2558元。近年来着葛家岔镇眼于改变欠发达山区局面,紧紧围绕全区“率先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定位,在“三镇并举”(生态立镇,农业强镇,绿色兴镇)战略引领下,统筹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以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乡镇为目标,以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切入点,以提升产业、夯实基础、改善民生、优化环境为重点,以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统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一、以区域特色产业开发为基础的生态经济赢得新突破 生态经济发展是推动生态文明乡镇建设的主要力量,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始终坚持生态立镇的原则,立足当地禀赋 要素,在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以马铃薯产业和旱作农业为主的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取得双丰收。以基地为依托的绿色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在种植规模化、品种优质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市场化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一是稳面积、建基地。今年全镇共种植马铃薯面积达53159亩(其中:黑膜马铃薯23168亩),建设新大坪示范基地4万亩,在马塬路沿线的贾家湾、黑营、大营、清明、葛家岔、黄家湾、北坪等7村建成1个1万亩示范片带,在葛西路沿线的鹿坪、中寨、南林、康乐等4村建成一个5000亩的示范片带,每个村都建成2个300亩示范点;在葛家岔、黒营、鹿坪、康乐等四村的川坝地建成1个1万亩的全膜玉米示范片带,在北坪、黄家湾、中寨坝川地建立了一个5000亩全膜玉米示范点,每个村都建立了2个200亩全膜玉米示范点。二是促良种、提品质。按照“政府主导、协会运作”的原则,走出一条适合葛家岔镇马铃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对本镇去年产出的600吨一级种,组织全镇11个村进行调运,从大户调运新大坪原种134吨,陇薯3号原种116吨。为今年大面积推广优质良种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重科技、增收入。大力推广黑膜马铃薯种植技术,完成覆膜面积4万亩;采取一整套病虫害防治办法及技术;加大千家万户挖种子窖和地头贮藏窖建设力度。镇政府计划今年新建马铃薯贮藏库2000M3。按照“深挖窖、广集薯、增收入”的路子,产业的发展有力的促进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 2 —

以退耕还林和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为依托的畜草产业发展节节攀升。“22512”工程和整村推进扶贫、国债、巩固退耕口粮田成果等工程项目的实施,黑营、贾家湾两村依托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建设标准化圈舍200间,发展养殖户219户,引进基础母羊529只,发放青贮氨化袋320条;全镇四个村实施沼气100户,已建成沼气池100座;北坪、黄家湾两村以养羊专业村为依托,发展养殖户40户,引进基础母羊470只;全镇共实施氨化池建设项目220(其中30m3120座,15 m3100)座,利用玉米秸秆和苜蓿共调制饲草料7300吨;加大了防疫工作投入力度,健全了预防体系,严格疫情监测,加强了猪蓝耳病、牲畜口蹄疫等疫病防治,确保了畜牧业生产安全。科技驱动、干群互动、示范带动、以效牵动,畜草产业较快发展,大步跨入“种草(玉米秸秆、苜蓿)—养殖—沼气—肥田—增收”的生态循环、绿色增长之路。

以提升劳动者素质和品牌牵动为基础的劳务产业反哺生态文明建设。按照“抓劳务、建基地,抓培训、创品牌,抓输转、增收入”的思路,建立了“政府推动、市场拉动、基地带动、上下联动、社会齐动”的运行机制,重宣传、培训和组织输出三个方面的工作。“十一五”期间共输转劳动力12553人,20xx年全镇共输转劳动力4750人,其中组织输出4026人,自行输出724人,举办阳光工程培训班两期,培训农民229多人(次)。近 — 3 —

年来,劳务产业成为全镇人民增收的主渠道之一,通过劳务产业的日益壮大,全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群众自发种草种树,反哺生态的积极性较以往大增。

二、以项目建设为支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提升

镇党委、镇政府紧紧抓住围绕拉动内需和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机遇,面对严酷的自然条件、落后的农业等客观条件,积极争取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项目建设,整合社会闲散资金,努力提升基础生产力,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搬迁改造工程初具规模。镇政府致力于抓项目、促发展、打基础、建机制、增活力的居民集中点建设初见成效,抢抓实施农村为旧房改造项目的良好机遇,整合圈舍改建、沼气建设等项目,在北平村规划建设新农村1处,共12户,每户分为两层,一层为商铺,二层为住房。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操作,群众积极性高,在今年8月份完成建设任务。同时在明年前后在鹿坪村建设同样的集中点一处,届时与镇政府所在地形成三足鼎力发展的新格局,带动周边乡镇经济发展,打造安定区北部重镇将迈上新台阶。

道路工程建设常抓不懈。去年完成中寨、黄家湾两村通 达工程建设6.9公里,依托整村推进项目贾家湾、黑营两村新修道路17公里,黑营村下店川至阴坡湾社一事一议道路建设

5.7公里。并对现有道路加强养护和管理,全面改善提升了全镇 — 4 —

道路网络建设。

沼气能源建设稳固增加。全镇11个村全面加快推广了以沼气池为主的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建设。在“十一五”期间,全镇推广完成沼气池建设共1040座,其中20xx年新建沼气池100座。

生态环境保持大力推进。20xx年全镇重视退耕还林、荒山造林的补植巩固,继续实施了荒山造林工程,突出重点流域、重点片带、科学规划,整山、整流域规模化治理,十一去期间累计完成造林23000亩,逐步形成了林草间作、林园结合、林埂结合等造林模式,造林质量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三、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彰显新形象

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不排除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并不是消极地保护自然,不能就生态论生态,而是要和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态需求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惠农扶助政策全面落实。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资金全额发放到户,农村低保、五保供养、大病医疗救助、军人优抚安置、高龄老人补助等政策全面落实,困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农村低保、五保、参战参试退役人员、“三属”人员、伤残军人、在乡复原军人及大病医疗救助等惠农资金,按照程序全部发放到位,20xx年共发放各类资金52.7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比例逐步提高,住院报销额度加大, — 5 —

20xx年共为696名患者报销住院费用65.03万元,基本解决了群众看病难问题;为185户危房改造户(其中特困户77户、两女户5户、残疾户10户、优抚户3户、其他90户),发放111.5万元资金补助;为困难群众及弱势群体,发放“两节”期间、春荒救济救灾面粉2400袋,折合资金16.3万元。惠农扶助政策落实的同时,鼓励享受对象既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权利,又履行生态林保护、道路修补、废膜回收等义务,为生态环境建设做贡献。

村风民风积极向上。以“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技防设施,强化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加大宣传教育力度”为重点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全镇呈现出家和兴业不斗嘴、尊老爱幼不欺辱、品行端正不违法、落实计生不违抗、邻里和睦不生非、崇尚科学不迷信、情趣健康不越轨、扶弱助困不私心的良好风尚,在守护一方安宁和谐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四、以文教卫生为主体的社会事业发展呈现新格局

社会事业的稳步发展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引玉,人口素质的提高、卫生水平的加强是区域内实现生态文明的保障之一,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注重社会事业的进步,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进一步强化教育事业。农村义务教育全面落实,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教育教学条件极大改善,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 6 —

总投资68万元的“定西市安定区黑营光汇烛光小学”和贾家湾小学完成主体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进一步推进医疗改革。乡镇卫生院管理不断加强,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投资78.23万元的葛家岔中心卫生院业务综合楼建成并使用,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

抓实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和节育措施,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健全。20xx年全镇共出生92人,共落实各类计划生育手术107例,其中结扎46例(二女户12例),放环(皮埋)102例,人流引产14例,共征收社会抚养费19.1万元。

社会事业稳步提升。妇女儿童事业、残疾人事业不断推进,金融的支撑力度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扩大服务范围;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深入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地资源管理有序开展,耕地保护政策全面落实;电力通讯强化了服务,规范了流程,提升了水平。总之,社会各项事业都有了新的突破、新的发展和新的进步,也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以工作作风转变为根本的干部队伍建设引领新发展 为民、是立政之本,发展之道。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性”政府;正风肃纪,加强“技能 — 7 —

型”干部队伍建设。

着眼于推进科学发展,切实加强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学中干,干中学,进一步统一思想,夯实全镇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思想基础。

着眼于提升服务水平,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主导经济发展格局的形势,政府将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要做好这个角色,首先要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全镇上下要审时度势、齐心协力,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引导全镇人民开创经济发展新格局。

着眼于抓任务落实,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扩大作风建设年活动成果,全镇上下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念,切实改变“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不良现象;大兴艰苦奋斗之风,树立“把紧日子当穷日子过”的意识,养成厉行节俭的生活作风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把勤俭节约落实到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上。

着眼于树立良好形象,切实加强廉政建设。加强干部教育管理,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做到清白做人,干净干事,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降低行政成本,

六、以生态立镇为起点的发展思路促进科学发展上台阶 20xx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使命光荣,责 — 8 —

任重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为全镇“十二五”期间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安定区北部干旱山区乡镇,镇党委、镇政府“一班人”将立足实际,抢抓这一新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率先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建设首善之区”的全区战略部署,按照突出一个特色(生态工程建设),抓住两条线路(葛西路和马塬路两条主线),建设三个小区(贾家湾、北坪、鹿坪开发小区),提升四大产业(马铃薯、蓄草、劳务、现代旱作高效农业)的“1234”发展思路。在今后一个时期,坚持科学发展,弘扬‘三苦’精神,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基础条件改善和生态环境治理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基层组织建设为总揽,努力把葛家岔镇打造成新大坪商品薯生产基地和北部干旱山区旱作农业示范区,进一步发挥优势、抢抓机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致力在跨越发展中铸就绿色崛起的价值坐标。

— 9 —

更多相关推荐: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班指导老师刘昕老师完成时间20xx年12月20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日至12月8日调查方式在网上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调查对象在校...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XXXXXXXX大学生调研报告题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姓名系别专业年级时间1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及对策内容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为了对现代生态文明作出进一步的了...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关键字】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暑期我校开展了大学生下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省**县,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为深入了解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我们先后深入XX等县区和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20xx123120xx127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

有关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有关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院系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11光信息班姓名姚彬学工号21106081058摘要关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关键字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统一管理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

关于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迫在眉睫自从20xx年海南省首倡文明生态村建设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热潮山东省滕州市紧跟社会潮流应广大农民朋友...

关于宜兴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宜兴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情况的调研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环境资源城乡建设工作委员会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最近我们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编制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总的评价创建生态文...

关于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大学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为了推动大学的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校园内的生态环境发现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问题志愿者总队调研部开展了此次调研本...

关于高校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基本情况的调研报告

江苏理工学院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报告学院班级姓名一前言本次社会实践参与者主题关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调查报告时间1月25日1月27日地点问卷调查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二正文活动内容调查大学生...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调查报告从农村生态环境看生态文明建设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现状分析调查报告第一章绪论摘要在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写入当的政治报告这是中国共 产 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生态文明调研报告第5稿

fujianUniversityofTechnology福建工程学院社会调查报告题目寿山乡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学院福建工程学院国脉信息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年月日寿山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6月2...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