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4.21

关于怀集县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怀集县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市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在实现经济发展目标的同时,生态文明建设也取得了很进展。为了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现对该县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将主要情况综合如下: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改善城乡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1、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作。从20xx年开始,怀集县逐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生态示范为载体的创建工作,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创建省卫生村94个,生态文明村192个。其中,大岗镇岗勇村被评为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坳仔镇大浪村被评为广东省文明村。现在,怀集县正积极开展生态示范镇创建工作。通过5年多的创建,该县已逐步实现了生态创建以点带面的发展。

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建设生态宜居现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和内涵方面,怀集县创新经营城市理念,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相继建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燕都广场、燕城广场、粤西北地区最具规模的商业步行街、度假休闲的沿江长堤;还有雅豪庭园、凯旋豪庭、怀集新城等房地产项目也相继落成。县城

面貌亮点纷呈、城市品位快速提升,人居环境不断跃上新水平。

3、开展“卫生革命整治活动”。怀集县从2009 年12月开始,用4 个月时间在全县范围开展一场“城乡环境卫生革命整治活动”攻坚战,重点清理镇边、村边、路边、水边的垃圾场所,整治乱搭乱摆卖和杂乱广告,全面打造一个干净有序、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二)突出重点,发展生态经济

1、创建林业生态县,构建“生态怀集”。怀集是广东省林业大县,曾获“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单位”和“中国竹子之乡”称号。近年来,怀集县围绕保护与发展的主题,全力打造农林五大产业基地,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代林业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县林地面积达到341.4万亩,森林覆盖率65.2%。在08年,怀集县获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林业生态县”称号。现在,怀集县还扩大发展以省级生态公益林为主的96.4万亩生态公益林体系,以松脂林为主的5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以茶秆竹为主的10万亩竹林基地。结合“双转移”战略,引进先进的林产品深加工公司,建立2个林产品加工基地:一个是以纤维板为主的板材加工业基地,另一个是以松脂深加工为主的林产化工业基地。加强对大稠顶和三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管护,将怀集打造成为绥江流域生态保护屏障。

2、建基地、创品牌,发展生态农业。现在,怀集县与珠三角其他地区实现错位发展,打造全省首个珠三角地区安全食品产

业基地。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四区一带”的总体布局,即中西部无公害生产区、南部特色生产区、东北部绿色有机生产区和农产品加工流通区,以及乡村美食休闲旅游带,着力建设38个重点建设项目,打造“优质稻米、健康生猪、无公害蔬菜、优质柑桔、森林生态食品、粟米鸡、石山羊、特色玉米”八大农业基地。与此同时,冷坑镇双甘蔬菜基地也不断扩大规模,面积已超过一千多亩,粤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供港大棚蔬菜基地也将在岗坪镇建设;水果方面,国家资金扶持500万元的供港水果标准园区建设项目正式落户怀集。目前,全县以肉猪、水稻、蔬菜等为主的主导产业体系正逐步形成。珠三角食品安全基地初具雏形。怀集县还大力实施农林五大产业发展战略。五大农林产业基地,包括打造120万亩高效林业产业基地、饲养量达250万头的优质肉猪生产基地、20万亩优质水果基地、2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和15万亩全省一流的优质高产水稻示范基地。这些产业基地,目前均已形成较为鲜明的产业特色。

3、构建旅游网络,发展生态旅游。近年来,怀集县确立了以燕岩景区为龙头的旅游发展战略,积极打造“中国燕都”、“中国长寿皇后之乡、世界徒手攀岩擂台”的旅游名牌,通过实施“旅游旺县”战略,充分发挥区位、交通、资源等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创新机制,着力打造“燕之旅”特色品牌。现在重点推进新岗林场生态旅游区、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蓝钟温泉旅游度假区三大旅游项目建设。通过大手笔、大项目,逐步做大做强生态旅游经

济,打造旅游强县。

4、强化可持续发展理念,推进生态工业发展。怀集县通过抓技改、建园区,推进生态工业发展。中山大涌(怀集)产业转移工业园自创建以来,怀集县实施“五个结合”,加快园区的开发建设。其中的一个结合就是实施入园招商引资与环保先行相结合。园区按照省环评批审意见,严格准入制度,重点发展以板材家具、汽车配件、农副产品加工等无污染或轻度污染的产业项目,严格限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和控制水污染型行业的企业入园,严禁制革、漂染、电镀等重污染行业的企业和排放含第一类污染物的项目入园。目前入园的项目均在环评批准文件规定的产业范围内,生产能力为5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正在筹建当中。还有通过节能减排,怀集县有了顺龙、星龙矿冶有限公司等一批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样板企业。

(三)强化措施,保障生态建设

1、切实抓好污染减排工作。一是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和验收关。二是将减排任务分解到排污单位。三是抓好节能减排;四是严格环保执法。五是加快污水处理厂的建设。

2、严厉打击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一是按照环保部的部署,加强对“十五小”、“新五小”企业的整治。二是抓好矿山治理整顿工作,全面整治矿业开发秩序。三是抓好排污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严查企业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超标排放污染物等情况。四是加强对国控企业的监管,确保监管工作切实到位。五

是抓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确保了饮用水源水质量100%达标。

3、加强环境监测。一是切实抓好县内大中型企业污染源全年的常规监测工作。二是认真做好污染投诉的监测调查取证工作。三是认真做好环境监督监测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一)舆论引导还不够强势

一是没有形成主流的文化舆论导向。干部群众没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二是宣传没有突出重点,缺乏针对性。三是没有充分利用好各种纪念日或活动日,运用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绿色消费、生态城市等科普知识的宣传。

(二)生态经济还比较落后

生态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还比较低;品牌可持续保护和发展的意识亟待增强。生态工业方面,生态工业关键技术创新不足;节能工作刚刚起步,但宣传不够,未引起企业足够重视;大多数企业规模小,力量薄弱,产品档次低,单位产品能耗高,节能改造心有余力不足;生态旅游方面,仍然存在旅游新项目开发建设进展缓慢的问题;现有的燕岩、世外桃源、燕峰峡景区由于投入不足,景区的档次和品位都不高;而景区周边村民关系太复杂,又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信心;由于食、宿设施供不应求,加上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造成乱涨价现象,损害了生态旅游业的总体形象。

(三)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还须加强

一是脏、乱、差的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现在厕所简陋、人畜共处、柴草乱垛、垃圾污水随意排倒是当前怀集县农村的四大“顽疾”。二是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近年来,怀集县虽然建成沼气池几千个,在这项能源的开发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推广使用时,却受到了资金、技术、服务等条件的限制,这一清洁能源并未在农村全面推广使用。三是农民作为生态文明村、省卫生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许多农民对于生态创建工作不理解,认识不到位,参与热情不高,行动迟缓。

(四)工业污染治理任务艰巨

从总体上看,目前怀集县仍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资源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放总量较大。工业污染源中以工业废水污染为主,而废水中以矿山污染较突出。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污染治理进展较慢,重点污染行业、重点污染源企业虽经限期治理,但仍存在结构性污染重,排污总量大、治污欠帐多的问题。新企业不断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加,污染治理相对滞后。由于小规模,零散选矿点多,选矿工具落后,环保设施不健全,矿山污染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五)执法能力和力度亟待强化

怀集县环保执法力量不足,环境监察、监测设备相对落后,专业人员较少,离环保规范化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未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环境管理能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要求,环境管理能力仍然薄弱。

三、意见和建议

(一)切实加强工作领导

一要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构。县里要形成“县委负总责,政府负实责,职能部门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抓,人大、政协督促抓”的工作格局;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二要建立工作责任考核制。要倡导“保住青山绿水也是政绩”的政绩观,把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纳入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县委要制定全县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量化考核内容和办法,纳入党建工作之列,每年对乡(镇)进行严格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推荐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三是强化资金保障。按照生态县建设规划,设立专项引导资金,建立健全有效引导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财政政策,完善“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二)建立健全管理体制

一是制定规章条例,确保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工作步入规范有序的法制化轨道。二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三是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林改,最广泛地动员林农投资投劳育好山、护好山、开发好山。四是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政协参政议政的职能作用,建立起权力监督、行政监督、媒体监督与社会监督“四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三)构筑生态经济格局

一是突出资源培育,发展生态林业。通过产权明晰的林改工作,加快林业结构的调整,加大经济林和林木资源的精深加工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凸现林业生态效益;二是突出绿色食品开发,发展生态农业。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和安全食品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抓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态园。三是突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工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不断改进工业生产模式,大力推广节能降耗、污染较小的清洁生产工艺,逐步改造和淘汰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的工业设备,最大限度降低工业污染和原材料消耗。凡新上项目均要进行严格的“环评”,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必须坚决“砍”掉,始终把可持续发展贯穿于发展工业的全过程。四是突出资源整合,发展生态旅游。加快推进新岗林场生态旅游区、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蓝钟温泉旅游度假区和重点景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生态保护与自然景观的协调,强化包装宣传,规范经营管理,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

(四)创建良好生态环境

一是继续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开展以畜禽粪便污染、化肥农药污染、农村改厕等为主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二是开展生态示范镇创建活动。借助

创建推进城镇建设,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动城镇美化、绿化、净化等公用工程建设,改善城镇环境“脏、乱、差”现象。同时着力实施一批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蓝天、碧水、绿地工程,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三是形成科学的区域开发格局。根据怀集县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进一步明确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的区域定位,形成功能定位清晰、发展导向明确、开发秩序规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科学区域开发新格局。

(五)强化生态文明意识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广辟宣传阵地和渠道,培养全民的生态道德,树立强烈的生态责任感,让推进生态文明成为社会的主流意识。二是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大力开展以“绿色企业”、 “绿色家园”、“绿色学校”等为主线的绿色系列创建活动。三是引导群众树立生态化的生活方式,绿色消费,适度消费,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四是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开展奖励环保违法举报人活动。五是发挥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六是大力推进环境保护民间组织和环保志愿者队伍的发展,在环境日、地球日、保护母亲河等纪念活动中发挥引导者和主力军的作用。


第二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2


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党的十八大吹响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号角。为深入了解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我们先后深入XX等县区和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环卫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实地察看了部分企业,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向主体班学员和部分干部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之后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十二五”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四化两型”及“绿色湖南”建设决策部署,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生态文明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取得了明显进展。

1、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近年来,全市上下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认识不断深化。特别是通过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建设新型生态文化,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全市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和公众宣传教育中,渗透于经济社会生活和管理的各领域、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对生态文明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新的生态文明理念逐步形成,“绿水青山比金山银山更重要,生态优良比生产增长更可贵,低碳绿色比高碳黑色更持久,花红叶绿比灯红酒绿更科学”的观点开始为多数人所接受。

2、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生态新城”、“实施绿色工程,建设生态永州”、“加强生态环保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永州生态文明建设正有条不紊地开展着。去年9月份,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我市推出了包括规划优化工程、绿洲建设工程、环境净化工程、流域整治工程、污染减排工程、水资源保护工程、生态环保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矿山整治工程、能力建设工程等在内的十大生态文明建设工程。这些工程明确规定了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节能减排、森林覆盖率、水质、噪音等生态指标,标志着永州生态文明建设正以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规模全面展开。

3、生态文明基础工作不断加强。相关工作机构、人员配备以及管理制度、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健全。从20##年开始,围绕“绿色永州五年行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分别出台了《关于建设绿色XX的意见》、《关于建设绿色XX的决议》和《关于建设绿色XX的实施方案》三个纲领性文件,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知名旅游目的地城市、法治先进城市,以及生态文明示范村镇、生态文明社区等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湘江风光带工程等综合治理活动不断推进,全民植树全面启动,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实践扎实推进。

4、生态文明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势头良好,资源合理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20##年,全市建成2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19个自然保护区,8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初步形成了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全市森林覆盖面积153.3万公顷,覆盖率达68.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同比下降3.9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源消耗同比下降10.35%;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8.6%,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8.8%。城市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市容市貌大为改观,如今的潇湘大地,碧水蓝天,环境优美,生态宜人,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永州发展的重要核心竞争力。

二、永州生态文明建设尚存诸多问题

在肯定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也不可忽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反差”。

1、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存在反差。调查结果显示(见下表),“重发展、轻保护,重眼前、轻长远”的观念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许多矿山是先开发后规划设计,开发程序倒置,加之企业普遍存在着只开发、不恢复,重开发、轻维护现象,给环境带来极大的污染。同时,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湿地资源利用过度,水资源的不合理调配与利用等现象也屡禁不止。

2、集约化的发展方向与粗放经营模式存在反差。通过实地考察得知,我市煤矿、锰矿、稀土矿、锑矿、铅锌矿等矿山的开采仍处于“初级采掘、变卖原矿”阶段,缺乏精深加工的企业和产品;在旅游开发中,大家各搭各的台,各唱各的戏,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且产业链条不完整,长期停留在过路式观光旅游阶段,难以凝聚人气、财气,不能最大限度地产生效益(见下表)。

3、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与生产经营体制落后存在反差。以大米产业为例,目前我市粮食加工企业近400家,但由于品牌多、散、杂、乱、小,大米产业从基地到市场出现条块分割,各行其是,加工能力过剩,产业形不成规模,制约了大米品牌的做大做强。据粮食部门资料显示,20##年1~11月我市粮油工业总产值只有57.6亿元。尽管有天龙粮油、银光米业、舜皇米业等龙头企业以及品牌的带动,但过于零散的农产品经营规模只能使当地农产品成为市场上的“小角色”,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除大米外,能够长时间贮藏,或反季节销售的很少,产品主要以原料为主,经济效益低下。

4、生态环境优化的发展方向与保护管理体制滞后存在反差。由于对资源保护的合理利用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行业,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不到位等现象,直接影响到对湿地保护、矿山管理等方面的力度和成效。同时,林业生产上“重造轻管”的问题仍突出。如近年来我市在中心城市城郊10公里范围内选择200多个村,作为市直和中央、省驻永单位及区直单位联系对象,开展的“联村建绿”活动暴露出的一些问题,说明那种“春天栽树轰,秋后管理松”、“年年栽树,年年在同一个地方栽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三、未来XX生态文明建设应采取的对策与措施

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们认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采取如下对策与措施。

(一)合理利用资源,发展生态工业

1、规范矿业秩序。严禁非法开采。按照“禁采区内关停、限采区内收缩、开采区内集聚”的要求,取缔在风景旅游规划区内的采矿点,严禁在铁路、重要公路、堤坝两侧近距离开采,对采富弃贫、乱挖滥采、无证开采的要予以打击。坚持可持续发展。严格遵守“开采法制化,污水要净化,废渣无害化,生态要绿化”的要求,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和“谁开发、谁复垦,谁破坏、谁恢复,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耕地、草原、林地因采矿受到破坏的,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措施;给他人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的,应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履行赔偿责任。加快科技进步。全力推进企业技改,提升产业层次,重点发展矿产品深、精、细加工,实现从原料输出型的浅层次开发向综合利用的深层次开发转变。引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2、发展新型工业。在承接对接产业过程中,在产业发展方向上,大力发展消耗少、效益高、科技含量高的生态型工业和无污染的特色工业。在项目引进上,严格项目管理,严把项目审批关,坚决杜绝新的污染源产生。要引导企业进园发展,实行工业污染集中控制。在技术改造上,要鼓励企业研究、开发新工艺、新产品,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绿色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从工业源头和生产全过程控制工业污染。要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实现废物资源化。

3、加强土地管理。严格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严禁随意调整和占用基本农田进行非农建设。强化对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和交易制度,全面实行政府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开发、统一储备、统一出让。严格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不同性质的用地,严格控制划拨用地范围,对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进一步明确用地导向,新增用地计划要向重点行业、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工业园区倾斜。通过依法收回和收取闲置费等办法,制止土地闲置和粗放浪费,挖掘现有土地潜力。加大土地开发复垦工作力度,对限制性项目坚决不供地,对不合理的用地规模坚决压缩,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二)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生态农业

1、优化农业结构。结合主导产业、区域特色产业,依托现有农业龙头企业或无公害蔬菜基地等载体,本着因地制宜、相对集中、规模经营、提高品质的原则,用“引巨龙、扶大龙、聚小龙”的方式,每年抓好10余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建设。通过“企业——基地——农户”,“资源——产品——加工——销售”的形式,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和转化,形成“闭合”式生态产业链。积极推进“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不断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型产业。以永州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着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的农业生态园,使永州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2、狠抓质量安全。根据20##年中央1号文件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要求,进一步强化监管措施,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工作,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推行安全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加强质量监管,建立质量安全依法监管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强安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的创评活动,多创名牌产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3、坚持科技兴农。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大力实施种子、植保、畜禽水产良种以及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进一步加大对农业面源污染的资金投入和财政资金专项转移支付力度,制订相关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补偿政策。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化肥农药使用、废弃地膜处理、秸杆焚烧等问题,积极引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实行秸杆还田,实现农业生产良性循环。以农民田间学校为主要阵地,结合新型农民科技项目实施,开展技术培训和环保知识教育,提高应用新技术的能力。

(三)注重保护完善,开发生态旅游

1、完善发展规划。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依托潇、湘二水和湘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结合湘江污染治理、防洪保安、航道建设等,突出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两大主题,做活水文章,构建面向“珠三角”地区的旅游休闲度假基地。要根据《湖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把湘江旅游经济带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的精神,进一步编制、细化好永州湘江段旅游规划,加大旅游规划管理力度,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做到“宁慢不快、宁空不盖、宁留不卖”,确保“湘江两岸风光带”的每一座建筑都是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是精品。

2、打造特色项目。在生态旅游开发上,不能局限于单一的自然人文景观,而要综合利用永州的“山、水、洲、田”,作特色发展大文章。开发一批“山村农家游”、“沿岸农家游”、“绿洲度假村”“渔家乐”、“田园农家游”,如“异蛇度假村”、“理学寻根园”、“女书观赏村”等等之类,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使我市的旅游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征。

3、强化基础设施。按照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整合所有与旅游相关的部门资源,集中财力,捆绑资金,加强交通、卫生环保、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改善旅游交通条件,科学设计旅游线路,合理串联,使各景区景点连起来、热起来、亮起来,真正为景区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加大对导游的生态教育,使其有引导游客保护自然的意识,要选择具备生态旅游条件的目的地,尽量避开那些脆弱、敏感的生态地域。

(四)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家园

1、建新城。要根据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中“把永州作为100~200万人口的大城市来培育”的精神,按照我市“十二五”规划和“中心城区一体化”规划的要求,以发展“两型”产业为前提,以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为基本原则,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生态新城建设,加快推动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使零冷城区有机融合,与历史文化名城交相辉映。通过5~10年的努力,把永州建设成为先进工业主导,商贸、物流、旅游业发达,生态环境优美、文化底蕴深厚、城市特色突出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湘粤桂省际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2、治村庄。加大村庄整治建设力度,清理房前屋后垃圾、杂草等卫生死角,整顿空心村、废弃房、猪牛圈舍,整合村内空闲土地,种植花草树木,进一步改变村容村貌。延伸自来水管网,推广无塔或有塔供水等,实现户户通自来水。加强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确保村民饮用水安全卫生。大力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猪、沼、粮、果、菜、鱼”等循环发展农业生态模式,积极推行“一池三改”(改圈、改厕、改厨)和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立体开发,采取塘边养猪种果,塘内养鱼养鸭,粪便入园肥果、入塘养鱼的模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3、绿荒山。除了既有的对策措施,我们建议通过改革殡葬,实行树葬的方式来绿化和治理荒山。所谓树葬,即死者家属不再购买墓地或土葬,而是栽一棵树,将死者火化后的骨灰置于树蔸下的一种文明殡葬方式。因为这棵树代表的不再仅仅是一棵树,而是一种有形的生命,这棵树及树树蔸下的骨灰与死者家属紧紧联系在一起,死者家属会精心培植好这棵树,让其茁壮成长。这样,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减轻了百姓殡葬负担,而且让死者的生命通过另一种方式得到了延伸、升华,不仅达到了绿化和治理荒山荒坡荒地的目的,而且真正起到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实际效果,实现了“一箭几雕”。建议有关部门考虑并实施这一方式,并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这一方式。

(五)加强生态管理,促进生态文明

1、加大宣教力度。要强化生态教育,运用多种教育手段和大众传媒工具,广泛宣传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要大力倡导节能环保、爱护生态、崇尚自然,倡导适度消费、绿色消费,形成节约环保光荣、浪费污染可耻的社会风尚,营造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氛围。要教育广大干部牢固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强化资源忧患意识,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强化政府调控。要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规划等手段和产业政策,对全市生态资源的总量、配置及开发方式、规模、强度进行控制。根据国家和省里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明确永州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类别和范围,确定主体功能定位,明确开发方向,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完善开发政策,逐步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开发格局,从根本上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资源间的矛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健全相关制度。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对生态资源进行统一管理、调度、调剂。将以往资源使用权的分配改作资源收益权的分配,使生态资源利用率高、效益好的企业和个人优先获得使用权,确保生态资源收益的最大化、配置市场化。要抓紧建立完善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将考评结果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并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和评优创先环保“一票否决”制,促进我市“五个文明”协调快速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二班指导老师刘昕老师完成时间20xx年12月20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11月1日至12月8日调查方式在网上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调查对象在校...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XXXXXXXX大学生调研报告题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姓名系别专业年级时间1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及对策内容摘要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为了对现代生态文明作出进一步的了...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家乡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关键字】科技进步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暑期我校开展了大学生下乡调研活动,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家乡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科技发展。我将调研地点选在了***省**县,这里是我的主要调研地点,回到家中,…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20xx123120xx127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

有关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有关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院系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11光信息班姓名姚彬学工号21106081058摘要关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关键字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统一管理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了解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情...

关于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的调查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三农问题的不断深化农村改革迫在眉睫自从20xx年海南省首倡文明生态村建设全国上下掀起了建设生态文明村的热潮山东省滕州市紧跟社会潮流应广大农民朋友...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篇一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形式是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上的具体体现生态文明以人与自然关系和谐为主旨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注重维系自然生态系统的...

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学院艺术园林学院合署专业年级园林2班人数指导教师黄秀玲目录学号名字标题页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长泰县坂里乡正达村河水治理成绩前言此...

关于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深入了解XX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现状探索建设生态文明的对策与举措我们先后深入部分乡镇和国土资源管理林业等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调研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可持续的发展要求与追求短期...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调研的报告

关于建设生态文明调研的报告一调研背景建设生态文明是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共同事业在中国建设生态文明具有特别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对破坏我国前进中的种种难题有决定意义为了解社会大众对生态文明...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报告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班级11自动化卓越班学号21106061051姓名刘童20xx年暑期我们学校部分年级开展了以我眼中的家乡生态文明为主题的大学生实践调查活动我有幸作为其中一员参...

常州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调查报告

常州生态文明意识调查报告内容摘要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模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既有物质层面的又有精神层面的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模式的实际探索中我们应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制定符合我国各地区城市实际...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