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保险考察报告(网)

时间:2024.5.13

*******

赴德国培训考察报告(草稿)

**********对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及经办管理情况进行了考察。在培训考察期间,全体团员严格遵守各项外事纪律和德方制定的培训考察计划,积极与外方授课人员进行深层交流互动,学习氛围浓厚,展现了社保系统干部的良好形象,得到了外方专家的认可与好评,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学习考察任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训考察的主要情况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考察培训团成立了班委会和临时党支部,班委会下设了调研学习组、组织管理协调组、安全生活保障组,在考察期间各组组长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细节性的事务逐级分解,具体落实到人,较好的完成了班委会交办的各项任务,确保了考察任务的顺利完成。

二是求真务实,学有所获。在德方人员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在柏林经济技术交流培训中心听取了拜尔教授对德国经济体制现状和社会保障改革情况的介绍,由泰马博士为我们讲解了德国伤残人员的保险制度;参观了慕尼黑老年培训教育机构;实地走访了阿豪

1

斯小镇的圣弗里德里希养老院。又分别到德国联邦保险总部、行业保险联合会、柏林法定养老保险咨询服务站听取和了解了德国社会保障的历史渊源、发展进程和远期的规划,以及社会保险的经办、管理、服务情况。

三是形式新颖,不拘一格。此次培训考察形式多样,既有现场课堂讲授、幻灯片演示、交流研讨,又有现场观摩、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从理论到实际,从课堂到工作现场,激发了大家自主发问、主动思考,积极学习的热情。团员之间将两国制度差异进行对比,并就各国制度体系的优缺点进行交流研讨。

四是纪律严格,步调一致。在考察、学习、生活期间,全体团员严格遵守外事纪律,尊重外国人的民风与习俗,在与外方人员交往的过程中,做到有礼有节,不卑不亢,在集体行动过程中每名队员都能顾全整体,在吸烟等诸多细节上做到自我节制,维护了考察团队的整体形象。同时,德国同行在工作与生活中的严谨、细致、认真、节俭、诚信的品质也令人有所启迪和感悟。

二、德国养老保险的历史沿革、特点

(一)基本国情

德国全名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西部,首都柏林 ,行政区分为16个州 ,人口数量为8200万 ,宗教信仰为基督教和天主教,国土面积为 35.7万平方公里,自然资源较为贫乏,大部分用于农业生产,但农业人口仅占2.2%左右,德国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

2

一,工业产品在世界享有盛誉,西德拥有世界最大的汽车生产线。20xx年GDP总值3.62万亿美元 ,人均GDP为3.79万美元,经济总量居欧洲首位、世界第四。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较为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沿革

1871年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为了对付工人运动,于1883年至1889年先后颁布了疾病、工伤、养老保险法案,19xx年制订了统一的社会保险法,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正规社会保险制度的发祥地。

一战期间随着德国战败,建立了魏玛共和国,但很快解体。19xx年德国颁布了失业保险法,但由于战争赔偿和世界经济危机导致经济萧条和动荡,使德国社会保障制度陷于法西斯专制管理。

二战期间,希特勒上台后为发动战争做准备,在延续了原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为工人提供了一些福利,但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德国社会保障制度几乎完全崩溃。

二战后,德国社会经济经历了从恢复和重建到快速发展的过程,19xx年颁布了新的社会保障法,社会保障制度在德国才逐渐恢复,1976一19xx年社会保险制度进入一个调整时期。19xx年分裂了41年的德国再次统一,德国社会保障政策也经历一个从快速发展到走向福利国家的趋势,通过19xx年、19xx年及当前的改革,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

(三)德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

1、德国养老保险体系框架。德国养老保险体系由法定养老保险、

3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商业保险(个人自筹)等多种形式组成。

2、覆盖范围。根据法律规定,所有的工人和职员都参加法定养老保险,法定养老保险覆盖了从业人员的90%,目前全德国参保人员2500万人,退休人员930万人。公务员和法官是国家终身雇佣人员,不参加法定养老保险,有独立的养老保险制度,公务员适用《联邦公务员社会保险法》。农民具有独立的农民养老保险制度。

3、基金来源及筹集。法定养老保险为强制性保险,所有的投保人都有义务依法按时缴纳养老保险费。养老保险资金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个是雇主和雇员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比例各占50%,这是养老保险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另一个是国家财政补贴。

4、筹资模式。从完全积累到现收现付,从19xx年开始,基金积累制向现收现付制转变,到19xx年彻底实现,现收现付制模式一直保持到现在。

5、给付条件。被保险人必须达到规定的退休年龄和达到缴纳保险费的期限,才有领取养老金的资格。德国规定享受养老金的基本条件为年满65岁,累计缴费35年。

三、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人口低生育率,使德国现收现付制的养老金运行模式已经面临危机,成为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为了缓解这种状况,德国政府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提高退休年龄。德国现行养老保险法律是20xx年新修订的

4

《老年和伤残保险法》,决定从20xx年起开始逐步将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由65岁提高至67岁,退休年龄由实际平均60岁提高到63岁,以保证2O3O年养老保险费的交纳不超过工资的22%。

二是提高缴纳比例。为解决交纳人与领取人比例不断下降带来的收支失衡问题,德国养老保险金缴纳比例从19xx年的18.6%增长到19xx年的19.5%,20xx年又增长到19.9%,预计20xx年起将达到21.8%,退休人员享受3年大专院校培训的福利待遇将很快被取消。

三是鼓励多种渠道发展养老保险。20xx年德国开始实施“里斯特”法案,即德国公民只要同保险公司、银行或基金签订私人退休养老金合同,就可以得到国家的补助,而且补助金额每年都会增加。政府有关部门希望通过这种措施扩大私人养老保险的影响,使这部分养老金近期占到整个养老金的15%,中远期达到25-30%,由现在的补充地位逐步提升到与法定养老保险相近的支柱地位。

四是加大国家财政补贴。在改革中,政府仍然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但财政负担要相对稳定。近期每年拿出700亿欧元来补贴养老保险基金,同时把提高的生态税补充到养老基金中。

四、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启示

(一)用垂管的优势健全科学体制

德国社会保险行政机关与社会保险承办机构是完全分开的。联邦政府劳动与社会事务部是政府管理社会保险的最高行政机关,联邦政府设有社会保险管理监督办公室作为具体的管理部门。该办公

5

室隶属于劳动与社会事务部,但不同于劳动与社会事务部的内设机构,有相对的独立性,该办公室工作人员是公务员。德国社会保险承办机构与众不同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治管理模式。

德国社会保险机构的所谓自治管理,其含义是参保人通过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社会保险机构的最高决策和管理机关(理事会),实施对社会保险机构的管理,如选举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总裁,通过社会保险机构的报告等。德国的自治管理模式实际上是让社会直接参与管理,而政府退到幕后,通过间接监控方法管理社会保险,如审查和批准社会保险机构的报告和建议,调查社会保险机构的活动等。另外,在比较大的城市设有社会保险咨询和代办机构,隶属于地方政府,主要工作是宣传介绍政策,发放表格,指导填写,代理送达,通告错误等,向市民提供便利。由此可见德国社会保险自治管理模式是基于两个特点,一是由于社保基金完全来自由雇员和雇主,因此,自治模式实现了权责对等的机制,二是自治模式的根本是一种政事分开的模式。

与我省社会保险经办体制相同之处在于,我省的垂直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政事分开的管理模式。按照权责对等以及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国统筹的趋势,我省的垂直管理模式将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

一是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上的责任性,有效避免了地方保护主义的干扰,保证“上传下达、政令畅通”。 目前,各级地方政府对于中央政令的执行情况并不统一,有的是由于行政能力不足、资源不够等原因达不到要求,有的是从本地区利益出发,习惯

6

了饭来张口的思想,有意降低本地区的标准,以吸引资金向本地区流动。如果社保经办机构对上责任弱化,就会向地方利益因素妥协,届时社保基金新的增支缺口将是巨大的,同时在社会所造成的影响还会产生联动效应,将进一步加剧基金损失,也为社保基金的监管带来沉重压力。

二是实现了权责对等,有利于实现全国统筹后社保基金的顺畅运行。根据十二五规划,社会保险将在五年内实现全国统筹,势必形成一个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中央的双向基金流动大链条,在上解和下拨过程中上下形成了纵向关系,这种关系是否顺畅,决定了社会保险基金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在这个大链条中,最大的风险在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一些处于基金链条的末端的地方政府,难免会产生在全国统筹基金这个大锅里张嘴吃大锅饭的思想,一些地方政府等、靠、要的心态和惰性心态难免会延续和助长。

由于中央的统筹基金届时将成为社会保险系统的核心资产,因此对应的权责在上,而非地方,而垂直管理体制完全符合这种对上负责的权责对应机制,与全国统筹基金纵向链条的运行路径是彼此对应的,因此垂直管理体制有利于全国统筹的施行。这种情况下,社保经办机构负责人考虑更多的则是对上的责任、考虑的是基金的安全与基金的承受压力。对上责任的最大化确保了基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地方本位主义思想的制约性,最大程度降低了社会保险全国统筹基金的安全风险。

7

(二)用战略的思维开展精算决策

在柏林培训期间,拜尔教授等讲课人员运用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演示了各种精算数据,这些精算数据包括了对社会保险各项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对社会及人口各项数据指标的统计分析和计算,根据这些数据为我们讲解德国社会保险改革的动因,简要叙述了待遇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并对未来三十年乃至五十年的社会人口变化趋势、社会保险收支变化趋势等各项指标进行了预测。

精算在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中已经有百年的历史,在德国不仅在社会保险构建之初就采用精算的方法进行严密的论证,而且在制度运行过程中仍然运用精算方法对制度的可持续性和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与此同时,他们还将评估的结果以年度精算报告的形式向社会公开,让整个社会来监督社会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而近期欧盟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无一例外地运用了精算技术为改革方案提供智力支持。可以说,当今世界范围内社会保险的重大决策都是以精算师们提供的稳健可靠的精算数据为基础的。精算已成为支撑社会保险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技术方法,毫无争议地成为社会保险专业化的重要标志。

目前德国联邦养老保险局有经济学家职位近20个,联邦政府劳动与社会事务部有专门的精算部门,设有首席精算师、研究、评估和统计办公室以及精算办公室等。每季和每年都要出版统计报告。对将来待遇支付能力和人口变化趋势的平衡进行全面的检查评估,其他职能还包括广泛研究短期和长期人口和经济发展趋势,死

8

亡率和生病率分析,向国会和社会公众提供社会保障项目财政研究,为国会有关社会保障立法的制定和修改提供财务影响的证明报告等。

可见精算是全部社会保险政策与规划的基础所在。精算使未来可以预见,精算可以给政策打分,精算可以成为决策者的智囊。我们应该看到,在社会保障领域,精算在制度建设、政策评估、财务预算、风险预警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数据是精算的生命,所有的精算分析和研究都是基于数据。随着我省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的数据得到进一步的积累和集中,尤其是近几年开展的数据质量年活动,使得社会保险基础数据和核心业务数据质量大大提高,这些都为精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

在全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背景和人口老龄化加速的情况下,国家将对社会保险加速覆盖和有效保障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对制度可持续性进行评估,如何评价政策制定能否有效提供保障,这都对经办机构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传统的分析方法和手段显然难以满足这些要求,引入精算是必然途径,这与国家提出的精确化管理的方向和目标是一致的。

(三)用良性的机制强化保障能力

德国社会保险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度,20xx年德国一般养老保险总收入2494亿欧元,总支出2446亿欧元,当年余额为48亿欧元,供养比为2.21:1,预计20年后为 1.18:1,以上这两组数字说明了德国社会保险当前所面临的危机。改革背景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

9

加快,德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严重问题。特别是东西德统一后,保持整个德国较高的保障水平对现有财政造成很大压力,再加上较高的失业率,现收现付的养老金运行模式面临危机,养老保险制度也陷入困境。所有这些使得德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挑战,迫使他们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

德国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没有设计新的方案取代传统社会保险方案,只是在扩大受保险人范围、调整保险费征收比例、延长退休年龄、鼓励商业保险参与等方面做了政策调整。实践证明,改革后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和经济情况,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这种改革是极为有限的,如PPT所演示改革后的供养比,和缴费费率的前后比较,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可见当前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危机,各项负面的数据指标仍然呈现上升的态势。并且,德国社会民间的承受能力目前已经接近极限,来自民间和工会的压力巨大。尤其是中老年人。他们抱怨自己辛苦工作,缴纳保险费,让上一代人享受了优厚的养老金,到头来自己的待遇却今不如昔。同时,工会长期以来坚决反对降低社会福利的任何改革,这也给政府的改革带来阻力。

与德国相同的是,中国今后几十年最大问题也是要面对伴随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以及基金支撑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早动手,早准备,借鉴德国等社会保障制度发达国家的一些做法,同时也要结合国情,尽量避免西方国家在改革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尽量少走弯路,做到未雨绸缪。

10

1、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机制。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行应该从近期、中期和远期,三个方面考虑。

一是近期措施,主要是要进一步加强征缴清欠工作,在基金入口关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认真落实各项任务指标,努力减少当期支付缺口,强化考核机制,强化和完善激励机制,促进扩面征缴工作的顺利进行,把好基金出口关,健全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严格审查提前退休人员的待遇资格,对伪造原始依据,通过各种手段提前领取待遇的,要运用《社会保险法》这个法律武器,坚决予以清退、查处,进一步加大离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力度,加大对冒领现象的清退和查处。

二是中期措施。可以借鉴德国提高缴费比例,延长退休年龄,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等做法,也可以完善企业年金制度,健全商业保险运行机制,运用好社会各种保险,对参加法定保险以外的人群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以分担法定保险所承担的压力,减低政府所承担的责任。但这样的做法会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提高缴费比例可引发在职人员贫困,延长退休年龄导致降低国民幸福指数,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会形成新的潜在的增支因素,企业年金实际应用范围有限,商业保险存在着一定的运营风险,如果再连续以这种单纯的方式进行改革,势必导致激化系列矛盾,会诱发而成为社会不稳定因素,所以,诸如德国当前的种种措施仅仅是权宜之计,只能适用于某个特定的时段。

三是远期措施。当前,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问题日趋凸显,

11

且经过几年的调待,使离退休人员工资水平大幅度上涨,增支因素日趋严重,如果仍然实行我国现行的部分积累制方式分配社会保险基金,资金将不可避免的出现缺口,因此需要全社会形成合力来解决包括资金筹集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需要我国从根本上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实施改革,开拓新的社会保障基金来源渠道。建议在国家、单位、个人注入的基础上,增加金融机构运营盈利资金的注入。基本思路是创立具有双重职能的金融机构,即:建立国有社会保障银行,除了搞经营外,还须承担社会保障任务,国家运用法制手段确保国有社会保障银行的运营资金来源,资金来源主要是部分国有企业国有存量静态资产、社会保险基金个人账户做实运营部分、部分财政收入、个人存款、及其他社会资金,运用这个具有一定垄断性的国有企业的运营盈利资金,长期注入到社会保险基金之中,承担起社保基金的支付压力。国有社会保障银行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建立预筹积累制度,提高社会积累资金的比重,将政府风险和责任减少到最低程度,通过金融形式的预筹制实现对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性改革,确保社保基金不出现任何缺口。

2、采取有效措施强化征缴力度。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了解到,德国社保经办机构在征缴方面不存在强制性问题,主要依靠国民优良的传统和完善的诚信机制,考虑我国的现实国情,建立完备的诚信体系仍然需要几代人付出的努力来实现。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社会保险现行的各种措施强制力不足,仍有相当一部分参保

12

单位存在着申报、缴费行为不规范的问题,少报、瞒报、漏报、拖欠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在各个地区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在现实情况下,我们仍需建立刚性的制度来规范参保单位的申报缴费行为,因此建议建立与参保单位诚信挂钩的退休人员待遇奖励机制,在退休人员待遇计算中,增设参保单位诚信奖励金,属于当年诚信参保单位的当年退休人员在退休时待遇中可以多计入诚信奖励金,即不违背及时足额支付的原则,又体现了不同诚信度的差别,做到哪个参保单位在社保没诚信,就让他在职工面前没威信,通过这种机制来促动职工对本单位缴费行为的监督,以及对自身权益的维护。

3、政策体系上的制定要体现激励机制。德国长时间高福利导致了收入倒挂,有时失业者的收入受益于各式各样的补贴和福利反而比就业者中的低收入者还多,造成了人们不劳而获思想的滋生,也推高了失业率水平。社会福利开支大增,政府不堪重负,赤字扩大,需要通过发行债券、提高税率等方式缓解,大量的社保资金也挤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所需的资本。在德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过程中,考虑到了降低待遇标准的问题,但引发社会强烈反弹,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社保制度建设的规模和水平要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相适应,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三方面的关系,也要处理好各地区之间的统筹平衡,循序渐进,稳步发展,在社会保险政策体系上的制定要充分体现激励机制,不可急于求成,盲目冒进,要坚决杜绝“吃大锅饭”的现象。

(四)用长远的眼光建立全息数据

13

目前在全德国乃至全欧洲,实现了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联网,因此德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以便捷的从其他部门获取参保人员或非参保人员基本信息,用以审核,或进行精算调研,建立健全这种全息数据体系的过程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

我国社会保险的数据库的基本信息的建立和采集是在一种有限的被动的基础上建立的,只能适应于即时的需求,例如:根据参保和建立个人账户等业务行为的需要,我们仅为参保人员建立基本信息,而社会保险全民覆盖的潜在需求,社会保险战略性精算统计决策的需求,以及未来一个时期业务经办的现实需求,需要我们将全民的数据都纳入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中来,实现动态监管。

建议建立社会保险全息数据库,即将全部中国公民的基本信息纳入到社会保险数据库之中,一是中国境内出生的婴儿一获得出生证明,即强制将其基本信息在社会保险进行基础信息备案登记,其出生证明等原始材料即以影像资料形式留存于社会保险数据库之中,二是需要将参保人员以外的一切其他中国公民全部纳入数据库之中。

一方面,通过建立全息数据,使我们对社会潜在参保情况,未来人口发展变化趋势,摸清家底,并将这种数据结合精算,实时性的予以掌握,并引导各项政策的制定,另一方面,在业务经办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已经成型的基础数据,而在对今后该人员办理各项社会保险业务时,即以出生证明为法定基础信息,档案和身份证出生信息仅供参考,与现有的基本信息采集机制相比,这种

14

出生即有的信息更为客观、准确、权威,也使得业务经办更加主动。

我国人多地广,各个地区发展不均衡,在我国实现全社会的信息共享还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且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社会保险若需快速发展,占据主动,需在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先行做起,建立起全息数据,形成全息数据的管控机制,扩展社会保险的核心资产,不能守株待兔,等人家送上们来。

(五)用整合的方式兼顾诚信监督

德国在养老保险监督领域,遵循国家立法和自治相结合的原则。经选举产生的雇员和雇主代表对养老保险实行自治管理。自治机构是游离于政府之外的,所有这些机构共同构成了德国养老保险行业联合会(VDR)。这种将政府从直接的管理责任中脱离出来的自治管理模式还形成了有效的、内外结合的监督体系。外部监督机构是政府,内部监督机构是自治机构,从而有力地保障养老保险制度的日常运行。自治组织的管理能力也在不断的实践中变得越来越强大。

德国社会保险的自治管理是一种透明、民主和有效率的社会保险管理模式,一方面自治管理可以充分吸收社会力量,直接减轻政府的管理责任;另一方面,赋予了劳动者和工会参与管监督的权利,是对劳动者保险权益的最大尊重;而且,自治管理有助于政府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责,保证制度运行的效率。

德国社会保险费的征缴不存在强制性的问题,这主要得益于德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和管理体系。该体系将各种与

15

信用相关的社会监督力量结合起来,共同促进社会信用的完善与发展,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从而保障雇主正常依法履行参保缴费的义务。

完善的社会诚信机制必须依靠各种力量的有效监督来实现,也只有依靠有效的监督,诚信才能得到认可,西方诚信系统的根本是将监督机制社会化,将监督控制机制与考核评议机制高度细化与整合的结果,监督机制与诚信机制是相互促进互为完善的关系,诚信与监督是支撑社会保障发展的两块基石,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不仅对于防范经办风险、提高资源配臵效率有积极的作用,而且对惩治失信行为提供了法律保障。但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金融机构、企业、个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一方面要运用《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武器,继续完善和强化社会保险内部控制与监督制约机制,要加大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尤其是在我省各个县市一旦实施综合柜员制后,面临着将控制、监督、考核、柜员内部评议(类似于诚信评议)一体化和系统化的问题,即诚信的评议源于考核的结果,考核的结果源于事后监督审计所形成的数据,事后监督审计与业务环节的事中控制又构成了完整的内控机制,有效的内控机制是建立诚信机制的前提,内控机制与诚信机制相辅相成,共同成为促进社会保险事业健康发展、持续运作的有力保障,也是实施综合柜员制经办模式的坚强保障与后盾。

16

另一方面要加强诚信教育,整合社保系统的监督、考核、内控、纪检、政行风建设等资源,促进社保系统内部和外部诚信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发挥社会保险内控监督部门、纪检部门在建立社会保险信用体系中的作用,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和对失信行为加强惩治力度,提高参保单位和社会保险内部员工的信用意识,使信用成为社会保险运行中的通行证。因此,应以更开放的姿态鼓励诚信机制的建立与发展,整合现有的内部资源和外部社会资源,推动信用机制的建立,使其在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规范参保单位自律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六)用尖端的手段实现智能经办

在德国,我们参观了大众汽车的组装生产线,从汽车零配件入口,到整车下线驶出工厂,短短的生产线上,看不见热火朝天一派繁忙的景象,为数不多的几名工人,看上去有几分悠闲,在传送带边上,运送零配件的智能机器人安静而有秩序的忙碌着,流水线末端车身和发动机的组装其主要的工作也是由智能机器人完成的。在这个车间里实现了90%以上的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生产,实现了成本最小,差错最小,流程最优,效率最高,劳动强度最低。达到了生产布局结构科学严谨,工艺流程细致无间,产品性能质量最优的效果。高度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和生产模式,令人大开眼界。

目前我省的社会保险系统经办模式经历了专管员制发展阶段、分柜制发展阶段、目前已经初步开始的综合柜员制起步阶段、以及即将迈进的无窗式经办阶段,受德国大众汽车生产智能化的启发,

17

应该预见,随着世界智能技术的日趋成熟,未来的经办模式必将有智能化的手段参与其中,在社会保险无窗式经办模式之后必将是智能化的经办阶段。

在智能化经办阶段,具有高度自主智能的计算机系统将在多个服务领域发挥其优越性,目前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这方面的产品已经呼之欲出,新一代的计算机在面对服务对象时更具人性化,强大的学习能力和适应性,使其既是社保知识专家,也是心理专家,强大的管理能力和计算能力,使其既可以成为经办者,也可以成为精算信息与决策方案的提供者,不仅面对服务对象进行互动,也面对社会保险管理人员进行互动,未来的经办手段将实现服务智能化、经办智能化、精算智能化、决策智能化、学习智能化。智能化手段的介入最终使我们的服务更加贴心,更加高效,人员投入更低。社会保险的人员结构将由经办服务型人员占主体,转为管理型、维护型、研究型、决策型人员占据主体。

任何一种经办模式都是在上一个经办模式中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与教训后,经历漫长时间的完善和发展,最终实现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德国人之所以在某些方面领先于我们,并非有捷径可走,是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重视人才,尊重知识,加上德国人认真、严谨的品质,每一个值得称道的方面都是经过脚踏实地的付出和努力得来的。

我省目前的综合柜员制经办服务模式和网上经办服务模式刚刚起步,也同样需要一个脚踏实地的发展过程,目前在全省推行综合

18

柜员制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观念转变的问题,统一思想的问题,地区之间发展条件不均衡的问题,我们的综合柜员制仍面临着进一步提高内控力度和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的问题,而网上经办系统与德国全国联网的层次相比,仍然处在一个十分稚嫩的萌芽阶段,综合柜员制经办服务模式与网上经办服务模式,并非是十全十美的产物,他不是静止存在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仍需用辩证的眼光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综合柜员制经办服务模式和网上经办服务模式是我省社会保险在发展中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是为下一个发展阶段奠定基础和积累经验教训的过程。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省当前需要做的是,统一思想,抓好推行综合柜员制的落实,将各个地区在操作过程中反映上来的问题,集中汇总、解决,在开展综合柜员制的过程中要不断积累经验、改进不足,在今明两年内认真落实好三版软件平台的应用,三板平台软件采用业务流的方式,对原有的经办流程进行了优化升级,是符合新时期、新环境下的经办手段,也是符合综合柜员制经办模式下的经办手段,要认真抓好试点单位的试运行与测试工作,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要与综合柜员制环境下的经办模式进行有效的磨合与衔接。加速网上经办系统的二期研发进度,在应用方面要进行细致的组织和精密的筹划,加强对参保单位劳资人员的培训力度,转变其思想观念,使其尽快适应新的经办模式,尽快进入角色,积累网上经办环境下的各种经验性资料,形成《网上经办》操作手册,建立建立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

19

(七)用扎实的基础加强队伍建设

在德国一个地区级的经办机构负责人,为我们讲解了宏观的、系统的德国社会保险体系,对各项社会经济指标,人口数据,了如指掌,分析到位,这应该是一个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与德国相比,我们各个市县的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还停留在处理具体业务,承担业务经办的层次上,当我们的经办体系,内控体系健全并完备的时候,我们的领导干部,应该做到抓大放小,个人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除了落实上级的各项政策、决定外,更重要的是研究地区经济运行情况,研究政策、法规、提出合理化建议,对所分管的业务组织人员进行地区级精算,并参与到决策型的事务上来。例如在山东省淄博市,在综合柜员制经办模式下,全部经办权限下放至柜员、专职复核员和大厅主任,其社保经办机构的领导干部不参与具体业务,而是开展调研,提出合理化建议,实施组织人员开展统计分析与决策等事务。我们目前之所以达不到这一点,是由于我们目前经办效率较低,经办环节中高风险业务尚未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消除。

要实现这种转型,需付出大量的代价和艰苦的漫长的努力,一是要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人才培养要体现阶梯性,有些县市工作人员并不少,但是能够干事的人员往往始终是有限的几个人,有的县市中间人才断档情况也不容乐观,我省社会保险需要建立一支高、中、低的阶梯性人才队伍,具体到每个县市,需建立相关的机制对人才应用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形成直观的

20

数据,加强专业型、复合型、研究型、领导型人才的建设,确保社保各个领域工作的开展齐头并进,避免出现“拖后腿”的情况,同时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使用、管理和激励机制。二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配比机制,德国参保人员2500万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2.4万员工,平均每个工作人员面对的服务对象为1041人。***省今年全省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总覆盖要达到619万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80万人和40万人,全省参保总人数共为1139万人,目前我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共计2100人左右,平均每个工作人员面对的服务对象为5424人,人均工作量为德国人的五倍之多,数量的提高往往是以牺牲经办质量和服务质量为代价的,所以我们应该尽快建立一个常态化的人员配比机制,确保人员数量与社会保险工作量处于一个科学合理的比例,以确保社会保险的经办质量和服务质量。

(八)用公平的理念推动持续发展

社会保险制度与商业保险最本质的区别是其公平性。社会保险以确保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为目标,不论民族、身份、职业、宗教信仰和居住地点。德国以及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基本遵循这一原则。

相比之下,我国现行社会保险制度的公平性不足。一是具体政策和待遇水平在人群之间、地区之间存在差异,社会保险制度部分项目职业相关、部分项目户籍相关,不同的人群享受不同的待遇,

21

于是,全民本应同等享受的社会养老保险权利被分成多种类型,例如:“五七家属工”、厂办大集体、下乡知青、下乡干部、被征地农民、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居保等各种类型的保险,这实际上是把国人分成若干等级,社会保险制度“碎片化”违背了社会保险制度公平性原则;二是在收入分配领域产生了逆效应:地位越高,收入越高,社会保障待遇越好,地位越低,收入越低,社会保障待遇越差,使得这项基本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受到质疑。三是制度设计的种种缺陷,使得社会保险各项制度运行的可持续性面临挑战,如果处理不当,终将影响人人公平享有社会保险服务。

这种局面的出现,虽然有其历史的原因,但主要是因为近期社会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指导思想存在一个理念问题。如果承认国民具有享受基本风险保障的权利,那么,为社会成员提供社会保险就是政府的基本职责;如果承认每一个国民具有平等的权利,那么,政府提供的社会保险就不应该因户籍、职业和居住地不同而有如此巨大的待遇差异。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国家未来一个时期的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应当以控制和缩小群体间待遇差距为目标,降低社会保险职业关联度和户籍关联度,从职业保险走向国民保险,从城市保险走向城乡保险,从人人享有走向人人公平地享有。具体地说,一是要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整合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浙江省在20xx年就已经整合并实现老年人群全覆盖),再积极创造条件,在适当时,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

22

老保险制度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形成全民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阶段的整合,都必须把保障待遇的逐步统一作为核心内容。

我们国家这几年在社会保险领域投入是不少的,但其绩效并没有与投入成正比。这就要求在今后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中,要以有限的资源为社会成员提供最好的风险保障服务为原则,探索一个由“人人享有”走向“人人公平享有”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九)用民族的美德弘扬特色文化

在德国我们感受至深的是德国的文化,而德国的文化核心是宗教文化,在各种养老机构中,深切的感受到各种宗教力量的参与,在养老院里,虽然有着优雅舒适的环境,老人们颤抖的双手前虽然不乏敬业的职员为其端茶倒水,但是孤寂眼神里却难以掩饰这个高度文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一丝冷漠,老人们虽然多了些许舒适安逸,却少了一份天伦之福。

社会保险所从事的就是老年工作,其本质是一种慈善事业,孝敬父母、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特有的区别于西方的特色文化,然而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竞争的加剧,这种传统文化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亲情的淡漠呈现一种西化的趋势,这种文化的复兴需要有一个主体和一种力量予以推动,社会保险应该在这方面起到对全社会的引领作用,承担起这种重任,并将其作为社会保险文化核心与精髓。作为社保人,我们首先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加入社保的每个干部职工做

23

起,对我们的干部职工进行孝敬父母、爱老、敬老的再教育,并营造社会舆论,营造社会氛围,以核心文化为载体,创建多种形式的孝敬父母、爱老敬老的活动。试问,一个不能孝敬父母的社会保险职工,何谈人性化服务,何谈发自内心的服务于社保工作。从每个人做起,从自己的家庭做起,社保人应该用自己孝敬父母、尊老爱老的行动为全社会的年轻一代率先垂范,以此来影响和动员社会,凝聚人心和力量,使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复兴和弘扬。孝敬父母、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流之一,是人类得以生存的天伦之道,而作为西方,将更多的老年人托付于社会和宗教慈善机构的趋势,只能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支流。

总之,德国之行,全体团员感同身受,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丰富了头脑,我国的社会保险虽然起步较晚,但与德国相比,我们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有些方面的制度甚至优于德国,当然,我们更多的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德国有着自己的国情与传统,我们不能紧随其后东施效颦,亦步亦趋,我们对外来的理念,应该取其精华,对我们自身应该扬长避短。“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我们应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建设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险,打造一个体现中华民族勤奋、智慧、以爱老敬老为文化核心的社会保险。

*******

24

更多相关推荐:
德国企业文化考察报告

德国企业文化考察报告第4组武步国高品李保红张明文于驰杨继红熊锦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上层建筑是企业员工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循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企业文化无处不在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掌控着企业的命运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赴德考察报告

德国IHK职业资格证书的优势之处及引进思考浙江商职院学校办公室蒋主力德国是目前最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之一是世界上公认的制造业强国德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在世界上堪称模范其完善的体系以及先进的制度造就了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技...

德国考察报告

德国数控企业考察报告本人于20xx年1月28日至2月5日参加了由德马吉公司组织的开放参观日活动德马吉公司总部设在德国德克尔马豪弗朗顿我们一行参观学习了德国数控先进生产解决方案生产工艺和技术刀具系统相关数控软件和...

德国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南有禄20xx年9月1日至19日在学院副院长郑绍忠的带领下由我院教学管理人员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等共20人组成的考察团赴德国学习与考察我们学习和考察的德国院校教育管理部门企业有吉森大学经管学...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职业教育考察报告湖南省民办教育协会赴德教育考察团应德国联邦职业教育和培训研究所Germany39sfederalinstituteofvocationaleducationandtraining简称BIBB...

德国波兰英国考察报告

德国波兰英国考察见闻与感想王彦娟20xx年3月18日本人有幸参加由吴纯举书记林方亮总工带队一行8人组团前往德国英国进行了为期10天的欧洲影视基地考察经过的城市有德国的法兰克福汉诺威柏林波兰的首府华沙和英国的伦敦...

赴德国培训考察报告

赴德国培训考察报告一他山之石德国职业教育的超前性情况一办学体制与模式的超前在办学体制上德国的超前做法是创办了双元制大学以前双元制的办学模式只限于一般职业学校但自19xx年以来大学也开始有了双元制的模式本次考察表...

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考察报告

德国政府间财政关系考察报告20xx年10月22日至11月10日由财政部预算司体制处副处长郑涌为团长的政府间财政关系考察团一行20人赴德国进行了实地考察和交流期间前往德国联邦财政部北威州财政局柏林州财政局巴伐利亚...

赴欧洲商务考察报告

赴欧洲商务考察报告白银华惠麦芽集团有限公司为了扩大对外交流开拓国际市场寻找合作途径和商机更好地做大做强发挥省龙头企业的作用由白银市商务局组织带队于20xx年12月6日至12月19日赴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进行...

德国城市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考察报告

德国城市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考察报告字号浏览发布日期次数20xx0504299小中大上海市行政法制研究所编20xx年12月22日编者按20xx年9月25日至29日以上海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刘华主任为团长由上海市人...

德国职业安全和健康考察报告

职业安全与健康是和谐发展的重要标志赴德国职业安全与健康培训考察心得20xx年10月27日11月16日我有幸参加了由国家安监总局组织的职业安全和健康培训考察团赴德国进行培训和考察在此期间我们考察团一行23人访问和...

德国物流职业教育考察报告

德国物流职业教育考察报告应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的邀请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全国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任豪祥率领的中国物流职业教育考察团于5月11日至5月25日对德国职业教育进行了为期十四天的...

德国考察报告(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