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学院发展报告

时间:2024.5.8

20xx年,中国商学院走到一个关键的拐点,过去十几年持续上扬的增长曲线,开始从高点迅速回落。如同其它市场化的行业一样,行业周期和调整不可避免,身在体制内但又面临充分市场竞争的商学院,迎来第一次较为震荡的周期性变化。这次,没有哪家商学院能置身其外。

事实上,“限读令”只是一个导火索,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对不同商学院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击。通过多方调研和了解,我们初步判断,商学院传统的EMBA、MBA、EDP等核心业务,在生源和收入等方面,至少有1/3的流失量,很多商学院的学费上涨计划搁浅。

客观来看,在中国经济几十年的高增长历程中,中国的商学院和高端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也同步实现了高增长。但是,非理性繁荣的成分也越来越大,比如招生规模和学费逐年扩大和上涨,商学院成为富人俱乐部等非议不断。在我们对多家商学院院长的采访中,大家对于“回归理性”有相当强烈的共鸣。从短期来看,忘掉曾经的繁荣,从教育本质出发的调整将是一种必然。

目前,虽然冲击难以避免,但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前景依然很乐观。高端教育和培训的需求依然旺盛,尤其是遇上当下的互联网变革,针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即便是国企高管、政府官员,仍然有学习和充电的刚需。危中有机,这将是对商学院综合实力、自我调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考验。

热度不再的EMBA将走向哪里?

“整个高管培训受到的冲击,应该比实体经济困难还要大。”因为“限读令”和经济放缓,商学院多年来的非理性繁荣热度不再,EBMA招生业绩正面临大规模下滑的窘境,北京地区一些国企生源比较集中的商学院表现最为明显,上海地区稍好一些。总之,整个EBMA的生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商学院多年来的非理性繁荣,因为“限读令”和经济放缓,热度瞬间退去。作为高端教育顶端的EMBA,其表现最为明显。从整个行业来看,包括多家顶尖的商学院在内,招生和收入普遍下滑了1/3,并牵扯到商学院内部的多个方面。 中国经济正面临拐点,实体经济增长困难,也给商学院带来很大冲击。“整个高管培训市场受到的冲击,应该比实体经济困难还要大。”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表示。EBMA招生正面临大规模下滑,特别是北京地区一些国企生源比较集中的商学院表现最为明显,上海地区稍好一些,整个生源的结构正发生变化。 曾经一路高歌的EMBA

据商学院大百科,20xx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范围内,各类正规颁发学位的EMBA课程总数在50个左右,全年培养将近6500名毕业生。课程数量的四分之三为中文项目,包括附带同传或交传翻译的课程,其余为全英文项目。从培养学生的人数角度统计,中文EMBA培养90%,英文EMBA培养10%。

过去,刺激EMBA一路高歌的因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文凭:中国EMBA诞生和流行的原动力

中国EMBA的学生特征,从一开始就和海外EMBA群体存在明显差异。海外EMBA学生,大部分不是企业最高决策人;而中国的EMBA学生,尤其是最初几年,几乎是各大组织最高层,是真正的老总班。海外EMBA为小班教学,学员三四十人,教学质量精益求精。中国EMBA规模宏大,一个项目每年就是几百人,像中欧这样的世界最大EMBA,每年招生六七百名学生,着实让海外商学院吃惊。

EMBA在中国的诞生和流行满足了一个时代的迫切需求。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上半段,中国有大批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人和民营企业家需要获得研究生文凭。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十八九岁正当年时,没机会进大学,他们梦想到正规大学里受熏陶。EMBA既让他们拿到了文凭,也圆了他们上大学的梦想。所以,当20xx年国家教委批准国内30所高校招生EMBA时,各著名商学院的校园里出现了周末名车云集的盛况。

需要补张文凭的人,大多出生于50~60年代。而目前EMBA的目标对象已经是60年代末和70后出生的人了。这批人都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有的甚至已经是MBA毕业生或是海归。要从这些人中挖掘出EMBA的招生对象,真不像前些年那么简单。另外,80后企业家二代的需求逐渐释放出来。技术派“海龟”要到中国的淡水中浸泡,以期熟悉国内经商环境的需求也有所呈现。

● 圈子:中国EMBA学生的群体价值

这里说的圈子,指的是学员在EMBA班级里认识的同学或是在校友会中结交的一批经常往来的朋友。这是中国EMBA慢慢兴起后,被人们逐渐认识的除文凭以外的最大附加值。目前圈子已经超越文凭,成为人们选择EMBA的首要因素。 笔者曾遇到一位EMBA课程的咨询对象,三十七八岁,全国著名电视购物媒体地区公司董事、总经理,正宗大学本科毕业,在媒体界、广告界摸爬滚打多年,现负责购物媒体的一方天地,希望将工作职能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他是EMBA课程的一个理想对象。

我们首先讨论他的职业规划:在公司内部,为晋升更高的职位,或是产生兼并收购时能担当更高职位。所以他既可以考虑中文EMBA,也可以考虑英文EMBA,但他的英文并非好到能流利应用,所以暂且排除EMBA全英文项目。接下来要考虑的是,他应该去国际化特色强的课程,还是去本土化特色强的课程?这就是一个圈子选择的问题。

他未来的工作,无论是产品全球采购还是客户关系管理等,都会和外国人或外国的先进技术打交道。这就推动他去读国际化特色的项目。但是,如果他进入一个有相当人脉关系的中国老总圈,同样能为他增加更强的竞争力。毕竟外国人要同他合作,看中的正是他在中国的渗透能力。

如此分析,我们更倾向于他报考在中国有深厚人脉的EMBA项目。至于如何解决国际化问题,可考虑去欧美著名商学院找个1~2个月的游学课程,直接和全球的高管们交流学习,顺便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

● 价格:逐年不断增长

2002~20xx年,是EMBA发展的黄金时期,中文EMBA项目的学费从20万元一路慢慢涨到30多万元,以平均每年10%的幅度上涨。

但20xx年春天以后的近四年,学费的上涨趋势让很多人看不懂。从33.8万元到38.8万元,从45万元再到53.8万元,当年秋天的价格就比当年春天要高5~8万元。而EMBA第一集团军20xx年春天入学的学费都已经涨到58.8万元,平均每年20%的涨幅。

这样的价格吓退一些申请人,一些符合要求的人转头去找在职MBA课程了。20xx年秋,EMBA第一集团军的入学人数有不同比例下降。

● 合作EMBA :夹缝中寻找出的空间

麦肯锡曾出版《如何应对中国日益扩大的人才缺口的报告》。报告称:“在海外有业务的中国公司中,30%的公司领导人承认,当他们开拓海外业务时,常面临高管职位无人可派的问题。”国际化战略的缺失,成为这些有跨国收购梦想的公司最现实的难题。而这也是目前一些有国际化背景的合作EMBA课程逐渐受到很多企业家看好的原因。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有非常清晰的定位,即为中国培养国际经理人。他们的目标是,让中国职业经理人不仅可以在中国境内工作,也可以到海外管理中国公司,或是管理外国公司。清华—INSEAD双学位EMBA每年一个班招40~50人,由于借用到双方院校的资源,受到跨国经理人的高度认可。同济—曼海姆双学位EMBA把中、欧、美各国职业经理人集中在中国和德国分别授课,几个模块全球飞,一边学习,一边考察当地企业,以帮助各国经理人亲身体验全球化的产业运作。上海交大—美国南加大GEMBA充分发挥主题制授课优势,把学员直接扔到公司运作场景中,一次对付来自很多方面的挑战。以上这些课程的整体特点是,充分调动海内外资源,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培养企业经理人。他们并不单纯强调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生意经,而是把中国看成众多国情中的一部分。 未来的EMBA将走向哪里?

● 知识需求发生变化

据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志宏观察,EMBA项目的生源结构和知识需求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第一,他们对知识应用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可能只拥有一个知识体系,今天来读EMBA的很多人都拿了工科学位,所以知识的需求在变化;第二,对创新/创业的需求在增加,凡是我们举办的跟创新/创业相关的论坛,EMBA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第三,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他们特别关注互联网以及传统行业的变革。”李志宏说。

● 回归教育本质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黄伟表示,商学院的发展应回归教育的本质。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张玉利也认为,商学院教育应把学生从收费对象变成投资与关爱的对象。此外,应该减少年轻老师的科研时间,“年轻老师进入商学院,我们原来给他一年的时间做科研,现在压缩到半年。”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认为,商学院还应该建立完整的企业数据库。目前,在拥有大中规模企业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其团队正在创建一个具有特色的中国小微企业数据库,“会有一万户的规模。数据库将把他们的状况、困难,包括管理、财务、创业者的情况等完整地描述出来,而且每年更新。” ● 改革课程练好内功

面对“禁读令”带来的巨大冲击,EMBA教育该如何走下去?国内多家商学院EMBA教育正不约而同地进行改革。

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为例,今年的改变之一,是把EMAB项目的办学目的从原来社会上普遍认为的圈子交流或某一个台阶之上的交流,回到教育本质,回归到解决珠三角企业家在企业发展周期中遇到的问题这一需求上。其次,在课程体系上做一些调整和改革。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殷志文也表示,EMBA教育首先要把内功练好,“比如怎样做好整个课程的更新换代,来应对中国企业发展模式的变化,又比如互联网经济、大数据很热门,怎么把这些课程领域融入课程体系。”

● 植入学校强势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宗军强调,EMBA教育要体现差异,各具特色。此外,还要依托所在学校的学科优势,“现在我们植入了新的元素,像智能制造、新能源、光电信息、医疗管理,这是我们学校的优势,植入到MBA、EMBA的课程当中,就很受欢迎。”

王宗军还指出,有些EMBA学员毕业之后不太重视实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经济虽然非常重要,但不能代替实业。“EMBA的培养既要有理论引导,又要特别注意以实业为本。”

● 学员交流分享经验


第二篇: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


成果名称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总报告 成果类型 研究报告

出版时间 20xx年6月

出版单位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协调司(原产业政策司)

成果内容简介

篇章结构、基本观点

本项成果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原产业政策司)为制定国家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文件,委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由白重恩作为主持人)进行研究的项目“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的总报告。总报告于20xx年6月提交国家发改委,报告全文6万字,共分为三个部分,篇章结构如下:

一 、我国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多维度分析

1、与服务业有关的若干概念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历程

3、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横向比较

4、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对服务业的国际比较分析

5、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评价――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后的认识

二、影响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因素――分行业分析

三、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制约因素及其对策思路分析

1、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经验与服务业的发展

2、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制约因素

3、发展我国服务业的整体思路

“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报告在课题组进行的扎实调研、广泛的数据分析、多个分行业研究等多项基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对策中提出如下主要观点:

(1)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文件中出现的各种服务业分类、概念问题,报告认为对服务业做合理的分类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现象,同时也会给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坚实的基础;但是,过多的概念会让人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报告认为关于服务业领域较重要的概念有:生产性服务业、消费性服务业、公共服务、自然垄断型服务业、行政垄断型服务业、公用事业等。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的提法有一定的适用性,但其成分随着时间而变化。报告建议以我国非公共服务业中各行业对制造业的贡献与OECD国家差距程度的大小作为划分依据,分为传统服务业、传统型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

(2)利用100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的跨国经验研究发现,报告指出一国服务业的比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 一国制度的质量、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程度、国民的教育水平、城市化水平等,其中制度质量对于穷国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教育水平对于富国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一国货物出口占GDP的比重对其服务业比重有负向的影响。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目前我国的服务业比重相对于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现象并非难以理解。利用相关数据进行的拟合表明,我国服务业比重低于印度10个百分点问题是可以解释的。制度质量和政府对国民经济的干预程度是理解中印服务业比重差别的重要因素。

(3)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的国际比较研究发现,在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上,我国与OECD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异。首先表现在我国服务业总产出中,增加值的比重较低,其中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所占比重差距尤为明显,而税收所占比重反而高于各OECD发达国家。其次表现在生产过程中,我国服务业消耗了更高比例的水、电、气、石油等自然资源以及其他物质产品。最后,与一般常识有所差异的是,我国服务业总产出中更高的比重被投入到社会生产过程中,这似乎表明我国服务业的生产性更强;然而,按照第二产业产出中消耗了多大比重的服务业来看,我国的这一数值远低于OECD发达国家。综合这两方面的证据表明,我国服务业对第二产业的支持作用还需大力加强。

(4)通过投入产出方法的国际比较研究,报告指出各个服务行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在我国与OECD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按照各服务行业产出中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比例,以及其在第二产业总投入中所占比例方面的差异程度来衡量,报告将它们分为传统

服务业、传统型现代服务业、新兴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四类。其中传统服务业的两个比例都高于或接近OECD发达国家,表明我国的这些行业对于其他行业的支持作用已较为充分;传统型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在我国较为接近OECD各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衡量,我国新兴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支持作用都落后于OECD发达国家。

(5)在总结提炼课题组对各个服务行业进行的研究后,报告指出,制约各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市场是否存在失灵;二是政府的干预政策是否适当。各个服务行业在外部性,规模经济,信息不对称以及公共品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特性,从而使市场不能完全发挥其配置资源的作用。市场失灵要求政府的适当干预,然而当前我国政府关于各服务行业的政策又存在诸多不适当之处。为促进各服务行业的发展,政府应当根据各服务行业市场失灵的特点和范围,制定适当的干预政策。

(6)总结以上国际比较以及分行业的研究,报告认为制定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应当建立在总结我国过去20多年以制造业为主导经济发展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的优势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经验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些经验以及现实国情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客观环境。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要审视过去的这些经验是否适合服务业本身的产业特点。基于这一思考,报告认为在总体上,促进我国服务业发展的政策要点在于:需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制度,尽量减少政府对国民经济不必要的干预,促进服务业发展;注重培养服务业国际竞争力,选择性地扩大服务业开放;发挥地方政府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同时要协调解决条块分割问题;调整教育理念和教育政策,占领服务业发展的人力资源高地。另外,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决定了政府管制对其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当充分学习国际先进经验,做到对各服务行业的合理管制。报告中还详细论述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 主要创新和学术价值

(1)全面考查了目前服务业领域的各种流行概念,对服务业做出合理的分类。

(2)利用我国与OECD国家关于服务业的投入产出关系的比较研究后提出,在对其他产业的支持作用方面,我国的传统服务业高于或接近OECD发达国家,传统型现代服务业较接

近OECD国家;新兴服务业落后于OECD发达国家;我国服务业的增加值比重较低,其中劳动者报酬和营业盈余所占比重差距尤为明显,而税收比重反而高于各OECD国家;我国服务业较其他国家消耗了更多的水、电、气、石油等自然资源以及其他物质产品。

(3)基于利用100多个国家的数据进行的计量检验结果,提出一国服务业的比重受多种因素影响的观点。其中,制度质量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教育水平对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发展更为重要。在20xx年10月世界银行网站公布的Working Paper

(WPS4032),“Do Institution Matter More for Services?”中,同样利用跨国数据提出了与本报告类似的观点。

(4)在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方面,报告提出应当建立在总结我国过去20多年以制造业为主导经济发展阶段经验的基础上。一方面,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的优势表明我们已经拥有一些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经验和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这些经验以及现实国情是我国服务业发展所必须依赖的客观环境。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重要的是要审视过去的这些经验是否适合服务业本身的产业特点。

研究方法

报告主要采用了历史分析、国际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国际比较中,注重利用世界发展指数(WDI)、各国制度评分等数据库进行计量分析;同时注重利用多国投入产出表考查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关系的差异。

学术影响或社会效益等

本项研究成果所提出的多个观点,得到了政府决策部门与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效益。

研究报告所提出的各种观点与政策建议,对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帮助。在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现产业协调司)出具的对课题的验收意见中指出:课题报告“研究思路清晰,视角新颖,方法科学,框架合理,对服务业相关概念的界定较为合理、可行,提出的观点符合实际。《课题》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如果将本研究报告与国发(2007)7号文件“国务

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相比较可以发现,本研究报告的多项观点都被该文件所吸收。

作为本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见第1章第3节的“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横向比较”,主要观点的第二部分),后来整理为学术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杂志20xx年第7期的“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一文,于20xx年获得首届“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两篇获奖论文之一,见证明材料)。在世界经济学会介绍获奖论文的新闻稿中指出,该文“论题非常有趣,结构严谨,研究方法规范,结论富有说服力。尤其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今天,这篇论文的结论更是具有发人深省的政策涵义。”,“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业,??根据本文的结论,提高法治水平以保障合法契约得以顺利履行,消减政府的规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果社会反映

国家发改委产业政策司(现产业协调司)出具的对课题的验收意见中指出:课题报告“研究思路清晰,视角新颖,方法科学,框架合理,对服务业相关概念的界定较为合理、可行,提出的观点符合实际。《课题》的研究成果为研究起草“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的相关内容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本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后整理为学术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杂志并获得“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在世界经济学会介绍获奖论文的新闻稿中指出,该文“论题非常有趣,结构严谨,研究方法规范,结论富有说服力。尤其在中国经济面临结构性调整的今天,这篇论文的结论更是具有发人深省的政策涵义。”,“要大力发展中国的服务业,??根据本文的结论,提高法治水平以保障合法契约得以顺利履行,消减政府的规模,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成果引用或被采纳情况

本项成果是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原产业司)委托申报人作为主持人研究的课题,“促

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的总报告。研究报告在提交后,成为制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文件的重要支撑性研究。本项成果的多项政策建议,被该文件采纳。

成果获奖情况

作为本项研究成果的一部分(主要观点的第二部分),后来整理为学术论文发表于《经济研究》杂志20xx年第7期的“政府规模、法治水平与服务业发展”一文,于20xx年获得由世界经济学会主办的,首届“浦山中银世界经济学优秀论文奖”最高奖(两篇获奖论文之

一)。

更多相关推荐:
20xx中国发展报告

20xx中国民生发展报告发布人民网北京6月3日电刘毅孙璐20xx中国民生发展报告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发布报告显示19xx年至20xx年中国民生发展成效显著总体上呈现指数增长的趋势20xx中国民生发展报告显示19x...

20xx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20xx中国城市发展报告中文简版一引言著名经济学家Lucas19xx20xx12在其经典文献中指出城市是增长的引擎发生在城市环境下的知识积累将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在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共有288个这些城市市辖区仅...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xx-20xx)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xx20xx预测20xx年12月19日0147经济参考报我有话说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xx20xx预测一二线城市房价明年仍存上涨压力三四线城市量价齐降城市数量增多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与经济发展农村...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xx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xx中国平均每户302人卫计委今日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xx我国家庭数量居世界之首有约家庭户43亿户占世界家庭户总数约15家庭规模日益小型化在19xx年代前家庭户平均人数基本保持在53人水...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章总论总论总论总论中国城市化在新一轮经济增长战略机遇期的总任务和发展总方向的选择必须回答五个严肃的问题1如何真正落实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2城市发展是否仍然依照传统式的单极扩...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xx》调查结果

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xx年调查结果调查的主要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家庭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类型多样化现在是二人家庭三人家庭是主体由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占六成以上同时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丁克家庭也在...

20xx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

中国传媒产业规模将超万亿元20xx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4月19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xx在清华大学举办的传媒发展论坛20xx上发布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蓝皮书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牵头编撰已连续出版十年今年...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

第一章总论中国城市化在新一轮经济增长战略机遇期的总任务和发展总方向的选择必须回答五个严肃的问题1如何真正落实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指导方针2城市发展是否仍然依照传统式的单极扩大3如何改变城乡分离城际分离地...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xx(4)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xx内容概要时间20xx1013来源国家人口计生委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司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xx利用20xx年国家人口计生委106个城市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生存发展状况流动...

20xx年中国林业发展报告

20xx年中国林业发展报告摘要20xx年全国林业行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各项林业政策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生态建设稳步发展林业产业着力建设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林业...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xx-20xx)

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xx20xx预测20xx年12月19日0147经济参考报我有话说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xx20xx预测一二线城市房价明年仍存上涨压力三四线城市量价齐降城市数量增多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与经济发展农村...

中国发展报告20xx

中国发展报告20xx09全民共享的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中国发展报告第二章发展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整体架构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福利制度诞生已有120多年历史目前世界上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福利制...

中国发展报告(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