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时间:2024.4.27

(一)“亚洲四小龙”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有别于其他类型发展模式的特征:(1)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出口增长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带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GNP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被世界银行列为高收入国家与地区。

(2)产业部门的结构转换具有跨越性特点。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产业中的新兴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陡然上升,产品高度面向出口。第三产业超前性跨越性发展,并向国际化、信息化迅速迈进。(3)具有较强的外部平衡能力。除韩国外,其他三个经济体的对外贸易均为顺差,经常账户长年持续巨额盈余,外汇储备丰裕,无外债负担。(4)反映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指标,包括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医疗卫生与营养、人民大众受教育程度、收入分配和贫困缓解等普遍得到明显改善,有的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然而,从特性角度来考察,“亚洲四小龙”的人均GNP显然处在两个不同的档次上,新加坡、香港要比台湾、韩国高出1至2倍。经济增长源要素组合差异也很大。在经济发展早期,新加坡和香港主要依靠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韩国和台湾则主要依赖美国提供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土地改革、进口替代工业和农产品出口等全要素生产率。60年代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在新加坡和香港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愈益重要的作用。新加坡倚重面向出口工业政策、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创新和金融深化。香港则主要得益于金融业先行发展与深化以及自由贸易政策。技术创新对台湾与韩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也起了关键性作用。台湾主要通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获得先进的技术,韩国则着重利用国外贷款购买成套设备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改造、创新(注:Amsden,A.H.,Asia's Next Giant:South Korea and Late lndustrializ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折射出不同的特点。韩国和台湾表现为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再向高新技术制造业部门转换的特点。香港和新加坡则从服务业部门低生产率活动(如仓储贸易和非正式城市部门)向制造业部门、现代金融部门、现代商业贸易、运输与通讯等部门迅速转移,工业化发展进程呈非同步性。香港的工业化发展过程只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从资源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1950~19xx年)到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混合(19xx年至今)。新、韩、台的工业化进程虽然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但是,阶段的划分、产业扶持重点并非一致。新、港、台的外部平衡要比韩国强势,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长期以来都呈盈余,外汇储备额充裕,大大超出3个月进口贸易总额的国际标准,均无外债负担。韩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呈长期赤字,债务负担沉重。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经济指标因各自情况差异而有所不同。新加坡、香港的生活水平指标被认为是除日本之外亚洲最高的,有的指标甚至超过发达国家,韩国和台湾较为逊色,但台湾与韩国的收入分配要比新加坡、香港相对公平一些(注:以吉尼系数衡量,台湾为0.299(19xx年),韩国为0.316(19xx年),香港为0.453(19xx年),新加坡为0.474(19xx年)。)。 (二)东盟三国综合型经济发展模式 东盟三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凸现出以下特点:(1)经济增长与贸易出口在长达十多年期间呈良性互动增长状态,人均GNP有了很大提高。马来西亚被世界银行列为中上等收入国家,泰国和印尼则为中下等收入国家。(2)注重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农业部门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在GDP中的比重已显著下降。工业增长很快,资源型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非传统制造业发展很快,服务业也得到较快发展。(3)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外部不平衡,这主要是外资的赢利汇出、债务偿还、外贸逆差、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造成的。(4)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但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人均预期寿命、医疗卫生与营养、婴儿死亡率、受教育程度等指数大有改善。绝对贫困指数随着经济增长有所降低,但收入分配不均现象比较严重。 这三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性也很突出。人均GNP差距很大,经济增长源也不尽相同。80年代之前,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资本投入除了利用本国储蓄之外,主要是用海外融资方式向外借贷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泰国则主要依靠大量的美国军事和经济援助。80年代中期之后,贸易出口和技术进步、金融部门对外开放等成为马、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经济结构变动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非同步性。马来西亚的工业化经历了四个阶段,泰国则为三个阶段。印尼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具有较模糊的特点,表现为从石油制成品出口的增加到非石油制成品出口的增加。90年代之后,经常账户赤字以泰国为甚,贸易逆差是其主要因素。印尼的对外负债数额最大。三国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差距甚大:马来西亚的各项指标远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准;泰国的大部分指标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准;印尼大部分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仅达到中低收入国家的水平。在收入分配方面,泰国严重不平衡,马来西亚次之,印尼较为均衡(注:泰国的吉尼系数在1992、1994和19xx年分别为0.5313、0.5179、0.5114;马来西亚的吉尼系数在1989、1995和19xx年分别为0.484、0.462、0.467;印尼19xx年的吉尼系数为0.365。)。 (三)菲律宾拉美型二元断裂性经济发展模式 菲律宾的经济发展模式反映出以下特点:(1)国内低投资率。这是因为国内储蓄率和生产率都比较低。菲律宾经济年均增长率较低并伴随着“高涨—崩溃”反复循环经济发展周期的特点。菲律宾被世界银行列为中下等收入国家。(2)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土地分配极其不公致使农业发展滞缓。工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尤以制造业为甚。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快,但公共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明显滞后。(3)贸易与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逆差与赤字状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依靠劳务收入和外国贷款弥补。(4)社会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人民生活极其贫困。


第二篇: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研究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

研究

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是多样性的还是单一的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经济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中国和越南十个东亚经济体)在浩瀚的学术文献中有关概念的使用及其内涵极其混乱因此在探讨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问题之前必须区分“东亚模式”、“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和“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其内涵上的差别

笔者认为东亚模式这个概念属于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范畴是从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东亚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四小龙”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其内涵是指“亚洲四小龙”在相似的历史、宗教、文化(尤指儒教)的背景下在强政府的干预下重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与社会生活各方面实行赶超战略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模式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则是属于经济学的概念其研究对象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长规律及其增长源要素包括劳动投入要素、资本投入要素以及 1

扣除劳动与资本投入后的促进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也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东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基本经济发展状况其本质内涵是分析东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包括研究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GNP的发展趋势;经济结构的基本变化;经济的外部平衡能力;主要由本国(地区)人民而非外国人参与的经济发展过程及相应的收入分配关系;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注参见马尔科姆·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第一、三、四章W.W.Norton Company19xx年第二版;迈克尔·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译本中国经济出版社19xx年版第79页)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各门学科的相互融合经济学家在考察一国经济发展时已将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展到社会发展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同时为了简便在国内外经济论文中东亚经济发展模式通常被统称为“东亚模式”

阅读有关英文论文或著作时可以发现东亚模式在英文中有两种表述即East Asian Models和East Asian Model虽然仅相差一个字母但是二者的概念与内涵却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意为东亚地区的各种模式后者则指东亚地区单一的模式

2

认同于单一“东亚模式”的一些学者认为东亚模式的内涵包括了以下六个重要特征(1)科学技术、研究开发的高投资;(2)合格教育与人力开发的高投资;(3)高储蓄率与高投资率;(4)促进出口的自觉政策(即在经济增长初级阶段采取本国本地区货币贬值政策在经济起飞阶段则采取有利于出口制造业的工业政策);(5)注重公平增长避免了西方国家在早期经济增长阶段出现的社会不公平现象;(6)谨慎的财政、金融政策和在对外经济政策支持下的稳定康健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幸的是东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单一“东亚模式”的内涵似乎又变为“裙带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与国家垄断”、“道德公害与道德败坏政权所致的劣质银行业”、“私人与公共部门之间的腐败关系”、“经济基础脆弱”综合体的代名词(注Montes,M.F.,The Currency Crisis in Southeast Asia,Singapore Institute of.Southeast

Asian

Studies,1998;Stiglitz,j.,"Boats,Planes and Capital Flows,"Financial

Times,25

3

March,1998;Mckinnon,R.and

Pill,H.,"International Borrowing:A Decomposition of Credit

and Currency Risks,"World

Development,10,1998;Radelet,S.and

Sachs,J.,"The East

Asian Financial

Crisis:Diagnosis,Remedies,Prospects,"Harvard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20 April,1998.)

囿于东亚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多元性很多外国学者没有用East Asian Model (单一东亚模式)的提法而是较多地用了East Asian Models(多样化的东亚模式)以示区别有的学者把“亚洲四小龙”称为“亚洲第一层次新兴工业化经济体”(First-tier ANIEs)将东盟三国(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尼)称为“亚洲第二层次新兴工业化经济体”(Second-tier ANIEs)或“东亚虎”(East Asian Tigers)与“东南亚虎”(Southeast Asian 4

Tigers)并比较亚洲两个不同层次新兴工业化经济体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同点(注Jomo K.S.,Southeast

Asia's Misunderstood Miracle-Industrial

Polic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ailand,Malaysia and Indonesia,

Westview Press,1997.)不少学者使用世界银行的提法“经济实绩优良的亚洲经济体”(High Performing Asian Economies)或“东亚经济体”(East Asian Economies)也有一些学者使用“亚洲型经济发展模式”很多学者赞同世界银行在19xx年出版的《东亚奇迹》报告书中提出的东亚不存在单一“东亚模式”的论点明确提出“在世界银行所涉及的八个经济体中至少存在三种模式日本、韩国、台湾的模式与城市经济体——新加坡、香港完全不同应视为两种不同的模式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这三个东南亚国家可被视为第三种模式”

单一“东亚模式”与多样性“东亚模式”论争的实质

单一“东亚模式”与多样性“东亚模式”论争的实质性问题主要有两个第一东亚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应采 5

取何种理论作为指导;第二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否与东亚模式有着直接的关联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国际理论学术界就对以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的形成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以鲁格尔(Kreuger)和巴拉萨(Balassa)的理论为代表的主流经济理论认为这五个经济体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们推行了金融和贸易市场自由化采取现实主义的兑换率和经济对外国的开放在实行进口自由化和关税削减的同时增加出口(注Friedman,M.,Free to Choose,pp.54~55,Harmondsworth,Penguin,1980.)然而主张国家推动发展论(developmental-state approach)的经济学家却强调政府干预的作用认为“亚洲四小龙”的强政府正是通过采取极其反市场干预的政策如“选择赢家”政策(picking winners)和故意“将价格搞错”(getting prices wrong)政策对出口部门和国有企业给予特殊的投资、贷款和税收优惠倾斜政策扩展了经济并促进了产业的升级最终实现了经济的现代化离开了政府的干预这些都是难以实现的(注Amsden,A.H.,Asia's Next Giant:South

Korea and Late lndustrialization,Oxford University

6

Press,1989;Wade,R.,"Governing the Market:Economic Theory and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East

Asian",Industrialization,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0.)

在“亚洲四小龙”经济取得快速增长之后东盟三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尼)、中国和越南的经济也相继得到了快速增长日本政府与学术界认为东亚发展中经济体所创造的“经济奇迹”都是引进日本直接投资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结果也是与东亚发展中经济体模仿和复制日本早期经济发展的经验、强调政府对经济的强干预分不开的

日本在东亚地区经济实力与影响的增强直接导致美国在东亚的影响及其经济实力的削弱为了使美国势力重返亚洲美国政府通过其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用提供贷款和援助等方式极力对东亚发展中经济体施加影响美国通过提供有附加条件的贷款要求受援国家和地区保持 7

宏观经济稳定接受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推行金融贸易自由化政策实行非制度化改革

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政府就公开表示不赞同世界银行的结构调整贷款附加条件的理论认为世界银行向东亚经济体提供贷款要附加条件是不符合东亚的实际情况的日本政府建议世界银行对东亚发展经验进行全面研究并为研究工作提供总额为120万美元的经费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反映日本政府的观点(1)东亚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其他地区是不同的;(2)虽然成功的战略需要一个健康的市场机制但是政府在工业发展中的作用不应忽视世界银行于19xx年出版的《东亚奇迹——经济增长与公共政策》研究报告书便是这项研究的最终结果有关系列报告试图用一种折中的理论“市场亲善论”(market-friendly approach)(注市场亲善论主张政府的职能仅限于为市场交易提供合法机构并在市场失败时提供公共政策或货物同时强调积极的国家干预在有的时候还是必要的但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由市场力量来决定)解释东亚经济的成功可视作一种妥协然而大量的研究案例却在说明“经济实绩优良的亚洲经济体”经验的多样化、机制的多样性以及经济政策方面存在巨大差别同时在正式承认国家(地区)干预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同时明确提出了东亚地区不存在单一“东亚模式”的论点(注World 8

Bank,The East Asian Miracle-Economic Growth and Public Policy,Forward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See

Forward,and p.366.)不久在对世界银行报告书《东亚奇迹》的论点进行各种批评的过程中又产生了与之相悖的理论——市场增进论(注该理论认为东亚政府所起的关键性作用不仅仅是对市场机制的一种补充更为重要的是对市场机制的加强参见青木昌彦等主编《政府在东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译本中国经济出版社19xx年版第2~10页)

正当国际学术界还在为东亚模式是多样性还是单一性进行激烈争论之时东亚金融危机于19xx年夏天在泰国爆发因此引发了又一轮新的论争这场论争的中心论题是危机与东亚模式的关系因而出现了东亚模式过时论、东亚模式死亡论与东亚模式完善论等多种说法然而从本质上来看此次有关“东亚模式”的论争仍然是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理论之间的争论是东亚政府失败还是市场失败、是加强自由市场还是加强国家干预之争危机初期国际重要经济机构和西方著名学者认为东亚的国家过度干预是危机爆发的根源但是当东亚金融危机向世界其他地区扩散时这些解释就引起了人们的疑惑对这些论点进行挑战的是一些亚洲学者他们认为亚洲地区的宏 9

观经济管理并未严重扭曲而是金融自由化的力量(过多的市场)破坏了国家的金融管理导致危机爆发(注Jomo K.S.,Tigers in Trouble-Financial

Governance ,Liberalization and Crises in East Aisa,Hongkong University

Press,1998.)东亚经济发展的多样化使得危机根源并非同出一辙泰国的金融危机是由于银行业扩张不谨慎、国内金融市场多样化和短期私人借贷膨胀所引起的;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的金融危机则主要归咎于危机的传染机制;韩国则是政府的经济与金融政策失误大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经营方略失败以及政经结合过于密切(注Montes,M.F.,The Currency Crisis in Southeast

Asia,Singapore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ISEAS),1998;李晓西主编《亚洲金融危机实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xx年版)

东亚四类经济发展模式比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60年代初期东亚十个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发展进程不同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并不悬殊目 10

前情况大不同它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社会经济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是最大的

从共性的角度考察在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初东亚主要发展中经济体相继形成了至少四种不同类型的经济发展模式(1)“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2)东盟三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综合型经济发展模式;(3)菲律宾拉美型二元断裂性经济发展模式;(4)中国和越南过渡型经济发展模式(注根据发展经济学与开发经济学的有关理论笔者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指标应包括(1)反映经济增长的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GNP及其增长源要素(2)经济部门结构变化与产业部门结构变动指数其中最重要的标志是工农业在GNP中的比重、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以及制造业、信息产业等新兴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及发展情况(3)反映一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程度与经济自主能力全面提高的外部平衡指标包括一国GDP中的外贸依存度、主导产业的外贸依存度、外部储蓄在资本形成中的比重、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等(4)能显示经济发展实绩的社会经济的指标如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受教育情况、就业比例、收入分配和贫困缓解程度等)从特性的角度考察东亚每一个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均有各自的特点统计数据表明属于同一类型的经济体中其人均GNP与经济增长 11

率要素组合、经济结构变动情况、外部平衡状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甚大

(一)“亚洲四小龙”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

“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模式呈现出有别于其他类型发展模式的特征(1)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出口增长之间形成了良性循环带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均GNP接近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被世界银行列为高收入国家与地区(2)产业部门的结构转换具有跨越性特点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快速下降第二产业中的新兴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陡然上升产品高度面向出口第三产业超前性跨越性发展并向国际化、信息化迅速迈进(3)具有较强的外部平衡能力除韩国外其他三个经济体的对外贸易均为顺差经常账户长年持续巨额盈余外汇储备丰裕无外债负担(4)反映经济发展的社会经济指标包括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医疗卫生与营养、人民大众受教育程度、收入分配和贫困缓解等普遍得到明显改善有的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

然而从特性角度来考察“亚洲四小龙”的人均GNP显然处在两个不同的档次上新加坡、香港要比台湾、韩国高出1至2倍经济增长源要素组合差异也很大在经济发展早期 12

新加坡和香港主要依靠劳动投入与资本投入韩国和台湾则主要依赖美国提供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土地改革、进口替代工业和农产品出口等全要素生产率60年代之后全要素生产率在新加坡和香港的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愈益重要的作用新加坡倚重面向出口工业政策、外国直接投资带来的技术创新和金融深化香港则主要得益于金融业先行发展与深化以及自由贸易政策技术创新对台湾与韩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也起了关键性作用台湾主要通过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获得先进的技术韩国则着重利用国外贷款购买成套设备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模仿、改造、创新(注Amsden,A.H.,Asia's Next Giant:South Korea and Late lndustrializati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9.)经济结构的演变过程折射出不同的特点韩国和台湾表现为从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再向高新技术制造业部门转换的特点香港和新加坡则从服务业部门低生产率活动(如仓储贸易和非正式城市部门)向制造业部门、现代金融部门、现代商业贸易、运输与通讯等部门迅速转移工业化发展进程呈非同步性香港的工业化发展过程只经历了两个阶段即从资源与劳动密集型制成品出口(1950~19xx年)到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混合(19xx年至今)新、韩、台的工业化进程虽然都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但是阶段的划 13

分、产业扶持重点并非一致新、港、台的外部平衡要比韩国强势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长期以来都呈盈余外汇储备额充裕大大超出3个月进口贸易总额的国际标准均无外债负担韩国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呈长期赤字债务负担沉重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经济指标因各自情况差异而有所不同新加坡、香港的生活水平指标被认为是除日本之外亚洲最高的有的指标甚至超过发达国家韩国和台湾较为逊色但台湾与韩国的收入分配要比新加坡、香港相对公平一些(注以吉尼系数衡量台湾为0.299(19xx年)韩国为0.316(19xx年)香港为0.453(19xx年)新加坡为0.474(19xx年))

(二)东盟三国综合型经济发展模式

东盟三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凸现出以下特点(1)经济增长与贸易出口在长达十多年期间呈良性互动增长状态人均GNP有了很大提高马来西亚被世界银行列为中上等收入国家泰国和印尼则为中下等收入国家(2)注重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平衡发展农业部门仍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在GDP中的比重已显著下降工业增长很快资源型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非传统制造业发展很快服务业也得到较快发展(3)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外部不平衡这主要是外资的赢利汇出、债务偿还、外贸逆差、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赤字造成的(4)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之 14

间的关系得到改善但仍存在着较大差距人均预期寿命、医疗卫生与营养、婴儿死亡率、受教育程度等指数大有改善绝对贫困指数随着经济增长有所降低但收入分配不均现象比较严重

这三个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性也很突出人均GNP差距很大经济增长源也不尽相同80年代之前马来西亚和印尼的资本投入除了利用本国储蓄之外主要是用海外融资方式向外借贷和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泰国则主要依靠大量的美国军事和经济援助80年代中期之后贸易出口和技术进步、金融部门对外开放等成为马、泰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经济结构变动表现出明显的多样性、非同步性马来西亚的工业化经历了四个阶段泰国则为三个阶段印尼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具有较模糊的特点表现为从石油制成品出口的增加到非石油制成品出口的增加90年代之后经常账户赤字以泰国为甚贸易逆差是其主要因素印尼的对外负债数额最大三国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差距甚大马来西亚的各项指标远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准;泰国的大部分指标达到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准;印尼大部分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标仅达到中低收入国家的水平在收入分配方面泰国严重不平衡马来西亚次之印尼较为均衡(注泰国的吉尼系数在1992、1994和19xx年分别为0.5313、0.5179、0.5114;马来西亚的吉尼系数在1989、1995和1997 15

年分别为0.484、0.462、0.467;印尼19xx年的吉尼系数为0.365)

(三)菲律宾拉美型二元断裂性经济发展模式

菲律宾的经济发展模式反映出以下特点(1)国内低投资率这是因为国内储蓄率和生产率都比较低菲律宾经济年均增长率较低并伴随着“高涨—崩溃”反复循环经济发展周期的特点菲律宾被世界银行列为中下等收入国家(2)各经济部门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土地分配极其不公致使农业发展滞缓工业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尤以制造业为甚服务业发展相对较快但公共基础设施、金融服务明显滞后(3)贸易与经常项目长期处于逆差与赤字状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依靠劳务收入和外国贷款弥补(4)社会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人民生活极其贫困

(四)中国和越南转轨型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和越南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以下一些共同的特点(1)经济增长呈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建立在工农业快速稳步发展、投资与出口大规模扩张的基础上人均GNP水平虽然较低但增长速度很快(2)部门经济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 16

已经改变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畸形经济结构建立了有重点的协调发展的部门经济结构越南则逐渐地发展了重工业和基础工业(3)贸易和资本的对外依存度大幅上升(4)一些主要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包括人均预期寿命、医疗卫生与营养、婴儿死亡率、孕妇死亡率等有很大的改善绝对贫困人口大幅减少

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比越南更快1980至19xx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率为10.2%19xx年至19xx年为12.8%同期越南为7.1%和8.3%中国的人均GDP是越南的两倍例如19xx年中国的人均GDP为780美元越南仅为370美元部门经济结构变化也不同90年代初期中国已经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转变成为工业国越南在革新开放以前长期执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可是至今越南仍是一个农业国两国的对外平衡能力大相径庭中国的贸易往来栏目通常呈小幅逆差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则长年赢余国际储备长年保持充裕越南的进出口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通常赤字经济的外部平衡问题比较严重从人均预期寿命、医疗卫生与营养、婴儿死亡率、产妇死亡率等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标来看中国明显高于越南中国的收入分配指标低于越南例如19xx年的吉尼系数中国为0.403越南为0.361(注世界银行19xx年统计数据)

政府(当局)在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中的作用 17

在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过程中各经济体的政府(当局)对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韩国政府、新加坡政府和台湾当局在经济发展早期主要采取直接干预手段对有增长潜力和能创造就业机会的特定部门进行积极的干预但在经济起飞之后这三个经济体的政府(当局)对经济的干预便逐渐从直接转为间接从有形转为无形香港政府对经济历来实行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强调市场机制和自由企业制度港府的作用表现在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计划、制定引资优惠政策、支持与补贴公共商品供给、重视工业教育和职工技术教育、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等方面

东盟三国政府在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和政策的连贯性方面均逊色于“亚洲四小龙”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东盟三国都将工业发展的方向从进口替代转为出口导向然而由于受到本国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国内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政府在相当长时期内采取“中性化”的干预措施(注所谓中性化政策是指政府在采取一种政策的同时又采取了另一种与之冲突的政策以抵消前一种政策的效用比如政府为吸引外商投资、发展出口工业而采取的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及金融措施被保护贸易政策如关税与非 18

关税壁垒、汇率高估等措施所抵消)阻滞了工业面向出口的转变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亚太区域资本和欧美短期资本的大规模进入东盟三国政府放弃了原先设计的外联内扩、工农业综合发展的经济发展战略在重要的经济领域实行自由化和非制度化的改革

菲律宾政府的性质决定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局限性和低质量以大地主为代表的菲律宾政府与美国垄断资本代表勾结在一起支配着菲律宾的政治与经济从50年代至今菲律宾政府无论采取何种改革措施和政策最后都因权贵们的抵制而被篡改或抛弃直到90年代初菲律宾仍然未能实现工业发展从进口替代向出口导向的转变

中国和越南政府在转型经济的过渡时期中扮演了主要角色并发挥了主导作用两国的改革开放始终在政府的统一部署之下由政府制定方针政策、实施和管理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强制性与诱导性相结合的制度变迁两国都在探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立市场机制的改革以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中的作用

19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浙江经济发展报告

20xx年浙江经济发展报告20xx年浙江省经济运行平稳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发展质量效益向好民生保障得到改善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20xx年浙江省生产总值达375685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实现了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

北京经济发展报告发布居民收入比重偏低20xx0601130907来源法制晚报北京跟贴1条手机看新闻法制晚报6月1日报道记者上午从中国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获悉由该出版社出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编写的20xx北京蓝皮书...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xx

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报告20xx简本20xx年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件大事世界贸易组织绝大部分成员是市场经济国家世界贸易组织运作遵循着市场经济规则但中国在参与世界范围的贸易中在国外对华反倾销中被视为...

淄博经济发展报告

淄博市经济发展浅析关于家乡经济发展的实践报告淄博市位于山东中部鲁中山地与鲁北平原的交接地带区位优势独特南连泰山北临黄河东临海滨旅游城市青岛烟台和威海西接泉城济南地理坐标为东经11732至11831北纬3556至...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会展经济发展变革的分析浙江省宁波市提出要进一步壮大会展服务业,继续办好一系列品牌大型会展活动。威海市人民政府把“发展会展经济”写入政府重点落实的工作任务中,提出要加快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建设,…

蚌埠经济发展报告20xx

20xx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繁重的改革和建设任务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目标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争先进位总体要求求真务实开...

蚌埠经济发展报告20xx

蚌埠市统计局20xx年3月20xx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团结拼搏开拓奋进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各项社...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研究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研究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与内涵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是多样性的还是单一的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经济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加坡韩国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中国和越南十个东亚经济体...

贵阳开发区经济发展报告

开发区经济发展报告一20xx年开发区经济发展情况20xx年三个开发区经济继续保持了持续健康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主要经济指标达到或超过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实现生产总值10011亿元比上年增长1...

唐县经济发展报告

唐县经济发展调查报告09级经济学1班马咪咪唐县大枣以个大肉厚味道甘甜而著称于世它具有美容养颜养心补血之功效并且多次荣获省市两级果瓜评比十佳绿色产品唐县也被誉为红枣之乡在唐县羊角乡军城镇等地以盛产优质大枣为主每家...

克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

克州经济发展分析报告来源克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点击率119发布日期20xx225许咸宜20xx年1月3日克州坚持跨越发展富民兴州升级进位后发赶超的工作思路按照用稳定检验能力用发展考察干部用民生衡量党性用实干赢得认同...

关于漳州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

学校名称论文题关于漳州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目姓学专名号业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学校名称目录关于漳州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的调查报告学校专业班级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漳州已发展成为一座工贸港口城市同时它也是闽东南中心城市...

东亚经济发展报告(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