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调研报告

时间:2024.4.30

在探索中前进 在反思中发展

——课程改革工作总结

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悉心指导和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县认真探索,大胆实践,紧紧围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抓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和优化教学过程这一核心任务,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点,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过程的活动规律,全面更新学校和教师的观念,在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师资培训、教学评价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现将一年来课程改革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以课程设置为切入点,完善课程结构

加强课程设置管理。我县严格要求学校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并指导学校科学设置课程。大部分学校克服了学科性教师缺乏等困难,创造条件开全了信息技术、劳动技术、音乐、美术、科学、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等课程,并实现了有教材学科规范上,无教材学科灵活上,基本达到国家课程设置要求。

开发实施校本课程。我县积极引导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学校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努力拓展校本课程开发途径,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如:二小的《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新疆舞》;二中的校本教材《雪岭云杉的故乡——巩留》、《英语经典美文阅读》、《化学与生活》、《巩留旅游资源》、《作文写作创意》、《巩留地方史》;y乡中学的《烹饪》、《乡土文化》;牧业小学的《我与家乡》\《剪纸艺术》;中学的《蔬菜种植》;小学的《人类的起源》、《红旗村发展史》等,我县上报8项作品参加自治区校本课程评选活动。

深入实施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占15个学分。我县高级中学要求学生3年内参加5个课题研究,每个研究课题3学分。为深入落实此项工作,高级中学做了相应工作。一是加大研究性学习教育宣传;二是成立课题管理小组,负责课题征集、筛选、确定、印发工作, 1

组织学生选题,撰写开题报告表等表册,实施研究性学习及指导结题工作;三是指导教师对课题进行解析指导,科学安排,督促每位学生深入、全面参与并掌握课题研究方法,真正让学生走向生活、转变学习方式、发挥特长兴趣、获得切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研究性学习的质量;四是组织学生参加自治区研究性学习成果评优评奖活动。20xx年向自治区选送10件研究性学习成果,其中有5项获奖,学校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举行了表彰奖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巩留县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各校大力支持并积极参加活动。如巩留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向全县各校开放25次,各校组织学生参观、学习达3500余人次;学生还参加了“科普知识进校园”、“州科协大篷车进校园”、“巩留县第三届科技航模展示”、 “巩留县第二届夏令营活动”、“县中学生运动会”、“县少年杯足球比赛”、 “县中小学生武术健身操比赛”、“20xx年中小学生放飞梦想风筝比赛”及“20xx年中学生激情滑雪培训活动”、 “20xx年快乐寒假小学生滑冰培训活动”等活动,丰富了课程资源,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以优化课堂为着力点,增强课改有效性

课改最本真的工作无疑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我县新课程改革的中心任务。

集体备课搭建互助平台。在组织形式上,部分学校能根据教师实际情况,确定相对合理、稳定的备课组。备课组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及活动时间。通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县部分学校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集体备课制度。“个人初备—集体研讨—执教研课—优化完善—分头实践—反思—总结”的集体备课教研模式已初见成效。如县高级中学、第二小学、第二中学、东买里乡中学等。

2

课堂教学竞赛机制不断优化。我县积极组织县级课堂教学技能大赛,经过学校初赛、学区复赛,选拔出305名中小学教师参加了全县决赛,获奖教师90名。教研室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坚持“备、上、说、议、学”的课例研讨,力争使每一次赛课覆盖面最广、影响力最大、参与教师最多。中老年教师展示优质课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培养一批实施新课改的中坚力量,传送最新的课改理念。“以教带研,以研促教”,大面积地提高我县教师承担新课改工作的能力,保证了我县新课改的顺利进行。

“送课下乡”传播新课程理念。本着“基层需要什么,我们送什么”的原则,通过骨干教师示范课、研讨会等形式的活动为一线教师送去新的课改理念和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农村和山区学校更要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教研员深入基层,与老师、学生一起探讨新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把新课改的理念最直观地呈现给老师们。本学年,我县共组织送课29节次,研讨会29场次。送教所到之处,大部分教师能认真听课,做好记录,课后积极交流,踊跃发言,各自阐述教学观点,不同的问题引发了教师不同的思考与反思。在互动交流中,以送教课为案例,拓展到整个新课程,这样的校际之间、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更新了基层教师的观念,提高了教师执行课改的能力,受到了基层教师的普遍欢迎。 课堂教学视导督促新课程理念的落实。本年度,教研室对我县中小学校进行了教学视导。视导通过看(实地观察)、听(按课表随机听课)、查(教学常规、教研活动开展情况抽查)、谈(与教师座谈交流、在全校召开反馈会)等方式进行。教学视导活动共听课229节,抽查教案229本、抽查作业30%,召开反馈会24场次,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探索实施“一二三四课堂教学模式”。县高级中学针对学校部分教师教学随意性大,缺乏规范性、效率低的现状,借鉴各地经验,选择班级作为试点,尝试实施“一二三四课堂教学模式”。一指一个目标:提高教学 3

质量。二指两项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三指三个阶段:课前预习、课堂优化、课后巩固。四指四个环节,即课堂45分钟分为四个环节(阶段):提出目标问题,组织学习交流,训练评价反馈,巩固深化总结。组织教师深刻把握该模式,反思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效果较好。

三、以课题研究为支撑点,提高课改科学性

科学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需要发挥教育科研的专业支持和带动作用。 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管理。“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以研究的视角看待常规教研工作,努力寻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是我县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对课题研究的整体定位。在课题管理上,我县突出教研员对研究过程的监控、指导作用。要求教研员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要做到“三到位”即:时间到位、指导到位、管理到位。一是要求教研员每学期要安排时间,参与本学科的课题研究活动;二是要根据课题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研究月总结活动,包括听课、评课、议课、案例反思与总结等;三是要督促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中重要数据、重要案例、重要活动进行收集和记载,做好阶段性总结。

本学年,我县完成30项2010-20xx年度伊犁州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的结题评审工作,28项通过州课题评审委员会结题;申报34项“20xx年自治区校本课题研究”,立项16项,现正在结题之中;申报2013—20xx年度州级课题70项,正在审批之中;个别学校承担了国家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策略与方法研究”、“中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自治区“提高中小学书法写字教育质量与效益的结合研究课题”等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课题的子项目研究任务。

扎实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在课改之初,县教研室下发了《县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指导意见》,指导各校以新课改为背景,深入开展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工作,力争以教研模式的变革和教研实效的提高,来促进课堂教学 4

模式的转变和教学实效的提高。目前,我县校本教研工作初显成效。一是部分学校建立了较完善的教科研运行机制,形成校长室—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或课题组的教研管理网络。如二小、二中、等。二是部分学校制定了合理可行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规划、计划。三是教研室积极开展“校际交流、联片教研”,加大学区间的交流与合作,认真指导学校做好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我县教研的整体水平,以教研促教改。目前为止,大部分学校能根据校本教研要求有序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全县教师在州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获奖论文500余篇。

通过课题研究活动,既调动了教师参与课改的热情,又引领了课改工作,同时也培养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四、以队伍建设为先导,提升课改执行力

推进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决定着新课程改革实施的程度。

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提升理论水平。一是积极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各校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学习。本年度,全县选派教师参加“国培项目”、自治区小学英语教学观摩与教材培训、自治区中学语文教师培训、伊犁州直高中课改联合教研、自治区高中骨干班主任培训等培训、观摩活动90人次;组织了4期骨干教师赴张家港培训近百人。二是结合我县实际举办各类培训班,组织学校教师积极参训。随着新课程不断推进和各学科2011版课程标准的推行,为适应新形式,我县邀请了3批教育专家进巩留讲学培训,参训教师达900余人次;针对我县双语师资薄弱,举办了“双语教师培训班”和“小学语文培训班”,参训教师120人次;组织了“20xx年中小学教师白板培训”,参训教师300人次;在 “自治区20xx年高中骨干班主任远程培训” 、“20xx年新疆中小学书法教材培训”、“20xx年自治区中小学中青年骨干班主任培训”远程直播培训中,参训教师139人次;“20xx年自治区义务教育人教版教材培训” 远程直播培训中,参训教师200余人; 5

20xx年中考研讨活动160余人参加研讨等。三是学校认真组织校本培训。学校以各种形式组织教师学习,涉及各学科课程标准、课题研究常识、研究性学习知识、教学常规要求等内容。学习的内容贴近教学实际,指向新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科研水平。学校采取测试考核、撰写论文、教学展示等方式督查评价学习效果。如县高级中学、塔斯托别乡中学等。

落实青蓝工程,实施任务驱动。我县各校将落实青蓝工程作为培养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重要途径。要求导师采取听课评课、疑难解答、检查指导等方式,从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管理学生、课题研究、专业成长等方面指导年轻教师。年轻教师虚心学习,自觉上进,夯实教学基本功,提高素质,向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发展。特别是高级中学实施了任务驱动,对作为徒弟的年轻教师提出“六个一”要求(即每周做一套高考试卷,每位青年教师承担或参与一项研究课题,研读一本教改论著(文章),拟制一份合格试卷,上好一堂汇报课,写一篇教学感悟论文),期末撰写跟师总结,完成六个一要求,并对结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效果明显。另外,高级中学还借助援疆教师,深入实施“青蓝工程”。

积极组织比赛,搭建展示平台。学校积极组织说课、教师解题能力比赛及教学论文评比等各类竞赛,检阅展示教师的专业素质与课堂教学水平,树立榜样,总结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锻炼能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比赛,取得佳绩。如参加自治区中小学语文录像课评比2人获奖;区中小学综合实践说课比赛1人获奖;区小学数学录像课比赛1人获奖;州中小学数学教师论文大赛4人获奖等。

五、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体现课改创新性

课程评价主要从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两个方面开展。

建立有利于教师主动发展的评价机制。一是教师自我评价。每学年学校要求教师对照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工作作出客观的评价。二是学校考核评价。 6

突出多元性、发展性,不再简单地以考试成绩评定教师,多方面综合评价。如部分学校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教育实际,学校制订了鼓励教师创新的各项规章制度,奖励在教育科研、教育改革上做出重大贡献的教师,以此调动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级中学从教师对学生选课的指导力度与实效、教学效果、选修课开设情况、课题研究成果、职业道德等方面进行。目前教师评价已制定评价细则并据此进行学年综合评价等。

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评价机制。一是采用“自我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三结合方式,从社会责任感与创新精神、学业水平、日常表现、考勤等方面进行,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创新性、互动性;二是使用“赏识”评语制度。我县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语时要用第二人称的语气,同时要求坚持“赏识学生”的原则,给学生人文关爱,体现教师、学校对学生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的肯定,指明努力方向;三是实行学分制管理。高级中学制定包括综合评价、公示学分、认定学分、认定注册、建立学生学分档案在内的学分认定程序,力求学分制管理有序进行,确保学分认定的公平性、权威性、导向性。目前学生评价方案正在制定以“学生成长记录袋”为基础的综合评价体系。

六、以反思总结为动力,推进课改进程 全县初中新课程改革进展顺利,成绩显著,但从整体看,发展不平衡,在实施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新课改认识不够,观念转变不够彻底,教师难以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广度,师生有效互动的课堂仍然偏少;二是新的评价体系尚在探索之中,教师既有的教学价值观难以扬弃;三是师资队伍结构性缺编,尤其是部分农村学校在音、体、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上师资缺乏;四是全县各个学校的课改工作发展不平衡。部分学校重视不够,教研活动组织不到位,课改工作相对滞后。

7

为推进课程改革,需要不断反思,认真总结,努力从以下方面改进。一是加强新课程实践研究,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二是聚焦课堂,加强常态课课堂教学的评估指导,全面提高课堂效率;三是改进教师研训方式,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培训和教育科研的重点;四是关注师生身心发展状态,完善与新课程相配套的评价体系;五是加强教学资源整合,促进学校教学均衡发展;六是加大督导检查的力度。

在课改历程中,面对改革进程中诸多困惑和变数,我县努力用改革的思路克服工作中的困难,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使课程改革成为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的有力抓手,成为提升教师素质的载体,成为学生自我完善的空间,成为教育事业腾飞的平台。

8


第二篇: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1


中职涉农、涉旅、涉旅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

海南商务旅游学校 负责人:张 容 撰写:江伟伟

[内容提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向涉旅方向发展,急需大量初、中级的技能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需要中职学校加快培养速度。但涉农、涉旅专业教育多还是沿用老的教学计划与教学模式,培养的毕业生不能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涉旅方向发展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人才的要求。本课题试图通过对现有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素质现状、人才需求以及人才素质要求的调查与分析,重新设计涉农、涉旅专业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调整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设置,实施教学方法改革,编制涉农、涉旅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培养既懂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初、中级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 题 词]: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 课程设置 复合型人才 涉农、涉旅专业

一、课题研究的缘由及问题的提出

随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科学化、集约化、自动化的要求空前提高,传统的农民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经营人已难以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涉旅方向发展的迅猛态势,加紧培养能够引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发展的新型经营管理人成为当务之急,而中职学校是培养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发展所需人才的主阵地。

目前各中职学校涉农、涉旅专业依然沿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培养乡(镇)、村级干部农村家庭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经营人才或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技术人员所用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定位偏重于乡镇、村两级的干部,这与现今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和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涉旅方向发展所需的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面对新的政策、新的挑战、新的发展机遇,中等职业学校涉农、涉旅专业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调整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经营和管理人才,成了中等职校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课题试图通过对现有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需求与人才素质状况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的调查了解与分析,设定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涉旅方向发展需要的中职学校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浙江省中职教学指导方案以及项目课程理论、多元整合理论及建构主义理论,在边摸索边实践的基础上,设计出比较合理的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设置,编制出适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指导方案,并在教学实践上予以运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培养既懂各方面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技术,又懂基层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经营管理的初中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专门管理和技术人才。

二、课题研究的基础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基础:涉农、涉旅专业是我校的传统专业,也是浙江省示范专业,专业师资力量雄厚。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对该专业的改革与研究。20xx年,在市场调查与多方研讨的基础之上,我们与浙江天篷公司进行了校企的深度合作,给涉农、旅专业的班级冠以企业的名称——“天篷”班,天篷公司实实在在地参与了该班的教学管理。我们根据企业的需求与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案进行研究、探索与

《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调整。包括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文化课与公共能力课课程设置的调整、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专业实训实习内容的调整、校企合作专业实习实训方案的研究等,并开始在08级、09级学生的教学中予以实施与实践,同时对实施结果进行了跟踪调查与总结。先后形成科研报告《涉农、涉旅专业课程多元整合及其模块教学的实践与探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与模式设计的典型案例》等,并在杂志上发表。之后,我们对涉农、涉旅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调整进行了更为深入地研究。

二、研究样本:

在研究的样本的设定上,我们设置了两块内容:一是涉农、涉旅专业学生,包括在校学生与已就业的学生。在校学生以08、09级为主,外出就业学生以08级为主。二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以海南的国际旅游岛的涉农业单位为主。

三、研究方法:本次研究我们采用了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行动研究法、访谈研究法、资料调阅研究法等。

四、研究内容:

1、当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现状与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与研究。

2、中职学校涉农、涉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

3、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4、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实施效果的研究。

五、研究步骤:

本课题20xx年5月开题,20xx年10月结题。课题研究的步骤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论证与立项阶段。20xx年2月至20xx年5月

1、课题的提出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情况的初步了解。20xx年2月至20xx年4月。

2、课题论证与立项。20xx年4月至20xx年5月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20xx年5月至20xx年8月

1、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20xx年5月至8月

2、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对对人才素质要求和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与分析。20xx年5月—8月

第三阶段:设计、调整与实施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1、确定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所需人才标准和涉农、涉旅专业人才培养目标。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

2、设计出涉农、涉旅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调整与实施方案。20xx年7月至20xx年8月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形成涉农、涉旅专业教学指导方案。20xx年7月至20xx年2月

4、专业课程模块教学的实施与反馈。20xx年9月至20xx年6月

第四阶段:成果形成阶段。20xx年3—10月

1、形成涉农、涉旅专业教学指导方案:20xx年3月至7月

2、形成课题结题报告:20xx年10月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需求相关调查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共11页 第1页

《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我们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主管部门进行访谈,了解了近几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的发展状况,主要表现为:

一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数量迅速增加。近几年由于政府的政策扶持和市场经济的调节,衢州市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几乎成倍增长。以海南为例,海南市有一定规模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有300多家,海南市级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单位9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12家。注册资金超过100万元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单位有10多家。

二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规投资模逐渐扩大。近几年涌现出了许多大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而且企业的投资规模逐年增长,发展势头很好。像海南绿业有限公司、浙江天蓬畜业有限公司、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等,现在的投资都在千万以上,甚至上亿元。

三是农村个体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生产与经营户向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模式发展。根据现在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区域经济特色,现在几乎每个地域都以当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经济特色为核心组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专业合作社,使农村各种零散的经营活动转化为公司模式的经营,更有利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的生产经营与发展。据了解,海南市有各类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合作社600多个,如粮食类经营合作社,猕猴桃类生产经营合作社、白菇类生产经营合作社、生猪类生产经营合作社、蜂产品类生产经营合作社等等。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数量急骤增加,规模发展迅速,但没有合格的专业技能人才,没有良好的经营管理人才,没有后续人才的储备与培养,企业的延续、平衡发展必定受到严重的制约。因此,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要走上理想化的发展路程,必须多引进与培养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专业技能与经营管理人才,尤其是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初、中级复合型人才。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素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从20xx年开始,我们就开始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需求状况及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素质要求等方面进行了了解,20xx年,我们正式对我市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进行了人才素质状况的调查。根据涉农、涉旅专业办学现状、办学办方向以及我市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的发展现状,我们选择了比较有代表性的13家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单位作为调查对象。这13家主要分布在海南、衢江、开化、柯城四个县区,其中畜禽养殖企业3家、园林企业3家、食用菌企业2家、蜂产品加工企业1家,木材加工企业1家、茶叶种植与制作企业1家、饲料企业1家、药品经销1家。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素质现状调查结果来看,我市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在人才上主要凸显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专业人才老龄化情况严重。调查结果显示,多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的人才呈现老龄化趋势,图1、图2数据表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中的一线工人40岁以上占了71%,中高级管理人员40岁以上占了82%,年轻有活力、有干劲也有创劲的年轻人比例偏低,尤其是20—30岁的年轻人,只占了5%,而管理人员中,30—40岁的比率也只有13%。由此可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中的后续人才严重不足,特别是小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农民专业合作社,这种老龄化趋势更为严重,这就导致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在接受新事物,学习新知识,使用新工具,采取新方法时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和阻力,尤其是面对产业转换与更新现代化设备时,不容易被理解被接受,这必定严重制约着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的发展。

共11页 第2页

《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图1: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一线工人年龄结构 图2: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管理人员年龄结构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1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1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1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1

二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专业人才文化程度低,层次化明显。从调查结果来看,一线工人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了69%,管理人员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也有28%(见图3、图4),这种人员的学历结构使得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员的在人际交往能力、应急能力、学习创新能力等方面都遇到很大困难,在工作中不能有效处理突发事情,不利于企业的对外交流与外延性扩张,更不利于企业应对社会的残酷竞争,限制了企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向。

图3: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一线工人知识结构 图4、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管理人员知识结构

三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专业人才技能结构不合理,中高级以上技能人才断层现象严重。这表明了企业后续人才不足,创新与创业能力不强,企业发展受到限制。企业必须考虑人才的储备与培养,提高企业本身的生命力与竞争力。

图5: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从业人员技能结构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1

共11页 第3页

《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四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专业人才专业化程度与专业对口率极低。大多数岗位尤其是技能人员与管理岗位均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多数只是通过简单的培训,或是直接由原来的技术人员简单传授完成。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的自身发展受到了其自身基础的限制,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的发展也同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与限制。

图6: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从业人员专业对口情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1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我们了解到,高校的培养到中职的培养这十多年来都出现了断层,学农的少了,愿意从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的人更少了,加上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人才的严重流失,目前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均存在着严重缺乏初、中级技术人员与初、中级管理人员的现状。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人才断层与流失的主要原因有:

(1)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受到社会的普遍歧视。

(2)青年人的虚荣心在作祟。

(3)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的地域劣势。

(4)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脏、苦、累的工作性质。

(5)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的工资与收入不高。

(6)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发展舞台不具吸引力。

上述各种原因,导致了大、中专招生困难,尤其是中职涉农、涉旅专业,曾一度因招不到学生而停办,导致了许多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院校在八十年代建造的许多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实习设施设备、实习场厂相继被转移甚至被破坏。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只能是青黄不接,后继无人。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需求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不断的产生与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增加。从调查结果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尤其是农村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初、中级技能型人才与专业管理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其一是技能型人才与专业管理人才缺口颇大,需要的人才数比已有的人才数还多。

图7: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需求情况图

共11页 第4页

《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其二是企业中各种人才的学习途径与学习机会极少,自身提升的困难较大。

其三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的地域劣势留不住人才。

以上三点表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人才是通过长期艰苦的生产经营在社会实践中涌现并发展起来的。因此,引进与培养初、中级技能与管理人才至关重要。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在营造企业文化的同时,更应注重本土人才的开发与培养,尤其是要培养能立足于当地农村并敢于在第一线服务的人才——而这一点正是中职涉农、涉旅专业的培养目标与优势。

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的调查与分析: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素质现状调查与人才需求状况调查中,我们增加了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对人才素质要求调查的内容,从调查结果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对人才素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想法或要求:

一是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要爱岗敬业,要吃苦耐劳。

二是要有较强的处理问题能力,尤其是应变突发事情的能力。

三是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动手操作技能。

四是要有一定的写作与表达能力,尤其是表达能力。

五是要一定的总结、思考与创新能力。

六是要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

七是要有适当的科研能力。

八是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九是要有较强的沟通与协调、计划与控制等管理能力。

十是要有较强的自我调节与自我控制能力。

而从中职学校在培养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人才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式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主们认为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与训练。

1、增加“职业生涯规划”课,加强人生规划训练与职业生涯发展模拟训练。以提高毕业生人生规划的能力以及相关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表现能力等。

2、增加“企业管理”课,加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角色扮演训练与企业管理模拟训练。以提高毕业生的管理能力。

3、增加“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及其发展”课,让毕业生了解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趋势,增强毕业生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的兴趣与信心。

4、增加“环境与保护”课,让毕业生了解资源与环境、社会与环境、人与环境的关系,懂得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利益冲突。

5、增加“暑假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专业调查与社会实践”,让学生研究专业、了解专业、融入专业。

6、增加学生外出考察与参观的机会,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

共11页 第5页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1

《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增强对学生的专业吸引力与自信心。

7、增加“综合开发与联营”课,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项目的开发,如何与他人进行联营等知识与内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8、加强学生的演讲与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增强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让毕业生能尽快走上工作岗位、适应工作岗位并不断的发展。

从上述各方面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也颇高,这一方面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人才自我发展的必需条件,中职学校也只有努力在这些方面下功夫、巧用劲,才能让自我培养的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人才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的发展趋势相适应,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才能受到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的欢迎,中职学校及其培养出来的人才也才更具生命力。

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的各项调查以及分析,我们提出了中职涉农、涉旅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既懂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技术、又懂经营管理、并具备“肯做、能说、会写、勤想、善管” 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初、中级现代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肯做”就是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

“能说”就是能用语言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思路,营造融洽的工作关系与人际关系。 “会写”就是能将自己的想法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

“勤想”就是善于思考,敢于用新思维去看问题。

“善管”一方面是善于对人的管理。另一方面是善于对工作过程的管理。

上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相对完美的人才而言。在现实培养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性格特点、基础素质、兴趣爱好、习惯等,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加强某几个方面的训练,让他们都有所长,更有所专。

五、涉农、旅专业的课程调整与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课程设置改革的思路

1、坚持以“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正确把握职业学校发展方向。

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3、加强专业建设,符合企业用人要求。

4、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核心技能为本位的新体系。

5、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二)涉农、旅专业课程调整的依据和原则

1、课程设计的依据:

课程设计以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以及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规模经营的岗位(群)分析为依据,以能力为本位,立足于当前,立足于当地区域经济特色,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理论联系实际。以“宽基础、活模块、多元整合的项目课程”为主体理念,来设计涉农、涉旅专业课程。

2、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设计的原则

(1)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2)满足学生个体的发展。

(3)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共11页 第6页

《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4)满足区域特色的需要。

(三)涉农、涉旅专业课程的设计

涉农、涉旅专业课程以“宽基础、活模块、多元整合的项目课程”为主体理念,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群)的任务分析为入手来设计具体的课程。具体的设计模式见图8: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1

(1)“宽基础”部分是拓宽学生的文化基础素养和专业基础理论。我们认为在有限的课时里,应以拓宽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为主,原来学生所学的是单一的种植、或者是养殖、或者是经济类的基础知识。为克服以前学生专业知识的偏面性,经企业提出,同时又为满足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和转岗、晋升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来设计。现在给学生所学的就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知识,而是种植、养殖、经济类知识的总和。这三者知识有很强的互补性和迁移性,更有利于胜任岗位工作。宽基础在功能上可以分为如德育、文化、工具、社会能力、职业群专业类等五大板块。其中德育类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途径。文化类是加强个人的人文素养,并为继续学习打下一

共11页 第7页

《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1

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工具类是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作必备的技能知识的准备。社会能力类是着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沟通,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意识训练的板块。职业群专业类是涉及专业技能、就业岗位(群)所需知识以及为今后继续学习提供专业理论支撑的板块。但在这五大板块设计时,尤其是专业基础知识不仅是专业门类的整合,更要注重学科内容的整合。在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设计时要始终惯穿多元整合的理念。

(2)活模块部分以学生面向就业岗位(群)为主。“活模块”是一组对应职业群各职业的模块,每一个模块对应一个职业或岗位,称为“大模块”。每个“大模块”由一组指向一个能力或技能(工作技能)的“小模块”组成,是围绕此职业或岗位必备能力形成的模块组合。职业群涵盖多少个职业,就有多少“大模块”。“小模块”是类似于CBE、MES所使用的能力或技能模块,每一个“小模块”围绕一个能力或技能的形成组织教学内容,是围绕此能力或技能形成的模块。

我们根据对海南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特色和企业情况的了解,以及该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进行分析。确定活模块分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类、营销与管理类等四大类,并且种植类又确定了以食用菌栽培技术、林果生产技术等四大类项目,其它类项目如下图表。其中的一个项目可以包含多个的二级项目,如种植类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可以分多个子项目,如木耳栽培、白菇栽培、香菇栽培等,而在这些菇类中又以白菇栽培为主展开(因海南市是中国白菇之乡,20xx年种植量3.6亿袋,产值达10.8亿多元)。每个二级项目又可分多个小模块。以工作任务引领分解成一个个小模块,一个模块就是一个工作岗位。在这里要充分体现项目课程的特色,所以在编辑项目课程时我们注重结合地方经济的特色。

(3)多元整合:我们将多元整合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课程的整合,如将种植、养殖、食品加工、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的课程整合到涉农、涉旅专业中来,使涉农、涉旅专业的课程能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尤其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第二层是课程内容的整合,作为一定学制的专业,学生不可能学习这么多的课程,而有的课程知识内容是学生在今后就业中不需要的。这就要求我们对课程内容作一整合,如生物学基础就是将原来的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动物解剖学等几门课的内容,根据实际需要用整合的理念来编辑的。对暂时不需要的知识可以删除,或采用知识链接的办法来指明学生今后学习的方向。

(4)项目课程:以职业能力为基础,彻底改变以“知识”为基础设计课程的传统,真正以“能力”为基础来对活模块部分内容设计课程。按照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来划分确定课程设置。同时在以重复的、刚性的操作技能为主要内容时,注重职业情境中的实践智慧的培养,开发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能力。编写教材时注重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工作中的知识结构相吻合,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职业能力。这就要求我们按照工作结构来设计项目课程的框架结构。

我们以项目课程的理念为引导,根据项目课程的编制方法,从实用的角度出发,以工作任务需要的岗位能力来分析。与科研人员、企业技术员一起,编写了《白菇栽培技术》、《白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等教材,不仅给学生用,而且还用于其它菇农的培训教材。

(四)、以专业课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在模块教学中,我们以专业课模块中的食用菌这一模块为例,来说明课程的价值观、内容、实践的多元整合和模块的教学模式。我们的整个模块的选修与必修是以我们海南该产业的特色为凸显,以围绕整个工作过程为目标展开,以就业创业为目的而开展教学的。该模块的教学模式如图9

《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图9:涉农、涉旅专业课模块教学设

计图 第一阶段为参观,时间三天。二天半参观,分别参观海南市食用菌研究所、王桐根食

用菌栽培基地、松兴食用菌有限公司、食用菌交易市场。之后利用半天的时间进行交流和总结,增强学员对食用菌尤其是海南白菇的感性认识,增强其学习的兴趣。

第二阶段为讲座,时间二天。邀请了海南市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市专业技术拨尖人才占才水作主题为《海南市食用菌生产现状与展望》的报告。邀请白菇工厂化生产的创始人黄彤根作题为《白菇工厂化生产科技攻关和现状与前景》。通过讲座学员对食用菌生产有了总体认识,对食用菌发展充满信心,进一步增强了学员学习和探索的动力。

第三阶段为学习,时间为一个月。除了安排上文化课模块和专业基础课外,专业课以粗线条形式向学生讲授海南白菇的装料、灭菌、接种、管理、采收、销售的整个生产过程,并安排了接种和灭菌的实验。在此期间还布置了一部分选修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学习。

第四阶段为实习,时间为十五天,组织学生到食用菌生产基地或公司进行第一期实习,实习内容共六项,分为装料、灭菌、接种、管理、采收、销售。在实习期间要求每个学生每项内容都要参与二到三天,并由教师巡视指导和布置一些相关性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第五阶段为回校学习,时间为一个月。主要内容为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组讨论,并撰写实习总结,整理在实习中遇到的有关理论问题。教师一方面结合学生实习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将专业知识前伸后延,进行细化,对学生进行授课。同时还教学生如何到图书馆查阅资料。通过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除获得知识。

第六个阶段为个性化实习,时间为一个月。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意向和知识结构,自由选择实习项目,如有的同学选制种,有的同学选生产管理等等。我们根据学生的申请,组织安排好实习小组到各基地去实习,并由实习单位对学生实习进行全面指导和管理。

第七阶段为回校学习,时间为一个月。主要内容为撰写实习报告、交流生产技能和实习心得、修正职业态度,在教师的帮助下对专业知识进一步进行疏理,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使知识更加系统和完善,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职业能力得以提升。

第八阶段为考证,时间4天。通过反复的学习和实习,使其对该专业应知和应会的知识能够全面掌握,通过劳动部门技能等级鉴定考试后,该专业模块的教学结束。

通过课程改革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涉农、涉旅专业学生掌握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核心技能和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的“学中做,做中学”,能使学生素质以一种生物学模式得到全面提升。

六、涉农、旅专业教学计划的确立与教学指导方案的形成

在课程调整的过程中,我们进行了反复的咨询与意见征询,并不断予以修正。三年来,我们根据涉农、旅专业学生就业情况的资料与数据,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发展的新

共11页 第9页

《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要求、新形势、新趋向,综合我们培养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初、中级既懂专业技能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的最高目标,确立了《涉农、旅专业教学计划》,并在《涉农、旅专业教学计划》(见表1)的基础之上,我们制定了《涉农、旅专业教学指导书》(略)。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调研报告1

附:以每学期20周计算。

七、课程实施的特点

基于我们对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人才需求、人才要求等情况的调查,通过课程的调整并付诸实施,我们发现调整后的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综合性:调整后,综合了种、养、加工及相关的经济等海南国际旅游岛的

共11页 第10页

《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涉农、旅单位所需的知识,使得从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的专业人才具有了经营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所需的综合性知识。

(2)宽基础,活模块:由于学生就业岗位的不确定性,我们为学生设置了宽广的基础知识,以利学生的就业及今后的继续学习。同时又针对当地的产业实际,灵活地设置了一个个模块,从而让教学安排及学生的学习更为灵活、更为柔性。

(3)教学模式更贴近学生:教学模式的改革,使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更紧密,更适宜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4)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课程的调整,无论是从专业知识方面,还是从课堂教学模式方面,我们都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的,为的是让学生无论从知识方面还是从学习能力方面,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人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八、涉农、旅专业课程调整效果及意义

(一)课程调整后的效果

为了求证涉农、旅专业经过课程调整后学生学习的社会效应,我们于20xx年3月对06级已就业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效果反映如下:

06级天篷班学生共有39名。其中18名应天篷公司要求成绩较好的同学留校参加09年高职考试,大学毕业后再到天篷公司服务;其余的同学,在天篷公司12人,全部为公司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年收入三万以上;在畜牧公司2人,均为技术骨干,其中一个已被聘为场长助理;另有4人做畜产品销售代理,其中一人为嘉兴地区总代理,年收入五万以上;只有三人从事其他行业,但前景远不如从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的学生。问及以后的人生计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时,有8人计划在企业再学若干年后自己办厂场,自己当老板;另外10人想在企业发展,争取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中层领导,甚至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而且多数人信心十足,胸有成竹,发展现状非常喜人。我们当初为天篷班学生设计的职业人生规划就是:工作几年,积累人生经验、管理经验、技能技术,若干年后,要么留在企业岗位创业,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或者是管理骨干,甚至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要么自己独立或联合创办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公司,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从调查反馈结果来看,学生的发展趋势基本与我们为他们设计的职业生涯规划相吻合,也基本实现了我们调整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设置的培养目标。

07级学生于09年7月才出去实习,后续发展我们暂时还无法考究,我们用问卷的方式对学生与企业意向进行了调查与了解。通过对四个实习单位涉农、涉旅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有80%的同学认为当前就业形势正常或较好;只有20%的同学认为就业形势比较严峻。90%的同学被企业接纳,愿意将其留在企业工作,5%的同学被企业告之不愿接纳;5%的同学所在企业没有表明态度。有15%的同学已被企业列为企业后备干部培养人选,30%的同学企业正在观察,拟任技术骨干或后备干部。从调查的总体结果来看,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对我校涉农、旅专业如此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还是比较为认同的。

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感觉两大方面需要学校加强培养与训练:一是学生管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尤其是有关企业管理问题处理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如模拟企业管理问题处理、模拟企业岗位工作问题应急处理等;二是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与训练,包括自学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学校应努力加强这两方面的培养与训练,让毕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06、07级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们培养的涉农、旅专业的毕业生对口就业率高,就业形势好,发展前景广阔,只要能持续努力,基本能实现毕业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与目标,培养效果较好。

(二)课程调整的意义

共11页 第11页

《中职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调整和实施的研究》结题报告

1、调整课程,促进涉农、涉旅专业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发展。我们对涉农、涉旅专业课程调整的方向就是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的现代化、涉旅方向,许多课程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发展趋势相接轨,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相接轨,学生通过学习与训练之后,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专业基础上,都能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不断发展的要求。

2、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促进学生实现人生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构建宽基础、活模块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使学生的基础更加扎实,适应性更强,尤其是岗位适应性、职业适应性。学生在企业中能随企业的需求而变动岗位,更能促进学生职业人生规划目标的实现。

后 记

本次涉农、旅专业课程调整与设置的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形成了教学计划与教学指导方案,但由于我们也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的初级研究,研究的对象有所选择,尤其是06级学生,在进校就进行过初步的选择,总体素质比较好,培养的效果相对要好一些;以后该专业的学生没有经过选择,只要学生家长愿意,学生愿意就可以就读,学生的总体素质偏差,培养的效果很可能不如06级毕业生。而且,由于我们的学校还处于发展过程中,在研究能力与水平上还有待提高,研究的结果可能会与现实存在一定的偏差。我们希望能通过我们的研究,引起社会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各界人士的关注,共同参与我们的研究,争取在以后的办学过程中,把涉农、旅专业办得更好,培养更多既懂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专业技能,又懂经营管理的综合型人才,让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有足够的人才供应,促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涉农、旅单位的发展与壮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建设与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主导产业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农业建设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7〕17号.

[2]黄克孝.职业和技术教育课程概论[M].武汉:华东师大出版社,2001.

[3]蒋乃平.“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与实践〔 M 〕 .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

[4]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5]吴 言.多元整合的当代课程价值取向.职业技术教育.[J]34期.2004.12.1

[6]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念思考.职业技术教育.[J]7期.2004.3.1

共11页 第12页

更多相关推荐:
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调研报告06物理0603020xx张铭祥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在吉林省全面展开整个改革涉及到培养目标的变化课程结构的变革国家课程标准的制定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教材改革课程资源的开发评...

课改调研报告

郑庄小学课改调研报告(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一、课改的管理变化自课改以来,我校采取形式多样的管理模式来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促进课改的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大了教师外出培训学习、调研的力度,狠抓…

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无

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兴隆乡直小学一调查目的及对象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实施小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推进新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进行了一次小学课堂教学模式...

新课程改革调查报告

新课程改革的调查报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在新形势下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作出的重大决策它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角色的转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评价促学生全面发展等是对原基础教育的重大改革那么新课...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江西省冶金工业学校信息工程系目录一调研报告研究背景及方法概述2二社会与经济形式分析31行业现状分析32行业前景分析33人才需求分析44学校背景分析5三企业调研概...

课堂教学改革调研报告

瓜园联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情况调研报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课...

关于新课改的调研报告

新课改让师生共同成长关于新课改的调研报告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希望课程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动力为助推我县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探索实施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政协组织了有政协正副主席参加的调研组对全县课改情况进行了专题...

国内外高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综合改革调研报告

国内外高校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综合改革调研报告一前言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是高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实施蓝图和指导文件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及培养模式等几方面的内容它集中体现了高校的育人思想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查报告目前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结构办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还比较机械保守从课程层面看传统课程重理论轻实践忽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从市场供需层面来看...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调研报告

11771876doc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调研报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二OO三年一月111771876doc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调研报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果调研报告

五步教学法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成果调研报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新精神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通过...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一前言一调研背景分析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世情国情不断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正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和难以预料的...

课程改革调研报告(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