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实验报告书写

时间:2024.4.21

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 (二)实验对象:家兔 (三)实验步骤:(略) (四)实验结果:

1、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实验中可见到静置杯内血液发生凝固。搅拌杯内血液不凝固,但在毛刷上见到红色的血凝块,经水冲洗后毛刷上缠绕有白色丝状物。 2、观察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如下表9-1所示。

表9-3 影响血凝的一些理化因素

实验条件

1.加少许棉花

2. 用石蜡油均匀涂试管内壁 3.放置37℃水浴 4.放置冰水水浴 5.加肝素10个单位 6.加草酸钾2mg (表9-3文字说明:略)

3、观察内源性及外源性凝血过程:如下表9-2所示

表9-2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过程的观察 试剂

1、富血小板血浆 2、少血小板血浆 3、生理盐水 4、羊肺悬液 5、0.025mol/L CaCl2

血液凝固时间 (表9-2文字说明:略)

(五)讨论:

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冻胶状态血液凝固过程大致分为三个主要阶段:①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②凝血酶原激活成凝血酶,③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过程中分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凝血因子Ⅻ启动的,参与血凝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内。凝血因子Ⅻ可被各种带负电荷的物质等所激活,如血管内膜暴露的胶原纤维、玻璃、陶器等。外源性凝血途径是由存在于血管外组织中的凝血因子Ⅲ所启动的,其余参与的凝血因子也在血管内。凝血因子Ⅲ在脑、肺、胎盘组织含量很丰富。

不管是内源性凝血途径或外源性凝血途径,他们最后的是使血纤维蛋白的形成而使血液发生凝固。在观察纤维蛋白原在凝血过程中作用的实验中,由于参与凝血的全部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因此其凝血过程是属于内源性凝血。由于玻璃和毛刷表面都带有负电荷,后者可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过程。凝血到最后阶段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把纤维蛋白原水解成血纤维蛋白;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地交叉成网状结构,把血液中的所有血细胞网

1

凝血时间 50’’

8’15’’ 2’15’’ 6’45’’ 不凝 不凝

试管1 0.2 ml 0.2 ml 0.2 ml 2’15’’

试管2 0.2 ml 0.2 ml 0.2 ml 3’45’’

试管3 0.2 ml 0.2 ml 0.2 ml 45’’

罗于其中,从而使血液发生凝固。静置杯中的血液,由于发生了上述的血液凝固过程,所形成的纤维蛋白没有被破坏,所以杯中血液凝固。而搅拌过的杯内血液,虽也发生血液凝固过程,但所形成的纤维蛋白却不断缠绕到毛刷上,当杯内血液的纤维蛋白原全部水解掉后,形成的纤维蛋白也全部缠绕在毛刷上,这时血纤维只能网罗毛刷附近的一些血细胞,在毛刷上见有血凝块。经水漂洗后,血细胞被冲走,毛刷上剩下的是白色细丝状的纤维蛋白。搅拌后的杯内血液因纤维蛋白原全部被耗尽,无法再形成纤维蛋白,则搅拌后的杯内血液不发生凝固。由此可见,血液凝固的过程实际上是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任何一个步骤被破坏,就不会引起血液凝固。

在血液凝固的两个过程中,它们是有所不同的。两者的主要区别如下表9-3所示: 表9-3 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区别

区别点

启动的凝血因子

X因子的激活

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

凝血过程

凝血时间 内源性凝血 Ⅻ 需要Ⅻ因子复合物 数量多,且全部在血管中 复杂 慢、约数分钟 外源性凝血 Ⅲ 需要Ⅲ因子复合物 数量少,Ⅲ因子在血管外,其余在血管内 简单 快、约几十秒钟

由上可知,外源性凝血比内源性凝血所需的时间短。在实验结果表9-2中,第1、2试管都是由血小板、生理盐水和CaCl2溶液组成的,参与凝血的凝血因子都在血浆中,故其凝血过程为内源性凝血。而第3试管是由血小板、羊肺悬液和CaCl2溶液组成。在第3试管中含有羊肺悬液,其内含有丰富的第Ⅲ凝血因子。显然第3试管发生的血液凝固过程主要是外源性凝血途径。因此第3试管凝血时间最快。在第1、2试管中虽然所含成分相同,但血小板含量不一样,第1试管血小板含量高于第2试管。血小板对血液凝固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①血小板的质膜上吸附有许多凝血因子,如纤维蛋白原、因子V、因子XI等。②其α颗粒中也含有许多凝血因子以及血小板因子。③血小板因子为血液凝固过程提供磷脂表面,其激活后能加速血凝;同时其能对一些血凝因子具有保护作用,免受抗凝血酶Ⅲ和肝素的破坏。可见,第1试管内因含有丰富的血小板,故其凝血时间比第2试管快。

血液凝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凝血因子的质和量、各种理化因素等。

棉花给血液凝固提供一个粗糙表面,容易使血小板发生粘着、聚集,然后发生解体,释放许多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因子;另外,棉花含许多带负电荷植物纤维,也能激活凝血因子Ⅻ,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因此放有棉花的试管内血液凝固加快。试管内壁涂上一层石蜡油时,由于石蜡油表面光滑,不易引起血小板粘着,即不易使血小板发挥促进凝血的作用。另外石蜡油为绝缘体,其把试管表面所带的负电荷覆盖,不利于凝血因子Ⅻ的激活,因此血液凝固变慢。

血液凝固实际上是一系列蛋白酶的水解过程。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大多数是蛋白质酶原,其水解后变成有活性的蛋白质酶,如因子II、因子XI、因子XII等(因子VII是有活性的)。这些蛋白质酶具有酶随温度升高催化活性加强的特性,也具有蛋白质受热变性的特点。当温度低时,蛋白质酶的活性下降,而当温度升高到42~45℃以上时,由于蛋白质发生变性,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使蛋白质功能受损,蛋白质酶的活性下降或失活。因此,把血液放入37℃水浴时血液凝固的时间就比放入冰冻水浴时所需时间短。

体内重要的抗凝物质是抗凝血酶Ⅲ和肝素。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等多种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结合,使这些凝血因子的活性受到抑制或失活,从而达到抗凝作用。肝素则主要通过与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如抗凝血酶Ⅲ结合,加强后者的抗凝作用。此外,肝素还能使血管内壁细胞释放凝血抑制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强纤溶作用。因此在试管内 2

放入肝素时血液不会发生凝固。

血凝过程中,Ca是重要的凝血因子,其参与了血液凝固的许多环节,当血液中没有Ca2+时血液就不会发生凝固。在试管内放有草酸钾时,由于草酸钾与血液中的Ca2+发生化学

2+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使血液中没有Ca,故血液不会发生凝固。

(六)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知:①血液凝固过程可分为三个互相联系的主要阶段,任何一个阶段被破坏,凝血过程就终止,而血液凝固的过程实际上是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②根据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的途径不同,可把血液凝固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条凝血途径,内源性凝血途径所消耗的时间比外源性凝血途径长。③血小板在血液凝固过程中具有发挥促进作用。④血液凝固除受凝血因子的质和量影响外,还受接触面、温度等理化因素的影响。血液接触面粗糙、适当加温能加速血凝,而血中加肝素等抗凝剂、以及除去血中游离钙离子等可延缓血液凝固。 2+ 3


第二篇: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1.实验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的血液凝固时间,加深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因

素。

内源性凝血和外源性凝血途径,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凝血因子全部存在于血浆中;外源性凝血是指在组织因子参与下的血凝过程。

2.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动物颈动脉放血取血,血液几乎未与组织因子接触。因此,凝血过程主要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肺组织浸润液中含丰富的组织因子,加入试管观察外源性凝血系统的作用。

3.实验材料:家兔;石蜡油,冰块,肝素,草酸钾,氨基甲酸乙酯;试管,动脉夹,动脉插管,恒温水浴槽,秒表

4..实验方法:4.1.用200g/L氨基甲酸乙酯按5ml/kg体重剂量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将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

4.2.切开颈部皮肤后,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头端用线结扎,向心端

夹上动脉夹。用剪在近结扎线处的血管壁剪一“V”形小口,向心方向插入动脉插管,用线结扎固定。以备取血之用。

4.3.取试管8支,编号。按下实验条件准备完毕。

试管 编号 实验条件 凝血时间 (结果)

1 空管、对照管 24分04秒

2 粗糙面 放棉花少许 8分03秒

3 石蜡油涂管内壁 62分09秒

每管加血2 ml 4 NaCl 2ml 44分05秒

5 温度 置于冰浴槽中 不凝

6 加肝素8单位(加血后摇匀) 不凝

7 加38g/L草酸钾3滴(加血后摇匀) 不凝

8 加肺组织浸液0.1ml(加血后摇匀) 19秒

小烧杯放血10ml 放血时用竹签不断搅动,2~3min后 血液不凝,

用水冲洗竹签后观察之 竹签上有丝状纤维

小烧杯放血10ml 对照 血液凝固

4. 4.立即用秒表计时,每隔15s将试管倾斜一次,观察血液是

否凝固,至血液成为凝胶状时,记下所历时间。

4. 5.实验观察 记录各管的凝血时间。

5.实验结果:上图

6.实验讨论:

1,室温 基准时间,一号及其他管血液凝固,是因为血液

与管壁接触,启动了内源性凝血过程

2,试管内有少量棉花 比1时间短,血液和物体表面接触面越粗糙,凝血越快

3,试管壁涂有石蜡油 比1时间长,血液和物体表面接触面越光滑,凝

血越慢

4,生理盐水2ml 比1时间长,因为血液被稀释了,凝固时间加长 5,有冰块的烧杯 比1时间长,关于凝血的生物酶的在低温下活性低

6,加肝素8单位 比1时间长,肝素是抗凝剂,能增强抗凝血酶Ⅲ

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加速凝血酶失活;抑制血

小板粘附、聚集

7,加草酸钾3滴 比1时间长,草酸钾是抗凝剂,与血中钙离子结

合形成难解离的草酸钙沉淀,钙离子是凝血过程

中所需的物质之一,减少钙离子,抑制凝血过程

8,肺组织浸液0.1ml 比1时间短,肺组织浸液含组织因子,启动外源

性凝血过程,加速血液凝固

9,竹丝搅拌影响血液凝固,就是用竹丝表面(毛糙)把因子 I( 纤维蛋白原 )迅速的变成纤维蛋白并卷走,失去纤维蛋白,血液的凝血过程打断,血液就不会凝固了。

7.参考文献:1. 王卓强.徐震.刘秀珍.范里莉.体外不同程度生理盐水稀释血液对凝血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0):—1268—1271

2. 朱大年.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P63

3. 陆源.林国华.杨午鸣.机能学实验教程(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0.P106

更多相关推荐:
【实验报告】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

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实验五血液凝固及其影响因素实验人同组人实验目的1学习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2了解加速或延缓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实验原理血液凝固是一个酶的有限水解激活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参与根据凝血过程起动时...

生理学影响血液凝固因素的实验报告模板

生理学影响血液凝固因素的实验报告模板

生理学影响血液凝固因素的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人员实验日期20xx年9月21日室温27大气压1个标准大气压实验名称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来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了解影响血液凝固的一些因素二实验对象家兔三实验步骤略四实验结果1观察纤维蛋...

血液凝固实验

姓名吴海林0106杨秀芳0107小组号第一大组第二小组小组人员吴海林杨秀芳陈坤陈炳光龚意珍日期20xx年9月20日室内温度25湿度58大气压强标准大气压一实验名称血液凝固二实验目的了解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

凝血实验报告

血液凝固和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摘要目的通过测定某些条件下血液凝固的时间探究不同因素物质对于血液凝固的影响方法采用颈动脉放血取血用不同的因数处理各试管中的血液记录凝血时间结果肝素2的草酸钾石蜡会导致血液凝固变慢甚至...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报告

姓名董朔晖系年级生命科学院20xx级学号20xx00230164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日期20xx223实验一细胞凝集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的表面结构2掌握细胞凝集的原理3掌握细胞凝集实验的操...

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免疫学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实验一玻片凝集实验1实验原理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通常是085NaCl存在的条件下出现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法间接法颗粒性抗原如完整的...

细胞的凝集反应 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的凝集反应1实验目的122实验用品1233实验原理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仪器及器材离心机显微镜镊子注射器离心管滴管双凹载玻片等实验药品PBS缓冲液抗凝剂生理盐水...

间接血凝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血凝试验hemagglutinationtest是红细胞凝集试验的简称间接血凝试验是以红细胞作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广泛下面简述其操作过程间接血凝试验示意图一载体红细胞是大小均一的载体...

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操作要点

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操作要点免疫抗体检测是科学掌握动物免疫接种疫苗后抗体产生和消长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就是用口蹄疫抗原检测未知血清中是否含有口蹄疫抗体的血清学检测方法之一近年来此方法经常用...

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猪瘟口蹄疫间接血凝操作方法猪瘟口蹄疫间接血凝操作方法猪瘟间接血凝操作方法一试验材料16孔110120微量血凝板210100微升可调微量移液器3塑料咀4猪瘟间接血凝抗原猪瘟正向血凝诊断液每瓶5毫升可检测血清253...

血清胆固醇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血清胆固醇含量的测定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学会利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胆固醇含量的原理和方法实验原理血清胆固醇由游离胆固醇30和胆固醇酯70组成血清胆固醇经酯化酶水解后生成游离胆固醇和脂肪酸在胆固醇氧化酶的作用下...

血液凝固实验报告(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