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

时间:2024.4.27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2.  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3.  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实验原理】

1.凝集素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转移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一起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伴刀豆凝集素A、麦胚凝集素、花生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等,凝集素是他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凝集素引起的血细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血液凝固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完全不同;另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结合,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人们利用凝集素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的原理,识别和研究不同类型膜结构的生物学特征,以及进行血型鉴定。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临床输血,在皮肤、肾等器官移植的时候选择ABO血型相符的供体;不孕症和新生儿溶血症病因的分析及亲子鉴定等。另外,凝集素在临床疾病防治、机体生理活动调控以及生物工程等方面展示出了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如:植物凝集素可抑制受精;芸豆凝集素可直接抑制HIV-1反转录酶的活性,减少HIV感染者的病毒载量;细胞膜表面糖复合物的糖链结构与肿瘤细胞增殖、侵染、转移等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凝集素芯片技术实现了对癌症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有助于筛选出癌症相关的糖链标志物。

2.细胞凝集

    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外被。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枝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是一类含糖的(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如植物血球凝集素,伴刀豆凝集素和土豆凝集素等,它具有凝集细胞核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3.细胞凝集的反应技术

一、直接凝集反应技术

颗粒性抗原(细菌、螺旋体、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血清混合后,在电解质的参与下,经过一定时间,抗原抗体凝聚成肉眼可见的凝集块,这种现象称为凝集反应。

血清中的抗体称为凝集素。抗原称为凝集原。

细菌或其他凝集原都带有相同的电荷(阴电荷),在悬液中相互排斥而呈均匀的分散状态。抗原与抗体相遇后,由于抗原和抗体分子表面存在着相互对应的化学基团,因而发生特异性结合,称为抗原抗体复合物。由于抗体与抗原结合,降低了抗原分子间的经典排斥力,抗原表面的亲水基团减少,由亲水状态变为疏水状态,此时已有凝集的趋向,在电解质(如生理盐水)参与下,由于例子的作用,中和了抗原抗体复合物外面的大部分电荷,使之是去了彼此间的经典排斥力,分子间相互吸引,凝集成大的絮片或颗粒。出现了肉眼可见的凝集反应。

但是,直接凝集反应技术也有缺点:特异性不高、抗原抗体无法获得或无法用于实验。

二、间接凝集反应技术

   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免疫学反应无关的颗粒(称为载体)表面上,当这些致敏的颗粒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相遇时,就会产生特异性的结合,在电解质参与下,这些颗粒就会发生凝集现象。这种借助于载体的抗原抗体凝集现象就叫做间接凝集反应。

   载体的存在使反应的敏感性得以大大提高。

   间接凝集反应的优点:

(1)敏感性强:间接凝集反应是最敏感型的血清学反应方法之一,可以检测到微量的抗体和抗原;

(2)快速:一般1h-2h即可判定结果,若在玻板上进行,则只需几分钟;

(3)特异性强;

(4)使用方便、简单

三、载体

   具有吸附抗原(或抗体)的载体很多,如聚苯乙烯乳胶、白陶土、活性炭、人和多种动物的红血球、某些细菌等。

   良好的载体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在生理盐水或缓冲液无自凝倾向;

(2)大小均匀;

(3)比重与介质相似,短时间内不能沉淀;

(4)无化学或血清学活性

(5)吸附抗原(或抗体)后,不影响其活性。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人的O型红血球和绵羊红血球。而后者应用更广,因为其来源方便。另外绵羊红血球的表面有大量的(约1000个以上)糖蛋白受体,极易吸附某些抗原物质,吸附性能好,且大小均匀一致。

【实验用品】

1.  材料

土豆块茎、家兔

2.  试剂

   抗凝血剂、PBS、土豆块茎、生理盐水和其他等渗液。

3.器材

5mL注射器、酒精棉球、双凹片、载玻片、普通光学显微镜、托盘天平、滴管、离心管。

【操作步骤】

1.   取土豆去皮块茎2克,切碎并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4小时,浸出的粗体液中即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2.   用针管抽取一定体积的抗凝剂(1%肝素溶液),并使抗凝剂充分浸润针管各部以及针头。然后从兔子耳根处或心脏抽取兔子静脉血1ml,加生理盐水3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重复三次离心,最后按沉淀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1%的红细胞悬液;

3.   在双凹片的左孔滴加一滴PBS缓冲液,同时在双凹片的右孔处滴加一滴土豆凝集素;

4.   在双凹片的左右孔同时滴加一滴1%的红细胞悬液,然后使左右孔内的液体都充分混匀;

5.   左手捏住双凹片的一端,右手轻轻摇晃双凹片,使凹槽内的液体充分的混合,如此摇晃5~10分钟,观察结果。

6.   先以白纸为衬托,直接观察双凹片凹槽内混合样品发生凝集的现象,注意左右凹槽内不同现象的对比,对于发生凝集的一边注意观察凝集与不发生凝集的区别。直接观察后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两凹槽内现象的区别,并用照相机拍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1.肉眼观察,对照组中红细胞沉积在双凹片凹槽底部呈大红点;用凝集素处理的实验组。颜色越来越浅,透明度逐渐变高,经过1分30秒,背景颜色变为透明,红细胞呈颗粒状聚集

2.低倍镜下可以看到对照组中红细胞分布较均一,无凝集;实验组中红细胞聚集在一起

                对照组                                          实验组

实验结果分析与注意事项

分析:

1.  把液体滴加到双凹片上时,注意用量,防止悬液过多而溢出,使两个细胞悬液接触,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

2. 滴加1%的红细胞悬液时,可适当的多加点儿,便于实验结果的观察。

3. 用手晃动双凹片时,注意摇晃的姿势:一只手用手掌处贴紧双凹片,另一只手抵住双凹片的另一侧上下晃动。

4. 摇晃的时间可适当延长,提高红细胞凝集程度。

5. 浸出土豆凝集素时选发芽的或发青色的土豆。由此可知发芽土豆不宜食用,因其所含土豆凝集素可让血细胞发生凝集。

6. 区分血清与血浆,血清指血液自然沉降后所得上清液,而血浆是血液加抗凝剂后离心所得上清液。

7. 凝血是指多个细胞聚集成不规则细胞簇,溶血是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作用下,肿胀破裂放出血红蛋白的过程。


第二篇:动物细胞融合_实验报告


实验二:动物细胞融合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动物细胞融合的常用方法——聚乙二醇诱导细胞融合的基本原理。

2、学习化学融合的基本操作过程。

二、实验用品

1、材料

鸡血红细胞

2、试剂

50%PEG、Hank’s溶液(pH7.4)、Alsever’s细胞保存液0.85%氯化钠溶液。

3、器材

普通光学显微镜、离心机、量筒、载玻片、盖玻片离心管、废液缸等。

三、实验原理

细胞融合是指在自发或者诱导条件下,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为双核或者多核细胞的过程。目前人们已经发现有很多方法可以诱导细胞融合,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和和电激诱导融合。

1、病毒诱导融和

仙台病毒、牛痘病毒、新城鸡瘟病毒和疱疹病毒等可以介导细胞的融时也可介导细胞与细胞的融合。用紫外线灭活后,这些病毒即可

诱导细胞发生融合。

2、化学诱导融合

很多化学试剂能够诱导细胞融合,如聚乙二醇(PEG)、二甲基亚砜、山梨醇、甘油、溶血性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等。这些物质能够改变细胞膜脂质分子的排列,在去除这些物质之后,细胞膜趋向于恢复原有的有序结构。在恢复过程中想接触的细胞由于接口处脂质双分子层的相互亲和与表面张力,细胞膜融合,胞质流通,发生融合。化学诱导方法,操作方便,诱导融合的概率比较高,效果稳定,适用于动、植物细胞,但对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PEG是广泛使用的化学融合剂。

3、电激诱导融合

包括电诱导、激光诱导等。其中,电诱导是先使细胞在电场中极化成为偶极子,沿电力线排布成串,再利用高强度、短时程的电脉冲击破细胞膜,细胞膜的脂质分子发生重排,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两细胞发生融合。电诱导方法具有融合过程易控制、融合概率高、无毒性、作用机制明确、可重复性高等优点。

PEG,又名聚乙二醇,是目前应用做多的一种化学促溶剂。其优点是使用方便,活动稳定,容易制备和控制。

四、实验步骤

1、鸡血细胞的制备与保存。

2、取鸡血1ml+0.85%的NaCl溶液4ml,在1000r/min的离心机内离心5分钟。

3、将上一步的沉降血球(去上清液后,约0.1-0.2ml),加入GKN液至4ml,制成细胞悬液。

4、取细胞悬液1ml稀释到10倍,共10ml

5、取上步得到的细胞悬液1ml,加0.5ml的PEG液,静置5min后摇匀。

6、吸取细胞悬液,在凹面载玻片上滴一滴,加入Janus green染液,用牙签搅匀,染色3min后用滴管滴到盖有盖玻片的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计数。

五、实验结果

计数结果:

右上角:14个细胞核,6个融合

右下角:20个细胞核,8个融合

左上角:13个细胞核,7个融合

左下角:10个细胞核,6个融合

中间格:17个细胞核,8个融合

融合率=47.3%

六、  结果分析及讨论

1、实验速度较慢,鸡血细胞失去活性。

2、结果中由于PEG的作用,细胞变形情况较为严重。

3、离心速度较小,时间较短使细胞融合不充分。

4、、因为PEG有的凝集作用,红细胞发生多细胞的凝集反应。

5、、因融合时间短的缘故,没有观察到细胞的完全融合。

更多相关推荐: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报告

姓名董朔晖系年级生命科学院20xx级学号20xx00230164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日期20xx223实验一细胞凝集反应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的表面结构2掌握细胞凝集的原理3掌握细胞凝集实验的操...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一二实验名称细胞凝集反应实验原理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蛋白质又能与糖分子结合为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外被目前认为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和肿瘤发生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

细胞的凝集反应 实验报告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细胞的凝集反应1实验目的122实验用品1233实验原理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仪器及器材离心机显微镜镊子注射器离心管滴管双凹载玻片等实验药品PBS缓冲液抗凝剂生理盐水...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20xx年4月16日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实验题目细胞凝集反应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的表面结构2掌握细胞凝集的原理3掌握细胞凝集实验的操作方法实验材料与用品1试剂P...

细胞凝集试验报告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摘要细胞凝集素可以将不同的细胞粘连在一起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最终形成大的细胞团块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凝集现象通过不同的变量控制细胞凝集反应因素观察细胞凝集程度关键字血细胞背景介绍凝集素凝集反应细...

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

免疫学直接凝集反应实验报告实验一玻片凝集实验1实验原理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通常是085NaCl存在的条件下出现凝集现象称为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的方法有两种直接法间接法颗粒性抗原如完整的...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

细胞凝集反应陈素君20xx00140007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生科四班联系方式62510实验目的了解血细胞凝集原理实验原理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细胞膜是双层脂镶嵌蛋白质结构脂和...

细胞凝集胞实验报告

实验1血细胞凝集Lab1Bloodcellagglutination摘要细胞凝集指的是细胞与细胞之间通过某种凝集素的作用而相互粘连在一起的现象最终形成大的细胞团块而凝集素由于可使细胞凝集而成为一种重要实验和临床...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

细胞凝集反应王玉琼20xx05232142齐鲁医学班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2了解血细胞凝集原理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二实验原理细胞凝集是指细胞彼此聚集在一起成为一簇不规则的细胞团细胞膜是双层脂镶...

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

标题作者班级学号日期视觉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09应用心理学20xx174010720xx174010920xx174012620xx年6月24日视觉简单反应时实验报告孙洁20xx1740107肖红艳20xx174...

乙酸乙酯反应动力学研究实验报告

乙酸乙酯皂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朱赟PB1320xx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合肥230026摘要本实验通过测量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对乙酸乙酯皂化反应的动力学的研究求得了其反应速率常数和反应活化能关键词电导...

反应精馏实验报告

反应精馏法制乙酸乙酯实验一反应精馏法制乙酸乙酯一实验目的1了解反应精馏是既服从质量作用定律又服从相平衡规律的复杂过程2掌握反应精馏的操作3能进行全塔物料衡算和塔操作的过程分析4了解反应精馏与常规精馏的区别5学会...

细胞凝集反应实验报告(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