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试验指导

时间:2024.3.31

实验一、活化凝血时间测定

    【实验原理】  同试管法CT测定。试验中加入白陶土-脑磷脂的悬液以充分激活因子Ⅻ和Ⅺ,并为凝血反应提供丰富的催化表面,故称为活化凝血时间(ACT);还可以避免因接触激活阶段的不同结果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了本试验的敏感性和重复性。

试剂

    1.脑磷脂的制备  脑磷脂是将兔脑粉中的组织凝血活酶除去参与外源凝血途径的蛋白部分后所得的磷脂,故又称部分凝血活酶。取干燥兔脑粉1.2g加25ml丙酮,放置2h后过滤,将此兔脑粉加氯仿25ml,连续震荡2h,以滤纸过滤,滤液蒸发后为淡黄色蜡状物,刮入玻璃研钵中,加12ml生理盐水研磨成均匀乳剂,以每安瓶0.25ml分装。

    2.4%白掏土悬液  白陶土2g加入50ml生理盐水中,室温保存,用前摇动。

    3.4%白陶土-脑磷脂悬液  将脑磷脂用巴比妥缓冲液作1:50稀释后,再加等量4%白陶土悬液混合而成。4οC可保存3天,用时充分混合。

    4.巴比妥缓冲液  巴比妥钠11.75g、NaCl14.67g、0.1mol/L的HCl430ml,加蒸馏水至2000ml。此缓冲液pH应为7.3,否则影响试验稳定性。

操作方法

1.在含4%白陶土-脑磷脂悬液0.2ml的试管中注入受检全血0.5,轻轻混匀。

2.其余操作同试管法CT测定。

参考值】  1.70±0.76  (1.14~2.05)min。

临床意义

    1.同试管法CT测定,但较其敏感,重复性也较好,可检出因子Ⅷ:C小于45%的亚临床型血友病。

2.是监测体外循环肝素用量的良好指标之一。

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测定

实验原理】  白陶土可激活凝血因子Ⅺ和Ⅻ。部分凝血活酶即脑磷脂可代替血小板3因子,也可加速因子X的活化。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和钙离子的存在下,测定血浆凝固所需时间,故该试验是白陶土脑磷脂的复钙时间,为内源性凝血系统较敏感和常用的筛选试验。

试剂】 

1.部分凝血活酶的制备   取干燥兔脑粉1.2g,加丙酮25ml,放室温下2h,过滤;取其滤液置烧杯中,室温蒸发成黄色腊状物,刮入玻璃研钵内,加12ml生理盐水,研磨成均匀乳剂,每安瓶0.25ml分装,冰箱保存备用。

2.40g/L白陶土生理盐水悬液  取白陶土2g,加生理盐水50ml,室温保存,用前摇匀。

    3.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悬液  上述部分凝血活酶用巴比妥缓冲液做1∶5稀释,加等量的40g/L白陶土悬液混合而成,冰箱内可保存一周。

4. 0.25mol/L CaCl2溶液 。

    【操作方法】 

    1.取0.1mol/L草酸钠抗凝液0.2ml,加静脉血1.8ml,离心分离血浆。

2.取血浆0.1ml,加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悬液0.1ml,摇匀,置37℃水箱内温育3min(其间轻轻振荡)。

3.加入0.025mol/L CaCl2溶液 0.1ml,立即开动秒表,置水浴箱内不断振荡,且仔细观察,至出现纤维蛋白丝时,记录时间,即为KPTT值。

质量控制

1.标本应及时检查,最迟不能超过2h。分离血浆应以3000r/min以除去血小板。血浆加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后激活时间不得少于3min。

2.白陶土质量可影响测定结果。若正常对照延长,提示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悬液质量不佳。

临床意义】   KPTT较正常(35~45s)对照延长10s以上有意义。本试验较CT敏感,凡参与血浆凝血活酶生成的各种因子缺乏时,均可引起KPTT延长,尤其Ⅷ、Ⅸ、Ⅺ因子含量减少所致的各种血友病时多见延长,能检出因子Ⅷ∶C <25%的轻型血友病。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以及有抗凝物质存在时亦可延长。也可作为血友病治疗和抗凝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观察指标之一。KPTT缩短见于DIC高凝期、血小板增多症等。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实验原理】  在抗凝血中,加入足够量的活化接触因子激活剂(如白陶土)和部分凝血活酶(代替血小板的磷脂),再加入适量的钙离子即可满足内源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钙离子到血浆凝固所需的时间即称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APTT的长短反映了血浆中内源凝血系统凝血因子(Ⅻ、Ⅺ、Ⅸ、Ⅷ)、共同途径中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Ⅴ、Ⅹ的水平。本试验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内源凝血系统敏感的筛选试验。

试剂

1.受检血浆  以0.109mol/L枸橼酸钠溶液1:9抗凝,3000r/min,离心5~10min,获贫血小板血浆。

2.4%白陶土-脑磷脂悬液(同ACT)。

3.0.025mol/L氯化钙溶液。

操作方法

1.受检血浆、白陶土-脑磷脂悬液各0.1ml,混匀,37οC水浴3min,其间轻轻振摇数次。

2.加入0.025mol/L氯化钙溶液0.1ml,立即启动秒表,不停振摇并观察出现纤维蛋白丝的时间。重复2次,取平均值,同时作正常对照。

参考值】 

男性:37±3.3(31.5~43.5)s。

女性:37.5±2.8(32~43)s。

受检者的测定值较正常对照延长超过10s以上才有病理意义。

    【质量控制

    1.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要准确,抗凝剂过多或抽血不足都可使结果假性延长。如红细胞压积大于50%,则血浆中抗凝剂浓度增高,APTT就会假性延长;相反,如红细胞压积小于20%,则APTT就会假性缩短,应适当增加抗凝剂用量。

2.标本放置不宜超过3h,温育时间不宜少于3min。

3.分离血浆时,离心速度和时间要够,务必除去血小板,特别是用于肝素治疗监测时,因为残留血小板中PF4可影响肝素的效应。并且此时最好用塑料管收集血液,以免玻璃管引起血小板释放PF4

4.若正常对照延长,应重新配制试剂。

5.APTT测定因所用的激活剂不同,以及部分凝血活酶来源及制备的不同,均可影响测定结果。部分凝血活酶(磷脂)主要来源于兔脑组织(脑磷脂)。不同制剂质量不同,一般选用对因子Ⅷ:C、Ⅸ和Ⅺ在血浆浓度为200~250U/L时敏感的试剂。

6.APTT是一个较为敏感且简便的试验,可替代普通试管法凝血时间测定或血浆复钙时间测定。用自动血液凝固仪测定APTT,可提高检测速度和结果精确性,但仪器本身也会产生一定误差, 1995年国际血栓与止血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CTH)和ICSH已开始合作研究应用APTT监测肝素治疗时的标准化问题。

临床意义】  基本与凝血时间意义相同,但敏感性高。目前所用的大多数APTT测定方法,凡当血浆凝血因子低于正常水平的15%~30%即可异常。

1.APTT延长  (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主要用于发现轻型的血友病。虽可检出因子Ⅷ:C水平低于25%甲型血友病,但对亚临床血友病(因子Ⅷ大于25%)和血友病携带者敏感性欠佳。结果延长也见于因子Ⅸ(血友病乙)、Ⅺ和Ⅻ缺乏症;血中抗凝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或肝素水平增高时;当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及因子Ⅴ、Ⅹ缺乏时也可延长,但敏感性略差;其他尚有肝病、DIC、大量输入库存血等。

2. APTT缩短  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3.肝素治疗的监护  APTT对血浆肝素的浓度很为敏感,故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实验室监护指标。此时,要注意APTT测定结果必须与肝素治疗范围的血浆浓度呈线性关系,否则不宜使用。一般在肝素治疗期间,APTT维持在正常对照的1.5~3.0倍为宜。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实验原理】  在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和适量的钙离子后,测其凝固时间为PT。是反映血浆中凝血酶原、因子V、Ⅶ、X及纤维蛋白原的试验,也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常用的筛选试验之一。

试剂

1.兔脑粉浸出液  取150mg干燥兔脑粉,置于试管中,加生理盐水2.5ml,放入37℃水浴,充分搅拌10min,并置其水浴中备用。

2.0.025mol/L CaCl2溶液。

操作方法】 

1.在试管中加入109mmol/L枸橼酸钠或0.1mol/L草酸钠溶液0.2ml,然后加受检血1.8ml混匀,低速离心,分离血浆。

2.取小试管1支,加入血浆和兔脑粉浸出液各0.1ml,37℃预温,再加入0.1mlCaCl2溶液37℃预温,立即开动秒表,不断倾斜试管,至液体流动停止所需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重复操作2~3次,取平均值,并作正常对照。

【参考区间】  12~14s(一期法)

【质量控制】

    1.抽血要顺利,抗凝要充分,否则PT延长。

    2.采血后宜在1小时内完成,置冰箱保存不能超过4h。

    3.试验温度要恒定于37℃±1℃,否则影响结果。

【临床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见于:

1.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Ⅰ、Ⅱ、Ⅴ、Ⅶ、Ⅹ因子之一或两种以上异常时。但单一凝血因子异常时,其活性要减少到一定水平,PT才延长。如因子I要<1000mg/L,Ⅶ<5%,Ⅱ、Ⅶ、Ⅹ要<10%。

2.后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严重肝病、维生素K缺乏(慢性胃肠疾患、阻塞性黄疸)、纤溶亢进、DIC后期、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及使用抗凝药物,如双香豆素类等。

凝血酶原时间缩短  见于DIC早期及血栓性疾病,如心肌梗塞、脑血栓形成、急性血栓性静脉炎等。

PT测定通常用于以下三种情况:(1)出血性疾病的病情观察和出血及手术时应补何种凝血因子的检查;(2)用于检查肝合成维生素K依赖因子(因子Ⅱ、Ⅶ、Ⅹ)是否减少,是维生素K缺乏、肝脏病的一项检查指标;(3)用于缺血性心脏病(如心肌梗塞)和人工瓣膜使用者,在应用双香豆素等口服抗凝剂进行抗凝治疗时的监控项目。

实验三十五、凝血酶时间测定(TT)

    【实验原理】  凝血酶可使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后,血浆凝固所需时间称为凝血酶时间。

    【试剂】

    1.0.1 mol/L草酸钠溶液。

    2.凝血酶溶液  用生理盐水调至使正常血浆在16-18s凝固为标准。

    【操作方法】  取抗凝血浆0.1ml于小试管内,置37℃水浴中,加凝血酶溶液0.1ml,同时开动秒表,记录凝固时间。重复2-3次,求平均值。

    【质量控制】  血浆在室温下放置不能超过3h,EDTA盐和肝素抗凝血不宜做本试验。TT终点以出现混浊的初期凝固为准。

【临床意义】  正常为16-18s,超过正常对照3s为异常。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FDP增多、DIC等。


第二篇:诊断学实验指导


班级                         座号         姓名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学教研室编

            

体 格 检 查

实验一 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的顺序、内容和方法,认识其正常状态和特征。

       (二)了解常见的异常状态和头颈部体征的临床意义。

       (三)叩诊法练习。

    二、实验方法

       (—)头颈部检查方法及叩诊法示教。

       (二)学生分组互相练习,并写出检查记录。

       (三)讨论及小结。

           1、叩诊手法及头颈部检查方法操作评议。

           2、常见异常状态和头颈部体征临床意义讨论。

       (四)观看体检录像头颈部检查部分。

    三、实验用具

        电筒、压舌板、血压计、棉签、体温计、软尺、叩诊槌。

    四、实验内容

        1、一般情况: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2、一般状态

          (1)发育和营养状态:发育状态通常以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要具体描述)。判断结果以“正常”、“不正常”(包括超前或迟缓)记录之。营养状态分为:良好、中等、不良。良好者面色红润光泽,皮下脂肪丰满有弹性,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平坦,肌肉结实丰满。不良者皮肤干燥无华,弹性减退,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松驰无力,双手向前平举时全部肋骨附着部均明显突出。(极度消瘦、营养不良、舟状腹等营养状态称“恶病质”)。中等介于两者之间。

(2)体位:如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强迫侧卧位、强迫坐位、辗转体位、角弓反张等)等。

          (3)面容:健康面容、急性病容、重危病容、慢性病容、贫血面容、甲亢面容、二尖瓣面容、伤寒面容、满月面容等。

    (4)表情:如安静、烦躁、愉快、痛苦、淡漠、激动、惊愕等。

          (5)意识状态:如清晰、嗜睡、模糊、谵妄、昏睡、昏迷等。

          (6)步态:如步态自然、蹒跚步态、慌张步态、醉酒步态等。

    (二)皮肤和粘膜:弹性、湿度、出汗、颜色(发红、苍白、发绀、黄染、色素沉着或脱失)、皮疹、皮下出血(出血点、紫癜、瘀班、血肿)、蜘蛛痣、肝掌、脱屑、瘢痕、溃疡、毛发(乌黑、斑白、毛发脱落、毛发增多、毛发分布状态)、指甲变形、皮下脂肪(菲薄、丰满、中等)、浮肿等。

(三)淋巴结:依序检查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 窝等部位之淋巴结。肿大时应记录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瘘管、疤痕、红肿、波动等。

    (四)头部及其器官

        1、头颅:形状(正常或畸形)、大小、凹陷、肿块、不自主运动。

        2、头皮:清洁、疤痕、压痛、头发的颜色、光泽、量及其分布。

        3、眼:眉毛(有无脱落)、眼睑(有无浮肿、下垂、闭合障碍、眼睑内翻或外翻)、眼球(有无突出、凹陷、运动障碍、斜视、震颤)、结合膜(颜色、颗粒、滤泡、出血点)、巩膜(有无黄疸)、角膜(透明度、有无云翳、白斑、溃疡、新生血管翳、老人环及角膜反射等)、虹膜、瞳孔(形状、大小、两侧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反射、调节反射、辐辏反射)、晶体有无混浊。

4、鼻:外形、鼻翼扇动、分泌物、中隔偏曲或穿孔、鼻旁窦压痛。

        5、耳:耳廓外形、外耳道外泌或出血、溢液、乳突有无压痛、听力。

        6、口腔:口唇(颜色、干裂、疱疹、唇裂、口角糜烂)、口腔粘膜(溃疡、出血点、出疹)、牙齿 (形状异常、龋齿、义齿、齿龈红肿、溢浓、出血、沿线)、舌(颜色、舌苔厚薄及颜色、舌面乳头增生或萎缩、舌面干燥、伸舌时舌尖偏斜或震颤)、扁桃体 (大小、颜色、渗出物、假膜)、咽(充血、分泌物滤泡)、口腔有无特殊之气味。

    (五)颈部

        软硬度 (有无强直及转动障碍)、颈动静脉异常搏动、颈静脉怒张、气管位置 (正中或向左、向右偏移)、甲状腺 (若肿大,应记录大小、对称性、表面情况、压痛、硬度、有无硬结、有无震颤及血管杂音)。

  

实验二  胸廓及肺脏检查

    一、目的要求

    (一)认识胸部的体表标志,划线及分区,正常胸廓外形和呼吸运动。

    (二)掌握语颤检查方法及认识正常语颤的特征。

(三)掌握肺部的叩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辨认清音、浊音、实音、鼓音,掌握正常 

    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测定。

(四)初步掌握肺部听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辨认肺泡性呼吸音、支气管性呼吸音、

    混合性呼吸音及听觉语音的特征及正常分布。

    二、实验方法

    (一)选出学生一人,由教师作检查法示教。

    (二)学生分成两人小组互相练习检查方法,并作检查记录。

   (三)操作评议及小结。利用“模拟心肺听诊仪”检查学生听诊能力。

    (四)观看体检录像胸廓及肺脏部分。

    三、实验用具

    听诊器、笔记本、小尺子一把。

    四、实验内容

(一)胸部体表解剖

1、骨骼标志,锁骨、胸骨和肋弓,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肩甲冈、肩胛下角、脊椎和棘突。

2、人工划定的垂直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后正中线,肩胛线。

3、胸部分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肩胛上区、肩胛区、肩胛下区、肩胛间区、腋窝。

(二)胸部及肺部评估内容及步骤

1、视诊

(1)认识正常的胸廓外形特征,观察脊柱、肋骨、肋间隙的情况,观察腹上角。

(2)观察正常的呼吸运动:被检查者平卧或端坐,检查者面对被检查者之前胸,观察呼吸类型(胸式或腹式呼吸),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正常成人每分钟16~20次,如超过24次为呼吸加快,10次以下者为呼吸减慢。

2、触诊

语音震颤检查:将两手掌面平放在被检者两侧胸部的对称部位,并嘱其叫“1、2、3”等低音调,以感觉胸廓上的语颤,检查时自上而下,互相比较。

3、叩诊

(1)叩诊法练习;指指叩诊法。

(2)叩诊法注意事项:

1)环境要安静,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身体两侧保持平衡,胸部肌肉松驰,呼吸平静而均匀。

2)前胸叩诊可取仰卧位或坐位,背部叩诊时可取端坐位,头稍前倾,两手下垂或置于膝上,但不宜交叉以避免肌肉的紧张影响叩诊。

3)左右对称地按以下顺序进行:肺尖、前胸、侧胸、背部,由上方逐渐移到下方。

(3)辨别叩诊音的变化。

1)清音(正常肺野)。

2)浊音(肝或心脏的相对浊音界)。

3)实音(肝或心脏的绝对浊音界)。

4)鼓音(肺底鼓音区)。

(4)肺下界测定:沿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自上而下地在肋间作中度叩诊(作叩诊板的手指应与肋间隙平行),由肺清音转变为浊音的部位即为肺下界。

(5)肺下界移动范围的测定。

(6)肺上界测定。

4、听诊

(1)听诊练习
1)认识正常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特点分布部位。

2)按下列顺序:肺尖、肺前面、肺侧面、肺后面、由上而下系统地检查两侧肺野,比较两侧肺野对称部位呼吸音之变异,比较同侧各部位呼吸是否有不同。

3)语音传导检查:嘱被检者说简单低音调,如:“1、2、3”,同时在胸部听诊,正常只听见“呼呼”柔和而不清楚的弱音声,检查者要在两侧对称的部位比较其强弱及性质。

(2)听诊注意事项:

1)被检查应有舒适的体位,取坐位成卧位,室温宜暖和。

2)尽量脱去上衣,以免发生摩擦音。

3)被检者闭口,行稍深而均匀的呼吸。

4)听诊前应检查听诊器有无堵塞、橡皮管破裂。胸件松开或者膜破裂等。

5)听诊时胸件须与胸壁贴合,不得有空隙,亦不宜过于用力压,听诊器的橡皮管切勿与身体或任何物品接触。


实验三  循环系统检查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强弱、性质和范围。

(二)能比较准确地叩诊出心脏相对浊音界。

(三)初步掌握心脏听诊方法,正常各瓣膜听诊区位置及心音的性质、强度、节律、  频率。掌握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要点。

(四)正确测量动脉血压。

二、实验方法

(一)选出学生一人由教师作检查示教。

(二)学生分成两人小组互相练习检查方法并写出检查记录。

(三)操作评议及小结,利用“多道电子听诊器”检查学生听诊能力。

(四)观看体检录像心脏检查部分。

三、实验用具

    听诊器、10-15厘米直尺一把、血压计。

四、实验内容

(一)望诊

被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暴露胸前区,面对光亮处。

1、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

2、观察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和范围(以第几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或外侧若干厘米处,范围若干厘米×若干厘米表示)。

3、观察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

(二)触诊

用全掌心、手掌尺侧或指尖触诊,触诊时压力要适当,以免影响检查效果。

1、心尖搏动:互相验证望诊所见的位置,搏动的强度。

2、触诊各瓣膜区有无震颤及心前区有无心包摩擦感。

(三)叩诊

1、体位:取坐位或仰卧位。

2、叩诊法:用指指叩诊法,板指应与心脏边缘平行,采取轻叩诊。

3、次序:心左界叩诊,先触诊确定心尖搏动位置,在心尖搏动外1~2厘米开始叩诊,叩出清音转变为浊音的分界点,以笔标记之。自下而上叩至第二肋间止。应沿肋间隙由外向内进行叩诊。心右界叩诊,先叩出肝浊音界,在肝浊音界上一肋间进行叩诊,依次自下而上叩至第二肋间止,如叩诊是清音,叩至胸骨右缘止。

4、测量:测量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距离。

        测量前正中线距左(右)心界各点距离以厘米表示。

正常心脏相对浊音界

正常成人锁骨中线至前中线的距离为8~10厘米

(五)血管检查

      脉搏触诊  一般选用桡动脉,注意其频率(以每分钟计算)、节律、强弱、紧张度,动脉管壁之弹性,有无变硬及弯曲,有无脉搏短拙、水冲脉、交替脉、奇脉。

(六)动脉血压的测量

1.被检查者安静休息5~10min。坐位或仰卧位。伸出右臂,外展45度,衣袖紧束上臂时要脱衣,肘部稳放在桌上或床上,肱动脉的位置应与右心房同高,即坐位时与第四肋软骨同高,卧位时与腋中线平。

2.医生将血压计袖带有像皮袋的一端放在上臂高于肘关节约2厘米处,然后松紧适

     宜地缚好。再用手指扪出肱动脉搏动最强的位置。

3.将血压计气球上的活门关闭,向袖内打气,此时可一面按摸肱动脉,当发觉已摸不到肱动脉搏动时,再打人少量空气,使压力计内之水银柱面升高压20~30mmHg。

4.随后将活门开放,缓慢而均匀地放出空气,同时在袖带压近下方,即刚才用手扪出肱动脉搏动处,用听诊器静听,并观看缓慢下降之水银柱,当听到第一个血管音时,水银柱所示的压力值为收缩压。继续降低袖带内压力,当听到的声音突然减弱继之消失时水银柱所示之压力值为舒张压。(记录法:血压[左或右]:收缩压/舒张压毫米汞柱)。

5.检测血压时,一般应连测2~3次,至少应重复—次,将2次测得的读数的均数作为血压值。重复测量时,应先使血压计的水银柱平面降回0点并间隔片刻后再进行测量。

6.正常血压  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85mmHg。脉压差30~40nmHg。

实验四  腹部及泌尿系统检查

    一、目的要求

(一)初步掌握腹部泌尿系统望诊、触诊、叩诊及听诊的基本内容和检查方法,熟悉检查时的注意事项。

    (二)了解腹部分区与腹腔内脏器的解剖相应关系。

    二、实验方法

    (一)教师讲解及重点示范。

    (二)学生分组互相进行操作练习并作检查记录。利用电动模具进行腹部触诊练习。

    (三)操作评议及小结。

    (四)观察体检录像腹部及泌尿系统检查部分。

    三、实验用具

        听诊器、小尺,笔记本、软厘米尺。

    四、实验内容

    (一)腹部分区

1、四区法  用经过脐的两条交叉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

   左下腹四区。

2、九区法  采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上水平线为肋弓

   线,即横贯第十肋骨下缘的连线,下水平线为髂棘线,即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

   左、右两条垂直线是在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上所作的垂直线。

   九个区即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左、右上腹部,左、右侧腹部及左、右下

   腹部。

(一)视诊 

1、腹部视诊前,嘱评估对象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光线宜充足而柔和,以利于腹部表面的脏器轮廓、包块及蠕动波进行观察。评估者立于评估对象的右侧,自上而下视诊,有时为观察腹部细小隆起或蠕动波,评估者需将视线降低至腹平面,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

2、腹部视诊内容:腹部外形,注意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隆起或凹陷;注意呼吸运动是胸式还是腹式,有无腹式运动呼吸减弱或消失;注意有无腹壁静脉曲张,如有应检查血流方向;注意有无胃肠型及蠕动波。

(二) 触诊 

触诊时,要求评估对象排尿后低枕仰卧位,两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两腿屈曲稍分开,使腹部放松,作张口缓慢腹式呼吸。评估者立于评估对象右侧,手要温暖,动作要轻柔,一般自左下腹开始以逆时针方向评估。原则是先触健侧再触患侧。边触诊边观察评估对象的反应与表情,并与之交谈,可转移其注意力而减少腹肌紧张。

腹部触诊的主要内容如下:

1、 腹壁紧张度:采用浅部触诊法,使腹壁压陷约1cm进行检查。注意腹壁是否柔软,有无腹肌紧张度增加或减弱。

2、 压痛和反跳痛

(1)压痛: 采用深部触诊法,使腹壁压陷至少2cm进行检查。如有压痛,注意其部位,并注意鉴别是腹壁还是腹腔病变引起;注意腹腔内脏器常见病变的压痛点,如McBurney点、胆囊压痛点等。

(2)反跳痛:评估者的手指在触诊压痛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将手指迅速抬起,若评估对象感觉疼痛骤然加剧,并伴有痛苦表情或呻吟,称为反跳痛。反跳痛为腹内脏器病变累及邻近壁层腹膜的标志,出现反跳痛时要注意其部位、范围,并注意有无其他腹膜刺激征。

3、  肝脏触诊:嘱评估对象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腹壁放松,并做深而均匀的腹式呼吸以使肝脏随膈肌上下移动。

(1)触诊方法:①单手触诊法:较为常用,评估者将右手平放于右锁骨中线估计肝下缘的下方(根据估计肝下缘的位置,可选择从右上腹、脐右侧、右下腹开始),四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用指前外侧指腹触诊肝脏。深吸气时,手指向上迎触下移的肝脏;深呼气时,指端随之压向腹深部。如此反复,自下而上逐渐触向肋缘,直到触及肝缘或肋缘为止。同法在前正中线上,触诊肝左叶。触及肝者,需分别测量和记录在右锁骨中线及前正中线上,肝缘至肋缘或剑突根部的距离(厘米)。②双手触诊法:评估者右手位置同单手法,同时左手置于评估对象右腰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起,使肝下缘紧贴前腹壁,并限制右下胸扩张,以增加膈肌下移的幅度,使吸气时下移的肝更易于被触及。

(2)肝触诊评估内容:

①大小:正常成人肝脏,一般在肋缘下触不到,少数可触及,但应在lcm以内。剑突下可触及者,多在3cm以内。肝下缘超过上述标准,如肝上界正常或升高,提示肝大。②质地:肝质地分为质软、质韧和质硬三级。I度,质软如触口唇; II度,质韧如触鼻尖;III度,质硬触如前额。③表面及边缘:正常肝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厚薄一致。④压痛:正常肝无压痛。

 4、脾脏触诊:

 (1)触诊方法:根据脾大的情况不同,可采用单手或双手触诊。明显脾大且位置较表浅时,单手触诊轻用力即可触及。轻度脾大,位置较深时,则需采用双手触诊法。评估对象仰卧,双腿稍屈曲,评估者位于评估对象右侧,左手掌置于左胸下部第9~11肋处,将脾脏由后向前托起。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肋弓大致呈垂直方向,同触诊肝脏一样,配合呼吸,直至触到脾缘或左肋缘为止。轻度脾大而仰卧位不易触及时,可嘱评估对象取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屈膝,此时采用双手触诊法较易触及。

(2)脾大的测量方法:

第1线测量(甲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下缘的距离,以厘米表示。脾脏轻度肿大时,只作第1线测量。

第2线测量(甲丙线):指左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至脾脏最远点的距离(应大于第1线测量)。

第3线测量(丁戊线):指脾脏右缘至前正中线的最大距离。若脾脏高度肿大向右超过前正中线,以“+”表示;若未超过前正中线,则以“-”表示。    

触到脾脏后,应注意大小、质地、表面情况、有无压痛及摩擦感等

5、胆囊触诊:正常情况下,胆囊隐藏于肝下面的胆囊窝内,不能被触及。胆囊肿大时,可超出肝缘及肋缘而在右肋下腹直肌外缘处触及。胆囊触诊可采用单手滑行触诊法或钩指触诊法。肿大的胆囊一般呈梨形或卵圆形,张力较高,随呼吸而上下移动。急性胆囊炎早期,胆囊肿大不明显而未达肋缘以下者,则不能触及胆囊,但此时可探及胆囊触痛。方法为评估者将左手掌平放于评估对象的右胸下部,拇指指腹勾压于胆囊点处,嘱其缓慢深吸气。在吸气过程中,有炎症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即可引起疼痛或因剧烈疼痛而突然屏气,称为Murphy征阳性(胆囊触痛征)。

6、膀胱触诊:正常膀胱空虚时隐于盆腔内,不易触及。只有在膀胱积尿充盈增大时,方可越过耻骨联合上缘在下腹部触及。膀胱触诊多采用单手滑动触诊法,评估对象仰卧,双下肢屈曲,评估者以右手自脐开始向耻骨联合方向触摸。膀胱增大多由尿液潴留所致,触之呈扁圆形或圆形,有囊性感,不能用手推移,按压时有憋胀感及尿意,排尿或导尿后缩小或消失,借此可与妊娠子宫、卵巢囊肿等其他肿物鉴别。

7、肾触诊:检查时宜采用双手触诊法。受检查者可采用仰卧位或立位。正常人的肾一般不易触及,如触及肾应注意其大小、形状、质地、表面状况。当肾或尿路有炎症时,要检查相应部位的压痛点:季肋点、上输尿管点、中输尿管点、肋脊点和肋腰点。

8、腹部肿块触诊:检查时宜采用深部滑行触诊法。如腹部触及肿块,应注意其部、大小、形状、质地、压痛、活动度、搏动、与邻近器官的关系。

 (四)叩诊

1.肝浊音界  沿右锁骨中线自第3肋间向下逐一肋间叩诊,至叩诊音由清音变为

   相对浊音的肋间为肝上界。正常肝上界在第五肋间,肝下界叩诊不如触诊准确, 

   常以触诊为主,也可两者互相配合引证。如触及肝下缘时,记录肝上缘至下缘

   之距离(厘米)。并检查有无肝区叩击痛。

2.胃泡鼓音区(Traube氏区)  于前胸左下,左肋缘以上,呈半月形鼓音区,其大

   小与胃内气体多少有关。当肝大、脾大、左胸腔积液时,此区缩小甚至消失。

3.移动性浊音  如腹内有中等量腹水时,被检者取侧卧位,则下侧腹部呈浊音,

   上侧腹部呈鼓音,转向另一侧卧位时,原浊音与鼓音区随体位转变而发生移动。

4.肾脏叩诊  被检者侧卧或坐位,医生用左手掌平放在被检者的肾区(即肋脊角),

   右手握拳,用轻到中等度的力量向左手背进行叩击,了解有无叩击痛。

     5.脾脏叩诊  宜用轻叩诊,在左腋中线上进行叩诊,了解脾浊音区有无增大。

    (五)听诊

1.肠鸣音  用听诊器置于脐周,听诊一分钟,以次/分记录,并判断肠鸣有无增

   强,减弱或消失。

2.振水音  被检者仰卧位,将听诊器放在上腹部,医生用稍弯曲之手指在被检查者上   腹部作连续迅速的冲击动作,如胃内有液体存在,可听到振水音。

3.腹部血管音  正常人于上腹部可听到腹主动脉搏动音,如患有腹主动脉狭窄或

   缩窄、腹主动脉膨胀瘤、肾动脉狭窄等,可在腹部相应区域听到收缩期血管杂

   音。

    (六)腹围测量  以软厘米尺,通过脐围绕腹部一周测量,以厘米表示之。

实验五  脊柱、四肢及神经反射检查

    一、目的要求

    (一)了解脊柱、四肢检查的内容。

(二)掌握常用神经反射的检查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方法

(一)老师操作示范。

(二)学生分组互相进行操作练习并作检查记录。利用电动模具进行腹部触诊练习。

    (三)操作评议及小结。

(四)观察体检录像脊柱、四肢及神经反射检查部分。

三、实验用具

叩诊锤、棉签。

四、实验内容

一、脊柱检查

(一)脊柱弯曲度

1、检查方法  评估对象坐位或直立位,双臂自然下垂,以手指沿脊柱以适当的压力自上而下划,至皮肤呈一道红色充血线,以此观察脊柱有无侧弯凸。

2、脊柱有生理弯曲及病理弯曲,病理弯曲包括脊柱后凸、脊柱前凸、脊柱侧凸。

(二)脊柱活动度  检查时嘱评估对象做前屈、后伸、侧弯及旋转动作,即可观察到脊柱活动度有无异常。

(三)脊柱压痛及叩击痛

1、压痛检查对象取端坐位,身体稍前倾。检查者以右手拇指自上而下逐个按压棘突及椎旁肌肉。

2、叩击痛  有直接叩击法及间接叩击法。

二、四肢检查

(一)形态异常:匙状指、杵状指、指关节变形、腕关节变形、膝关节变形、膝内、外翻畸形、足内、外翻畸形、肌肉萎缩、下肢静脉曲张。

(二)运动功能障碍:嘱检查对象做主动或被动运动,观察各关节的活动幅度。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有神经肌肉的损害及关节损害。

三、神经反射检查:神经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一个基本形式。检查各种反射,有助于发现神经系统的病变和判断其损害的部位和障碍程度。有些反射的正常人身上可以引出来,叫做生理反射,如出现异常反射叫做病理反射。

(一)、浅反射:

1、角膜反射:被检查者眼睛,被检查的一侧眼球向上方注视,医生用棉签捻成毛笔状,用其末端轻触角膜,看其反应。
    2、腹壁反射:被检查者仰卧位,用竹签在腹部从外侧向内侧迅速划动,常分上、中、下,看其腹肌收缩情况。
    3、提睾反射:用竹签自下而上轻划大腿上部内侧皮肤(左、右),看睾丸上提情况。

(二)、深反射:

1、  肱二头肌反射:被检查者肘部稍屈曲,叩击压紧于肱二头肌腱上的检查者的拇指,看肱二头肌收缩、前臂屈曲

2、肱三头肌反射:肘部屈曲,叩击尺骨鹰嘴上方1.5—2厘米处,看肱三头肌收缩、前臂伸直情况。

3、膝反射:叩击髌骨下端的股四头肌肌健,看股四头肌收缩,小腿前伸情况。

4、跟腱反射:用手指扶持被检查者脚趾,使之稍向背曲,叩击跟腱处,看腓肠肌收缩、足向足底面屈曲情况。

(三)、病理神经反射:

l、巴宾斯基(Babinski)征:用竹签由足跟开始沿足底外侧向前轻划,至小趾跟部再转向拇趾侧,阳性反应时为拇趾向足背屈曲,其余四趾同进呈扇状散开。

2、奥本海姆(oppenheim)征:医生用用拇指及食指沿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推压,阳性反应同上。

3、戈登(gordon)征:医生用拇指和其他四指分置于腓肠肌两侧,以适当的力量捏压,阳性反应同上。

4、霍尔曼(Hoffmnn)征:医生用左手持被检查者腕关节上方,使其腕关节稍背伸,右手以食指和中指夹住被检查者中指第二节,稍向上提,并用拇指的指甲急速稍用力地向下弹刮被检查者中指的指甲,阳生反应为:拇指屈曲内收,其余手指末节向掌面屈曲。

(四)、脑膜刺激证

1、  颈强直,有抵抗。

2、克尼格征(Kernig 氏征):被检查者仰卧,先将一侧髋关节和膝关节各屈成直角,然后用力抬高小腿,将膝关节伸直,看其反应情况。

3、布鲁津斯基(Brudzinski)征:被检查者仰卧,两下肢自然伸直,医生用右手置被检查者前胸上部,左手托住被检查者的枕部,然后使头部被动前屈,如双侧膝关节与髋关节反射性屈曲(回缩)动作时为阳性反应。

体  格  检  查

    体温    ℃,脉搏     次/分,呼吸       次/分,血压               Kpa。

一般状况:

皮肤粘膜:

淋巴结:

    头  部:

头颅:

眼:

耳:

鼻:

口:

颈  部:

胸   部:

肺: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心:

视诊:

触诊:

    叩诊:心浊音界如下所示

   

    左锁骨中线距前正中线       cm。

听诊:

周围血管:

腹  部:

视诊:

触诊:

 叩诊:

听诊:

生殖器:

肛门直肠:

 脊柱四肢:

神经系统:

实验六  心电图测量法及正常心电图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各导联心电图的波形、间段、间期的测量,及测量电轴的方法。

    (二)认识正常心电图各波、间期的正常值。

    (三)初步掌握心电图的分析方法、步骤。

    二、实验方法:

    (一)由教师指导心电图的测量法并介绍其正常值。

    (二)学生测量一份完整心电图。

    (三)由学生填写其测量结果,并分析作出结论。

    三、实验用具:

    小分规、小透明尺、三角板、心电图报告单。

    四、实验内容:

(一)、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1、受检者准备  受检者取平卧位,暴露电极安放部位,取下金属饰品及手表,呼吸平稳、肌肉放松,避免躯体与四肢移动或接触铁床。

2、安置导联  在受检者两上肢腕关节上方屈侧和两下肢内踝上布擦净皮肤后涂导电糊,也可涂乙醇盐水,电极板紧贴皮肤并固定,保持松紧适度。分别将红、黄、绿、黑颜色标记的导线与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右下肢各部位的电极板连接。胸部按C1~C6标记或红黄绿褐黑紫颜色标记的导线分别安置在V1~V6相应部位。

3、描记前准备  接通心电图机电源和地线(使用蓄电池或充电源时可不用地线),开启心电图机电源开关,将描记笔调至记录纸中间,调节灵敏度控制器及抗干扰开关,设定常规走纸速度25mm/s,标准电压为1mV=10mm。

4、  录心电图  按导联选择键,依次记录Ⅰ、Ⅱ、Ⅲ、aVR、aVL、aVF、V1~V6导联或同步记录12个导联中某几个导联的心电图。一般各导联记录3~5个心动周期即可。

5、  描记完毕  将导联选择开关回至“0”点,关闭电源开关,并将病人局部皮肤擦拭干净,帮助病人整衣下床。取下描记好的心电图纸,在心电图纸上标明被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科别、床号、描记日期、时间及各导联名称。

(二)、心电图的分析程序:

   分析心电图前应详细检查所录图形有无技术性错误,电压高度是否合适,然后仔细观察每一导联随意的图形并作下列的分析:

1、心律:先看有无P波,有无R波,再检查P一R间期,P—P或R—R间期是否规则,P波与QRS波的方向及其关系是否正常,以决定为何种心律。

2、心率:

3、P—R间期的时限。

4、QRS综合波的时限。

5、Q一T间期的时限。

6、检查心电图中各部的变化。①P、QRS及T波振幅方向是否正常,形状有否特殊,时限是否延长;②S—T段是否偏移(向上、向下);③检查各导联中有无其他的特殊改变。

7、综合以上所得结论(应结合临床情况)作出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纸

1、上下距离代表电压,当输入定准电压为1毫伏使曲线移位10毫米时,每小格

    (1mm)为0.1毫伏(mv)。

2、横距代表时间,当心电图纸移动的速度为每秒25毫米时,每一小格(1mm)为  0.04秒。

(以上标准电压及走纸速度可按实际需要作适当高速故每次检查应先行定标)。

心电图实验报告

姓名                  性别       年龄       检查日期         心电图检查结果:

心律:                     电轴:

心率:心房率        次/分,心室率           次/分

P波:

QRS波群:                                       

Ⅰ                       Ⅱ                        Ⅲ             

 aVR                     aVL                       aVF               

 V1                       V2                         V3                           

V4                       V5                        V6  

P-R期间               

QRS时间               

Q-T时间               

 QRS电压

ST间段:

T波:                       

 心电图特征:

心电图结论:

                                      

                                                  

                报告者          

实   验   诊  断

实验室注意事项

 一、见习前准备:

       (一)必须预读了解每次实习的目的要求、实习内容及有关的操作方法。

       (二)按规定手续领取检查仪器,并了解其使用方法。

       (三)操作开始前细心听取教师关于该次实习的一切讲解。

    二、见习过程:

       (—)实验时要穿白工作衣。

     (二)要保持室内安静,不得高声谈笑或随便走动。

       (三)一切操作均应严肃认真,按规定进行,实验结果的判断及记录,必须实事求是。

       (四)爱护仪器及节省试药。

    三、见习后:

    (—)讨论与填写实习报告。

    (二)认真做好整洁——仪器清洁,整理及抹净桌面,污物集中入污物容器中,洗手。

        使用显微镜注意事项

    1、使用显微镜应特别注意小心操作保持清洁。

    2、搬移显微镜时,要用右手握住镜座,左手托住镜座,一定要用两手操作。

1、清洁目镜、物镜、反光镜、聚光镜等,只能用拭镜纸小心轻拭,或蘸上二甲苯

   拭去油质,禁止用纱布、棉花等用力拭擦,以免擦花镜片。

2、集光镜系从反射镜通过虹采遮光器的光线集合,使光线照射到标本上,如看尿

   沉渣时,可将集光器降低,缩小光圈,使光线暗些。如看血涂片,则宜抬高集 

   光器,放大光圈,使光线强些。

3、反光镜有平凹两面,一般在白天(自然光线下)检验时用平面镜,晚上(灯光下)

   用凹面镜,用平面镜见镜上出现附近的树枝与窗门影像,可以用凹面镜。

4、转动螺旋前,首先要看清上下转动方向装置。先用粗螺旋,上提物镜或下降载

   物台,调节至大概焦点,再用微动螺旋调节对准焦点。

5、放下镜筒点时,目光须与载物台的高度相同水平,一面将镜筒转下至认为接物

   镜与标本达到接近接触的程度为止。决不可一边在接目镜上观察,一边放下镜

   筒,这样会将杯本压坏,甚至损坏接物镜,用油镜时特别要注意。

6、将镜清洁后,检查有无缺损,请辅导教师检查后,将镜头旋转成“八字”,然后

   旋下镜筒,把镜放回镜柜。

实验七  血红蛋白测定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血红蛋白测定的方法。

       (二)熟记其正常值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方法

       (—)辅导教师讲解操作方法及示范。

       (二)学生分组练习。

    三、实验用具:

        白工作衣自备。

血红蛋白吸管、光度计、红细胞计算盘、盖玻片、稀释液、试管等由实验室准备。

    四、实验内容

    (一)吸血练习:

    1、取抗凝血一大滴,置于玻片上。

    2、用右手拇指及中指握持血红蛋白吸管带气囊端,练习以食指头灵活控制气囊。

    3、吸血恰到所需之刻度处。如稍多少许,可用干棉球回吸调准,再将血液吹出。注意避免混入气泡。如用力过大,血液吸至气囊内,要重新洗涤吸管再行吸血。

    4、吸管洗涤:以生理盐水洗涤吸洗数次,用后棉花球堵住吸管嘴反复按气囊吹干数次,即可继续使用。

    5、以上步骤反练习至熟练掌握。

    (二)血红蛋白测定

    红蛋白  (Hemoglobin,简称Hb)测定

    一、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法)

    原理

    全血加HicN试剂,除Hbs外其它血红蛋白衍生物均能转化成稳定的棕红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分光光度计540nm处比色测定,根据标准读数和标本读数计算其浓度。

    试剂

    HicN标准液:(齐文氏)      商品试剂

    操作

    1、取血20μl加到5ml HicN试剂中,充分混和,静置5分钟。

    2、分光光度计(带宽应小于8nm),波长540nm处,光戏(比色杯内径1.000cm,以HicN试剂或蒸馏水液为空白,测定吸光度(A)。

计算

血红蛋白(g/L)=测定管吸光度××251

=测定管吸光度×367.7

    式中:

    ①64458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血红蛋白平均分子量。

    ②44000是1965年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公布的血红蛋白摩尔吸光度。

    ③251是稀释倍数。

    由于仪器的差异,性能不一,仍以采用HicN参考标准液绘制标准曲线的方法为妥,以血红蛋白参考值为横坐标,以吸光度为纵坐标,绘制曲线,实际应用比较方便。

    注意事项

    1、血红蛋白转化液中,KCN为剧毒药品。

    2、下列因素可引起血红蛋白假性增高:脂血症、血液浓缩、白细胞>30000/μl。重症黄疸、严重的血管内溶血等。

实验八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白细胞计数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二)掌握血涂片制作技术。

    (三)初步掌握白细胞分类方法。

    (四)认识末梢血细胞之形态特点。

    (五)通过示教了解红细胞比积,红细胞脆性,红细胞沉降率之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方法

    (一)由辅导教师讲述各项操作方法及示范

    (二)学生分组练习。

    (三)观看示教标本。

    三、实验用具

    白工作衣自备。

    由实验室准备:

    (1)—次性血红蛋白吸管。

    (2)玻片、棉花、绸布。

    (3)试剂。

    (4)小试管、试骨架、玻棒。

    (5)计数盘、盖玻片。

    四、实习内容

    (一)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简称WBC)计数(目视法)

    1、原理

将血液用稀酸稀释,使红细胞溶解而白细胞形态更加清晰之后进行计数,然后求得

 一升血液内的白细胞数。

    2、白细胞稀释液

冰醋酸          l毫升

    1%龙胆紫        1~2滴

    水              90毫升

    3、操作程序

    (1)吸取白细胞稀释液0.38毫升置于小试管内。

    (2)用血红蛋白吸管采血至20立方毫米刻度处,中间不得有气泡,管尖及管边血迹

       要抹去。

(3)立刻插入稀释液内,轻轻把血吹出,用未混有血液的稀释液洗涤吸管二次,将

   小试管摇匀,(稀释20倍)。

    (4)用绸布小心抹净计算盘及盖玻片,放好显微镜(用8×或10×接目镜与10×接物

       镜),置计算盘于标本台上,镜台不能倾斜,降低聚光镜(集光器),找计算室。

白细胞WBC                     ×109/L

分类DC               

杆状N(st)                     %

分叶N(sg)                    %

嗜酸(E)                       %

嗜碱(Bas)                     %

淋巴(L)                       %

大单核(Mom)                  %

红细胞RBC                     ×109/L

血红蛋白Hb                     g/L

红细胞压积PCV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         pg

红细胞平均MCV                 fl

红细胞平均McHc                 %

血小板PLT                      ×109/L

网织红细胞Ret                   %

血沉ESR                         Mm/h

出血时间BT

凝血时间CT

实验九  尿常规检查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尿常规检查内容,操作方法。

      (二)掌握尿液检查的临床意义,及正确判断检查结果。

    二、实验方法

     (一)辅导教师重点介绍有关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学生独立进行尿常规检查的实验操作。

     (三)讨论、总结。

    三、实验用具

       白工作衣用具、其他由实验室准备。

    四、实验内容

      (一)尿常规检查

      尿标本的收集:做尿常规检查时,用清洁容器随时留取新鲜尿液100-200毫升即可;做早期妊娠诊断时以晨尿为好。成年女性留取标本时,应避开月经期,为避免阴道分泌物混入,应嘱留取中段尿送检。

      1.一般检查

     (1)颜色、无色、淡黄、深黄、红色、酱油样、乳白色。

     (2)透明度:透明、混浊、沉淀。

     (3)气味、氨味、水果味、特殊味。

     (4)酸硷度:取pH试纸一片放于尿中,待其变色后与标准色对比而读pH值。

     (5)尿量

(6)比重(示教)

      1)斜持比重筒,将尿液沿筒壁缓缓倒入,达2/3容积,勿使尿液起泡沫。

      2)将比重计轻轻放入尿中,勿与筒壁接触。

      3)于液面的凹面所平的刻度,即为比重之读数。

4)校正比重读数,一般尿比重计是以20℃为标准制成,尿液温度可影响比重,如

  尿液温度每高3℃时,应加0.001;每低3℃时,应减0.001。如尿中所含蛋白质

  >1克%,也要校正,每增加1克%,应减0.003。尿糖含量每增加1克%,应减

  去O.004。

     2.尿蛋白质定性试验

    (1)加热蜡酸法:

原理:煮沸可使蛋白质凝固,加酸使尿pH接近蛋白质等电点(pH5左右)而促进蛋

      白质沉淀,并可使加热析出的磷酸盐、碳酸盐溶解。

操作方法:用试管夹持小试管一支,加尿液至2/3容积,将试管上段尿液置于酒精

          灯上加热至沸腾后,加5%醋酸2滴,再加热至沸腾,即可判定结果。

结果判定:以试管下段未加热尿液为对照,观察上部尿液的变化,按下表判定。

3.尿糖定性试验(Benedict氏法)

    原理:在加热在硷性溶液中,葡萄糖可将蓝色的硫酸铜还原成为黄色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

C6H12O6+2Cu+++NaOH →C6H11O7Na+Cu2O↓+H2O

|     |             (砖红色)

- - - -

|

班氏试剂

    操作方法:取1毫升(约20滴)班氏试剂,放入小试管中,加热至沸腾,如无变色或沉淀,可再加尿液2滴(10:1)入此试剂中摇匀,再煮沸1~2分钟,待冷后观察结果。

判定结果:

4、目测八联试纸检查法

隐血-亚硝酸盐–pH-尿胆原 - 胆红素 - 蛋白质 - 葡萄糖 - 酮体八联试纸条是一

种医用快速检验试纸。这是近年才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具有快速、简便、价廉和准

确的优点。本试纸条不但能为广大医院或基层医疗单位的医务人员使用,更为优越

的是患者亦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或参照本说明书使用。这就对疾病的早期发现和

监护提供了简便、快速、有效和准确的方法。

    使用方法:

1、尿液的采集:取清洁的器皿(小玻璃瓶之类),取被检者任何时间的适量新鲜尿

   液作为试纸检验的样品。

    2、操作:

A、手持试纸条,把条上粘附的八种不同的试纸薄片全部浸入被检尿液中(约一秒

   钟)。

    B、把浸透尿液的试纸条,在盛尿器皿的边缘揩擦一下,以除去过量的尿液。

    C、按规定时间与标准色版对照比较,即能测出结果。(1分钟后即与标准色版比较)

    注意事项:

(1)正常人的浓缩尿在蛋白质的检查时出现(±)结果,强胆红素及强血尿等尿液可

   影响蛋白质测定结果的判断。

    (2)盛尿容器被季胺化合物污染,能使蛋白质出现假阳性。

    (3)病人受检前24小时内若服过维生素C药物会使尿糖检测结果偏低。

5、显微镜检查

    (1)操作方法

1)取新鲜尿液约5毫升于试管内,以每分钟2,000转速度离心3~5分钟,弃去上

 清液,剩约0.5毫升,摇匀后取一滴置玻片上镜检。(本实验室已制备尿沉渣标本)。

2)如有大量尿酸盐或磷酸盐掩盖时,前者可将尿液标本浸入60℃以下热水中片刻,

  后者可加入5%醋酸以溶解之。

3)镜检时缩小光圈,放下集光器,先用低倍镜,后用高倍镜检查。每一标本应检查

  5~10个视野。

报告方式  细胞以高倍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数字表示,如白细胞0~5个/高倍视

    野,也可用符号(+)-(+ + +)表示。管型以低倍视野所见最低和最高数字表示,

    如透明管型0-1/低倍镜视野,或用符号+~+ + +表示。结晶用高倍镜检查,

   按每占据1/4高倍视野区为“+”,用(+)~(+ + +)报告结果。

下表列出两种报告方式对照表。

(2)检查内容:

    ①上皮细胞

扁平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形态扁平,体大而薄外形不规则,核小呈椭圆形, 

来自尿道粘膜表层。

大圆上皮细胞:胞体呈圆形,较扁平上皮细胞略小,核稍大,呈园形或椭园形。来

自膀胱、阴道上皮中层,小量可见于正常,膀胱炎时可大量出现。

小圆上皮细胞:较白细胞略大,圆形或多边形,核大而圆,核膜清楚,胞浆中常可

见脂肪滴及小空泡,来自肾小管,故亦称肾小管上皮细胞,正常尿中较少见到。

尾状上皮细胞:呈带昆形或纺缍形,核较大,呈椭圆或圆形,来自肾盂,故称肾盂

细胞,正常尿中不易见到。

②红细胞:新鲜尿中红细胞为淡黄色,略有折光性的无核细胞,在高渗尿内可皱缩

成星形,在低渗尿中则胀大,甚至可使血红蛋白逸出,成为大小不等的空环,称红细胞淡影。红细胞须和草酸钙碎片区别,但红细胞加醋酸即溶解,可资鉴别。

正常尿液一般无红细胞或偶见个别,离心后的尿液,如高倍视野平均可见到1~2个,即为异常,如平均达3个以上,而尿的外观无血色者,称为显微镜血尿。

    ③白细胞或脓细胞:白细胞圆形,大小几乎相等。胞浆清晰,可看到胞液,数量小而分

          散。脓细胞系在炎症过程中退变、死亡的中性粒细胞,外形多不规则,浆内充满颗粒,看不清细胞核,数量多且易粘成集团。但有时这两种细胞无明显分界,故报告时不必区分,但应注意其数量。正常尿液中可有少量白细胞,若离心后每高倍视野超过5个,表示泌尿道有化脓性炎症。

2)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凝集而成的圆柱形物体,当尿内多量管型出现时,表

      示肾实质有病理性变化。

①透明管型:无色透明的圆柱状体偶含有少许细颗粒。正常尿中可偶见到,当肾脏

有轻度或暂时性功能改变时,可有轻度增多。

②细胞管型:透明管型内含有细胞,且数量超过管型体积的1/3时,则称为细胞管

             型。 根据所含细胞的种类不同,又可分为:

    红细胞管型:透明管型中含有多量红细胞,表示肾小球有急性炎症存在。

白细胞管型:透明管型内含有多量白细胞(或脓细胞)。表示肾小管有化脓性炎症

            存在。

    上皮细胞管型:透明管型含有多量上皮细胞,表示肾小管的病变。

    ③颗粒管型:透明管型中含有多量颗粒。其数量>1/3时,称为颗粒管型。

        细颗粒管型:指颗粒细小而稀疏,见于慢性肾炎或急性肾炎后期。

        粗颗粒管型:指颗粒大而浓密,可吸收色素而呈黄褐色。见于慢性肾炎或某些药物、重金属中毒引起肾小管损伤时。

        脂肪管型:含有多量大小不等的脂肪滴。见于肾病综合征。

        肾衰竭管型:含有大量颗粒,外形宽大而长,不甚规则,有时呈扭曲状。见于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期。如出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提示预后不良。

   ④蜡样管型:浅灰色,蜡黄色或无色,较粗大,边缘常有缺口,末端不整齐,呈折断或扭曲状。表示肾脏有长期严重病变,见于慢性肾炎晚期及淀粉样变时。

    3)盐类及结晶:

    ①硷性尿结晶

    三价磷酸盐结晶:无色透明闪光,呈屋顶形或羽状。如在泌尿道大量析出,可形成结石。

    磷酸钙:无色结晶,三菱形,禾束状或针状。

    碳酸钙:无色,呈圆形或哑铃形。

    非结晶形磷酸盐:为五色之细颗粒,加酸可溶解。

    尿酸铵结晶:黄褐色。不透明,刺球状或树根状,无临床意义。

②酸性尿结晶

尿酸结晶:黄色菱形或多种形状。可形成结石。

    草酸钙结晶:无色方形闪烁发光蛇八面体呈棱形或哑铃形,可形成结石。

    非结晶形尿酸盐:棕黄色或无色小颗粒,加热或加硷多可使溶解,无临床意义。

    ③磺胺结晶

    磺胺噻唑结晶:游离者呈六角形,乙酰化者呈球形或象一捆中央扎紧的禾束。

磺胺噻啶结晶:游离者呈绒球状,乙酰化者象一捆偏于一端收缩的禾束。

实验十   粪便常规检查

    一、目的要求

       (一)掌握粪便常规检查、潜血试验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二、实验方法

       (一)教师讲解重点及注意事项。

       (二)学生按实习指导要求进行实验。

       (三)教师示教诊疗器械。

       (四)讨论、总结。

    三、实验用具

        白工作衣自备,其余实验室准备。

    四、实验内容

       (一)粪便常规检查

       1、肉眼检查:观察粪便性状、颜色、有无粘液、脓液、血液、寄生虫及特殊气味。

       2、显微镜检查:

(1)操作方法

         1)于玻片上滴生理盐水一滴。

         2)用竹签在大便中心部分挑取少许,涂于盐水中,并稍将其平铺于玻片上,厚度以能隐约看见书上字迹为度。(本实验室已制备稀释大便,可直接涂片观察)。

3)用低倍镜检查,必要时转高倍镜鉴别,按下图之次序检查全部材料。

(2)检查内容:

      1)白细胞

      2)红细胞

      3)寄生虫卵

      4)阿米巴原虫滋养体

      5)未消化食物残渣(肌纤维、植物细胞等)

      6)脂肪滴(加苏丹Ⅲ溶液可染成朱红色)。

      7)淀粉颗粒(加卢戈氏碘溶液可染成蓝色或棕色)

    (二)粪便潜血检查

    1、原理:血红蛋白有过氧化酶作用,能分解过氧化氢而放出氧,将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而显蓝色。

    2、操作方法:

     (1)取粪便标本中心部分少许,涂于玻片上,使成薄膜。

     (2)随即滴加联苯胺冰醋酸溶液及双氧水各1滴。(即“1”液和“2”液)

     (3)观察反应结果。

        1)立即出现深蓝色或深绿色者    (+ + + +)

        2)30秒内显蓝色者              (+ + +)

        3)60秒内显蓝色者               (+ +)

        4)2分钟后显淡蓝色者             (+)

        5)5分钟后无颜色改变             (-)

                         

常规检查实验报告

姓名                  性别       年龄       检查日期         报告日期        

白细胞WBC                     ×109/L

分类DC               

杆状N(st)                     %

分叶N(sg)                    %

嗜酸(E)                       %

嗜碱(Bas)                     %

淋巴(L)                       %

大单核(Mom)                  %

红细胞RBC                     ×109/L

血红蛋白Hb                     g/L

红细胞压积PCV                  %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         pg

红细胞平均MCV                 fl

红细胞平均McHc                 %

血小板PLT                      ×109/L

网织红细胞Ret                   %

血沉ESR                         Mm/h

出血时间BT

凝血时间CT

报告者

尿常规检查实验报告

姓名                  性别       年龄       检查日期         报告日期        

尿液外观

气味

酸碱反应PH

尿液比重SG

尿蛋白PRO

尿糖GLU

酮体KET

尿胆红素BIL

尿胆原URO

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上皮细胞EC

透明管型HC

颗粒管型GC

腊样管型WC

潜血BLD

报告者

粪常规检查实验报告

姓名                  性别       年龄       检查日期         报告日期        

颜色Colour

性状Character

粘液Mucus

红细胞RBC

白细胞WBC

蛔虫卵Ascaris egg

钩虫卵Hook worm egg

鞭虫卵Whip worm egg

蛲虫卵Oxynrid egg

血吸虫卵Schistosome egg

痢疾阿米巴包囊体Ameba cyst

痢疾阿米巴滋养体Ameba trophozoite

隐血OBT

报告者

更多相关推荐: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红细胞计数试验实验目的通过红细胞计数实验1掌握红细胞计数方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2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试验器材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试管血红蛋白吸管生理盐水实验原理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等渗性稀...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牡丹江医学院)

实验诊断学试验操作报告目录一红细胞计数试验二血红蛋白测定三白细胞计数四白细胞分类计数五尿比重六尿沉渣定性检查七尿蛋白检查磺基水杨酸法八尿干化学分析九尿葡萄糖定性检查班氏法十ABO血型测定红细胞计数试验实验目的通...

诊断学实验总结(官方版)

实验诊断学总结实验诊断学总结第一章总论概念1临床检验以离体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为标本通过试剂仪器等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最终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或数据2实验诊断通过临床检验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

实验诊断学实验指导

实验诊断学实验指导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教研室实习的目的与要求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学习有关检验的操作方法熟悉和了解其基本技术以便进一步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二实验室守则1准时参加实习进实验室时...

实验诊断学总结

实验诊断学总结第一章总论概念1临床检验以离体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为标本通过试剂仪器等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最终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或数据2实验诊断通过临床检验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作...

实验诊断学见习报告要写

实验诊断学见习报告要写12月6号十四周周六上午830实验诊断学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裂计数实验12月10号十五周周三下午血栓无止血实验和血液分析尿常规检测实验目的了解各种检验仪器的临床应用原理不写还得写心得什么的...

实验诊断学总结

1血液有形成分的组成血细胞占全血4050称之有形成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红细胞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小板2血液一般检查GeneralExaminationofBlood血常规E...

实验诊断学考试试卷

诊断学考试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1棒状小体为白细胞胞质中出现红色细杆状物质一个或数个长约16um故称为棒状小体一旦它出现在细胞中就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2APTT在受检血浆中加入部分凝血活酶磷脂悬液在Ca...

实验诊断学重点

血液检查2出血时间BT用出血时间1贫血单位容积循环血液中的红测定器在前臂皮肤上造成一个标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参考值低准创口记录出血自然停止所需限通常称为贫血时间2RBC病理性的意义临床ab同CRTc凝血因子1生...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20xx年

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MedicalLaboratorydiagnostics课程编码Z20xx12总学分25总学时40理论学时28实验学时12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必修开课单位医学院大纲制定者段玮大纲...

实验诊断学,河北联合大学版

正常人红细胞RBC与血红蛋白HB参考范围男红RBC45510的12次方每升血红HB120160gLhct042049女红RBC355010的12次方每升血红HB110150gLhct037048新生红RBC67...

中医诊断学实验报告参考)甲襞微循环检测

中医诊断学实验报告参考实验一甲襞微循环检测实验原理内经认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脉分布的广泛性与微循环类似而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与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这种气血双向流注的描述与微循...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