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诊断学,河北联合大学版

时间:2024.4.20

正常人红细胞(RBC)与血红蛋白(HB)参考范围

男 红(RBC)4-5.5*10的12次方每升 血红(HB)120-160g/L  hct0.42-0.49

女  红(RBC)3.5-5.0*10的12次方每升 血红(HB)110-150 g/L hct0.37-0.48

新生 红(RBC)6-7*10的12次方每升 血红(HB)170-200 g/L

红细胞形态改变

一、异常

1、大小异常 1.小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 2、大红细胞、巨红细胞、红细胞大小不均 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红细胞因长期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

2、形态异常  1、球形 变形差、不易透过毛细血管2、椭圆 放在高低等渗溶液中不变

3、口红形 4、靶形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5、镰形6、泪滴 骨髓纤维化7、棘形 若干个刺状突起,长宽不一,分布间距不等8、裂细胞 正常推片可能形成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心瓣性溶血性贫血9、缗钱状 多发性骨髓瘤

3、染色反应的异常

1、低色素性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2、高色素性 巨幼贫3、嗜多色性 各种增生性贫血,特别溶贫

4、结构异常

1、嗜碱性点彩 正常血涂片甚少。明显增多见于铅中毒、是铅中毒的重要诊断指标之一

2、染色质小体 常与卡波环同在,见于溶贫3、卡波环4、有核红细胞

红细胞三种平均参数有哪些?对贫血诊断有什么意义。

红细胞三种平均参数包括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三种平均参数可用于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并将贫血分为三种:1,大细胞贫血:MCV>100fl,MCH>34pg,MCHC32-36%常见于巨幼细胞贫血。2,正常细胞性贫血:MCV80-100fl,MCH27-34pg,MCHC32-36%,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急性溶血性贫血等。3,小细胞低血素性贫血:MCV<80fl,MCH<27pg,MCHC<32,常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等。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①核左移:PBC中不分叶粒细胞(中、晚幼、杆状核粒细胞)的比例增高超过5%时。

常见于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急性失血、急性中毒、急性溶血反应。

②核右移:PBC中出现5叶以上分叶核粒细胞的比例超过3%时。

主要见于恶性贫血巨幼贫、应用抗代谢类药物,如阿糖胞苷、6-巯基嘌呤等。

中性粒细胞增多     常伴有WBC总数的增多。

病理性增多1)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球菌感染(金葡、溶链、肺链等)。2)严重的组织损伤和大量血细胞破坏:严重外伤、大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冻伤及血管栓塞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性损伤(心梗),严重的血管内溶血。3)急性失血:大出血所致的缺氧及机体应激反应所致。4)急性中毒:代谢性中毒(DM);化学药物中毒(Pb、Hg );生物中毒(昆虫、蛇、毒蕈)。5)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及恶性肿瘤。

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WBC< 4×109/L;粒细胞减少症:N<1.5×109/L;粒细胞缺乏症:N<0.5×109/L

1)感染:特别是G-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杆菌;病毒感染;原虫感染。

2)血液系统疾病:AA、非白血性白血病 (aleukemic leukemia) 。

3)理化损伤: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化学物质(苯、铅、汞);化学药物(氯霉素、磺胺类药、抗肿瘤药等)。4)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脾亢(门脉性肝硬化等)。5)自身免疫病:如SLE,产生自身抗体。

 

嗜酸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1)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食物过敏、荨麻疹等。2)寄生虫病:某些寄生虫感染E可高达90%以上。3)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4)血液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等。5)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等。6)某些传染病:猩红热较特殊。(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无显著临床意义。

 

嗜碱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1)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1)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结肠炎、药物、食物过敏、RA等。2)血液病: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等。3)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癌。4)其他:DM、流感、水痘、结核等。

(2)嗜碱性粒细胞减少             无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常见的病理形态及临床意义.

1.细胞大小不均;病程较长的化脓性感染或慢性感染2.中毒颗粒;严重的感染和大面积烧伤3.空泡形成;严重的脓菌感染感染特别是败血症4.核变性;核固缩、核溶解、核碎裂。严重的化脓性感染5.杜勒小体:严重化脓性感染。

棒状小体 对急性白血病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主要见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无

网织红细胞

临床意义

一、判断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情况

1、Ret增多:表示骨髓红系增生旺盛,常见于增生性贫血(HA、IDA及巨幼贫)及失血性贫血;某些贫血治疗的恢复期明显增多,如IDA补充铁剂后。急性溶贫尤为显著

2、   Ret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网织红细胞计数小于0.5%,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小于15*10的9次方每升,是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之一)

二、作为贫血疗效的观察指标

缺铁性贫血、巨幼贫以及某些贫血患者治疗后,网织红高是治疗有效的标志。说明骨髓增生功能良好,网织红细胞数常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

红细胞沉降率(ESR)因素

一.影响ESR的主要因素

1、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红细胞膜表面的唾液酸带负电荷而相互排斥,在血浆中分散悬浮,具有相对的悬浮稳定性而沉降缓慢

2、当病理情况下,血浆中带正电和大分子蛋白,如纤维蛋白原、球蛋白等增多或带负电荷的清蛋白减少时,红细胞膜表面负电荷减低,静电力减小而导致红细胞易形成缗钱状或聚集,红细胞沉降率加快,此外,红细胞的数量与形状也能影响血沉速率,红细胞数越少,直径越大,其血沉也越快。男性;0-15mm/1h 女性0-20mm/1h

二.临床意义(ESR加快)

1.生理性     <12岁,>60岁;妇女月经期;妊娠三个月以上。

2.病理性 凡是体内有感染或细胞坏死,血沉都加快1、各种炎症:细菌感染时ARP分泌增多,2-3 d时可见ESR加快;风湿热、结核病活动期。因纤维蛋白原及免疫球蛋白增加,血沉明显加快,故血沉是观察风湿热、结核病活动期有无活动性与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之一。2、组织损伤及坏死:较大创伤。心梗ESR加快,心绞痛无变化,借以鉴别。

3、恶性肿瘤:增长快的恶性肿瘤ESR加快,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因此血沉可作为鉴别良性与恶性的简便、快速检查指标之一。

4、各种原因导致血浆球蛋白增加:如SLE、MM、肝硬化等。

5、其他:贫血、As、DM等,CHE 增高,ESR加快。

2、血沉减慢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溶血性贫血

分为两类1、遗传性2、获得性。前者多由红细胞内在缺陷,后者为红细胞外在因素

1、磷酸戊糖途径和谷胱甘肽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2、血红蛋白病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3、免疫因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4、物理损伤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尿液检查

一,24小时尿量

1、参考值:成年人:10002000ml/24h

2、临床意义:多尿:是指成人24h尿量经常超过2500饮水多、尿崩症、DM

1、     生理性多尿:饮水过多、水肿患者应用利尿药治疗后、输液等

2、     病理性多尿:1、尿崩症2、糖尿病

少尿:是指24h尿量成人<400m1或低于17m1/h;

病理性:1、肾前性少尿:灌流不足、休克、严重脱水、心力衰竭2、肾性少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 3、肾后性少尿:尿路阻梗

无尿:是指低于100ml/24h 。

1.血尿:镜下血尿:>3个/HP;肉眼血尿:>1ml/L

血尿的原因见于:肾炎、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道结石、肾盂肾炎等。

血尿来源:尿红细胞形态检查

血红蛋白尿:见于血管内 溶血

溶血时是否出现血沉:1、血管内游离的血红蛋白的量2、结合珠蛋白的量3、肾小管的重吸收力

五,尿液比重(SG)是指在4℃时同体积尿液与纯水的重量之比。又称尿比密。

原理:尿比重受可溶性物质的数量、质量及尿量的影响。成人1.010-1.025

2、临床意义

(1)增高:急性肾小球肾炎、高热、脱水。糖尿病因尿内含有大量葡萄糖,其尿量多而比重高,可高达1.040以上。

(2)减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崩症等。 SG持续在1.010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

SG是鉴别糖尿病和尿崩症的主要指标

2、掌握尿蛋白检查项目意义

尿蛋白检测:正常的肾功能其每天的蛋白排出量应小于100mg,绝大部分是低分子量且主要带正电荷的蛋白。

蛋白尿:>150mg/24h。

临床意义:

1、生理性蛋白尿: 一过性、定性不超过1个,定量不超过0.5/24h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及电荷屏障受损,血浆蛋白大量滤入原尿,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主要是白蛋白增加

2.肾小管性蛋白尿

因近端肾小管病变,影响对原尿中蛋白吸收为主要原因的蛋白尿。主要是β2-微球蛋白

(3)混合性蛋白尿

当肾小球、肾小管功能同时损害影响整个肾单位,可导致混合性蛋白尿。这些尿中含有高分子蛋白如IgG、中分子量如白蛋白、 转铁蛋白。同时也有低分子量蛋白如a1微球蛋白b2微球蛋白。

(4)溢出性蛋白尿

1、肾组织破坏或肾小管分泌蛋白增多所致。

2、因循环血液出现异常增多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超过肾小管重吸收阈值所致的蛋白尿,也称为肾前性蛋白尿:(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本周蛋白尿)

此现象不一定反映肾疾病,因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正常时也可存在。

普通的溢出性蛋白尿的类型

本周氏蛋白尿:单克隆轻链的排出

血红蛋白尿:在急性溶血性综合征中出现

肌红蛋白尿:可能会发生在横纹肌溶解中如:多发损伤,癫痫发作,心肌梗塞后。

溶菌酶尿:与何杰金病,髓细胞和单核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变性,结节病有关。

5、本周蛋白:凝溶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增高超过进曲小管滤过膜重吸收的极限时,可自尿中排出。在PH4.9±0.1条件下加热至40°C-60°C时可发生凝固,温度升到90°C-100°C可发生再溶解,而温度下降至56°C左右时,蛋白又凝固。

临床意义:1.多发生骨髓瘤:35%-65%呈阳性,但差别大,有时呈间接性阳性,一次为阴不能排除本病。2.巨球蛋白血症:浆细胞恶性增生性,血清内IgM显著增高为本病的重要特征,20%患者可呈本周阳性。

3.肾糖阈:8.88

尿沉渣镜检:低倍镜下观察20个视野,管型以每低倍镜LP平均数报告;高倍镜HP下鉴定管型并观察10个视野,细胞以每高倍镜平均数报告

血尿:1、均一性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2.非均一性血尿:变形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红细胞外形呈两种以上的多形性变化3.混合型血尿:正常和畸形红细胞混杂:以急性为主为肾小球性血尿

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一过性血尿

2、病理性变化:1、泌尿性系统自身疾病2、其他系统的疾病3、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4、药物的毒素作用:磺胺类、抗生素类

管型:形成条件:

1、蛋白尿形成2、肾小球有浓缩和酸化尿的能力3、有可用于交替的肾单位4、尿流缓慢,有局部性尿淤积

   管 型

尿液管型:是一些有机物或无机物,如蛋白、细胞、结晶等成分在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内凝固聚合形成的圆柱状结构物。

尿液中出现管型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1.透明管型

临床意义:偶见于成人浓缩尿、激烈运动后等。

病理情况可见于发热、麻醉、心力衰竭、肾受刺激后。如大量持续出现透明管型,表示肾脏病变严重

2. 细胞管型

红细胞管型临床意义: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白细胞管型临床意义:提示肾实质有感染性病变,多见于急性肾盂肾炎,

肾上皮细胞管型临床意义:常见于肾小管病变

3. 颗粒管型临床意义: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

4. 蜡样管型临床意义: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功能不全。

5. 脂肪管型临床意义: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脑脊液外观1、颜色 正常颜色:无色,水样清晰透明;红色:脑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穿刺损伤出血;黄色:脑及蛛网膜下腔陈旧性出血、蛛网膜下腔梗阻、重症黄疸; 乳白色:化脓性脑膜炎。微绿色:绿脓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其他: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

如何鉴别红色CSF是穿刺损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鉴别:红色CSF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前者在留取3管标本时,第1管为血性,以后2管颜色逐渐变浅,离心后红细胞全部沉至管底,上清液则无色透明。如为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3管均呈血性,离心后上清液为淡红色或黄色。

2、葡萄糖测定

占血糖60%受血糖浓度、血脑屏障通透性、CSF中葡萄糖酵解程度影响

降低的临床意义Ⅰ.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脑早期最明显Ⅱ.颅内肿瘤:癌细胞可以分解Glu。Ⅲ.各种原因引起的低血糖

3、氯化物检查  脑脊液氯化物含量受血中氯含量,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及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参考:成人:120-130mmol/L    儿童:110-123mmol/L

临床意义:1、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增高时,氯化物明显降低,见于化脑、结脑。后者更甚。真菌性脑膜炎也可降低,病毒性脑膜炎多无明显变化。其他非神经系统疾病也可使脑脊液氯化物降低2、氯化物升高,病毒症,肾炎、心力衰竭。

脑脊液适应症:1、有脑膜刺激症状时,如脑膜感染性疾病2.疑有颅内出血,中枢神经梅毒、脑膜白血病3.原因不明的剧烈头痛、昏迷、抽搐和瘫痪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禁忌症:颅内压升高者眼底检查明显乳头水肿者。休克、衰竭或者濒危状态、局部皮肤有炎症者

薄膜及凝块:

正常因不含纤维蛋白原,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及凝块

脑膜炎时,脑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原进入脑脊液,抽出后出现凝块

1.化脓性脑膜炎,1-2h明显的凝块,并有沉淀

2.结脑,12-24h柔弱纤细的薄膜和纤维丝在脑脊液的表面,向中部扩散,呈漏斗形

3.脊髓灰质炎及中枢神经梅毒,絮状凝块

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

鉴别要点:漏出液/渗出液

1.原因:非炎症性(80-90%)可因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静压,升高/多因炎症(80-90%)恶性肿瘤寄生虫感染,化学性刺激等所致2.外观:淡黄色、浆液性/不定,可为血性、脓性、乳糜性等3.透明度:透明或微浑浊/多浑浊4..比重:小于1.018/大于1.0185..凝固:不自凝/能自凝6..粘蛋白定性:阴性/阳性7、蛋白质定量:小于25g/L  / 大于30g/L

8、葡萄糖定量:与血糖相近/常低于血糖水平9、有核细胞计数:常小于100*10的6次方/L  以淋巴细胞,间皮细胞为主/常大于500*10的6次方/L  急性炎症性积液以中性粒细胞为主10.细菌学检查:阴性/可找到病原菌11.纤维蛋白原:常阴性/常阳性

黏蛋白性试验:稀乙酸:浆膜上皮细胞受炎症刺激后,粘蛋白是一种酸性糖蛋白,其等电点为3-5,产生白色雾状沉淀,称为粘蛋白定性试验。

一.粪便一般性状检查

颜色与性状

稀汁样便,粘液脓血便,柏油样便,鲜血便,米泔样便,白陶土样便

二.显微镜检查

1、食物残渣 淀粉颗粒—胰腺功能不全   脂肪—急、慢性胰腺炎、儿童腹泻等;

2、细胞:红细胞—菌痢、溃疡性结肠炎、下消化道肿瘤、息肉等;白细胞—菌痢、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上皮细胞—肠道炎症;巨噬细胞—急性菌痢、溃疡性结肠炎;

3、寄生虫4、细菌:干重的1/3。球菌:杆菌大约1:10。5、结晶

三、隐血试验

对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诊断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指标。邻联甲苯胺法(高)

临床意义:对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筛选有重要意义,在大肠癌早期,患者无任何症状但可能少量出血,隐血阳性有助于早期诊断

1、检查前素食3d并禁用维生素C,连续取3d粪便标本。每天从标本的不同部位取材进行两次实验,3d之内,共做6次,如均呈阴性反应,则助于排除大肠癌的诊断。饮血检查还有助于鉴别消化道溃疡和恶性肿瘤所致的出血,前者多呈间断性阳性,后者则多为持续性阳性,治疗后,粪便正常时阳性仍呈现5-7d。

精子活动力分为abcd   4

a精子活动力良好,呈直线向前运动b精子活动力较好,呈缓慢或呆滞的向前运动c精子活动力不良,运动迟缓,在原地打转或抖动d精子无活动力,即无精子

1.精子活动率:排精后60min内,精子活动率为80-90%,至少大于60%

2.精子活动力:正常精液采集60min内,a级+b级精子达50%以上

阴道清洁度检测清洁度 1.2.3.4级a.杆菌多/少/少/无b. 球菌无/少/多/大量c.上皮细胞 满视野/2分之一视野/少/无d.白细胞或脓细胞0—5个/HP/ 5—15个/HP

15—30个/HP>30个/HP临床意义—Ⅲ-Ⅳ度为异常,多见于阴道炎和雌激素水平降低时。

血清酶的影响因素

1.性别、1、来源组织的质量不同有关2、受激素的直接调节  r-GT

2.年龄  变化最明显的是ALP    1、CK;男1-12,岁,平稳,15岁上升,后逐渐下降。20岁趋于稳定    女:1-12对平稳  青春期上升,以后逐渐下降至成人水平,停经后又恢复升高

3、运动:1、剧烈运动可引起多种酶升高,ALT明显可达正常值一倍以上2、运动停止后,酶活力逐渐下降,恢复速度,ALD;CK>AST  LDH>ALT   ALT在休息1小时后仍居高值

4、进食:1、大多数血清酶不受饮食影响,但酗酒者r-GT上升 2、ALP:进食脂肪后升高3、淀粉酶:α血淀粉酶,禁食数天下降下降,β尿淀粉酶:高糖饮食下降,肝利用糖多下降,高蛋白饮食上升

5、妊娠与分娩1、随胎盘组织形成:增大,没活力上升;如ALP LDH转肽酶,转氨酶2、部分血清酶活力下降:如CK,仅为月经初潮前活力的一半

血清酶的生理机制

1、酶合成异常   合成减小   合成增加2、细胞释放增加3、酶排出异常4、生理影响因素

酶测定方法

1.定时法  特点1、需加终止剂2、应做预实验3、比色剂不需要保温

2.连续监测法    特点1、结果准确2、无需终止剂3、比色剂需保温4、产物应是直接测定的化学物

肝胆相关酶学

一、氨基转移酶测定

氨基转移酶几乎存在所有组织中1.ALT在肝细胞中含量最高2.AST主要分布心脏3.ALT和AST都是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

肝细胞损伤是ALT升高的最主要原因,是AST升高的常见原因。当AST升高占优势或单独升高时,应考虑心肌、骨骼肌损伤或溶血等情况。

临床意义血清ALT和AST增高的临床意义主要见于;一.肝胆疾病ALT是反映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1.急性病毒性肝炎ALT和AST均显著升高,ALT升高更明显,AST/ALT<1。2.急性重型肝炎初期AST升高比ALT明显,说明肝细胞损伤严重,大量肝细胞死亡,病情恶化,ALT降低,胆红素明显升高,即胆酶分离现象,预后不佳3.中毒性肝损伤、胆汁淤积型肝炎,ALT中度升高或明显升高4.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活动期,AST升高较ALT明显,AST/ALT>1。二、急性心肌梗死(AMI)由于AST不具有特异性,血清AST单独升高不能诊断急死,AST/ALT>2。三、药物性肝损伤;砷剂、四氯化碳。四、其他疾病五、AST/ALT=1.15正常、AST/ALT大于等于2,肝硬化、AST/ALT大于等于3 肝癌

二、碱性磷酸酶(ALP/AKP)ALP肝中最多,来自肝和骨骼。临床意义:主要用于骨骼、肝胆系统疾病等诊断和鉴别诊断,尤其是荒诞的鉴别诊断

简述肝脏疾病有关的酶及其主要临床意义?

①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为非特异性细胞内功能酶,是肝细胞损害的标志。

②GDH(谷氨酸脱氢酶)为肝细胞线粒体损害的标志,增高反映肝小叶中央区坏死。

③AFU(α—L—岩藻糖苷酶)用于岩藻糖蓄积症的诊断,和肝癌机器它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④ALP(碱性磷酸酶)、γ—GT(γ—谷氨酸转移酶)为胆汁淤滞的酶指标,骨骼疾患时ALP可增高,酒精性肝损害时,γ—GT增高。

⑤MAO(单胺氧化酶)、PH(脯氨酰羟化酶)为肝纤维化的酶学指标。

⑥ChE(胆碱酯酶)为肝实质损害致肝功能不全时及有机磷中毒时减低。

试验

1.蔗糖溶血试验

原理:在低离子强度的蔗糖溶液中,补体易于红细胞膜结合,使补体敏感的红细胞膜上形成小孔,蔗糖溶液中的谁进入红细胞内,引起细胞膜破裂,发生溶血。

参考:正常为阴,溶血度在10%以上定为阳

临床意义:是阵发性睡眠型血细胞蛋白尿症PNH的筛查试验,该试验对PNH的敏感性高,但特异性差,阳性率达90%-91%,阴性可排除PNH,阳性应再做酸溶血试验

2.酸溶血试验,又称Hams  tast

原理:PNH患者的红细胞对补体敏感性增高,在酸化血液中(PH6.6-6.8),经37°C孵育,易发生溶血,如血清经56°C,加热30min,使补体灭活,患者的红细胞即不溶解。

参考:阳性

临床意义:阳性主要见于PNH,某些AIHA发作严重时也可呈阳性,该试验诊断PNH特异性高,被认为是PNH的确诊试验,但阳性率为78%-80%。会产生假阴性。

3.抗人球蛋白实验(coombs试验)

原理:直接抗人球蛋白实验DAGT:检测红细胞表面有无不完全抗体,如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红细胞致敏,再加入抗人球蛋白血清可出现凝集现象。

参考:直接和间接试验均为阴性

4.血细胞化学染色:是一项以细胞形态为基础,运用生物化学或化学技术对血细胞各种化学成分、代谢产物等进行定性及半定量检查的检验方法

5.过氧化物酶POX

能够分解过氧化氢释放出新生态氧,使无色的联苯胺氧化成蓝色的联苯胺,后者再进一步与亚硝基铁氧化钠结合,形成稳定的蓝色颗粒,而定位于细胞质中POX所在的活性部分。

注:细胞中无蓝色颗粒者为阴性,出现细小颗粒且弥散分布者为弱阳性,颗粒略粗且分布较密集者为阳性,颗粒粗大且密布整个胞质为强阳

临床意义:POX染色时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的首先化学方法

1.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呈阴性

2.急性早幼粒呈强阳

3.急性粒-单多呈阳,单难区分原粒和原单,应进一步做酯酶染色鉴别

6.非特异性酯酶

特异性酯酶又称氯乙酸AS-D萘酚酯酶,为粒细胞所特有

非特异性酯酶根据PH不同可分为酸性、中性及碱性。目前显示血细胞中酯酶均采用偶氮偶联法

7、α-乙酸萘酚酯酶染色(α-NAE)  单核细胞系统的阳性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   主要用于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

8、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α-NBE)  α-NBE主要存在于单核细胞中,是一种非特异性酯酶

临床意义:于α-NAE染色的临床意义相同,但敏感性不如前者,而特异性较前者高,是急性白血病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 温度(38-39)  此酶不受氟化钠抑制

**特异性酯酶染色NAS-DCE:血细胞内的NAS-DCE水解基质液中的氯乙酸AS-D萘酚产生萘酚AS-D,再与固紫酱GBC偶联形成不溶性的红色沉淀(红宝石颗粒)

**偶氮偶联法:在PH9.4-9.6的碱性条件下,基质液中的α-磷酸萘酚钠水解释放出α-萘酚,定位于酶活性所在之处

临床意义:鉴别感染性疾病的类型:细菌性感染时,NAP积分值增高,病毒性感染时NAP积分值一般无明显变化。

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降低,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升高;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降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升高;再生障碍性贫血升高,PNH降低

9、酸性磷酸酶染色可协助诊断毛细胞白血病

*10、糖原染色:

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

1.粒细胞系统:原粒呈阴性,嗜酸性粒细胞的颗粒本身不着色,颗粒间的胞质呈粉红色;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呈阳性,颗粒间的胞质不着色

2.红细胞系统:阴性

3.单核细胞系统: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其余呈阳性。

4.淋巴细胞系统:多数阳,少数阴,阳性呈颗粒状或块状

5.巨核细胞及血小板:阳性,呈颗粒状或块状

临床意义:1、鉴别白血病类型:急性淋巴白血病,阳性物质呈红色细颗粒状或块状,底色不红;急性粒,原粒细胞呈均匀分布的红色细颗粒状或呈均匀红色;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阳性物质呈弥散分布的红色细颗粒状,有时在胞质边缘处颗粒粗大

2、鉴别某些细胞类型:1、戈谢病细胞呈强阳性,尼曼-匹克病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2、不典型巨核细胞呈强阳性,霍奇金病的Reed-Sternberg细胞呈阴性或弱阳性3、骨髓转移性腺癌细胞呈强阳性.

胆红素代谢检查

1.胆红素的来源

1.衰老的RBC破坏、降解2.无效红细胞生成3.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蛋白质(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肌红蛋白等)分解

总胆红素

胆红素在肝内的代谢过程包括肝细胞对血液内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胆红素的形成和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排泄入三个相互衔接的过程,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发生障碍都可以是胆红素具与血液内而出现黄疸

结合与未结合胆红素的区别

未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区别1、间接/直接2、与氮试剂反应  慢、间接/迅速、直接

3、溶解度:小/大  4、经肾随尿排出:不能/能  5、细胞毒作用:大/无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胆汁酸岁胆汁排入肠腔后通过重吸收经门静脉又回到肝,在肝内变为结合胆汁酸经胆道再排入肠腔的过程。

糖代谢检查

1.糖尿病: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2.血糖均指静脉血浆葡萄糖

一、糖尿病的临床诊断

1.C-肽和胰岛素测定用于糖尿病的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如下:1.有糖尿病症状+下列任一项血糖,OGTT-2hPG大于等于11.1mmol/l、2.任意时间的静脉血清血糖大于等于11.1mmol/l、3.无糖尿病症状+重复上述任意一项血糖,FBG大于等于7.0 mmol/l。以上三条标准都可以单独诊断糖尿病,其中一项出现阳性,必须用三种方法任意一种进行复查才能正式确诊。不能忽视餐后血糖,因为它对糖尿病的早亲诊断意义更大。

三、糖耐量实验(OGTT)用于了解机体对于葡萄糖的调节能力

1.实验前3天正常饮食,停用影响血糖的药物,如咖啡因、速尿等2.实验前禁食10-16h,空腹取血,留尿3.5min内,口服75g葡萄糖粉用250ml水冲服,以后0.5h、1h、2h或3h个采血一次,抽血同时留取尿液标本,做血糖定量、尿定量试验。试验期间禁食。4.将各次血糖测定结果,绘成糖耐量曲线。

参考范围:空腹小于6.1mmol/l,口服葡萄糖后3.-6.min血糖达到高峰,但不超过肾阈值8.88mmol/l,并于2h恢复正常。每次尿液标本中,尿糖均阴性

临床意义:此时重要的判断指标是服用葡萄糖后2h血糖仍高于空腹血糖1.诊断糖尿病:两次空腹大于等于7.0mmol/l,本测高峰≥11.1mmol/l,或者2h值≥11.1mmol/l,且伴有尿糖阳性者可确诊糖尿病2.糖耐量减低:空腹<7.10mmol/l,2h在7.8-11.1或血糖高峰延至1h后,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延至2-3h且有尿糖阳性者。

抗凝剂:草酸钾+氟化钠2mg/dl可在24h阻止葡萄糖酵解。

1.OGTT适应症:1.空腹血糖浓度在6.1-7.0之间,且疑为糖尿病患者2.诊断为妊娠性DM  3 .诊断糖耐量减退4.临床上出现肾病,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而又无法作出合理解释者

用于缺铁性贫血和轻型地中海贫血的鉴别诊断、用于IDA的早期诊断及疗效观察、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更多相关推荐: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红细胞计数试验实验目的通过红细胞计数实验1掌握红细胞计数方原理方法及注意事项2掌握血细胞计数板的结构试验器材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盖玻片试管血红蛋白吸管生理盐水实验原理一定量的血液经一定量等渗性稀...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牡丹江医学院)

实验诊断学试验操作报告目录一红细胞计数试验二血红蛋白测定三白细胞计数四白细胞分类计数五尿比重六尿沉渣定性检查七尿蛋白检查磺基水杨酸法八尿干化学分析九尿葡萄糖定性检查班氏法十ABO血型测定红细胞计数试验实验目的通...

诊断学实验总结(官方版)

实验诊断学总结实验诊断学总结第一章总论概念1临床检验以离体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为标本通过试剂仪器等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最终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或数据2实验诊断通过临床检验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

实验诊断学实验指导

实验诊断学实验指导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教研室实习的目的与要求一实习目的通过实习学习有关检验的操作方法熟悉和了解其基本技术以便进一步理解课堂讲授的内容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二实验室守则1准时参加实习进实验室时...

实验诊断学总结

实验诊断学总结第一章总论概念1临床检验以离体的血液体液排泄物等为标本通过试剂仪器等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最终得到可靠的检测结果或数据2实验诊断通过临床检验得到的信息为预防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所作...

实验诊断学见习报告要写

实验诊断学见习报告要写12月6号十四周周六上午830实验诊断学白细胞计数和白细胞分裂计数实验12月10号十五周周三下午血栓无止血实验和血液分析尿常规检测实验目的了解各种检验仪器的临床应用原理不写还得写心得什么的...

实验诊断学总结

1血液有形成分的组成血细胞占全血4050称之有形成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红细胞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血小板2血液一般检查GeneralExaminationofBlood血常规E...

中医诊断学实验报告参考)甲襞微循环检测

中医诊断学实验报告参考实验一甲襞微循环检测实验原理内经认为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络脉分布的广泛性与微循环类似而经满气溢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与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这种气血双向流注的描述与微循...

4-实验诊断学Ⅰ

实验诊断学本科课程质量标准课程编号111519xx第一临床医学院11161101第二临床医学院11480018附四院11490017附属延安医院11500019附属甘美医院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英文名称Labora...

实验报告

信息检索与利用综合检索报告学号20xx05021076姓名xxx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级2班成绩基本要求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方法课检索实习是本课教学的重要...

实验诊断学大纲07412

实验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实验诊断学英文名称MedicalLaboratoryDiagnosis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总学时44学时讲课学时26实验学时18学分25适用对象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专业临床医师选修...

实验诊断学知识点

实验诊断学知识点,内容附图。

实验诊断学实验报告(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