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场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时间:2024.4.13

目   录

前言........................................................ 1

第一章  总 论............................................... 2

一、项目概况..................................................... 2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6

第二章 项目选址方案.......................................... 9

一、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9

二、规划选址要求................................................ 12

三、项目选址研究的依据与原则.................................... 15

四、项目建设条件评述............................................ 17

第三章 项目选址论证......................................... 21

一、项目选址过程、选址方案及基本情况............................ 21

二、选址方案行业准入性分析...................................... 21

三、选址方案行政许可性分析...................................... 23

四、选址方案与城乡规划相容性分析................................ 23

五、选址方案与区域综合交通的协调分析............................ 25

六、选址方案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27

七、城市安全和综合防灾的协调分析................................ 36

八、定量和定性经济分析.......................................... 37

九、选址方案社会效益评价........................................ 39

十、项目社会稳定及风险防范措施.................................. 40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43

一、研究结论.................................................... 43

二、前期工作和建设的建议........................................ 43

附     件.................................................. 43

1、《湖北****风电场项目选址规划论证报告》专家论证意见............ 43

2、《湖北****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意见................. 43

3、湖北省发改委关于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文件....................... 43

4、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压覆矿产资源调查报告审查的文件........... 43

5、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件................. 43

6、**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选址意见的复函文件..................... 43

7、**考古队关于文物调查、考古踏勘事宜文件....................... 43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 43

9、****风电场区位图............................................. 43

10、****风电场现状图............................................ 43

11、****风电场风机布置平面图.................................... 43

12、**市域空间管制规划图........................................ 43

13、**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图........................................ 43

14、**城镇体系规划图............................................ 43

15、**域基础设施规划图.......................................... 43

16、**市域文物保护及风景资源区位图.............................. 43


前言

根据测风计算结果,**场址具有可用于并网型风力发电的开发价值,区域风能资源相对较好,对外交通、接入系统条件较好,场址优越。开发**风电场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符合国家能源政策的战略要求,对于促进**的工业、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为此,**新能源(****)风能有限公司拟建设湖北****风电场工程。

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鄂发改准[2013]142号《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同意****风电场项目开展前期工作的通知》(见附件1)同意本工程开展前期工作。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于20##年9月编制完成了《湖北****风电场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相关法律规范的规定,本工程应编制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20##年12月,**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受**新能源(****)风能有限公司委托,承担本项目的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院项目组于20##年12月10日对风电场场址区域进行了实地现场踏勘及调查,收集了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关资料。在现场踏勘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本工程特点及实际情况,根据相关技术规范要求,编制了《湖北****风电场项目选址论证报告》,报请审批。

第一章  总 论

一、项目概况

1、建设单位

**新能源(****)风能有限公司

2、项目类别

清洁能源类项目

3、项目拟建地点

湖北****风电场工程位于湖北省**市境内,在**市的东北方向,距离**市约60km,**风电场范围主要涉及**市**殷店镇、草店镇一带山脊。**位于鄂西北,跨北纬31°19′-32°26′,东经112°43′-113°46′,区位优越,东依武汉、西邻襄樊、北至信阳、南离荆州。地貌特征以低山丘陵为主,兼有山地和冲积平原,一般高度海拔200-800米。境内北部最高点为桐柏山太白顶,海拔1140米;西南面最高点为大洪山宝珠峰,海拔1055米。中部为一片狭长的平原,称之为随枣走廊,是古今南北交往的重要通道。

风场所在地**交通便利,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在东部纵贯南北,汉丹铁路和316国道在西部并驾齐驱,G70、随岳高速公路和S212省道从西侧擦肩而过,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风电场西侧1.2公里为S212省道和宁西铁路连接线,交通便利。

**风电场工程是**一期、二期和三期风电场的扩建工程,风电机组布置分散,主要风机点位在S212省道东侧,海拔高度在300~600m之间。

具体地理位置见附件:****风电场区位图。

4、建设规模

本风电场装机规模72MW,安装36台单机容量为2000KW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室外箱变36台,施工检修道路40.08km。

5、投资规模

工程总投资为60553.80万元。

6、用地规模

**风电场总用地面积558.66亩,其中永久性征地面积为24.84亩,临时性用地面积533.82亩。

7、运输量及运输方式

本风电场共装有36台单机容量为2000kW 的风电机组,风机轮毂中心高度为80m,叶轮直径为105m。最长件为风机叶片,长度为53m,安装起吊的最大高度约80m。

根据已建风电工程风机吊装经验及总进度安排,采用两套起吊设备进行安装。主吊设备采用500t 汽车式起重机,辅吊采用70t 汽车式起重机。

8、用水量

风电场施工用水由建筑施工用水、施工机械用水、生活用水等部分组成。初步考虑采用地下水作为施工用水,本工程高峰日用水量约245m3/d,其中生产用水225m3/d,生活用水量20m3/d,消防用水90m3/h。为保证施工期间的用水量,在施工现场附近设置临时蓄水池。风机基础混凝土养护采用水车拉水。

9、用电量

风电场施工用电主要包括施工工厂、临时生活区用电及基础施工用电两部分。施工临时用电最大负荷约为200kW。计划从升压站附近接入一根10kV 线路作为施工用电。为适应风电机组布置比较广的特点,风机基础施工还考虑配备2 台50kW 移动式柴油发电机发电。

10、装机规模与上网电量

本项目装机规模72MW,预计年上网发电量约为13068万kW.h,相应单机平均上网电量为363万k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1815h,容量系数为0.207。

**风电场与**风电场共用一座110kV升压变电站,并以一回110kV线路接入220kV厉山变电站。

11、职工人数

根据生产和经营需要,结合现代风电场运行特点,遵循精干、统一、高效的原则,对运营机构的设置实施企业管理。在风电场工程机械、电气设备进入平稳运行时期之后,按无人值班(少人值守)方式管理。

由于目前尚无可遵照执行的风电场运行人员编制规程,本风电场工程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参照同类工程和本工程实际条件确定方案。风电场工程定员标准为10人,管理及生产辅助人员与**风电场共用。

风电场主要管理设施包括:110kV 升压变电站,生产、生活电源及备用电源,生产、生活供水设施等。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化石燃料储量减少及环境污染的双重危机日益加深,中国水能资源的开发相当有限,天然气在我国储量有限,不可能大量用来发电,而核能的发展在我国又受到铀资源短缺和核安全问题的严重限制。因此,开发和利用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已成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能是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是目前技术成熟的、可作为产业开发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能源。

2、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需要

我国是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能源消费中,煤炭占到了近7 成,目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中,90%是由于燃烧煤炭而引起的。因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指出,减排的主要难度在于煤炭消费比重较大,能源结构的转换将成为减排主要措施之一。

我国现在将近70%的能源消费依靠煤炭,能源结构简单给我国带来很大压力,包括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人类面临着可持续发展能源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必须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调整能源结构。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了从现在到2020 年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目标,2020 年提高到15%。**电源结构仍火电为主,水电和风电所占比例较小,电力燃煤对环境的压力很大。因此,充分利用**风能资源,发展风电,可较大幅度提高电网中的可再生能源比重,调整能源结构,有利于区域环境保护。

3、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湖北****风电场工程位于湖北省**市的东北方向,距离**市约60km,距离**县城约38km,**风电场范围主要涉及**市**殷店镇、草店镇一带山脊,****风电场工程的建设和运行将在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风电场基本具备建设风电场的风能条件

据统计,****风电场场址8334#、8346#测风塔80m高度代表年年平均风速为6.36m/s、5.43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别为304.6W/m2、170.28W/m2;根据测风塔数据计算风电场总体风能资源分布,80m轮毂高度年平均风速5.78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223W/m2。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风功率密度等级评判标准,本风电场区域内风功率密度等级为1级,说明该风电场风力资源较好,可用于并网型风力发电,风电场场址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同时,场址对外交通条件较好,场址区域地质构造稳定,具备并网型风电开发的场址条件,接入系统条件良好,场址区域不存在制约工程建设的环境问题。

2、风电场的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国家能源战略的重要体现

随着化石资源(石油、煤炭)的大量开发,不可再生资源保有储量越来越少,终有枯竭的一天,因此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采取途径减少不可再生资源消耗的比重。目前,国家已将新能源的开发提到了战略高度,风能、太阳能等再生能源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新能源发展的重点。从现有的开发技术和经济性看,风能开发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风电机组国产化进程加快,风电机组的价格将进一步降低,风电的竞争力将大大增强。

风能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开发价值的绿色环保新能源之一。我国是风能蓄量较丰富的地区,但是风能资源利用工作开展的较为缓慢,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逐渐增强,人们更注重生存质量,开发绿色环保新能源成为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作为绿色环保新能源之一的风力发电场的开发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同时风电的开发,特别是风电设备的国产化能拉动、促进本省的机械、电器、制造业、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通过“场换技术”的合作方式,可以获得国外风电现代化技术,迅猛提升本省风电设备的制造水平和生产能力。

3、有利于缓解环境保护压力,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保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国政府已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自然资源,改进资源利用方式,调整资源结构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都是改善生态、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

4、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并有一定的社会效益

建设风电场工程,会带动地区相关产业如建材、交通、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对扩大就业和发展第三产业将起到促进作用,从而带动和促进地区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随着风电场的相继开发,风电将为地方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加快实现小康社会起到积极作用。

第二章 项目选址方案

一、项目建设区域概况

1、项目拟建地区的资源环境

风电场工程区域内设有2座测风塔--8334#和8346#测风塔,测风塔高度均为80m。8334#和8346#测风塔80m高度测风年年平均风速为6.86 m/s、5.93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53.57W/m2、204.87W/m2。经长年代订正后,8334#和8346#测风塔80m高度长年代表年年平均风速为6.36m/s、5.43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04.6W/m2、170.28W/m2,区域风能资源差别较大。

依据测风塔数据计算风电场总体风能资源分布,80m轮毂高度年平均风速5.78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223W/m2。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风功率密度等级评判标准,本风电场区域内风功率密度等级为1级,说明该风电场风力资源较好,可用于并网型风力发电,风电场场址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风电场风向和风能主要集中在NE~ENE和SSW扇区,盛行风向稳定,测风年春夏季风速较大。风电场测风年平均风速的日内变化以晚上和凌晨风速相对较大,下午风速较小,变化幅度较大。8334#测风塔风能集中区段在5.6~16.5m/s风速段, 8346#测风塔风能集中区段是在4.6~12.5m/s风速段;风速风能分布较为集中,利于风电机组对风能资源的有效利用。

风电场测风塔与气象站大风速相关计算,风电场场址8334#和8346#测风塔80m高度50年一遇最大风速分别为32.78 m/s、28.03m/s,极大风速分别为45.89m/s、39.24m/s。由测风资料推算各机位点80m高度强风状态下的湍流强度为0.126,属中等偏强湍流强度。根据国际电工协会IEC61400-1(2005)标准判定该本风电场属IECIIIB类安全等级,在风电机组选型时需选择适合IECIIIB类风场及以上的风力发电机组。

2、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20##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亿元,同比增长12%;规模工业总产值210亿元,同比增长2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0亿元,同比增长3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同比增长1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23亿元,同比增长38.2%;外贸出口1.8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440元。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精品卷烟、造纸包装、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医药化工、食品加工等六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以粮食、畜禽、水产、蔬菜、食用菌、林果茶等六大产业为主体的农业经济特色,是全国粮食大县、商品牛和养蜂基地,全省重要的烤烟、蒜苔(砣)、银鱼、生猪出口基地。

3、城乡建设、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风电场工程项目现状用地基地内没有城乡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用地。

4、风电场概况

**风电场所在地**交通便利,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在东部纵贯南北,汉丹铁路和316国道在西部并驾齐驱,京珠高速公路和汉十高速公路从东西两侧擦肩而过, 304省道从中部横穿东西,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风电场位于**的东北方向,距离**约38km,风电场范围主要涉及**市**殷店镇、草店镇一带山脊。**风电场工程是**风电场一期、二期和三期风电场的扩建工程,风电机组布置分散,主要风机点位在S212省道东侧,距离S212省道和宁西铁路连接线约1.2公里,海拔高度在300~600m之间。 **风电场总用地面积558.66亩。

依据测风塔数据计算风电场总体风能资源分布,80m轮毂高度年平均风速5.78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223W/m2。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风功率密度等级评判标准,本风电场区域内风功率密度等级为1级,说明该风电场风力资源较好,可用于并网型风力发电,风电场场址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本工程是**风电场的扩建项目,主要建设工程为进场道路、风电场及场内道路、升压站改造等内容。本工程容量为72MW,设计安装单机容量2000kW的风电机组36台。

本工程总施工工期12个月。主体工程于第1 年1月初开始,第1年9月底第一批风电机组具备发电条件,第1 年12月底36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工程完工。

二、规划选址要求

风电场选址区域要求:符合相关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求,风力资源良好,风向稳定,较少发生灾害性,不涉及军事禁区、自然保护区、文物古迹,无压覆矿产的地方。

1、选址区位要求

**风电场位于**的东北方向,风电场范围主要涉及**草店镇、殷店镇等一带山脊。**风电场工程是**一期、二期和三期风电场的扩建工程,风电机组布置分散,主要风机点位在S212省道东侧,海拔高度在300~600m之间。本风电场风向和风能主要集中在NE~ENE和SSW扇区,盛行风向稳定,风速风能分布较为集中,利于风电机组对风能资源的有效利用。

2、选址用地条件要求

依据国家及地方有关土地征用政策,风电场征地需充分考虑周边的环境,工程建设用地应本着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尽量使用未利用土地。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l8306-2001)》,风电场工程场地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区域构造相对稳定,适宜风电场工程的建设。

**风电场总用地面积558.66亩,其中永久性征地面积为24.84亩,临时性用地面积533.82亩。

永久性用地计算如下:

风机基础按基础底面实际占地面积征地,风机基础36 个,每个占地320m2,共占地11520m2;箱变基础尺寸5x3m,总占地540m2;集电线路塔基占地4500m2

临时性用地计算如下:

施工安装场地36个,单个施工场地占地2000m2,占地面积共计7.20万m2;施工临时设施占地5400m2;本工程考虑弃渣场占地3万m2。场内检修道路长度40.08km,路面宽4.5m。工程用地详见下表。

施工用地一览表 单位:万m2

3、外部条件要求

外部条件要考虑所选风电场交通运输情况,设备供应运输是否便利,运输路段及桥梁的承载力是否适合风力发电机组运输要求等。风电场的交通方便与否,将影响风电场建设和投资。京广铁路和107国道在东部纵贯南北,汉丹铁路和316国道在西部并驾齐驱,随岳高速公路和S212省道从西侧擦肩而过,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风电场西侧为S212省道和宁西铁路连接线,交通便利。

4、项目特殊要求

考虑电网现有的容量、结构及其可容纳的最大容量,以及风电场的上网规模与电网是否匹配的问题,风电场选址应尽量靠近电网。该风电场与**一、二、三期共用升压站,且以一回110KV接入220KV历山变电站。

三、项目选址研究的依据与原则

1、建设项目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

(3)《**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4)《**城乡总体规划(20##-2030)》

(5)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FD002-007)

(6)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十二五”风电项目核准计划的通知

(7)《风电场标准化管理规定》

(8)风力发电场设计技术规范(DL/T5383-2007) 

(9)**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意见

2、项目选址依据

根据测风塔数据计算风电场总体风能资源分布,本风电场工程区域80m轮毂高度年平均风速5.78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223W/m2。根据《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方法》(GB/T18710-2002)风功率密度等级评判标准,本风电场区域内风功率密度等级为1级,可用于并网型风力发电,风电场场址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3、选址原则

(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地区产业发展规划

(2)符合**市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

(3)风电场所在的区域的风能质量要好

(4)满足电网连接和规划要求

(5)具备交通运输和施工安装条件

(6)避免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的地方,保证工程安全

(7)满足环境保护要求

四、项目建设条件评述

1、地形地貌

**场址属于低山地貌,高程范围为400~800m,山顶(山脊)较平缓、多条山脊相连;山坡较陡,地形坡度23°~38°,局部超过45°,场区内发育有山间冲沟。

场区内植被发育一般,主要为灌木及杂草,零星分布少量杂树,主要分布于山坳、山坡及沟谷地段,山顶(山脊)地段有基岩出露,覆盖层较薄且植被稀少。第四系覆盖层以残坡积物和洪积冲积物为主。

风电场工程场址区由四条近似西北~东南走向山脊组成,分别为磨盘山、花香村-鹦鹉村、对口山一带山脊,各山脊将风电场分为三个部分,磨盘山区域山脊长约3.5km,海拔高度350~450m;花香村-鹦鹉村一带共两条山脊,两条山脊共长8km,海拔高度350~600m;对口山山脊长约2km,海拔高度200~400m。山脊走向与主导风向垂直,适合风机的布置。风电场布机区域植被较少,主要为低矮茅草,山脊主要为荒地和林场,人烟稀少。

2、地层岩性

拟建风机场地均位于山包上,覆盖层主要有残积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砾质粘性土等。升压站场地位于冲沟边的坡地上,覆盖层主要有坡积洪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下元古界黄土寨组(Pt1hn)和天台山组(Pt1tn)片麻岩、片岩及燕山期早期花岗岩等。地层结构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粉质粘土(Q4sl+pl):黄褐色、褐黄色、褐红色,湿~稍湿,可塑~硬塑状态,混碎石,偶尔混块石,为坡积洪积层,主要分布于升压站地段的地表,一般层厚2.0~6.0m。

(2)含碎石粉质粘土(Qel+sl):黄褐色、棕褐色,稍湿,硬塑状态为主,混较多砾石,为残积坡积层。分布于部分风机场地,层厚一般2.0~5.0m。

(3)砾质粘性土(Qel+sl):黄褐色、棕褐色,稍湿,硬塑状态为主,混较多砾石,为残积坡积层。分布于部分风机场地,层厚一般2.0~5.0m。

(4)覆盖层下伏基岩基岩有片麻岩、片岩、花岗岩等。

片麻岩:褐黄色,上部为强风化,变余结构,片麻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矿物成分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组成。

片岩:黄褐色,上部为强风化,变晶结构,片状构造,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很破碎。

花岗岩:黄褐色、棕褐色、肉红色,上部为强风化。

3、地震参数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山顶及缓坡地带建筑场地覆盖层较薄,初步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为Ⅰ1类。工程建设时,沟谷地带可能会存在一定厚度的回填土,沟谷地带场地类别可能为Ⅱ类。建筑场地为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建筑场地地基岩土中的粉质粘土为中软土-中硬土;混合片麻岩及混合花岗岩为岩石。

4、水文地质条件

场区内有多条冲沟发育,冲沟内流水很小。场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地层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松散地层孔隙潜水、埋藏浅,水量不大。而基岩裂隙潜水可能埋深大。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多沿岩石裂缝下渗,向沟谷排泄。

5、风能资源条件

根据本风电场工程区域内两座测风塔--8334#和8346#的测试数据, 8334#和8346#测风塔80m高度测风年年平均风速为6.86 m/s、5.93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53.57W/m2、204.87W/m2。经长年代订正后,8334#和8346#测风塔80m高度长年代表年年平均风速为6.36m/s、5.43m/s,年平均风功率密度为304.6W/m2、170.28W/m2,区域风能资源差别较大。

6、原料运输条件

本电风场位于湖北**随境内,距**县城约38km,风电场范围主要涉及**草店镇、殷店镇等一带山脊。风场周边有多条省道及国道,如G70高速、S328省道、S212省道等从风场四周通过,宁西铁路连接线位于风电场西侧1.2公里,对外交通十分便利。本风电场外部交通主要依托S212省道连接高速公路网。

7、场内道路设置

省道S212和宁西铁路连接线南北向从风场西侧边缘通过,本风场交通主要依托省道S212与外部交通网络衔接。

新建道路由省道S212沿着山坡顺等高线展线进入风场,达到各个风机位置,经展线计算,本风场新建场内道路总长约40.08km。风场道路路面采取就地取材原则,利用挖方石方,粉碎成一定级配碎石作为路面铺料,路面宽度4.5m,路基宽度5.5m。路面纵坡不大于14%(当弯道弧度超过45度时,极限纵坡不大于10%)、弯道半径不小于30m。

第三章 项目选址论证

一、项目选址过程、选址方案及基本情况

1、选址过程

由于风电组选址的特殊性,在选址的过程中不是专门选取一到两个备选选址方案作为比选,而是在整个**风电场区域内通过数据的测算,综合比较得出选址位置的。

2、选址方案及基本情况

**风电场范围主要涉及**草店镇、殷店镇等一带山脊,是**一期、二期和三期风电场的扩建工程,风电机组布置分散,主要风机点位在S212省道东侧,海拔高度在300~600m之间。

本项目装机规模72MW,设计拟安装36台单机容量2000kW的风力发电机组,预计年上网发电量约为13068万kW.h,相应单机平均上网电量为363万kW.h,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为1815h,容量系数为0.207。

**风电场与**风电场共用一座110kV升压变电站,并以一回110kV线路接入220kV厉山变电站。

二、选址方案行业准入性分析

1、国家、省、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趋势

开发利用可再生新能源是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电。原国家经贸委在《关于进一步促进风力发电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各级电力行政主管部门和电力企业要从加强环境保护、调整电力工业结构和推进技术进步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风力发电的重要性,积极促进风力发电事业的发展。”国家发改委提出了到20##年全国建设风电1.5亿kW的发展目标,并在(2005)2517号文件中将并网型的风力发电列为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本项目利用当地比较丰富的风能资源建设风电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风力发电作为全球公认可以有效减缓气候变化、提高能源安全、促进低碳产业经济增长的方案,得到各国政策制定机构、投融资机构、技术研发机构、项目开发商等的高度关注。风电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被普遍接受的替代能源技术。

我国风能资源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约为32.26亿千瓦,初步估算可开发的装机容量就有2.53亿千瓦,在世界位于前列。风能发电行业具有形成商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资源潜力。国家发改委已明确提出中国风电发展的规划目标:20##年全国风电装机容量达到1500万千瓦,20##年达到3000万千瓦。发展和利用风能是国际化的大趋势。据世界风能协会预计,到20##年,风力发电可提供世界电力需求的12%,创造180万个就业机会。

2、国家、省、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准入性分析

国家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高度重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核能、太阳能热利用和光伏光热发电、风电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生物质能”。20##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正式实施,为我国的可再生能源事业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真正启动中国风电业的引擎。20##年6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这又是风能发展又一重大“利好”。

由此可见,在当前国家加快风电发展的良好历史机遇下,风电产业将逐步驶上高速发展的轨道。****风电场符合国家、省、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趋势,响应了国家以及《**“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相关指导精神。

3、对城乡功能、城乡空间资源配置的宏观影响分析

**风电场项目的建设,利用可再生的风能资源,增强了该区域的电力资源,符合国家对再生能源利用的要求。

三、选址方案行政许可性分析

现已取得了湖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资源局、**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林业局、**旅游局等政府部门相关批复文件。各部门一致同意本项目建设,并建议尽快办理其它部门相关批复文件。

四、选址方案与城乡规划相容性分析

1、与**市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

**风电场范围主要涉及**市**殷店镇、草店镇部分用地,《**市总体规划(20##-2020)》中对该片区定性为限制建设区和山林控制区。限制建设区即为不宜安排城镇开发项目的地区,或确有进行建设必要时,应严格控制项目的性质、规模和开发强度的区域;山林控制区即为保护生态环境、自然和历史文化环境,满足基础设施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在总体规划中划定的控制区域。项目的规划将结合环境和景观角度考虑总体布置,在不影响山区环境和景观的基础上设置风机,与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并不冲突。

2、与**城乡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

(1)**发展总体目标

发展现代服务业兴县,现代农业稳县,发展特色工业强县,建设和谐**,建设绿色**。

(2)**的城市性质

世界华人寻根谒祖朝圣地、华中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湖北特色农产品出口创汇基地、**新型工业基地

(3)主要经济发展目标

成为湖北县级城市经济“新星”。 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00亿元、20##年达到300亿元。

(4)社会发展目标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口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5)与《**城乡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

**风电场项目工程位**的东北方向,距离**县城约38km,风电场范围主要涉及**殷店镇、草店镇一带山脊。场址范围远离乡镇镇区所在地,位于城乡总体规划的东北部,不在县域发展轴线上,与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并不冲突,同时其独特的景观形象还能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辅助的作用。

3、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容性分析

根据《风电场工程建设用地和环境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第二章建设用地中第三条用地政策:工程建设本着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的原则,尽量使用未利用土地,并尽量避开省级以上政府部门依法批准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风电场项目施工后期,永久性用地周围,将种植草本植物以恢复生态环境;施工临时设施将被拆除并清理地面、进行场地平整,不会影响被临时占用土地的再利用。被风电场工程永久占用和临时占用的土地均按照有关规定,在获相关土地部门批准的情况下,对原有的土地使用者予以相应的经济赔偿。

风电属于基础设施类项目,不属于城镇开发项目。项目经发改部门和环保部门审查,项目均符合国家标准、相关城乡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及用地布局安排。

五、选址方案与区域综合交通的协调分析

风电场采用风能作为能源,不存在如火电厂燃煤、灰渣等运输问题,仅在施工期间需要一些设备和建筑材料。

大件设备中最重设备为主变压器,用大型平板车运输到现场安装。最长设备部件为叶片,采用钢架包装后,用大型平板拖车运输到现场。风力发电机组设备采用集装箱包装后,用适合设备重量的大型平板车运输到安装现场。拟定运输方案为公路运输,可委托有资质的大件运输公司对设备途经道路进行勘察,并制定大件运输方案。

场内交通线路规划:风电场的场内道路按通向各机位修建。场内道路考虑到既要保证施工建设期设备、材料运输要求,又要满足生产运行期间道路的交通运输、方便维修保养。施工完毕后保留用于运营检修车辆的通行。工程场区地质条件良好,因此在满足施工运输要求的情况下,大部分路段采用装载机或推土机拓宽平整,并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局部如遇路基较软可换填砂石。

小结

六、选址方案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一)资源承载力影响分析

通过对****风电场工程环境影响分析,该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施工期主要来自扬尘和施工噪音,运行期则主要来自风机运转产生的噪音。生活污水和垃圾由于产生数量极少,对环境影响甚微。

1、对植被的影响分析

风电场区内地势为低山丘陵,区域内植被较少,主要为低矮茅草,山脊主要为荒地和林地。项目采用分段施工,局部施工期均比较短,因场地施工、道路、电缆线建设破坏的植被均可在建设完成后得到恢复和重建,基本恢复一般需要3~5年,施工期对区域植被的影响较小。

2、工程占地与水土流失影响分析

减少占地影响的措施在本项目设计当中,项目利用S212和S328省道,分成三条进场道路进入场区,辅助性道路在现有道路的基础上布置规划,尽量减少对土地、草原的破坏、占用;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划设计的区域面积使用土地,不随便践踏、占用。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本项目对土地的占用达到最少程度。

风机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碾压过的土地进行人工恢复,使土壤自然疏松,选择合适的草种进行播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土地恢复期间,对进行恢复的地区进行隔离,尽量不在该区域进行其它活动,以减少人、车对地面的碾压。

3、场址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地震、洪水、地质灾害等情况分析

拟建风机场地均位于山包上,覆盖层主要有残积坡积含碎石粉质粘土、砾质粘性土等。升压站场地位于冲沟边的坡地上,覆盖层主要有坡积洪积粉质粘土。下伏基岩为下元古界黄土寨组(Pt1hn)和天台山组(Pt1tn)片麻岩、片岩及燕山期早期花岗岩等。地层结构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1)粉质粘土(Q4sl+pl):黄褐色、褐黄色、褐红色,湿~稍湿,可塑~硬塑状态,混碎石,偶尔混块石,为坡积洪积层,主要分布于升压站地段的地表,一般层厚2.0~6.0m。

(2)含碎石粉质粘土(Qel+sl):黄褐色、棕褐色,稍湿,硬塑状态为主,混较多砾石,为残积坡积层。分布于部分风机场地,层厚一般2.0~5.0m。

(3)砾质粘性土(Qel+sl):黄褐色、棕褐色,稍湿,硬塑状态为主,混较多砾石,为残积坡积层。分布于部分风机场地,层厚一般2.0~5.0m。

(4)覆盖层下伏基岩基岩有片麻岩、片岩、花岗岩等。

片麻岩:褐黄色,上部为强风化,变余结构,片麻状构造,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矿物成分主要由长石、石英等组成。

片岩:黄褐色,上部为强风化,变晶结构,片状构造,节理裂隙很发育,岩体很破碎。

花岗岩:黄褐色、棕褐色、肉红色,上部为强风化。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山顶及缓坡地带建筑场地覆盖层较薄,初步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为Ⅰ1类。工程建设时,沟谷地带可能会存在一定厚度的回填土,沟谷地带场地类别可能为Ⅱ类。建筑场地为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综合分析认为,场区区域相对稳定,适宜风电场工程的建设。

4、防治措施

在基础建设过程中应做好做好边坡的防护工作,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尽量避免高边坡、切脚边坡的开挖,同时做好边坡的防、排水处理工作。

根据工程建设特点,结合该区自然环境特征,生态防护重点是因工程的建设造成地表植被破坏、使地面裸露等而产生的对项目区及周边环境的影响,特拟定以下防护措施:

①强化施工管理,努力增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杜绝因对施工人员的流动管理不善及作业方式不合理而产生对植被和土地资源的人为影响和破坏。如:施工人员对植被的任意践踏、焚烧;机械、车辆操作驾驶人员超越施工活动范围而对植被造成碾压;施工材料,固体废物任意堆放而埋压植被等。

②施工期间,应划定施工区域界限,在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前提下,严格控制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的活动范围;尽可能缩小施工作业面和减少破土面积;努力压缩开挖土方量,并尽量做到挖填平衡和减少弃土量,将对植被和土体结构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③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工序,基础及缆沟开挖应避开大风天气及雨季,并尽快进行土方回填,弃土及时处置,将土壤受风蚀、水蚀的影响降至最小程度。

④废弃渣土要集中放在低凹、坑地,及时用于施工道路的修筑;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至当地生活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

⑤工程施工过程中和施工结束后,及时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和修缮,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防治新增水土流失。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员活动和机械噪声可能会干扰当地生物的栖息环境。由于当地没有发现重点保护动物出现,场内也没有重点保护植物,项目的施工区小而分散,施工量较小,破坏植被面积较小,施工不会影响到动物的正常迁徙、活动。因此,本工程对动物的影响较小。

本风电场区内多为荒地,有部分农田、林地,运行期对环境影响很小。由于风电场附近无高大乔木林和大片的湿地,不会有大量的候鸟在此停落,对鸟类迁徙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项目建成后,采用当地的草种对影响区域及时进行植被恢复,经过1-3年后,区域生态系统即可恢复到现有状态。

1、生态影响分析 

a) 施工期影响

车辆运输、行驶,风机现场组装场地放置、堆放各施工设备,修建进场道路及风场内的检修专用道路,均会对土地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占用。施工噪声、粉尘、运输车辆等,将干扰鼠类、鸟类等一些动物的原有生活环境。

风机影响范围、施工区、土石料场的植被均为灌木、杂树,没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和古树大树,植被在施工期结束后得到恢复,施工期的影响也将逐步消除,当地的植被系统将会得到恢复。

b) 运营期影响

运营期主要指风电场范围内飞行的鸟类可能会碰撞到风力机的叶轮、输电线等处。

收集资料研究研究发现,本风电场所在地区不属于候鸟的主要栖息地,也不在候鸟迁移的主要路线上,所以风电场的建设对候鸟的影响甚微。

本工程所选用的风机轮毂高度约为80m,风机叶片直径为105m,从地面到风机最高点约为130m,而候鸟的飞行高度远高于此,即使有候鸟在此飞过也不会撞到风机上。因此风电场建成后不会对候鸟产生不良影响。

2、风电场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分析

本工程建设风机基本沿山脊布置,风电场建成后,就风机本身而言,将为这一区域增添新的色彩,36台风机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一个非常独特的景观,使人们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还可以观赏到壮观的风机群。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当地自然景观没有不利影响,相反还可提高当地的景观价值,成为当地一个新的观赏景点,并将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3、大气、水环境影响分析

1)施工期影响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排放废气的各类施工机械、产生粉尘和飘尘的开挖与车辆运输等工程作业。主要污染物质有:粉尘、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烯烃类。

本工程施工规模小,施工相对简单,工期短,施工开挖、交通运输扬尘时间也较短,施工期短期的、暂时的、局部的影响对该地区环境空气质量不会产生质的影响。

混凝土拌和采用成套封闭式拌和楼进行生产,并配置袋式除尘装置,水泥等骨料的运输采用封闭运输,以避免运输、进料及拌和过程中的扬尘。对施工区道路进行管理、养护,使路面常年平坦、无损、清洁,处于良好运行状况;为减少运输过程中的粉尘产生量,采用密闭式自卸运输车辆,定时对道路进行洒水降尘。尽可能减少施工过程对大气的污染。

本工程施工期废水处理措施如下:

生活污水经集中收集,排入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接触氧化、沉淀、消毒),处理后的污水用于冲洗临时道路或者绿化。

机修废水采用结构简单的隔油池进行预处理,隔离出的废油集中收集后交给专业的厂家进行集中处理,废水进生活污水一起集中收集处理后复用。

混凝土废水采用设置调节预沉池、砂滤沟、清水池沉淀处理回用到工程施工中作为复用水。

2)运营期影响

运营期,风电场内不存在大气污染源,不产生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无影响。

本项目营运期废水主要为机修废水和职工生活污水。机修废水采用结构简单的隔油池进行预处理,然后与生活污水一起集中收集,采用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先经检查井、栅格井,然后进入处理设备,经接触氧化、沉淀、消毒后可以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中一级标准。处理达标后的污水用于站内绿化和道路冲洗。

4、噪声的影响分析

施工过程中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交通运输工具等,主要噪声源为搅拌机、推土机、汽车等。施工期间机械设备露天作业,噪声经几何扩散衰减和空气吸收衰减。多台机械设备同时施工,噪声叠加,成为组合声级,根据单台机械设备的源强及实际噪声叠加经验分析,组合声级将增加约3~8dB(A),最大不超过10dB(A)。本工程风机基础、升压站以及施工临时设施周围1.0km范围内没有居民点,施工噪声在30m处已经达标,施工期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小。

运营期,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来自于风轮叶片旋转时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齿轮箱和发电机等部件发出的机械噪声,其中以机组内部的机械噪声为主。本风电场采用单机容量为1.5MW 的风电机组,在10m 高度的风速为10m/s 时的标准状态下,机组运行时轮毂处单机噪声约101.3dB(A)~110.0dB(A)。由于风电机组间相距较远,每个风电机组可视为一个点声源,根据处于自由空间的点声源衰减公式和多声源叠加公式对预测点进行预测可知,昼间水平距离100m 外、夜间水平距离200m 外的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 类标准,即昼间55dB(A)、夜间45dB(A)的要求,现场踏勘风机布置点较为空旷,风机周围1.0km范围内没有居民点,工程风机噪声对周边影响较小。

本工程风机基础、升压站以及施工临时设施周围1.0km范围内没有居民点,施工噪声在30m处已经达标,施工期的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小。同时,为尽量减小风电机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建议在现有村庄与风电机之间不选址建设住宅、学校、医院等噪声敏感建筑物,并在风电机所在区域提高植被覆盖度,以减小噪声影响。

5、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施工期的固废主要来源有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生活垃圾。根据施工总进度安排,本工程施工期的平均人数为 120 人,工期为12个月,按人均生活垃圾发生量1kg/d计,全年产生生活垃圾43t。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生活垃圾。按人均垃圾发生量1kg/人·d 计算,工程定员为 10 人,计算出生活垃圾发生量为3.65t/a。本工程固体废弃物采用集中收集并交由当地相关部门集中处理,故不会对周围环境卫生产生影响。

6、油污染影响分析

升压变电所内的变压器由于绝缘和冷却的需要而采用油浸式,变压器外壳内也装有大量变压器油。一般来说只有当发生事故时才会造成油污染,针对于此站内设事故油池,变压器四周增设排油槽,排油槽与事故油池相连,以防止检修时变压器内的油外流造成污染。另外,事故油池的油可全部回收,而其它所有电气设备全部采用干式绝缘无油设备,因此升压变电所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油污染。

7、电磁场辐射环境影响分析

电磁场由升压站内的配电装置、导线等带高压的部件,通过电容耦合,在其附近的导电物体上感应出电压和电流而产生。由于导体内部带有电荷而在周围产生电场,导体上有电流通过而产生磁场,称之为工频电磁场。工频电磁场是一种极低频率的电磁场,我国工频为50Hz,也是一种准静态场,对周围环境基本无影响。

8、生活污水影响分析

施工期间生活污水经临时化粪池沉淀处理后,用作农肥给居民肥田,做到零排放无污染。

项目运营期间项目定员为10人,生活污水主要为洗涤废水和粪便污水,产生量96L/d·人,即350.4t/年。营运期生活污水排至污水调节池,由潜水排污泵提升后再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满足国家一级污水排放标准。将处理后的生活污水充分利用,作为绿化浇洒等使用,做到生活污水零排放。

综上所述,风力发电属于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可节约能源,具有积极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风力发电是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它只需要利用当地的风资源,就可以将风能转变为电能,在整个生产过程中消耗燃料、产生污染物均较少,也不需占用大量的土地。

在建设施工过程注意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后,采用适当绿化措施,恢复地表植被。**风电场工程的建设对当地环境的不良影响极小,而且风电场本身是一个清洁能源类项目,从环保的角度看****凤电工程是可行的。

小结

七、城市安全和综合防灾的协调分析

本风电场场地稳定性良好,各类岩(土)层位稳定,地下水埋藏较深,地质条件良好。工程主要建筑物为36台风机基础及箱变基础及相应的道路和输电线路等配套设施。场区建筑物全部采用浅基础,施工时对场区地质影响不大,不会产生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结果。风电场建成后,场区地形地貌基本恢复到原状,也不会对场区原来地质构造产生影响,不会发生地质灾害。

风电场是清洁环保型能源项目,不存在爆炸、有毒气体等危险性隐患,且场址范围内风机机位远离居民点,因此,风电场对城乡公共安全的影响甚微。

即便如此,在风电场投入运营前,与主体工程配套的环境保护措施、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消防设施必须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建成,并通过验收,而且应在防火、防振动、防电气伤害、防高空坠物、防噪声、防电磁波辐射等方面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严格按照规程采取相应的规范标准和安全措施,防患于未然。

小结

八、定量和定性经济分析

**风电场工程建设工期为12个月,按20##年第2季度湖北省**市价格水平,工程静态投资59348.80万元,单位千瓦静态投资8242.89元/kW,若按年发电量约13068万kW?h计,单位电度投资为4.54元/kW·h,经济指标适中。

本项目按湖北省风电上网标杆电价0.61元测算财务评价指标,全投资(税后)回收期为10.87年,在开工不到12年即可收回全部投资,项目资本金内部收益率7.67%,总投资收益率为4.54%,资本金净利润率6.38%。

本风电场安装36台单机容量2000kW发电机,年运行小时按1815计,建成后,年发电量约13068万kW?h,如以火电为替代能源,按标煤煤耗为305g/kW?h计,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4.53万吨,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627吨(灰分28%,除尘器效率取95%),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145.5吨(全硫份1%,脱硫效率80%),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346.5吨,一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532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8.07万吨,此外,每年还可节约用水,并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和温排水,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风电场区域风能资源相对较好,对外交通便利,建设条件优良,开发**风电场风能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和国家能源政策的要求,可减少化石资源的消耗,减少因燃煤等排放有害气体对环境的污染,对于促进城市旅游业,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九、选址方案社会效益评价

1、节能和减排效益

风电场建成后若按年发电量约13068万kW?h计,如以火电为替代能源,按标煤煤耗为305g/kW.h计,每年可为国家节约标准煤4.53万吨,每年可减少烟尘排放量约627吨(灰分28%,除尘器效率取95%),二氧化硫排放量约为145.5吨(全硫份1%,脱硫效率80%),氮氧化物排放量约为346.5吨,一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532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8.07万吨,此外,每年还可节约用水,并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和温排水,节能减排效益显著。

2、其他社会效益

风电场的生产过程是将当地的风能转变为机械能、再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在整个工艺流程中,不产生大气、液体、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的污染物,也不会产生大的噪声污染。从节约煤炭资源和环境保护角度来分析,本风电场的建设具有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

风电突出的优点是环境效益好,不排放任何有害气体和废弃物,不需要移民,对人类生活居住干扰小。该风电场所在地区均为荒山野岭,整个风电场范围虽然比较大,但是风机基础和道路实际占用的实际面积很小,对土地产生的影响非常小。并且建设风电场的同时也开发了旅游资源,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并拉动机电制造业发展。

总之,发展风电有利于提高中国能源供应的安全性,更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解决中国能源供应不足的有效途径。

十、项目社会稳定及风险防范措施

虽然风电场工程项目社会稳定整体综合风险为低等级,但仍应做好相关的风险防范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前置条件风险防范措施

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按照项目的国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入网许可等前置要件的规定要求进行项目的建设与运营,确保项目的合法性。

2、经济利益风险防范措施

严格按照当地土地征收征用手续和程序进行土地征用工作,优化征地及青苗补偿方案,在条件容许情况下,适当提高补偿标准。

成立专门的青苗补偿及征地工作领导小组,开展座谈会征求相关群体意见,进行项目区补偿安置意愿调查,充分了解群众意愿。

风电设备运输需项目业主修建道路,项目业主需按规定补偿标准按时足额地对涉及土地的农民进行补偿,当地政府也应做好相关的宣传、解释和沟通工作,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

开展政策宣传与解答,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搭建居民沟通平台,对征地补偿相关信息及时进行公示,确保当地群众利益。

风电场在以后运营过程中应加强项目所在地乡镇的互动,参与当地医疗、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可能让群众感受得到项目建设与运营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

3、生活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项目建设期进一步优化项目设计、技术方案,优化施工组织管理方案,选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设备,控制和降低项目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项目运营期采取加大环保投入、落实环保措施和责任制,制定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等措施预防和化解生活环境风险。

采取“源头预防、日常监管、应急管理”三大重点措施,推进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推广和实施循环经济;实现对事故应急有效控制,从而预防和化解风险。

考虑到风电设备均为大型部件,加之风电场周边地形崎岖,道路弯多狭窄,在项目建设期,风电设备的运输、安装应特别注意安全风险因素,应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项目运营期,业主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4、火灾风险防范措施

本工程消防设计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设计原则。设计中严格执行国家有关防火规范和标准,积极采用先进的防火技术,做到保障安全,使用方便,经济合理。

升压站不设专职消防队,但需配备2~3 名兼职消防人员,初期火灾由站内兼职消防人员自行组织灭火,同时通知当地消防队支援共同扑灭火灾。消防总体设计采用综合消防技术措施,从防火、监测、报警、控制、灭火、排烟、逃生等各方面入手,力争减少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一旦火灾发生也能在短时间内予以扑灭,使损失减少到最低,同时确保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

第四章 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风电场工程是湖北省风电场工程中建设条件较为理想的场址之一。**风电场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推动**的风电发展。在做好风电场电网消纳专题研究的前提下,建议在**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审查完成后,积极准备申请立项核准的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争取工程能早日开工建设。

经过对其选址场地的论证,综上所述,从城乡规划、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城乡生态环境、城市安全性等角度综合考虑,****风电场工程场址的选择是可行的。

二、前期工作和建设的建议

规划选址后,建议建设单位迅速邀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初步设计及方案确定、施工图设计、土地征用、设备招标、施工招标等环节和流程。

1、风电场在施工期间应采取工程、植物和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措施,避免造成水土流失,施工完成后严格落实生态恢复措施,保证达到建场前的生态水平。

2、在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如有发现出土文物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3、继续收集现场测风数据,并根据新观测的数据对风资源情况进行完善。

4、鉴于工程场区地形地貌条件较复杂,各地段岩土层的分布、厚度和物理力学特性的不同,建议下阶段针对各风机位、升压站等建(构)筑物的布置进行优化选址与详细勘察,并进行适当测试与试验工作,查明各岩(土)层物理力学特性,对持力层的确定应进一步勘察论证,并根据详勘资料分别确定、优化各风机基础形式和埋深。

5、工程建设中,尽量避免高边坡的开挖,同时做好边坡等的支护处理,搞好冲沟的防、排水处理措施。

6、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规划设计的区域、面积使用土地,不得随意占用,按照规划确需占用的土地应按程序办理用地手续,临时性用地应按照相关程序做好征地补偿。

7、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积极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工程建设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大力改善绿化环境,使绿化率高于15%。

8、本项目配套建筑应采取相应节能措施,做到低碳减排,以符合节能需要,提高经济效益。

附     件

1、《湖北****风电场项目选址规划论证报告》专家论证意见

2、《湖北****风电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意见

3、湖北省发改委关于同意开展前期工作的文件  

4、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压覆矿产资源调查报告审查的文件

5、湖北省环境保护厅关于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件 

6、**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选址意见的复函文件

7、**考古队关于文物调查、考古踏勘事宜文件

8、《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

9、****风电场区位图

10、****风电场现状图

11、****风电场风机布置平面图

12、**市域空间管制规划图

13、**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图

14、**城镇体系规划图

15、**域基础设施规划图 

    16**市域文物保护及风景资源区位图

更多相关推荐:
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提纲

第一章编制背景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二项目的基本情况三项目单位简介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性质二用地及建设规模三用水及能源的需求量四采取的运输方式和运输量五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方式六电厂电源接入系统第三章项目...

选址专题论证报告

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淮北矿业临涣年产2100万吨水泥粉磨站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第一章编制背景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一临涣粉磨站建设是矿区环境保护的需要临涣工业园区是淮北矿业...

风电场建设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孝母山风电场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目录1项目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1工程概况错误未定义书签12风能资源错误未定义书签13工程地质错误未定义书签14项目建设规模错误未定义书签2项目选址依据错误未定...

安徽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

安徽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编制导则试行1总则11编制目的为了规范和指导安徽省建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以下简称选址论证报告的编制工作增强规划选址论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保障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

规划选址论证报告资料清单8.19

规划选址论证报告资料清单1可行性研究报告电子版2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及批复电子版3地质灾害影响评估报告及矿产压覆情况报告及批复电子版4项目所在地规划总规控规图纸和文本说明项目选址意见书进窗资料清单1项目选址申请表三...

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提纲

第一章编制背景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二项目的基本情况三项目单位简介第二章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性质二用地及建设规模三用水及能源的需求量四采取的运输方式和运输量五废弃物的排放和处理方式六电厂电源接入系统第三章项目...

山西省项目选址报告编制导则

各市建设局建委规划局各城市规划编制单位为规范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的编制根据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实施办法我厅制定了建设项目选址研究报告编制导则以下简称编制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要严格执行城市规...

淳安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及接线工程选址规划论证报告

淳安环湖公路上江埠大桥及接线工程建设项目千岛湖风景名胜区建设项目选址规划论证报告目录一项目背景1二相关规划解读与衔接21浙江省淳安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19xx20xx年22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

水泥窑协同处置项目选址论证报告

东风华新十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十堰市城市生活垃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报告十堰市规划设计院20xx年5月29日东风华新十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水泥窑协同处置十堰市城市生活垃圾项目规划选址论证东风华新十堰环境工...

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规划选址专题论证报告(全文)

皖江城市带规划建设产业转移集中区规划选址初步意见目录一研究背景3二新建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新建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必要性311从国家层面看是探索承接产业转移新模式赋予先行先试政策的需要312从...

富士康科技集团新建厂房选址可行性论证分析报告

可行性分析论证报告作者姓名学院专业班级学号编制管理咨询公司二一三年五月目录第一章项目建设的背景11项目概况12项目单位简介13城市规划概况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第二章项目的选址21用地选址指导思想22选址的基...

当阳市建陶产业项目区选址技术论证报告最新1

概述一规划背景当阳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0xx20xx于20xx年1月经省政府批准实施考虑当时当阳所处交通区位城市建设实际以及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规划提出了中心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一个中心即中心城区按照平行布局有机...

项目选址论证报告(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