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管理学复习资料

时间:2024.4.5

大家好!我现在将学位考试资料发给你们,大家要赶紧准备,由于时间的关系可能有的没有答案,大家相关专业的可以交流下,或是到网上搜索下。建议大家把找好答案的可以打印出来,做好准备。考试时要带好考试用具,作图工具等,以防用到。大家一定要配合好学校,否则后果自负。

     考试时间:5月11日(周六)上午8:30开始,不得迟到,3门可能要考到一天,请做好准备。

     地点:淮海工学院计算机楼323  

后面不在通知,请收到回复我。

20##江苏科技大学管理学学位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多项选择题(每空3分,共15分)

三、简述题(每题5分,共10分)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15分,)

 第二部分  复习题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一、单项选择题

1. 由于管理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及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对管理所下定义也各异。法约尔认为,(  B  )

A 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B 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C 管理就是决策

D 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2. 下面是一个关于各层次管理人员在不同管理职能上所花时间与精力分配模型的示意图,有人对此模型表示困惑。根据你对管理实践的理解,你对此模型的评价是: (  A  )

A 不正确,因为模型认为基层管理者用于控制工作的时间要比高层经理多

B 正确,因为模型认为高层管理者在战略计划与控制方面所花的时间更多

C 不正确,因为模型认为中层管理者在领导上所花的时间要比高层管理者多

D 正确,因为模型认为基层管理者花在计划与控制上的时间比花在领导上多

3. 教材对管理的性质进行了阐述,下列(  A  )的说法不正确。

A 管理具有时效性

B 管理具有科学性

C 管理具有艺术性

D 管理具有二重性

4. 管理工作的目标是:(  D  )

A 只注重效率

B 只注重效果

C 效率与效果不可兼得

D 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5. 确定企业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发放、资源配置等的工作是管理的(  A  )职能。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6. 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监察、发现偏差、采用纠正措施等的工作是管理的(  D  )职能。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7. 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使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各岗位的责、权、利一致,以确保企业目标实现的工作是管理的(  C  )职能。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8. 管理工作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  B  )

A 组织

B 计划

C 领导

D 控制

9.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  C  )

A 科学性与艺术性

B 基础性与边缘性

C 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

D 普遍性与重要性

10. 管理过程理论强调(  A  )

A 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B 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C 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

D 要建立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

11. 按企业规模划分,初级工业企业中领导人应拥有的最重要的能力是: (  A  )

A 技术能力

B 管理能力

C 财务能力

D 安全能力

12. 美国管理学家卡茨认为,一个主管人员至少应具有的三大基本技能是: (  A  )

A 技术技能、人事技能、概念技能

B 技术技能、学习技能、人事技能

C 人事技能、学习技能、概念技能

D 概念技能、学习技能、技术技能

13. 作业现场的监督、管理人员是: (  A  )

A 基层管理者

B 中层管理者

C 高层管理者

D 操作者

14. 大众天天是一公司制企业,总经理田利先生的职责被界定为执行董事会制定的各项政策。田利作为该公司的总经理,下列哪种说法最恰当地描述了他的管理职能? (  C  )

A 田利只负责操作性的作业工作,不做任何决策

B 田利将负责公司所有经营管理问题的决策,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除外

C 田利主要负责管理决策

D 田利肯定不持有公司的股票

15. 公司最近从基层选拔一批管理人员担任中层管理职务,你作为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在他们上岗之前应重点采取哪种培训举措? (  C  )

A 总结他们各自在基层工作的经验教训,提出建议

B 促进他们重新认识管理职能的重点所在

C 帮助他们完成管理角色的转变

D 掌握公司有关中层管理人员新的奖惩制度

16.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区别在于: (  D  )

A 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 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 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 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17. 在做出是否收购其他企业的决策中,管理者必须从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分析拟购企业的目前状况及可能的发展余地等情况,这时管理人员需要的技能主要是: (  C  )

A 诊断技能

B 人际关系技能

C 概念性技能

D 技术技能

18. 三川旅行公司刘总经理在总体市不景气的情况下,以独特的眼光发现了惊险性旅游项目与40岁--45岁男性消费者之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旅游路线和项目,并进行了前期宣传.因为涉及到与交通管理、保险、环保等部门的协调,新项目得到正式批准的时间比预期的晚了整整一年,由此丧失了大量的市场机会。你认为下列那种说法最能概括刘总的管理机能状况(  D )

A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弱

B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都强

C 技术技能和人际技能强,但概念技能弱

D 技术技能和概念技能强但人际技能弱

19. 在小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 ( A )

 A 发言人

B 挂名首脑

C 企业家

D 资源分配者

20. 在大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角色是: (  D  )

A 发言人

B 挂名首脑

C 企业家

D 资源分配者

二、多项选择题

1. 促进组织中劳动分工不断细化的原因是:(  ABC  )

A 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B 可以发挥不同员工的专长

C 有助于降低劳动力成本

D 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2. 管理活动的内涵包括: (  ABCD  )

A 管理工作是为了实现组织未来目标的活动

B 管理工作的本质是协调

C 管理工作存在于组织之中

D 管理工作的重点是对人进行管理

3. 管理的职能包括: (  ABCD  )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4. 管理者应具备哪些素质: (  ABCD  )

A 品德

B 知识

C 能力

D 经验

5. 根据法约尔的调查,下列哪些结论是正确的: (  ABC  )

A 工人的主要能力是技术能力

B 随着人的地位在等级中提高,管理能力的相对重要性也增加,同时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减少

C 经理的主要能力是管理能力,等级越升高,这种能力越起主导作用

D 随着人的地位升高,商业能力、财务能力、安全能力的相对重要性在每种人的评价中不断减少并趋势向平衡。

6. 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角色主要分为哪几类? (  ABC  )

A 人际关系方面的

B 信息传递方面的

C 决策制定方面的

D 授权方面的

7. 管理的灵活性意味着管理必须依( ABC )而变。

A 管辖的人员特点

B 工作性质

C 任务环境

D 管理方法

8.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 ( ABC )

A 具有内在的规律性

B 存在着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管理原理和管理方法

C 有一套独立于其他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D 存在最优的管理方法和思想

9. 请指出下列哪些岗位属于基层管理者: ( ABC )

A 班组长

B 柜长

C 店长

D 车间主任

10. 管理的艺术性主要是指: ( BCD )

A 管理没有一般规律可循

B 管理的艺术性是对管理实践性的描述

C 突出了管理人员创造性地运用管理原理

D 管理没有普遍适用的原则

三、简答题:

1.组织的基本结构要素有哪些?组织中的管理者和操作者是如何分工的?他们各有哪些职责?P7

组织是社会成员相互发生联系,并以共同的目标和一定条件为基础而结合成的社会实体。其结构要素有一下六点:

(1)组织是一个由一定的经过挑选的相互依赖、彼此合作的人员组成的集体。

(2)组织应具有一定的必须达到的目标。

(3)组织必须有章程和条例。

(4)组织应具有完整的权利结构体系。

(5)组织应有一套信息沟通体系。

(6)组织要有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和装备。

操作者和管理者根据组织性质分工。操作者直接从事某项工作、任务或承担操作性业务,不具有监督、支配他人的权力和任务。管理者主要从事指挥、领导、协调、监督和控制他人活动,从而引导他人完成任务,实现组织目标。

2.试析组织管理职能的形成与职能结构。 P10

20 世纪60 年代末期,明茨伯格提出了管理的角色理论。罗宾斯认为管理职能的发挥体现在管理者角色作用之中,表现在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控制三个方面。卢森斯从管理者业务角度提出管理的基本职能: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安排;联络。法约尔认为,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五种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20 世纪50 年代,美国的孔茨和奥唐纳将管理职能归纳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个方面。周三多教授认为,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应该是五项最基本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结构:决策是管理的内核,它涉及管理管理各个方面职能的发挥,其中组织、领导、计划与控制作为基本的管理职能,体现在组织各个方面的业务活动之中;在此基础上,管理的沟通职能、协调职能、代表职能、指挥职能、激励职能、监督职能、评价职能、创造职能以及其他职能(文化职能等)得以综合发挥。

3.简述管理的性质和管理职业素质。 p15

管理的性质可以区别为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管理的社会属性两个基本方面。

自然属性体现在:(1)管理的自然条件性(2)管理的客观规律性(3)管理的自然创造性(4)管理的科学性(5)管理的信息特征

社会属性体现在:(1)社会环境(2)社会制度(3)社会关系(4)社会文化(5)社会作用

管理的职业素质:(一)管理的基本素质:(1)道德·伦理素质(2)知识素质(3)能力素质(4)意志能力素质

(二)管理的行业和职务素质不同行业对管理职业素质的不同要求由组织的行业活动内容、组织与社会的关系、组织运行条件和组织成员的不同结构等方面的因素决定。组织行业活动内容的不同,首先决定了管理者的知识结构素质。组织与社会的关系是决定从事该组织管理职业素质的又一面,行业之间的差别和行业的社会作用差别决定了其管理职业素质要求的不同。

4.试述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P24

研究对象:各类管理实践中普遍适用的理论和方法

研究内容:在管理实践和实证的基础上总结基本的管理思路,形成对实践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管理思想;研究社会组织的运行规律,从社会整体出发归纳基本的管理原理;研究管理实施中管理主体·客体及环境的交互作用关系,寻求理论指导下的科学的管理方法;研究管理中的以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决策为中心的管理环节,确立管理的实施体系;研究各管理要素的作用和各种专门化管理的实现等。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

一、单项选择题

1. 霍桑实验的四个结论中对职工的定性是(  B  )

A 经济人

B 社会人

C 自我实现人

D 复杂人

2.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D  )

A 韦伯

B 孔茨

C 巴纳德

D 西蒙

3. 管理过程学派强调的是(  A  )

A 管理是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B 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C 在管理中要重视人的因素

D 建立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组织体系

4. 梅奥等人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结论: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由此创立了(  C  )。

A 行为科学学说

B 人文关系学说

C 人际关系学说

D 科学管理学派

5. 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C  )。

A 提高管理水平

B 提高人的积极性

C 提高劳动生产率

D 提高市场占有率

6. 科学管理侧重于(A)

A 增强个体工人的工作效率

B 管理整个组织

C 更有效地运用资本

D 改善工作环境的气氛

7. 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中,(A)是最早研究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经学家。

A 亚当.斯密

B 查尔斯·巴比奇

C 泰罗

D 大卫·李嘉图

8. 法约尔提出的管理五项职能或要素是(A)。

A 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B 计划、组织、决策、领导和控制

C 计划、组织、决策、协调和控制

D 计划、组织、激励、协调和控制

9. “管理的十四项原则”是由(D)提出来的。

A 韦伯

B 泰罗

C 梅奥

D 法约尔

10. 法约尔是西方古典管理理论在法国的杰出代表,其代表作是《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他被誉为(D )。

A 工业管理之父

B 科学管理之父

C 经营管理之父

D 行政管理之父

11. 在组织中存在着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一个重大的区别就是,正式组织是以(B )为重要标准。

A 感情的逻辑

B 正规的程序

C 科学的理念

D 效率的逻辑

12.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是由马克斯·韦伯提出来的。其中“理想的”是指现代社会( A)组织形式。

A 最有效和合理的

B 最符合需要的

C 最经济和合理的

D 最先进科学的

13. 管理科学学派中所运用的科学技术方法,来源于(B )。

A 科研部门

B 军队

C 学校

D 企业

14. 经验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学问题,被称为(B )。

A 经验教学

B 案例学派

C 案例教学

D 经验学派

15. 泰罗认为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  D  )

A 管理培训

B 管理实践

C 劳动竞赛

D 心理革命

16. 泰罗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B )。

A 第一流的干部

B 第一流的工人

C 第一流的设备

D 第一流的原料

17. “管理就是决策”是下列哪位经济学家的观点?(C )

A 泰罗

B 法约尔

C 西蒙

D 韦伯

18. 管理的统一指挥原理要求,上级指示从上到下逐级传达,不得发生越级指挥的现象,下级只接受一个上级的领导,只向一个上级汇报并对他负责,这样可以避免多头领导、政出多门;但是为了弥补由此而造成的缺乏灵活性和横向联系等缺陷,在实践中往往还规定管理者有必要的临时处置、事后汇报之权,其依据的原则是:(A)

A 灵活性原则

B 目标之上原则

C 法约尔原则

D 霍桑效应

19. 法约尔曾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请找出下列哪一条不属于这14条管理原则(D)

A 劳动分工

B 权力与责任

C 公平

D 分头指挥

20. 泰罗倡导的科学管理特征之一就是工作的制度化与程序化,其中有一重要的原则称为"例外原则"。可以理解为:(C)

A 管理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权力,有些问题的处理可以例外,不受制度约束

B 将程序化的工作按制度的规定授权下属去完成,管理者主要集中精力处理非程序化事务

C 制度的制定要留有一定的余地,以便特殊情况的处理

D 给管理者留有不按制度办事的权力,以便照顾某些特殊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 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学派有(ABC)

A 科学管理学派

B 管理过程学派

C 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D 组织理论学派

2. 通过“霍桑试验”得出的结论有(ABCD )

A 职工是“社会人”

B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C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D 存在着“霍桑效应”

3. 在圣经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摩西的岳父耶罗斯对他讲:“你这种做事的方式不对头,你会累垮的。你承担的事情太繁重,光靠你个人是完不成的。现在你听我说,我要给你一个建议……你应当从百姓中挑选出能干的人,封他们为千夫长、百夫长、五十夫长和十夫长,让他们审理百姓的各种案件。凡是大事呈报到你这里,所有的小事由他们去裁决,这样他们会替你分担许多容易处理的琐事。如果你能够这样做事,这是上帝的旨意,那么你就能在位长久, (  ABD  )

A 分权

B 授权

C 管理层次

D 管理权力划分

4. 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主要包括(ABCD )

A 对工人操作的每个动作进行科学研究,用以替代老的单凭经验的办法

B 科学地挑选工人,并进行培训和教育,使之成长

C 与工人们亲密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发展起来的科学原则去办

D 资方和工人们之间在工作和职责上几乎是相等的

5. 韦伯理想的官僚行政组织主要具有以下特点(ABCD)

A 体现劳动分工原则

B 明确定义的等级

C 个人关系的组织模式

D 详细的规章制度

6. 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是(CD)

A 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

B 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并把企业分成不同的结构模式

C 在组织的领导方方面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最好的”或普遍不适用的“不好的”领导方式

D 不同的人对组织采用的管理方式有不同的要求。

7. 系统管理学派的主要观点是(ABD)

A 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

B 只有充分认识了组织的环境特点、规律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地进行有效地管理,其组织和个人的事业才可能取得成

C 管理工作不应力争实现组织的最优化,因为最优化是无法实现的

D 管理者的任务就是协调组织中的各个部分、各个因素去完成组织的使命,实现组织的目标

8. 下列哪些任务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AC)

A 戴尔

B 明茨伯格

C 德鲁克

D 罗森茨韦克

9. 影响和推动管理科学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BC)

A 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C 管理科学理论和思想是对现实管理工作的概括和抽象,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结合行业、组织、岗位的特点,灵活地

D 管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统一

10.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有(BC)

A 明茨伯格

B 西蒙

C 马奇

D 罗森茨韦克

三、简答题:

1.西方早期管理思想是如何产生的?当时的代表性思想主要有哪些? P41

    18 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科学生产力迅速产生经济效应,从根本上改变着工业的生产模式和生产组织形式。面对传统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传统的管理方法正经受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了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诸多管理问题,人们从多方面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形成了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代表性思想:1.亚当.斯密的“经济人理论”注意到人的经济利益对管理和组织行为的影响

2.罗伯特.欧文的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进行工厂实践

3.查尔斯.巴贝奇的利润分配管理思想提出了计算工人收入的办法

2.梅奥在霍桑实验中的重要发现是什么?这些发现对管理学理论与实践发展有何重要影响?P55

    霍桑实验的发现:生产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而且受社会环境、社会心理和组织内“非正式组织”的制约。其要点如下:

(1)包括工人在内的所有企业成员是“社会人”。

(2)士气和精神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3)正式组织中实际上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

(4)企业应采取新的领导方法。

以霍桑实验为基础的“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虽然提出了“人的行为”问题和一些管理对策,但对人的行为规律的研究却有待于多方面继续深入下去。

3.试述行为科学学派的理论发展。 P56

(1)需求层次理论。以马斯洛为代表,他将人类需求分为5层(即5级):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敬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2)双因素理论。即双因素激励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于1959年提出。他将“工作性质和内容”方面起正作用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将“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方面起负作用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3)X理论和Y理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麦格雷戈与1957年提出。X理论和Y理论的提出是基于人的本性以及对工作的热爱和逃避两种极端情况的认识,因此X理论和Y理论也是两种对立和统一的理论。

在其之后,洛尔施等人提出了“超Y理论”,即组织与成员对管理方式的不同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于他们愿望的方式进行管理,以获得最理想的管理效率。

4.什么是企业再造? 企业管理是如何适应社会信息化大环境的? P74

    企业再造,又称企业业务流程重组,即以信息系统、信息技术和全面质量管理等手段,以客户中长期需求为目标,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对产品增值无实质性作用的环节和过程,建立起科学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使企业的生产、产品质量、技术创新和经营规模都发生质的变化,在获取最佳效益的基础上提高企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的竞争能力。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人类社会开始步入信息社会,其标志是美国历史上从事科技、管理和事物工作的白领职员人数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人数,这意味着在美国社会中多数人要去处理信息、生产知识,从事服务和管理,而不是主要生产传统的产品。这种社会是以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为前提的,由此导致了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经济的发展,社会运行机制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在信息社会的发展中,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包括企业在内的信息与网络业务活动变得十分活跃。在社会信息化发展中,企业信息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企业再造理论应运而生,在其提出两年后,美国又出现了与网络经济相适应的企业转型理论。电子商务、虚拟企业等概念模式也成了人们研究的焦点。

第三章 计 划

一、单项选择题
1. 为了明确企业计划的外部条件,其关键是(A)
A 环境预测
B 销售预测
C 技术预测
D 定性预测

2. 目标管理是谁最先提出的( C   )
A 泰罗
B 法约尔
C 德鲁克
D 巴纳德

3. 计划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具有(A)
A 先导性
B 超前性
C 战略性
D 重要性

4. 在实施目标管理时,中国企业容易出现的问题中最重要的是(B)
A 目标分解不充分
B 过程控制过多
C 考核不严格
D 奖惩难兑现

5. 战略计划是组织的(D)
A 辅助计划
B 工作计划
C 主要计划
D 重要指导计划

6. “计划计划赶不上变化”说明(D)
A 计划的无效性
B 计划不需要精确
C 不需要制定计划
D 计划需要灵活性

7. 训练部门想要为会议室和课程排定时间表,可采用(A)
A 规划表
B 甘特图
C PERT
D CP

8. 目标管理的理论基础是(B)
A  X理论
B Y理论
C Z理论
D

9. 一般来说,饮料行业所处的环境是(B)
A 简单、稳定的
B 简单、动态的
C 复杂、稳定的
D 复杂、动态的

10. 近年来,绿色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这一因素的变化属于外部环境因素的(C)
A 经济因素
B 技术因素
C 社会因素
D 政治因素

11. 下述管理工作中,哪一种对外部环境的依赖性最强(A)
A 制订发展战略
B 选拔一个销售经理
C 组建新的公司领导班子
D 确定对经理人员的考核指标

二、多项选择题
1. 当企业处于低度不确定的环境时,组织应采取(BCD)
A 指导性计划
B 中长期计划
C 具体性计划
D 常备性计划

2. 下述哪些活动属于计划活动的范畴(ABCD)
A 程序
B 目的
C 预算
D 使命

3. 下列因素中,哪些属于一个食品生产企业在进行销售计划工作时所需考虑的主要环境因素(ABC)
A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B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
C 银行宣布降低存款利率
D 保健食品的流行

4. 为了计划和控制某个项目的工程进度,可采用(AC)
A 甘特图
B 滚动计划
C PERT技术
D 投入产出法

5. 滚动计划的好处有(ABC)
A 灵活性
B 连续性
C 统一性
D 精确性

6. 目标管理的缺点有(ABCD)
A 适当的目标不易确定
B “自我控制”不可行
C 一般是短期的
D 不灵活

7. 目标管理可理解为(ABCD)
A 管理管理者的管理
B 强调“自我控制”
C 分权制的结果
D 一种提供考核标准的管理

8. 战略计划与作业计划的不同在于(ABCD)
A 时间跨度不同
B 涉及的范围不同
C 计划重点不同
D 计划目的不同

9. 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ABCD)
A 供应商
B 员工
C 政府
D 顾客

10. 企业进行产品开发时重点进行(ABD)
A 销售预测
B 技术预测
C 政府法令预测
D 经济发展预测

三、 简答题:

1.什么是目标?从组织管理的角度看,目标具有哪些特性?目标管理的优势和局限性有哪些?如何改进? P339-345

    目标是组织目的或宗旨的集中化和具体化,是组织及其成员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期望达到的预期结果。

从组织管理角度看,目标的特性有:目标的层次性;目标的网络性;目标的现实性;目标的多样性。

目标管理的优势表现在:

(1)    职责、任务明确,能集中每个部门的力量保证组织目标的完成。

(2)便于量化考核,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真正起到按劳分配、奖勤罚懒的作用。

(3)便于创造一个培养管理人才的环境,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

目标管理的局限表现在:

(1)目标设定有困难。

(2)目标的稳定性不强。

(3)容易造成“目标”代替“管理”的局面。

(4)人的“自我控制力”决定目标的吸引力。

(5)目标分解缺少切实可行而又容易的操作方法。

改进: p348

(1)将目标管理扩展到目标保证

(2)以目标管理为主线,综合吸收全面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经济责任奖惩制等各种管理理论和方法

(3)将组织目标管理纳入社会目标管理的轨道

(4)强化组织的目标协调与认同

2.简析计划组织方法。

(1)阶段计划方法在阶段计划法的应用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按不同的阶段划分、完成计划编制工作。1.时间阶段2.工序阶段3.任务阶段

(2)滚动计划方法:滚动计划法是根据近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定期发现问题,调整和修订面向未来的中、长期计划的一种长期、中期、短期计划相结合的,由近及远的灵活性计划编制、调整与修订方法。

(3)分解计划方法:分解计划法的基本思路是,将组织的目标任务进行有规律的分解,从而将涉及面很广,且难以控制的整体计划活动分解为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子计划活动,以便有效地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分解计划法可用于规模宏大和结构复杂的组织的计划制定,它可以使问题变得相对简单,使计划作用更能充分地发挥

途径:1.按组织结构进行计划分解2.按任务进行计划分解3.按指标进行计划分解

(4)综合计划方法:综合计划方法的基点是,从组织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合理调配出发,编制完整的各方面有机联系的网络型计划。对于结构复杂、各部分关联度很大的组织来说,拟考虑采用综合计划的编制方式。

关于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便是企业的制造资源计划。 制造资源计划(简称MRPⅡ),是在物料需求计划(简称MRP)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而成的一种企业的综合性计划模式和方法。

第四章 决 策

一、单项选择题
1. 高层管理者的主要工作是(A)
A 决策
B 协调
C 领导
D 控制

2. 在下面的描述中,哪一种对决策的描述最为准确(B)
A 决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一项工作
B 决策是组织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决策人自我目标之间的动态平衡的过程
C 决策是SWOT分析
D 决策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工作

3. 某公司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是4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4元,市场售价为9元。若要达到10万元销售毛利的目标,该产品产销量应是多少?(B)
A 5万件
B 10万件
C 15万件
D 20万件

4. 对复杂问题进行决策可能需要做这样一些工作:(1) 对方案进行分析、比较、评价;(2) 选择满意方案;(3) 阐明问题现状;(4) 提出可行备选方案;(5)明确决策目标。你认为正确的分析思路与过程应是(D)
A (5)->(3)->(4)->(1)->(2)
B (3)->(4)->(1)->(2)->(5
C (5)->(4)->(3)->(1)->(2)
D (3)->(5)->(4)->(1)->(2)

5. 程序化决策往往由谁进行的(B)
A 一线工人
B 低层管理者
C 中层管理者
D 高层管理者

6. 你的部门所面临的问题已经好几个月了,试过了许多办法,可是都解决不了。最后你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但是你不太确定这种改变下的可能结果会是什么,或者这个办法是否能被你那些能力水准相当不错的员工所接受,你打算运用(C)
A 独裁式决策
B 咨询式决策
C 参与式决策
D 授权式决策

7. 某公司需要一套生产设备,如购买则需一次投资50万元,该设备使用期为8年,预计残值2万元.如租赁,每年付租金9.6万元,假设该公司的资金成本为2%,所得税为33%,则(B)
A 购买好
B 租赁好
C 一样好
D 无法判断

8. 边际分析法中的临界点是指(C)
A 追加的利润等于追加的收入
B 追加的利润等于预定指标
C 追加的支出与追加的收入相等
D

9. 德尔菲法的第一步是(C)
A 统计归纳
B 沟通反馈意见
C 投寄征询的意见
D 分析意见

10. 某企业准备建一个分厂,有两个所需代价相同的方案,其成败的可能性与损益表为(见题),你认为以下几种说法中,哪种说法更科学? (C)
A 第二方案的获利期望值大,可见第二方案更好一些。
B 第一方案失败了损失也不大,第一方案更好。
C 两个方案的经营风险性是不同的。
D 两个方案的获利期望值相同,所以没什么差别。

二、多项选择题
1. 战略决策是(D)
A 实现企业家的意图
B 外部环境的分析外部环境的分析
C 内部环境的分析
D 关于企业近期的业务组合分析

2. 某公司有ABC三个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如表所示。ABC三个项目其他条件相同。投资项目报废后的税后残值收益Sn=0.1万元;投资项目报废后的流动资产回收Wn=0.1万元;流动资产投资额为W=1万元,折现率K=10% 。ABC项目的年净现金流量如下(图表见题未)(单位:万元),则,公司应投资于(B)项目

A A
B B
C C
D 都不投资

3. 把决策程序化的好处有(ABD)
A 降低成本
B 提高效率
C 增加组织对环境的适应性
D 减少决策时间

4. 决策者不大可能得出客观的最优方案,这是因为(  C  )
A 没必要追求最优方案
B 最优方案不存在
C 人的认识能力有限
D 最优方案成本太高

5. 如果你想要投资来获利,可以选用: (  AB  )
A 盈亏平衡法
B 现值分析法
C 期望值法
D 线性规划法

6. 你正面临是否购买某种奖券的决策。你知道每张奖券的售价以及该期共发行奖券的总数、奖项和相应的奖金额。在这样的情况下,该决策的类型是什么?加入何种信息以后该决策将变成一个风险性决策? ( C   )
A 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B 风险性决策;不需要加其它信息
C 不确定性决策;各类奖项的数量
D 不确定性决策;可能购买该奖券的人数

7. 决策需要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 (  AB  )
A “应该达成的既定目标”
B “可利用的替代方案”
C 决策人员
D 主管人员

8. 属于计量决策方法的有( ABCD   )
A 边际分析法和决策树
B 效用方法和期望值法
C 资本预算法
D 博弈论方法

9. 西蒙的行为决策理论的基石是: (  ABD  )
A 经济人假说
B 有限理性
C 最佳原则
D 满意原则

10. 高层管理者通常做(  B  )决策:
A 主观决策
B 非程序化决策
C 程序化决策
D 个人决策

三、简答题:

1.简述管理决策条件和管理决策过程。

    管理决策条件:1. 组织条件2. 人员条件(1)思想素质条件(2) 知识素质条件(3) 实践能力条件(4) 心理素质条件3. 信息条件

管理决策过程:

1.管理决策问题的提出与识别 

2. 提出决策要求、确定决策标准 

3. 决策目标和要素关联分析 

4. 拟定多种可供选择的决策方案

5. 进行方案论证和可行性分析

6. 实现方案的优化选择 

7. 实施决策方案

8. 评价决策效果

2.简析理性决策与有限理性决策的实现。

    理性决策是指完全客观的和符合理性逻辑的决策。一个完全的理性决策,具有客观上的明确目标,决策的制定始终导向选择使目标最大化的方案。理性决策的前提是,问题是清楚的、无歧义的,决策信息是完备的,决策者的逻辑思维是完全客观的。

有限理性决策的要点是,把问题的本质抽象为简单的模型,而不是直接处理全部复杂性的决策问题,然后在组织的信息处理限制和约束下,力求在简单的模型参数下采取理性决策方式,获取理想的决策方案和效果。

第五章 组织职能与...

一、单项选择题
1. 管理学者钱德勒通过对数十家大公司发展史的实证研究后认为:公司战略的变化先行于并导致了组织结构的变化。按照他的观点,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处于持续发展阶段的企业力求开发新的产品和拓展新的市场,战略重点放在研究开发职能和内部协调职能上,此时企业倾向于采用的组织结构是( C   )
A 简单的直线型结构
B 职能型结构
C 产品事业部或矩阵式结构
D 总部职能机构与事业部结合的集团型结构

2. 在事业部结构中,公司总部为(  B  )
A 利润中心
B 决策中心
C 成本中心
D 其他

3. 惠普公司(Hewlett一Packard)在90年代初设有38个委员会,为了开发一个高速计算机工作站,开了无数的会来讨论技术决策问题,以至使开发进程延期了一年多。然而当新上任的总经理将委员会减少到只有3个之后,从1991~1992年问,惠普公司的季度利润增加了49%。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  C  )
A 委员会是决策低效的代名词,应该予以取消
B 委员会的数量应尽量地少
C 委员会的存在是有必要的,但应注意如何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
D 委员会的讨论不应纠缠于技术细节问题

4. 决定矩阵式结构能否良好运作的一个关键因素是(  B  )
A 职能专家之间的沟通协作
B 职能经理与项目经理的沟通与合作
C 职能经理与职能专家的沟通
D 项目经理与职能专家的沟通

5. 在实践中,下列活动适宜采用任务小组的是(  D  )
A 财务预算制定
B 业绩考核
C 物资采购
D 产品开发

6. 下列组织结构类型中,应变力、灵活性最强的是(  A  )
A 网络结构
B 事业部结构
C 职能型结构
D 矩阵式结构

7. 某公司的总经理日前作出一项决定:由财务部门直接向生产经营部门通报公司资金信息并检查这些部门的财务状况。财务部门在进行这些活动时,是在行使( B   )
A 直线职权
B 职能职权
C 参谋职权
D 其他

8. 耐克公司的组织结构最接近于下列那种形式(  C  )
A 事业部结构
B 矩阵式结构
C 虚拟组织
D 网络结构

9. 人们第一次真正开始关注非正式组织的存在和作用是在( B   )提出之后。
A 麦格雷戈的Y理论
B 霍桑试验的结论
C 卢因的“团体力学理论”
D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10. 传统的组织结构图近来也受到了很大的批评,尽管组织结构图可以直观地反映许多内容,但它同时也省略了一些重要的方面,下列选项未在结构图中反映出来的是(  A  )
A 部门间应交流的信息内容及信息流向
B 权力指向和上下级关系
C 汇报关系
D 各部门的工作领域

二、多项选择题
1. 如果组织内管理幅度过宽,会导致的问题有( ABC   )
A 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
B 主管人员同下属沟通协调困难
C 对下属的监督考核难度加大
D 减少对下属的授权

2. 影响管理幅度的主要因素是( ABCD   )
A 组织层级的高低
B 主管和下属的工作能力
C 工作条件
D 组织所处环境的稳定程度

3. 职能型结构的优势在于( AB   )
A 将技能相近的人组合在一起,有利于交流,充分发挥专业化优势
B 减少人员和设备的重复配置
C 有利于培养高层次、综合型管理人才
D 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变化的环境

4. 通常用来描述组织结构内在特征的指标是( ABCD   )
A 正规化
B 复杂性
C 集权度
D 人员比率

5. 以下哪些因素决定了一个组织是更为分权的?( ABCD   )
A 环境复杂且不确定
B 低层管理者拥有作出决策的能力和经验
C 公司各部在地域上相当分散
D 企业战略的有效执行依赖于低层管理者的参与以及制定决策的灵活性

6. 组织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和信念体系,对管理的四个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都发生着深刻的影响,下列属于受文化影响的有关组织的决策是( ABC   )
A 雇员在工作中应有的自主程度
B 任务应该由个人还是团队来完成
C 部门经理间的相互联系程度
D 雇员绩效评价中应强调哪些标准

7. 一般说来,按总体特征和运行机制的不同可以将组织分为两种基本模式,即:机械式组织与有机式组织。下列属于有机式组织的特征的是( ABCD   )
A 宽管理幅度
B 低度正规化
C 分权化
D 信息自由流动

8. 下列属于分权型组织结构的是( BC   )
A 直线参谋型组织结构
B 矩阵式结构
C 事业部结构
D 职能型结构

9. 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的一般原则是( ABD   )
A 因事设职,因职用人
B 有职有权,权责对等
C 先人后事,因人设职
D 统一指挥,精简机构

10. 促进组织中劳动分工不断细化的原因是( ABC   )
A 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质量
B 可以发挥不同员工的专长
C 有助于降低劳动力成本
D 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三、简答题

1.组织设计与建设的要求、依据与原则是什么?

(一)要求:(1)科学的劳动分工。(2)完善的组织结构。(3)优化的管理部门。(4)合理的责权体系。(5)高效的运行机制。

(二)依据:(1)规模。规模较小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其管理分工单一;规模较大组织结构相对复杂,其管理分工呈多元化特征。

            (2)战略。从决策角度看,战略是实现组织目标的各种行动方案、方针和方向选择的综合。

            (3)技术。任何组织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技术和具有一定技术水平的设施或手段进行管理、从事业务活动,将投入转换为产出。

            (4)环境。从管理角度看,环境对组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组织结构与行为的影响。

(三)原则:(1)需要与发展原则(2)指挥一致原则(3)幅度控制原则(4)责权对等原则(5)信息沟通原则

3.试析组织结构理论及其发展。 P145 

    组织结构理论以组织结构为对象,研究组织结构的变化规律、组织结构要素、组织模式选择以及组织结构与环境的关系,面向组织结构设计与机构建设的实践需要,解决组织设计、再造、变革与创新中的实际问题。组织结构理论随着组织管理的发展而发展,其理论应用在于从组织设计与建设出发,利用传统理论和现代组织结构理论,有针对性地解决各类组织结构设计与方案实施问题。其理论发展内容大致有:传统组织结构理论;结构权变理论;制度化组织结构理论;组织生态理论。

4.组织结构的常规模型有哪些? 其应用如何? P150

大致分为机械式组织模式和有机式组织模式:职能型结构;分部型结构;简单结构;矩阵结构;网络结构;其他结构

5.组织管理中的权力(职能职权,授权…)有哪些? 在组织管理中如何推进分权工作?P161+169

组织管理中的权力有:人格权力、知识权力、制度职权、参谋职权和职能职权5种。

在组织管理中推进分权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不断完善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管理的权力结构体系,明确集权管理的主导作用和分权管理的自主地位。

(2)在集权与分权,制度分权与授权过程中,强调依法、按制度行事,避免任何超制度的权力分配行为发生。

(3)明确分权中的责任制,最高管理者向组织和组织成员组成的委员会负责,,受相应的监督,其他各层管理者的权力活动受上层直接控制,并接受监督。大

(4)加强组织权力建设,在组织体制、结构创新中进行权力分配的创新,其基本思想是,有利于组织发展和管理绩效的提高以及职务权力的淡化和制度权力与知识权利的加强。

第六章 工作职务设...

一、单项选择题
1. 组织中的工作任务是多种多样的,各有特色,管理人员需要根据企业的需要、任务的性质以及人员的才能进行工作职务设计。以下四个选项中哪一项不是工作职务设计的方式( D)
A 专业化分工与岗位轮换
B 任务扩大化与工作丰富化
C 集体工作小组
D 目标管理

2. 集体工作小组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方式的心设计,下面哪些不是其特点( C)
A 以两人以上的集体工作为基础
B 小组内的成员分工和轮换由小组自行决定
C 所有的都是自我管理式的
D 以正式组织结构的形式存在

3. 在为每一个工作岗位配备最优秀的员工、为每一位员工寻找最合适岗位的双向选择与调整中怎样操作,基本上还停留在经验阶段,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主管人员的个人判断。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提出“职业性向理论”。这位美国专家是(C )
A 赫茨伯格
B 马斯洛
C 霍兰德
D 泰罗

4. 职业性向理论根据劳动者的心理素质和择业倾向,将劳动者细划为特征各异的6种基本类型。下面哪项中的两种类型不在其列(B )
A 实际型和探索型
B 经济型和自我实现型
C 艺术型和社会型
D 创业型和常规型

5. 外部选拔聘任有许多的优点,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其优点( C)
A 广泛的人才来源
B 带来不同于原有组织文化的新思想新作风
C 有利于激励组织成员上进
D 节省培训费用

6. 选聘组织成员的两种途径各有其利弊,在实践中要根据组织的规模、经营环境和现有人才储备情况慎重选择,合理配合使用。在以下哪一种情况之下,需要进行内部提升( A)
A 需要一位了解组织的领导人
B 组织初建之时
C 业务发展、规模扩大时
D 现有管理人员不足以胜任工作或数量不足时

7. 在实践中,大多数组织的选聘过程都使用三种基本方法,以下哪项不在其列( B)
A 资格审查
B 工作任务设计
C 笔试面谈
D 工作模拟测试

8. 对员工的考评是进行培训、员工自我开发、合理配置工作职位、晋升、提薪和奖励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其中,对员工开发的项目进度与质量、销售额及市场潜力等情况的考评属于下面哪一项考评( C)
A 态度考评
B 能力考评
C 业绩考评
D 经验考评

9. 因为考评结果包含了考核者做出的规范性评价意见,不同的考核者对同一工作绩效的考核结果能够保持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业绩考核的( A)
A 信度
B 效度
C 可靠性
D 客观性

10.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技术、技能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企业的竞争力更多地来源于比其他企业更快学习的能力,员工素质的提高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其中主要帮助新员工掌握岗位工作要求和操作技能,树立责任感和企业意识,并与工作集体相融合从而胜任工作的培训是指( C)
A 岗前培训
B 在职培训
C 晋升培训
D 教育培训

二、多项选择题
1. 工作任务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是以下哪两项(AC )
A 工作职务设计
B 工作丰富化
C 工作时间安排
D 工作扩大化

2. 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里,正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尝试建立“双轨”就业体系。这里所说的双轨,是指哪两种安排的结合?( AB)
A 全日制工作的员工
B 临时工
C 组织内部员工
D 组织外部员工

3. 职业性向理论,在职业类型分析的基础上,还进一步研究了6种职业性向类型之间的相关性程度差异,建立了模型。与实际型联系最为紧密的是以下哪两种类型( CD)
A 艺术型
B 社会型
C 常规型
D 探索型

4. 劳动者找到了与其自身类型相适宜的职业,其才能与积极性就有可能充分发挥。那么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应当选择哪两类相结合的员工(CD )
A 探索型
B 常规型
C 艺术型
D 社会型

5. 组织选聘与配备适合组织需要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主要采用两个基本途径,是以下哪两项( AD)
A 外部选拔聘任
B 广告招聘
C 校园招聘
D 内部提升调整

6. 外部选拔聘任也存在不少劣势,以下哪两项属于其缺点。( AB)
A 挫伤组织内部人员的积极性
B 对应聘人员的实际能力了解不够深入
C 选择余地较小
D 助长因循守旧、固守原有模式的作风

7. 业绩考评的内容包括两部分,是以下哪两项( BD)
A 经验考核
B 直接的可量化的绩效成果
C 能力考核
D 反应能力的可衡量的绩效特征

8. 能力考评可以从基本能力和经验能力两个方面进行。以下四项中属于基本能力的是:(AB )
A 沟通协调
B 知识技能
C 疑难问题的解决
D 工作进度的计划安排

9. 在职培训是指对企业员工在本公司工作期间进行的、旨在全面提高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训。以下属于在职培训的是( CD)
A 大学里的教育
B 业余爱好的培养
C 岗位培训
D 脱产培训和模拟仿真培训

10. 对员工职业发展的管理许多工作内容。其中属于其工作内容的是( AB)
A 协调企业目标与员工个人目标
B 与员工一起制订职并帮助其实现业发展计划
C 提高员工福利
D 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了解

三、简答题

1.任务扩大化与工作丰富化有何区别?你自己将会更愿意选择哪种方式?为什么?

任务扩大化是指增加同一工作岗位的任务种类或数量,用工作内容的变化减轻单调重复的压力,同时也有利于使组织更精干。如;一人多职、一职多能的安排。

工作丰富化是通过增加工作任务的深度激发员工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加强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机制,促进员工满意度和顾客满意度提高的方法。

任务扩大化简单来说就是使员工有更多的工作可做,是工作数量在水平方向上的扩展。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种工作任务的水平扩展,并不增加工作的难度和创造性,所以,其激励作用相当有限,甚至还会由于任务的加重却缺乏挑战和发展空间加大员工对工作的厌倦程度。
    工作丰富化同上面所说完全不一样,它不是水平扩展工作内容,而是垂直增加工作内容。员工会承担更重的任务和更大的责任,有更大的自主权和更高程度的自我管理,工作绩效也能得到更直接的反馈。同以前相比,工作不再是量的变化,而是质的差异,能够为员工提供精神满足和成长的机会,从而表现出工作的意义。

都是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但总的来说就是,前者是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都发生变更。而后者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的充实,使岗位的工作内容变的丰富精彩,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员工的素质逐步提高,全面的发展。

2.何谓弹性工作制?其主要优点是什么?你认为它是否适合于我国的情况?

所谓弹性工作制是指在完成规定的工作任务或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的前提下,员工可以自由选择工作的具体时间安排,以代替统一固定的上下班时间的制度。

优点:弹性工作制比起传统的固定工作时间制度,有着很显著的优点。弹性工作制对企业或组织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弹性工作制可以减少缺勤率、迟到率和员工的流失。
  2、弹性工作制可以增进员工的生产率。

3、弹性工作制增加了工作营业时限,减少了加班费的支出。
  弹性工作制对员工个人的优点有:
  (1)员工在工作时间有了一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自由按照自己的需要作息,上下班可以避免交通拥挤,免除了担心迟到或缺勤所造成的紧张感,并能安排时间参与私人的重要社交活动,便于安排家庭生活和业余爱好。
  (2)由于员工感到个人的权益得到了尊重,满足了社交和尊重等高层次的需要因而产生责任感,提高了工作满意度和士气。

一般来说,首先,该项工作能进行精确的个体工作绩效(质量、数量)的考核;其次,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应能允许该工作实行弹性时间;第三,企业具有较严密的管理规章制度进行保证;第四,各级企业管理人员,包括基层管理人员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而且支持这一变革措施;最后,职工对这一制度有足够的认识和理解。
  由于弹性工作制的推广应用及其激励的后果,它已成为目前研究组织发展和变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弹性工作制是60年代由德国的经济学家提出的,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职工上下班交通拥挤的困难。到90年代,大约40%的大公司采用了弹性工作制,其中包括杜邦公司、惠普公司等著名的大公司。在日本,日立制造所在1988年推行这一制度,除生产线上的工人以外,有四万人自由地选择自己的工作时间。富士重工业、三菱电机等大型企业也都以此为目标,进行了类似的改革。我国近年来许多工厂也在试行这种制度。

弹性工作模式(包括雇用非正式员工)应该是支持最低成本战略的。如果公司保持了对高生产力、质量和模范顾客服务的纪录,随着时间的流逝,生产力和灵活性的增加将会远远超过短期的成本。

如果企业能够科学的应用弹性工作模式,那么弹性工作也可以成为一种额外的员工福利,成为促进优秀员工为企业效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3.非全日制工作与临时工是相同的概念吗?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经营者,会雇用临时工吗?为什么?

完全是两个概念。临时工是与雇佣方没有建立固定的劳动合同或者协议。非全日制是不一定按照法定的工作日和工作时间工作。

n         由两人或多人在不同的时间段里共担同一岗位的工作,分享岗位收入的安排。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是必要的前提条件。

n         临时工指与组织没有固定聘用关系,组织不承诺其长期就业责任,仅为完成某项特定任务临时雇用的员工。

4.假如你是一个组织的人力资源部门主管,将如何选聘员工?

资格审查偏重书面资料,通过正式途径核实其真伪是必须的环节。

笔试通常是招聘时的第一道筛选程序,专门为某类职位“量身定做”的测试题对于排除明显不合要求的对象很有帮助。

面谈一般由专业主管和专职人事干部与申请者直接交谈。精心设计问题、细心观察和过去的经验有助于预测应聘者未来的任职业绩。

要求应聘者做出详尽描述的行为问题及结合实践案例阐明观点的问题是提高判断、评价准确性的有效措施。保证一定的提问数量和面谈时间是基本的要求。

面谈对于把握应聘者的整体素质、个性特点、人事能力有明显效果,但对判断其专业技术能力水平的作用有限。

工作模拟测试是正式聘用前的最后一道筛选程序。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设计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完成职位任务是常用的方法。

设置试用期、代理职务、或助手职位等都是模拟测试的有效手段。

“用人失误是最大的失误”,现代企业组织普遍加强了对员工选聘的把关。

5.内外部招聘各有何优点与局限,你比较倾向于采取何种方式?为什么?

外部招聘的优缺点

优点:1.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 2.树立形象的作用。3.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

缺点:1.招募成本大。 2.筛选难度大,时间长。4.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5.决策风险大。

内部招聘的优缺点。

优点:

    第一,有利于鼓舞士气,提高工作热情,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第二,有利于保证选聘工作的正确性。

    第三,有利于使被聘者迅速展开工作,组织内成员对组织的历史和现状比较了解,能较快地胜任工作,工作起来要比外聘者显得得心应手,从而能迅速打开局面。

    第四,有利于内部资源的充分利用。

缺点:

    第一,引起同事的不满。

    第二,容易造成“近亲繁殖”。

    第三,从内部招聘到的人可能只是组织中最合适的人,却并非一定是最适合职位的人。

6.运用学过的知识为自己制订一个职业发展计划,说明你将怎样实现它?

 职业发展计划思路
  目前常常采用的一种思路就是有关5个“W”的思考的模式。即:(1)Who are you?你是谁;2)What you want?你想干什么;(3)What can you do?你能干什么;(4)What can support you?环境支持或允许你干什么;(5)What you can be in the end?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
  回答了这五个问题,找到它们的最高共同点,你就有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一个问题“我是谁?”应该对自己进行一次深刻地反思,有一个比较清醒地认识,优点和缺点,都应该一一列出来。第二个问题“我想干什么?”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一个心理趋向的检查。每个人在不同阶段的兴趣和目标并不完全一致,有时甚至是完全对立的。但随着年龄和经历的增长而逐渐固定,并最终锁定自己的终身理想。第三个问题“我能干什么?”则是对自己能力与潜力的全面总结,一个人职业的定位最根本的还要归结于他的能力,而他职业发展空间的大小则取决于自己的潜力。对于一个人潜力的了解应该从几个方面着手去认识,如对事的兴趣、做事的韧力、临事的判断力以及知识结构是否全面、是否及时更新等。第四个问题“环境支持或允许我干什么?”这种环境支持在客观方面包括本地的各种状态比如经济发展、人事政策、企业制度、职业空间等;人为主观方面包括同事关系、领导态度、亲戚关系等,两方面的因素应该综合起来看。明晰了前面四个问题,就会从各个问题中找到对实现有关职业目标有利和不利的条件,列出不利条件最少的、自己想做而且又能够做的职业目标,那么第五个问题有关“自己最终的职业目标是什么”自然就有了一个清楚明了的框架。最后,将自我职业生涯计划列出来,建立形成个人发展计划书档案,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实现就业理想目标: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单位,预测自我在单位内的职务提升步骤,个人如何从低到高逐级而上。例如从技术员做起,在此基础上努力熟悉业务领域、提高能力,最终达到技术工程师的理想生涯目标;预测工作范围的变化情况,不同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及应对措施;预测可能出现的竞争,如何相处与应对,分析自我提高的可靠途径;如果发展过程中出现偏差,如果工作不适应或被解聘,如何改变职业方向。
  二、根据个人需要和现实变化,不断调整职业发展目标与计划。
  职场上常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对于自己碰到的问题和环境,需要及时调整发展规划,一成不变的发展计划有时形同虚设。
  三、如何落实规划
  制订好一系列的职业发展规划后,如何将其最终落实是每个规划制订者所必须考虑并面对的一个问题。做一个好的计划若没有实施上的细则,就无法保证计划顺利进行。应对职场纷繁信息和变动选择的成功法则就是必须建立有效的信息整理、分析和筛选系统,再结合自身竞争力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这样才能在职业发展过程 中凭借良好的职场敏感度达到职业成功的彼岸。

第七章 组织的变革...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并不拒绝改变,而是拒绝被改变”这句话在组织变革中的涵义是(  C  )
A 变革的主要推动者是广大的员工
B 员工希望变革的进程完全掌握在自己的控制中
C 成功的变革需要最广大员工的参与,成为一种自觉的过程
D 自上而下的变革必然会激起员工的抵触,从而失败

2. 组织变革的基础工作是(  A  )
A 组织分析
B 建立变革领导小组
C 杠杆瞄准
D 人员培训

3. 学者们将组织变革的过程分为觉醒、展望和重建三个阶段,在展望阶段,管理者的主要任务是(  D  )
A 建立危机感和急迫感
B 及时巩固已取得的成果
C 揭示组织存在的问题
D 建立起广大员工对变革前景的信心

4. “TPC”变革管理方法中的“P”是指(  B  )
A 组织文化等软性的文化层面
B 包括组织结构和规章制度的行政层面
C 体现组织整体特征的硬件层面
D 外部的动态环境

5. 企业流程再造的根本目标是(  C  )  
A 提高当前经营业绩
B 改变企业形象
C 培育核心能力
D 减少各种不必要开支

6. 企业信息化实施的第二阶段的内容是(  C  )
A 建立工艺设计与生产控制的信息系统
B 建立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系统
C 建立企业内部的管理信息系统
D 建立知识管理系统

7. 团队建设的关键性工作是(  C  )  
A 确定团队的任务
B 挑选团队的成员
C 团队精神的培养
D 制定公平的竞争规则

8. 在全世界的流程再造实践中,实施企业有高达50%的失败率,《企业再造》一书的作者之一钱匹曾警告说:“高级经理们充满热情地进行流程再造的工作,拆毁不再对组织起支持作用的组织结构,但大部分的管理实践活动毫发未损,如果经理们的工作和风格毫无变化,重建的企业结构终将受到损害。”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出企业流程再造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D  )
A 未从关键流程入手进行再造
B 未注意实施新流程时的信息反馈,不断完善流程
C 未构筑一支优秀的再造队伍
D 未进行全面的再造,彻底打破原有的工作方式和程序

9. 下列那个公司可以看成是虚拟公司(  D  )
A 思科
B 戴尔
C 格兰仕
D 耐克

10. 企业运作中的基本流程可以分为(  D  )和业务流程两大类。
A 生产流程
B 计划决策流程
C 资金核算流程
D 管理流程

二、多项选择题
1. 科学技术是推动组织变革的重要力量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会对组织产生的影响有(  ABCD  )
A 知识的共享和传递更加便捷
B 承担上传下达职能的中层管理人员被大量削减
C 组织与顾客、组织与供应商的联系更加紧密
D 公司的纵向边界得到扩展

2. 在利用“杠杆瞄准”这一管理技术时,其中的关键是选择“标杆”,其应符合下述哪些要求(  AB  )
A 在被瞄准领域具有突出的业绩
B 标杆企业的被瞄准领域与本企业或本部门有相似特点
C 与本企业具有相似的文化
D 与本企业不具有直接竞争关系

3. 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指就(  ABCD  )之间的激励与约束、权力与责任的分配等作出的一整套制度安排。
A 股东会
B 董事会
C 监事会
D 经理层

4. 流程对企业经营的功能是(  ABC  )
A 一体化整合功能
B 时间控制功能
C 价值贡献功能
D 激励创新功能

5. 虚拟公司要取得成功,首先必须做到的两点是(  CD  )
A 有合适的合作伙伴
B 独特的企业文化
C 拥有关键性资源
D 将自身资源集中于附加值高的功能上

6. 对于联想公司来说,可能推动它进行组织变革的因素是(  ABCD  )
A 消费者需求变化
B 装配线技术的重大改进
C 战略的重新制定或修改
D 戴尔公司的步步进逼

7. 对股份公司的经理人起到约束和激励作用的主要外部市场力量包括(  ABCD  )
A 产品市场
B 经理人市场
C 资本市场
D 公司控制权市场

8.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组织创新的共同趋势是(  ABC  )
A 扁平化
B 有机化
C 网络化
D 规模化

9. 企业流程有哪些特性(  ABCD  )
A 目标性
B 可分解性
C 动态性
D 协调性

10. 从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转变的两个重要标志是(  AC  )
A 主要业务活动从人工传递书面信息转化为互联网上的数字作业
B 公司内的信息流动从滞后转为及时
C 从主要管理有形资产的运用转向对信息的运用
D 业务流程从补救失误转为预防失误

三、简答题

1.什么是业务流程?业务流程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基于流程的组织活动方式有哪些? P194

业务流程指企业运行中一系列规范化的、有序结合的活动,它包括研发、供应、生产、销售、

经营等基本业务环节。在企业流程中,人、物结合和以人为中心的作用是基本的,它反映了企业的系统化作业过程。

业务流程具有目标性、整体性、有序性、关联性和动态性等基本特征。

基于流程的组织活动方式包括:

(1)按价值链的流程活动组织

(2)按对象的流程活动组织

(3)按作业结构的流程活动组织

2.试析供应链管理实践对管理理论发展的影响。(不需展开)  p207

供应链是企业通过流程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到制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最好将产品提供给消费者的一连串的活动,将供应商、制造商、代理商、零售商及最终用户连成整体的功能性流程结构。

供应链管理对管理理论发展的影响有:

(1)从部门管理向环节管理转变;

(2)从面向对象的管理向面向过程的管理转变;

(3)从以效率为中心的管理向以效益为中心的管理模式转变;

(4)从静态结构的管理向动态结构的管理转变;

(5)从单纯的业务管理向业务与关系相结合的管理转变;

(6)从依赖于传统技术的管理向依赖于现代技术的管理转变。

3.简述供应链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各种模式的适用范围。 P209

按企业业务范围和经营方式、条件的不同,可分为基于物流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基于客户需求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基于企业联盟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和基于全球网络的供应链管理模式四种。

4 什么是流程再造? 简述企业业务流程再造的实施步骤。 P237+244

业务流程再造: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的业务流程作根本的变革与重组的过程,其目的是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改善,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地适应以客户,竞争,变化为特征的现代经营环境。

阶段1:构思设想(S1)。这一阶段主要为企业的流程再造作立项准备。

阶段2:项目启动(S2)。这一阶段包括建立流程再造小组;制定项目实施计划和预算;通过设立标准、外部顾客的需求分析以及成本效益分析,确定业务流程再造的绩效目标。

阶段3:分析诊断(S3)。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包括对现有流程及其子流程的建模,描述各个流程的属性;通过确定流程的需求和顾客价值的实现,分析现有流程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确定非增值的活动。

阶段4:程序设计(S4)。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新流程的设计,提出新流程的各种可行方案。

阶段5:流程重建(S5)。这一阶段主要应用变化管理技术来确保向新流程的平稳过渡。

阶段6:监测评估(S6)。对其中的一些关键任务和企业的流程体系中各个子系统的关系进行分析,评估企业流程再造项目的完成情况,为企业流程再造后的企业运行奠定基础。

 第八章 领 导

一、单项选择题
1. 领导与领导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以下关于两者关系的说法中,哪项是错误的(  C  )
A 领导对管理有统率性
B 管理对领导具有执行性
C 领导职能偏重于实践;管理职能偏重于运筹
D 管理具有强制性,注重权力、法律、制度的力量
2. 美国两位学者在发展了领导风格“二维观”,在“关心人”和“关心生产”的基础上,于1964年提出了管理方格论(Managerial grid)。他们是(  D  )
A 罗伯特?布莱克和雷西斯?利科
B 珍妮?莫顿和诺尔弗?斯多基尔
C 雷西斯?利科特和诺尔弗?斯多基尔
D 罗伯特?布莱克和珍妮?莫顿
3. 某企业多年来任务完成得都比较好,职工经济收入也很高,但领导和职工的关系很差。该领导很可能是管理方格中所说的(  C  )
A 贫乏型
B 俱乐部型
C 任务型
D 中间型
4. 在领导行为理论中,有一种理论认为:有效的群体绩效取决于与下属相互作用的领导者的风格和情境对领导者的控制和影响程度之间的合理匹配。该理论是(  A  )
A 权变理论
B 情境理论
C 路径—目标理论
D 领导者参与模型
5. 领导者的风格应当适应其下属的风格,领导的行为应当随着下属“成熟”程度的不同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一观点出于(  D  )
A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B 领导者参与理论
C 路径一目标理论
D 领导情景理论
6. 按照领导情景理论,对于已经比较成熟的中年骨干职工,领导风格宜取(  D  )
A 命令型
B 说服型
C 参与型
D 授权型
7.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在1938年提出,可以把人的行为(B)用公式表示为:B=f(P?E),其中,自身个性特点(P)和所处环境(E)。有一种领导理论提出与领导者行为及员工满意感有关的两类因素也是这两个影响因素,即下属的个性特征和环境特征。这种领导理论是(  C   )
A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
B 领导者参与理论
C 路径一目标理论
D 领导情景理论
8. 有一类领导,他们关怀每一个下属的日常生活和发展需要;他们帮助下属以新观念看待老问题,从而改变下属对问题的看法;并能够激励、唤醒和鼓励下属为达到群体目标而付出更大的努力。这类领导称为(  A  )
A 变革型领导
B 事务型领导
C 关怀型领导
D 激励型领导
9. 某公司老总将一项计划交给一位项目经理,但是,时常插手相关事宜,有时甚至直接就相关问题做决策,项目经理不悦,放松项目,导致项目的最终失败。公司老总的做法违背了授权的哪项原则(  D  )
A 有目的授权
B 因事设人,视能授权
C 授权留责
D 信任原则
10. 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字,而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们下指令。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什么原则(  B  )
A 责权对应原则
B 指挥链的指挥统一性原则
C 集权化原则
D 职务提高、职能分散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 领导是从管理中分化出来的高层次的组织管理活动,以下有关领导的叙述正确的是哪两项(  ABC  )
A 领导的过程大多是战略性、综合性工作的过程
B 领导要求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强调原则性
C 领导方式多带有非模式性、非规范性、非程序性等灵活多样性
D 领导的基本方式是个人负责制或首长负责制
2. 20世纪3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诺那德?利比特(Ronald Lippitt) 诺尔弗?怀特(Ralph White)等人共同研究,确定出三种基本的领导风格(  ACD  )
A 独裁型
B 温和型
C 民主型
D 放任型
3. 在俄亥俄州立大学研究的领导行为理论中,哪几种维度组合的领导风格能够产生最为积极的效果(  BD  )
A 低关怀维度
B 高结构维度
C 低结构维度
D 高关怀维度
4. 根据随机制宜理论,领导方式的有效性主要是要与环境相适应。领导者的情境控制取决于三种要素(  ACD  )
A 职位权力
B 情景因素
C 任务结构
D 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5. 在菲德勒权变理论中,影响领导行为的两个方面是(  BD  )
A 放任行为
B 关系行为
C 民主行为
D 任务行为
6. 路径—目标理论中,罗伯特?豪斯确定了几种领导者行为,它们是(  ABCD  )
A 指导型
B 参与型
C 支持型
D 成就导向型
7. 维克多?弗罗姆和菲利普?耶顿于1973年提出了领导者参与模型,1987年,弗罗姆与亚瑟?杰戈(Arthur Jago)对此模型进行扩展,聚焦于有效的参与和决策树模型上,并衍生出四种模型,这四种模型都是根据两个因素而来的。这两个因素是(  AC  )
A 领导行为
B 下属意见
C 参与决策
D 目标一致
8. 随着领导理论的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领导的认识也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之中。领导归因理论是近来学者们提出的新的理论,以下有关领导归因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ACD  )
A 归因理论能够提供领导者对下属行为进行反应的预测
B 归因理论侧重于描述各种领导行为
C 领袖魅力的领导(Charismatic leadership)理论是归因理论的扩展
D 在组织层面,归因理论的框架解释了人们为什么倾向于把组织中绝对消极或绝对积极的工作绩效归因于领导
9. 在管理学中,定义为“影响力”的权力包括(  BCD  )
A 随机处置权
B 制度权
C 专长权
D 个人影响权
10. 某公司总经理安排其助手去洽谈一个重要的工程项目合同,结果由于助手工作中的考虑欠周全,致使合同最终被 另一家公司截走。由于此合同对公司经营关系重大,董事会在讨论其中失误的责任时,存在以下几种说法,你认为哪些说法合理(  AC  )
A 总经理应该承担领导用人不当的责任
B 总经理的助手既然承接了该谈判的任务,就应对谈判承担完全的责任
C 总经理应当承担督促检查失职的责任
D 总经理已将此事委托给助手,对谈判的失败完全没有责任

第九章 激 励

一、单项选择题
1. 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在1938年提出,可以把人的行为(B)用公式表示为:B=f(P?E)。其中的P、E分别指(  A  )
A 自身个性特点(P)和所处环境(E)
B 所处位置(P)和情感(E)
C 实际行动(P)和所处环境(E)
D 自身个性特点(P)和情感(E)
2. 需求层次理论是由哪位学者提出的(  C  )
A 梅奥
B 赫茨伯格
C 马斯洛
D 泰罗
3. 曹雪芹虽食不果腹,仍然坚持《红楼梦》的创作,是出于其(  D  )
A 尊重需要
B 情感需要
C 生存需要
D 自我实现的需要
4. 比较需求层次理论和双因素理论,需求层次理论提出的五种需求中,属于保健因素的是(  C  )
A 生理和自尊的需要
B 生理、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C 生理、安全和社交的需要
D 安全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5. 麦克莱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对主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是(  B  )
A 权力
B 成就
C 社交
D 安全
6. 商鞅在秦国推行改革,他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棍,声称能将木棍从南门移到北门的,奖励五百金,但没有人去尝试。根据期望理论,这是由于(  C  )
A 五百金的效价太低
B 居民对完成要求的期望很低
C 居民对得到报酬的期望很低
D 枪打出头鸟,大家都不敢尝试
7. 当人们认为自己的报酬与劳动之比与他人的报酬与劳动之比相等时,就会有较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理论称为(  A  )
A 公平理论
B 效用理论
C 双因素理论
D 强化理论
8. 当一位30~40岁的科研工作者显示出卓越的技术才能时,作为该科研人员的领导者,对他的最有效的激励应该是(注意,并不排斥其他方面的适当奖励)(  B  )
A 高额奖金
B 配备最好的研究条件
C 提职
D 精神奖励(如评为劳模等)
9. 美国管理学家波特(Lyman W. Porter)和劳勒(Edward E. Lawler)建立了他们的激励模式-波特—劳勒激励模式,该理论的基础思想是(  D  )
A 成就理论
B 强化理论
C 公平理论
D 期望理论
10. 各种激励理论都是互补的,不同的理论可以运用于激励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员工的激励过程是:需求—动机—行为—结果—反馈,管理者若要通过控制员工的行为结果以使员工沿着预定方向来表现行为,则需要利用下面哪一种理论(  B  )
A 成就理论
B 强化理论
C 公平理论
D 期望理论

二、多项选择题
1. 激励理论可分为两大类:内容理论和过程理论。下列理论中属于过程理论的是(  BCD  )
A 赫兹伯格——保健—激励的双因素理论
B 弗鲁姆——选择的期望理论
C 亚当斯——基于个体比较的公平理论
D 斯金纳——与学习有关的强化理论
2. 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得如下结论(  AC  )
A 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其行为主要受主导需求的影响
B 越是低层次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小
C 高级需要是从内部使人得到满足,而低级需要则主要是从外部使人得到满足
D 层次越高的需求,其对于人们行为所能产生的影响也越大
3.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顿?奥德弗尔(Clayton Alderfer)同意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的观点,并重组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提出了ERG理论。他认为一个人的基本需要有哪些(  ABD  )
A 生存
B 关系
C 实现
D 成长
4. 按照双因素激励理论,下述哪些因素属于激励因素(  ACD  )
A 成就感
B 上下级关系
C 工作内容的吸引力
D 责任增加
5. 美国心理学家维克多?弗罗姆(Victor Vroom)1964年提出了期望理论(expectancy theory)。弗罗姆认为,员工的动机依赖于三个关键变量(  ABC  )
A 员工认为其是否能达到某种结果、得到某种奖酬的可能性
B 绩效与报酬之间的关系
C 工报酬是否对员工有价值
D 员工认为获得机会的可能性
6. 行为科学家斯金纳(B.F.Skinner)提出的强化理论(Reinforcement theory)侧重于如何修正人们行为的探讨,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C  )
A 在时间安排上,负强化不应该及时并连续进行
B 强化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有正强化与负强化两个方向不同的类型
C 连续、固定的正强化能立即见效,但长期效果递减
D 时间间断、数量不固定,依据组织需要和个体工作表现实施的正强化成本较高
7. 在公平理论中,参照对象X是个重要的变量,一般将其划分为三个类型(  ABD  )
A 他人
B 自我
C 同事
D 规则
8. 将目标设置理论与成就动机激励、期望理论就目标困难——业绩关系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以下有关观点正确的是(  ABCD  )
A 期望理论预测,较容易的目标能够增加工作业绩,因为成功的可能性大
B 成就动机理论预测,困难目标能够改善工作业绩,当目标太困难时工作业绩会下降
C 目标设置理论预测,当目标困难增加时一个人的工作业绩会提高,直到达到业绩的顶峰
D 目标设置理论预测,对困难目标缺乏认同感的个体,业绩降低或者很差
9. 波特—劳勒激励模式是一种综合激励模式,体现和包含了不少其他的理论,以下激励理论有哪些在其中(  ABCD  )
A 强化理论
B 目标设置理论
C 期望理论
D 公平理论和成就理论
10. 根据员工的需要进行激励时,不同的企业结合自身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方法,但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ABCD  )
A 个人、组织目标相结合原则
B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C 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原则以及外在激励与内在激励相结合原则
D 按需要激励的原则

三、简答题

1.试述领导行为的基本理论与模型。

领导行为的连续统一理论:适合于不同情况的领导行为方式之间的差别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组织的领导都可以在专权型和民主型之间作出选择,而且这种变化是连续的:专权和民主共同存在于组织的领导活动中,领导方式的差别无非是“专权”和“民主”所占的比例不同。

领导行为的二维模型:在决定领导行为方式的诸多因素中,重视组织和关心人是最基本的,决定其他因素作用的要素。重视组织,意味着为了达到组织目标,领导者界定和构造自己与下属的角度关系,确定领导目标与方式;关心人,指的是领导基于对下属的信任和关心来确定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的行为方式。

菲德勒模型:菲德勒模型的建立是基于对领导权变因素的分析。可以将领导环境具体分为领导-成员关系,任务结构,职位权力然后通过环境的影响分析,得出相应的分析结论。领导-成员关系是指下属乐于追随领导的程度,关系越好,追随程度越高;任务结构是指组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下属对承担任务的责任心,任务越明确,责任心越强,则环境越好;职位权力则是指领导所处职位的权力大小和影响程度的高低,权力越大,影响程度越高,环境也越好。

2.试析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什么是激励?有可能解释某种模型的形成.双因素理论

激励是指激发和强化人对自身内在需求的意识,推动和鼓励人为满足这些需求采取行动,支持和帮助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美国管理学家贝雷尔森和斯坦尼尔从心理——行为科学的角度进行了机制研究,他们认为,一切内心要争取的条件、希望、目标和动力等构成了对人的激励,并归纳出了激励的理论化模式。在组织活动中,人的需求以及需求欲望驱使下的作用因素是“激励”的内因;组织目标活动及其外部联系则是外因的“激励”作用;组织中的个人在外因作用下,最终通过内因激发其行为,驱使他采取行动。

心理学家库尔特·吕恩运用力场作用原理,建立了人的活动模型。领导者对在“力场”中活动的组织成员行为的引导,关键是借助于各种激励方式,减少遏制力,增强驱动力,提高成员工作绩效,改善组织的运行环境。

此外,心理学家希尔加德在赫尔的基础上,提出了内驱力理论。心理学家弗雷姆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了诱发力期望论的理论。波特和劳勒所建立的激励模式综合了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模式建立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了以绩效和奖励为中心的激励理论。

第十章 管理沟通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关于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的比较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C  )
A 单向沟通速度更快
B 双向沟通时的群体规模较小
C 单向沟通中接收者接收信息的把握度更大
D 单向沟通中沟通者的压力较小
2. 法约尔桥指的是(  B  )
A 斜向沟通渠道
B 横向沟通渠道
C 上行沟通渠道
D 下行沟通渠道
3. 冲突的相互作用观点(Interactionist view of conflict)主张(  D  )
A 避免冲突
B 接纳冲突
C 预防冲突
D 鼓励冲突
4. 研究发现,很多高明的领导都善于倾听,倾听下属的抱怨,倾听下属的建议,下面虚拟了四种沟通时的情境,选出你认为没有很好地做到倾听的一项(  C  )
A 在听取下属陈述时,适时地提出问题
B 与下属谈话时,能以设身处地的心情对待谈话者
C 在听取下属陈述时,看着别处
D 自己不再说话,让谈话者无拘无束
5. 某公司销售部门与生产部门因生产部门不能按时供货而发生争执,生产部门指责这是销售部门没有及时告知有关订单信息的结果。在本例中,发生冲突的条件可以归结到(  A  )
A 沟通因素
B 结构因素
C 个体因素
D 文化因素
6. 某公司中,营销副经理与行政副经理进行有关业务的交流属于(  B  )
A 对角沟通
B 横向沟通
C 非正式沟通
D 下行沟通
7. 现在很多大公司都实行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比如IBM),即鼓励各级员工通过多种途径直接向公司高层领导反映意见、提出建议,公司总裁也会设立专门的信箱,以接收这些意见或者抱怨。这里的沟通渠道可以看成是一种(  B  )
A 下行沟通
B 上行沟通
C 对角沟通
D 横向沟通
8. 下列哪种沟通网络中信息的精确度最高(  D  )
A 链型
B 轮型
C 圆型
D 全通道型
9. 创智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营销经理向他的华中地区主管下达了加快在湖北、湖南的销售网点开发速度的指示,但是该主管认为湖南的市场已经饱和,遂只重点开发了湖北地区的网点。为此,该主管受到了营销经理的批评。在本例中,影响沟通的主要是(  B  )
A 理解障碍
B 偏见障碍
C .地位障碍
D 信誉障碍
10. 在冲突管理的五种风格中,迁就(Accommodation)风格指的是(  B  )
A 高合作、高坚持
B 高合作、低坚持
C 低合作、高坚持
D 低合作、低坚持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哪些情形适于采取单向沟通(  ABCD  )
A 沟通的内容简单,并要求迅速传递信息
B 下属易于接受和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案
C 下属没有了解问题的足够信息,反馈不仅无助于澄清事实反而容易出现沟通障碍
D 情况紧急又必须坚决执行的工作和任务
2. 下列哪些情形适于采取双向沟通(  ABC  )
A 沟通时间充裕,沟通的内容复杂
B 下属对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接收程度非常重要
C 上级希望下属能对管理中的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建议
D 上级缺乏处理下属负面反馈意见的能力,容易感情用事
3. 电子沟通的优点有(  ABC  )
A 降低了信息传递成本和共享成本
B 提高了沟通的灵活性
C 加快了沟通速度
D 强化了人际交往、神态传递和感情交流
4. 非正式沟通渠道在组织中起的正面作用是(  ABCD  )
A 可以满足员工情感方面的需要
B 可以弥补正式渠道传递信息的不足
C 管理者可以利用它来了解员工的心理倾向与需要
D 可以防止某些管理者滥用正式沟通渠道
5. 在沟通中,来自接收者的人为障碍主要有(  ACD  )
A 地位障碍
B 信誉障碍
C 理解障碍
D 偏见障碍
6. 在沟通中,来自发送者的人为障碍主要有(  BCD  )
A 地位障碍
B 信誉障碍
C 思想障碍
D 能力障碍
7. 以下做法中,符合沟通中的及时性原则的是(  ABD  )
A 正确区分信息的性质和轻重缓急
B 及时处理既重要又紧迫的信息以保证重要信息的及时
C 加长信息传递链
D 开辟高级管理人员至低级管理人员的非正式的直通渠道
8. 在组织中,太低的冲突水平会导致(  AB  )
A 对变化反映缓慢
B 缺乏创新
C 混论无秩序
D 成员间对立严重,缺乏合作
9. 领导者需具备的冲突管理技能包括(  ABCD  )
A 社会化网络技能
B 群体管理技能
C 人际协调技能
D 自我评价技能
10. 成功的谈判者认为,整合谈判是最佳选择,分配谈判最好少用,整合谈判的优势在于(  ABCD  )
A 整合谈判是一种双赢的谈判
B 建立在相互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
C 谈判中重要采用协调和妥协的方式解决冲突
D 有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

三、问答题

1. 什么是管理沟通?管理沟通的特点如何?管理沟通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管理沟通是一定组织中的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信息交流和交互作用的过程。

管理沟通的特点:目标明确、渠道健全、内容规范、计划周密。

管理沟通的基本形式:

(1)基于人际关系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2)基于组织结构和活动的信息交流与沟通。

(3)基于大众传播的信息沟通。

第十一章 控制的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 控制工作通过纠正偏差的行动与其他三个职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   B  )
A 完全封闭的系统
B 相对封闭的系统
C 开放的系统
D 自动控制系统
2. 控制过程的起点是(   A  )
A 确定控制标准
B 衡量实际工作
C 发现偏差
D 纠正偏差
3. 控制结果的控制是(   D  )
A 直接控制
B 间接控制
C 前馈控制
D 反馈控制
4. 从本质上讲,控制是(   B  )
A 静态的过程
B 动态的过程
C 封闭的过程
D 平衡的过程
5. 管理控制具有目的性和(   A  )
A 反馈性
B 前瞻性
C 机械性
D 有机性
6. 根据管理人员的经验、判断和评估来建立控制标准的方法是(  B   )
A 技术分析法
B 经验判断法
C 统计分析法
D 访谈法
7. 适宜的衡量频度取决于控制活动的(   D  )
A 类型
B 对象
C 目的
D 性质
8. 重在控制资源的控制是(  A   )
A 前馈控制
B 现场控制
C 直接控制
D 间接控制
9. 重在进行的活动的控制是(   B  )
A 前馈控制
B 现场控制
C 直接控制
D 间接控制
10. 进行控制首先遇到的是(  A   )
A 控制什么
B 如何控制
C 确定控制标准
D 确定控制类型

二、多项选择题
1. 管理控制的特点是(   ABCD  )
A 动态性
B 目的性和反馈性
C 创新性
D 人本性
2. 控制的层次有(   AB  )
A 战略层
B 经营层
C 专业层
D 技术层
3. 一个典型组织的活动由两个相联的过程构成,它们是(   AC  )
A 物理过程
B 学习过程
C 管理过程
D 控制过程
4. 管理过程必须通过(   ABC  )分系统发挥自己的控制职能
A 价值系统
B 信息系统
C 预测决策系统
D 学习系统
5. 常用的制定标准的方法有(   ABC  )
A 统计分析法
B 经验判断法
C 技术分析法
D 头脑风暴法
6. 好的控制标准具有以下特征(   ABCD  )
A 可衡量性
B 公平性
C 可实现性
D 适度的弹性
7. 在发现偏差后,管理人员所开展的工作可选择的纠偏工作有(   ABC  )  
A 不采取任何行动
B 改进工作绩效
C 修订标准
D 改变控制方法
8. 有效控制过程的基本特征是(   ABCD  )  
A 信息准确及时
B 标准合理可靠
C 控制关键环节
D 讲究经济效益
9. 根据控制在组织运行过程中侧重点的不同,划分为(   ABC  )  
A 前馈控制
B 现场控制
C 反馈控制
D 间接控制
10. 针对组织的信息结构和系统各层次的功能,通常可以将组织的管理信息系统分解为(   ACD  )  

A 数据处理部分
B 信息收集部分
C 分析部分
D 决策部分

第十二章 组织中的控...

一、单项选择题
1. 运用规则、法规、权威、层级、书面文件、标准和其它机制来进行行为标准化和评估业绩,这种控制称为(   B  )  
A 机械控制
B 官僚控制
C 市场控制
D 小团体控制
2. (   B  )  是组织控制最为普遍和常用的。
A 机械控制
B 官僚控制
C 市场控制
D 小团体控制
3. 基于财务和经济信息,用价格机制对组织的行为进行规范,将组织内部的经济活动看作经济交易,这种控制称为(   C  )   
A 机械控制
B 官僚控制
C 市场控制
D 小团体控制
4. 采用社会手段,诸如公司文化、共享的价值观、承诺、传统来控制行为,这种控制称为(   D  )  
A 机械控制
B 官僚控制
C 市场控制
D 小团体控制
5. 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称为(   A  )   
A 资产负债表
B 现金流量表
C 利润表
D 利润分配表
6. 反映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称为(   C  )   
A 资产负债表
B 现金流量表
C 利润表
D 利润分配表
7. 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称为(   B  )   
A 财务预算
B 经营预算
C 成本预算
D 投资预算
8. (   A  )  是以组织最终完成其目标的结果来衡量其效果,而不是以实现目标的手段。
A 组织目标法
B 系统方法
C 市场控制法
D 战略伙伴法
9. 杜邦分析系统以(   A  )  这一核心财务指标出发
A 权益净利率
B 资产周转率
C 权益乘数
D 销售净利率
10. (   A  )  衡量企业产生现金、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A 变现能力比率
B 资产管理比率
C 负债比率
D 赢利能力比率

二、多项选择题
1. 组织的控制可以广义地分为(   ABD  ) 
A 官僚控制
B 市场控制
C 非市场控制
D 小团体控制
2. 对企业来讲,财务报表中主要有(   ABD  )
A 资产负债表
B 现金流量表
C 利润表
D 成本分析表
3. 财务比率可分为(   ABCD  )
A 变现能力比率
B 资产管理比率
C 负债比率
D 赢利能力比率
4. 属于负债比率的财务比率有(   ABCD  )
A 资产负债率
B 产权比率
C 有形净值债务率
D 已获利息倍数
5. 属于变现能力比率的财务比率有(   BC  )
A 资产负债率
B 流动比率
C 速动比率
D 有形净值债务率
6. 好的控制标准具有以下特征(   ABCD  )
A 可衡量性
B 公平性
C 可实现性
D 适度的弹性
7. 一般来讲,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包括(   ABCD  )
A 绩效标准评分表
B 绩效目标管理卡
C 绩效考核方法体系
D 薪酬和发展系统
8. 预算按照不同的内容可分为(   ABD  )
A 财务预算
B 经营预算
C 成本预算
D 投资预算
9. 美国管理学教授罗宾斯指出,一个组织的绩效可以在下列(   ABD  )方式中选用一个来进行评价
A 组织目标法
B 系统方法
C 市场控制法
D 战略伙伴法
10. 平衡记分卡由(   ABCD  )方面组成。
A 财务
B 顾客
C 内部经营过程
D 学习和成长

三、问答题

1.什么是控制?什么是管理控制?

控制是指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所进行的活动调节和事物发展方向的校正过程。

管理控制:监视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偏差的过程。

2.试述管理控制的组织特性与要求。管理控制的层次结构。

组织特性: p405

(1)管理控制的人本特性。

(2)管理控制的动态特性。

(3)管理控制的目标性。

(4)管理控制的创新性。

要求: p407

(1)注意管理控制的时效性。

(2)保持管理控制的灵活性。

(3)强化管理控制的责、权。

(4)创造良好的管理控制条件。

层次安排: p418

管理控制的层次与组织管理层次和组织计划体系的层次结构相对应,可以大致区分为战略控

制、业务控制和作业控制三个层次。

(1)战略控制

(1) 确定组织当前的宗旨、目标。 

(2) 分析环境构成和组织发展中的问题。 

(3) 针对组织运行中的偏差实施控制。

(4) 评价控制结果,调整控制手段。

(2)业务控制

组织的业务控制是由组织的管理中层实现的基于业务管理职能的控制,是业务计划管理的一项相关工作。

(3)作业控制 

它是一种操作性控制,是对作业过程和作业绩效的控制,典型的作业控制有:科学研究进程控制、生产作业的计划控制、企业物料控制、产品质量控制、市场价格控制、人员安排控制等。

3.简析管理控制的基本过程与环节。 P407

管理控制的过程大致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制定管理控制标准。

在标准制度过程中,首先应明确控制中的关键问题和对象。标准的内容由管理控制内容决定,

组织管理中的计划、目标、方案以及每项活动,凡需要实施控制者,都应有与此相适应的控制标准。

(2)衡量实际工作绩效。

衡量实际工作绩效的要点是,用预定的标准对实际工作绩效和进度进行检查和比较,提交需要纠正的偏差结果,形成管理控制中的纠偏依据。

(3)纠正活动偏差。

管理者可以选择三种方案:一是不采取任何行动,二是改进工作绩效,三是修订控制标准。

4. 区别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管理控制的方法有: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和反馈控制。

(1)前馈控制是根据系统输入的变化,针对系统运行中即将出现的偏差,对系统状态实施提前调节,以达到预期目标的开环控制。前馈控制可以克服管理控制中的时滞,避免系统偏差所造成的损失,因此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管理控制,它可以用于管理控制的各个方面。

(2)同期控制是一种过程进行中的控制,管理者可以根据工作进度,在外部干扰所引发的后果产生之前,及时地纠正过程的偏差。同期控制的基本条件是:活动过程及主体作用明确;过程具有可测性与可控性;管理控制直接。

(3)反馈控制是管理控制中最常见的控制类型,其控制作用产生于行动之后。反馈控制通过输出的测定,衡量系统对于管理目标和绩效的偏离,然后找出引起偏差的输入变化或过程进行中的原因,从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输入或过程调节。

更多相关推荐:
学习管理学原理之心得

学习管理学原理之心得摘要管理是人类各种活动中最普通和最重要的一种活动近百年来人们把研究管理活动规律所形成的管理基本理论与方法统称为管理学自从人们开始组成群体来实现个人无法完成的目标以来管理工作就成为协调个体努力...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

思路决定出路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非常荣幸地我参加了市公司组织的主管培训课程中的管理学原理我感觉从去年以来公司一直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组织了各种不同的培训班让我们得到了提升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时代如果我们缺少了学习...

学习管理学原理的启示

学习管理学原理的启示通过这半年来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多少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管理就是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我认为管理学同样与我们息息...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对管理学的认识和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一对管理学的认识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管理是社会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从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乃至其他社会组织从农村城市国家乃至世界都需要管理都存...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对管理学的认识和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一对管理学的认识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管理是社会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从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乃至其他社会组织从农村城市国家乃至世界都需要管理都存...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管理分析问题修改稿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和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管理分析问题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是管理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让我们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管理学原理心得报告

管理学原理心得报告心得体会参加了此次管理学原理的培训结合以前在工作中的学习和应用我对管理学原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本次学习管理学原理使得管理者能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管理者的系统知...

管理学原理实习报告

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原理实习报告系别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习报告题目参观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报告实习课程名称管理学原理课程实习形式参观学习课程实习时间20xx年12月31日课程实习地点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指导教师二九年...

管理学原理 课外实践 心得体会

管理学原理课外实践心得体会根据文老师的要求我们组到校外寻找了一些机构的管理者这个过程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容易我们本计划的是采访上岛咖啡的一个店长并两次与她预约结果她都由于工作繁忙而未能接受我们的采访所以这一计...

读书总结6(管理学原理)

关铝股份公司中层干部读书总结

考研试题:20xx、20xx管理学原理简答题大汇总之精华版

管理学原理简答题大汇总之精华版1如何理解管理既是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指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且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和方法可以指导实践管理是一门艺术是指管理人...

管理学原理(作业题答案)

管理学原理103416管理的艺术性强调的是BCB管理的实践性C管理的权变性101700管理学在理论与方法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是人文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10...

管理学原理学习心得(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