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精简 教育知识与能力

时间:2024.5.8

一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教育的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只是技能思想品德方面起到教育作用影响的人(教育者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指在各种教育活动中从事学习的人(学习的主体);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中介)。是前两者的纽带。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系。 孟禄是心理起源的代表人物《教育史教科书》

教育与生产力的相互作用:1.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制约学校结构;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着教育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影响部分教育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遗传 环境 个体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

教育目的理论: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 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社会本位论(柏拉图 涂尔干)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个人本位论(卢梭 罗杰斯 裴斯泰洛奇)从个人本为本能的需要出发;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教育过程是有目的的;能力本位;知识本位:以传授为主要目的教育观

我国当前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1.观察法 自然情境中的观察与实验室中的观察;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结构式观察与非结构式观察;2.调查法 普遍调查 抽样调查 个案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查测量调查和调查表法;3.历史法 收集资料、史科鉴别、史料分类;4.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5.行动研究法

二 中学课程

课程的类型:一分科课程、综合课程与活动课程 1.分科又叫学科课程:强调知识本位;以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为核心编制课程;重视学科知识理论 2.综合课程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活动课程 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课程(杜威);二 必修课与选修课 必修课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共性,体现对学生的基本要求;选修课程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三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四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课程理论流派:1.学科中心课程论(夸美纽斯 布鲁纳 赫尔巴特)要素主义和结构主义;2.活动中心课程论: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主张打破严格的科学界限;3.社会中心课程论 围绕重大社会问题来组织课程内容的理论 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学周安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一 基本理念:1.三维目标观;教学的目标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2.综合课程观:课程的设置更加综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视角和综合能力;3.内容联系观:努力与社会生活相联系,强调教学内容的生活化;5.发展评价观 总是学习的过程评价;6.校本发展观;二 核心理念:教育以人为本。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 中学教学

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 2.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 3.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1.认识的间接性 2.认识的交往性 3.认识的教育性 4.有领导的认识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一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二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1.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 2.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三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四 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上课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反馈 课外辅导 学生成绩的检查与评价

1. 备课:钻研教材 了解学生 设计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课题计划 课时计划

上课的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围绕教学目的来进行) 内容正确(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方法得当 表达清晰 组织严密(次序分明 有条不紊) 气氛热烈

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巩固性原则 循序渐进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量力性原则

1. 直观性原则: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 语言直观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二 启发性原则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三 巩固性原则: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四。理论联系实际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教学方法: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演示法 参观法 练习法 实验法 欣赏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1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 系统性 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4要组织学生听讲。

2 谈话法:1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明确具体;3要善于启发诱导4做好归纳小结

3讨论法 1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 2 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 2 在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

4 实验法 1明确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要求2 做好实验的组织和知道3做好实验小结

教学组织形式:一 个别教学制 二班级授课制:优越性: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培养人才 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学生集体的作用 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 局限性:学生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能力稍,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能融合方法灵活有限。 三 分组教学 四 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五 特朗普制

教学评价:1.根据实施功能,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介 2.根据运用的标准,可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3.根据评价主体,可分为外部评价和内部评价

四 中学生学习心理

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知觉的特性:知觉的礼节性 知觉的选择性 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的恒常性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 有意注意 有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注意的范围 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转移 注意的分配

记忆的分类:1.按内容:形象记忆 情景记忆 情绪记忆 语意记忆 动作记忆 2.安保持时间: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 长时记忆 3.陈述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

遗忘的规律:最初的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 以往的速度下降,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遗忘了。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遗忘的原因:消退说 干扰说 压抑动机说(弗洛伊德) 提取失败说

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1.明确吉一亩地,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侧罗,合理组织学习资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思维的种类:1.直观动作思维2具体形象思维3抽象逻辑思维4直觉思维5分析思维6聚合思维7发撒思维8再造思维9创造性思维10经验思维11理论思维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其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二最佳,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进一步增大二下降;在学习脚浮躁地问题是,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较简单时,东极强的最佳水平会高些。

学习动机的理论:1行为主义的强化理论2需要层次理论3成就动机理论4成败归因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

学习动机的培养: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2重视励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正确指导结果归隐,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迁移的分类:1正迁移和负迁移2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4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5同化性迁移 顺应性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一 关注知识经验,完善认知结构 二 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过程 三 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学习策略的分类:

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画线 复习形式多样化)2.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 做笔记 提问 生成性学习)3.组织策略(列提纲 利用图形 表格) 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控策略 3.调节策略(补救措施,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1.时间管理策略:统筹安排学习时间 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环境管理策略3 努力管理策略 4资源利用策略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2学生中心的教学观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1构建主义知识观2构建主义学生观3构建主义学习观4构建主义教学观

五 中学生发展心理

中学生注意发展的特点:1注意稳定性提高,但发展速度相对较慢2注意广度接近成人3注意分配能力还不够成熟4注意转移能力缓慢增长

记忆发展的特点:1.记忆的容量日益增大,短时记忆广度接近成人 2.对直观形象的材料记忆要优于抽象材料,对图像记忆优于词语 3中学生能主动选择记忆方法,有意记忆逐渐站主导地位4对这年龄增长,理解记忆逐渐成为主要的记忆手段5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加快,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1 图示(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2同化和顺应 影响个体认知发展

因素:1成熟2练习和经验3社会性经验4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3具体运算阶段(7-11) 4形式运算阶段(11-16) 中学生的情绪特点:1爆发性和冲动型2不稳定性和两极性3外露性和内隐性4心境化和持久性

人格结构:气质 胆汁质 多血质 粘液质 抑郁质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人格结构由本我 自我 朝我三部分组成 特点:1强调生物本能即性本能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强调婴幼儿时期的经历和经验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重要作用

中学生身心发展得特点:过渡性 闭锁性 社会性 动荡性

六 中学生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始终3意志品质健全4人格稳定协调5自我意识正确6人际关系和谐7社会适应良好8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

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1.自我概念发展问题2人际交往问题(亲子、师生、同伴、异性交往)3学业发展问题(学习动力问题 学习能力问题)3抑郁症4恐惧症5焦虑症6强迫症7网络成瘾、

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1强化法2系统脱敏法3认知疗法4来访者中心疗法5理性-情绪疗法

七 中学德育

品德的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一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成分明显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道德信念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2.学生到的昔年的形成要经历一个长期的阶段,表现出阶段性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加完善 二 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度1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行2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外部条件1家庭教养方式2社会风气3同伴群体 内部条件1认知失调2态度定时3道德认识

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道德品德的方法1有效的说服2树立良好的榜样3利用群体约定4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5价值辨析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1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律期) 2权威阶段(5-8他律期) 3可逆性阶段(8-10自律) 4公正阶段(10-12 开始倾向公平主义)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2.习俗水平 寻求认可定向,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大多数青少年和成人属于此阶段 3。后习俗水平(20岁以后出现 且少数人能达到)道德判断已超出世俗的法律与权威的标准,人类的正义和个人的尊严。

中学德育的主要内容:1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2理想和传统教育3集体主义教育4劳动教育5纪律和法制教育6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2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3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4杜宇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德育的原则: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依靠积极因素,客服消极因素的原则8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德育方法:1说服教育法2榜样示范法3陶冶教育法4实践锻炼法5品德修养知道伐6品德评价法

八 班级管理与教师心理

班级的发展阶段:1初建期的松散群体阶段2形成期的合作群体阶段3成熟期的集体阶段 班集体的基本特征1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2健全的组织结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3严密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4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班集体的建设策略: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3监理办集体的领导核心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课堂问题的解决:1制定适宜的教学计划2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的认知结构2给予精确而严格的知道4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5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6协调同伴关系7与家长合作

课外活动的组织管理要求:1要有明确目的2活动内容要丰富多彩,形式要多啊氧化,要富有吸引力3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

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1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2是班级组织的领导者3协调班级人际关系的主导者

班主任的工作内容:1建立健全班级组织2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3班级日常管理工作4组织指导班级活动的开展

教师角色形成阶段: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教师成长心理: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学生阶段 基本途径: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教师心理健康地维护:1个体积极地自我调适2组织有效的干预3构建社会支持网络

更多相关推荐: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等六科总结

教师职业道德务,不断学习新知识,勇于探索教育科学规律,改同(法规规定了权利和义务;政策具有普遍约束力)教育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损害事实、侵权行道德内涵:1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2以善恶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精髓: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

浙江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心理学考点精髓: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一、学习策略的概念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意识,有目的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学习策略的本质就是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笔记

1.2.3.4.5.????6.???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原则。教…

教师资格证考试信息

笔试面试考什么?【笔试】幼儿园:《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2科;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2科;初中、普通高中和中职文化课教师:《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3科;中职专…

综合素质大纲考点重点归纳 20xx年最新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 绝对很全

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20xx山东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2月18日至3月1日

【山东教师资格认定中心-山东教师资格考试】鲁教师字〔20xx〕1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xx年中等职业学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的通知各市教育局,有关高等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

教师资格证考试

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教师的许可证,在我国师范类大学毕业生须在学期期末考试中通过学校开设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并且要在全省统一组织的普通话考试中成绩达到二级乙等(中文专业为二级甲等)以上,方可在毕…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写作考点详解一

上海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写作考点详解一20xx年上海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备考专题根据需要按照选定的文体写作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符合考生自己设定的文体要求近几年考试中作文规定文体自选是...

20xx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英语说课范文《I’m a doctor》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本课时的教材内容是有关职业的六个单词doctorfirefighternurseofficeworkerpoliceofficersecretarytaxidrive...

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童年的记忆

文章来源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童年的记忆说起童年的记忆我始终忘不了小学时选班长的事开学的第一天老师让大家推选班长小朋友们你望望我我看看你一句话也不说教室里十分安静最后老师点了一...

20xx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写作范文:师德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微博赤峰中公教育微信nmoffcn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微博赤峰中公教育微信nmoffcn

教师资格考试写作高分技巧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教师资格考试写作高分技巧在教师资格考试当中综合素质是一门非常重要的科目无论是中学小学还是幼儿园都必考综合素质总分150分其中作文50分占了三分之一的分值作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失作文者失综合...

教师资格证考试(1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