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小结

时间:2024.4.20

中国古代建筑小结

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

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

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特点: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大量兴建佛教建筑。

3)成熟时期:隋唐时期;特点:砖的应用更加广泛,琉璃的烧制更加进步,建筑构件的比例逐步趋向定型化。

4)大转变时期:宋朝;特点:宋朝建筑的规格一般比唐朝小,但比唐朝更为秀丽,绚烂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阁楼台。

5)发展时期:元朝;特点:兴建大量藏传佛教寺庙及伊斯兰教礼拜寺。藏传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建筑艺术影响到全国。

6)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特点:砖的生产大量增加,琉璃瓦的数量及质量都超过过去任何朝代。官式建筑已经高度标准化、定型化。

2、现存古代木结构建筑代表及特点。

1)五台山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建成于唐代;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棂窗,风格庄重朴实。

2)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浙江宁波保国寺:建成于宋代;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前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3)天津蓟县的独乐寺、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建成于辽;特点:接近于唐代风格,创造了“减柱法”。

4)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建成于元代;特点:普遍使用“减柱法”,梁架结构又有了新的创造,许多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

5)北京故宫、沈阳故宫:建于明清时期;特点:出檐较浅,斗拱比例缩小,“减柱法”除小型建筑外,在重要建筑中已不采用。

3、三本建筑文献;宋朝的《营造法式》、明朝的《园冶》、清工部《工程做法》。

4、中国古代建筑的造型及基本构件;台基:普通台基、较高级台基、更高级台基、最高级台基;作用:承托建筑物,防潮防腐,弥补中国古代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传的欠缺。屋身:木头圆柱、开间、梁、斗拱;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5、彩画的分类、特点及等级;和玺彩画: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沥粉贴金。等级最高。旋子彩画:画面用痢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有时也可画龙凤。等级次于和玺彩画。苏式彩画: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虫鱼等。等级低于前两种。

6、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建筑材料:木材。

2)结构方式:框架式结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3)空间布局:灵活。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

4)单体建筑构件:标准化。模数制。

5)平面布局:内向含蓄,多层次,均衡对称。

6)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7)运用色彩装饰手段。

7、中国古代声调规划的类型:市里制:以隋唐长安城为例,区划整齐,其平面呈长方形,宫城置于郭城北部正中,北连禁苑,南接皇城。宫城皇城以外为里坊区。并设东西二市。街巷制:北宋后拆除坊墙,居民区由原坊内小街发展成横列的巷(胡同),商业沿城市大街布置。

8、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特点:

1)按照一定的制度进行和设计,这些制度对隋唐以后都城的规划布局产生很大影响。

2)重视城市的选址:依山榜水。

3)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从战国到北宋初年,实行市里制度。北宋中期以后,采用街巷制。

4)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宫室、坛庙等重要建筑皆位于中轴线上。

5)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引水入城,种植花木。

9、古长城建筑:秦长城:起迄地点:临洮――辽东;汉长城:起迄地点:莆昌海(即今罗布泊)――辽东;明长城:起迄地点:嘉峪关――鸭绿江;结构:城墙、敌台、烽堠、营堡;重要段落:北京八达岭长城、洒北金山岭长城;重要关隘: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

10、宫殿建筑的起源与沿革:先秦:特点:以门道、前堂、后室为中轴、东西配置厢房的封闭性院落;著名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陕西岐山凤雏宫殿遗址;秦汉:特点:大宫中套有小宫,而小宫在大宫中各成一区,未央宫的前殿成狭长形,殿内两侧有处理政务的东西厢;著名宫殿: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三国、两晋南北朝:特点:在大朝太极殿左右建有处理日常政务的东西堂;隋唐:特点:依据轴线与左右对称的规划原则,并附会了《周礼》的三朝制度;著名宫殿:太极宫、大明宫;宋:特点:在城南面中央的丹凤门前设御街,街的两侧建有御廊;著名宫殿:北宋东京城宫殿;元:特点:继承唐宋的宫殿传统,保持了游牧生活习俗及喇嘛教建筑、西亚建筑的风格;著名宫殿:元大都宫殿;

11、明清宫殿的布局与陈设;

1)布局: A、中轴对称:中轴线上的建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面的建筑低小简单。 B、左祖右社:a、左祖: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帝王用来祭祀祖先。 b、右社:在宫殿右前方设社稷坛,帝王用来祭祀土地神、粮食神。 C、前朝后寝:a、前朝: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 b、后寝: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2)宫外陈设: A、华表:皇家建筑的特殊标志。 B、石狮:雄狮爪下为球,雌师爪下为幼狮,前者象征统一寰宇,后者象征子孙绵延。 C、日昝:古代用来测时。 D、嘉量:古代

的标准量器。象征国家统一和强盛。 E、吉祥缸:置于宫殿前盛满清水以防火灾的水缸。 F、鼎式香炉:用来燃檀香和松枝。 G、铜龟铜鹤:象征长寿。

12、古代著名坛庙建筑;太庙,位于北京天安门左侧,专供帝王祭祀祖先。社稷坛,位于天安门右侧,专供帝王祭祀土地神、粮食神。天坛,位于北京东南郊,每年冬至日皇帝在此祭天。地坛,位于北京北郊,每年夏至日皇帝在此祭地。日坛,位于北京东郊,专供帝王祭日。月坛,位于北京西郊,专供帝王祭月。文庙:全国规模最大、时代最早的是山东曲阜孔庙。武庙: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是山西运城解州的关帝庙。宗祠:安徽绩溪县龙川胡氏宗祠和广州市陈家祠堂。

13、我国古代著名陵墓建筑:秦始皇陵:位于陕西临潼县;特点: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汉茂陵:位于陕西兴平县;特点:西汉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唐乾陵:位于陕西乾县;特点:唐代十八陵中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明十三陵:位于北京昌平区;特点:长陵以其宏伟的地面建筑而闻名于世,已发掘地下宫殿的是定陵;北宋陵:位于河南巩义市;特点:结构完整,为研究宋代陵墓制度才石刻艺术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清东陵:位于河北遵化;特点:其平面布置沿袭了明代诸陵的旧制,只是在坟丘上部增设了月牙城。清西陵:位于河北易县;特点:清西陵与清东陵同。

14、封土的沿革:

1)方上:特点:在地宫之上用黄土层层夯筑而成;著名陵墓:秦始皇陵、汉茂陵;

2)以山为陵:特点:利用天然山体;著名陵墓:唐乾陵; 3)宝城宝顶:特点: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砖城,城内填土,砖城即宝城,城中的土高出城墙成一圆顶,称宝顶;著名陵墓: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

15、陵园建筑:

1)祭祀建筑区:用途:供祭祀之用;建筑物:凌恩殿、配殿、廊庑、祭坛等;

2)神道:用途:通向祭殿和宝城的导引大道;建筑物:石兽、石人;

3)护陵监:用途:专门保护和管理陵园;建筑物:衙署、市衙、住宅等;

16、墓室结构:土穴墓:墓穴形式简单。木椁墓:用木材筑成,形同大木箱,椁内分成数格,正中放棺,两旁和上下围绕着几个方格,称之为厢,用来安放随葬品。黄肠题凑:用柏木枋堆成的框形结构。黄肠指柏木黄心,题凑指木头皆皆向内。北京大葆台汉墓一号墓为黄肠题凑的成熟形式。砖石墓:采用砖石砌筑而成。从汉代到清代,砖石墓一直在不断发展。

17、随葬品;

1)原始社会: A、早期:陶器、石器、骨器。 B、晚期:出现贫富分化。有的墓随葬精美的玉器及象牙器等。

2)阶级社会: A、贫富分化悬殊。 B、商周时期:青铜器、玉石器等。人殉。 C、战国时期:俑。 D、汉朝:陶质明器,包括仓、灶、井、磨、楼阁等模型和猪、狗、鸡等模型。 E、魏晋南北朝:陶瓷器皿、陶制模型、陶俑和镇墓兽。 F、隋唐五代时期:陶俑。 G、宋――明清:实用物品和珍宝,包括陶瓷器、金银器和玉器。


第二篇:中国古代史小结


中国古代史(通史复习)

一、中西方古代大致时间对比表

西周、春秋(公元前1046—公元前476)— 古希腊(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4世纪)

战国、秦汉(公元前475—公元前220)— 古罗马(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

隋唐(589—907)、宋元(960—1368) — 中世纪(西方封建社会) (476—1500)

明清(1368—1840) ——近代社会,走向工业文明

(一) 先秦时期

1.夏、商(殷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8世纪)

(1)阶段特征:

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

①政治:早期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的重要时期;以血缘为纽带构建政治体制;

但最高权力尚未实现权力高度集中

②经济:处于“青铜时代”,盛行井田制(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农业生产以奴隶集体劳作为主;“工商食

官”,工商业基本为官府所垄断,形成中原地区长期领先的格局,

(2)知识结构:

①经济: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到精耕细作;青铜器的制造生产规模大,精品多??

②政治制度:王权与神权的结合,以血缘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宗法制、分封制

③文化:甲骨文 金文、学在官府、

2.春秋战国时期(即东周时期)(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3世纪)

(1)阶段特征:大动荡、大变革的社会转型时期

(2)知识结构:

①政治:分封制和宗法秩序的瓦解,诸侯称霸争雄(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民族融合;各国先后进行变法,创立了君主集权制、官僚制及郡县制等一系列新制度,如商鞅变法各诸侯国进行及社会变革,创建新的制度。

②经济:开始进入“铁器时代”,铁犁牛耕——铁农具的开始使用,并日益扩大;牛耕出现并推广,井田

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开始占主导地位

水利灌溉技术的进步(战国——都江堰、郑国渠)

“工商食官”被打破,出现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商人,形成官营、民营、家庭三种手

工业经营形态,成为著名商业中心,形成中原市场;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推行。

③文化:打破官府对教育的垄断,出现私学,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儒、道、法、墨等家主要思想);科技、文化、艺术取得重要成就,出现古代文化第一个高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开始形成(春秋——《诗经》、战国——楚辞、指南针)

(二)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公元2xx年)

(1)阶段特征: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

“大一统”的时期;开创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影响深远

(2)知识结构:

①政治上:开创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和巩固;官僚政治取代世卿世禄制;奠定

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如:“皇帝制”、三公九卿、汉武帝时的“中朝”、刺史;郡县制的确立和推广;察举制)

②经济上:形成了统一的经济体制,汉代社会经济空前繁荣;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并不断发展;铁农具、

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精耕细作技术日益成熟;黄河流域是经济发展的重心;古代对外贸易的基本格局开始形成;

(秦朝——统一货币(秦半两,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

汉朝——五铢钱,盐铁官营,煤炭作冶铁燃料、供风——水排;

耦犁,一牛挽犁,“井渠”;东汉时期:王景治理黄河;东汉已出现青瓷

纺织技术提高,丝织品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丝国”、“丝绸之路”

出现著名的商业中心城市如长安、洛阳等,县以上的城市,都有官设的“市”作为集中贸易地,并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进行严格管理。)

③思想文化上: 秦汉王朝都实行思想文化的大一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文化昌盛,科技方面取得很多领先世界的成就,外来文化开始传入中国。

(秦朝——实行严格的思想控制,尊法抑儒,“焚书坑儒”;统一文字(小篆)

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时发明纸,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汉赋书法、绘画艺术 汉—隶书、草书、楷书等)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

1.政治上: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民族融合

(选官制——九品中正制;士族制度兴衰是这一时期突出的社会政治现象;

北魏孝文帝改革)

2.经济上:江南农业得到开发,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北方不少城市遭到破坏,商业发展时起时伏,南方商品经济相对较活跃;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田庄经济、出现草市、三国时期的翻车灌溉;灌钢法的出现)

3.文化:是历史上承上启下的发展时期

(艺术——书法(王羲之) 绘画——顾恺之:《洛神赋图》 《女史箴图》)

(四)隋唐时期(581——9xx年)

(1)阶段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2)知识结构:

①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繁荣,国力强盛,享誉海外;制度先进完善

标志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②经济上:政策不断调整,内外交通发达,经济空前繁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超过了前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第二次北民南迁高潮,江南进一步得到开发,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农业:农具的改进——-曲辕犁

农田灌溉的发展——隋朝的大运河、灌溉工具——筒车

手工业: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越青邢白、釉下彩绘 唐三彩

私营作坊出现;官营规模大、分工细、品种繁多

商业: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长安、洛阳、扬州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市

货币——开元通宝;

唐前期买卖有时间、空间的限制;唐后期一些大城市出现夜市,乡村的草

市繁荣

中外交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水陆并举。使臣往来,商贸往来,文化交流,中外交往双向互补,既传播唐文化,也广泛吸收各国经济文化成果。)

③思想文化上:中华文化兼容并蓄、多元发展、全面繁荣,科技成就世界领先,影响了亚洲文明的发展,

形成了中国文化圈,促进了世界文明的进步

(科技——火药在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唐朝出现雕版印刷术(《金刚经》)

文学——唐诗繁荣

艺术——书法(楷书、草书) 欧阳询 颜真卿 柳公权

绘画:(隋朝)展子虔《游春图》

(唐朝)阎立本 《步辇图》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敦煌莫高窟壁画)

※ 与隋唐强盛相辉映的主要国家有东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

(五)宋元时期(9xx年—13xx年)

五代十国——辽、北宋、西夏——南宋、金——元

(1)阶段特征:中国古代文明走向成熟

(2)知识结构:

①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分化地方的行政权、军权、财权司法权等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

②经济上:经济发展迅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农业、手工业发展带来商品经济的繁荣;对外交往以海路为主,海外贸易更加发达。

(农业——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棉花种植由南向北

手工业——棉纺织业发展,元代松江(今上海)成为全国棉纺织中心

瓷窑遍布各地,,五大名窑(江西的景德镇——瓷都)元代——青花瓷 (彩瓷)

商业——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突破坊和市的界限,形成繁华的商业街,出现夜市、晓市等,还有茶馆、饭馆、酒楼、瓦子(娱

乐贸易场所)出现著名的商业贸易城市:杭州、大都、泉州

对外——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商税和海外贸易税成为当时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③思想文化上:宋代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市民队伍扩大,推动了文化的高度繁荣。科技发明创造出现高峰,三大发明完成并外传;理学形成;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

(科技——指南针应用于航海,并传播到欧洲

北宋的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传播??

思想——宋明理学的兴起

文学——宋词、元曲、文人画、风俗画)

※ 分裂割据战乱——民族融合、经济继续发展、文化继续繁荣发展

(六)明清时期(13xx年—18xx年前清)

明(13xx年—16xx年)

清(16xx年—19xx年)(18xx年鸦片战争前)

2.阶段特征:中国古代文明的转型(农耕文明——工业文明)

整体脉络: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

①政治上:封建制度渐趋衰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到达顶峰;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

展,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

(明朝——废丞相 权分六部(明太祖);设立内阁制(明永乐帝或明成祖)

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加强皇权;

八股取士,控制士人思想

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严酷的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②经济上:一方面,农耕经济高度发达,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经济总量仍居住世界前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另一方面,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新经济因素发展,与西方相比,已开始落后

时代发展潮流。

(农业——棉花种植普遍扩大,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马玲薯、烟草等;

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快。

手工业——技术提高,产品种类增加,分工细,规模大

发明粉彩瓷器工艺和珐琅瓷(清朝);明朝中期后:丝织业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商业——商业繁华,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出现了商帮(晋商、徽商等);

出现一批繁华的市镇。)

③思想文化上:总体特征为承古萌新。一方面传统思想文化仍占统治地位,呈现出强烈的专制色彩;另一方面出现了反专制的民主思想;文化艺术繁荣兴盛,古典小说和戏曲(京剧)成为文学艺术主流;传统科技依然领先,出现总结性科学巨著

(思想——心学的发展;明末清初,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兴起;

八股取士,文字狱——思想文化专制

文学、艺术——小说、京剧、绘画等)

※中西方拉开差距,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由农耕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二、各朝代建筑成就1.西周建筑成就(1)合院式宫殿(2)瓦(3)柱头座斗(后发展为斗拱)2.汉代建筑成就(1)木构架成熟(2)对传统技术文化总结(3)宗教建筑产生3.隋代建筑成就第一次出现按比例制图,施工管理制…

南京大学 中国古代建筑史 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前言及绪论中国建筑历史沿革1早期萌芽期夏商西周成型期东周秦汉2中期交融期魏晋南北朝成熟期隋唐五代辽宋金元3晚期明清4近现代时期19世纪中19xx年1祭祀建筑2坛庙形制3宫殿与坛庙的关系4陵寝形制...

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史老子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肖何刘邦未央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明计成园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三山五园清漪静明静宜畅春圆明圆畅春圆仿寄畅圆中国古建筑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转变于宋代木构类型穿斗...

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史老子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肖何刘邦未央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明计成园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三山五园清漪静明静宜畅春圆明圆畅春圆仿寄畅圆中国古建筑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转变于宋代木构类型穿斗...

中国建筑史关键点总结

写在前面的话考试之前就打算把自己总结的建筑历史和构造的资料整理一份出来希望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考研同学不管我自己能不能在今年考上交大的建筑学研究生我还是把资料总结出来不管怎么样每个从头考试面对考研的学生都很迷茫...

外国古代建筑史纲总结_233801708

外国古代建筑史总结说明以下内容仅是外国古代建筑史的基本要点并未超出课本和课堂讲授范畴仅供参考所有划线并打星号的建筑实例要求能够默写画出基本的图形大致准确反映其基本特点即可同学们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自己的总结和...

中国建筑史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原始社会建筑1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2奴隶社会里大批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的使用使建筑有了巨大发展出现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

【复习指导】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集权专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中国古代历代皇帝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关系总结

政治举措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统一隋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581618原因为加强南北交通功夫对国家的统治P3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时间605年三点四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从北到南是永济渠...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二生成期三转折期四全盛期五六七终结期八基础知识绪论园林的定义园林的四要素园林的造景风格园林的功能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

中国古代史隐性知识总结

中国古代史隐性知识总结1、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三种类型:①国有制,又分为奴隶社会土地国有(井田制)和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均田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虽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广泛…

高中人教新课标版中国古代史总结上(按年代)

中国古代史---高考知识点总结---2中国古代史---高考知识点总结---2---高考知识点总结--第五单元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9xx年~13xx年)【阶段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史总结(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