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史复习资料(个人总结,仅供参考)

时间:2024.5.8

二、各朝代建筑成就

1.西周建筑成就

(1)合院式宫殿(2)瓦(3)柱头座斗(后发展为斗拱)

2.汉代建筑成就

(1)木构架成熟(2)对传统技术文化总结(3)宗教建筑产生

3.隋代建筑成就

第一次出现按比例制图,施工管理制度

4.唐代建筑成就

(1)大兴城规划(2)用1:100的比例绘图,制模型(3)出现“都料”一职(4)沿中轴线展开序列空间(5)强调建筑的实真性

5.宋代建筑成就及其背景

(1)废除城市宵禁、里坊制,街市面貌为之一新并出现瓦肆勾栏等新的建筑类型(2)创立御街千步廊手法,建筑群沿中轴线布局手法成熟(3)高坐具普及和砖的使用使得建筑比例趋于协调(4)砖的普及,琉璃瓦、彩绘工艺使得建筑外观精致化(5)建筑标准化、规范化、模数化使得建筑总体质量水平大为提升。出现了《营造法式》这样的由官方颁布的建筑规范和技术标准典籍背景:(1)儒家“理学”的发展追求事物的“确定性”和“可操作性”。

(2)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导致对生活质量更高的追求。“文人”文化的普及。

7.明代建筑成就及其背景

(1)简化单体形式、群体布置手法成熟(2)砖、琉璃瓦大量使用(3)建筑工艺技术水平达到顶峰(4)私家园林建筑水平发展达到极致(5)计成所作《园冶》一书成为世界上第一部造园理论专著 背景:1)文人、士大夫文化高度发展(2)手工业技术水平、经济水平上升

8.清代建筑成就 (1)装饰华丽(2)建筑工艺稍有进步(3)风格多样化(4)园林普及(5)官方公布《工程做法则例》

三、其他

1.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2.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3.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

1.结构类型:抬梁结构、穿斗结构、井干结构

(1)穿斗式构架:①又称立帖式.②这是用柱距较密,柱径较细的落地柱与短柱直接承檩,柱间不施梁而用若干穿枋联系,并以挑枋承托出檐.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南方使用普遍,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开阔.④因此,它有时和叠梁式构架混合使用.适用不同地势,基本构件,柱檩穿挑.

(2)抬梁式构架:①(叠梁式)是一种梁架结构体系,水平构件为梁,垂直的为柱,梁是受弯构件,靠自重稳定建筑.②就是在屋基上立柱,柱上支梁,梁上放短柱,其上在置梁.梁的两端并承檩;如是层叠而上,在最上的梁中央放脊瓜柱的承脊檩.③这种结构在我国应用很广,多用于官式和北方民间建筑,特别北方更是如此.优点是室内少柱或无柱,可获得较大的空间;缺点是柱梁等用材较大,消耗木材较多.④重要建筑则用斗拱承载出挑.主要构件,梁,柱,檩,枋.

(3)井干式:将木材层层相叠,既是围护结构,又是承重结构.

1.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2.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

3.金厢斗底槽: 宋式建筑平面,内外两圈柱子

4.副阶周匝:建筑主体外部另加一圈回廊

5.计心造:在一跳上置横拱的做法.

6.偷心造: 宋式斗拱,挑出华拱的挑头上没有与之垂直的斗拱与枋为偷心造

7.推山:庑殿屋顶的一种处理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使四条垂脊呈柔和曲线

8.收山: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

9.雀替:梁或阑额与柱交接处的承托梁枋的构件

10.昂:斗栱的斜置构件,起杠杆作用

11.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12.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13.铺作: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

14.斗拱的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一般前后各出一跳.

出一跳――四铺作 出两跳――五铺作 出三跳――六铺作 出四跳――七铺作 出五跳――八铺作(见书P259——260)

一、佛教寺院构成

1.沿革 塔院式——僧院式——佛殿式——伽蓝七堂制

2.伽蓝七堂制

禅宗的七堂之制:山门、佛殿、法堂、方丈、僧堂、浴室、东司(厕所)

到明清时期演变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后殿、法堂、罗汉堂、观音堂

二、佛光寺大殿

①位于山西五台山,大殿建于唐(公元857年).②面阔七开间(等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单檐四阿殿,屋面坡度较平缓,举方约1/4.77.③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屋面筒瓦虽然是后代铺作,但鸱(音吃chi)尾式样及叠瓦脊仍尊旧制,无仙人走兽.④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⑤粗壮的柱身,肥硕的斗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⑥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其应用了金箱斗底,槽柱等高的措施.

三、应县木塔

位于山西应县,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它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塔建在方形及八角形的二层砖台基上,塔身也是八角形,底径30米,高九层67.31米(外观5层,暗层四层).塔身的收分合理,暗层用来结构处理以加固塔身,使其在经过数次地震,仍安然无恙.是世界现存木塔中最高的,也是我国仅存两个木塔之一,是现存最早的木塔.

1.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2.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

3.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一、中国宫殿建筑沿革

1.新石器时代——大房子2.夏商时期——前堂后室——台榭宫室3.西周——合院宫室——三朝五门制萌芽4.春秋战国——台榭宫室5.秦汉——台榭宫室鼎盛——两元构图——台榭宫室衰落6.魏晋南北朝——台榭宫室回光返照7.隋唐至明清——三朝五门制发展完善

二、宫殿建筑内容

1.前朝——殿 2.后寝——宫 3.苑囿 4.祭祀建筑——太庙、社稷坛 5.防卫建筑——紫禁城 6.服务设施

1.简述汉长安城的布局特点

城市布局不规则,主宫未央宫位于西南,长乐宫位于东南;城市每面三门;设有外郭;城内设有160个闾里;在东南与北郊设有七座陵邑,加强中央集权;城内分为八街九陌,主干道分三股;路面为土路,用陶质排水管和砖砌排水阴沟排泄雨水;郑渠用以漕运。

2.简述唐长安城的规划布局特征

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称,沿南北轴线将宫城、皇城置于全城最主要位置;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长安的市集中于东西两市;道路两旁种有成行槐柳,又称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明沟排水。

3. 简述山西应县释迦塔的造型特征及结构技术成就

造型特征:释迦塔内部高九层,其中四个暗层,所以外部看来只有五层,再加重檐共六层。第一层柱高和第二、三、四层包括柱、斗拱、屋檐、和上层平座四个部分的总高都相等,在立面上形成有规则的韵律。各层屋檐按照总体轮廓所需以华栱和下昂进行调整,形成优美的总体轮廓并丰富了檐下造型。最下一层绕以副阶周匝,加强塔的稳定感。塔的总高恰等于中间层外围柱头内接圆的周长,也是塔设计时的重要比例数字。

结构技术成就:柱网和构件组合采用内外槽制度,内槽供佛,外槽供人活动;结构上,外槽和屋顶使用明栿和草栿两套构架;这种双层套筒室平面和结构,不仅扩大了空间,而且大大增强了塔的刚度。塔内部有暗层,作为容纳平作和屋檐的空间;各层上下柱不贯通,采用“插柱造”,每层外柱与其平座层柱都比下层外柱推入约半个柱径,并向中心略有倾斜,不仅形成各层向内递收的轮廓,也符合力学特性。

应县木塔(佛宫寺释伽塔)

应县木塔位于应县城内,又称应州塔,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国内现存最古的木塔,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其结构措施有:

① 八角形平面,其作用可减小风力.② 套筒式结构,内外两圈柱,底层檐柱外设有回廊,即<营造法式>中的"副阶周匝",内外柱的排列又如佛光寺大殿的"金箱斗底槽". ③ 殿阁型构架,9个柱网层,9个铺作层,1个屋架,每个铺作层都象圈梁一样.

④ 高宽比合理,67.31/30≈2/1⑤ 收分合理,内柱1-5层对齐,6.7层内错半个柱径,8.9层再内错半个柱径.外层每层都内错半个柱径,在外观上形成逐层向内递收的轮廓.⑥ 暗层的处理,结构上增加了柱梁之间的斜向支撑,使塔的刚度大大增强.⑦ 底层加厚墙体,底层的内外两圈柱都包砌在厚达一米的土坯墙内.⑧ 楼梯处理很独到,分

散布置避免纵向断裂.⑨ 门窗上加斜撑,也增加了整体的刚度.⑩ 荷载方面,高大的建筑用小构件,每层柱子不高,空间跨度小,但数量多,可使荷载分散,减轻自重,大的构件均在一层. 其立面造型上雄壮而华丽,采用了60多种斗拱,繁多的构件为结构所需,构筑了华丽的外形,尺度很大,所以同时又是雄壮的. 评价:当时的砖塔为先进的结构形式,采用木结构是落后的,从历史发展上说是落后的,但由于使用木材得体得法,是木结构中的精品,文物价值很高.

4. 简述唐宋建筑风格的区别

唐代建筑柱础矮平,柱身矮,举折平缓,斗拱尺度宏大,建筑出檐深远,整体造型舒展大气;宋代柱身加高,举折变陡,斗拱相对减小,补间铺作数量增加,屋顶组合多样化,装饰丰富多彩,雕刻也很精美,建筑呈现秀丽、精巧的特点。

6. 写出中国塔五种主要类型,并各举一实例(说明建造年代和地点)

楼阁式: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辽 密檐式:河北登封嵩岳寺塔,北魏 单层:山东济南神通寺四门塔,隋代 喇嘛:北京妙应寺白塔,元代金刚宝座:北京大正觉寺塔,明

8. 结合佛光寺大殿谈唐代木构建筑的造型特点

唐代建筑总体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

(1)柱础矮平(2)柱高约等于明间面阔,柱身较矮(3)斗栱尺度大,补间铺作数量少

(4)屋面坡度平缓,出檐深远(5)建筑装饰简洁有力

佛光寺大殿

晚唐建筑,公元857年,山西五台山,为殿堂型构架.是两个唐代木构架建筑之一,是中国木构架体系进入成熟期后保留下来的代表作,是唐代建筑风貌的典型实例.

剖面特点:

① 佛光寺大殿的构架为殿堂型构架.殿堂型构架的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屋顶为四角顶.大殿殿堂型构架的前提是内外槽的柱子一样高.分为三个水平层,柱网层,铺作层,屋架层.(唐称内外槽,明清称檐柱,金柱,且檐柱,金柱不等高)

② 分明栿,草栿两层.(明清称梁,唐宋称栿)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砌上明造",即不带顶棚,将"上架"的梁,枋,檩,椽都暴露于室内.③ 运用了叉手托脚.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

立面特点:

① 角柱升起,八根柱子越到边上越高,每个高起2寸.② 正脊 --典型的凹曲线(明清为直线).垂脊平直,平缓有力,不象太和殿那么陡.③ 五个开间相等趋于正方形,尽间减小.④ 没有仙人走兽.⑤ 屋顶较扁,檐口微翘.单檐四阿顶.(明清称庑殿顶)⑥ 升起(生起),有侧脚,外槽向内倾斜89.5度.(侧脚:指外槽柱子向内倾斜,角柱从两个方向向内倾斜,而外槽柱子从心间向角柱逐渐升高)(生起:逐渐增加某一类构件高度的做法,称

为生起.如外槽柱子自心间向角柱逐渐加高.)⑦ 斗拱肥硕.⑧ 出檐深远.

内部空间处理:

① 空间层次丰富,从室内看,明栿在下,平闇在上,衬托着明栿层次多,丰富. ② 尺度把握较好,平闇的格子很小,对比之下感觉室内空间的尺度很大.

③ 空间比例严谨,内槽柱子与平闇围合成了一个趋近于正方形的空间.

④ 斗拱制作灵活,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有下昂(双杪双下昂),内转改为偷心造(不设横拱)即插拱内槽柱子内侧为七铺作偷心造,由于佛像的圆光罩很占地方,设横拱则放不下,故全部采用偷心造,很灵活.

9. 结合北京故宫太和殿谈清代木构架建筑的造型特点

(1)斗拱的结构机能大大减弱,成为纯装饰构件。(2)斗拱的比例大大缩小,补间铺作的数量增加(3)柱的比例细长了(唐宋1:8-1:9,清1:10)(4)屋面举折加大,坡度变陡,出檐深度减小(5)柱的升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屋顶柔和的线条轮廓消失了

11. 封建社会时期中国建筑发展经历了几次高潮,在何时?

(1)汉代是中国建筑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个独特体系,到汉朝已经基本形成,确定了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木架结构。在建筑群体组合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艺术手法:多用对称形式,加强纵向中轴线;以低矮的次要建筑烘托中央主体;多层楼阁式建筑以斗拱承托腰檐;在宫殿、陵墓外部使用阙,加强建筑群的隆重感。斗拱已普遍使用,未定型化。屋顶形式以悬山、庑殿顶最为普遍。制砖技术和拱券结构都有了巨大进步。

(2)唐宋是中国封建前期建筑的高峰。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木建筑采用古典模数制,开始定型化,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也都有了长足进步。砖石建筑有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佛塔的建造。园林兴盛

(3)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建筑的最后一个高潮。

制砖技术有了较大发展,砖被广泛应用。官式建筑已完全定型化,建筑装饰琐碎繁缛。在建筑群的总体布局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出现了故宫、天坛等经典建筑。民间建筑的类型和数量较前加多,质量有所提高,民族建筑也有了发展。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在传统基础上创造了新手法,留下若干优秀作品。

12. 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特征

(1)规模很大,是包含有起居、宴集、骑射、观剧、祀祖、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多种用途的综合体。清代帝苑的布置一般都有两大部分;一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2)清代苑囿造景通常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景点。(3)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与形式除宫室部分较规整严谨外,其它多较活泼,随意布局,建筑式样多变,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体量比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园林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苑中的中心建筑,为了与空间相称,体量尺度都很高大。(4)帝王苑囿主要依靠堆土来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再适当点缀山石,形成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方式。(5)花木配置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似私家以单株欣赏为主。(论述时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14. 试述明清北京城的建设发展

(1)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扩建,在城南加筑外城,主要为手工业、商业区及天坛、先农坛。

(2)内城城门都有瓮城,上建城楼和箭楼。(3)皇城位于内城中心偏南,呈不规则呈方形。宫城四角建有华丽角楼,西面辟们,是明清两朝皇帝居住、听政之所,城外有护城河。(4)一条中轴线贯穿南北,所有城内宫殿及其它重要建筑都沿此轴结合起来。(5)内城街道沿用元大都的,城内干道以平行于主轴的两条为主,胡同与胡同之间配次干道,形成相互垂直的方格网。(6)饮水主要靠人工凿井。护城河只起防卫、排泄雨水之用,城中什刹海、太液池起空气调节作用。(7)北京市肆相对集中在皇城四侧,形成四个商业区,各行业有“行”的组织。(8)大小干道下用砖修排雨和污水的暗沟。

更多相关推荐:
南京大学 中国古代建筑史 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前言及绪论中国建筑历史沿革1早期萌芽期夏商西周成型期东周秦汉2中期交融期魏晋南北朝成熟期隋唐五代辽宋金元3晚期明清4近现代时期19世纪中19xx年1祭祀建筑2坛庙形制3宫殿与坛庙的关系4陵寝形制...

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史老子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肖何刘邦未央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明计成园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三山五园清漪静明静宜畅春圆明圆畅春圆仿寄畅圆中国古建筑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转变于宋代木构类型穿斗...

中国古代建筑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史老子道德经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肖何刘邦未央宫天子以四海为家非壮丽无以重威明计成园治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三山五园清漪静明静宜畅春圆明圆畅春圆仿寄畅圆中国古建筑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转变于宋代木构类型穿斗...

中国建筑史关键点总结

写在前面的话考试之前就打算把自己总结的建筑历史和构造的资料整理一份出来希望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考研同学不管我自己能不能在今年考上交大的建筑学研究生我还是把资料总结出来不管怎么样每个从头考试面对考研的学生都很迷茫...

中国古代建筑小结

中国古代建筑小结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其特点:1)开成时期:原始社会―汉代;特点: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2)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特点:砖瓦的产量、质…

外国古代建筑史纲总结_233801708

外国古代建筑史总结说明以下内容仅是外国古代建筑史的基本要点并未超出课本和课堂讲授范畴仅供参考所有划线并打星号的建筑实例要求能够默写画出基本的图形大致准确反映其基本特点即可同学们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自己的总结和...

中国建筑史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原始社会建筑1我国古代建筑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历史阶段其中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2奴隶社会里大批奴隶劳动和青铜工具的使用使建筑有了巨大发展出现宏伟的都城宫殿宗庙...

【复习指导】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知识点总结中国古代史部分知识点总结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发展趋势秦朝汉朝隋唐宋朝元朝明清确立巩固完善强化加强顶峰集权专制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维护国家统一有积极意义加...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中国古代历代皇帝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对外关系总结

政治举措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统一隋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581618原因为加强南北交通功夫对国家的统治P3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时间605年三点四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从北到南是永济渠...

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一二生成期三转折期四全盛期五六七终结期八基础知识绪论园林的定义园林的四要素园林的造景风格园林的功能世界古典园林四个阶段的特征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分类园林基址园林隶属中国古典园林的分...

((新人教版))初一《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资料有大小学习网收集初一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各课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掌握并加以运用期末考试题目类型有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判断改错题四列举题五材料分析题第1课1现的2人跟动物的根本区...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史(分类总结)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建筑史总结(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