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终稿)

时间:2024.5.4

“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

一、“智慧浙江”建设总体思路 .............................. 4

(一)指导思想 ......................................... 4

(二)基本原则 ......................................... 5

二、“智慧浙江”建设主要目标 .............................. 6

三、“智慧浙江”建设重点任务 .............................. 9

(一)“3+X”智慧城市指导与服务模式试点推进计划 ........ 9

1.战略研究与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 9

(二)经济发展智慧化提升计划 .......................... 10

2.智慧能源工程 ...................................... 10

3.智慧物流工程 ...................................... 11

4.电子商务深化发展工程 .............................. 11

5.智慧农村工程 ...................................... 13

(三)城市运行与社会管理提升计划 ...................... 13

6.智慧交通工程 ...................................... 13

7.智慧电网工程 ...................................... 14

8.智慧安全工程 ...................................... 15

9.智慧水务工程 ...................................... 16

10.智慧城管工程 ..................................... 17

11.智慧环保工程 ..................................... 18

(四)公共民生幸福体验计划 ............................ 18 1

12.智慧医疗工程 ..................................... 18

13.智慧安居工程 ..................................... 19

14.智慧文化工程 ..................................... 20

15.智慧教育工程 ..................................... 20

16.智慧旅游工程 ..................................... 21

(五)产业转型升级计划 ................................ 22

17.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工程 ............................. 22

18.智慧技术应用工程 ................................. 25

19.产业集群“两化”融合试点工程 ..................... 27

(六)电子政务优化计划 ................................ 28

20.“电子政务云”建设工程 ........................... 28

21.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工程 ............................. 28

(七)智慧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计划 ........................ 29

22.物理基础设施感知化改造工程 ....................... 29

23.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 30

24.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 31

四、“智慧浙江”建设保障措施 ............................. 32

(一)组织领导机制建设 ................................ 32

(二)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 .......................... 32

(三)资金保障机制建设 ................................ 33

(四)智力保障机制建设 ................................ 34

(五)评估考核机制建设 ................................ 34 2

(六)交流合作机制建设 ................................ 35

(七)氛围营造机制建设 ................................ 35

附件1: 20xx年“智慧浙江”建设试点项目表 ............... 36

附件2:“智慧浙江”建设重点项目推进一览表 ................ 37

3

大力推进“智慧浙江”建设,是我省加快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重要手段,也是我省应对新一轮竞争、营造发展新优势的必然要求。随着国民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经过近年来“数字浙江”建设,我省信息化总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信息化应用较为领先,信息技术研发具备了一定的优势,为“智慧浙江”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为深入推进“智慧浙江”建设,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2010—20xx年)》、《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浙江省电子商务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十二五”规划文件精神,结合浙江省政府、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总体要求,制订本行动计划。

一、“智慧浙江”建设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省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大力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的发展目标,以全省着力推进“三大国家战略”、“四大建设”和“五大统筹”为重要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国家部委、省、市三级“3+X”试点推进 4

模式为重要抓手,以“一揽子”解决问题为宗旨,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管用的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体制机制,循序渐进、上下联动,着力构建全国领先的智慧基础设施体系、智慧产业体系、智慧应用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应用信息化创新社会管理,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打响智慧浙江应用品牌,让全社会享受信息化建设成果。

(二)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顶层设计、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建设,加强统筹协调与环境优化。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市场导向与企业主体作用,创新商业模式,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广泛参与的发展格局,增强建设智慧城市的整体合力,形成智慧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

突出重点,试点先行。围绕各地特色优势、公共服务、城市运行与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一揽子框架先行,重点解决群众目前面临的主要难题,注重实效,找准突破口,优先推动智慧化应用,发挥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在试点先行基础上分阶段发展、逐步推进,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各领域深入应用,打造具有标杆式的智慧浙江应用模式。

夯实基础,抢抓机遇。强化部门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力度,加快智慧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步伐,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基础保障。抢抓新一代信息技 5

术创新应用的历史机遇,突破挑战,赢得智慧城市建设先发机遇,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应用为主,惠及百姓。加强智慧应用体系建设,探索智慧浙江应用新模式。切实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智慧浙江”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的重点应用,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居民平等享受信息化基本公共服务,让群众感受、享受、支持“智慧浙江”建设。

资源共享,业务协同。坚持大合作、大集成、大网络、大协同,防止业务分割、信息孤岛、各自为政。推动资源大集成,实现一个方案设计、一体化建设、“一揽子”集成、一个系统运维、统分结合运作,共建共享,做到“一网通”。推动各方力量大协同,实现专群结合、平战结合、服务与监管结合、防范与应急相结合,做到“一起防”。推动智慧化业务和目标大集成,实现智慧化处理。

技术突破,产业引领。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率先实现技术突破,抢占先机、抢占战略制高点。把培育智慧产业体系作为“智慧浙江”建设的立足点,大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化发展,积极培育云计算与物联网产业,着力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中的作用。

二、“智慧浙江”建设主要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三年“七大行动计划、二十四大工程”的试点推 6

进,到20xx年底,完善“一揽子”解决问题思路建设,建立健全一个公司主体推进一个试点项目的责任机制,“3+X”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建成“智慧浙江”应用体系主体框架,为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全国领先、智慧技术应用全国领先、智慧产业发展全国领先、基础设施建设全国领先、智慧技术研发优势显现、推动安全保障法制化等5-10年长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努力营造智慧浙江应用品牌效应。

智慧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建成“光网浙江”。智慧基础设施达到能级跃升,实现物理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机融合。率先实现全省重点物理设施感知化装备,提高智能化水平。实现光纤到户城市地区全覆盖,行政村全部实现通光缆,自然村全部实现通宽带,全面建成“光网浙江”。基本实现全省重点乡镇及以上区域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全覆盖,热点覆盖层次分明。实现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开展TD-LTE移动通信试验网建设。基本建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下一代通信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取得突破性进展。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共享水平得到大幅提升。

智慧产业快速发展,打造智慧技术应用领军省份。到20xx年底,基本形成智慧产业体系,建成一批智慧产业基地,物联网产业、云计算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智慧浙江”建设的有力支撑和我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新一代信息技术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力争达到国内领先、接近世界 7

先进水平,并广泛运用于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建成多个规模以上智慧产业园区、集聚区,运用智慧技术加快我省电子商务深化发展,推动“电子政务云”体系建设,把我省打造成国内智慧技术应用领军省份。

“3+X”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智慧应用成效显现。20xx年率先在杭州“智慧安全”、云计算服务创新基地、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宁波“智慧物流”、“智慧健康”、“无线城市”,嘉兴“智慧电网”,绍兴“智慧安居”,台州“智慧水务”,省经信委“智慧能源”、省交通厅千岛湖“智慧港航”、省交投集团“智慧高速公路”共12项首批智慧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取得突破进展。20xx年继续推进温州“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湖州“智慧工业”,金华“智慧社区”或市民卡工程,衢州“智慧安全”,舟山“智慧普陀山”,丽水“智慧政府”,义乌“智慧商城”和诸暨“智慧安保”等领域试点建设。20xx年继续扩大试点应用领域,并在前两年试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上向全省推广。基本形成城乡发展均衡化、社会管理智能化、公共服务个性化、政府服务高效化和城市管理精细化的智慧应用新格局。

智慧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建立健全智慧浙江建设保障机制,健全组织保障与工作推进机制,完善专家咨询评估机制;基本完善政策、法规、规划与标准体系,形成一批业务流程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实现信息安全保障可控、可信、可靠;建立健全由多方参与、稳定增长、市场化运作的资金保障机制;积极培养、引进智慧城市高端紧缺人才,保障 8

“智慧浙江”建设的智力支持;积极营造良好的“智慧浙江”建设环境氛围;建立国内外合作交流机制,形成“智慧浙江”品牌效应。

三、“智慧浙江”建设重点任务

(一)“3+X”智慧城市指导与服务模式试点推进计划

积极推动全省各地市落实《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的要求,根据地方特色、自身基础条件等开展智慧城市“3+X”指导服务模式试点工作,确定试点项目和应用方案。整合国家部委、省、市资源开展战略研究和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加大对各地市智慧城市试点建设扶持和指导力度,将宁波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国家综合试点城市,其他有条件、有基础的城市优先开展涉及经济发展、城市运行、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的试点建设。力争到20xx年,实现试点应用成效显著、试点建设模式逐步向全省全面推广的“智慧浙江”新局面。未来三年,需要率先完成“智慧浙江”战略研究与服务体系建设,同时推进各地市试点项目工程建设。

1.战略研究与标准体系建设工程

联合国家部委、省、市等各方力量,力争20xx年率先完成“智慧浙江”建设战略研究部署。参与中国工程院《中国智能城市建设与推进战略研究》课题研究,主持国家科技部重点课题《浙江省智慧城市建设研究》,由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牵头组织《浙江省智慧城市研 9

究课题》,各试点城市结合项目实施,具体负责专项研究,共同完成研究报告。充分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前沿技术研究和社会管理创新研究。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制度,落实工作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我省智慧城市建设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新机制,为下一步全面实施智慧浙江建设夯实基础。

探索建立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化工作优势互补的协作机制,推动浙江省标准化研究院与国家标准化研究机构、信息技术研究机构合作开展“智慧浙江”标准体系研究和面向企业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与标准体系建设。到20xx年末基本形成一批国家、行业和地区标准,到20xx年末实现建成完善的“智慧浙江”标准体系的战略目标。

(二)经济发展智慧化提升计划

加快推动信息化促进经济智慧化发展,率先在能源、物流、电子商务、农村等领域构筑智慧技术应用体系。未来三年,逐步推进智慧能源工程、智慧物流工程、电子商务深化发展工程和智慧农村工程等四大项目工程建设。

2.智慧能源工程

以省经信委为责任主体,加快推进智慧能源试点建设,着力打造低碳环保节约型“智慧浙江”。建立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对全省能源实施统一的智能化管理,强化企业和既有建筑能耗管理,降低工业能 10

源损耗,提高能耗感知和数据采集分析能力,推动能源数据资源共享和储存备份,强化能耗分析、碳排放分析、节能诊断和用能控制,促进节能减排。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推动我省产业转型升级。以杭州市为试点着力推动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加快电动汽车的规模普及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3.智慧物流工程

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推进物流运输网络、物流合作平台和物流节点网络建设,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实现对货物识别追溯、定位追踪、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强化对整个供应链全程的监控管理。围绕“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提高港口信息化水平和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完善港航智慧物流体系。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推进第四方物流,提高物流企业和物流配送中心的智能化水平。完善电子商务配套物流服务,推进电子商务与第三方物流互动发展,为网上交易提供快速高效的物流支撑。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建设仓储、配送等物流设施,推动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融合发展,建立高效通畅的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体系。吸引电子商务服务商,开展面向农业生产、农村生活的网上贸易以及配送服务,推动面向全社会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

4.电子商务深化发展工程

推动我省电子商务深化发展,促进电子商务与专业市场、产业集群相融合,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向物流、融资等其他环节延伸。搭建电子商务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公共云服务。依 11

托四大项目的重点实施,力争到20xx年末,实现年交易额 ,在我省形成“全国电子商务应用城市圈”。一是建立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支持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和完善义乌中国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海宁中国皮革城、永康中国科技五金城、余姚中国塑料城等一批经营规模较大专业市场开展大宗商品网上交易。培育煤炭、钢铁、塑料等10个左右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立1-2家大宗商品交易所。二是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建设。遴选一批具有创新型经营模式、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符合全省产业布局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企业优先开展示范工程建设。深入推进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示范建设,创新中小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继续推动建设具有典型带动作用的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打造杭州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宁波、金华等全国电子商务中心,认定一批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县(市、区)。三是深化电子商务园区建设。出台扶持政策,优化提供包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服务、人才实训、多元化电子商务模式创新、金融服务、软件开发、信息交互等为一体的支撑平台。提升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功能,形成完整的电子商务产业链与电子商务生态圈,建成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四是加快推进第三方电子支付建设。鼓励多种形式电子支付工具的运用,提高银行卡、市民卡、公交IC卡、社保卡等应用程度,推动手机支付、网络支付、数字电视支付等新型支付渠道的进一步完善,构建安全、高效的综合支付体系。鼓励一批有资质的非金融支付服务机构取得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

12

5.智慧农村工程

选取具备一定信息化基础条件的新农村开展智慧农村的共建试点。把智慧农村规划和建设纳入“智慧浙江”建设和考核体系,鼓励IT制造业和互联网产业,手机等网络和通讯运营企业发展智慧农业平台,提供智慧农村服务。大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全省统一的农村信息化云计算综合服务平台和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创新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新模式,构建智慧化的农村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推动电子政务与农村基层行政(政务)服务中心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农村电子政务应用,打造智慧化的农村村务管理责任体系。开发培育“智慧菜篮子”、“智慧米袋子”工程,在全省范围内建立深入到家庭、社区、商场、超市、农舍,农贸市场、蔬菜直营店等智慧农业信息系统和应用平台。推动农产品开展网上交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和配套物流服务体系。

(三)城市运行与社会管理提升计划

围绕城市运行和社会管理的关键领域,以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智慧化手段创新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新模式,逐步实现各环节的无缝衔接和网格化、精细化城市管理,提升政府监管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城市运行与社会管理智能化水平。逐步推进智慧交通工程、智慧电网工程、智慧安全工程、智慧水务工程、智慧城管工程和智慧环保工程等六大项目工程。

6.智慧交通工程

13

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以省交投集团智慧高速公路试点、省交通厅千岛湖智慧港航试点和嘉兴市智慧交通试点建设为起点,通过四大项目建设,提高交通系统的信息化水平,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感知化改造,完善我省以公共交通为核心的、其他交通形式为支撑的智慧交通框架体系建设。一是建立健全交通综合信息应用服务系统。完善交通状态指数参数采集发布系统,通过互联网、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城市信息亭等多种渠道,为广大市民及时提供交通通行状况信息,引导市民选择合理的出行线路。全面推进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推动建立具有动态更新发布停车位信息和电子付费等功能的智能停车场。二是智慧公交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公共交通流量采集网络系统和可视化公共交通监控与车辆调度系统,实时监控客流、车辆和道路信息,有效采集与智能分析多维度公共交通运行信息数据,定点发布公交站点车辆信息,实现对交通拥堵的主动预测和诱导方案的自动生成,提升公交车辆运营效率与交通救援效率,便利公共交通监控与合理调度。三是建立高速公路统一营运管理指挥平台。健全交通数据的采集、分析体系,对信息发布内容实行有效的控制,对交通营运状况进行监控、调度和预警控制。四是率先在千岛湖建立港航资源数据库和港航数据交换平台、港航智能管理系统、航道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港航业务智能化。在千岛湖智慧港航效果显著基础上向全省推广应用智慧港航先进理念。

7.智慧电网工程

14

优先推进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电表、智能变电站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电力基础设施感知化水平。加快新一代智慧技术在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用电服务等环节广泛应用,实现电力系统全流程监测控制,促进电网整个系统运作的优化。推进以超高压电网为基础骨干网架的电网建设,建立智能电网调控系统,促进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建立电网管理智能辅助决策系统,采用科学模型对用电需求、电能流情况进行科学预测,为发电、输电、配电、用电各方及监管单位提供科学决策所需信息,实现按需求智能化供电。优先推动嘉兴市能源保障、电网管理、优质供电、通信信息、清洁能源利用与节能减排等5个方面的智能电网建设。支持绍兴市智慧电网试点,在进一步探索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推动镜湖新区智能电网综合示范工程建设经验向全省推广应用。力争在未来三年期间,建设一批省智能电网示范应用基地,形成浙江省智能电网示范城市圈。

8.智慧安全工程

建立健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推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智能化管理。以省市各级应急指挥平台为核心,充分整合安监、公安、环保等部门的应急资源,建成城市运行信息监控网络与全省联动协同的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完善灾患预警及突发事情监测系统,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地点的常规与动态监测,运用云计算中心处理实时信息,做到实时监测、准确预报、及时预警,提高对重大气象灾害及其衍生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立智能消防体系,合理布局消防水源 15

与消防机械设备的分布,开展重点目标企业、公共服务场所的智能监控,实现智能化消防调度,并提高重点单位自动预警能力。

率先推动杭州市智慧安全试点建设,逐步开展衢州市智慧安全应用试点。利用传感网技术,建立安全生产环节感知与视频监控系统,实时收集关键的质量安全信息。建立健全全省安全生产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和预警监控系统,重点建成全省安全生产应急保障机制和安全生产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概率,提高监管的效率和业务水平,促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运用智慧技术,整合食品药品等相关部门资源建立食品药品监管与信息服务系统,实现食品药品监管信息的充分共享。建立基于RFID、二维条码等技术的传感网和食品药品追溯系统,实现对重点食品和药品的“正向可跟踪,逆向可追溯”目标,确保食品、药品生产与流通安全。

9.智慧水务工程

以台州市智慧水务建设为试点,充分发挥智慧技术在水务领域的作用,通过实施“一中心、三系统”工程,建成我省智慧水务标准规范与发展模式,并向全省有效推广。一是建立健全浙江省水利云数据中心,实现对水利资源数据的实时存储和智能分析,并与气象、环保、建设、交通、绿化等部门进行信息共享。二是建设覆盖城市主要河道、水库等水利设施的水利信息智能采集和监控系统,实时观测河道、水库的各种变化及涵闸的运行情况,实现全天候的远程监控和水文信息采集。三是建立水资源智能利用系统,有效开展水资源调度、水利工程、农业灌溉等领域工作,提高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现代化水平。 16

四是建立水利应急指挥系统,有效开展防汛减灾工作,提高雨量、河网水质、水源地和省市边界水量水质、地下水监控等涉水要素的测报能力,实现与省市应急指挥平台的无缝对接。通过智慧水务试点有效促进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10.智慧城管工程

以杭州市智慧城管试点工作和诸暨市智慧安保试点工作为重点,深入运用智慧技术于城管领域,建设具有浙江特色的智慧城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社会治安智能化应急处理系统。完善社会管理重点目标、场所和道路区域的城管移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整合公安调度系统、卫星定位系统及110接处警系统资源,加快视频图像处理、物联网和射频等技术应用。形成以城管部门为中心,建设、公安、环保、国土等职能部门广泛参与、协同配合的城管体系,并与省市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对接,实现城市管理与应急指挥调度的联动,提高我省社会治安应急处理智能化水平。二是建立智慧城管云数据中心。充分整合全省地理数据资源、视频资源、政务信息资源等各种数据资源,实现城市管理各类业务信息的动态更新和有效共享。三是智慧城管智能分析决策系统。充分整合智慧城管云数据中心资源,以及其它城市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数据,建立城市管理智能分析决策与预警系统,实现对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城市管理指标以及各类城市管理专题的智能分析、预警和决策。四是建立健全智慧城管公共服务系统。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功能设施,有效发布行政审批、人行道违停、公厕等城市管理各领域信息,提高市民在城市管理中的参与度与责任心。 17

11.智慧环保工程

提高智慧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水平,实现环境保护向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一是建立环境保护立体网络,通过城市环保智能化云服务平台,实现高效便捷的污染源信息查询,提升省、市、县各环保系统信息互联和共享程度,保障环保执法力度,有效管理城市污染难题。二是建立重点污染源智能监测与预警系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传感技术、无线感应技术,加强对印染、造纸、皮革、化工、冶金、医药、建材等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定时定点监控,实现自动采集、自动处理数据,提高监控与应急反应能力,推动我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加大温州智慧环保试点推进力度,建成污染源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系统、污染源综合管理平台等,以高效的环保执法促进企业污染治理,以信息化手段控制环境污染总量排放,进一步改善我省生态环境。

(四)公共民生幸福体验计划

加快推动公共民生幸福体验行动计划,以惠及百姓、以人为本为根本出发点,20xx年率先推进医疗、安居等民生保障试点工程建设,从20xx年起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深入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建设,让全体市民享受“智慧浙江”建设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未来三年,逐步推进智慧医疗工程、智慧安居工程、智慧文化工程、智慧教育工程、智慧旅游工程等试点项目工程。

12.智慧医疗工程

18

运用智慧技术,以宁波市智慧医疗建设为试点,加快我省健康医疗领域“一档案三平台”建设,实现我省医疗机构居民健康信息的共享使用,提高社会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医疗服务与应急水平。一是按照卫生部建设标准,建立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的自动更新的居民健康档案。进一步完善我省社会保障“一卡通”建设,到20xx年实现与市民卡对接。二是建立智能化临床决策云服务平台。根据临床病例信息,依托居民健康档案,提供医生医学观察、诊断、处治和愈后监理等全程决策参考。三是建立区域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专家信息、在线预约、远程挂号、远程医疗、医疗急救等服务,实现大医院与中小医院医疗信息共享,提高各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有效缓解“就医难”问题。四是建立省市各级医疗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实现与省市各级应急指挥平台对接,加强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三大体系”的数据交互和信息共享,提高对突发医疗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13.智慧安居工程

通过“四大平台”建设,到20xx年末,智慧安居建设取得显著效果,有效保障市民安居乐业。一是建立“住房云”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本省各地区住房信息,建立住房建设、营销、管理一体化的住房云信息服务平台,进一步规范保障房的管理,缓解住房难问题。二是建立社区生活服务信息化平台。大力开展智慧社区、家居、楼宇建设,建立统一的社区生活服务资源库,探索建立完善的社区生活服务配送系统,建设以老年人、残障人士等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的社区生活服 19

务信息化平台,逐步提供就餐、家政、维修等日常生活服务项目。三是建立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完善气象信息采集渠道建设,推进气象信息资源的开放共享力度,建成能为市民提供出行家居服务的气象信息服务平台。四是建成电子账单服务平台。进一步推进水、电、燃气和通信等公用事业账单电子化,构建全省公用事业电子账单服务平台,为市民提供公用事业账单查询、管理和缴费的“一站式”服务,鼓励市民使用电子账单替代纸质账单。五是大力推进绍兴市与航天科工集团合作开展“智慧安居”试点,着力建设“智慧安防”,打造安防产业为重点战略新兴产业,率先建成袍江中国安防城,并逐步推广应用试点模式。

14.智慧文化工程

通过“121”工程(一平台、二馆、一系统)的三年重点建设,开创传承优秀文化、丰富百姓生活的新局面。整合本省悠久文化资源,建立文化信息交流云共享平台和文化资源库,扩大文化信息传播渠道,促进我省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加大文化资源传承力度,努力改善居民文化生活,扩大我省文化影响力。整合全省图书馆、各类图书资源,拓展电子图书覆盖面,建立“智慧图书馆”,便于广大市民开展网上查询、借阅、阅读书籍。建设数字档案收集、存储、管理和利用的服务平台,建立“智慧档案馆”,实现省市县各级数字档案综合管理和开发利用。以三网融合为契机,建设智能综合视听信息化系统,以电视为载体为公众提供便捷丰富的视听综合体验。

15.智慧教育工程

20

到20xx年末,基本完成“三个一”(一中心、一平台、一学校)建设工程,完善我省智慧教育体系,实现政府、学校教育管理和教育公共服务信息化,提高决策和服务水平。一是要建立一个全省统一的“教育云”数据中心,实现全省教育资源集中管理、共享开放,重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优先向农村地区开放,解决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落后的局面。二是要建立健全一个汇聚全省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教育服务平台,完善远程教育,为市民提供在线学习、个性化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有利平台,完善成人教育培养机制。扩大农村学校网络覆盖面。三是要推进一个“智慧学校”试点示范工程,运用RFID、智能终端、视频监控等对学校教学管理、基础设施、学生管理等进行信息采集、传输、整合以及智能处理,实现智能化校园管理。建立智慧学校云数据存储中心,整合学校、学生、科研等信息资源,为教育均衡化提供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应用延伸渠道。

16.智慧旅游工程

加快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我省旅游业的应用水平,结合我省旅游业发展实际,完善智慧旅游体系建设。一是建立省级智慧旅游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整合本省各旅行社、旅游景区、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信息资源,主动感知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健全旅游信息的综合处理机制,优化省市各级旅游网站信息,到20xx年末建立健全省级智慧旅游综合信息共享平台。二是推广应用旅游行业智能化管理系统。到20xx年末全省各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基本建立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景区电子门禁、电 21

子导游、景点监管等智慧服务体系。三是进一步扩大温州市举办中国网络旅游节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依托旅游节的优势资源,拓展旅游网络营销新模式,加快温州和舟山两市智慧旅游试点推进力度,并向全省推广智慧旅游经验,建设全省智慧旅游新局面。

(五)产业转型升级计划

加快科技创新研发与服务推进进度,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化融合,建成完善的智慧产业体系,实现信息化有效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智慧产业的主体是电子信息产业,既包括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现代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研发、信用服务产业等智慧服务业,也包括应用现代智能技术于传统产业的智慧制造业,尤其是与智慧化直接相关的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还包括智慧农业。到20xx年末,通过加快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初步形成区域“两化”融合公共服务体系;电子信息产业行业与全省支柱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实现集群化发展,传统产业有效实现智能化改造提升。未来三年,重点推动以下三个项目工程建设,促进全省经济转型升级。

17.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工程

紧紧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普及应用的历史机遇,攻克产业核心关键技术,发展壮大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以关键技术攻关和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切入点,着力建设通信与网络产业、计算机产业、软 22

件和信息服务业、集成电路产业、数字音视频产业、新型显示与光电

子产业、新型电子元器件及材料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应用电子产

业等九大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开展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推进与产业化

发展工程。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经济增长“倍增器”、发展

方式“转换器”和产业升级“助推器”的作用,壮大我省电子信息产

业综合实力,到20xx年末实现全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量

13000亿元,年均增长17%左右。以产业优势城市为重点,培养省内

新一代信息技术专项的领军城市,把我省打造成国际重要的电子信息

产品制造业基地、国内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创业引领区、产业转

型升级的先行区、信息技术深化应用与创新服务的示范区和全国物联

网与云计算产业发展先行区。

(1)物联网产业。组织实施一批物联网科技发展专项,每年重点

组织20项以上攻关项目,加快物联网感知层和应用层前沿技术的攻

关突破,优化网络层数据处理能力,不断提高物联网产业软件研发和

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加快物联网技术在公共民生服务、城市运行和社

会管理等领域中的推广应用,以引进大项目、培育大基地为导向,建

立以一批物联网应用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物联网产业集群,通过重点示

范应用,深化与相关行业的融合,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物

联网产业链向外延伸发展,重点培育物联网终端设备制造、物联网传

输设备制造和物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加快一批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工

程建设,以杭州国家通信产业园等为依托,培育形成杭州、宁波、嘉

兴、温州等一批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争取成为全国物联

23

网应用和产业化试点城市。力争到20xx年,实现物联网关键技术攻关项目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建成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相匹配的技术支撑体系;物联网产业初步实现集群化发展,构建一批千亿级物联网产业集聚区;全省物联网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600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5%;联合省部力量建立全国物联网应用优秀示范工程25项以上,把我省打造成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先行区。

(2)云计算产业。强化关键技术研发力度,重点突破云计算核心技术领域,通过市场化运作体系,加大产学研联合水平,实现云计算核心技术、应用技术产业化。将云计算战略与浙江产业发展优势相结合,构建起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和服务体系。重点建设浙江省云计算服务中心,建成涵盖电子政务、健康医疗、文化旅游、社区服务、中小企业发展、园区建设等云处理平台。推动云计算服务商、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数据中心、行业信息中心之间加强合作,组建浙江省云计算产业联盟,提升云计算企业集成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抓住杭州市作为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试点城市的契机,率先于20xx年试点建设云计算创新服务基地,加强与上海的云计算技术合作,将杭州市打造为浙江云计算中心,并争取成为上海“亚太云计算中心”的重要支撑,同时大力推进宁波、嘉兴、湖州、金华等地云计算中心建设。力争到20xx年,构建功能设施齐全、产业集群化发展、企业运用广泛、云

平台影响深远的浙江省云计算产业体系,云计算产业年收入达 亿元,带动产业链经营收入超过 亿元,把我省打造成全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先行区。

24

(3)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加快我省软件业研发与应用力度,着力推进行业应用软件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大力发展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行业应用软件、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建立功能设施配套齐全的软件产业园区,完善软件产业发展基础,建成一批软件产业基地,重点打造杭州、宁波等浙江省软件产业领军城市,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杭州软件名城,形成以杭州为中心,宁波为次中心,温州、嘉兴、金华、绍兴、台州、湖州为新兴重点发展区,舟山、衢州、丽水为特色发展区的浙江省软件业发展格局。积极发展信息服务业,加快电子商务服务、信息技术增值服务、网络增值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和信息外包服务等发展步伐,大力培育信息资源增值服务、创新云计算服务、拓展物联网应用服务。力争到20xx年,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实现业务收入2600亿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实现增加值1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争取培育年业务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5家。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竞争有序、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一流的产业体系,建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安全可靠、覆盖城乡的网络基础设施,形成一批知名企业和著名品牌,成为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基地。

18.智慧技术应用工程

大力推广成熟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应用,以智慧城市理念统筹低碳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中的应用,提高传统产业生产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制造业 25

和服务业,推进生产与经营模式创新,到20xx年末基本实现向智能化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同时加快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培育新兴产业,有效推动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升级。

加快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提升传统农业,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加快涉农信息技术和产品的研发,实现涉农环节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重点在农业园区和粮食主产区推广信息技术,建立农业信息综合数据库和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促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建立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基地,建成一批国家和省级智慧农业科技园、智慧农业新产品示范转化工程、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技术转化和农产品安全检查智慧技术转化过程,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促进广大农民增收。推动农产品开展网上交易,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快我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我省传统制造业推广应用信息化辅助设计系统和信息化辅助制造系统,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的数字化、自动化、网络化,推动制造过程逐步向智能化阶段发展。加快制造业企业建设智慧企业总部,创新企业组织和治理结构,提升经营管理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加快形成智慧制造规模经济,推动传统制造企业向产业链、供应链延伸。加快制造业企业参与配套生产智慧城市需要的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和智慧设备等,催生一批新型智慧制造产业,完善智慧制造产业链。全面提高我省制造业竞争力,建成现代智慧型制造产业链。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转变传统服务业发展模式,发展智慧服务业。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进传统服务业信息化改造提升进程, 26

创新传统服务企业经营、管理和服务模式,提升服务业发展和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向智能化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重点推动我省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旅游休闲、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等服务业发展。结合我省产业集聚区发展现状,统筹建立一批智慧服务业园区和智慧服务业应用示范基地,带动我省服务业整体快速发展与转型。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配套性产业,我省要尤其注重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发展,通过一批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建设,积极鼓励和培育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

19.产业集群“两化”融合试点工程

建立省政府主导、工信部支持、各地区协同参与的产业集群“两化”融合试点工程。依托我省现有42个产业集群示范区和14个省级产业集聚区,根据《浙江省产业集聚区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的相关要求,遴选部分产业集聚区企业优先开展“两化”融合试点,提升产品智能化水平,推动建立一批智能化工厂示范工程和智慧化集聚区,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和智能发展,实现产业链协同发展。到20xx年末,实现落实“两化”融合示范项目 个,培育“两化”融合标杆示范企业 家,建立 个“两化”深度融合综合示范基地,建成并完善产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战略目标。积极推动义乌市依托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有利环境,创建传统市场电子商务与物流信息 27

化融合发展国家试点,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工作。

(六)电子政务优化计划

完善电子政务应用框架,推动电子政务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党政机关政务信息与资源共享,提升各部门业务协同能力,促进政府政务服务质量的有效提升。未来三年,重点实施“电子政务云”建设工程和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工程等两大项目工程,并逐步推动丽水智慧政府试点建设。

20.“电子政务云”建设工程

深入推进云计算在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政务应用系统建设、政务数据中心建设等领域的应用,按照按需配置、按需共享的原则,整合相关部门资源,运用云计算架构,到20xx年末,基本建成涵盖政府在线云存储应用平台、政务云数据中心、统一的云资源管理平台、云后台运营服务支撑平台等的浙江省“电子政务云”体系,建成政府云计算服务平台和基于云计算的交换平台,并逐步建立“健康云”、“社区服务云”、“园区云”、“交通云”等。通过电子政务云建设,整合党政机关信息资源,有序管理电子文件,构建完善的政府外网服务平台及内网办公平台,实现居民、企业和党政机关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降低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营维护成本,提升政务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公共服务的便捷性。

21.信息资源共享推进工程

以信息资源集约采集、共建共享、有序开发为目标,实现信息资 28

源整合共享,强化部门业务协同,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率先实现农村基层政务信息系统集约化建设。到20xx年底,建成四大基础数据库,完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建立一批社会化数据中心和覆盖全省的服务终端。一是重点推进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数据库(包含地下空间信息资源)、宏观经济等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深入开展各领域专项数据库建设,并逐步向云服务方向升级。二是推动建立一批供企业和个人使用的社会化数据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大型的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保障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以及日常生活的应用。三是建设覆盖全省各社区、公共场所、办公楼宇等区域的信息公布亭、缴费通等服务终端,推动各类政府和社会提供的服务接入服务终端网络。

(七)智慧基础设施改造提升计划

加快传感网技术的应用,率先实现重要领域物理基础设施的感知化改造。完善信息基础设施中远期规划设计,加大建设投入,落实责任单位,切实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普遍服务能力,推动城乡信息网络及服务一体化,实现物理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机融合。强化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升级提升力度,保障智慧基础设施能够满足政府、市民和企事业单位日益增长的需求。未来三年,重点实施以下三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22.物理基础设施感知化改造工程

加快实施全省重要领域物理基础设施感知化改造项目计划,统筹 29

全省各类传感终端建设,形成泛在化的传感器节点及终端网络,建成智慧化物理设施感知系统,有力保证信息数据的实时获取和传递。到20xx年底,全面实现全省电缆电网、油气管道、桥梁隧道、公路铁路、建筑工矿、供水系统、大坝、污染治理和消防等涉及能源、交通、给排水、环保和防灾领域基础设施信息传感装置的嵌入和装备改造,使之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保障物理基础设施与信息基础设施的有机融合,实现对物理基础设施动态化智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23.新一代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加快光纤宽带网的建设。全面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和宽带接入率,实现光纤宽带覆盖全省各市、县(区),推进城市地区光纤到楼入户,大力发展高带宽小区和商务楼宇。优先采用光纤宽带方式推进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全省行政村全部通达光纤,自然村全部实现通宽带。加快推动“光网城市”发展战略,到20xx年末全面建成“光网浙江”,实现百兆宽带接入能力全覆盖,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 。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商用部署步伐,进一步加强国际国内通信系统建设,大幅度提高城市网络出口能力。

加快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建设。推进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改造,整合全省广播电视网络资源,为我省有线电视用户提供优质、可靠、安全的服务。加快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技术标准研发力度,大力推动以“三网融合”为基本特征的我省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建设,为广大居民提供高清电视、高速数据接入和语音等三网融合业务服务。实现海岛、山村等偏远乡村新一代农村卫星电视接收系统全覆盖。 30

加快“无线浙江”建设进程,优化布局无线宽带网络。到20xx年末,基本实现全省重点乡镇及以上区域公共场所无线局域网(WLAN)热点全覆盖,覆盖密度和质量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继续推进宁波市以TD-SCDMA+WiFi(支持WAPI)为基础的两岸产业合作无线城市建设。到20xx年底,提升第三代移动通信(3G)网络质量,实现全省所有自然村网络全覆盖,以及1Mbps以上无线3G网络宽带覆盖城市地区,建成全国手机阅读基地。逐步开展TD-LTE移动通信试验网建设。

深入推进全省“三网融合”试点任务。大力推进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杭州和宁波的试点工作,适时推进全省“三网融合”试点,积极探索“三网融合”运营管理模式,促进“三网融合”新业务的快速发展。到20xx年末,实现基础设施能级、试点业务规模、运营管理模式、应用服务水平和重点产业发展方面全国领先,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享受“三网融合”新成果。

24.信息安全基础设施提升工程

全面加强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重点提升重大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把信息安全摆在城市安全的突出位置,确保“智慧浙江”建设的可控推进。一是加强信息安全测评认证、统一网络信任体系、病毒防治系统、补丁管理中心和信息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平台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基础信息网络、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切实提升城市信息安全的基础防护和应急处置能力。二是建设和完善电子政务容灾备份中心。建立异地备份、互为支持的全省政务信息数据容灾备份系统,制定容灾备份中心运行维护制度,强化主动 31

防护能力。加强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监管力度,同时加强对政务外网和政务内网的安全管理和防护。三是加强立法水平和执法力度,实现网上身份认证实名制,建立省级统一的信息安全监控系统,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维护网络秩序。明确信息安全监控责任部门,制定安全监控计划与周期,落实信息安全责任与考核体系。

四、“智慧浙江”建设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机制建设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在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基础上,成立“智慧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智慧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加强与各地、各职能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处理其他有关事宜。各级有关部门要把“智慧浙江”建设工作列入本单位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做好各项细化与落实工作,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国家部委、省、市智慧城市建设联动机制和部省会商制度,健全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各地市结合实际,确定牵头单位,成立重点项目工程责任小组,确定发展目标,确保“智慧浙江”建设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在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和企业推广首席信息主管(CIO)机制,保证“智慧浙江”建设的规划执行力和领导力。

(二)政策法规及标准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信息化规划文件,研究制定促进“智慧浙江”快速发 32

展的相关政策,出台贯彻落实相关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意见,积极营造“智慧浙江”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及时提出制定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技术标准的建议,共同做好“智慧浙江”建设有关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技术标准的起草和实施工作。结合“智慧浙江”建设的需求,优先引进与培养一批信息化领域的标准研究机构,由省质监局牵头成立“智慧浙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总体负责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建设的推进工作,各试点项目设立标准化研究组,结合试点内容和目标,制定试点项目的标准框架和研究计划,分步实施,确保试点项目的进度需要。对部分成熟项目率先申报国家或行业标准。

(三)资金保障机制建设

建立“智慧浙江”建设财政预算投入机制,加强财政资金向“智慧浙江”建设项目聚焦,加大对“智慧浙江”标准制定、若干重点示范工程建设、引进培养人才以及各地市试点领域专项资金扶持,提高政府对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并且统筹安排项目建设资金。在各级政府分级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试点项目的支持,对争取到国家级资助的项目分别给予一定比例的匹配资助。建立健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等多方参与、稳定增长、市场化运作的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引风险投资,成立专业化投资运营公司,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智慧浙江”建设过程。积极鼓励 33

通信运营企业及信息化龙头企业参与“智慧浙江”建设,加大中小企业参与协作的力度。联合各部门研究制定针对参与“智慧浙江”建设企业的税收及其他优惠政策。

(四)智力保障机制建设

成立“智慧浙江”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辅助“智慧浙江”建设的专家人才库,完善决策咨询机制。加强对重点项目工程、重点环节和重大问题的指导力度,保障“智慧浙江”建设的有序推进。成立浙江省智慧城市促进会,广泛汇聚政府有关部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合力推进“智慧浙江”建设。加强人才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智慧浙江”人才引进政策,推动各地市制定每年“百千人”引进国内外领军型、复合型、专业性人才计划。进一步完善布局高等院校专业设置,依托省内各高等院校和各培训机构,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各地市实施每年“百人”培养计划实现我省每年“千人”培养计划顺利完成。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与服务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优质的工作与生活环境。

(五)评估考核机制建设

建立“智慧浙江”建设指标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考核机制,把考核评估作为系统解决方案验收和改进的重要举措,对应用系统建设项目进行系统全面的运行评估。由省“智慧浙江”领导小组负责对试点项目的商业和服务模式创新、推进质量、标准建设、项目实施绩效、 34

产业带动等方面进行年度评估考核,并定期发布评估成绩和白皮书,为“智慧浙江”建设进一步的决策提供切实保障。在评估基础上开展表彰激励活动,并将“智慧浙江”建设评估成绩纳入各地、各部门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强化责任意识。各地、各部门牵头制定本单位年度、季度实施计划,检查和督促年度、季度计划的落实情况,保障“智慧浙江”建设的有序推进。

(六)交流合作机制建设

建立“智慧浙江”建设经验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各智慧城市建设单位交流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经验。利用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合作轮值机会,开展智慧城市合作交流,加大与国内外接轨的力度,参与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交流活动。以省政府、工信部、国家标准委《共同推进浙江省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和“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为契机,高度重视省部合作,积极组织参加工信部、国家标准委举办的各类对外交流活动,在信息产业和信息化领域开展对外合作交流,共同举办相关大型活动,合作办好“中国(宁波)智慧城市技术与应用产品博览会”。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加强通信运营商的战略合作,全面落实相关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加强与国内外信息化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积极借助龙头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智慧,引进相关解决方案。

(七)氛围营造机制建设

制定“智慧浙江”建设宣传计划,强化宣传力度,明确省市各级 35

媒体责任,依托媒体推广智慧城市最新研究成果、产品和成功应用案例,定期公布“智慧浙江”推进进展,扩大示范带动效应。借助大型活动平台开展智慧城市理念推广活动。开设领导干部培训班,举办“智慧浙江”专题培训班和智慧城市建设主题系列沙龙,开展智慧城市巡回演讲和科普宣传活动,增强企业、社会团体与人民群众参与力度,提升各级领导对智慧城市内涵的认知程度,提高民众对于智慧城市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省上下一盘棋。鼓励各地市根据自身特色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营造良好的建设氛围,提高普通市民应用智慧产品的能力水平。

附件1: 20xx年“智慧浙江”建设试点项目表

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终稿

36

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终稿

附件2:“智慧浙江”建设重点项目推进一览表

37

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终稿

38

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终稿

39

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终稿

40

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终稿

41

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终稿

42

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终稿

43

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终稿

44

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终稿

45

智慧浙江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终稿

更多相关推荐:
西安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1

为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扩大幼儿的社交范围,教师还可带幼儿到其他班去和别的小朋友交朋友,如共同制作小礼物,共同做游戏等,这样可以锻炼幼儿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西安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为加…

地铁一期工程“决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作例会会议纪要4

地铁一期工程“决战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作例会会议纪要(第18期)7月x日,邵剑明总经理主持召开地铁一期工程“决战三年行动计划”第十八次推进工作例会,工程部、设计部、经管部、质安部、征迁部、财务部、机电部、综管部…

安陆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安陆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和发展学前教育,对于促进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大力推进我市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解决“入园难”“入园…

和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和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xx〕41号)精神,构建符合我县特色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全县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平顶山市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

平顶山市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发表于:20xx-08-21查看:319评论:08月x日,平顶山市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决定到20xx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77所,其中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210所。据了解…

殷汇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

殷汇镇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贵池区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推动我镇学前教育事业在未来三年科学、协调地发展,特制定殷汇镇学前教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一、实施学前教育三年…

%95%87新型工业化发展规划及三年行动计划

大冶镇工业园区主导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根据《登封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明确大冶镇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镇将新材料行业确定为重点培育发展的工业主导…

三年行动计划

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国务院关于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的批复精神结合武汉实际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的一系列总体部署制定2...

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市教委等八部门制订的上海市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沪府办发20xx32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市教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局...

浦东新区电子商务三年行动计划

浦东新区推进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型商务活动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电子商务对浦东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转型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

学校三年行动计划

老观坨九年一贯制学校三年行动计划20xx920xx9年度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均衡管理质量为发展关键词以参与创艺创强创现工作为抓手进一步推动现代化学校建设构筑均衡育人环境强化常规管理水平提升...

德育三年行动计划

关于印发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的通知各县市区教育局开发区社会事业局滨海园区社会管理局各市直学校现将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xx20xx年详见附件印发给你们请遵照实施附件南...

三年行动计划(1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