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素材运用技巧

时间:2024.4.20

议论文素材运用技巧

议论文写作中,是否掌握了素材运用技巧,决定了文章质量的高下。因为在议论文中,素材就是借以论证论点的论据,充当论据的素材运用恰当了,论证才更有力,论点才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撑,文章就更有说服力。在此,我们以20xx年山东省高考的一篇标竿作文为例,来谈谈议论文写作中素材运用的方法和技巧。

一考生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我们渴望光明,但人生难免有阴影,当阴影笼罩我们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听天由命、束手待毙,而是走出阴影,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开篇点题,亮出观点。]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引用孟子的言论作论据,直接运用素材。]孟子的话鲜明地表达了阴影对光明的铺垫作用。古今中外,将阴影转化为光明从而取得成功的人不胜枚举。[分析论据。这是运用素材的重要环节,不可或缺。]

年少得意的张居正参加会试,却意外落榜。对于这位天才来说,这无疑是人生的阴影,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更加努力,走出了阴影,连过会试、殿试,后来作为首辅,领导了万历新政,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引述张居正的事例作论据,概括运用素材。]试想,张居正如一帆风顺,大明帝国可能只会再多一个唐寅,而正是阴影使他的心态更成熟、阅历更丰富,为变法打下基础。张居正勇敢面对阴影,在阴影中撑起了一片光明。[分析论据从反面切入,从正面突出观点。析例颇见功力。]

古人如此,今人亦不逊色。[由古及今,承转自然。]篮球界传奇巨星乔丹在1985~1988赛季严重受伤,甚至必须以轮椅代步,这显然是人生一大阴影,但他没有因此放弃,而是趁此机会观看比赛录像,找出自身不足,最终,在下一个赛季,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强大的23号。同时,也正是这次阴影让他学会了保护自己,而这一点保证了其职业生涯达17年之久,成为其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引述篮球巨星乔丹的事例作论据,概括运用素材。]面对阴影,坦然面对,在阴影中积蓄力量,才有了世界篮坛神话——红色23号。乔丹面对阴影,不垂头丧气,在阴影中撑起了一片光明,为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分析论据从正面切入,论证观点。析例紧扣论点。]

苏轼面对人生阴影,选择了一蓑烟雨任平生,最终获得光明;海伦·凯勒面对人生阴影,用心灵看世界,最终获得“光明”;张海迪面对人生阴影,选择了身残志坚,最终获得光明……仁人志士用生命诠释了让阴影撑起一片光明这句话。[概括引述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的人生经历,集中论述论点。]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阴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将阴影转化为光明。莫因阴影遮望眼,走出阴影,去创造属于我们90后的辉煌![概括作结,重申论点。]

【特色点评】

这篇文章之所以被阅卷专家评定为标杆范文,除了文章具有论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衔接合理的突出特色外,作者巧妙运用作为论据的素材也是文章出彩的重要因素。

文章开篇提出论点,接着引用孟子的名言,历史名人张居正登上首辅的经历、“红色23号”越过生命阴影的历程,以及苏轼等对自己人生阴影的看法和态度。这些事例不仅涉及范围广,而且都能相当精准地说明作者所提出的论点“当阴影笼罩我们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听天由命、束手待毙,而是走出阴影,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大量的实例有力地支撑了论点,使得文章论点明确,内容充实。

在结构的安排上,作者运用了典型的议论文结构,无懈可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使其结构更加紧凑。段与段之间的起承转接自然、顺畅,毫无凝滞之感。如第四段作者用“古人如此,今人亦不逊色”一句过渡,承转十分自然;第二段末用“古往今来,古今中外,将阴影转化为光明从而取得成功的人不胜枚举”一句总领,使下文大范围的引例论证,自然、顺畅,合情亦合理,凸显结构严谨,衔接合理之特色。 至于作者是怎样巧妙运用素材作论据使文章出彩的,请看下面的分析——

【技巧借鉴】

一、精心筛选素材

积累丰富而广博的素材,是写作议论文所必需的知识储备和写作前提。这些素材应该包括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格言警句以及古今中外历史名人和当代风流人物的典型事迹等等。建立了如此丰富而广博的素材库,写议论文就不愁找不到作为论据的素材。然而,事物总是具有两面性的,素材的丰富广博,也相应地增加了选择素材的难度。因此,写作议论文时,必须学会精心筛选素材。

从某种程度上说,事例素材选取的优劣直接决定文章的成败。因而我们选取事例要注意两点:一是“四性”,二是“三重三轻”。所谓“四性”即事例的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新颖性。尤其是典型性、新颖性,在选取事例素材时要格外注意。所谓“三重三轻”,一是“重文轻理”,就是选取事例要多偏重一些带有文学色彩的人和事,因为写成的文章很容易有书卷气息;二是“重冷轻热”,就是要避开热点事例,不选“曝光率”过高的事例,而是要在“四性”要求下选取不太常用的事例,以达到奇特的效果;三是“重今轻古”,多选一些现代的例子,少用一些古代的例子,就可避免文章中出现“古气”太重的现象,以使“新气”扑面而来。 坚持以上述标准筛选素材,还能杜绝“古代名人不知要被摧残多少次:司马迁被割来割去,项羽的刀在脖子上就没有拿掉过,韩信在别人的胯下永远站不起来,屈原不知跳了多少次江,简直是一名优秀的跳水运动员”的事例“扎堆”现象。

上述例文中引用的孟子的言论、张居正登上首辅的经历、“红色23号”越过生命阴影的历程以及苏轼等对自己人生阴影的看法和态度,都是通过作者精心筛选出来的典型言论和事例,具有“四性”的特点,达到了“三重三轻”的要求。

二、恰当处理素材

写作议论文之前,我们虽然有目的地积累和准备了一些事例,但是很难达到每一个事例对应一个观点的效果。如何根据不同的观点有效地利用素材进而写出高水准的议论文,这就需要我们对已有的事例进行灵活变通,恰当处理。这是因为,任何客观材料所包含的意义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只要我们对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灵活变通运用,就会使素材达到不同的论证效果。我们可以根据事例的大致情节、关键语句等,依据文章的主旨,遵循其内在规律引发联想,或补充、或引申、或添加枝叶等,使其变得既能有力地支撑论点又光彩照人,使万“例”皆为我所用。

变通和处理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依据故事的情节拓展故事;二是抓住关键语句复活故事。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我们在“变通”事例时,必须依据文章的主旨,遵循其内在的规律,对已有的事例进行增加或扩展,切不可搞游离于主旨之外的“变通”。

上述例文在变通和处理素材方面做得很恰当。按说,苏轼、张居正、海伦·凯勒和张海迪四人的人生都是复杂、坎坷、曲折的,其生命的内涵也是极为丰富的,既能论证走出阴影、在阴影中撑起一片光明的论点,也能论证坚韧不屈、不向命运称臣等观点。但作者却对他们的人生经历予以适当变通,进行恰当处理,

仅选择他们正确面对人生阴影,用心灵看世界,最终获得“光明”的一面,足见作者变通和处理素材的能力。

三、刻意锤炼素材

议论中的事例素材用来证明、阐析道理,这固然很重要,但陈述事例的语言枯燥、乏味,文章将为之减色,实在令人惋惜。因此,我们在引述事例时,应该学会锤炼所用的事例素材,就能使文章的语言闪烁出熠熠光彩。

议论文在叙述事例时,若能适当运用一些四字或六字短语,就能使语音铿锵有力、节奏感强,文章便会在众多平庸的叙例中脱颖而出。例如上文引述篮球巨星乔丹的事例素材时,有“面对阴影,坦然面对”的四字句;引述历史名人张居正登上首辅的经历时,有“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的六字句。这都是对素材加以锤炼的结果。 此外,如能有意识地将事例素材组成排比句,或在叙述事例时使用排比,能够产生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效果。例如上文倒数第二段:“苏轼面对人生阴影,选择了一蓑烟雨任平生,最终获得光明;海伦·凯勒面对人生阴影,用心灵看世界,最终获得?光明?;张海迪面对人生阴影,选择了身残志坚,最终获得光明……”这段文字选取了古今中外的三位名人事例作为素材,集中论述了文章的论点,且将事例素材加以锤炼,组成排比句。这不仅加强了语势,而且更有力、更集中地表达了文章的观点,的确为文章增色不少。

四、深刻分析素材

在议论文中,如果说论点和论据是文章的灵魂和血肉,那么,论证就是文章的骨骼了。一篇议论文,如果缺少了对素材的分析,文章就会犯下罗列事例、以叙代议的毛病,从而出现论证缺乏、骨骼缺少的毛病。那么,文章的论点就难以“立”起来,说服力就更谈不上。

因此,议论文写作中很有必要在引述素材作论据的基础上,对所引述的素材作出深刻而全面的分析,掘出素材的实质和内核,以让素材与论点产生必然的联系,起到它作为论据所应有的支撑和论证论点的作用。只有这样,事例素材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证明论点的论据。只有这样,论点也才会更加鲜明有力,说服力才能增强。

用形象的说法,议论文中周密的思维、周全的论证、严密的逻辑就好比架设在论点和论据之间的一座桥梁,有了这座桥梁,论点和论据之间才有联系的纽带,所引述的素材才能成为证明文章论点的强有力的论据,欣然投入论点的怀抱,二者自然融为一体,从而有力地突出文章的论点,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上述例文中,注重了对文中所引素材的深刻分析。例如文章第二段,作者引述了孟子的著名言论后,用“孟子的话鲜明地表达了阴影对光明的铺垫作用”一句,揭示了这一素材论据对论点的证明作用;第三段在引述了张居正的事例素材后,作者对之做出了这样的分析——“试想,张居正如一帆风顺,大明帝国可能只会再多一个唐寅,而正是阴影使他的心态更成熟、阅历更丰富,为变法打下基础。张居正勇敢面对阴影,在阴影中撑起了一片光明”,使这一素材论据有力地支撑了论点;第四段在引述了“红色23号”的突出事例后,作者做出如此分析——“面对阴影,坦然面对,在阴影中积蓄力量,才有了世界篮坛神话——红色23号。乔丹面对阴影,不垂头丧气,在阴影中撑起了一片光明,为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分析中始终紧扣了论点。由于析例深刻、到位,文章便产生了令人信服的力量。


第二篇: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教案)


议论文中素材的运用(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积累素材的重要性,养成积累、梳理素材的好习惯。

2.学会多角度运用素材的方法。

学习过程:

一、高考作文的材料哪里找?

①从各科教材中。

②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找。

③从平时的阅读中找。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 ④从语言复习资料中找: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材料等。 ⑤除此之外,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 我们不是缺乏写作材料,我们缺乏的是发现材料的眼力。

二、素材分类

1.哲理故事:指一些寓含了人生哲理的小故事

如龟兔赛跑、坐井观天、和尚挑水等

2.历史典型:指我们熟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如霸王别姬、苏武牧羊、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文天祥、陆游、谭嗣同、鲁迅、毛泽东、爱迪生、贝多芬、梵高等

3.现实典型:指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件

如2010感动中国人物、“西单女孩”走上春晚舞台、“路灯下写作业女孩”感动山城、“绿色”“低碳”等等

三、怎么运用有限的素材?

(1)用富有文采的语言运用素材

巧妙地运用富有文采的语言对素材进行阐释。语言一旦亮起来,文章一定会异常耀眼,与众不同。

思考:下面议论文片断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特点。

1、一位考生在阐述“适合自身才是王道”这一主题时,列举了史蒂芬?霍金、巴尔扎克、司马迁三个人。他写道:“一部《时间简史》诠释了史蒂芬?霍金这位呕心沥血的科学家的整个生命历程,一部《人间喜剧》演绎了巴尔扎克这位孤独而热烈老人的全部心声,一部《史记》升华了司马迁这位受宫刑老人的尊严,他们都因为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成功。”(2009考生优秀作文《适合自身才是道》)

1

排比列举 。用排比句的形式列举一组素材,让这些事实“胜于雄辩”。一篇文章里若能安排一两处排比句,不但会加强语势,突出内容,加重感情,而且会更有力度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一位考生在阐述“拥有豪迈慷慨的双翼去飞翔”主题时这样写:“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让人生充实、快乐。但凡有名留世者,无不是拥有豪迈慷慨人生态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自信的豪迈慷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是王昌龄杀敌报国的豪迈慷慨:‘胡未灭,鬓先秋,尘暗旧貂裘’是陆游壮志未酬的豪迈慷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毛泽东英雄人生的豪迈慷慨??这些彪炳史册的人,哪一个不是拥有豪迈慷慨的人生态度?”

名句串联。就是将一些名言名句、诗词歌赋按照需要镶嵌在文句中,串联成文,造成一种前呼后应、排山倒海的气势。有一点要注意,只能作为一种必要的辅助形式,要把“引”与“证”结合起来,光“引”不“证”,会使文章成为经典言论的堆砌。

3、一位考生在阐述“扬长避短”这一主题时这样写道:“短跑冠军,兔子莫属,为避狼追,强学游泳,重短轻长,此路不行。小溪没有大海的伟岸雄壮,但它发挥出自己清秀灵动的特长,谱出了高山流水的乐曲。梅花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但它发挥特长演绎了傲雪的经历;由此而悟,扬长避短。”(2009考生优秀作文《扬长避短》)

参差句式。我们根据表达内容的不同需要,有变化地使用不同句式,以变换节奏,可以使语言抑扬有致,变化而不呆板,丰富而不单一。这样,文章既摇曳多姿,又朗朗上口。

4、一位考生在阐述“拼搏方能成功”时,举了铁人王进喜的例子,他这样写道:“是谁,让自己的画像和雷峰、焦裕禄等名人并列在一起?是谁,让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外国友人面前多次提起自己的名字?是谁,连续打破钻井的记录?是他,号称铁人的王进喜。这一切成功都是他靠拼搏取得的。”

妙用设问。运用设问句式自问自答,既能有力突显文章的观点,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收到良好效果。

(2)把素材运用得与众不同

上面几种方法能够把素材用准、用好,但我们还要对素材有独特的感悟与加工能力,做出个性化的分析,使其与众不同。

思考:下列片断各从哪些方面做出了个性化分析?

1、“刘邦之所以成就千秋大业,那是因为他拥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在激烈险恶的斗争中,好的团队凝聚的力量无可抵挡。张良的智慧、樊哙的勇猛、刘邦的缜密,组成了一支力挽狂澜、绝处逢生的力量。然而项羽的团队缺乏沟通、 2

人心涣散,项伯夜会刘邦、项羽优柔寡断、范增怒言相斥,四面楚歌的结局已露端倪。团队的力量可以决定个人命运,甚至可以决定历史的走向。”

从现实切入。就是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已有的素材,对素材进行现实意义的分析,来完成文章观点的阐发。这位学生从现代人团队理念切入,写出刘邦成就千秋大业的原因。

2、“庄子因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路而坦然生活。茫茫大雾中,依稀看见一叶扁舟,一位老人正持竿垂钓,他就是放弃楚相的庄子。河水汤汤,庄子静坐,脸上挂着微笑,他清楚自己不是当官的人选,并且当官也不是自己所长,要不然,今天所看到的庄子将是一位官场中的庄子。非宁静无以致远??他走适合自己的路,过着淡泊宁静的幸福生活。”(阐述“全面诚可贵,适合价更高”这一主题)

合理演绎。有很多素材所写的人物往往是粗线条的,对这些素材,我们可以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运用想象,合理演绎,以表述文章的观点。例如庄子,他的故事有“鼓盆而歌”“庄周梦蝶”“濠梁之辩”“钓于濮水 ”等,我们可以依据文章的主旨,灵活变通素材并进行叙述、描写、议论,达到应有的目的。这位考生在阐述“全面诚可贵,适合价更高”这一主题时,演绎了“钓于濮水”这则素材。

3、例如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现有两种分析:

①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就算死,也不枉一个铮铮之臣,但他选择生,让朋友亲人都感到难堪的生。也许只有那部“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才能证明这一行为的价值:虽斗转星移,仍不失为与日月争光的鸿篇巨制。有一个流传的“退麝临岩”的故事,当麝鹿被猎人追赶至岩边时,麝鹿会将麝香取出,还与大地。司马迁隐忍痛苦,开后世史书先河,无异于将自身宝贵的“麝香”交还中华文化。

②面对李陵被俘降敌的消息,朝堂上下瞬间凝固了。“你们还有什么话说? ”朝堂上,刘彻目扫群臣。群臣或面面相觑,诺诺唯唯:或言李陵该千刀万剐,夷其九族不足以抵罪。当刘彻对这样的看法眯目点头的时候,我们的太史公站了出来。他敢在万众一声的局面下说公道话,他敢在众口一词的局面下讲出真话,刘彻震怒了,结果一个血性须眉变成一个不男不女的“太监”,可在我们老百姓的心目中 ,你依然是一个敢说真话的男子汉,一个顶天立地、气吞山河的男子汉!

多角度审视、运用发散性思维。多角度挖掘素材的内涵,寻找材料之间的交叉点,对材料进行边缘化处理,写出个性化的材料。同是写司马迁受累于李陵一案的素材,但不同的是例(1)写出了司马迁“死可以明志,生则可以践志”,例(2)写出了司马迁“敢说真话”,同一个素材是可以多角度分析的。

议论文运用素材的技巧教案

3

◆◆发散性思维:对同一个材料,我们可以选取它的不同角度应用于不同

的话题之中。怎么把现有的材料转化成高考作文的材料呢?给你真诀:拉一拉,靠一靠。但要拉、靠得自然,不露痕迹。如果“靠”过来别扭,那就是失败了。

同是一个材料《曹刿论战》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对这则材料你能获得哪些观点(感悟)?

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位卑末敢忘忧国

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论点不同,你怎么“拉”?怎么“靠”?

思考讨论:下列例文选取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分别是什么?

①“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他无

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

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

打仗的看法。”

观点: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契合点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②“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说句

话,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的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

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

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

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一个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

上门去,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

观点: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契合点是“曹刿请见,并能入见。”

③“‘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

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

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 ’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

己‘何必去参与 ’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

家主人翁的资格了。”

观点:位卑末敢忘忧国。

契合点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由此可以看到:同一个材料,通过拉拉靠靠,你可以巧妙地运用到不同的话题

之中。这样就大大地拓展了作文素材的运用空间。

“怎么拉?怎么靠?”步骤:

①找准材料与论点的契合点。

4

②通过合理想象和扩充来强化和突出这个契合点,从而有力地证明论点。 ③“只抓一点,不计其余”,对材料中无关的内容大胆舍弃。

四、看看本班同学素材运用得怎样,不足之处请修改。

1、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为人处事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创造温馨的生活。因为感恩,葛优在20年后仍给帮助他的米家山导演发送温暖的短信;凭借感恩,大学生胡蓓蕾搭载25辆顺风车回家;有了感恩,海尔·格布雷西拉西耶感激贫穷,成为一位跑步将军。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人都拥有感恩的心。20xx年初,“常回家看看”拟被列入法律。这一举动令人忧思。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常回家看看应该是每个人的感恩之举。乌鸦反哺,我们应该用感恩的水浇灌幸福之花。 (张 莹)

2、人人心目中都有一个偶像,他们给与我们温暖、前行的动力,选择一个真正值得我们崇拜、仰慕的人作为偶像也是很必要的。将唐骏作为偶像,得到的只会是众人的唾弃;将张悟本作为偶像得到是人们的反感;将超女王贝作为偶像,一味追求美丽,最终却失去可贵的生命。从上面可以看出我们要选择正确的偶像。将菜贩陈树菊作为我们的偶像,学习她的无私、舍己为人,激励自己献出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人。将菲律宾劫持香港游客事件中的曾女士作为我们的偶像,学习她危难中的从容不迫、急中生智。将“孔雀男”作为我们的偶像,感受他对瘫痪妻子的真性情,对他人付出真心,体现温情。我们选择了正确的偶像,感受他们焕发的光彩,追随他们、学习他们,必将有所得,从而使自己的心智成熟,人格更加具有魅力。 (樊 晨)

3、道德责任是人类的精神长城。而在这个社会上,出现了许多冷漠的人,令人心寒的事。三岁女童董心怡在父亲高位截瘫后,不顾别人的冷眼旁观,毅然担负起了照顾父亲的责任。三岁的女孩,在别人漠不关心下,用她幼小的心灵擎起了道德的高度。当一位83岁的老人摔倒在人行道上时,围观的人竟无人出手相救,最终老人没有了呼吸??是什么让人们如此无情?道德沦丧?良知沦丧?面对这样的社会,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传统道德需要回归,现代人需要传统道德来铸造新时代的精神长城,我们需要重塑道德! (黄 静)

五、学以致用

以“奇迹”为论点中心词,采撷素材完成一个议论文基本段。

5

更多相关推荐:
议论文素材的选择与运用

《议论文素材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案例吴海波【教学目标】1.掌握议论文素材的选择与运用“典型”“新颖”“扣题”“合体”等原则与方法。2.能够运用这些原则与方法进行议论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

议论文素材

议论文素材1.人生哲理名言●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骏马是跑出来的,强兵是打出来的。●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

议论文素材积累(诚信,食品安全)(自己总结的)

主题:诚信,食品安全1.最近报道的碱水面事件,碱水面用工业原料水玻璃制作,连苍蝇都不敢碰,常温保存一个月都不霉变,但相关部门认为国家还没有检测方法或认为无法定标准,从化学角度,水玻璃也不是没有检测方法。况且,通…

奉献议论文素材

奉献议论文素材,内容附图。

议论文素材

专转本考前必读议论文范文6篇1读书生命飞翔的羽翼著名苏联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一个知识的殿堂是人类最好的精神食粮也是人鸿鹄高翔的羽翼由名言引出论点扣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本中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读书...

议论文写作中素材

议论文写作中是否掌握了素材运用技巧决定了文章质量的高下因为在议论文中素材就是借以论证论点的论据充当论据的素材运用恰当了论证才更有力论点才能得到强有力的支撑文章就更有说服力在此我们以20xx年山东省高考的一篇标竿...

议论文素材集锦

议论文素材集锦中国1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之后发愤继续撰写史记并且终于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2晋代著名书法家王曦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3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

议论文素材doc

摘要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就会面临选择每个人的选择是与志向兴趣紧密相联的志向高远选择才能正确正确的方向和道路选定以后就应以坚韧的毅力勇往直前切不可半途而废1引言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就会面临选择每个人的选择是与志向兴趣紧密...

议论文素材

1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后果断放弃荣华富贵下海经商最终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而他的亲密战友文种舍不得放弃最终导致杀身之祸2不耽于枕席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

议论文素材集锦

议论文素材集锦中国1司马迁在遭受了腐刑之后发愤继续撰写史记并且终于完成了这部光辉著作2晋代著名书法家王曦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3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

材料的变身--议论文如何处理素材

材料的变身议论文如何处理素材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要讲究文采讲究美没有文采的文章就难以传播因此同学们作文应从审美的角度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去创造特别是对素材引用表达中为了更好地支持论点我们必须对所用材料...

作文写作素材引用:佳句妙语摘抄

1当狂风在你耳边呼啸时你只当它微风拂面当暴雨在你眼前倾泻时你只当它屋檐滴水当闪电在你头顶肆虐时你只当它萤火流逝人决不能在逆境面前屈服2我们的生命之所以贫瘠原因往往不是放弃了工作便是因工作放弃了沉思要不断地工作也...

议论文素材(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