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工作计划书(完稿)

时间:2024.4.13

大学生毕业就业小组计划书

 一、   背景资料

1)工作人员资料:

领导者:李君,山东工商学院政法学院社会工作09级二班学生

2)机构:   大学生毕业就业服务机构

3)小组名称:   大学生毕业就业小组

二、     构思理念

1    问题界定

   本次小组服务对象是处于由无生活、生存压力的单纯大学生迈出学校大门,向承担工作、生活责任的社会青年转型期的大学或大专的应届毕业生。在毕业前夕寻找工作的过程中,由于主观或客观等种种因素而屡次与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因此,出现一些意志消沉、生活积极性减退、自卑等焦虑情绪。如何协助成员学会处理他们的焦虑情绪以及帮助成员重新树立起对生活和对自己的信心,将成为我们小组的焦点。

2    需要评估

应届毕业生对自己毕业以后工作、生活的安排及做出此安排的原因。

应届毕业生对学校、社会以及自身的充分了解将帮助他们更好地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做出更加合理、理性的选择。

对可能出现的生理问题的预测和预防。

对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的预测和预防。

对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问题的预测和预防。

3 介入点及介入策略:

介入模式的选择:交互模式,介入点及在应届毕业生个人,也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环境。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小组成员在社会归属和相互依存中得到满足。介入策略是通过组员的讨论和交谈来预防不良问题的产生,补充、复员应届毕业生的正常生活。

三、小组性质及活动简介

1)小组形式

本组织性质为自愿的开发性体验式小组,具有发展性、实用性作用

2)小组规模:8—10

3)举行日期:时间:201168——20##年7月6日,每个星期一次,共五次。每次时间50—60分钟。

4)小组地点:

5)小组对象:在校应届毕业生,至今还没有找到工作,有强烈的就业愿望以及学习就业相关知识的意愿,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在招募是尽量做到男女搭配并确保成员在次之前是陌生的、不熟悉的。

四、 小组活动目标

1)小组整体目标:使转型期的青年毕业生能很好地了解以后工作、生活可能将要面临的生理、心理、社会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增强其自信心,提高竞争力,尽快适应转型后的生活。

2小组具体目标

1)增强组员自信,挖掘组员潜力,提升组员的竞争意识;

2)使组员澄清自己的职业价值观,选择自己的就业方向;

3)让组员清楚就业流程,掌握就业策略,做好就业准备。

4)对组员可能出现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生活方面的问题进行预测和评估,并设想适当的解决办法。

、理论依据

    本次小组在活动中的理论基础是认知行为疗法,简称“CBT疗法。艾利斯将这个观点称之为“ABC理论A——突发事件;B——个体的信念;C——情绪、行为的后果。人们是以情绪、行为的后果来应付突发事件。但是情绪、行为的后果不是由突发事件引起的。在绝大部分情境中,情绪、行为的后果是由个体信念所引起的。人们拥有一些目标,这些目标可能受到突发事件的支持或阻碍,面对这些支持或阻碍,他们会以自己的信念系统加以反应,这些反应可以是意识层面上的,也可以是潜意识层面上的,然后体验到该突发事件的情绪、行为的后果。在本次小组工作中,领导者会用想象方式来练习处理问题或模拟一定的情景下让组员以实际经历进行训练,让组员应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协助成员们树立合理的信念系统。此外,领导者还会鼓励他们把新的认知用到真正的情景中去。

    本次小组还运用了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认为人类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不仅可以通过反应的结果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而后者是人类学习的主要方式。这一理论的主要特点是:(1)强调行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影响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产物。理论的焦点集中于认知过程对学习的影响,强调行为受认知的调节和自我调节。(2)既承认直接经验的学习,更强调观察学习的重要性。认为许多行为模式都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后果而学来的,特别强调模式对激发特定行为的重要性。(3)注意到了三种强化因素(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对学习的影响。尤其强调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吕新萍.小组工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7.

2)张曙.个案社会工作.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1.

、小组方案

(一)小组过程计划表

(二)小组单元活动计划表

八、  招募方法

根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的毕业就业登记表,确定刚毕业但由于主客观原因未能就业的同学为小组成员,具体招募方法为:

    工作人员直接与他们联系,预备小组的活动

    在学校的醒目告示牌上贴出通知,写出活动的主题、时间及地点

九、     预计困难及解决方案

困难1:是否会有小组成员不敢袒露心声,碍于面子,对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说不出口?

解决办法:在小组活动时尽量鼓励每一位组员发言,也可以在私下与有顾虑的组员进行接触,了解真实原因。

困难2:是否会有小组成员对小组活动的兴趣不高,如何使他们每次都能参与?

解决办法:尽量使每次小组活动的主题都能够真正体现老人的共同意愿,让他们看到工作者确实想为他们解决问题与困惑;同时,在每次小组活动中,鼓励每一位组员的积极参与。

十、    评估方法

1    对结果的评估

评估方法:工作记录、日志、结果报告

2    对过程的评估

评估方法:观察、图表、工作记录、问卷

十一、财政和其他资源的预算

1    地点和设备

一个相对安静的活动空间:山商社工天使之家

比较舒适的桌子、椅子或沙发

一块黑板,一些彩纸和彩笔,水,饮料,音乐,评估表

2    人力资源

本次适应性小组并不需要太多的其他资源,但是一个训练有素的小组工作者却是必需的人力资源,可以请社工实习生做义工,或请学校的社会工作专业老师帮忙开展小组工作。

  

                         姓名:李君

                                学号:09093211

                                   20##年06月5日


第二篇:小组工作计划书


的花

小组计划

书 

策划人   09社工第二组

目录

理念……………………………………………(3)

理论架构………………………………………(5)

目标及目的……………………………………(7)

服务对象………………………………………(8)

小组特征………………………………………(8)

招募方法………………………………………(8)

第一节…………………………………………(9)

第二节…………………………………………(10)

第三节…………………………………………(11)

第四节…………………………………………(12)

第五节…………………………………………(13)

第六节…………………………………………(14)

所需资源………………………………………(15)

工作日程………………………………………(15)

应变计划………………………………………(16)

评估方法………………………………………(16)

小组计划书

小组名称: 流动的花朵

导师:     贾志科

组员:     霍方民    李萍    郭倩    贺媛   卢光宇  

     陈清杰    孙文宁

理念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工进城的数量逐渐增多,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出现了很多“流动的花朵”———流动儿童,即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20##年11月,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全国妇联根据2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推算: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已超过1亿人, 14周岁及以下的流动儿童为1409万人,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3.78%。

由于环境的改变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学方式的改变,他们变的越来越沉默寡言,他们甚至缺失了直面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在生活中他们缺少可以诉说心事的朋友,在学习上没有很好的伙伴,他们的心理变得越来越自闭。  

首先是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城市之后,生活成本的加大和就学费用的提高加重了农民工家庭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同时也加重了农民工子女的压力,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流动儿童并不能像城市中儿童那样,无忧无虑,这类儿童很容易产生自卑感。例如:当来自乡村的小伟看到班里的同学结伴去KFC,有很多零花钱,觉得自己什么也没有,很自卑。

对于很多农民工来说,农民工工作的不稳定性和阶段性导致农民工家庭生活居住地具有流动性,也就使得农民工子女不得不经常性地去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对于这部分农民工子女来说,不断变换的生活、居住环境带给他们最明显的就是在陌生环境下产生的恐惧感和失落感,这样使很多孩子形成自我封闭、消极的心理,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由于生活环境的变换,进城农民工子女失去了已有的伙伴、同学和朋友,加剧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孤独感。

  其次是学习环境的不适应 进城农民工子女自身学习基础差对他们进一步学习也有影响。进城农民工子女以前就读的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相对低于城市学校,他们中大部分学习基础相对城市孩子较差。转学到城市后,因为学习成绩上和城市孩子的距离,农民工子女往往无法跟上新学校的教学要求。

在部分学科的掌握上存在“学科空白”的现象。来自城市的孩子在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而来自农民工家庭的孩子则没有接触过,所以根本无法听懂老师讲的内容。在有些农村学校上音乐课只是老师领同学们唱歌,根本没有学过五线谱之类的知识。

来自农民工家庭的孩子由于生活的环境,普通话不是很好。乡音浓厚,更是不愿说话。例如小明在上课回答问题时用家乡话回答,遭到同学的耻笑,导致他不愿和城市孩子交流。

再次是交往环境的不适应农民工家庭的孩子觉得城市的孩子娇气,不爱吃苦,欺负乡下人。城里的孩子对民工子弟又是另一种看法。孩子们的评价是一些农民工子弟爱打架,经常在地上爬着玩,不讲卫生,学习成绩和本地同学有一定差距。

彼此间存在着偏见也是导致交往较少的原因,从而使得农民工家庭的孩子人际交往脉络少窄。

这个小组会让组员认识自己的问题,有意识的关注自己的问题。之后,会引导他们发掘自己解决问题的潜能以及一些沟通技巧。例如:如何主动和城市孩子、老师等交流。

此外,使用小组方法介入可帮助面对类似问题或有共同需要的组员,得以建立支援网络,并从组员间的相互支持中,得到更大的信心去改善。而且在组员的互动过程中,大家可以相互监督,更能利用其他组员的回馈作改善的参考。通过游戏互动等环节增加彼此的理解和信任,组员间可以相互发生“模仿作用”,利于问题的解决。

理论架构

小组的目标人群是九到十二岁的农民工子女,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里说到,九到十二岁的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儿童从表象性思维中摆脱出来,逐渐进入抽象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但是他们的逻辑推理是具体的,不是形式的,只能对具体事物、具体情境进行思考,如果在纯粹语言叙述情况下进行推理,儿童就会感到困难。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把人格的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而九到十二岁的儿童处于儿童晚期,还有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勤奋感对自卑感,所以我们应该注意发展学习中的勤奋感,但是,如果多次遭到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挫折时,就易形成自卑感,因此,儿童如果在学习、游戏中取得成就并受到承认的奖励,将有助于其勤奋的人格。

九到十二岁的儿童正处于学习心态形成和人格发展的过度期,针对这个关键时期我们透过“体验经历学习法”,可以利用外在环境,通过行为、技巧的运用,令个人重新反思其价值观及态度,再将从经验中归纳得来的新知识,牢固于精神意识层面上,这新的个人精神领域,会带来新的价值观、新的身份、新的态度、行为及技巧。

需要理论表明,人的行为是有规律可循的,一切行为都是围绕着人的需要而产生。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有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农民工子女希望能够和城市子女结交朋友,建立感情,更好地融入他们。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认为人由基本的包容需要,而且需要满足方式有相对的继承性和连续性。童年的人际需要是否得以满足以及满足所形成的行为适应方式,影响并决定着个体在成人期对待他人的方式。民工子女有包容的需要,渴望隶属于他们的群体。

此外,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的反应模式和行为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同时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观察与模仿学习是学习的重要过程。正因为小组想改善农民工子女适应社会问题,社会学习理论提供了观察学习与模仿、替代强化、交互作用等方法来改善。

增能理论基本假设个人的无力感是由于环境的排挤和压迫,与外界环境的互动形成的负面经验引起的,每个人都有能力通过互动达到增能的目的。

人本主义强调每个人都要受到尊重,在小组中每个人都彼此负有责任,有参与和被聆听的权利。因此,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彼此聆听心声。

在小组内,工作员会较多使用正面增强和模仿,工作员在每节活动结束时都会评出“最佳小花朵”,组员会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自觉不自觉地使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相仿。对榜样的观察、模仿是人们学习产生新的符合文化的适应性行为的重要手段。而在活动过程中,工作员要适当地常运用口头上的称赞,来加强这些优秀行为出现的可能性。

目标及目的:

目标:增强农民工子女的自信心,改变自卑心理,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学习能力,改善其与城市小孩的人际关系,以便更快融入城市这个新环境,促进农民工子女的身心健康发展。

目的:(1)引导组员认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学会沟通交流的技巧和方法。

       (2)与组员一起探讨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障碍以及原因,并学习解决和应对的办法。

       (3)在小组的活动中,让他们认清自己的优点或特点,增强自信心,改善自卑心态,积极交往新的朋友,更好的融入集体。

服务对象:

1、  资格:9-12岁的农民工子女

2、  特点:不善于交流的或想改善人际关系的、不自信的农民工子女。

小组特征:

1、    性质:成长小组、教育小组

2、    节数:六节

3、    日期:20##年3月3日至20##年4月7日

4、    时间:下午三点到四点(最后一节时间会延长)

5、    地点:小组工作活动室(地点可能因活动性质而变化)

6、    人数:8名农民工子女

招募方法:

1、    于学校内张贴海报

2、    于各班班主任联系,直接在班级里招募

每节活动计划

第一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年3月3日下午3点至4点

第二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年3月10日下午3点至4点

第三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年3月17日下午3点至4点

第四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年3月24日下午3点至4点

第五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年3月31日下午3点至4点

第六节     活动内容

日期及整节活动时间:20##年4月7日下午3点至4点40

所需资源

1、    人手:工作员一名

义工:第五节为7名,其它节次1名(第五节的7名义工主要用于情景剧表演,其它节次义工负责道具摆放等杂务)

2、    财政预算

3、    物资

工作日程

应变计划

评估方法

1、在小组开组前及小组结束时分别让组员交一份自我评估,让其自己比较自己的内在改变及改变的效果。

2、在小组每一节最后进行评估。

3、工作人员对组员的日常生活进行调查分析。

4、从出席率及参加,投入程度做评估。

5、让组员自己表达自己的心得体会。

参考书目

刘梦、张和清《小组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刘梦《小组工作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更多相关推荐:
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工作计划书放飞心灵二零XX年五月一、理念社会上总是存在着这么一群人,他们沉默寡言,朋友很少,喜欢生活在自己的世界平时不是很喜欢和外界交流,每当在与他人沟通时,常常会表现得拘束。这使得他们在生活上感觉到很被动…

小组工作计划书

从象牙塔到职场人生角色转换适应小组小组计划书组长:二〇XX年十二月十九日小组计划书一、背景资料1.小组名称从象牙塔到职场人生----角色转换适应小组。2.组织与管理机构:兰州商学院社会工作教研室3.小组督导王X…

社会工作小组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小组课题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行动力提升小组导师领导团队小组的设计理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很多大学生做事情的时候总喜欢拖拉把今天的事拖到明天去做虽然这总是体现在小事上但见微知著日积月累人不自觉就会产生...

小组工作计划书的模板

跨越荆棘重塑人生成长小组计划书一背景原因实习的20天通过与医生们交流及同戒毒人群的接触发现戒毒者们在医院治疗的15天内几乎全部都可以除掉躯体上的毒瘾且无吸毒欲望然而从踏出医院的一刻至出院后三个月内大多数病人都因...

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工作计划书众志成城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训练小组10社会工作周政彤20xx425004小组名称众志成城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训练小组导师工作者周政彤组员一小组理念人具有社会性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中并且在不同...

小组活动计划书2

小组活动计划书1小组活动名称我运动我快乐2活动背景随着社会快节奏的发展人们忙于各种各样的杂繁事物中而严重疏忽了运动对我们的重要意义日久天长由于缺乏运动我们的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工作学习精力不足或者养成了一种懒散的性...

社会工作专业之小组工作的小组工作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爱要大声说出口大学生表达能力拓展训练营小组名称爱的发声导师朱磊工作员马晓杰李静李红唐晓琼王高超胡海龙工作时间20xx年4月26日20xx年6月1日一活动背景交往与沟通是大学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自我的发...

小组工作计划书

流动的花朵小组计划书社工第二组策划人09小组计划书目录理念3理论架构5目标及目的7服务对象小组特征招募方法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所需资源工作日程应变计划评估方法第2页共16页88891011121...

社会工作 小组计划书 塑身小组计划书

小组计划书小组名称瘦身小组导师尚金萍组员江海洋罗佳慧尹喜仙陆帅健严浩陆新驰刘文娟理念时代的飞速发展有着对人高能力高效率的内在诉求这种诉求体现在对人的形体的审美上那就是瘦所代表的干练能力传媒通过传播的各种手段把瘦...

小组工作计划书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20xx1117抗逆小天使小组工作计划书小组名称抗逆小天使督导XX指导社工XX工作人员XX协助XX组员某山区小学四至六年级儿童十名背景在我国大部分贫困山区由于村内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

小组工作计划书 (1)

小组计划书一小组工作计划的背景组员资料陈丽其他小组名称用EQ来说话二设计理念1问题界定当代很多的大学生的EQ水平都比较低不懂得该如何说话做事因此会很容易得罪人而不知而他们也不知道怎样去提升自己的情商就算是从书上...

小组工作计划书

人际沟通与冲突小组策划小组后访谈组员人数XXX2小组背景龙凤戏语小组活动是依托于四川大学成都学院社会工作专业针对全校新生进行的发展性小组活动其目的一是帮助新生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包括人际关系沟...

小组工作计划书(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