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护理学综述

时间:2024.4.20

老年人心理特点及护理

【摘要】 21世纪来临之时,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人口老年型国家的行列,20xx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3亿,占总人口10%以上;20xx年达到2.8亿,占总人口18.4%左右;20xx年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以上。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变化,观念的更新,多数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恢复和增进老年病人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特点 心理护理

【前言(引言)部分】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人口年龄发展趋向2个特点: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人口的增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开始缓慢地衰退,进入老年以后,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速度大大增快,因此,人到老年之后也就更容易发生各种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手术患者不断增加。老年患者由于心理防卫及适应能力下降,对驱体疾病及所带来的精神负担的耐受能力减退,一旦受到疾病的侵袭,必然出现慌恐、不安、思想波动很大,害怕受不了疾病的折磨怕失去家人的关心等比较复杂的心理反应,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对老年患者开展积极的心理护理,是老年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也是有效提高老年病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往往能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作为护士要及时掌握和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理活动及变化,加倍关心、体贴他们,主动接近他们,热情服务,耐心细致的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将心理护理视作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心内容部分】

1 老年人的心理特征

1.1自卑心理 当老年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老年人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通常为老化引起的生活能力下降;疾病引起的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丧失;离退休后,角色转换障碍以及家庭矛盾。

1.2失落心理 例如退休与经济状况改变会造成失落的心理,一般来说,退休造成的结果包括经济收入降低、社会主要关系中断、生活作息方式的改变等。[1]有明确任务和较多人际交往的环境,退到比较狭小的家庭圈子,这种过渡,常常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如抑郁、自杀等,轻者常表现为“退休综合征”,一般需半年至一年才能逐步适应。退休后带来的收入水平下降、贫困、生活保障上的不安以及在社会和家庭中经济地位的改变,

也是老年人面临的重大问题。

1.3孤独心理 老年期由于身体各器官逐渐衰老,心理状态也随之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孤独和寂寞常在失去重要的生活依靠时产生,特别在失去配偶时表现的更加明显,孤独和寂寞的程度受个人性格及过去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等因素的影响。[2]时由于老年期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和寂寞,烦躁无聊,产生孤独感。

1.4焦虑恐惧心理 大部分老年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疾病,由于长期疾病的困扰,普遍对治疗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或存在较为悲观的心理反应,特别是一些身患绝症的老年人,老年人知道自己患癌后,往往由恐惧,到悲哀,到绝望,再加上部分老年人担心给子女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特别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老年人,有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1.5记忆力受损、健忘 老年人由于衰老,引起智力水平逐渐下降,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但由于老年人远期记忆衰退不明显,故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的事情,留恋过去,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难以接受。

1.6悲观心理 老年患者治疗后若病情反复迁延,治疗效果不明显,以及伴随着各种功能的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往往会变得异常悲观。[3]理上应尽心尽力,通过语言和行动给予耐心的疏导和特殊的照顾,向病人仔细说明衰老程度的差异以及保持积极乐观愉快的心理可增加机体疾病的抵抗力等,并介绍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和防止衰老的措施,使他们从心理上振作起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1.7疑病心理 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社会角色的转换使老年人的思想范围逐渐变小,注意力常常集中在个人健康方面,有时甚至毫无原因地顾虑自己有病,往往找医务人员要求解释这种“病”的原因,尤其是在病情恢复期,稍有不适,就觉得大难临头”了,随之情绪低落,不太愿意配合治疗。[4]

2、 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不仅要了解患者的心理,而且要善于对患者心理作出正确诊断,给予心理治疗,针对不同民族患者个体差异及疾病阶段所表现的不同心理,遵循护理程序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5]

2.1评估细致观察了解患者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患者的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患者交谈,二是通过和患者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2理诊断分析患者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需要不断完善。

2.3施措施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2.3.1重、理解、关爱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6]

2.3.2励和赞扬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口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收你的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2.3.3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在生活起居上多给予协助。[7]们交谈,聆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鼓励家人、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交友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使其永保良好愉悦的心理状态。

2.3.4加信任度,改善医护患关系对于好猜疑的老年患者,我们必须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疾病以及有关知识的需要,一味的隐瞒,只能事与愿违,要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猜疑和误会。在交谈中,要讲究方式、程度、对疾病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语言、形体和情感传递的技巧。遇问三思、仔细斟酌,该解释的一定解释清楚,需要保密的既不能直言相告,又要给予其一个可以接受的答复。尽量让他们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8]

2.3.5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9]

【小结部分】

3. 小结

2 1 世纪的老年患者的护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维护老年人的健康,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为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研究的重要课题及

努力的方向,随着新世纪护理服务的发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将有更快速的发展和完善。护理人员不但要学会老年疾病的护理知识和技巧,而且要掌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知识和方法,更要关注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尊重、爱护、关心老年患者。[10] 【参考文献】

1.周宗梅.社区护士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化护士杂志,2009,156.

2翟继贤.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医学杂志,2001,14(3):206-207

3.王莉,魏芝凤,巴亚辉.老年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黑龙江医学,2001,25(11):851

4.卢蓉.老年护理问题的现状与展望.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0):152-154

5汪剑琴. 老年人心理特点与老年工作策略思考[J]. 管理观察, 2009,(07) .

6颖娜. 浅谈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J]. 中外医疗, 2009,(12) .

7 廖红. [J].

8 陈兴菊.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7:28.

9 刘世云,白丽,王东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5):105. 10 程心洁.让健康教育成为和谐的教与学[J].中华护理志,2000,35(6):361.


第二篇:老年护理学综述


老年护理学综述

《老年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班级:11级护理专科班

姓名:

学号:

老年人的心理及心理护理

【摘要】

21世纪来临之时,中国已经进入世界人口老年型国家的行列,20xx年,60岁 以上老年人口将达1.3亿,占总人口10%以上;20xx年达到2.8亿,占总人口18.4%左右;20xx年达到4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4以上。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变化,观念的更新,多数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了解老年病人的心理问题并做好有效的心理护理对恢复和增进老年病人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要。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世界各国人口年龄发展趋向2个特点:平均寿命的延长和老龄人口的增多。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也开始缓慢地衰退,进入老年以后,各器官生理功能衰退速度大大增快,因此,人到老年之后也就更容易发生各种疾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手术患者不断增加。老年患者由于心理防卫及适应能力下降,对驱体疾病及所带来的精神负担的耐受能力减退,一旦受到疾病的侵袭,必然出现慌恐、不安、思想波动很大,害怕受不了疾病的折磨怕失去家人的关心等比较复杂的心理反应,对疾病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对老年患者开展积极的心理护理,是老年患者康复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也是有效提高老年病护理质量的重要环节,往往能起到药物起不到的作用。作为护士要及时掌握和发现患者的异常心理活动及变化,加倍关心、体贴他们,主动接近他们,热情服务,耐心细致的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将心理护理视作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老年人 心理 心理特征

【研究问题】

1、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反应

2、 老年人的几种心理特征

3、 老年人生气的原因

4、 老年人的拒绝退休的表现

5、 老年痴呆的心理护理

6、 老年人如何避开抑郁

7、 老年人的心理需求

【具体问题】

一、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状态及心理反应

1、老年人常见的心理状态

1.1遗产心理

老年人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艰苦奋斗之后,总想将自己积累的知识和技能、精

神和物质财富等得到保留与传承。老年人往往会因为其子孙后代的成长与自己的期望相符而感到欣慰;为晚辈能聆听他的成功经验而感到快乐;因为自己留下的财富能为社会做贡献而感到满足;还会以为自己的组织或器官能在他人身上得到成功移植,自己的生命能在他人身上延续而感到有所作为。

1.2“年长者”心理

“年长者”心理是指老年人倾向以教育者姿态与年轻人共享积累起来的知识和经历,与遗产心理有一定的关系。老年人有教育青年一代的光荣职责,是社会的宝贵财富,老年人的健在时子孙幸福的象征与团结的纽带。当老年人某一方面的知识被认为是有意义、有价值、能被年轻人或社会所接受和利用时,可以增加他们的自尊心,而当环境不允许或年轻人不理解、不接受时,老年人的这种心理被误解为教训他人、啰嗦、唠叨等。

1.3恋旧心理

老年人恋旧心理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有些老年人对自己用过的物品、老书籍、老照片和老信件等物品有一种特别的依恋移情。另一方面是对物品位置摆放的的要求,老年人希望按照他们的熟悉和喜欢的方式摆放物品,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亲近感,在使用时得心应手。

1.4时间感

在步入老年之初或在这前后的某个时期,老年人会因为觉察到自己的生命有限或非常短暂而对时间的流逝感到害怕的恐惧,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后,这种恐惧会逐渐消失。老年人会有“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等想法。

1.5生命周期感

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人生、老、病、死的生命历程。老年人会因为自己成功地走过了一生而感到欣喜和自豪。对整个生命周期有一种完整的体验。

1.6超越心理

超越是指老年人对人生有所顿悟的一种超脱心态。在经历过比较重的事件,如重病、大手术、灾难之后产生。表现为:(1)不做有违背现实坑性的事情 ,而乐意做社会活动或作内容本身有意义的事。(2)觉得生活又有意义,生命值的珍惜。(3)能平静面对疾病和日益接近的死亡。

1.7平静地面对死亡

大多数老年人对待生命的最后历程-死亡早有准备或思考,谈论与死亡相关事宜如后事交代、丧失办理、遗产继承等方面,显得从容和平静。

2、老年人常见的心理反应

2.1焦虑

老年人患病后常出现紧张不安和忧虑心境,多伴发心理和躯体症状,如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胸闷、头痛、两手发冷、易激惹等。

2.2否认

是不承认自己疾病的诊断或病情的严重性,对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缺乏思维准备,总希望有与事实不一致的情形出现。表现:(1)否认疾病的存在。(2)否认疾病的严重性。

2.3猜疑

是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是一种缺乏依据的猜测,如对疾病诊断、治疗方案、治疗措施、药物疗效等存在疑问。

2.4愤怒

是一种对人或事不满的心理反应,表现为语言行为富于攻击性、过于激动、

带有偏执狂,甚至无端谩骂等不适当行为。

2.5抑郁

是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的情绪表现。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失眠、食物不振、批发或者缺乏活力、缺乏兴趣、自责甚至出现绝望、自杀念头等。

2.6自我概念低下

自我概念是指调控个人心理和行为的自我意识,包括对自我的评价、自信、自尊、自控等。

2.7孤独

是指老年患者自觉不与周围的人和环境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及感情交流。患者表现为喜独处、不主动有人交谈、感觉无聊、乏味、度日如年,不主动参与任何活动等。

2.8过分依赖

老年患者过分依赖表现为不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自我生活的照顾活日常事务,而患者角色强化、被动顺从、遇事畏缩不前、犹豫不决等他人出主意或做决定,甚至别人承担或代劳日常生活照顾。

2.9退化

主要是行为的退化,表现为与其年龄和社会不称的行为表现。如孩子似的行为。

2.10恐惧

表现为害怕、受惊的感觉,有回避、哭泣、颤抖、警惕、易激动等行为。

2.11遵医嘱依从性不良

主要是指患者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治疗、与医嘱一致的行为,如按时、按量、按要求服药、定期检查等。

二、老年人的几种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

1.1自卑心理 当老年人的自尊需要得不到满足,又不能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分析自己时,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老年人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通常为老化引起的生活能力下降;疾病引起的部分或全部生活自理和适应环境的能力的丧失;离退休后,角色转换障碍以及家庭矛盾。

1.2失落心理 例如退休与经济状况改变会造成失落的心理,一般来说,退休造成的结果包括经济收入降低、社会主要关系中断、生活作息方式的改变等。

[1]有明确任务和较多人际交往的环境,退到比较狭小的家庭圈子,这种过渡,常常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心理问题,如抑郁、自杀等,轻者常表现为“退休综合征”,一般需半年至一年才能逐步适应。退休后带来的收入水平下降、贫困、生活保障上的不安以及在社会和家庭中经济地位的改变,也是老年人面临的重大问题。

1.3孤独心理 老年期由于身体各器官逐渐衰老,心理状态也随之变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降低,孤独和寂寞常在失去重要的生活依靠时产生,特别在失去

配偶时表现的更加明显,孤独和寂寞的程度受个人性格及过去家庭生活是否和谐幸福等因素的影响。[2]时由于老年期生理和病理的变化,使老年人感到空虚和寂寞,烦躁无聊,产生孤独感。

1.4焦虑恐惧心理 大部分老年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疾病,由于长期疾病的困扰,普遍对治疗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或存在较为悲观的心理反应,特别是一些身患绝症的老年人,老年人知道自己患癌后,往往由恐惧,到悲哀,到绝望,再加上部分老年人担心给子女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特别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老年人,有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1.5记忆力受损、健忘 老年人由于衰老,引起智力水平逐渐下降,近期记忆力减退,常出现健忘。但由于老年人远期记忆衰退不明显,故经常唠叨自己年轻时的事情,留恋过去,对新鲜事物不感兴趣,难以接受。

1.6悲观心理 老年患者治疗后若病情反复迁延,治疗效果不明显,以及伴随着各种功能的减退,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往往会变得异常悲观。理上应尽心尽力,通过语言和行动给予耐心的疏导和特殊的照顾,向病人仔细说明衰老程度的差异以及保持积极乐观愉快的心理可增加机体疾病的抵抗力等,并介绍长寿老人的生活经验和防止衰老的措施,使他们从心理上振作起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唤起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1.7疑病心理 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社会角色的转换使老年人的思想范围逐渐变小,注意力常常集中在个人健康方面,有时甚至毫无原因地顾虑自己有病,往往找医务人员要求解释这种“病”的原因,尤其是在病情恢复期,稍有不适,就觉得大难临头”了,随之情绪低落,不太愿意配合治疗。

2.1评估细致观察了解老年人的性格、爱好,病情变化和家庭环境情况,收集心理信息,掌握其心理活动,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个体化心理护理。收集资料的方法,一是通过直接和患者交谈,二是通过和患者亲人交谈,也可通过心理问卷调查形式,从中收集其心理变化信息。

2.2理诊断分析患者的心理,提出心理护理诊断。针对老年人来说,心理诊断不是一次完成的,而需要不断完善。

2.3施措施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措施的实施可采用心理咨询及启发开导法。具体措施如下:

2.3.1尊重、理解、关爱老人从温暖的家庭到陌生的医院,对周围一切环境不适应,再加上疾病的折磨和对疾病认识不足而产生焦虑、恐惧情绪,作为和患者密切接触的护士,首先要尊重、关心他们。讲话礼貌,态度和蔼,耐心听取他们的主诉,对老人的健忘和罗嗦给予谅解,对老人的要求尽量满足。

2.3.2励和赞扬对自尊心强和虚荣心强的老年患者,应以鼓励和赞扬的口气,在充分尊重的基础上,让患者乐于接收你的治疗和护理,适时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2.3.3孤独情绪对老年患者的影响由于老年人依赖性强,易孤独,子女平日工作忙,只有利用业余时间陪伴,尤其是丧偶老人,他们有“感情饥饿”现象,特别需要护士关心,所以护士要有耐心,平日多去巡视,在生活起居上多给予协助。与他们交谈,聆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从心理上得到满足,对护理人员信赖。同时,鼓励家人、亲友常探视。对病情较轻的老人,动员他们到院内散步,呼吸新鲜空气,酌情做些喜欢的活动或适合老年人特点的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等,鼓励他们与周围的病友多交友聊天,看看电视,听听广播,阅读各种书刊杂志、文艺小说等。培养多种兴趣,丰富生活内容,以达到分散注意力,调节紧张情绪,消除孤独寂寞心理,增强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使其永保良好愉悦的心理状态。

2.3.4加信任度,改善医护患关系对于好猜疑的老年患者,我们必须满足患者了解自身疾病以及有关知识的需要,一味的隐瞒,只能事与愿违,要尽早取得他们的信任,减少猜疑和误会。在交谈中,要讲究方式、程度、对疾病认识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掌握语言、形体和情感传递的技巧。遇问三思、仔细斟酌,该解释的一定解释清楚,需要保密的既不能直言相告,又要给予其一个可以接受的答复。尽量让他们心情放松,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2.3.5护老年患者的最佳心理状态,是取得良好心理治疗的必备条件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及性格出现明显变化,我们时时、处处、事事给予理解、尊重、同情、体贴,以科学态度给予实事求是的解答,以维护老年人的最佳心理状态。护理人员应具备“五有”:即:一有情:有情才能亲切感人;二有礼:有礼才能体现尊重;三有心:有心才能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四有信,这样才能取得信赖和配合;五有益:安排一些有益于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活动。

三、老年人生气的原因

1、是心胸比较狭窄。这类老人凡事喜欢斤斤计较,别人稍微触犯了他,如无意中踩了他的脚,或不慎把脏水弄到他身上,他就不肯原谅,要大发脾气,甚至大骂一通。有的则对别人过于苛求,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就要发火。

2、是虚荣心过强。有些老年人常常以“长者”、“老者”、“过来人”自居,在生活中处处要设法维护自己的尊严和权威,一旦有谁冒犯了他,伤了他的面子,就会大动肝火,发起脾气来。

3、是性格变异。老年人经常性地发脾气,实际上是心理衰老、性格变异的反映。这些老年人进入老年期后,社交能力逐渐减弱,自我封闭性增强,遇事固执过敏,急躁易怒,情绪波动大。

4、是疾病征兆。有些老人脾气暴躁,可能与身患某种疾病有关。如肝病患者,虚火亢盛,心情烦躁,平时容易发脾气。

四、老年人拒绝退休的表现及护理方法

1、拒绝退休的表现

退休之后,老年人从群体生活的大天地转向家庭小天地,从忙人变成闲人,容易使人委靡不振、意志消沉和情绪低下。所谓离退休综合征是指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的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或因此产生偏离常态的行为的一种适应性的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往往还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

具体可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往返犹豫不决,整日不知干什么好,有的人觉得自己没事可做,还会有严重的失落感。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还可能常做错事;性格变化很明显,特别容易急躁和发脾气;事事都不满意;有的老年人还表现出多疑,当听到他人议论工作时常会烦躁不安,猜疑其有意刺激自己、小看自己。以前很有素质的人呢,有时候也会一反常态而不能客观地评价外界事物,常有偏见。大多数当事者有失眠、多梦、心悸、阵发性全身躁动。

2、护理措施

老年人拒绝退休综合症的七个妙招。

(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离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既是老

年人应有的权利,是国家赋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是促进职工队伍新陈代谢的必要手段,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而且,离退休后,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观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将离退休生活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离退休老人如果体格壮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当然,工作必须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

(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

“活到老,学到老”,正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一方面,学习促进大脑的使用,使大脑越用越灵活,延缓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社会变迁风起云涌,老年人要避免变成孤家寡人,就耍加强学习,树立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4)培养爱好,寄托精神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有业余爱好,只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退休后正可利用闲暇时间充分享受这一乐趣。即便先前没有特殊爱好的,退休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写字作画,既陶冶情操,也可锻炼身体;种花养鸟也是一种有益活动,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气功、打球、下棋、垂钓等活动都能使参加者益智怡情,增进身心健康。

(5)扩大社交,排解寂寞

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缩小,但老年人不应自我封闭,不仅应该努力保持与旧友的关系,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建立新的人际网络。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开拓生活领域,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与家庭成员间也要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6)生活自律,保健身体

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离退休后也可以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息时

间表,早睡早起,按时休息,适时活动,建立、适应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采取适合自己的休息、运动和娱乐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7)必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

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切忌讳疾忌医。对于患有严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离退休综合征的老人,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药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疗。

五、老年痴呆的心理护理

老年痴呆病人的心理护理如何进行?

首先,要注意尊重病人,对老年痴呆病人发生的一些精神症状和性格变化,如猜疑、自私、幻觉、妄想,家人应理解是由疾病所致。要理解,宽容,给予爱心。

用诚恳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对于病人的唠叨不要横加阻挡或指责。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有些不能满足应耐心解说,切忌使用伤害感情或损害病人自尊心的语言和行为,使之受到心理伤害,产生低落情绪,甚至发生攻击性行为。更不能因为病人固执、摔打东西而对其进行人格侮辱,或采用关、锁的方法来处理。

鼓励病人,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有针对性地掌握病人的心理状态,然后有计划,有目的的与病人个别交谈,解决其思想上的问题注意掌握一定的谈话技巧,使其消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以促进疾病的稳定与缓解。病情观察与特别护理。

老年痴呆病人早期除了具有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行动缓慢等一般精神衰老的表现以外,个性改变是最常见和最引人注目的症状,如病人变得孤僻、自私、冷淡、情绪不稳、活动、减少睡眠障碍等。通过发现这些早期精神异常现象,可以及时进行医治,以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对于意识障碍且处于兴奋状态者,要认真观察其有无发烧、尿潴留等异常,及时予以解除。对病人的某些反应,要给予一定的重视,不要都看成是胡言乱语而不予以理睬。对于有冲动、伤人、自伤、逃跑等病态行为,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专人照管,尤其对有自杀或逃跑企图的病人要严加防备,进行精神安慰,

不要责备,以免增加对立情绪。家中剪刀、绳子、火柴、灭鼠药等要收藏好,以免发生意外。对有严重特殊行为或病情不稳的病人,尽量避免其外出活动,必要时可住院治疗。

2.1为什么经常醉酒的人容易“痴呆”?

有一种痴呆就叫酒精性痴呆,过量酒精会直接杀伤脑细胞

“酒精能让人产生“短暂记忆缺失”,所以醉酒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大量饮酒时,清醒后会有某一段时间记忆缺损。专家表示,过量的酒精会破坏脑组织中的血脑屏障和神经元细胞膜,直接杀伤脑细胞。因为酒精的神经性毒性作用,会影响维生素B1的吸收,影响到神经系统的正常“运转”,而维生素B1恰恰是脑细胞运动至关重要的元素。“长期酗酒的人,酒精会影响大脑中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出现‘科萨科夫脑病’,主要症状为记忆力下降、躁狂、走路不稳、震颤等。”徐格林告诉记者。伴随着脑细胞死亡速度的加快,脑萎缩也会变严重,脑神经细胞活性均减低,大脑功能随之衰退。而这样的症状便是定义中的“酒精性痴呆”。

例如: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谢世平主任医师告诉记者,慢性酒精中毒对大脑损害较重的表现形式就是酒精中毒性痴呆,出现进行性智力减退。首先是人格改变、记忆障碍,逐渐发展成痴呆。部分病人有大脑皮质功能受损的表现,如失语、失认等。严重者生活不能自理,预后极差,一般不可逆,多数因躯体并发症而死亡。

2.2 为什么滴酒不沾也容易“痴呆”?

酒精的活血功能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中风发生率

为什么滴酒不沾的随访结果,反而不如每天“小酌两杯”?徐格林解释说,酒精中含有一种成分名叫黄酮甙,能够保护血管内皮和神经元,而酒精的活血功能又能促进血液循环,不太容易形成血栓,降低中风的发生率,而中风也是痴呆症的诱发因素之一。

国外一项研究也表明,适度饮酒可减少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这项刊登在英国《精神病杂志》上的新发现,是伦敦精神病研究所科学家们对400位年龄介于65岁至74岁老人,进行长达12年之久的跟踪研究后得出的。那些年轻时爱喝三两杯酒的人,年老时患痴呆症的几率较低;反之,在60岁前滴酒不沾的人,年老时患痴呆症的几率则较高。

■相关新闻

“额颞型痴呆”已成中年人中发病率第二

我们都知道老年性痴呆,也就是阿尔兹海默病。但近年来神经内科开始逐渐关注起一种叫做“额颞(niè)型痴呆”。这种痴呆的发病年龄更早,一般集中在50岁左右,比老年痴呆普遍提前了5-10年,也可能出现在个别青年患者当中。 额颞型痴呆因其发病机制不清,可能与家族遗传和基因突变有关。

南京脑科医院神经内科徐俊副教授表示,有统计显示,在60岁以下的痴呆患者中,这类痴呆的发病率占第二位,数量并不少。所谓额颞型痴呆,通俗来说,就是大脑中的额叶和颞叶区域出现病变,而导致的痴呆类型。额叶属于人们高级认知功能的中枢,掌管一系列高级认知功能和执行功能;颞叶则是语言中枢;此外病变经常还影响到杏仁核区域,这和人类的情感表现有密切关系。

当这些部位发生病变后,患者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有些患者会出现情绪、行为的改变,甚至发生人格改变。有的人性格大变,为人古怪;变得特别胆小,或者盲目乐观;又或者特别邋遢、抠门、不近人情、刻薄冷漠。有的患者则是颞叶病变严重,所以出现了语言能力的障碍,表现为语言能力逐渐减退,从寡言少语到缄默不语,或者无法理解语义。和老年性痴呆不同,这类痴呆的病变区域处于局部,患者往往一开始并不会表现为全面的认知功能减退,而只集中表现在某些方面,这导致患者更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六、老年人如何避开抑郁

老年人要避开的会诱发抑郁的因素。许多人都认为人老了多少会出现一些抑郁,老人久经沧桑,似乎抑郁属于衰老的组成部分,其实这是误解。如今老人患抑郁症日益多见,已成为阻碍老年人提高生活质量的大问题。但是,老年人的心理抑郁十分容易被忽视。具体老人容易忽视心理抑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被它病干扰

随着年龄的增大,老人患慢性疾病的增多,如高血压、心脏病、老慢支、胃溃疡、关节炎、糖尿病等,这些疾病往往是迁延时间长,治疗效果一般,这些都会使人感到无能为力,力不从心,心情沮丧,无奈抑郁。另外,有些疾病本身存在抑郁的症状,如痴呆、帕金森病等。这些疾病能引起与抑郁症类似的症状,如乏力、睡眠障碍、注意力困难、悲观思虑、食欲不振等。所以有时很难区分是疾

病的抑郁表现还是疾病并发的抑郁症,因此老人容易在关注躯体疾病时忽视心理问题的存在。提示抑郁症有价值的迹象有:社会功能的退缩、失败无望或应受惩罚的感觉增强、对生活缺乏意义、经常想到自杀等。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病与抑郁症关系密切,有一项研究发现,前者的50%,后者的35%会患上抑郁症。

2、被药物引发

许多老年人需要规律地服用多种药物以治疗自己的躯体疾病。有些药物能加重或引起类似抑郁症的症状,如心血管药物(心得安、利血平)、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甲基多巴、左旋多巴等。但是每种药物副作用的个体差异性很大,所以因药物引发抑郁的程度也会有较大的区别。

3、被不适掩盖

典型的抑郁症,都有较深的持续性情绪低落和消极悲伤。而老年人的抑郁却不是十分典型,看不出心境的恶劣,也没有想自杀的念头,但取而代之的是持续性的疲乏、无故的体重减轻、睡眠节律紊乱、食欲胃纳变差、经常五更泄泻、注意力记忆力下降等,所以老年抑郁症很容易被家人和普通医生忽略。许多老年人也都关注和强调他们只是感到疲乏、消瘦、睡眠差等不适而否认自己已患有抑郁症。

4、被丧偶忽略

在有压力的社会生活事件中丧偶对人的心理创伤最大。丧偶后,家庭结构、亲情关系、经济情况、起居环境都会随之发生很大的变化。适应新的环境和处境是一个心身的考验,度过这个适应性生活阶段又需要1-2年的时间。因此必须懂得在这期间存在着患抑郁症的危险性。不要以为丧偶心境不好是理所当然,应清醒地认识到,继而进入的抑郁状态是很容易被忽略的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抑郁老人频寻短见例子

例如1:虽然已过去多日,但哈尔滨市的王先生一想起父亲的过世就心痛不已。王先生的父亲67岁,五月的一个午夜,在家自缢身亡。王先生起初不明白,家里条件宽裕,自己和妹妹工作也不错,父亲为何要选择死呢?事后王先生回忆起父亲去世前一段时间的表现,询问医生后才知父亲患了“老年抑郁症”。

王先生告诉记者,去年自己贷款买了一套百余平方米的房子,王父总是替儿子担心,害怕贷款影响儿子的生活质量,老是唉声叹气,家人没有及时开导,没

有想到老人由此产生了忧郁的情绪。

王先生说,年初以来,父亲总是唉声叹气,食欲不振,还常说活着没意思,以前生性乐观的一个老人,突然就变得郁郁寡欢了。当时家人也没往心里去,以为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没想到老人选择了不归路。

例如2:日前,记者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急诊室、医大二院急诊室等处了解到,从4月份开始一直到现在,每天几乎都有因患老年抑郁症自杀的患者被送来急救,年龄多在50岁~60岁之间。这些患者有的喝农药,有的用器械,还有的是跳楼,等等。有的去意非常坚决。前不久,道外区松浦派出所救过一名跳江的患抑郁症老人,这位老人已经自杀四次未遂了。

据哈医大专家介绍,在抑郁症人群中,自杀死亡率可达17%左右。抑郁症多发期是春秋两季,这两个季节导致患者内分泌出现问题,进而产生抑郁症。而抑郁症患者易在夜间醒来,醒后睡不着,自杀也多选择在这个时间。

全省有六万多老人患病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医务科主任张延承说,目前,我省有6万多老人患抑郁症。近段时间,因患老年抑郁症住院治疗的病人占住院病人总数的10%左右,到门诊就医的此类患者不断增多,病患年龄多在60岁左右。专家指出,通过临床调查,76.8%的老年性抑郁症患者发病前都有一定的精神诱因,如家庭矛盾、经济纠纷、夫妻不睦、子女不孝、身患重病等。特别是在离、退休后更容易发生孤独、焦虑、自卑等不良心理,此时若不注意及时调节心理,就很容易患抑郁症,精神长时间抑郁的老年人,有的就选择自杀寻求解脱。

例如3:今年83岁的张大娘去年老伴去世后便跟儿子生活在了一起,儿媳对她不好,大娘总是以泪洗面,精神萎靡,食欲不振,有几次甚至爬到窗台上寻死。家人发现后,将她送到专科医院进行诊治,被确诊为老年抑郁症。

例如4:张先生的父亲从局领导的位置退休后,儿女忙于工作,缺少与父亲沟通,在退休三四年后,老人患上了抑郁症,幸亏发现及时,现在正在治疗之中。

哈尔滨市第一专科医院郝凤芸主任告诉记者,在中国老人传统观念中,还是喜欢群居生活,愿意儿孙能经常和自己在一起。但现在很多年轻人忙于工作生活,很少关心自己的父母,老人长期孤独,导致老人患上老年抑郁症。

七、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及心理问题和诱因

1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及诱因

1.1 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社会角色的改变,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情绪低落;有的急躁易怒,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1.2 孤独感 老年人由于丧偶、独居、离退休、人及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生活空间增多或身体心理及其它原因导致的行动交往不方便,老年人感到空虚寂寞,心理上往往产生隔绝感或孤独感,进而感到烦躁无聊。

1.3 恐惧感 老年人由于担心患病,自理能力下降以及给心理加重负担等问题的发生,心理上会产生忧虑感或恐惧感,从而表现出冷漠或急躁的情绪。

1.4 抑郁 抑郁多由于老年人受到慢性疾病的困扰及死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抑郁心理,有的老年人则因生活单调或失去配偶,家庭不和,内心空虚而产生了焦虑及抑郁,有的老年人由于退休后生活方式的改变,社会交往减少,缺乏归属感,造成心情抑郁,遇事灰心,悲观失望。

1.5 健忘 老年人智力水平下降,常出现健忘,由此老年人经常忘记吃药,刚刚手拿着的东西,一会儿就东找西找,出门忘记关门,然后自问我关门了吗;健忘使老年人经常怀念过去,影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1.6 经济状况 目前我国老年人的经济收入一般都低于在职人员,加上医疗服务费用的逐渐上升,老年人的经济来源缺乏独立可靠的保障。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自己的劳动和儿女供给,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营养、生活条件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享受,从而影响身心的健康。

2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2.1 定期开展老年人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康复,帮助老年人正确认知疾病,增强自我保健和照顾的能力,指导老年人树立坚强的信念和正确的生死观。

2.2 帮助老年人调整情绪 护士要多给老年人特殊的照顾,热情得关怀,减少其精神刺激,帮助老年人积极面对疾病和生活中的问题,树立正确的对待疾病的态度和信心,向老年人讲述和示范各种情绪调节法,如自我教育法,活动转移法,沟通调节法,环境调节法和适当发泄法等。

2.3 保持家庭关系和谐 老年人身边关心、亲近的人越多,生活就越充实,因此要维持家庭关系和谐。社区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多与老年人的家庭进行联系,

教育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特别是一些丧偶及患有身体疾病的老年人,安慰开导家属,使老年人保持心胸开阔乐观向上的态度,减轻其的孤独、恐惧的心理。

2.4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培养适当的兴趣和爱好 鼓励老年人参加适当的活动,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太极拳、练气功,健身活动等。保持机体代谢平衡,促进身心健康,延缓衰老,丰富离退休后的生活,并鼓励老年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社会贡献余热。

2.5保持乐观开朗的性格 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指导老年人保持乐观的态度,充满好奇心,培养生活情趣,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老年人要学会挖掘自身的快乐豁达,更要会想用自身宝贵的资源,只要每个人都能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质量和人生价值将具有更大的提高。

2.6 强化老年人治理素质 鼓励老年人勤于学习,科学用脑,善于用科学的知识养生保健,既锻炼了智力,又学会了自我保健和照顾的技能,有句话叫“活到老,学到老”进入老年学习的东西也很多,如:老年自我保健,老年社会学,老年心理学,家政学等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国内外大事,了解社会变更,更新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既丰富了自己的生活,也锻炼了智力

3、老年人心理健康要戒八个过度:

一戒“过度关爱”

有些家长对孩子可谓爱到极致,他们的爱呈现一种令人费解的分化状态:在生活上对孩子关心得无微不至、事必躬亲,在精神上却对孩子过于专制、强加于人。

不将自己年轻时未能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堆积起的这份“厚爱”,不但给孩子造成过重的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也给自己平添了许多不必要的压力和烦恼,有损自身的心理健康。

二戒“高兴过度”

高兴本来是好事,但要防止“乐极生悲”,特别是当生活中有突如其来的好事降临时,例如:“久别亲人团聚”、“摸彩中了大奖”等等。高兴过度会引起大脑中枢兴奋性增强,使交感神经过度亢奋,这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尤其不利。

三戒“悲伤过度”

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应当学会调解、控制自己的情绪,故友离散、亲人谢世、朋友反目、恋人分手等等,都会给人心理上造成严重打击。

此时我们切勿钻入牛角尖,更不要沉湎其中不能自拔,要学会摆脱,用向好友倾诉、向心理医生咨询等方法,尽快使自己走出心理危机。

四戒“过度消极”

当工作中出现失误时,可能会导致有些人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或极其消沉的情绪,严重者甚至自暴自弃。这种做法实不足取,因其对心理健康十分不利。

五戒“过度愤怒”

工作中出现矛盾是人们经常遇到的事情。此时,最好避免激烈的争吵,更不要三句话说不到一起便“怒发冲冠”、“拍案而起”,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激化矛盾。

况且,发怒就像“双刃剑”,既伤别人也会伤及自己,正如人们常说的“气大伤身”。此时不如先冷静下来,“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对矛盾的双方都有好处。

六戒“猜疑过度”

有些人疑心病较重,乃至形成惯性思维,导致心理变态。一个人如果心胸过于狭窄,对同事、朋友乃至家人无端猜疑,不但会影响工作、影响人际关系、影响家庭和睦,还会影响自己的心理健康。

七戒“过度焦躁”

有些人脾气很急,做事情总想一步到位、一举成功,有些急功近利的心理趋向。当自己的愿望和目标一下子不能如期实现时,他们便会产生焦躁情绪。其实,这种情绪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适得其反并有损身心健康。

八戒“忧虑过度”

即使生活中确实发生了令人烦恼、焦虑的事情,我们也应振作精神、积极面对,而不该整天闷闷不乐地就此消沉下去。

俗谚:树老根多,人老话多。树老盘根错节,纠纠缠缠;人老啰哩啰嗦,喋喋不休。

树老盘根错节是经年累月吸取日月精华,经历风霜雨露的洗礼,才有根深柢固的架势。老树根多,虽然模样沧桑,却老成稳重,禁得起雨打日晒,禁得起狂

风摧残。

人老话多是人生历练的结果,经验的结晶,虽不是字字珠玑,却是难得的体验,也充满智慧。

老人多话往往是出自对周遭的关心,对人际的关怀,是对下代的放心不下。这种絮絮叨叨,实在是人间的至爱。

科研发现,孤独老人长寿愿望达成很困难。最近我国心理学家进行的研究是对1600名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长达6年的追踪调查,发现经常感到孤独的老人,寿命减少6年。

孤独并不仅仅是“没有伴儿”,主要是对社会生活没有参与意识、没有交流沟通的平台,就像契诃夫笔下的套中人一样,完全与世隔绝,但很多子女并不知晓这点,以为老人衣食无忧就能够生活美满。很多老人吃喝不愁,但孤独却让他们没心情为自己烹饪美食,要么凑合、要么大吃,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以及不愿意外出活动,增加了心脑血管的风险。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步入老年后心血管功能开始退化,孤独能加速这过程,可增加患心脏病风险。

如果不愿意和外界交流,也会增加罹患老年痴呆的风险,心理医学中心研究人员的发现称,孤独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是正常人的两倍。尽管老年痴呆病因未明,但此病是退行性脑部病变。脑子是越用越灵,用进废退,孤独的老人不愿动脑,不愿动手,就会人为造成认知和记忆功能退化。

丧偶易导致寡居效应,许多年迈老人在失去伴侣后也相继去世,伤心过度也会让身体各个器官遭到重创。一般来说,丧偶一年内是道坎,伤痛最为明显。因此在此阶段,子女家人要帮助老人,故人的东西可以先收藏起来,不要让老人独处,外出散心、去子女处居住都是办法。如老人的悲痛心情无法释怀,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

案例资料:一位退休女教师,最近就怕回家,一到家里就发愁,感到空虚、寂寞、难熬,情绪越来越坏,甚至感觉活着没意思。昨天,其子女和老伴陪她来到市德安医院,精神科专家徐主任道出的原因让其家人大吃一惊:原来,子女出于孝心为老人购买的大房子,竟是引起老人抑郁情绪的主要原因。

无独有偶,在奥韵家园一座160多平米新房居住了半年多的老太太,最近也感到孤独、空虚、心情抑郁,活着没劲,常悄悄地抹眼泪。她自己都想不通,

过去生活艰苦,忙忙碌碌,却能顽强地活下来,现在生活这么优越、舒服,却反而不想活了呢?她对徐主任说:“子女都很忙,难得回家,这么大的房子,就住两个人,冷冷清清的,实在受不了。”

-摘自《中国新闻网-河北新闻》,20xx年12月9日

八、参考文献

1、黄金,主编 《老年护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4

2、刘纯燕,主编.社区护理学[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11:142~149

3、王青,杨代红.军队离退休干部社区保健需要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89~490

4、 张小玲,老年痴呆病人的家庭护理及预防保健[J].护士进修杂志,1998,13

(5):19

5、李芳,许有芹.精神病人的社区康复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7):427~428

6、 颜廷健.社会转型期老年人自杀现象研究.人口研究,2003,5 7、周宗梅.社区护士对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中华护士杂志,2009,156.

8、翟继贤.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医学杂志,2001,14(3):206-207

9、王莉,魏芝凤,巴亚辉.老年病人康复期的心理护理.黑龙江医学,2001,25

(11):851

10、卢蓉.老年护理问题的现状与展望.卫生职业教育,2006,24(20):152-154

11、汪剑琴. 老年人心理特点与老年工作策略思考[J]. 管理观察, 2009,(07) .

12、颖娜. 浅谈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与护理[J]. 中外医疗, 2009,(12)

13、廖红. 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自我调适[J]. 基层医学论坛, 2009,(13) .

14、陈兴菊.老年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2006,7:28.

15、刘世云,白丽,王东明.老年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6,3(15):105.

16、程心洁.让健康教育成为和谐的教与学[J].中华护理志,2000,35(6):361.

更多相关推荐:
护理学综述论文范文

姓名学校深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和护理摘要深静脉置管以其操作简便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是一条安全可靠的血管通路等优点在输液输血血液透析胃肠外营养支持中心静脉压监控及危重患者的抢救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护理也有...

护理学综述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身心社会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也就是说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满足病人的身心等各方面需要为目的的护理在儿科开展整体护理就是以满足患儿的各种需要为目的开展的优质护...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文献综述)范文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小初号加黑黑体居中本科生毕业文献综述初号加黑黑体居中题目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分析4号加黑宋体居中学生指导老师20xx年12月20日4号居中肿瘤患者PICC置管主要并发症及...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双硫仑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护理综述论文范文双硫仑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以达到戒酒的目的双硫仑样反应属药源性疾病的急症是由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和乙醇酒精相互作用产生的...

本科护理学文献综述

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毕业文献综述题目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学生刘静微学号1013001258084指导老师闫东升20xx年5月20日1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观察和护理摘要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

护理学文献综述的写作

综述是就某一问题从一定时期内相当数量的专门选定的原始文献中摘取资料利用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对问题的现状水平动向进行综合性专题描述的文章综述是情报信息资料研究论文护理综述在护理学术论文中属科技信息研究类论文1文献的概...

护理规范综述格式

XUESHENG本科毕业论论文类型研究论文综述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日期文此处粘贴论文格式如下一撰写内容1主标题及副标题2二级学院名称专业名称学生姓名3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摘要与关键词外语专业...

儿科护理学综述

儿科护理学综述泸医护理专升本132班张文芬摘要通过对儿科护理学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儿科护理的关键点和方法确保在对儿童护理和儿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其护理更加的准确有效儿科护理学也是对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

胃管的留置方法与护理综述论文

胃管的留置方法与护理综述学号20xx14080212姓名何慧姣系名护理学班级2班摘要目的综述不同病人留置胃管的方法及护理阐述了胃管的选择和插入深度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提出要根据病人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及护理方法归...

北京电大护理专业本科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

附件4北京电大护理专业本科文献综述书写格式及要求第一页1封面要求见附页第二页2题目3摘要不超过300字采用结构式摘要的陈述方式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关键词35个关键词第三页以后5正文包括前言中心部分和小结1前言...

大学毕业论文护理学文献综述的写作

大学毕业论文护理学文献综述的写作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综述是就某一问题从一定时期内相...

中央电大护理专业本科文献综述格式及要求

附件九中央电大护理专业本科文献综述书写格式及要求第一页1封面要求见附页第二页2题目3摘要不超过300字采用结构式摘要的陈述方式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关键词35个关键词第三页以后5正文包括前言中心部分和小结1前言...

护理学综述(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