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工时评书写例文

时间:2024.5.2

组工时评书写例文

是谁在让环保部门官员入“囧途”?

20xx年7月9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宣传教育系列报告会”第一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时任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就环保问题作报告时自我调侃 道:“我听说世界上有‘四大尴尬部门’,中国的环保部就是其中之一。”时隔两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调研环保工作时发现,人、财、物皆归地方政府管辖的 基层环保部门“尴尬”尤甚。(8月4日中国经济周刊) 不知从何时起,似乎只要哪里出了环境问题,当地环保部门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舆情爆发时,一些地方政府通常还会处分环保官员来平息民怨。正如《中国经济周 刊》记者所到江苏省连云港市所闻,提及“环境追责”,环保官员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表达“不解”。近年来,纵观一系列有关“环保局长”和环保部门的报道,似乎 也从侧面反映了不少地方环保官员之“囧”。比如,“浙江温州要求环保局长集体下河游泳以证治污效果”、“湖南永州某县环保局长因机关评议排名倒数被免去职 务”等等。20xx年12月17日,《中国环境报》甚至以“近20年全国环保部门一把手的任职去向”为研究对象,专文分析“为何当上环保局长就意味着职业 官员生涯的终结”。如此这般,实在耐人寻味。 不得不说,当涉及环境问题的舆情一旦爆发,环保部门随即成为众矢之的,之后的追责、平民愤都会理所当然地拿环保官员“开刀”,让环保局来“兜 底”,甚至有人调侃“当上环保局长意味着官员职业生涯的终结”。事实上,“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出台,赋予了环保部门更多的“查处”职责,但问题来了, “责权不统一”的现状让下级环保部门面对上级环保部门的考核变成了“全面负责”,加之,诸多的环境治理问题仅依靠环保部门显然更是“独木难支”。 “理想很丰满,现实太骨感”。在外界看来,环保局是威力无比的实权部门,但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地方环保部门的人员数量和执法手段与20年前相比没有太大区别。其实,基层环境监察的权力十分有限,因为环保部门无权对执法对象实施强制措施,违法者常常会肆无忌惮。

“治污先治官,治官先治人”,腐败和监管缺失是一些环境问题造成重大影响的幕后推手。国家环保部早在20xx年就构建了部、省、市、县四级环保 专网,但环境信息化工作在基层的应用仍然进展缓慢。我们欣然看到,如果实行“大环保体制”,将有助于解决环境保护工作“责权不统一”这一任性顽疾。唯有如 此,才能真正防止事前审批把关无力、事后追责索债无主,甚至出了大事由环保局长“顶包受过”的闹剧频演。

处长如此嚣张,折射出啥?

8月3日晚,南京电视台“东升工作室”以《是谁如此嚣张?》为题,曝光了“南京一公务员酒后殴打他人”事件。据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解南京玄武区住建局副调 研员陈爱平要住酒店,与前台服务员梅华发生冲突,并殴打梅华致其右肩软组织挫伤。据梅华介绍,陈爱平在动手时一直将“我是处长”这句话挂在嘴边。2015 年8月5日《现代快报》

处长打人,看到这个消息,让民众再次对公职人员黯然神伤,为何官员屡屡上演打人闹剧?且不论处长的公职身份,也不说此事件中的前因后果,一边打人一边叫嚣着“我是处长”?很难想象这是发生在一个文明社会的事情。作者口2733740549长期兼职代写党建类时评,保证原创,长期合作 作为公职人员因为口角而大大出手,这样的行为让民众怎么看待我们的干部?而此事件中的主角陈爱平作为住建局住建局副调研员,这样的特殊身份竟然也毫无顾忌的挥拳相向,作为领导这样的行为如何以身作则,这样的处长让人如何能信服呢?

笔者认为,不管打人事件起因为何,当事人双方以及在场的干部都应当好好反思,作为领导干部,无论你的官职大小,都应当牢记自身的身份,明白自己的责任,作为公职人员,不仅仅是代表自己更是代表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如此不能自律又让民众如何信服呢?

抛出一句“我是处长”,道出了官本位思想的严重性,无非是特权思想的傲慢在作祟。身为党的领导干部,不去带头遵章守法、以身作则、约束家人,反而屡屡发生 “我爸是”、“我是处长”、“我是官员”等各类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事件,真的是在肥自我之私,挖党和政府的墙角,伤害了广大群众对政府和领导干部的信 任。对待这类打人的官员,一定要严惩不贷,不仅要开除一切公职,还应该追究其法律责任,让官员心生畏惧,迫使其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净化干部队伍形 象,也推动官员亲属摆脱“特权”思想。 解决“官本位”问题,得从思想入手,在基层政府,更要确实推动党的四风教育,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强化宗旨意识,让为人民服务不止停于口,还要内化于心,成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作为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人民公仆的使命与责任,切实加强自身品行修养,低调做人,慎独慎微。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走群众路线,就要 从点滴做起,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实实在在为群众服好务,

而不是和群众争利,甚至对群众动武。“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不仅仅是个口号、 一个要求,更是党立国存的基石!基石不存,国之焉在?


第二篇:时评例文


云浮一模(佛山一模)作文题的解读和评分细则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xx年4月,郑州将全市街头巷尾的421个报刊亭全部拆除,该市成了国内目前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

对此,有人说: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应该拆除。

也有人说: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现在报刊亭没了,叫他们如何生活?

还有人说:拆除报刊亭后,当地报刊零售市场呈现急遽萎缩的势头,对城市文化生态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要求:

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4.本题兼具现实性及思辨性,引导考生对当下复杂的社会进行多元的思考,能有效地区分考生的写作能力及思维水平。本次作文题材料所包含的内容及含意分别为:

▲〖材料的内容〗 报刊亭占道经营,影响了市容市貌,不利于城市郑州拆除全市的报刊亭; 的管理;

拆除报刊亭,有利于城市管理; 拆除报刊亭,有利于城市管理;

拆除了报刊亭,原来的经营者生活难以为继; 报刊亭的存在和城市管理之间并不冲突; 拆除了报刊亭,破坏了城市的文化生态。 城市管理,要以人为本;

▲〖材料的含意〗 关心弱势群体,提供生存空间;

要给弱势群体生存的空间; 小报亭,大情怀;

个人利益和城市发展的冲突; 城市的发展也需要人文关怀;

拆除报刊亭,是否恰当? 多点理解与关怀,少点粗暴与冷漠;

报刊亭的存在是否影响了城市的管理? 不能因个人的私利而影响了城市发展的步伐; 报刊亭存在的现实需要; 报刊亭是城市文化的一部分;

要给弱势群体生存的空间; 城市需要报刊亭的存在,生活需要文化的滋养; 个人利益和城市发展的冲突; 一个无法容纳小小报刊亭的城市,必然无法走向报刊亭与城市文化的关系; 发展的明天;

城市不仅需要高楼大厦,也需要小小的报刊亭; ▲〖立意参考〗

给文化以生存的空间 根据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可立意为:

拆的是报亭,毁的是文化

〖评卷说明〗 (一)只要紧扣材料内容和含意,围绕材料反映的“拆除报刊亭”现象引发的思考,均可判为符合题意。

(二)其他评分细则

1

1、高三作文打分板

一等文:50分及以上,文章在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适当地探索,思想有深度,有批判精神或建设性,语言有文采,论据恰当,内容充实,思路清晰,符合逻辑。

二等文:46-49分,文章在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的基础上,能做出适当地挖掘,但文章主体不能大而空,有完整的行文思路。

三等文:40-45分,文章主体部分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有基本的行文思路,论据基本恰当。

四等文:36-39分,文章在主体位置基本体现材料内容及含意,说理空洞,缺乏论据。

五等文:30-35分,文章未在主体位置体现材料内容及含意。

六等文:21-29分,总字数401-600字;或文章完全离题。

七等文:11-20分,文章不完整,总字数201-400字。

八等文:10分以下,文章不完整,总字数低于200字。

时评例文

1号文: 让报刊亭点缀城市

报刊亭,夹着多少市民甜蜜的回忆。他是下班路上的休憩站,是上学途中的加油站,是你我共享时事,关注社会的一方静地。然而,不过几月,421间报刊亭便消失在郑州的街头巷尾,徒留议论与叹息。有人言,报刊亭是城市的负累。然而,为何不让报刊亭点缀城市,成为新的风景线呢?

报刊亭的存在有其必要性与重要性。它是部分市民工作的小窝,是他们留恋并赖以生存的“圣地”。他们并无年轻人的朝气与力量,也无文化人的思维与能力,他们有的只是让报刊传递社会的心以及他们挣钱养家的愿。报刊亭拆除后,他们的心,他们的工作,又将何去何从?况且,报刊亭可谓城市文化的驿站,报刊零售也可谓是城市的一份事业。拆除报刊亭,这种事业便若涸辙之鱼,奄奄一息。城市的文化也便失去了一块重要的拼图,显得残缺。当然,光临报刊亭亦是一些常年奔波忙碌的白领人士了解社会,体验人世的惯用渠道,若失之,便若失去心的一方皈依。故此,报刊亭之于城市,确然不可或缺。

然而,拆除报刊亭同样有其苦衷。正因经营者的文化水平普遍低下及管理不善,报刊亭滥建成为影响城市建设的严重问题。各种交通要道旁,总可见到报刊亭,如一位衣衫褴褛的老者,站立在那,与城市的繁华格格不入。也正因这样一个个的报刊亭仿佛“城市补丁”般接连不断,郑州及某些城市也才选择了拆除报刊亭这样的极端措施。

所以,报刊亭应成为鲜花,点缀城市;而并非补丁,影响城市。让报刊亭成为鲜花,首先便是提高报刊亭经营者的素质,应选择让拥有一定城市建设意识的人担任经营者,并限制经营人群。其次,城市管理人员也应对报刊亭做好规范管理,拆除部分不合规定的报刊亭,而非用极端手法拆除所有报刊亭。北京的古巷尽头,坐落一古典报刊亭,典雅端庄,若一秀丽美人,点缀这座老城;上海大道尽头,坐落一流线型报刊亭,大方简约,若一现代青年,映射出这座新城的蓬勃朝气。真正成熟的城市,即便是简单的报刊亭,也自有其独特的味道。

愿在清幽的小道旁,再见精致的小报刊亭,手捧纸页,眼前心中便是大千世界;愿不只在遥远的回忆里,看见有半分熟稔又有半分新鲜的小报刊亭,轻嗅纸香,秀耳旁,灵魂间,不断的,是那娓娓道来的,我和城市的故事。

让报刊亭点缀城市,让报刊亭回归城市,这是你我的愿望,也是我们身为城市中人,应当为城市做的一点小事。

得分:57分。

点评:本文审题准确,立意明确,标题即中心,“点缀”一次统领全文,且精炼;文章开头概述材料,用反问语句提出了论点。接着,从部分市民的工作和文化精神的传递两方面阐述了报刊亭存在的必要性和 2

重要性。难能可贵的是,文章后半部分指出,在中肯分析了拆除报刊亭的苦衷之后,提出了解决办法:让报刊亭应成为城市的“鲜花”。本文思想深刻,是一篇优秀的时评。北京和上海的例子增强了内容的充实性与说服力。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条理清晰,语言有文采,书写工整,卷面美观。

2号文: 不可拆除的文化标签

报刊亭作为一个城市重要的文化标签,如今在郑州市却被毫无保留地全部拆除,只因其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这是何等地令人感到痛心!正如高尔基所说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报刊亭作为传播文化信息的重要站点被拆除,真是太不应该,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更应该注重国人文化素质培养,保留这文化标签,才是一个大国应该做的。

我们应该保留报刊亭,塑造一个文化优秀的生态之城。正如一伴旅行作家所说的,在日本,无论是在等公交车等地铁或在优闲喝咖啡时,随处都可看见日本人拿着各式各样的书籍在细心阅读。而相比之下,中国人在等地铁坐飞机或者吃饭聊天时都是“低头一族”,拿着手机在玩游戏。同是也有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哈佛大学留学时所感受到的,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只是他在哈佛一个星期的阅读量。这些事例,无不印证了,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对文化生态的建设同样重要。为何日本在近30年的时间经济,文化水平高速发展,并且哈佛会成为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学府,无不体现出阅读所体现的力量所在。相反,郑州政府只求经济利益这当前利益,而忽视了报刊亭对培养国人优秀文化素养以及传播文化信息这一长远利益,是何等悲哀!在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应注重对文化生态建设,保留像报刊亭这样的文化标签,才会使城市更加和谐文明,国人的文化素养才会越来越高,从而使国家兴旺发达,立足于世界之林。

我们应该保留报刊亭,全面提高国人的文化素质,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经营报刊亭的都是一些年龄较大,文化层次较低的人。在中国,两极分化严重,有钱的人虽然有钱,但有些是财大气粗,并无道德素质可言,这些可能都是因为缺少文化素养的教育,但是经营报刊亭的人虽是穷苦,因其长期处于报刊亭工作的环境中,能更多更好地接触书籍,报刊等文化信息的传播以及教育,从而比有钱人了解的世界越多,知道的信息更多,接受文化陶冶以后,可以弥补文化层次低的坏处,其具有潜移默化,影响人的却是深远持久,我们因此更应该保留报刊亭,给予国人更多地更直接的接触文化信息的机会,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全面地提高国人素质。

保留城市的文化标签,在潜移默化中向人们传递知识的力量,使国家一步一步走向上升的梯阶,才是政府以及国家应该做的,在经济发展的今天,培养国人文化素质同样重要。

得分:52分 评语:本文标题生动活泼,倾向鲜明,行文的条理清晰,一目了然,材料生动丰富,有时代感,扣题。

3号文: 隐没在城市化中的“绿色”

郑州市全部拆除报刊亭,实在令人咋舌,到底是报刊亭踩到了城市化的尾巴,非得让城市中这点绿一夜消失?可是,我们的城市也需要文化,也需要文艺的熏陶,没有文化的城市化,到最后只能沦为“土豪城市”罢了。

文化是城市的时间轴。城市中的那零星的绿色报亭,是最经典的,最有时代气息的城市造型,正如站在街角的绿色邮筒,总与报亭遥相呼应。可是继邮筒被email、快递取代后,孪生姊妹报亭竟如此快落入同一命运。这是城市化的悲哀,是城市化的无数牺牲品之一。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得连支撑城市的文化时间轴也拆去,已经再也挤不出时间了解身边的新闻,世界的时事了。又或者本应读书陶冶情操的时间都用来聊微信,刷微博了,不是吗?到底城市化下我们的文化藏到哪里去了?见证着城市每一步发展的文化都被我们拆掉了,都被压在房地产商的钱下面了。住在商品房的我们,大概也都忘记了当年读报的充实和读信的激动与喜悦。在城市化中,牺牲的不应该是代表文化的邮筒和报亭,不应该以一种文化的磨灭作为代价换取城市化的高速。

文化才是城市的真正内容。我仍旧无法理解郑州市拆除报亭的行为,若仅是以不利于城市管理那似乎说不过去。解决不利于城市管理的问题,为什么非得要用“一刀切”如此极端的方法?为什么对象非得是无辜的报亭?城市是一个区域发展的代名词,整齐的城市规划,华丽的地标建筑,对于一个急于发展的城市固然重要,但这些只是一个虚有的外表。一个发达的城市,住着的都是没有素质的人,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所以“文明城市”的出台,让身为百姓的我们,如此近距离地感受到“文化”在一个城市中的地位。它正如词语的本身一样低调,却是填充在每一个角落,如同报亭与邮筒,虽是在沉寂的一角,但蕴含的缺失已久的文化又是那么的深邃,渗透进城市的每一滴汗甚至每一滴血。

绿色的他们,也许真的不那么出众,但在城市的历史和城市的每一角落,都曾留下过奢华的背影,他们是文化的象征,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指标。城市,可以不那么富有,但一定不可以文化贫乏。

得分:50分。

点评:考生从“报刊亭与城市文化的关系”角度立意,立意行文皆在题目材料范围之内,符合题意。主体部分行文从“文化是城市的时间轴”与“文化是城市的内容”两方面展开,选材从城市发展不能以牺牲报刊亭展开分析论证,既谈意义也谈危害,论证有说服力。文末有一定的升华。

3

4号文: 报刊亭的去留,精神文化的归依

当今时代已是科技腾飞的时代,我们可以从许多渠道了解资讯,但绝大多数的人不能离开纸质的报刊,它的地位无法被取代。倘若报刊亭消失了,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该归依何处?

报刊亭是文化传播的“中介”。报刊常被人们称为“文化的载体”,那么报刊要想被人翻阅,报刊亭就成了“中介”。自民国以来,报刊就出现,当时销售《民报》等报刊要依靠“人肉报刊亭”——卖报人,到了现代,报刊亭不再是一个人拿着几份报刊来销售了,而是随处可见的流动小商铺。报刊亭里有各种各样的报刊,时事、时尚、经济等,尽管现在宽带畅通无阻,社会各领域还是没有放弃印刷纸质报刊,毕竟大部分人会购买报刊。因此,报刊亭这个“中介”是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它要作为提供文化交流、传播的平台,犹如它在充当社会各界乃至各国与人们交往的“友好大使”。那么,报刊亭是文化传播的“中介”一说,是正确的。

报刊亭的去留,会影响城市文化生活的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主要依赖报纸、书籍等,报刊亭便成了人们精神生活的商店。鲁迅先生曾说过:“精神上的满足远高于物质上的满足。”在日本,家家户户都会订阅报纸以便知道国家的新动态。倘若,他们订不到报纸或没有及时收到订阅的报纸,也会不辞辛苦地到报刊亭购买,这就是日本人注重精神生活的表现。如果报刊亭不存在,那么他们难以知道国家大事。有人说可以上网了解,那么不会上网的老年人呢?他们可能永远不会知道安倍晋三去朝拜某神社一大事了。而且,有些信息只有以报刊的形式流传,如果没了报刊亭,它们就无人可知了。报刊亭的存在对城市文化生活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郑州市拆除全部报刊亭,对该市的文化不见得是明智之举。

报刊亭的经营,需要政府的妥善管理。政府在城市规划时应留意报刊亭的经营位置,如果能留个心眼注意,也不会落到“报刊亭占道经营,不利于城市管理”的地步。所以,政府应负起管理报刊亭经营的责任。

在多元文化汇聚的时代,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不能因“不利于城市管理”的荒谬的理由而阻断,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不能离开报刊亭。

得分:48分。 点评:紧扣材料论述,论点鲜明,能把事件的意义,提升到“精神文化”的归依,较好地运用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分析详尽有条理。语言表达流畅、是一篇中规中矩的议论文。

5号文: 报刊亭不可拆

报刊亭如一本政事词典,里面包含着世界各地最新鲜的新闻资讯;报刊亭如传送带,每天为广大市民传送最新时事政治。报刊亭对城市文化生态建设非常重要,我们不能拆除它。

拆除了报刊亭,市民大大减少了读报机会。报刊亭虽然体积小,但它们的作用却非常巨大,它们分布在大街小巷,每天都坚持不懈地为当地群众输送最新鲜的时事和咨询。如果没有了报刊亭,市民难以方便地获得最新时事,他们就因买报麻烦而放弃通过报刊获取资讯的方法,转而使用虚拟工具如手机上网,看电视新闻来获得资讯。这样报刊的零售市场将会呈现急剧萎缩的势头,报纸、杂志等书面纸质资讯工具将逐渐退出社会,这不利于读报这种自古到今优良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所以我们阻止拆除报刊亭的行为,报刊亭为群众获取报纸等纸质刊物带来方便,为群众带来更多的读报机会,因此报刊亭不能拆。

保存报刊亭,即保存中华优良传统文化。人民自古到今都有读报的行为,当时在街边呐喊卖报的童孩们就像现在的报刊亭,他们是流动的报刊亭。古时候的人读报就靠这些童孩们了,所以他们对读报传统文化的传递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报刊亭就充当卖报童孩的角色,继续传承读报中华优良传统。如果报刊亭拆除了,谁来担任这一角色。所以报刊亭不能拆,它们传承着中华传统文化。

报刊亭零散分布的确不容易于管理,所以政府应出谋划策安置这些孤苦伶仃的“卖报童孩”,而不是拆除它们。政府应该在各个区域中划定特定位置供报刊亭经营,将它们统一化管理。选取位置要考虑到市民购买报刊是否方便,所在区域报刊的需求量是否符合建设要求。这样做,我们不仅能使报刊市场进入稳定状态,而且不会让读报这种中华优良传统消失,并且还能让报刊亭得到有效管理和适当经营方式。这样的举止得到多方面的益处,何乐而不为呢?

报刊亭真的不能拆除,它们对市民读报习惯,对报刊零售市场,对城市文化生态建设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采取恰当的措施来保存报刊亭,它们的作用真的非常之大。

得分:42分。

评论: 能扣住材料,提出观点。条理清晰地把“不可拆”的理由逐一呈现。但文章缺少提升。只是就事论事,而且缺乏有说服力的例证。语言也欠缺文采。

6号文 做事应循序渐进

当今社会,人人讲效率,但许多人在做事时往往没有考虑周全,一味追求效率,只看到自己要达成的目标。这时,你虽是成功解决了一个问题,但伴随着的很有可能是更多的问题隐藏其中,最终爆发。因此,我们做事应循序渐进,一步一步解决问题,才能获得 真正的成功。

做事循序渐进,能让我们关注到做事过程中更多的问题。做事有决心是好事,但我们若只为求目地而狠下决心一次性地完成一件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凡事都应有个过程,若只看到目标一味猛追那得到的只是成功的半成品。就如郑州将全 4

市的报刊亭全部拆除,不管城市决策者是出于何种目的,都必定是为城市的美好快速发展而着想。有句话不是说:“理想很丰富,现实很骨感”的吗?这其实也有道理,郑州这一决策出发点是好的,但却使以经营报刊亭为生的弱势群体失去了生活的依靠。难怪有人问道:“叫他们如何生活”倘若郑州在作出决定之前先做好民意调查,做好对刊亭主的补贴工作,一步一步来,而不是一下子把报刊亭全拆了,那么反响决不如此之大。正是因此郑州操之过急,没有循序渐进,才导致了这么多问题被忽视。可见,做事一步一步来,助于我们关注到更多问题。

做事循序渐进,要求我们有耐心,一步一步来。我们都知道,任何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想达到目标都应学会耐心,不跳步,不会走路而先学跑步的人结果就只有摔!君不见近日传得沸沸扬扬的“封井”事件吗,还有那“桥下水泥锥”事件。这不禁让人叹道:“叫人怎么活!?”是的,那些蜗居在井道下的人又该何处栖身,那桥下的流浪汉不该往何处。这虽是达到了城市市容的管理,但问题实质上并没有改变,反倒引来大众对人情的呼喊,对城市无情做法的批评。又如当年“大跃进”。政府一心求快,为民族争口气,不再被外敌欺压。然而,却让经济反而倒退,这为何!对,这体现了我们做事都应做到一步一步来。不心急,有耐心。

在生活中,我们应事事做到循序渐进!

得分:34分 评语:文章揭示哲理宽泛,几乎无提及材料,虽有完整结构,但立意先入为主,不尊重题目材料,未从“报刊亭说出去”。

7号文: 从实质看问题

一则新闻:郑州因城市道路管理将全部报刊亭拆除,成为国内目前唯一没有报刊亭的省会级城市。看到前半句,皱了皱眉头,看到后半句,只有苦笑并且深思此新闻中的做法。若要了城市环境,却丢了文化生态,此皆为笑话。就像谚语中:“捡了芝麻,掉了西瓜。”城市环境当然重要,但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且要注重文化建设。所以我们要从本质看问题。

从本质看问题,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北京百年一遇的水灾发生了,造成了财产损失和伤亡。为何几天的连续大雨却给京城带来如此大的伤害?因为他们没有考虑周全,没有考虑一个城市排水系统要重点监管,事后相关部门一直指责下属部门,且严查的居然是出租车车窗安全问题,因为水灾中出事故有在车中活活淹死的事件。这样看来或者说是治标不治本。他们应该模仿和借鉴日本的做法,排水系统每时每刻监控,当连日大雨发生,排水系统能按时将雨水排到下水道。问题的本质认清了,这样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

从本质看问题,才能营造幸福安定的社会。每一个社会上出现的问题和现象都要看清本质。政府的公信力来源于人民,提高公信力就是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最近的雾霾令中国人民忧心忡忡,央视连日报道雾霾事件,并解释雾霾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媒体也是加大力度把雾霾的文章登上头条。但这是实质吗?雾霾虽是因大气不流通造成的,但祸手不是它,而是国家煤燃烧量,汽车尾气排放量。此时我们想看见的是环保局能重视,查处偷排废气的工厂,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汽车等做法。现媒体,相关部门缺的不正是对此本质的思考吗?政府看问题本不本质,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北京地铁的涨价,用水阶级式收费等都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这在于政府能否给市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至关紧要。

人生亦如此,不要表面看问题,回归本质,让自己的路走得踏实,走得更成功。

得分:30分 评语:文章只有开头扣了题目,但引出的立意已脱离题目,分析题意不准确,所以正文虽清晰,层次分明地从两方面进行了议论,但均脱离题意。

5

更多相关推荐:
姥姥的剪纸第一课时评优课教案

《姥姥的剪纸》(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简解]课文为我们描述了一位剪纸技艺高超的姥姥。说她普通,她实在又不普通。一手高超的剪纸技艺,让所有人都赞不绝口。姥姥手里的剪纸会说话,会传情,永远牵动…

20xx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如何培训公务员的职业道德

公务员要接受职业道德培训了,这是一个积极信号。国家公务员局近日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提出在“十二五”期间,我国全体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人要讲道德,职业从业者要讲职业道德,则…

文章2作文评价时评价主体多元化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利用互助小组评价,促进作文教学的研究——作文评价时评价主体多元化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中来,打破了教师一个人评价作文的传统法,引导学生不断反思自己的作文结果和过程,促进学生及时进行自…

20xx年六安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时评:高校教师考核要回归教育根本

20xx年六安政法干警申论热点时评:高校教师考核要回归教育根本打算报考20xx年政法干警考试的考生们,现在开始就要准备备考了,而申论部分的备考,不仅要多关注社会热点,更重要的是勤动笔练习,并使用适当的教材提升自…

人民日报时评: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

人民日报时评: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组织领导“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在历史的新起点,中国共 产 党以巨大政治勇气和智慧,发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动员令,团结带领13亿中国人民踏上民族复兴的新征程。十八届三…

新时评药店促销六旬老人被挤死

药店促销六旬老人被挤死,“闲得没事”太冷血背景:为参加某药店举行的促销活动——免费领取一袋洗衣粉,六旬老人李阿姨在排队中被拥挤的人群挤倒后不治身亡。记者从河南省济源市法院了解到,法官最终判决药店承担30%的赔偿…

组工时评范文展示

政府信息公开自曝“家丑”又何妨?20xx年x月下旬,中国政府网在首页挂出专题,总结20x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落实情况,还邀请网友对各省各部门信息公开的实绩点赞。(人民网,1月x日)为何在政府信息公开中自我表…

申论公考时评:为发展营造公平有序法治环境

河北华图

热门话题时评文章范文三篇

热门话题时评文章范文三篇虐童案我们该反思什么近日河南濮阳车子营村的小男孩洪波与猪同住的组图引起网友关注据悉该男孩家境贫寒父亲靠养猪蹬三轮养家母亲疑有精神障碍非打即骂导致孩子身上满是伤疤孩子一年四季都蜷睡在院子角...

高考作文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

高考作文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高考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时评就是针对时下新闻发表看法属于评论性文章即时事评论它往往以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作为评论的对象上至国家大事小到凡人琐事有感而发作出深刻评论它可以是对先进的新生...

经典时评文章展示

经典时评文章展示旅游不买东西到底是谁骗谁24日中午来自重庆的16个游客在去云南旅游时因为一名游客没有进店消费当地导游便冷言嘲讽指责游客旅游不买东西就是出来骗人引发双方争吵大巴车驾驶员甚至冲了上来用手去掀游客的帽...

党建时评优秀范文

反腐出重拳勿让谬论渗透人心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中央反腐重拳频出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然而也有些别样声音冒头有反腐过头论认为处理贪官太多有反腐自黑论认为抹黑了党的形象...

时评(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