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时间:2024.4.20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2、[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5的加法”新授课。教材是这样编写的:

教材编写的意图是:渗透算法多样化的理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那么老师又是怎样理解使用教材的呢?

师:算出一共5只,是用什么方法算?

生1:4+1=5。

1

生2:4和1组成5。

师:为什么用加法?

生:(无人举手)

师:昨天学习加法,把两个数合起来,用加法。现在,要把4只和1只合起来,所以该用——加法。

师:算式4+1=5中的4、1、5表示什么?

生:(略)

师: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生:(脱口而出)用加法。

(教师想要的方法没出来,于是教师要求学生讨论)

师:请四人小组讨论。

生:(学生讨论)

师:谁来汇报“5只鸟,可能用什么方法算出来?”

生1:用加法。

生2:想组成分解。

(这时教材上列举的三种方法,学生只想到“组成”这一种。于是,教师继续引导)

师:有不同的想法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3:心里想的。

生4:5-0=5(这时,学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师:请你说一说怎样想出等于5?

生5:4和1组成5。

生6:跟他一样是心里想的。

2

(学生仍然想不出“数数”的方法,这时教师干脆直截了当地“导”)

师:在心里怎样算?先数几?

生7:先数4。

师:再数几?

生7:再数5。

(至此,“用数数的方法来计算4+1=?”终于出来了)

【评析】为了启发学生说出数数的方法,整个教学过程用了十几分钟。在这当中学生有什么收获呢?学生为什么不会想到数数的方法?实际上城市的一年级新生几乎100%接受幼儿园教育。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而且为了更好地与小学“接轨”,他们教孩子用想组成分解的方法来计算加减法,还让学生天天练习。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幼儿园期间对10以内的加减法已达到了提取事实的阶段(即脱口而出的程度),早已超越用数数得到计算结果的阶段。也就是说学生经验中早就淡忘了数数的方法,所以学生想不到数数的方法也就成其自然了。

教师用这么长的时间想达到什么目的呢?为什么千方百计地非要学生说出用数数的方法计算“4+1=?”呢?因为这种方法教材上出现了。有些教师以为教材提倡算法多样化,就必须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每一种方法。这说明教师对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尚未理解,仍然是“以教材为本”、“以教案为本”。

学生在这十几分钟里知识无增,认知水平降低,只有失败的体验。这样的教学,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哪个维度来衡量,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课改的基本理念是:教育要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人的发展,要关注学生、关注过程、关注发展。而要体现这个基本理念,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可。那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在“五个字”(调、改、增、组、挖)上下功夫。调:调整认知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调整练习题;改:改变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改变例题、习题;增: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组:重组教学内容;挖: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像前面举的这个例子,当学生列式计算之后,教师可让学生说一说:“4+1=5,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能想出几种就几种,勿强求。接着教师可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笑笑也在学习5以内的加法,可2+3=?他给忘了,你能帮他想办法算出这题的得数吗?然后可设计游戏和一些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练习。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哪些事可以用5的加法来表示???如果班级学生的基础较好,可以把5以内的加减法合在一起上,甚至也可以不教学这部分内容。这样的设计,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他们的发展需求,较好地体现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理念。

3

7.[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

⒈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

⒉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

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学讲了三种方法:①(5+)×(2+) ②5.8×2.5 ③×,其他同学拍手叫好而告终。

请你根据上述教学片断进行反思(主要从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层面分析)。

答:以上现象是教师在使用小组合作时经常出现的一种问题。就是没有处理好小组合作和独立思考的关系。教师要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强调合作学习不是不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应是合作学习的前提基础,合作学习应是独立思考的补充和发挥。多数学习能通过独立思考解决的问题,就没必要组织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应远远超过独立学习的结果。当然,宜独宜合,应和教学情景、学生实际结合,择善而用,才能日臻完美。我们在设计学生合作学习时,能否认真的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学生在合作交流前,你让学生经历过独立思考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他们有充分的时空吗?学生在合作交流时,有否进行明确的角色分工呢?

8.[案例描述]记得那是一节顺利而精彩的课,上课内容是“分数的意义”。

在课的结尾,教者没有安排学生围绕知识点去小结,而是让学生在小组内、班里用分数表述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学习情绪。令人难忘的是有一位学生在小组里的表述:“我把整节课的学习情绪看成单位‘1’,高兴的占了3份,即3/4高兴,遗憾的占了一份,即1/4遗憾。因为面对这么多的老师听课,我们班的同学一个个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展示了我们班的风采,为班级争了光,我为我们班而自豪,感到十分高兴。我之所以遗憾,是因为整堂课我一直认真思考,积极举手,许多问题又不难,但老师没有给我一次机会,我感到很遗憾??”

下课后我找到这位同学了解情况:

问:小朋友,你知道老师为什么没让你发言吗?

答:老师有可能没有看到我举手,也有可能怕我回答不准确吧,因为数学这门课我学得不太好。

问:平时课堂上,老师都叫哪些同学发言呢?

答:差不多都是成绩较好的同学。

[案例反思](可以从面向全体的角度分析):

答:这是我们数学课堂中存在的普遍想象,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如何来面向全体学生呢?只有最大限度地尊重个体,才有可能真正面向全体,这样的道理已经很难在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下得以落实。我们想,我们可以采用开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的个人想法在小组内得到展示,在小组内得到表现。??

4


第二篇: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案例分析

佛坪县城关小学 程义萍

【案例描述】

一、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编写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从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知识、能力、思想情感方面制定了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教学重点:

学生对于角的认识往往只是借助于实物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对角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四、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三角板一副、活动角两个(其中一个活动角边可伸缩)、画角小练习方格纸每生一张。

学生准备:三角板一副、活动角一个。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出示三角板,你们认识老师手里的东西吗?他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叫三角板呢?找学生上台指给大家看。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 观察操作,探索新知

(一)找角,指角

1.(课件出示校园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指一指哪里有角。先指给同桌看一看。

2. 全班交流指角。

3. 教师示范指角

(教师用课件演示指角,让学生对角有一个清晰的感性认

识。)

4.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都有角,说说你见过那些?小组内互相说说,比比哪组找得多。(课件出示生活中有角的实物,用光标显示角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角。)

(二)折角

1. 请小朋友拿出一张正方形纸,指指上面有几个角。

2. 用正方形纸折角。

3. 全班交流,指一指折的角在那里。教师把折的角帖在黑板上,用线勾出角的外形,抽象出角的表象,再次认识角。

4. 小组内相互之间指一指折出的角。

5.摸一摸折的角有什么感觉。明确各部分的名称。

(三)做角

1. 请小朋友们用学具做活动角。

2. 用手感受一下角的尖,两边。

3. 玩游戏:变大变小角。

4. 用手做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

5.用数字棍摆一个角,玩变大变小游戏。

6.比哪个角大。

7.小结:说说通过游戏明白了什么道理?

(使学生在游戏中明白角有大小之分,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四)画角

1. 请小朋友根据自己对角的认识画出“角”。

2. 全班交流:谁画得对,画得好。

3. 教师示范画角,学生练习。

4.展示自己画的角,介绍画角步骤与方法。

5.小结(出示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

三.巩固练习。(课件出示)

1、判断是不是角。

2. 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3.比两个角的大小。

4.填空。

四.全课小结:说说本节课有什么收获?(自由交流。)

【案例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 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形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生活情境引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学生对角的认识情况,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2.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脑,手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在玩中学,逐渐领悟,从实物中抽象出角的几何形体,建立角的表象。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3.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的活动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

整个教学过程,找角──指角──折角──做角──画角——数角,无一不是学生的主动操作与探索,可以说,正是由于教师敢放手,才有了学生的主动探索与思考,才有了学生的自主构建,才有了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才有了学生的全员参与、才形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心态,才有了学生的主动体验。

4.注重了学生的实践与操作,体现出了活动教学思想。 本节课自始至终贯穿了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这不仅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和几何初步知识直观、操作性强的知识特点,更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了以活动促发展的活动教学思想。教师把原来的知识传授设计成了一连串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发展,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基础,学生真正动了起来,课堂真正活了起来。

5.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本节课教师没有完全按照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照本宣科,而是在准确把握教材知识点的前提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现有知识水平出发,对教材进行了恰到好处的“改造”,这样的改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更贴近,更容易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也是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体现。

6.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

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通过它的形、声、色、动、静的变化,形成鲜明的表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教学过程始终吸引他们主动去探索问题,发现规律,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更多相关推荐: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如何撰写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小学数学教学案例的内涵一个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一个或多处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搭配中的学问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通过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

案例分析小学数学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资料一填空题1最近发展区是指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一个概念他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指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报告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等量代换教学案例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中心小学覃珍珍20xx610背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要真正的从心底把学生看作人并且是发展中...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案例下面陈述的是一道考查三年级学生应用计算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试题请你分析该道试题的优点并结合案例和教学实际谈谈如何编制试题检测学生数学技能的掌握情况这是一道美国三年级试题小明为全家买了3张参观动...

资料5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一找规律片断描述师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个忙你们愿意吗大家看学校板报的花边被淘气的小朋友擦掉了一些你能把他补充完整吗它们按什么规律来排列师你们想不想自己设计一条更漂亮的花边用你们的图形学具摆一摆吧学生...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数学实验案例分析板桥镇新集完小龚雪小学数学教学应结合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实验中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前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中听了一节分数的意义感触颇深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前几天我听了分数的意义一课感触颇深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这样一节概念课...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一激趣导入师小朋友在假日里你们常会跟妈妈上市场买东西吗电脑出示情境图师看星期天妈妈带着小明去水果批发市场走进市场看到一袋袋一箱箱的苹果出示图片苹果一个一箱苹果看一个苹果有多重约重150那一箱苹果...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1案例描述带分数乘法教学片断学生根据应用题草坪长5米宽2米求草坪的面积列出算式52算式一出现教师就立即组织四人小组交流算法其中一个组在小组交流时由于三位同学还没有想出方法整个合作过程只好由一位同...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前学校举行的青年教师公开课活动中听了一节分数的意义感触颇深分数的意义是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的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的基础上通过学习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单位1概括出...

小学数学案例分析(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