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现状调查报告

时间:2024.4.8

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现状

王超*

摘要: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健金的农村养老体系由自养层次和公共层次构成,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都在其中各尽所能。但在现实条件下农村养老体系的每个层次都存在缺陷。本报告经过多次实地调研,走访调查不同村组老年人的保障制度、收入来源、住宅问题、代际互动、文化生活及老年人生活期待等内容,运用随机抽样法、访谈法、现场观察法、文献法等调查方法,旨在了解大陈庄村老年人生存现状,剖析老龄化背景下大陈庄村人口老龄化给农村养老机制带来的压力和问题,找出真正适合大陈庄村特点的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养老模式。

一、我国农村养老的现状

1、家庭养老是主要形式。调查资料显示,目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中,95%的老年人选择家庭养老。1990——1995年全国敬老院年均2.08万个,老人院老年人只有30多万,仅占农村五保老人(保吃,保住,保医,保葬)的13%,而全国五保户老年人总数仅占农村老年人总数的2.78%。这表明了家庭养老在农村有巨大的优势。在我国广大农村中,老年人多数仍与子女孙辈们居住,形成三代同堂或四代同堂的大家庭。据20##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全国有老年人的家庭中,老年人与成年子女生活在一起的有6871万户,占有老年人口户的73.83%,其中三代居住的占大多数。另外一种情况是老年人与已婚子女分户居住,同时子女仍提供生活照料。一种是丧偶独居,一种是配偶共同居住。无论是那种居住形式,都是在老年人有劳动能力前提下的,经济来源靠老人劳动获得和子女供养。农村的老年人将拥有的土地分配给子女耕种,这样就理所当然地获得子文提供的生活费用。很多家庭虽然是分户居住,但老年人家庭与已婚子女家庭同住一个地区,距离较近,在生活和精神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出现“分而不离”的现象。

2、社会养老是补充形式。我国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是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提供优惠政策为特色的。民政部门从1991年开始,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在农村经济发达和比较发达地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根据农民自愿、在政府组织引导下,从农村和农民的实际出发,国家予以政策扶持,实行储备积累的模式,建立个人养老保险基金帐户,但要避免摧毁原有的家庭养老模式,根据积累的资金总额和预期的平均领取年限确定养老金的领取标准,交纳标准和支付标准实行多档次。再有是五保供养,它的经费在乡镇、生产队统一经营时,主要从集体公益金中开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供养五保户的经费和物品,主要从村提留或乡统筹费中列支。部分地方用乡镇[1]企业上交的利润或集体经营的项目中提留经费,政府也从救灾救济款中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供养五保户或兴办敬老院。1998年全国有222.6万人享受五保供

养,其中62万人由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还有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在优抚保障中享受优待抚恤金。优抚保障的对象包括对国家革命事业或国家安全作出贡献的军人以及家属。1998年全国支出优抚保障费用72.8亿元,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447万人。有一部分农村老年人在不同程度上享受了国家的补助和优待。

二、目前我国农村养老出现的主要问题

    1、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受到的冲击

第一,老年人家庭地位的下降和多子女家庭养老责任分散。农业技术的提高和农业耕作的半机械化和机械化,使老年农民的传统农业经验的价值严重缩水,再加上老年农民体力的衰退,他们对农业家庭的作用就越来越小,农村老年人家庭地位日益下降。因而他们在家庭中的传统家长地位和权威地位必然会丧失,相应地就失去了对家庭财产的实际支配权。在多子女家庭中,由于有多个养老责任主体,就会产生相互推诿责任的可能,出现谁都不养老年人的局面,同时在多子女家庭中其养老行为和水平容易向下攀比。这两种情况都导致了家庭养老问题的出现。

第二,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当前乡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使我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大批农业劳动力从农业生产转变到了工业生产中来,我国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使原先隐藏在集体出工劳动方式中的大量劳动力开始涌现出来,呈现出从不同地区向城镇涌入的趋势。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劳动力的不断流动弱化了土地作用,改变了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影响了劳动者作为养老义务承担者的角色,家庭养老模式受到了冲击。

第三,农村家庭规模的缩小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提高。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和老年人口寿命的延长,“四、二、一”式的家庭逐步形成,同时也出现了家庭小型化。以我大陈庄村所属的海安县为例,1997年海安县总人口99万,20##年底海安县总人口93.42万人,人口出现负增长。家庭规模的缩小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造成代际之间关系在照料方式、供养方式等方面有所变化。加之,农村老龄人口规模庞大,老龄化速度的不断加快。由于人口老龄化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老年人又失去了劳动能力或大部分工作机会而成为社会纯消费人口,又由于人口老龄化有阶段性和累进性的特点,在某些发展时期可能会超越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养老体系产生巨大压力。这两种现象给家庭赡养老年人带来了严重影响,一些家庭贫困的农民很难尽到赡养老人的责任。

2农村社会化养老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农村集体养老力量薄弱,农民养老资金来源不足。目前敬老院是我国农村老年人集中养老的主要形式,但农村敬老院只是对农村的部分老年人实现了集中养老。以我大陈庄村所属的曲塘镇为例,整个曲塘镇就一所养老院,150多个床位,而20##年末全镇人口为103936人,显然不能满足全镇老人的需求,根据苏政发[2009]155号《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规定,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最低为60元,地方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标准,提高部分的资金由地方财政支出。而我大陈庄村每人每月为70元,显然无法满足一个月基本生活开销。

第二,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够。社会化养老的主体是社会,是以社会运作的方式实现的,能够代表社会、管理社会的主导者是政府,并不是个别的社会组织和家庭。从近年来农村社会化养老发展过程来看,我国政府力图避免发达国家“福利制度”或“高福利”的做法,防止背上沉重的社会保障负担。但政府不应该放弃或者规避社会保障责任,在某些改革措施中,增加个人的责任是正确的,但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不明确。当前我国的农村养老模式不能让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截然分开,二者是相互补充,相互交融的。有效的途径是实现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而实现结合的主导力量是政策,即政府通过法规、政策、管理来实现的。这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养老模式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化和生活化的必然要求。

    通过走访和调查,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农村养老模式制度还有很大的改善提高空间,我想用自己有限的知识为农村养老制度的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三、对农村目前的养老制度的观点和建议

    1、大力增加农民收入

 第一,转变农民观念,加大农村科技教育力度。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培养农民的市场意识。以我大陈庄村为例,我大陈庄村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因此必须加强农村教育投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农业技术技能培训。对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培训,科学应用先进农业设备,科学种田,要通过一切有效途径,帮助农民认识市场、接受市场,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把“效益优先”和“市场需要”放在第一位,以市场取胜,提高他们适应市场的能力。

第二,大力发展农业合作制。在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不发达,农民组织化、市场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走合作化道路更是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的重要的组织保障。以我大陈庄村为例,我村绝大部分人参与桑蚕业。每到蚕茧成熟之际,海安县鑫源丝绸有限公司会组织人员下乡收购蚕茧。这就是“公司+农户”型,即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户型。这种形式公司降低了交易费用,农户也提高了与公司谈判的能力,增加了收入。

第三、发挥政府职能,有效降低农业经营风险。农民作为分散的经营主体,自行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难度大、成本高,客观上要求政府应作为信息服务的主体,为农民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减少农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降低经营风险。政府必须最大限度的降低由于制度的不稳定对农民的不利影响,保持相对稳定的农村经济制度,特别是农村土地制度,降低农业制度风险。通过提高政府政策的透明度,保证农民对经济制度的信心,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为提高农民市场化水平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持。

2、加强农村养老建设力度

明确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投入,确保养老金能保证老人正常的生活需求。大力加强养老硬件设施建设,尤其敬老院的建设,确保这个区域的每一个有需求的老人在敬老院有床位。通过一切有效途径,转变老人的养老观念。以我大陈庄村为例,“四、二、一”式的家庭已经占多数,这样会加大年轻一辈的养老压力,将老人交予敬老院,有利于利用社会资源赡养老人,减轻年轻人的负担,更好地履行养老责任。加强养老法制建设,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四、结语

   通过一番调查和访问,我感觉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越来越变得紧迫,任重而道远。然而我相信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我们应根据现实农村的实际情况来解决养老问题,建立更完善的养老机制,使老年人在一种经济宽松的条件下愉悦的养老。[i]

                                     鸣谢:

                                          江苏省海安县曲塘镇大陈庄村

   



*王超,男,1993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人,xx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电力系统20##—(1)班,电话:xxxxxxx。



参考文献:[1]罗元文,沈澈. 现行模式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与对策. 人口与发展,2009.

[2]张宗泽,彭现美.农村老年人家庭养老模式分析.卫生软科学,2009.6.

[3]初炜,胡冬梅,孔祥金,吴云红,宋桂荣. 农村老年人群对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养老模式探析.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8.2.

[4]郑军,张海川.家庭养老文化视角下探索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农村经

济,2009.10.

[5]苏政发[2009]155号《江苏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办法》


第二篇:现行模式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及其对策


20xx年 第

10期

现行模式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口

养老问题及其对策

沈 澈

(辽宁大学人口研究所 110036)

内容摘要: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健全的农村养老体系由自养层次和公共层次构成,个人、家庭、集体和国家都在其中各尽 所能。但在现实条件下农村养老体系的每个层次都存在缺陷

,其原因既包括老年人口的

疾病风险等内部原因

,也包括土地保障功能下降等外部原因。本文在对问题与原因进行

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解决措施

———实行“土地换保障

”的集中养老模式

,并对这一模式

的发展过程和运行模式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

:农村 老年人口 养老模式 集中养老

中图分类号

: F120.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674 -6171 (2009) 10 -0025 -007

中国自

20xx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后

,老年人口占社会总人口比重日益增加

,农村人口老龄化

的程度更为严重。从绝对数上看

, 20xx年中国共有老年人口

14657万人

,其中农村老年人口

10619万

,占全国老年人口比重的

72. 5%。从相对数上看

,中国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从

20xx年

11. 60%上升到

20xx年的

13. 65%,5年间上升

2. 05%。农村老年人口抚养比一直高于城乡 平均水平

, 20xx年抚养比最高时高出

1. 23个百分点

(表

1、图

1)。

1 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

收稿日期

:2009-09-01

25 —

现行模式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及其对策

1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状况单位

:%

年 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城乡老年人口扶养比

11. 25 11. 57 11. 96 11. 87 12. 71 12. 72

农村老年人口扶养比

11. 60 11. 96 12. 15 12. 05 13. 94 13. 65

资料来源

:《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2002~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

一、中国农村养老模式及现状

理想的农村养老保障应包括自养层次和公共养老层次,其中自养层次包括个人自我保障和

家庭供养,公共养老层次包括集体养老和国家保障,以上四个层面构建成完善的老年风险抵御系

统(图2)。

2 中国农村养老模式

但在实际生活中

,图

2所示养老保障模式的发展并不完善

,如在个人养老层次

,大部分地区

的老年人口主要依靠自己从事农业生产劳动或者早年积蓄

,只有部分富裕地区的农村老年人口

有意识、有财力购买商业保险

;在国家保障层次

,只有部分进行试点地区的老年人口能享受养老

保险。

以上四个层次在农村养老体系中的作用大小不尽相同

,现实农村居民养老与城市老年人口

对比

,具有以下特征

:

2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经济收入来源单位

:%

劳动收入离退休养老金失业保险低保生活费财产性收入家庭成员供养其他 农 村

37. 86 4. 64 0. 03 1. 32 0. 09 0. 15 54. 07 1. 83

城 市

9. 01 57. 50 0. 10 2. 02 0. 12 0. 55 29. 47 1. 23

说明

:城市、农村的老年人口总量为

100% ;生活费

=下岗生活费

+内退生活费。

资料来源

: 20xx年中国

1%人口抽样调查。

(一

)自养保障仍为主要方式

根据表

2和图

3,农村居民退出劳动时间较晚

, 37. 86%的老年人口仍进行劳动

,采用个人养

老方式

;农村老年人口在丧失劳动能力后

,或在虽有劳动能力但家庭养老资源充足的情况下

,多

—26 —

20xx年 第10期

选择由家庭其他成员供养

,家庭养老比重比城市高出

24. 6%。依靠个人劳动和家庭成员供给

(多数为子女供养

)的农村老年人口比城市共高出

53. 45% ,可见依靠自养仍然是农村老年人口 的主要养老方式

,在农村居民的养老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

3 60岁以上人口经济收入来源

(二

)集体养老的作用降低

中国农村的集体养老形式主要体现在对

“五保户

”老人的分散或集中供养

,其资金来源主要

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体后 ,农户成为独立自主的经营单位

,集体组织

对贫困老年人口的救济作用大大削弱

,同时农业

“费改税

”也使集体组织的经济来源大幅度下

降。

20xx年五保户救济平均标准为月人均

136元

, 20xx年下降到月人均

102元

,下降了

34元

,

每月

102元的标准对

“保吃

”的落实尚存在很大困难

,“保穿

”、“保烧

”等保障项目基本名存实

,仅靠集体养老很难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

“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的精神内涵。

(三

)再分配收入明显不足

农村老年人口的社会再分配收入远远低于城市老年人口

,具体体现在基本生活保障和生存

底线保障两个层次。

从基本生活保障层次看

,养老金收入在农村老年人口的收入结构中仅占

4. 6%,低于城市老

年人口的

52. 86%。而且享有离、退休金的老年人多为乡镇企业离退休职工或乡、镇、村的退休 干部。虽然国家开始实施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工作

,但大多数农民目前并不享有养老金保障。

20xx年末全国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为

5171万人

,占农村人口的

7. 11%。②从生存底线保障层

次看

,最低生活保障、下岗生活费和内退生活费是保障弱势群体最低生活标准的救助形式 ,农村

老年人口享有上述救助的比重均低于城市人口

,而且下岗生活费和内退生活费的享有者多为农

业户口的乡镇企业职工

,几乎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农村“五保

”制度的作用大大削弱的同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不完善

,许多贫困老人无法将养老保障从自养层面平稳过渡到到公

共层面

,进而处于

“保障真空

”状态。

综上可见

,现阶段依靠自养方式的农村老年人口为

91. 93% ,自养层次仍然是农村老年人口

的首选

,也是基础性层次

;依靠公共力量养老的农村老年人口仅为

6. 08%,而且多数为农业户口

的乡镇企业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

,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很少。传统养老模式的影响及自身发展不 足

,使公共养老模式处于从属地位

,主要对个人养老和家庭养老起补充作用。

27 —

现行模式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及其对策

二、中国农村养老面临的障碍性因素

(一

)内部障碍性因素

1.健康风险抵御能力弱。由于老年人口自身生理机能的不断下降

,患病概率的不断上升

,人

一生中大部分健康风险都发生在老龄阶段。加之农村老年人口生活环境、医疗条件都低于城市

人口

,其遭受健康风险的概率要高于城市人口。但由于收入较低

,其疾病风险抵御能力明显较

弱。

对于采用个人养老方式的老年人口

, 20xx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587元

,而老年人口

年均现金收入为

2722元

,生活消费支出

2691元

,其中年人均承担医药费

287元。可见农村老年

人口在收入明显低于农村其他居民

,并且年收入结余仅为

31元的情况下

,需要自己承担的医药

费为现金收入的

1 /10,并相当于近

10年的收入结余。贫困老年人口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更弱

,

20xx年农村居民的绝对贫困标准为收入低于

693元

,低收入标准为高于

694而低于

958元。

③据

此测算

, 287元的医药费相当于贫困老年人口年收入的

1 /3甚至是

1 /2,贫困老年人口很容易因

为一场疾病而贫病交加

,甚至无法维持基本生存需要。

依靠子女供养的农村老年人口在退出农业生产劳动后

,对土地的经营权和家庭财务的管理

权也移交给子女

,不再享有独立的经济来源

,对家庭的控制力大幅下降

,因此由子女提供医药费

面临较大的道德风险

,容易小病拖成大病。而且

287元的平均自负医疗费用相当于农村居民年

人均纯收入的

8% ,依然是一笔较大的开支。

农村老年人口慢性病患病概率由

19xx年的

103. 6‰上升至

20xx年的

104. 7‰,上升

0. 9‰④

,说明农村老龄人口慢性病患病风险增大。慢性病医疗开支远远大于老年人的劳动收入 及子女负担能力

,如冠心病的人均医疗费用为

7415. 5元

,恶性肿瘤为

10776. 6元

,为农民年人

均纯收入的

2~3倍。老年人口患大病很容易导致整个家庭陷入贫困状态

,在造成子女贫困的同

,也影响了孙子女的成长和教育。

2.农村女性老年人口成为弱势群体。根据表

3,农村性别比随着老年人口年龄的增长而呈

下降趋势

, 75岁以上性别比开始小于

100. 00,高龄老人中女性老人占大部分比重。女性老人的

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都明显低于男性老人

,丧偶后也更容易丧失家庭养老资源。 表

3中国农村分年龄段老年人口性别比 (%)

年 龄性别比年 龄性别比

60~64岁

109. 22 80~84岁

69. 82

65~69岁

111. 40 85~89岁

58. 83

70~74岁

100. 41 90~94岁

42. 00

75~79岁

89. 67 95岁以上

46. 79

说明

:女性人口

= 100. 00。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2007》(中国国家统计局

)。

(二

)外部障碍性因素

1.市场经济的冲击。首先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品化价值观念对传统伦理道德形成了冲 击

,子女的养老责任感有所下降

,家庭养老道德风险上升

,农村家庭中不承担赡养责任、歧视甚至 虐待老年人的案件时有发生

,如北京

20xx年上半年各级法院就审理了赡养纠纷 906件

,其中绝 —28 —

20xx年 第10期

大多数是农村赡养案。其次

,市场经济的不确定性使一些成年子女遭遇经济风险

,成为新的贫困

户。20xx年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表明

, 41. 8%的农村老年人口有经济状况较困难的子

, 12. 0%的老年人口有经济状况十分困难的子女

,家庭供养老人能力下降。

2.家庭结构变迁及农村人口空巢化。中国农村平均家庭户规模从 19xx年

4. 14人

/户减少

20xx年的

3. 3人

/户

, 15年间下降

0. 84人

/户

,独生子女与双生子女家庭数量增多

,农村家

庭呈现出核心化趋势。生育子女数的减少虽然降低了家庭的供养成本 ,但同时也减少了老年人

的家庭养老资源

,子女的人均负担增加

,养老安全系数下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入城

,农村青壮年人口比例下降

,农村剩余人口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留守老人在居住方式上呈现

出空巢化和隔代化。由于观念的转变

,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年务工人员选择在城市买房定居或长

期外出务工

,留守老人不但不能享受家庭成员的照料

,还要负责照顾甚至是抚养孙子女。家庭核

心化和人口空巢化都对家庭养老起到了负作用。

3.土地保障功能减弱。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耕地消失速度增加

,土地这一农村家庭最

主要经济来源的养老保障功能也在不断削弱。《土地管理法》规定

:“征用土地的

,按照被征用土

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用耕地的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

的补偿费。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

,为其征用前三年市场产值的

6至

10倍。征用耕地的安置补

偿费

,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 ,为该耕地

被征用前

3年市场年产值的

4至

6倍

,两者加起来最高不超过

30倍。”一般来讲

,失地农民可以

一次性领取

3~5万元补偿金。

4中国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年支出状况单位

:元

年 份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人均年支出

903. 47 2138. 33 2652. 42 4126. 91 4485. 44

资料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

2007》(中国统计出版社

)。

对于仍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失去土地的老年人口而言

,最高

5万元的征地补偿款是他们最主

要的经济来源。考虑这项一次性的经济来源能维持老年人多久的基本生活

,对表

4数据进行回

归分析

,可知

y(人均年支出

)与

x(年份

)的线性关系为

y= 203. 6628x -404412,可知未来 7年内

农村居民人均年支出状况

(表

5)。

5中国农村居民平均每人年支出状况单位 :元

年 份人均年支出年 份人均年支出 2008 4593. 906 2014 5816. 035 2009 4797. 594 2015 6019. 723 2010 5001. 282 2016 6223. 411 2011 5204. 97 2008~20xx年总和 30618. 76

2012 5408. 658 2008~20xx年总和 48677. 93

2013 5612. 347 —

——

———

说明

:表中数据根据

y=203. 6628x-404412计算得出。

根据表

5计算

,如果以

20xx年为起始年份

,到

20xx年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开支累计超过 3

万元的补偿下限

,到

20xx年接近于

5万元的上限。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

73. 0岁

,如果老 — 29 —

现行模式下中国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及其对策

年人口

60岁时耕地被征收

,则生命最后

4—7年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证。女性老年人口因生

理原因早于男性人口丧失劳动年龄

,退休年龄为

50岁

,女性人口预期寿命为

74岁

,如果

50岁

失去耕地

,生命最后

15~18年的基本生活无法保证。

三、对策建议

受传统伦理思想影响

,中国老年人口偏好个人或家庭养老方式。但受内外部障碍性因素的 影响

,自养层面的养老方式发挥的作用会逐步降低。对此

,上海市充分利用了城市老年人口的住

房资源

益,并以其经营利润支持集中养老模式,具体包括如下发展时期:

(一)过渡时期( 2008~20xx年)

,实施

“以住房换保障

”的新型养老模式。农村养老可借鉴上海模式

,充分利用农村老年

人口的土地资源

,建立

“土地换保障

”的集中养老模式

,既由集体组织整合土地资源

,建立水电、

取暖设施齐全的楼房式养老社区

,再将节约下的土地进行农场式机械化规模经营

,提高土地收

过渡时期内

,家庭养老仍然会在农村养老体系中起基础性作用

,我们既要做好过渡性衔接

,

又要保障老年人口在这一时期生活的稳定性

,既要以社会保障为主导

,又要充分结合家庭养老保

障。具体包括

:

1.农民自养方面。经济上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提高老年人口的个人养老能力和子女的经

济供养能力

;家庭关系上

,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维护老年人在家庭中的控制力及合法权益。

2.公共养老方面。落实农村现有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 ,以分担老年人口的

疾病风险

,防止其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

;促进农村五保户制度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转化

,并使低

保制度适当倾向于

“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

,如农村女性老年人口群体、农业户口的老年失地

农民群体等。

3.过渡措施方面。农村集体组织应积极发展现有养老机构 ,如果条件允许

,可以在此基础上

发展农村养老社区

;在发达地区进行试点改革

,尽快探索经验

,为发展时期的全国推广做准备。

(二

)发展时期

( 2019~20xx年

)

“村中村

”社区养老模式建成后

,其运营模式见图

4。

1.老年人口衣、食、住等基本生活开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个人缴纳的费用和农场经营利润

,

这两部分各占比例

50%。其中个人缴纳的费用为老年人口以

“土地换保障

”后的征地补偿金

,该

补偿金要充分考虑土地的未来收益价值。

2.社区养老的福利项目主要包括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娱乐项目和心理辅导等 ,由

集体组织从农场利润中出资

,建立卫生所、娱乐场所和生活服务机构

,聘请经受过专业培训的人

员或社会工作者

,服务设施也由集体组织出资购买或维修。其中卫生所提供的健康检查等医疗 服务由集体出资

,医药费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

3.基本生活和福利项目可以设立发展层次

,以满足收入较高老人的高层次需求

,发展层次高

于基础层次所需的生活或服务费用

,应主要由老年人口自身或子女负担

,也可以在坚持自愿原则

的前提下

,从老年人口的征地补偿金中列支。

4.国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老年人口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以及对“村中村

”养老模式的政

策扶持上

,由县、市级地方财政进行财政支持。除扶持

“土地换保障

”的养老模式外

,国家更主要

的责任在于构建推行打破城乡界限的、全覆盖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

,这才能使公共资源真正承接

—30 —

20xx年 第10期

图4 农村社区养老模式资金来源结构图

家庭转嫁的养老风险

,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和流动人口等边缘群体的养老问题 ,为所有老年人

构建强有力的经济生活安全网。

参考文献

:

1.姜向群

.养老补偿论

:建立对城乡低收入老年人群体的公共资源补偿机制

[J ].人口研究

, 2008, (4)

2.许照红

.对当前我国农村养老问题的思考

[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 2006, (2)

3.张岭泉等

.解读农村老年人

“零消费

”现象

[J ].甘肃社会科学

, 2008, (1)

注 释

:

①20xx年中国社会统计数据

,国家统计局。

②20xx年度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③20xx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国家统计局。

④20xx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中国协和医药大学出版社

;数据为按人数计算的

19xx年和

20xx年调查地区

的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⑤20xx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中国协和医药大学出版社。

⑥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资料 ; 20xx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

⑦20xx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⑧20xx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

31 —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前言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一帮大学同学实践的主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而让我们村里的子女以及干部懂得如何最优化最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以让老年人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时间20...

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村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xx年3月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农保办工作人员和农民调查方法问卷走访调查人一调查目的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重的今天养老问题成为我们日趋关注的问题之一推动养老保险尤其是农村养老保...

调研报告-农村养老问题

农村养老问题摘要:养老保险,养老院,子女道德引言: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晚年养老问题十分严峻,而作为老人多的主要地区的农村,自然就是各种问题的凸显点,各种养老问题层出不穷。本论:一.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

调查报告—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

农村社会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系部名称法律与政史系专业农村区域发展年级指导老师调查地点铜仁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调查主题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实践时间组员XXXXXX20xx年9月23日至9月24日XXXXXX...

关于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此次平...

当代中国农村养老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居民养老状况调查报告班级S20xx2专业电子商务姓名蔺雪珍邵慧芳学号3433任课老师蒋文嫱设计时间20xx年3月当代中国农村养老调查报告摘要在当代的中国养老问题是一个必须得完善的问题农村的养老问题更是不...

大学生对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机电工程学院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关于农村老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班级12机械设计一班姓名刘贺南学号120xx30138日期20xx年2月15日农村老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前言老年人口问题在我国早已存在既表现为...

关于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毛泽东思想第六形成小组学院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班级信息科学技术师范组员马嘉调查报告02班宁亚敏濮传奇朱碧芳朱彩虹沙正强张霞李萍善刘彤彤目录一调查背景二调查特点三组织单位四调查对象五调查地点...

关于农村社会保障的调查报告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调查报告摘要本文从我国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农民养老保险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分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现状进而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的具体对策民生问题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

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情况调查报告汉语言1001冯细玲20xx63120xx7人宗师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

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目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活动开展报告2农村养老问题调查问卷样板3农村养老问题概述41调查背景2农村养老的现状3目前的研究状况4建设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展现美好前景5本调查的目的意义优势和特点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6解...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实践地点爱心养老院实践者人文社科学院12东文秘2班徐莉实践时间20xx年12月25日20xx年1月5日一实践目的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引起社会对这些老人的更多的关注给与他们更多的...

农村养老调查报告(43篇)